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大集法门经二卷 内容: 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第0933部佛说大集法门经二卷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佛说大集法门经卷上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 游行至彼末利城中。 与苾刍众。 而共集会。 时彼城中。 有一净信优婆塞。 亦名末利。 于其城内。 新造一舍。 种种严饰。 清净宽广。 是舍先未曾有。 沙门婆罗门等。 安止其中。 时末利优婆塞。 闻佛世尊与苾刍众游行至此。 心生欢喜。 即诣佛所。 到已头面礼世尊足。 礼已合掌。 退住一面。 白佛言。 世尊。 我是优婆塞。 名曰末利。 我于世尊。 心生净信。 我此城中。 新造一舍。 清净宽广。 是舍先未曾有。 沙门婆罗门等。 安止其中。 我今请佛及苾刍众于我舍住。 愿佛世尊。 悲愍我故。 受我所请。 尔时世尊。 默然而受。 时末利优婆塞。 知佛默然受所请已。 即时头面礼世尊足。 右绕三匝。 出离佛会。 还彼舍中。 重复严饰。 遍诸舍宇。 悉以香水。 散洒其地。 内外一切。 普令清净。 时末利优婆塞。 如是严净所造舍已。 还诣佛所。 到已重复礼世尊足。 前白佛言。 世尊。 先所造舍。 悉以香水。 散洒其地。 内外清净。 愿佛世尊及苾刍众。 往彼舍住。 今正是时。 尔时世尊与大苾刍众等。 恭敬围绕。 往彼末利优婆塞所造新舍。 到彼舍已。 佛先洗足。 乃入其舍。 入已周匝。 普遍观察。 佛即于舍中间。 安详而坐。 诸苾刍众。 亦各洗足。 次第而入。 礼佛足已。 于佛后面。 次第而坐。 末利优婆塞。 后入其舍。 礼世尊足。 合掌恭敬。 普遍顶礼诸苾刍乃于佛前。 一面而坐。 尔时世尊。 种种慰谕彼末利优婆塞已。 即为如应宣说法要。 示教利喜。 时末利优婆塞。 闻法欢喜。 心生净信。 如是世尊。 为彼优婆塞。 如应说法。 示教利喜。 而过多夜。 佛即告言。 末利。 过是夜已。 当自知时。 是时末利优婆塞。 闻佛言已。 即从坐起。 礼世尊足。 合掌恭敬。 普遍顶礼诸苾刍众。 绕佛三匝。 出离佛会。 尔时世尊。 见彼末利优婆塞离会未久。 即告尊者舍利子言。 我此声闻苾刍。 已离睡眠。 皆是离尘清净大众。 若诸苾刍乐说法者。 即当随应而自宣说。 随所利益。 不应止息。 时尊者舍利子。 受教而住。 尔时世尊。 即以僧伽梨衣等为四褺。 处师子床右胁着地吉祥安隐。 累足而卧。 佛卧未久。 尔时异处。 有外道尼乾陀惹提子等。 于声闻苾刍。 而生轻谤。 欲作破坏。 欲兴斗诤。 出非法语。 种种毁呰。 作如是言。 我所知法。 彼声闻人。 不能了知。 彼所有法。 我如实知。 邪行是汝。 正行是我。 有利益是我。 无利益是汝。 汝所说法。 前言纵是。 后言即非。 后言或是。 前言还非。 而不能作大师子吼说法利益时尼乾陀惹提子等。 欲兴广大斗诤因缘。 发如是等毁呰语时。 各各相视。 面目惨恶。 复作是言。 诸声闻苾刍色相威仪。 而不寂静。 不能离贪。 未得解脱。 不能见法不能善知彼出离道。 不能证彼所向圣果。 彼所习法。 非正等正觉所说。 发如是等毁呰语言兴斗诤事。 尔时尊者舍利子。 知是事已。 即自思念。 如来大师。 宴卧未久。 不应以是因缘而白世尊。 作是念已。 告诸苾刍言。 汝等当知。 异处有诸外道尼乾陀惹提子等。 于声闻苾刍。 而生轻谤。 欲作破坏。 欲兴斗诤。 出非法语。 种种毁呰。 彼作是言。 我所知法。 诸声闻人。 不能了知。 彼所有法。 我如实知。 邪行是汝。 正行是我。 有利益是我。 无利益是汝。 汝所说法。 