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身毛喜竖经三卷 内容: 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第0949部佛说身毛喜竖经三卷宋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惟净等译佛说身毛喜竖经卷上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毗舍离国最胜大城最胜林中。 与苾刍众俱。 时彼城中有长者子。 名曰善星。 舍离佛法。 其来未久。 以多种缘。 谤佛法僧。 而作是言。 沙门瞿昙。 尚无人中最上之法。 况圣知见最胜所证。 入于论难。 彼为声闻。 宣说诸法。 所求所修。 以自辩才及不正智。 而为所证。 其所说法。 岂能出要尽苦边际。 尔时尊者舍利子。 于其食时着衣持钵。 入毗舍离大城。 次第乞食。 闻彼城中善星长者子以多种缘谤佛法僧。 时尊者舍利子。 既行乞已。 还复本处。 饭食事讫。 收摄衣钵。 洗双足已。 往诣佛所。 头面着地。 礼世尊足。 退坐一面。 而白佛言。 世尊。 我于今日。 入毗舍离大城乞食。 闻彼城中善星长者子。 以多种缘谤佛法僧。 而作是言。 沙门瞿昙。 尚无人中最上之法。 况圣知见最胜所证入于论难。 彼为声闻。 宣说诸法。 所求所修。 以自辩才及不正智。 而为所证。 其所说法。 岂能出要尽苦边际。 世尊。 彼长者子。 舍离佛法。 其来未久斯何等故。 发如是言。 尔时佛告尊者舍利子言。 汝今当知。 彼善星长者子。 是大粗恶。 覆藏自罪。 以覆藏故。 谤佛法僧。 乃发是言。 舍利子。 如汝所闻彼长者子。 出非义语而为诽谤。 即作是言。 沙门瞿昙。 彼为声闻所说诸法。 岂能出要尽苦边际者。 汝当善听。 我今为汝略说其事。 舍利子。 彼长者子。 于我法中不具信种。 所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十号具足。 彼长者子。 于如是事。 虽知虽见。 以不信故。 乃发是言。 沙门瞿昙。 尚无人中最上之法。 况圣知见最胜所证入于论难。 彼为声闻。 宣说诸法。 所求所修。 以自辩才及不正智。 而为所证。 由彼心言及彼所见。 相续谤故。 速堕地狱。 如坠重担。 又如声闻苾刍。 戒定慧学。 皆悉具足。 少用勤力。 智获果证。 不以为难。 彼堕恶趣。 亦复如是。 又舍利子。 彼长者子。 于我法中不具信种。 所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于阿兰若处。 栖止坐卧。 远离阛阓种种愦闹。 人所应用房舍坐卧诸缘具等。 亦悉弃置。 彼长者子。 于如是事。 虽知虽见。 以不信故。 乃发是言。 而为诽谤。 由彼心言及彼所见。 相续谤故。 速堕地狱。 又舍利子。 彼长者子。 于我法中不具信种。 所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离欲离罪息不善法。 有寻有伺。 离生喜乐。 证初禅定。 彼长者子。 于如是事虽知虽见。 以不信故。 乃发是言。 而为诽谤。 由彼心言及彼所见。 相续谤故。 速堕地狱。 又舍利子。 彼长者子。 于我法中不具信种。 所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止息寻伺。 内外清净。 心一境性。 无寻无伺。 定生喜乐。 证二禅定。 彼长者子。 于如是事。 虽知虽见。 以不信故。 乃发是言。 而为诽谤。 由彼心言及彼所见。 相续谤故。 速堕地狱。 又舍利子。 彼长者子。 于我法中不具信种。 所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离于喜贪。 如实正知。 修舍念行。 身受妙乐。 离于贪想。 如圣所观。 舍念之行。 离喜妙乐。 证三禅定。 彼长者子。 于如是事。 虽知虽见。 以不信故。 乃出是言。 而为诽谤。 由彼心言及彼所见。 相续谤故。 速堕地狱。 又舍利子。 彼长者子。 于我法中不具信种。 所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苦乐悉断。 离先所有悦意恼意二种之法。 除苦乐想。 舍念清净。 证四禅定。 彼长者子。 于如是事。 虽知虽见。 以不信故。 乃发是言而为诽谤。 由彼心言及彼所见。 相续谤故。 速堕地狱。 又舍利子。 彼长者子。 于我法中不具信种。 所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过诸色想。 离想对碍。 于种种想。 而不作意。 缘无边空。 以为行相。 证空无边处定。 彼长者子。 于如是事。 虽知虽见。 以不信故。 乃发是言。 而为诽谤。 由彼心言及彼所见。 相续谤故。 速堕地狱。 余之所证。 九次第定。 亦复如是。 又舍利子。 彼长者子。 于我法中不具信种。 所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于处非处以自智力。 