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阿含暮抄解二卷 内容: 西土圣贤撰集·第1374部四阿含暮抄解二卷阿罗汉婆素跋陀撰沙门符鸠摩罗佛提等译四阿鋡暮抄序阿鋡暮者。 秦言趣无也。 阿难既出十二部经。 又采撮其要迳至道法。 为四阿鋡暮。 与阿毗昙及律并为三藏焉。 身独学士以为至德未坠于地也。 有阿罗汉。 名婆素跋陀。 抄其膏腴以为一部。 九品四十六叶。 斥重去复文约义丰。 真可谓经之璎鬘也。 百行美妙。 辩是与非。 莫不悉载也。 优奥深富行之能事毕矣。 有外国沙门。 字因提丽。 先赍诣前部。 国秘之佩身。 不以示人。 其王弥第求得讽之。 遂得布此。 余以壬午之岁八月。 东省先师寺庙于邺寺。 令鸠摩罗佛提执梵佛念佛护为译。 僧导昙究僧睿笔受。 至冬十一月乃讫。 此岁夏出阿毗昙。 冬出此经。 一年之中具三藏也。 深以自幸。 但恨八九之年。 始遇斯经。 恐韦编未绝不终其业耳。 若加数年将无大过也。 近敕译人。 直令转梵为秦。 解方言而已。 经之文质所不敢易也。 又有悬数悬事。 皆访其人为注其下。 时复以意消息者。 为其章章注修妒路者。 其人注解引经本也。 其有直言修妒路者。 引经证非注解也。 四阿鋡暮抄解第一(此土篇目题皆在首是故道安为斯题)卷上阿鋡暮(秦言趣无)前礼善逝法众坏有众(礼三尊众能除结也)当说所欲。 略速义说。 是故三法当说。 弟子问说。 是有三法说。 是三法何义。 师答法依三门(面也向也)结句。 是次第作是故三法想识。 问三法次第何义。 答大佛经章系无数相。 淫恚怀味精进因缘食持(味恚也着也进行系之故曰持也食味也)众生少智求圣谛。 是辈想当知义。 疾知义三法方便想。 分别是次第。 一切是世间所有想。 随所欲想等结是故想知义三法作。 问是方便相应说三法。 答功德恶依觉解脱(修妒路功德一恶二依三)功德恶依觉解脱。 有是句义。 是根句是三。 各各三度三分。 问有三分句。 初思惟解脱说。 何义是解脱。 彼解脱功德。 恶依觉相应。 答已入不为说。 是解脱世间等生。 至虫蚁。 虫蚁亦求乐等生。 谓见食而趣解脱。 乐痛一义世间少乐相应乐因缘。 不知如乐道乐涅槃乐无病等生也。 以道乐有不知是所欲。 若所欲不是为说。 已入道。 不为说如小儿。 问何者眼即自知眼处。 是自知是不为说。 如是乐世间所欲。 是道所欲。 是故说道义作无恶。 问是何功德。 觉乐解脱。 有若尔者不可见金见为富也。 有病不可言闻。 是故不觉解脱。 答中间如明灯入坏闇。 有不是明灯后有闇。 是智生解脱者。 知觉一义。 问是何法功德。 名为众生深痴。 为色味香。 为受不受已受。 答或随想外经说是功德福德根无恶(修妒路三句福也根也无恶也)福德根无恶。 是三功德清净法果。 我功德想。 是一切三皆入。 是当略说。 问已说是福德根。 无恶是何法。 答福德施戒分别(修妒路)复复善事(复复犹恒恒也)复簁人恶是故福(簁犹卢也)是三行施戒分别。 如是先师说。 常能作福。 德所行施(八字也)众生之命。 命速乎驰(八字也)若簁消恶。 作行之数(八字也)是故福德。 如斯说喻(八字也名首卢首卢三十二字偈也) 问已说福德施戒分别是何施名。 答己身他受自财。 施念俱去所更施。 是三行施。 法食无畏(修妒路)法施食施。 无畏施。 是三说施也。 是法施世间出世间章说。 是法施无畏施。 八行三归命去五戒。 世尊说归佛去。 无量众生。 无畏无妒无恚无杀。 余者如是。 问若归去见有杀虫。 何法无畏护。 答我不说一切众生以邪见痴杀虫。 作他财恶。 作是三归去。 不有世间等见。 得若归去无。 世间等见是不归去。 是故无量吉食施。 名食为首。 种种他施与塔为首(种种象)香为首(种种供也)己身受(二受己与他也)或二受。 是故二功德具足大果报。 是施净。 如是我先师言。 根财作有。 或念或二作有。 或义作世间吉是方便净。 施少有大果。 有因缘净。 少俱功德得。 问是戒何法。 答戒身口他受不坏他坏增(修妒路)戒名三相应相应身口俱起。 问何法。 答他受他不受增。 是他受名己饥羸。 自知不娆他受。 众生自知众生不娆(解不杀也)如是他财他妇不染取如是(虽言受亦不受耳直分身口不受也)不他受妄言两舌粗言不要言。 不着他受。 若七支不娆他受。 种种贫穷为力助他受二共想。 福增续如从今如杀生不作发意。 中间增多相应。 如出财得报意。 善生觉受如种谷。 枝叶增至得果。 如是连续至睡眠增多。 是故增是戒(梦不失也) 问是分别何法。 答分别禅无量无色(修妒路)分别是善行。 是故分别如麻油花合行分别。 如王求如等求王果得有是求行。 净果相应有分别。 是禅思惟义是四行。 问是何法。 答禅淫行爱乐痛苦痛止(修妒路)是四禅初淫不善行。 止善因缘系意住离淫说。 二自行说自行自觉少铃声欲止。 是故无行(譬三定也铃余音自行止喻也)是自行止淫前已说也。 爱止三爱意欢喜如泉踊跃是无(三禅无)淫行止。 增止。 苦痛乐痛止。 乐痛乐身意无逼(乐痛止也)苦外是彼无淫行爱。 乐痛苦痛止。 是四禅。 问是为无量何法。 答无量者。 慈悲喜护(修妒路)是四无量想。 众生无量。 彼受因缘是无量。 不是善能量。 是故无量。 是慈名一切众生爱。 谓意行。 一切众生敏。 是身念是慈等。 已悲苦恼众生爱。 自身爱喜乐念众生。 共系喜护无所作。 众生他非法忍。 若是众生作是相违见因缘。 是故过忍护。 已说无量。 问何法无色。 答无色虚空。 识无所有。 有想无想处(修妒路)处者依义也。 众生是四分处空色助色恶见助。 是故意无染。 虚空因缘意一定。 虚空共系想。 彼虚空处。 如何故虚空依为有识。 是故识因缘行识处。 是亦依无依解脱。 谓无所作。 是无所有处想。 见恶相灭见恐一意。 有想无想处。 是无色界。 观空已说。 已说无色分别说。 是一切福德说。 问是根何法。 答根无悭无恚无痴(修妒路)无悭无恚无痴是三事根相。 问是谁根。 答非前功德说也。 是故一切解脱入法。 是根如相应说。 当使相应。 一大二相应(痴大恚悭入)如无悭施无恚戒无痴分别。 复无悭食施无恚无恐施无痴法施。 复无悭无娆他无恚不娆他无痴增益。 如是三戒复无悭禅根无恚无量无痴无色。 如是三分别。 复无悭圣事无恚忍无痴闻。 如是无恶根。 如是一切善行根。 如是无悭名所作行念不取。 无所为无恚名恚灭助。 无痴名无明。 无智灭助。 是故根。 问是无恶何法说。 答无恶忍闻圣分(修妒路)忍闻圣分。 是三无恶说。 无恶俗数义。 随想所作。 或不恐畏恶。 世尊已说无恶极行者言。 是忍苦增恶力。 自下无恚忍(修妒路)忍苦增力。 恶力加数苦增力无恶。 恶力自下(下欣也)厌苦是忍义。 增力加无恶。 不增力能不能为说(心如死灰恶声不出)唯当恐畏众生恶发。 谓增无恶是忍。 小人来力加自下。 足能报而不报。 是自下是众生过。 行过当忍。 是义当说。 苦寒暑饥渴风暖起(修妒路)苦名如增事。 是二事起身恼不。 无意众生恶众生因缘恶说。 是故二依(外内)谓逼身是当忍是忍。 问已说忍。 云何闻。 答闻修妒路(举四阿鋡所出十二首也)阿毗昙鼻奈耶(修妒路三藏也)闻名谓淫恚痴尽。 等有是闻余者非闻。 是三藏修妒路阿毗昙鼻奈耶。 是修妒路名谓一切智说。 佛所可者。 着断现四圣谛。 现明无内无外解脱。 阿毗昙名谓修妒路。 所有显示相应章鼻奈耶(律也秦言志真也)名无行无命清净说。 是三行闻。 是增贪淫止鼻奈耶。 恚止阿毗昙。 阿毗昙行所作觉说。 是故恚薄。 恚起犯戒枝。 地狱有痴止(修妒路)因缘说是一切闻。 问云何圣分。 答圣分等。 善知识思惟得(修妒路)等。 善知识等思惟等得。 是三圣分。 圣分无敢说恶义是善知识。 所欲助善力。 师弟子伴(修妒路)谓所欲。 助善力谓彼善知识。 彼三师弟子伴。 问云何助师。 云何善弟子。 云何力伴。 如数说。 答如是说已知差别。 助善力是善知识相。 彼师弟子伴。 知说是增助善二有是枝。 彼或相助不善助觉不力说。 如父无足年高父子。 或有力不善念。 欲助善不助不善处(助不助二也)如末迦兰富兰(六师之二)或欲无助善力。 如一切明知医。 前有怨知病不救。 若是三相等具。 是善知识。 或师过或弟子过或伴过。 是故三相相应是善知识。 问是何法思惟。 答思惟息觉精进护想所行(修妒路)息觉精进护想。 以为面是无作。 彼息名意乱定。 彼相像觉精进意懈怠念。 教不乱护等得等相应。 如御车马迟则策之牛奔则抑之。 等行是护。 当如是观意。 无量内入一护一。 