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集大乘相论二卷 内容: 宋元续入藏诸论·第1299部集大乘相论二卷觉吉祥智菩萨造宋三藏传法大师施护译集大乘相论卷上归命妙吉祥菩萨摩诃萨。 我今略释诸大乘相。 从菩提心出生大悲相应。 所谓一切法。 即当了知一切法无我。 此所知相。 是故今说。 此中何名一切法。 所谓蕴处界缘生波罗蜜多地空菩提分圣谛静虑无量行无色等至解脱三摩钵底先行解脱门神通陀罗尼力无所畏无碍解大慈大悲佛不共法诸声闻果。 了知一切相真如实际无相法界等法。 是谓一切法。 所言蕴者。 谓即五蕴。 何等为五。 色受想行识。 此中色者五根五境。 根谓眼耳鼻舌身。 境谓色声香味触。 彼眼识所依。 谓清净眼根。 耳识所依清净耳根。 鼻识所依清净鼻根。 舌识所依清净舌根。 身识所依清净身根。 色有二种。 显色形色。 显谓青等。 形谓长等。 声有三种。 谓执受大种。 不执受大种。 俱大种。 香有二种。 谓好香恶香。 味有六种。 谓苦醋甘辛咸淡。 触有十一种。 谓坚强流润温燥轻动重轻滑涩软饥渴等如是诸触总略而说。 有其三种。 谓可意不可意及二中间。 此如是等由眼等所生。 若界趣等分别三世。 分别有无边分微细差别行相。 应知此如是等。 略说色蕴。 受蕴云何。 受有三种。 谓苦受乐受非苦乐受。 而此三受若依眼等分别者。 有其六分。 彼如是分别。 受有十八。 如下界中别明行相。 此受蕴者。 若界趣等分别有无边分行相。 应知此如是等。 略说受蕴。 想蕴云何。 想有六种。 此之行相。 谓依眼等分别彼所取境相。 有其六种。 所取相者谓即色等。 然所依性即不可分别。 若分别若不分别。 谓即色受二法。 此如是等皆从我蕴自类所起。 此想蕴者。 若界趣等分别有无边分行相。 应知此如是等略说想蕴。 行蕴云何谓心所有法信等善分。 贪嗔痴等诸烦恼分。 如是心所法。 心诸分位所有行相依眼等转。 此行蕴者。 若界趣等分别有无边分行相。 应知此如是等略说行蕴。 识蕴云何。 谓六识身。 此识蕴者。 若依眼等根色等境分别及彼识相。 乃至善不善无记等。 分别有无边分行相。 应知此如是等略说识蕴。 如前总说名为五蕴。 所言处者。 即十二处谓内六处。 眼耳鼻舌身意。 外六处。 色声香味触法。 此中应知。 眼等五根色等五境为十色处。 彼意处者。 谓即诸识所余诸法。 是为法处。 所言界者。 即十八界谓六根界六境界六识界。 此中眼等识分别有六。 即有六触。 谓眼触乃至意触。 彼色等识有三种相。 谓善不善及彼中间。 此之行相。 眼等触为三受所生因性。 即彼三受。 从眼等触所生有六。 彼六各各三种分别。 谓苦乐非苦乐。 如是总说触受。 各有十八。 如前受蕴所指。 行相亦然。 复次地水火风空识等相。 名为六界。 所言缘生者云何行相。 即十二缘生。 何等十二。 所谓无明乃至老死。 此中无明者。 谓于业果谛宝法中不正行故。 由此无明起诸烦恼。 是故于无我中计我蕴等。 而有所得。 无明缘行。 行有三种。 福行罪行不动行。 福行谓十善业道。 罪行谓十不善业道。 不动行谓无色等至。 彼如是行。 以其无明为因诸行得生。 行缘于识是故眼等诸识爱非爱果种子生长。 识缘名色。 此名色者谓由识故施设彼名。 名有生处。 是故受等四蕴为名色。 即如应依名而立。 名色缘六处。 彼六处者。 谓由如是名色眼等六处建立六处缘触。 触谓眼等色等。 