悉如实知。 如来成就如是智力。 彼长者子。 于如是事。 虽知虽见。 以不信故。 乃发是言。 而为诽谤。 由彼心言及彼所见。 相续谤故。 速堕地狱。 又舍利子。 彼长者子。 于我法中不具信种。 所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一切所行。 所至之道。 悉以正智。 如实了知如来成就如是智力。 彼长者子。 于如是事。 虽知虽见。 以不信故。 乃发是言。 而为诽谤。 由彼心言及彼所见。 相续谤故。 速堕地狱。 又舍利子。 彼长者子。 于我法中不具信种。 所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于种种界。 无数世界。 悉以正智。 如实了知。 如来成就如是智力。 彼长者子于如是事。 虽知虽见。 以不信故。 乃发是言。 而为诽谤由彼心言及彼所见。 相续谤故。 速堕地狱。 又舍利子。 彼长者子。 于我法中不具信种。 所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于诸有情。 所有无数种种信解。 悉以正智称量。 如实一一了知。 如来成就如是智力。 彼长者子。 于如是事。 虽知虽见以不信故。 乃发是言。 而为诽谤。 由彼心言。 及彼所见。 相续谤故。 速堕地狱。 又舍利子。 彼长者子。 于我法中不具信种。 所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于诸有情。 差别诸根。 悉以正智称量。 如实一一了知。 如来成就如是智力。 彼长者子。 于如是事。 虽知虽见。 以不信故。 乃发是言。 而为诽谤。 由彼心言及彼所见。 相续谤故。 速堕地狱。 又舍利子。 彼长者子。 于我法中不具信种。 所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于诸有情。 积集诸业。 及其寿量。 悉以正智称量。 如实一一了知。 如来成就如是智力。 彼长者子。 于如是事。 虽知虽见以不信故。 乃发是言。 而为诽谤。 由彼心言及彼所见。 相续谤故。 速堕地狱。 又舍利子。 彼长者子。 于我法中不具信种。 所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一切禅定。 解脱三摩地。 三摩钵底。 染净所起。 悉以正智。 如实了知。 如来成就如是智力。 彼长者子。 虽知虽见。 以不信故。 乃发是言。 而为诽谤。 由彼心言及彼所见。 相续谤故。 速堕地狱。 又舍利子。 彼长者子。 于我法中不具信种。 所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以净天眼过于人眼。 能观世间一切有情生灭好丑。 若贵若贱。 随业所受。 若诸有情。 于身口意。 造不善业。 毁訾贤圣。 起于邪见。 因斯积集邪见业故。 身坏命终。 堕在恶趣。 生地狱中。 若诸有情。 于身口意。 造众善业。 不毁贤圣。 起于正见。 因斯积集正见业故。 身坏命终。 生于善趣天界之中。 即以天眼及以正智。 悉见悉知。 如来成就如是智力。 彼长者子。 于如是事。 虽知虽见。 以不信故。 乃发是言。 而为诽谤。 由彼心言及彼所见。 相续谤故。 速堕地狱。 又舍利子。 彼长者子。 于我法中不具信种。 所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种种宿住。 随念智力。 所谓能知一生二生三四五生。 若十二十。 乃至百生千生百千生。 无数百千生。 于诸生中。 若成若坏。 诸有一切成坏劫事。 昔如是姓。 如是名字。 如是种族。 如是色相。 如是饮食。 如是寿量。 如是苦乐。 此灭彼生。 彼灭此生。 如是等事。 悉以正智。 如实思念。 一一了知。 如来成就如是智力。 彼长者子。 于如是事。 虽知虽见。 以不信故。 乃发是言。 而为诽谤。 由彼心言及彼所见。 相续谤故。 速堕地狱。 又舍利子。 彼长者子。 于我法中不具信种。 所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诸漏已尽。 非漏随增。 心善解脱。 慧善解脱。 于如是法。 以自通力。 成就所证。 舍利子。 如来圆满如是十力。 彼长者子。 于如是事。 虽知虽见。 以不信故。 乃发是言。 而为诽谤。 由彼心言及彼所见。 相续谤故。 速堕地狱。 又舍利子。 彼长者子。 于我法中不具信种。 所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成就四无所畏而悉能知圣所行处。 于大众中。 作师子吼。 转大梵轮。 余诸沙门婆罗门。 若魔若梵。 悉不能转。 何等为四。 一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证一切智。 此法彼法。 无所不知。 于大众中。 作如是言。 我得安乐。 无恐无畏。 如实了知圣所行处。 作师子吼。 转大梵轮。 余不能转。 我不见有一切沙门婆罗门及天人魔梵与我等者。 二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诸漏已尽。 