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无记法 内容: 【无记法】 p1053瑜伽五十五卷十二页云:复次诸无记法依处,当知略有四种。 谓业所引生,生已若行住,若养命,若三摩地差别。 复次彼自性云何? 谓异熟生蕴,若中庸加行所摄威仪路,及工巧处,若为嬉戏加行所摄变化。 问:彼云何展转相应耶? 答:威仪路,工巧处,或于一时展转相应。 如说:或有事业,行时易作;非住,非坐,亦非偃卧。 乃至或有事业,若行,若住,若坐,若卧,皆悉易作。 如经广说。 所余无有展转相应。 问:是诸无记,几实物有? 几是假有? 答:于异熟所摄诸蕴,及心加行差别中,而施设故;当知一切,皆世俗有。 云何彼成软中上品? 谓异熟生,及威仪路,不猛利故;俱是软品。 诸工巧处,性猛利故;说名中品。 当知变化,性极猛利,故是上品。 又四种类,各有差别。 谓无色界异熟,是软品。 色界异熟,是中品。 欲界异熟,是上品。 若坐,若卧,是软威仪。 住、是中威仪。 行、是上威仪。 初习业者,是下工巧。 已串习者,是中工巧。 堪为师者,是上工巧。 下品修三摩地所得,是软变化。 中品修三摩地所得,是中变化。 上品修三摩地所得,是上变化。 如是等类,软中上品,差别应知。 问:是诸无记,依何事生? 答:当知略说依十二事。 如闻所成地已说。 云何诸无记差别? 谓异熟生,五趣别故;五种差别。 若威仪路,威仪别故;四种差别。 若工巧处,十二事差别故;即十二种差别。 异生声闻,独觉,菩萨,如来,差别故。 为嬉戏,为利他,身语变化差别故。 当知变化,八种差别。 由此差别,即摄余事。 故不别说。 又异熟生,一向无记。 二、三可得。 一、有二种。 若依伎乐,以染污心,发起威仪;是染污性。 若依寂静,即是善性。 若依染着,发起工巧;是染污性。 若善加行所起工巧,即是善性。 为引导他,或为利益诸有情故,而起变化;当知是善。 此无染污。 二解品类足论六卷九页云:无记法云何? 谓除善不善,诸余法。 三解品类足论六卷十三页云:无记法云何? 谓无记五蕴,及虚空,非择灭。 发布时间:2025-05-20 08:03:4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22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