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菩萨戒羯磨文一卷 内容: 大乘律·第1092部菩萨戒羯磨文一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菩萨戒羯磨文(弥勒菩萨说)受戒羯磨第一若诸菩萨欲学菩萨三聚净戒。 或是在家或是出家。 先于无上正等菩提发弘愿已。 当审访求同法菩萨。 已发大愿有智有力。 于语表义能授能开。 于如是等功德具足。 胜菩萨所先礼双足。 偏袒右肩膝轮据地。 合掌恭敬如是请言。 大德忆念我如是名。 于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萨净戒。 唯愿须臾不辞劳倦。 哀愍听授(第二第三亦如是说)既作如是无倒请已。 偏袒右肩恭敬礼拜。 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世尊。 已入大地得大智慧得大神通。 诸菩萨众。 现前专念彼诸功德生殷净心。 若诸菩萨。 欲授菩萨菩萨戒时。 先应为说菩萨法藏摩呾理迦。 菩萨学处及犯处相。 令其听受。 以慧观察自所意乐。 堪能思择受菩萨戒。 非唯他劝非为胜他。 当知是名坚固菩萨。 堪受菩萨净戒律仪。 以受戒法如应正授。 其受戒菩萨复于彼有智有力。 胜菩萨所。 谦下恭敬膝轮据地。 对佛像前合掌请言。 唯愿大德。 哀愍授我菩萨净戒。 如是请已。 专念一境长养净心。 我今不久当得无尽无量无上大功德藏。 即随思惟如是事义。 默然而住。 尔时有智有力菩萨于彼能行正行菩萨。 以无乱心若坐若立。 而作是言。 汝如是名善男子。 听汝。 是菩萨不。 彼应答言是。 发菩提愿未。 应答言已发。 自此已后应作是言。 汝如是名善男子。 听汝等。 今者欲于我所受诸菩萨一切学处。 受诸菩萨一切净戒。 谓律仪戒。 摄善法戒。 饶益有情戒。 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具。 未来一切菩萨当具。 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 于是学处于是净戒。 过去一切菩萨已学。 未来一切菩萨当学。 现在一切菩萨今学。 汝能受不。 答言能受。 能授菩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能受菩萨第二第三亦如是答。 如是受已。 能受菩萨不起于座。 能授菩萨对佛像前。 普于十方现住诸佛及诸菩萨。 恭敬供养顶礼双足。 作是白言。 仰启十方无边无际。 诸世界中诸佛菩萨。 今于此中现有某名菩萨。 于我某菩萨所。 乃至三说受菩萨戒。 我为作证。 唯愿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 第一真圣于现不现一切时处。 一切有情皆现觉者。 于此某名受戒菩萨亦为作证。 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如是受戒羯磨毕竟。 从此无间。 普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现住诸佛。 已入大地诸菩萨前。 法尔相现由此表示。 如是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 尔时十方诸佛菩萨。 睹是菩萨法尔之相生起忆念。 由忆念故正智见转。 由正智见如实觉知。 某世界中某名菩萨某菩萨所。 正受菩萨所受净戒。 一切于此受戒菩萨。 如子如弟生亲善意眷念怜愍。 由佛菩萨眷念怜愍。 令是菩萨希求善法。 倍复增长无有退减。 如是名为受菩萨戒启白请证。 若诸菩萨住戒律仪。 有其四种他胜处法。 何等为四。 若诸菩萨为欲贪求利养恭敬。 自赞毁他。 是名第一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现有资财性悭财故。 有苦有贫无依无怙。 正求财者来现在前。 不起哀怜而修惠舍。 正求法者来现在前。 性悭法故。 虽现有法而不给施。 是名第二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缠。 由是因缘。 不唯发起粗言便息。 由忿蔽故加以手足块石刀杖。 捶打伤害损恼有情。 内怀猛利忿恨意乐。 有所违犯他来谏谢。 不受不忍不舍怨结。 是名第三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谤菩萨藏爱乐宣说。 开示建立像似正法。 于像似法或自信解或随他转。 是名第四他胜处法。 如是名为菩萨四种他胜处法。 菩萨于四他胜处法。 随犯一种况犯一切。 不复堪能于现法中增长摄受。 菩萨广大菩提资粮。 不复堪能于现法中意乐清净。 是即名为相似菩萨非真菩萨。 菩萨若用软中品缠。 毁犯四种他胜处法。 