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蓱沙王五愿经一卷 内容: 小乘阿含部·第0666部蓱沙王五愿经一卷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蓱沙王五愿经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 与五百比丘俱。 时王舍国王。 号名蓱比沙。 少小作太子。 意常求五愿。 一者愿我年少为王。 二者令我国中有佛三者使我出入常往来佛所。 四者常听佛说经。 五者闻经心疾开解。 得须陀洹道。 是五愿。 蓱比沙王皆得之。 时王舍国北方。 有异国国名德差伊罗。 其国王。 名弗迦沙。 甚高绝妙宿命时曾更见佛。 受佛经道学身中六分经。 何等六分。 一者身中有地。 二者身中有水。 三者身中有火。 四者身中有风。 五者身中有空。 六者身中有心。 身中凡有是六分。 蓱比沙王。 与弗迦沙王。 生未曾相见。 遥相爱敬如兄弟。 常书记往来。 相问遗不绝。 蓱比沙王。 意常念。 令我得绝奇好物。 以遗弗迦沙。 弗迦沙王。 亦常意念。 令我得绝奇好物。 以遗蓱比沙王。 弗迦沙王。 国中奄生一莲华。 一枚有千叶。 皆金色。 遣使者以遗蓱比沙王蓱比沙王。 见华大欢喜言。 弗迦沙王。 遗我物。 甚奇有异。 蓱比沙王。 作书与弗迦沙王言我国中有金银珍宝甚多。 我不用为宝。 今我国中生一人华。 人华字佛。 紫磨金色。 身有三十二相。 弗迦沙王。 读书闻佛声。 大欢喜踊跃。 毛衣皆竖。 宿命曾已见佛。 故毛为竖。 弗迦沙王。 作书与蓱比沙王。 愿具闻神佛所施行教诫。 当所奉行。 愿具告意。 弗迦沙王。 却后数日自念言。 人命不可知在呼吸间。 我不能复待蓱比沙报书。 不如便自行见佛。 弗迦沙王。 主九十九小国小国王曰来朝。 弗迦沙。 敕诸小国王及群臣百官。 诸兵皆悉严驾。 发行到王舍国佛所。 道逢蓱比沙王书。 书上言。 佛教人。 弃家捐妻子断爱欲。 当除须发着法衣作沙门。 所以者何。 人愚痴故。 不当为者而为之。 便为痴。 从痴为行。 从行为识。 从识为名色。 从名色为六入。 何等为六入。 一者眼。 二者耳。 三者鼻。 四者口。 五者身。 六者心。 是为六。 此六事皆外向。 眼向色。 耳向声。 鼻向香。 口向味。 身向细软。 心向欲。 是为六向。 从六向为合。 从合为痛乐。 从痛乐为爱。 从爱为受。 从受为有。 从有为生。 从生为老死忧悲苦不如意恼。 如是合大苦阴随习。 凡合此勤苦合名人。 智者自去愚痴。 愚痴尽众恶消除。 恶消除便行尽。 行尽识尽。 识尽名色尽。 名色尽六入尽。 六入尽合尽。 合尽痛乐尽。 痛乐尽爱尽。 爱尽受尽。 受尽有尽。 有尽生尽。 生尽老死尽。 老死尽已。 忧悲苦不如意恼。 如是合大苦阴随习为尽。 便不复生。 不生即得泥洹道无为。 弗迦沙王。 读书竟自思念。 夜人定后。 群臣百官士众皆卧出。 寂然无声。 窃起亡去。 入丘墓间。 便自剃头被法衣作沙门。 无饭食应器。 便取冢间久死人髑髅。 净刮洒以为应器。 持是髑髅应器。 转行到王舍蓱比沙王国。 止于城外。 举头视日念。 今日至佛所晚。 明日乃行。 弗迦沙王。 前报窑家。 愿寄一宿。 窑家言。 大善。 我舍幸宽。 有宿止处。 弗迦沙王。 于外取小草蓐。 入于一屏处。 