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或拜佛念经 内容: 【原文】[发明]佛者,觉也。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名之为佛。 自心中人人有觉,则自心中人人有佛矣。 若云泥塑木雕,方名为佛,则是愚夫愚妇之佛也。 若云降祸降福,斯名为佛,是又唐宋诸儒之佛矣。 愚夫愚妇终日言佛,而佛实未尝敬。 唐宋诸儒终日镑佛,而佛实未尝毁者,以其皆不知有佛也。 ◎佛为三界大师,即诸天,诸仙,梵王,帝释,犹当恭敬礼拜,而况具缚凡夫乎。 ◎礼一佛,即当观想礼无数佛。 礼现在佛,即当观想礼过去未来佛。 要使十方三世微尘数如来前,一一皆有我身修供养,方为善拜佛者。 ◎诸佛经典,与世间之善书不同。 一则但知谋及身家,一则直欲救人慧命。 一则止能谈议现在,一则直欲福利多生。 世间若无佛经,则天上天下,皆如长夜。 所以胜天王经云,若法师所行之处,善男子,善女人,宜刺血洒地,令尘不起,如是供养,未足为多也。 ◎念经能解其义,复能如说修行,固为上也。 若不能解其义,但存敬慕之心,亦得无量福报。 譬之儿童服药,虽未谙其方,却能除病。 【译白】[发明]佛,是觉悟之意。 自己觉悟后,教化令他人也觉悟,直至觉行究竟圆满,方名为佛。 自心中人人都有觉性,所以自心中人人都有佛。 若认定泥塑、木雕之佛像才能称之为佛,那是愚夫愚妇心中之佛。 若认为能降灾降福的才能称之为佛,那是唐宋时诸儒者心中之佛。 愚夫愚妇整天谈论佛,而对佛其实并不曾存恭敬心。 唐宋时诸儒者整天诽谤佛,而佛其实并没有受损害。 因为他们都不知佛的真正意义。 ◎佛是三界导师,即使是天人、神仙、梵王、帝释,都尚且对佛恭敬礼拜,何况凡夫俗子呢? ◎礼拜一尊佛时,就当观想是在礼拜无数佛。 礼拜现在佛,就当观想是在礼拜过去、未来诸佛。 要使十方三世微尘数佛前,一一都有我身在修供养,这样才是真正的拜佛。 ◎诸佛经典与世间之善书不同。 一是只知为本身和家庭着想,一是直接要挺救众生慧命。 一是只能谈论现世,一是直接要福利众生多世。 世间若没有佛经,则天上人间皆如漫漫长夜。 所以《胜天王经》上说:“善男子,善女人,宜刺血洒地,令尘不起,如是供养,未足多也。 ”◎念经能理解其中之含义,又能如说修行,固然最好。 若不能理解其义,但在念经时存恭敬仰慕之心,也得无量福报。 譬如儿童服药,虽不认识其药方,却能除病。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或拜佛念经 发布时间:2020-12-22 16:22:50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