前言纵是。 后言即非。 后言或是。 前言还非。 而不能作大师子吼说法利益。 诸苾刍。 彼尼乾陀惹提子等。 欲兴广大斗诤因缘。 发如是等毁呰语时。 各各相视。 面目惨恶。 复作是言。 诸声闻苾刍。 色相威仪。 而不寂静。 不能离贪。 未得解脱。 不能见法。 不能善知彼出离道。 不能证彼所向圣果。 彼所习法。 非正等正觉所说。 发如是等毁呰语言。 兴斗诤事。 诸苾淫。 汝今当知。 我等诸声闻大众。 皆是离尘清净心者。 现证诸法。 善能了知诸出离道。 各各已得所证圣果。 我等声闻。 所修习法。 一一皆是如来大师应供正等正觉。 亲所宣说一一真实。 而无虚妄。 诸苾刍。 当知佛所宣说。 谓契经祇夜记别伽陀本事本生缘起方广希法。 如是等法。 佛悲愍心。 广为众生。 如理宣说而令众生。 如说修习。 行诸梵行。 利益安乐天人世间。 复次诸苾刍。 当知一法。 是佛所说谓一切众生。 皆依食住。 此为一法。 如是等法。 佛悲愍心。 广为众生。 如理宣说。 而令众生。 如说修习。 行诸梵行。 利益安乐天人世间。 复次二法是佛所说。 谓一名二色。 如是等法。 佛悲愍心。 广为众生如理宣说。 而令众生如说修习。 行诸梵行。 利益安乐天人世间。 复次三业是佛所说。 谓一者身业。 二者语业。 三者意业。 即此三业。 复有二种。 一善。 二不善。 何等为善。 谓身业善行。 语业善行。 意业善行。 何名不善。 谓身业不善行。 语业不善行。 意业不善行。 复次三不善思惟。 是佛所说。 谓欲思惟。 嗔思惟。 害思惟。 复次三善思惟。 是佛所说。 谓离欲思惟。 无嗔思惟。 不害思惟。 复次三不善根。 是佛所说。 谓贪不善根。 嗔不善根。 痴不善根。 复次三善根。 是佛所说。 谓无贪善根。 无嗔善根。 无痴善根。 复次三漏。 是佛所说。 谓欲漏有漏无明漏。 复次三求。 是佛所说。 谓欲求有求梵行求。 复次三爱。 是佛所说。 谓欲爱色爱无色爱。 复次三界。 是佛所说。 谓欲界色界无色界。 复次三不善界。 是佛所说。 谓染欲界。 嗔恚界。 损害界。 复次三善界。 是佛所说。 谓无欲界。 无嗔界。 不害界。 复次三有。 是佛所说。 谓欲有色有无色有。 复次三聚。 是佛所说。 谓邪定聚正定聚不定聚。 复次三受。 是佛所说。 谓乐受苦受非苦乐受。 复次三苦。 是佛所说。 谓轮回苦苦苦坏苦。 复次三种欲生。 是佛所说。 谓现处欲欲生。 化乐欲欲生。 他化自在欲欲生。 复次三种乐生。 是佛所说。 谓有众生生。 生已受乐。 如人中一类。 是名第一乐生。 复有众生。 长受喜乐。 此乐广大。 适悦庆快。 如光音天。 是名第二乐生。 复有众生。 乃至尽寿受快乐足。 如遍净天。 是名第三乐生。 复次三种福事成就慧行。 是佛所说。 谓布施庄严成就慧行。 持戒庄严成就慧行。 禅定庄严成就慧行。 复次三三摩地。 是佛所说。 谓有寻有伺三摩地。 无寻唯伺三摩地。 无寻无伺三摩地复有三三摩地。 是佛所说。 谓空解脱三摩地无愿解脱三摩地。 无相解脱三摩地。 复次三住。 是佛所说。 谓天住梵住圣住。 复次三根。 是佛所说。 谓未知当知根。 已知根。 具知根。 复次三增上。 是佛所说。 谓世增上。 法增上。 我增上。 复次三佛。 是佛所说。 谓过去诸佛。 未来诸佛。 现在诸佛。 复次三言说事。 是佛所说。 谓过去言说事。 未来言说事。 现在言说事。 复次三眼。 是佛所说。 谓肉眼天眼慧眼。 复次三明。 是佛所说。 谓宿命智明。 众生生灭智明。 漏尽智明。 复次三通。 是佛所说。 谓神境通。 说法通。 教诫通。 复次三不净。 是佛所说。 谓身不净。 语不净。 心不净。 复次三净。 是佛所说。 谓身净语净心净。 复次三学。 是佛所说。 谓戒学定学慧学。 复次三品。 是佛所说。 谓戒品定品慧品。 复次三火。 是佛所说。 谓贪火嗔火痴火。 复次三分位。 是佛所说。 谓生分位。 