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逆观缘起齐识转还 内容: 【逆观缘起齐识转还】 p0928 瑜伽九十三卷七页云:复次世尊在昔为菩萨时,处菩提座,依缘起门,逆次而入;先缘后际,如理思惟老死苦谛,乃至其爱。 如是观察后际苦谛、及后际苦所有集谛,未为喜足;遂复观察后际集谛因缘所摄现在众苦。 谓遍逆观受触六处名色与识。 当知此中观未来苦,是当苦谛;观彼集因,是当集谛。 观未来世苦之集谛、由谁而有;知由从先集所生起识为边际现法苦有。 既知从先集所生起;不应复观此云何有。 是故世尊昔菩萨时,为观当来所有苦集,观现在苦,乃至作意相应心识、而复转还。 又为渐次观彼后际集谛依处;后际苦谛所依止处、当知即是后际集谛;故乃至识、复还顺上。 如是顺逆如理观察缘起苦集。 二解 大毗婆沙论二十四卷十三页云:问:菩萨何故逆观缘起,唯至于识,心便转还。 为智力穷? 为尔焰尽? 设尔;何失。 若智力穷;不应正理。 菩萨智见、无边际故。 若尔焰尽;理亦不然。 行与无明,犹未观故。 答:应作是说:非智力穷,非尔焰尽。 但由菩萨于行、无明,先已观故。 谓先观有,则已观行。 先观爱取,已观无明。 问:先观老死,已观名色六处触受。 先观生,已观识;于名色等,应不重观? 答:先略、后广,先总、后别;无重观失。 问:若尔;生识无广略异,何为重观? 答:厌畏生故,再观无失。 谓我世尊、先菩萨位,厌老病死,逾城出家。 作是思惟:此老死苦、由谁而有? 即便现见、由续生心。 复思此心、由谁而起? 即知由业。 复思此业、从何而生? 知从烦恼。 复思烦恼、依谁而生? 即知依事。 复思此事、由谁而转? 即知此转、由结生心。 菩萨尔时便作是念:一切过患、皆由此心。 故于此心,深生厌畏。 虽无广略;而更重观。 齐识转还,义属于此。 问:无明既略;何为不观? 答:隔行支故。 谓观缘起,必依次第。 不可越行而观无明。 有作是说:先观有缘生时,已观业名色。 后观名色缘识时,即观异熟名色。 若复观行缘识;亦观业名色。 与前不异。 故不重观。 有余师说:先观有缘生时,已观远缘。 后观名色缘识时,即观近缘。 若复观行缘识;亦观远缘。 与前不异。 故不重观。 如近、远;在此、在彼,现前、不现前,此众同分、余众同分,应知亦尔。 或有说者、先观有缘生时,已观前生缘。 后观名色缘识时,即观俱生缘。 若复观行缘识;亦观前生缘。 与前不异。 故不重观。 复有说者、先观有缘生时,已观转缘。 后观名色缘识时,即观随转缘。 若复观行缘识;亦观转缘。 与前不异。 故不重观。 或复有说:避无穷过,故不重观。 谓先观老死,即观此生名色六处触受。 先观生,即观此生识。 后观名色六处触受。 即观前第二生老死。 后观识,即观前第二生生。 若复观无明行;应观前第三生。 若尔;亦应观第四生。 如是展转、便为无穷。 故不重观无明及行。 尊者世友、作如是说:何故齐识、心便转还? 以识乐住识住中故。 谓识不欲舍于识住。 识住者、即名色。 故观识已,还观名色。 复作是说:识与名色、互为缘故。 复作是说:此二展转为因果故。 大德说曰:何故齐识心便转还? 以度识支、无所缘故。 犹如尺蠖、行至草端,上无所缘,即便退下;观心亦尔。 唯应至识,余非其境;故便退还。 胁尊者言:何故齐识、心便转还? 缘转还故。 谓前已说识缘名色;今复更说名色缘识。 前为因者、今转为果。 境转还故,心亦转还。 尊者妙音,作如是说:何故齐识心便转还? 识是生死众苦本故。 谓我菩萨、厌生死苦,逾城出家。 推寻世间老病死苦、谁为根本? 谓结生心。 复推此心、由谁而引? 谓业。 复推此业由谁而发? 谓烦恼。 复推烦恼依谁而起? 谓事。 复推此事谁为根本? 谓结生心。 便作是念:此结生心、恒为生死众苦根本;深可厌患。 齐此应还,修真对治。 尊者设摩达多说曰:何故齐识、心便转还? 以未来生、可比知故。 谓先观见现在过去生死众苦、既生为本;未来亦然。 故不复须更观余境。 是故齐识、心便转还。 发布时间:2025-05-20 08:25:5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24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