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行事钞忏六聚法篇第十六 内容: 亦名:忏六聚法篇子题:二种智、忏摩、忏悔行事钞·忏六聚法篇:“忏六聚法篇第十六。 (一、叙来意)(一、叙意引劝)夫结成罪种,理须忏除。 则形清心净,应同僧法。 故萨婆多云,无有一法疾于心者。 不可以暂恶,便永弃之,故须忏悔。 涅槃亦云,如我诃责毁禁之人,令彼自责,护持禁戒,说三恶道,为修善故。 (二、斥古非法)然遂古之师,并施悔法;增减隐显,臆课者多;照教无文,捡行违律。 故佛言,有犯不能悔,又不能如法忏,是为愚人。 圣教极明,但不信受。 (三、显今依教)今欲定其纲位,格其心境。 使是非净其耳目,得失明其能所者,则何患妄业不除,妄心无托? 则为圣叹矣。 故文云,有二种智:一、者有犯能见,二、见罪能如法忏也。 (二、明忏法)(一、总分化制通局)今忏悔之法,大略有二:初则理忏,二则事忏。 此之二忏,通道含俗。 若论律忏,唯局道众。 由犯托受生,污本须净。 还依初受,次第治之。 篇聚立仪,悔法准此。 并如后列。 (二、广明二忏方法)若据通忏,理事二别。 ……次明依律约事立忏。 忏法乃多,要唯六位。 ”资持记释云:“释忏六聚法篇。 忏是能忏之心,六聚即所忏之罪,法谓忏之轨度。 梵云忏摩,此翻悔往;有言忏悔,梵华双举。 准业疏云,取其义意,谓不造新,忏谓止断未来非,悔谓耻心于往犯。 有将忏字训首训鉴,义虽通得,华梵须分。 然忏通化制及以理事,今此且据制教事行以为篇目。 ”(事钞记卷二八·一·三) 发布时间:2025-05-21 01:30:1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47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