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1435 23.P0001 十诵律 (61卷)〖后秦 弗若多罗共罗什译〗 内容: 大正藏 No. 1435 十诵律后秦 弗若多罗共罗什译61卷十诵律卷第一(初诵之一)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明四波罗夷法之一佛在毗耶离国。 去城不远有一聚落。 是中有长者子。 名须提那加兰陀子。 富贵多财种种成就。 自归三宝为佛弟子。 厌世出家剃除须发被著法服而作比丘。 远离乡土到憍萨罗国一处安居。 时世饥馑乞食难得。 诸人民妻子尚乏饮食。 何况能与诸乞求人。 时须提那作是念。 此大饥馑乞求难得。 我等诸亲里多饶财富。 当因我故布施作福。 今正是时。 作是念已。 夏安居过三月自恣竟作衣毕。 著衣持钵还毗耶离。 经游诸国至本聚落。 晨朝时到著衣持钵入村乞食至亲里舍。 为诸比丘各各劝与种种饮食。 自行头陀受乞食法。 次乞食已还到自舍。 而作是言。 先许当还我今来归。 作是语已便駃出去。 其家小婢见其駃去。 即驰往白须提那母。 向须提那入门便去。 其母念言。 须提那入门即去。 或能愁忧欲还舍戒不乐梵行。 我今当往教令还家自恣五欲布施作福。 作是念已。 往到其所语须提那。 汝若愁忧不乐梵行欲舍戒者。 便来还家受五欲乐布施作福。 即答母言。 我无愁忧不欲舍戒不厌梵行。 亦不欲舍沙门之法心乐梵行。 其母自念。 我虽口言不回其心。 当语其妇言。 汝净洁时到则来报我。 便往语之。 妇言如是受其母教。 净洁时到。 往报母言。 今何所作。 时母教言。 本须提那所喜衣服严饰之具悉皆著来。 受教还房。 著其所喜衣服严具。 母即将到须提那所。 便作是言。 汝若愁忧不乐梵行欲舍戒者。 当自还家受五欲乐布施作福。 佛法难成出家勤苦。 即答母言。 我不愁忧心不动转自乐修梵行不乐五欲。 母言。 善哉须提那。 汝乐梵行不欲舍戒者。 今妇时到当留续种。 若家无嗣。 所有财物悉当入官。 尔时世尊未结此戒。 是须提那即便心动答母。 言尔。 母即避去。 便将其妇屏处行淫。 如是再三。 寻时怀妊。 有福德子月满而生。 名曰续种。 至年长大信乐佛法。 出家学道勤行精进。 逮得漏尽成阿罗汉。 时须提那既行淫已。 心生疑悔。 愁忧色变无有威德。 默然低头垂肩迷闷不乐言说。 时知识比丘来相问讯在一面坐。 问须提那。 汝先有威德颜色和悦乐修梵行。 今何以故。 愁忧色变默然低头迷闷不乐。 汝身为病为私屏处作恶业耶。 须提那言。 我身无病。 私屏作恶业故心有愁忧。 时诸比丘渐渐急问。 便自广说如上因缘。 诸比丘闻已。 种种因缘呵须提那言。 汝应愁苦忧悔。 乃作如是私屏恶业。 汝所作事非沙门法。 不随顺道无欲乐心。 作不净行。 出家之人所不应作。 汝不知佛世尊以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 以种种因缘称赞断欲舍欲想灭欲热。 佛常说法教人离欲。 汝尚不应生心。 何况乃作起欲恚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 时诸比丘种种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诸佛常法。 知而故问。 或有知而不问。 有知时问。 有知时不问。 有益事问。 无益事不问。 有因缘问。 佛世尊知彼时。 以正念安慧问须提那。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须提那言。 汝所作事非沙门法。 不随顺道无欲乐心作不净行。 出家之人所不应作。 汝愚痴人不知我以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 种种因缘称赞断欲舍欲想灭欲热。 我常说法教人离欲。 汝尚不应生心。 何况乃作起欲恚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 语诸比丘。 是愚痴人开诸漏门。 宁以身分内毒蛇口中。 终不以此触彼女身。 佛如是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为诸比丘结戒。 摄僧故。 极好摄故。 僧安乐住故。 折伏高心人故。 有惭愧者得安乐故。 不信者得净信故。 已信者增长信故。 遮今世恼漏故。 断后世恶故。 梵行久住故。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同入比丘学法。 不舍戒行淫法。 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共住。 佛在舍卫国。 有一比丘名跋耆子。 不舍戒戒羸不出还家作淫。 后欲出家自作是念。 我当先往问诸比丘。 得出家不。 不得则止。 作是念已问诸比丘。 诸比丘疑以此白佛。 佛言。 有人不舍戒戒羸不出还家作淫。 可得出家更作比丘。 从今是戒。 应如是说。 若比丘同入比丘戒法。 不舍戒戒羸不出作淫法。 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应共住。 佛在舍卫国。 尔时憍萨罗国有一比丘独住林中。 有雌猕猴常数来往此比丘所。 比丘即与饮食诱之。 猕猴心软便共行淫。 是比丘多有知识。 来相问讯在一面坐。 时猕猴来欲行淫。 一一看诸比丘面。 次到所爱比丘前住谛视其面。 时此比丘心耻不视猕猴。 猕猴寻嗔攫其耳鼻伤破便去。 时诸比丘急问其故。 便自广说如上因缘。 诸比丘以种种因缘呵责。 汝所作事非沙门法。 不随顺道无欲乐心作不净行。 出家之人所不应作。 汝不知佛以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 以种种因缘称赞断欲舍欲想灭欲热。 佛常说法教人离欲。 汝尚不应生心。 何况乃作起欲恚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 时诸比丘种种因缘呵责已。 往诣佛所向佛广说。 尔时世尊以是因缘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是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汝所作事非沙门法。 不随顺道无欲乐心作不净行。 出家之人所不应作。 汝愚痴人。 不知我以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 种种因缘称赞断欲舍欲想灭欲热。 我常说法教人离欲。 汝尚不应生心。 何况乃作起欲恚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 如是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我先已结此戒。 今复随结。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同入比丘学法。 不舍戒戒羸不出行淫法。 乃至共畜生者。 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应共住。 若比丘者有四种。 一者名字比丘。 二者自言比丘。 三者为乞比丘。 四者破烦恼比丘。 名字比丘者。 以名为称。 自言比丘者。 用白四羯磨受具足戒。 又复贼住比丘。 剃除须发被著袈裟。 自言我是比丘。 是名自言比丘。 为乞比丘者。 从他乞食故。 如婆罗门从他乞时。 亦言我是比丘。 是名为乞比丘。 破烦恼比丘者。 诸漏结缚烦恼众生。 能受后身生热苦报。 生死往来相续因缘。 若能知见断如是漏拔尽根本。 如断多罗树头毕竟不生。 是名破烦恼比丘。 云何比丘具足戒。 云何具足戒比丘。 若僧和合说白四羯磨。 是人信受随行不违不逆不破。 是名比丘具足戒。 是名具足戒比丘。 学者有三学。 善戒学善心学善慧学。 复有三学。 善学威仪善学毗尼善学波罗提木叉。 同入学法者。 如百岁受戒比丘所学。 初受戒人亦如是学。 如初受戒人所学。 百岁比丘亦如是学。 是中一心一戒一说一波罗提木叉。 同心同戒同说同波罗提木叉。 故名同入比丘学法。 不舍戒者。 若比丘狂时舍戒。 不名舍戒。 若心乱时。 病坏心时。 若向狂人。 向乱心人。 向病坏心人。 若独舍戒。 若独不独想。 不独独想。 若中国语向边地人不相解者。 若边地语向中国人不相解者。 若向哑人。 若向聋人。 向哑聋人。 向无所知人。 若向非人。 向睡眠人。 向入定人。 若隔障。 若自嗔。 若向嗔人。 若梦中。 若自不定心。 若向不定心人。 如是舍戒皆不名舍戒。 或有舍戒非戒羸。 或有戒羸非舍戒。 或有戒羸亦舍戒。 舍戒非戒羸者。 若比丘言。 我舍佛即名舍戒。 若言。 舍法舍僧舍戒。 舍和上舍阿闇梨。 舍同和上同阿阇梨。 舍比丘比丘尼。 舍式叉摩尼。 舍沙弥沙弥尼。 舍优婆塞舍优婆夷。 皆名舍戒。 若言。 汝等当知我是白衣若是沙弥。 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 乃至不复与汝等共作同学。 是名舍戒非戒羸。 戒羸非舍戒者。 若比丘愁忧不乐。 欲舍戒厌比丘法。 欲弃圣服取白衣服。 须白衣法不须比丘法求在家事。 复作是言。 我念父母兄弟姊妹我念儿女。 当駃教我生活伎术。 安我好处嘱我以善知识。 说如是语。 是名戒羸非舍戒。 戒羸亦舍戒者。 若比丘愁忧不乐欲舍戒。 厌比丘法欲弃圣服。 取白衣服须白衣法。 不须比丘法求在家事。 复作是言。 我念父母兄弟姊妹我念儿女。 当駃教我生活伎术。 安我好处嘱我以善知识。 说如是语已复作是言。 我舍佛舍法乃至舍优婆塞优婆夷。 是名戒羸亦舍戒。 行淫法者。 淫名非梵行。 非梵行者二身交会。 波罗夷者名堕不如。 是罪极恶深重。 作是罪者。 即堕不如。 不名比丘。 非沙门非释子。 失比丘法。 不共住者。 不得共作比丘法。 所谓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萨自恣。 不得入十四人数。 是名波罗夷不共住。 是中犯者有四种。 男女黄门二根。 女者。 人女非人女畜生女。 男者人男非人男畜生男。 黄门二根者。 亦人非人畜生。 比丘与人女行淫。 三处犯波罗夷。 大便处小便处口中。 非人女畜生女二根亦如是。 共人男行淫。 二处犯波罗夷。 大便处口中。 非人男畜生男黄门亦如是。 复有共畜生女行淫。 二处犯波罗夷。 谓鸡若似鸡是。 佛在舍卫国。 有一乞食比丘。 名曰难提。 晨朝时到著衣持钵入城乞食食已持尼师坛著左肩上入安桓林。 在一树下敷尼师坛端身正坐。 有魔天神。 欲破是比丘三昧故。 化作端政女身在其前立。 比丘从三昧起。 见此女身即生著心。 世俗禅定不能坚固。 寻时退失欲摩女身。 女人即却渐渐远去。 便起随逐欲捉其身。 时彼林中有一死马。 女到马所则身不现。 是比丘淫欲烧身故。 便共死马行淫。 既行淫已欲热小止。 即生悔言。 我已退堕。 非是比丘非释种子。 今诸比丘必舍远我不复共住。 我不应以不清净身著此法衣。 即脱袈裟摄著囊中以置肩上往诣佛所。 尔时佛与百千万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佛遥见来即作是念。 若我不以软语劳问者。 其心必破沸血当从面孔出。 是比丘来到佛所。 佛言。 善哉难提。 汝更欲学比丘所学耶。 闻佛所言善哉难提。 心大欢欣便作是念。 我当得共诸比丘住必不摈我。 如是思惟已答言。 世尊。 我更欲学比丘学法。 尔时佛语诸比丘。 汝等还与难提比丘学法。 若有如难提比丘者亦与学法。 应一心和合僧难提比丘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跪合掌作如是言。 大德僧听。 我难提比丘。 不舍戒戒不羸不出作淫法。 我今从僧还乞学法。 僧怜愍我故。 还与我学法。 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是中一比丘于僧中唱。 大德僧听难提比丘不还戒戒不羸作淫法。 是难提比丘从僧乞还学法。 今僧怜愍故还与学法。 若僧时到僧忍听。 还与难提比丘学法。 白如是。 如是用白四羯磨还与难提比丘学法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与学沙弥行法者。 佛所结一切戒尽应受行。 在诸比丘下坐。 应授与大比丘饮食汤药。 自从沙弥白衣受饮食。 不得与大比丘同室过再宿。 自不得与白衣沙弥过二宿。 得与具戒比丘作布萨自恣二羯磨。 与学沙弥不得足数作布萨自恣羯磨。 一切羯磨不得作(淫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众多比丘共一处安居。 少于房舍。 时诸比丘随所知识乞索草木。 各各自作庵舍止住。 是诸比丘入城乞食。 有取薪人。 坏其庵舍持材木去。 乞食还见即生忧愁。 作如是言。 我等辛苦暂行乞食。 诸年少辈便坏我舍持材木去。 当复更从知识乞索草木作庵舍住。 是时众中有一比丘。 名达尼迦。 是陶家子。 自以巧便即作泥舍泥户泥向。 梁椽牛头象牙衣架皆用泥作。 集诸草木以火烧成。 色赤严好。 作是舍已嘱诸比丘。 二月游行乞索。 欲作入舍饮食。 尔时佛与阿难按行诸房。 遥见其舍色赤严好。 佛知而故问阿难。 是何等物色赤严好。 阿难答言。 今王舍城众多比丘一处安居。 其房舍少。 是诸比丘随所知识乞索草木作庵舍住。 入城乞食时。 取薪人便坏庵舍持材木去。 乞食还见生愁忧言我等辛苦暂行乞食。 诸年少辈便坏我舍持材木去。 是中有比丘名达尼迦。 陶家子。 自以巧便作是泥舍。 集诸草木以火烧成。 严好如是。 佛告阿难。 汝破是达尼迦比丘赤色泥舍。 莫使外道讥嫌呵责。 佛现在世出如是漏结因缘法。 阿难受教。 即往破之。 达尼迦比丘二月游行。 还见舍破坏。 问所嘱比丘。 谁坏我舍。 比丘答言。 是佛大师教令破之。 达尼迦心念。 法王教破不得有言。 今王舍城诸材木师。 是我知识。 可作木舍。 过夜时到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乞食已到木师所。 汝今知不。 摩竭国主韦提希子阿阇世王。 与我材木。 木师答言。 若王与者随意取之。 是中有大重材中守护城难持出入不应乞人者。 即取斩截藏著一处。 时知城统。 见大重材中守护城斩截覆藏。 见已惊怖毛竖生念。 得无怨贼将欲来耶。 若已得入往问木师。 是大材木用守护城。 谁取斩截藏著一处。 答言。 有达尼迦比丘。 来作是言。 阿阇世王与我材木。 我时答言。 若王与者随意取之。 即便自取大材木斩截藏著一处。 城统心念。 王今云何乃以大材与此比丘。 即到王所言。 大王更有余材。 云何乃以守城大材持与比丘。 王言不与。 城统言。 王今已与。 谁言我与。 答言。 木师言与。 王曰。 将木师来。 即受教去将木师来。 时木师中道见达尼迦比丘语言。 以汝因缘故我今有事。 比丘言。 且去我随后往。 时城统即将木师到王所言。 大王。 此是木师。 时达尼迦比丘随后来。 王遥见之便言。 放木师去将比丘来。 城统即放木师将达尼迦比丘前到王所。 王言。 汝比丘法云何不与而取。 答言。 大王。 我非不与取。 王先与我。 王言。 我不忆与。 比丘答言。 今令王忆。 王言云何。 答言。 王当自念初登位时。 作如是言。 若我国内草木及水。 随诸持戒沙门婆罗门取用。 王言。 我谓无主草木故作是说。 王言。 汝今堕大罪中。 比丘答言。 我出家人寄住王国。 云何杀我。 王言。 比丘去。 勿复更取如是大材。 时众人唱言。 希有此比丘。 决定应死。 呵责便放。 是比丘从大罪中得出。 到众僧中食。 后语诸比丘。 我今日垂为王所杀。 广说上事诸比丘以种种因缘呵责。 汝所作事非沙门法。 不随顺道无欲乐心作不清净行。 出家之人所不应作。 汝不知佛世尊以种种因缘呵责偷夺法。 种种因缘称赞不偷夺法。 汝尚不应生心。 亦不应说。 何况能取。 以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 汝达尼迦比丘。 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汝所作事非沙门法。 不随顺道无欲乐心作不清净行。 出家之人所不应作。 佛言。 汝痴人。 不知我以种种因缘呵责偷夺法。 种种因缘称赞不偷夺法。 汝尚不应生心。 口亦不应说。 何况乃取。 种种因缘呵已语阿难。 将一下坐比丘入王舍城。 街巷市里多人众处。 以问众人。 若信不信者。 若贤者非贤者。 若大臣大官将帅官属。 盗至几许。 摩竭国主阿阇世王与其大罪。 阿难受教。 将一下坐比丘入王舍城。 街巷市里多人众处。 以问众人。 盗至几许。 摩竭国主阿阇世王便与大罪。 众人答言。 大德阿难。 盗至五钱若五钱直。 便与大罪。 阿难闻已。 还诣佛所作礼却住向佛具说。 盗至五钱若五钱直。 阿阇世王便与大罪。 佛即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若聚落中若空地。 物不与偷取。 以所偷物。 若王王臣。 若捉系缚若杀若摈若输金罪。 若作是言。 汝小儿汝痴汝贼。 比丘如是不与取者。 得波罗夷不应共住。 不与取者。 他人不与是物。 若男若女若黄门若二根人不与盗取。 是名不与取。 王者刹利种身受王职吉水灌顶。 是名为王。 亦名国主。 亦名灌顶。 若婆罗门居士若女人身受王职。 亦名为王国主灌顶。 杀者名为夺命。 系者。 若著杻械枷锁在狱。 皆名为系。 摈者。 驱出国界。 输金者。 输金等物赎罪。 贼者有二种。 若劫若盗。 汝小儿者。 未知法故。 痴者。 无所知故。 波罗夷者名堕不如。 是罪极恶深重。 作是罪者。 不名比丘。 非沙门非释子。 失比丘法不共住者。 不共作比丘法。 所谓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说戒自恣。 不得入十四人数。 是名波罗夷不共住。 是中犯者有三种。 取人重物犯波罗夷。 一者自取。 二者教他人。 三者遣使。 自取者。 手自取自手举离本处波罗夷。 教他者。 若比丘教人盗他物。 是人随语即偷夺取离本处。 是时。 比丘得波罗夷。 遣使者。 若比丘语人言。 汝知某甲重物处不。 若言知处遣往盗取。 是人随语即偷夺。 取离本处时。 比丘得波罗夷。 复有三种。 取人重物波罗夷。 一者用心。 二者用身。 三者离本处。 用心者。 发心思惟欲偷夺取。 用身者。 若手若脚若头若余身分取他人物。 离本处者。 随物所在处举著余处。 复有三种。 取人重物波罗夷。 一者他不与。 二者重物。 三者离本处。 他不与者。 若男若女若黄门若二根人不与。 重物者。 物直五钱若过五钱。 离本处者。 随物所在处举著余处。 复有三种。 取人重物波罗夷。 一者盗心。 二者重物。 三者离本处。 盗心者。 他不与自盗心取。 重物离本处亦如上说。 复有三种。 取人重物波罗夷。 一者是物属他。 二者重物。 三者离本处。 属他者。 是物有主。 若男若女若黄门若二根人。 重物离本处如上说。 复有三种。 取人重物波罗夷。 一者属他想。 二者重物。 三者离本处。 属他想者。 知是物有主人。 重物离本处如上说。 若男若女黄门二根人。 重物离本处如上说复有四种。 取人重物波罗夷。 一者他不与二者偷夺心取。 三者重物。 四者离本处。 皆如上说。 复有四种。 取人重物波罗夷。 是物属他偷夺心取。 重物离本处波罗夷。 知物属他偷夺心取。 重物离本处。 皆如上说。 复有四种。 取人重物波罗夷。 一者有守护。 二者有主。 三者重物。 四者离本处。 有守护者。 如人有象马牛羊妻子奴婢。 若在自国若在他国有人守护。 有我所心谁为我所心随谁物。 复有田甘蔗田稻田麦田麻田豆田葡萄田有人守护。 有我所心谁为我所心随谁物。 复有象厩马厩门间食厨。 有人藏物在中。 是名守护。 有我所心谁为我所心随谁物。 重物离本处如上说。 复有四种。 取人重物波罗夷。 是物无守护有我所心重物离本处。 无守护者。 如人有象有马妻子。 若在自国若在他国。 是物无人守护。 有我所心谁为我所心随谁物。 复有田地。 场上有谷。 是物无人守护。 有我所心谁为我所心随谁物。 复有五宝若似五宝。 藏著地中无人守护。 但有我所心。 谁有我所心。 谓随所属主有我所心。 是名有主无人守护。 重物离本处如上说。 复有四种。 取他重物波罗夷。 是物有守护无我所心重物离本处。 有守护无我所心者。 如群贼破他城邑多得财物。 若以王力若聚落力还破是贼。 贼舍物走。 是物主不守护无我所心。 已失故。 贼亦不守护无我所心。 已夺故。 有守护无我所心。 谁守护无我所心。 夺得者。 又如比丘失诸衣钵。 有知识比丘在余处见。 便即夺取。 是失衣钵比丘不守护无我所心。 已失故。 贼不守护无我所心。 已夺故。 有守护无我所心。 谁守护无我所心。 夺得者。 重物离本处如上说。 处者。 地处上处虚空处。 乘处车处船处。 水中田地僧坊处。 身上处关税处共期处。 无足二足四足多足。 地处者。 如人有五宝若似五宝在地。 比丘以偷夺心取离本处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以木瓦石举取。 虽堕本处波罗夷。 若拽取未出界偷兰遮。 又如铁瓶铜瓶铁瓮铜瓮。 以五宝若似五宝著此器中。 比丘以偷夺心取离本处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取瓶底物转出近口波罗夷。 近瓶口物转著瓶底亦波罗夷。 若穿瓶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比丘偷夺心。 在器不在物。 若心在物不在器。 或心两在。 取五钱直波罗夷。 是名地处。 上处者。 若细陛绳床粗陛绳床。 蓐囊蓐薄蓐厚蓐蓐覆杂色蓐杂色绶缘。 薄被厚被表[革*茸]被表里[革*茸]被缘[革*茸]被。 地敷具树上处屋上处。 细陛绳床处者。 谓脚处足处环处床陛处上绳床足处上头处。 若以绳织异绳名异处。 若皮若衣覆。 一色名一处。 异色名异处。 如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 比丘以偷夺心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粗梐绳床处者。 若一板名一处。 若皮若绳若衣覆。 异绳名异处。 余如上说。 蓐者一种毛一种名一处。 表处里处一色名一处。 异色名异处。 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 比丘以偷夺心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囊蓐薄蓐厚蓐蓐覆杂色蓐杂色绶缘薄被厚被表[革*茸]被表里[革*茸]被缘[革*茸]被地敷具处者。 一种毛名一处。 一色名一处。 异色名异处。 余如上说。 树处者。 根处茎处枝处叶处华处果处乃至根须处。 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 比丘以偷夺心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屋上处者。 谓门间处向处门关处户橝处牛头象牙衣架梁椽重阁梯梐处。 一桄名一处。 栏楯处一钩名一处。 若未泥舍一墼名一处。 若草覆舍一重名一处。 若木覆舍一木名一处。 若仰泥舍一画色名一处。 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 比丘以偷夺心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是名上处。 虚空处者。 如人房舍殿堂诸栏楯上。 有贵价衣波头摩衣头求罗衣鸠罗阇衣悬是诸处。 风吹在空衣未堕地。 比丘以偷夺心接取波罗夷。 又如比丘和上阿阇梨衣。 从下至上从上堕下衣未至地。 比丘以偷夺心接取波罗夷。 又如人门中向中阁上檐下楼观处屋间阁上。 以内外庄严身具在是诸处。 有有主鸟鹅雁孔雀鹦鹉猩猩衔是物去。 比丘以偷夺心夺是鸟取波罗夷。 若待鸟时偷兰遮。 鸟随比丘所欲至处波罗夷。 若至余处偷兰遮。 若有野鸟谓诸鹰鹫衔是物去。 比丘以偷夺心夺是鸟取偷兰遮。 若待鸟时突吉罗。 鸟随比丘所欲至处偷兰遮。 若至余处突吉罗。 又诸野鸟持是物去。 诸有主鸟夺野鸟取。 比丘以偷夺心夺是有主鸟波罗夷。 若待鸟时偷兰遮。 鸟随比丘所欲至处波罗夷。 若至余处偷兰遮。 诸有主鸟持是物去为野鸟所夺。 比丘以偷夺心夺野鸟取偷兰遮。 若待鸟时突吉罗。 鸟随比丘所欲至处偷兰遮。 若至余处突吉罗。 是名虚空处。 乘处者。 象乘马乘。 象乘处者。 谓脚处膝处髀处胯处肋处脊处胸处颈处头处耳处鼻处口处牙处尾处。 如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 比丘以偷夺心取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马乘处者。 谓脚处膝处髀处胯处肋处脊处胸处颈处头处耳处鼻处口处鬃毛处尾处。 余如上说。 车处者。 犊车鹿车獐车步挽车辇车。 犊车处者。 谓辐辋辕毂箱处栏楯处。 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 比丘以偷夺心取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鹿车獐车步挽车亦如是。 辇车处者。 脚处脚重环处坐处板橙处柱处覆处。 若绳索覆若衣覆。 一色名一处。 异色名异处。 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 比丘以偷夺心取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是名乘处。 船处者。 单槽船舫船舍船瓶船浮囊船板船木筏草筏。 单槽船处者。 两舷处两头处底处两箱处竖桅处柁楼处。 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 比丘以偷夺心取波罗夷。 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舫船处者。 谓横梁处绳缚处。 余如上说。 舍船处者。 谓板壁处瓶处瓮处安瓶瓮盖处柱处梁处。 若以草覆。 一重草名一处。 若木枝覆若板覆。 一覆名一处。 异色名异处。 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 比丘以偷夺心取波罗夷。 瓶船处者。 一切瓶一切绳缚处一切皮缚处。 浮囊船处者。 一切囊处一切缚处。 板船者。 一切板处。 木筏者。 一切木处。 草筏处者。 一切草处一切缚处。 是诸处有五宝。 若似五宝。 比丘以偷夺心取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是名船处。 水处者。 如人为舍故车故薪故水中浮物来下。 比丘以偷夺心取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离本处波罗夷。 若从捉留住后水到前波罗夷。 若沉着水底波罗夷。 若举离水亦波罗夷。 复次有主池中诸有主鸟。 比丘以偷夺心取是诸鸟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沉着水底偷兰遮。 若举离水波罗夷。 复有无主池中诸有主鸟。 比丘以偷夺心取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沉着水底波罗夷。 若举离水亦波罗夷。 是名水处。 田处者。 有二因缘夺他田地。 一者相言。 二者作相。 比丘为地故言他得胜者波罗夷。 不如者偷兰遮。 若作异相过分得胜。 地直五钱波罗夷。 僧坊舍亦如是。 是名田处。 身上处者。 如比丘与和上阿阇梨持衣行。 是比丘身上诸处。 谓脚处[跳-兆+專]处膝处髀处胯处臗处肋处脊处腹处胸处手处肘处臂处肩处颈处头处。 比丘以偷夺心取是衣囊。 从此处移著彼处波罗夷。 是名身上处。 关税处者。 比丘度关应输税物而不输税直五钱波罗夷。 复有贾客至关税处语比丘言。 与我过是物。 比丘与过税直五钱波罗夷。 复有贾客至关税处语比丘言。 与我过是物与汝半税。 比丘与过得税物直五钱波罗夷。 复有贾客至关税处语比丘言。 与我过是物尽与汝税。 比丘与过若税物直五钱波罗夷。 复有贾客来至关税处。 比丘示异道过失所税物。 物直五钱波罗夷。 复有贾客未至税处。 比丘示异道过失所税物。 五钱直偷兰遮。 若税处有贼若恶兽若饥饿故。 比丘示异道不犯。 是名关税处。 共期处者。 比丘与贼共期。 破诸村落得物与比丘分。 得五钱直波罗夷。 是名共期处。 无足众生者。 蛭虫千头罗虫有人取之举著器中。 比丘以偷夺心取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穿器取虫直五钱波罗夷。 若比丘偷心在器不在虫。 若心在虫不在器。 若心两在。 以偷夺心取得五钱直波罗夷。 是名无足处。 二足处者。 如鹅雁孔雀鹦鹉舍利鸟拘耆罗鸟狌狌及人。 有人取是物举著笼中。 比丘以偷夺心取得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穿笼取鸟直五钱波罗夷。 若比丘偷心在笼不在鸟。 若心在鸟不在笼。 若心两在。 以偷夺心取得五钱直波罗夷。 偷人有二种。 一者担去。 二者共要。 若比丘以人著脊上过二踔波罗夷。 若共期处行过二踔波罗夷。 是名二足处。 四足处者。 象马牛羊驴骡。 有人以绳系在一处。 比丘以偷夺心解绳牵去过四踔波罗夷。 若在墙壁篱障内。 比丘以偷夺心驱出过四踔波罗夷。 有诸四足共一处卧。 比丘以偷夺心驱一令起出过四踔波罗夷。 若在外放。 比丘心念。 是放牧人入村去时我当盗取偷兰遮。 若杀者波夜提。 杀已取肉直五钱波罗夷。 是名四足处。 多足处者。 蜈蚣百足蛣蜣。 有人举著器中。 比丘偷夺心取波罗夷。 若选择时偷兰遮。 选择已取五钱直波罗夷。 若穿器取虫直五钱波罗夷。 若偷心在器不在虫。 若心在虫不在器。 若心两在。 以偷心取直五钱波罗夷。 是名多足处。 又有七种。 取人重物波罗夷。 一非己想。 二不同意。 三不暂用。 四知有主。 五不狂。 六不心乱。 七不病坏心。 又七种取人重物无犯。 一者己想。 二者同意。 三者暂用。 四者谓无主。 五者狂。 六者心乱。 七者病坏心。 又七种取非人重物偷兰遮。 一非己想。 二不同意想。 三不暂用。 四知有主。 五不狂。 六不心乱。 七不病坏心。 又七种取非人重物无犯己想同意取暂用谓无主狂心乱心病坏心。 又有七种取人轻物偷兰遮。 非己想不同意不暂用知有主不狂不心乱不病坏心。 又有七种取人轻物无犯。 己想同意取暂用谓无主狂心乱心病坏心。 又有七种取非人轻物突吉罗。 非己想不同意不暂用知有主不狂心不心乱不病坏心。 又有七种取非人轻物无犯。 己想同意取暂用谓无主狂心乱心病坏心。 有比丘尼名施越。 多知识谓有福德人。 喜供养与油酥蜜石。 蜜有一贾客见是比丘尼。 信敬心喜作如是言。 善女所须酥油蜜石蜜至我舍取。 答言如是。 时有比丘尼闻是语。 过后数日便往到其舍言。 施越比丘尼须胡麻油五升。 贾客问言。 用作何等。 答言。 我持是至比丘尼寺中。 贾客即与。 是比丘尼持至寺中便自服。 过之后数日。 贾客见施越比丘尼言。 善女何以但索麻油不索余物。 比丘尼言。 何以说是。 答言。 有一比丘尼来言。 汝须胡麻油。 我即与之。 施越言善。 若索余物汝亦当与。 施越即往语彼比丘尼言。 汝是弊恶比丘尼下贱比丘尼。 汝得波罗夷。 彼比丘尼言。 何以尔。 施越言。 贾客不与。 诈取他油。 彼比丘尼言。 我非不与取。 我以汝名字故取。 即自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取。 答言。 我以施越名字取。 佛言。 不得波罗夷。 但故妄语得波夜提。 从今日不得诈称他名取。 若取犯罪。 复有东方比丘尼。 与波利比丘尼共一道行。 时波利比丘尼在前遗失衣去东方比丘尼在后得之。 共会一处时。 东方比丘尼唱言。 谁失是衣我今地得。 波利比丘尼言。 汝取是衣耶。 答言我取。 波利言。 汝得波罗夷罪。 问言何故。 答言。 汝以盗心取故。 是比丘尼心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无犯。 有一居士近只桓耕地放衣一面。 时有比丘求粪扫衣。 见是地衣四顾无人便取持去。 耕人遥见语比丘言。 莫取我衣。 比丘不闻。 耕人即往捉比丘言。 汝比丘法不与取耶。 比丘答言。 我谓粪扫无主故取。 耕人言。 此是我衣。 比丘言。 是汝衣者便自持去。 比丘心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取。 比丘言。 我谓无主故取。 佛言无犯。 从今取衣当善筹量。 此是他衣物。 虽无人守。 必自有主(盗竟)。 十诵律卷第一[1][2][3][4][5][6][7][8][9][10] . .. >> 十诵律卷第二(初诵之二)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明四波罗夷法之二佛在跋耆国跋求摩河上。 是时佛语诸比丘。 修习不净观得大果大利。 诸比丘作是念。 世尊教我等。 修习不净观得大果大利。 我等当勤修习。 诸比丘作是念已。 勤修习不净观。 深怀厌恶惭愧是身。 譬如年少自喜严饰洗浴身体剪爪治须发著好衣服以香涂身。 若以死蛇若以死狗。 或以死人臭烂青瘀鸟兽所食脓血虫出以系其颈厌恶。 臭尸深怀惭愧。 是诸比丘深修不净观故惭愧厌恶亦复如是。 尔时或有比丘发心。 欲死叹死求刀自杀。 或服毒药。 或有自系。 或投高崖。 或有比丘转相害命。 有一比丘勤修不净观。 深得厌恶惭愧臭身。 便往鹿杖梵志所赞言。 善人。 汝能杀我与汝衣钵。 时彼梵志即以利刀而断其命。 有血污刀。 持至跋求摩河上洗之。 有魔天神。 从水中出住水上赞梵志言。 善人汝得大福德。 是沙门释子未度者度未脱者脱兼得衣钵。 时彼梵志生恶邪见自谓审尔。 便挟刀去从房至房从经行处至经行处唱言。 谁未度者我当度之。 谁未脱者我当脱之。 时诸比丘勤修不净观故厌恶臭身。 从住处出至梵志所赞言。 善人可断我命。 时彼梵志寻断其命如是二三乃至六十。 以是因缘僧遂减少。 月十五日说戒时至众僧减少。 佛知故问阿难言。 今说戒日众僧都集。 何故减少。 阿难白言。 世尊一时教诸比丘。 深修习不净观得大果大利。 是诸比丘即勤修不净观。 厌恶臭身。 譬如年少自喜严饰。 洗浴身体剪爪。 治须发著好衣服以香涂身。 若以死蛇若以死狗。 或以死人臭烂青瘀鸟兽所食脓血虫出以系其颈。 是人厌恶深怀惭愧。 是诸比丘修不净观厌恶惭愧亦复如是。 尔时或有发心欲死叹死求刀自杀。 或服毒药或有自系。 或投高崖或有比丘转相害命。 有一比丘。 勤修不净观故。 深得厌恶惭愧臭身。 便往鹿杖梵志所赞言。 善人。 汝能杀我。 与汝衣钵。 时彼梵志寻以利刀断是比丘命。 有血污刀。 持至跋求摩河上洗之。 有魔天神。 从水中出住水上赞梵志言。 汝得大福德。 是持戒沙门释子未度者度未脱者脱兼得衣钵。 时彼梵志即生恶邪见自谓审尔。 便挟刀去从房至房从经行处至经行处即大唱言。 谁未度者我当度之谁未脱者我当脱之。 时诸比丘勤修不净观故深得厌恶惭愧臭身。 从住处出至梵志所赞言。 善人可断我命。 时彼梵志寻断其命。 如是二三乃至六十。 故僧减少。 唯愿世尊。 为诸比丘说余善道。 安乐住法无有厌恶。 诸恶法生即能除灭。 佛语阿难。 更有善道。 安乐行法无有厌恶。 诸恶法生即能除灭。 世尊。 云何善道。 安乐住法无有厌恶。 诸恶法生即能灭除。 佛告阿难。 有阿那般那念。 名为善道安乐住法。 所以者何。 诸恶法生即能除灭。 无厌恶故。 世尊。 云何修习阿那般那念。 名为善道安乐住法。 诸恶法生即能除灭。 无有厌恶。 佛语阿难。 若有比丘随其所依城邑聚落止住。 晨朝时到著衣持钵摄身诸根系念一心入村乞食。 食已若在空处若在树下若在空舍。 敷尼师坛正坐端身系念在前。 除世贪嫉。 于他财物远离贪著。 如是行者则能舍离嗔恚睡眠调戏疑悔。 是诸阴盖能烦恼心使慧力羸不至涅槃。 是故当除。 若息入时当一心知入。 若息出时当一心知出。 若长若短。 若息入遍身。 当一心知从一切身入。 若息出遍身。 当一心知从一切身出。 除身行时。 当一其心念出入息。 受喜时受乐时受心行时除心行时。 当一其心念出入息。 觉心时令心喜时令心摄时令心解脱时当一其心念出入息。 观无常观变坏观离欲观灭尽观舍离。 当一其心念出入息。 阿难。 是名善道安乐行法。 诸恶法生即能除灭。 无有厌恶。 尔时佛语诸比丘。 当勤修习阿那般那念得大果大利。 时诸比丘各作是念。 世尊为我等赞叹修习阿那般那念。 得大果大利。 我等当勤修习。 作是念已。 即勤修习阿那般那念。 便得无量种种知见作证。 佛知多有比丘得漏尽道成阿罗汉。 以是因缘集比丘僧种种呵责。 云何名比丘。 求刀自杀叹死教死。 种种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 若人若人类。 故自夺命。 若持刀与教死叹死。 作如是言。 人用恶活为。 宁死胜生。 随彼心乐死。 种种因缘教死叹死。 死者是比丘波罗夷不应共住。 夺命者。 自夺若教他夺。 是中云何犯罪。 比丘有三种夺人命波罗夷。 一者自。 二者教。 三者遣使。 自者。 自身作自身夺他命。 教者。 教语他言。 捉是人系缚夺命。 遣使者语他人言。 汝识某甲不。 汝捉是人系缚夺命。 是使随语夺彼命时。 比丘得波罗夷。 复有三种夺人命。 一者用内色。 二者用非内色。 三者用内非内色。 内色者。 比丘用手打他。 若足若头若余身分。 作如是念。 令彼因死。 彼因死者是比丘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不因死得偷兰遮。 用不内色者。 若比丘以木瓦石刀槊弓箭。 若木段白镴段铅锡段遥掷彼人。 作如是念。 令彼因死。 彼因死者波罗夷。 若不即死。 后因是死亦波罗夷。 若不即死。 后不因死偷兰遮。 用内非内色者。 若比丘以手捉木瓦石刀槊弓箭。 若木段白镴段铅锡段打他。 作如是念。 令彼因死。 彼因死者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不因死偷兰遮。 复有比丘。 不以内色。 不以非内色。 亦不以内非内色。 为杀人故合诸毒药。 若著眼中耳中鼻中口中。 若著男女根中身上若著疮中。 若著饼肉中羹饭粥中若被褥中大车小车卧具辇舆步挽车中。 作如是念。 令彼因死。 彼因死者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不因是死偷兰遮。 复有比丘。 不以内色。 不以非内色。 亦不以内非内色。 亦不以毒药。 为杀人故。 作忧多杀。 头多杀。 作弶。 作罥。 作拨。 作毗陀罗杀。 半毗陀罗杀。 断命杀。 堕胎杀。 按腹杀。 推著火中。 推著水中。 推著坑中。 若遣令去就道中死。 乃至胎中初受二根身根命根。 于中起方便杀。 忧多者。 有比丘。 知是人从此道来。 于中先作无烟火坑。 以沙土覆上。 若心念若口说。 以是人从此道来故。 我作是坑。 是名成忧多。 若是人因是死者。 比丘得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不因死偷兰遮。 若比丘为人作坑。 人死者波罗夷。 非人死者偷兰遮。 畜生死者亦偷兰遮。 若为非人作坑。 非人死者偷兰遮。 人死者突吉罗。 畜生堕死亦突吉罗。 若比丘为畜生作坑。 畜生堕死波夜提。 若人堕死突吉罗。 非人堕死亦突吉罗。 若比丘不定为一事作。 诸有来者皆令堕死。 人死者波罗夷。 非人死者偷兰遮。 畜生死者波夜提。 都无死者偷兰遮突吉罗。 是名忧多。 头多者有二种。 一者地。 二者木。 地头多者。 若比丘作坑。 埋人脚踝。 若埋膝若腰。 若脐若腋至颈。 如是埋已。 令象蹴蹋。 令马骆驼牛驴蹴蹋。 若令毒蛇蜈蚣往啮。 作如是念。 令彼因死。 彼因死者比丘得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不因是死偷兰遮。 是名地头多。 木头多者。 有比丘穿木作孔。 若桁人脚杻手枷颈。 如是系已。 令象马骆驼牛驴蹴蹋。 若令毒蛇蜈蚣往啮。 作如是念。 令彼因死。 彼因死者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不因死偷兰遮。 是名木头多。 弶者。 有比丘知是人从此道来。 于中依树依柱依石依壁。 若依木段白腊段铅锡段。 是中施弶。 若心念若口说。 为是人从此道来故作弶。 令彼因死者比丘得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不因死偷兰遮。 若为人作弶。 人死者波罗夷。 非人及畜生死者偷兰遮。 若为非人作弶。 非人死者偷兰遮。 人及畜生死者突吉罗。 若为畜生作弶。 畜生死者波逸提。 人及非人死者突吉罗。 若不定为一事作。 诸有来者皆令堕死。 若人死者波罗夷。 非人死者偷兰遮。 畜生死者波夜提。 都不死者偷兰遮突吉罗。 是名为弶。 罥者。 有比丘知是人从此道来。 若依树依柱依石依撅依壁。 依木段白镴段铅锡段。 是中施罥。 若心念若口说。 为是人从此道来故作罥是罥事成。 彼因死者比丘得波罗夷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不因死偷兰遮。 若比丘为人故作罥。 人死者波罗夷。 非人死者偷兰遮。 畜生死者亦偷兰遮。 为非人作罥。 非人死者偷兰遮。 人及畜生死者突吉罗。 为畜生作罥。 畜生堕死波夜提。 人及非人死者突吉罗。 若比丘不定为一事作罥。 诸有来者皆令堕死者。 若人死者波罗夷。 非人死者偷兰遮。 畜生死者波夜提。 都无死者偷兰遮突吉罗。 是名为罥杀拨者。 若比丘知是人从此道来。 若依树依柱依橛依石依壁。 依木段白镴段铅锡段。 是中施机拨。 若心念若口说。 为是人从此道来故作拨。 是拨事成。 彼因死者比丘得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不因死偷兰遮。 若比丘为人故作拨。 人死者波罗夷。 非人及畜生死者皆偷兰遮。 为非人作拨。 非人死者偷兰遮。 人及畜生死者突吉罗。 为畜生作拨。 畜生死者波夜提。 人及非人死者突吉罗。 若比丘不定为一事作拨。 诸有来者皆令堕死。 若人死者波罗夷。 非人死者偷兰遮。 畜生死者波夜提。 都无死者偷兰遮突吉罗。 是名为拨。 毗陀罗者。 有比丘以二十九日。 求全身死人召鬼咒尸令起。 水洗著衣著刀手中。 若心念若口说。 我为某故作毗陀罗。 即读咒术。 是名毗陀罗成。 若所欲杀人。 或入禅定。 或入灭尽定。 或入慈心三昧若有大力咒师护念救解。 若有大力天神守护。 则不能害。 是作咒比丘。 先办一羊。 若得芭蕉树。 若不得杀前人者。 当杀是羊若杀是树。 如是作者善。 若不尔者还杀是比丘。 是名毗陀罗。 半毗陀罗者。 有比丘二十九日作铁车。 作铁车已作铁人。 作铁人已召鬼。 咒铁人令起。 水洗著衣系刀著铁人手中。 若心念若口说。 我为某故。 作是半毗陀罗读是咒术。 是名半毗陀罗成。 若所欲杀人。 入禅定入灭尽定入慈心三昧。 若有大力咒师护念救解。 若有大力天神守护。 则不能害。 是作咒比丘。 先办一羊若得芭蕉树。 若不得杀前人者。 当杀是羊若杀是树。 如是作者善。 若不尔者还杀是比丘。 是名半毗陀罗。 断命者。 若比丘以其二十九日。 牛屎涂地酒食著中。 然火已寻著水中。 心念口说读咒术言。 如火水中灭。 某甲人命亦如是灭。 若火灭时彼命随灭。 又如比丘二十九日。 牛屎涂地酒食著中。 画作所欲杀人形像。 作是像已寻还拨灭。 心念口说读咒术言。 如是像灭彼命亦灭。 若像灭时彼命随灭。 有如比丘二十九日。 牛屎涂地酒食著中。 以针刺衣角头寻还拔出。 心念口说读咒术言。 如是针出彼命随出。 是针出时彼命随出。 是名断命。 堕胎者。 有比丘。 与有胎女人吐下药灌鼻药。 灌大小便处药。 若针血脉。 若出眼泪。 若消血药。 作是念。 以是因缘令女人死。 死者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不因是死偷兰遮。 若是比丘为杀彼母故令堕胎。 若母死者波罗夷。 若胎死者偷兰遮。 若俱死者波罗夷。 俱不死者偷兰遮。 若比丘为杀胎故作堕胎法。 若胎死者波罗夷。 母死者偷兰遮。 俱死者波罗夷。 俱不死者偷兰遮。 是名堕胎。 按腹者。 有比丘。 使怀妊女人重作或担重物。 教使在车前走。 若令上峻岸。 作是念。 以此因缘令女人死。 死者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不因是死偷兰遮。 若比丘为母故按腹。 母死者波罗夷。 胎死者偷兰遮。 俱死者波罗夷。 俱不死者偷兰遮。 若为胎故按腹。 胎死者波罗夷。 母死者偷兰遮。 俱死者波罗夷。 俱不死者偷兰遮。 是名按腹。 推堕火中者。 推木火中草火中牛屎火中[麩-夫+孚]糠火中。 作如是心念。 令彼因是死。 彼因是死者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因是死者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不因死偷兰遮。 是名堕火。 推堕水中者。 推大池中大海中深泉中陂水中大深井中深河渠中乃至面没水中。 作如是念。 令彼因是死。 死者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因是死波罗夷若不即死后不因死偷兰遮。 是名堕水。 高上推堕下者。 高山高岸殿舍墙壁深坑。 作如是念。 令彼因是死。 死者波罗夷若不即死后因是死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不因死偷兰遮。 遣令道中死者。 有比丘知是道中有恶贼恶兽饥饿。 遣令往至此恶道中。 作如是念。 令彼恶道中死。 死者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因是死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不因死偷兰遮。 是名遣令道中死。 乃至胎中初得二根者。 谓身根命根迦罗罗时。 以杀心起方便欲令死。 死者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因是死波罗夷。 若不即死后不因死偷兰遮。 佛语诸比丘。 求刀有二种。 一者自求。 二者教人求。 赞叹有三种。 一者恶戒人。 二者善戒人。 三者病人。 恶戒人者。 杀牛杀羊养鸡养猪放鹰捕鱼猎师围兔偷贼魁脍咒龙守狱有比丘到恶戒人所。 作如是言。 汝等恶戒人。 何以久作罪。 不如早死。 是人因是死者。 比丘得波罗夷。 若不即死者偷兰遮。 若恶戒人作如是言。 我不用是比丘语。 不因死者比丘得偷兰遮若比丘赞叹是人令死。 便心悔作是念言。 我何以教是人死。 还到语言。 汝等恶人。 或以善知识因缘故。 亲近善人得听善法。 能正思惟得离恶罪。 汝勿自杀。 若是人受比丘语。 不因死者比丘得偷兰遮。 善戒者。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有比丘到诸善人所。 作如是言。 汝持善戒。 有福德人若死便受天福。 汝等何不自夺命。 是人因是自夺命者。 比丘得波罗夷。 若不自夺命偷兰遮。 若善戒人作是念。 我何以受是比丘语自夺命。 不因死者偷兰遮。 若比丘教他死已。 心生悔言。 我不是何以教此善人死。 还往语言。 汝善戒人。 随寿命住福德益多。 福德多故受福亦多。 莫自夺命。 不因死者偷兰遮。 病者。 四大增减受诸苦恼。 比丘语是人言。 汝云何能久忍是苦恼。 何不自夺命。 因是死者比丘得波罗夷。 若不死者偷兰遮。 若是病人作是念。 我何缘受是比丘语自夺命。 不因死者偷兰遮。 若比丘心悔。 我不是。 何以教此病人自杀。 还往语言。 汝等病人。 或得良药善看病人随病饮食。 病可得差莫自夺命。 病人不因死者偷兰遮。 是名三种赞死。 迦留陀夷恒出入一居士舍。 晨朝时到著衣持钵往至其舍。 是家妇有未断乳儿。 持著床上以叠覆之舍去。 迦留陀夷门下弹指。 妇人出看言。 大德入坐此床上。 迦留陀夷不看。 便坐儿上肠出大唤。 妇言。 此有小儿。 比丘身重小儿即死。 作是事已还到寺中。 语诸比丘。 我今日作如是事。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知而故问。 汝以何心作。 答言。 我不先看床上便坐。 佛言无犯。 从今当先看床榻坐处。 然后可坐。 若不先看者得突吉罗罪。 又父子比丘共行憍萨罗国向舍卫城。 至险道中。 儿语父言。 疾行过此。 父随儿语疾走乏死。 儿即生疑。 我将无犯波罗夷得逆罪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语。 儿比丘言。 我见日暮恐不过险道。 以爱重心语令疾行。 遂使乏死。 佛言无犯。 复有父子比丘共行憍萨罗国向舍卫城。 至一聚落无有僧坊。 儿问父言。 今何处宿。 父言聚落中宿。 儿言。 聚落中宿白衣何异。 父即语儿。 当何处宿。 儿言。 空地宿。 父言。 此有虎狼可畏。 我眠汝觉。 儿言尔。 即便卧。 父便鼾眠。 虎闻鼾声。 便来啮父头破大唤。 儿即起看头破寻死。 儿即生疑。 我将无犯波罗夷得逆罪耶。 是事白佛。 佛言不犯。 应大唤燃火怖之。 有一比丘。 日暮入险道值贼。 贼欲取比丘。 比丘舍走。 堕岸下织衣师上。 织师即死。 比丘心疑。 我将无犯波罗夷。 是事白佛。 佛言。 不犯波罗夷。 从今日莫作如是身行。 阿罗毗国僧坊中坏故。 房舍比丘在屋上作。 手中失墼堕木师上。 木师即死。 比丘心疑我将无犯波罗夷。 是事白佛。 佛言不犯。 从今日当一心执作。 复次阿罗毗国。 比丘僧房中坏故。 房舍比丘作时。 见墼中有蝎。 怖畏跳下堕木师上。 木师即死。 比丘心疑。 我将无犯波罗夷。 是事白佛。 佛言不犯。 从今莫起如是身行(杀事竟)。 佛在维耶离国。 夏安居时。 与大比丘众俱。 时世饥馑乞食难得。 诸人妻子尚乏饮食。 何况与乞人。 佛以是因缘故集诸比丘。 而告之曰。 汝等当知。 此间饥饿乞食难得。 诸人妻子尚乏饮食遭诸苦恼。 何况与人。 汝等比丘。 随所知识随诸亲里随所信人。 往彼安居。 莫在此间以饮食故受诸苦恼。 时诸比丘随所知识各往安居。 有诸比丘。 往憍萨罗国一处安居。 复有比丘。 到婆求摩河边聚落安居。 是聚落中多诸贵人。 奴婢财宝谷米丰饶种种成就。 时河上安居比丘作是念。 今世饥饿乞食难得。 诸人妻子尚乏饮食。 况与乞人。 是聚落中多富贵家。 谷米丰饶种种成就。 我等当到是诸家共相赞叹作是言。 居士当知。 汝等得大善利。 诸大比丘僧依汝聚落中安居故。 今此众中某是阿罗汉。 某是向阿罗汉。 某是阿那含。 某是向阿那含。 某是斯陀含。 某是向斯陀含。 某是须陀洹。 某是向须陀洹。 某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某得无量慈心无量悲心无量喜心无量舍心。 某得无量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 某得不净观。 某得阿那般那念。 诸比丘作是念已。 即入聚落到富贵家共相赞叹。 汝等当知得大善利。 福田众僧依汝聚落安居。 今此众中。 某是阿罗汉。 我亦是阿罗汉。 某向阿罗汉。 我亦向阿罗汉。 某是阿那含。 我亦是阿那含。 某向阿那含。 我亦向阿那含。 某得斯陀含。 我亦得斯陀含。 某向斯陀含。 我亦向斯陀含。 某得须陀洹。 我亦得须陀洹。 某向须陀洹。 我亦向须陀洹。 某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无量慈心悲心喜心舍心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不净观阿那般那念。 我亦得初禅乃至阿那般那念。 彼诸居士即生清净信心。 作如是念。 我等得大善利。 有大福田众僧。 依我等聚落安居。 某得阿罗汉。 某向阿罗汉。 某得阿那含。 某向阿那含。 某得斯陀含。 某向斯陀含。 某得须陀洹。 某向须陀洹。 某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无量慈心悲喜舍心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不净观阿那般那念。 是居士得是信心已。 今饥俭时乞食难得。 乃能如先丰乐易得时。 与众僧作前食后食怛钵那。 时婆求摩河边安居比丘。 啖是饮食身体充满。 得色得力肥盛润泽。 诸佛在世法。 岁二时大会。 春末后月夏末后月。 春末月者。 诸方国土处处诸比丘来作是念。 佛所说法我等当安居时修习得安乐住。 是名初大会。 夏末月者。 诸比丘处处夏三月安居竟。 作衣毕持衣钵诣佛所作是念。 我等久不见佛久不见世尊。 是第二大会。 尔时憍萨罗国安居比丘。 过夏三月作衣毕。 持衣钵游行到维耶离国。 诸佛常法。 有共佛安居比丘。 有客比丘来。 当共往迎一心问讯。 与担衣钵开房舍示卧具处。 作是言。 此是汝等房舍。 粗陛绳床细陛绳床被褥枕席随上座次第住。 尔时维耶离比丘。 遥见憍萨罗比丘来。 便共出迎一心问讯。 与担衣钵开房舍示卧具处。 作如是言。 此是汝等房舍。 粗陛绳床细陛绳床被褥枕席随上座次第住问讯言。 汝等忍足安乐住乞食不乏道路不疲耶。 憍萨罗比丘答言。 我等忍足安乐住道路不疲。 但乞食难得。 维耶离比丘言。 汝实忍足安乐住道路不疲。 乞食难得故。 汝等羸瘦颜色憔悴。 尔时婆求摩河上比丘安居竟。 作衣毕游行到维耶离。 时维耶离比丘。 遥见婆求摩河比丘来。 皆共出迎一心问讯。 与担衣钵开房舍示卧具处。 作如是言。 此是汝等房舍。 粗陛绳床细陛绳床被褥枕席随上座次第住问讯言。 汝等忍足安乐住乞食不乏道路不疲耶。 婆求摩河上比丘答言。 我等忍足安乐住乞食不乏。 但道路疲极。 维耶离比丘言。 汝实忍足安乐住道路疲极乞食不乏。 何以故汝等肥盛颜色和悦。 时维耶离比丘渐渐急问。 