皆有缘众生前相应。 是意等得护。 问何所说。 若护之意即奔则抑之。 若意迟则策之等得护。 答我前不说是等思惟耶。 如等思惟。 如恐怖时。 相应行数。 若异者无等思惟也。 是故思惟。 问是得云何。 答得等具方便果(修妒路)方便定入无外供养。 是相应入等具方便果。 问何谁等具。 答如说解脱。 问是何等具名。 答等具等书(等者书文字曰等也沙门具十二法为等具也)根断近禅(修妒路)等聚是善行。 是故等具如种等具。 种等具是枝义。 是等具三行等书根断近禅。 问彼等书名何法。 答等书五纳阿练茹比丘行(修妒路)具足等书等书。 等书增是义。 二象作工师能画。 彼巧匠作凿刻石木。 削治作像。 书作经作画作。 彼像二行作。 巧师所作能耐风雨。 彼虽好不能耐。 如是二人。 道人白衣。 彼道人念弃亲属。 所作弃如巧师也。 彼白衣妻不奴婢如画师所作。 彼白衣展转爱乐。 彼爱别离忧喜恐斗诤为首。 非法而破坏。 作经像无坚。 有非道人。 世尊说如孔雀好青项鸟。 飞行不如野雁步。 如是白衣不似比丘牟尼(亦比丘也)坐空野禅是书也。 五纳阿练若作比丘行。 是三头陀功德。 十二根有。 是余九眷属各当别说。 世尊酸陀梨所。 将难陀为说三功德。 何时卿难陀得见汝(八字)无事而粗服衣纳五(八字)彼信施之而无所染(八字)远淫欲行能离其崄。 (八字首卢)是故知根有是三功德及余四利。 起衣乞食床卧有利。 彼衣利持五纳为说。 乞食利。 教乞利床卧利。 为说阿练行。 是功德具坏有利等书。 或二行入贡高入自叹入。 彼衣乞食床卧利也。 入贡高是三功德息一助止去贡高。 是得乐为说头陀功德。 问云何五纳。 答五纳三衣取得(不择好恶也修妒路)五纳彼常住。 是故五纳。 五纳分是五纳。 彼五纳三枝具足满。 有三衣为面首。 是修妒路义。 问若五纳三事。 九头陀功德有如是等(修妒路)相违。 彼丘冢道路。 弊坏衣被。 得着被三衣。 僧伽梨郁怛罗僧安陀罗婆[口*(葵-天+示)]。 彼或有我持三衣。 最好利坏。 即由利便乱若不多最好求二利。 最利多利。 如或有人求最好女人二。 不求好千。 如是多利。 持三衣止最好利生。 是世尊我持三衣。 一一割截。 持六衣劫贝四。 [鳥*奏](葛也青构反)系布傍渠(麻布)阿鞞駏(榜也)蒖麻([這-言+(茼-一)]布库打反)是辈六遇得便着割碎持。 是故义不最好作不得恶。 是名无好。 彼如是三衣持名不求好。 若众许若白衣许。 床卧坐见余好而坐(二皆得坐也)彼如遇得作说。 如坐好因缘得是当坐。 若上座命是随遇。 如是具足满五纳。 问是阿练茹何法。 答阿练者。 坐树下露坐常坐常住(修妒路)我常当坐树下。 我常当露坐。 我常当坐(三坐也)是阿练茹具足。 满阿练茹行。 是故阿练茹。 阿练茹分。 是故阿练茹。 是四床卧利助彼喜信作讲堂。 柔软褥作乐想知为分别说。 世尊我是不相像。 弃家他舍着弃讲堂上。 取阿练若行。 如是阿练若行。 作屈坻(今郁反容身禅小屋)作平屋意。 欲作是二。 是世尊我是非阿练茹行。 平屋事。 如舍马如乘驴。 是故当坐树下。 弃恶树而乐好树乐。 利果好华树乐。 彼世尊教露坐。 用是为男女所欲。 婆罗门所乐。 为露坐已。 利不生彼。 如是露坐苦行作大床卧。 至日出弃。 思惟念眠。 是故我世尊。 我是非清净。 如截耳欲着交露珰。 是故当坐彼坐草蓐。 结跏趺坐。 世间所有遍思惟自行。 行如是为具足满阿练茹行。 问何法乞食名。 答乞食一坐后无食(无贮)在丘冢间(修妒路)二行学道僧住处得。 及乞食彼住处得食。 名谓信家日日来具足食施。 或恐来为劳外。 为立僧园堂。 作已即中办具与食。 乞食谓家家少多得乞食。 是乞食若违二非法行。 彼一处食欲得食。 檀越施我当食。 作如是意于食乐着。 世尊示行乞食。 彼乞食来数数食至于时。 如是不得思惟。 彼世尊制一食。 若如有人(四字)计常(二字)思念有慕(四字)得浆饭食(四字)知节(二字)能自抑寤(四字)是得彼一坐食复索好饮。 佛听饮大得种种饮。 不能思惟。 是世尊我用是为弃。 斯饮渴水亦得止是后食止。 彼如是一坐食弃。 后澡浴涂身严饰其身。 彼世尊我亦是食想贡高食。 长身极供养之要。 当坏尽捐丘冢间。 是故教丘冢间。 见丘冢间食所化。 复彼丘冢间虫半消。 膖胀欲坏烂脂血流漫骨髓。 千身骨交乱。 见已贡高止。 如是比丘行具足满。 有是为等书。 问何法是根断。 答根断不可强止。 自制不染有(修妒路)根断是根断不可强止。 自制不染有。 问是谁不可强止。 答根起不可止。 根不可止如断马水谷。 若不护根不可断。 多与水草腹满。 马不能行。 若不随时根不可强止。 如瞎者亦当离淫。 是故不可强止知行界所不受等思惟可护。 或先师说根界去想。 受弃不能至界。 谓受自弃不染近。 谓相似女人像。 最好如见母见根。 是三根断。 问是近禅何法。 答近禅忍无想(修妒路)等近思惟。 是故近禅前说解脱。 问如前说四禅何故说是。 答彼世间出世间解脱得是行必定解脱。 是辈中间圣谛可得。 如人度空野地。 见园宅果树花实。 彼意必定为不复饥饿。 为近城郭如思因缘。 为旷野地淫怒痴。 为劳善知识将导思惟。 疾行阴界处。 无常无我苦所有观。 若欲是有忍(三忍)增思惟不动如梦中见乐。 见其形像。 苦时相见。 是想增。 世间最好法。 世尊想如是。 是禅行其中间觉见喜。 是圣谛时婆素跋陀(秦言今贤人名也得无著道)三法解脱度。 初说[口*(葵-天+示)]未都(尽也天竺品题皆在品后也)四阿鋡暮抄解第二(功德之第九名得得之第二也)问何法是方便名。 答方便戒忧簸笞(息也)智(修妒路)方便是道义。 谓是解脱为首(首向也前也)是方便三揵度戒息智。 问何故重说戒。 答我不前说戒有二。 世间出世间也。 彼世间说。 是出世间说。 彼戒行为义。 问彼何法。 答戒等口行命(修妒路)等口等行等命。 是三犍度戒。 彼等口妄言两舌粗言不要言行离及余言。 是等口等行名杀盗淫行离。 及余事等行等命名比丘乞食。 住食乞食衣床卧病医药自受。 是余邪命。 优婆塞离五事。 彼刀毒酒肉众生(不卖)是等命。 问是息何法。 答息精进念定(修妒路)具足灭息。 若淫怒痴止息彼为首。 (面也向也)住是息是三精进念定。 彼精进名勤力。 是义精进。 如是说勤力说有。 若能行去解脱。 是故精进。 问是何法。 答精进信行不舍(修妒路)信行不舍是三精进。 说彼施一切善行。 是故信何义一切善法。 最始行一切善法。 最信信二人行(信与人此二四信三宝)是偈彼亦三。 问何法。 答信敬喜行得解(修妒路)是信敬喜行得解。 彼敬名弃浊。 浊人。 过恚嫉无羞耻过。 如鸟水。 牛猪交乱泉水。 是浊说是恶去得清。 是恶意乱浊说。 彼恶弃清。 是敬喜行乐解脱。 如病病身好食不欲。 病差必欲得食。 是恚依不。 乐闻法(恚三毒侯举)得善知识便乐行。 然后彼如是念最好法。 复为说是喜行也。 得解名能持如人蛇。 所啮。 他功德分别医咒时至意听如是。 如是咒语彼能得差(功德是医有德)得解等药吉利如是。 贪淫为首。 蛇啮人佛世尊愍彼无行。 或彼弟子愍为说法。 彼谓法得解不异。 彼能淫可息作不他。 是得解是信。 问行名何等。 答行勤起常念(修妒路)勤起常念是三行。 彼起谓作善。 如钻下木燥末牛粪而起火勤。 数数作求索。 复求索是常念无乱念。 一因缘相应。 如火然发及冠。 手但欲救之。 是三勤行。 问行是不舍何法。 答不舍不离不厌不转(修妒路)不离不厌不转。 是三不舍。 彼不离名不数数。 劳缓精进作(劳惓也)不厌名久。 行中无有果意。 不厌不转名中。 无有果有必当使有不欲。 彼谓强行精进。 如是弃。 如是三。 能得果如道所趣处。 问已说精进行。 是念何法。 答念身痛意法。 内外二不忘(修妒路)内外二。 内外谓不忘是三念。 彼内念己身依。 内及余外二内外。 或内受阴界处。 外他受受不受二。 或三结内主外主二主。 彼内主淫外主恚。 恚他不自恚。 彼有是觉淫。 亦他作是不何义。 内染发他淫内着。 如世尊说。 女内女根等见。 是修妒路痴二相应。 彼三结助三是念。 彼身三如上说。 如是痛意法。 如是十二行念。 问是三昧何法。 答定空无想无愿(修妒路)空无想无愿是三三昧。 彼空所有空。 问多有空色空舍空。 是如是何空说。 答空我作所有作二不可见(修妒路)我作所有作二不可见是空。 问何法我作所有作不可见。 谓世尊说我本时。 名坻罗末婆罗门(我作)见比丘我手是虚空(所有作也)是何法。 答是非我作。 所有作是俗数。 谓我阴觉是我作。 不是世尊所。 入谓界善。 