于大众中。 作如是言。 我得安乐无恐无畏。 如实了知圣所行处。 作师子吼。 转大梵轮。 余不能转。 我不见有一切沙门婆罗门及天人魔梵与我等者。 三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为随法行诸声闻人。 宣说所修随法所行。 如先广说。 最上所证。 于大众中。 作如是言。 我说贪欲是障道法。 我得安乐无恐无畏。 如实了知圣所行处。 作师子吼。 转大梵轮余不能转。 我不见有一切沙门婆罗门及天人魔梵与我等者。 四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为诸声闻。 说正道法。 而能出要。 尽苦边际。 于大众中。 作如是说。 我得安乐无恐无畏。 如实了知圣所行处。 作师子吼。 转大梵轮。 余不能转。 我不见有一切沙门婆罗门及天人魔梵与我等者。 舍利子。 如来圆满如是四无所畏。 彼长者子。 于如是事。 虽知虽见。 以不信故。 乃发是言。 而为诽谤。 由彼心言及彼所见。 相续谤故。 速堕地狱。 又舍利子。 世有八众。 何等为八。 一刹帝利众。 二婆罗门众。 三长者众。 四沙门众。 五四大王天众。 六忉利天众。 七魔众。 八梵天众。 舍利子。 我昔曾往无数百千刹帝利会中。 随彼众会何等色相。 我亦同彼现其形相随彼众会光明分量。 我亦同彼具其光相。 彼众或以自教说法。 我亦先当同其所说。 然后我说胜彼之法。 我虽如是所说。 彼众亦悉不能知解。 以是缘故。 彼众疑念。 适所说法。 为沙门邪。 婆罗门邪。 天人魔梵之所说邪。 我时复为说最上法。 示教利喜。 如其所应。 示教利喜已。 我于尔时。 隐身不现。 我虽如是隐其身相。 彼众亦悉不能知觉。 复起疑念。 适所隐者。 为沙门邪。 婆罗门邪。 或天人魔梵邪。 舍利子。 我时现自身相。 与彼同等。 彼众尚犹不能见我。 况复超胜我。 时所说最上法者。 所谓最胜神通知见。 又舍利子。 我昔曾往无数百千婆罗门会中。 随彼众会何等色相。 我亦同彼现其形相。 随彼众会光明分量。 我亦同彼具其光相。 彼众或以自教说法。 我亦先当同其所说。 然后我说胜彼之法。 我虽如是所说。 彼众亦悉不能知解。 以是缘故。 彼众疑念。 适所说法。 为沙门邪。 婆罗门邪。 天人魔梵之所说邪。 我时复为说最上法。 示教利喜。 如其所应。 示教利喜已。 我于尔时。 隐身不现。 我虽如是隐其身相。 彼众亦悉不能知觉。 复起疑念。 适所隐者。 为沙门邪。 婆罗门邪。 或天人魔梵邪。 舍利子。 我时现自身相与彼同等。 彼众尚犹不能见我。 况复超胜我。 时所说最上法者。 所谓最胜神通知见。 余之长者沙门四大王天忉利天及魔众会。 亦复如是。 又舍利子。 我昔曾往无数百千梵天会中。 随彼众会何等色相。 我亦同彼现其形相。 随彼众会光明分量。 我亦同彼具其光相。 彼众或以自教说法。 我亦先当同其所说。 然后我说胜彼之法。 我虽如是所说。 彼众亦悉不能知解。 以是缘故。 彼众疑念。 适所说法。 为沙门邪婆罗门邪。 天人魔梵之所说邪。 我时复为说最上法。 示教利喜。 如其所应。 示教利喜已。 我于尔时。 隐身不现。 我虽如是隐其身相。 彼众亦悉不能知觉。 复起疑念。 适所隐者。 为沙门邪。 婆罗门邪。 或天人魔梵邪。 舍利子。 我时现自身相与彼同等。 彼众尚犹不能见我。 况复超胜我。 时所说最上法者。 所谓最胜神通知见。 舍利子。 彼长者子。 于如是事。 虽知虽见。 以不信故。 乃发是言。 而为诽谤。 由彼心言及彼所见。 相续谤故。 速堕地狱。 又舍利子。 其有地狱所行之道所趣业因。 乃至有情所受报应。 我悉如实一一了知。 又复畜生所行之道所趣业因。 乃至有情所受报应。 悉如实知。 又复饿鬼所行之道所趣业因。 乃至有情所受报应。 悉如实知。 所有阿修罗道。 人所行道。 天所行道。 所趣业因。 乃至彼彼有情所受报应。 悉如实知。 舍利子。 至于涅槃所行圣道。 及涅槃法。 乃至有情证涅槃果。 悉如实知。 舍利子。 彼长者子。 于如是事。 虽知虽见。 以不信故。 乃发是言。 而为诽谤。 由彼心言及彼所见。 相续谤故。 速堕地狱。 佛说身毛喜竖经卷中复次舍利子。 所有地狱之道及地狱因。 乃至有情所受报应。 我悉能知。 今复少以譬喻略明斯义。 舍利子。 譬如世间有大火聚。 高等人量。 或踰人量。 其火炽盛。 后当息灭。 烟焰暖气。 而悉销尽。 或有一人。 于盛夏时炎暑之月。 物景炽然。 酷热可畏。 其人自远而来。 加复疲困。 饥渴所逼。 但随道径。 诣火灭处。 欲求憩止。 其傍有一明目之人。 见彼炎热极困苦者奔驰道径而求憩止。 时明目人。 窃作是念。 彼大火聚。 高等人量。 或踰人量。 其火方息。 非清凉地。 是人往彼。 或坐或卧。 转增热恼。 甚不适意。 必受极苦。 作是念时。 彼人前往。 果如所念。 受极苦恼。 舍利子。 有一类人。 堕地狱者。 亦复如是。 彼人若心若意。 我悉能知。 由其不知正道所行。 身坏命终。 堕于恶趣。 生地狱中。 甚不适意。 受极苦恼。 如来以净天眼过于人眼。 谛观斯事。 舍利子。 是故如来。 于地狱道及地狱因。 乃至有情所受报应。 而悉能知。 又舍利子。 彼畜生道及畜生因。 