成分位。 法分位。 如是等法。 佛悲愍心。 广为众生。 如理宣说。 而令众生如说修习。 行诸梵行。 利益安乐天人世间。 复次四念处观。 是佛所说。 谓观身不净。 无生起想。 调伏无明。 离烦恼受。 观受是苦。 观心生灭。 善观诸法。 亦复如是。 复次四正断。 是佛所说。 谓已生诸不善法。 发勤精进。 摄心志念。 皆悉断除。 未生诸不善法。 发勤精进。 摄心志念。 防令不起。 未生诸善法。 发勤精进。 摄心志念。 而令生起。 已生诸善法。 发勤精进。 摄心志念。 而令一切增长圆满。 此名四正断。 复次四神足。 是佛所说。 谓欲三摩地。 断行具足神足。 精进三摩地。 断行具足神足。 心三摩地。 断行具足神足。 慧三摩地。 断行具足神足。 复次四禅定。 是佛所说。 谓若苾刍。 已能离诸欲不善法。 有寻有伺。 此名第一离生喜乐定。 若复苾刍。 止息寻伺。 内心清净。 安住一想。 无寻无伺。 此名第二定生喜乐定。 若复苾刍。 不贪于喜。 住于舍行。 身得轻安妙乐。 此名第三离喜妙乐定。 若复苾刍。 断除乐想。 亦无苦想。 无悦意。 无恼意。 无苦无乐。 此名第四舍念清净定。 如是等名为四禅定。 复次四无量。 是佛所说。 谓若苾刍。 发起慈心。 先于东方行慈。 南西北方。 四维上下。 亦然行慈。 而彼慈心。 于一切处。 一切世界。 一切种类广大无量。 而无边际。 亦无分限。 此名慈无量。 悲喜舍三。 亦复如是。 此等名为四无量。 复次四无色定。 是佛所说。 谓若苾刍。 离一切色。 无对无碍。 而无作意。 观无边空。 此观行相。 名空无边处定。 复离空处。 而非所观。 但观无边识。 此观行相。 名识无边处定。 复离识处。 而非所观。 但观一切。 皆无所有此观行相。 名无所有处定。 复离无所有处行相。 名为非想非非想处定。 如是名为四无色定。 复次四智。 是佛所说。 谓法智无生智。 等智他心智。 复次四安住。 是佛所说。 谓一切行安住。 舍行安住。 寂静行安住。 慧行安住。 复次四圣谛。 是佛所说。 谓苦圣谛。 苦集圣谛。 苦灭圣谛。 苦灭往向圣谛。 复次四种布施清净。 是佛所说。 谓有布施。 施者清净。 非受者。 或有布施。 受者清净。 非施者。 或有布施。 亦非施者亦非受者。 谓所施清净或有布施。 施者受者二俱清净。 复次四生。 是佛所说。 谓胎生卵生湿生化生。 复次四种母胎事。 是佛所说。 谓有能了知入母胎事。 住母胎事。 出母胎事。 此名第一母胎事。 有能了知入母胎事住母胎事。 不能了知出母胎事。 此名第二母胎事有能了知入母胎事。 不能了知住母胎事。 出母胎事。 此名第三母胎事。 有不能了知入母胎事。 住母胎事出母胎事此名第四母胎事。 如是等名为四种母胎事。 复次四识住。 是佛所说。 谓色生色缘色住。 喜行广大增长。 是识所住。 受生受缘受住。 喜行广大增长。 是识所住想生想缘想住。 喜行广大增长。 是识所住。 行生行缘行住。 喜行广大增长。 是识所住。 如是等名为四识住。 复次四法句。 是佛所说。 谓神通法句。 离恚法句。 平等法句。 平等三摩地法句。 复次四娑摩那曩法。 是佛所说。 谓若现在乐。 此为苦报。 若现在苦。 此为苦报。 若现在苦。 此为乐报。 若现在乐。 此为乐报。 此名四娑摩那曩法。 复次四向。 是佛所说。 谓无忍忍调伏寂静。 复次四神通道。 是佛所说。 谓苦迟缓神通。 苦速疾神通。 乐迟缓神通。 乐速疾神通。 复次四预流身。 是佛所说。 谓有一类预流。 于佛如来信心不坏。 不毁沙门婆罗门天人魔梵。 了知世法。 有一类预流。 心得清净。 证得佛法。 正见正行。 各各了知自所修法。 有一类预流。 心生喜乐。 见在家者及彼出家持净戒者。 心生尊敬。 有一类预流。 自修净戒。 具足不坏。 智慧明利。 善相寂静。 如是等名为四预流身。 复次四沙门果。 是佛所说。 谓须陀洹果。 