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大迦葉本经一卷 内容: 小乘单译经·第0740部佛说大迦葉本经一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佛说大迦葉本经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 尔时城中有势富梵志。 名曰尼拘类(晋曰无恚)财富无数。 金银七宝。 田宅牛马。 不可称计。 梵志有子。 名曰毕拨学志。 舍六十佉梨金宝好物及千具犁牛。 捐仁贤妻天下第一光颜微妙面色为最。 心自念言。 当趣世间阿罗汉学净修梵行。 诣多子神祠药树之下。 啖食其果。 于是世尊。 转大法轮。 转法轮竟与比丘众退。 至多子神祠。 止其精舍。 于时毕拨学志。 夜欲向明。 住立遥见世尊在丛树间。 光明远照。 威曜普达。 志即念言。 今此丛树。 天已向明。 威神普照。 光明无量。 殊妙巍巍。 于此树间。 必有鹿王。 大雄师子。 若有天神及大神通神足大变。 必尔不疑。 我当往观。 时毕拨学志。 即从坐起。 往诣丛树。 遥见世尊。 光明百千。 足底相文。 众好具足。 即时叹曰。 吾等先古神仙所遗经典说。 有瑞应三十二大人之相。 分别具足。 当趣二处。 设在家者为转轮圣王。 主四天下。 选择要教。 治以正法。 刀杖兵甲。 制而不施。 假使出家。 乘国捐王。 当为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 宁可亲觐。 毕拨学志。 往诣佛所。 睹世尊在于树间端严而坐。 犹大形象。 七宝合成威德巍巍。 诸根寂定。 道心静然。 逮最憺怕。 忽然清净。 度于彼岸。 犹若金山。 若须弥王。 犹如夜分坐于幽冥然大炬火。 譬龙在深渊其水清凉。 相三十二庄严其身。 如大山王顶有大火然。 如日出山冈光曜普照。 如月盛满众星独明。 如转轮王眷属围绕。 八十种好遍布其体。 犹若干华。 各各开摆亿百千光。 从圣体出。 毕拨学志。 见佛如是。 心怀欣然。 如冥见光。 寻趣世尊。 揖让谈语。 自达姓名。 却坐一面。 佛为说经。 解若干义。 分别其慧论。 佛世尊有诲悦辞布施持戒。 爱欲之病。 挑尘劳心。 出家为上。 愦扰诸品。 应病授药。 尊见其心。 应时柔心。 狐疑盖心。 悦信之心。 罪福之心。 若平等心。 应心与合。 而为说法。 如诸佛法。 察其根源。 而分别说苦习尽道。 即于坐上。 远尘离垢。 诸法眼生。 现在获度。 睹见法源。 分别经典。 拔于狐疑。 得立果证。 受教诲慧。 致勇猛法。 即从座起。 更整衣服。 右膝着地。 稽首佛足。 我初来时。 观尊足心。 自说名字。 观佛相好。 心怀踊跃。 而失礼敬。 尔时世尊告大迦葉。 是故贤者。 从今以往。 若族姓子。 有所至到。 心念犹月。 如月光照种姓光明威曜。 如是族姓子。 开目而行。 如是迦葉。 从今日始。 若族姓子。 制心修行。 如月盛满游行空时。 是故迦葉从今日始。 族姓子所游至处。 制心修行。 犹如日光照于天下。 其族姓子。 未曾闭目。 制心修行。 犹如日光。 亦当如是。 佛告迦葉。 从今日始。 制心修行。 犹如蜜蜂。 所至到处。 多所发起。 犹如蜜蜂采诸花味不萎色香。 若族姓子。 制心修行。 从今日始。 造行如是。 佛告迦葉。 从今已往。 制心修行。 当如地水火风。 得净不喜。 得诸不净屎尿脓血死蛇死人污露。 不以愁忧。 若得华香金银七宝五种彩色。 不以喜悦。 无增无减族姓子。 制心修行。 亦当如是。 嗟叹称誉。 安乐欢豫。 不以为悦。 若遇诽谤众苦恼患不以愁忧。 佛告迦葉。 从今日始。 族姓子。 制心修行。 当如拂净物。 亦拂不净。 亦拂屎尿涕唾脓血死狗死蛇死人污露。 不以净悦。 不净不忧。 