如前已说。 触缘受。 受有三种。 亦如前说。 此中触受行相应知。 受缘爱。 爱由无明。 爱缘取。 取谓色等所取所生乐行。 取缘有。 有行相者谓即如前所说行识等相。 有缘生。 谓即名色有所生起。 由彼无明故有生法。 即此无明自性亦无分位。 生缘老死。 老谓诸蕴衰变。 死谓诸蕴灭坏。 生法后边而无其实先所得身而悉舍离。 然彼无明于后蕴中还复随转。 增长一切烦恼过失。 彼等皆由无明自类烦恼业等而为其因。 是故烦恼业生。 此三不断。 以是轮回相续流转。 如是知者。 当于实法而起对治。 了无明等自性无我。 如是等略说十二缘生。 所言波罗蜜多者云何行相。 其数有十。 此中施有三种。 谓法施无妄施慈施。 戒有三种。 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 忍辱三种。 谓谛察法忍耐怨害忍安受苦忍。 精进三种。 谓被甲精进加行精进毕竟成就精进。 定有三种。 谓离过失定引发定办事定。 慧有三种。 谓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 方便三种。 谓离过方便拯济方便速证乐方便。 愿有三种。 谓自行成就愿解众生缚愿清净佛土愿。 力有三种。 谓成办事业力灭除烦恼力降伏魔怨力。 智有三种。 谓无分别智分别平等觉了智灭众生罪智。 如是施等诸波罗蜜多。 以菩提心为先。 于一切众生起慈心观。 而此诸波罗蜜多。 于诸世间所行无有行相亦无所得。 于出世蕴等是即无我解脱相。 真实所证如理而观。 所言地者。 即彼十地。 所谓欢喜地修施波罗蜜多。 离垢地修戒波罗蜜多发光地修忍辱波罗蜜多。 焰慧地修精进波罗蜜多。 难胜地修定波罗蜜多。 现前地修慧波罗蜜多。 远行地修方便波罗蜜多。 不动地修愿波罗蜜多。 善慧地修力波罗蜜多。 法云地修智波罗蜜多。 如是诸地所得法无我理。 皆慈心所证悉无差别。 而彼所修施等诸波罗蜜多。 安住清净胜上所得。 广大愿力普遍成就。 不共一切声闻等故。 是诸波罗蜜多。 于所缘相而无差别。 若人若法离相空故。 所言空者。 即十八空。 谓眼等空是名内空。 色等空是名外空。 眼等色等智观平等名内外空。 方等诸分器世间相。 各各观察一一皆空。 是名大空。 于诸分别离取舍性。 说名为空。 此空复空。 是名空空。 于胜义谛观不可得。 名胜义空。 于施等行诸有为法皆悉平等。 名有为空。 诸无为法无发悟相。 名无为空。 于空法中无有少法而实可转。 散而无集。 是名散空。 彼一切法无有边际。 名无际空。 一切法中毕竟无余一法不空。 名毕竟空。 蕴等诸法自性如是。 无所生起离自取舍相。 名自相空彼一切法空无差别。 名一切法空。 于我蕴中取舍不可得。 名不可得空。 此不可得。 谓色等相不可得故。 但有诸业性。 是名无相空。 若人若法彼自性空。 是名自性空。 于诸性中离取舍性。 名无性空。 彼无性者谓离蕴等无别性故。 若离蕴等自性起空分别者。 是对碍相即名无性自性空。 若彼如是分别尽处。 即能解脱色等系缚。 无复分别有无边分。 离蕴等取舍。 是即一相。 而彼一相性无有二。 彼如是故即于波罗蜜多安住一境。 自性空理离戏论相。 是即无我真实所观。 所言菩提分者。 即三十七菩提分。 谓四念处乃至八正道。 四念处者身受心法。 此中身念处者观身无有种种积集而无所著。 离取舍相等。 是名身念处。 