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行事钞僧尼二部行事通塞意 内容: 亦名:僧尼二部行事通塞意、二部行事通塞意子题:二部同戒同制、约位之戒、同戒、同制、众行行事钞·序:“第八,僧尼二部行事通塞意。 (一、明通)然二部同戒同制,则事法相同。 行用仪式,类准僧法,具在诸门,随事详用。 若辨成犯相者,戒本自分。 隐而难知者,具在随相。 (二、明塞)余有约位之戒,谓轻重不同,有无互缺,犯同缘异。 而是当世盛行,种相难知者,及别行众行等法,方列尼别行法中。 ”资持记释云:“第八门。 前门人法并通,此门并局。 以人唯二众,教局行科。 然而报相两殊,故使教分同别。 故须辨示,方见诸篇。 通塞中,初文。 同戒,即止持戒本。 初篇四重、二篇七戒、三十中十八、九十中六十九、众学一百、七灭诤也。 同制,谓作持诸法。 具诸门者,同戒在中卷,同制则上下二卷。 其全同者,则无别举,如集僧、与欲、羯磨、僧网之类。 少有异者,随事点示,如结界中,尼界二里,有难同僧;舍戒中明尼无再受;受日中尼唯七日;二衣中尼加二衣之类。 上通明两同。 若下,别显同戒,上文指易。 戒本分者,即律广文。 隐下,显难。 随相即中卷。 如离衣中三衣五衣皆提。 众学中通示尼等同犯。 又篇聚中,示尼八重。 又持犯境想云,尼中非无,亦指同僧。 通缘中总标五众之类。 次明塞中,前明止行,初句标示。 约位戒,即与僧异者,八夷后四、十七残中十戒、三十中十二、单提中一百九、八提舍尼,寻尼戒本对之可见。 谓下,释异。 文列三句,例括异戒,略为引之。 (一,)轻重不同中三:初、僧残六戒。 漏失、二粗、二房,僧重尼轻。 摩触,僧轻尼重。 残篇唯有此句。 二、舍堕九戒。 五敷为五,六、取尼衣,七、浣故衣,八、担羊毛,九、擗羊毛,并尼吉僧提。 三、单提十三戒。 一、为尼作衣,二、与尼衣,三、屏坐,四、 期尼行,五、期同船,六、期女行,七、受赞食,八、 劝足食,九、索美食,十、牙角针筒,十一、过量坐具,十二、覆疮衣,十三、佛衣等量,并僧提尼吉。 (二,)有无互缺中二:初、舍堕尼无二戒。 一、过前求雨衣,二、兰若离衣。 二、单提尼无三戒。 一、辄教尼,二、说法日暮,三、讥诃教尼人。 (三,)犯同缘异亦二:初、舍堕一戒。 长钵同提,僧开十日,尼止一夜。 二、单提五戒。 结罪同提,缘相有异。 一、背请,二、足食,二戒合为一制。 三、与外道食,兼白衣男。 四、与年不满,二年学法。 五、雨衣常开。 上约钞疏以明。 更以义求,八夷后四及二不定,即是有无;八提舍尼,四八相望亦即有无;对索美食,即同轻重。 而下,指尼篇如上多异,不可尽列。 故选时要,方入别行。 盛行谓数犯,难知谓微隐。 互专一义,亦所不出。 即如下篇止列六戒:夷中出三,触、八及覆;残中出二,言人、四独;单提出纺绩一戒。 及下一句示作行。 言众行者,下列七门,六即随戒一门,余之六种,并属众行,谓受、忏、说、恣、安居、师资也。 方下,总指。 ”(事钞记卷二·三四·二○) 发布时间:2025-05-21 01:33:5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48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