乃至有情所受报应。 我悉能知。 舍利子。 譬如世间有秽恶聚。 高等人量。 或踰人量。 秽恶之物。 周匝充满。 或有一人。 于盛夏时炎暑之月。 物景炽然。 酷热可畏。 其人自远而来。 加复疲困。 饥渴所逼。 但随道径。 诣秽恶处。 欲求憩止。 其傍有一明目之人。 见彼炎热极困苦者奔驰道径而求憩止。 时明目人。 窃作是念。 彼秽恶聚。 高等人量。 或踰人量。 是人往彼。 非清凉地。 转增热恼。 甚不光泽。 不可爱乐。 必受极苦。 作是念时。 其人前往。 或坐或卧。 果如所念。 甚不光泽。 不可爱乐。 舍利子。 有一类人。 堕畜生者。 亦复如是。 彼人若心若意。 我悉能知。 由其不知正道所行。 身坏命终。 堕于恶趣。 生畜生中。 甚不光泽。 不可爱乐。 复不适意。 受极苦恼。 如来以净天眼过于人眼谛观斯事。 舍利子。 是故如来。 于畜生道及畜生因。 乃至有情所受报应。 而悉能知。 又舍利子。 彼饿鬼道及饿鬼因。 乃至有情所受报应。 我悉能知。 舍利子。 譬如有树高等人量。 或踰人量。 枯朽干悴。 枝叶凋坠。 时有一人。 于盛夏时炎暑之月。 物景炽然。 酷热可畏。 其人自远而来。 加复疲困。 饥渴所逼。 但随道径诣枯树下欲求憩止。 其傍有一明目之人。 见彼人往枯树之下而求憩止。 窃作是念。 此人往彼。 非清凉地。 转受其苦。 作是念时。 其人前往。 或坐或卧。 果如所念。 转受其苦。 舍利子。 有一类人。 堕饿鬼者。 亦复如是。 彼人若心若意。 我悉能知。 由其不知正道所行。 身坏命终。 堕于恶趣。 生饿鬼中。 转受其苦。 如来以净天眼过于人眼。 谛观斯事。 舍利子。 是故如来。 于饿鬼道及饿鬼因。 乃至有情所受报应。 而悉能知。 又舍利子。 彼阿修罗道阿修罗因。 乃至有情所受报应。 我悉能知。 舍利子。 譬如有树蚁聚其下高等人量。 或踰人量。 或有一人。 于盛夏时炎暑之月。 物景炽然。 酷热可畏其人自远而来。 加复疲困。 饥渴所逼。 但随道径。 诣彼树下。 欲求憩止。 其傍有一明目之人。 见彼人往蚁树之下而求憩止。 窃作是念。 此人往彼。 非安隐地。 转受其苦。 作是念时。 其人前往。 或坐或卧。 果如所念。 转受其苦。 舍利子。 有一类人。 堕阿修罗趣者。 亦复如是。 彼人若心若意。 我悉能知。 由其不知正道所行。 身坏命终。 堕于恶趣。 阿修罗中。 转受其苦。 如来以净天眼过于人眼。 谛观斯事。 舍利子。 是故如来。 于阿修罗道及阿修罗因。 乃至有情所受报应。 而悉能知。 又舍利子。 所有人道及人趣因。 乃至有情所受报应。 我悉能知。 舍利子。 譬如有树高等人量。 或踰人量。 盘根茎干。 而悉广大。 然其枝叶。 而不相等。 或处疏隙。 或处郁密。 敷荫于下。 亦悉差别或有一人。 于盛夏时炎暑之月物景炽然。 酷热可畏。 其人自远而来。 加复疲困。 饥渴所逼。 但随道径。 诣彼树下。 欲求憩止。 其傍有一明目之人。 见彼人往大树之下而求憩止。 窃作是念。 此人往彼大树之下。 或坐或卧。 亦苦亦乐。 间杂所受。 作是念时。 其人前往。 或坐或卧。 果如所念。 苦乐杂受。 舍利子。 一类有情。 生人趣者。 亦复如是。 彼人若心若意。 我悉能知。 由其不知圣所行道。 身坏命终。 生人趣中。 苦乐杂受。 如来以净天眼过于人眼。 谛观斯事。 舍利子。 是故如来。 于彼人道及人趣因。 乃至有情所受报应。 而悉能知。 又舍利子。 所有天道及天趣因。 乃至有情所受报应。 我悉能知舍利子。 譬如有一高广楼阁。 周匝污墁。 重复坚密。 中无空隙。 户扉窗牖。 而悉扃闭。 使彼风日不能侵映。 于其中间。 敷设于座。 以赤缯帛。 而为茵缛。 次第增累。 厚十六重。 又于其上。 覆以白缯。 或有一人。 于盛夏时炎暑之月。 物景炽然。 酷热可畏。 其人自远而来。 加复疲困。 饥渴所逼。 随路而进。 欲登其上。 以求憩止。 其傍有一明目之人。 见彼人来欲登其上而求憩止。 窃作是念。 此人若或登其楼阁。 窗户荫闭。 茵缛重厚。 甚可爱乐。 而复适意。 必受其乐。 作是念时。 其人前往。 登于重阁。 或坐或卧。 果如所念。 受于快乐。 舍利子。 有一类人。 生天界者亦复如是。 彼人若心若意。 我悉能知。 由其不知圣所行道。 身坏命终。 生于善趣天界之中。 适悦快乐。 如来以净天眼过于人眼。 谛观斯事。 舍利子是故如来。 于彼天道及天趣因。 乃至有情所受报应。 而悉能知。 又舍利子。 所有涅槃圣道及涅槃因。 有情所证涅槃果法。 我悉能知。 舍利子。 譬如世间城邑不远。 有天池沼。 方面四等。 其水清净。 澄湛可爱。 周匝皆是庵摩罗树。 赡部之树。 颇拏娑树。 婆咩罗树。 俱嚩播泥嚩多树。 龙须树等。 遍覆四面。 触其水者。 身支胜益。 或有一人。 于盛夏时炎暑之月。 物景炽然。 酷热可畏。 其人自远而来。 加复疲困。 饥渴所逼。 恒随道路。 诣彼池沼。 欲饮其水。 沐浴其身。 涤除炎热疲困之苦。 其傍有一明目之人。 见彼人来诣池沼处。 窃作是念。 此人远来。 疲困所苦。 若诣彼池。 饮其水已。 沐浴其身。 息除炎热疲困之苦。 后当随意诣树影间。 或坐或卧。 随其所欲。 得安隐乐。 作是念时。 彼人前往。 果如所念。 舍利子。 有一类人证涅槃者。 亦复如是。 彼人若心若意。 我悉能知。 