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人本欲生经一卷 内容: 小乘阿含部·第0549部佛说人本欲生经一卷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佛说人本欲生经闻如是。 一时佛在拘类国。 行拘类国法治处。 是时贤者阿难。 独闲处倾猗念。 如是意生。 未曾有。 是意是微妙本。 生死亦微妙。 中微妙。 但为分明易现。 便贤者阿难。 夜已竟起到佛。 已到为佛足下礼已讫。 一处止已止一处。 贤者阿难白佛。 如是我为独闲处倾猗念。 如是意生。 未曾有。 是意是微妙本。 生死亦微妙。 中微妙。 但为分明易现。 佛告阿难。 勿说是分明易知易见。 深微妙。 阿难。 从有本生死。 是阿难。 从本因缘生死。 如有不知不见不解不受。 令是世间如织机蹑撰往来。 从是世后世。 从后世是世。 更苦世间居。 令不得离世间。 如是因缘。 阿难。 可知为深微妙。 从有本生死明亦微妙。 若有问。 有老死因缘。 问是。 便报有因缘。 何因缘阿难老死。 便报生故。 若有问。 有生因缘。 问是。 便报有因缘。 何因缘生。 有故为生。 若有问。 有因缘有。 便报有因缘有。 何因缘有。 报受因缘有。 若有问。 有因缘受。 报有因缘受。 何因缘受。 报为爱求因缘受。 如是阿难。 从爱求因缘受。 从受因缘有。 从有因缘生。 从生因缘老死忧悲苦不可意恼生。 如是为具足最苦阴。 从是有习。 生因缘阿难为老死。 是故说。 是为从是致有是。 当从是阿难分明。 为生因缘老死。 若阿难无有生。 为无有鱼鱼种。 无有飞鸟飞鸟种。 为无有蚊虻蚊虻种。 为无有龙龙种。 为无有神神种。 为无有鬼鬼种。 为无有人人种各各种。 若如有如有无有。 亦无应有令有生。 一切阿难无有生。 为有老死不。 阿难白佛言不。 佛便告阿难。 从是因缘当知。 为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 老死为生故。 生因缘阿难为老死。 生因缘阿难为老死。 若有问。 有因缘生。 可报有因缘生。 何因缘生。 为有因缘故。 从是阿难因缘当知。 令从是有有因缘生。 若阿难有因缘无有。 宁有鱼鱼种。 飞鸟飞鸟种。 蚊虻蚊虻种。 龙龙种。 神神种。 鬼鬼种。 人人种各各种。 如应应有无有。 亦无有者为有无有。 一切阿难无有。 为有生不。 阿难言不。 是故阿难从是发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 生为有有故。 从有因缘阿难为生。 若有问。 有因缘有。 便言有。 何因缘阿难有。 可报为受因缘。 有因缘有。 如是分明为受因缘有。 设阿难受因缘无有。 亦无有受有。 一切阿难无有受。 为有现不。 阿难报不。 如是阿难。 为从是起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令有受。 受因缘阿难为有。 有因缘阿难受。 有因缘阿难受。 如是问对。 为有何因缘有受。 可报爱因缘。 从是因缘阿难当知。 为爱因缘受。 若阿难无有爱。 亦无有受。 亦无有当受。 一切阿难无有爱。 为有受不。 亦有受名不。 阿难言不。 如是阿难。 为从是发。 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 为爱因缘受。 爱因缘阿难为受。 如是阿难为爱因缘求。 求因缘利。 利因缘计。 计因缘乐欲。 乐欲因缘发求。 以往爱因缘便不欲舍悭。 以不舍悭因缘便有家。 以有家因缘便守。 从守行本。 阿难便有刀杖。 从有刀杖。 便有斗诤言语上下欺侵若干两舌多非。 一致弊恶法。 若阿难。 本无有亦无所守。 亦无有守。 一切阿难无有守。 为有刀杖斗诤语言上下欺侵若干两舌多非一致弊恶法不。 阿难言不。 如是阿难。 是从是发。 是为本是为习是为因缘。 刀杖斗诤语言上下欺侵若干两舌多非。 一致弊恶法。 从守故阿难便有刀杖斗诤语言上下欺侵若干两舌多非。 一致弊恶法。 如是但为多苦为从五阴习致。 家因缘令有守。 是故为说是当从是知。 阿难。 为家因缘守。 若家因缘无有。 已无有受。 当何因缘有家。 一切家因缘无有。 