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造寺法式 内容: 子题:寺诰、寺院处所、祇桓图、释门多法、寺院造立非法、寺法灭、护持寺法、道众须自敬以生俗信、道众识法护持人皆宗仰、经坊、植树、立石、戒坛居东、无常院在西、立刹、楼观、池沼、栽莲、香灯 行事钞·僧像致敬篇:“造寺法。 有盛德法师,造寺诰十篇。 具明造寺方法。 祇桓图样,随有所造,必准正教。 并护持匡众僧网纲要等。 事繁不具,略引宗科造寺一法。 (一,应法生善)谓处所,须避讥涉,当离于尼寺,及市傍府侧等。 佛殿经坊,极令清素,僧院厨仓,趣得充事,如此,则后无所坏。 今时末法造寺,唯有处所,事得受用;亦有用羯磨法者;而限外无仪式表相,令人知者。 故祇桓图中,凡立木石土宇,并有所表;令人天识相,知释门多法,故能影覆邪术,禽兽畏威;形仪隐映,为世钦仰。 (二,无法致损)(一、造立非法)但历代[帛*系]积,秉教陵迟;事存法隐,错举意旨。 俗人既不晓法,众僧未解示导。 但相仿学,虚费财物,竞心精妙,力志胜他;房廊台观,务令高显,过彼便止,都不存法。 (二、腾践毁坏)又还自腾践,如己庄宅,众僧房堂,诸俗受用;毁坏损辱,情无所愧;屈道承俗,如奴事主,是名寺法灭也。 其甚者,打骂众僧,种种非法;取要言之,从僧强力抑夺,贷借乞请,乃至停尸僧院,举哀寺内,置冢澡浴等,并非法也。 (三、引劝俗流)若改往修来,追法更新,慎敬无犯者,是则护持寺法也。 俗人造寺,本为求福,作出家之因,得道之缘;唯应礼拜供养,为法咨请,时时觐问,如法往来;彼此利益,自他无恼,名护持也。 故增一云,阿阇世王,得信已后,敕国中,无令事佛之家,赀输迎送。 岂非僧传正法,得信于人乎? (四、因诫道众)(一、自敬生信)因即随明敬护三衣,一切众具,并如塔想,尊敬摄持。 乃至剃发染衣,戒体真旨,行来俯仰,整敛威仪,饮食施作,心常念法,忆而奉行者,俗人终不得轻尔陵慢,非法干乱。 (二、举俗况道)假令世中贤人,内心坚正,外有威仪,犹见敬肃,不敢侮弄。 如文侯敬干木,似刘氏重孔明等。 况出世道士,披佛法衣,游佛行处,威仪庠序,见者生善,谁不尊敬? 若有轻笑,皆由自失,故知无不敬也。 敬则有仪,岂唯恭摄,冥招利养。 田必良美,不求种子,而种子自投;道必纯备,不须利养,而利养潜托。 (三、结示自失)由此而观,为俗人所薄者,非他咎也。 以法灭于身,得使贵贱所见侵陵耳。 若能识法护持,人皆宗仰,谁敢侮慢之哉? 以道敬贵人者,不得起迎将送,亦不得同床共坐,唯得大坐,镇之以道。 又亦不应生于憍慢。 ”资持记释云:“造寺法,总示中,初标人法,即灵裕法师,称美道行,故云盛德。 寺诰,即彼文通题。 具下,示其所述;事下,明今所引。 次引示中,初文,前叙如法。 讥谓讥嫌,涉即干涉;即近尼寺市傍等处。 经坊,即今经藏。 今下,次明非法。 唯有处所,谓但造堂舍。 而羯磨结界,时有行之,故云亦有。 言限外者,或堂舍之外,或复寺外。 故下,引示。 木石等者,植树表其生长;立石表其坚贞;戒坛居东,表发生之义;无常院在西,表倾没非久;立刹,表迷者知归;楼观,表道品阶渐;池沼,表魔外洗心;栽莲,表行人心净。 余如彼说,须者寻之。 ……次无法中,初科。 [帛*系]积,犹言长久。 秉,即执也。 错举,谓每事废立,皆任意耳。 仿效,谓互习讹风。 竞心,谓[斗@斫]竞为怀。 力志,即竭力用意。 高显,即副竞妙之心。 过彼,乃称胜他之志。 次科,明俗人愚暗,文叙本主,义通余人。 毁坏,约物;损辱,约僧。 承即奉事。 此科大字,并引寺诰,故注以助之。 乞请即求索。 请观诸事,彼时尚然,今何足怪? 更有殿堂饮宴,僧厨宰杀;寄着杂物,贮积粮储;或射作衙庭,或编为场务;婚姻生产,杂秽难言。 斯由道众之非才,岂独俗儒之无识? 每恨法门之覆灭,孰为扶持? 更嗟狱报之艰辛,谁当救疗? 必怀深识,岂不再思? 是知祸福无门,唯人所召,有力能济,传而勉之。 ……四中,初科,有二。 前劝敬奉法物。 处所受用,恒勤屏净;像设香灯,常须严洁等。 乃下,次劝摄心念法。 剃染,即念其形相,本图何事,即经所谓当自摩头等也。 戒体,即念受体,勿违本誓,即经所谓念所受法等也。 业理幽微,世多伪滥,故云真旨。 行来等者,即念圣法,谓于四仪四事,皆遵开制,不容妄动。 僧既内修,俗必加敬。 ”(事钞记卷三七·三五·八) 发布时间:2025-05-21 01:23:1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47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