由其履践圣所行道。 修涅槃因得涅槃果。 诸漏已尽。 非漏随增。 心善解脱。 慧善解脱。 以自神力。 证如是法。 如来谛观斯事。 见彼有情。 漏尽解脱。 证法得乐。 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 不受后有。 舍利子是故如来。 于涅槃道及涅槃法。 乃至有情证涅槃果。 而悉能知。 舍利子。 彼长者子。 于如是事。 虽知虽见。 以不信故。 乃发是言。 沙门瞿昙。 尚无人中最上之法。 况圣知见。 最胜所证。 入于论难。 彼为声闻。 宣说诸法。 所求所修。 以自辩才及不正智。 而为所证。 其所说法。 岂能出要。 尽苦边际。 舍利子。 由彼心言及彼所见相续谤故。 速堕地狱。 如坠重担。 又如声闻苾刍。 戒定慧学皆悉具足。 少用勤力。 智获果证。 不以为难。 彼堕恶趣。 亦复如是。 复次舍利子世有一类婆罗门者。 作事火法。 计为清净。 彼相谓言。 某甲某甲。 人作事火法。 而得清净。 舍利子。 彼事火法。 极不清净。 非我往昔曾不修习。 虽历所修。 终无胜利。 以无始来。 久远世中。 不出生死。 而刹帝利婆罗门及长者等。 大族之中。 随见所行。 求之少分。 人中上法。 尚不能得。 况圣知见最胜所证。 何以故。 彼所计者。 于其圣慧。 不能了知。 复不觉悟。 由于圣慧不觉了故。 何能出要尽苦边际。 舍利子。 若于圣慧。 如实觉了。 即能闭三有门。 尽生死道。 后不复生。 又舍利子。 世有一类婆罗门者。 以作福施会。 计为清净。 彼相谓言。 某甲某甲。 人作福施会。 而得清净。 舍利子。 彼福施会。 极不清净。 非我往昔曾不修习。 虽历所修。 终无胜利。 以无始来久远世中不出生死。 而刹帝利婆罗门长者大族。 随见所行。 多种作法。 所谓杀马祀天。 杀人祀天。 杀象祀天。 杀羊祀天。 设法受食。 作无遮会。 以众色莲华作清净事。 以白莲华作清净事。 以物投火作祀天法。 作帝释天法。 作月天法。 及出金宝作施会等。 如是所修。 求之少分。 人中上法。 尚不能得。 况圣知见最胜所证。 何以故。 彼于圣慧。 不能了知。 复不觉悟。 由于圣慧。 不觉了故。 何能出要。 尽苦边际。 舍利子。 若于圣慧。 如实觉了。 即能闭三有门。 尽生死道。 后不复生。 又舍利子。 世有一类婆罗门者。 以自教中所有咒法。 计为清净。 彼相谓言。 某甲某甲人以其咒法。 而得清净。 舍利子。 彼咒法者。 极不清净。 非我往昔曾不修习。 虽历所修。 终无胜利。 以无始来久远世中不出生死。 而刹帝利婆罗门长者大族随见所行。 求之少分。 人中上法。 尚不能得。 况圣知见。 最胜所。 证何以故。 彼于圣慧。 不能了知。 复不觉悟。 由于圣慧。 不觉了故。 何能出要。 尽苦边际。 舍利子。 若于圣慧。 如实觉了。 即能闭三有门。 尽生死道。 后不复生。 又舍利子。 世有一类婆罗门者。 在轮回中。 受生死身。 计为清净。 彼相谓言。 某甲某甲人。 在轮回中。 受生死身。 而得清净。 舍利子。 轮回生死。 极不清净。 非我往昔不历生死。 以无始来久远世中。 不能出离。 除五净居天。 舍利子。 净居天中。 一生彼已。 不复还来人间受生。 即于彼天。 趣证涅槃。 舍利子。 未出生死者。 求之少分。 人中上法。 尚不能得。 况圣知见。 最胜所证。 何以故。 彼所计者。 于其圣慧。 不能了知。 复不觉悟。 由于圣慧。 不觉了故。 何能出要。 尽苦边际。 舍利子若于圣慧。 如实觉了。 即能闭三有门。 尽生死道后不复生。 又舍利子。 世有一类婆罗门者。 以六趣处。 计为清净。 彼相谓言。 某甲某甲。 人往六趣处。 而得清净舍利子。 而彼六趣极不清净。 非我往昔曾所不历。 以无始来久远世中。 六趣轮转。 除五净居天舍利子。 净居天中一生彼已。 不复还来人间受生即于彼天。 趣证涅槃。 舍利子。 未离诸趣者。 求之少分。 人中上法。 尚不能得。 况圣知见。 最胜所证。 何以故。 彼所计者。 于其圣慧。 不能了知。 复不觉悟。 由于圣慧。 不觉了故。 何能出要。 尽苦边际。 舍利子。 若于圣慧。 如实觉了。 即能闭三有门尽生死道。 后不复生。 又舍利子。 世有一类婆罗门者。 以所生处。 计为清净。 彼相谓言。 某甲某甲人。 生于某处。 而得清净。 舍利子。 彼所生处。 极不清净。 非我往昔不历所生。 以无始来久远世中。 不出生死。 除五净居天。 舍利子。 净居天中。 一生彼已。 不复还来人间受生。 即于彼天趣证涅槃。 舍利子。 未离所生者。 求之少分。 人中上法。 尚不能得。 况圣知见。 最胜所证。 何以故。 彼所计者。 于其圣慧。 不能了知。 复不觉悟。 由于圣慧。 不觉了故。 何能出要。 尽苦边际舍利子。 若于圣慧。 如实觉了。 即能闭三有门尽生死道。 后不复生。 又舍利子。 世有一类婆罗门者。 以自种子。 计为清净彼相谓言。 某甲某甲人。 依自种子。 而得清净。 舍利子。 彼之种子极不清净。 非我往昔不依种生。 以无始来久远世中不出生死。 除五净居天舍利子。 净居天中一生彼已。 不复还来人间受生。 即于彼天趣证涅槃。 舍利子。 未出生死者。 求之少分。 人中上法尚不能得况圣知见。 最胜所证。 何以故。 彼所计者。 于其圣慧。 不能了知。 