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普贤 内容: (菩萨)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又作三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或译曰普贤,或作遍吉。 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之智德,证德相对。 即理智一双,行证一双,三昧般若一双也。 故以为释迦如来之二胁士。 文殊驾师子侍佛之左方,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方(今反智右理左之说者,示理智融通之义,又胎藏界之次第右莲左金也),此理智相即,行证相应,三昧与般若全者,即毗卢舍那法身佛也。 华严一经之所明,归于此一佛二菩萨之法门,故称为华严三圣。 为一切行德之本体,故于华严之席说十大愿,又为诸法实相之理体,故于法华之席,誓于法华三昧之道场自现其身。 嘉祥法华义疏十二曰: 普贤者,外国名三曼多跋陀罗。 三曼多者,此云普也。 跋陀罗,此云贤也。 此土亦名遍吉。 遍犹是普,吉亦是贤也。 (中略)注经解云:化无不周曰普,邻极亚圣称贤。 探玄记二曰:德周法界曰普,至顺调善曰贤。 大日经疏一曰: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 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 楞严经曰:普贤菩萨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义立名。 法华经普贤劝发品曰: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 我尔时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俱诣其所而自现身,供养守护,安慰其心。 晋华严经入法界品曰: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庄严重阁堂,与五百菩萨摩诃萨俱。 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 探玄记十八曰:名中先标上首二人,以其是助化主故。 释有三义:一普贤当法界门是所入也,文殊当般若门是能入门也。 二普贤三昧自在,文殊般若自在。 三普贤明广大之义,文殊甚深之义,深广一对故。 发布时间:2025-05-20 04:39:4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