斯陀含果。 阿那含果。 阿罗汉果。 复次四取。 是佛所说。 谓欲取。 见取。 戒禁取。 我语取。 复次四三摩地想。 是佛所说。 谓有见法得乐行转。 此为三摩地想。 有知见转。 此为三摩地想。 有慧分别转。 此为三摩地想。 有身得漏尽转。 此为三摩地想。 复次四力。 是佛所说。 谓慧力。 精进力。 无碍力。 摄力。 复次四补特伽罗。 是佛所说。 有补特伽罗。 谓我能修行。 我持戒。 我如法相应。 非他能修行。 非他持戒。 非他如法相应。 有补特伽罗。 谓他能修行。 他持戒。 他如法相应。 非我能修行。 非我持戒。 非我如法相应。 有补特伽罗。 谓我能修行。 他亦能修行。 我持戒他亦持戒我如法相应。 他亦如法相应。 有补特伽罗。 谓我不能修行。 他亦不能修行。 我不持戒。 他亦不持戒。 我不如法相应。 他亦不如法相应。 如是等名为四补特伽罗。 复次四随众事。 是佛所说。 谓与众同一住处。 与众同一饮食。 与众同一忏悔。 与众同一受用。 复次四大轮。 是佛所说。 谓善说妙法。 依止正士。 愿心平等。 修先慧行。 复次四摄法。 是佛所说。 谓布施。 爱语。 利行。 同事。 复次四无碍解。 是佛所说。 谓义无碍解。 法无碍解。 乐说无碍解。 辩才无碍解。 复次四烦恼。 是佛所说。 谓欲烦恼。 有烦恼。 见烦恼。 无明烦恼。 复次四行。 是佛所说。 谓欲行。 有行。 见行。 无明行。 复次四身聚。 是佛所说。 谓无明身聚。 嗔身聚。 戒禁取身聚。 一切着身聚。 复次四爱生。 是佛所说。 谓有苾刍。 因彼衣服而生爱心。 爱心起故。 即生取着。 有苾刍。 因彼饮食。 而生爱心。 爱心起故。 即生取着。 有苾刍。 因坐卧具。 而生爱心。 爱心起故。 即生取着。 有苾刍。 因诸受用。 而生爱心。 爱心起故。 即生取着。 此名四爱生。 复次四食。 是佛所说。 谓段食。 触食。 思食。 识食。 复次四不护。 是佛所说。 谓如来不护身业。 身离诸过。 如来不护语业。 语离诸过。 如来不护意业。 意离诸过。 如来不护寿命。 命无损减。 复次四颠倒。 是佛所说。 谓无常谓常。 是故生起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 以苦谓乐。 是故生起想心见倒。 无我谓我。 是故生起想心见倒。 不净谓净。 是故生起想心见倒。 如是等名为四颠倒。 复次四恶语言。 是佛所说。 谓妄言。 绮语两舌。 恶口。 复次四善语言。 是佛所说。 谓如实语。 质直语。 不两舌语。 依法语。 复次四非阿曳啰行。 是佛所说。 谓不见言见。 不闻言闻。 失念言记念。 不知言知。 复次四阿曳啰行。 是佛所说。 谓实见言见。 实闻言闻。 不失念言记念。 实知言知。 复次四记。 是佛所说。 谓一向记。 分别记。 返问记。 默然记。 如是等法。 佛悲愍心。 广为众生。 如理宣说。 而令众生如说修习。 行诸梵行。 利益安乐天人世间。 佛说大集法门经卷下复次诸苾刍。 当知五取蕴。 是佛所说。 谓色取蕴。 受取蕴。 想取蕴。 行取蕴。 识取蕴。 复次五欲。 是佛所说。 谓眼见于色。 心喜乐欲。 以乐欲心取着色尘。 耳闻于声。 鼻嗅于香。 舌了于味。 身觉于触。 亦复如是。 复次五障。 是佛所说。 谓乐欲障。 嗔恚障。 睡眠障。 恶作障。 疑惑障。 复次五种烦恼分结。 是佛所说。 谓乐欲烦恼分结。 嗔恚烦恼分结。 有身见烦恼分结。 戒禁取烦恼分结。 疑惑烦恼分结。 复次五悭。 是佛所说。 谓饮食悭。 善事悭。 利养悭。 色相悭。 法悭。 复次五受根。 是佛所说。 谓乐受根。 苦受根。 喜受根。 忧受根。 舍受根。 复次五胜根。 是佛所说。 谓信根。 精进根。 念根。 定根。 慧根。 复次五力。 是佛所说。 谓信力。 精进力。 念力。 定力。 慧力。 复次五学力。 是佛所说。 谓信学力。 