是所有作。 彼世尊无谓法印空。 空世间观行常。 彼及是吾我二知得。 是故无见是空。 问是无愿愿何法。 答无愿相应过去当来无作(修妒路)无愿无立是义(立住)是意三无住相应。 过去当来(相应现在也住止也)是一切有为如说。 处修妒路说。 过去修妒路。 彼有是觉己身泥洹不。 是三受是不(三也)何义一耶余耶。 涅槃弃身无有因缘。 彼觉相应一切思惟灭。 是涅槃无尽觉相应。 己身余不余不说。 是故是彼不说是无愿。 问是无想何法。 答无想行作俱无想(修妒路)行作俱。 谓弃是无想略说。 一切有为弃一切行作。 谓作是行谓行是作。 如入无明福无福。 阿尼署(末尽)行作因。 彼有近识持来。 是行无明行。 作一切有为是弃无想说。 如法印色想不可得。 是说一切彼行作俱想去(引法经证)一切是三义说。 想知是定。 问是智何法。 答智见分别无学地相应(修妒路)知是智觉。 是义彼三地住。 见地分别地无学地。 彼现是见。 问何现。 答前未见圣地根力觉宝分别行。 是说如浣濯极净衣。 本香犹故香。 香是后香。 花香极香。 如是见地净意禅无量。 正受增因缘弃。 最好香作是分别无学。 谓淫怒痴止不有因缘。 是无学地。 问何见地智。 答见地法观未知智(修妒路)法智观智未知智。 如是三见地。 彼法智观智。 是义如医知痈生熟以刀破。 是后以指撩摩脉所趣向。 令不伤脉然后割广。 如是行者淫行为苦无常。 等无常行入见苦止结弃。 彼二智断耶未断乎。 如是行发思惟(未知智亦名耳)如欲界无常。 如是色界无色界。 彼已思惟智色无色行结弃。 如是见苦淫行。 利苦界法智。 如是观智。 如是色无色行未知智如是习三淫行利灭息。 是法智息是观智(结正是法智也分别解脱是观智)如是色无色行未知智。 如是灭三是道淫行苦。 息法智是亦观智。 如是色无色行。 未知智是道。 是道是十二智见地广知(四谛各三十二)问是分别地几智。 答分别地。 相行种等知(修妒路)相智行智种智。 是三智分别地。 如上说。 问何法相。 答相生住坏(修妒路)相名生住坏。 彼生谓相应住。 次第应坏谓破。 问无说益众生涅槃。 数为是相众生涅槃。 若彼为大过无常数。 若不是彼是修妒路过。 当如是说有为相生住坏功德增。 是何相功德。 当为说我相。 我相异不异。 是不说若异有常。 若不异无常。 俱过不说涅槃无相。 是故说益乐知有为相如是。 谓所说功德增。 何相功德当为说智。 是增行谓是三智已功德。 是相是说相。 问是行。 答行无常苦无我见(修妒路)行遍知是义是相是行。 知是义无常阴谓无常。 是故苦谓苦。 是故会当相应。 无我是行。 彼无常不久住。 如水泡。 苦逼如刺在体。 无我不自由如假借严身是行。 问是何种。 答种气味灾得离(修妒路)种。 名是气味灾是得离。 问是谁。 答是有为。 彼气味名染着。 灾名恶。 得离名俱息。 若天人乐气味地狱畜生饿鬼趣。 苦灾福恶等过。 是得离如是见。 彼等功德恶见得解。 是种是分别地智。 问是何无学地智。 答无学地毗署神通辩(修妒路辩四辩也)明达神通辩。 是无学地智。 问何法明达。 答明达前世时。 生处漏尽智(修妒路)前世念智生处智漏尽智明达有为首。 是故明达知是义。 彼前世念智所行念生处智名行果。 所为智漏尽智后当说。 若三结前世当来世现在世处。 彼前世处十八见。 作前世所作当来世处四十四见。 作现在世处见身。 彼知是现在行过去当来。 觉前世念生得前世。 不忘生处。 觉后世不忘无漏智(是上后当说者)尽无所生智愿智(修妒路)我结已尽。 是观尽智不复生。 是无所生智。 如医蛇所啮疗治破坏毒。 是一智不复病前毒气。 是二。 智如是尽知。 无所生智愿智名谓前世念智。 声闻己身所更念不他也。 以是智前愿他。 亦知是愿智。 问何法神通。 答神通飞彻听知他意(修妒路)能飞是飞自在是义。 彼六神通彼三飞。 天耳知他意智飞。 后当说彼彻听名前行定。 一因缘去大地意增闻所知。 以是天人趣闻声随其力。 如或远见或近见。 随眼力如是。 如定得如是他意智所见。 众生所闻声。 是辈知其意。 是思惟。 知他智飞行。 虚空化圣自在(修妒路)虚空行自在化自在圣自在。 是三飞行。 彼飞虚空自在。 名能入水能入地能不现墙屋山无碍。 手扪摸日月。 如是飞行虚空自在化名如鸟马。 车人山树城园河水能现圣自在名能住。 命化水为酥眉间放光明。 如是及余转增。 是飞是圣说飞行(上言后当说者)彻听知他意。 神通前世生灭智。 谓凡人是五神通。 问是何法辩。 答辩法义应分别方便(修妒路)觉法方便觉义方便。 应方便分别方便。 是四辩彼觉法名句。 合觉方便义。 随彼所有如火名彼热。 为热为义。 彼不忘也。 应名如是。 是合邑是义。 等知分别。 方便名随应报无违错不耶。 避是辩是无学地智广知。 问是思惟戒定学无学者。 何故彼不三示。 答不戒戒增益学杀。 生弃增。 众生护有非阿罗汉。 谓是不娆学。 如是意住。 是故不大增说。 知是亦三。 如是婆苏跋陀三法。 次二解脱度说尽。 四阿鋡暮抄解第三(上功德之第九名得得之第三也)问前已说等具方便果是。 彼已说等具方便是何果名。 答果佛辟支佛声闻(修妒路)佛辟支佛。 声闻是三果。 问是谁果。 答戒息智中闻是说(修妒路)问具。 是说具是道是何果或道。 答有余是果欲。 是外无余是义。 世尊已说无余般涅槃是义(修妒路)是故无恶彼佛名。 一切结解脱。 有十力力事四无所异。 自由一切佛法得。 彼佛无差降。 戒定慧辟支佛名自依。 是时无异义。 彼不从他说。 是辟支佛声闻从他说。 或二解脱等具。 怜愍增等厌增彼怜愍增等具。 谓时是三耶三菩。 得等厌二己身生因他。 彼己身生辟支佛。 因他为声闻。 若谓萨芸若一切功德具足。 一切恶离是等正觉。 辟支佛一切恶弃功德。 少声闻因他弃恶。 问云何如佛无中间。 及余如是声闻。 答声闻弃结不弃结阿罗汉(修妒路)是声闻。 声闻有中间根。 因缘信根为首。 软中上增可得。 是依声闻种种一切地。 问是何法弃结名。 答弃结信解脱见得身证(修妒路)信为首。 度彼岸是信解脱思惟为首。 见得三身证彼无量行。 当示信解脱上道行。 无行般涅槃(修妒路上道道迹也)上道行般涅槃。 无行般涅槃。 是三信解脱。 彼道名利彼得至上上道。 若迹是道。 彼行般涅槃。 名行因缘。 道息去无行般涅槃。 名无疾涅槃因缘道。 般涅槃是信解脱说。 问是见得何法。 答见得中间。 生般涅槃已上道(修妒路)见得。 是三中间。 般涅槃生般涅槃上道。 彼中间般涅槃。 名此终。 他生得道中间。 般涅槃。 如小火迸未堕。 中间般涅槃。 生般涅槃。 名如迸火堕地灭度。 如是生于中间时。 般涅槃上道名如上说。 是无色界知是见得。 问是何身证名。 答身证行及行。 生般涅槃(修妒路)是已说。 问何故复说。 答不复说界因缘。 欲界解脱。 色界解脱。 是二一切中间。 般涅槃弃不无色界。 中间有复前不解脱。 报身证是解脱报。 是解脱后当说。 是弃结说。 问无弃结何法。 答无弃结八须陀洹薄地(修妒路)八须陀洹薄地。 是三无弃结。 问何法八名。 谓至数说。 初得不八。 前生后次第。 阿罗汉是何阿罗汉。 答如生见知。 如人八儿彼。 不初是八相应。 最后者相应。 彼世尊作功德。 是见阿罗汉。 大无余结尽。 如是小前前最小已住。 初是八说。 若想随书定八也。 问何八名。 答八信思惟彼增等(修妒路)是凡人神名。 族姓子是等。 具有信思惟。 彼或信增有智慧相应。 或智慧增信相应。 或俱等法智发。 一牢信软根思惟。 牢信中根俱牢利根。 是三八谛见作。 信增七死生有慧增中间住。 有俱依家家。 有如是见地分别地。 乘乘薄地。 住信增斯陀含有智慧增。 中间住俱依一死生。 有止住行因缘。 信增信解脱。 有慧增见得。 有俱依色行止。 身证有无余因缘。 止信增软根。 有慧增中根。 有俱依利根。 有是等向上如初日出。 问已说是广八分别生功德网。 是亦不知何是当说。 答须陀洹七死生家家中间住(修妒路)须陀洹名二初果住。 求二迹道说是乘。 是故须陀洹。 见身疑惑。 愿失止趣尽去(恶道灭也)软根七行天上人界乐。 得要当般涅槃(乐三界福)家家住利根。 初果住分别止。 因缘牢作行。 是家家住般涅槃中间住。 彼中间不必家家住。 般涅槃彼要七住。 天人中间二般涅槃。 问已说须陀洹。 是何法薄地住。 答薄地斯陀含一死一生中间住(修妒路)淫行因缘薄作住是薄地。 彼斯陀含一死一生。 二中间住。 彼一说此终生天上。 一还般涅槃。 上分因缘薄。 上分因缘名五色欲无色欲。 憍慢奥达吒(乱志)无明一生一还有来。 