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道刑与俗刑 内容: 亦名:佛律与俗律 子题:道刑、俗刑、佛律、俗律、古刑、墨刑、劓刑、宫刑、割刑、刖刑、肉刑、今刑、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大辟、轘裂、磔尸、枭首、衅鼓、三族、夷及三族 戒本疏·解开名义:“俗有九流,法流其一。 故世付法皆约刑科。 道与俗违,刑名乃异。 至于处断,必依恒法。 ……律者法也,终始有仪,于佛教中,可成此义。 故篇聚之设,三世同遵,适化乃殊,性戒常定。 俗律不尔,代有沿革。 古用肉刑,墨、劓、宫、割、刖。 故俗律云刑者成也;一毁其肉,终身永定,不可复也。 今则笞、杖、徒、流、死,用代古法。 至于大辟,亦有重轻;轘裂、磔尸、枭首、衅鼓,夷及三族,戮通支党。 斯例甚众,未可殚言。 至于五刑,比拟常定,通名法也。 ”行宗记释云:“汉书艺文志云,全身保国,凡有九流。 谓国家文典不出九类,故曰九流。 一、儒流,二、道流,三、阴阳流,四、法流,五、名流,六、墨流,七、纵横流,八、杂流,九、农流。 具如资持下二委释。 法流第四,今疏所指。 付法,付即与也。 约刑科者,按其科条,不妄加减也。 道下,会同道俗,上二句示制异。 五篇七聚为道刑。 古今五刑为俗刑。 ……征同异中,初征。 律下,释,又二,初明佛律。 终始有仪,谓轨范一定,无改异故。 三世同者,众学中云,佛观过去未来诸佛。 婆论解云,佛结五篇戒,皆观三世等。 适化殊者,随宜度物,非一概也。 戒常定者,称业制教,无二途也。 上云篇聚,则遮性皆同;而下但云性戒,此显遮戒随时不无少异故。 俗下,次显俗律,初二句标异。 古下,引释。 古刑中,墨谓刻额涅之以墨;劓即截鼻;宫谓男割其势,女幽闭之;割即截耳;刖谓断足。 此五通名肉刑。 故下,释名。 可解。 此与尚书不同;彼云墨劓剕宫大辟;彼剕即此刖足,彼无割刑,此无大辟。 旧云此是秦法。 今刑中,答即鞭刑;杖即大笞;徒即徒役;流则移处;死即绞斩。 上通列五刑。 至下,别示死刑。 大辟音辟,法也。 轘裂上音患,车裂尸也。 磔尸谓张尸钉之。 枭首,斩首悬之。 衅鼓,杀人以血涂鼓。 三族,庄子云,父族、母族、妻族。 或云父子孙为三。 秦法,一人有罪,夷及三族。 夷,戮,并杀也。 支党,内外亲属也。 斯下,结上沿革,以显全乖。 殚,尽也。 至下,取古今皆五,以明片涉之义。 ”(戒疏记卷一·四○·一八)(请参阅‘九流’二五中) 发布时间:2025-05-21 01:21:2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47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