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未生怨经一卷 内容: 小乘单译经·第0694部未生怨经一卷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未生怨经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鸡山中。 诸天龙鬼神。 帝王臣民。 皆诣佛所稽首。 承风供养之。 仪靡不尽礼。 调达睹之。 其嫉无量。 还告太子未生怨曰。 汝父辇国众宝。 以贡佛诸沙门。 国藏空竭。 可早图之。 即位为王。 吾当兴师往征佛也。 子可为王。 吾当为佛。 两得其所。 不亦善乎。 子必成之。 未生怨与调达。 结斯阴谋已。 则敕秉势臣令勒兵。 王还夺其印绶以付狱。 王还臣即如命。 以王付狱。 王意恬然。 照之宿殃。 心无恐惧。 重信佛言。 王曰吾有何过。 而罪我乎。 皇后贵人。 率土巨细。 莫不哀恸王顾谓哭者曰。 佛说天地日月须弥山海。 有成必败。 盛者即衰。 合会有离。 生者必死。 由之忧悲轮转无际。 以致重苦。 寻其原察其始。 因缘合会即有。 谓之生。 因缘离散即灭。 谓之空。 夫身者四大耳。 众生魂灵寄处其中。 死还其本。 魂灵空去。 谓之非身。 身尚不保。 何国之常守乎。 佛初入国。 吾未有子也。 问吾宁知当来王不乎。 吾对曰不知。 世尊重曰。 一切无常。 汝谛思之。 佛之诫我。 正为今也。 各努力建志。 怀存佛诫矣。 王谓太子曰。 汝每有疾。 吾为燋心。 欲以身命救危代汝。 亲之仁恩。 唯天为上。 汝怀何心。 忍为逆恶乎。 夫杀亲者。 死入太山。 不中止息。 汝将当之也。 吾是汝尊。 重亲尊孝。 尚恐名不称。 岂况杀父乎。 以国惠汝。 吾欲至佛所作沙门。 吾观淫劮。 犹火烧身。 女类之好。 以为虚空无。 目之徒靡不惑焉。 唯睹佛经。 照女伪之尤恶。 知荣利之害身。 太子曰。 汝莫多云。 吾获宿愿。 岂有赦哉。 敕狱吏曰。 绝其饷食。 以饿杀之。 有司将入狱。 洴沙王向佛所在。 稽首重拜曰。 子有天地之恶。 吾无丝发之忿心矣。 唯存佛教。 世无常乐。 其苦有长。 入狱被发。 仰天呼曰。 痛乎天岂有斯道哉后妃贵人。 举国巨细。 靡不哀恸。 后谓太子曰。 大王掠桎梏处牢狱。 坐卧须人。 其痛难言。 自汝生来。 大王赤心。 悬情于汝。 食息不忘。 四大盈缩。 枕伏临汝。 涕泗交并。 心燋体枯。 欲以身命代尔殒矣。 当存天人之育。 无为逆也。 佛说经云。 夫善之极者。 莫大于孝。 恶之大者。 其唯害亲乎。 长幼相事。 天当祐之。 岂况亲哉。 汝顺凶虐。 为斯重恶。 必入太山。 世间六十亿年。 为太山一日一夕。 所更诸毒。 每处有年。 汝其毕之。 不亦难乎。 夫快心之士。 无不后悔。 太子曰。 吾少小有志杀父为王。 今日获愿。 何谏之云乎。 后曰夫不用谏者。 亡国之基矣。 吾欲见大王。 宁可不乎。 太子曰可。 后净身澡浴。 以蜜麨涂身。 入见大王。 面颜瘦痟。 不识举哀。 闻之者莫不挥泪。 后曰佛说荣乐无常罪苦有恒。 王曰狱吏绝饷食。 饥渴日久。 身八万户户。 有数百种虫。 扰吾腹中。 血肉消尽。 寿命且穷矣。 言之哽咽息绝复连。 后曰具照斯艰。 妾以糗蜜涂身。 可就食之。 当惟佛诫无忽也。 王食毕向佛所在。 哽咽稽首曰。 佛说荣福难保如幻如梦。 诚如尊教。 谓后曰。 吾为王时。 国土广大。 衣食从好。 而今处狱。 当就饿死。 子所从得桀逆之师。 违佛仁教。 吾不惧死。 唯恨不面禀佛清化。 与鹙鹭子。 目连。 大迦葉。 讲尊道奥耳。 王重谓后曰。 佛说恩爱犹若众鸟会栖于树。 晨各离散。 随其殃福。 目连众垢已除。 诸恶已灭。 得于六通四达。 尚为贪嫉梵志所捶。 岂况吾哉。 为殃恶追人。 犹影寻身响之应声。 佛时难遇。 神化难闻。 贤众行高。 仪式无量。 非世濡所能履行。 怀佛经典。 以仁化民。 获供养之福。 禀其清化。 诚亦难值哉。 吾今死矣。 迁神远逝。 夫欲建志。 莫尚佛教也。 汝慎守之防来祸矣。 后闻王诫。 重又哀恸。 太子诘狱吏曰。 绝王食有日。 不死何为。 对曰皇后入狱有糗蜜之贡。 以延王命。 太子曰。 自今莫令后见王。 王饥势起向佛所在稽首。 即为不饥。 夜时为明。 太子闻之。 令塞窗牖。 削其足底。 无令得起而睹佛明。 有司即削足底。 其痛无量。 念佛不忘。 佛遥为说经曰。 夫善恶行。 殃福归身。 可不慎矣。 瓶沙王对曰。 若当支解寸斩于体。 终不念恶。 世尊重曰。 吾今为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正觉道法御天人师。 三千大千。 日月天神鬼龙靡不稽首。 宿之余殃。 于今不释。 岂况凡庶。 王受天中天恩。 具照宿殃。 不敢愠望。 不惧大山烧煮之罪。 中心在佛及诸弟子。 坐卧敢忽。 即叉手稽首。 今日命绝。 永替神化。 喐咿哽咽。 斯须息绝。 举国臣民。 靡不躃踊呼天奈何。 瓶沙王即得道迹。 上生天上。 三道门塞。 诸苦都灭矣。 发布时间:2025-05-14 15:41:1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6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