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求欲经一卷 内容: 小乘阿含部·第0565部佛说求欲经一卷西晋沙门法炬译佛说求欲经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 在婆只尸收摩林鼻量鹿野苑中。 彼时尊者舍利弗告诸比丘。 诸贤。 世间有四种人现可知。 云何为四。 此诸贤。 或有人内有求欲。 彼内有求欲。 不知如真。 此诸贤。 或有人内有求欲。 彼内有求欲。 知如真。 此诸贤。 或有人内无求欲。 彼内无求欲。 不知如真。 此诸贤。 或有人。 内无求欲。 彼内无求欲。 知如真。 此诸贤。 或彼一人。 内有求欲。 彼内有求欲。 不知如真者。 我说此人之人最弊恶。 此诸贤。 或有人内有求欲。 彼内有求欲。 知如真者。 我说此人之人最胜。 此诸贤。 或有人内无求欲。 彼内无求欲。 不知如真者。 我说此人之人最弊恶。 此诸贤。 或有人内无求欲。 彼内无求欲。 知如真者。 我说此人之人最胜。 彼时有异比丘。 从座起一向着衣叉手向尊者舍利弗。 白尊者舍利弗曰。 云何尊者舍利弗。 何因何缘。 此前二种人俱有求欲俱有着意。 说一人弊恶说一人最胜耶。 复何因何缘。 此后二种人。 俱有无求欲俱有无著。 说一人弊恶说一人最胜耶。 此诸贤。 或有一人内有求欲。 彼内有求欲。 不知如真者。 当知彼亦无乐行。 亦无进行亦无精进。 彼住求欲。 彼求欲意着命终。 彼求欲意着命终已。 亦不善终亦不生善处。 何以故。 彼求欲着意终故。 犹若诸贤。 有人若在贩肆。 若在客作家。 若持铜钵来垢秽不净。 彼持来已亦不随时洗拭亦不随时拭。 亦不随时摩。 但着尘土中。 如是此铜钵。 但增上受垢秽。 如是诸贤。 或有一人内有求欲。 彼内有求欲。 不知如真。 当知彼亦不乐行。 亦不进行亦不精进。 彼但住求欲。 彼内求着意命终。 内求着意命终。 已终亦不善亦不生善处。 何以故。 彼内求着求欲命终故。 此诸贤。 或有人内求欲。 彼内求欲。 知如真。 当知彼乐行精进。 彼求欲止。 彼无求欲意。 不着命终。 彼无求欲意。 不着命终已。 终亦善所生处亦善。 何以故。 彼无求欲无著意故。 犹若诸贤。 有人若贩肆客作家。 持铜钵来垢秽不净。 彼持来已随时洗。 随时拭。 随时摩。 不着尘土中。 此铜钵于后时清净白。 如是诸贤。 或有人内有求欲。 彼内求欲。 知如真。 当知彼乐行进行精进。 彼求欲断。 无有求欲意。 不着命终。 彼无有求欲意。 不着命终已。 终亦善亦生善处。 何以故。 彼无求欲。 无著意命终故。 此诸贤。 或有人内无求欲。 彼内无求欲。 不知如真者。 当知彼不能护眼耳意法。 住彼不能护眼耳意法已。 意有淫欲。 彼杂欲杂求着意命终。 彼杂欲杂求着意命终已。 终亦不善生亦不善。 何以故。 杂欲杂求。 意着命终故。 犹若诸贤。 有人若贩肆客作家。 持清净铜钵来持来已。 亦不随时洗。 亦不随时拭。 亦不随时摩。 着尘土中。 如是此铜钵于后时垢秽不净。 如是诸贤。 或有人内无求欲。 彼内无求欲。 不知如真。 当知彼不能护眼耳意法。 彼不能护眼耳意法已。 有淫欲意杂欲意。 杂欲杂求着意命终。 彼杂欲杂求着意命终已。 终亦不善生亦不善。 何以故。 彼杂欲杂求着意命终故。 此诸贤。 或有人内无求欲。 彼内无求欲。 知如真。 当知彼能护眼耳意法。 彼护眼耳意法已亦无欲意。 无欲无求意无著命终。 彼无欲无求无著意命终已。 终亦善生亦善。 何以故。 无求无欲意无著命终故。 犹若诸贤。 有人若贩肆客作家。 持清净铜钵来持来已。 随时洗。 随时拭。 随时摩。 不着尘土中。 如是此钵增上清净白。 如是诸贤。 彼人亦如是。 内无求欲。 彼内无求欲。 知如真。 当知彼能护眼耳意法。 彼护眼耳意法已。 无有淫欲。 彼无杂欲求无著意命终。 彼无杂欲杂求无著意命终已。 终亦善生亦善。 何以故。 彼无杂欲无杂求无意着命终故。 是为诸贤所因所缘。 命此初二种人求欲着意。 说一人弊恶说一人最胜。 是为所因所缘。 此后二种人。 内无求欲意无著。 说一人弊恶说一人最胜。 