般涅槃增多上。 彼俱中间住。 是不弃结。 问是阿罗汉何法。 答阿罗汉利软中根(修妒路)阿罗汉供养是义。 彼供养相似。 是阿罗汉。 问何处供养。 答一切众生。 是三利根软根中根。 问是利根何法。 答利根住劫能坏有无疑法(修妒路)住劫能坏有无疑法。 是利根知已尽分别。 结尽过去住。 是故住劫尽。 一切结上增义。 求能得过。 是故能坏有。 彼有增益义。 明达神通辩。 无疑法得增。 一切难无疑辩。 是利根因缘。 问是软根何法。 答软根减法念护有(修妒路)减法念有护有。 是软根增上去。 是故意减是减法。 减法不众生减。 分别地减分别行行。 是说如所说章不诵失。 彼不行分别地失。 彼减痛事诵长行观(游观)是五事减。 是亦分别地减。 彼思惟有得阿罗汉。 劣行用住为已作念念。 是世间多行种种意。 如念人世俗。 如世尊说。 衣授(已念不离)是念坏命(用住为也)是不护有得。 阿罗汉不欲减当。 不念是常大。 护如贫人得财守。 是软根因缘。 问软根何等。 答软根慧解脱。 尽不尽解脱报(修妒路)慧解脱已说。 俱分解脱二尽。 解脱报不尽。 解脱报俱分。 解脱名念解脱慧解脱。 是二增去义彼义。 问是何彼解脱名。 答解脱淫色助灭(修妒路)欲界色界俱助上意住。 三界灭是三行解脱。 解脱结是故解脱。 问是何淫助名。 答淫助中间色。 无色想净不净(修妒路)增已。 己身中间。 己身亦增。 是义是二。 色想不坏色想。 彼中间色不分别。 谓丘冢地色腐烂肉脱眼。 溃肠出不净。 小便处百虫交乱(处共同处)乌扇发交乱啄鼻断。 分离手脚头髑髅。 如是见已淫结弃发。 是身谓义及余怨斗诤。 诈言谄贡高憍慢为首。 有彼如是念作。 谓恶解脱意定。 是中间色想不净解脱。 二自己身内色分别。 由定无色住。 如是他身念。 是中间离淫想。 不净解脱三净。 青赤黄白花衣为首。 因缘发意念住无动。 是净解脱(观四色及衣而不着)问是色助。 答色助无色以说(修妒路)色弃结发四意住。 是有漏是色助福说俱去。 问是何灭名。 答识为首等相应灭。 无漏正受阿罗汉。 二弃结婆素跋陀。 三法度三[口*蔡]末都(尽也)初功德中间说。 四阿鋡暮抄解第四(三法初功德已竟次说第二恶也)问已说广功德。 功德中间三法度。 是何恶名。 答恶苦行爱无明(修妒路)苦行爱无明。 是略说恶当知。 杂恶善行是杂恶是人愚。 谓杂恶念如猪不净乐。 世间彼前苦行。 身口意苦行(修妒路)是恶数。 谓初是三身苦行。 口苦行。 意苦行。 苦行恶众生行。 是苦行恶念行苦行。 问是何身苦行名。 答身苦行杀盗淫(修妒路)谓是身苦行。 是三杀盗淫愚行知。 问我当知身苦行三。 是何法杀名。 答杀念教行(修妒路)念教行。 是三杀说。 如是余如身苦行杀。 分别三念教行。 彼不与取淫愚行因缘。 知余口行。 问有是是亦不知是何法念名。 答念欲作他作喜(修妒路)念名意觉。 是三欲作教。 作他作喜。 如杀虫欲杀。 教奴杀他杀称善。 欢喜是念。 问是教何法。 答教处使作听(修妒路)教处使作听。 是三教彼处处名。 问曰是羊(披罗门云)以是为首。 妄语富人欲食(欲严羊欺富人使杀羊祠曰贪自欲食)是教杀处使作名如王处。 如杀是辈罔杀听之名。 如或处贵来。 问我有怨家娆我。 我当报怨。 答听是三处作。 问是行何法。 答杀行他众生。 众生想舍断命(修妒路)杀行作是义。 杀受知处分别听口意。 苦行知。 彼他众生想舍他命断(舍去便治)是三杀作。 具足有何义。 医虽善意病肿割之。 当割时死。 非是医杀生。 彼不舍如是一少(若不舍为少一也具则非杀)是句无有杀生。 三无如是杀处有。 问是不与取何法。 答不与取名他想。 彼觉偷(修妒路)他有财。 他觉(觉知也知彼财)彼取去。 如是三行相应。 不与取有何义(彼财一知是彼财二持去三)他财有取去。 非盗觉自己作(觉知也知识财为举而无盗心如己有也)如彼是象相似觉取非盗。 复他取无盗觉无过。 如亲田根花果为首或取(为首非一也恐失时为收也)问何法淫愚行。 答淫愚行他法受行更淫(修妒路)淫愚行略三他。 他取去法。 受行更淫。 问淫是修妒路。 根是何淫愚行作是说。 答二人道人白衣。 被道人至意。 说无淫恶行(不断)淫愚行无作(逼人)若淫白衣恶行。 须陀洹恶行。 已随趣谓不尔。 是故淫愚行谓不净。 是故二无恶(道人白衣断不断也)修妒路说。 问何法他他受。 答他他受夫亲里王(修妒路)夫受亲里受王受。 是一切他他受。 彼谓女人以淫为主。 是主是二至竟时中间。 彼至竟名如方土家法。 作主时中间。 名是放法。 妇人初财请。 彼未及期若他堕(堕随也更行也)彼淫愚行。 如是知亲里。 名父母姊为首。 谓小女若无夫慈养之。 王受名谓无夫无亲里。 悉属王为受。 有是王受。 是他他受。 问是法受何法。 答法受学斋家法(修妒路)学法彼受。 是故学受斋法彼。 是故斋法受家法。 彼受是故家法受。 彼听或前听。 斋后不听非法(夫使受斋而悔行乱)是法受我今受斋。 已听然后。 若作乱。 彼受斋法住为非法家法。 种种因缘三事。 一切不得往。 母姊女儿妇为首。 如是随性如是法受。 问是更淫何法。 答更淫舍妇人所生处。 更以余淫男儿山持(修妒路)更淫名谓舍妇人所生处。 作余淫力强淫男儿。 行山持行是更淫。 问是说不尽。 何义更有因缘。 余有淫行结。 何法是中间去。 若中间去说。 若不是为不尽。 答说已尽何义。 舍妇人所生处向畜生。 所说淫行余者尽。 是故为尽。 问从何起是非义行。 答一切贪淫嗔恚愚痴(修妒路)贪恚痴等有知。 问是何一切。 云何是杀盗淫行。 答不是说。 若是说不是修妒路行作有。 是一切受根修妒路说。 身口苦行知意苦行别当说。 问何法是三事相违现。 何义不乐痛。 一时等有恚。 苦痛欲淫乐痛。 说行淫是结。 是何法恚。 答我不说。 贪淫嗔恚愚痴。 是前愿说。 是中间所作财着。 嗔恚起杀。 如是盗恚。 发前如是。 彼妹淫我当报怨后着。 如是行淫前愿是恚。 说是等起。 是故无过如是余。 问已说身苦行处。 一切贪淫嗔恚愚痴。 说如是口行处何法。 答口苦行不如无如(犹是妄言不妄言耳)不要之言(修妒路)口苦行四是三系当现四(三中二也现四也)彼不如无如不要言。 问是何不如名。 答不如己身他义。 义想所有取(修妒路)谓彼不如口苦行。 是己义他义义义。 己身所有取。 所有取名觉。 自下如余意异说。 知是三义说。 己身义己命义他义亲义义义种种所作义。 是三世尊己说。 是聚去眷属去。 己因缘他因缘。 食所有财等。 知无妄言。 问已说不如口苦行。 是何法无如口苦行。 答无爱因缘俱念相应(修妒路)无如名无爱念相应。 因缘念相应。 俱念相应。 相应名是义。 彼无爱念相应粗言。 谓无爱念说恚是粗言。 若尔者无有粗言者(其人谓此句弟子言)己身念起口苦行余。 世尊亦当粗言。 彼调达念欲度说彼恚。 是故无爱。 念相应。 粗言如瞎缘。 说嗔真诚彼恚。 是故无爱念。 口苦行因缘念相应名谛说。 因缘念相应。 两舌相应。 若念相应。 增生相助。 非两舌。 若尔者。 世尊亦当两舌。 世尊学道为首。 欲益已自行说离本。 是故念恶。 是故当知俱相应名因缘。 二作妄言不妄言粗言。 亦如是。 是故粗言两舌。 问是不要之语何法。 答不要语。 非时非谛非义言(修妒路)非时言非谛言非义言。 是三略阿跋度路柘那(秦言不要语)是因缘无量。 彼非时言名如相应时。 离语因缘如时尽具当手授作(外国婚礼夫亲迎女女氏具送女之具澡夫手父以女手授故云尔) 吉祥所用随所欲中。 或有言君善哉。 无常因缘坏法有后。 必当衰离。 是淫如是。 彼谛语佛辟支佛声闻所说。 非时言不要言去不谛言。 名谓如谛想无谛说。 如尼揵所说(念谓师真谛而邪道)萨芸若是我师。 是故彼想是不要语。 何义不萨芸若。 是彼师增。 彼如是想。 若说相应义。 佛是萨芸若。 亦彼妄言何义。 彼念不是萨芸若。 无义言名如戏笑歌。 忧愁为首相应言。 是口苦行。 问是意苦行何法。 答意苦行贪恚邪见(修妒路)念恶行。 是故意苦行。 是亦三贪恚邪见。 彼贪名他所有欲得。 问若他所有欲得贪重。 说为过。 念内入前已说念欲。 作他作欢喜。 答是不重说过。 由欲得念欲得欲。 作是此不欲作。 他所有取。 是亦由贪是他财是我有。 如是着意他所有欲。 得着是贪。 他所有为首。 念相应是贪恚。 名娆他入念恚。 问是何法邪见名。 答邪见行果相违无有见(修妒路)行相违果相违无有见。 是略三邪见分别无量因缘。 谓他异取是邪见略。 问是何法行相违名。 答行相违净不净觉。 不净净觉。 