汝等长老今世饥俭乞食难得。 诸人妻子尚乏饮食。 况能与人。 汝等何因缘故。 安居时气力肥盛颜色和悦乞食不难。 时婆求摩河比丘广说如上因缘。 维耶离比丘问。 诸长老。 汝等所可赞叹。 实有是功德不。 答言实无。 维耶离比丘。 以种种因缘呵责婆求摩河比丘。 汝所作事。 非沙门法不随顺道。 无欲乐心作不净行。 出家之人所不应作。 汝不知佛世尊以种种因缘呵责妄语。 种种因缘赞叹不妄语。 佛常说法教人离妄语。 汝等尚不应生心作妄语想。 何况为饮食故。 空无过人圣法。 自说言得。 如是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婆求摩河比丘。 汝等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婆求摩河比丘。 汝等所作事。 非沙门法不随顺道。 无欲乐心作不净行。 出家之人所不应作。 汝痴人不知。 我以种种因缘呵责妄语。 种种因缘赞叹不妄语。 我常说法教人离妄语。 汝尚不应生心作妄语想。 何况为饮食故。 空无过人法。 自说言得。 佛如是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世间有三种大贼。 一者作百人主故在百人前百人恭敬围绕。 二百三百四百五百人主故在五百人前五百人恭敬围绕。 入城聚落穿逾墙壁断道偷夺破城杀人是名初世间大贼。 二者有比丘。 用四方众僧园林中竹木根茎枝叶花果财物饮食。 卖以自活若与知识白衣。 是名第二世间大贼。 三者有比丘。 为饮食供养故。 空无过人圣法。 故作妄语自说言得。 若与百人恭敬围绕。 至五百人恭敬围绕。 入城聚落受他供养前食后食怛钵那。 是名第三世间大贼。 是中百人贼主。 在百人前恭敬围绕。 二百三百四百五百人主。 在五百人前恭敬围绕。 入城聚落穿逾墙壁断道偷夺破城杀人。 此名小贼。 若有比丘。 用四方众僧园林中竹木根茎枝叶花果财物饮食。 卖以自活若与知识白衣。 是亦小贼。 佛言。 是第三贼。 于天人世间魔界梵世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 最是大贼。 谓为饮食故。 空无过人法。 故作妄语自说言得。 若与百人至五百人恭敬围绕。 入城聚落受他供养前食后食怛钵那。 是名大贼。 佛说偈言。 比丘未得道  自说言得道  天人中大贼  极恶破戒人  是痴人身坏  当堕地狱中佛种种因缘呵责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不知不见空无过人法。 自言我得如是知如是见。 是比丘后时若问若不问。 贪著利养故。 不知言知不见言见。 空诳妄语。 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 佛在舍卫国。 时憍萨罗国有空闲处。 诸比丘住其中。 诸比丘因别相观得定故。 贪欲嗔恚不起。 便作是念。 我已得道所作已办。 是诸比丘到佛所自言。 我是阿罗汉。 生分已尽更不受身。 作是语已。 后近聚落僧坊中住。 数见女人故。 贪欲嗔恚便起。 是诸比丘作是言。 我曹辛苦痛恼。 本在空闲处时。 因别相观得定故。 贪欲嗔恚不起。 便作是念。 我已得道所作已办。 即到佛所自言。 我是阿罗汉。 我生已尽更不受身。 今近聚落住。 数见女人故贪欲嗔恚便生。 我曹失比丘法烧比丘法。 我曹空无过人法自说言得。 是诸比丘语余比丘。 余比丘闻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因缘故集比丘僧。 以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不知不见空无过人法。 自言我得如是知如是见。 后时或问或不问。 欲出罪故便言。 我不知言知不见言见空诳妄语。 除增上慢。 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 不知者。 过人法不知不得不见不触不证。 不见者。 不见苦谛不见集谛灭谛道谛。 是中犯者。 若比丘说我阿罗汉。 若不实。 犯波罗夷向阿罗汉不实犯波罗夷。 若阿那含不实犯波罗夷。 向阿那含不实犯波罗夷。 若斯陀含不实犯波罗夷。 若向斯陀含不实犯波罗夷。 若须陀洹不实犯波罗夷。 若向须陀洹不实犯波罗夷。 若比丘言。 我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得无量慈心悲心喜心舍心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不净观。 得阿那般那念。 不实犯波罗夷。 乃至说我善持戒人淫欲不起。 若不实者偷兰遮。 若比丘作是言。 诸天来至我所。 龙夜叉毗陀罗鬼饿鬼鸠槃茶鬼毗舍遮鬼罗刹鬼来至我所。 彼问我答我问彼答。 若是事不实者。 比丘犯波罗夷。 乃至旋风土鬼来至我所。 若不实者偷兰遮。 一时长老大目揵连。 在耆阇崛山入无所有空定。 善取入定相。 不善取出定相。 从三昧起。 闻阿修罗城中伎乐音声已。 还疾入定。 作如是念。 我在定中闻阿修罗城中伎乐音声。 从三昧起语诸比丘。 我在耆阇崛山入无所有处无色定。 闻阿修罗城中伎乐音声。 诸比丘语目连。 何有是处。 入无色定当见色闻声。 何以故。 若入无色定。 破坏色相舍离声相。 汝空无过人法故作妄语。 汝目连应摈治驱遣。 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犯罪。 何以故。 目连但见前事不见后事。 如来亦见前亦见后。 是目连在耆阇崛山。 入无所有处无色定。 善取入定相。 不善取出定相。 从定起闻阿修罗城中伎乐音声。 闻已还疾入定。 便自谓。 我入定闻声。 若入无色定。 若见色若闻声无有是处。 何以故。 是人破坏色相舍离声相故。 若目连空无过人法故妄语者亦无是处。 是目连随心想说无罪。 有一时诸比丘问长老目连。 多浮陀河水从何处来。 目连答言。 此水从阿耨达池中来。 诸比丘言。 阿耨达池其水甘美有八功德。 此水沸热醎苦何有此事。 汝目连。 汝空无过人法故作妄语。 汝目连应摈治驱遣。 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是事犯罪。 何以故。 阿耨达池去此极远。 是水本有八功德甘美。 经历五百小地狱上来。 是故醎热。 汝等若问目连是水何故醎热。 能随想答。 目连实语无犯。 有一时大目揵连入定。 见跋耆诸夜叉与摩竭陀夜叉共斗。 破摩竭陀夜叉。 从定起已语诸比丘。 跋耆人当破摩竭陀人。 后阿阇世王。 善将兵众破跋耆人。 诸比丘语大目揵连。 汝先言跋耆人当破摩竭陀人。 今摩竭陀人破跋耆人。 汝空无过人法故作妄语。 汝目连应摈治驱遣。 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莫说目连是事犯罪。 何以故。 目连见前不见后。 如来见前亦见后。 是跋耆夜叉与摩竭陀夜叉共斗得胜。 时跋耆人亦破摩竭陀人。 后阿阇世王更集兵众共战得胜。 是目连随心想说无犯。 目连又后入定。 见摩竭陀夜叉。 与跋耆夜叉共斗得胜。 目连从三昧起。 语诸比丘。 摩竭陀人当破跋耆人。 后共斗时跋耆人得胜。 诸比丘语目连。 汝先言摩竭陀人当破跋耆人。 今跋耆人更破摩竭陀人。 汝空无过人法故作妄语。 汝目连应摈治驱遣。 是事问佛。 佛语诸比丘。 莫说目连是事犯罪。 何以故。 目连见前不见后。 如来见前亦见后。 是摩竭陀夜叉与跋耆夜叉共斗得胜。 时摩竭陀人亦胜跋耆人。 后跋耆人更集兵众共斗得胜。 目连随心想说无犯。 有一时目连。 晨朝时到著衣持钵入居士舍。 与敷座处共相问讯。 居士言。 大德目连。 是妊身妇人为生男女。 目连答言。 生男。 语已便去。 复有一梵志来入舍。 居士问言。 此妊身妇人为生男女。 答言。 生女。 后实生女。 诸比丘语目连。 汝先说居士妇生男。 今乃生女。 汝空无过人法故作妄语。 汝目连应摈治驱遣。 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莫说目连是事犯罪。 何以故。 目连见前不见后。 如来见前亦见后。 是时此女是男。 后转为女。 目连随心想说无犯。 后复相他生女亦如是。 尔时大旱。 目连入定见。 却后七日天当大雨沟坑满溢。 诸城邑人皆闻是语。 咸大欢喜。 国中人民皆舍众务覆屋盖藏。 各各屈指捉筹数日。 到第七日尚无雨气。 何况大雨。 诸比丘语目连。 汝言七日大雨沟坑满溢。 今无雨气何况有雨。 汝空无过人法故作妄语。 汝目连应摈治驱遣。 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莫说目连是事犯罪。 何以故。 目连见前不见后。 如来亦见前亦见后。 是七日时实有大雨。 有罗睺阿修罗王。 以手接去置大海中。 目连随心想说无犯。 又一时长老莎伽陀语诸比丘。 我入禅定。 能令阿鼻地狱上至阿迦腻吒天满其中火。 诸比丘言。 何有是处。 声闻弟子能作大火从阿鼻地狱极至梵世。 汝空无过人法故作妄语。 汝莎伽陀应摈治驱遣。 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莫说莎伽陀是事犯罪。 何以故。 若比丘依初禅修如意足得神通力。 从阿鼻地狱上至阿迦腻吒天自在能满中火。 若依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亦如是。 是莎伽陀依止四禅。 善修如意足得大神通。 若念从阿鼻地狱上至阿迦腻吒天自在随意能满中火。 是莎伽陀实语无犯。 又一时长老输毗陀语诸比丘。 我一念中能识宿命五百劫事。 诸比丘言。 何有是处。 声闻弟子在一念中极多能知一世汝空无过人法故作妄语。 汝输毗陀应摈治驱遣。 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莫说输毗陀是事犯罪。 何以故。 是人前身从无想天命终来生此间。 无想天上受五百劫。 是故自说。 我一念中能知五百劫事。 是输毗陀随心想说无犯(四波罗夷竟)。 十诵律卷第二[1][2][3][4][5][6][7][8][9][10] . .. >> 十诵律卷第三(初诵之三)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明十三僧残法之初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迦留陀夷。 有别房舍。 别房舍中有好床榻。 被褥敷好独坐床。 扫洒内外皆悉净洁。 以净水瓶盛满冷水。 常用水瓶盛满冷水。 是迦留陀夷。 淫欲发时便自出精。 离急热故得安快住。 后时迦留陀夷知识比丘来。 共相问讯在一面坐。 语迦留陀夷。 汝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不乏不。 答言。 忍足安乐住不乏。 问曰。 云何忍足安乐住不乏。 答言。 诸长老。 我有别房好床被褥。 净水瓶常用水瓶。 皆满冷水。 扫洒内外皆悉净洁。 敷好独坐床。 淫欲发时便自出精。 离急热故得安快住。 诸长老。 以是因缘故。 忍足安乐住不乏。 诸比丘言。 汝非忍非足。 实苦恼行以为安乐。 汝所作事非沙门法。 不随顺道不清净行。 出家之人所不应作。 汝不知佛世尊以种种因缘呵欲欲想。 种种因缘赞叹离欲除灭欲热。 佛常说法教人离欲。 汝尚不应生心。 何况乃作起欲恚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 诸比丘种种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迦留陀夷。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汝所作事非沙门法。 不随顺道不清净行。 出家之人所不应作。 汝痴人。 汝不知我以种种因缘呵欲欲想。 种种因缘赞叹离欲除灭欲热。 我常说法教人离欲。 汝尚不应生心。 何况乃作起欲恚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 汝痴人。 以此手受他信施供养。 云何复以此手作不净行。 佛如是种种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故出精僧伽婆尸沙。 佛结是戒已。 诸比丘梦中精出心生疑悔。 往阿难所头面礼足一面坐已语阿难言。 世尊结戒出精者僧伽婆尸沙。 今诸比丘梦中。 出精。 生心疑悔。 愿为我等问佛是事。 阿难默然受比丘语。 诸比丘知阿难默然受已。 从坐起头面礼足还去。 不久阿难往诣佛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白佛言。 世尊。 世尊为诸比丘结戒。 出精者僧伽婆尸沙。 佛虽如是结戒。 今诸比丘梦中出精。 心生疑悔。 阿难问佛。 梦中有心想不。 佛言。 有心想而不作。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故出精除梦中。 僧伽婆尸沙。 僧伽婆尸沙者。 是罪属僧。 僧中有残。 因众僧前悔过得灭。 是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有三种。 一者发心欲出。 二者身动。 三者精出。 复有三种。 一者为受乐。 二者治病。 三者为自试。 比丘以内受色。 为受乐故。 发心身动精出。 僧伽婆尸沙。 为治病故。 为试看故。 以内受色。 发心身动精出。 僧伽婆尸沙。 比丘以外不受色。 为受乐故。 为治病故。 为试看故。 发心身动精出。 僧伽婆尸沙。 复有四种。 一者虚空中动。 二者发心。 三者身动。 四者精出。 比丘以内受色。 为受乐故虚空中动。 发心身动精出。 僧伽婆尸沙。 为治病故。 为试看故。 虚空中动发心身动精出僧伽婆尸沙。 复有五种。 若比丘搔小便处。 捺小便处。 发心身动精出僧伽婆尸沙。 比丘以内受色。 为受乐故。 为治病故。 为试看故。 搔捺小便处。 发心身动精出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以外不受色。 为受乐故。 为治病故。 为试看故。 搔捺小便处。 发心身动精出僧伽婆尸沙。 是中精有五种。 一者青。 二者黄。 三者赤。 四者白。 五者薄。 青者。 转轮王及转轮王受职太子。 黄者。 转轮王其余诸子。 赤者。 转轮王最上大臣。 白者。 年已成人。 薄者。 年未成人。 若人青精出者。 不出黄赤白薄。 但能出青。 若人精出黄者。 不出赤白薄青。 但能出黄。 若人赤精出者。 不出白薄青黄。 但能出赤。 若人出白精者。 不出薄青黄赤。 但能出白。 若人出薄精者。 不出青黄赤白。 但能出薄。 若比丘为出青精故。 搔捺小便处。 发心身动精出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为出黄赤白薄精故。 搔捺小便处。 发心身动精出僧伽婆尸沙。 若一人一时。 出五种精者。 无有是事。 或有人。 多行淫故。 有种种精出。 或担重故。 远骑乘故。 筋节断解故。 有种种精出。 若比丘起欲想欲欲欲觉欲热。 不发心欲出身不动。 精自出者无犯。 若比丘男根上。 有疮疱癣疥痒。 为治是病故。 搔捺精出无犯。 若比丘向火炙男根。 痒摩触精出无犯。 若比丘行时两髀摩触。 或衣触。 或骑乘。 或载车。 身动精出不犯。 若比丘见好色故精出不犯。 若不见形忆想故精出不犯(一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迦留陀夷。 晨朝时到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食已还房。 持户钩在门间立。 作如是念。 若有女人欲来入僧坊中看房舍者。 我当示诸房处。 时迦留陀夷遥见众女人。 便言。 姊妹来。 我当示汝诸房舍处。 少多示已。 将至自房摩触其身。 是众女中有喜者默然。 有不喜者。 即出房外语诸比丘。 大德法应尔耶。 此安隐处更有恐怖诸比丘言。 云何安隐处更有恐怖。 众女人广说上事。 诸比丘言。 如汝所说。 安隐处更有恐怖。 时诸比丘种种因缘为众女人说法示教利喜。 头面礼足还去。 不久诸比丘诣佛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迦留陀夷。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迦留陀夷。 汝所作事非沙门法。 不随顺道不清净行。 出家之人所不应作。 汝痴人不知。 我以种种因缘呵欲欲想。 种种因缘称赞离欲除灭欲想。 我常说法教人离欲。 汝尚不应生心。 何况乃作起欲恚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 佛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欲盛变心故触女身。 若捉手臂头发。 一一身分上下摩触。 僧伽婆尸沙。 欲盛者。 即名变心。 亦名贪心染心系心。 或有变心。 非欲盛心。 亦非贪心染心系心。 如狂痴人乱心人病坏心人。 是名变心。 非欲盛心染心系心。 女人者。 有大有中有小。 童女非童女堪作淫欲。 触身者。 共在一处。 手者。 从腕及指。 臂者。 从腕至肩。 发者。 头发若劫贝毳纳头髾。 一一身分者。 眼耳鼻等。 是中犯者有九种。 上摩下摩若抱若捉若牵若推若举若下若摩大小便处。 若比丘欲盛变心上下摩触无衣女人头僧伽婆尸沙。 若摩面咽胸腹肋脊脐腰大小便处髀膝[蹲-酋+(十/田/ㄙ)]僧伽婆尸沙。 如是抱捉牵推举下摩触大小便处亦如是。 若比丘从地。 举无衣女人。 著土埵上。 土埵上著踞床上。 踞床上著独坐床上。 独坐床上著大床上。 大床上著舆上。 舆上著车上。 车上著马上。 马上著象上。 象上著堂上。 堂上乃至从小下处著小高处。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欲盛变心。 从堂上举无衣女人著象上。 象上著马上。 马上著车上。 车上著舆上。 舆上著大床上。 大床上著独坐床上。 独坐床上著踞床上。 踞床上著土埵上。 土埵上著地。 乃至小高处著小下处。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欲盛变心。 上下摩触有衣女人头偷兰遮。 若摩面咽胸肩腹肋脊脐腰大小便处髀膝[蹲-酋+(十/田/ㄙ)]偷兰遮。 如是抱捉牵推举下摩大小便处偷兰遮。 若比丘欲盛变心。 从地举有衣女人著土埵上。 乃至小高处举著小下处偷兰遮。 若女人欲盛变心。 上下摩触无衣比丘头。 比丘有欲心。 身动受细滑。 僧伽婆尸沙。 若摩面咽胸腹肋脊脐腰大小便处髀膝[蹲-酋+(十/田/ㄙ)]。 比丘有欲心身动受细滑。 僧伽婆尸沙如是抱捉牵推举下摩大小便处。 比丘有欲心身动受细滑。 僧伽婆尸沙。 若女人欲盛变心。 从地举无衣比丘著土埵上。 乃至小下处举著小高处。 比丘有欲心身动受是细滑。 僧伽婆尸沙。 若女人淫欲盛变心。 从堂上举无衣比丘著象上。 乃至小高处举著小下处。 比丘有欲心身动受细滑。 僧伽婆尸沙。 若女人欲盛变心。 上下摩触有衣比丘头。 比丘有欲心身动受细滑偷兰遮。 若摩面咽胸脊腹肋脐腰大小便处髀膝[蹲-酋+(十/田/ㄙ)]。 比丘有欲心身动受细滑偷兰遮。 如是抱捉牵推举下摩大小便处。 比丘有欲心身动受细滑偷兰遮。 若女人欲盛变心。 从地举有衣比丘著土埵上。 乃至小下处举著小高处。 比丘有欲心身动受细滑偷兰遮。 若女人欲盛变心。 从堂上举有衣比丘著象上乃至小高处著小下处。 比丘有欲心身动受细滑偷兰遮。 若一比丘摩一女人。 僧伽婆尸沙。 若一比丘摩二三四女。 僧伽婆尸沙。 若二比丘摩二三四一女人。 僧伽婆尸沙。 若三比丘。 摩三四一二女人。 僧伽婆尸沙。 若四比丘。 摩四一二三女人。 僧伽婆尸沙。 女人所。 女人想摩。 僧伽婆尸沙。 女人所。 男想黄门想二根想摩。 僧伽婆尸沙。 男所。 男想黄门想二根想女人想摩。 偷兰遮。 黄门所。 黄门想二根想女想男想摩。 偷兰遮。 二根所。 二根想女想男想黄门想摩。 偷兰遮。 若是事人女边。 僧伽婆尸沙。 即是事非人女边偷兰遮。 若是事人女边偷兰遮。 即是事非人女边突吉罗。 若母想姊妹想女想摩触女身不犯。 若救火难水难刀难。 若堕高处恶虫难恶鬼难不犯。 若无染心触不犯(二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迦留陀夷。 晨朝时到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食已还房。 取户钩在门间立。 作如是念。 若有女人欲来看者。 我当示诸房处。 尔时迦留陀夷遥见诸女。 便言。 姊妹来。 我当示汝诸房舍处。 少多示已。 将至自房作不净恶语是诸女中有喜者默然。 不喜者出外语诸比丘。 大德法应尔耶。 此安隐处更有恐怖。 诸比丘言。 云何安隐处更有恐怖。 诸女广说上事。 诸比丘言。 如汝所说。 时诸比丘以种种因缘。 为众女说法示教利喜。 头面礼足还去。 不久诸比丘以是因缘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迦留陀夷。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迦留陀夷。 汝所作事非沙门法。 不随顺道不清净行。 出家之人所不应作。 汝痴人不知。 我以种种因缘呵责诸欲欲想。 种种因缘称赞离欲除灭欲热。 我常说法教人离欲。 汝尚不应生心。 何况乃至起欲恚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 佛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欲盛变心在女人前。 作不净恶语随淫欲法说者。 僧伽婆尸沙。 不净恶语者。 随波罗夷随僧伽婆尸沙事。 虽一切罪皆名为恶。 但此是重罪因缘故。 名为恶语。 随淫欲法者。 二身共会。 说者。 如年少男女。 淫欲盛故。 具说恶语。 是中犯者有九种。 赞毁乞愿问反问办教骂。 赞者。 比丘在女人前赞叹三疮门。 形色端正不大不小不粗不细乃至百语。 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毁者。 比丘在女人前毁呰三疮门。 形色不好或大或小或粗或细乃至百语。 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乞者。 比丘在女人前乞言。 汝三疮门中随意与我。 我于三疮门中随汝意作。 乃至百语。 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愿者。 比丘在女人前愿言。 若人得汝三疮门者。 是福德乐人。 汝能三疮门中随汝意作。 乃至百语。 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问者。 比丘问女人言。 汝夫三疮门中几种作几时作。 乃至百语。 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反问者。 比丘问女人言。 汝夫于三疮门中不如是作耶。 乃至百语。 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办者。 比丘在女人前言。 我办酒食槃案华香璎珞末香涂香敷好床褥。 汝若来者。 我于三疮门中随汝意作。 乃至百语。 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教者。 比丘教女人言。 汝三疮门中随意与男子者。 则为男子所爱。 乃至百语。 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骂者。 比丘骂女人有二种。 粗骂细骂乃至百语。 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若女人在比丘前赞三疮门。 形色端正乃至百语。 是中比丘随顺其心少多语出。 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若女人在比丘前毁呰三疮门。 形色不好乃至百语。 是中比丘随顺其心少多语出。 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若女人在比丘前乞。 三疮门中随我意作。 我随汝意与。 乃至百语。 是中比丘随顺其心。 少多语出。 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若女人在比丘前愿言。 若人得我三疮门者。 是福德乐人。 我能随意与乃至百语。 是中比丘随顺其心少多语出。 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若女人在比丘前问言。 汝于三疮门中。 能几种作几时作。 乃至百语。 是中比丘随顺其心少多语出。 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若女人在比丘前反问言。 汝于三疮门中不如是作耶。 乃至百语。 是中比丘随顺其心少多语出。 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若女人在比丘前言。 我办酒食盘案香华璎珞末香涂香敷好床褥。 汝能来者。 三疮门中随汝意与。 乃至百语。 是中比丘随顺其心少多语出。 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若女人在比丘前教言。 汝能三疮门中随意作者。 则为女人所爱。 乃至百语。 是中比丘随顺其心少多语出。 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若女人在比丘前骂是比丘。 粗骂细骂乃至百语。 是中比丘随顺其心少多语出。 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若一比丘向一女人。 不净恶语一僧伽婆尸沙。 若一比丘向二三四女人。 不净恶语僧伽婆尸沙。 若二比丘向二三四一女人。 不净恶语僧伽婆尸沙。 若三比丘向三四一二女人。 不净恶语僧伽婆尸沙。 若四比丘向四一二三女人。 不净恶语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女人所女人想。 不净恶语僧伽婆尸沙。 女人所。 男想黄门想二根想。 不净恶语僧伽婆尸沙。 男所男想黄门想二根想女想。 不净恶语偷兰遮。 黄门所。 黄门想二根想女想男想不净恶语偷兰遮。 二根所男想女想黄门想二根想不净恶语偷兰遮。 若是事人女边僧伽婆尸沙。 即是事非人女边偷兰遮。 若是事人女边偷兰遮。 即是事非人女边突吉罗(三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迦留陀夷。 晨朝时到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食已还自房。 持户钩在门间立。 作如是念。 若有女人欲来僧坊看房舍者。 我当示诸房处。 尔时迦留陀夷遥见众女来。 便言。 姊妹我当示汝诸房舍处。 少多示已。 将至自房。 向女人赞叹淫欲以身供养。 是众女中有喜者默然。 不喜者出外语诸比丘。 大德法应尔耶。 此安隐处更有恐怖。 诸比丘言。 云何安隐处更有恐怖。 诸女人广说上事。 诸比丘言如汝所说。 时诸比丘以种种因缘。 与众女说法示教利喜。 头面礼足还去。 不久诸比丘以是因缘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迦留陀夷。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汝所作事非沙门法。 不随顺道不清净行。 出家之人所不应作。 汝痴人不知。 我以种种因缘呵欲欲想。 种种因缘赞叹离欲除灭欲热。 我常说法教人离欲。 汝尚不应生心。 何况乃作起欲恚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 佛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欲盛变心在女人前赞叹以身供养作如是言。 汝能以身供养我等持戒行善梵行人者。 诸供养中第一供养。 僧伽婆尸沙。 以身供养者。 比丘语女言。 汝能以身作淫欲供养者。 诸供养中第一供养。 持戒者。 大戒律法尽能受持。 行善者。 正见忍辱故。 梵行者。 二身不共会故。 是中犯者有九种。 谓上大胜巧善妙福好快。 上者。 若比丘语女人言。 汝能以身作淫欲供养我等持戒人者。 诸供养中是上供养。 僧伽婆尸沙。 若语女人言。 汝能以身作淫欲供养行善人者。 是上供养。 僧伽婆尸沙。 若语女人言。 汝能以身作淫欲供养梵行人者。 是上供养。 僧伽婆尸沙。 若语女人言。 汝能以身供养持戒行善人。 持戒梵行人。 行善梵行人。 持戒行善梵行人者。 是上供养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语女人言。 汝能以身作淫欲供养不大持戒人者。 是上供养僧伽婆尸沙。 若语女人言。 汝能以身作淫欲供养不大行善人者。 是上供养僧伽婆尸沙。 若语女人言。 汝能以身作淫欲供养不大修梵行人。 是上供养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语女人言。 汝能以身作淫欲供养不大持戒行善人。 不大持戒梵行人。 不大行善梵行人。 不大持戒行善梵行人者。 是上供养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语女人言。 不以自身作淫欲供养我等持戒人者。 是上供养偷兰遮。 若语女人言。 不以自身作淫欲供养行善人者。 是上供养偷兰遮。 若语女人言。 不以自身作淫欲供养梵行人者。 是上供养偷兰遮。 若语女人言。 不以自身作淫欲供养持戒行善人。 持戒梵行人。 行善梵行人。 持戒行善梵行人者。 是上供养偷兰遮。 若语女人言。 不以自身作淫欲供养不大持戒人者。 是上供养偷兰遮。 若比丘语女人言。 不以自身作淫欲供养不大行善人者。 是上供养偷兰遮。 若语女人言。 不以自身作淫欲供养不大修梵行人者。 是上供养偷兰遮。 若比丘语女人言。 不以自身作淫欲供养不大持戒行善人。 不大持戒梵行人。 不大行善梵行人。 不大持戒行善梵行人者。 是上供养偷兰遮。 如是大胜巧善妙福好快供养亦如是。 若比丘语女人言。 汝能以身作淫欲供养持戒人者。 是上大供养僧伽婆尸沙。 若言上胜上巧上善上妙上福上好上快供养。 僧伽婆尸沙。 若言大胜大巧大善大妙大福大好大快供养僧伽婆尸沙。 若言胜巧胜善胜妙胜福胜好胜快供养。 僧伽婆尸沙。 若言巧善巧妙巧福巧好巧快供养。 僧伽婆尸沙。 若言善妙善福善好善快供养。 僧伽婆尸沙。 若言妙福妙好妙快供养。 僧伽婆尸沙。 若言福好福快供养僧伽婆尸沙。 若言好快供养。 僧伽婆尸沙。 若言上大胜上大巧上大善上大妙上大福上大好上大快供养僧伽婆尸沙。 若言大胜巧大胜善大胜妙大胜福大胜好大胜快供养。 僧伽婆尸沙。 若言胜巧善胜巧妙胜巧福胜巧好胜巧快供养。 僧伽婆尸沙。 若言巧善妙巧善福巧善好巧善快供养。 僧伽婆尸沙。 若言善妙福善妙好善妙快供。 僧伽婆尸沙。 若言妙福好妙福快供养养僧伽婆尸沙。 若言福好快供养。 僧伽婆尸沙。 若言上大胜巧上大胜善上大胜妙上大胜福上大胜好上大胜快供养。 僧伽婆尸沙。 若言上大胜巧善上大胜巧妙上大胜巧福上大胜巧好上大胜巧快供养。 僧伽婆尸沙。 若言上大胜巧善妙上大胜巧善福上大胜巧善好上大胜巧善快供养。 僧伽婆尸沙。 若言上大胜巧善妙福上大胜巧善妙好上大胜巧善妙快供养。 僧伽婆尸沙。 若言上大胜巧善妙福好上大胜巧善妙福快供养。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语女人言。 若以饮食衣被卧具华香璎珞。 持用供养是上供养。 能以身供养者过是上中上。 僧伽婆尸沙。 如是大胜巧善妙福好快亦如是。 若比丘语女人言。 以饮食衣被卧具华香璎珞。 持用供养是上中上。 能以身供养者过是上中上。 僧伽婆尸沙。 如是大胜巧善妙福好快亦如是。 若一比丘向一女人。 赞叹以身供养一比丘僧伽婆尸沙。 若一比丘向二三四女人。 赞叹以身供养。 僧伽婆尸沙。 若二比丘向二三四一女人。 赞叹以身供养。 僧伽婆尸沙。 若三比丘向三四一二女人。 赞叹以身供养。 僧伽婆尸沙。 若四比丘向四一二三女人。 赞叹以身供养。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女人所。 女想赞叹。 僧伽婆尸沙。 女人所。 男想黄门想二根想赞叹。 僧伽婆尸沙。 男所。 男想黄门想二根想女想赞叹。 偷兰遮。 黄门所。 黄门想二根想女想男想赞叹。 偷兰遮。 二根所。 二根想女想男想黄门想赞叹。 偷兰遮。 若是事人女边。 僧伽婆尸沙。 即是事非人女边。 偷兰遮。 若是事人女边。 偷兰遮。 即是事非人女边。 突吉罗(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鹿子长者儿。 名曰迦罗。 聪智利根。 众人所问常为断疑。 他事匆务。 若人有女姊妹。 有来求者。 往问迦罗。 某求我女若姊妹。 是人为好不好。 应与不应与。 能与妇儿衣食不。 若迦罗言。 不好不能与妇儿衣食。 汝莫与女。 即便不与。 若迦罗言。 好能与妇儿衣食。 汝当与女。 即随语与。 若人自为求妇。 若为儿求。 往问迦罗。 我求某女。 是女好不。 能成家事。 我为可取不。 若迦罗言。 不好不能成家事。 汝莫取之。 即随语不取。 若迦罗言。 好能成家事。 汝可取之。 即随语取。 若诸人女姊妹。 堕贫穷勤苦重作恶处。 衣食不充。 便作是言。 如我女姊妹所受苦恼。 诸问迦罗信受语者。 所受苦恼当复剧是。 由我等信受迦罗语故。 令女姊妹堕是恶处。 贫穷勤苦衣食不充。 若诸人女姊妹。 堕好处富乐衣食充足。 便作是念。 如我女姊妹所受富乐。 诸问迦罗信受语者。 所受富乐当复胜是。 我等信受迦罗语故。 令女姊妹得好处。 衣食充足。 尔时迦罗。 或得称誉。 或得毁呰。 是人后时以信出家。 剃除须发被著袈裟。 作比丘已。 犹如本法他事匆务。 若人有女姊妹。 有来求者。 往问迦罗比丘。 某求我女姊妹。 是人为好不好。 应与不应与。 若迦罗言。 是人不好。 即便不与。 若迦罗言好。 即随语与。 若人或为己为儿求妇。 往问迦罗。 我求某女。 若姊妹好不好。 能办家事不。 若迦罗言好。 便随语取。 若言不好。 即便不取。 若诸人女姊妹。 有堕贫穷恶处勤苦重作衣食不充。 便作是念。 诸问迦罗信受语者。 所受勤苦当复剧是。 若得富乐好处。 便作如是念。 诸问迦罗信受语者。 所受富乐当复胜是。 我以信受迦罗语故。 令女姊妹得是乐处。 如是迦罗比丘。 或得赞叹。 或得毁呰。 是迦罗比丘。 数出入诸檀越舍。 有人问迦罗言。 大德。 汝至某家不。 汝能语某。 与我儿女若与姊妹。 迦罗言能。 如是作媒人往来。 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惭愧。 种种因缘呵责迦罗。 云何名比丘。 作媒人行。 如是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佛知而故问迦罗。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汝所作事非沙门法。 不随顺道不清净行。 出家之人所不应作。 汝痴人不知。 我以种种因缘呵欲欲想。 种种因缘赞叹离欲除灭欲热。 我常说法教人离欲。 汝尚不应生心。 何况乃作起欲恚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 汝痴人。 我尚不赞叹少有欲心。 何况汝作媒嫁事。 佛种种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行媒嫁法。 持女意语男。 持男意语女。 若为成妇事。 若为私通事。 乃至一会时。 僧伽婆尸沙。 媒法者。 受他语往来。 女者。 有十四种护。 父所护。 母所护。 父母所护。 兄弟所护。 姊妹所护。 舅护。 姑护。 舅姑护。 亲里护。 姓护。 自护。 法护。 夫主护。 持女意语男者。 有女人语比丘言。 汝能持是语语彼男子不。 我为汝作妇。 若共私通。 汝能为我作夫。 若共私通。 若我与汝女。 若与姊妹。 汝能作我女夫。 若姊妹夫。 是名持女意语男。 持男意语女者。 有男语比丘言。 汝能持是语语彼女人不。 汝与我作妇。 若共私通。 我与汝作夫。 若共私通。 若与我女。 与我姊妹。 我与汝作女夫。 为姊妹夫。 是名持男意语女。 乃至一会时者。 一时共交会故。 丈夫有七种妇。 索得。 水得。 破得。 自来得。 以衣食得。 合生得。 须臾得。 索得者。 以少多财物索得作妇。 是名索得。 水得者。 若人捉手以水灌掌与女作妇。 是名水得。 破得者。 若破他国夺得作妇。 复有自国反叛诛罚得者。 是名破得。 自来得者。 若女人自一心贪著爱乐故。 来供给作妇。 是名自来得。 衣食得者。 若女人不能自活。 为衣食故。 来供给作妇。 是名衣食得。 合生得者。 若女人语男子言。 汝有财物我有财物。 若生男女当供养我等。 是名合生得。 须臾得者。 共一交会。 故名须臾得。 是中犯者。 若比丘自受主人语。 自语彼。 自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自受主人语。 自语彼。 使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自受主人语。 自语彼使。 使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自受主人语。 使语彼。 使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自受主人语。 使语彼使。 使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自受主人语。 使语彼。 自报主人者僧伽婆尸沙若比丘自受主人语。 使使语彼。 使使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自受主人语。 使使语彼。 自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自受主人语。 使使语彼。 使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从使受主人语。 使语彼。 使报主人者僧伽婆尸沙。 若从使受主人语。 使语彼使。 使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从使受主人语。 使语彼。 自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从使受主人语。 使使语彼。 使使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从使受主人语。 使使语彼。 自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从使受主人语。 使使语彼。 使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从使受主人语。 自语彼。 自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从彼使受主人语。 自语彼。 使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从使受主人语。 自语彼使使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从使使受主人语。 使使语彼。 使使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从使使受主人语。 使使语彼。 自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从使使受主人语。 使使语彼。 使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从使使受主人语。 自语彼。 自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从使使受主人语。 自语彼。 使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从使使受主人语。 自语彼使。 使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从使使受主人语。 使语彼。 使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从使使受主人语。 使语彼使。 使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从使使受主人语。 使语彼。 自报主人者。 僧伽婆尸沙。 有二比丘。 受主人语出外。 一比丘言。 汝并说我意。 若语彼。 还报主人者。 俱僧伽婆尸沙。 若不报者俱偷兰遮。 有二比丘。 受主人语出外。 一比丘语一比丘。 莫说我意。 若语彼。 还报主人者。 一比丘僧伽婆尸沙。 若不报者偷兰遮。 诸比丘入他舍。 主人问前行比丘。 汝等出入某甲家不。 能语某甲。 与我儿若女姊妹。 前行比丘言。 我等不得作媒人。 后行比丘闻是语。 便往语彼居士言。 汝能与某甲儿若女姊妹耶。 还报者僧伽婆尸沙。 不报者偷兰遮。 主人问后行比丘。 汝出入是诸家不。 能语某甲。 与我儿若女姊妹。 后行比丘言。 我等不得作媒人。 前行比丘闻是语。 便往语彼居士言。 汝能与某甲儿若女姊妹。 比丘受语。 语彼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不报者偷兰遮。 又一比丘行道中。 一女人语比丘言。 汝能语某甲。 与我儿若女姊妹。 比丘受语。 语彼还报者。 僧伽尸婆沙。 不报者偷兰遮。 二三四女人亦如是。 二三四比丘亦如是。 一比丘行道中。 一男子语比丘言。 汝能语某甲。 与我儿若女姊妹。 比丘受语。 语彼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不报者偷兰遮。 二三四男子亦如是。 二三四比丘亦如是。 黄门二根亦如是。 一比丘行道中。 一女一男语比丘言。 汝能语某甲。 与我儿若女姊妹。 比丘受语。 语彼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不报者偷兰遮。 二三四女人男子亦如是。 二三四比丘亦如是。 一比丘行道中。 一女人一黄门语比丘言。 汝能语某甲。 与我儿若女姊妹。 比丘受语。 语彼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不报者偷兰遮。 二三四女人黄门亦如是。 二三四比丘亦如是。 一比丘行道中。 一女人一二根人语比丘言。 汝能语某甲。 与我儿若女姊妹。 比丘受语。 语彼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不报者偷兰遮。 二三四女人二根亦如是。 二三四比丘亦如是。 一比丘行道中。 一男一黄门语比丘言。 汝能语某甲。 与我儿若女姊妹。 比丘受语。 语彼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不报者偷兰遮。 二三四男子黄门亦如是。 二三四比丘亦如是。 一比丘行道中。 一男子一二根语比丘言。 汝能语某甲。 与我儿若女姊妹。 比丘受语。 语彼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不报者偷兰遮。 二三四男子二根亦如是。 二三四比丘亦如是。 一比丘行道中。 一黄门一二根语比丘言。 汝能语某。 与我儿若女姊妹。 比丘受语。 语彼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不报者偷兰遮。 二三四黄门二根亦如是。 二三四比丘亦如是。 一比丘行道中。 一女一男一黄门一二根语比丘言。 汝能语某。 与我儿若女姊妹。 比丘受语。 语彼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不报者偷兰遮。 二三四女人男子黄门二根亦如是。 二三四比丘亦如是。 有居士夫妇相嗔不和。 时一比丘常出入是家。 晨朝时到著衣持钵入舍坐已。 共相问讯。 教二人令和合。 比丘生疑。 我将无犯僧伽婆尸沙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有三种妇。 一财索得。 二水得。 三破贼得。 三种妇若作券言非我妇。 礼法未断犹故出入。 未唱言非我妇。 教是和合者偷兰遮。 若作券言非我妇。 礼法已断不复出入。 而未唱言非我妇。 教是和合偷兰遮。 若作券言非我妇。 礼法已断不复出入。 唱言非我妇。 和合是者。 僧伽婆尸沙。 受他语有三种。 还报有六种。 三种者。 一威仪二相三期。 威仪者。 比丘语主人言。 若见我来往坐立。 当知得不得。 相者。 比丘语主人言。 主人若见我新剃发。 若著絁僧伽梨。 若捉瓦钵。 当知得不得。 期者。 比丘语主人言。 若见我在众中大语时。 若挑衣时。 当知得不得。 是名三种受语。 六种报者。 一口二书三手印四威仪五相六期。 若比丘口受使语。 口语彼。 口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若书手印威仪相期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比丘受使口语。 书语彼。 书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若书手印威仪相期口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比丘受使口语。 手印语彼。 手印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若手印威仪相期口书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受使书语。 书语彼。 书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若书手印威仪相期口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受使书。 手印语彼。 手印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手印威仪相期口书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比丘受使书语。 口语彼。 口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书手印威仪相期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受使手印。 手印语语彼。 手印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手印威仪相期口书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比丘受使手印语。 口语彼。 口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书手印威仪相期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比丘受使手印语。 书语彼。 书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手印威仪相期口还报者。 僧伽婆尸沙。 若受富贵人语。 语富贵人。 还报富贵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受贫贱人语。 语富贵人。 还报贫贱人者。 偷兰遮。 若比丘受他语。 解意旨。 僧伽婆尸沙。 若受意旨。 不受语。 偷兰遮。 若但受语。 不解意旨。 不犯(五事竟)。 佛在阿罗毗国。 尔时诸阿罗毗比丘。 自乞作广长高大舍。 久故难治。 诸比丘数从居士乞言。 我须墼须砖鏒钁斧凿釜瓫槃盂瓶瓮麻绳种种草木皮绳土囊作人车鹿车。 诸比丘以是因缘。 心常匆遽乐著作事。 妨废读经坐禅行道。 尔时长老大迦叶。 晨朝时到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诸居士遥见大迦叶来。 即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 修善功德。 今自乞物。 作广长高大舍。 久故难治。 数来求索种种所须。 以是因缘妨废读经坐禅行道。 我等失利。 供养如是难满难养无厌足人。 大迦叶闻是事心不喜。 乞食已往诣佛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白佛言。 世尊。 我晨朝时到著衣持钵。 入阿罗毗城乞食。 诸居士遥见我来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 修善功德。 今自乞物。 作广长高大舍。 久故难治。 数从我等索墼索砖鏒钁斧凿釜瓫瓶瓮草木皮绳索。 常著作事。 以是因缘。 妨废读经坐禅行道。 我等失利。 供养如是难满难养多欲无厌足人。 唯愿世尊。 与诸比丘作舍限量。 佛默然受。 大迦叶知佛默然受语已。 将护旧比丘心故作礼而去。 去不久。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诸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诸比丘言。 云何名比丘。 自乞作广长高大舍。 久故难治。 数从诸居士种种求索乐著作事。 以是因缘。 妨废读经坐禅行道。 佛如是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自乞作舍。 无主自为。 当应量作。 是中量者。 长十二修伽陀搩手。 内广七搩手。 是比丘应问诸比丘。 诸比丘当示无难无妨处。 若比丘自乞作舍。 无主自为。 不问诸比丘。 过量作者。 僧伽婆尸沙。 若自乞者。 比丘从诸人乞。 若得百钱五十乃至一钱。 舍者。 温室凉室殿堂楼阁一柱舍重舍。 无主者。 是舍无檀越主。 若男女黄门二根。 自为者。 不为众僧故专为己名自为。 量者。 佛言。 用我手量。 长十二搩手。 内广七搩手。 问者。 应问僧。 示处者。 僧应示作处。 难处者。 是中有蛇窟蜈蚣百足毒虫乃至鼠穴。 无难者。 是中无蛇窟蜈蚣百足毒虫乃至鼠穴。 妨处者。 是舍四边一寻地内。 有塔地若官地居士地外道地比丘尼地。 若有大石流水池水大树深坑。 如是有妨处。 僧不应示。 无妨处者。 是舍四边一寻地内。 无塔地官地居士地外道地比丘尼地大石流水池水大树深坑。 如是无妨处。 僧应示。 是比丘应从僧乞示作处。 乞示作处法者。 僧一心和合时。 是比丘从坐起。 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跪合掌。 应作是言。 诸长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 为是自乞作舍。 无主自为。 无难无妨处作故。 从僧乞示作处。 僧怜愍故。 示我作处。 第二第三亦如是乞。 是中僧应筹量可示不可示。 若是比丘言无难。 而实有难。 不应示。 若言无妨。 而实有妨。 亦不应示。 若言无难无妨。 而实有难有妨。 不应示。 若言无难。 实无难应示。 若言无妨。 实无妨应示。 若言无难无妨。 实无难无妨应示。 示法者。 僧一心和合。 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某甲比丘。 欲自乞作舍。 无主自为。 无难无妨处作故。 从僧乞示作处。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当示某甲比丘作处。 白如是。 大德僧听。 是某甲比丘自乞作舍。 无主自为。 无难无妨处作故。 从僧乞示作处。 僧怜愍故。 当示作处。 谁诸长老忍。 僧示某甲自乞。 作舍无主自为无难无妨处作者默然。 若不忍者说。 僧示某甲比丘自乞作舍无主自为无难无妨处作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是中犯者。 若比丘自乞作舍。 无主自为。 不如法作者犯。 过量作犯。 不问处犯。 有难处犯。 有妨处犯。 过量不问处犯。 过量难处犯。 若过量妨处犯。 若不问难处犯。 不问妨处犯。 若难处妨处犯。 若过量不问难处犯。 若过量不问妨处犯。 若过量不问难处妨处犯。 若比丘语余比丘。 为我作舍。 语已便去。 后为作竟。 是舍不如法作者犯。 若过量作犯。 不问处犯。 有难处犯。 妨处犯。 过量不问处犯。 过量难处犯过量妨处犯。 不问难处犯。 不问妨处犯。 难处妨处犯。 过量不问难处犯。 过量不问妨处犯。 过量不问难处妨处犯。 若比丘语余比丘。 为我作舍。 语已便去。 后作未成。 行还自成。 是舍不如法作犯。 过量作犯。 不问处犯。 难处犯。 妨处犯。 过量不问犯。 过量难处犯。 过量妨处犯。 不问难处犯。 不问妨处犯。 难处妨处犯。 过量不问难处犯。 过量不问妨处犯。 