彼时有异比丘从座起一向着衣叉手。 向尊者舍利弗。 白尊者舍利弗曰。 云何尊者舍利弗。 名求欲。 求欲者。 何以故。 名为求欲。 诸贤。 以求欲无量诸恶法。 故名为求欲。 此诸贤。 或有人有求欲生。 少有所犯不令他知。 而有所犯。 诸贤。 可知是处。 彼人所犯。 他知此意恚。 此诸贤。 若彼恚已。 欲有所行。 但有不善。 此诸贤。 或有人少有求欲生。 而有所犯。 但私语他不在众中。 是彼所犯。 诸贤。 可知是处。 彼人所犯众中说。 不在独处在众中说。 彼意恚。 此诸贤。 彼意恚已。 欲有所行。 但有不善。 此诸贤。 或有人有所犯。 欲语等已人。 不语不等已人有所犯。 诸贤可知是处。 谓彼人所犯语不等人。 有所犯语不等人。 是彼所犯。 是意恚。 此诸贤。 彼意恚已。 若欲有所行但有不善。 此诸贤。 或有人有求欲生。 我当坐世尊前。 我当问世尊。 为诸比丘说法。 不令余比丘在世尊前。 问世尊已为诸比丘说法。 诸贤。 可知是处。 有余比丘坐世尊前。 问世尊已。 能为诸比丘说法。 是彼意恚。 此诸贤。 意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 此诸贤。 或有人有求欲生。 若比丘所入处令我在前行。 不令余比丘比丘所入处在前行。 诸贤。 可知是处。 比丘所入处。 异比丘在前行。 是比丘所入处。 异比丘在前行。 已有异比丘在比丘前行。 是意恚。 此诸贤。 彼意恚已。 欲有所行但有不善。 此诸贤。 或有人求欲生。 此诸比丘入内已最在前坐。 在前受水在前受抟食。 不欲令余比丘诸比丘入内已前坐前受水前受抟食。 诸贤。 可知是处。 有异比丘。 诸比丘入已最在前坐。 前受水前受抟食。 彼异比丘。 诸比丘入已在前坐。 前受水前受抟食。 是彼意恚。 彼意恚已。 欲有所行但有不善。 此诸贤。 或有求欲生。 诸比丘食已收摄钵器。 令为居士说法劝进教授等。 教授等令欢喜。 不令余比丘诸比丘食已收摄钵器。 为居士说法劝进教授等。 教授等令欢喜。 诸贤。 可知是处。 有余比丘。 诸比丘食已收摄钵器。 至令欢喜。 是彼余比丘。 诸比丘食已收摄钵器。 至令欢喜。 彼意恚已。 此诸贤。 欲有所行但有不善。 此诸贤。 或有人有求欲生。 若居士入园。 令我共居士谈论论语。 不令余比丘居士入园共居士谈论论语。 诸贤。 可知是处。 有异比丘。 居士入园已共谈论论语。 是彼余比丘。 居士入园已而共谈论论语。 是彼意恚。 此诸贤。 彼意恚已。 彼欲有所行但有不善。 此诸贤。 或有人有求欲生。 令王大臣婆罗门居士。 非是一人悉令识我。 不欲令余比丘。 王大臣婆罗门居士非是一人。 诸贤。 可知是处。 彼余比丘为王大臣所识。 及婆罗门居士非是一人。 是彼余比丘为王大臣所识。 及婆罗门居士非是一人。 彼意恚。 此诸贤。 彼意恚已。 欲有所行但有不善。 此诸贤。 或有人有求欲生。 令我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供养。 莫令余比丘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供养。 诸贤。 可知是处。 有余比丘。 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供养。 是彼余比丘。 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供养。 彼意恚。 此诸贤。 彼意恚已。 欲有所行但有不善。 此诸贤。 或有人有求欲生。 令我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 莫令余比丘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 诸贤。 可知是处。 余比丘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 是彼余比丘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 彼意恚。 