复不觉悟由于圣慧。 不觉了故何能出要。 尽苦边际。 舍利子。 若于圣慧如实觉了。 即能闭三有门尽生死道。 后不复生。 又舍利子。 世有一类婆罗门者。 作如是言。 若修四种之法。 得具足者。 是为梵行清净舍利子。 彼修四法。 以为梵行。 得清净者我悉能知。 我于是中。 皆得最上。 何等为四。 一者彼能修行。 我亦同彼最上修行。 二者彼能厌离。 我亦同彼最上厌离。 三者彼能苦切逼身。 我亦同彼最上苦切逼身。 四者彼能寂静。 我亦同彼最上寂静。 舍利子云何同彼最上修行。 谓彼外道。 或常举手。 我亦同之。 或不坐床席。 或常蹲踞。 或食秽气粗粝饮食。 或不定止一处随意旋转。 或剃发留髭。 或卧棘刺之上。 或卧版木之上。 或空舍中住。 或定住一处。 或一日三浴。 乃至种种苦逼其身。 我亦一一随彼所行。 是为同彼最上修行。 云何同彼最上厌离。 舍利子。 谓彼外道。 或离服裸形举手受食。 我亦随行。 或不受丑面人食。 不受颦蹙面人之食。 不食两臼中间之食。 不食两杵中间之食。 不食两杖中间之食。 不食两壁中间之食。 不受怀妊人食。 不受执炮者食。 不与二人同一器食若处。 或有乞丐之人在于门首。 即不食之若处。 或有犬在门首。 亦不食之若处。 或有蝇虫旋复。 亦不食之。 不受无言人食不受多言人食。 若人言去不受彼食。 若人言来不受彼食。 若因诤讼所成之食。 而亦不受。 或唯受其一家之食。 或复二三至七家食。 或一餐一咽。 或复二三至七餐咽。 或一日一食。 或复二三。 或复七日。 或复半月。 至于一月乃一食之。 于所食中不食于麨。 亦不食饭。 不食小豆。 不饮华果所造之酒。 不饮米所造酒。 不食于肉。 不食乳酪及以酥油。 亦不食蜜及蜜所造之果。 或不饮浆。 不食多种[火*(十/甲/寸)]炙之食。 唯饮洗稻之水。 以为资养。 或食秽稻。 或食茅草或食棘树之果。 或食生米。 或食牛粪。 或食树根枝叶果实。 或复专诣旷野之中。 采彼多种根茎枝叶种子等食舍利子。 彼如是行。 我亦随行。 是为我修最上厌离。 佛说身毛喜竖经卷下复次舍利子。 云何同彼最上苦切逼身。 谓我身支尘土坌污初则微少渐增后积。 譬如鼎讷迦树枝叶。 尘坌从微渐增。 后积成大。 我之身分亦复如是。 舍利子。 我虽尘垢坌污增积然于昼夜未尝念言。 呜呼何故今我此身尘垢所合。 谁当为我之所拂除。 舍利子。 此即是为同彼最上苦切逼身。 又舍利子。 云何同彼最上寂静。 谓于旷野寂静之处。 坐卧居止。 远离喧繁一切愦闹。 弃置所应受用之具。 独处闲寂随所应住。 舍利子。 我时如是同其所行。 或牧牛人。 或畜养人。 或采薪人。 或治园人。 或行路人。 是等见已。 我即奔驰极深隐处。 勿复令见。 譬如野鹿。 或见如上牧放等人。 奔深隐处。 而远避之。 怖彼所见。 我居旷野。 远离愦闹亦复如是。 此即是为同彼所行最上寂静。 舍利子。 虽如是行求之少分。 人中上法。 尚不能得。 况圣知见。 最胜所证。 何以故。 彼于圣慧。 不能了知。 复不觉悟。 由于圣慧。 不觉了故。 何能出要。 尽苦边际。 舍利子。 若于圣慧。 如实觉了。 即能闭三有门。 尽生死道。 后不复生。 又舍利子。 世有一类婆罗门者。 作如是言。 我于冬分月。 初八夜遇雪飞时。 于其旷野孤迥之所。 或近河侧。 裸露其身。 于深雪中。 一向而卧。 过于夜分。 如是所行。 计为清净。 舍利子。 我知是事。 亦同彼行。 乃于冬分月初八夜。 遇雪飞时。 于其旷野孤迥之所。 或近河侧。 裸露其身。 于深雪中。 一向而卧。 过于夜分。 舍利子。 虽如是行求之少分人中上法。 尚不能得。 况圣知见。 最胜所证。 何以故。 彼于圣慧。 不能了知。 复不觉悟。 由于圣慧。 不觉了故。 何能出要。 尽苦边际。 舍利子。 若于圣慧。 如实觉了。 即能闭三有门。 尽生死道。 后不复生。 又舍利子。 世有一类婆罗门者。 作如是言。 我于冬分月初八夜。 遇雪飞时。 诣于深水。 量过项处。 住是水中。 经于夜分。 如是所行。 计为清净。 舍利子。 我知是事。 亦同彼行。 乃于冬分月初八夜。 遇雪飞时。 诣于深水量过项处。 住是水中。 经于夜分。 舍利子。 虽如是行。 求之少分。 人中上法。 尚不能得。 况圣知见。 最胜所证。 广说乃至。 尽生死道。 后不复生。 又舍利子。 世有一类婆罗门者。 作如是言。 我当盛夏炎暑之月。 酷热可畏。 日正中时。 住于沙中。 其沙深积。 量过于膝。 我于尔时。 裸露其身。 翘立一足。 日光所照。 随日而转。 如是所行。 计为清净。 舍利子。 我知是事。 亦同彼行。 乃于盛夏炎暑之月。 酷热可畏。 日正中时。 过于膝量。 深沙之中。 裸露其身。 翘立一足。 为日所照。 随日而转。 舍利子。 是时若男若女。 一切人众。 知是事已。 咸悉奔诣接踵骈隘。 以求瞻睹。 众所评议。 我心自调。 得其所乐。 不念热恼。 不起懈意。 舍利子。 虽如是行求之少分。 人中上法。 尚不能得。 况圣知见。 最胜所证。 广说乃至。 尽生死道。 后不复生。 又舍利子。 世有一类婆罗门者。 作如是言。 我以艰苦。 而求难所得食。 计为清净。 舍利子。 我知是时。 亦同彼行。 何等是为难所求食。 谓我专诣旷野之中群牛聚处。 于彼求乞犊子之乳。 随其所得。 而用食之。 此即是为难所求食。 舍利子。 