俱一觉(修妒路)行相违净不净觉。 不净净觉。 俱一觉。 彼净不净觉。 着身口意行。 不爱去见。 不净净觉。 不爱爱去俱一觉。 爱不爱行。 净不净去。 问是果。 答以是果说(修妒路)以是说苦果说如苦天上苦涅槃。 如是净不净觉。 趣乐世间乐。 不净净觉乐。 或苦趣如是俱。 问云何无见名。 答无见行果。 众生无有见(修妒路)行无有见。 果无有见。 众生无有见。 是三无有见。 彼行无有见名如。 无有与无有爱。 无有善不善行作。 是行无有见。 果无有见名如。 无有极作不极作。 行果报无有地狱畜生饿鬼界。 天上去众生无有见。 名如无有母无有父。 无有众生化生。 无有世间沙门婆罗门。 如是是邪见无量行。 是三意苦行。 无量因缘。 一切无善作因缘颠倒善。 是本戒去。 如是解脱度说。 知婆素跋度三法度二。 中间初度说尽。 四阿含暮抄解第五(首三法第二恶之二也)卷下已说恶行。 云何爱名。 答爱欲恚嫉妒(修妒路嫉妒憍慢其人皆以为嫉妒也)欲恚嫉妒者是三。 谓之爱渴爱。 彼是三象(即上三疾之根)彼三象无数行。 问云何。 答欲淫有着梵行(修妒路也)淫著有着梵行。 著者是三欲。 彼淫名五界。 色声香味细滑是三象。 依众生各各染着。 不多着杂物。 彼淫着男女。 不成男(修妒路)淫想着女也。 男男也女(男女各有想也)不成男也。 男男也不成男(亦各各有情也)问师虽说色男中着。 复言今女男不成男。 何以作是语。 以何不恶。 答女男不成男。 相因色男为本。 各各著有差降。 不名染着杂物。 世尊亦说。 我普不见一色中染着。 如男女色(普者十方大千界也)女如男色。 是以五男无苦。 三有小中大。 小者男欲。 中者女欲。 大者不成男。 欲有中(修妒路)淫。 有色有无色。 有中谓着此是有着。 问如淫着别说女男不成男。 何故复说有着。 答由结说淫著有着。 依众生一切淫行法。 谓淫有彼著者谓淫有着色行法色有彼著者是色有着无色行法无色有彼著者是无色有着。 是故别说无苦。 问云何梵行著名。 答梵行著者。 得无得失位希望欲得忧(修妒路)梵行著名。 得希望不得。 欲得失位便忧。 忧以是句义过去淫有着。 可知得淫。 复希望不得欲得(其人云此中应有失忧)如是有着如是淫有梵行着也。 各各三分便有九。 若得女着希望不得。 欲得得失位忧。 如是男不成男可知如是淫著有九。 如是有着梵行。 着如是。 问说今有是不闻梵行着是结。 答我已说阿那含果(上已说不还有结何云梵行无结也)世尊亦说三求。 淫求有求梵行求。 求爱欲着此一义。 复说淫梵行中所弃爱常念。 问假令尔者不足行梵行无著。 作如是一切自合梵行。 答彼当渐行行自任行。 行梵行无著。 梵行福恶等度求钵赖堤彼陀。 一苦乐二檀度三神通(持言奉法之第四也)不求果求果者着我。 以此精进梵行当作天中天。 如是行可著者此即希望。 云何得梵行使得乐处。 是得欲希望后世乐梵行。 今以爱为乐。 为爱所飘作非梵行。 咄我堕落戒自悔忧。 是故梵行着(爱欲竟也)问云何恚名。 答恚者己亲怨相恚(修妒路)己想亲想怨想及恚是二恚。 问云何恚爱句处(恚爱共合为一义何以说恚爱同句)答欲想为恚从想为爱也。 彼己想四门行怨想各有四(其人云怨上当有亲字也) 问云何。 答己亲未得乐望得(一也)已得乐惧失。 (二也)得苦欲使失(三也)未得不欲得(四也)如是己亲各有四。 怨有相违(怨亲反也)何故怨未得苦。 欲令得得苦。 不欲失未得乐。 不欲令得得欲。 令坏此怨欲坏是恚是故爱句处。 问假使尔己想欲广闻。 答己想者三时惧失(思惟省察修妒路也)三时名者。 过去未来现在时名。 如我过去所失。 是故起恚意当有有(有现在也当有未来)如是己想三时惧失恚。 问亲云何。 答如亲己(修妒路)如是己想三时惧失。 是故恚生亲想如是。 问云何。 答为我所爱者彼有所失。 是以起恚当有有。 是故起恚如是亲。 问云何怨。 答怨相违(修妒路)相违与彼异。 若我怨乐生。 是故起恚。 当有有如是怨者。 欲令坏三时欲灭尽是九恚。 问若此恚若苦行有何差降。 答恚者依因缘有。 亦依十恶无智可知(恚九恼也。 苦十恶之意三也。 因缘亲怨也。 无智十恶之八也) 问为是一切众生。 九恚行为等不。 答此辈住水地如画石(修妒路)此恚行住由众生。 如画水画地画石。 种种依众生则有得。 说濡中增上如水中画即灭。 地画延时。 若风雨足践尔乃灭。 画石石住石灭(与石俱灭)是故众生各怀恚不同。 或起恚自悔。 咄我辈丈夫。 我辈性行。 于坏法种种苦。 自更自起坏法自起坏意。 是以此恚自息。 如画水。 地亦尔。 恚已起不能自除。 或师知识亲觉寤。 是恚得息去。 如画地。 次三者极。 恶不思念。 行意炽盛嗔恚充体。 彼佛辟支佛所不能寤。 唯嗔恚与身灭。 如画石。 此恚义。 问彼云何嫉妒。 答嫉妒者下等增上起妒(修妒路)贡高嫉妒相惑。 复相量此彼是谓嫉妒。 是为三。 下愚也等愚也增上愚也。 色富族术为首。 我胜他是下愚。 胜己者谓与己等。 余者不如是等愚。 我出彼上是增上愚(自谓胜上二者也) 问已说是下等增上相矣。 云何是一切愚得当多种愚。 不恚已说。 答下妄语轻毁慢怠。 (修妒路)若下嫉妒有三。 如是妄语嫉妒轻毁嫉妒慢怠。 彼妄语嫉妒名极意作恶自庆。 复轻毁嫉妒名受他嗟叹。 汝善哉有功德具。 如是彼人内怀欢喜。 外诈言我无是德。 慢怠名昼夜眠寤。 不能由人身得度生此意。 是谓慢怠此三者。 是下嫉妒也。 问云何为等。 答等者己嫉妒。 憍不敬(修妒路)等我。 嫉妒有三。 我嫉妒憍不敬。 彼我嫉妒名得受阴(一也)彼受好恶(嫉妒也)憍名供养杂种(而不受也此憍也)不敬礼师。 问云何增上。 答增上者甚嫉妒嫉妒中嫉妒无限嫉妒(修妒路)增上嫉妒。 名甚嫉妒甚嫉妒名下等中我最胜。 此谓甚嫉妒。 嫉妒中嫉妒。 名极妙中计我为胜。 此嫉妒中嫉妒。 无限嫉妒。 名未得解脱言得。 此无限嫉妒。 是嫉妒九义。 一切渴者有有中作有(有三有也)是故爱句处嫉妒。 可知婆素跋陀三法。 次二三度尽(于首三法之第二恶恶之三事次二也度亦尽也)四阿鋡暮抄解第六(三法之第二恶之第三也)问已说爱云何无明名。 答无明无智邪智疑智(修妒路)无智邪智疑智是三无明智。 由口显文字亦尔。 被恶口是无。 (又无知也)如恶子非子如恶朋非朋。 彼无智名有为无为不说无觉。 (修妒路)有为无为不说无觉是无智。 问有为有二。 内受外受云何是受。 答有为内受外受。 此二事(修妒路)有为中无智。 彼当知内受外受。 此二事痴也。 彼内受阴界处各二行己受彼受也。 外受者草木垣壁为首。 彼谓己受及他受外受。 此二外受。 知此中一一遍痴杂内受外受是无智。 世尊亦说六更处无智无见是修妒路内受名受。 为义行结因缘愚情。 是我所是内受名。 问云何无为。 无为一涅槃。 此是无义云何处三。 答无为有余无余此二(二种举上二以为三修妒路)假令涅槃一无为。 彼由行说二也。 有余无余此间有余名行结得受。 是身是有余是有余名。 彼尽一切结灭作证尽身有余。 如是有余无余名。 谓此受阴弃更不受身如灯灭。 是无余名。 此谓一一或二愚。 此无为无智。 问云何不说。 答不说不说受方便灭教授中。 (修妒路)彼受教授方便教授灭教授。 谓愚此不说无智。 彼受教授名命(天竺音命与众生同也)阴界处现在受内命受是教授。 谓现在受内命法受。 由行结是受教授。 不过去不未来。 法命受教授命非一。 不若干得合命及身。 若是一无常苦若异常为苦。 若常者不行梵行。 不常者不须梵行。 果受施无义无常者。 无义遍断方便中二无苦吉法(师引佛方便答异道两得也)方便教授名。 过去未来现在行方便教授方便教授。 此方便教授名。 是三时相应。 如我过去时。 我是衢黠王。 (梵言衢黠。 十名羊也眼也地也天也水也说也。 方也金刚也光也剪也。 如是比有十也。 其人不了是十生中何也) 未来当有名无胜。 现在时工师达(咒术)为首。 诸行路贰暑(云商人也证三世也)是未受受已。 俗数故教授以此断常。 若是衢黠灭。 云何我是。 彼若不灭云何言是我。 以世俗义说此方便教授。 问云何灭教授。 答受尽不受息灭教授(修妒路)受如上说。 彼尽不受不侵他己息无余度此彼岸。 是灭教授此断常转还如是。 一若干止如用本受般涅槃教授。 是亦不说。 若此异者不般涅槃。 若不异者不般涅槃。 如是见生苦已不说已。 应般涅槃如灯灭内。 受一。 若干苦不着受方便教授过去阴界处。 本说如我名衢黠王。 如是未来灭教授。 谓灭受为首说。 世尊般涅槃。 若方便教授命不断灭。 教受命常断。 受教授命有无断。 己说无智。 问云何邪智。 