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一卷 内容: 大乘单译经·第0432部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一卷北凉高昌沙门法盛译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如是我闻。 一时佛游乾陀越国毗沙门波罗大城。 于城北山岩荫下。 为国王臣民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 说法教化度人无数。 教化垂毕时佛微笑口出香光。 光有九色遍照诸国。 香薰亦尔。 时诸大众睹光闻香皆大欢喜。 时光明还绕佛七匝复从口入。 尔时阿难整衣服长跪叉手白佛言。 今者世尊。 现奇瑞相必有因缘。 多所饶益众生蒙祐。 唯愿天尊说其因缘。 佛告阿难。 如汝所言。 诸佛密口凡所现相有大因缘。 汝欲闻乎。 阿难曰诺。 唯天中天。 佛告阿难。 过去九劫时世无佛。 有一大国名乾陀摩提。 王名乾陀尸利。 夫人名曰差摩目佉。 太子名曰栴檀摩提。 其国广博丰乐饶人。 人寿千五百岁。 太子福德天下太平无偷劫贼。 人民和顺不相克伐。 太子慈仁聪明智慧贯练群籍及九十六种道术威仪靡不通达。 少小已来常好布施。 于身命财无所遗惜。 慈育众生甚于赤子。 大悲普覆平等无二。 孝养父母礼仪备举。 尔时父王为太子去城不远造立园观。 其园纵广面八由旬。 列种华果奇禽异鸟清净严好。 处处皆有流泉浴池。 池中常有优钵罗华钵头摩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 及余杂种赤白莲华。 孔雀鸿[鵗-巾+孑]鵁鶄鸳鸯游戏其中。 清凉香洁微妙第一。 尔时太子与群臣百官及后妃婇女。 导从前后诣园游戏。 经一七日回驾还宫。 尔时国界有贫穷孤独老病百疾。 闻太子还悉来在道侧。 张手向太子。 太子见已即以身璎珞服饰及金钱银钱车乘象马。 悉用布施。 及至城门无复余物。 贫者犹多恨不周足。 太子还宫念诸贫人忧不能食。 王问太子。 为何恨也。 太子答曰。 近出游观见诸贫人。 夹在路侧求索所乏。 即以身所有施之。 犹不周足故自愁耳。 今欲从大王乞中藏财物周给天下。 不审大王赐所愿不。 王言。 国家库藏防备缓急不宜私用。 于是太子。 所愿不果愁倍于前。 太子傍臣名曰阇耶。 见太子不食悲感懊恼。 长跪叉手白太子言。 臣有金钱十千。 奉上大天随意所用。 愿莫忧贫饮食如先。 钱若不足臣当卖身供奉大天。 于是阇耶即以金钱十千奉上太子。 太子使人持钱出城布施贫人。 尽十千数犹不周遍。 还白太子金钱已尽贫者尚多。 于是太子即使傍臣料捡私藏。 复得金钱十千施诸贫人犹不充足。 太子自念。 夫人之苦皆由贫穷求不得苦。 今当自卖所爱之身。 救彼人苦令得安乐。 思惟是已却珍宝衣。 着凡故服默出宫城。 投适他国名裴提舍。 自卖身与一婆罗门得千金钱。 以此金钱施诸贫人。 时婆罗门。 使奴将车入山斫樵于市卖之。 经于多时后复取薪。 乃于山中得牛头栴檀一段重一百斤。 时彼国王本有癞病。 医方咒术不能令差。 王便怒曰。 用医何为。 夫人百病皆有对治之药。 而我此病何独不蒙。 令收诸医于市斩刑。 时有一医叩头白王言。 今王此病对治之药世间难有。 虽有其名未曾见之。 王曰。 药名何等。 答曰。 名牛头栴檀。 王曰。 夫人罪福业行不同。 自有福人脱有此药。 即教宣令天下。 谁有此药。 当分半国从其市之。 时婆罗门唤奴语曰。 尔从来卖薪虽获微直。 不如今者富贵之利。 国王有病今以半国市牛头栴檀。 汝今可赍此栴檀。 往奉大王必得如意。 吾当与汝同此乐也。 时奴即持牛头栴檀奉上国王。 王得之已磨用涂身癞病即愈。 王大欢喜。 举国臣民各蒙庆赖。 即召群臣大设施会。 