过量不问难处妨处犯。 若为佛为僧无犯。 若得先成舍。 无犯(六事竟)。 十诵律卷第三[1][2][3][4][5][6][7][8][9][10] . .. >> 十诵律卷第四(初诵之四)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十三僧残法之余(并二不定法)佛在拘睒弥国。 尔时长老阐那。 多有知识。 国王夫人王子大臣将帅官属。 以多知识故。 伐他神树作大房舍。 是树多人所识。 多人所用。 诸居士嫌恨呵责。 诸沙门释子自言。 修善功德。 以国王夫人王子大臣将帅官属所知识故。 伐是多人所识多人所用神树。 作大房舍。 我等失利供养如是难满难养多欲无厌足人。 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阐那。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 以国王夫人王子大臣将帅官属所知识故。 伐是多人所识用神树。 作大房舍。 佛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作大房舍。 有主自为作。 是比丘应问诸比丘。 诸比丘当示无难无妨处。 若比丘作大房舍。 有主自为。 不问诸比丘难处妨处。 作者僧伽婆尸沙。 大舍者。 温室凉室殿堂楼阁一柱舍重舍。 乃至容四威仪行立坐卧。 有主者。 是舍有檀越主。 若男若女黄门二根。 自为者。 不为僧故专为己故。 名为自为。 问者。 应问僧。 示处者僧应示处。 难处妨处者。 如上说。 是比丘应从僧乞示作处。 乞法者。 僧一心和合。 是比丘从坐起。 偏袒右肩脱革屣。 胡跪合掌应作是言。 诸长老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欲作大房舍。 有主自为。 无难无妨处作。 我某。 甲比丘为是有主自为。 无难无妨处作故。 从僧乞示作处。 僧怜愍故示我作处。 第二第三亦如是乞。 是中僧应筹量可示不可示。 若言无难。 而实有难。 若言无妨。 而实有妨。 若言无难无妨。 而实有难有妨。 皆不应示。 无妨实无妨。 无难实无难。 应示。 示法者。 僧一心和合一比丘唱言。 大德僧听。 是某甲比丘欲作大舍。 有主自为无难无妨处作。 是比丘为作大舍故。 从僧乞示作处。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当示某甲比丘作处。 白如是。 大德僧听。 是某甲比丘欲作大舍。 有主自为无难无妨处作故。 从僧乞示作处。 僧怜愍故当示作处。 谁诸长老忍。 某甲比丘作大舍有主自为无难处无妨处作者默然若不忍者说。 如是白四羯磨僧示竟。 某甲比丘作大舍。 有主自为无难无妨处。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是中犯者。 若比丘有主自为。 过量作大舍犯。 不问处犯。 有难处犯。 有妨处犯。 不问有难处犯。 不问有妨处犯。 难处妨处犯。 不问难处妨处犯。 若比丘语余比丘。 为我作舍。 语已便去。 后为作竟。 是舍过量作犯。 不问处犯。 有难处犯。 有妨处犯。 不问有难处犯。 不问有妨处犯。 有难有妨处犯。 不问有难有妨处犯。 若比丘语余比丘。 为我作舍。 语已便去。 后作未成。 行还自成。 是舍过量作犯。 不问处犯。 有难处犯。 有妨处犯。 不问有难处犯。 不问有妨处犯。 有难有妨处犯。 不问有难有妨处犯。 若先成舍。 无犯(七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长老陀骠力士子。 成就五法故。 僧羯磨作知卧具人。 不随爱。 不随嗔。 不随怖。 不随痴。 知得不得。 是人随所应与。 若阿练儿阿练儿共。 持律持律共。 说法说法共。 读修妒路读修妒路共。 如是同事者共。 是人作是念。 我如是与者。 若语若默安乐得住。 是陀骠分布卧具时。 不须灯烛。 左手出光。 右手持与。 有比丘故待闇来。 欲见陀骠神通之力。 时佛故在王舍城。 是力士子陀骠。 成就五法故。 众僧教作差会人。 是人差次会时。 不随爱嗔怖痴知次第不越次。 尔时弥多罗浮摩比丘次会。 值得粗食。 如是再三食粗食。 时作如是念。 我深苦恼。 是陀骠力士子。 故以是粗食恼我。 当以何报令彼得恼。 复作是念。 我当谤以无根波罗夷法。 是比丘有妹比丘尼。 名弥多罗。 时此比丘尼。 到弥多罗浮摩比丘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时弥多罗浮摩比丘。 不共语亦不看不教坐。 是比丘尼作是念。 我作何恶何所触犯。 使此兄不共我语。 作是念已便言。 我于兄有何过故。 不共我语不教我坐。 是比丘言。 陀骠比丘故以粗食恼我。 乃至再三。 汝不助我。 比丘尼言。 欲令我以何事相助。 是比丘言。 妹汝到佛所作如是言。 世尊。 云何有是法。 陀骠比丘共我作淫。 堕波罗夷事。 比丘尼言。 是清净无罪比丘。 云何谤以无根波罗夷法。 是比丘言。 妹汝不作是谤者。 我不共汝语。 不唤汝坐。 是比丘尼敬爱兄故。 即作是念。 若我不随语者。 兄不共我语。 不教我坐。 如是念已。 即语兄言。 当随汝语。 是比丘言。 妹小住。 我当先往佛所。 汝随后来。 我当证之。 即往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是比丘尼便从后来。 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白佛言。 世尊。 云何有是法。 陀骠比丘共我作淫。 堕波罗夷事。 时弥多罗浮摩比丘即作是言。 世尊。 是事实尔。 我亦先知。 如是比丘尼所说。 尔时陀骠在佛后扇佛。 佛顾视陀骠言。 汝今云何。 是弥多罗比丘尼在我前言。 世尊。 云何有是法。 陀骠比丘共我作淫。 堕波罗夷事。 弥多罗浮摩比丘亦作是言。 世尊。 是事实尔。 我先亦知。 如是比丘尼所说。 陀骠比丘白佛言。 世尊。 世尊知我。 修伽陀知我。 佛语陀骠。 汝今不得作如是语。 世尊知我。 修伽陀知我。 汝忆念者。 便说忆念。 若不忆念者。 说不忆念。 我不忆念世尊。 不忆念修伽陀。 尔时长老罗睺罗亦在会中。 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 世尊。 是陀骠比丘为何所说。 是弥多罗比丘尼今在佛前作如是语。 世尊。 云何有是法。 陀骠比丘共我作淫。 堕波罗夷事。 弥多罗浮摩比丘。 亦作是言。 世尊。 是事实尔。 我先亦知。 如是比丘尼所说。 佛语罗睺罗。 我今问汝。 随汝意答。 于意云何。 若是比丘尼来语我言。 世尊。 云何有是法。 罗睺罗共我作淫。 堕波罗夷事。 弥多罗浮摩比丘亦作是说。 是事实尔。 我亦先知。 如比丘尼所说。 汝当云何。 时罗睺罗言。 世尊知我。 修伽陀知我。 佛言。 痴人。 汝尚能言。 世尊知我。 修伽陀知我。 何况陀骠比丘。 持戒清净善修梵行。 云何不言世尊知我修伽陀知我。 尔时佛语诸比丘。 汝等当记。 陀骠比丘说不忆念。 是弥多罗比丘尼自说作罪故。 应与灭羯磨。 佛如是教已。 起入禅室。 时诸比丘审谛急问弥多罗浮摩比丘言。 汝云何见。 何处见。 见犯何事。 汝以何事故往见。 是诸比丘审谛急问已。 答言。 陀骠比丘实梵行清净。 我以欲故嗔故怖故痴故。 作是语谤。 诸比丘言。 云何陀骠比丘梵行清净。 以欲故嗔故怖故痴故。 作是语谤。 答言。 陀骠比丘成就五法故。 王舍城众僧教作差会人。 不随爱嗔怖痴次第不越次。 我时次会。 值粗恶食。 如是再三啖食。 时心中苦恼。 便作是念。 陀骠比丘。 故以粗食恼我。 当以何报。 复作是念。 我当谤以无根波罗夷法。 以是因缘故。 我以欲嗔怖痴故。 作是语谤。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 以无根波罗夷法。 谤清净梵行比丘。 诸比丘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时即从禅室出。 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弥多罗浮摩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以无根波罗夷法。 诽谤清净梵行比丘。 佛以种种呵已。 语诸比丘。 有三种人必堕地狱。 何等三。 若人以无根波罗夷法。 谤清净梵行比丘。 是初人堕地狱。 复有人如是邪见。 便作是言。 淫欲中无罪。 以是故。 是人深作放逸自恣五欲。 是为第二人堕地狱。 复有人犯戒恶法臭烂。 非沙门自言沙门。 非梵行自言梵行。 是为第三人堕地狱。 尔时世尊。 欲明了此事。 而说偈言。 妄语堕地狱  作之言不作  是二俱相似  后皆受罪报  夫人处世间  斧在口中生  以是自斩身  斯由作恶言  应呵而赞叹  应赞而呵骂  口过故得衰  衰故不受乐  如奄失财利  是衰为鲜少  恶心向善人  是衰重于彼  尼罗浮地狱  其数有十万  阿浮陀地狱  三千六及五  恶心作恶口  轻毁圣人故  寿终必当堕  如是地狱中佛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住恶嗔故。 以无根波罗夷法。 谤无波罗夷比丘。 欲破彼梵行。 是比丘后时。 或问或不问。 知是无根事。 比丘住恶嗔故。 作是语者。 僧伽婆尸沙。 恶嗔者。 以贪著故起。 恶嗔增盛。 不见是人功德。 但求过恶。 无波罗夷比丘者。 是比丘四波罗夷中一切不犯。 无根者。 有三种根本。 若见若闻若疑。 谤者。 是比丘不犯。 强以罪加。 破梵行者。 破彼比丘法欲令退堕。 知是无根事者。 事有四种。 诤讼事。 相助事。 犯罪事。 常所行事。 是中犯者。 若比丘以无根波罗夷法。 谤不清净比丘。 十一种犯。 五种不犯。 十一种者。 是事不见不闻不疑。 若见妄若闻妄若疑妄。 若闻信闻。 若闻不信闻。 闻已言疑。 疑已言见。 疑已言闻。 是名十一种犯。 五种不犯者。 是事若见若闻若疑。 见已不妄。 闻已不妄。 是名五种不犯。 如不清净比丘似清净比丘亦如是。 若比丘以无根波罗夷法。 谤清净比丘。 十种犯四种不犯。 十种者。 不见不闻不疑。 若闻妄疑妄。 若闻信闻。 闻不信闻。 闻已言疑。 疑已言见。 疑已言闻。 四种不犯者。 若疑若闻。 若闻不妄。 若疑不妄。 如清净比丘。 似不清净亦如是(八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力士子陀骠比丘。 独在山下与二比丘尼共立一处。 时弥多罗浮摩比丘。 亦在彼山坐石上治衣。 遥见陀骠比丘独与二比丘尼共立一处。 见已作是念。 我先以无根波罗夷法诽谤不成。 今有小事。 当以波罗夷法谤之。 作是念已。 便语诸比丘。 今陀骠比丘是犯淫人。 我见是事不随他语。 尔时诸比丘审谛急问。 汝云何见。 何处见。 见犯何事。 汝以何事往见。 如是诸比丘审谛问已。 便云。 我随爱随嗔随怖随痴故说。 是陀骠比丘实梵行清净。 诸比丘问。 云何言。 我随爱嗔怖痴故说。 是陀骠比丘梵行清净。 答言。 我在彼山坐石上治衣。 遥见陀骠比丘独与二比丘尼共立一处。 见已便作是念。 我先以无根波罗夷法诽谤不成。 今有小事。 当以波罗夷法谤之。 以是故言。 我随爱嗔怖痴故说。 陀骠比丘实自清净。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 持小片事。 以波罗夷法谤清净比丘。 诸比丘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弥多罗浮摩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持小片事。 以波罗夷法谤清净比丘。 佛以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恶嗔故。 异分中取片。 若似片事。 以波罗夷法谤无波罗夷比丘。 欲破彼梵行。 是比丘后时。 或问或不问。 知是片似片事。 比丘住恶嗔故作是语者。 僧伽婆尸沙。 异分者。 四波罗夷是。 何以故。 是四波罗夷中。 若犯一一事。 非沙门非释子。 失比丘法。 故名异分。 不异分者。 十三事。 二不定法。 三十舍堕法。 九十堕法。 四波罗提提舍尼法。 众多学法。 七止诤法。 是名不异分。 何以故。 若犯是事。 故名比丘。 故名释子。 不失比丘法。 是名不异分。 片须臾片者。 诸威仪中事。 是名为片。 亦名须臾片。 诤者。 诤有四种。 斗讼诤。 相助诤。 犯罪诤。 常所行事诤。 是中犯者。 若比丘地了时。 见余比丘犯僧伽婆尸沙。 是比丘僧伽婆尸沙中。 定生僧伽婆尸沙想。 不见他犯波罗夷言。 我见犯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日出时日出已。 中前日中中后。 晡时日没日没已。 初夜初分初夜中分初夜后分。 中夜初分中夜中分中夜后分。 后夜初分后夜中分后夜后分亦如是。 有比丘地了时。 见余比丘犯罪。 若波逸提。 若波罗提提舍尼。 若突吉罗。 是比丘突吉罗罪中。 定生突吉罗想。 不见他犯波罗夷言。 我见犯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乃至后夜后分亦如是。 有比丘地了时。 见余比丘犯僧伽婆尸沙。 谓是僧伽婆尸沙。 谓波夜提。 谓波罗提提舍尼。 谓突吉罗。 是比丘僧伽婆尸沙中。 定生突吉罗想。 不见他犯波罗夷言。 我见犯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乃至后夜后分亦如是。 复有比丘地了时。 见余比丘犯罪。 若波夜提。 若波罗提提舍尼。 若突吉罗。 是人谓是突吉罗。 谓僧伽婆尸沙。 谓波夜提。 谓波罗提提舍尼。 是人突吉罗罪中。 定生波罗提提舍尼想。 不见他犯波罗夷言。 我见犯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乃至后夜后分亦如是。 复有比丘地了时。 见余比丘犯僧伽婆尸沙。 是中生疑。 为是僧伽婆尸沙。 为非僧伽婆尸沙。 后除疑心。 定生僧伽婆尸沙想。 不见他犯波罗夷言。 我见犯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乃至后夜后分亦如是。 复有比丘地了时。 见余比丘犯罪。 若波夜提。 若波罗提提舍尼。 若突吉罗。 是中生疑。 为突吉罗。 为非突吉罗。 后除疑心。 突吉罗罪中。 定生突吉罗想。 不见他犯波罗夷言我见犯一一语中。 僧伽婆尸沙。 乃至后夜后分亦如是。 复有比丘地了时。 见余比丘犯僧伽婆尸沙。 是中生疑。 是罪为僧伽婆尸沙。 为波夜提。 为僧伽婆尸沙。 为波罗提提舍尼。 为僧伽婆尸沙。 为突吉罗。 后除疑心。 僧伽婆尸沙中。 定生僧伽婆尸沙想。 不见他犯波罗夷言。 我见犯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乃至后夜后分亦如是。 复有比丘地了时。 见他犯罪若波夜提。 若波罗提提舍尼。 若突吉罗。 是中生疑。 是罪为突吉罗。 为僧伽婆尸沙。 为突吉罗。 为波夜提。 为突吉罗。 为波罗提提舍尼。 后除疑心。 突吉罗罪中。 定生突吉罗想。 不见他犯波罗夷言。 我见犯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乃至后夜后分亦如是。 复有比丘地了时。 见他犯僧伽婆尸沙。 是中生疑。 为是僧伽婆尸沙。 为是波夜提。 为是波罗提提舍尼。 为是突吉罗。 后除疑心。 僧伽婆尸沙中。 定生突吉罗想。 不见他犯波罗夷言。 我见犯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乃至后夜后分亦如是。 复有比丘地了时。 见他比丘犯罪。 若波夜提。 若波罗提提舍尼。 若突吉罗。 是中生疑。 是罪为是突吉罗。 为僧伽婆尸沙。 为波夜提。 为波罗提提舍尼。 后除疑心。 突吉罗罪中。 定生波罗提提舍尼想。 不见他犯波罗夷言。 我见犯一一语中僧伽婆尸沙。 乃至后夜后分亦如是(九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提婆达多。 求破和合僧。 受持破僧事。 是人有嫉妒心。 方便作是念。 我独不能得破沙门瞿昙和合僧坏转法轮。 是提婆达多有四同党。 一名俱伽梨。 二名骞陀陀骠。 三名迦留陀提舍。 四名三文达多。 提婆达多到是四人边已作是言。 汝当共破沙门瞿昙和合僧坏转法轮。 时彼四人语提婆达多言。 沙门瞿昙诸弟子。 有大智慧大神通。 得天眼知他心念。 是人知见我等欲破和合僧坏转法轮。 我等云何能破沙门瞿昙和合僧坏转法轮。 提婆达多语四人言。 沙门瞿昙年少弟子。 新入彼法出家不久。 我等到边用五法诱取。 语诸比丘言。 汝尽形寿受著纳衣。 尽形寿受乞食法。 尽形寿受一食法。 尽形寿受露地坐法。 尽形寿受断肉法。 若比丘受是五法。 疾得涅槃。 若有长老上座比丘多知多识久习梵行得佛法味者。 当语之言。 佛已老耄年在衰末。 自乐闲静受现法乐。 汝等所须事我当相与。 我等以是方便能破沙门瞿昙和合僧坏转法轮。 四比丘言。 如是提婆达多受提婆达多语。 提婆达多后时到诸年少比丘所。 以五法诱之。 语诸比丘。 汝尽形寿受著衲衣。 尽形寿受乞食法。 尽形寿受一食法。 尽形寿受露地坐法。 尽形寿受断肉法。 汝等行是五法。 疾得涅槃。 复语诸长老上座比丘。 佛已老耄年在衰末。 自乐闲静受现法乐。 汝所须事我当相与。 尔时提婆达多。 非法说法。 法说非法。 非律说律。 律说非律。 非犯说犯。 犯说非犯。 轻说重。 重说轻。 有残说无残。 无残说有残。 常所用法说非常法。 非常所用法说是常法。 非教说教。 教说非教。 时诸比丘见提婆达多欲破和合僧坏转法轮。 见已往诣佛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坐已。 白佛言世尊。 是提婆达多。 欲破和合僧。 受持破僧因缘事。 是人非法说法。 法说非法。 非律说律。 律说非律。 犯说非犯。 非犯说犯。 轻说重。 重说轻。 有残说无残。 无残说有残。 常所用法说非常法。 非常所用法说是常法。 教说非教。 非教说教。 佛语诸比丘。 汝等当呵提婆达多令舍是破僧因缘事。 是比丘受佛语已。 到提婆达多所言。 汝莫求破和合僧。 莫受持破僧事。 当与僧和合。 僧和合者。 欢喜无诤。 一心一学如水乳合。 得安乐住。 汝当舍是破僧因缘事。 时提婆达多不舍是事。 尔时提婆达多四同党。 呵诸比丘言。 汝等莫说提婆达多是事。 何以故。 是人说法说律。 是人所说皆是我等所欲。 是人知说。 非不知说。 是人所说皆是我等所乐忍。 如是诸比丘。 再三教提婆达多。 不能令舍恶邪便从坐起往诣佛所。 头面礼足一面坐。 坐已。 白佛言。 世尊我等已约敕提婆达多。 而不舍恶邪。 有四同党复作是言汝等莫说提婆达多是事。 何以故。 是人说法说律。 是人所说。 皆是我等所欲。 是人知说。 非不知说。 是人所说。 皆是我等所乐忍。 诸比丘再三约敕。 不舍是事。 尔时佛作是念。 如提婆达多痴人及四同党。 或能破我和合僧坏转法轮。 我当自约敕提婆达多令舍是事。 佛作是念已。 即自约敕提婆达多。 汝莫求破和合僧。 莫受持破僧因缘事。 汝当与僧和合。 僧和合者欢喜无诤。 一心一学如水乳合。 得安乐住。 汝莫非法说法法说非法。 非律说律。 律说非律。 非犯说犯。 犯说非犯。 轻说重。 重说轻。 有残说无残。 无残说有残。 常所用法说非常法。 非常所用法说是常法。 非教说教。 教说非教。 汝当舍是破僧因缘事。 尔时提婆达多。 闻佛口教暂舍是事。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求破和合僧受持破僧事。 佛如是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欲破和合僧。 勤求方便受持破僧事。 诸比丘应如是呵言。 汝莫破和合僧。 莫求方便受持破僧事。 当与僧和合。 僧和合者欢喜无诤。 一心一学如水乳合。 得安乐住。 汝当舍是求破僧事。 诸比丘如是教时。 不舍是事者。 当再三教令舍是事。 再三教已舍者善。 不舍者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 比丘是事中。 有十四种。 犯非法说法偷兰遮。 法说非法偷兰遮。 非律说律偷兰遮。 律说非律偷兰遮。 非犯说犯偷兰遮。 犯说非犯偷兰遮。 轻说重偷兰遮。 重说轻偷兰遮。 有残说无残偷兰遮。 无残说有残偷兰遮。 常所用法说非常法偷兰遮。 非常所用法说是常法偷兰遮。 非教说教偷兰遮。 教说非教偷兰遮。 先应软语约敕。 已舍者。 令作十四偷兰遮悔过出罪。 若不舍者。 应作白四羯磨约敕。 约敕法者。 众僧一心和合。 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某甲比丘。 求破和合僧受持破僧事已软语约敕不舍是事。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当约敕某甲比丘。 汝莫破和合僧。 莫受持破僧事。 当与僧和合。 僧和合者欢喜无诤。 一心一学如水乳合。 得安乐住。 汝当舍是求破僧事。 白如是如是白四羯磨。 僧约敕某甲比丘。 汝莫破和合僧莫受持破僧事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如佛先说。 是比丘应约敕。 乃至三教令舍是破僧事者。 是名约敕。 是名为教。 是名约敕教。 若软语约敕不舍者未犯。 初说说未竟说竟。 第二说说未竟说竟。 第三说说未竟。 非法别众。 非法和合众。 似法别众。 似法和合众。 如法别众。 异法异律异佛教。 若约敕不舍者未犯。 若如法如律如佛教。 三约敕竟不舍者。 犯僧伽婆尸沙。 是比丘若以十四事约敕皆成约敕若以是约敕。 若以余约敕。 此十四事一向约敕不舍者。 一向成僧伽婆尸沙。 后复约敕不舍者。 复得僧伽婆尸沙。 随所约敕不舍者。 随得尔所僧伽婆尸沙。 是比丘应即时入僧中自唱言。 诸长老。 我某甲比丘。 得僧伽婆尸沙罪。 若即说者善。 若不即说者。 从是时来。 名覆藏日数(十事竟)。 佛在王舍城。 佛以是助破僧比丘因缘故。 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呵责助破僧比丘。 云何名比丘。 知是比丘求破和合僧作别朋党共相佐助。 若一若二若众多。 佛如是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求破和合僧。 有余同意相助比丘。 若一若二若众多。 语诸比丘言。 汝是事中莫说是比丘。 何以故。 是比丘说法说律。 不说非法不说非律。 是比丘所说。 皆是我等所欲。 是知说非不知说。 是比丘所说。 皆是我等所乐忍。 诸比丘应如是教是相助比丘。 汝莫作是语。 是比丘说法说律。 不说非法不说非律。 是比丘所说皆是我等所欲是知说非不知说。 是比丘所说。 皆是我等所乐忍。 汝莫相助求破僧事。 当乐助和合僧。 僧和合者欢喜无诤。 一心一学如水乳合。 得安乐住。 诸比丘如是教时。 坚持是事不舍者。 诸比丘当再三教令舍是事。 再三教已舍者善。 不舍者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 若助破僧比丘语诸比丘言。 汝是事中。 莫说是比丘得突吉罗。 若言是比丘说法者得偷兰遮。 是说律者偷兰遮。 若言是比丘所说皆是我等所欲突吉罗。 若言知说非不知说偷兰遮。 若言是比丘所说皆是我等所乐忍偷兰遮。 先应软语约敕。 已舍者。 令作四偷兰遮二突吉罗悔过出罪。 若不舍者。 应作白四羯磨约敕。 约敕法者。 僧一心和合。 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某甲比丘。 助某甲比丘求破僧。 作别朋党若一若二若众多。 已软语约敕不舍是事。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当约敕某甲比丘。 汝等莫助某甲比丘求破僧事。 莫作别朋党。 莫作是言。 是比丘说法说律。 是比丘所说皆是我等所欲。 是知说非不知说。 是所说皆是我等所乐忍。 如是白。 如是白四羯磨约敕某比丘汝莫助破和合僧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如佛所说。 是比丘应约敕。 乃至三教令舍助破僧事者。 是名约敕。 是名为教。 是名约敕教。 若软语约敕不舍者不犯。 若初说说未竟说竟。 第二说说未竟说竟。 第三说说未竟。 非法别众。 非法和合众。 似法别众。 似法和合众。 如法别众。 异法异律异佛教。 不舍者不犯。 若如法如比尼如佛教。 三约敕不舍者。 犯僧伽婆尸沙。 是比丘若以四事约敕。 皆成约敕。 若以是约敕。 若余约敕。 此四事一向约敕。 不舍者。 一向成僧伽婆尸沙。 若后复约敕不舍者。 复得僧伽婆尸沙。 随所约敕不舍者。 随得尔所僧伽婆尸沙。 是比丘应即时入僧中自唱言。 诸长老。 我某甲比丘。 得僧伽婆尸沙罪。 若即说者善。 若不即说者。 从是时来。 名覆藏日数(十一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黑山土地。 有二比丘。 名马宿满宿。 在此处住。 作恶行污他家。 皆见皆闻皆知。 是比丘共女人一床坐共一盘食。 共器饮酒。 中后食。 共食宿。 啖宿食。 不受而食。 不受残食。 弹鼓簧。 捻唇作音乐声。 齿作伎乐。 弹铜盂。 弹多罗树叶。 作余种种伎乐歌舞。 著鬘璎珞。 以香涂身。 著香熏衣。 以水相洒。 自手采华。 亦使人采。 自贯华鬘。 亦使人贯。 头上著华自著耳环。 亦使人著。 自将他妇女去。 若使人将去。 若令象马斗。 车斗步斗。 羊斗水牛斗。 狗斗鸡斗。 男斗女斗。 亦自共斗。 手打脚踏。 四向驰走。 变易服饰。 驰行跳踯。 水中浮没。 斫截树木。 打臂拍髀。 啼哭大唤。 或啸谬语诸异国语。 踯绝反行如婉转鱼。 踯物空中还自接取。 与女人共大船上载令作伎乐。 或骑象马乘车辇舆。 与多人众吹贝导道。 入园林中。 作如是等种种恶不净事。 尔时阿难。 从迦尸国来。 向舍卫城。 到黑山邑宿。 晨朝时到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阿难持空钵入城。 还空钵出。 出城不远多人众集。 有少因缘。 阿难到彼问众人言。 汝此土地丰乐多诸人众。 今我乞食。 持空钵入还空钵出。 无有沙门释子在此多少作恶事耶。 尔时有贤者。 名忧楼伽。 在彼众中。 从坐起偏袒合掌语阿难言。 大德知不。 此有马宿满宿比丘。 作诸恶行如上广说大德阿难。 是二比丘住此作恶。 悉污诸家皆见闻知。 时忧楼伽贤者。 即以两手抱阿难身。 将入自舍敷座令坐。 自手与水与多美饮食。 自恣饱满已。 洗手摄钵。 贤者取小床坐。 欲听法故。 阿难以种种因缘说法示教利喜已。 从座起去。 向自房舍。 随所受卧具。 还付旧比丘。 持衣钵游行。 向舍卫国渐到佛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诸佛常法。 有客比丘来。 以如是语问讯。 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道路不疲。 乞食不乏。 佛以如是语问讯阿难。 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道路不乏耶。 乞食不难耶。 阿难答言。 世尊。 忍足安乐住。 道路不乏。 乞食不难。 以是因缘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以种种因缘。 呵责马宿满宿比丘。 云何名比丘。 作恶行污他家皆见闻知。 佛如是种种因缘呵已。 语阿难。 汝往黑山。 与马宿满宿比丘驱出羯磨。 若更有如是比丘。 亦应如是驱出羯磨。 羯磨法者。 一心和合僧。 是马宿满宿比丘。 著见处不闻处。 一比丘僧中作是言。 谁能说马宿满宿比丘如是罪事。 而自不犯毁呰波夜提。 何以故。 僧差作故。 若有比丘僧中言。 我能作者。 即唤马宿满宿比丘来。 是比丘应问。 汝忆念。 与女人共一床坐。 共一盘食。 共一器饮酒。 中后食。 共食宿。 啖宿食。 不受食。 不受残食法。 广问如上种种恶不净事。 汝忆作不。 若马宿满宿比丘。 是诸罪中趣说一事。 即应语。 汝默然。 今僧与汝作驱出羯磨。 时一比丘。 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马宿满宿比丘。 作恶行污他家皆见闻知。 共女人一床坐。 共一盘食。 共器饮酒。 中后食。 共食宿。 啖宿食。 不受食。 不受残食法。 乃至诸异国语。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马宿满宿比丘驱出羯磨。 若马宿满宿比丘。 共女人一床坐。 一盘食。 共一器饮酒。 中后食。 共食宿。 啖宿食。 不受食。 不受残食法。 乃至诸异国语。 僧与作驱出羯磨。 白如是。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马宿满宿比丘作驱出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是比丘。 如法僧与驱出羯磨已。 作是言。 僧阿难。 随欲行嗔行怖痴行。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众僧和合如法作驱出羯磨。 乃复说。 僧阿难。 随欲行嗔行怖行痴行。 诸比丘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种种因缘。 呵责马宿满宿比丘。 云何名比丘。 一心和合僧如法作驱出羯磨。 说僧阿难随欲行嗔行怖行痴行。 佛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随所依止聚落作恶行污他家皆见皆闻皆知。 诸比丘应如是言。 汝等作恶行污他家皆见皆闻皆知。 汝等出去。 不应住此。 是比丘语诸比丘言。 诸比丘随欲行嗔行怖行痴行。 何以故。 有如是同罪比丘。 有驱者有不驱者。 诸比丘语是比丘。 汝莫作是语。 诸比丘随欲行嗔行怖行痴行。 何以故。 诸比丘不随欲嗔怖痴行。 汝等作恶行污他家。 皆见闻知。 汝当舍是随欲嗔怖痴语。 汝等出去。 不应住此。 如是教时。 不舍是事者。 当再三教令舍是事。 再三教时舍者善。 不舍者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 若比丘言。 诸比丘随欲行。 偷兰遮。 随嗔行偷兰遮。 随怖行偷兰遮。 随痴行偷兰遮。 若言同犯罪比丘有驱者有不驱者。 呵骂僧故。 得波夜提。 先应软语约敕。 若舍者。 令作四偷兰遮一波夜提悔过出罪。 若不舍者。 应作白四羯磨约敕。 约敕法者。 僧一心和合。 一比丘。 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马宿满宿比丘。 众僧如法作驱出羯磨。 说僧阿难随欲行嗔行怖行痴行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当约敕是比丘。 众僧如法作驱出羯磨。 汝莫说僧阿难随欲行。 莫言随嗔行。 莫言随怖行。 莫言随痴行。 汝当舍是随欲嗔怖痴语。 白如是。 如是作白四羯磨。 僧约敕马宿满宿比丘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如佛先说。 是比丘应约敕。 乃至三教。 是名约敕。 是名为教。 是名约敕教。 若软语约敕不舍者不犯。 若初说说未竟说竟。 第二说说未竟说竟。 第三说说未竟。 非法别众。 非法和合众。 似法别众。 似法和合众。 法别众。 异法异律异佛教。 约敕不舍者不犯。 若如法如律如佛教。 三约敕不舍者。 犯僧伽婆尸沙。 是比丘若以四事约敕皆成约敕。 若以是约敕。 若以余约敕。 以此四事。 一向约敕。 不舍者。 一向成僧伽婆尸沙。 若后复约敕。 不舍者。 复得僧伽婆尸沙。 随所约敕不舍者。 随得尔所僧伽婆尸沙。 是比丘应即时入僧中自唱言。 诸长老。 我某甲比丘。 得僧伽婆尸沙罪。 若即说者善。 若不即说。 从是时来。 名覆藏日数(十二事竟)。 佛在拘睒弥国。 尔时长老阐那。 犯小悔过罪。 诸比丘欲利益怜愍安隐故。 教忆是罪。 语阐那言。 汝作某可悔过罪。 汝应发露悔过。 莫覆藏。 阐那答言。 汝等莫语我好恶。 我亦不语汝等好恶。 何以故。 我大人子得佛法故。 汝等种种杂姓。 种种国土。 种种家。 信佛法故。 剃除须发著法服随佛出家。 如秋叶落风吹一处。 汝等亦尔。 种种杂姓种种国土种种家。 信佛法故。 剃除须发著法服随佛出家。 以是故。 汝等不应语我好恶。 我亦不应语汝好恶。 我大人子得佛法故。 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如戒经中说事。 诸比丘如法如律。 以利益怜愍故说。 自身作戾语事。 诸比丘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问阐那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阐那。 云何名比丘自身作戾语。 佛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恶性戾语。 诸比丘说如法如律如戒经中事。 是比丘戾语不受。 语诸比丘言。 汝莫语我好恶。 我亦不语汝好恶。 诸比丘应如是言。 诸比丘说如法如律如戒经中事。 汝莫戾语。 汝当随顺语。 诸比丘当为汝说如法如律。 汝亦当为诸比丘说如法如律。 何以故。 如是者。 诸如来众得增长利益。 以共语相教共出罪故。 汝当舍是戾语事。 诸比丘如是教时。 不舍是事者。 当再三教令舍是事。 再三教已舍者善。 不舍者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 若比丘言。 汝莫语我突吉罗。 莫语好偷兰遮。 莫语恶偷兰遮。 我亦不语汝突吉罗。 不语汝好偷兰遮。 不语汝恶偷兰遮。 若言舍是教我法。 嫌骂众故得波夜提。 先应软语约敕。 软语约敕已。 舍是事者。 作令四偷兰遮二突吉罗一波夜提悔过出罪。 若不舍者应作白四羯磨。 约敕。 约敕法者。 僧一心和合。 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阐那比丘自身作戾语事。 已软语约敕不舍是事。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当约敕阐那比丘。 莫作戾语事。 莫言汝莫语我好恶。 我亦不语汝好恶。 诸比丘说如法如律如戒经中事。 汝莫戾语。 当作随顺语。 诸比丘当为汝说如法如律。 汝当为诸比丘说如法如律。 如是者。 诸如来众得增长利益。 以共语相教共出罪故。 汝当舍是戾语事。 白如是。 如是作白四羯磨约敕阐那比丘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如佛先说。 是比丘应约敕。 乃至三教。 是名约敕。 是名为教。 是名约敕教。 若软语约敕不舍者未犯。 若初说说未竟说竟。 第二说说未竟说竟。 第三说说未竟。 非法别众。 非法和合众。 似法别众。 似法和合众。 法别众。 异法异律异佛教。 三约敕不舍者未犯。 若如法如律如佛教。 三约敕竟不舍者。 犯僧伽婆尸沙。 是比丘。 若以四事约敕。 皆成约敕。 若以是约敕。 若以余约敕。 以此四事一向约敕。 不舍者。 一向成僧伽婆尸沙若后复约敕不舍者。 复得僧伽婆尸沙。 随所约敕不舍者。 随得尔所僧伽婆尸沙。 是比丘应即入僧中自唱言。 诸长老。 我某甲比丘。 犯僧伽婆尸沙。 若即说者善。 若不即说者。 从是时来。 名覆藏日数(十三事竟)。 明二不定法佛在舍卫国。 尔时迦留陀夷比丘。 与掘多忧婆夷旧相知识。 共事共语。 时迦留陀夷到掘多舍已。 独屏覆处坐说法。 时有毗舍佉鹿子母。 小因缘故。 到掘多比舍。 遥闻迦留陀夷说法声。 作是念。 必当是迦留陀夷在掘多舍说法。 我当往听。 时毗舍佉鹿子母。 即到掘多舍。 见迦留陀夷。 独与掘多屏覆处坐。 见已作是念。 是坐处恶。 比丘不应是中坐。 若有长者。 见是坐处。 必当知。 是比丘作恶事竟。 若欲作恶。 我今当往白佛。 时毗舍佉鹿子母。 即到佛所。 头面礼足一面坐已。 以是因缘向佛广说。 佛与毗舍佉鹿子母。 说种种法示教利喜已默然住。 毗舍佉鹿子母见佛默然已。 从坐起作礼而去。 去不久。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迦留陀夷。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迦留陀夷。 汝所作事。 非沙门法不随顺道。 无欲乐心作不清净行。 出家之人所不应作。 汝痴人。 我以种种因缘。 呵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 种种因缘称赞断欲除欲想灭欲热。 我常说法教人离欲。 汝尚不应生心。 何况乃作起欲恚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 佛如是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独共女人坐屏覆内可行淫处。 若可信优婆夷说。 是比丘三法中一一法。 若波罗夷。 若僧伽婆尸沙。 若波夜提。 若是比丘自言。 我坐是处。 应三法中随所说治。 若波罗夷。 若僧伽婆尸沙。 若波夜提。 若随可信优婆夷所说法治。 是初不定法。 女人者。 女人名有命人。 若大若小中作淫欲。 独者。 一比丘一女人。 更无第三人。 屏处者。 是处有壁。 有篱席障薄障衣幔障。 如是等种种余障。 是名屏覆处。 行淫处者。 是中无所羞耻。 可作淫欲。 可信优婆夷者。 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比丘僧得道得果。 是人终不为身若为他人若以小因缘若为财利故故作妄语。 三法中波罗夷者。 四波罗夷中趣说一事。 僧伽婆尸沙者。 十三僧伽婆尸沙中趣说一事。 波夜提者。 九十波夜提中趣说一事。 不定者。 云何名不定。 可信优婆夷。 不知犯。 不知何处起。 不知犯名字。 但言我见女人是处来去坐立。 亦见比丘来去坐立。 不见若作淫欲。 若作偷夺。 若夺人命。 若触女人身。 若杀草木。 若过中食。 若饮酒。 如是事中不决定故。 是名不定。 随优婆夷所说事。 应善急问是比丘。 善急问已。 自说我有是罪而不往。 随比丘语应治。 若言我往不犯是罪。 如比丘语应治。 若言我不往无有是罪。 随可信优婆夷语故。 应与是比丘作实觅法。 实觅法者。 众僧一心和合。 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某甲比丘。 以可信优婆夷语。 善急问已。 不自说到彼处。 不自说有是罪。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某甲比丘随可信优婆夷语作实觅。 白如是。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某甲比丘随可信优婆夷语作实觅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得实觅比丘行法者。 是人不应与他受大戒。 不应受他依止。 不应畜沙弥。 不应教化比丘尼。 若僧差作不应受。 不应重作实觅罪。 不应作相似罪。 亦不应作重于先罪。 不应呵羯磨。 不应呵作羯磨人。 不应出清净比丘罪。 不得求听欲出他罪。 不应遮说戒。 不应遮自恣。 不应遮僧羯磨教诫比丘尼人。 不应举清净比丘罪。 不应教令忆念。 不应相言。 恒自谦卑折伏心意。 随顺清净比丘心。 行常恭敬礼拜。 若不如是法行者。 尽形寿不得出是羯磨(初不定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尸利比丘。 与修阇多居士妇旧相知识。 共事共语。 时尸利比丘。 晨朝时到著衣持钵至修阇多舍。 独二人露处坐说法。 时有布萨陀居士妇。 小因缘故。 到修阇多比舍。 闻尸利比丘说法语声。 作是念。 必是尸利比丘为修阇多说法。 我当往听。 即往到舍。 见尸利比丘独与修阇多妇露处共坐。 见已作是念。 是坐处恶。 比丘不应是中坐。 若其夫若其子若奴若子弟若典计人。 见是处坐。 必当知。 是比丘作恶事竟若欲作恶。 我今当往白佛。 时布萨陀往到佛所。 头面礼足一面坐已。 以是因缘向佛广说。 佛与布作陀说种种法。 示教利喜已默然。 布萨陀见佛默然已。 从座起作礼而去。 去不久。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佛知而故问尸利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尸利比丘。 汝所作事。 非沙门法不随顺道。 无欲乐心作不清净行。 出家之人所不应作。 汝痴人不知。 我以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 种种因缘称赞断欲想灭欲热。 我常说法教人离欲。 汝尚不应生心。 何况乃作起欲恚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 佛如是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独共一女人露地坐不可行淫处。 若可信优婆夷说。 是比丘二法中一一法。 若僧伽婆尸沙。 若波夜提。 若是比丘自言。 我坐是处。 应随所说治。 若僧伽婆尸沙。 若波夜提。 若随可信优婆夷所说治。 是二不定法。 露地处者。 无壁障无篱无薄席障无衣幔障。 是名露地。 不可行淫处者。 是中有所羞耻。 不得作淫。 可信优婆夷者。 归佛归法归僧得道得果。 是人终不为身若为他人若以小因缘若为财利故故作妄语。 说二法中一一法者。 僧伽婆尸沙者。 十三僧伽婆尸沙中趣说一事。 波夜提者。 九十波夜提中趣说一事。 不定者。 可信优婆夷。 不知犯何处起。 不知犯名字。 但说我见女人是处来去坐立。 亦见比丘是处来去坐立。 不见出精若触女身。 若杀草木若过中食若饮酒。 如是事中不决定故名为不定。 随可信优婆夷所说应善急问。 善急问已。 若是比丘自言。 我有是罪而不往。 如比丘语应治。 若言我往无有是罪。 如比丘语应治。 若言我不往无有是罪。 如可信优婆夷语。 应与实觅。 实觅法者。 僧一心和合。 一比丘僧中唱。 大德僧听。 是某甲比丘。 以可信优婆夷语。 善急问已。 不自说到彼处。 不自说有是罪。 若僧时到僧忍听。 与某甲比丘随可信优婆夷语作实觅。 白如是。 如是白四羯磨。 与某甲比丘随可信优婆夷作实觅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得实觅比丘行法者。 是人不应与他受大戒。 不应受他依止。 不应畜沙弥。 不应教诫比丘尼。 若僧差作不应受。 不应重作实觅罪。 不应作相似罪。 不应作重于先罪。 不应呵羯磨。 不应呵作羯磨人。 不应出清净比丘罪。 不得求听欲出他罪。 不应遮说戒。 不应遮自恣。 不应遮僧羯磨教诫比丘尼人。 不应举清净比丘罪。 不应教令忆念。 不应相言。 恒自谦卑折伏心意。 随顺清净比丘心。 行常恭敬礼拜。 若不如是法行者。 尽形寿不得出是羯磨(二不定讫)。 十诵律卷第四[1][2][3][4][5][6][7][8][9][10] . .. >> 十诵律卷第五(初诵之五)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明三十尼萨耆法之一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多畜衣服。 入聚落著异衣。 出聚落著异衣。 食时著异衣。 食竟著异衣。 怛钵那时著异衣。 怛钵那竟著异衣。 食前著异衣。 食后著异衣。 初夜著异衣。 中夜著异衣。 后夜著异衣。 入厕著异衣。 出厕著异衣。 洗大便时著异衣。 洗大便竟著异衣。 小便时著异衣。 小便竟著异衣。 入浴室著异衣。 出浴室著异衣。 畜积如是种种余衣。 朽烂虫坏不用。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见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啧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多畜衣服。 入聚落著异衣。 出聚落著异衣。 食时著异衣。 食竟著异衣。 怛钵那时著异衣。 怛钵那竟著异衣。 食前著异衣。 食后著异衣。 初夜著异衣。 中夜著异衣。 后夜著异衣。 入厕著异衣。 出厕著异衣。 洗大便时著异衣。 洗大便竟著异衣。 小便时著异衣。 小便竟著异衣。 入浴室著异衣。 出浴室著异衣。 畜积如是种种余衣。 朽烂虫坏不用。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多畜衣服。 入聚落著异衣。 出聚落著异衣。 食时著异衣。 食竟著异衣。 怛钵那时著异衣。 怛钵那竟著异衣。 食前著异衣。 食后著异衣。 初夜著异衣。 中夜著异衣。 后夜著异衣。 入厕著异衣。 出厕著异衣。 洗大便时著异衣。 洗大便竟著异衣。 小便时著异衣。 小便竟著异衣。 入浴室著异衣。 出浴室著异衣。 畜积如是种种余衣。 朽烂虫坏不用。 佛如是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衣竟。 已舍迦絺那衣。 畜长衣得至十日。 若过是畜者。 尼萨耆波夜提。 是中或有衣竟。 非舍迦絺那衣。 或舍迦絺那衣。 非衣竟。 或衣竟。 亦舍迦絺那衣。 或非衣竟。 亦非舍迦絺那衣。 衣竟非舍迦絺那衣者。 若比丘衣竟。 未舍迦絺那衣。 是名衣竟非舍迦絺那衣。 舍迦絺那衣非衣竟者。 若比丘舍迦絺那衣。 衣不竟。 是名舍迦絺那衣非衣竟。 衣竟亦舍迦絺那衣者。 若比丘衣竟。 舍迦絺那衣。 是名衣竟亦舍迦絺那衣。 非衣竟亦非舍迦絺那衣者。 若比丘衣不竟。 非舍迦絺那衣。 是名非衣竟亦非舍迦絺那衣。 长衣者。 除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卫。 余残衣名为长衣。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衣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 初一日得衣畜二日舍二日得衣三日舍。 三日得衣四日舍。 四日得衣五日舍。 五日得衣六日舍。 六日得衣七日舍。 七日得衣八日舍。 八日得衣九日舍。 九日得衣十日舍。 十日得衣十日时。 比丘是衣。 应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一日得衣二日更得。 畜一舍一。 二日得衣三日更得。 畜一舍一。 三日得衣四日更得。 畜一舍一。 四日得衣五日更得。 畜一舍一。 五日得衣六日更得。 畜一舍一。 六日得衣七日更得。 畜一舍一。 七日得衣八日更得。 畜一舍一。 八日得衣九日更得。 畜一舍一。 九日得衣十日更得。 畜一舍一。 十日时比丘是衣。 应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一日得衣二日更得。 舍前畜后。 二日得衣三日更得。 舍前畜后。 三日得衣四日更得。 舍前畜后。 四日得衣五日更得。 舍前畜后。 五日得衣六日更得。 舍前畜后。 六日得衣七日更得。 舍前畜后。 七日得衣八日更得。 舍前畜后。 八日得衣九日更得。 舍前畜后。 九日得衣十日更得。 舍前畜后。 十日时比丘是衣。 应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一日得衣二日更得。 畜前舍后。 二日得衣三日更得。 畜前舍后。 三日得衣四日更得。 畜前舍后。 四日得衣五日更得。 畜前舍后。 五日得衣六日更得。 畜前舍后。 六日得衣七日更得。 畜前舍后。 七日得衣八日更得。 畜前舍后。 八日得衣九日更得。 畜前舍后。 九日得衣十日更得。 畜前舍后。 十日时比丘是衣。 应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 一日得衣畜。 二日不得。 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日不得。 十日时比丘是衣。 应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 一日得衣畜。 二日得衣畜。 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日得衣畜。 十日时比丘是衣。 皆应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 初日得衣。 用作僧伽梨最下九条。 成分别若干长若干短。 总说九条。 作衣竟日。 即应受持作是言。 我是最下僧伽梨九条作持。 余残物及先僧伽梨。 应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比丘初日得衣。 用作郁多罗僧七条。 成分别若干长若干短。 总说七条。 作衣竟日。 即应受持作是言。 我是郁多罗僧七条作持。 余残物及先郁多罗僧。 应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比丘初日得衣。 用作安陀卫五条。 成分别若干长若干短。 总说五条。 作衣竟日。 即应受持作是言。 我是安陀卫五条作持。 余残物及先安陀卫。 应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比丘得新衣。 二重作僧伽梨。 一重作郁多罗僧。 一重作安陀卫。 二重作尼师坛。 若欲三重作僧伽梨。 三重作尼师坛。 若更以新衣重缝。 是比丘重缝衣故。 突吉罗。 若过十日。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得故衣。 作四重僧伽梨。 二重郁多罗僧。 二重安陀卫。 四重尼师坛。 若更以新衣重缝。 是比丘重缝衣故。 突吉罗。 若过十日。 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得新衣。 二重作僧伽梨。 二重尼师坛。 若三重僧伽梨。 三重尼师坛。 若还摘却作是念。 是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还摘衣突吉罗。 若过十日。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得故衣。 四重作僧伽梨。 二重郁多罗僧。 二重安陀卫。 四重尼师坛。 若还摘却作是念。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还摘衣故。 突吉罗。 若过十日。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得新衣。 二重作僧伽梨。 二重尼师坛。 若三重僧伽梨。 三重尼师坛。 若还摘却作是念。 若浣若染。 若转易表里。 还摘衣故。 突吉罗。 若过十日。 无犯。 若比丘得故衣。 四重作僧伽梨。 二重郁多罗僧。 二重安陀卫。 四重尼师坛。 若还摘却作是念。 若浣若染。 若转易表里。 还摘衣故。 突吉罗。 若过十日。 无犯。 若比丘有舍堕衣。 未舍罪未悔过。 次续未断。 若更得衣。 是后衣本衣因缘故。 得尼萨耆波夜提。 复次比丘有舍堕衣。 已舍罪未悔过。 次续未断。 若更得衣。 是后衣本衣因缘故。 得尼萨耆波逸提。 复次比丘有舍堕衣。 已舍罪已悔过。 次续未断。 若更得衣。 是后衣本衣因缘故。 得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有舍堕衣。 已舍罪已悔过。 次续已断。 若更得衣。 无犯(一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处处留衣。 著上下衣游行诸国。 趣著弊衣无有威仪。 诸受寄旧比丘。 与六群比丘。 架上取衣舒晒抖擞卷牒著衣囊中系举。 以是因缘妨废读经坐禅行道。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处处留衣。 著上下衣游行诸国。 趣著弊衣无有威仪。 诸受寄旧比丘与汝。 架上取衣舒晒抖擞。 卷牒著衣囊中系举。 以是因缘妨废读经坐禅行道。 诸比丘如是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佛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处处留衣。 著上下衣游行诸国。 趣著弊衣无有威仪。 诸受寄旧比丘与汝。 架上取衣舒晒抖擞。 卷牒著衣囊中系举。 以是因缘妨废读经坐禅行道。 佛以是事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衣竟舍迦絺那衣已三衣中若离一衣。 乃至一夜宿。 尼萨耆波逸提。 除僧羯磨。 一夜者。 从日没至明相未出。 三衣中若离一衣者。 若离僧伽梨。 若离郁多罗僧。 若离安陀卫。 除僧羯磨者。 僧羯磨名如大迦叶。 以因缘故。 留僧伽梨耆阇崛山中。 著上下衣来入竹园。 时遇天雨。 不得还上耆阇崛山。 离僧伽梨宿。 是大迦叶语诸比丘。 我以因缘故。 留僧伽梨耆阇崛山中。 今遇天雨不得还山。 离僧伽梨宿。 