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免死得元 内容: 免死得元(出自《感应篇笺注》)【原文】河南潘解元,附二友人省乡试。 寓有神相,密语二友曰,潘君将有大难,须急避之。 二友遂托言寓小,各赠二金,使另觅寓。 潘随借一小寓。 夜于水次,见一妇投水,询之,云,夫买棉花织布,积若干匹,夫出门后,卖得四金,不意皆假银也。 夫归必见责,故寻死耳。 潘急出袖中四金与之。 归寓乏用,寓主多出垢语,乃借宿于寺。 寺僧梦诸神鼓吹下降,云,试榜已定,奈解元近作损德事,上帝除名,尚未有代。 一神云,此寺内潘生可。 一神云,相当横死,安可作元。 一神将二手摩其面云,今非解元相乎。 僧默识之,厚加款待。 试毕,往二友寓谢。 相士一见大惊,曰,公作何阴德,成此异相。 今首魁多士矣。 榜发果然。 [按]作一善事,须是若决江河,沛然莫御,方能成就。 潘君若算到自己进场盘费,未有不废然中止者。 唯其但知有人,不知有己,所以费止四金,免一横死,而复得元也。 犹忆己已年冬,余在澄江应小试,时有门斗朱君玉者,失去他人所寄之金,几不欲生。 余闻恻然,欲助其少许,苦于资粮告匮,不果。 未几,余即归昆。 迨文宗发长洲覆案,余已列在第二,然但有坐号而无姓名,人皆莫识,余遂以覆试不到除名。 此时昆邑实无长洲案,有之者唯朱君玉。 朱与余又不甚相识,初不知第二坐号即余也。 向使当日不顾自己盘费,稍助其资,彼于感恩之下,必以覆案示余,余亦不至除名,复阅二年而始遇矣。 盖观于潘而益愧云。 【译白】河南省潘解元,随二位友人入省参加乡试。 在他们寄住的寓所有位看相很灵验的相士悄悄对潘的两个朋友说:“潘君将有大难,赶紧让他避一避。 ”两位朋友就借口房子太小,每人赠他两锭银子,让他另租房住。 潘君只好到别处租一间小房住。 有一天晚上,潘君在河边散步,见一妇女正要投河自杀,他急忙上前阻止,问她有什么事想不开。 妇女答道:“丈夫买棉花织布,好不容易织了若干匹,丈夫出门后,我把布匹卖得四锭银子,没想到全是假银。 丈夫回家一定会狠狠责骂我,所以想一死了之。 ”潘君当即拿出袖中的四锭银子给她。 回到住处后,因为缺钱,房东借故羞辱他,潘君只得到寺院中借宿。 当夜寺僧梦见众神敲锣打鼓从天而降,一位神说:“试榜已定了,可是本科解元近日做了损阴德事,上帝已将他除名,还不知找谁来代替。 ”另一位神说:“住在此寺中的潘生可代替。 ”又有一位神说:“看他面相当横死,怎可做解元? ”此时有一位神走近潘生,用双手抚摩着潘生的脸说:“现在不就是解元之面相了? ”僧默记在心,对潘君厚加款待。 考试完毕,潘君前往二友住处致谢。 那位相士见了他,大吃一惊,说:“你近日做了什么阴德,变成了满面贵相? 今科乡试解元非你莫属了。 ”试榜公布后,果然如此。 [按]要做一善事,必须如决口之江河,沛然莫能抵御,才能成就。 潘君当时若算到自己进考场之盘费,则没有不废然中止的。 正因为他只知有人,不知有己,所以只用了四锭银子,不但救人一命,而且自己也免遭横死,还得中解元。 由此让我联想到康熙己巳年冬天,我在澄江(今江苏江阴)应小试,当时有位在官学中当仆役的朱君玉,丟了他人所寄存之钱,他难过得几乎不想活了。 我听后很同情,想助他少许,但苦于自己的费用也快没有了,没能帮他。 不久,我就回昆山了。 等到试官来分发长洲(今苏州)复试的案卷时,我本来已列在第二坐号,但只有坐号而无姓名,人们都不知是谁,于是我因复试不到被除名了。 当时昆山县没有长洲案卷,有案卷的只有朱君玉。 朱与我又不太相识,并不知道第二坐号就是我。 假使当日我不顾自己的盘费,稍微资助他,他于感恩之下,一定会把复考案卷给我,那我也不至于被除名,最终等二年才考上。 与潘君相比,我更加惭愧啊!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免死得元 发布时间:2020-12-20 05:37:3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