放赦囚徒布施贫乏上下和乐。 王使大臣破半宫殿。 及所领国民金银珍宝钱财谷帛奴婢车乘象马牛羊悉皆分半。 庄严宝车百乘马骑千匹。 作倡伎乐香华幢幡百味饮食迎奴还国。 王便请之共坐宝床。 作倡伎乐饮食娱乐。 王问奴曰。 见卿福德威相有殊于世。 何缘处贱愿闻其志。 奴曰甚善。 卿欲闻者今当说之。 如卿所疑吾本非奴。 卿颇曾闻乾陀摩提国王有太子名栴檀摩提好布施不。 答曰。 数闻但未见耳。 曰吾便是也。 其王闻已倍更敬重。 曰何缘致是。 太子曰。 吾好布施尽国财物不足周用。 穷者犹多本愿不遂。 是以舍国自卖身耳。 王曰。 夫人宿行随业受报。 修善则乐行恶受苦。 非卿所为。 非父母与何乃亏国大望处险涉难。 如此之事天下少有。 必有异见愿说其意。 太子答曰。 吾本发意誓度群生。 行诸波罗蜜志求菩提。 王曰善哉。 甚大随喜。 太子语王。 今以国还卿。 唯求一愿傥不见违。 答曰。 所愿何等。 太子曰。 欲得中藏钱财之物。 以周给天下贫穷孤老尪羸百病。 肆意布施满五十日。 其中功德与卿共之。 王曰甚善。 钱财之物随卿施用。 所赏半国是卿功分。 吾不敢受。 太子曰善。 卿以财施我。 我以国奉卿。 我好布施。 卿之乐国。 人物殊姓志欲不同。 王曰。 此行弘深非吾所及。 卿得道时愿见济度。 太子即遣使宣告诸国。 若有贫穷孤老尪羸之者悉令来会尔时太子使人开诸库藏运辇财物于平坦地布施贫人满五十日贫者得富莫不欢喜。 尔时太子委国去后。 群臣惊怖啼哭白王。 昨夜忽亡太子不知所在。 王闻是语从床而落迷不识人。 夫人宫中后妃婇女。 及臣佐吏民莫不惊怪。 悲感懊恼举声号叫。 奔出四向追觅太子。 时王夫人惧失太子忽忽如狂。 即与妃后褰裳被发奔走出城。 东西驰逐寻觅太子。 王恐夫人念子懊恼或能致命。 即与群臣严驾出城。 追觅夫人并太子消息。 去国十里于空泽草中。 乃见夫人从数宫女。 捶胸啼哭头乱目肿。 披百草丛求觅太子。 其王见已更增悲结。 前捉夫人手。 啼泪交流谏夫人曰。 吾子福德慈孝布施与物无怨。 尽以财物布施天下犹不周足。 常怀悔恨无物施用。 子今密去必投他国求财布施。 或自卖身赒给贫乏。 且共还宫勿大忧愁。 吾今当遣使到诸国中。 访问消息必得子还。 夫人骂曰。 由王悭贪护惜钱财不爱念子。 今宁可以钱财为子身不。 王曰。 吾失在先今悔何及。 且共还宫保不失子。 今当躬身四出求索要得子还。 夫人垂泪曰。 今失我子用生何为。 宁死于此不空还也。 我观子身不知饥渴。 虽遭病苦不以为患。 今还守空何所恃怙。 于是太子后妃被发乱头号天叩地。 四望顾视不见太子。 号天叩头饮泪而言。 天地日月父母灵神。 若我有罪今悉忏悔。 愿与我大夫早得相见。 于是国王强牵夫人及太子后妃。 载车还宫。 太子尔时遥在他国。 两目手足三反[目*需]动。 心中愁怖似有忘失。 即辞彼王还归本国。 王令傍臣庄严宝车百乘马骑千匹。 金钱十千银钱十万。 王有五百大臣人。 以金钱十千银钱十万。 以赠送太子。 王与群臣十千万人。 送太子到国界头。 施设大会欢喜相谢。 于是别去。 太子惟曰。 从小已来足不妄动目不妄[目*需]。 吾前出国不辞父母。 必是父母及国臣民。 恐失我故忧愁苦恼。 今当速去令知消息。 又复惟曰。 道途旷远不可卒到。 恐我父母。 哀念情重或丧身命。 当作何方令消息速达。 时有乌鸟善能人语。 白太子言。 仁德至重恩润普及。 何忧不办。 欲何所为吾当助之。 太子答曰。 欲托一事愿见不违。 乌曰奉命。 太子曰。 烦卿送书与我父王。 乌曰。 宜急今正是时。 太子作书以授与乌。 乌口衔书飞到本国。 以书置王前。 王披书读。 知太子消息甚大欢喜。 即起入宫语夫人曰。 如我语卿知不失子。 不过数日必得见子。 夫人闻已如死还稣。 拍手称善。 曰令一切天下安隐快乐。 所愿皆得寿命无量尔时国中群臣豪族男女大小。 闻太子还皆称万岁。 王即与群臣数千万人。 