今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佛知而故问大迦叶。 汝实留僧伽梨山中。 著上下衣来入竹园。 时天雨不得还山。 是事问诸比丘。 我留僧伽梨耆阇崛山中。 著上下衣来入竹园。 今遇天雨不得还山。 今当云何。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 从今日听一布萨共住处结不离衣羯磨。 不离衣羯磨法者。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应僧中唱。 大德僧听。 是一布萨共住处。 僧先所结共布萨界是中除聚落及聚落界。 取空地及住处。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一布萨共住处。 作不离衣羯磨。 白如是。 大德僧听。 是一布萨共住处。 僧先所结共布萨界。 是中除聚落及聚落界。 取空地及住处。 作不离衣羯磨。 谁诸长老忍是一布萨共住处作不离衣羯磨者默然。 谁不忍者是长老说。 僧已结一布萨共住处作不离衣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是名除僧羯磨。 复有僧羯磨。 如长老舍利弗病。 欲一月游行诸国。 僧伽梨重。 时舍利弗语诸比丘。 我欲一月游行。 我今有病。 僧伽梨重。 今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舍利弗。 汝实语诸比丘。 我欲一月游行。 今我有病。 僧伽梨重。 今当云何。 汝实。 尔不答言。 实尔世尊佛以种种。 因缘赞戒赞持戒赞戒。 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 从今听老比丘病比丘。 作一月不离僧伽梨宿羯磨。 乞羯磨法者。 是老病比丘。 僧和合时。 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跪合掌言。 诸长老忆念。 我某甲比丘老病。 欲一月游行僧伽梨重。 今从僧乞一月不离僧伽梨宿羯磨。 僧怜愍故。 与我一月不离僧伽梨宿羯磨。 如是三说。 是中僧应筹量。 若是比丘言我老病。 而实不老不病。 不应与。 若实老实病。 应与。 若言僧伽梨重。 而实不重。 不应与。 若实重应与。 与法者。 僧一心和合。 一比丘僧中。 唱大德僧听。 是某甲比丘老病。 欲一月游行僧伽梨重。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某甲比丘老病一月不离僧伽梨宿羯磨。 白如是。 如是白二羯磨。 僧已与某甲比丘老病一月不离僧伽梨宿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乃至九月亦尔。 如僧伽梨若郁多罗僧安陀卫亦如是。 是中若未结不离衣法。 比丘在聚落。 衣亦在聚落。 比丘应至衣所。 若比丘在聚落。 衣在阿练若处。 比丘应至衣所。 若比丘在阿兰若处。 衣在聚落。 比丘应至衣所。 若比丘在阿兰若处。 衣亦在阿兰若处。 比丘应至衣所。 若已结不离衣法。 若比丘在聚落。 衣亦在聚落。 比丘应至衣所。 若比丘在聚落。 衣在阿兰若处。 比丘应出聚落界。 若比丘在阿兰若处。 衣在聚落。 比丘应至衣所。 若比丘在阿兰若处。 衣亦在阿兰若处。 不犯。 聚落者。 若一家二家众多家。 有居士共妻子奴婢人民共住。 是名聚落。 聚落有一界亦有别界。 一家中亦有一界有别界。 不相接聚落界者。 若鸡飞所及处。 若弃粪扫所及处。 若有惭愧人所大便处。 若箭射所及处。 若比丘在一聚落。 衣在余聚落。 比丘应取衣来。 若至衣所。 若受余衣。 若不取衣来。 不至衣所。 不受余衣。 至地了时。 尼萨耆波逸提。 相接聚落界者。 若容十桄梯。 若十二桄梯。 若容载梁车回转。 若聚落有墙壁篱围绕外至几许名为界。 是中界者。 谓墙外容作事处。 若聚落有堑围绕。 外至几许名为界。 是中界者。 谓掷粪扫所及处。 若比丘在一聚落。 衣在余聚落。 比丘应取衣来。 若至衣所。 若受余衣。 若不取衣来。 不至衣所。 不受余衣。 至地了时。 尼萨耆波逸提。 同族有一界亦有别界。 是中同族别界者。 谓门屋食堂中庭厕处取水处。 若比丘在一族。 衣在余族。 比丘应取衣来。 若至衣所。 若受余衣。 若不取衣来。 不至衣所。 不受余衣。 至地了时。 尼萨耆波逸提。 家有一界亦有别界。 是中别界者。 谓户处食处中庭厕处取水处。 若比丘在一家。 衣在余家。 应取衣来。 若至衣所。 若受余衣。 若不取衣来。 不至衣所。 不受余衣。 至地了时。 尼萨耆波逸提。 重阁舍有一界有别界。 是中界者。 谓中重下重。 是上重界。 一户入故。 中重上重是下重界。 一户入故。 下重是中重界。 一户入故。 若比丘在异重。 衣在异重。 比丘应取衣来。 若至衣所。 若受余衣。 若不取衣来。 不至衣所。 不受余衣。 至地了时。 尼萨耆波逸提。 若是重阁属一人者。 无犯。 外道人舍有一界亦有别界。 外道名阿视毗尼揵子老弟子梵志等。 除佛五众。 余残出家人皆名外道。 是外道舍界者。 谓门屋食堂中庭厕处取水处。 若比丘在一外道舍。 衣在余外道舍。 应取衣来。 若至衣所。 若受余衣。 若不取衣来。 不至衣所。 不受余衣。 至地了时。 尼萨耆波逸提。 若诸外道同见同论。 无犯。 轮行人处有一界有别界。 轮行人若伎人。 歌舞人。 踯绝人。 相打人。 相扑人。 俳笑人。 以粗轮载财物。 细轮载妻子。 游行诸国营轮住宿。 是中界者。 谓门处食处中庭厕处取水处。 若比丘在一家。 衣在余家。 应取衣来。 若至衣所。 若受余衣。 若不取衣来。 不至衣所。 不受余衣。 至地了时。 尼萨耆波逸提。 若是轮行人属一人者。 无犯。 场处有一界有别界。 是中界者。 谓门处食处中庭厕处取水处。 若比丘在一场。 衣在余场。 应取衣来。 若至衣所。 若受余衣。 若不取衣来。 不至衣所。 不受余衣。 至地了时。 尼萨耆波逸提。 场舍有一界有别界。 是中界者。 谓门处食处中庭厕处取水处。 若比丘在一场舍。 应在余场舍。 应取衣来。 若至衣所。 若受余衣。 若不取衣来。 不至衣所。 不受余衣。 至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园有一界有别界。 是中界者。 谓门处食处中庭厕处取水处。 若比丘在一园中。 衣在余园。 应取衣来。 若至衣所。 若受余衣。 若不取衣来。 不至衣所。 不受余衣。 至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园舍有一界有别界。 是中界者。 谓门处食处中庭厕处取水处。 若比丘在一园舍。 衣在余园舍。 应取衣来。 若至衣所。 若受余衣。 若不取衣来。 不至衣所。 不受余衣。 至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车行有一界有别界。 是中前车界者。 谓向中车杖所及处。 中车界者。 谓向前车后车杖所及处。 后车界者。 谓向中车杖所及处。 若比丘在一车界。 衣在余车界。 应取衣来。 若至衣所。 若受余衣。 若不取衣来。 不至衣所。 不受余衣。 至地了时。 尼萨耆波逸提。 单船有一界有别界。 是中单船界者。 谓船所系处。 若柱若橛若板处。 若比丘在一船。 衣在余船。 应取衣来。 若至衣所。 若受余衣。 若不取衣来。 不至衣所。 不受余衣。 至地了时。 尼萨耆波逸提。 舫船界亦如是。 树有一界有别界。 是中不相接树界者。 若日中时影所阴处。 若雨堕时水不及著枝叶处。 若比丘在一树下。 衣在余树下。 应取衣来。 若至衣所。 若受余衣。 若不取衣来。 不至衣所。 不受余衣。 至地了时。 尼萨耆波逸提。 相接树界者。 若是诸树枝叶相接。 乃至一拘卢舍。 是中随所著衣至地了时。 无犯。 四十九寻衣角。 如比丘与和上阿阇梨担衣道中行。 若在前若在后。 四十九寻内不离。 若过四十九寻。 至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有诸比丘。 持衣钵著一处。 在衣四边卧。 是中一比丘若起去。 离可得还取处。 至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有比丘二界中卧衣离身乃至半寸堕他界中得突吉罗罪。 若衣一角在身上。 无犯(二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得非时衣畜。 作是念。 是不相似留置。 若得相似者当作成衣。 是六群比丘。 若先得青衣后得黄衣。 作是念。 不相似留置。 若先得黄衣。 后得赤衣白衣麻衣野麻衣刍摩衣憍奢耶衣翅夷罗衣钦婆罗衣劫贝衣。 得已作是念。 不相似留置。 若得相似者当作成衣。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得非时衣畜。 以不相似故留置。 若得相似者当作成衣。 先得青衣后得黄衣。 作是念。 不相似留置。 若先得黄衣。 后得赤衣白衣麻衣野麻衣刍摩衣憍奢耶衣翅夷罗衣钦婆罗衣劫贝衣。 得已作是念。 不相似留置。 若得相似者当作成衣。 如是诸比丘种种因缘呵责已。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得非时衣畜。 以不相似故留置。 若得相似者当作成衣。 若先得青衣后得黄衣。 作是念。 不相似留置。 若先得黄衣。 后得赤衣白衣麻衣野麻衣刍摩衣奢施耶衣翅夷罗衣钦婆罗衣劫贝衣。 得已作是念。 不相似留置。 若得相似者当作成衣。 佛如是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衣竟。 已舍迦絺那衣。 若得非时衣。 比丘须者当自手取速作衣持。 若足者善。 若不足者。 更望得衣令具足故。 停是衣乃至一月。 过是停者。 尼萨耆波夜提。 非时者。 谓除别房衣家中施衣除安居衣。 余残衣名非时衣。 自手取速作受持者。 是衣若作僧伽梨。 若作郁多罗僧。 若作安陀卫。 更望得衣者。 此比丘作是念。 若母与我。 若父若兄弟。 姊妹儿女。 本第二。 若有般阇婆瑟会(五岁会也)若有沙婆婆瑟会。 (六岁会也)若二月会。 若入舍会。 我此一月中。 会当能集成是衣。 不足令足者。 若僧伽梨少。 若郁多罗僧少。 若安陀卫少。 作令具足。 是中犯者。 若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是比丘随得衣日。 即作是念。 我十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十日应作衣。 若与人。 若作净。 若受持。 若不作衣。 不与人。 不作净。 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逸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日作是念。 我九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九日应作衣。 若与人。 若作净。 若受持。 若不作衣。 不与人。 不作净。 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逸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三日作是念。 我八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八日内。 应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四日作是念。 我七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七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五日作是念。 我六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六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六日作是念。 我五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五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七日作是念。 我四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四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八日作是念。 我三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三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九日作是念。 我二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二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日作是念。 我一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一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一日。 作是念。 我此十一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十一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二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二日。 作是念。 我此十二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十二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三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三日。 作是念。 我此十三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十三日应即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四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四日。 作是念。 我此十四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十四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五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五日。 作是念。 我此十五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十五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六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六日。 作是念。 我此十六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十六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七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七日。 作是念。 我此十七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十七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八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八日。 作是念。 我此十八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十八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九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九日。 作是念。 我此十九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十九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日。 作是念。 我此二十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二十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一日。 作是念。 我此二十一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二十一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二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二日。 作是念。 我此二十二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二十二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三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三日。 作是念。 我此二十三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二十三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四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四日。 作是念。 我此二十四日所望必不能得是衣二十四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五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五日。 作是念。 我此二十五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二十五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六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六日。 作是念。 我此二十六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二十六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七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七日。 作是念。 我此二十七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二十七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八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八日。 作是念。 我此二十八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二十八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九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九日。 作是念。 我此二十九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二十九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三十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三十日。 作是念。 我此三十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三十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三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即停衣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十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九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乃至九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二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乃至十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一日应即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一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十一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二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二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十二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三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三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十三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四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四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十四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五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五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十五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六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六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十六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七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七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十七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八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八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十八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九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九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十九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一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一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二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二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二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三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三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三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四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四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四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五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五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五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六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六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六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七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七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七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八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八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八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九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九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九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三十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三十日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三十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三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即得衣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十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九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三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八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乃至九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二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十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一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十一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二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二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十二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三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三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十三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四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四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十四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五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五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十五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六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六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十六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七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七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十七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八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八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十八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九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九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十九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一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一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二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二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二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三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三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三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四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四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四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五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五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五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六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六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六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七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七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七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八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八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八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九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九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九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三十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三十日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衣三十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三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即得衣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十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九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三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八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乃至九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二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一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一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十一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二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二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十二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三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三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十三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四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四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十四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五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五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十五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六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六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十六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七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七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十七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八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八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十八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九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持故。 至十九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十九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一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一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二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二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二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三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三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三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四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四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四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五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五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五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六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六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六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七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七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七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八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八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八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九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九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二十九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三十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三十日不得所望。 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衣三十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三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即得衣日作是念。 我此三十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十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日作是念。 我此二十九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九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三日作是念。 我二十八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八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乃至九日作是念。 我二十二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二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日作是念。 我二十一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一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一日作是念。 我二十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十一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二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十二日作是念。 我十九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十二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三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三日作是念。 我十八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十三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四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四日作是念。 我十七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十四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五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五日作是念。 我十六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十五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六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六日作是念。 我十五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十六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七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七日作是念。 我十四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十七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八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十八日作是念。 我十三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十八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九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得故。 至十九日作是念。 我十二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十九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日作是念。 我十一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二十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一日作是念。 我十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二十一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二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二日作是念。 我九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二十二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三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三日作是念。 我八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二十三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四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四日作是念。 我七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二十四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五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五日作是念。 我六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二十五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六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六日作是念。 我五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二十六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七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七日作是念。 我四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二十七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八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八日作是念。 我三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二十八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二十九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二十九日作是念。 