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四谛经一卷 内容: 小乘阿含部·第0594部佛说四谛经一卷后汉沙门安世高译佛说四谛经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是时佛告诸比丘。 比丘应唯然。 比丘便从佛闻。 佛便说是。 比丘真正法说。 为是四谛。 具思惟见开了分别发见。 若所有比丘过世时。 从如来无所著正觉。 是亦从是正说。 为是四谛。 具思惟见开了分别发见。 从是四谛。 若所有比丘从后世来者。 从如来无所著正觉。 是为从是正法。 真为贤者。 四谛具如上说。 今有比丘。 见在如来无所著正觉。 是亦从是正谛说。 如是四谛具思惟见开了分别发见。 佛复告比丘舍利曰。 比丘慧疾慧走慧利慧方慧深彻慧恶慧不厌能见慧珍宝慧随。 比丘舍利曰能。 比丘舍利曰所。 是贤者四谛平说具能舍利曰比丘为奇人具说思惟能见能开能了能分别发能见。 今多少随道法。 是舍利曰比丘。 最无有过。 从邪能还。 舍利曰比丘。 能令随道。 目揵连比丘能令竟道。 舍利曰比丘如母生。 目揵连比丘如母供养。 当目揵连比丘如是觉者。 舍利曰目揵连当可事当。 为供当。 可往问。 舍利曰比丘。 目揵连比丘。 为同学者。 致乐念令无有他。 佛已说如是从坐起入寺室。 顷思惟在。 时贤者舍利曰比丘。 为利故令佛在世间故。 今为说是四谛。 何等为四。 一为苦。 二为习。 三为尽。 四为道。 四谛受行令灭苦。 何等为贤者苦谛。 从生苦。 从老苦。 为病苦。 为死苦。 不哀相逢苦离哀苦。 所求不得是亦苦。 仓卒五种苦生。 贤者苦生为何等。 若是人彼彼人种。 从生增生。 以随以有欲成。 五阴已生。 命根已得。 是名为生。 生贤者苦。 何因缘生苦为生者。 人令身有故更苦。 从更复更。 从痛复痛。 令意更苦。 从更复更。 从受复受。 令身意更苦。 从更复更。 知受复受。 令身待受恼。 从更复更。 觉受复受。 意念热恼。 从更复更。 知受复受。 令身意热恼。 从更复更。 从受苦复苦。 身热疲热恼。 从更复更。 从受复受。 意热恼疲令热忧。 从更复更。 从受复受。 令身意恼热疲从念热恼。 从更复更。 从受复受。 生贤者苦上说苦。 是故说从是有老。 贤者苦老为何等。 所各各疲疲人。 其为是老皱白力动。 以老偻拄杖鬓发堕黑子生[執/支][執/支]根已熟。 身欲坏色已转老已寿。 是名为老。 老贤者苦。 何因缘说老苦。 以人老身更苦。 从更复更行受复受。 意念更苦。 从更复更作受复作受。 身意亦苦。 从更复更行受复受身热恼。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意念热恼。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身意热恼。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身热疲忧恼。 从更相更从受相受。 意念热恼疲恼忧。 从更相更从受相受。 身意念热疲忧恼。 从更相更从受复受。 是故贤者说老苦。 上说苦为是故说。 病贤者苦。 病为何等。 有头病。 有腹病。 有耳病。 有鼻病。 有口病。 有唇病。 有舌病。 有咽喉病。 有哕病。 有变病。 有下病。 有热病。 有淋沥病。 有颠病。 有咽瘤病。 有寻寻病。 有骨节病。 有皮病。 有肪病。 有血热病。 有痰病。 是亦余若干。 皆从猗生。 不得离是皆在着身。 病贤者苦。 何因缘病苦。 人受故令身更苦。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 意念苦。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 并身意念更苦。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身热恼。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令意热恼。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 身意念热恼。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 身热疲忧恼。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 意热疲忧恼。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 身意念热疲忧恼。