若族姓子。 制心修行。 亦当如是。 佛告迦葉。 从今以往。 制心修行。 子如扫帚。 净亦扫不净亦扫。 佛告迦葉。 从今以往。 族姓子。 制心修行。 当如凶祝子。 常低头行。 在所至到。 常内其手。 若裸形人。 羞身不蔽。 在于世间。 趣欲活命。 不说本姓。 若可不可。 不以自宣。 若族姓子。 制心修行。 亦当如是。 佛告迦葉。 从今以往。 族姓子。 制心修行。 如截角牛。 如牛截角。 贤善柔顺。 不贪四事。 诣于四衢。 于四衢道。 无有门户。 而危其命。 若族姓子。 制心修行。 亦当如是。 佛告迦葉。 从今以往。 制心修行。 当如铁釜。 又如诸灯。 如釜灯穿多有孔漏满中油脂。 如明眼人从一边观釜灯诸孔脂油漏出。 各各堕地。 若族姓子。 察身非常。 四大合成。 九孔穿漏。 皆出不净。 不贪乐身。 不以为奇。 于是大迦葉。 从佛世尊。 闻月喻行即受讽诵观八脱门。 佛告迦葉。 诣光曜树。 迦葉应曰。 唯然世尊。 即从坐起。 在佛后住。 时佛与大迦葉。 出其丛树。 诣异丛树。 寻复出去。 坐异树下。 告大迦葉。 于此树下。 为如来敷座。 吾身疲弊。 其背甚痛。 迦葉受教。 促疾促疾。 为佛敷座。 令其方正。 敷座已竟。 前白大圣。 敷座已讫。 唯愿就席。 佛寻坐竟。 告迦葉曰。 是地柔软。 细滑妙好。 迦葉曰。 唯然世尊。 彼地此地。 今者人身。 曾归此地。 唯然世尊。 归于尽灭。 持心忍辱。 当如是地。 今我法衣。 亦犹柔好。 愿佛愍伤。 加哀受之。 佛告迦葉。 假使我受柔软绛衣。 汝服何等。 迦葉白佛。 往古诸世尊赞誉。 若族姓子。 着冢间死人弊衣及五纳衣。 为安诸天及世间人。 佛言。 善哉善哉迦葉。 多所哀愍。 多所安隐。 着弊纳衣。 往古诸佛。 所称叹者。 迦葉汝起促取水来。 吾甚饥渴。 意欲饮水。 唯然世尊。 即受教起。 稽首足下。 绕佛三匝。 促疾促疾。 欲行取水。 诸比丘见寻时问之。 仁为耆年。 不以贡高。 亦不忧戚。 寂除凶欲入无所处。 何因为沙门欲受具戒。 今所至。 迦葉报曰。 汝等诣佛。 以持此事。 自问大圣。 悉当为汝分别说之。 于时贤者大迦葉。 即取水来。 往奉上佛。 佛寻受之。 饮水竟。 便残水持与。 迦葉即受。 以着一面。 长跪叉手。 右膝着地。 更整衣服。 白世尊曰。 我行取水。 见诸弟子及诸比丘。 问我曰。 仁为耆年。 不以贡高。 不以忧戚。 亦不痴妄。 寂诸四事众欲之凶。 我自舍六十佉犁金妙珍宝犁牛千具。 弃妻玉女天下第一。 其有世间能成罗汉。 吾当从受。 今者弟子。 诸比丘众。 悉来问吾。 我时前在多子神祠。 在药树下。 啖其果蓏。 于是世尊。 未受具戒。 尔时世尊。 游于王舍城。 我时在竹树间迦兰园。 明旦着衣。 持钵入城分卫。 见日大殿有千光出。 时佛世尊。 在王舍城迦兰竹树间。 时见世尊。 吾自忆念。 谓日更出。 若大天神。 夜忽如昼。 时佛哺时从宴坐起。 如月宫殿振大光明。 则以覆蔽诸日月光。 譬如大炬照于闇冥。 佛在弟子众中。 威神光明。 亦复如是。 为诸比丘。 讲说经法。 如转轮王。 与诸子眷属俱。 与无央数众比丘俱。 吾尔时观死不睹见诸比丘众。 无能受者。 无能为师。 唯独如来。 将出世间。 兴隆道化。 而取灭度。 今诸比丘。 故来问我。 尔时世尊。 告迦葉曰。 多有比丘。 不了善恶。 觉与不觉。 不解福田。 诸法之处多有义理。 是说第一。 迦葉最尊。 不以贡高。 平等无忧。 寂诸四事诸欲之凶。 第一成就。 受具足戒。 佛说如是。 贤者迦葉。 及诸比丘莫不欢喜。 发布时间:2025-05-14 15:50:5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6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