我二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二十九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三十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得衣故。 至三十日作是念。 我一日所望必不能得。 是衣三十日应作衣。 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三十一日地了时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即得衣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十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若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至二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九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乃至九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二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至十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十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至十一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十一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至十二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十二日即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至十三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十三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至十四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十四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至十五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十五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至十六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十六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至十七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十七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至十八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十八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至十九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十九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至二十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二十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至二十一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二十一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至二十二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二十二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至二十三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二十三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至二十四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二十四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至二十五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二十五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至二十六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二十六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至二十七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二十七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至二十八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二十八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至二十九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二十九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 停更望多衣故。 至三十日不得所望。 亦不断望。 非望而许。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更得。 是衣三十日应作衣。 若足者善。 不足者留。 若比丘有舍堕衣。 未舍罪未悔过。 次续不断更得衣。 尼萨耆波夜提。 本衣因缘故。 又比丘有舍堕衣。 已舍罪未悔过。 次续不断更得衣。 尼萨耆波夜提。 本衣因缘故。 又比丘有舍堕衣。 已舍罪已悔过。 次续不断更得衣。 尼萨耆波夜提。 本衣因缘故。 又比丘有舍堕衣。 已舍罪已悔过。 次续已断更得衣。 不犯。 佛在舍卫国。 与大比丘众安居。 尔时诸比丘多得布施衣畜。 佛欲制诸比丘多畜衣故。 语安居比丘。 我欲制诸比丘多畜衣故。 语安居比丘。 我欲四月燕坐。 令诸比丘不得来至我所。 除一送食比丘及布萨。 诸安居比丘受佛教。 还众中立如是制。 若比丘非一送食及布萨至佛所者。 得波夜提罪。 立是制已。 白佛。 佛默然可之。 尔时长老优波斯那。 与多比丘众五百人俱。 皆阿练儿。 著纳衣一食乞食空地坐。 来去坐卧。 视瞻进止威仪清净。 持僧伽梨执钵安庠。 从憍萨罗游行到舍卫国。 时多比丘只桓门间经行。 长老优波斯那问诸比丘。 佛今所在。 诸比丘言。 佛在彼东向大房。 一板为户内。 若欲往者随意。 时长老忧波斯那。 往大房所。 到已謦欬以指扣户。 佛与开户。 长老优波斯那。 即入大房舍内到佛所。 头面礼足一面坐。 佛知故问言。 汝徒众清净善好。 汝众何因缘故清净威仪。 答言。 世尊。 若比丘来至我所。 求读诵经求依止者。 我语是比丘。 汝能尽形作阿练儿。 著粪扫衣乞食一食空地坐。 我当教汝读经与汝依止。 若比丘能行是头陀法者。 我教读经与依止。 以是故。 世尊。 我徒众威仪清净。 佛问优波斯那。 旧比丘立制。 汝知不。 答言。 不知世尊。 旧比丘云何立制。 佛语优波斯那。 我欲四月燕坐。 语诸比丘。 汝诸比丘不得来至我所。 除一送食及布萨。 诸比丘受我语。 还众中立制。 若比丘非一送食及布萨往佛所。 得波夜提罪。 诸比丘立制已来语我。 我即默然可之。 优波斯那言。 世尊。 旧比丘知此意不。 佛言。 何以不知。 佛言。 我从今听阿练儿著粪扫衣头陀比丘。 若送食不送食。 若布萨不布萨。 随意来至我所。 旧比丘闻长老优波斯那非送食非布萨欲见佛故便到佛所。 闻已集比丘僧。 集已。 唤优波斯那来。 众僧已集。 尔时长老优波斯那。 即到僧中头面礼上坐足。 随次坐已。 旧比丘问优波斯那。 汝知旧比丘立制不。 答言。 不知。 问上坐言。 旧比丘立制云何。 答言。 优波斯那。 佛语安居比丘。 我欲四月燕坐。 诸比丘不得来至我所。 除一送食及布萨。 我等受佛教立制。 若比丘非一送食非布萨。 往佛所者。 得波夜提罪。 佛即默然可之。 汝优波斯那。 非一送食非布萨。 往到佛所。 得波夜提罪。 汝应如法悔过。 汝当发露。 是罪莫覆藏。 优波斯那言。 上座知不。 我到佛所头面礼足一面坐已。 佛知故问我言。 优波斯那。 汝徒众何因缘故威仪清净。 我言。 世尊。 若有比丘来至我所。 求读诵经若求依止。 我语是比丘。 汝能尽形作阿练儿。 著粪扫衣乞食一食空地坐。 我当教汝读经与汝依止。 若比丘能行是头陀法者。 我教读经与依止。 以是故。 世尊。 我徒众威仪清净。 佛问我言。 旧比丘立制。 汝知不。 答言。 不知世尊。 云何立制。 佛言。 优波斯那。 我欲四月燕坐。 语诸比丘。 令诸比丘不得来至我所。 除一送食及布萨。 诸比丘受我语。 还众立制。 若比丘非一送食非布萨往佛所者。 犯波夜提。 我即可之。 我言。 世尊。 彼旧比丘知此意不。 佛言。 何以不知。 佛言。 我从今听阿练儿著纳衣头陀比丘。 若一送食非送食。 若布萨非布萨。 随意来至我所。 尔时诸比丘作是念。 我等何不舍居士衣著纳衣耶。 即时诸比丘舍居士衣。 皆著粪扫衣(三事竟)。 十诵律卷第五此卷第二十六张第二行夜提(之下)乃至三十日皆如上说者。 丹本无此中九字。 而有又比丘得不具足衣(乃至)至三十日地了时尼萨耆波夜提等凡九十一行文。 国本宋本并无者。 今依丹本遆而足之。 同卷二十七张第十三行。 即今正本第三十一张第十三行。 尼萨耆波夜提(之下)十二日乃至三十日亦如上说者。 丹本无此中十二字。 而有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乃至)至三十日地了时尼萨耆波夜提(等凡)九十二行文。 国本宋本并无者。 今依丹本遆而足之。 同卷第二十九张第四行。 即今正本第三十七张第四行。 尼萨耆波夜提(之下)十二日乃至三十日皆如上说者。 丹本无此中十二字。 而有又比丘得不具足衣(乃至)尼萨耆波夜提(等凡)九十七行文。 国本宋本所无者。 今依丹本遆而足之。 [1][2][3][4][5][6][7][8][9][10] . .. >> 十诵律卷第六(初诵之六)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明三十尼萨耆法之二佛在舍卫国。 尔时华色比丘尼。 晨朝时到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食已入安和林中。 在树下端身政。 坐威仪清净。 时有五百群贼。 先入林中。 是贼主信佛法。 见华色比丘尼端身政坐威仪清净。 见已生清净信心。 我何不以一丳肉与是比丘尼令啖。 是贼中更有少知法者言。 此比丘尼是时食人。 不非时食。 贼主闻已信心转深。 是比丘尼端身政坐威仪清净。 时食不非时食。 我何不以一丳肉令明日食。 少知法者言。 是比丘尼随得而食。 不留余宿食食。 时贼主于比丘尼倍生信心。 是比丘尼端身政坐威仪清净。 时食不非时食。 随得而食。 不留余宿食食。 我何不以一贵价[疊*毛]裹一丳肉悬著树上为是比丘尼故。 作是念。 若有沙门婆罗门。 取者即以施与。 作是念已。 即以贵价[疊*毛]裹肉悬著树上。 作是言。 诸沙门婆罗门。 须者即以施与。 时夜过已。 华色比丘尼作是言。 贼因我故。 以[疊*毛]裹肉悬著树上。 作是言。 若沙门婆罗门须者以施与。 我不应啖此肉。 当持与僧。 [疊*毛]当自取。 即持是肉至只桓中。 问作食人处。 以肉与已。 出只桓去。 时六群比丘。 见华色比丘尼持好[疊*毛]出。 见已生贪心。 语言。 汝[疊*毛]细好。 比丘尼答言。 细好比丘尼答言细好已。 六群比丘言。 好何不施与好人。 比丘尼作是念。 是决定索。 云何不与。 即以[疊*毛]与六群比丘。 是比丘尼深言敬佛。 作是念。 我不应不见佛便还入城。 作是念已。 即向佛所。 尔时世尊。 与诸大众围绕说法。 佛遥见华色比丘尼来衣服弊坏。 佛知而故问阿难。 是华色比丘尼何以衣弊坏。 不能得布施衣耶。 阿难言。 适得贵价[疊*毛]。 佛言。 今在何处。 何难言。 六群比丘索去。 佛知故问阿难。 比丘实从非亲里比丘尼取衣耶。 答言。 实取世尊。 佛即语阿难。 盈长衣中取五衣与是比丘尼。 阿难言尔。 即盈长衣中取五衣与之。 比丘尼即著是衣。 来诣佛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佛与说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默然。 华色比丘尼。 闻佛说法示教利喜。 头面礼足绕佛而去。 去不久。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佛知而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从非亲里比丘尼取衣。 非亲里人。 不能问衣足不足为长不长。 趣得便取。 若亲里者。 当问衣足不足为长不长。 亲里人尚自持衣与。 何况不足而取。 佛如是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以十利故。 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从非亲里比丘尼取衣。 尼萨耆波逸提。 非亲里者。 亲里。 名母姊妹若女乃至七世因缘。 衣者。 麻衣赤麻衣白麻衣刍麻衣翅夷罗衣钦婆罗衣劫贝衣。 是中犯者。 若一比丘。 从一非亲里比丘尼取衣。 一尼萨耆波逸提。 若一比丘。 从二三四非亲里比丘尼取衣。 随得尔所尼萨耆波逸提。 若二比丘。 从二三四一非亲里比丘尼取衣。 随得尔所尼萨耆波逸提。 若三比丘。 从三四一二非亲里比丘尼取衣。 随得尔所尼萨耆波逸提。 若四比丘。 从四非亲里比丘尼取衣。 得四尼萨耆波逸提。 若四比丘。 从一二三非亲里比丘尼取衣。 随得尔所尼萨耆波逸提。 佛在舍卫国。 尔时憍萨罗国。 有二部僧多得衣。 分作二分。 比丘得比丘尼所宜衣。 比丘尼得比丘所宜衣。 比丘得时诸比丘尼语比丘言。 诸大德衣与我等。 我等所得衣与诸大德。 比丘答言。 佛结戒不得从非亲里比丘尼取衣。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从非亲里比丘尼取衣。 除贸易。 尼萨耆波逸提。 是中犯者。 若比丘有非亲里比丘尼。 谓是亲里。 从取衣者。 尼萨耆波逸提。 若谓是比丘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出家出家尼。 从取衣者。 尼萨耆波逸提。 若非亲里比丘尼。 比丘生疑。 为亲里非亲里。 从取衣者。 尼萨耆波逸提。 若疑。 是比丘尼非比丘尼。 是式叉摩尼非式叉摩尼。 是沙弥非沙弥。 是沙弥尼非沙弥尼。 是出家非出家。 是出家尼非出家尼。 从取衣者。 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有亲里比丘尼。 谓非亲里。 从取衣者。 突吉罗。 若谓是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出家出家尼。 从取衣者。 突吉罗。 若比丘有亲里比丘尼。 比丘生疑。 为亲里非亲里。 从取衣者。 突吉罗。 若疑。 是比丘非比丘。 是式叉摩尼非式叉摩尼。 是沙弥非沙弥。 是沙弥尼非沙弥尼。 是出家非出家。 是出家尼非出家尼。 从取衣者。 突吉罗。 取亲里非亲里。 若谓若疑。 以不净衣。 谓骆驼毛牛毛羖羊毛杂织。 突吉罗。 不犯者。 若亲里。 若先请。 若别房中住故与。 若为说法故与。 不犯(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迦留陀夷。 与掘多比丘尼旧相识。 共语来往。 时迦留陀夷二月游行他国。 掘多比丘尼。 闻长老迦留陀夷二月游行。 掘多比丘尼。 闻迦留陀夷二月游行竟还到舍卫国。 掘多比丘尼。 闻迦留陀夷二月游行还舍卫国已。 洗身体庄严面目。 香油涂发著轻染衣。 到迦留陀夷所。 头面礼足在前而坐。 时迦留陀夷生染著心。 谛视其面。 比丘尼亦生染心。 视比丘面。 比丘尼作是念。 此视我面必生染著。 我何不在前起行。 时迦留陀夷单著泥洹僧。 共行来往欲心动发。 畏犯戒故不敢相触。 谛相视面便失不净。 离急热已即还本坐。 掘多比丘尼作是念。 长老迦留陀夷还坐本处。 必失不净。 掘多比丘尼还著上衣已。 来近迦留陀夷。 语迦留陀夷。 持是衣来。 我当与浣。 迦留陀夷更著余衣。 脱此衣与比丘尼。 比丘尼持是衣小却一面。 捩衣取汁著小便处。 即时有福德子。 来受母胎。 腹渐长大。 诸比丘尼驱出寺言。 是弊恶比丘尼。 贼比丘尼。 汝新外来耶。 旧出家人云何得娠。 是比丘尼言。 我不作淫欲。 如是因缘向诸比丘尼说。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汝等莫呵责此比丘尼。 是不破梵行。 不犯淫欲。 如是因缘故得娠。 尔时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迦留陀夷。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呵责迦留陀夷。 云何名比丘。 使非亲里比丘尼浣故衣。 佛如是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使非亲里比丘尼浣故衣。 若染若打。 尼萨耆波逸提。 非亲里者。 亲里。 名母姊妹若女乃至七世因缘。 故衣者。 乃至一经身著。 皆名故衣。 是中犯者。 若比丘语非亲里比丘尼。 为我浣是故衣。 若染若打。 若比丘尼为浣是衣。 比丘得尼萨耆波逸提。 若染。 尼萨耆波逸提。 若打。 尼萨耆波逸提。 若浣染若浣打。 若染打若浣染打。 皆尼萨耆波逸提。 又比丘语非亲里比丘尼。 为我浣打是衣。 莫染。 若比丘尼为浣。 比丘得。 尼萨耆波逸提。 若打若染。 若浣染若浣打。 若染打若浣染打。 皆尼萨耆波逸提。 又比丘语非亲里比丘尼。 为我浣染是衣。 莫打。 若为浣。 尼萨耆波逸提。 若染若打。 若浣染若浣打。 若染打若浣染打。 皆尼萨耆波逸提。 又比丘语非亲里比丘尼。 为我染打是衣。 莫浣。 若为染。 尼萨耆波逸提。 若打。 尼萨耆波逸提。 若浣若浣染。 若浣打若染打。 若浣染打。 皆尼萨耆波逸提。 有比丘语非亲里比丘尼。 为我浣打是衣。 如染。 若为浣。 尼萨耆波逸提。 若打。 尼萨耆波逸提。 若染若浣染。 若浣打若染打。 若浣染打。 皆尼萨耆波逸提。 有比丘语非亲里比丘尼。 为我浣染是衣。 如打。 若为浣。 尼萨耆波逸提。 若染若打。 尼萨耆波逸提。 若浣染若浣打。 若染打若浣染打。 皆尼萨耆波逸提。 有比丘语非亲里比丘尼。 为我染打是衣。 若浣。 若为染。 尼萨耆波逸提。 若打。 尼萨耆波逸提。 若浣若浣染。 若浣打若染打。 若浣染打。 皆尼萨耆波逸提。 又比丘语非亲里比丘尼。 为我浣是衣。 莫染莫打。 若为浣。 尼萨耆波逸提。 若染。 尼萨耆波逸提。 若打若浣染。 若浣打若染打。 若浣染打。 皆尼萨耆波逸提。 又比丘语非亲里比丘尼。 为我染是衣。 莫浣莫打。 若为染。 尼萨耆波逸提。 若浣若打。 若浣染若浣打。 若染打若浣染打。 皆尼萨耆波逸提。 又比丘语非亲里比丘尼。 为我打是衣。 莫浣莫染。 若为打。 尼萨耆波逸提。 若浣若染。 若浣染若浣打。 若染打若浣染打。 皆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有非亲里比丘尼。 谓是亲里。 作是言。 为我浣染打是衣。 若为浣染打。 比丘得尼萨耆波逸提。 若谓是比丘是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出家出家尼。 作是言。 为我浣染打是衣。 若为浣染打。 比丘得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有非亲里比丘尼。 疑为亲里非亲里。 语言。 为我浣染打是衣。 若为浣染打。 尼萨耆波逸提。 若疑是比丘非比丘式叉摩尼非式叉摩尼沙弥非沙弥沙弥尼非沙弥尼出家非出家出家尼非出家尼。 语言。 为我浣染打是衣。 若为浣染打。 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有亲里比丘尼。 谓非亲里。 语言。 为我浣染打是衣。 若为浣染打。 比丘得突吉罗。 若谓是比丘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出家出家尼。 语言。 为我浣染打是衣。 若为浣染打。 是比丘得突吉罗。 若比丘有亲里比丘尼。 生疑是亲里非亲里。 语言。 为我浣染打是衣。 若为浣染打。 突吉罗。 若疑是比丘非比丘式叉摩尼非式叉摩尼沙弥非沙弥沙弥尼非沙弥尼出家非出家出家尼非出家尼。 语言。 为我浣染打是衣。 若为浣染打。 突吉罗。 若比丘有亲里非亲里。 若谓若疑。 以不净衣。 谓骆驼毛牛毛羖羊毛杂织衣。 使浣者。 比丘皆得突吉罗。 若亲里不犯(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居士。 著上下衣来到只桓。 是跋难陀旧相识。 共语共事。 跋难陀遥见居士来。 著上下衣生贪著心。 居士渐至跋难陀所。 头面礼足在前坐。 跋难陀为说种种法。 示教利喜已。 作是言。 居士。 汝是上下衣好。 中作比丘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卫。 若汝与我者。 我能取畜。 是居士不闻。 或闻不欲与。 时跋难陀更种种说异法。 示教利喜已。 复言汝著上下衣好。 中作比丘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卫。 汝若与我我能取畜。 是居士不闻是语。 或闻不欲与。 跋难陀更说种种异法。 示教利喜已。 复语居士言。 汝与我一衣来。 我等法从居士得衣。 居士作是念。 此比丘作是决定索。 云何不与。 即脱一衣卷叠授与。 是居士与衣已。 心悔嗔恚不忍。 作是念言。 我不应到沙门释子僧伽蓝中。 若居士到中。 则强夺衣取。 如险道无异。 以是故。 不应到沙门释子所。 是居士入舍卫城时。 守门者见而问言。 汝出时著上下衣。 今一衣所在。 居士即以是因缘向说。 说是语时。 倍生悔心嗔恨不忍。 作是言。 不应到沙门释子僧伽蓝中。 若到则强夺人衣。 如险道无异。 如是一人语二人。 二人语三人。 展转相语。 沙门释子强夺人衣。 恶名流布满舍卫城。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跋难陀释子。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跋难陀。 云何名比丘。 非亲里人所。 作同意索。 佛种种因缘呵责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从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乞衣者。 尼萨耆波逸提。 非亲里者。 亲里名若父母兄弟姊妹儿女乃至七世因缘。 除是名非亲里。 居士者。 名为男子。 居士妇者。 名为女人。 衣者。 白麻衣赤麻衣翅夷罗衣钦婆罗衣刍麻衣劫贝衣。 是中犯者。 有三种。 谓价色量价者。 若比丘语居士。 与我好价衣。 若得衣者。 尼萨耆波逸提。 若不得衣。 突吉罗。 乃至直二百三百钱价衣与我。 若得衣者尼罗耆波逸提。 若不得衣突吉罗。 是名价。 色者。 若比丘语居士。 与我青衣。 若得衣者。 尼萨耆波逸提。 若不得衣突吉罗。 黄赤白黑衣白麻衣赤麻衣翅夷罗衣钦婆罗衣刍麻衣劫贝等衣亦如是。 是名色。 量者。 若比丘语居士。 与我四肘衣。 若得衣者。 尼萨耆波逸提。 若不得衣突吉罗。 若五肘六肘乃至十八肘衣亦如是。 是名量。 索此得彼者。 突吉罗。 若索青得黄衣。 突吉罗。 若索青得赤白黑亦如是。 若比丘索白麻衣。 得赤麻衣。 突吉罗。 乃至索钦婆罗衣。 得劫贝衣。 突吉罗。 不犯者。 从亲里索。 若先请。 若不索自与。 无犯。 佛在舍卫国。 尔时波罗比丘。 从憍萨罗国游行。 向舍卫国。 道中遇贼夺衣。 裸形而行。 时作是念。 佛结戒。 不得从非亲里乞衣。 我亲里远。 今当裸形到舍卫国。 即便来入只桓礼旧比丘。 旧比丘问。 汝何人。 答言。 我是沙门。 何沙门。 答言。 释子沙门。 何故裸形。 答言。 我道中遇贼夺衣。 裸形而来。 时作是念。 佛结戒。 不听从非亲里乞。 我亲里远。 当裸形到舍卫国。 是故我今裸形。 次礼到六群比丘所。 六群比丘问言。 汝何人。 答言。 沙门。 何沙门。 答言。 释子沙门。 何以故裸形。 答言。 我道中遇贼夺衣。 时作是念。 佛结戒。 不听从非亲里乞。 我亲里远。 当裸形到舍卫国。 是故裸形。 六群比丘作是念。 以是因缘佛必当听从非亲里乞。 我等当亲近是人。 六群比丘语言。 汝云何裸形到佛所。 我当借汝衣到佛所。 汝得衣已当还我。 答言尔。 六群比丘即借衣著。 向佛所头面礼足一面坐。 诸佛常法。 客比丘至。 如是劳问。 语诸比丘。 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乏不。 道路不疲极耶。 即时佛以是语劳问波罗比丘。 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乏不。 道路不疲极耶。 诸比丘答言。 世尊。 忍足安乐住乞食不难。 但道中疲极。 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以种种因缘。 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从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乞衣者。 尼萨耆波逸提。 除余时。 余时者。 夺衣失衣烧衣漂衣。 是为时。 夺衣者。 若官夺若贼若怨家若怨党夺。 失者。 若失不知何所在。 若朽烂若虫啮。 烧者。 若为火烧若日炙。 漂衣者。 若水漂风飘。 是名时(六事竟)。 尔时六群比丘闻。 佛以是因缘。 听比丘从非亲里居士乞。 闻已语波罗比丘言。 汝等少知少识故无衣。 我等多知多识亦少衣。 我今为汝故乞。 若汝三衣满足者。 余残衣尽用与我。 波罗比丘言。 如是。 时六群比丘。 即入舍卫城到富贵人舍。 赞叹波罗比丘善好。 是佛亲里。 险道中遇贼夺衣。 汝等当与。 即时信者与种种衣。 若[疊*毛]俱执钦婆罗。 如是展转从一家至一家。 多得衣服。 裹著肩上持还。 六群比丘自取好者。 持不好者与波罗比丘。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故夺波罗比丘衣。 诸比丘种种因缘呵责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故夺波罗比丘衣。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夺衣失衣烧衣[漂*寸]衣时。 从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乞。 自恣多与衣。 是比丘应取上下衣。 若过是取者。 尼萨耆波逸提。 上下衣者。 有二种。 有白衣上下衣。 有比丘上下衣。 白衣上下衣者。 一上衣一下衣。 比丘上下衣者。 所用三衣。 若得白衣上下衣。 若少应更乞。 若多应还主。 若得比丘上下衣。 若少不应更乞。 若多不应还主。 是中犯者。 若比丘三衣具足不应乞。 若乞得者。 尼萨耆波逸提。 若乞不得。 突吉罗。 若比丘失一衣。 是比丘僧伽梨。 可擿作衣者。 擿作不应乞。 若乞得者。 尼萨耆波逸提。 若乞不得。 突吉罗。 若比丘失二衣。 是僧伽梨可擿作衣者。 应乞一衣。 不应乞二衣。 若乞得二衣者。 尼萨耆波逸提。 若乞不得。 突吉罗。 若比丘失三衣。 应从五众所暂借衣著入聚落乞衣。 若无是事。 是中若有四方僧物。 若毡若拘执若褥若班縍若枕。 擿作衣著。 著是衣已。 而乞衣。 若乞得衣者。 应著新衣当浣先衣綟晒打治还成著本处。 若此寺空无人住者。 应随著近有僧住处。 若先寺还有人住。 应取是物还著本处(七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居士。 为跋难陀释子办衣直。 作是念言。 我以是衣直。 买如是衣。 与跋难陀释子。 时跋难陀释子闻已。 往到居士所。 问言。 汝实为我办衣直。 作是念言。 我以是衣直。 买如是衣。 与跋难陀释子耶。 居士答言。 实尔。 云何为我作衣。 答言。 作如是衣。 跋难陀释子言好。 我等。 比丘出家人。 少衣服乞求难得。 汝等居士不能常有布施因缘。 若欲为我作衣者。 当为我作如是如是衣。 居士言尔。 是居士即随先衣直。 更办再三倍价衣。 与跋难陀释子。 后心生悔呵骂言。 沙门释子不知时。 不知厌足不知筹量。 若施者不知量。 受者应知量。 我本所办衣直更出再三倍。 此是我等过罪衰恼无利。 何故布施供养如是难满难养无厌足人。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跋难陀释子。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跋难陀释子。 云何名比丘。 非亲里人所。 作同意索。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为比丘故非亲里居士居士妇办衣直。 作是念言。 我以是衣直买如是衣。 与某比丘。 是中比丘。 先不自恣请。 便往居士居士妇所。 作同意言。 汝为我办如是衣直。 买如是如是衣与我。 为好故。 若得衣者。 尼萨耆波逸提。 为比丘者。 为跋难陀释子故。 衣者。 白麻衣赤麻衣翅夷罗衣钦婆罗衣刍麻衣憍奢耶衣劫贝衣。 衣直者。 金银车磲玛瑙钱乃至米谷。 办者。 以此直物别著一处。 如是衣者。 如是价如是色如是量。 与某比丘者。 与跋难陀释子故。 先不自恣请者。 居士先不语比丘所须来取。 作同意者。 信是居士随我索多少不嗔。 为好者。 难满难养无厌足故。 是中犯者。 有三种。 谓价色量。 价者。 若比丘语居士。 与我好衣。 若得衣者。 尼萨耆波逸提。 若不得衣。 突吉罗。 乃至与我二三百钱价衣。 若得衣者。 尼萨耆波逸提。 若不得衣。 突吉罗。 是名价。 色者。 比丘语居士言。 与我青衣。 若得衣者。 尼萨耆波逸提。 若不得衣。 突吉罗。 若言与我黄赤白黑衣白麻衣赤麻衣翅夷罗衣钦婆罗衣刍麻衣憍奢耶衣劫贝衣。 若得者。 尼萨耆波逸提。 若不得衣。 突吉罗。 是名色。 量者。 若比丘语居士言。 与我四肘衣五肘六肘乃至十八肘衣。 若得者。 尼萨耆波逸提。 若不得衣。 突吉罗。 是名量。 若索此得彼。 突吉罗。 若索青得黄。 突吉罗。 若索青得赤白黑亦如是。 若索白麻衣得赤麻衣。 乃至索钦婆罗衣得劫贝衣亦如是。 不犯者。 从亲里索。 若先请。 若不索自与。 无犯(八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跋难陀释子。 有二非亲里居士居士妇。 为跋难陀。 释子办衣直。 作是念言。 我以是衣直。 各各买如是如是衣。 与跋难陀释子。 跋难陀释子闻已。 便往居士居士妇所言。 汝等实为我故办衣直。 作是念言。 我等以是衣直。 各各买如是衣。 与跋难陀释子不。 答言实尔。 云何作衣。 居士答言。 作如是衣。 跋难陀释子言善。 我等比丘出家人。 少衣服乞求难得。 汝等不能常有布施因缘。 汝今以有好心。 为我作如是如是衣。 若不能各作者。 二人共作一衣与我。 答言尔。 诸居士居士妇。 随所办衣直。 更出再三倍作衣。 与跋难陀释子。 后起悔心呵责。 沙门释子难满难养无有厌足。 我等衰恼失利。 云何布施供养是人。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跋难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是事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非亲里人作同意索。 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二非亲里居士居士妇。 各办衣直。 作是念言。 我以是衣直。 各买如是衣与某甲比丘。 是中比丘。 先不请。 便往居士居士妇所。 作同意言。 汝等各办衣直。 合作一衣与我。 为好故。 若得衣者。 尼萨耆波逸提。 为比丘者。 为跋难陀释子故。 衣直为办先不请。 如上说。 是中犯者。 有三种。 价色量。 价者。 若比丘语居士言。 与我好衣。 二人共作一衣。 若得者。 尼萨耆波逸提。 若说与我好衣。 若言二共合。 若言二作一衣。 若不得衣。 突吉罗。 乃至与我二三百钱价衣者。 尼萨耆波逸提。 若不得衣突吉罗。 是名价。 色者。 比丘语居士言。 与我青衣若黄赤白黑衣白麻衣赤麻衣翅夷罗衣刍麻衣钦婆罗衣劫贝衣。 若得者。 尼萨耆波逸提。 若言与我好衣。 若言二共合。 若言作一衣。 若不得衣。 突吉罗。 是名色。 量者。 比丘语居士言。 与我四肘衣五肘衣乃至十八肘衣。 得者。 尼萨耆波逸提。 若言与我好衣。 若言二共合。 若言作一衣。 若不得衣。 突吉罗。 是名量。 若索此得彼。 突吉罗。 若索青衣得黄衣。 突吉罗。 若索青得赤白黑。 突吉罗。 若索白麻衣得赤麻衣。 乃至索钦婆罗衣。 得劫具衣。 突吉罗。 不犯者。 从亲里索。 若先请。 若不索自与。 无犯(九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居士。 遣使送衣直。 与跋难陀释子。 使持是物来。 见跋难陀释子共估客子在市肆中床上坐。 使到作是言。 大德。 某甲居士遣我送是衣直。 大德受取。 时跋难陀释子闻已。 语估客子。 汝受是衣直。 数取举置。 若我得净人。 当来取去。 估客子即数取举。 尔时舍卫国。 众人共要聚集一处。 若不及者罚钱五十。 是估客子应往赴集。 时估客子系物著一处。 关闭肆户庄严欲去。 时跋难陀释子将净人来。 语估客子。 与我衣直来。 答言。 是舍卫城。 众人有聚集事。 我必应往。 若不及者罚钱五十。 小待我还当与。 跋难陀言。 不得尔。 汝白衣在家常自求利。 先与我便去。 不得小住。 是估客子。 开肆户出是衣直。 看数付与还归。 闻众人聚集已散。 即罚钱五十。 众人来责。 估客子。 心生愁恼。 呵骂沙门释子。 不知时不筹量。 若小住者。 汝事不废。 我不被罚。 我坐是沙门释子故失是物。 一人语二人二人语三人。 如是展转。 沙门释子恶名流布。 遍舍卫城。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跋难陀释子。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 呵责跋难陀释子。 汝不知时不知量。 何不小住待。 汝事不废。 居士无所失。 佛如是种种呵责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为比丘故。 若王王臣若婆罗门居士。 遣使送衣直。 是使到比丘所言。 大德。 若某王王臣若婆罗门居士。 送是衣直。 汝当受取。 比丘应言。 我比丘法。 不应受衣直。 若须衣时。 得净衣者。 当自手受。 速作衣持。 是使语比丘言。 大德。 有执事人。 能为比丘执事不。 是比丘应示执事人。 若僧园民若优婆塞。 此人能为比丘执事。 是使往执事人所言。 善哉执事。 汝取是衣直。 作如是如是衣。 与某比丘是比丘须衣时来。 汝当与衣。 是使语已还报比丘。 我已语竟。 大德须衣时。 便往取。 当与汝衣。 是比丘到执事所索衣作。 是言。 我须衣。 至再三反亦如是。 索得衣者善。 不得者。 四反五反乃至六反。 往执事前默然立。 若四反五反六反默然立。 得衣者善。 若不得衣。 过是求得衣者。 尼萨耆波逸提。 若不得衣。 随送衣直来处。 若自往若遣使语。 汝所送衣直。 我不得。 汝自知物莫使失。 是事应尔。 为比丘者。 为跋难陀释子故。 王者。 若刹利种。 受王职亦名王。 亦名国主。 亦名水浇顶。 若婆罗门若居士乃至女人。 受王职亦名王。 亦名国主。 亦名水浇顶。 王臣者。 食官俸禄。 婆罗门者。 婆罗门种。 居士者。 除王王臣及婆罗门。 种余在家白衣。 是名居士使者。 若男女黄门。 二根。 衣者。 白麻衣赤麻衣翅夷罗衣刍麻衣憍奢耶衣钦婆罗衣劫贝衣。 直者。 金银车磲马瑙钱。 使到已语比丘者。 是使语跋难陀释子言。 大德。 是某王王臣若婆罗门若居士。 送是衣直与大德。 今当受取。 比丘语使言。 我比丘法。 不应受衣直。 若得净衣者。 当自手受。 速作衣持者。 若作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卫。 是使语执事。 以是衣直。 作如是如是衣者。 谓如是价如是色如是量。 我已语执事者。 若自口语若遣人语。 比丘须衣时往到索衣。 作是言者。 至再三反。 往应言我须衣。 若三反往语。 得衣者善。 若不得衣。 乃至六反往执事前默然立者。 当在面前立。 谓巧作处。 自住处。 产业处。 市肆处。 巧作处者。 锻作处木作处。 陶作处。 若执事人在是处。 比丘应在其面前默然立。 自住处者。 自在其家房舍处。 产业处者。 耕种处。 贩卖处。 出息物处。 算计处。 市肆处者。 金肆银肆。 客作肆。 银肆珠肆。 若执事人在是处者。 比丘四反五反乃至六反。 默然在面前立。 不得衣者。 应语衣主。 若自往若遣使。 汝所送衣直。 我不得用。 汝自知物。 是比丘语衣主已。 有余因缘往到是处。 若执事人问比丘。 汝何故来。 比丘答言。 我有余事故来。 若执事言。 汝持是衣直去。 是比丘言。 我已语衣主。 汝自往共分了。 若执事言。 汝但持是衣直去。 我自当往解语衣主。 若比丘尔时受衣直持去者。 无犯(十事竟)。 十诵律卷第六[1][2][3][4][5][6][7][8][9][10] . .. >> 十诵律卷第七(二诵之一)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明三十尼萨耆法之三佛在拘睒弥国。 尔时拘睒弥比丘。 作新憍施耶敷具。 此国绵贵缕贵衣贵茧贵。 多杀蚕故。 比丘数数乞。 语居士言。 比丘须绵须缕须衣须茧。 擘治引贮多事多务。 妨废读经坐禅行道。 诸居士厌患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而作新憍施耶敷具。 此国绵贵缕贵衣贵茧贵。 多杀蚕故。 诸比丘乞绵乞缕乞衣乞茧。 擘治引贮多事多务。 妨废读经坐禅行道。 是中我等失利供养。 是难满难养无厌足人。 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拘睒弥比丘。 汝等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作新憍施耶敷具。 此国绵贵缕贵衣贵茧贵。 多杀蚕故。 佛如是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以新憍施耶作敷具者。 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敷具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取绵。 擘治作新敷具者。 尼萨耆波夜提。 若以缕若以衣若以茧。 擘治作敷具者。 尼萨耆波夜提。 不犯者。 若得已成敷具。 不犯(十一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以纯黑羺羊毛作敷具。 此国黑。 羊毛贵。 黑羊毛缕贵。 黑羊毛毡贵。 诸比丘数数乞。 语居士言。 比丘须黑羊毛。 须黑缕黑毡。 诸居士厌患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而以纯黑羺羊毛作新敷具。 此国黑羊毛贵。 缕贵毡贵。 比丘取是黑羊毛。 择擘布贮多事多务。 妨废读经坐禅行道。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以纯黑羊毛作新敷具。 此国黑羊毛贵缕贵毡贵。 择擘布贮多事多务。 妨废坐禅读经行道。 佛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以纯黑羺羊毛作新敷具者。 尼萨耆波夜提。 黑羺羊毛者。 有四种。 谓生黑。 蓝染黑。 泥染黑。 木皮染黑。 是名四种黑。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敷具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以生黑羺羊毛。 择擘布贮作敷具者。 尼萨耆波夜提。 若以蓝染泥染木皮染。 择擘布贮。 作敷具者。 皆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以黑羺羊毛黑羺羊毛缕。 黑羺羊毛毡。 择擘布贮作敷具者。 皆尼萨耆波夜提。 不犯者。 若为塔作。 为僧作若得已成者不犯(十二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作是念。 佛结戒。 不听纯黑羺羊毛作敷具。 我今当以少白羺羊毛杂黑羺羊毛作敷具。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呵责。 云何名比丘。 佛不听纯黑羺羊毛作敷具。 便以少白羺羊毛杂作敷具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作是念。 佛不听纯黑羺羊毛作敷具。 便以少白羺羊毛杂作敷具。 佛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作敷具。 应用二分黑第三分白第四分下。 若比丘不用二分黑第三分白第四分下。 作敷具者。 尼萨耆波夜提。 黑者。 有四种。 生黑。 蓝染黑。 泥染黑。 木皮染黑。 白者。 谓脊毛胁毛项毛。 下者谓头毛腹毛脚毛。 若作四十波罗敷具者。 应用二十波罗纯黑羺羊毛十波罗白羺羊毛十波罗下羊毛。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敷具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取黑羺羊毛。 过二十波罗。 乃至一两作敷具。 得尼萨耆波夜提。 若取白羺羊毛。 过十波罗。 乃至一两作敷具。 得突吉罗。 若取下羊毛减十波罗。 乃至一两作敷具。 得尼萨耆波夜提。 不犯者。 若取下羊毛多。 若纯用下羊毛者。 不犯(一波罗者此四两也十三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多作敷具畜言。 此敷具太厚此敷具太薄。 此太轻此太重此太大此太小。 此穿坏此缘破。 此敷具举畜朽坏不用。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多作敷具畜言。 此太厚此太薄。 此太轻此太重。 此太大此太小。 此穿坏此缘破。 此敷具举畜。 腐坏不用。 种种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多作敷具畜言。 此太厚此太薄。 此太轻此太重。 此太大此太小。 此穿坏此缘破。 此敷具举畜。 腐坏不用。 佛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欲作新敷具。 故敷具必令满六年畜。 若比丘减六年。 若舍故敷具若不舍。 更作敷具。 除僧羯磨者。 尼萨耆波夜提。 僧羯磨者。 若比丘故敷具。 若太厚若太薄。 若太轻若太重。 若太大若太小。 若穿坏若缘破。 欲作新敷具者。 是比丘。 一心和合僧。 从坐起偏袒右肩。 脱革屣胡跪合掌。 作是言。 我某甲比丘。 故敷具若太厚若太薄。 若太轻若太重。 若太大若太小。 若穿坏若缘破。 欲作新敷具。 我从僧乞作新敷具。 第二第三亦如是乞。 尔时僧应筹量。 若言太厚而实不厚。 不应羯磨。 若言太薄而实不薄。 若言太重而实不重。 若言太轻而实不轻。 若言太大而实不大。 若言太小而实不小。 若言穿坏而实不穿坏。 若言缘破而实不破。 不应作羯磨。 若穿坏可还割补者。 不应作羯磨。 若缘破可还褶缝者。 亦不应作羯磨。 若言太厚实厚。 应作羯磨。 若言太薄实薄。 若言大重实重。 若言大轻实轻。 若言太大实大。 若言太小实小。 若言穿坏而实穿坏。 若言不可割补。 而实不可割补。 若言缘破实破。 不可褶缝者。 应作羯磨。 是中一比丘。 应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某甲比丘敷具。 若太厚若太薄。 若太轻若太重。 若太大若太小。 若穿坏不可割补。 若缘破不可褶缝。 今从僧乞作新敷具羯磨。 若僧时到僧忍听。 与某甲比丘作新敷具羯磨。 白如是。 如是白二羯磨。 僧与某甲比丘作新敷具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是名僧羯磨。 是中犯者。 若比丘随何岁作敷具。 即是岁更作新敷具。 若作突吉罗。 作竟尼萨耆波夜提。 若随何岁作敷具。 若至二岁三四五六岁。 更作新敷具。 若作突吉罗。 作竟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随何岁作敷具。 即是岁舍故敷具。 更作新敷具。 若作突吉罗。 作竟尼萨耆波夜提。 若随何岁作敷具。 若至二三四五六岁。 舍故敷具。 更作新敷具。 若作突吉罗。 作竟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随何岁作新敷具。 即是岁不舍故敷具。 更作新敷具。 若作突吉罗。 作竟尼萨耆波夜提。 若随何岁作新敷具。 若至二三四五六岁。 不舍故敷具。 更作新敷具。 若作突吉罗。 作竟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随何岁作敷具。 即是岁若舍故敷具。 若不舍。 更作新敷具。 若作突吉罗。 作竟尼萨耆波夜提。 若随何岁作敷具。 若至二岁三四五六岁。 若舍故敷具。 若不舍。 更作新敷具。 若作突吉罗。 作竟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随何岁作敷具。 即是岁更欲作新敷具时。 得突吉罗。 作竟尼萨耆波逸提。 若随何岁作敷具。 若至二三四五六岁。 若欲作新敷具时。 皆突吉罗。 作竟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随何岁作敷具。 即是岁更作新敷具。 未成而置。 至第二岁当作竟。 是比丘初作敷具时。 得突吉罗。 作竟尼萨耆波夜提。 若随何岁作敷具。 若至二岁三四五六岁。 更作新敷具。 未成而置。 至第七岁当作竟。 初作时突吉罗。 作竟无犯。 若比丘如先所作敷具。 应与人若作净。 若比丘六岁内。 故敷具若舍若不舍。 更作新敷具。 尼萨耆波夜提(十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居士。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请。 居士知佛受已。 从坐起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 还归竟夜具诸净洁多美饮食。 办已晨朝敷坐。 具遣使白佛。 时到食具已办。 唯佛知时。 诸比丘僧往居士舍。 佛自房住迎食分。 诸佛常法。 若众僧受请去。 佛持户钥从房至房。 观诸房舍。 是时诸比丘入居士舍已。 佛持户钥从房至房遍观诸房。 开一房户见有舍敷具满是房中衣架垂曲。 见已作是念。 多有是舍敷具不复用。 诸婆罗门居士。 干竭血肉布施作福。 若比丘少取者善。 以何因缘。 使诸比丘用是故敷具。 令诸施主布施得福。 复作是念。 我今听诸比丘。 作新坐具敷具。 用是故敷具。 作周匝一修伽陀磔手。 坏色故。 以是因缘。 得用故敷具。 诸施主得福。 佛作是念已。 闭户下橝。 还自房坐本处。 尔时居士见众僧坐竟。 自手行水。 以净洁多美饮食自恣饱满已。 居士知僧洗手摄钵竟。 取一小床在僧前坐。 欲听说法。 上座说法已起去。 余比丘随次第去。 还诣佛所头面礼足一面坐。 诸佛常法。 比丘僧食还。 如是劳问。 诸比丘饮食多美僧满足不。 即以如是问讯。 诸比丘满足不。 诸比丘言。 世尊。 饮食多美众僧满足。 佛语诸比丘。 汝等众僧入居士舍已。 我持户钥遍观诸房。 开一房户见有舍敷具满是房中衣架垂曲。 见已作是念。 多有是舍敷具不复用。 诸施主干竭血肉布施作福。 若比丘少取者善。 云何使诸比丘用是故敷具。 令诸施主布施得福。 复作是念。 我当听诸比丘。 作新敷具坐具用故敷具。 周匝一修伽陀磔手。 为坏色故。 以是因缘。 得用故敷具。 施主得福。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作新敷具坐具。 应用故敷具周匝一修伽陀磔手。 坏色故。 若比丘作新敷具坐具。 不用故敷具周匝一修伽陀磔手坏色。 为好故。 尼萨耆波夜提尼萨耆波夜提者是敷具坐具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欲作新敷具坐具。 应取故敷具周匝一修伽陀磔手。 坏色故。 若取作者善。 若不取作。 尼萨耆波夜提。 若减取作乃至半寸。 突吉罗。 若取过一修伽陀磔手作不犯。 若以故敷具。 遍著新敷具坐具上。 不犯(十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 共估客游行。 憍萨罗国向舍卫国。 诸估客。 满车载羺羊毛。 到险道中。 一估客。 车轴折牛脚伤破。 是估客语诸伴言。 汝等各各。 为我少多载是羊毛。 勿令都失。 诸估客言。 我等车各自满重。 若为汝载者。 亦当俱失。 诸估客悉皆舍去。 是估客在一面立。 愁忧守是车物。 诸比丘随后来。 以二因缘故。 一者为尘坌身。 二者不喜闻车声。 是估客遥见诸比丘来。 心喜作是念。 是羊毛必当不失。 当以布施是比丘僧。 作是念已语诸比丘。 共集一处。 我以是羊毛布施众僧。 僧即时集。 居士布施已去。 诸比丘各各作分。 有比丘肩上担去。 有比丘脊上负去。 有比丘手持去。 经大聚落中过。 诸前行估客。 见诸比丘持羊毛来。 心生嫉妒。 作是呵责言。 汝等何处买是毛来。 欲何处贩去。 何处坐肆。 是为得利。 为不得利。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估客呵责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诸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自担羊毛过三由延。 佛如是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行道中得施羊毛。 比丘须者自取持去。 乃至三由延。 若无人代过是担者。 尼萨耆波夜提。 若二比丘得羊毛持去。 得至六由延。 若三比丘得至九由延。 若四比丘得至十二由延。 若五比丘得至十五由延。 如是随人多少。 一人得至三由延。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羊毛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自持羺羊毛去。 过三由延。 尼萨耆波夜提。 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持去。 过三由延。 突吉罗。 若比丘持羺羊毛。 著耳上去。 若著耳中。 若著咽下。 若作毡。 若著针线囊中持去。 不犯(十六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迦留陀夷。 得先羊毛分。 持诣王园比丘尼精舍。 到已令诸比丘尼集一处。 作是言。 能与我擘治浣染是羊毛不。 迦留陀夷。 有大名闻威德力势。 诸比丘尼以敬畏故。 不能违逆。 作是言。 大德。 但放地去。 迦留陀夷即留而去。 诸比丘尼取羊毛擘治浣染已。 染色著手。 