宁有家不。 宁有刀杖斗诤语言上下欺侵若干两舌多非一致弊恶法不。 阿难言不。 如是阿难。 从是有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令有守。 为守故从家阿难令有守。 难舍悭因缘令有家。 从是因缘有是。 当从是因缘知。 阿难。 为难舍悭因缘令有家。 若难舍悭阿难无有。 亦无有受。 已无有受。 宁当有悭难舍不。 一切阿难悭难舍已无有。 宁当有家不。 阿难白佛言。 无有。 如是阿难。 从是起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受家。 悭难舍故阿难令有家。 从往受阿难因缘令有悭难舍。 是故有是言。 亦从是因缘有是。 如是当从是因缘阿难可解。 为从发受。 从是受悭难舍。 若阿难发受无有。 宁有受。 亦何因缘往受。 一切阿难无有发受。 宁当有悭难舍不。 阿难白佛言不。 如是阿难。 从是起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 令悭难舍为发往受。 故亦为发有因缘。 故阿难受有悭难舍。 欲贪因缘阿难令有发。 是故说是。 当从是因缘阿难知。 为从欲贪因缘令发。 若欲贪阿难无有。 已无有因缘。 亦何因缘当有欲贪。 一切阿难欲贪无有。 宁当有发往不。 阿难言不。 如是阿难从是发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 令发为有欲贪。 故为从欲贪阿难令发。 已发从发往令有欲贪。 是故为说。 当从是因缘知。 为从发往令有欲贪。 若无有发往阿难亦无有令发往。 一切阿难虽发往若有贪欲不。 阿难言不。 如是阿难。 为从是有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 贪欲为有。 发往因缘令有欲贪。 从是利故阿难令发往。 为从是说是当从是因缘知。 为从利因缘令发往。 若阿难以无有利亦无有求。 亦何因缘有求。 一切阿难已无有利。 宁当有发往不。 阿难言不。 如是阿难。 从是有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 发往利故利故亦发求。 从求因缘故令有利。 故说是从是因缘当知。 令从求因缘有利。 若求因缘阿难无有。 亦何因缘有求。 亦从何因缘求。 一切阿难以无有求。 若有见利不。 阿难言不。 如是阿难。 从是有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 为有利为有求故。 求故阿难令有利。 从爱故令有求。 是故说当从是知。 令从爱求。 若阿难无有爱。 亦无有求。 亦无有因缘求亦无有爱。 一切阿难爱无有。 宁当有求不。 阿难言不。 如是阿难。 从是有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 有爱故令有求。 求故令有爱。 彼阿难欲爱亦有爱。 是二皆痛相会。 有痛因缘阿难若有。 问是。 便言有。 何因缘有。 便言更因缘有。 从是因缘阿难亦当知。 令更因缘痛。 若阿难眼不更。 亦无有应当更。 眼亦不得更。 一切阿难眼已不更。 宁有眼更不。 亦有眼当因缘生不。 为乐为苦为亦不乐亦不苦。 阿难应不。 如是阿难。 从是有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 令眼更痛。 眼更因缘阿难令眼知痛。 耳亦如是。 鼻亦如是。 舌亦如是。 身亦如是。 心不更阿难亦无有当更。 亦无更因缘令心更。 一切阿难心无有更。 宁当有心更入因缘令有痛不。 令有乐不。 令有苦不。 令有不苦不乐不。 阿难应不。 如是阿难。 是为有是为本是为习是为因缘。 痛令有更。 心更因缘阿难令有痛。 若有问。 有因缘更不。 对为有。 何等更有因缘。 对为名字因缘。 当从是阿难可知。 令从名字因缘更。 若从所处有亦从所处应受。 令名身聚有。 若阿难。 从所处有。 亦从所处应受无有。 为有更有名字不。 阿难言不。 若阿难从所处有。 亦从所应受无有。 今名身有无有。 宁当有对更不。 阿难言不。 一切阿难。 名字亦色身无有。 为有更不。 