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二卷 内容: 西土圣贤撰集·第1400部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二卷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卷上如是者。 所谓结集之时所指是经也。 我闻者。 盖表亲从佛闻也。 一时者。 当说经之时。 其地六种震动。 或天雨众花。 余时则无此相。 又三乘种性皆获圣果。 乃称一时也婆伽梵者。 能破义也。 所破者破四魔也。 又有六义如声论所释。 炽盛自在与端严等也。 成就殊胜者。 毗卢遮那自觉圣智也。 一切如来者。 准瑜伽教中五佛是也。 其五佛者。 即尽虚空遍法界无尽无余佛。 聚成此五身也。 金刚加持者。 表如来十真如十法界十如来地。 以成上下十峰金刚大空智处。 加持者。 表如来于中道十六大菩萨普贤智。 从此展转流出。 共成三十七位。 已成解脱轮大曼茶罗。 三昧耶智者。 誓也亦曼茶罗也。 勿令将来最上乘者。 不从师受而专意自受也。 是故得知修最上乘。 者必须师受三昧耶。 然后可修行也。 已得一切如来灌顶宝冠为三界主者。 如来在因地。 从灌顶师。 入三昧耶智曼茶罗。 阿阇梨加持弟子身中本有如来藏性。 发金刚加持。 以成修真言行菩萨法器。 则堪任持明等乃至传受印可等灌顶阶位。 以此为初因。 由三密四智印相应。 成究竟三界法王主。 以为果。 已证一切如来一切智智瑜伽自在。 已证一切如来者。 同上所说五佛也。 一切智智者。 唯佛自证之智。 皆以瑜伽法相应。 获得于法自在。 能作一切如来一切印者四智印也。 平等种种事业于无尽无余一切众生界一切意愿作业皆悉圆满。 能作。 由获瑜伽自在故能作。 一切如来。 五佛亦如前释。 一一佛皆有一切印平等羯磨处智。 遍至无尽无余佛刹众生界。 能作种种利益。 究竟安乐一切有情界悉令圆满。 上中下。 一一皆成九品悉地。 常恒三世一切时。 者身语意业金刚大毗卢遮那如来也常恒者。 表如来清净法界智。 无始时来本有。 处烦恼而不减。 与净法相应。 证清净而不增也。 三世者。 为过去未来现在是也。 一切时者。 在于异生时。 后证圣果时。 三业清净犹如虚空。 身语意业不被虚妄分别所生烦恼所染故也。 金刚者。 证得佛地一切法自在。 得证身口意三密金刚。 于藏识中。 修道烦恼习气。 坚若金刚难摧。 用以大空金刚智三摩地。 证得法身光明遍照毗卢遮那如来也。 经云在于欲界他化自在天王宫中一切如来常所游处吉祥称叹大摩尼殿种种间错铃铎缯幡微风摇击珠鬘璎珞半满月等而为庄严。 他化自在天宫者。 名为欲界顶。 他化自在天王宫殿菩萨。 证得第六地位。 现前地菩萨。 住般若波罗蜜观。 多作此天众王。 为天人说般若波罗蜜。 其天界。 五欲殊胜超越诸天。 是故毗卢遮那佛。 为金刚萨埵。 说大乐大贪染。 加持现证瑜伽理趣速疾。 由是得闻不染世间杂染诸烦恼。 超越摩罗之境。 其宫殿。 是大乐不空金刚萨埵大曼茶罗。 皆从毗卢遮那佛福德资粮出生。 大妙金刚五宝所成金刚峰宝楼阁其曼茶罗。 四方八柱。 列八位。 四门。 中位毗卢遮那遍照如来。 内证之智解脱是也。 其八位后当说。 经云与八十俱胝菩萨众俱所谓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金刚拳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才发心转法轮菩萨摩诃萨虚空库菩萨摩诃萨摧一切魔菩萨摩诃萨与如是等大菩萨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一一菩萨同类种性。 有十俱胝众。 金刚手菩萨者。 在毗卢遮那前月轮中。 表一切如来菩提心。 初发菩提心。 由金刚萨埵加持。 修证普贤行愿。 证如来地。 观自在菩萨者。 在毗卢遮那后月轮。 表一切如来大悲。 随缘六趣。 拔济一切有情。 生死杂染苦恼。 速证清净三摩地。 不着生死不证涅槃。 皆由观自在菩萨金刚法现证。 虚空藏菩萨者。 在毗卢遮那右月轮。 表一切如来真如恒沙功德福资粮聚。 由修虚空藏菩萨行。 行四种。 施后当说。 三轮清净喻若虚空。 无尽有为无漏。 成受用变化身资粮也。 金刚拳菩萨。 在毗卢遮那左月轮。 表一切如来三种秘密。 在金刚拳菩萨掌。 由真言行菩萨。 以入轮坛得灌顶者。 得闻如来三业密教修行。 获得世出世殊胜悉地。 净除无始十种不善恶业。 证得无障碍究竟智。 文殊师利菩萨。 在东南隅月轮。 表一切如来般若波罗蜜多慧剑。 住三解脱门。 能显真如法身常乐我净。 由菩萨证此智。 便成等正觉也。 才发心转法轮菩萨者。 在西南隅月轮。 表一切如来四种轮。 金刚界轮。 降三世轮。 遍调伏轮。 一切义成就轮。 由修真言行菩萨。 得入如是等轮依四种智印。 以成十六大菩萨生。 便证无上菩提。 虚空库菩萨者。 在西北隅。 表一切如来广大供养仪。 由修真言行菩萨。 修得虚空库菩萨瑜伽三摩地。 于一念顷。 身生尽虚空遍法界一一佛前。 于大众会。 以种种云海供养。 奉献如来。 便从一切佛。 闻说妙法。 速满福德智慧资粮。 以虚空为库藏。 随缘诸趣。 拯济利益诸有情。 渐引致无上菩提。 以为巧便。 摧一切魔菩萨。 在东北隅。 表一切如来大悲方便。 外示现威怒。 内怀悲愍。 住加行位。 护持修行。 辟除诸障。 成菩提时。 摧伏天魔及摩醯首罗一切难调伏者。 