尔时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比丘尼。 与众多比丘尼五百人俱。 出王园精舍往诣佛所。 头面礼足一面立。 是五百比丘尼亦头面作礼一面立。 佛见诸比丘尼手有染色佛知故问瞿昙弥比丘尼言。 何故诸比丘尼手有染色。 瞿昙弥答言。 世尊。 我等所求异所作异。 佛言。 瞿昙弥。 云何所求异所作异。 瞿昙弥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言。 汝等实所求异所作异。 佛尔时与瞿昙弥比丘尼众说种种法。 示教利喜已默然住。 时瞿昙弥比丘尼众。 知佛说法已。 头面礼足右绕而去。 诸比丘尼去不久。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迦留陀夷。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迦留陀夷。 云何名比丘。 使非亲里比丘尼浣染擘羊毛。 如是种种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使非亲里比丘尼浣染擘羊毛者。 尼萨耆波夜提。 非亲里者。 亲里名母姊妹女乃至七世因缘。 除是名非亲里。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羊毛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往语非亲里比丘尼。 为我浣染擘羊毛。 若比丘尼为浣。 比丘得尼萨耆波夜提。 若染尼萨耆波夜提。 若擘尼萨耆波夜提。 若浣染若浣擘。 若染擘。 若浣染擘。 皆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往语非亲里比丘尼。 为我浣染如擘。 若为浣。 尼萨耆波夜提。 若染尼萨耆波夜提。 若擘若浣染。 若浣擘若染擘。 若浣染擘。 皆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往语非亲里比丘尼。 为我浣擘如染若为浣。 尼萨耆波夜提。 若擘尼萨耆波夜提。 若浣染若浣擘。 若染擘若浣染擘。 皆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往语非亲里比丘尼。 为我染擘如浣。 若为浣尼萨耆波夜提。 若擘尼萨耆波夜提。 若染尼萨耆波夜提。 若浣擘。 若浣染。 若染擘。 若浣染擘。 皆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往语非亲里比丘尼。 为我浣染莫擘。 若为浣尼萨耆波夜提。 若染尼萨耆波夜提。 若擘尼萨耆波逸提。 若浣染若浣擘若染擘。 若浣染擘皆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往语非亲里比丘尼。 为我浣擘莫染。 若为浣尼萨耆波夜提。 若擘尼萨耆波夜提。 若染尼萨耆波夜提。 若浣染若浣擘。 若染擘。 若浣染擘。 皆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往语非亲里比丘尼。 为我染擘莫浣。 若比丘尼为染。 尼萨耆波夜提。 若擘尼萨耆波夜提。 若浣尼萨耆波夜提。 若浣染若浣擘若染擘若浣染擘。 皆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往语非亲里比丘尼。 为我浣。 莫染莫擘。 若为浣。 尼萨耆波夜提。 若染若擘若浣染若浣擘。 若染擘若浣染擘。 皆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往语非亲里比丘尼。 为我染。 莫浣莫擘。 若为染。 尼萨耆波夜提。 若浣若擘。 若浣染若浣擘。 若染擘若浣染擘。 皆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往语非亲里比丘尼。 为我擘。 莫浣莫染。 若为擘。 尼萨耆波夜提。 若浣若染。 若浣染若浣擘若染擘。 若浣染擘。 皆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有非亲里比丘尼。 谓是亲里语。 使浣染擘羊毛。 若比丘尼为浣若染若擘。 尼萨耆波夜提。 若有非亲里比丘尼。 谓是比丘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出家出家尼。 语使浣染擘。 若为浣染擘。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有非亲里比丘尼。 疑是亲里非亲里。 语使浣染擘。 若浣染擘。 尼萨耆波夜提。 若疑是比丘非比丘式叉摩尼非式叉摩尼沙弥非沙弥沙弥尼非沙弥尼出家非出家出家尼非出家尼。 语使浣染擘。 若为浣染擘。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有亲里比丘尼。 谓非亲里。 语使浣染擘。 若为浣染擘。 突吉罗。 若谓是比丘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出家出家尼。 语使浣染擘。 若为浣染擘。 皆突吉罗。 若比丘有亲里比丘尼。 疑是亲里非亲里。 语使浣染擘。 若为浣染擘。 突吉罗。 若疑是比丘非比丘式叉摩尼非式叉摩尼沙弥非沙弥沙弥尼非沙弥尼出家非出家出家尼非出家尼。 语使浣染擘。 若为浣染擘。 皆突吉罗。 若比丘有亲里非亲里比丘尼。 若谓若疑。 语使浣染擘不净毛。 谓骆驼毛羖羊毛杂毛。 突吉罗。 不犯者亲里(十七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自手取宝。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云何自手取宝。 如王如大臣。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自手取宝。 佛如是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自手取宝。 若使他取。 尼萨耆波夜提。 宝者。 名为金银。 是二种。 若作若不作。 若相若不相。 取者。 有五种以手从他手取。 若以衣裓从他衣裓取。 若以器从他器取。 若言著是中。 若言与是净人。 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物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手从手取。 衣从衣取。 器从器取。 若言著是中。 若言与是净人。 皆尼萨耆波夜提。 若作若不作。 若相若不相。 从他取者。 皆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自手取铁钱。 突吉罗。 若取铜钱白镴钱铅锡钱树胶钱皮钱木钱。 皆突吉罗。 佛言。 若比丘自手取宝。 若少应弃。 若多。 设得同心净人者。 应语是人言。 我以不净故。 不应取是宝。 汝应取。 净人取是宝已。 语比丘言。 此物与比丘。 比丘言。 此是不净物。 若净当受。 若不得同心净人。 应用作四方僧卧具。 是比丘应入僧中言。 诸大德。 我自手取宝得波夜提罪。 我今发露不覆藏悔过。 僧应问是比丘。 汝舍是宝不。 答言已舍。 僧应问。 汝见罪不。 答言见罪。 僧应语言。 汝是罪发露悔过。 后莫复作。 若言未舍。 僧应约敕令舍。 若僧不约敕一切僧得突吉罗。 若僧约敕不舍。 是比丘得突吉罗。 若筹量未决。 不犯(十八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先所舍宝作种种用。 令起房舍作金肆客作肆锻铜肆治珠肆。 畜象群。 马群骆驼群牛群驴群羊群奴婢子弟人民。 是中有人。 强夺诸人民田业。 卖与比丘。 诸失居业者嗔恚呵责。 作是言。 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德。 种种用宝作肆卖买。 如王如大臣无异。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种种用宝。 佛种种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种种用宝者。 尼萨耆波夜提。 种种者若用作易作。 若用作易不作。 若用作易作不作。 若用不作易不作。 若用不作易作。 若用不作易作不作。 若用相易相。 若用相易不相。 若用相易相不相。 若用不相易不相。 若用不相易相。 若用不相易相不相。 是名种种。 用者。 有五种。 若言取此物。 从此中取。 取尔所。 从此人取。 持来持去。 卖买亦如是。 复有五种。 取彼物从彼中取。 取尔所。 从彼人取。 持来持去。 卖买亦如是。 此物者。 若金若银。 从此中取者。 若取刍麻。 若取憍施耶。 取尔所者。 若取五十。 若取一百。 从此人取者。 若从男女黄门二根人取。 持来持去卖买亦如是。 取彼物者。 若金若银。 从彼中取者。 若取刍麻。 若取憍施耶。 取尔所者。 若取五十。 若取一百。 从彼人取者。 若从男女黄门二根人取。 持来持去卖买亦如是。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物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用作易作。 尼萨耆波夜提。 用作易不作。 用作易作不作。 用不作易不作。 用不作易作。 用不作易作不作。 皆尼萨耆波夜提。 若用相易相。 若用相易不相。 若用相易相不相。 若用不相易不相。 若用不相易相。 若用不相易相不相。 皆尼萨耆波夜提。 若言取此。 尼萨耆波夜提。 若从此中取。 尼萨耆波夜提。 若取尔所。 尼萨耆波夜提。 从此人取。 尼萨耆波夜提。 若持来持去卖买亦如是。 若言取彼。 尼萨耆波夜提。 若言从彼中取。 若取尔所。 从彼人取。 皆尼萨耆波夜提。 持来持去卖买亦如是。 若比丘用铁钱种种用。 得突吉罗。 用铜钱白镴钱铅锡钱树胶钱皮钱木钱种种用。 皆突吉罗。 若比丘种种用宝。 若少应弃。 若多。 设得同心净人者。 应语是人言。 我以不净故不应取汝应取。 净人取是物已。 语比丘言。 是物与比丘。 比丘言。 此是不净物。 若净当受。 若不得同心净人。 应用作四方僧卧具。 是比丘应入僧中言。 诸大德。 我种种用物得波夜提罪。 我今发露不覆藏悔过。 僧应问。 汝舍是物不。 答言已舍。 应问。 汝见罪不。 答言见罪。 僧应语。 汝是罪发露悔过后莫复作。 若言未舍。 僧应约敕令舍。 若僧不约敕。 一切僧得突吉罗。 若僧约敕不舍。 是比丘得突吉罗。 若筹量未决不犯(十九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梵志。 著翅弥楼染钦婆罗。 是跋难陀释子旧知识共事。 时跋难陀遥见梵志著翅弥楼染钦婆罗衣来。 见是衣已生贪著心。 梵志到跋难陀所。 共相问讯乐不在一面坐。 跋难陀语梵志言。 汝钦婆罗好可爱。 答言实好。 跋难陀言。 可与我。 我持此常钦婆罗与汝。 梵志言。 我自须用。 跋难陀复言。 汝梵志法裸形无德。 何用好衣为。 梵志言我须用卧。 跋难陀又言。 汝本与我白衣时。 善知识深相爱念。 我本时无有好物不与汝者。 汝亦无有好物不与我者。 汝今出家已。 意怀生悭贪心。 不如本耶。 时跋难陀苦责数已。 梵志即脱翅弥楼染钦婆罗与跋难陀。 跋难陀还与常钦婆罗。 梵志著常钦婆罗。 到梵志精舍。 诸梵志见已语言。 汝翅弥楼染钦婆罗那去。 答言。 与他贸去。 共谁贸耶。 答言。 与跋难陀。 跋难陀与。 汝有何因缘故共贸。 答言。 我本白衣时善知识深相爱念故共贸。 诸梵志言。 跋难陀释子调欺汝。 是梵志言。 若欺若调我已共贸。 诸梵志复言。 是翅弥楼染钦婆罗大有价。 非是常钦婆罗比。 是梵志言。 虽贵价我已与贸。 诸梵志复言。 汝驶往取是翅弥楼染钦婆罗来。 莫令我等立木榜治汝。 是梵志即时怖畏。 作是念。 同学或能立木榜治我。 便到跋难陀释子所。 作是言。 跋难陀。 还我翅弥楼染钦婆罗。 此钦婆罗还汝。 跋难陀言。 已共贸竟。 梵志言。 汝欺我调我。 跋难陀言。 设使欺调贸已决了。 梵志又言。 翅弥楼染钦婆罗大价。 非是汝常钦婆罗比。 答言。 价大不大贸已决了。 又言。 跋难陀。 我诸同学言。 若不还得翅弥楼染钦婆罗者。 当立木榜治汝。 汝当还我来。 莫使诸同学立木榜治我。 跋难陀言。 若立木榜治汝。 若更余治。 何豫我事。 贸已决了终不与汝。 是梵志急索不得。 诸有不信佛法人。 闻说是事。 以妒心故呵责。 作是言。 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德。 云何名出家人。 故欺调余出家人。 诸有信人亦复呵责。 云何名比丘。 作种种卖买事。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跋难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作种种卖买事。 佛如是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种种卖买者。 尼萨耆波夜提。 种种者。 若以相似买相似。 若以不相似买不相似。 相似者。 钵与钵相似。 衣与衣相似。 澡盥澡盥相似。 户钩户钩相似。 时药时药相似。 夜分药夜分药相似。 七日药七日药相似。 终身药终身药相似。 是名用相似买相似。 不相似者。 钵与衣不相似。 钵与澡盥。 户钩时药夜分药七日药终身药不相似。 衣与澡盥不相似。 户钩时药夜分七日终身药及钵不相似。 澡盥与户钩不相似。 与时药夜分七日终身药钵衣不相似。 户钩与时药不相似。 夜分药七日终身药钵衣澡盥不相似。 时药与夜分药乃至户钩不相似。 夜分药与七日药不相似。 乃至时药不相似。 七日药与终身药不相似。 乃至夜分药不相似。 终身药与钵不相似。 乃至七日药不相似。 是故说用不相似买不相似。 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物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为利故买已不卖。 突吉罗。 若为利故卖不买。 亦突吉罗。 若为利故买已还卖。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是可舍物。 若用金买银。 用银买钱。 用钱籴毂。 用毂买物。 是物若可啖口。 口得突吉罗罪。 是物若可作衣著。 随著得波夜提。 佛言。 从今日听。 若共贸物。 前人心悔。 应还。 自取本物。 时六群比丘闻佛听共贸物心悔应还自取本物。 闻已故半月一月著他衣坏失色。 然后索悔。 索悔时他不与。 因是斗诤相言相骂相打。 种种事起。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七日内悔者应还。 若过七日不应还。 有卖衣人持衣行卖。 六群比丘。 以少价求他贵衣。 卖衣人言。 汝何为故。 以少价索我贵价衣。 若不知衣价人。 则轻贱我衣。 减我衣价。 佛言。 不应减价索他贵衣。 若减价索他贵衣。 突吉罗。 若实须是物。 审思量言。 我以尔所物买。 若彼不与。 更应再语。 若复不与。 又应三语。 若三索不与。 比丘急须是物者。 应觅净人使买是物。 若净人不知市价。 比丘当先教。 以尔所物买是物。 应教此物索几许。 汝好思量看。 佛言。 从今日听众僧中卖衣。 未三唱应益价。 益价时比丘心悔。 我将无夺彼衣耶。 佛言。 三唱未竟益价不犯。 若比丘为利故。 以铁钱种种卖买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为利故。 用铜钱白镴钱铅锡钱树胶钱皮钱木钱种种买卖。 皆尼萨耆波夜提。 是比丘种种买卖物。 若少应弃。 若多。 设得同心净人者。 应语净人言。 我以如是如是因缘不应取。 是物汝应取。 净人语比丘。 是物与比丘。 比丘言。 此是不净物。 若净当受。 若不得同心净人。 应用作四方僧卧具。 是比丘应入僧中言。 诸大德。 我种种卖买。 得波夜提罪。 我今发露不覆藏悔过。 僧应问。 汝舍是物不。 答言已舍。 僧应问。 汝见罪不。 答言见罪。 僧应语。 汝今发露不覆藏悔过。 后莫复作。 若言未舍。 僧应约敕令舍。 若僧不约敕。 一切僧得突吉罗。 若僧约敕不舍。 是比丘得突吉罗。 若此贱彼贵卖。 虽有利不犯。 本不为利故(二十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多畜钵积聚生垢。 破坏不用。 故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多畜钵积聚生垢破坏不用。 如是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多畜钵积聚生垢破坏不用故。 种种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畜长钵得至十日。 过是畜者。 尼萨耆波夜提钵者。 有三种。 上中下。 上钵者。 受三钵他饭。 一钵他羹。 余可食物半羹。 是名上钵。 下钵者。 受一钵他饭。 半钵他羹。 余可食物半羹。 是名下钵。 若余者名中钵。 若大于大若小于小。 钵不名为钵。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钵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 一日得钵畜二日舍。 二日得畜三日舍。 三日得畜四日舍。 四日得畜五日舍。 五日得畜六日舍。 六日得畜七日舍。 七日得畜八日舍。 八日得畜九日舍。 九日得畜十日舍。 十日得畜。 十日时是钵应与人。 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 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一日得钵。 二日更得。 畜一舍一。 二日得三日更得。 畜一舍一。 三日得四日更得。 畜一舍一四日得五日更得。 畜一舍一。 五日得六日更得。 畜一舍一。 六日得七日更得。 畜一舍一。 七日得八日更得。 畜一舍一。 八日得九日更得。 畜一舍一。 九日得十日更得。 是钵十日时皆应与人。 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一日得钵。 二日更得。 畜后舍前。 二日得三日更得。 畜后舍前。 三日得四日更得。 畜后舍前。 四日得五日更得。 畜后舍前。 五日得六日更得。 畜后舍前。 六日得七日更得。 畜后舍前。 七日得八日更得。 畜后舍前。 八日得九日更得。 畜后舍前。 九日得十日更得。 十日时是钵皆应与人。 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一日得钵。 二日更得。 畜前舍后。 二日得三日更得。 畜前舍后。 三日得四日更得。 畜前舍后。 四日得五日更得。 畜前舍后。 五日得六日更得。 畜前舍后。 六日得七日更得。 畜前舍后。 七日得八日更得。 畜前舍后。 八日得九日更得。 畜前舍后。 九日得十日更得。 是钵十日时应与人。 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一日得钵畜。 二日不得。 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日不得。 是钵十日时应与人。 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一日得钵畜。 二日更得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日更得畜。 是钵十日时皆应与人。 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有钵。 应舍未舍。 罪未悔过。 次续未断。 更得钵。 是后钵。 得尼萨耆波夜提。 本钵因缘故。 又比丘应舍钵已舍。 罪未悔过。 次续未断。 更得钵。 是后钵。 尼萨耆波夜提。 本钵因缘故。 又比丘有应舍钵已舍。 罪已悔过。 次续未断更得钵。 是后钵尼萨耆波夜提。 本钵因缘故。 又比丘有应舍钵已舍。 罪已悔过。 次续已断。 更得异钵者。 不犯(二十一事竟)。 十诵律卷第七[1][2][3][4][5][6][7][8][9][10] . .. >> 十诵律卷第八(二诵之二)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明三十尼萨耆法之四佛在舍婆提。 尔时跋难陀释子。 共一估客子市巷中行。 见一肆上有好瓦钵圆正可爱。 见已贪著。 语估客子。 汝看是瓦钵圆正可爱。 答言实尔。 估客子言。 汝须是不。 答言欲得。 即便买与。 跋难陀释子得是钵已。 出舍卫城入祇洹中。 示诸比丘言。 诸长老。 汝等看是瓦钵圆正可爱。 诸比丘言。 实好。 汝何从得。 跋难陀向诸比丘广说是事。 诸比丘问。 汝先有所用钵不。 答言先有。 又言。 用此钵为。 答言。 先有今有有何患。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先有所用钵。 更乞新钵。 种种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跋难陀释子。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先有所用钵更乞新钵。 种种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所用钵破。 减五缀。 更乞新钵。 为好故。 尼萨耆波夜提。 是钵应比丘僧中舍。 此众中最下钵。 应与是比丘。 如是教言。 汝比丘畜是钵乃至破。 是事应尔。 所用钵者。 先所受用食钵。 钵者。 有三种。 上中下。 上者。 受三钵他饭。 一钵他羹。 余可食物半羹。 是名上钵。 下钵者。 受一钵他饭。 半钵他羹。 余可食物半羹。 是名下钵。 余者。 名中钵。 大于大小于小。 不名为钵。 减五缀者。 四缀三缀二缀一缀。 为好者。 是比丘难满难养不知足不少欲故。 是钵应比丘众中舍者。 是钵应盛满中水僧中行之。 应作是唱言。 诸长老集。 今欲作满水钵。 诸比丘应即时各自持先所受用钵来集一处。 是时诸比丘不得更受余钵。 若诸比丘于是时。 更受余钵者。 得突吉罗罪。 僧和合已。 先应作行满水钵人羯磨。 一比丘应僧中唱言。 诸长老。 谁能行是满水钵者。 若比丘言。 我能。 是比丘若成就五恶法。 不应令作行钵人。 何等五恶。 随欲行。 随嗔行。 随怖行。 随痴行。 不知行不行。 若成就五善法者。 应令作行钵入。 不随欲嗔怖痴知行不行。 是比丘应令作行钵人。 是中一比丘即时唱言。 大德僧听。 某甲比丘能作行满水钵人。 若僧时到僧忍听。 某甲比丘作行满水钵人。 如是白。 如是作白二羯磨。 僧今听。 某甲比丘作行满水钵人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若是比丘作行满水钵人。 应满钵盛水。 初应先至第一上座比丘所问言。 上座须是钵不。 若上座言须。 应与上座。 是人应取上座钵行之次到第二上座所。 问言。 须是钵不。 若言须应与。 又应取第二上座钵次问第三上座。 问第三上座时。 若第一上座心悔还自索钵者。 佛言不应与。 若上座强取应还夺。 教上座作突吉罗悔过。 若是钵第一上座不取者。 应次第行遍。 若是满水钵。 都无人取者。 乃应还与彼比丘。 若有人取是钵者。 应取是人钵次遍行之。 若无取是钵者。 乃以与彼比丘。 如是教言。 汝畜是钵。 乃至破是钵。 莫著地。 莫著石上。 莫著高处。 莫著屋漏处。 莫著土埵上。 不应持至大小便处。 不应持入浴室。 不应以杂沙牛屎洗。 若钵湿不应便举。 不应令太干。 不应故打破。 不应用澡洗手面。 好守护莫以是破因缘故求觅。 妨废坐禅读经行道。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钵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钵未破。 不应更乞新钵。 若乞得者尼萨耆波夜提。 不得者突吉罗。 若比丘钵破可一缀。 若缀若未缀。 不应更乞。 若乞得者。 尼萨耆波夜提。 不得者突吉罗。 若比丘钵破。 可两缀三缀四缀。 若缀未缀。 不应更乞。 若乞得者。 尼萨耆波夜提。 不得者突吉罗。 若比丘钵破可五缀。 若缀未缀。 更乞新钵。 若得不得不犯(二十二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自乞缕。 持到富贵人舍。 作是言。 诸聚落主。 令织师为我织衣。 是诸贵人即语织师。 与是比丘织衣。 我与汝价。 是织师依此贵人舍住。 敬畏故不能违逆。 但织衣时嗔恚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德。 依恃贵人使我虚作。 无食无价亦无福德恩分。 是我等衰恼失利。 值遇是难满难养不少欲不知足人。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呵责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自乞缕使非亲里织师织衣。 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自行乞缕。 使非亲里织师织者。 尼萨耆波夜提。 自乞者。 或得五十波罗。 或得百波罗。 乃至得一两。 缕者。 麻缕毛缕刍摩缕劫贝缕。 非亲里者。 亲里。 名父母兄弟姊妹儿女乃至七世因缘。 异是名非亲里。 织师者。 若男女黄门二根。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物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从亲里乞缕。 若令亲里织。 若自织。 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织。 是中从亲里乞不犯。 令亲里织亦不犯。 自织得突吉罗。 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织。 皆突吉罗。 若比丘从亲里乞缕。 令非亲里织。 若自织。 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织。 是中从亲里乞不犯。 令非亲里织师织。 尼萨耆波夜提。 若自织。 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织。 皆突吉罗。 若比丘从亲里乞缕。 令亲里非亲里织。 若自织。 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织。 是中从亲里乞不犯。 令亲里织亦不犯。 令非亲里织。 尼萨耆波夜提。 自织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织。 皆突吉罗。 若比丘从非亲里乞缕。 令非亲里织。 若自织。 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织。 是中从非亲里乞缕。 突吉罗。 令非亲里织。 尼萨耆波夜提。 自织。 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织。 皆突吉罗。 若比丘从非亲里乞缕。 令亲里织。 若自织。 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织。 是中从非亲里乞缕。 突吉罗。 令亲里织无犯。 自织。 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织。 皆突吉罗。 若比丘从非亲里乞缕。 令亲里非亲里织。 若自织。 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织。 是中从非亲里乞缕。 突吉罗。 令非亲里织。 尼萨耆波夜提。 令亲里织不犯。 自织。 令比丘比丘尼织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织。 皆突吉罗。 若比丘从亲里非亲里乞缕。 令亲里非亲里织。 若自织。 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织。 是中从亲里乞不犯。 从非亲里乞。 突吉罗。 令亲里织不犯。 令非亲里织。 尼萨耆波夜提。 自织。 令比丘比丘尼织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织。 皆突吉罗。 若比丘从亲里非亲里乞缕。 令亲里织。 若自织。 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织。 是中从亲里乞不犯。 从非亲里乞突吉罗。 令亲里织不犯。 自织。 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织。 皆突吉罗。 若比丘从亲里非亲里乞缕。 令非亲里织。 若自织。 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织。 是中从亲里乞。 不犯。 从非亲里乞。 突吉罗。 令非亲里织。 尼萨耆波夜提。 自织。 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织。 皆突吉罗。 不犯者。 织一波梨。 若织禅带腰带。 若一杼两杼不犯(二十三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居士。 为跋难陀释子故。 令织师织衣。 跋难陀闻是事。 往语织师言。 汝知不。 是衣为我织。 汝好织广织极好织净洁织。 我当少多利益汝。 若食若似食若食直。 织师言。 大德。 我等学是者。 欲得利故。 若与我少多利者。 当为汝好织广织极好织净洁织。 跋难陀言善。 时织师便为好织广织极好织净洁织。 多费经纬。 居士觉已语织师言。 何以用经纬多。 织师答言。 我不减不偷。 织竟自共称看今是衣好织广织极好织净洁织故。 多费经纬。 居士言。 谁约敕汝令如是织。 织师言。 跋难陀释子。 居士言。 但好织是。 居士先所办缕。 更再三倍用。 乃得成衣。 与跋难陀释子已嗔恚呵责。 诸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功德。 何以乃能不知时不知量。 若施者不知量。 受者应知量。 我先所办缕再三倍用。 乃得成衣。 此是我等衰恼失利。 何以供养是难满难养不知猒足不少欲人。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居士呵责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跋难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跋难陀。 云何名比丘。 非亲里人作同意。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为比丘故。 非亲里居士居士妇。 使织师织衣。 是比丘先不请。 便往语织师言。 汝知不。 是衣为我故织。 汝好织。 极好织广织净洁织。 我当多少益汝。 是比丘若自语若使人语。 后时若与食若与食直。 为好故。 尼萨耆波夜提。 为比丘者。 为跋难陀释子。 非亲里者。 亲里。 名父母兄弟姊妹男女乃至七世因缘异是名非亲里。 居士居士妇者。 白衣男子名居士。 白衣女人名居士妇。 织师者。 男女黄门二根。 衣者。 白麻衣赤麻衣翅夷罗衣刍摩衣憍奢耶衣钦婆罗衣劫贝衣。 先不请者。 是居士先不语。 有所须来取。 作同意者。 信是居士随我所须不嗔。 语织师好织者。 使稍稍织。 广织者。 使极广织。 极好织者。 使好致织。 净洁织者。 使好净洁织。 与食若似食。 食者五种。 谓饭麨[麩-夫+并]鱼肉。 似食者。 亦有五种。 谓糜食粟食[麩-夫+廣]麦食莠子食迦师食。 食直者。 可买食物。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衣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是。 中犯者。 若比丘往织师所言。 是衣为我故织。 汝好织我当少多利益汝。 尼萨耆波夜提。 若言广织当多少益汝。 尼萨耆波夜提。 若言极好织当多少益汝。 尼萨耆波夜提。 若言净洁织当少多益汝。 尼萨耆波夜提。 若言好织广织当少多益汝。 尼萨耆波夜提。 若言好织极好织。 若言好织净织。 若言广织极好织。 若言广织净织。 若言极好织净织当少多益汝。 皆尼萨耆波夜提。 若言好织广织极好织。 若言好织广织净洁织。 若言广织极好织净洁织当多少益汝。 皆尼萨耆波夜提。 若言好织广织极好织净洁织我当多少益汝。 皆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往语织师。 汝知不。 是衣为我织。 汝莫好织。 我或多少益汝。 是比丘得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往语织师言。 是衣为我织。 汝莫广织。 或多少益汝。 尼萨耆波夜提。 若言莫极好织或多少益汝。 尼萨耆波夜提。 若言莫净织或少多益汝。 尼萨耆波夜提。 若言莫好织莫广织。 若言莫好织莫极好织。 若言莫好织莫净织。 若言莫广织莫极好织。 若言莫广织莫净织。 若言莫极好织莫净织或少多益汝。 皆尼萨耆波夜提。 若言莫好织莫广织莫极好织。 若言莫好织莫广织莫净织。 若言莫广织莫极好织莫净洁织或少多益汝。 皆尼萨耆波夜提。 若言莫好织莫广织莫极好织莫净织或少多益汝。 皆尼萨耆波夜提。 又比丘往语织师。 汝知不。 是衣为我织。 汝好织我不益汝。 是比丘得突吉罗。 若言广织。 若言极好织。 若言净织不利益汝。 皆突吉罗。 若言好织广织。 若言好织极好织。 若言好织净织。 若言广织极好织。 若言广织净洁织。 若言极好织净织不益利汝。 皆突吉罗。 若言好织广织极好织。 若言好织广织净洁织。 若言广织极好织净洁织不利益汝。 皆突吉罗。 若言好织广织极好织净洁织不利益汝。 皆突吉罗。 若比丘往语织师言。 汝知不。 是衣为我织。 汝莫好织我不益汝。 突吉罗。 若言莫广织。 若言莫极好织。 若言莫净洁织我不益汝。 皆突吉罗。 若言莫好织莫广织。 若言莫好织莫极好织。 若言莫好织莫净洁织。 若言莫广织莫极好织。 若言莫广织莫净洁织。 若言莫极好织莫净织。 若言莫好织莫广织莫极好织。 若言莫好织莫广织莫净织。 若言莫广织莫极好织莫净织。 若言莫好织莫广织莫极好织莫净织不利益汝。 皆突吉罗。 若比丘自有物。 令织师织不犯(二十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跋难陀释子。 有共行弟子。 名达摩。 善好有德。 时跋难陀暂与割截衣著。 尔时佛自恣竟夏末月。 欲二月游行他国。 跋难陀释子。 闻佛夏末月欲二月游行他国闻已语弟子达摩。 佛夏末月欲二月游行他国。 今我共汝在佛前游行他国。 我等当多得衣食诸卧具不阙。 达摩言不能去。 何以故。 我欲从佛游行他国。 得数见佛数见大德比丘。 因他故得闻法。 跋难陀言。 汝不欲共我去耶。 答言不去。 跋难陀言。 不去者还我衣来。 弟子言。 和上衣已与我。 跋难陀言。 我不以他事故与汝。 与汝者为我事故。 汝实不欲去耶。 答言。 实不欲去。 跋难陀即还夺衣取。 是弟子在祇陀槃那门间立啼。 佛入祇陀槃那见达摩。 佛知而故问。 达摩。 汝何故啼耶。 即向佛广说上事。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跋难陀释子。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与他比丘衣。 后嗔恚嫌恨。 便还夺取。 种种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与他比丘衣后嗔恚嫌恨。 若自夺若使人夺。 还我衣来不与汝。 得是衣者。 尼萨耆波夜提。 自夺者。 自身夺。 使人夺者。 令他人夺。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衣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与他比丘衣。 后嗔恚嫌恨便夺。 若能夺得者。 尼萨耆波夜提。 若不能得者。 突吉罗。 使人夺得者。 尼萨耆波夜提。 不得者突吉罗。 自以力斗诤夺得者。 尼萨耆波夜提。 不得者突吉罗。 使他出力斗诤。 夺得者尼萨耆波夜提。 不得者突吉罗。 若欲折伏彼故。 暂夺不犯(二十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毗诃比丘。 留僧伽梨安陀林中。 著上下衣入城乞食。 后失僧伽梨。 还觅不得。 向诸比丘说。 我留僧伽梨安陀林中入城乞食。 后便失。 还觅不得。 我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毗诃。 汝实留僧伽梨安陀林中。 著上下衣入城乞食。 后失僧伽梨。 还觅不得。 向诸比丘说。 诸长老。 我留僧伽梨安陀林中。 著上下衣入城乞食。 后失僧伽梨。 还觅不得。 我当云何。 答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赞叹随所往处与衣钵俱。 作如是言。 若比丘少欲知足。 衣趣蔽形食趣活命。 随所往处与衣钵俱。 常安乐住。 譬如鸟飞随所往处毛翅共俱。 比丘亦尔。 随所往处与衣钵俱。 常安乐住。 佛以种种因缘赞叹与衣钵俱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三月过。 未至八月未满岁。 若阿练儿比丘。 在阿练儿处住。 有疑怖畏。 是比丘欲三衣中随一一衣著界外家中。 此比丘有因缘出界外。 离衣宿齐六宿。 过是宿者。 尼萨耆波夜提。 未满岁者。 后安居。 阿练儿处者。 去聚落五百弓。 于摩伽陀国是一拘卢舍。 于北方国则半拘卢舍。 有疑处者。 疑是中失物。 乃至失一水器。 有畏者。 是中有怖畏。 乃至畏恶比丘。 若是比丘欲三衣中随以一一衣著界外家中。 衣名三衣若僧伽梨若郁多罗僧若安陀会。 六夜离衣不犯者。 若离僧伽梨。 若离郁多罗僧。 若离安陀会。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衣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比丘第六夜。 应还取衣。 若至衣所。 若受余衣。 若比丘不取衣来。 不往衣所。 不受余衣。 至第七夜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三月过者。 谓夏有四月三月虽过。 而后安居人日犹未满故。 言未满八月也(二十六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估客游诸聚落。 为市利故。 道中见一僧坊闲静远离。 估客入中见比丘僧少。 问比丘言。 此中比丘何以少。 比丘答言。 汝不知耶。 估客言云何比丘言。 是处无檀越供给衣食汤药。 是故比丘僧少。 估客言。 我等欲修治是处供给衣食汤药。 是诸估客即时留衣食汤药直已便去。 游行诸处。 诸比丘夏初月。 分是物去。 余处安居。 是估客得利行还。 见是僧坊。 作是念。 此是我等所供养处。 当入中看。 有几人安居。 或有所乏衣食汤药。 当更供给。 即入已见比丘转少。 问言。 此中比丘何以转少。 比丘言。 汝不知乎。 是中无檀越供给衣食汤药直。 是故减少。 估客言。 我等先所供给衣食汤药直。 是物那去。 比丘答言。 是夏初月诸比丘分是物去余处安居。 估客言。 我等不为分故与使余处安居。 我为住此处故与令受供养。 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夏初月分安居物。 佛尔时但呵责未结戒。 佛又在舍卫国。 尔时波斯匿王有斗将千人五百人作一营皆著弊坏垢衣无色无德。 自房舍中无好床榻卧具。 诸斗将妇亦无好衣服环钏璎珞华鬘庄严身具。 正使得官供给廪食。 又不充足是人喜饮食人客嗜酒斗诤。 或时啼哭。 或时戏笑跳踯大唤。 有达摩提那比丘尼。 近是处住。 以是大音声闹乱故。 妨是比丘尼坐禅读经。 时达摩提那比丘尼。 往斗将妇所问言。 汝等夫。 何以著弊坏垢衣。 无色无德。 自房舍中。 无好床榻卧具。 汝等亦无好衣服环钏璎珞华鬘严具。 设使得官供给又不充足。 汝夫。 喜饮食人客嗜酒喜斗诤。 或啼哭戏笑。 或跳踯大唤。 妨我坐禅读经汝何不遮。 答言。 何能制之。 设使遮者。 先所得饮食之余。 更不复得。 善人若当呵者。 或能受用。 达摩提那比丘尼。 闻语已去乞觅饮食。 时时请诸斗将中大力势者。 与食诱之知有信心能信受语。 即便语言。 诸聚落主。 汝等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是信受语故即归依佛法僧。 归依佛法僧故。 不复喜饮酒。 亦不喜延致酒客。 不喜斗诤。 不复喜啼哭戏笑跳踯大唤。 自房舍中。 有好床榻衣服卧具。 诸妇皆有好衣服环钏璎珞华鬘庄严身具。 官所给廪皆得充足。 以是因缘故。 诸斗将渐渐大富。 多饶金银财宝奴婢人民种种成就。 波斯匿王以是富人围绕故。 王有威德众所敬仰。 尔时波斯匿王。 有小国反叛。 语诸斗将。 汝等往彼折伏便还。 是诸将中有深敬佛者。 弓头著漉水囊。 作是念。 若值水有虫者。 当漉饮之。 是中有不信佛法者。 生嫉妒心。 往到波斯匿王所言。 是中某甲诸斗将。 弓头著漉水囊。 作是念。 值有虫水者。 当漉饮之。 是等诳王。 王言。 云何是等于小虫中有如是怜愍心。 何况于人。 王言唤来。 即往唤之。 王言。 汝等实以漉水囊系弓头。 作是念。 值水有虫者。 当漉饮之耶。 答言实尔。 王言。 汝等诳我。 斗将言。 云何诳王。 王言。 汝于小虫尚有怜愍心。 何况于人。 斗将言。 虫有何过。 于王若有过者。 当知我等为王治之。 王作是念。 或有人喜净洁故。 何必畏杀虫。 王言。 将至阵前。 即将至阵前。 是诸斗将。 或有得慈心三昧。 入慈心力故。 破是贼阵即时折伏。 王闻破贼心大欢喜。 尔时诸斗将破贼已。 还到王所长跪而言。 大王常胜。 作是语已在王前立。 王即时偿赐财物聚落田宅人民。 更倍供给。 尔时诸斗将富贵转增。 多饶金银财宝奴婢人民种种增益。 王以是人围绕故。 威德转胜众倍敬仰。 诸斗将作是念。 我等富贵具足者。 皆因达摩提那比丘尼故。 我等何不请是比丘尼来。 是舍卫国三月夏安居。 是诸斗将到比丘尼所言。 大德。 到我舍卫国夏安居来。 比丘尼答言。 不能。 何以故。 答言。 随佛安居处。 我等当往安居。 是中数得见佛。 数得见大德比丘。 因他故得闻法。 汝等若欲令我是中安居者。 可先请佛此舍卫国夏安居。 是斗将即往佛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佛见坐已种种因缘说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默然。 是诸斗将。 闻佛说法种种因缘示教利喜已。 白佛言。 世尊。 受我等请舍卫国夏安居。 怜愍故佛默然受之。 诸斗将知佛默然受请已。 头面礼足右绕而去。 还到自舍各相约敕。 随力所办。 若一日食二日食三日食。 如是次第办三月食。 为众僧作别房衣。 作家中衣作夏安居衣。 尔时余十日在。 未到自恣。 波斯匿王复有小国反叛。 即复遣先斗将往。 以前破贼。 是故今复使汝等往。 是诸斗将闻已愁忧。 何苦乃尔。 先斗因缘殆而得脱。 今复往者或能失命。 我等已请佛三月办衣食汤药。 我等若不以布施者。 众僧失布施。 我等失福德。 我等先欲施物。 今布施何苦。 我等常令施法不绝。 僧福田中恒作福德。 僧得施物。 我等得福。 即出前许布施物。 多持衣幞。 到祇陀林中打揵槌。 诸比丘言。 何以打耶。 斗将答言。 诸大德集。 我以此衣布施众僧诸比丘言。 佛不听我等未自恣夏月内分安居衣。 诸斗将言。 我等官人属他不得自在。 先斗因缘殆而得脱。 今往不知云何。 或能失命。 众僧集聚当受是衣物。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阿难。 自恣有几日在。 阿难答言。 世尊。 有十日在。 佛语阿难。 虽十日未至自恣。 恐失布施衣应受。 佛及僧集坐一处诸斗将分诸衣与众僧已。 在佛前坐听说法故。 佛见坐已。 说种种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默然。 是诸斗将闻佛说法已。 头面礼足右绕而去。 去不久。 佛以先因缘及是事故。 集比丘僧。 佛以种种因缘。 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十日未至自恣。 有急施衣应受。 比丘须是衣者。 当自手取。 乃至衣时畜。 过是畜者。 尼萨耆波夜提。 十日未至自恣者。 若知自恣有十日在急施衣者。 若王施若夫人施若王子施。 若大臣大官斗将内官。 若女欲嫁时。 若病人。 若欲杀贼时。 如是等人施衣。 若知十日未至自恣应受。 衣时者。 若有住处。 不受迦絺那衣夏末一月。 若受迦絺那衣住处夏末一月及冬四月。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衣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是处不受迦絺那衣。 诸比丘。 夏末月末后日。 是衣应舍。 若作净若受持。 若不舍不作净不受持。 至冬初月初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若是住处受迦絺那衣。 是诸比丘冬末后月末后日。 是衣应舍应作净若受持若不舍不作净不受持。 至春初月初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二十七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作是言。 佛听我等畜雨浴衣。 便春冬一切时畜。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佛听畜雨浴衣。 故便冬春一切时畜。 佛听畜三衣。 雨浴衣乃是第四衣。 是诸比丘种种呵已。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我听畜雨浴衣。 便冬春一切时畜。 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春残一月。 应求作雨浴衣。 半月应受持。 若比丘未至春残一月求作。 过半月受持者。 尼萨耆波夜提。 是中云何求。 云何作。 云何持。 求者。 从他乞。 是衣作者。 若浣染割截[打-丁+替]。 缝持者若是衣受用。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衣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有闰月处求雨浴衣。 往无闰月处安居。 是中从外求来作来。 皆突吉罗。 从受持来。 尼萨耆波夜提。 若有闰处比丘遣使往。 语无闰处比丘言。 诸大德。 小待共自恣。 若无闰处比丘受是语待者。 是无闰处比丘从求来作皆突吉罗。 从受持来。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有闰处求雨浴衣。 有闰处安居。 不犯。 持竟。 夏前三月便舍之。 无闰处者。 已入八月。 热时已过故犯。 有闰者。 谓此国晚热。 谓闰春末月。 则闰月内求之。 若求得者。 三月末便应受持。 不能得者。 四月十六日应受持。 即得不应停过十五日(二十八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居士。 发心欲与佛及僧饮食复与僧衣。 时世饥俭乞食难得。 是居士财物不多。 夏时已过心中忧愁作是言。 今何痛恼苦急乃尔。 我本心欲与佛及僧饮食复与僧衣。 时世饥俭乞求难得我财物少。 夏时已过心中忧愁。 苦急不满我愿。 我今当从僧中少多。 请比丘与食与僧衣。 令我福德不空。 作是念已便入祇洹打揵槌。 有比丘问居士。 何因缘故打揵捶。 居士答言。 我欲从僧请尔所比丘到我舍食。 时知会人即差尔所比丘去。 次到六群比丘。 六群比丘先时有次请。 便持衣钵先至请家。 办饮食时教如是如是作。 是时六群比丘晨朝持衣钵。 到是居士舍共相问讯在一面坐。 居士作礼在前坐。 自向六群比丘软语。 我本心欲与佛及僧饮食复与僧衣。 今世饥俭乞求难得。 我财物少。 夏时已过心中忧恼苦急作是念。 我今何不从僧中请少多比丘。 与食便与僧衣。 令我不失福德。 以是因缘故食与汝等衣当与僧。 时六群比丘闻衣名心动。 语居士言。 是衣何似持来示我。 居士言善。 即出衣示之。 六群比丘见衣倍生贪心。 语居士言。 汝意欲令是衣有用耶。 欲令举置耶。 居士言。 所以施者欲令用之。 汝若欲令不用者当与僧。 何以故。 僧多有衣举在一处朽坏虫啖。 若令用者当与我等。 我等衣少得施当用。 居士言。 汝等知与僧不用。 若汝等能用者便当相与。 居士与食已持是衣与六群比丘。 六群比丘食已持是衣入祇洹。 示诸比丘是衣何似细好不。 诸比丘言。 实好汝何从而得。 六群比丘广说是事。 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 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知物向僧自求向己。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云何名比丘。 知物向僧自求向己。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知物向僧自求向己。 尼萨耆波夜提。 知者若自知若从他闻。 若檀越语。 物者谓施僧物。 若衣钵户钩澡灌时药夜分药七日药终身药。 向僧者发心欲施僧未与。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衣应舍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知是物向比丘僧自求向己。 尼萨耆波夜提。 若向三二一。 突吉罗。 若比丘尼知是物向比丘尼僧自求向己。 尼萨耆波夜提。 若向三二一。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三比丘。 求向余三比丘。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三比丘求向二比丘一比丘。 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比丘尼一比丘尼。 三式叉摩尼二式叉摩尼一式叉摩尼。 三沙弥二沙弥一沙弥。 三沙弥尼二沙弥尼一沙弥尼。 比丘僧。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二比丘。 求向余二比丘。 突吉罗若知是物向二比丘。 求向一比丘比丘尼僧。 三比丘尼二比丘尼一比丘尼。 三式叉摩尼二式叉摩尼一式叉摩尼。 三二一沙弥。 三二一沙弥尼。 比丘僧三二一比丘。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比丘。 求向余一比丘。 突吉罗。 若知是物向一比丘。 求向比丘尼僧。 三二一比丘尼三二一式叉摩尼。 三沙弥二一沙弥。 三二一沙弥尼。 比丘僧三二一比丘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三比丘尼。 求向余三比丘尼。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三比丘尼。 求向二比丘尼一比丘尼。 三二一式叉摩尼。 三二一沙弥。 三二一沙弥尼。 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 比丘尼僧。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 向此二比丘尼。 求向余二比丘尼。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二比丘尼。 求向一比丘尼三二一式叉摩尼三二一沙弥三二一沙弥尼比丘僧三二一比丘比丘尼僧。 三二一比丘尼。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比丘尼。 求向余一比丘尼。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一比丘尼。 求向三二一式叉摩尼。 三沙弥二一沙弥。 三二一沙弥尼。 比丘僧三二一比丘。 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三式叉摩尼。 求向余三式叉摩尼。