此诸贤。 彼意恚已。 欲有所行但有不善。 此诸贤。 或有人亦如是有智慧梵行者。 当舍此无量诸恶不善求欲行。 当莫行此。 若与非沙门。 俱为沙门行。 若与非智慧沙门。 俱为智慧沙门。 不应求上座而求上座。 无有定而言有定。 与不净俱而言有净。 诸贤。 如是彼于智慧梵行者。 有如此无量诸恶不善行。 知有此行。 知与非沙门俱为非沙门。 与非智慧沙门俱知非智慧沙门。 俱不应求上座。 如是求上座。 无有定知无定。 与不净俱知不净。 犹若诸贤。 有人若贩肆客作家。 持铜钵来满中不净。 复以一钵覆其上。 若持至人聚中。 彼多人见已欲食欲得。 不知有不净。 若彼聚人持至一处发其器。 若有欲食者。 便不欲食。 岂复彼持者欲食之。 如是诸贤。 有人智慧梵行者。 作如此无量诸恶不善。 与非沙门俱为沙门行。 与非智慧沙门俱为智慧沙门。 不应求上座而求上座。 无有定言有定。 与不净俱而言有净。 诸贤。 彼人如是于智慧梵行者。 如是无量诸恶不善法。 知有与非沙门俱。 是非沙门。 与非智慧沙门俱。 是非智慧沙门。 不应求上座求上座。 与不定俱是非定。 与不净俱是非净。 诸贤。 如是彼人当莫亲近。 当莫恭敬。 当莫承事。 比丘不亲近恭敬者若恭敬者。 礼事者若礼事者。 彼于长夜但有失无饶益。 苦与恶趣相应。 是故诸贤。 如是人当莫亲近。 当莫恭敬礼事。 此诸贤。 或有人无求欲生有所犯。 不欲令他知而有所犯。 诸贤。 可知是处。 彼人所犯。 若他知有犯。 他人知已。 此意无恚。 此诸贤。 意无恚已。 欲有所行但有善。 此诸贤。 或有人无求欲生。 而有所犯向他说。 不向众有所犯。 诸贤。 可知是处。 谓彼人所犯。 有向众中说。 不独向他说。 有所犯向众中说。 此意不恚。 此诸贤。 意不恚已。 欲有所行但有善。 此诸贤。 或有人无求欲生。 有所犯语等已人。 不语非等已人有所犯。 诸贤。 可知此处。 谓彼人所犯。 语非等已人。 不语等已人。 有所犯语非等已人。 此意无恚。 此诸贤。 意不恚已。 欲有所行但有善。 此诸贤。 或有人无求欲生。 我坐世尊前已问世尊。 世尊当为诸比丘说法。 不欲令他比丘坐世尊前问世尊。 世尊为诸比丘说法。 诸贤。 可知是处。 有异比丘在世尊前。 世尊为诸比丘说法。 有余比丘在世尊前问世尊。 世尊为诸比丘说法。 此意不恚。 此诸贤。 若意不恚已。 欲有所行但有善。 此诸贤。 或有人无求欲生。 比丘有所至在前行。 行令余比丘在前在前行。 彼余比丘有所至。 莫令余比丘在前行。 诸贤。 可知是处。 有余比丘。 诸比丘有所至在前行。 是余比丘比丘。 有所至在前行。 彼意无恚。 此诸贤。 意不恚已。 欲有所行但有善。 此诸贤。 或有人无求欲生。 比丘入内已。 我在前受水受抟食。 莫令余比丘比丘入内已。 最在前坐受水受抟食。 诸贤。 可知是处。 有余比丘。 比丘入内已。 最在前坐受水受抟食。 此意无恚。 此诸贤。 意不恚已。 欲有所行但有善。 此诸贤。 或有人无求欲生。 诸比丘食已。 收摄钵器。 令我为居士说法教授劝进等。 教授等令欢喜。 莫令余比丘诸比丘食已收摄钵器。 为居士说法教授劝进。 等教授等令欢喜。 诸贤。 可知是处。 有余比丘。 诸比丘食已收摄钵器。 为居士说法劝进教授。 等教授等令欢喜。 此意无恚。 诸贤。 彼无恚意已。 欲有所行但有善。 此诸贤。 或有人无求欲生。 居士入园已。 我共谈论。 莫令余比丘居士入园已共谈论。 诸贤。 可知是处。 有余比丘。 居士入园已共谈论。 余比丘居士入园已共谈论。 此意不恚。 此诸贤。 彼意无恚已。 欲有所行但有善。 此诸贤。 或人无求欲生。 令王大臣婆罗门居士非一人所识。 莫令余比丘王大臣婆罗门居士非一人所识。 诸贤。 可知是处。 有余比丘。 王大臣婆罗门居士非一人所识。 有余比丘。 为王大臣婆罗门居士非一人所识。 此意无恚。 此诸贤。 彼意无恚已。 欲有所行但有善。 此诸贤。 或有人无求欲生。 令我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供养。 