精进学力。 念学力。 定学力。 慧学力。 复次五出离界。 是佛所说。 谓有苾刍具多闻者。 不能见苦。 其心容受。 未能离欲。 随诸欲境。 起所欲心。 不退不没。 未能解脱。 即以此缘。 后复能观所有欲境。 起离欲心。 欲心退没。 爱乐解脱。 善作正行。 得心解脱。 解脱心起。 乃能远离不相应法。 住无欲心。 以是义故。 由欲为缘。 引生无漏。 有苾刍具多闻者。 不能见苦。 其心容受。 未能离嗔。 于违碍境。 起嗔恚心。 不退不没。 未能解脱。 即以此缘。 后复能观诸违碍境。 起离嗔心。 嗔心退没。 爱乐解脱。 善作正行。 得心解脱。 解脱心起。 乃能远离不相应法。 住无嗔心。 以是义故。 由嗔为缘。 引生无漏。 有苾刍具多闻者。 不能见苦。 其心容受。 未能离害。 于不可意境。 而起害心。 不退不没。 未能解脱。 即以此缘。 后复能观诸不可意境。 起不害心。 害心退没。 爱乐解脱。 善作正行。 得心解脱。 解脱心起。 乃能远离不相应法。 住不害心。 以是义故。 由害为缘。 引生无漏。 有苾刍具多闻者。 不能见苦。 其心容受。 未离色相。 于诸色境。 起着色心。 不退不没。 未能解脱。 即以此缘。 后复能观彼色境界。 起离色心。 色心退没。 爱乐解脱。 善作正行。 得心解脱。 解脱心起。 乃能远离不相应法。 住离色心。 以是义故。 由色为缘。 引生无漏。 有苾刍具多闻者。 不能见苦。 执著有身。 未离身相。 而于有身。 起实有想不退不没。 未能解脱。 即以此缘。 后复能观有身当灭。 起身灭想。 执心退没。 爱乐解脱。 善作正行。 得心解脱。 解脱心起。 乃能远离不相应法。 住身灭想。 以是义故。 有身为缘。 引生无漏。 如是等名为五出离界。 复次五解脱处。 是佛所说。 谓有苾刍于说法师所亲近承事。 尊重恭敬。 修习梵行。 暂无止息。 随其亲近承事即得利益。 若时闻师宣说正法。 心生喜乐。 起重法想。 随生彼心。 未能广大听受记念。 但于其中。 能知一法。 随知一法。 即解一义。 若不解其义。 即不能于法而生喜心。 是故解了其义。 心生欢喜。 以心喜故。 身得轻安。 由身轻安。 即乐受相应。 由乐受故。 心住三摩呬多。 住彼心故。 能如实知。 复如实观。 如实观故。 即离尘离贪。 得解脱智。 解脱智起。 即得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 不受后有。 有苾刍。 于说法师所。 亲近承事。 尊重恭敬。 修习梵行。 暂无止息。 随其亲近承事。 即得闻法。 随其所闻。 心生喜乐。 起重法想。 随生彼心。 能于其中。 广大听受。 广大记念。 随知诸法。 即解诸义。 若不解诸义。 即不能于法而生喜心。 是故解了诸义。 心生欢喜。 以喜心故。 身得轻安。 由身轻安。 即乐受相应。 由乐受故。 心住三摩呬多。 住彼心故。 能如实知。 复如实观。 如实观故。 即离尘离贪。 得解脱智。 解脱智起。 即得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 不受后有。 有苾刍。 于说法师所。 亲近承事。 尊重恭敬修习梵行。 暂无止息。 随其亲近承事。 即得闻法。 随其所闻。 心生喜乐。 起重法想。 随生彼心。 而能广大听受记念。 复能一一如实解了诸义。 广为他人分别演说。 若不解诸义。 即不能于法而生喜心。 是故解了诸义。 心生欢喜。 以心喜故。 身得轻安。 由身轻安。 即乐受相应。 以乐受故。 心住三摩呬多。 住彼心故。 能如实知。 复如实观。 如实观故。 即离尘离贪。 得解脱智。 解脱智起。 即得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 不受后有。 有苾刍于说法师所。 亲近承事。 尊重恭敬。 修习梵行。 暂无止息。 