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三式叉摩尼。 求向二一式叉摩尼。 三二一沙弥。 三二一沙弥尼。 比丘僧三二一比丘比丘尼僧。 三二一比丘尼。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二式叉摩尼。 求向余二式叉摩尼。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二式叉摩尼。 求向一式叉摩尼。 三二一沙弥。 三二一沙弥尼。 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 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 三式叉摩尼。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式叉摩尼。 求向余一式叉摩尼。 突吉罗。 若知是物向一式叉摩尼。 求向三沙弥。 二一沙弥。 三沙弥尼。 二一沙弥尼。 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 比丘尼僧三比丘尼。 二一比丘尼。 三式叉摩尼。 二一式叉摩尼。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三沙弥。 求向余三沙弥。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三沙弥。 求向二沙弥一沙弥。 三沙弥尼二一沙弥尼。 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 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 三式叉摩尼二一式叉摩尼。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二沙弥。 求向余二沙弥。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二沙弥。 求向一沙弥。 三沙弥尼二一沙弥尼。 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 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 三二一式叉摩尼。 三二一沙弥三二一沙弥尼。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沙弥。 求向余一沙弥。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沙弥。 求向三沙弥尼。 二一沙弥尼。 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 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 三式叉摩尼二一式叉摩尼。 三沙弥二一沙弥。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三沙弥尼。 求向余三沙弥尼。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三沙弥尼。 求向余二一沙弥尼。 比丘僧三二一比丘。 比丘尼僧三比丘尼。 二一比丘尼。 三二一式叉摩尼。 三二一沙弥。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二沙弥尼。 求向余二沙弥尼。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二沙弥尼。 求向一沙弥尼。 比丘僧三二一比丘。 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 三二一式叉摩尼。 三二一沙弥。 三二一沙弥尼。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沙弥尼。 求向余一沙弥尼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一沙弥尼。 求向比丘僧。 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 三二一式叉摩尼。 三二一沙弥。 三二一沙弥尼。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多畜生。 求向余多畜生。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多畜生。 求向二畜生一畜生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二畜生。 求向余二畜生。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二畜生。 求向一畜生多畜生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畜生。 求向余一畜生。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一畜生。 求向多畜生二畜生。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比丘僧。 求向比丘尼僧。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比丘尼僧。 求向比丘僧突吉罗。 若比丘僧破为二部比丘。 知是物向此一部。 求向余一部。 突吉罗。 若比丘向中生向想。 得尼萨耆波夜提。 若向中生不向想。 亦得尼萨耆波夜提。 若向中生疑尼萨耆波夜提。 若不向中生向想得突吉罗。 若不向中生疑得突吉罗。 若不向中生不向想不犯(二十九事竟)。 佛在舍卫国。 与大比丘僧安居。 尔时长老毕陵伽婆蹉。 王舍城安居。 多有知识。 大德酥油蜜石蜜。 是长老多得故一钵半钵。 拘钵多罗。 半拘钵多罗。 大揵镃小揵镃。 或络囊盛。 悬象牙杙上。 从中取时翻弃污壁。 卧具烂坏污墁房舍。 房舍臭处。 是长老毕陵伽婆蹉弟子。 举宿而食。 恶捉不受内宿诸佛在世法。 岁二时大会。 春末后月夏末后月。 春末月者。 诸方国土处处诸比丘来诣佛所。 作是念。 佛所说法。 我等当安居时修习得安乐住。 是初大会。 夏末月者。 诸比丘夏三月安居竟作衣毕。 持衣钵诣佛所。 作是念。 我等久不见佛。 久不见世尊。 是第二大会。 尔时有一比丘。 王舍城安居竟作衣毕。 持衣钵游行到舍卫国。 往诣佛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诸佛常法。 若客比丘来。 以如是语劳问诸比丘。 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乏。 道路不疲耶。 尔时佛以如是语劳问是比丘。 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乏。 道路不疲耶。 比丘答言。 世尊。 忍足安乐住。 乞食不乏。 道路不疲。 以上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呵责。 我怜愍利益病比丘故。 听服四种含消药酥油蜜石蜜。 云何是比丘。 举宿而食。 恶捉不受内宿。 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病。 听服四种含消药酥油蜜石蜜。 共宿至七日得服。 过是服是。 尼萨耆波夜提。 病者。 若风发热发冷发。 服是四种药可差者。 是名病。 不病者。 异是因缘名为不病。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药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一日得酥畜二日舍。 二日得畜三日舍。 三日得畜四日舍。 四日得畜五日舍。 五日得畜六日舍。 六日得畜七日舍。 七日得七日时。 比丘是酥应与人。 若作净若服。 若比丘不与人不作净不服。 至第八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一日得酥二日更得。 畜一舍一。 二日得酥三日更得。 畜一舍一。 三日得酥四日更得。 畜一舍一。 四日得酥五日更得。 畜一舍一。 五日得酥六日更得。 畜一舍一。 六日得酥七日更得。 七日时比丘是酥应与人。 若作净若服。 若不与人不作净不服。 至第八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一日得酥畜二日。 更得畜后舍前。 二日得酥三日更得。 畜后舍前。 三日得酥四日更得。 畜后舍前。 四日得酥五日更得。 畜后舍前。 五日得酥六日更得。 畜后舍前。 六日得酥七日更得。 七日时比丘是酥应与人。 若作净若服。 若不与人不作净不服。 至第八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一日得酥二日更得。 畜前舍后。 二日得酥三日更得。 畜前舍后。 三日得酥四日更得。 畜前舍后。 四日得酥五日更得。 畜前舍后。 五日得酥六日更得。 畜前舍后。 六日得酥七日更得。 七日时比丘是酥应与人。 若作净若服。 若不与人不作净不服。 至第八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一日得酥畜。 二日不得。 三四五六七日不得。 七日时比丘是酥应与人。 若作净若服。 若不与人不作净不服。 至第八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一日得酥畜。 二日更得。 三四五六七日更得。 七日时比丘是酥皆应与人。 若作净若服。 若不与人不作净不服。 至第八日地了时。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有应舍酥。 未舍罪未悔过。 次续未断更得酥。 是后酥得尼萨耆波夜提。 本酥因缘故。 又比丘应舍酥已舍罪未悔过次续未断。 更得酥。 是后酥得尼萨耆波逸提。 本酥因缘故。 又比丘应舍酥已舍。 罪已悔过。 次续未断。 更得酥。 是后酥得尼萨耆波夜提。 本酥因缘故。 又比丘应舍酥已舍。 罪已悔过。 次续已断更得酥。 不犯。 油蜜石蜜亦如是。 若重病不犯(三十事竟)。 十诵律卷第八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居士。 发心欲与佛及僧饮食。 复与僧衣。 时世饥俭乞食难得。 是居士财物不多。 夏时已过。 心中忧愁作是言。 今何痛恼苦急乃尔。 我本心欲与佛及僧饮食。 复与僧衣。 时世饥俭乞求难得。 我财物少夏时已过。 心中忧愁苦急不满我愿。 我今当从僧中少多。 请比丘与食与僧衣。 令我福德不空。 作是念已。 便入祇洹打揵椎。 有比丘问居士。 何因缘故打椎。 居士答言。 我欲从僧中请尔所比丘到我舍。 时知会人。 即差尔所比丘去。 次到六群比丘。 六群比丘先时有次请。 便持衣钵先到。 请家办饮食时。 教如是如是作。 是时六群比丘。 晨朝持衣钵到是居士舍。 共相问讯在一面坐。 居士作礼已在前坐。 自向六群比丘软语。 我本心欲与佛及僧饮食复与僧衣。 今世饥俭乞求难得。 我财物少夏时已过。 心中忧愁苦急作是念。 我今当从僧中请少多比丘与食。 便与众僧衣。 令我不失福德。 以是因缘故。 食与汝等衣当与僧。 时六群比丘闻衣名心动。 语居士言。 是衣何似。 持来示我。 居士言善。 即出衣示之。 六群比丘见衣倍生贪心。 语居士言。 汝意欲令是衣有用耶。 欲令举置耶。 居士言。 所以施者欲令用之。 汝若欲令不用者当与僧。 何以故。 僧多有衣举在一处。 朽坏虫啖。 若令用者当与我等。 我等少衣得布施我等当用。 居士言。 汝等知与僧不用。 若汝等能用者便当相与。 居士与食食已。 持是衣与六群比丘。 食已持是衣去入祇洹示诸比丘。 是衣何似细好不。 诸比丘言实好。 汝何从得。 六群比丘广说是事。 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知物向僧自求向己。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知物向僧自求向己。 佛以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知物向僧自求向己。 尼萨耆波逸提。 知者若自知若从他闻若檀越语。 物者谓施僧物。 若衣钵户钩澡灌时药时分药七日药终身药。 向僧者。 发心欲与僧未定与。 尼萨耆波逸提者。 是衣应舍。 波逸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知是物向比丘僧。 自求向己。 尼萨耆波逸提。 若向三二一突吉罗。 若比丘尼知是物向比丘尼僧自求向己。 尼萨耆波逸提。 若向三二一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三比丘。 求向余三比丘。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三比丘。 求向二比丘一比丘。 比丘尼僧。 三比丘尼二比丘尼一比丘尼。 三式叉摩尼二式叉摩尼一式叉摩尼。 三沙弥二沙弥一沙弥。 三沙弥尼二沙弥尼一沙弥尼。 比丘僧。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二比丘。 求向余二比丘。 突吉罗。 若知是物向二比丘。 求向一比丘。 比丘尼僧。 三比丘尼二比丘尼一比丘尼。 三式叉摩尼二式叉摩尼一式叉摩尼。 三沙弥二沙弥一沙弥三沙弥尼二沙弥尼一沙弥尼。 比丘僧三二一比丘。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比丘。 求向余一比丘。 突吉罗。 若知是物向一比丘。 求向比丘尼僧。 三比丘尼二比丘尼一比丘尼三式叉摩尼二式叉摩尼一式叉摩尼。 三沙弥二一沙弥。 三沙弥尼二一沙弥尼。 比丘僧三比丘二比丘一比丘。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物向此三比丘尼。 求向余三比丘尼。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三比丘尼。 求向二比丘尼一比丘尼。 三式叉摩尼二一式叉摩尼。 三沙弥二一沙弥。 三沙弥尼二一沙弥尼。 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 比丘尼僧。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二比丘尼。 求向余二比丘尼。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二比丘尼。 求向一比丘尼三式叉摩尼。 二一式叉摩尼。 三沙弥。 二一沙弥三沙弥尼。 二一沙弥尼比丘僧。 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 三二一比丘尼。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比丘尼。 求向余一比丘尼。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一比丘尼。 求向三式叉摩尼二式叉摩尼一式叉摩尼。 三沙弥二一沙弥三沙弥尼。 二一沙弥尼。 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 二一比丘尼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三式叉摩尼。 求向余三式叉摩尼。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三式叉摩尼。 求向二式叉摩尼。 一式叉摩尼三沙弥二一沙弥。 三沙弥尼二一沙弥尼。 比丘僧。 三比丘二一比丘。 比丘尼僧。 三比丘尼二比丘尼一比丘尼。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式叉摩尼。 求向余二式叉摩尼。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二式叉摩尼。 求向一式叉摩尼。 三沙弥二一沙弥。 三沙弥尼二一沙弥尼。 比丘僧。 三比丘二一比丘。 比丘尼僧。 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 三式叉摩尼。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式叉摩尼。 求向余一式叉摩尼。 突吉罗。 若知是物向一式叉摩尼。 求向三沙弥二一沙弥。 三沙弥尼二一沙弥尼。 比丘僧。 三比丘二一比丘。 比丘尼僧。 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 三式叉摩尼二式叉摩尼。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三沙弥。 求向余三沙弥。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三沙弥。 求向二沙弥一沙弥。 三沙弥尼二一沙弥尼。 比丘僧。 三比丘二一比丘。 比丘尼僧。 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 三式叉摩尼二一式叉摩尼。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二沙弥。 求向余二沙弥。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二沙弥。 求向一沙弥。 三沙弥尼二一沙弥尼。 比丘僧。 三比丘二一比丘。 比丘尼僧。 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 三式叉摩尼二一式叉摩尼。 三沙弥。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沙弥。 求向余一沙弥。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沙弥。 求向三沙弥尼二一沙弥尼。 比丘僧。 三比丘二一比丘。 比丘尼僧。 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 三式叉摩尼二一式叉摩尼。 三沙弥二一沙弥。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三沙弥尼。 求向余三沙弥尼。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三沙弥尼。 求向余二沙弥尼一沙弥尼。 比丘僧。 三比丘二一比丘。 比丘尼僧。 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 三式叉摩尼二一式叉摩尼。 三沙弥二一沙弥。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二沙弥尼。 求向余二沙弥尼。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二沙弥尼。 求向一沙弥尼。 比丘僧。 三比丘二一比丘。 比丘尼僧。 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 三式叉摩尼二一式叉摩尼。 三沙弥二一沙弥。 三二一沙弥尼。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沙弥尼。 求向余一沙弥尼。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一沙弥尼。 求向比丘僧。 三比丘二一比丘。 比丘尼僧。 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 三式叉摩尼二一式叉摩尼。 三沙弥二一沙弥。 三沙弥尼二一沙弥尼。 皆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多畜生。 求向余多畜生。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多畜生。 求向二畜生一畜生。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二畜生。 求向余二畜生。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二畜生。 求向一畜生多畜生。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畜生。 求向余一畜生。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畜生。 求向多畜生二畜生。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比丘僧。 求向比丘尼僧。 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物向比丘尼僧。 求向比丘僧。 突吉罗。 若比丘僧破为二部。 比丘知是物向此一部。 求向余一部。 突吉罗。 若比丘向中生向想。 得尼萨耆波逸提。 若向中生不向想。 亦尼萨耆波逸提。 若向中生疑。 尼萨耆波逸提。 若不向中生向想。 得突吉罗。 若不向中生疑。 得突吉罗。 若不向中生不向想。 不犯(二十九事竟)。 [1][2][3][4][5][6][7][8][9][10] . .. >> 十诵律卷第九(二诵之三)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明九十波夜提法之一佛在舍卫国。 尔时南天竺有论议师。 以铜鍱鍱腹头上然火来入舍卫国。 时人问言。 汝何因缘尔。 答言。 我智慧多。 恐腹裂故。 汝头上何以著火。 欲照闇故。 语言。 痴婆罗门。 日照天下。 何以言闇。 答言。 汝等不知。 闇有二种。 一者无日月火烛。 二者愚痴无智慧明。 诸人言。 汝未见诃哆释子比丘。 故敢作是语。 若见共语者。 日出则闇。 夜则日出。 时城内人民。 即唤诃哆释子比丘。 欲令共论。 时诃哆闻之心愁。 不得已而来入城道中。 见二羝羊共斗。 即因取相作是念。 一羊是婆罗门。 一羊是我。 是我者斗则不如。 见已转更愁忧。 前行又见二牛共斗。 复作是念。 一牛是婆罗门。 一牛是我。 是我者即复不如。 又前行复见二人相扑。 作是念。 一是婆罗门。 一是我。 我者即复不如。 欲入论处。 见一女人持满。 瓶水水瓶即破。 复作是念。 我见诸不吉相。 将无不如。 不得已。 便前入舍。 见是论师婆罗门眼口相貌。 自知不如愁忧更甚。 适坐须臾。 诸人便言可共论议。 答言。 我今小不安隐。 须待明日。 作是语已便还宿处。 至后夜时即向王舍城。 明旦城中人集。 久待不来。 知时已过。 自到只桓推寻求之。 余比丘言。 诃哆释子即后夜时持衣钵去。 诸城内人闻已种种呵责。 云何名比丘。 故妄语。 一人语二人。 二人语三人。 如是展转恶名流布满舍卫城。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闻是事心不喜。 食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故妄语。 种种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故妄语者。 波夜提。 故妄语者。 知是事不尔。 诳他故异说。 波夜提者。 是罪名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阂道。 是中犯者。 有五种。 有妄语入突吉罗。 有入波夜提。 有入偷兰遮。 有入僧伽婆尸沙。 有入波罗夷。 有入波罗夷者。 自知无圣法。 语人言。 我有圣法。 是名入波罗夷。 入僧伽婆尸沙者。 以无根四波罗夷法。 谤他比丘故。 入偷兰遮者。 不具足波罗夷妄语。 亦不具足僧伽婆尸沙妄语故。 入波夜提者。 若比丘以无根僧伽婆尸沙。 谤他比丘故。 入突吉罗者。 除四种妄语。 余妄语犯突吉罗。 若比丘不见事言见。 波夜提。 若见言不见。 波夜提。 若见谓不见。 语他言见。 波夜提。 若不见谓见。 语他言不见。 波夜提。 若见已疑。 为见不见。 语他言不见。 波夜提。 若不见疑。 为见不见。 语他言见。 波夜提。 闻觉知亦如是。 若随心想说不犯(一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喜斗诤相骂。 是六群比丘与诸比丘共斗诤已。 便出他过形相轻唤。 下贱种姓下贱名字技术作业。 是时有未诤者便诤。 已诤者不欲止。 未出事便出。 已出事不可灭。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喜斗诤相骂。 共他诤已。 便出其过形相轻唤。 下贱种姓名字技术。 是时有未诤者便诤。 已诤者不欲止。 未出事便出。 已出事不可灭。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喜斗诤相骂。 共他诤已。 便出其过形相轻唤。 下贱种姓名字技术。 是时有未诤者便诤。 已诤者不欲止。 未出事便出。 已出事不可灭。 佛种种因缘呵已。 说本生因缘。 佛语诸比丘。 过去有人有一黑牛。 复有一人亦有一牛。 为财物故唱言。 谁牛力胜我牛者。 我输尔所物。 若不如者输我尔所物。 时黑牛主闻是唱声。 答言可尔。 时载重物系牛车左。 形相轻唤谓黑曲角。 以杖击之牵是车去。 时牛闻是形相骂故。 即失色力。 不能挽重上坂。 时黑牛主大输财物。 是得物人后复更唱。 谁牛力胜。 我输尔所物。 是时黑牛闻是唱声。 便语主言。 是人何故复唱斯言。 时主答曰。 贪财物故复作是唱。 黑牛语主。 可答言尔。 主言不能。 所以然者。 以汝弊恶牛故。 大输我物。 今复作者输我物尽。 牛语主言。 先在众人前形相轻我。 以下贱名唤谓黑曲角。 闻恶名故即失色力。 是故不能挽重上坂。 今授主语。 莫出恶言。 在他前时便语我言。 汝犊子时刺入脚中。 自看是刺欲得出故。 角入地中故曲。 汝是好黑大牛。 生来良吉角广且直。 主受牛语。 即便洗刷麻油涂角。 著好华鬘系车右边。 柔软爱语。 大吉黑牛广角大力。 牵是车去。 是牛闻是柔软爱语故。 即得色力牵重上坂。 时黑牛主。 先所失物更再三倍得。 是牛主得大利已。 心甚欢喜。 即说偈言。 载重入深辙  随我语能去  是故应软语  不应出恶言  软语有色力  是牛能牵重  我获大财物  身心得喜乐佛语诸比丘。 畜生闻形相语尚失色力。 何况于人。 时佛以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形相他者。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阂道。 是中犯者。 有八种。 谓种技作犯病相烦恼骂种者。 若比丘往语刹利子比丘言。 汝刹利种。 用出家受戒为。 轻毁心故。 一一语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婆罗门子比丘言。 汝婆罗门种。 用出家受戒为。 轻毁心故。 一一语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估客子比丘言。 汝估客种。 用出家受戒为。 轻毁心故。 一一语中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锻师子比丘言。 汝锻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又比丘往语木师子比丘言。 汝木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又比丘往语陶师子比丘言。 汝陶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若比丘往语皮师子比丘言。 汝皮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又比丘往语竹师子比丘言。 汝竹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又比丘往语剃毛发师子比丘言。 汝剃毛发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又比丘往语旃陀罗子比丘言。 汝旃陀罗种。 用出家受戒为。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是名为种。 技者。 若比丘往语刹利子比丘言。 汝刹利种。 用出家受戒为。 汝应学乘象马乘车辇舆。 学捉刀楯弓箭。 学捉铁钩。 学掷网罗。 学入阵出阵。 如是种种刹利技术汝应学。 轻毁心故。 一一语突吉罗罪。 又比丘往语婆罗门子比丘言。 汝婆罗门种。 用出家受戒为。 汝应学围陀经亦教他学。 自作天祠亦教他作。 学饮食咒蛇咒疾行咒劬罗咒揵陀罗咒。 如是种种婆罗门技术汝应学。 轻毁心故。 一一语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估客子比丘言。 汝估客种。 用出家受戒为。 汝应学书算数印相。 学知金银相丝绵缯彩。 学坐金肆银肆客作肆铜肆珠肆。 如是种种估客技术汝应学。 轻毁心故。 一一语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锻师子比丘言。 汝锻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汝应学作钏鉡锁鼎。 鏊铧锹钁。 斧槊大刀小刀。 钵拘钵多罗。 半拘钵多罗。 大揵镃小犍镃。 剃刀针钩锁钥。 如是种种锻师技术汝应学。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又比丘往语木师子比丘言。 汝木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汝应学作机关木人若男若女。 学作盆盂耧犁车乘辇舆。 如是种种木师技术汝应学。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又比丘往语陶师子比丘言。 汝陶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汝应学知土相取土调泥著水多少。 学转轮作盆瓶釜盖。 大钵拘钵多罗。 半拘钵多罗。 大揵镃小揵镃。 如是种种陶师技术汝应学。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又比丘往语皮师子比丘言。 汝皮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汝应学知皮相渍皮坚软裁割缝连作富罗革屣。 学治浸皮摩刬皮知皮表里。 学作鞍勒鞭[革*必]。 如是种种皮师技术汝应学。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又比丘往语竹师子比丘言。 汝竹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汝应学知竹苇相浸竹坚软。 学破学屈学作槊箭扇盖箱箪。 如是种种竹师技术汝应学。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又比丘往语剃毛师子比丘言。 汝剃毛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汝应学知留顶上周罗发。 学剃须剃腋下毛剪爪甲镊鼻毛。 如是种种剃毛师技术汝应学。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又比丘往语旃陀罗子比丘言。 汝旃陀罗种。 用出家受戒为。 汝应学截人手足耳鼻头持著木上。 学担死人出烧。 如是种种旃陀罗技术汝应学。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是名为技。 作者。 若比丘往语刹利子比丘言。 汝刹利种。 用出家受戒为。 汝应学乘象马辇舆捉刀楯弓箭掷钩网罗入阵出阵。 如是种种刹利事汝应作。 轻毁心故。 一一语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婆罗门子比丘言。 汝婆罗门种。 用出家受戒为。 汝应读围陀经亦应教他人读。 自作天祠亦教他作。 读饮食咒蛇咒疾行咒劬罗咒揵陀罗咒。 如是种种婆罗门事汝应作。 轻毁心故。 一一语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估客子比丘言。 汝估客种。 用出家受戒为。 汝应坐金肆银肆铜肆客作肆珠肆。 如是种种估客事汝应作。 轻毁心故。 一一语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锻师子比丘言。 汝锻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汝应作钏鉡锁鼎。 鏊铧锹钁斧槊大刀小刀。 钵拘钵多罗半拘钵多罗。 大揵镃小揵镃剃刀针钩锁钥。 如是种种锻师事汝应作。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又比丘往语木师子比丘言。 汝木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汝应作机关木人盆盂耧犁车乘辇舆。 如是种种木师事汝应作。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又比丘往语陶师子比丘言。 汝陶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汝应取土调泥。 转轮作盆瓶瓮釜盖。 大钵拘钵多罗。 半拘钵多罗。 大揵镃小揵镃。 如是种种陶师事汝应作。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又比丘往语皮师子比丘言。 汝皮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汝应取皮浸治割截连缝。 作富罗革屣鞍勒鞭[革*必]。 如是种种皮师事汝应作。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又比丘往语竹师子比丘言。 汝竹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汝应破竹苇作槊作箭扇盖箱箪。 如是种种竹师事汝应作。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又比丘往语剃毛师子比丘言。 汝剃毛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汝应剃毛须发。 剃腋下毛。 剪爪甲镊鼻毛。 如是种种剃毛师事汝应作。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又比丘往语旃陀罗子比丘言。 汝旃陀罗种。 用出家受戒为。 汝应断人手足耳鼻头。 持著木上担死人出烧。 如是种种旃陀罗事汝应作。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是名为作。 犯者。 若比丘往语余比丘言。 汝犯罪人。 用出家受戒为。 汝犯僧伽婆尸沙。 犯波夜提。 犯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是名为犯。 病者。 若比丘语余比丘言。 汝恶疾病人。 用出家受戒为。 汝有癞病痈病白癞病干病痟病鬼病。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是名为病。 相者。 若比丘往语余比丘言。 汝恶相人。 用出家受戒为。 汝卷手兀手瘿癖左作臂似鸟翅。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是名为相。 烦恼者。 若比丘往语余比丘言。 汝重烦恼人用出家受戒为。 汝多欲多嗔多痴喜忧恼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是名烦恼。 骂者。 若比丘往语余比丘言。 汝喜骂人。 用出家受戒为。 汝作二种骂骂他。 一者白衣骂。 二者出家骂。 令心苦恼。 轻毁心故。 一一语波夜提。 是名为骂。 若比丘以是八种语语余比丘。 轻毁心故。 波夜提。 除是八种。 若以余事轻毁比丘者。 突吉罗。 若除比丘以八种轻毁余人者。 突吉罗(二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喜斗诤相言六。 群比丘与余比丘共斗诤故。 诸比丘僧分为二部。 是六群比丘往语一部言。 汝等知不。 彼部说。 汝等用出家受戒为。 汝等某名某姓某种某作某相。 复还语一部言。 汝等知不。 彼部说。 汝等用出家受戒为。 汝等某名某姓某种某作某相。 是时有未破者便破。 已破者不和合。 未出事便出。 已出事不可灭。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喜斗诤令比丘僧破为二部。 便语一部言。 彼诸比丘说。 汝等用出家受戒为。 汝等某名某姓某种某作某相。 复还语一部言。 汝等知不。 彼诸比丘说。 汝等用出家受戒为。 汝等某名某姓某种某作某相。 是时有未破者便破。 已破者不和合。 未出事便出。 已出事不可灭。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斗诤令比丘僧破为二部。 便往语一部言。 彼诸比丘说。 汝等用出家受戒为。 汝等某名某姓某种某作某相。 复语一部言。 彼诸比丘说。 汝等用出家受戒为。 汝等某名某姓某种某作某相。 是时有未破者便破。 已破者不可和合。 未出事便出。 已出事不可灭。 佛种种因缘呵已。 即说本生因缘。 语诸比丘。 过去世雪山下有二兽。 一名好毛师子。 二名好牙虎。 共为善知识。 相亲爱念相问讯。 时闭目相舐毛。 是二兽恒得软好肉啖。 去是不远。 有两舌野干。 野干作是念。 是好毛师子好牙虎共作善知识。 相亲爱念相问讯。 时闭目相舐毛。 恒得好软肉啖。 我当至是二兽边作第三伴。 作是念已。 到虎师子所。 作是言。 我与汝作第三伴。 汝听我入不。 师子虎言。 随意。 两舌野干。 得二兽残肉啖故。 身体肥大。 肥已作是念。 是好毛师子好牙虎。 共为善知识。 相亲爱念相问讯。 时闭目相舐毛。 恒得好肉啖。 或时不得必当啖我。 我何不先作方便令心别离。 别离已皆从我受恩。 作是念已。 往语师子言。 汝知不。 好牙虎有恶心于汝。 作是言。 好毛师子有所食啖。 皆是我力。 说是偈言。 虽有好毛色  剿疾人所畏  好毛不胜我  好牙作是说好毛师子言。 云何得知。 两舌野干答言。 好牙虎明日见汝时。 闭目舐汝毛者。 当知恶相。 作是语已往语虎言。 汝知不。 好毛师子于汝有恶心。 作是言。 好牙有所食啖。 皆是我力。 说是偈言。 虽有好牙色  剿疾人所畏  好牙不胜我  好毛作是说云何得知。 答言。 好毛明日见汝时。 闭目舐汝毛者。 当知恶相。 是二知识中。 虎生畏想。 是故先往师子所言。 汝于我生恶心。 作如是言。 好牙有所食啖。 皆是我力。 复说偈言。 虽有好牙色  剿疾人所畏  好牙不胜我  汝作是说耶师子言。 谁作是语。 答言。 两舌野干。 好毛复问言。 汝于我生恶心。 作如是言。 好毛有所食啖。 皆是我力。 复说偈言。 虽有好毛色  剿疾人所畏  好毛不胜我  汝作是说耶虎言不也。 虎语师子言。 汝若有是恶语者。 不得共作善知识。 好毛言。 是两舌野干有如此言。 于意云何。 不喜共我住耶。 即说偈言。 若信是恶人  则速别离去  常怀其愁忧  嗔恨不离心  凡为善知识  不以他语离  不信欲除者  常觅其方便  若信他别离  则为其所食  不信两舌者  还共作和合  所怀相向说  心净言柔软  应作善知识  和合如水乳  今此弊小虫  生来性自恶  一头而两舌  杀之则和合尔时虎与师子。 验事实已。 共捉野干破作二分。 佛言。 畜生尚以两舌因缘故得不安乐何况于人。 佛以是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两舌者。 波夜提。 波夜提者。 名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有八种。 谓种伎作犯病相烦恼骂。 是八事中皆用五事。 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种如是作如是相。 如是名者。 某甲某甲比丘名。 姓者。 婆蹉姓俱磋姓伤提罗姓婆罗堕姓阿支罗姓。 是名姓。 种者。 刹利种婆罗门种毗舍种。 首陀罗种作者。 作卖金肆卖银肆客作肆珠肆。 相者。 卷手兀手瘿癖左作臂似鸟翅。 是名相。 种者。 若比丘往语刹利子比丘言。 彼说汝刹利种。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突吉罗。 不解者亦突吉罗。 解已更说亦突吉罗。 若比丘往语婆罗门子比丘言。 彼说汝婆罗门种。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突吉罗。 不解者亦突吉罗。 解已更说亦突吉罗。 若比丘往语估客子比丘言。 彼说汝估客种。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突吉罗。 不解者亦突吉罗。 解已更说亦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锻师子比丘言。 彼说汝锻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得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木师子比丘。 言彼说汝木师。 种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者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陶师子比丘言。 彼说汝陶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皮师子比丘言。 彼说汝皮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竹师子比丘言。 彼说汝竹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剃毛发师子比丘言。 彼说汝剃毛师种。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旃陀罗子比丘言。 彼说汝旃陀罗种。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若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是名为种。 伎者。 若比丘往语刹利子比丘言。 彼说汝刹利种。 应学乘象马车舆。 捉刀楯弓箭。 掷钩掷网罗。 入阵出阵。 如是种种刹利伎术汝应学。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突吉罗。 不解者亦突吉罗。 解已更说亦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婆罗门子比丘言。 彼说汝婆罗门种。 应学围陀经亦教他学。 自作天祠亦教他作。 读饮食咒蛇咒疾行咒劬罗咒乾陀罗咒。 如是种种婆罗门伎术汝应学。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突吉罗。 不解者亦突吉罗。 解已更说亦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估客子比丘言。 彼说汝估客种。 应学算书数印相。 学知金银相丝绵缯彩。 应坐金肆银肆客作肆铜肆珠肆。 如是种种估客伎术汝应学。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突吉罗。 不解者亦突吉罗。 解已更说亦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锻师子比丘言。 彼说汝锻师种。 应学作钏鉡锁鼎鏊铧锹钁斧槊大刀小刀。 钵钩钵多罗半钩钵多罗。 大揵镃小揵镃剃刀针钩锁钥。 如是种种锻师伎术汝应学。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木师子比丘言。 彼说汝木师种。 应学作机关木人。 瓫盂耧犁车乘辇舆。 如是种种木师伎术汝应学。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陶师子比丘言。 彼说汝陶师种。 应学知土相取土调泥学转轮作瓫瓶釜盖。 钵拘钵多罗半拘钵多罗。 大揵镃小揵镃。 如是种种陶师伎术汝应学。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皮师子比丘言。 彼说汝皮师种。 应学知皮相浸皮坚软。 割截裁缝作靴富罗革屣。 学治粗皮摩刬皮鞍勒鞭[革*必]。 如是种种皮师伎术汝应学。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竹师子比丘言。 彼说汝竹师种。 应学知竹苇相浸竹坚软。 学破学屈作扇盖箱箪。 如是种种竹师伎术汝应学。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剃毛师子比丘言。 彼说汝剃毛师种。 应学知留顶上周罗发。 学剃发剃须剃腋下毛。 剪爪甲镊鼻毛。 如是种种剃毛师伎术汝应学。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旃陀罗子比丘言。 彼说汝旃陀罗种。 应学断人手足耳鼻头。 持著木上担死人出城烧。 如是种种旃陀罗伎术汝应学。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是名为伎。 作者。 若比丘往语刹利子比丘言。 彼说汝刹利种。 应乘象马车舆。 捉刀楯弓箭。 掷钩网罗。 入阵出阵。 如是种种刹利种事汝应作。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突吉罗。 不解者亦突吉罗。 解已更说亦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婆罗门子比丘言。 彼说汝婆罗门种。 应读围陀经亦教他读。 自作天祠亦教他作。 读饮食咒蛇咒疾行咒劬罗咒乾陀罗咒。 如是种种婆罗门事汝应作。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突吉罗。 不解者亦突吉罗。 若解已更说亦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估客子比丘言。 彼说汝估客种。 应坐金肆银肆客作肆铜肆珠肆。 如是种种估客事汝应学。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突吉罗。 不解者亦突吉罗。 解已更说亦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锻师子比丘言。 彼说汝锻师种。 应作钏鉡锁鼎。 鏊铧锹镬斧槊大刀小刀。 钵拘钵多罗半拘钵多罗。 大揵镃小揵镃。 剃刀针钩钵钩锁钥。 如是种种锻师事汝应作。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木师子比丘言。 彼说汝木师种应作机关木人车舆耧犁。 如是种种木师事汝应作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陶师子比丘言。 彼说汝陶师种。 应取土调泥。 转轮作瓫瓶瓮釜盖。 钵拘钵多罗。 半拘钵多罗大揵镃小揵镃。 如是种种陶师事汝应作。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皮师子比丘言。 彼说汝皮师种。 应取皮浸治割截连缝。 作靴富罗革屣鞍勒鞭[革*必]。 如是种种皮师事汝应作。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竹师子比丘言。 彼说汝竹师种。 应学破竹苇作槊作箭扇盖箱簟。 如是种种竹师事汝应学作。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剃毛师子比丘言。 彼说汝剃毛师种。 应学知留顶上周罗发。 学剃发剃须剃腋下毛。 剪爪甲镊鼻毛。 如是种种剃毛师技术汝应学。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往语旃陀罗子比丘言。 彼说汝旃陀罗种。 应作断人手足耳鼻头。 持著木上担死人出烧。 如是种种旃陀罗事汝应作。 用出家受戒为。 彼是谁那。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是名为作。 犯者。 若比丘往语余比丘言。 彼说汝犯罪人。 用出家受戒为。 汝犯僧伽婆尸沙。 汝犯波夜提。 汝犯波罗提提舍尼。 汝犯突吉罗。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是名为犯。 病者。 若比丘往语余比丘言。 彼说。 汝恶病人。 用出家受戒为。 汝癞病痈病干病痟病鬼病。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是名为病。 相者。 若比丘往语余比丘言。 彼说汝恶相人。 用出家受戒为。 汝卷手兀手。 瘿癖左作。 臂似鸟翅。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是名为相。 烦恼者。 若比丘往语余比丘言。 彼说汝重烦恼人。 用出家受戒为。 汝多欲多嗔多痴喜忧恼。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是名为烦恼。 骂者。 若比丘往语余比丘言。 彼说汝喜骂人。 用出家受戒为。 汝以二种骂骂他。 白衣骂出家骂。 彼是谁耶。 答曰名某。 某名是谁。 答曰某姓。 某姓是谁。 答曰某种。 某种是谁。 答曰某作。 某作是谁。 答曰某相。 若彼解者波夜提。 不解者突吉罗。 解已更说波夜提突吉罗。 是名为骂。 若比丘以是八种。 语余比丘。 别离心故。 波夜提突吉罗。 异是八种。 若以余事。 别离比丘者。 突吉罗。 除比丘。 若以八种别离余人者。 突吉罗(三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喜斗诤相言相骂。 是六群比丘。 共余比丘斗诤相言相骂。 僧如法断诤竟。 六群比丘知如法断已。 还更发起作是言。 诸长老。 是事非作恶作。 应更作非断恶断。 更断非停恶停。 更停非灭。 恶灭更灭。 是中有未破比丘便破。 已破者不可和合。 未诤者便诤。 已诤者不可灭。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言。 云何名比丘。 僧如法断诤竟。 还更发起。 作是言。 诸长老。 是事非作恶作。 更作非断恶断。 更断非停恶停。 更停非灭。 恶灭更灭。 是中有未破比丘便破。 已破者不可和合。 未诤者便诤。 已诤者不可灭。 种种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僧如法断诤竟。 还更发起。 作是言诸长老。 是事非作恶作。 更作非断恶断。 更断非停恶停。 更停非灭。 恶灭更灭。 中有未破比丘便破。 已破者不可和合。 未诤者便诤。 已诤者不可灭。 佛种种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僧如法断诤竟。 还更发起者。 波夜提。 如法断者。 如法如律如比尼如佛教说。 诤者有四种。 相言诤无事诤犯罪诤常所行诤。 还更发起者。 作如是言。 诸长老。 是事非作恶作。 应更作非断恶断。 更断非停恶停。 更停非灭。 恶灭更灭。 是人有五种。 一者旧人。 二者客人。 三者受欲人。 四者说羯磨人。 五者见羯磨人。 波夜提者。 名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阂道。 是中犯者。 若旧比丘。 于相言诤中。 相言诤想。 如法灭已。 如法灭想。 还更发起。 作如是言。 诸长老。 