彼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亦如是观。 又复即此法念处中。 若于内外中间而分别者别有三种。 谓精进定正念此。 三相应即能观察诸菩萨最胜菩提心及施等善行。 于一切法中得无我相应。 此念最胜。 如是略说名四念处。 所余诸法亦如是知。 四正断者。 谓是所对治非菩提分。 即已生令断未生令不生。 此名勤断二不善非所对治。 是菩提分未生令生已生令增长。 此名勤修二善。 如是略说名四正断。 四神足者。 谓欲精进三摩地慧。 如是相应行增上所得果。 以其所得而观欲等所缘。 谓四种三摩地。 而彼身心离诸所依住离贪想。 依止寂灭无所作行。 如是略说名四神足。 五根五力者。 即了知一切相果。 谓信精进念定慧等增上相应根力。 如是略说名五根五力。 复次此中如是等所修即二觉了分。 谓暖顶位。 暖位修四念处。 顶位修四正断。 又复有二胜觉了分谓忍世第一法。 忍位修四神足。 世第一位修五根五力。 彼如是等无所作行。 最上真实。 信等根力为见道缘行相。 应知彼见道所修谓七觉支。 七觉支者即念觉支乃至舍觉支。 此中念觉支者。 谓利众生证菩提愿。 现前正念无忘失相。 择法觉支者。 谓于我法自性决择为相。 喜觉支者。 谓自所修道得无漏因生喜乐故轻安觉支者。 谓如其所证真实法性。 非菩提分种子而舍离故。 身业心业得轻安故。 定觉支者。 谓四无量及菩提愿。 入真如智纯一境相。 精进觉支者。 谓虽观寂静胜上功德门而不味着。 进修诸行复无懈息。 舍觉支者。 谓念利众生如应调伏。 随其所行。 波罗蜜多等诸功德法。 平等分别观无来去。 住平等故。 如是略说名七觉支。 即如是等七觉支行名正智分。 彼能对治烦恼障及所知障行相。 应知修道所修即八正道。 八正道者。 谓正见乃至正定。 此中正见者。 谓了一切法无我相。 住于平等苦等颠倒。 彼之二分是微妙相胜慧所观。 正思惟者。 谓起思惟不断所作因如愿而证果。 正语者。 谓诸语言离妄分别如实而说。 正业者。 谓诸所作而无颠倒。 不害众生救拔众生等。 离妄而修。 正命者。 谓于净命离诸邪妄。 自行所修自行而证。 正勤者。 谓虽至最上地而亦增进。 身无疲倦心生勇悍。 正念者。 谓念处等如实而观。 慈心庄严自愿方便。 于一切法无所忘失。 正定者。 谓身等业而常依止最胜功德。 安住无分别智。 即诸静虑相平等相应。 如是等略说名三十七菩提分法。 随应行相总略摄故。 集大乘相论卷下复次所言圣谛者。 即四圣谛。 谓苦集灭道。 此中苦圣谛者。 谓蕴等颠倒相背圣法为性。 集圣谛者。 谓如所说苦。 由此无明行等烦恼业集为缘。 与生等苦而为因性。 灭圣谛者。 谓于一切法如实无分别无生相为性。 世间痴暗对治灭如所证。 道圣谛者。 谓趣向菩提慈心等法及法念处。 总略摄故此诸圣谛于一切法平等所缘。 如是略说名四圣谛。 所言静虑者。 即四静虑。 谓离生喜乐名初静虑。 定生喜乐名第二静虑。 离喜妙乐名第三静虑。 舍念清净名第四静虑。 如是等四皆寂止相。 欲界等贪心不流动。 是名静虑。 然诸菩萨亦不味着诸静虑乐。 毕竟不舍众生。 圆满菩萨道法。 成就无量行。 如是略说名四静虑。 所言无量行者。 即四无量行。 谓慈悲喜舍。 此四皆缘无量众生为境界故。 此中慈无量行者。 谓与一切众生毕竟利乐。 所修诸行而悉离相。 远离颠倒顺菩萨道。 悲无量行者。 谓不令众生而有一苦。 此悲谓能对治恼害不起为性。 喜无量行者。 