为从有更不。 阿难言不。 如是阿难为从是是发。 为从是是本。 为从是是习。 为从是是因缘。 从是是更令从是名字。 名字因缘阿难令有更。 阿难有名字因缘。 设有问。 便对为有。 何因缘名字。 谓识因缘为有。 当从是因缘阿难解知。 为识因缘名字。 若识阿难不下母腹中。 当为是名色随精得驻不。 阿难言不。 若识阿难母腹已下不得驻去。 为有名字得致不。 阿难言不。 识阿难为本。 若男儿若女儿已坏已亡。 令无有为。 得名字令增长令所应足不。 阿难言不。 如是阿难。 从是起有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 为名字从识。 识因缘阿难为有名字。 有因缘阿难识。 若问是。 便对有。 从何因灭有识。 名字因缘有识。 当从是因缘阿难分别解。 为名字因缘识。 若阿难。 识不得名字驻。 已识不得驻得增上。 为有生老死苦习能致有不。 阿难言不。 如是阿难。 从是致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 识令有名字。 名字因缘有识。 是如是为识因缘名字。 名字因缘识。 止是说名止是处。 对止是诤本现。 当从有慧莫受。 几因缘阿难为计痛是为身。 阿难言。 是法本从佛。 是法正本。 佛自归本。 佛愿令佛说。 令从佛说。 是说受解利。 佛言。 听阿难。 善哉善哉。 谛受念。 佛便说。 贤者阿难应唯然。 从佛闻。 佛便说是。 或阿难有见。 是痛为身。 或有见。 是痛计非身。 但为身更痛法见是为身。 或一身为是痛。 见不为身亦不为痛法。 见痛法计是不为身。 但为见是身为身彼阿难或为在是痛计为身。 当为对说是。 是痛贤者为三辈。 有乐痛。 有苦痛。 有不乐不苦痛。 是贤者。 三痛见何痛应作身。 乐痛时阿难是时二痛已为灭。 为苦亦不乐亦不苦。 是时但为乐更。 乐痛阿难非常。 苦要灭。 乐阿难痛已灭。 离身不在身计。 是如是是时阿难苦痛便时。 是时为两痛已灭。 为乐亦苦。 是时但为更苦痛。 苦阿难痛非常。 苦尽法。 苦阿难痛已尽。 身不复更知。 是时阿难亦不苦亦不乐不更是痛。 是时两痛灭。 痛亦苦。 但为是时不苦不乐更是痛。 不苦不乐阿难痛法非常苦尽。 不苦不乐阿难痛已尽。 应无有身。 自有是计。 或阿难为行道。 为是非常法。 痛为计见身。 或有阿难为行道。 放散乐苦痛。 为自见计身。 如是阿难。 因缘不应可为痛作身见身。 彼阿难。 或不痛计见是身。 但为身法更痛。 便可报。 若贤者无有痛更。 亦不见所更。 宁当应有是不。 是时阿难比丘不痛为见计非是身。 宁应是法更痛亦见是身不。 阿难言不。 如是阿难。 是因缘亦不应亦不可令或一无有痛计是身。 但为身更痛。 彼阿难所不计痛为身。 亦不见是痛非身。 亦不身更痛。 亦痛法不见不计是身。 但为计我为不觉是身。 是身。 便可报。 一切贤者自计身。 不更痛。 宁应有身不。 是时比丘不痛为身。 身亦不更痛。 痛法亦不为身。 有身但为不觉身耳。 如是观身。 宁应身不。 阿难言不。 如是因缘阿难不应令无有痛为身。 亦不身为更。 亦不应法为身。 亦不应不觉身为身。 如是阿难。 一切痛为作身已痛见见是身。 几因缘阿难或为行道。 不为痛作身为见不见身。 阿难报。 是法本从佛教。 令亦从佛。 愿佛为说。 佛说已。 弟子当受。 令是说当为解利。 佛告阿难。 听是受。 是谛受。 重受念。 是当为说。 如是贤者阿难从佛闻。 佛便说是。 有阿难比丘不为痛作身。 亦不见痛为身。 亦不为身更。 亦不痛法计为身。 亦不见身见为身。 亦不从或有是身。 亦不从是见。 见是身已如是见。 不复致世间。 令不复受世间已不复受致世间。 便不复忧已不复忧。 便无为度世。 便自知为已。 尽生老病死忧。 已毕行已足。 所应作已作。 不复还在世间。 齐是阿难。 或为行道。 不计痛为身。 自方便作。 亦不见见为身。 几因缘阿难或为行道。 为色作身。 阿难报法本从佛教。 令亦从佛。 愿佛为说。 佛说已。 弟子当受。 令是说当为解利。 佛告阿难。 听是受。 是谛受。 重受念。 是当为说。 如是贤者阿难从佛闻。 佛便说是。 有阿难或为行道。 为少色行为身。 阿难或为行道。 为不少色行为身。 亦色无有量行为身。 但为少不色行为身。 或有阿难为行道。 