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清净 内容: 梵语 ? uddha, vi? uddha, pari? uddha,巴利语 suddha, visuddha, parisuddha。 音译毗输陀、输陀、尾戍驮、戍驮。 略称净。 或作梵摩(梵 brahma,巴同)。 指远离因恶行所致之过失烦恼。 一般常用身语意三种清净。 有关清净之种类,于诸经论中,均有详载,如下:(一)无性之摄大乘论释卷二就烦恼之伏断述及二种清净:(1)世间清净,由有漏道之修行能暂时压抑现行之烦恼,称为世间清净。 (2)出世间清净,由无漏道之修行能完全灭尽烦恼,称为出世间清净。 世亲净土论则分为:(1)器世间清净,令环境变成清净。 (2)众生世间清净,住于其地众生变为圣众。 二者系显依、正二报皆清净。 (三)大智度论卷七十三列举三种清净,即:(1)心清净,修学般若不起染心、瞋心等。 (2)身清净,心既清净常得化生,故身清净。 (3)相清净,得具足相好庄严身。 (四)梁译摄大乘论卷中谓四种清净,即:本来自性清净、无垢清净、至得道清净与道生境界清净。 (五)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说二种清净,谓本来自性清净分为二,即:(1)自性清净,万法皆空,本来即清净。 (2)离垢清净,离烦恼而成为清净。 (六)显扬圣教论卷三列举尸罗、心、见、度疑、道非道智见、行智见、行断智见、无缘寂灭、国土等九种清净。 (七)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七列举三昧、智慧、神通、现身、多闻等各有八种清净。 [大品般若经卷十二叹净品、大宝积经卷十四、卷三十九、无上依经卷上、集异门足论卷六、释净土群疑论卷一] p4667 发布时间:2025-05-20 04:47:5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1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