令彼等受化。 致于无上菩提。 以忿怒智而成究竟。 如上所释八大菩萨。 摄三种法。 所为菩提心。 大悲。 方便是也。 如上所释诸菩萨。 包括一切佛法真言门及一切显大乘。 如是等大菩萨众恭敬围绕。 八供养及四门菩萨等。 以表如来三昧眷属。 经云而为说法初中后善者。 所说何法。 诸大菩萨般若理趣。 初善者。 一切如来身密。 一切契印身威仪也。 中善者。 一切如来语密。 真言陀罗尼法王教敕不可违越也。 后善者。 本尊瑜伽。 一切三摩地无量智解脱也。 又一释。 初善者增上戒学。 中善者增上心学。 后善者增上慧学。 文义巧妙者。 文巧。 依声论。 词韵清雅。 具六十四种梵音也。 义妙者。 依二谛。 世俗胜义谛也。 纯一者。 表如来瑜伽不与三乘同共教。 故唯如来究竟内证不共佛法法园乐智。 圆满者。 由如上智能断三界九地见道修道一切烦恼及习气。 断二种障。 二种资粮圆满也。 清净者。 表离垢清净。 由瑜伽法。 一念净心相应。 便证真如实际。 不舍大悲。 于净秽土。 受用身变化身成佛。 经云洁白者。 清净法界本来不染。 与无量杂染。 覆蔽异生无明住地。 其性亦不减。 预圣流证佛地。 其性亦不增加。 经云说一切法清净句门者。 为修瑜伽行者。 于生死流转不染故。 广作利乐有情事故。 速证无量三摩地解脱智慧故。 速集广大福德资粮故。 超越一切魔罗毗那夜迦众。 速疾得世出世间胜愿满足故。 说如来大悲。 愍念最上乘种性者。 脱十七种清净瑜伽三摩地。 是故诸契经。 说三界唯心。 由心清净有情清净。 由心杂染有情杂染。 又说有情界是菩萨净妙佛国土。 由修得十七清净句门是也。 经云所谓妙适清净句是菩萨位者。 妙适者。 即梵音苏啰多也。 苏啰多者。 如世间那罗那哩娱乐。 金刚萨埵亦是苏啰多。 以无缘大悲。 遍缘无尽众生界。 愿得安乐利益。 心曾无休息自他平等无二故。 名苏啰多耳。 由修金刚萨埵瑜伽三摩地。 得妙适清净句。 是故获得普贤菩萨位。 欲箭清净句是菩萨位者。 由修欲金刚瑜伽三摩地。 得欲箭清净句。 是故获得欲金刚菩萨位。 触清净句是菩萨位者。 由修金刚髻离吉罗瑜伽三摩地。 得触清净句。 是故获得金刚髻离吉罗菩萨位。 爱缚清净句是菩萨位者。 由修爱缚金刚瑜伽三摩地。 得爱缚清净句。 是故获得爱金刚菩萨位。 一切自在主清净句是菩萨位者。 由修金刚傲瑜伽三摩地。 得一切自在主清净句。 是故获得金刚傲菩萨位。 见清净句是菩萨位者。 由修意生金刚瑜伽三摩地。 得见清净句。 是故获得意生金刚菩萨位。 适悦清净句是菩萨位者。 由修适悦金刚瑜伽三摩地。 得适悦清净句。 是故获得适悦金刚菩萨位。 爱清净句是菩萨位者。 由修贪金刚瑜伽三摩地。 得爱清净句。 是故获得贪金刚菩萨位。 慢清净句是菩萨位者。 由修金刚慢瑜伽三摩地。 得慢清净句。 是故获得金刚慢菩萨位。 庄严清净句是菩萨位者。 由修春金刚瑜伽三摩地。 得庄严清净句。 是故获得春金刚菩萨位。 意滋泽清净句是菩萨位者。 由修云金刚瑜伽三摩地。 得意滋泽清净句。 亦云喜悦清净句。 是故获得云金刚菩萨位。 光明清净句是菩萨位者。 由修秋金刚瑜伽三摩地。 得光明清净句。 是故获得秋金刚菩萨位。 身乐清净句是菩萨位者。 由修冬金刚瑜伽三摩地。 得身乐清净句。 是故获得冬金刚菩萨位。 色清净句是菩萨位者。 由修色金刚瑜伽三摩地。 得色清净句。 是故获得色金刚菩萨位。 声清净句是菩萨位者。 由修声金刚瑜伽三摩地得声清净句。 是故获得声金刚菩萨位。 香清净句是菩萨位者。 由修香金刚瑜伽三摩地。 得香清净句。 是故获得香金刚菩萨位。 味清净句是菩萨位者。 由修味金刚瑜伽三摩地。 得味清净句。 是故获得味金刚菩萨位。 何以故一切法自性清净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者。 虽一切法本来清净。 由有客尘烦恼习气。 覆蔽身心轮回六趣。 由获得瑜伽理趣四种智印。 所谓大智印。 三昧耶智印。 法智印。 羯磨智印。 如前菩萨一一具四种印。 相应方得离垢清净。 便证普贤大菩萨。 位设使因缘不具不得四智印。 如经所说一闻于耳。 获得胜福决定不异。 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以为正因。 金刚手若有闻此清净出生句般若理趣。 乃至菩提道场。 一切盖障及烦恼障法障业障。 设广积集必不堕于地狱等趣。 设作重罪消灭不难。 若能受持日日读诵作意思惟。 即于现生证一切法平等金刚三摩地。 于一切法皆得自在受于无量。 适悦欢喜。 以十六大菩萨生获得如来及执金刚位者。 毗卢遮那佛在大众中。 为未来有情修瑜伽者。 对诸十地菩萨。 说受持读诵具修行福利。 速灭无始时来无量诸重业障。 乃至尽未来际。 以悲愍广大愿力。 周游六趣利乐有情。 由闻及修。 不染不受诸不善异熟业。 获得世间出世间殊胜悉地。 即于十六大生。 作金刚萨埵菩萨等乃至金刚拳菩萨。 最后身便成毗卢遮那身也。 时婆伽梵一切如来大乘现证三昧耶一切曼茶罗持金刚胜萨埵于三界中调伏无余一切义成就金刚手菩萨摩诃萨为欲显明此义故熙怡微笑左手作金刚慢印右手抽掷本初大金刚作勇进势说大乐。 金刚不空三昧耶心者。 婆伽梵义如前所释。 一切如来。 大曼茶罗中五方佛也。 大乘有七义。 一者法大。 二者心大。 三者胜解大。 四者意乐大。 五者资粮大。 六者时大。 七者究竟大。 由诸菩萨承此大乘。 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现证者。 