严驾导从出迎太子。 道路相逢。 太子见父即下宝车。 前接足礼启父王曰。 子道不孝枉屈尊神。 惊动国界幸蒙原恕。 王曰甚善。 父子相见悲喜交集回驾还宫。 举国民庶莫不欢喜。 远方诸国贫穷乞人。 闻太子还多得钱财。 皆从远来诣太子乞。 太子使人担辇钱物。 于大路头平坦空地施诸贫人。 一年之中日日不绝。 四方来者皆得如意。 尔时父王与诸大臣语太子曰。 从今已往国藏珍宝。 随所须用莫自疑难。 夫施之德远近所重。 冤敌恶人闻太子功德者。 自然修善。 尔时有五通神仙道士名曰勇猛。 与五百弟子。 在此山上大岩窟中。 修禅行道志求菩提欲度众苦。 教化天下皆令修善。 尔时太子栴檀摩提。 赍持种种百味饮食。 上山供养诸仙道人。 于时仙师。 咒愿太子因为说法。 太子心喜志乐无为。 不欲还国。 顾惟宫室生地狱想。 妻子眷属生杻械想。 观五欲乐为地狱想。 思惟是已即解璎珞严身上服。 及车马人从悉付傍臣遣令还国。 于是太子。 披鹿皮衣留住山中。 从师学道攒寻道术。 时太子傍臣还国白王。 太子上山供养仙人。 留彼学道不肯还宫。 经书咒术悉令通达自要不还。 王曰。 一何苦哉。 世人得子以致欢乐。 凭赖老时益国除患。 吾得此子常怀忧苦。 不欲富贵不亲眷属。 此之恼子何道之有。 即召群臣共论此事。 诸臣曰。 太子好道不贪世荣。 志乐无为既不还国。 非可如何。 王宜遣使审定其意。 必不还者当量其宜。 王即遣使往问太子。 吾今待子如渴思饮。 停留山中不还何意。 今夫人后妃挥泪望途。 悲号懊恼不自任处。 夫子道安亲不宜苦逆。 随使必还。 使者受命旨曰如是。 太子答曰。 万物无常形不久存。 室家欢娱离别则苦。 姓命由天不得自在。 无常对至。 虽有父子不能相救。 今求无为欲度众苦。 得道之日先度父母。 今此处不远。 亦当时往奉觐目下。 此志已定。 王宜更计续立国嗣。 还信白王。 具说上事。 王即召集群臣。 更立太子。 时王夫人与太子后妃婇女营从。 赍持太子衣服严身之具。 及种种甘果饮食香华伎乐。 导从前后上山。 到太子处饭诸仙众。 因迎太子。 夫人曰。 夫种谷防饥掘井待渴。 立郭防贼养子侍老。 汝今不还国者吾命不全。 太子长跪白夫人曰。 舍家处山改形易服。 如唾出口不中食用。 闲居道士于国无施。 理分已定非可改移。 宁碎身于此终不还也。 愿母时还寻尔修觐。 于是夫人及太子后妃。 见太子至意坚固无有还意。 悲哭懊恼随路而归。 于时国王唯望夫人得太子还。 与诸群臣出城迎待。 唯见夫人与太子后妃。 被发乱头捶胸号叫随路空归。 王益不乐。 群臣万众莫不啼泪。 回驾还宫。 于是国王谏谢夫人及太子妻。 吾子好道世间难有。 慈育普济莫不蒙恩。 此国之宝非凡器也。 今乐居山以修其志。 但令安隐时复相见。 今且与子相去不远。 饷致饮食消息往来可以自慰。 于是夫人得王谏已忧情小歇。 时时遣人赍持饮食。 及诸甘果种种美膳。 往到山中供养太子。 如是多年。 太子亦时时下来问讯父母。 仍复还山修道。 其山下有绝崖深谷。 底有一虎母新产七子。 时天降大雪。 虎母抱子已经多日不得求食。 惧子冻死守饿护子。 雪落不息母子饥困丧命不久。 虎母既为饥火所逼还欲啖子。 时山上诸仙道士。 见是事已更相劝曰。 谁能舍身救济众生。 今正是时。 太子闻已唱曰善哉。 吾愿果矣。 往到崖头下向望视。 见虎母抱子为雪所覆生大悲心。 立住山头寂然入定。 即得清净无生法忍。 观见过去无数劫事。 未来亦尔。 即还白师及五百同学。 吾今舍身愿各随喜。 师曰。 学道日浅知见未广。 何忽自夭舍所爱身。 太子答曰。 吾昔有愿应舍千身。 前已曾舍九百九十九身。 今日所舍足满千身。 是故舍耳。 愿师随喜。 师曰。 卿志愿高妙无能及者。 必先得道勿复见遗。 太子辞师而去。 于是大师与五百神仙道士涕泪满目。 送太子到山崖头。 时有富兰长者。 将从男女五百人。 赍持食饮上山供养。 见太子舍身悲感啼哭。 