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 所说病贤者苦。 是故说。 亦从是因缘有。 死贤者苦。 死为何等。 所为人有。 所为人有在生死。 处处为舍身废坏灭。 不复见命。 已尽五阴。 已舍命根。 已灭死时。 是名为死。 贤者苦何因缘死苦。 死者人为身更苦。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 意念更苦。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 身意念更苦。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 令身热恼。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 令意念热恼。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 令身意热恼。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 身热疲悔恼。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 令身意念热疲悔恼。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 死贤者苦。 为是因缘说。 亦从是因缘有说。 不相哀相逢会贤者苦。 不相哀相逢会。 为何等有。 贤者人六自入。 不哀不可。 是从是相逢会。 有是一坏相。 离本相聚会共事相离是为苦。 如是外亦尔。 识亦尔。 思亦尔。 痛亦尔。 思想亦尔。 念为亦尔。 爱亦尔。 六行亦尔。 有贤者人为六种持不哀。 何等六种。 若地种。 若水种火种风种空种识种。 是一会相有合聚共会共事。 是为苦。 不相哀会贤者苦。 何因缘不相哀会贤者苦。 不相哀共事会贤者人令身更苦。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 令意更苦。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 令身意念更苦。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 令身意念热。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 令身热疲苦恼。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 令意念热疲苦恼。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 令身意念热疲苦恼。 从更复更从受复受。 不相哀相逢会贤者苦。 是故所说亦从是故。 从是说。 哀相别离贤者苦。 哀别离为何等。 有是贤者人为所自所入。 哀令从是相别离亡。 相别相离不相俱。 不会不共居不相逢不更。 是为苦。 如是自外亦尔。 识亦尔更爱亦尔。 痛亦尔念为亦尔。 爱亦尔六持亦尔。 有贤者人为哀六持地持水持火持风持空持识持。 令从是相别离亡相别相离。 不会远离不共居不相会不共更。 是为苦。 是离哀贤者苦。 为是故说。 亦从是因缘说。 若求不得是亦苦。 是故复说世间法贤者为人。 若意生栽为莫生是亦可舍。 老法贤者为人。 如是欲生为栽莫老。 是意不舍。 病法贤者人。 病已受为是欲生。 令我莫有。 苦是欲舍。 死法者贤者人。 已应受死有。 是欲生令我莫死。 得不从是舍。 有贤者人。 已生痛不可不贪意不用。 为是欲生令是所生。 痛不可贪意不用。 令是为可。 令是为欲。 令是为意。 不得从欲。 断有贤者人为求思想。 亦念不可。 不用意。 不可有。 是意生。 令是意生者。 思想求不用不可意不可为欲。 是意用可。 可意为令我是意当用。 当可不得。 从是得断。 有是贤者人。 有更用可。 可意设有是意生所。 是更已生用可。 可意令是常不离。 是欲不当断。 设有贤者人。 生是思想念爱可意欲。 得为是欲生。 令是思想念生欲可意欲。 得令是常坚勿相离。 令是愿莫断。 所求不得是亦苦。 是故说。 亦从是因缘故说。 本为五阴苦是故复说令从是法是法非常厄病为坏疾败老不坚不信欲转离为是故本五阴苦。 过世贤者同是苦谛。 未来世贤者亦是苦谛现在世贤者亦是苦谛。 是无有异不倒不惑。 如有谛如是如应贤者谛。 贤者谛贤者是谛知见解得应。 如是谛觉。 是故名为贤者谛。 何等为贤者苦习。 贤者谛。 