瑜伽师所证三摩地境也。 三昧耶者。 名为本誓。 亦名时亦名期契。 亦为曼茶罗之异名。 一切曼茶罗者。 于本部四种曼茶罗。 一大曼茶罗。 二三昧耶曼茶罗。 三法曼茶罗。 四羯磨曼茶罗。 以此四种曼茶罗。 摄瑜伽一切曼茶罗。 金刚胜萨埵者。 金刚义菩提心是也。 胜谓最胜。 萨埵名勇猛。 于三界中调伏者。 三界谓欲界色界无色界。 于中能调伏摩醯首罗等诸天难调伏者。 令得受化无余。 一切义成就者。 普贤菩萨异名也。 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者。 此菩萨本是普贤。 从毗卢遮那佛二手掌。 亲受五智金刚杵。 即与灌顶。 名之为金刚手。 菩萨摩诃萨者。 如前所释。 为欲重显明此义故者。 所谓显明大智印幖帜。 首戴五佛宝冠。 熙怡微笑。 左手作金刚慢印。 右手抽掷本初大金刚。 作勇进势本初者。 本来清净法界也。 左手作金刚慢印者。 为降伏左道左行有情。 令归顺道右手抽掷五智金刚杵作勇进势者。 令自他甚深三摩地。 顺佛道念念升进。 获得普贤菩萨之地。 即说大乐金刚不空三昧耶。 本誓心真言吽字吽字者因义。 因义者谓菩提心为因。 即一切如来菩提心。 亦是一切如来不共真如妙体恒沙功德皆从此生。 此一字具四字义。 且贺字以为本体贺字从阿字生。 由阿字一切。 法本不生故。 一切法因不可得。 其字中有污声。 污声者一切法损减不可得。 其字头上有圆点半月。 即谓么字者。 一切法我义不可得。 我有二种。 所谓人我法我。 此二种皆是妄情所执。 名为增益边。 若离损减增益即契中道。 ◇唵字者。 金刚萨埵。 法智印明也。 ◇么字者。 欲金刚法智印明也。 ◇贺字者。 金刚悦喜法智印明也。 ◇苏字者。 爱金刚法智印明也。 ◇佉字者。 慢金刚法智印明也。 ◇嚩字者。 意生金刚法智印明也。 ◇日啰字者。 金刚髻离吉罗法智印明也。 ◇娑字者。 爱金刚法智印明也。 ◇多嚩字者。 金刚傲法智印明也。 ◇弱字者。 春金刚法智印明也。 ◇吽字者。 云金刚法智印明也。 ◇鑁字者。 秋金刚法智印明也。 ◇縠字者。 冬金刚法智印明也。 ◇苏字者。 色金刚法智印明也。 ◇啰字者。 声金刚法智印明也。 ◇多字者。 香金刚法智印明也。 ◇萨多鑁字者。 味金刚法智印明也。 此密言十七字。 则为十七菩萨种子。 即成法曼茶罗。 若画一一菩萨本形。 即成大曼茶罗。 若画本圣者所执持幖帜。 即成三昧耶曼茶罗。 如前种子字各书本位。 即名法曼茶罗。 各铸本形安于本位。 即成羯磨曼茶罗。 次说安立次第分曼茶罗位。 中央九位外院更加一重中央安金刚萨埵。 依萨埵菩萨前。 安欲金刚。 右边安髻离吉罗。 后安爱乐金刚。 左安金刚慢右边前隅。 安意生金刚。 右边后隅。 安髻离吉罗。 左边后隅。 安爱金刚。 左边前隅安傲金刚。 以次外院如前。 次第安布四隅。 初安春金刚。 次安云金刚。 次安秋金刚。 次安冬金刚。 外院前安色金刚。 右安声金刚。 后安香金刚。 左安味金刚。 既安布已。 则修行者结三昧耶等印。 成本尊瑜伽。 加持四处。 五方佛灌顶被甲。 诵四字明令召入令缚令欢喜。 献阏伽。 即与四智印相应。 入三摩地念诵。 或瑜伽师坐于中位三摩地中。 如前布列。 即诵十七字真言。 心缘一一理趣清净句。 入一一理趣门。 遍周法界。 乃至第十七位周而复始。 以心得三摩地为限。 即名为大乐不空真实修行瑜伽仪轨(已上大乐不空金刚萨埵初集会品) 时婆伽梵毗卢遮那如来。 婆伽梵者如前所释。 毗卢遮那如来。 名遍照。 报身佛。 于色界顶第四禅色究竟天成等正觉。 为诸菩萨。 说四种自证自觉圣智。 说四智菩提。 所谓金刚平等现正等觉以大菩提金刚坚固故者。 由如来净阿赖耶于大圆镜智相应。 证得坚固无漏之三摩地。 能净无始无明地微细烦恼。 义平等现等正觉以大菩提一义利故者。 第七无漏末那。 与第八净阿赖耶识中无漏种子。 能缘所缘平等平等。 离能取所取故。 证得平等性智。 流出随其众生爱乐身。 由如众色摩尼。 能作无边有情义利。 法平等现等觉以大菩提自性清净故者。 犹如来清净意识。 与妙观察智相应。 证得一切法本性清净。 于净妙佛国土。 为诸菩萨能转无上法轮。 一切业平等现等觉以大菩提一切分别无分别性故者。 由如来无漏五识。 与成所作智相应。 现三业化。 于净妙国土及杂染世界。 任运无功用无分别。 作佛事有情事。 金刚手若有闻此四出生法读诵受持设使现行无量重罪必能超越一切恶趣乃至当坐菩提道场速能克证无上正觉者。 佛告金刚手菩萨。 为未来有情。 闻此中修理趣福利。 心不犹预能发净信修行。 则现世恶报及来生能转定业。 疾证无上菩提也。 时婆伽梵如是说已欲重显明此义故(此句可以意解不释)熙怡微笑持智拳印说一切法自性平等心者。 熙怡微笑持智拳印者。 希奇于事。 表修行者具一切结使诸烦恼。 才结毗卢遮那大智印。 诵心真言。 等同遍照尊。 则应受一切世间殊胜供养。 应受一切如来诸大菩萨礼敬。 是故有此微笑也。 ◇恶(引)字心真言者。 具含四字为一体。 ◇阿字菩提心义。 如此字。 一切字之为先。 于大乘法中。 趣向无上菩提菩提心为先。 ◇阿(引)字者行义。 则四智印。 瑜伽教中修行速疾方便。 由集福德智慧资粮。 证成无上菩提正因。 第三字极长高声。 ◇暗字者等觉义。 由证无边智解脱三摩地陀罗尼门。 摧伏四种魔罗。 受十方一切如来三界法王灌顶。 转正法轮。 第四恶字者涅槃义。 由断二种障。 谓烦恼所知之障。 证得四种圆寂。 所谓一者自性清净涅槃。 二者有余依涅槃。 