答邪智己身内受摸见(修妒路也摸如手摩摸也)见己身受内见摸受见。 是为三邪智。 邪相违非贤谄是一义。 彼己身见吾我自在相应入(修妒路)五入我入自在相应入。 是己身见彼五入。 名幻化城野马向镜中像相似处。 计有五入名我名者。 假借严具树果似。 亲阴计有我自在相应名坏法。 芭蕉树画水上不熟器似白骨时。 我富贵如空邑。 使作主是己身见。 此是我身我是己身。 见前着入。 问是内受云何。 答内受断常俱思惟(修妒路)断思惟常思惟二思惟。 此说内受。 内受名无方便受。 是义无方便外见。 彼断名世间无常不是常。 不是无常。 外有不外有。 不无外是命外。 无非有无有彼命。 彼身以为首。 二思惟。 名常外有无外有外。 无不有以为首。 是内受见。 问云何摸受。 答摸受戒见依彼(修妒路)摸受见三事生戒见二依。 彼初品已说戒以是戒净。 此戒受是二戒摸受(净受二也)见摸受。 此是谛余者痴。 是着入谛身结亦说二依。 谓戒见依彼略。 五阴身。 彼知有或戒或见阴行净。 此是戒摸受知阴。 妙余不妙是。 依见是见摸受。 问云何疑智。 答疑智珍宝谛正受疑(修妒路)珍宝疑谛疑正受疑疑名。 不能持迷惑犹豫是一义。 问云何珍宝。 答珍宝者佛法众。 (修妒路)佛法众是珍宝。 如前已说。 佛萨芸若一切功德具足。 弃一切恶解脱。 问何因故珍宝。 答以上三功德是佛珍宝。 如是为大慈不妄说法无因缘。 为作善知识佛出难有不可思议无比法(十二部之第九)功德如是功德具足成佛。 珍宝说法名方便。 方便果此闻涅槃教授。 是世尊一切法为最上。 现诸法有为无为。 彼灭最第一。 修妒路。 彼是珍宝为无所作。 一切苦灭至竟清凉行难坏难行无尽。 如是功德具足成法。 珍宝僧者已说。 乃至声闻。 一切是亦珍宝施得广果报。 用世尊语无上福田。 得世尊难无能坏不相违戾。 如是功德。 具足成僧珍宝。 此疑是疑智。 问云何谛。 答谛者俗数相第一义。 (修妒路)俗数谛相谛第一义谛(此中说无解解在下正受无首也)所谓疑是疑智。 正受四解脱二观处(地水观也四色观四无色定观并十想也)二直无漏前五想(取十漏之前五)第二第八解脱。 谓彼知界正受此非持功德。 是疑智是苦苦也(重苦者苦而不知苦也)如是习尽道如是。 四谛颠倒欲界色界无色界是有十二行。 (颠倒疑也)如疑智受义亦尔(欲恚慢爱之三也)无智邪智义邪见此别苦行说。 彼见摸受己身身内受见苦也。 三界戒摸苦道(疑邪无智无明三也邪戒摸习)积聚说婆三跋陀二法。 次二内受三度尽。 (内受是第二之三竟法名也。 爱三无明三六使也。 故结九十八)四阿含暮抄解第七(首三法之三也)问已说功德亦说恶。 云何依名。 答依阴界处(修妒路也)阴界处者是名依此相。 依是故依依立。 是义阴者界者处者。 此众生依作相应功德及恶。 故是依功德恶可知。 问云何阴名。 答阴者色行智(修妒路)色行智是阴可知。 阴积聚束是一义。 此青黄赤白一长短。 小大圆四方。 以是为首。 解色义。 所生物姓受色阴。 知彼色有是受。 是色二义可见不可见可见属眼不可见异。 彼声香味细滑风。 如是以为首(是五事皆不可见)问已说。 诸大彼受诸大。 未知云何知色受。 答诸大地水火风(修妒路)此地为四首诸大相。 此是色一一等坚地也。 湿水也暖火也动摇风也。 此诸大受彼色烟云。 尘雾影光镜像五根净。 以为首(色五情也) 问已说色阴云何行。 答行者身口意依(修妒路也)身是依是故依身口是依。 是故依口意。 是依是故依意此身口意依已依也。 此是行有为所作。 是故行修妒路说。 色有为此复。 以色成有为行(行是色也)如谷子成谷子。 如是知五阴。 彼无数彼。 是阴说如谷聚薪聚。 彼福无福不纯淑行。 问云何智名。 答痛想识(修妒路)痛想识此三道品法。 不为他界所取(不为六欲所牵也)世尊亦说。 谓忍则想知。 谓想知则智(忍则知痛知痛智所了也)此法杂是修妒路。 问云何痛名。 答痛者乐苦不苦不乐(修妒路)痛者痛之声以此痛(痛无形故云声)余命不相应。 若此痛痛此命相应。 是故言痛。 痛字亦尔。 彼痛有三。 苦乐不苦不乐。 是故各各生苦因。 乐生乐因。 苦生俱因。 不苦不乐。 世尊亦说乐痛者。 苦分苦乐。 不苦不乐。 苦乐分。 各对是义。 问云何乐名。 答乐淫不恶止生(修妒路)谓乐说此有三。 淫生不恶生止生。 彼淫生有五界。 爱淫界乃至欢喜不恶生。 不彼谤是义。 此是善出家者。 义戒戒想意不变悔是想。 谓爱此是不恶生。 止生。 根为首。 五盖得解脱无乱念。 禅等为首。 念行是想。 谓念欢喜。 此止生(自守也)止生名谓。 无热根。 义中不着(不受也)止生亦尔。 说此是三乐痛。 问云何苦。 答苦者生老死(修妒路)生老死者此是苦痛。 彼生名苦。 如生疽老。 如熟疽死。 如疽内溃流入支节。 若生已有一切苦。 此是生苦。 世尊亦说。 生已截手为首。 老苦色变。 力消如压(如压油也)死苦一切所爱财物。 离为首苦痛。 问云何不苦不乐。 答不苦不乐者。 谓三界(修妒路)此不苦不乐痛。 此有三当知。 不苦不乐苦乐相对界中。 当说前三界。 说前二苦乐痛。 不苦不乐三界。 是知欲界有三色界。 二乐。 无苦乐无色界。 一不苦不乐。 是故此一切界相应。 问云何此依。 答乐依欲为妙。 苦依恚为妙。 不苦不乐痴为妙。 何故此有乐痛。 谓无欲欲已尽如三禅苦。 如世尊头痛枪脚不起恚。 不苦不乐第四禅。 及四无色。 彼痴稍尽。 是故如相应说。 问此从何所起。 答彼因缘行界生(修妒路)彼苦乐不苦不乐痛行生因缘生界生。 如是为九若卒遇痛。 问因缘无数为尽。 是因缘也不尽是乎。 答因缘生福无福无余随数(修妒路)此苦乐不苦不乐痛因缘生。 彼因缘有。 三福无福无余随数相应。 福是乐不福。 是苦无余。 不苦不乐。 彼福者苦行对三禅也。 无福苦行无余。 第四禅及无色也。 问如福说施戒分别也。 如师说分别禅等无色。 是一向说福乐。 答此彼受言所伤。 (受三禅也)如与比丘三衣。 持钵与佛图罗刹(喻也。 衣与比丘者非一人以喻十二门。 钵与觉护喻一切三禅也)不与佛图罗刹比丘三衣也与钵耳。 若复有胜佛图罗刹比丘者。 三衣与如是分别禅等。 无色福三禅。 受福三禅分别。 受异他与是故禅福无所伤。 问此行生云何。 答行生者。 己身他行俱(修妒路)行痛有三。 己身想他想行有二。 知乐想苦想。 如自刀刺己也。 若已栴檀用涂(自治)他想彼系首破乐俱想语。 他为我刺头治涂以此为首(俱两也刺弹首凿凿首如是比也) 问此界生云何。 答界生者时患卒遇。 (修妒路)问界异说欲色无色为是界。 答此非是界。 除众生。 此是因缘。 略举要有三想。 时患卒遇是界想。 彼时名。 夏冬春(修妒路)夏时冬时春时。 此三时知也。 痰夏时聚(风增唾减)唾冬时聚(风增痰息也)风春时聚。 (痰增唾息)如方说时想。 苦乐痛有。 问云何患为如苦行。 爱痴如所说说耶。 答此不也。 是法身相对耳。 此说依大身异。 彼患风澹唾(修妒路)此是风痰唾患大身。 彼想痛有。 问此云何卒遇。 答卒遇除众生因(修妒路)卒遇名除众生因。 苦痛生垣墙树山崖崩为首。 所因众生。 斯已他俱入内。 此痛义智。 问此云何想名。 答想有想无想有所有相(修妒路)想。 增益相似说。 此中随修妒路。 以想为首增益相。 是义彼想名。 及依是义无。 想无依。 如众多瓶。 或有言此是麨瓶。 此是酥瓶。 以此想得分别。 此中无糗无酥。 空是无想受。 如是声为首想。 增益受声为首。 除是受无所有名。 此非所有。 如是相欲为首说所有。 彼杂欲者欲解脱处。 知相无所有知相。 若虚空识处受。 无想有想无想处想杂想。 无所有无所有智相。 问此识云何。 答识者欲起成未成门行(修妒路)无色俱依因缘。 可得识种种识。 是识各二识(心识与根识六情皆尔)此是三起。 成门不成门。 行依俱依因缘可得。 此三因缘起世尊演行因识。 若复名色因识。 若复眼因色起眼识。 此是三行所作。 是故彼起阴阳精合在母胎识生。 此是生生因行在胎中稍长聚(藕叶上水也)转长。 (如小指状也)渐凝凝为首(转厚)未成门谓识是名色因(六情未成为名色因)若复成门未灭。 灭正受因根义识生。 此二依因缘依一义不异依得识。 是故因缘。 得问何故重说智。 前说戒息智。 依何故复说智。 答依智所布依智。 是二此中依智。 彼依智如戒分二说。 如是此知。 是故无所伤婆素跋陀三法。 次三初度说竟也。 四阿含暮抄解第八(第三之二也)问已说阴。 云何界名。 答界者欲色无色(修妒路)欲界色界无色界者。 此是三界持。 彼此行是故界也。 此一切众生受。 