虽如是行求之少分。 人中上法。 尚不能得。 况圣知见。 最胜所证。 广说乃至。 尽生死道。 后不复生。 又舍利子。 世有一类婆罗门者。 但食其麦。 计为清净。 作如是言。 若但食麦。 如是修行。 而得清净。 彼取麦已。 或碎其末。 或[泳-永+陶]其水。 或以多种治事而食。 为其资养。 舍利子。 我知是事。 亦同彼行。 何等是我取麦为食。 舍利子。 我唯取其一粒而食。 无复加二。 后于异时。 由食麦故。 身支肥重。 或复滋泽。 亦我不起是念。 复过其量。 取麦食之。 亦唯一粒。 无复加二。 舍利子。 我以一麦食故。 而极羸瘦。 身分上下。 如迦罗迦鸟及阿娑多鸟。 又复足腨枯细。 人所恶观。 如驼如羊。 其足无异。 又于项背。 露现其骨。 或窊或凸。 犹如累石。 高下不等。 又如露地空闲草舍。 两面透彻。 椓木疏离。 中复开敞。 互可窥视。 我之两胁。 骨节疏露。 中复开敞。 亦可互见。 又如暑月日光炎炽所曝之水。 至夕有人。 于其水中。 覆观星宿。 极深极远。 微微映现。 我之两目。 瘦极深远。 似有所见。 亦复如是。 又如苦瓠。 青未成熟。 人所断取。 而彼枝叶。 寻即萎悴。 渐次枯弱。 后乃干合。 我之身分。 自头至足。 亦复如是。 初即憔悴。 渐次羸弱。 后极消瘦。 肌骨相合。 舍利子。 我初身体。 强自摄持。 攀附荆棘。 而为倚仗。 力所不任。 欲起还坐。 支节解散。 头颈低垂。 劣不能语。 其犹哑羊。 我虽如是。 而乃坚固。 内摄其心。 外策其体。 善自调息。 复欲举身。 还为尘土之所坌污。 以其尘土所积污故。 我之身毛。 销磨悉尽。 舍利子。 彼时周匝城邑聚落。 若男若女。 而悉奔驰。 竞共瞻睹。 咸作是言。 苦哉苦哉。 沙门瞿昙。 身体销瘦。 加复青黑。 昔日形貌。 妙善端严。 亦有威光。 今何隐没。 苦切修练。 容质若斯。 舍利子。 虽如是行。 求之少分。 人中上法。 尚不能得。 况圣知见。 最胜所证。 广说乃至。 尽生死道。 后不复生。 又舍利子。 世有一类婆罗门者。 但食其米。 计为清净。 作如是言。 若但食米。 如是修行。 而得清净。 彼取米已。 或碎其末。 或[泳-永+陶]其水。 或以多种治事而食。 为其资养。 舍利子。 我知是事。 亦同彼行。 何等是我取米为食。 舍利子。 我唯取其一粒而食。 无复加二。 后于异时。 由食米故。 身支肥重。 或复滋泽。 我亦不起是念。 复过其量。 取米食之。 亦唯一粒。 无复加二。 舍利子。 我当如是修苦行。 时有诸人民。 来作是言。 昔日形貌。 妙善端严。 亦有威光。 今何隐没。 苦切修练容质若斯。 舍利子。 虽如是行。 求之少分。 人中上法。 尚不能得。 况圣知见。 最胜所证。 广说乃至。 尽生死道。 后不复生。 又舍利子。 世有一类婆罗门者。 但食其麻。 计为清净。 作如是言。 若但食麻。 如是修行。 而得清净。 彼取麻已。 或碎其末。 或[泳-永+陶]其水。 或以多种治事而食。 为其资养。 舍利子。 我知是事。 亦同彼行。 何等是我取麻为食。 舍利子。 我唯取其一粒而食。 无复加二。 后于异时。 由食麻故。 身支肥重。 或复滋泽。 我亦不起是念。 复过其量。 取麻食之。 亦唯一粒。 无复加二。 我当如是修苦行。 时有诸人民。 来作是言。 昔日形貌。 妙善端严。 亦有威光。 今何隐没。 苦切修练。 容质若斯。 舍利子。 虽如是行。 求之少分。 人中上法。 尚不能得。 况圣知见。 最胜所证。 广说乃至。 尽生死道。 后不复生。 又舍利子。 世有一类婆罗门者。 不食一切。 计为清净。 作如是言。 若于一切所食之物。 悉不食者。 如是修行。 而得清净。 舍利子。 我知是事。 亦同彼行。 我于一切所食之物。 悉不食之。 由不食故。 身极羸瘦。 如是广说。 苦行修行。 乃至人众。 来作是言。 苦哉苦哉。 沙门瞿昙。 仪容疙瘦。 如莽虞鸟。 昔日形貌。 妙善端严。 亦有威光。 今何隐没。 苦切修练。 容质若斯。 舍利子。 我于尔时。 窃作是念。 世诸沙门婆罗门等。 历诸极苦。 加复残毁。 逼迫其身。 皆为己行。 以求清净我于是中。 亦随所行。 正使碎身。 如其尘末。 都无胜利。 乃至过去未来世中。 及今现在。 一切沙门婆罗门等。 历诸极苦。 加复残毁。 逼迫其身。 皆为己行。 以求清净。 我于是中。 悉随所行。 正使碎身。 如其尘末。 都无胜利。 我今不复如是苦切。 逼迫其身。 彼求人中少分上法。 尚不能得。 况圣知见。 最胜所证。 故知此道非正觉道。 我不复修。 舍利子。 我时又念。 初出家后。 我往释种园中阎浮树下。 安详而坐。 日影不转荫覆清凉。 我于尔时。 离诸欲染不善之法。 有寻有伺。 离生喜乐。 证初禅定此为正道。 如实觉了。 我于处处。 勤历诸道。 此正道外。 无复余道。 而为真实。 是故我今宁假如是一切不食。 身体羸瘦。 加复疲倦。 而自残毁。 以取其道。 我今应可随以所食而用食之。 作是念时。 有一外道。 所奉苦行仙圣。 知我之念。 来诣我所。 而相谓言。 圣者瞿昙。 汝之苦行。 勿宜退转。 我于身毛孔中。 当出威光。 助佐于汝。 令汝身支自然滋益。 舍利子。 我时复作是念。 我所不食。 一切之物。 国邑聚落。 一切人众。 咸悉闻知。 沙门瞿昙。 苦行修行。 一切不食。 身体羸瘦。 