三者无余依涅槃。 四者无住涅槃。 前三通异生声闻缘觉。 第四唯佛独证不同诸异乘。 则此四字是毗卢遮那佛自觉圣智四种智解脱。 外现四大转轮王菩萨。 所谓第一金刚萨埵。 第二金刚宝菩萨。 第三金刚法菩萨。 第四金刚羯磨菩萨是也。 修行者应建立曼茶罗。 中央毗卢遮那佛。 背日轮头冠璎珞。 身着白縠缯衣。 结智拳印坐师子座。 身如月殿。 毗卢遮那佛前。 金刚萨埵菩萨。 背月轮戴五佛冠。 右手持金刚杵。 左手持铃。 半跏而坐。 毗卢遮那佛右边。 虚空藏菩萨。 背月轮。 右手持金刚宝。 左手施愿。 半跏而坐。 毗卢遮那后。 观自在菩萨。 左手持莲华。 右手开敷花势。 亦半跏而坐。 于毗卢遮那佛左边月轮。 金刚羯磨菩萨。 二手作旋舞置于顶上势。 内四隅安四内供养。 各各如本形。 外四隅置外四供养。 各各持本供养具。 四门置钩索锁铃菩萨。 各住本威仪。 毗卢遮那佛成等正觉。 由四种瑜伽三摩地。 所谓金刚萨埵金刚宝金刚法金刚羯摩等瑜伽三摩地。 从金刚萨埵至羯磨。 次第流出嬉戏鬘歌舞等菩萨。 又从四内供养。 依次流出香花灯涂香等四外供养菩萨。 又从四大菩萨。 各流出四门菩萨。 四种曼茶罗。 大智三昧耶法羯磨轮也。 如前大乐中所说类同。 若修瑜伽者成就般若理趣。 位于中位。 即诵毗卢遮那佛真言。 嚩日啰(二合)驮都恶(五字引) 自作本尊瑜伽。 以四字明。 召请曼茶罗圣众。 诵四出生法。 运心。 一一出生。 遍周法界周而复始。 皆以五智相应。 念念能灭诸宿障恶业。 现生证菩萨地。 后十六生证成毗卢遮那无边法身。 能现于无量净秽诸刹土报化。 现证无上菩提。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卷下时调伏难调释迦牟尼如来者。 于阎浮提五浊末法。 为调伏九十五种异类外道。 现八相成道。 皆得受化。 致于佛道。 现生释迦族姓中。 乃姓释迦氏。 牟尼者寂静义。 身口意寂静故称牟尼。 于须弥顶三十三天金刚宝峰楼阁中。 毗卢遮那佛转轮。 轮有四种。 所谓金刚轮宝轮法轮羯磨轮。 其四轮皆摄在二轮中。 所谓正法轮教令轮。 即彼毗卢遮那。 于阎浮提化相成佛。 度诸外道。 即于须弥顶示现威猛忿怒形。 降伏魔醯首罗等骄佚我慢。 妄自恃具一切智。 由贪嗔痴一切杂染熏习藏识。 为令彼等清净。 离诸烦恼故。 示现左右脚踏魔醯首罗及乌摩妃。 由入欲无戏论性瑜伽三摩地故。 获得一切嗔无戏论性。 由入嗔无戏论性瑜伽三摩地故。 获得一切痴无戏论性。 由入痴无戏论性瑜伽三摩地故。 获得一切法无戏论性。 由一切法无戏论性瑜伽三摩地故。 获得般若波罗蜜多无戏论性。 五种无戏论智。 成降三世曼茶罗。 中央安降三世。 于降三世前。 安忿怒萨埵菩萨。 后安忿怒善哉菩萨。 右边安忿怒王菩萨。 左边安忿怒爱菩萨。 四内隅。 安四忿怒内供养。 于外四隅。 安四忿怒外供养。 东门安弓箭画契。 其南门安剑。 西门轮。 北门三股叉。 一一皆如前四种曼茶罗。 皆以降伏以为三摩地。 修行者欲降伏三界九地烦恼怨敌故。 诵此当部中五种无戏论般若理趣。 欲降诸天频那夜迦。 及恶人危害佛法者。 运心入五种无戏论瑜伽三摩地。 自身作降三世瑜伽大智印。 与四印相应。 诵一字明。 相应入实相。 理趣义同前。 此忿怒吽字金刚部摄。 猛利故速得成办阿毗遮卢迦。 如广瑜伽经等所说。 是故释迦牟尼佛告金刚手言。 若有人闻此理趣受持读诵设害三界一切有情不堕恶趣为调伏故疾证无上正等菩提者。 害三界一切有情。 一切有情者。 由贪嗔痴为因。 受三界中流转。 若与理趣相应。 则灭三界轮回因。 是故害三界一切有情。 不堕恶趣。 为调伏贪等三毒也。 故得速证无上菩提。 是故如来密意作如是说。 时金刚手大菩萨欲重显明此义故。 持降三世印以莲华面微笑。 而怒颦眉猛视。 利牙出现住降伏立相说此金刚吽迦啰心。 持降三世印者。 三世。 所谓摩醯首罗义。 由此印得降伏净信。 引入佛道。 以莲华面微笑而怒颦眉者。 圣者住内心。 与观自在悲愍心相应。 外示现忿怒也。 猛视者。 于四种眼中第三忿怒眼义也。 利牙出现者。 与金刚药叉三摩地相应。 住降伏立相者。 降三世立印。 其二足相去可立。 五搩屈右膝舒左膝。 两足右踏摩醯首罗。 左踏乌摩。 其修行者若与降伏法相应者。 如前大智印。 诵一字明。 加前人名。 想彼人在左足下。 不经一七日。 则彼人三毒及烦恼悉皆散灭。 修行者作降伏三世本尊瑜伽观已。 自住曼茶罗中央。 运心布前右后左四忿怒八供养四门。 如本教口诵五无戏论般若理趣。 运心遍法界周而复始。 由此修行。 证得无量三摩地。 顿集福德智慧。 以为成佛资粮。 此一品唯通修降三世修瑜伽者。 以为仪轨余皆备诸广本(已上降三世品) 时婆伽梵者如前所释。 得自性清净法性如来者。 是观自在王如来异名。 则此佛名无量寿。 如来若于净妙佛国土。 现成佛身。 住杂染五浊世界。 则为观自在菩萨。 复说者。 则其毗卢遮那佛为观自在菩萨。 说一切法平等观自在智印出生般若理趣。 说四种不染一切烦恼及随烦恼三摩地法。 所谓世间一切欲清净故则一切嗔清净。 此则金刚法菩萨三摩地。 所谓世间一切垢清净故则一切罪清净。 此则金刚利菩萨三摩地。 所谓一切法清净故则一切有情清净。 此即金刚因菩萨三摩地。 所谓世间一切智智清净则般若波罗蜜多清净。 此即金刚语菩萨三摩地。 由瑜伽者得受四种清净菩萨三摩地。 于世间悲愿。 生于六趣。 不被一切烦恼染污。 犹如莲华。 以此三摩地能净诸杂染。 是故佛告金刚手言。 