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智旭 内容: (1599~1655)明代僧。 吴县(江苏)木渎人,俗姓钟,名际明。 字蕅益。 号八不道人。 少习儒学,以卫道为职事,曾撰辟佛论数十篇。 十七岁时,因读莲池祩宏之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始悟己非,取所著辟佛论烧毁。 二十岁时诵地藏本愿经,发出世之志。 二十三岁发四十八愿,自名大朗优婆塞;以听讲大佛顶首楞严经,对何故有大觉、何以生起虚空和世界等问题生疑,遂决意出家,体究大事。 二十四岁从憨山弟子雪岭剃度,改名智旭。 夏秋之间,于云栖寺听讲唯识论,疑与佛顶经之宗旨相矛盾,叩问之,得“性相二宗不许和会”之答,师犹不解其意,遂往径山坐禅,豁然而悟性相二宗本无矛盾冲突。 二十六岁受菩萨戒,翌年遍阅律藏。 偶罹病将危,乃专意求生净土。 三十岁时,依道友雪航之请,于龙居寺讲律,后至金陵,深切体察宗门之流弊,自此决意弘律。 三十二岁,欲注梵网经,作四阄于佛前,拈得天台宗之阄,乃详究天台教理。 翌年,入浙江孝丰灵峰寺,其后历住九华、温陵、石城、晟溪、新安等地,弘扬台教,注释经论。 年五十六,于灵峰卧病,撰西斋净土诗,另赞补九部之书,名为净土十要。 病愈后,撰著阅藏知津、法海观澜二书。 十月病再发,口授遗嘱,并制求生净土偈。 清顺治十二年一月,趺坐绳床,举手向西示寂,世寿五十七,法腊三十四。 师为人严峻精到,厌弃名利,固持戒品,弘扬律藏,生平以阅藏著述为业。 综学法相、禅、律、华严、天台、净土诸宗教义,尤重天台宗,并主张佛、道、儒三教一致。 除佛教诸宗外,亦研究儒教及基督教,其著作范围甚为广泛。 其禅法系承继延寿、梵琦、真可之文字禅,而会归于天台教观。 于天台教义亦有独到之见解,在教判方面,安立贯通前后之五时说,于教理主张性具善恶与色心双具、理事两重三千,于观法则沿用山家派之妄心观。 于律学方面,注重戒律实践。 其禅、教、律学,终皆指归净土,主张禅净合一。 并鉴于当时佛教中门户分歧之流弊,故力求诸宗调和,主张禅、教、律三学统一。 其思想之总结为三学摄归一念,以念佛总摄释迦一代时教。 清代以后,台家讲教多以师之经论经疏为依据,形成“融合禅、教、律而归入净土”之灵峰派,延续至今。 师示寂后,弟子成时私谥“始日大师”之号。 世称灵峰蕅益大师,后人奉为净土宗第九祖。 与憨山、紫柏、莲池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 弟子另有照南、灵晟、性旦、等慈等。 著作颇多,有楞严经玄义二卷、楞严经文句十卷、阿弥陀经要解一卷、金刚经破空论一卷、梵网经合注七卷、毗尼事义集要十七卷、相宗八要直解八卷、阅藏知津四十八卷、周易禅解十卷、四书蕅益解四卷等四十余部。 其中,阅藏知津一书为介绍佛教经籍之目录学著作。 其弟子成时编辑其遗文,题为“蕅益大师宗论”,凡十卷。 今人辑为蕅益大师全集行世。 [八不道人传、净土圣贤录卷六、灵峰澫益大师宗论卷一] p5019 发布时间:2025-05-20 04:51:0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