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感所缘 内容: 【净感所缘】 p1002瑜伽二十七卷十七页云:云何净惑所缘? 谓观下地粗性、上地静性。 如欲界对初静虑,乃至无所有处、对非想非非想处。 云何麤性? 谓粗性有二。 一、体粗性,二、数粗性。 体粗性者:谓欲界望初静虑,虽皆具五蕴;而欲界中、过患深重,苦住增上,最为鄙劣,甚可厌恶。 是故说彼为体粗性。 初静虑中,则不如是。 极静极妙。 是故说彼为体静性。 数粗性者:谓欲界色蕴、有多品类、应知应断。 如是乃至识蕴亦尔。 是故说彼为数粗性。 如是上地、展转相望,若体粗性,若数粗性,随其所应,当知亦尔。 如是粗性,于诸上地,展转相望,乃至极于无所有处,一切下地,苦恼增多,寿量减少。 一切上地,苦恼减少,寿量增多。 非想非非想处,唯静唯妙;更无上地胜过此故。 以要言之;有过患义,是粗性义。 若彼彼地中过患增多;即由如是过患增多性故;名为粗性。 若彼彼地中过患减少;即由如是过患减少性故;名为静性。 此是世间由世俗道净惑所缘。 何以故? 彼观下地多诸过患,如病如痈,犹如毒箭,不安隐性,以为粗性。 观于上地,与彼相违,以为静性。 断除下地所有烦恼,始从欲界、乃至上极无所有处。 此是暂断;非究竟断。 以于后时、更相续故。 发布时间:2025-05-20 08:19:1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2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