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太上感应篇:非礼烹宰。 内容: 【原文】非礼烹宰。 【解释】违背礼法烹宰牲畜。 【分析】《礼记》上说:‘天子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 ’孟子说:‘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因为圣人爱惜生命,不肯任意地灭绝物命,就算有时为了祭祀、为了宴客、为了养亲,才会猎杀禽兽,原本就是万不得已才会做这种事,并不是教人屈从于早晚的供给,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每天做杀生的事情。 太上是慈悲的,在前面已经说过‘昆虫草木,犹不可伤’,现在为了对一般的人说法,不得不降一个层次,显示出‘非礼’两个字,这是很严谨地规范人,不可以超越这个范围的意思,这是圣人不得已的用心。 《楞伽经》中说:‘若是所有人都不吃肉的话,也就没有人会去杀害众生了。 ’现在的人若无法做到全部断除肉食,暂且可以用渐进的方法除去自己的杀心,学习前人不吃四种肉的禁戒:第一、看见动物被杀,不吃;第二、听到动物被杀的声音,不吃;第三、专门为我而杀,不吃;第四、自己所养的,不吃。 遵守这四种禁戒,则平常的饮食既可以不受到影响,而对于众生也可以算是没有杀害它们的意思。 至于牛和狗,它们对人类有功劳,更是应该戒绝宰食它们的肉。 如果能够这样做的话,那么非礼烹宰的情形,或许可以减少一些。 【故事一】江北地区有一个人射下一只雄雁,就把雄雁杀掉煮食。 这时雌雁就飞来观看,不肯离去;而且还趁著锅盖打开时,飞身投入锅中,和雄雁一同被烹煮。 江北地区的人听到了这件事,都非常感动,以后就不再吃雁了。 当时的大诗人元好问,就将这两只雁子埋葬在一起,而且埋葬的地方就称为雁丘;而射雁的那个人,在雁子埋葬后不久就死了。 【故事二】滁州有一位屠夫,每次杀牛时都叫他的儿子在旁边,看他如何操刀宰杀,想以此传为家业。 有一天屠夫在睡觉,儿子以为是一头牛,就拿著屠刀把他宰杀,还砍断了头。 大家很惊讶地问他原因,儿子说:‘我看到的是牛,不是父亲! 父亲曾经教我杀牛,现在看到牛在睡觉,我只是要试一试杀牛的手法罢了! ’ 发布时间:2020-12-20 17:54:1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