随其亲近承事。 即得闻法。 随其所闻。 心生喜乐。 起重法想。 随生彼心。 而能广大听受记念。 复能心住一境。 不退不没。 于所闻法。 随寻随伺。 发生正慧。 随起寻伺。 即于诸法。 一一了知。 随知诸法。 即解诸义。 广为他人分别演说。 若不解诸义。 即不能于法而生喜心。 是故解了诸义。 心生欢喜。 以心喜故。 身得轻安。 由身轻安。 即乐受相应。 以乐受故。 心住三摩呬多。 住彼心故。 能如实知。 复如实观。 如实观故。 即离尘离贪。 得解脱智。 解脱智起。 即得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 不受后有。 有苾刍。 于说法师所。 亲近承事。 尊重恭敬。 修习梵行。 暂无止息。 随其亲近承事。 即得闻法。 随其所闻。 心生喜乐。 起重法想。 随生彼心。 而能广大听受记念。 心住一境。 不退不没。 于所闻法。 随寻随伺。 发生正慧。 已复能于彼别三摩地门。 善住摄心。 随所住心。 转复增胜。 即于诸法。 一一了知。 随知诸法。 即解诸义。 广为他人分别演说。 若不解诸义。 即不能于法而生喜心。 是故解了诸义。 心生欢喜。 以心喜故。 身得轻安。 由身轻安。 即乐受相应。 以乐受故。 心住三摩呬多。 住彼心故。 能如实知。 复如实观。 如实观故。 即离尘离贪。 得解脱智。 解脱智起。 即得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 不受后有。 如是等名为五解脱处。 复次五趣。 是佛所说。 谓地狱。 饿鬼。 畜生。 人天。 复次五净居。 是佛所说。 谓无烦。 无热。 善见。 善现。 色究竟。 复次五士夫入法。 是佛所说。 谓中入。 生入。 有行入。 无行入。 上流入。 此名五士夫入法。 如是等法。 佛悲愍心。 广为众生。 如理宣说。 而令众生如说修习。 行诸梵行。 利益安乐天人世间。 复次内六处。 是佛所说。 谓眼处。 耳处。 鼻处。 舌处。 身处。 意处。 复次外六处。 是佛所说。 谓色处。 声处。 香处。 味处。 触处。 法处。 复次六识。 是佛所说。 谓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复次六触。 是佛所说。 谓眼触。 耳触。 鼻触。 舌触。 身触。 意触。 复次六受。 是佛所说。 谓眼触为缘所生诸受。 耳触为缘所生诸受。 鼻触为缘所生诸受。 舌触为缘所生诸受。 身触为缘所生诸受。 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复次六想。 是佛所说。 谓色想。 声想。 香想。 味想。 触想。 法想。 复次六爱。 是佛所说。 谓色爱。 声爱。 香爱。 味爱。 触爱。 法爱。 复次六悦意处。 是佛所说。 谓见可爱色。 是悦意处。 闻可爱声。 是悦意处。 嗅可爱香。 是悦意处。 了可爱味。 是悦意处。 觉可爱触。 是悦意处。 分别善法。 是悦意处。 复次六不悦意处。 是佛所说。 谓见不可爱色。 是不悦意处。 闻不可爱声。 是不悦意处。 嗅不可爱香。 是不悦意处。 了不可爱味。 是不悦意处。 觉不可爱触。 是不悦意处。 分别不善法。 是不悦意处。 复次六舍行。 是佛所说。 谓见色行是色舍处。 闻声行是声舍处。 嗅香行是香舍处。 了味行是味舍处。 觉触行是触舍处。 知法行是法舍处。 复次六念。 是佛所说。 谓念佛。 念法。 念僧。 念戒。 念施。 念天。 复次六行。 是佛所说。 谓见行。 闻行。 利益行。 学行。 分别行。 念行。 复次六离尘法。 是佛所说。 谓若苾刍。 现住身业行慈。 从初修习所有梵行。 坚固不坏。 有苾刍。 现住语业行慈。 从初修习所有梵行。 坚固不坏。 有苾刍。 现住意业行慈。 从初修习所有梵行。 