不舍菩萨净戒律仪。 上品缠犯即名为舍。 若诸菩萨毁犯四种他胜处法。 数数现行。 都无惭愧。 深生爱乐。 见是功德。 当知说名上品缠犯。 非诸菩萨。 暂一现行他胜处法。 便舍菩萨净戒律仪。 如诸苾刍犯他胜法。 即便弃舍别解脱戒。 若诸菩萨由此毁犯。 弃舍菩萨净戒律仪。 于现法中堪任更受。 非不堪任。 如苾刍住别解脱戒犯他胜法。 于现法中不任更受。 如是菩萨所受净戒。 于余一切所受净戒。 最胜无上无量无边。 大功德藏之所随逐。 第一最上善心意乐之所发起。 普能除灭于一切有情一切种恶行。 一切别解脱律仪。 于此菩萨律仪戒。 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 数分计分算分喻分。 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 摄受一切大功德故。 如是已作受菩萨戒羯磨等事。 授受菩萨俱起供养。 普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 顶礼双足恭敬而退。 又诸菩萨。 不从一切诸聪慧者。 求受菩萨所受净戒。 无净信者不应从受。 谓于如是所受净戒。 初无信解不能趣入。 不善思惟有悭贪者。 悭贪蔽者。 有大欲者。 无喜足者。 不应从受。 毁净戒者。 于诸学处无恭敬者。 于戒律仪有慢缓者。 不应从受。 有忿恨者多不忍者。 于他违犯不堪耐者。 不应从受。 有懒惰者有懈怠者。 多分耽着日夜睡眠。 乐倚乐卧乐好合徒侣。 乐嬉谈者。 不应从受。 心散乱者下至。 不能[(殼-一)/牛]牛乳项善心一缘住修习者。 不应从受。 有闇昧者。 愚痴类者。 极劣心者。 诽谤菩萨素呾缆藏及摩呾理迦者不应从受。 又诸菩萨。 于受菩萨戒律仪法。 虽已具足受持究竟。 而于谤毁菩萨藏者。 无信有情。 终不率尔宣示开悟。 所以者何。 为其闻已不能信解。 大无知障之所覆蔽便生诽谤。 由诽谤故。 如住菩萨净戒律仪。 成就无量大功德藏。 彼诽谤者。 亦为无量大罪业藏之所随逐。 乃至一切恶言恶见及恶思惟。 未永弃舍终不免离。 若诸菩萨欲受菩萨净戒律仪。 若不会遇具足功德补特伽罗。 尔时应对如来像前。 自受菩萨净戒律仪。 应如是受。 偏袒右肩右膝着地。 作如是言。 我如是名。 仰启十方一切如来。 已入大地诸菩萨众。 我今欲于十方世界佛菩萨所。 誓受一切菩萨学处。 誓受一切菩萨净戒。 谓律仪戒摄善法戒。 饶益有情戒。 如是学处如是净戒。 过去一切菩萨已具。 未来一切菩萨当具。 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 于是学处于是净戒。 过去一切菩萨已学。 未来一切菩萨当学。 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学。 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说已应起。 所余一切如前应知。 忏罪羯磨第二若诸菩萨从他正受戒律仪已。 由善清净求学意乐。 菩提意乐。 饶益一切有情意乐。 生起最极尊重恭敬。 从初专精不应违犯。 设有违犯。 即应如法疾疾悔除。 令得还净。 如是菩萨一切违犯。 当知皆是恶作所摄。 应向有力于语表义。 能觉能受。 小乘大乘补特伽罗。 发露悔灭。 若诸菩萨。 以上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 失戒律仪。 应当更受。 若中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 应对于三补特伽罗。 或过是数。 应如发露除恶作法。 先当称述所犯事名。 应作是说。 长老专志或言大德。 我如是名。 违越菩萨毗奈耶法。 如所称事犯恶作罪。 余如苾刍发露悔灭恶作罪法。 应如是说。 若下品缠违犯。 如上他胜处法及余违犯。 应对于一补特伽罗发露悔法。 当知如前。 若无随顺补特伽罗。 可对发露悔除所犯。 尔时菩萨以净意乐起自誓心。 我当决定防护当来。 终不重犯。 如是于犯还出还净。 得舍差别第三略由二缘。 舍诸菩萨净戒律仪。 一者弃舍无上正等菩提大愿。 二者现行上品缠犯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 虽复转身遍十方界。 在在生处不舍菩萨净戒律仪。 由是菩萨不舍无上菩提大愿。 亦不现行上品缠犯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转受余生。 忘失本念值遇善友。 为欲觉悟菩萨戒念。 虽数重受而非新受。 亦不新得。 发布时间:2025-05-14 16:56:3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6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