布座坐其上。 自思惟五内。 佛以天眼。 从鹞山中。 遥见弗迦沙王来到王舍国止于城外窑家。 佛念弗迦沙王命尽明日恐不复生相见。 佛即飞行。 就到窑家门外。 佛报窑家。 愿寄一宿。 窑家报言。 我舍幸大。 可得相容属者有一沙门。 来寄宿。 自与相报。 相便安者。 便可止宿。 佛即前至弗迦沙王所言。 我从主人寄一宿。 云当报卿。 卿宁肯令我一宿耶。 弗迦沙言。 我适有小草蓐。 裁足坐耳。 此舍幸宽。 卿便自在。 所欲宿耳。 佛便自左右取小草蓐。 于一处坐。 佛端坐过三夜。 弗迦沙亦端坐。 佛自念。 是弗迦沙坐。 安谛寂寞。 不动不摇。 佛意试欲前问用何等故作沙门。 受何经戒。 喜何等经。 佛起到弗迦沙前问言。 卿师受谁道。 用何等故作沙门。 弗迦沙报言。 我闻有佛。 姓瞿昙。 父字悦头檀。 白净王也。 其子剃头须作沙门得佛道。 我师事之。 我用佛故作沙门。 佛所说经入我心中。 我甚喜之。 佛问宁曾见佛不。 弗迦沙言。 未曾见。 设使见者。 宁能识是佛不。 弗迦沙言。 见之不能识。 佛念是贤者。 为用我故作沙门。 续当为子说宿命时所知经。 尔乃解疾耳。 佛语弗迦沙言。 我为卿说经。 上语亦善。 中语亦善。 下语亦善。 为卿说身中六分事。 善听之。 弗迦沙言。 大善。 佛言。 合此六事。 能成为人身。 人身凡六事。 有所觉知。 人志用十八事。 转动人意。 凡有四事。 道人所当奉行。 奉行已志不复转。 志不复转者便得道。 得道已不复生。 不复老。 不复病。 不复于今世死。 亦不复于后世死。 亦不复愁。 亦不复忧。 亦不复怒。 亦不复思。 亦不复爱。 是为度世之道。 请解六事合名为人。 熟听之。 一者地。 二者水。 三者火。 四者风。 五者空。 六者心。 何等为地。 地有二品。 身地外地。 何等为身地者。 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脾肾肝肺肠胃。 身中诸坚者。 皆为地。 身地外地。 同合为地。 身地外地。 非我地。 适无所复贪爱知者。 当熟思惟。 是以自解。 何等为水。 水有二品。 身水外水。 何等为身水者。 谓泪涕唾脓血汗肪髓脑小便。 身中诸软者。 皆为水。 身水外水。 同合为水。 身水外水非我水。 适无所复贪爱知者。 当熟思惟以自解。 何等为火。 火有二品。 身火外火。 何等为身火者。 谓身中温热腹中主消食。 中热身诸者。 皆为火。 身火外火。 同合为火。 身火外火。 非我火。 适无所复贪爱知者。 当熟思惟以自解。 何等为风。 风有二品。 身风外风。 何等为身风者。 谓上气风。 下气风。 骨间风。 腹中风。 四支风。 喘息风。 身中诸起者。 皆为风。 身风外风。 同合为风。 身风外风。 非我风。 适无所复贪爱知者。 当熟思惟以自解。 何等为空。 空有二品。 身空外空。 何等为身空者。 谓眼空耳空鼻空口空喉空腹空胃空。 食所出入空。 是为身空。 身空外空。 同合为空。 身空外空。 非我空。 适无所复贪爱知者。 当熟思惟以自解。 智者学道。 能自别知身中五分。 余一分者心。 心清净无欲。 自念我清洁如是。 若愿欲上第二十五空慧天。 恐于二十五天上。 寿数千劫不得脱。 若复愿上第二十六识慧天。 寿复倍于二十五天上。 恐复不得脱。 若复愿欲上第二十七无所念慧天。 寿复倍二十六天上。 恐复不得脱。 若复愿欲上第二十八无思想天。 