亦不为少色。 亦不为无有量色亦不色少行为身。 或有阿难为行道。 亦不为少色。 亦不为无有量色。 亦不无有少色行为身。 但为不色无有量行为身。 彼阿难或为行道。 少色行为身。 现在阿难或为行道。 少色行为身。 己身坏死令复见身相像。 如是不为是对行对如是致亦如是。 齐是阿难或为行道。 色少行为身。 自方便计作。 齐是阿难或为行道。 色少行为身。 自方计作。 齐是阿难或为行道。 色少行为身。 令结使。 彼阿难或为行道。 不少色为作行身。 但为色无有量计作为是身。 现是阿难或为行道。 色无有量为计作身。 身已坏死令复现身相像如是不。 为是对行对如是致亦如是。 齐是阿难或为行道。 为计身色无有量。 齐是阿难或为行道。 令色无有量为身令使结。 彼阿难或为行道。 不少色亦无有量色。 计但为念少色为身。 现在阿难或为行道。 不色少为计身。 身坏死令复见身相像。 如是不为是对行对如是致亦如是。 齐是阿难或为行道。 不色少自计为致身。 齐是阿难或为行道。 不色少令身使结。 彼阿难或为行道。 亦不色少亦不色无有量。 亦不无有色少亦不无有色无有量。 为堕行身。 现在阿难或为行道。 亦不色少亦不色无有量。 亦不无有色少亦不无有色无有量。 为计堕身。 己身坏死令复见身相像。 如是不为是对行对如是致亦如是。 齐是阿难或为行道。 不色无有量自计为致身。 齐是阿难或为行道。 令不色为使结。 齐是阿难或为行道。 自计为致身。 身几因缘阿难为行道。 色不行作身。 阿难报。 是法本从佛教。 令亦从佛。 愿佛为说。 佛说已弟子当受。 令是说当为解利。 佛告阿难。 听是受。 是谛受。 重受念。 是当为说。 如是贤者阿难从佛闻。 佛便说是。 或阿难为行道。 或不为色作身。 亦不为色计为身。 亦不为色无有量。 亦不为色少。 亦不为色无有量计为身。 彼阿难为行道。 不少色为作身。 亦不为计是身。 现是阿难为行道。 不为少色作身。 亦不为堕是身。 己坏死令不复见是身相像。 不为是对行对如是是无有。 齐是阿难。 为行道。 为不少色为身。 亦不计为是身。 齐是阿难为行道。 为不少色为身不使结。 彼阿难或为行道。 不为色无有量为身。 亦不作色为身。 现在是阿难为行道。 不色无有量为身。 亦不计是身。 己身身坏死令不复见身相像。 不为是对如是如是是为无有是。 齐是阿难为行道。 不色无有量为身。 亦不堕身计。 如是阿难齐是或为行道。 不色无有量为身不使结。 彼阿难或为行道。 不为不色少为身。 亦不堕身计。 现是阿难为行道。 不色少为身。 亦不堕身计。 己身坏死令不复见身相像。 不为是对如是如是是为无有是。 齐是阿难为行道。 不为不色少为身。 亦不堕身计。 如是阿难齐是为行道。 不为不色少令不使结。 彼阿难或为行道。 不行不色无有量为身。 亦不堕计是身。 现是阿难为行道。 不为不色阿难为身。 亦不堕计为成身。 己身坏死。 如是身令不复见是计。 不为是对如是如是是为无有是。 齐是阿难为行道。 不行不色无有量为身。 亦不堕计是身。 齐是阿难为行道。 不行不色无有量亦令不使结。 齐是阿难或为行道。 不行不色无有量为身。 亦不成身。 亦不堕计是身。 亦有是七处阿难令识得驻。 亦有二受行从得解。 有色为令从是有。 若干身若干思想。 辟或人或天。 是为第一识止处。 有色为令从是。 一身若干思想。 辟天名为梵天。 长寿本在处。 是为第二识止处。 有色为令从是。 一身若干思想。 辟是天名为明声。 是为第三识止处。 有色为令从是。 一身一像思亦一。 辟天名为遍净。 是为第四识止处。 有不色为令从是。 一切从色想度多想灭为无有量空空慧受意止。 辟天名为空慧行。 是名第五识止处。 有不色为令从是。 一切从空行竟过无有量识从慧受意止。 辟天为识慧。 是名为第六识止处。 有不色为令从是。 一切从识慧过度无有量不用从是慧意受止。 辟天名为不用从受慧。 是为第七识止处。 何等为阿难亦有二受行从得解。 有从色因缘行道。 令不更思想。 辟天名为不思想。 是为一受行从得解。 有从不色因缘行道。 一切从不用得度为受不思想亦有思想受行止。 辟天名为不思想亦有思想。 是为二受行从得解。 彼阿难所第识止处。 为从色行因缘行道若干身若干思想。 辟名为人亦一处。 若阿难行道。 是识止处已知。 亦知是识亦从是习亦知从是没。 亦知。 