若有闻此理趣受持读诵作意思惟设住诸欲犹如莲华不为客尘诸垢所染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修行者持观自在菩萨心真言。 欲求成就般若理趣。 应建立曼茶罗。 中央画观自在菩萨。 如本仪形。 前安金刚法。 右安金刚利。 左安金刚因。 后安金刚语。 于四内外隅。 各安四内外供养。 于东门画天女形。 表贪欲。 南门画蛇形表嗔。 西门画猪表痴形。 北门画莲华表涅槃形。 得入此轮坛。 至无上菩提。 一切诸惑皆不得染污。 或时自住坛中作本尊瑜伽。 心布列圣众围绕。 以四字明召请。 诵心真言诵持四种清净般若理趣。 入一一门遍周法界。 周而复始。 成一法界自他平等。 或时想己身纥利字门。 成八叶莲华。 胎中想金刚法。 于八叶上想八佛。 或时他身想吽字五股金刚杵。 中央把处想十六大菩萨。 以自金刚与彼莲华。 二礼和合成为定慧。 是故瑜伽广品中。 密意说二根交会五尘成大佛事。 以此三摩地。 奉献一切如来。 亦能从妄心所起杂染速灭。 疾证本性清净法门。 是故观自在菩萨。 手持莲华。 观一切有情身中如来藏性自性清净光明。 一切惑染所不能染。 由观自在菩萨加持。 得离垢清净。 等同圣者纥利字具四字成一真言贺字门者。 一切法因不可得义。 啰字门者一切法离尘义。 尘者所谓五尘。 亦名能取所取二种执着。 伊字门者自在不可得。 二点恶字义。 恶字名为涅槃。 由觉悟诸法本不生故。 二种执着皆远离。 证得法界清净。 纥利字亦云惭义。 若具惭愧不为一切不善。 即具一切无漏善法。 是故莲华部亦名法部。 由此字加持。 于极乐世界。 水鸟树林皆演法音。 如广经中所说。 若人持此一字真言。 能除一切灾祸疾病。 命终已后当生安乐国土得上品上生。 此一品通修观自在心真言行者。 亦能助余部修瑜伽人也。 (已上观自在菩萨般若理趣会品) 时婆伽梵如前释已。 一切三界主如来者。 宝生佛也。 宝生之变化。 则虚空藏菩萨是也。 复说。 此菩萨理趣修行。 一切如来灌顶智藏者。 虚空藏菩萨之异名。 般若理趣者如前所释。 所谓以灌顶施故能得三界法王位。 此则金刚宝菩萨三摩地行。 所谓义利施故得一切意愿满足。 此则金刚光菩萨三摩地。 所谓以法施故得圆满一切法。 此则金刚幢菩萨三摩地行。 所谓滋生施故得身口意一切安乐。 此则金刚笑菩萨三摩地行。 灌顶施与何类瑜伽者想自身虚空藏菩萨。 以金刚宝灌顶一切如来。 义利施者。 惠施沙门婆罗门资缘具。 法施者。 为施不现形。 与天龙八部等说法等。 滋生施者。 施与傍生之类也。 修行者修虚空藏菩萨三摩地行故。 应建立本菩萨曼茶罗。 曼茶罗中央画虚空藏菩萨。 如本形前画金刚宝。 右画金刚光。 左画金刚幢。 后画金刚笑。 内外院四隅。 各列内外四供养。 如本形。 东门安金刚杵。 南门宝。 西门莲华。 北门铃。 修行者若入此曼茶罗。 令他人现生所求一切富贵阶位悉得。 灭一切贫穷业障。 设盗一切有主所摄物者。 六分之一不得不与取罪。 速疾获得一切悉地。 或时瑜伽师坐曼茶罗中。 作本尊瑜伽观。 与诸圣众围绕。 以四字明请召。 即诵心真言。 四种理趣门。 运心遍法界。 慈悲愍念贫穷孤露。 常行惠施。 三轮清净心无悭吝。 常与等虚空三摩地相应。 不久获得虚空藏菩萨身。 时虚空藏大菩萨欲重显明此义故熙怡微笑以金刚宝鬘自系首说一切灌顶三昧耶宝心者怛览字者具四字。 表四种理趣行门多字真如不可得义啰字离尘义阿(引)字一切法本来寂静犹如虚空莽字一切法无我义。 常与此心真言相应故。 身心无碍有如虚空。 按怛驮那法。 尤于此部中最速成就。 所求一切伏藏皆得现前。 真陀摩尼宝能满一切众生希求愿故(已上虚空藏品)时婆伽梵已如前释。 一切如来智印如来。 不空成就之异名也。 复说亦如前释。 一切如来智印加持者。 是三密门身口意金刚也。 般若理趣如前所释。 说四种印。 所谓持一切如来身印则为一切如来身者。 是金刚业菩萨三摩地身。 真言者由得身加持。 得无碍身。 于无边世界作广大供养。 持一切如来语印则得一切如来法者。 此名金刚护菩萨三摩地。 由此三摩地。 能普护无边有情界。 常以大慈甲胄而自庄严。 获得如金刚不坏法身。 持一切如来心印则证一切如来三摩地。 由真言者得金刚药叉三摩地。 能令尽藏识中杀害心杂染种子。 得大方便大悲三摩地。 为调伏示现威猛忿怒金刚药叉菩萨之身。 持一切如来金刚印即成就一切如来身口意业最胜悉地者。 由修瑜伽者得金刚拳菩萨三摩地。 能成就一切真言教中三密之门。 是故广瑜伽中说。 身口意金刚合成名为拳。 一切如来缚是为金刚拳。 是故佛告金刚手若有闻此理趣受持读诵作意思惟。 由持身印得一切成就(此句梵本初功能汉本在第四)由持语印得一切口自在。 由持心印得一切智智。 由持金刚印得一切事业皆悉成就。 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修行者欲成就般若理趣瑜伽者。 应建立金刚拳曼茶罗。 中央画一切如来拳菩萨。 前画金刚业。 右画金刚护。 左画金刚药叉。 后画金刚拳。 内外四隅各安内外四供养。 于四门安四菩萨。 东门染金刚。 南门金刚髻梨吉罗。 西门爱金刚。 北门金刚慢。 或时瑜伽者住曼茶罗中。 自作本尊瑜伽。 想诸眷属各住本位。 以四字明召请一切圣众。 则诵一字真言。 则诵四种金刚拳般若理趣。 印运心一一理趣门。 量同法界周而复始。 一切三摩地皆得现前恶字是涅槃义。 四种涅槃摄一字中。 四种者如前所释。 时婆伽梵为欲显明此义故熙怡微笑持金刚拳大三昧耶印说此一切坚固金刚印悉地三昧耶自真实心者。 如上句义表本菩萨大智印威仪。 