寿八十四千万劫。 恐复不得脱。 志便厌苦。 寿久不得脱。 便取泥洹道。 何等为六事各合者。 谓目合于色。 耳合于声。 鼻合于香。 舌合于味。 身合于细滑。 心合于知。 是为六合。 何等为志十八转者。 谓目为好色转。 为恶色转。 为中色转。 耳为好声转。 为悲声转。 为恶声转。 鼻为好香转。 为恶香转。 为臭香转。 舌为美味转。 为恶味转。 为无味转。 身为细软转。 为粗坚转。 为寒温转。 心为善事转。 为恶事转。 为世事转。 为志十八转。 何等为四事坚制人者。 一为至诚。 二为等意。 三为智慧。 四为消灭诸恶。 是为四坚志。 目所贪爱得之因快乐。 快乐离人自觉过去。 从苦致苦能知为苦。 苦已去自知为脱苦。 人行苦难得乐。 当思惟断诸恶事。 因得不苦不乐自知远离诸苦。 譬如两木相揩生火。 因别两木。 各着一面。 火亦灭水亦冷。 恩爱合便得苦。 弃捐恩爱。 自知为脱。 譬如锻金师得好金自在欲作。 何等奇物。 臂环耳珰。 步瑶华光及百种。 皆能作之。 道人持心。 当如是锻金师自在欲生。 不假令欲生二十五天。 二十六天。 二十七天。 二十八天。 然审皆有。 是虽久会当坏。 皆当过去。 无有常。 知当复过去。 意不复向。 不复念。 不复思。 不复爱。 是名为无为。 智者自思惟。 如是乃为高耳。 人远离诸恶。 乃为智耳。 目所见万物皆当过。 无有常无为。 亦不复去。 亦不复来。 道人知是者。 便信于道无为。 最为至诚。 未得道时。 所喜爱乐身心所生。 得道已皆弃捐之。 人弃所在恩爱。 是名为无为。 志在淫劮故不得脱。 志在嗔怒。 故不得脱。 志在愚痴。 故不得脱。 道人知是者。 因弃淫劮之心。 弃嗔怒之心。 弃愚痴之心。 拔恩爱之本。 断其枝条。 截其根茎。 不复生滋。 是名无为。 自念有我志复动。 无我志复动。 我端正志复动。 我不端正志复动。 人豫自念。 如是是为病。 是为剧。 是为痛。 是为不脱。 是故不欲多念。 是谓诸苦之要。 弗迦沙。 本不知是佛。 得第三阿那鋡道。 能知为佛耳。 即起以头面着佛足言。 我实愚痴无状。 失于礼敬。 佛便自现光景威神。 弗迦沙便自悔过言。 我愚痴人佛言。 若能自悔过为善。 令若过除。 弗迦沙言。 愿持我作沙门。 佛问若作沙门。 衣钵具不。 弗迦沙言。 未具。 佛言沙门衣钵不具。 不得作沙门。 弗迦沙言。 诺。 请行具之。 佛言大善。 弗迦沙起为佛作礼。 绕佛三匝。 弗迦沙明日即入城。 入城未远。 城中有少齿牸牛。 犇走以角触抵弗迦沙。 诸比丘展转闻之。 白佛言。 佛昨日可于窑家为说经。 沙门辞行具衣钵。 为犇牛所抵杀。 如是当趣何道。 佛言是大长者。 我为说经。 皆悉心受奉行之。 即得第三道。 须陀洹斯陀鋡阿那鋡。 便弃五盖。 一者淫劮。 二者嗔怒。 三者睡眠。 四者戏乐。 五者悔疑不正之心。 今生十六天上。 阿那鋡中。 便自于天上。 得阿罗汉度世去。 今诸比丘。 共取弗迦沙身。 好收葬之。 于其上起塔。 诸比丘。 即共承受佛教。 即为起塔。 佛说经已。 诸比丘。 皆叉手为佛作礼。 发布时间:2025-05-14 15:34:10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6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