坚固不坏。 有苾刍。 如法受利。 如法乞食。 随有所得如法而食。 任持自行。 远离非法。 从初修习所有梵行。 坚固不坏。 有苾刍。 修净戒行。 不毁不缺。 离诸过失。 增益善力。 随诸所行。 戒行具足。 从初修习所有梵行。 坚固不坏。 有苾刍。 不着身见。 作出离想。 求断苦尽。 随诸所行。 不住诸见。 从初修习所有梵行。 坚固不坏。 如是等名为六离尘法。 复次六种斗诤根本。 是佛所说。 谓有一类补特伽罗。 自乐作罪。 又乐亲近彼作罪人。 常欲他人爱敬于己。 有一类补特伽罗。 自乐作罪。 又乐亲近彼作罪人。 常欲他人爱敬于己。 又复不尊敬佛。 不尊敬法。 不能观法。 有一类补特伽罗。 自乐作罪。 又乐亲近彼作罪人。 常欲他人爱敬于己。 又复乐欲与僧斗诤。 有一类补特伽罗。 具有谄诳悭嫉覆等诸随烦恼。 及身见邪见边见见取不能远离。 有一类补特伽罗。 具身见等起颠倒心。 又复不尊敬佛。 不尊敬法。 不能观法。 有一类补特伽罗。 具身见等。 起颠倒心。 又复常乐与僧斗诤。 如是等名为六种斗诤根本。 复次六种对治出离界。 是佛所说。 谓有苾刍。 作如是言。 我修慈心解脱观。 随所作事。 皆如实知。 发起精进慈心对治。 我于嗔心。 而悉能尽。 为由如是慈心解脱观故。 所有嗔心。 无处容受。 而但观彼慈心现前。 是故嗔心不于是处有所生起。 何以故。 由彼慈心出离因故。 有苾刍。 作如是言。 我修悲心解脱观。 随所作事。 皆如实知。 发起精进悲心对治。 我于害心。 而悉能尽。 为由如是悲心解脱观故。 所有害心。 无处容受。 而但观彼悲心现前。 是故害心不于是处有所生起。 何以故。 由彼悲心出离因故。 有苾刍。 作如是言。 我修喜心解脱观。 随所作事。 皆如实知。 发起精进喜心对治。 我于不喜心。 而悉能尽。 为由如是喜心解脱观故。 所有不喜心。 无处容受。 而但观彼喜心现前。 是故不喜心不于是处有所生起。 何以故。 由彼喜心出离因故。 有苾刍。 作如是言。 我修舍心解脱观。 随所作事。 皆如实知。 发起精进舍心对治。 我于欲贪之心。 而悉能尽。 为由如是舍心解脱观故。 所有欲贪之心。 无处容受。 而但观彼舍心现前。 是故欲贪之心。 不于是处有所生起。 何以故。 由彼舍心出离因故。 有苾刍。 作如是言。 我修无相心解脱观。 随所作事。 皆如实知。 发起精进无相心对治。 我于取相之心。 而悉能尽。 为由如是无相心解脱观故。 所有取相之心。 无处容受。 而但观彼无相心现前。 是故取相之心。 不于是处有所生起。 何以故。 由彼无相心出离因故。 有苾刍。 作如是言。 我修决定行。 以决定法对治。 我于疑惑之心。 而悉能尽。 为由如是决定行故。 所有疑惑之心。 无处容受。 而但观彼决定心现前。 是故疑惑之心。 不于是处有所生起。 何以故。 由彼决定心出离因故。 如是等名为六种对治出离界。 如是等法。 佛悲愍心。 广为众生。 如理宣说。 而令众生如说修习。 行诸梵行。 利益安乐天人世间。 复次七觉支。 是佛所说。 谓念觉支。 择法觉支。 精进觉支。 喜觉支。 轻安觉支。 定觉支。 舍觉支。 复次七三摩地缘。 是佛所说。 谓正观察。 正筹量。 正言说。 正施作。 正活命。 正勇猛。 正念住。 复次七解脱行想。 是佛所说。 谓不净想。 死想。 饮食不贪想。 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无常想。 无常苦想。 苦无边想。 复次七力。 是佛所说。 谓信力。 念力。 无畏力。 精进力。 忍力。 定力。 慧力。 复次七种补特伽罗。 是佛所说。 谓心解脱。 俱解脱。 慧解脱。 身证。 信解脱。 法行。 信行。 复次七识住。 是佛所说。 谓种种身种种想。 即欲界人天。 是识所住。 种种身一想。 谓初禅天。 是识所住。 一身种种想。 谓二禅天。 是识所住。 