标题:行事钞一部文体大要 内容: 亦名:行事钞述作体势子题:繁文、略指、文断、征词、咨请问、假疑问、破古问、相并问、推穷问、互违问行事钞·序:“或繁文以显事用,或略指以类相从,或文断而以义连,或征辞而假来问。 如是始终交映,隐显互出。 ”资持记释云:“(一、)初句明繁[文]者。 或作繁广释。 上卷诸篇,广张行事;中卷盗戒、离衣、畜宝、别众食等;下卷二衣、四药、导俗、沙弥等。 或作繁累释。 如结界唱相,有场无场两种大界,并先委示,正唱复出;受戒遮难,亦先释相,出众对众复两列之;说戒、忏残,并前广引诸教,然后还引前文,排布仪式。 上就当篇各明。 若约别篇互望,亦有此义。 如结界篇重明集僧;又羯磨篇中,复列集僧、结界、简人、受欲等;及受戒篇还述集僧等;释相篇复明受戒具缘等;释相、对施,两出五观食法等。 如是并为显于行事,不可阙略。 即下所谓若略减取其梗概,用事恒有不足是也。 第二、略指者。 初约诸篇互指。 如集僧指结界在后;结界指集僧如前;说戒指白众在僧网;安居指五利如自恣;羯磨中简众与欲并指前篇。 又各就当篇明者,如足数中指四仪别相,广如别众;忏残指覆藏如后。 如此相指,遍该一部。 ……三、文断者。 如受欲中明说欲相,引五分僧祇文,断已续云义评等;下诸篇中义云、义曰、义详、义准等,皆同此例。 ……四、征词者。 即推核之语,谓推核深隐,必假问端以为发起,泛论问答,为立宾主,宾则申疑推究,主则随义决通,欲使言议相待,教理明显。 一、咨请问。 即结界中诸问,如云,大界有村得合结否? 二、假疑问。 受欲中问不称缘,欲法成否? 羯磨中问白读成否等。 三、破古问。 集僧中问自然方圆,足数中问边罪等人自言据体等。 四、相并问。 受戒中问戒师白和,教授不和;又问戒师不差,教授独差。 五、推穷问。 受欲中问此律宿欲不成,及受戒中问十诵尼无重出家,何故开舍戒? 六、互违问。 释相问毗尼殄已起,戒防未起,何言断过去非? 盗戒问盗像供养无犯,盗经结重等。 诸篇之中所有问答,不出此例。 文中一句收无不尽。 上来四句,总括一部文体大要。 意使预知,至文不惑。 今更以四句助显其意:初句,繁而不费;次句,略而不阙;三,参而不乱;四,幽而不隐。 ”(事钞记卷一·二七·一六) 发布时间:2025-05-21 01:34:1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48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