是所乐。 亦知是更苦。 亦知是从得出要如有。 知是时阿难为行道。 所识止处。 可应求可应望可应往处。 阿难言不。 彼阿难第二识止处。 为从色行因缘行道。 若干身一想。 辟天名为梵身。 长寿本第一在处。 若阿难行道。 是识止处以知。 亦是识止处从是习。 亦知从是没。 亦知是所乐。 亦知是更苦。 亦知是从得出要如有知。 是时阿难为行道。 所识止处。 可应求可应望可应住处。 阿难对言不。 彼阿难第三识止处。 为从色行因缘行道。 一身若干想。 辟天名为明。 若阿难为行道。 是识止处已知。 亦是识止处从是习。 亦知从是没。 亦知是所乐。 亦知是更苦。 亦知是从要得出如有知是时阿难为行道。 所识止处。 可应求可应望可应住处。 阿难对言不。 彼阿难第四识止处。 为从色行因缘行道。 一像一身思想。 辟天名为遍净。 若阿难为行道。 是识止处已知。 亦是识止处从是习。 亦知从是没。 亦知是所乐。 亦知是更苦。 亦知从是要得出如有知是时阿难行为道。 所识止处。 可应求可应望可应住处。 阿难对言不。 彼阿难第五识止处。 为从不色行因缘行道。 一切从色得度地想已没无有量空空慧行受止。 辟天名为空慧。 若阿难为行道。 是识止处已知。 亦是识止处从是习。 亦知从是没。 亦知是所乐。 亦知是更苦亦知从是要得出如有知。 是时阿难为行道。 所识止处。 可应求可应望可应住处。 阿难对言不。 彼阿难第六识止处。 为从不色行因缘行道一切从空慧度识无有量受慧行止。 辟天名为识慧。 若阿难为行道。 是识止处已知。 亦是识止处从是习。 亦知从是没。 亦知是所乐。 亦知是更苦。 亦知从是要得出如有知。 是时阿难为行道。 所识止处。 可应求可应望可应住处。 阿难对言不。 彼阿难第七识止处。 为从不色行因缘行道。 一切从识慧度无有量不用已舍受慧行。 辟天名为不用受慧行。 若阿难为行道。 是识止处已知。 亦是识止处从是习。 亦知从是没。 亦知是所乐。 亦知是更苦。 亦知从是要得出如有知。 是时阿难为行道。 所识止处。 可应求可应望可应住处。 阿难对言不。 彼阿难第一受行从得解。 有从色因缘行道。 无有想亦不受。 辟天名不思。 若阿难为行道。 已知是从受。 亦知从受习。 亦知从是没。 亦知是所乐。 亦知是更苦亦。 知从是要得出如有知。 是时阿难为行道。 是受行从得解。 可应求可应望可应住处阿难。 对言不。 彼阿难第二受行从得解。 有从不色因缘行道。 一切不用从慧得度过无有思想亦未离思想为受行止。 辟天名为无有思想解。 若阿难为行道。 是受行从得解已知。 为是解从是习。 亦知从是没。 亦知是所乐。 亦知是更苦。 亦知从是要得出如有知。 是时阿难为行道。 是受行从得解。 可应求可应望可应住处。 阿难对言不。 若阿难为行道。 如是知。 如是见。 说为不知不见。 若有是结使。 是时应说为常。 是时应说非常。 是时应说世间有本。 是时应说世间无有本。 是时应说得道以死复生。 是时应说得道不得死。 为有无有。 度世死从是结使。 是时阿难为行道。 是七识止处二受行从得解。 如是如有从谛慧见从是意已解已得解脱。 是名为阿难为行道无所著从慧得解脱。 亦有阿难八解脱处。 何等为八色。 观色。 是为第一解脱处。 内观色不想外观色。 是为第二解脱处。 观三十六物净身受观行止。 是为第三解脱处一切。 从色想已度。 灭地想。 若干想不念无有量空慧已受竟。 辟天名为空慧是名为第四解脱处。 一切从空慧已度无有量识慧受竟。 辟天名为识慧。 是名为第五解脱处。 一切从识慧得度无所有不用受慧竟行。 辟天名为不用无所用慧行。 是为第六解脱处。 一切从不用慧得度无有思想亦不无有思想竟受止。 辟天名为思想。 是名为第七解脱处。 一切从无有思想竟得度灭思想亦觉尽身已更竟受止。 是为第八解脱处。 若已阿难行道。 七识止处二受行。 从得解脱。 亦是八解脱处。 是如有是慧已。 更见从是竟我却不用。 已得解脱。 如是本福已身更竟止。 是名阿难行道无所著从两行得解脱。 佛说如是阿难受行。 发布时间:2025-05-14 15:14:4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6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