一身一想。 谓三禅天。 是识所住。 空无边处天。 是识所住。 识无边处天。 是识所住。 无所有处天。 是识所住。 此名七识住。 如是等法。 佛悲愍心。 广为众生。 如理宣说。 而令众生如说修习。 行诸梵行。 利益安乐天人世间。 复次八解脱。 是佛所说。 谓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 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 净解脱具足住。 空无边处解脱。 识无边处解脱。 无所有处解脱。 非想非非想处解脱。 想受灭解脱。 复次八胜处。 是佛所说。 谓内有色想观外色少。 作是观时。 起胜知见。 是为胜处。 内有色想观外色多。 作是观时。 起胜知见。 是为胜处。 内无色想观外色少。 作是观时。 起胜知见。 是为胜处。 内无色想观外色多。 作是观时。 起胜知见。 是为胜处。 内无色想观外色青。 所谓观如乌摩华。 及青色衣。 于二分青中。 皆是青显青现青光。 广多清净。 作是观时。 起胜知见。 是为胜处。 内无色想观外色黄。 所谓观如讫哩瑟拏阿迦罗华。 及黄色衣。 于二分黄中。 皆是黄显黄现黄光。 广多清净。 作是观时。 起胜知见。 是为胜处。 内无色想观外色赤。 所谓观如满度[口*爾]嚩迦华。 及赤色衣。 于二分赤中。 皆是赤显赤现赤光。 广多清净。 作是观时。 起胜知见。 是为胜处。 内无色想观外色白。 所谓观如白色华。 及白色衣。 于二分白中。 皆是白显白现白光。 广多清净。 作是观时。 起胜知见。 是为胜处。 如是等名为八胜处。 复次八种世法。 是佛所说。 谓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复次八正道。 是佛所说。 谓正见。 正思惟。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精进。 正念。 正定。 此名八正道。 如是等法。 佛悲愍心。 广为众生。 如理宣说。 而令众生如说修习。 行诸梵行。 利益安乐天人世间。 复次九众生居。 是佛所说。 谓种种身种种想。 即欲界人天。 是众生居。 种种身一想。 谓初禅天。 是众生居。 一身种种想。 谓二禅天。 是众生居。 一身一想。 谓三禅天。 是众生居。 空无边处天。 是众生居。 识无边处天。 是众生居。 无所有处天。 是众生居。 非想非非想处天。 是众生居。 及无想天。 是众生居。 此名九众生居。 如是等法。 佛悲愍心。 广为众生。 如理宣说。 而令众生如说修习。 行诸梵行。 利益安乐天人世间。 复次十具足行。 是佛所说。 谓不坏正见。 不坏正思惟。 不坏正语。 不坏正业。 不坏正命。 不坏正精进。 不坏正忍。 不坏正定。 不坏正解脱。 不坏正智。 此名十具足行。 如是等法。 佛悲愍心。 广为众生。 如理宣说。 而令众生如说修习。 行诸梵行。 利益安乐天人世间。 尔时世尊知尊者舍利子为诸苾刍如应说法已。 佛即从其宴卧安详而起。 告尊者舍利子言。 善哉善哉。 舍利子。 如汝所说。 是佛所说。 此法名为大集法门。 后末世中。 能与众生。 作大利益。 于后末世。 我诸苾刍修梵行者。 应当于此大集法门。 受持读诵。 宣通流布。 又舍利子。 后末世中。 若人得此大集法门受持者。 是人于未来诸佛法中。 为净信善男子。 于佛教法。 深生爱乐。 广大开晓。 心大欢喜。 尔时诸苾刍闻佛称赞此大集法门已。 欢喜信受。 礼佛而退。 发布时间:2025-05-14 16:26:3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6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