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眼等五根各于四处增上 内容: 【眼等五根各于四处增上】 p1001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二卷八页云:问:若增上义是根义者;问:谁于何增上? 答:眼根、于四处,增上。 一、庄严自身,二、导养自身,三、为识等依,四、作不共事。 庄严自身者:虽有妙身,支分具足;眼根若缺;人不喜观。 故于严身,此为增上。 导养自身者:由眼根故,见好恶色;舍危就安、令身久住。 为识等依者:眼识及相应法、依此而生。 作不共事者:唯眼根见色,非余根。 耳根、于四处增上。 一、庄严自身,二、导养自身,三、为识等依,四、作不共事。 庄严自身者:虽有妙身、支分具足;耳根若缺;人不憙观。 故于严身,此为增上。 导养自身者:由耳根故,闻好恶声;舍危就安,令身久住。 为识等依者:耳识及相应法、依此而生。 作不共事者:唯耳根闻声,非余根。 有余师说:眼根导养生身为胜。 耳根导养法身为胜。 如说:譬如明眼人、能避现崄难。 世有聪明者、能离当苦恶。 多闻、能知法;多闻、能离罪;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 复有说者,眼根、耳根、俱能导养生身法身。 导养生身、如前说。 导养法身者:由眼根故,亲近善士。 由耳根故,听闻正法。 由此能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乃至展转、证得涅槃。 是故经说:梵寿梵志! 勿坏二根。 谓眼与耳。 问:何故于诸根聚中,但说勿坏二根耶? 答:由眼耳根、佛出世时,为路为门,趣入佛法。 又由眼耳,遇佛、便能比知是佛。 如说:苾刍! 汝若不能知佛心者;应二处求。 一、所闻,二、所见。 由此偏说勿坏二根。 鼻舌身根,皆于四处增上。 一、庄严自身,二、导养自身,三、为识等依,四、作不共事。 庄严自身者:虽有妙身,支分具足;三根随缺,人不憙观。 导养自身者:由此三根,受用段食,令身久住。 以段食是香味触故。 为识等依者:鼻识及相应法,依鼻根生。 舌识及相应法,依舌根生。 身识及相应法,依身根生。 作不共事者:惟鼻能齅,惟舌能尝,惟身觉触;各非余根。 发布时间:2025-05-20 08:24:1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24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