兼赞语密功能。 此是金刚拳菩萨仪轨(已上金刚拳理趣会品) 时婆伽梵一切无戏论如来者。 是文殊师利菩萨之异名。 复说转字轮般若理趣。 转字轮者。 是五字轮三摩地也。 所谓诸法空与无自性相应故者。 是金刚界曼茶罗中金刚利菩萨三摩地。 诸法无相与无相性相应故者。 是降三世曼茶罗忿怒金刚利三摩地。 诸法无愿与无愿相应故者。 是遍调伏曼茶罗中莲华利菩萨三摩地。 诸法光明般若波罗蜜多清净故者。 一切义成就曼茶罗中宝利菩萨三摩地。 修瑜伽者成就般若波罗蜜多。 应立曼茶罗。 曼茶罗者。 布列八曼茶罗形。 于中央画文殊师利童子形。 四方安四佛。 以虚空智剑。 各系四佛臂上。 其四隅置四种般若波罗蜜印。 外四隅安外四供养。 四门安四种契印。 东门画剑。 南门画铄底。 西门钵。 北门梵甲。 或时瑜伽师坐于曼茶罗中。 作本尊瑜伽。 运心布列圣众。 以四字明召请。 诵一字明。 则诵四种般若理趣。 与心相应。 遍周法界周而复始。 乃至一月或六月一年。 不久当得无碍辩才。 证得无量三摩地门。 文殊师利菩萨现前。 时文殊师利童真欲重显明此义故熙怡微笑以自剑挥斫一切如来已说此般若波罗蜜多最胜心者。 一切有情无始轮回。 与四种识。 积集无量虚妄烦恼。 则为凡夫。 在凡夫位名为识。 预圣流至如来地名为智。 以四智菩提。 对治四种妄识。 妄识既除则成熟法智。 若妄执法。 则成法执病是故智增菩萨。 用四种文殊师利般若波罗蜜剑。 断四种成佛智能取所取障碍。 是故文殊师利。 现挥斫四佛臂也。 般若波罗蜜最胜心者庵字。 庵字者觉悟义。 觉悟有四种。 所谓声闻觉悟。 缘觉觉悟。 菩萨觉悟。 如来觉悟。 觉悟名句虽同。 浅深有异。 自利利他资粮小大不同。 以四种觉悟。 总摄一切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 是故文殊师利菩萨得法自在。 故曰法王之子(已上文殊师利理趣品) 时婆伽梵一切如来入大轮如来者。 是才发意菩萨之异名也。 复说入大轮般若理趣。 大轮者。 是金刚界大曼茶罗也。 所谓入金刚平等则入一切如来法轮者。 由称此般若理趣金刚轮三摩地。 则成入金刚界。 属金刚界六种曼荼罗(六种曼荼罗指归中已释讫) 入义平等则入大菩萨轮者。 由称此般若理趣忿怒轮。 则成入降三世。 属降三世十种曼茶罗(其十种指归中先已说讫) 入一切法平等则入妙法轮者。 由称此般若理趣莲华轮三摩地。 则成入遍调伏。 属遍调伏。 六种曼茶罗者大密微细法业献四一印。 乃成六种坛(六种如前指归中已说讫) 入一切业平等则入一切事业轮。 由称此般若理趣羯磨轮三摩地。 则成入一切义成就。 属一切义成就六种曼茶罗。 是才发心转法轮大菩萨欲重显明此义故熙怡微笑转金刚轮说一切金刚三昧耶心者。 如前句义中说。 金刚轮菩萨大智印形状。 金刚三昧耶心者吽字是也。 吽字具四轮义。 若修金刚轮菩萨三摩地。 应建立曼茶罗。 画八辐轮形。 当轮脐中。 画金刚轮菩萨。 于八辐间。 画八大菩萨。 如前布列。 八轮外四隅。 画四波罗蜜菩萨。 内院四隅。 安四内供养。 外四隅。 安四外供养。 内隔四门安四菩萨。 东门金刚萨埵菩萨。 南门降三世金刚。 西门观自在菩萨。 北门虚空藏。 瑜伽者破三昧耶。 或阿阇梨非法失师位。 由建立此轮坛。 则复本阿阇梨位。 修一切三摩地真言。 速得成就。 若引弟子入。 若自身入。 则成入一切世间出世间曼茶罗。 或时瑜伽阿阇梨自坐坛中。 运心布列诸圣众。 以四字明请圣众则诵一字真言。 次诵四种轮般若理趣。 运心遍周法界。 不久当得如毗卢遮那佛转轮法王(已上才发意菩萨理趣品) 时婆伽梵一切如来种种供养藏广大仪式如来者。 是虚空库菩萨之异名也。 复说一切供养最胜出生般若理趣所谓发菩提心则为于诸如来广大供养者。 此是金刚嬉戏菩萨三摩地菩提心义。 一切如来以菩提心为成佛增上缘。 于菩提心法园乐。 与智波罗蜜自娱。 救济一切众生则为于诸如来广大供养也者。 此是金刚鬘菩萨三摩地。 由净信心入于佛法大海。 得七宝如意宝鬘。 济拔一切有情。 满一切所求希愿。 令一切有情受诸戒品。 以自庄严。 受持妙典则为于诸如来广大供养者。 此是金刚歌菩萨三摩地。 由此三摩地。 于佛集会中。 能问答一切大乘甚深般若波罗蜜也于般若波罗蜜多受持读诵自书教他书思惟修习种种供养则为于诸如来广大供养者。 此是金刚舞供养菩萨三摩地。 由大精进以金刚毗首羯磨解脱智。 遍游无边世界。 于诸佛前以广大供养。 请说一切佛法般若波罗蜜等诸修多罗。 以十种法行。 顿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 获得三种身。 此菩萨主一切供养门。 供养门者有多种。 依苏悉地教。 有五种供养。 又有二十种供养。 于瑜伽教中有四种供养。 所谓菩提心供养。 资粮供养。 法供养。 羯磨供养。 如前四种理趣门是。 又有五种秘密供养。 又有八种供养。 又有十六种大供养。 又有十七六种杂供养乃至一切供养。 悉皆摄入虚空库菩萨供养仪轨中。 若修行者欲求成就虚空库菩萨者。 应建立曼茶罗。 中央画虚空库菩萨。 右手持羯磨杵。 左手作金刚拳。 按于左胯。 半跏坐月轮中。 八大菩萨围绕。 内外四隅安八供养。 四门应置四种宝。 东门置银。 南门置金。 西门置摩尼宝。 北门置真珠。 或时修行者坐曼茶罗中。 自作本尊瑜伽观。 以圣众围绕。 以四字明召请。 持一字真言。 则诵四种般若理趣。 运心遍法界周而复始。 乃至三摩地现前。 若自入令他入此曼茶罗然后受持一字真言。 