莫令余比丘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供养。 诸贤。 可知是处。 有余比丘。 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供养。 此意无恚。 此诸贤。 意无恚已。 欲有所行但有善。 此诸贤。 或有人无求欲生。 令我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 不欲令余比丘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 诸贤。 可知是处余比丘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 余比丘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 此意不恚。 此诸贤。 意不恚已。 欲有所行但有善。 诸贤。 如是彼人于智慧梵行者。 乐无量诸善法行。 若不知共沙门俱而言非沙门。 共智慧沙门俱而言非智慧沙门。 共上座俱而言不上座俱。 与定俱而言无定。 与净俱而言不净。 如是诸贤。 或有人于智慧梵行者。 如此无量诸善行悉当知。 与沙门俱当知与沙门俱。 与智慧沙门俱当知与智慧沙门俱。 与定俱当知与定俱。 与净俱当知与净俱。 犹若诸贤。 有人贩肆客作家。 持铜钵来。 满中饮食种种异味。 以一钵覆持至人聚中。 彼多人见已。 不用食不欲得。 知其非。 彼作是言。 故是前器故是前器。 彼持至多人聚中已而发其器。 彼不欲食者。 便欲食之。 岂前见者不欲食。 如是诸贤。 或有人于智慧梵行者。 如是无量诸善行而不能知。 与沙门俱言非沙门。 与智慧沙门俱言不智慧沙门。 与上座俱而言非上座。 与定俱而言非定。 与净俱而言非净。 如是诸贤。 或有人于智慧梵行者。 有无量诸善行。 然后知与沙门俱是沙门与智慧沙门俱是智慧沙门。 与上座俱知是上座。 与定俱知是定。 与净俱知是净。 如是诸贤。 此人当恭敬承事礼事。 比丘当亲近。 当恭敬若恭敬者。 当承事若承事者。 常当应行常应行者。 彼于长夜但有饶益安乐。 是故诸贤。 如此人者。 当亲近恭敬承事。 彼时尊者大目干连亦在众中会座。 于是大目干连语尊者舍利弗曰。 尊者舍利弗。 我欲说喻当说不耶。 当说汝贤者目干连。 尊者舍利弗。 昔时在罗阅只耆阇崛山。 尊者舍利弗。 我晨起着衣服。 与衣钵俱诣罗阅只乞食。 游罗阅只乞食时。 至他巧师家。 我见无念满子。 在他巧师家。 见在斫治车轴。 彼无念满子。 在巧师家作是念生。 此巧师取此轴。 斫治是处者如是。 此轴为妨者为得除。 彼无念满子在巧师家作是念生。 彼巧师者如彼所念。 便以斧斫治车轴。 彼时无念满子即作是言。 此巧师为知我意而取此轴。 如其处斫治。 如是此轴为增益无妨。 如是尊者舍利弗。 谓彼人谀谄幻士。 无信不有信懈怠无精进。 意念乱无有定。 恶智意乱诸根不定。 于戒行缓不分别沙门行。 而尊者舍利弗。 知其所念而为解脱。 尊者舍利弗。 谓彼人无谀谄非幻士。 有信信乐。 行精进意常定。 智慧学于戒恭敬。 多分别沙门行。 彼从尊者舍利弗闻说法已。 如快饮如快食。 口及意悉受持。 犹若尊者舍利弗若刹利女婆罗门女居士女工师女。 沐浴涂香着白净衣。 若有人意念生慈愍。 欲有饶益欲令安隐。 若持优钵华鬘占波华鬘。 婆师华鬘阿提摩多华鬘。 授与彼已。 两手受之自冠其首。 如是尊者舍利弗。 或有人无谀谄亦无幻。 亦不不信有信。 能行精进意常定。 智慧恭敬学戒学。 多分别沙门行。 彼从尊者舍利弗闻法已。 如快饮如快食。 口及意亦尔。 此尊者舍利弗甚奇。 而尊者舍利弗为诸梵行者。 除其不善立于善中。 善哉贤者。 是为真人。 此各各所说。 相乐已从座起各还本处。 发布时间:2025-05-14 15:17:0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6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