或人贤者六自入身。 相爱彼所爱着近。 往是为习。 如自身外身亦尔。 识更知行哀有。 贤者人为六持爱。 一为地二为水三为火四为风五为空六为识。 彼所爱着相近往发。 是为习。 如是何应。 若人在儿子亦妻从使御者田地舍宅坐肆卧具。 便息为爱着近更发往求。 当知是爱习为。 苦习贤者谛。 过世贤者时亦是爱习。 为苦习贤者习。 未来世时亦是爱习。 为苦习贤者习。 今现世时亦是爱习。 为苦习贤者习。 如是不异如有不倒不惑。 真谛正如有贤者谛。 为贤者谛更见解得。 相应如有觉。 是故。 苦习名为贤者谛。 何等为贤者苦尽。 贤者谛。 有贤者为人六自身中种入为不受得。 从是解不共更已断已舍相离已尽不复望已灭寂然是苦灭。 如是内身外亦尔。 识相近更思想念行望爱亦尔。 有贤者人六持不爱。 一地二水三火四风五空六识。 从是得解不共更已断已舍已弃已异不用寂然是为苦尽。 是亦为何等。 若人无有爱着在儿在家在使在御田地舍宅居肆卧具卖买利息无有爱着。 不相近意生发求无有是。 当知是爱尽为苦尽。 贤者谛。 过世贤者时是亦爱尽为苦尽。 贤者谛。 未来世亦尔。 今现在世时亦是爱尽为苦尽。 贤者谛。 如是不异如有不惑不倒。 真谛是如有是故苦已尽名为贤者谛。 何等为贤者苦尽受行贤者谛。 有是贤者八种道。 一直见二直治三直语四直行五直业六直方便七直念八直定。 何等为贤者直见。 若贤者道德弟子为苦念苦为习念习为尽念尽为道念道。 得分别观能得法观能受想能观想能可想能受行。 是名为直见。 亦观持宿。 亦念道德。 蚤行见行悔受止无为念寂然止从不着如得脱意分别观行相行意在法观相不离相会受。 是名为正直见。 是名为道德谛。 何等为贤者正直治。 若贤者道德弟子苦为苦念习为习念尽为尽念道为道念。 若行随投念复念。 是名为直治。 亦观宿命持。 亦所学行相念从行观悔无为寂然受止从无所著得脱意观止所求所投念行随行。 是名为直治。 是名为道德谛。 何等为贤者正直语。 同贤者道德弟子为从苦念苦为从习念习为从尽念尽为从道念道。 止四口犯有余口恶行从是得止离止相离摄守不可作不作从受罪无有罪已止。 是为直语。 亦复为持宿观。 已入行行念道从行悔意止无为度世寂然可意止无所著如得解脱意分别观。 除四口恶行离止相离摄守不可作不作从受罪无有罪已止。 是名为直语。 是名为道德谛。 何等为贤者正直行。 念为贤者道德弟子从苦为念苦从习为念习从尽为念尽从道为念道。 除身三恶行亦余身恶行。 从是止离摄守不可作不作从受罪无有罪已止。 是名为直行。 亦持观宿命。 亦从道德行念世间行见悔止无为度世见寂然止从无为度世不着如得脱意得观。 除身三恶行。 亦除身恶行。 离止相离摄守不可作从受罪无有罪已止。 是名为正直行。 是名为道德谛。 何等为贤者正直业。 若贤者道德弟子苦从苦念苦习从习念习尽从尽念尽道从道行得念所不应求所不可行若干畜生业从邪行欲自活。 是名为邪业。 亦持宿命行观从行得道念世间行观悔止度世无为观寂然止得度世不着如得脱意从得观不应求。 不求若干畜生业行自活命离止相离摄守不可作从受罪无有罪已止。 是名为正直业。 是名为道德谛。 何等为贤者正直方便。 贤者道德弟子苦为念苦习为念习尽为念尽道为念道。 所精进所方便所出所住。 止所能所敷所喜不毁不灭念正止。 是名为正直方便。 亦有持宿命观。 亦从得行念从世间行见悔止见度世无为寂然止从不着已得道观解脱意。 所精进所方便所出所住止所敷所喜不毁灭念正摄止。 是名为正直方便。 是名为道德谛。 何等为贤者直正念。 若贤者道德弟子苦为念苦习为念习尽为念尽道为念道相念从念。 念念不忘。 少言念不离。 是名为正直念。 亦观持宿命。 亦从得道行念世间行不可悔摄止度世无为寂然止见一德无所著如解脱意观念想念。 从念念念不忘少言念不离。 是名为直正念。 是名为道德谛。 何等为贤者直正定。 若贤者道德弟子苦为念苦习为念习尽为念尽道为念道。 意止故不动不走。 已摄止故意念在一。 是名为直正定。 亦观持宿命。 亦从得解意念见世间行悔摄止度世无为见可如得无所著从解脱因缘意向观所意止正安一不惑不走摄止念定在二念。 是名为正直定。 是名为道德谛。 过世贤者亦是苦尽受贤者谛。 后世未来时亦从是受行贤者谛。 今现世时亦从是受行灭苦贤者谛。 如是不异如有不失不惑。 真谛如本如有德道德谛贤者是谛更见得应解脱是故为苦尽。 从是行名为道德谛。 从后敛说。 苦苦习尽亦见道佛所说行无有量。 舍利曰说如是。 比丘受行。 发布时间:2025-05-14 15:21:2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6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