或加香花等种种供养具。 若能运心供养佛菩萨。 则供养具遍周法界。 一一佛菩萨前成广大供养。 时虚空库大菩萨欲重显明此义故熙怡微笑。 说此一切事业不空三昧耶一切金刚心者。 如前已释。 心真言者唵字是也。 唵字三身义。 亦名无见顶上义。 亦名本不生义。 亦是如来毫相功德义(已上虚空库菩萨理趣品) 时薄伽梵者如前所释。 能调伏持智拳如来。 摧一切魔菩萨之异名也。 或说一切调伏智藏般若理趣。 所谓一切有情平等故忿怒平等者。 是金刚降三世三摩地。 由此定调伏他化自在魔王。 受化引入佛道。 一切有情调伏故忿怒调伏。 此是宝部中宝金刚忿怒三摩地。 由此定能调伏摩醯首罗。 受化入于佛道也。 一切有情法性故忿怒法性者。 此是莲华部中马头忿怒观自在三摩地。 由此定调伏梵天。 受化入于佛道。 一切有情金刚性故忿怒金刚性者。 此是羯磨部中羯磨三摩地。 由此定调伏那罗延。 受化令入佛道也。 何以故一切有情调伏即为菩提者。 本是慈氏菩萨。 由此菩萨内入慈定。 深矜愍难调诸天。 外示威猛令得受化。 引入菩提。 时摧一切魔大菩萨欲重显明此义故熙怡微笑以金刚药叉形持金刚牙恐怖一切如来者。 一切外道诸天。 悉具如来藏。 是未来佛。 令舍邪归正故。 名恐怖一切如来。 如来者离五怖得四无所畏。 无能怖者也。 今所恐怖非在果位如来。 乃在因位也。 以说金刚忿怒大笑心者。 此是金刚药叉菩萨大智印也郝字具四义。 一切法本不生义。 因义。 二种我义。 由迷一切法本不生理。 为一切烦恼因。 烦恼因起二种我。 所谓人我法我。 是故一切外道诸天执我执法。 令彼调伏入金刚药叉三摩地。 即思此菩萨一字心真言。 入一切法本不生门。 则离一切烦恼因。 烦恼既离。 即证二种无我人空法空。 则显真如恒沙功德。 即超越三界九地妄心所起诸惑杂染。 是故名为摧一切魔大菩萨也。 若瑜伽者欲降伏一切世间出世间魔怨。 应建立金刚药叉曼茶罗。 中央画摧一切魔菩萨。 前安魔王天主。 右安魔醯首罗。 后安梵天。 左安那罗延天。 内四隅应置四部中牙印。 外四隅安四外供养。 四门应置四种印契。 东门画三股忿怒杵。 南门画金刚宝光焰炽盛。 西门画金刚莲华具光明。 北门画羯磨金刚光明遍流。 建立此坛已。 自入令他入。 则离一切怨敌恶人。 所不能害。 或时坐于轮中位作本尊瑜伽。 想圣众围绕。 则诵四字明召请圣众。 次诵一字明诵四种般若理趣。 起大慈心于众生界。 运心遍法界周而复始。 由此三摩地修行。 设三界中一切有情。 尽为魔虽作障难。 不能倾动。 修行者所修一切世间出世间悉地皆得满足(已上摧一切魔菩萨理趣品) 时婆伽梵一切平等建立如来者。 是普贤菩萨之异名也。 复说一切法三昧耶最胜出生般若理趣。 所谓一切平等性故般若波罗蜜多平等性者。 是金刚部大曼茶罗。 由入此曼茶罗。 能悟一切。 有情皆有不坏金刚佛性一切义利性故般若波罗蜜多义利性者。 此是宝部曼茶罗。 由入此曼茶罗。 证得如虚空真如恒河沙功德故。 一切法性故般若波罗蜜多法性者。 此是莲华部大曼茶罗。 由入此曼茶罗。 证悟清净法界如莲华。 不染诸惑。 一切事业性故般若波罗蜜多事业性者。 即是羯磨部大曼茶罗。 由入此曼茶罗。 获得迅疾身口意。 至于十方一切世界佛集会。 广大供养也。 应知是金刚手入一切如来菩萨三昧耶加持三摩地说一切不空三昧耶心者。 如前释。 吽字义如初品所释。 瑜伽者为成就四种曼茶罗。 教敕外金刚部成办一切世间悉地故。 应建立曼茶罗。 其坛轮形三重。 中轮画八辐。 脐中先别画金刚手菩萨。 安其脐中。 八辐中画八大菩萨。 各头向外。 又更一重画五类外金刚部诸天。 所谓上界天王那罗延等四种。 又画游空日天等四种。 又画住虚空四种频那夜迦。 四方各配四门。 又画地居主藏等四种天。 又画地中猪头等四神。 如上等从东北隅。 右旋布列令匝。 头皆向外。 其第三重如前五种天之妃后。 各配本天相对。 此曼茶罗前诵持一字心。 兼修四种般若理趣。 运心遍法界周而复始。 不久身得同降三世金刚。 于脐轮中。 移出金刚手菩萨。 自居其内。 想自身作降三世金刚三摩地。 结彼等五类教敕印。 诵金刚手一字明。 称彼等天真言。 相和诵。 皆得使役。 应成办所求皆遂(已上降三世教令轮品) 时婆伽梵如来者。 是毗卢遮那佛也。 复说一切有情加持般若理趣。 所谓一切有情如来藏以普贤菩萨一切我故者。 一切有情不离大圆镜智性。 是故如来说一切有情如来藏。 以普贤菩萨同一体也。 一切有情金刚藏以金刚藏灌顶故者。 一切有情不离平等性智性。 是故如来。 说一切有情金刚藏。 金刚藏者即虚空藏也。 以金刚宝获得灌顶也。 一切有情妙法藏能转一切语言故者。 一切有情不离妙观察智性。 是故如来说一切有情妙法藏。 妙法藏者观自在菩萨也。 于佛大集会能转法轮也。 一切有情羯磨藏。 羯磨藏者即毗首羯磨菩萨也。 能作所作性相应故者。 一切有情不离成所作智性。 能作八相成道所作三业化。 令诸有情调伏相应也。 此四种智。 即四大菩萨现转轮王是也。 时外金刚部欲重显明此义故作欢喜声说金刚自在自真实心者。 外金刚部者。 摩醯首罗等二十五种类诸天也。 心真言者。 怛唎字怛字真如义。 真如有七种。 所谓流转真如。 实相真如。 唯识真如。 安立真如。 邪行真如。 清净真如。 正行真如唎字尘垢义。 尘垢者五盖义。 能盖覆真如。 是故五趣轮回生死轮中。 为对治彼等难调诸天。 建立五种解脱轮。 毗卢遮那佛为世间同类摄化。 说摩醯首罗曼茶罗。 中央画摩醯首罗。 如来形。 以八种天围绕。 四供养。 四门各画本形。 若依世俗是名外曼荼罗。 若依胜义则为普贤曼茶罗。 