至不般涅槃无余。 问云何此欲界名。 答欲界者人天趣(修妒路)人天趣取要此欲界。 欲此间持。 是故欲界若与欲是故欲界。 问云何人。 答人者女男命根相四方依(修妒路)女根相男根相命根相。 此一切人也。 彼一切四方依。 彼女有女根义也。 男有男根也。 问命根相。 为非男非女乎。 而别说命根耶。 答虽说男女命根相。 余处有异不成男。 不应女相。 不应男相。 唯知有命根相。 阴阳精合(藕叶上水状也)凝聚转长转坚命相趣。 未成男女根。 是故异。 问云何方名。 答方者阎浮提。 弗婆鞞提。 衢陀尼。 郁怛。 鸠罗婆者。 彼谓如方相。 弗婆鞞提次衢陀尼。 郁怛鸠罗婆。 南阎浮提。 此辈如寿数乐。 有限诸具为首。 有异(其居生之具也)转上转上妙。 问天有二行淫弃结。 此二何者是。 答天执手。 口义见行淫(修妒路)行淫此受弃结不复入。 此天有三行。 淫行执手行口义行(言语成淫)见淫行彼口义淫行化乐。 此染着意。 女亦染着。 共语言顷如是便欲生。 若一染着不成淫。 如此间执。 男如不相染。 如母姊女相抱耳。 他化己所爱男俱乐。 是故化染。 (五天淫也。 男女同欲便化。 已令前人悦之。 而共言语成淫也)见行淫他化自由相应。 彼如展转相染念展转相视。 如是淫生。 有不染视。 如己他化自由相应。 是故他化自由相应(六天见他化着之以成淫也五天自化而成淫)问已说口见淫行。 前不说执手行淫。 答执手行淫有二相抱执手(修妒路)谓执手行淫天。 彼有三俱行淫。 相抱行淫。 执手行淫。 彼俱行后。 当说相抱行淫名焰摩。 彼展转相染意。 如抱女寻淫生。 独一染着。 如此间相抱乐。 彼如是得不着意。 如尊长夜起乐喜意。 是故焰摩(秦言夜半)问云何执手行淫。 答兜率陀彼展转发淫。 如女共执手行如是淫生。 独一染着。 如相抱不染着。 如尊长自有侍从喜是故名兜率陀。 (秦言止足。 天不犯他淫梵曰自。 有己慧不仰人。 故曰自也)问云后当说俱行此云何。 答俱行者。 三十二(第二天也)大王地(修妒路)有二着二淫此一切淫行。 依二彼行义。 此二想师说。 如人彼三十三须弥顶。 彼如人行淫四大王。 游乾陀罗。 上(秦言持天地也)彼亦如人地者。 此间地树河山上居处。 爱所欲得。 此一切天如所说。 有下风而无便利转上。 转上两倍乐。 此辈天欲界住者。 问趣云何。 答趣者地狱畜生饿鬼(修妒路)地狱畜生饿鬼。 此是三趣无善趣故恶趣。 彼地狱寒热因缘想(修妒路)寒地狱热地狱因缘想。 地狱狱一义极苦。 是故地狱中无可乐。 是故地狱。 彼多种此当说。 彼寒地狱者。 能语不了语不语(修妒路)三语相。 寒地狱能语不了语不语。 极多语。 彼能语者。 字可了。 是故能语。 问云何能语。 答能语頞浮陀。 (秦言卒起)尼赖浮陀(秦言不卒起)阿波簸(秦言战修妒路)此三寒地狱能语。 彼卒起者。 (数拘利至百为一次复至百如是五名卒起)数为声如十摩竭(国人也)胡麻担一担二十聚也。 念百岁取一胡麻此时犹可尽。 尔许百岁。 彼卒起地狱众生命如此。 四掬成一。 升四升成一独笼。 奈十六独笼奈成一佉。 隶(取也)二十佉隶。 成一担。 如是命为十倍。 成不卒起。 以此十倍作已余者亦尔。 知若不卒起。 中以寒身体疱着生。 是故不卒起(无数疱着身也)身无空处疱满。 是故不卒起。 战狱名寒内松落。 作尔战唤阿波波。 问云何不了语。 答不了语者。 阿吒鸺吒鸺优钵(修妒路)此三不了语。 大逼迫时不耐苦。 称阿吒鸺吒鸺作。 如是不了皮落如优钵(皮落但有肉存)甚寒因缘合会使皮。 落如优钵花。 部身亦尔。 彼于此间诽谤贤人。 优钵罗受罪(句倒受罪如优钵) 问云何不能语。 答不能语者。 须揵提(极香花)拘物度(白花)分陀黎。 钵暮(藕花修妒路)此四地狱。 不能语。 唯极冬疾风吹身令强。 须揵提(修妒路)拘物度分陀黎藕花。 随其象身更苦喟喘(喟音穹诡反)身战栗住此诽谤贤人。 是须揵提。 如是一切殃受此苦。 如是。 十劫尽是寒地狱十也。 四方间轮围山(铁围)着(近也)上狭如覆舍人。 常闇冥寒切破身。 如丛大火然竹[竺-二+韋]。 身声吒吒(犹骇骇貌也)如熟橘甘果自剖。 展转相枨生想。 此中亦有人受苦者也。 一切谤贤圣受此。 世尊亦说可诽贤圣者。 百千堕卒起地狱心口愿恶。 此是寒地狱。 问云何热地狱。 答热地狱者。 所考掠处。 少考掠处。 无考掠考掠处(修妒路)热地狱有三事考掠处。 少考掠处。 无考掠处。 考掠处行所作。 此中众生。 或役多役少。 或自苦役。 随行造此生。 而受苦。 彼考掠处。 还活狱。 市狱黑綖狱(修妒路)那耆婆(谌伊反)市狱黑綖狱。 此三考掠处。 还活如倒悬。 羊头以斧斤破为首。 狱卒削肉尽索。 因缘合会冷风起肉还生。 非好因缘会作苦。 有钺斧大如半月。 彼各各起疾。 此本逼迫我。 我当还逼迫之。 如刈竹[竺-二+韋]虅(钺相破如此)以此怨意死便生。 彼黑綖者以綖磔缚。 綖磔身已段段截也。 此以刀割众生身。 热铜鍱遍缠其身。 肉血脂流。 此间以鞭众生为首。 及出家者托言持戒。 众檀越施与衣着亦同。 此大闇冥恶烟熏倒悬驱吸。 烟此间以烟熏众生受此罪。 大市者手脚头鼻。 为首被截也。 坐在市屠罪如此。 热铁地热铁火车。 狱卒张目唤呼驱使走。 此间牛马为首极困苦。 抱持他妻令上剑树。 极然为首苦此考掠也。 由因缘狱卒不被烧。 罪者被烧。 不可思议行报。 问少考掠云何。 答少拷掠者。 聚大啼哭被炙(修妒路)此三少考掠。 彼大聚者畏狱卒无数。 千众生入山内。 随缘前行。 自因缘值火。 适还为狱卒所驱。 彼两逼迫山俱合似如磨而象河。 彼于此磨为首。 及轮拶众生肉烂尽。 (轮外国轮压油伤众生)或复以热铁臼。 五百岁捣。 因缘所牵命不尽。 彼于此弹指顷。 臼瓜拶杀虱为首(臼亦捣伤虫于此须臾臼爪彼报然)彼大啼哭者。 一切皆然。 山周匝崩。 峻恶狱卒无事而恚。 何以走不走啼不啼。 如是生过。 以热铁椎击破首。 此间人为重事(外国考囚重者八十轻考三十六)被炙者像如浴室(尖头屋)炽然铜屑地驱使入熬使熟。 熟已驱出。 彼大身恶狗食其肉。 食肉尽风随吹肉。 复生寻驱使入。 此间养蚕命存煮炙。 问云何无考掠处。 答无考掠处者。 啼哭被炙无分米(修妒路)此无考掠处。 彼啼哭大。 炽然热铁象龟底极陀。 展转相逼大唤呼。 以盖覆大苦。 于此间焚烧旷泽。 作密蛇穴熏穴居者也。 彼炙者大多焰相缚。 铁山周匝利叉刺炙一面熟。 熟已叉自转。 或人自转(周匝绕)于此间锥刺人及拔翅甲也。 无分米(无分米无不痛)周匝火烧。 其城纵广百俞旬。 热铜薄覆其上。 四门纵广上下。 火在其中无空缺处。 寻火焰走身体烂尽。 无分米不痛。 于此间杀父母罗汉。 起恶意向如来坏僧。 若造十恶行。 因缘所牵生彼。 此三无考掠处也。 因缘地狱彼处处河曲间。 石腹间大旷泽中。 受种种苦。 此因缘地狱。 此尽是地狱。 问云何畜生。 答畜生者。 地水虚空行(修妒路)一切无足两足多足(修妒路)畜生地上行。 水上行。 虚空行。 彼地行牛驴骆驼为首。 水行鱼摩竭失收摩赖(收深幽反)为首。 虚空行鸟及余小虫。 一切无足两足多足。 无足蛇为首。 两足乌为首。 多足牛蜂百足为首。 彼种种作恶增痴行生此中。 问云何饿鬼。 答饿鬼无食少食大食(修妒路)此三取要言之。 若干种饿鬼。 问云何无食。 答无食炬焰针臭口(修妒路)炬焰口针口臭口。 此无食。 彼炬焰口口中焰气还自烧面像。 如炬柱。 悭贪嫉彼受此苦果也。 针口者。 腹大如山。 口如针孔。 虽广见饮食已而不能得。 臭口者。 如粪臭剧烧死人臭自口。 臭内熏五藏。 愤胀气出无腹(无腹还小也)念食若干种。 受若干苦。 此是无食。 问云何少食。 答少食者。 臭针毛咽瘿(修妒路)臭毛针。 毛咽瘿。 此是少食。 或少得不净食。 是故少食。 彼毛针者。 牢坚长头。 利毛覆身节。 各各不相近(恐相触毛入深也)毛还自刺身。 如鹿被利箭。 苦值得便食(逢物便啮)臭毛名极臭。 毛覆身风吹自毛臭。 气起熏鼻发恚意自灭毛。 更此苦咽瘿名由己因缘生下转转破瘿臭脓血流而各食之。 问云何大食。 答大食弃吐残食大飞(修妒路)彼弃吐食有二。 故与族终亡者去。 (得也无种中此世种亲祀七一亲族则得食也佛答吐也)不故与者。 街巷四道所遗落者。 去受身如此。 彼前弃及吐闻吐声。 如被请走食吐以为力。 天祠为首。 施已。 而还夺。 因此生彼。 彼大飞。 阅又。 罗刹。 厌鬼。 畜生。 人天作形。 (修妒路其人上三至厌鬼亦修妒路也)此是饿鬼火飞鬼。 彼像如天。 自然住由因缘。 或有好衣食而不得食。 