谓证一切法无我平等。 所有施等诸善住菩提心。 广为利乐一切众生。 方便所行如所生喜为喜受相。 舍无量行者。 谓于三有分别平等起广大行拯救众生。 于自所得三摩地乐而不味着。 此能对治放逸过失心住实相。 如应调伏世间一切执相等心已能安住静虑。 于诸色想对治实法。 复于无量法门得法平等。 住法无我如理而证。 所获一切平等乐法。 是名自在最胜所得。 如是略说名四无量行。 所言无色等至者。 此有其四。 谓空无边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 此中空无边处等至者。 谓离种种色对碍想。 观无边空而为相应。 舍诸有相心住一境。 复次识无边处等至。 无所有处等至。 非想非非想处等至。 此如是等皆寂静行如初相应。 观无贪相而为所缘。 余复观察无著无碍。 如应最上无相出生。 如是略说名四无色等至。 所言解脱者。 即八解脱。 谓内有色观外色解脱乃至灭受想解脱。 此中初解脱者。 谓内有色想离外色贪。 是名内有色观外色解脱。 复次如其行相内无色想离外色贪。 是名内无色观外色解脱。 复次于色等清净住无贪行。 是名净解脱。 复次空无边处解脱。 识无边处解脱。 无所有处解脱。 非想非非想处解脱。 如是四无色处解脱。 皆如其行相住如实观。 复次灭受想解脱行相。 应知如是略说名八解脱。 所言三摩钵底先行者。 谓欲住彼空无边处等诸三摩钵底。 先当如应灭诸行相。 住法自性平等寂静后当安住诸三摩钵底。 此名先行。 又复当知。 此四无色等至及灭尽等至而诸菩萨于冒哩喏多位入师子游戏三摩地。 现前而观。 不为非三摩呬多心之所间断。 亦复不为初静虑等之所间断。 此灭尽等至是无动相。 此中诸三摩钵底。 何故次第如是。 谓成熟众生如应所观次第如是。 又复当知。 此即最上乐门。 获是乐者了我无实。 我无实故自心寂静。 所应修习诸神通波罗蜜多等。 皆胜慧所观如实出生。 此即略摄一切法相。 所言解脱门者。 即三解脱门。 谓空无相无愿。 此中空解脱门者。 谓若人若法诸蕴等事离分别相。 而彼蕴等若染若净。 于分别相中毕竟无性。 于空法中离取舍相。 而无染智如实对治。 无相解脱门者。 谓于蕴等毕竟无相。 由无相故取不可得。 彼无染智如实对治不着诸相。 无愿解脱门者。 谓于一切清净解脱门蕴处界等及波罗蜜多圆满胜行最上一切相皆如实知。 如实出生现前平等。 离诸所取愿乐心故。 如是略说名三解脱门。 所言神通者。 有其六种。 谓天眼通乃至漏尽通。 此中天眼通者。 谓于诸色相正观无碍最胜清净。 天耳通者。 谓于一切音声能闻清净。 他心通者。 谓于他心一切行相能如实知。 宿住通者。 谓自他过去诸差别事悉能记念。 神境通者。 此复有三。 谓隐显自在。 随诸世界种种现身。 于虚空中往来无碍。 随所作转如应现身。 如其所应不现身相作神通事。 漏尽通者。 谓诸无明贪等烦恼。 此名为漏。 智断无余。 名为漏尽。 如是等最胜六通。 安住菩提心离戏论智。 是诸菩萨胜上所修。 不共一切声闻道等。 圆满无相无发悟性。 是诸波罗蜜多平等道行。 总摄一切白所修法一切愿力一切相故。 勇猛精进而为先导。 安住最上清净心一境性。 初静虑等。 如名如义随应差别。 无边行相总略摄故。 三摩陀耶所住持故。 如是略说名为六通。 所言陀罗尼者。 谓即彼一切相及一切法。 一切法性随应总摄。 声名句文为诸义相。 所有无量念无边辩才及诸三摩地门。 