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诃责弟子法 内容: 亦名:师诃责弟子法子题:弟子恼众师为忏谢法、日三时行事钞·师资相摄篇:“明诃责法。 (一,叙如非)凡欲责他,先自量己内心喜怒。 若有嫌恨,但自抑忍。 火从内发,先自焚身。 若怀慈济。 又量过轻重。 又依诃辞进退,前出其过,使知非法。 依过顺诃,心伏从顺。 若过浅重诃,罪深轻责,或随愤怒,任纵丑辞。 此乃随心处断,未准圣旨。 本非相利,师训不成。 宜停俗鄙怀,依出道清过。 内怀慈育,外现威严,苦言切勒,令其改革。 (二,示诃法)(一、本律)依律五法次罪责之。 四分云,弟子不承事和尚,佛令五事诃责:一、我今诃责汝,汝去。 由过极重,遣远出去。 二、莫入我房。 得在寺住在外供给。 三、莫为我作使。 容得参承入房。 四、莫至我所。 外事经营,不得来师左右,依止师诃改云汝莫依止我。 五、不与汝语。 过最轻小,随得侍奉。 ……(二、僧祇)僧祇,若师诃责弟子不受者,当语知事人断食。 若凶恶者,师自远去。 若依止弟子,师应出界一宿还。 若弟子有过,和尚为弟子忏谢诸人云,乃至凡夫愚痴,何能无过? 此小儿晚学,实有此罪,当教敕不作。 如是悦众意。 ”资持记释云:“僧祇中三,初明折辱法,谓可罚者。 若凶下,明舍离法,即不可责罚者。 若弟子下,弟子恼众,师为忏谢法。 ”(事钞记卷一○·二五·一九)随机羯磨·杂法住持篇:“诃责弟子法。 尔时诸弟子不顺弟子法,不承事和尚阿阇梨,无惭无愧,不受教敕,作非威仪,行不恭敬,难与语,与恶人为友,好往淫女家、妇女家、大童女家、黄门家、比丘尼精舍、式叉摩那精舍、沙弥尼精舍,好往看龟鳖。 佛言,和尚阿阇梨应作诃责,有三种:一者唤弟子现前;二者出过令伏;三量过设诃。 又自量喜怒,非分畅志,并反欺负。 诃词五种,应言:‘我今诃责汝,汝去。 ’若言:‘汝莫入我房。 ’若言:‘汝莫为我作使。 ’若言:‘汝莫至我所。 ’若言:‘不与汝语。 ’是谓和尚诃责弟子法。 阿阇梨诃责词亦同,唯改第四诃词言:‘汝莫依止我。 ’弟子被诃责已,应日三时朝、中、日暮,向和尚阿阇梨忏悔,当如是忏悔,偏袒右肩,脱革屣,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忏言:‘大德和尚,我某甲今忏悔,更不敢作。 ’若听者善,若不听者,当更日三时如上忏悔;犹不许者,当下意随顺,求方便解其所犯。 若下意随顺而师不受其忏者,当如法治。 亦令余比丘为将顺故,令共至和尚阿阇梨所,调和令早受忏悔。 彼和尚若尽形寿诃责,竟安居诃责,又诃责病者,不出过,不现前,并名非法,反治其师。 若弟子被治罚未相忏悔,而受供给及以依止者,非法,须治其师。 若弟子被轻诃责,而不为和尚阿阇梨及余比丘执事劳役者,佛言得罪,应如法治。 ”(随机羯磨卷下·三五·二) 发布时间:2025-05-21 01:33:3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47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