以事显于理故。 即事即理。 理事不相碍故。 即凡即圣。 性相同一真如也(已上外金刚会品) 尔时七母女天顶礼佛足献奉钩召摄入能杀能成三昧耶真实心者。 七母女天者是摩诃迦罗天眷属也。 献奉钩召者。 以金刚钩印。 能召一切两足多足等诸有情类。 摄入者。 以金刚索印引入曼茶罗。 及引入佛道。 能杀者杀害毁坏正法。 损害多有情者。 杀害不善心也。 能成者令修真言行。 离世间障难速得悉地也。 三昧耶者是彼天女本誓也。 真实心者毗欲字是毗字一切法三有不可得欲字一切乘不可得。 由三有情种种爱乐胜解不同。 是故如来出兴于世说五乘。 所谓天乘梵乘声闻乘缘觉乘大乘。 是故佛楞伽经中伽他说乃至心流转。 我说为诸乘。 若心得转依。 无乘及乘者。 此天等亦有曼茶罗。 中央画摩诃迦罗。 以七母天围绕。 具如广经所说。 摩诃迦罗者大时义。 时为三世无障碍义。 者大。 是毗卢遮那法身无处不遍。 七母天者。 并梵天母表八供养菩萨。 以事显理也(已上七母天集会品) 尔时么度羯啰天三兄弟等亲礼佛足献自心真言者。 么度羯啰三兄弟是。 梵王那啰延摩醯首罗之异名也。 萨嚩字者萨字则一切法平等如虚空嚩字一切法言说不可得也。 此天亦有曼茶罗。 曼茶罗画如弓形。 三天次第而画。 轨仪法则如广经所说。 为文繁不复具引。 此三天表佛法中三宝三身。 佛宝者是金刚萨埵。 法宝者观自在菩萨。 僧宝者是虚空藏菩萨。 此三者皆从毗卢遮那心菩提心中流出。 亦名三法兄弟。 以事显理也(已上三兄弟集会品) 尔时四姊妹女天献自心真言者。 其第一名惹耶第二名微惹耶第三阿尔多第四阿波罗尔多此四天亦有曼茶罗。 中央画都牟卢天。 此天四姊妹之兄也。 东西南北各画一天女。 其轨则如广经所说。 四姊妹者。 表瑜伽中四波罗蜜所谓常波罗蜜。 乐波罗蜜。 我波罗蜜。 净波罗蜜是也。 都牟卢表毗卢遮那佛谽字真言者一切法因不可得其真言中带莽字诠一切法我不可得。 即成实相般若波罗蜜。 若欲修此天法者。 与此一字相应。 亦契世间出世间三摩地。 威德自在。 一切见者皆得欢喜。 所出言词所求一切。 皆得从命(已上四姊妹集会品) 尔时婆伽梵无量无边究竟如来者。 是毗卢遮那异名也。 为欲加持此教令究竟圆满故者。 此教者指理趣般若教也。 复说平等金刚出生般若理趣。 所谓般若波罗蜜多无量故一切如来无量者。 此显金刚部中曼茶罗皆具五部。 一一圣众具无量曼茶罗。 四印等亦无量也。 般若波罗蜜多无边故一切如来无边者。 显宝部中具五部曼茶罗。 四印等亦无边也。 一切法一性故般若波罗蜜多一性。 一性者。 显莲华部中具五部曼茶罗。 四印等同一清净法界性也。 一切法究竟故般若波罗蜜多究竟者。 显羯磨部具五部曼茶罗。 等四印得至究竟无住涅槃也。 金刚手若有闻此理趣受持读诵思惟其义彼于佛菩萨行皆得究竟者。 此中曼茶罗广大。 如一切教集瑜伽经所说荐福大和上金泥瑜伽曼茶罗是也。 所以不说心真言者。 彼教中一一圣众。 各有一字心真言。 不可具载。 今略指方隅时婆伽梵毗卢遮那得一切秘密法性无戏论如来者后当说。 五种秘密三摩地也。 复说最胜无初中后大乐金刚不空三昧耶金刚法性般若理趣者。 后当广释。 所谓菩萨摩诃萨大欲最胜成就故得大乐最胜成就者此是欲金刚明妃菩萨三摩地也。 菩萨摩诃萨大乐最胜成就故即得一切如来大菩提最胜成就者。 此是金刚髻梨吉罗明妃菩萨三摩地。 菩萨摩诃萨得一切如来大菩提最胜成就故即得一切如来摧大力魔最胜成就者。 此是大乐金刚不空三昧耶金刚萨埵菩萨三摩地也。 菩萨摩诃萨得一切如来摧大力魔最胜成就故即得遍三界自在主成就者。 此是爱金刚明妃菩萨三摩地也。 菩萨摩诃萨得遍三界自在主成就故即得净除无余界一切有情住着沉沦以大精进常处生死救摄一切利益安乐最胜究竟皆悉成就者。 此是金刚慢明妃菩萨三摩地。 此五种三摩地。 秘密中最秘密。 今说修行曼茶罗像。 同一莲华座。 同一圆光。 中央画金刚萨埵菩萨。 右边画二种明妃各本形。 左边亦画二种。 具如金泥曼茶罗像东南隅是也。 修行者得阿阇梨灌顶。 方可修此五秘密。 所获福利文广不可具说。 得广经者自应寻见耳。 菩萨胜慧者乃至尽生死恒作众生利而不取涅槃者。 此是金刚萨埵菩萨三摩地行愿义如上文应知耳。 般若及方便智度所加持诸法及诸有一切皆清净者。 此是欲金刚明妃菩萨三摩地行般若波罗蜜义摄也。 欲等调世间令得净除故有顶及恶趣调伏尽诸有者。 此是金刚髻梨吉罗明妃三摩地行大静虑义摄也。 如莲体本净不为垢所染诸欲性亦然不染离群生者。 此是爱金刚明妃三摩地行大悲所摄也。 大欲得清净大安乐富饶三界得自在能作坚固利者。 此是金刚慢明妃三摩地行大精进所摄也。 成无上菩提要妙速疾法门。 虽有多种。 皆摄四种法。 所谓大慧。 是般若波罗蜜也。 二大静虑。 是大三摩地也。 三大悲。 于生死苦不疲倦四大精进济拔无边有情令证金刚萨埵。 是故现自在位同一莲华同一圆光。 体不异故。 辅翼悲智。 不染生死不住涅槃。 是故大欲得清净(金刚)大安乐富饶(宝)三界得自在(莲)能作坚固利(羯磨)则成金刚萨埵毗卢遮那佛大悲愿行身也。 金刚手等乃至十六大菩萨生得于如来执金刚位者。 如前已释可解。 吽字亦如前释。 五种善哉句从金刚部配乃至佛部。 金刚修多罗者。 指瑜伽教金刚乘法也。 余句义欢喜信受奉行者嘱累流通分也。 发布时间:2025-05-14 17:35:5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7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