彼无相智悉能证入。 对治有相有碍心故。 是即无上菩提最胜所得陀罗尼门。 而彼一切三摩地陀罗尼等。 金刚喻定现前证入。 即一切相普遍平等。 入无相智真实而证。 一切种习皆悉舍离。 智观平等大悲相应。 坚固所作于诸法性如实解脱。 胜报现前平等安住。 大圆镜智如实出生。 一切愿力皆悉圆满。 如是略说名陀罗尼。 所言力者。 即佛十力。 谓处非处智力乃至漏尽智力。 此中处非处智力者。 谓于一切处因果决定不决定智如实知。 若佛若梵王若转轮圣王。 彼彼所得胜报决定。 名之为处。 彼非处者。 谓因果不决定行相应知。 业报智力者。 谓诸众生。 作善业恶业。 生善趣恶趣。 此等业报智如实知种种界智力者。 谓诸众生界趣差别智如实知。 种种胜解智力者。 谓诸声闻等于诸法中起种种胜解。 离诸染法趣寂静相。 此如是等智如实知。 了别诸根智力者。 谓诸众生信等诸根种种差别智如实知。 种种定智力者。 谓初静虑等诸三摩地三摩钵底。 如名如义无边行相智如实知。 至处道智力者。 道有二种。 谓非爱乐道。 即无明等。 可爱乐道。 谓寂灭等。 而彼灭者谓声闻缘觉及诸菩萨所证差别智如实知。 生灭智力者。 谓诸众生种种生灭智如实知。 宿住随念智力者。 谓于过去事如实记念。 漏尽智力者。 谓佛世尊大圆镜智自性观察。 离诸障染分别平等。 如是处非处等诸力如来游戏神通所证。 此力具足故。 即一切法增上所观。 如是略说名为十力。 所言无畏者。 即四所畏。 谓一切智无畏。 漏尽无畏。 说障道无畏。 出苦道无畏。 此如是等若异若非异。 有所言说悉无所得无畏自在。 此四皆以平等性智而观。 如如意宝随众生意普遍平等。 此法亦然。 我相清净离诸有着。 如是略说四无所畏。 所言无碍解者。 谓义法乐说辩才等。 此中义无碍解者。 谓于一切众生无我相。 以微妙智平等而观。 法无碍解者。 谓随诸相了知诸法智观平等。 乐说无碍解者。 谓随所乐说能说所说不离自性。 辩才无碍解者。 谓于无边法门随应分别通达无相。 此如是等与一切法增上相应。 皆为摄彼诸愚痴者令悉调伏安住诸法离相平等故。 此四皆以妙观察智而观。 如是略说四无碍解。 所言大慈大悲者。 此中慈谓与众生乐。 住寂静心无发悟相。 广大最胜离相平等。 悲谓拔苦。 调伏难调不舍众生离诸有相。 此二皆成所作智而观。 如是略说大慈大悲。 所言佛不共法者。 即十八不共法。 谓如来身无失乃至现在知见无著无碍。 此中初者谓如来身无失。 无有疲倦离身诸过。 如来语无失者。 无非爱语离语诸过。 如来意无失者。 无有失念离意诸过。 如是三业为令愚痴者生净信故。 无异想心者。 于一切众生住平等心。 无不定心者。 为令愚痴众生除散乱相。 无不知舍心者。 谓诸众生事无有不知而舍者。 此等六法。 是彼增上戒学所出生故。 与无住涅槃而为因故。 信无减者。 谓于无住涅槃中不坏信故。 欲无减者。 谓于无住涅槃不爱着故。 精进无减者。 谓于利于命于行悉无住故。 慧无减者。 谓毕竟于诸世间长养众生无不通达故。 解脱无减者。 谓不取声闻等涅槃相故。 解脱知见无减者。 为利众生智破戏论相。 令诸众生各各平等证得无上涅槃。 此等六法是彼增上定学所出生故。 与无住涅槃而为缘故。 身业随智慧行者。 谓于一切处若动若止经行等相。 常与智慧而共相应。 是故智慧而为先导。 语业随智慧行者。 谓一切语言离妄分别。 常与智慧而共相应。 是故智慧而为先导。 意业随智慧行者。 谓于众生住平等心。 