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集僧两种 内容: 子题:避难界行事钞·结界方法篇:“(一、尽集)初言集僧,必先尽自然界内。 若标宽界狭者,尽标集之。 僧祇云,避难界中三由旬内有比丘者,并呼来,若出界已,作法结之。 有师云,但尽自然而集。 以标内地非自然界故,又未加法。 若羯磨已,方有别众。 僧祇所明,彼为难缘,恐成障碍,故须集之。 准理不然,并集为要。 无正教可准。 (二、别界)(一、村界)若标内有村,纵自然内不欲取村者,当绕村唱内相,后唱外相,作法结成。 村内比丘,不须外集。 (二、尼界)若相内外有尼界及尼,不妨结法,两不相摄。 (三、僧界)若有作法僧界,但令比丘不出本界,唱内相已,通结取之。 如明了论别住之例。 ”资持记释云:“集僧中,初科,先出正解又二,初明标狭界宽。 若下,二、明标宽界狭。 僧下,引证。 从标不疑。 避难者,彼第八云,一住处诸比丘,前安居后安居日已过,有难事起,若贼,若王难,若夺命,若破戒,若水多虫,漉不能净,欲至余精舍避此诸难,故听结之。 有下,斥非,初出彼计。 僧下,彼以明文为妨,故作强释。 为难缘者,显非常途也。 恐障碍者,摄处既广,情容不同故。 旧记妄云古师谓僧祇难缘为恶比丘者非。 准下,正斥。 但彰无据。 言准理者,疏云,虽在自然之外,非别所收,然作法文中通牒标内,拟成二同,唱时结时,别众在内,律无开处,何得非别? ……僧界中,令不出界者,自然不摄法地人故。 唱内相者,中留自然也。 如下,举例,如前释。 ”(事钞记卷六·二二·五) 发布时间:2025-05-21 01:05:5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47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