无量百饿鬼营从。 如亲堕狱来。 见诸亲大愁苦欲吐。 以此为患(如天一也好食二也无量三也)畜生人天。 此饿鬼畜生形。 人形天形。 若干种行所致。 此欲界中。 问云何色界中答。 色界中及念无念乐护行(修妒路)色界名彼无欲。 但由禅使然。 除嗔恚得柔和色。 净如金。 此是界义。 此及念行无念行。 苦乐灭护行也。 及念者乐。 是故及念除念。 是无念除苦乐息也。 观疾转高解脱。 如御马车。 问云何及念。 答及念及念。 自觉无觉自行(修妒路)及自觉是自觉除。 自觉无觉也。 乐如是如此禅说自觉初也。 无行二也。 无觉初二中间。 此禅行色界生也。 随众生为说禅。 问云何自觉生。 答自觉者。 梵富酸(净师)梵迦夷(净身)梵波梨沙(眷属修妒路也)自觉行禅已生彼中。 净师净身净眷属生。 已下中上随其乐。 大梵无觉生。 无觉无行义。 问云何无行。 答无行者。 波栗阿婆(少光)阿波摩那阿婆(无量光也)阿婆嘬罗遮(光音速末反修妒路)无行及念乐生此天。 少光无量光光音。 此名随所欲。 或杂想口语光出少。 是故少光。 口出光多故言无量。 清净无量故言光音(清净口言明净)问已说念乐。 云何无念。 答无念彼栗多首波(少净)阿波罗摩那(无量净)首波首波讫栗那(修妒路遍净)无念也乐禅俱去(得也)生彼三天。 彼少净名少是一义。 此是少功俱去少。 三禅生少净天。 如是少乐报中。 中无量净生上生遍净。 问云何护行(自守)答护行护乐。 无想首陀跋婆(净居也修妒路)护俱去(得也)有三行有想想灭觉相应。 彼护乐者鞞疑呵破罗想天(果实天也)首阿跋娑护乐生。 是故护彼如上中下果实。 知阿先如萨倕(都戈反无想)净居彼果实。 第四禅下中上功大生彼(下生无果天中生福光上生果实天也)以此想灭俱生无想天(披罗门谓涅槃者)彼念想识灭。 彼想谓结尽。 无复垢。 唯有色身行身一处(猗灭行往故不免生老故曰行身有四事)彼死起想生来。 (披罗门自谓此天为般涅槃知命将终谓圣见欺故生恶道也)问云何净居名。 答净居者修提舍(善见天)须提舍那(善好见)鞞首陀(清净天上中下也修妒路也)净居名诸结尽。 此功德名耳。 问五净居地。 何以说三。 答清净阿鞞丽舍(卢鸡反)阿答波阿迦贰吒。 (一究竟天上之上中下也空定亦上中下三天阿那含生之并八天也修妒路)无所触。 无熟一究竟。 此三清净知。 分清净为三故。 有五色说色界。 问云何无色界。 答无色界。 已说上分别无色界。 已说彼分别。 来生无色界。 是无色界。 是间正受。 然后生彼。 如是作已。 道果。 有如稻穬子成果实。 婆素跋陀三法。 次三说二度尽。 四阿含暮抄解第九(第三之三也)问已说阴界。 云何为处。 答处更乐异学解脱处(修妒路)更乐处名异学处解脱处。 此三处依义如天处。 若出家殷勤。 彼此得睹见恐惧。 是故处。 问云何是谁处。 答功德恶俱(修妒路)彼功德解脱处。 恶异学处俱更乐处。 此着意而行恶清净意发功德行。 问云何更乐处。 答更乐处。 近着不近着。 行不行(修妒路)更乐处近着行不近着行无行行。 是义此间因缘说如相应。 即是行近着此行。 是故近着行如是。 不近着行知。 问云何近着行。 答近着行者。 鼻舌更乐(修妒路)鼻舌更乐。 此是着行鼻香入鼻内而受香。 香是鼻行。 虽花在远。 花香犹入鼻而受香。 香亦是色。 若北风香至南而不还北。 是故花香入鼻受。 味亦如是。 味着舌已而受味。 不在器中。 如是更乐。 更乐身根。 是亦入行细滑重轻软坚卒寒热(细滑八事)以此以此行着受。 是故近着行。 问云何不近着行。 答眼耳意(修妒路问已下十一字其人着)眼耳意。 此三不近着行。 问眼亦少着受境界。 耳亦如是。 耳入蚊蚋声受意。 亦无色当云何知不近着行。 答以是故不近着说。 所谓不近着界受。 问云何齐限不近着。 答无齐限。 此间月在四十千俞旬住受见。 或五里处住。 随力根见在故近着行。 不近着行。 但界见受不蜱(逋鸡反)入眼受即离则受如是耳。 离受声。 不逼耳得受声。 是亦随根力受意。 无色无有远近。 是故不近着行说。 问云何无行。 答无行己他受无受(修妒路)己受他受无受此无行。 彼己受者色为首。 他受者及余六色声香味细滑(其人云宜有声)无受墙为首。 螺声优钵香为首。 等无有行。 是故无行。 此是余行无有因缘。 此是五界无因缘。 有是他因缘法义多。 问已说无行行更乐处。 云何异学处。 答异学处者。 一处崄伪无义论(修妒路)一处义论。 崄伪义论。 无义义论。 此略要异学处三。 一义彼一处义论。 名如因提幢幡竿。 八人举在中。 或有说禘跋达提持来。 或言天与谛在中不独举(一人言)虽多无一人不得举(虽多已下更答独举)作如是说。 一处义论。 何以故义有三前因缘报(一人言也言专前世所为也)现在人所造(其一人言若专前世何用现在所造然也)他喜与财(其一人喜施财天使之言然也)此中因缘至此现一处义论。 崄伪义论名如彼因提幢旛竿。 或言非人举来唱齐所致。 此是义崄伪义无义论。 名如因提幢幡竿。 此非人举来。 问云何一处义论义。 答一处己他人所造及能论(修妒路)已人所造有二宿命因缘所造。 今命所造彼及宿命所造。 当知是因缘受报想天所与。 如是义有三。 如上说。 彼若言因缘人所造。 他喜与财作如是说。 一义论所造因缘辈无人。 所造无反复不可信此辈不。 足往来若缘。 所作如是。 一切无所作如是为首恶。 问云何崄伪。 答崄伪义众生法。 俱根义想(修妒路)崄伪。 义论。 众生论。 法论。 俱论。 彼众生法相应。 众生所作。 净不净。 若少作众生法所作。 此是崄伪义论。 非众生作非法所作。 非俱所作。 (上非上宜有何以故)问云何众生根义想。 答众生梵摩末恕婆卢频糅(八臂神也)论(修妒路)众生所作如梵摩所作末恕婆卢(主地神也)所作频糅。 所作如是论。 不知观梵摩论者。 言梵摩造虚空。 虚空造风。 风作水。 水作地。 地作草木。 众生如是前梵摩作论。 此一切是恶。 若梵摩作虚空地者。 住何所处而作空地也。 若展转作者事违。 如是为首恶也。 末怒婆卢频糅亦尔。 问云何法。 答法者时微性论(修妒路)时作一切。 微作。 性作。 此三法义论。 彼时论名是一切。 皆时之所生。 是一时皆时之所成熟也。 是一切皆时之所亏。 是一切皆时之有为(首卢)诵此伪偈彼不相应。 一处如上说不足。 往来彼于此合(上四事同故)或生意此亦时所作。 此不相应。 何以故空无所有。 时自亦空教他所作不合。 如是恶也。 微者亦不合。 彼无念此事不相应性。 亦如是性。 若有起非性事。 若无者无义。 若无义有所起。 如是一切有者。 性有何差降。 若卿生此意性有常。 此不相应。 无常者不变如是恶也(性者常然也常然则无然不然故曰不变也) 问云何无义。 答无义者自然强伏无所有(修妒路)无义论有三。 自然论。 强伏论。 无所有。 彼自然论者。 自然有生。 不有余想。 刺如利无有。 人利之者以此为首。 强伏论名随物欲生。 如大水泉源草木枝叶堕中聚作一抟。 此是强伏随风来。 或吹向北或复东西如是种随所欲起。 无所有名空尽无所有。 有何相应。 何者相应都无所。 有此辈尽是。 恶何故若自然有。 者子不生也。 田作水溉灌。 以见时为首。 若无是者子不得生。 是故不自然。 一切作所致报。 问已说异学处。 云何解脱处。 欲解脱处想禅诵(修妒路)想禅诵此是解脱处。 解脱恶尽彼解脱。 此三处依。 是义依。 此已得解脱想因缘。 是义彼想依。 辟支佛得解脱前品已说禅此当知彼亦依声闻。 而得解脱。 问云何诵。 答诵者说听讽诵(修妒路)说听讽诵。 彼说名随所闻法说。 如所闻法受讽诵。 随所闻章。 而转诵之。 问已说讽诵修妒路阿毗昙鼻贰。 何故重说。 答此亦分作三讽诵。 三事得果。 说时听时诵时。 佛弟子有四谛受生。 (戒度也)施受俱来。 (施度也)灭受俱来。 (禅度也)慧受俱来。 (智度也)此如是相应。 谛听得解脱施。 说得解灭。 坐禅得解慧。 讽诵得解。 是故解脱处义。 如是三法相应。 观无乱意。 欲求无为次第得解脱。 解脱义斯慧者。 生世尊世。 婆素跋陀。 三法。 次三诵。 三法度尽。 尽三法度记曰。 听我说偈。 偈千二百(偈三十二字首卢也偈人读佛则二十七字也梵本四十六叶一叶二十八首卢) 发布时间:2025-05-14 17:33:3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7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