随所利益无有差别。 常与智慧而共相应。 是故智慧而为先导。 过去知见无著无碍者。 谓内无有性名为无著。 外离诸缚名为无碍。 于过去一切法。 平等悉知破戏论相。 未来知见无著无碍者。 谓于未来一切法。 平等悉知破戏论相。 现在知见无著无碍者。 谓于现在一切法。 平等悉知破戏论相。 此等六法。 是彼增上慧学所出生故。 此等诸法唯佛如来圆满成就无上胜智。 为利众生随众生转。 不共一切声闻有故。 法界清净智所出生。 如是略说名十八不共法。 所言声闻果者。 即四声闻果。 谓须陀洹乃至阿罗汉。 此中须陀洹者。 厌苦欣乐。 随应断除所有烦恼。 七返生死见苦等谛。 悟人无我趣向涅槃。 斯陀含者。 厌苦欣乐。 随应断除所有烦恼。 一来此界见苦等谛。 悟人无我趣向涅槃。 阿那含者厌苦欣乐。 无余欲界烦恼可断。 不还欲界于色无色界。 随应解脱见苦等谛。 悟人无我趣向涅槃。 阿罗汉者。 悉断三界所有烦恼。 尽苦边际悟无我理。 随应解脱趣证涅槃。 如是略说四声闻果。 所言了知一切相者。 谓诸佛如来于一切相如实了知现前平等。 一切相者。 即一切法。 诸佛如来为利世间。 一切所向随应方便。 得无妄失法。 住坚固相。 此中应知。 三身亦名一切相。 法身自性无我智相。 无差别故。 报身最胜相。 即一切相智所依性故。 化身所作事相。 于一切处如应现化而施设故。 又复一切相者。 虽所了知而无分别。 为利众生随应所作。 是相寂静无缘自性一切平等。 所有蕴等一切相亦复无边。 若在三界若出三界。 应如实了知诸相不可得。 如是名为了知一切相。 所言真如者。 即一切法自性离取舍。 若智若愚若色若心。 住平等性离妄无分别。 是即名真如。 所言实际者。 即菩提性一切如量如实离诸分别。 此中应知。 如佛所说于我蕴等性毕竟无所得。 复于他量而不可言说。 如是名为实际。 所言无相者。 即彼真如说名无相。 而真如者。 但以名字假分别故。 于名字中性不可得。 当知我等性即诸法自性。 是故此中若人若法。 悉离诸相而同一相。 此一相者。 即一切法无对碍相。 离诸分别。 于第一义自性无动。 是名无相。 所言法界者。 即十力等果法及诸因法。 乃至一切法自性所依。 是即法界。 此法界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分别相等。 明慧现前如实照了。 是名法界。 复次当知。 此中真如等大圆镜智等。 即一切法无所作门。 彼真如无所作门。 即诸法自相门。 复次当知。 此中真如及彼十力。 皆以大圆镜智而观。 彼实际所证及四无所畏皆以平等性智而观。 彼无相微妙清净及四无碍解性。 皆以妙观察智而观。 彼法界一切法真实所证所依性及大慈大悲。 皆以成所作智而观。 所有一切处增上所观法。 皆悉安住法界清净智。 如是等一切法。 当知皆悉如量正语与菩提心相应。 大慈随顺一切众生。 是一切法平等同一所缘。 相应无相最上法门。 总摄波罗蜜多等一切法故。 随其所行如量相应。 此相应故。 是名一切法无我。 智者当知。 佛所说法从解脱门如实出生。 诸佛智慧无有上  所说因性亦无边  于彼无边如实知  一切相应而表示  诸相应门显诸性  随宜方便而出生  大慧所作悉圆成  我为利乐故称说 发布时间:2025-05-14 17:28:1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