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染受生起由三因缘 内容: 【染受生起由三因缘】 p0878 瑜伽九十六卷十八页云:又在家众,或出家众,于诸欲中未离贪者,由三因缘,诸染污受,而得生起。 一、由染着力,二、由作意力,三、由境界力。 当知此中诸在家者,追求诸欲,为受用故,发生欲乐;由染着力。 即此非理思惟先时曾所领受;由作意力。 于现前境、现在受用;由境界力。 应知如是补特伽罗,欲寻触缘,由现行故,皆不寂静。 以此为缘,发生三受。 又由最初染污欲寻触现行故;领纳彼缘所生诸受。 若彼生已,染着不舍,亦不除遣。 如是彼受、长时相续,随转不绝,不得寂静。 不寂静缘,长时相续,领纳诸受。 又彼欲等,由其最初长时相续恒现行故;彼缘彼品所有烦恼,堕在相续未永断故;即说名为不寂静缘。 是名第二义门差别。 若诸出家未离贪者,由于诸欲能弃舍故;其染着力所摄受欲,虽得寂静;作__意境__界力所摄受,若寻若触而未寂静。 由是因缘,彼于独处,于寻对治未善修故;一切离欲,皆未作故;于曾受境,非理作意寻思现行。 于诸胜妙现前境界,有触现行。 若于寻思深见过失,于彼对治已善修故;一切离欲未尽作故;欲如前说,已得寂静。 由是因缘,寻亦寂静。 唯触、独一,未得寂静。 若胜妙境现在前时;诸染污触,便复生起。 若于诸欲已离贪者,当知一切皆得寂静。 是名一种义门差别。 复有一类,于诸欲中未离贪者,由于诸欲所有贪欲、未永断故;诸寻染触,未永断故;由是一切皆未寂静。 若于诸欲,贪欲已断;证初静虑。 欲已寂静,寻未寂静。 于初静虑已离贪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未离贪者,二已寂静,触未寂静。 超过有顶,一切寂静。 是名第二义门差别。 发布时间:2025-05-20 08:24:4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2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