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行事钞随戒释相篇第十四 内容: 亦名:随戒释相篇子题: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宗钞、释相行事钞·随戒释相篇:“随戒释相篇第十四。 此篇来意,准律条部,但以正本持犯未具,下更列之。 今为诸篇未足,故别生一位,使条理随相,楷式轨定。 (一、叙持毁以立篇)比丘有二百五十戒。 ……依之修行,善识其种相者,便发生定慧,克翦烦恼。 若闇于所缘,随流染惑,岂能反流生死,方更沉沦苦趣? 所以依教出相,具显持犯。 必准此行之,庶无祸害焉。 (二、示通别以彰异)今但随戒别指,直陈进不? 若通明心境,具在方轨持犯中。 (三、叹德开章)然戒是生死舟航,出家宗要。 受者法界为量,持者麟角犹多。 良由未晓本诠,故得随尘生染。 此既圣贤同有钦序,何得抑忍不论? 故直笔舒之,略分四别:一者戒法,此即体通出离之道。 二者戒体,即谓出生众行之本。 三者戒行,谓方便修成,顺本受体。 四者戒相,即此篇所明,亘通篇聚。 (四、随章别释)就初戒法,受缘已明。 今略标举,显知由径,且分七门:一、圣道本基;二、戒有大用;三、略知名趣;四、具缘不同;五、优劣有异;六、重受通塞;七、震岭受缘,时代不同。 二者戒体。 四门分之,一、戒体相状,二、受随同异,三、缘境宽狭,四、发戒数量。 ……三者戒行。 谓受随二戒,遮约外非,方便善成,故名戒行。 ……四明戒相。 ”资持记释云:“释释相篇。 题中,戒相二字,通目戒本,即是所释;随释二字,局在今钞,即为能释。 然戒本中,但列名种,辨成持犯,备在广律;今还采摘律文,旁涉群部,随于戒下,条别委示,故云随戒释相也。 问:‘此是宗钞,那云释耶? ’答:‘释,谓随举一戒,直显持犯重轻之相,非同戒疏,随文牒释。 ’问:‘何者为相? ’答:‘如后释戒,三科束之:一、所犯境,二、成犯相,三、开不犯。 总为相矣。 更以义求,亦为三别:一、犯与不犯,二、犯中有轻重不同,三、有方便根本差别。 统论其相,不出心境。 ”(事钞记卷一五·一·三) 发布时间:2025-05-21 01:29:2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47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