亦随太子至山崖头。 于是太子在众人前发大誓愿。 我今舍身救众生命。 所有功德速成菩提。 得金刚身常乐我净无为法身。 未度者令度。 未解者令解。 未安者令安。 我今此身无常苦恼众毒所集此身不净九孔盈流。 四大毒蛇之所蜇螫。 五拔刀贼追遂伤害。 如此身者为无反复。 甘膳美味及五欲乐供养此身。 命终之后无善报恩。 反堕地狱受无量苦。 夫人身者。 唯应令苦不得与乐。 太子种种呵责其身诸过咎已。 又发誓言。 今我以肉血救彼饿虎。 余舍利骨。 我父母后时必为起塔。 令一切众生身诸病苦宿罪因缘汤药针灸不得差者。 来我塔处至心供养。 随病轻重不过百日必得除愈。 若实不虚者。 诸天降雨香华。 诸天应声雨曼陀罗华。 地皆振动。 太子即解鹿皮之衣以缠头目。 合手投身虎前。 于是虎母得食菩萨肉母子俱活。 时崖头诸人下向望视。 见太子为虎所啖骨肉狼藉。 悲号大叫声动山中。 或有捶胸自扑宛转卧地。 或有禅思。 或有叩头忏悔太子。 尔时首陀会诸天。 及天帝释四天王等。 日月诸天数千万众。 皆发无上菩提之心。 作倡伎乐烧香散华曼陀罗华供养太子。 而唱是言。 善哉摩诃萨埵。 从是不久当坐道场。 如是三唱已各还天宫。 五百仙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 神仙大师得无生忍。 王及夫人明日遣使赍持饮食。 上山饷太子。 到常住石室。 唯见卧具鹿皮衣伞盖钵盂锡杖水瓶澡罐悉在室中。 不见太子。 周遍问人无有应者。 唯见仙人十十五五相向啼泣到大师所。 唯见仙师以手拄颊。 涕泪满目呻吟而坐。 周匝推问无有应对。 使者怖惧即以饮食施诸仙士。 走还白夫人具说上事。 夫人曰。 不见我子见诸仙不。 答曰。 但见仙士十十五五相向泣涕。 夫人曰。 祸哉吾子死矣。 捶胸大叫奔走诣王。 王闻是已从床而落迷不知人。 群臣万众来集王侧叩头谏曰。 太子在山未审虚实。 何为哀恸。 愿王小息。 于是王及夫人后妃婇女臣佐吏民褰裳徒跣奔走上山。 尔时者长富兰亦逆来告王曰。 太子昨日投身岩下。 以肉饲虎。 今唯余骨狼藉在地。 于是长者。 即引导王到太子尸处。 王及夫人后妃婇女群臣吏民。 举声悲哭振动山谷。 王与夫人伏大子尸上。 心肝断绝闷不识人。 妃前扶头理太子发。 心肝摧碎啼哭声[言*害]。 曰一何薄命生亡我尊。 今日永绝不复得见。 宁使我身碎如尘粉。 不令我天奄忽如今。 太子已死我用活为。 时群臣白王。 太子布施誓度群生。 无常杀鬼所侵夺也。 及未臭烂宜设供养。 即收骸骨出山谷口。 于平坦地积栴檀香薪及种种香木。 诸香苏油缯盖幢幡以用阇维太子。 收取舍利以宝器盛之。 即于其中起七宝塔。 种种宝物而庄挍之。 其塔四面纵广十里。 列种种华果流泉浴池端严净洁。 王常令四部伎人。 昼夜供养娱乐此塔。 佛告阿难。 时太子者我身是时父王者即今我父阅头檀是。 时夫人者母摩耶是。 尔时后妃者今瞿夷是。 时大臣阇耶者阿难是。 尔时山上神仙大师者弥勒是也。 裴提舍王者难陀是也。 时婆罗门者罗云是也。 弥勒菩萨从昔已来常是我师。 以吾布施不惜身命救众生故。 超越师前悬挍九劫。 今致得佛济度无极。 佛说是时天龙及人八万四千。 皆发无上平等道意。 八千比丘漏尽结解得应真道。 王与群臣天龙鬼神闻佛所说。 皆大欢喜礼佛而去(丹乡本续有)尔时国王闻佛说已。 即于是处起立大塔。 名为菩萨投身饿虎塔今现在。 塔东面山下有僧房讲堂精舍。 常有五千众僧四事供养法盛。 尔时见诸国中。 有人癞病及颠狂聋盲手脚躃跛。 及种种疾病。 悉来就此塔。 烧香然灯香埿涂地修治扫洒。 并叩头忏悔百病皆愈。 前来差者便去。 后来辄尔。 常有百余人。 不问贵贱皆尔。 终无绝时。 发布时间:2025-05-14 14:51:0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