今时或谓。 有苦行仙圣。 身出威光。 助佐滋益彼彼人众。 岂非以我为妄语邪。 故我怖彼妄语。 厌谤仙圣之言。 止而不受。 舍利子。 我时作是念已。 乃渐增广随用食之。 或绿豆汁。 或黄豆汁。 或赤豆汁。 以资其命。 如是渐次随用食故。 身力势分渐渐而生。 力势生已先诣龙河。 次泥连河到已徐缓。 沐浴其身。 洁净清凉。 渐次行至。 一聚落中。 有一女人。 名曰善生。 即以乳糜而奉于我。 我既食已。 乃诣邪嚩悉迦仙人住处。 求吉祥草。 得已执持。 渐次往诣大菩提树。 到已右绕其树三匝。 于彼树下。 内外周布吉祥之草。 而为其座。 舍利子。 我时于上结加趺坐。 端身正念。 离诸欲染不善之法。 有寻有伺。 离生喜乐。 证初禅定。 次当止息寻伺。 内心清净。 住一境性。 无寻无伺。 定生喜乐。 证二禅定。 次当离于喜贪住舍念行。 如实正知。 身受妙乐。 如圣所观。 舍念之行。 离喜妙乐。 证三禅定。 次当苦乐。 悉断如先。 所起悦意恼意。 而悉离着。 不苦不乐。 舍念清净证四禅定。 舍利子。 我时次第。 住三摩呬多心。 清净洁白离随烦恼软品之业。 安住不动。 于初夜分。 如实证得。 天眼智明。 心善开晓。 舍利子。 我所证得。 天眼清净。 过于人眼。 观见世间一切有情。 生灭好丑若贵若贱。 随业所受皆如实知。 若诸有情。 于身口意。 造不善业。 毁谤贤圣。 起于邪见。 由彼积集邪见业故。 身坏命终。 堕在恶趣。 生地狱中。 若诸有情。 于身口意。 造众善业。 不谤贤圣。 起于正见。 由彼积集正见业故。 身坏命终。 生于善趣天界之中。 我于如是等事。 以净天眼。 而悉知见。 又舍利子。 我时次第。 住三摩呬多心。 清净洁白。 离随烦恼软品之业。 安住不动。 于中夜分。 如实证得。 宿命智明。 心善开晓。 舍利子。 我所证得。 宿命之智。 能知过去种种之事。 所谓一生二生三四五生。 若十二十。 乃至百生千生百千生。 无数百千生。 如是无数生中。 若成若坏成坏劫事。 昔如是姓。 如是名字。 如是种族。 如是色相。 如是饮食。 如是寿量。 苦乐等事。 此灭彼生。 彼灭此生。 如是无数种事。 我以宿命智力。 如实思念。 又舍利子。 我时次第住三摩呬多心。 清净洁白。 离随烦恼软品之业。 安住不动。 于后夜分。 如实证得。 漏尽智明。 心善开晓。 次第于其明星现时。 吉祥欢喜。 人中大龙。 人中师子。 人中大仙。 人中勇猛。 人中众色莲华。 人中白莲华。 人中最上。 人中无上善调御者。 人中调御士。 于一切处。 知所应知。 得所应得。 觉所应觉。 证所应证。 如是一切。 于刹那间。 起相应心。 以如实智。 成正觉道。 复次舍利子。 我知世间有沙门婆罗门。 作如是言。 若人幼少。 颜貌光泽。 顶发黝润。 志气壮盛。 心力具全。 年正二十。 或过二十。 是人能于正慧。 随转修行。 若复有人。 年寿耆耄。 心力衰微。 将欲谢世。 是人不能于其正慧随转修行。 舍利子。 我今耆耄。 年将八十。 俯期谢世。 譬如朽故车轮。 以杂绳索。 而用系缚。 强使运转。 我亦如是。 舍利子。 汝可周行。 从国至国。 从邑至邑。 观察诸有声闻弟子。 于如来身及神通力胜慧辩才。 此之五事。 皆悉减少。 舍利子。 若人顶以火盆。 从国至国。 从邑至邑。 如是周行。 未足为难。 若于胜慧辩才。 不令减少。 是则为难。 又舍利子。 若或有人。 虽遇如来大师出世。 于苦法乐法非苦乐法。 悉以净心宣说正语。 是人返以为妄失法。 舍利子。 不应以佛正语为妄失法。 何以故。 如来大师。 出现世间。 于苦乐法非苦乐法。 悉以净心。 宣说正语。 是无妄失法。 舍利子如贤劫中。 有四如来。 出现世间。 如是四佛。 声闻弟子。 次第至今寿命百岁。 彼彼所有念行慧寿。 皆悉具足。 譬如力士持挽硬弓端直而射。 悉获中的。 舍利子。 前三如来。 声闻弟子。 亦复如是。 念行慧寿。 皆悉具足。 彼彼皆能于日日中。 亲近请问诸法之义。 舍利子。 今我法中。 声闻弟子。 一能请问。 而无有载。 又复一闻我说。 不能于中审解所说文句义理。 况复末世余诸弟子。 若时饮食。 嗜着其味。 睡眠疲倦。 运动憩止。 大小便事。 诸所施作。 时悉妨废。 舍利子。 前之三佛声闻弟子。 寿量长远今寿百岁。 极为迅速。 舍利子。 过百岁时。 胜慧辩才。 有所减失。 舍利子。 彼时声闻弟子。 以如来大师出世所说正语。 为妄失法。 舍利子。 彼不应以佛说正语而为妄失。 何以故。 如来大师出现世间。 于苦乐法非苦乐法。 悉以净心所说正语。 是无妄失法。 尔时会中。 有一尊者。 名曰龙护。 去佛不远。 执孔雀扇。 侍佛之侧。 时即置扇。 前诣佛所。 合掌顶礼。 而白佛言。 我今得闻此正法已。 身毛悚竖。 生大欢喜。 世尊。 此经何名。 我等云何奉持。 佛言龙护。 今此正法。 名身毛喜竖。 如是名字。 汝当受持。 佛说是经已。 毗舍离国。 最胜大城。 最胜林中。 诸苾刍众。 闻佛所说。 欢喜信受。 发布时间:2025-05-14 16:29:2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6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