是事非作恶作。 更作非断恶断。 更断非停恶停。 更停非灭。 恶灭更灭。 波夜提。 相言诤中。 无根诤想。 犯罪诤想。 常所行诤想。 如法灭已。 如法灭想。 还更发起言。 诸长老。 是事非作恶作。 更作非断恶断。 更断非停恶停。 更停非灭。 恶灭更灭。 波夜提。 若旧比丘无事诤中。 无事诤想。 如法灭已。 如法灭想。 还更发起言。 诸长老。 是事非作恶作。 应更作非断恶断。 更断非停恶停。 更停非灭。 恶灭更灭。 波夜提。 无事诤中。 犯罪诤想。 常所行诤想。 相言诤想。 如法灭已。 如法灭想。 还更发起言。 诸长老。 是事非作恶作。 更作非断恶断。 更断非停恶停。 更停非灭。 恶灭更灭。 波夜提。 旧比丘犯罪诤中。 犯罪诤想。 如法灭已。 如法灭想。 还更发起言。 诸长老。 是事非作恶作。 更作非断恶断。 更断非停恶停。 更停非灭。 恶灭更灭。 波夜提。 犯罪诤中。 常所行诤想。 相言诤想。 无事诤想。 如法灭已。 如法灭想。 还更发起言。 诸长老。 是事非作恶作。 更作非断恶断。 更断非停恶停。 更停非灭。 恶灭更灭。 波夜提。 旧比丘常所行诤中。 常所行诤想。 如法灭已。 如法灭想。 还更发起言。 诸长老。 是事非作恶作。 更作非断恶断。 更断非停恶停。 更停非灭。 恶灭更灭。 波夜提。 常所行诤中。 相言诤想。 无事诤想。 犯罪诤想。 如法灭已。 如法灭想。 还更发起言。 诸长老。 是事非作恶作。 更作非断恶断。 更断非停恶停。 更停非灭。 恶灭更灭。 波夜提。 客比丘。 受欲比丘。 作羯磨比丘。 见羯磨比丘亦如是。 若比丘如法灭诤中。 如法灭想。 还更发起。 波夜提。 如法灭诤中。 不如法灭想。 还更发起。 波夜提。 如法灭诤中。 生疑还更发起。 波夜提。 不如法灭诤中。 如法灭想。 还更发起。 突吉罗。 不如法灭诤中。 生疑还更发起。 突吉罗。 不如法灭诤中。 不如法灭想。 还更发起不犯(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迦留陀夷。 中前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 食已还至自房。 收衣钵持户钩在门间立。 作是念。 若有女人来此看者。 我当示诸房舍。 尔时多有女人来入寺看。 迦留陀夷遥见女人来。 作是言。 诸姊妹来。 我当示诸房舍处。 以是因缘故。 诸女人集。 说两可羞事。 以他母事向女说言。 汝母隐处有如是如是相。 尔时女作是念。 如是比丘所说。 必当与我母通。 又以女事向母说。 汝女隐处有如是如是相。 母作是念。 如是比丘所说。 必当与我女通。 又以子妇事向姑说。 汝子妇隐处有如是如是相。 姑作是念。 如是比丘所说。 必当与我子妇通。 又以姑事向子妇说。 汝姑隐处有如是如是相。 子妇作是念。 如是比丘所说。 必当与我姑通。 迦留陀夷作是语时。 为他身自身作疑。 是诸妇女展转相疑。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女人前说两可羞事。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迦留陀夷。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女人前说两可羞事。 佛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与女人说法过五六语波夜提。 除有知男子。 女人者。 女人能受淫欲。 过五六语者。 五语。 名色阴无常受想行识阴无常。 六语。 名眼无常耳鼻舌身意无常。 法者。 名佛所说。 弟子所说。 天所说。 仙人所说。 化人所说。 显示布施持戒生天涅槃。 有智男子者。 知名能分别言语好丑。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无解语男子。 为女人说法过五六语。 若偈说。 偈偈波夜提。 若轻说。 事事波夜提。 若别句说。 句句波夜提。 若比丘即先坐处坐。 无解语男子。 更有异女人来。 复为说法过五六语。 先女人亦在中坐。 二俱闻法。 若偈说。 偈偈波夜提。 若经说。 事事波夜提。 若别句说。 句句波夜提。 若比丘为女人说法。 无解语男子。 过五六语。 已从坐起去。 更有女人道中逆来。 复为说法。 无有解语男子。 过五六语。 先女人复从后来。 二俱闻法。 若偈说。 偈偈波夜提。 若经说。 事事波夜提。 若别句说。 句句波夜提。 若比丘无解语男子。 为女人说法过五六语已。 次入余家。 更为余女人说法过五六语。 无解语男子。 先女人亦来在壁边立。 若在障边。 若在篱边。 若在堑边。 亦复闻法。 若偈说。 偈偈波夜提。 若经说。 事事波夜提。 若别句说。 句句波夜提。 不犯者。 若比丘呗。 若达嚫若说。 所施功德。 若与受戒。 若女人问而答不犯(五事竟)。 佛在阿罗毗国。 尔时阿罗毗国比丘。 于寺内以句法教未受具戒人。 或足句不足句。 足味不足味。 足字不足字。 以是因缘故。 寺内出大音声高声。 多人众声。 似学算人声。 似婆罗门读围陀经时。 如捕鱼师失鱼时声。 是寺内以句法教未受具戒人者声亦如是。 佛闻是大高音声。 知而故问阿难。 是寺内何以故。 有是多人众声。 阿难答言。 世尊。 是阿罗毗国比丘。 于寺内以句法教未受具戒人。 或足句不足句。 足味不足味。 足字不足字。 以是因缘故。 有大高声多人众声。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阿难毗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是种种因缘呵责阿罗毗比丘。 云何名比丘。 以句法教未受具戒人。 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以句法。 教未受具戒人者。 波夜提。 未受具戒人者。 除比丘比丘尼。 余一切人是。 句法者。 足句不足句足字不足字足味不足味。 足句者。 具足说句。 不足句者。 不具足说句。 足味者。 具足说味。 不足味者。 不具足说味。 足字者。 具足说字。 不足字者。 不具足说字。 若足句。 即是足味足字。 非不足句不足味不足字。 若不足句。 即是不足味不足字。 非足句足味足字。 法者。 佛所说。 弟子所说。 天所说。 仙人所说。 化人所说。 显示布施持戒生天泥洹。 波夜提者。 名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阂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以足句法。 教未受具戒人。 若偈说。 偈偈波夜提。 若经说。 事事波夜提。 若别句说。 句句波夜提。 足味足字亦如是。 若比丘以不足句法。 教未受具戒人。 若偈说。 偈偈波夜提。 若别句说。 句句波夜提。 若经说。 事事波夜提。 不足味不足字亦如是。 不犯者。 说竟说。 不犯者。 郁提舍事问答并诵。 彼中自已郁提舍者。 授经余诵者诵竟(六事竟)。 十诵律卷第九[1][2][3][4][5][6][7][8][9][10] . .. >> 十诵律卷第十(二诵之四)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明九十波逸提法之二佛在维耶离国。 夏安居时。 与大比丘僧俱。 时世饥俭乞食难得。 诸人妻子自乏饮食。 况与乞人。 佛以是因缘故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汝等知不。 此间饥俭乞食难得。 诸人妻子自乏饮食。 况与乞人。 汝等比丘随所知识。 随诸亲里。 随所信人。 往彼安居。 莫以饮食因缘故受诸苦恼。 诸比丘受教已。 头面礼足随知识去。 有往憍萨罗国安居。 有比丘往婆求摩河边。 依止一聚落安居。 是聚落中有富贵家。 多饶财宝谷米丰盈。 多诸产业田地人民奴婢作使。 种种成就。 尔时婆求摩比丘作是念。 今世饥俭乞食难得。 诸人妻子自乏饮食。 况与乞人。 是聚落中有富贵家。 多饶财宝谷米丰盈。 多诸产业田地人民奴婢作使种种成就。 我等何不往到其舍共相叹言。 聚落主知不。 汝等得大善利。 有大福田。 众僧依汝聚落安居。 此众中某是阿罗汉。 某向阿罗汉。 某阿那含。 某向阿那含。 某斯陀含。 某向斯陀含。 某须陀洹。 某向须陀洹。 某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某得无量慈悲喜舍。 某得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 某得不净观。 某得阿那般那念。 诸比丘作是念已。 即入聚落至富贵舍。 共相叹言。 居士知不。 汝等得大善利。 有大福田。 众僧依汝聚落安居。 某是阿罗汉。 某向阿罗汉。 某阿那含。 某向阿那含。 某斯陀含。 某向斯陀含。 某须陀洹。 某向须陀洹。 某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某得无量慈悲喜舍。 某得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某得不净观。 某得阿那般那念。 诸居士闻已得信心忍。 作是念。 我等实得善利。 有大福田众僧。 依我聚落安居。 某是阿罗汉。 某向阿罗汉。 乃至某阿那般那念。 乃至如丰乐时。 与僧小食中食怛钵那于饥俭时亦如是作。 诸婆求摩河安居比丘。 啖是饮食大得色力。 肥盛润泽。 佛在世时法。 岁二时大会。 春末月夏末月。 春末月者。 诸方国土处处诸比丘。 作是念。 佛所说法。 我等夏安居时。 修习得安乐住。 是初大会。 夏末月者。 诸比丘夏三月安居竟作衣毕。 持衣钵诣佛所。 作是念我等久不见佛。 久不见世尊。 是第二大会。 尔时憍萨罗国安居比丘。 过夏三月作衣毕。 持衣钵游行到维耶离。 诸佛常法。 有共佛安居比丘。 有客比丘来。 当共往迎一心问讯开房舍示卧具处。 作如是言。 此是汝等房舍。 床榻踞床独坐床被褥枕席。 随次第住。 尔时维耶离比丘。 遥见憍萨罗比丘来。 便共出迎一心问讯。 与担衣钵开房舍示卧具处。 作如是言。 此是汝等房舍。 卧具床榻随次第住问讯言。 汝等道路不疲。 气力轻健。 乞食不难耶。 答言。 我等道路不疲。 气力轻健。 但乞食难得。 维耶离比丘言。 汝等实道路不疲。 气力轻健。 乞食难得。 汝等羸瘦颜色憔悴。 尔时婆求摩河边安居比丘。 三月竟作衣毕。 持衣钵游行到维耶离。 共佛安居比丘。 遥见婆求摩河比丘来。 皆共出迎一心问讯。 与担衣钵开房舍示卧具处。 作如是言。 此是汝等房舍。 床榻卧具随次第住。 问讯言。 汝等道路不疲。 气力轻健乞食不难耶。 答言。 我等气力轻健乞食不难。 但道路疲极。 住维耶离比丘言。 汝等实道路疲极。 乞食不难。 何以故。 汝等肥盛颜色和悦。 时维耶离比丘渐渐急问。 诸长老。 今世饥俭乞食难得。 诸人妻子自乏饮食。 况与乞人。 汝等何因缘故。 安居时气力肥盛颜色和悦乞食不难。 时婆求摩河比丘。 即向广说如上因缘。 诸比丘问曰。 汝等所可赞叹。 实有是功德不。 答言实有。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但为饮食故。 实有过人法。 向未受具戒人说。 种种因缘呵责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婆求摩河比丘。 汝等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以饮食故。 实有过人法。 向未受大戒人说。 佛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实有过人法。 向未受大戒人说者。 波夜提。 未受大戒人者。 除比丘比丘尼。 余一切人是。 实有者。 得是圣法故。 波夜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阂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实是阿罗汉。 向他人说。 波夜提。 实向阿罗汉。 向他人说。 波夜提。 实阿那含向阿那含。 实斯陀含向斯陀含。 实须陀洹向须陀洹。 向他人说。 皆波夜提。 若比丘实得初禅。 向人说者波夜提。 实得二禅三禅四禅慈悲喜舍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不净观阿那般那念。 向他人说。 波夜提。 乃至我好持戒。 向他人说。 突吉罗。 若比丘实见诸天来至我所。 龙夜叉浮荼鬼毗舍遮鬼罗刹鬼来至我所。 向他人说。 波夜提。 乃至实见土鬼来至我所。 向他人说。 突吉罗(七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喜斗诤相言相骂。 时六群比丘。 共余比丘斗诤相言相骂已。 向未受大戒人说其恶罪。 某比丘犯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是中比丘。 未破者便破。 已破者不和合。 未出事便出。 已出事不可灭。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言。 云何名比丘。 喜斗诤相言相骂共他斗已。 向未受大戒人说出其恶罪。 某比丘犯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喜斗诤相言相骂。 共他诤已。 向未受大戒人出其恶罪。 某比丘犯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 突吉罗。 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知他有恶罪。 向未受大戒人说。 除僧羯磨。 波夜提。 知者。 若自知若从他闻若彼自说。 恶罪者。 若波罗夷僧伽婆尸沙一切犯罪。 皆名为恶。 未受大戒人者。 除比丘比丘尼。 余一切人是。 除僧羯磨者。 僧羯磨名。 若比丘于白衣舍作恶若令他作是人现前僧。 应与作说罪羯磨。 说罪羯磨法者。 先应求能说罪人。 如是应作。 一心和合僧中一人唱言。 谁能说某比丘罪。 谁能某居士前说某比丘罪。 是中若有比丘言能。 是比丘僧应筹量。 若有五法。 僧不应令作说罪人。 何等五法。 随爱说随嗔说随怖说随痴说不知说不说。 若比丘成就五法。 僧应令作说罪人。 何等五。 不随爱说不随嗔说不随怖说不随痴说知说不说。 是中一比丘。 僧中唱。 大德僧听。 某比丘能作说罪人。 能某居士前说某比丘罪。 若僧时到僧忍听。 某比丘能作说罪人。 能某居士前说某比丘罪。 如是白。 白二羯磨僧。 作说罪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若比丘作说罪者。 应说彼比丘罪。 余比丘不应说。 若余比丘说得突吉罗。 若比丘作说罪人。 应向是居士说。 不应向余人说。 若向余人说者突吉罗。 随家说。 若一家若多家。 随行处说。 若一行处若多行处。 随聚落说。 若一聚落若多聚落。 随里巷市肆说。 若一若多。 是中应如是处说。 若余处说突吉罗。 若是罪比丘。 僧作说罪羯磨已。 若更勤恼僧。 是时一切僧。 应说是人罪。 如是应作一心和合僧中。 一比丘唱言。 大德僧听。 是某比丘。 僧作说罪羯磨已。 更勤恼僧。 若僧时到僧忍听。 一切僧随意。 随时随处说某比丘罪。 如是白白四羯磨僧作随意说罪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是名除僧羯磨。 波夜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阂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见余比丘犯波罗夷。 生波罗夷想。 见中见想。 见中不见想。 见中疑闻中闻想。 闻中不闻想。 闻中疑。 若说名波夜提。 若说事突吉罗。 随说名说事。 一一语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见余比丘犯僧伽婆尸沙。 生僧伽婆尸沙想。 见中见想。 见中不见想。 见中疑想。 闻中闻想。 闻中不闻想。 闻中疑。 若说名波夜提。 若说事突吉罗。 随说名说事。 一一语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见余比丘犯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于突吉罗中。 生突吉罗想。 见中见想。 见中不见想。 见中疑。 闻中闻想。 闻中不闻想。 闻中疑。 若说名突吉罗。 若说事亦突吉罗。 随说名说事。 一一语突吉罗。 又比丘见余比丘犯波罗夷谓为波罗夷。 谓僧伽婆尸沙。 谓波夜提。 谓波罗提提舍尼。 谓突吉罗。 是比丘于波罗夷中。 生突吉罗想。 见中见想。 见中不见想。 见中疑。 闻中闻想。 闻中不闻想。 闻中疑。 若说名波夜提。 若说事突吉罗。 随说名说事。 一一语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见余比丘犯僧伽婆尸沙。 谓僧伽婆尸沙。 谓波夜提。 谓波罗提提舍尼。 谓突吉罗。 谓波罗夷。 是比丘于僧伽婆尸沙中。 生波罗夷想。 见中见想。 见中不见想。 见中疑。 闻中闻想。 闻中不闻想。 闻中疑。 若说名波夜提。 若说事突吉罗。 随说名说事。 一一语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见余比丘犯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于突吉罗中。 谓突吉罗。 谓波罗夷。 谓僧伽婆尸沙。 谓波夜提。 谓波罗提提舍尼。 是比丘于突吉罗中。 生波罗提提舍尼想。 见中见想。 见中不见想。 见中疑。 闻中闻想。 闻中不闻想。 闻中疑。 若说名突吉罗。 若说事突吉罗。 随说名说事。 一一语突吉罗。 若比丘见余比丘犯波罗夷生疑。 为波罗夷非波罗夷。 是比丘后便断疑。 于波罗夷中生波罗夷想。 见中见想。 见中不见想。 见中疑。 闻中闻想。 闻中不闻想。 闻中疑。 若说名波夜提。 若说事突吉罗。 随说名说事。 一一语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见余比丘犯僧伽婆尸沙生疑。 为僧伽婆尸沙非僧伽婆尸沙。 是比丘后便断疑于僧伽婆尸沙中生僧伽婆尸沙想。 见中见想。 见中不见想。 见中疑。 闻中闻想。 闻中不闻想。 闻中疑。 若说名波夜提。 若说事突吉罗。 随说名说事。 一一语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见余比丘犯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是比丘突吉罗中生疑。 为突吉罗非突吉罗。 是比丘后便断疑于突吉罗中生突吉罗想。 见中见想。 见中不见想。 见中疑。 闻中闻想。 闻中不闻想。 闻中疑。 若说名突吉罗。 若说事亦突吉罗。 随说名说事。 一一语突吉罗。 若比丘见余比丘犯波罗夷。 于波罗夷中生疑。 为波罗夷为僧伽婆尸沙。 为波罗夷为波夜提。 为波罗夷为波罗提提舍尼为波罗夷为突吉罗。 是人断疑。 于波罗夷中生波罗夷想。 见中见想。 见中不见想。 见中疑。 闻中闻想。 闻中不闻想。 闻中疑。 若说名波夜提。 若说事突吉罗。 随说名说事一一语波夜提。 突吉罗。 又比丘见余比丘犯僧伽婆尸沙生疑。 是罪为僧伽婆尸沙为波夜提。 为僧伽婆尸沙为波罗提提舍尼。 为僧伽婆尸沙为突吉罗。 为僧伽婆尸沙为波罗夷。 是人断疑。 于僧伽婆尸沙中生僧伽婆尸沙想。 见中见想。 见中不见想。 见中疑。 闻中闻想。 闻中不闻想。 闻中疑。 若说名波夜提。 若说事突吉罗。 随说名说事。 一一语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见余比丘犯波夜提。 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于突吉罗中生疑。 为突吉罗为波罗夷。 为突吉罗为僧伽婆尸沙。 为突吉罗为波夜提。 为突吉罗为波罗提提舍尼。 是人断疑。 于突吉罗中生突吉罗想。 见中见想。 见中不见想。 见中疑。 闻中闻想。 闻中不闻想。 闻中疑。 若说名突吉罗。 若说事突吉罗。 随说名说事。 一一语突吉罗。 若比丘见余比丘犯波罗夷生疑。 是罪为波罗夷。 为僧伽婆尸沙。 为波夜提为波罗提提舍尼。 为突吉罗。 是人于波罗夷中。 定生突吉罗想。 见中见想。 见中不见想。 见中疑。 闻中闻想。 闻中不闻想。 闻中疑。 若说名波夜提。 若说事突吉罗。 随说名说事。 一一语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见余比丘犯僧伽婆尸沙生疑。 是罪为僧伽婆尸沙。 为波夜提。 为波罗提提舍尼。 为突吉罗。 为波罗夷。 是人于僧伽婆尸沙中。 定生波罗夷想。 见中见想。 见中不见想。 见中疑。 闻中闻想。 闻中不闻想。 闻中疑。 若说名波夜提。 若说事突吉罗。 随说名说事。 一一语波夜提突吉罗。 又比丘见余比丘犯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是人于突吉罗中生疑。 为突吉罗。 为波罗夷。 为僧伽婆尸沙。 为波夜提。 为波罗提提舍尼。 是人突吉罗中。 定生波罗提提舍尼想。 见中见想。 见中不见想。 见中疑。 闻中闻想。 闻中不闻想。 闻中疑。 若说名突吉罗。 若说事突吉罗。 随说名说事。 一一语突吉罗(八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长老陀骠力士子。 多知多识。 能致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资生之具。 时陀骠比丘衣服故坏。 诸居士因陀骠比丘故。 多与众僧饮食衣服。 现前僧应分物。 时弥多罗浮摩比丘。 作是念。 因是陀骠比丘故。 众僧多得供养饮食衣服卧具汤药。 是陀骠比丘衣服故坏。 今众僧得现前僧应分物。 当于众前作羯磨与陀骠比丘。 作是念已。 即众僧中作羯磨与陀骠比丘。 是弥多罗浮摩比丘先自劝与已。 后作是言。 诸比丘随所亲厚。 回僧物与。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先自劝与。 后作是言。 诸比丘随所亲厚。 回僧物与。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弥多罗浮摩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先自劝与。 后作是言。 诸比丘随所亲厚。 回僧物与。 佛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先自劝与。 后作是言。 诸比丘随所亲厚。 回僧物与。 波夜提。 先劝与者。 先与僧欲。 后作是言。 随亲厚者。 随和上阿阇梨。 随同和上同阿阇梨。 随善知识。 随所爱念。 随同事。 随国土。 随聚落。 随家随伴。 僧物者。 若得布施物衣钵户钩时药夜分药七日药终身药。 波夜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阂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先劝与欲竟。 后作是言。 诸比丘随所亲厚。 回僧物与。 得波夜提。 若作是言。 随和上随阿阇梨。 随同和上同阿阇梨。 随善知识。 随所爱念。 随所同事。 随国土随聚落。 随家随伴。 皆波夜提(九事竟)。 佛在拘睒弥国。 尔时长老阐那犯可悔过罪。 时诸比丘慈心怜愍欲利益故。 教令悔过言。 阐那。 汝犯某可悔过罪。 汝应发露莫覆藏。 阐那言。 用是杂碎戒为。 半月说戒时。 令诸比丘疑悔恼热。 忧愁不乐生舍戒心。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作是言。 用是杂碎戒为。 半月说时。 令诸比丘疑悔恼热。 忧愁不乐生舍戒心。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阐那。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毁呰已所学。 以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 说戒时。 作是言。 何用是杂碎戒为。 半月说时。 令诸比丘疑悔恼热。 忧愁不乐生舍戒心。 作是轻呵戒者。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阂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说四波罗夷时。 作是言。 用是四波罗夷为。 半月说时。 令诸比丘疑悔恼热。 忧愁不乐生舍戒心。 波夜提。 若比丘说十三僧伽婆尸沙时。 二不定法时。 三十尼萨耆波夜提法时。 九十波夜提时。 四波罗提提舍尼时。 众多学法时。 七止诤法时。 及说随律经时。 若作是言。 用是随律经为。 半月说时。 令诸比丘疑悔恼热忧愁不乐生舍戒心。 作是语者。 皆波夜提。 除随律经。 说余经时。 用说是经为。 令诸比丘疑悔恼热。 忧愁不乐生舍戒心。 作是语者。 突吉罗。 随所说处。 一一语得波夜提突吉罗(十事竟)。 佛在阿罗毗国。 尔时阿罗毗诸比丘。 自手拔寺中草经行处草经行两头处草。 自手采花。 是时有居士。 于草木中生有命想见以妒嫉心言。 沙门释子是夺命人。 杀一切众生。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阿罗毗比丘。 汝等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阿罗毗比丘。 云何名比丘。 自手拔寺内草经行处草经行两头处草。 自手采花。 佛但呵责而未结戒。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摩诃卢比丘。 是木师种。 斫大毕拨树起大房舍。 是树神后夜时。 担负小儿。 手复牵抱男女。 围绕往诣佛所。 头面礼足一面立已。 白佛言。 世尊。 云何有是法。 我所住所止所依所归所趣房舍。 有一摩诃卢比丘。 斫我树取作大房舍。 我儿子幼小众多。 冬八夜时。 寒风破竹冰冻寒甚。 我当于何安隐儿子。 佛尔时敕余鬼言。 汝当安止与是住处。 诸鬼以佛语故。 即与住处。 是夜过已。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昨夜有一鬼。 担负小儿。 手复牵抱男女。 围绕来至我所。 头面作礼一面立言。 云何有是法。 我所住所止所依所归所趣房舍。 有一摩诃卢比丘。 斫我树取作大房舍。 我儿子幼小众多。 冬八夜时。 寒风破竹冰冻寒甚。 我当于何安隐儿子。 佛语诸比丘。 是事非法不是不应尔。 居士天神皆嫌呵责。 云何名比丘。 自手拔寺内草经行处草经行处两头草。 自手采花。 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斫拔鬼村种子。 波夜提。 鬼村者。 谓生草木众生依住。 众生者。 谓树神泉神河神舍神交道神市神都道神蚊虻蛣蜣蛱蝶啖麻虫蝎虫蚁子。 是众生以草木为舍。 亦以为村聚落城邑。 生者。 谓根含润泽。 若自断若教人断。 自破教破。 自烧教烧。 是名为斫。 草木有五种子。 根种子茎种子节种子自落种子实种子。 根种子者。 谓藕罗卜芜菁舍楼楼偷楼楼。 如是比种根生物。 茎种子者。 谓石榴葡萄杨柳沙勒。 如是比种茎生物。 节种子者。 谓甘蔗粗竹细竹。 如是比种节生物。 自落种子者。 谓蓼阿修卢波修卢修伽罗菩提那。 如是比自零落生物。 实种子者。 谓稻麻麦大豆小豆褊豆。 如是比种子生物。 波夜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根种子中。 根种子想。 生中生想。 若自断教断。 自破教破。 自烧教烧。 波夜提。 又比丘根种子中。 茎种子想。 枝种子想。 自落种子想。 实种子想。 生中生想。 若自断教断。 自破教破。 自烧教烧。 波夜提。 若比丘茎种子中。 茎种子想。 生中生想。 自断教断。 自破教破。 自烧教烧。 波夜提。 又比丘茎种子中。 枝种子想。 自落种子想。 实种子想。 根种子想。 生中生想。 自断教断。 自破教破。 自烧教烧。 波夜提。 若比丘枝种子中。 枝种子想。 生中生想。 自断教断。 自破教破。 自烧教烧。 波夜提。 又比丘枝种子中。 自落种子想。 实种子想。 根种子想。 茎种子想。 生中生想。 自断教断。 自破教破。 自烧教烧。 波夜提。 若比丘自落种子中。 自落种子想。 生中生想。 自断教断。 自破教破。 自烧教烧。 波夜提。 又比丘自落种子中。 实种子想。 根种子想。 茎种子想。 枝种子想。 生中生想。 自断教断。 自破教破。 自烧教烧。 波夜提。 若比丘实种子中。 实种子想。 生中生想。 自断教断。 自破教破。 自烧教烧。 波夜提。 又比丘实种子中。 根种子想。 茎种子想。 枝种子想。 自落种子想。 生中生想。 自断教断。 自破教破。 自烧教烧。 波夜提。 若比丘一时烧五种子。 一时犯五波夜提。 一一烧一一波夜提。 随所烧得尔所波夜提。 若比丘自断树若教断。 波夜提。 随所断树。 得尔所波夜提。 若比丘自断草教断。 波夜提。 随所断草。 得尔所波夜提。 生中生想。 自断教断。 波夜提。 生中干想。 自断教断波夜提。 生中疑为干为生。 自断教断波夜提。 若干中生想。 自断教断突吉罗。 干中疑为干为生。 自断教断突吉罗。 干中干想。 自断教断不犯(十一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陀骠比丘力士子。 成就五法。 僧羯磨作差会人。 差诸比丘会时。 不随欲不随嗔不随怖不随痴知次第。 随上下坐不越次。 尔时弥多罗浮摩比丘。 得粗恶不美饮食处。 啖不美食时。 作是念言。 是陀骠比丘。 随欲差会。 随嗔怖痴不知次第。 越次不随上下坐。 我等当共灭摈是人。 更立差会人。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僧如法羯磨差会人。 便嗔讥言。 是随欲嗔怖痴不知次第。 越次不随上下坐。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弥多罗浮摩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是事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僧如法羯磨差会人。 便讥嗔。 佛以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嗔讥差会人者。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僧如法羯磨差会人。 嗔讥是人者。 波夜提。 若僧如法羯磨差十四人。 嗔讥是人者。 波夜提。 若十二人未舍羯磨。 嗔讥是人者。 波夜提。 若舍羯磨已。 嗔讥是人者。 突吉罗。 于十四人中二人。 若舍羯磨未舍羯磨。 嗔讥是二人者。 波夜提突吉罗。 乃至别房及同事差会。 嗔讥是人者。 突吉罗。 佛结戒已。 诸比丘不复面前嗔讥。 便遥嗔讥陀骠比丘。 随欲差会。 随嗔怖痴不知次第。 越次不随上下坐。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佛结戒故。 不面前嗔讥。 便遥嗔讥。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弥多罗浮摩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僧如法作差会人。 便遥嗔讥。 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面前嗔讥僧所差人。 若遥讥者。 波夜提。 是中犯者。 若比丘僧如法羯磨差会人。 若嗔讥是人闻者。 波夜提。 不闻者突吉罗。 若僧如法羯磨作十四人。 若遥嗔讥。 是人闻者波夜提。 不闻者突吉罗。 若比丘十二人未舍羯磨。 若遥嗔讥。 是人闻者波夜提。 若不闻者突吉罗。 若舍羯磨已。 遥嗔讥。 闻者突吉罗。 不闻者亦突吉罗。 十四人中二人。 若舍羯磨不舍羯磨。 若遥嗔讥。 是人闻者波夜提。 不闻者突吉罗。 乃至别房及同事差会。 若遥嗔讥。 是人闻者突吉罗。 不闻者亦突吉罗。 二人者。 教诫尼人及四悔中第四差羯磨使迎食人(十二事竟)。 佛在拘睒弥。 尔时阐那比丘犯可悔过罪。 诸比丘慈心怜愍欲利益故。 语阐那言。 汝犯可悔过罪。 当发露莫覆藏。 阐那语诸比丘言。 汝等能谓我作是事耶。 我不谓汝等能说我犯是事。 诸比丘言阐那。 汝若有罪便言有。 无便言无。 何以用异事。 依止异事。 阐那言。 我何豫汝等事。 我畏汝等耶。 更用异事依止异事。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犯罪已用异事依止异事。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阐那。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阐那。 云何名比丘。 犯罪已用异事依止异事。 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汝等当忆识阐那比丘用异事。 若更有如阐那比丘者。 亦应当忆识彼用异事。 忆识法者。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阐那比丘犯罪用异事。 若僧时到僧忍听。 忆识阐那比丘用异事。 汝阐那。 随所用异事众僧随忆识。 如是白如是白二羯磨僧忆识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佛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用异事恼他。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阂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僧未忆识用异事依止异事。 尔时用异事。 突吉罗。 若僧忆识已尔时用异事依止异事。 波夜提。 佛在拘睒弥。 即阐那比丘作可悔过罪。 诸比丘慈心怜愍欲利益故。 语阐那言。 汝犯可悔过罪。 当发露莫覆藏。 阐那作是念。 若我用异事者。 众僧当作忆识羯磨。 我当默然阐那即时默然。 诸比丘语阐那言。 若汝有罪便言有。 无便言无。 何故默然恼我等。 阐那言。 我是汝等何物。 我不畏汝等。 作是语已还复默然。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犯罪已默然恼他。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阐那。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犯罪已默然恼他。 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汝等当忆识阐那比丘默然恼他事。 忆识法者。 一心和合众僧。 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阐那比丘。 犯罪默然恼他。 若僧时到僧忍听。 忆识阐那比丘默然恼他。 汝阐那。 随汝默然恼他事。 众僧随忆识。 如是白。 白二羯磨僧忆识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用异事默然恼他。 波夜提。 是中犯者。 若僧未忆识时。 默然恼他突吉罗。 若僧忆识已。 默然恼他波夜提若比丘口病唇病齿病舌病咽病心病面气满若出血。 如是不语不犯。 恭敬佛故不语。 恭敬和上阿阇梨。 恭敬上座。 尊重故不语。 不犯。 若不能语故不语。 不犯(十三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居士。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是居士知佛默然受已。 头面礼足右绕而去。 还到自舍。 是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时诸比丘露地敷僧卧具。 持衣钵在中待食时到。 有比丘经行。 有比丘坐。 时居士早起敷坐处已。 遣使白佛言。 世尊。 食具已办唯圣知时。 即时诸比丘舍僧卧具。 自持衣钵往居士舍。 佛自住房迎食分。 诸比丘往居士舍已。 天雨湿僧卧具。 诸佛常法。 诸比丘往居士舍时。 佛自持户钩。 从房至房看诸房舍。 开一房门。 见僧卧具在露地雨湿烂坏。 即取捩晒卷叠举著覆处。 便闭房门下掸。 还自房舍。 独坐床上结加趺坐。 尔时居士知僧坐已。 自手行水。 自与多美饮食自恣饱满。 尔时居士知僧满足已摄钵竟。 自手与水。 取小床坐众僧前。 欲听说法。 上坐说法已从坐起去。 诸比丘随次第出。 还诣佛所。 诸佛常法。 诸比丘食后还时。 以如是语劳问诸比丘。 饮食多美。 僧饱满不。 诸比丘言。 世尊。 饮食多美。 众僧饱满。 佛言。 今日汝等入居士舍已。 我于后持户钩。 从房至房看诸房舍。 开一房门。 见僧卧具露地雨湿烂坏语诸比丘。 是事不是非法不应尔。 一切众僧卧具。 云何趣用践蹋不知护惜。 诸居士血肉干竭。 为福德故。 布施供养。 汝等应少用。 守护者善。 佛如是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露地敷僧卧具。 细绳床粗绳床褥被。 若使人敷。 是中坐卧。 去时不自举。 不教人举者。 波夜提。 细绳床有五种。 阿珊蹄脚。 簸郎劬脚。 羖羊角脚尖脚曲脚。 粗绳床有五种。 阿珊蹄脚。 簸郎劬脚。 羝羊角脚。 尖脚曲脚。 褥被褥者。 甘蔗滓贮褥。 瓠茎贮褥。 长瓜茎贮褥。 毳贮褥。 刍摩贮褥。 劫贝贮褥。 文阇草贮褥。 麻贮褥。 水衣贮褥。 被者。 俱执被。 刍摩被。 毳被。 劫贝被。 露地者。 无土壁。 无草木壁。 无簟席壁。 无衣幔覆障。 如是比无物覆障处。 自敷者。 自手敷。 使敷者。 教他人敷。 坐者坐上。 卧者身著床。 不举者。 不自手举。 不教举者。 不教他举。 波夜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阂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地了时。 露地敷众僧卧具已。 便入室坐息。 至地了竟。 乃举著覆处。 波夜提。 地了竟时中前时日中时晡时日没时。 露地敷僧卧具已。 便入室坐息。 至日没竟时乃举著覆处。 波夜提。 若比丘露地敷僧卧具已。 出寺门过四十九步。 波夜提。 又比丘露地敷僧卧具已。 出寺门过墙篱少许。 至地了时。 突吉罗。 又比丘露地敷僧卧具已。 不嘱人游行诸坊。 突吉罗。 有二比丘露地敷僧卧具已。 俱从坐起去。 后去者应举。 又二比丘露地敷僧卧具已。 持衣钵在中。 一比丘先取衣钵去。 后取衣钵去者应举。 不举者犯。 有一时众僧露地会食。 诸比丘食竟。 舍僧卧具在露地去。 有恶风雨土污湿。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应举著覆处。 佛作是语已。 诸比丘食竟。 有诸白衣即坐僧卧具床上。 是事白佛。 佛言应待。 诸比丘久待热闷吐逆。 佛言。 若有病者应去。 随见者应举。 若二比丘见。 一人应举大床小床。 一人应举大褥小褥。 若聚落边寺中持卧具至空闲处。 空闲处持来至聚落边寺中。 值雨不犯。 若失户钩户钥无举处。 若八难中一一难起。 不举不犯(十四事竟)。 十诵律卷第十[1][2][3][4][5][6][7][8][9][10] . .. >> 十诵律卷第十一(第二诵之五)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九十波逸提法之三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二客比丘向暮来。 次第得一房共住。 一人得床一人得草敷。 二人夜宿已。 不举便去。 时草敷中生虫。 啖是草。 啖床脚床梐床档床绳。 啖被褥枕。 啖已入壁中住。 尔时有一居士。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居士知佛默然受已即从座起头面礼足右绕而去。 还到自舍。 是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早起敷坐处已遣使白佛。 食具已办。 唯圣知时。 诸比丘往居士舍。 佛自住房迎食分。 诸佛常法。 诸比丘往居士舍。 尔时佛自持户钩。 从一房至一房看诸房舍。 佛即持户钩从一房至一房。 开一房户。 见是草敷虫生啖草啖床脚床梐床档床绳被褥枕。 佛见已入是舍内。 徐徐举被褥枕。 安徐举床。 渐渐举敷草却虫已。 扫洒泥涂竟。 抖擞被褥枕。 打床却虫还著本处。 敷卧具已闭户下扂。 还在房舍。 独坐床上结加趺坐。 是时居士见僧坐已。 自手行水。 自与多美饮食自恣饱满。 尔时居士。 知僧饱满已摄钵竟。 自手与水。 取小床坐众僧前欲听说法。 上座说法已从座起去。 诸比丘随次第出。 还诣佛所。 诸佛常法。 诸比丘食后还时。 以如是语劳问诸比丘。 饮食多美。 僧饱满不。 佛即问诸比丘。 饮食多美。 僧饱满不。 诸比丘言。 饮食多美众僧饱满。 佛语诸比丘。 汝等入居士舍已。 我持户钩游行诸房。 开一房户。 见草敷中生虫。 虫啖是草。 啖床脚床梐床档床绳。 啖被褥枕。 啖已入壁中住欲啮人。 是事不是非法不应尔。 云何僧卧具。 取用践蹋不知护惜。 诸居士血肉干竭。 为福德故。 布施供养。 汝等应少用守护者善。 佛语诸比丘。 谁是中宿。 诸比丘言。 世尊。 有二客比丘来。 次第是中共住。 一人得床一人得草敷。 夜宿已地了便去。 佛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用僧卧具无所付嘱便去。 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 比丘房中敷僧卧具。 若自敷若使人敷。 是中坐卧。 去时不举不教举者。 波逸提。 比丘房者。 或属众僧。 或属一人。 极小乃至容四威仪行立坐卧。 自敷者自手敷。 使敷者教他敷。 坐者坐上。 卧者身卧上。 不举者不自手举。 不教举者不教他举。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客比丘。 比丘房中敷僧卧具出界去。 波逸提。 若旧比丘。 比丘房中敷僧卧具出界去。 作是念。 即日当还。 有急因缘不得即还。 出界至地了时突吉罗。 佛言。 从今日听付嘱僧卧具已便行。 嘱者。 有三种言。 此是户钥。 此是房舍。 此是卧具。 若说此是户钥此是房舍此是卧具。 应付嘱谁耶。 应付嘱敷卧具者。 若无敷卧具者。 应付嘱典房者。 若无典房者。 应嘱修治房舍人。 若无是人。 应付嘱是中旧比丘善好有功德持戒者。 若无是人。 是僧坊中。 若有善好贤者。 若守僧坊民。 应付嘱。 不应付嘱无惭愧破戒比丘。 亦不应嘱小沙弥。 若不能得好人若有衣架象牙我。 应持被褥枕著上便去。 若无衣架象牙我。 是中有两床者。 持被褥枕著一床上。 以一床覆上。 去壁四寸便去。 不犯者。 是房中留物去。 乃至留盛富罗囊(十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耶舍。 与五百眷属俱。 来向舍卫国欲安居。 时诸比丘皆作安居先事。 谓塞壁孔罅。 塞土堕孔罅。 补缺坏。 解治绳床。 抖擞被枕。 尔时六群比丘懈惰不作。 遥见他作便生是念。 我等上座。 须彼作竟受卧具已。 当于后入随上座驱起。 作是念已。 诸比丘作竟受卧具已。 六群比丘便随后入。 诸比丘问六群比丘。 汝共我等来作先事不。 答言。 不作。 诸比丘言。 汝等共我等来不作先事。 我等作先事竟。 我不起。 六群比丘言。 如佛所说。 随上座次第受房。 不说不作先事者不与。 我是上座。 云何不起。 六群比丘大力剿健。 不大谨慎。 即强牵出。 是比丘柔软乐人。 头手伤坏钵破衣裂。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已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比丘房中嗔恨不喜。 便强牵出。 种种因缘诃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等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比丘房中嗔恨不喜。 便强牵出。 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 比丘房中嗔恨不喜。 便自牵出若使人牵。 出痴人远去不应住此。 除彼因缘波逸提。 比丘房者。 或属僧或属一人。 极小乃至容四威仪行立坐卧。 嗔恨者。 不随意故。 不喜者。 嗔不喜见故。 自牵者。 自手牵出。 使牵者。 教他牵。 若从床上至地。 从房内至户。 从户至行来处。 从高上至下处。 从土埵上至地。 波逸提。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嗔恨不喜牵捉比丘。 能牵者波逸提。 不能牵突吉罗。 若使他牵。 能者波逸提。 不能者突吉罗。 若从坐床上。 能牵者波逸提。 不能者突吉罗。 若从卧床上房内户外行处高上土埵上。 若能牵者波逸提。 不能者突吉罗。 随自牵随教牵。 皆波逸提突吉罗。 若房舍欲破故牵出。 不犯(十六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迦留陀夷。 恶眠不一心眠。 鼾眠齘齿[穴/(爿*臬)]语频申。 拍手动足作大音声。 诸比丘闻是声。 不得眠故食不消。 食不消故身体患痒。 恼闷吐逆不乐。 诸比丘各各共相近敷卧具。 作是念。 莫令迦留陀夷入中卧。 时迦留陀夷。 强来入中敷卧具。 诸比丘言。 迦留陀夷。 汝莫强入中卧。 何以故。 汝恶眠不一心眠。 鼾眠齘齿[穴/(爿*臬)]语频申。 拍手动足作大音声。 诸比丘闻是声。 不得眠故食不消。 食不消故身体患痒。 恼闷吐逆不乐。 迦留陀夷言。 我自安乐。 汝不乐者便自出去。 作是语已强敷卧具。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知比丘房中先敷卧具。 后来强敷。 种种因缘诃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迦留陀夷。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迦留陀夷。 云何名比丘。 知比丘房中先敷卧具。 后来强敷。 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知比丘房中先敷卧具。 后来强敷。 若使人敷。 不乐者自当出去。 除彼因缘。 波逸提。 知者。 若自知。 若从他闻。 若彼人语。 强敷者。 不随他意自强敷故。 使敷者教人敷。 若敷坐床前。 若敷卧床前。 若敷房内。 若户外行处。 若高处。 若土埵前敷者。 波逸提。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 知比丘在比丘房中先敷卧具竟。 后来于坐床前强敷卧具。 若能敷者波逸提。 不能敷者突吉罗。 若卧床前。 若房内户外行处高处土埵前。 若自敷。 若使人敷。 能敷者波逸提。 不能者突吉罗。 如是处随自敷教敷。 一一波逸提突吉罗。 若比丘为恼他故。 闭户开户闭向开向。 然火灭火然灯灭灯。 若呗咒愿读经说法问难。 随他所不喜乐事作。 一一波逸提(十七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二客比丘向暮来。 是二客比丘次得一房。 一人得阁上。 一人得阁下。 得阁下者是坐禅人。 寂静早入房中。 敷床褥结加趺坐。 乐默然故。 在阁上者多喜调戏。 经呗咒愿问难大声戏笑。 作种种无益语言。 然后入房。 用力坐尖脚床上。 以苇栈故。 床脚及支陷下。 伤比丘头垂死。 是比丘从房出语诸比丘。 汝看是比丘。 不一心坐卧故。 床脚陷下伤我头垂死。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不一心坐卧。 用力坐故。 令床脚陷下。 伤比丘头垂死。 种种因缘诃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是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不一心坐卧。 令床脚陷下。 伤比丘头垂死。 种种因缘诃责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 比丘房阁中。 尖脚床用力坐卧。 波逸提。 比丘房者。 或属僧。 或属一人。 极小乃至容四威仪行立坐卧。 阁者。 一重已上皆名为阁。 床者卧床。 卧床者五种。 阿珊蹄脚。 波郎劬脚。 羝羊角脚。 尖脚。 曲脚。 坐禅床亦有五种。 阿珊蹄脚。 波郎劬脚。 羝羊角脚。 尖脚。 曲脚。 坐者身坐上。 卧者身卧上。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卧床。 一脚尖三脚阿珊蹄。 若二脚尖二脚阿珊蹄。 若三脚尖一脚阿珊蹄。 若四脚尖。 是中随用力坐卧。 一一波逸提。 若卧床一脚尖三脚波郎劬。 若二脚尖二脚波郎劬。 若三脚尖一脚波郎劬。 若四脚尖。 是中随用力坐卧。 一一波逸提。 若是卧床。 一脚尖三脚羝羊角。 若二脚尖二脚羝羊角。 若三脚尖一脚羝羊角。 若四脚尖。 是中随用力坐卧。 一一波逸提。 若是卧床。 一脚尖三脚曲。 若二脚尖二脚曲。 若三脚尖一脚曲。 若四脚尖。 是中随用力坐卧。 一一波逸提。 坐禅床亦如是。 若以石支尖脚床。 波逸提。 若以砖支。 若以木支。 若以白镴支。 若铅锡支。 一一波逸提。 若以材栈板栈桌子栈若厚泥。 若是床脚支木朽腐。 若草团支。 若衣团支。 若纳团支。 不犯(木支朽则软不能伤人故言不犯十八竟)。 佛在俱舍弥国。 尔时长老阐那。 用有虫水浇草和泥。 诸比丘语阐那言。 汝莫用有虫水浇草和泥杀诸小虫。 阐那答言。 我用水和泥不用虫。 诸比丘言。 汝知是水有虫。 云何用和泥。 汝于畜生中无怜愍心。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知水有虫用浇草和泥。 种种因缘诃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阐那。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知水有虫用浇草和泥。 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知水有虫。 自用浇草和泥。 若使人用。 波逸提。 知者。 若自知若从他闻。 虫者。 若眼所见。 若漉水囊所漉。 浇草者自手浇。 使浇者教他浇。 和泥者自手和。 使和者教他和。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知水有虫用浇草。 随虫死。 一一波逸提。 若使他浇草。 随虫死。 一一波逸提。 若比丘知水有虫用和泥。 随虫死。 一一波逸提。 若使他和泥。 随虫死。 一一波逸提。 牛屎干土乃至以竹芦叶著有虫水中。 随虫死。 一一波逸提。 若比丘有虫水中有虫想用者。 波逸提。 有虫水中无虫想用。 波逸提。 有虫水疑用。 波逸提。 无虫水中有虫想用。 突吉罗。 无虫水生疑用。 突吉罗。 无虫水中无虫想用不犯(十九竟)。 佛在俱舍弥国。 尔时长老阐那。 欲起大房阁是人性懈堕。 作是念。 谁能日日看视。 即一日掘地筑基累壁竟。 安户向成第二重。 安施户向泥壁涂治架椽覆讫。 即日作竟即日崩倒。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起大房阁大用草木泥土。 即日作成即日崩倒。 种种因缘诃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 阐那。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阐那云何名比丘。 起大房阁大用草木泥土。 即日作成即日崩倒。 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欲起大房。 当垒壁安梁户向治地。 应再三覆。 过是覆者。 波逸提。 大房者。 温室讲堂合溜堂高楼重阁狭长屋。 壁者。 四壁若木若土。 梁者。 栋所依处。 户者。 安扇处。 向者。 窗向通明处。 治地者。 泥地粗泥糠泥。 用赤白黑垩洒。 涂治彩画黑画青画白画赤画。 再三覆者。 应若二若三覆。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自知覆者。 应自覆一分竟。 第二分应发头。 第三分应约敕言。 当如是覆。 约敕已便去。 是比丘若在中。 即竟第三覆者。 是舍若用草覆。 随所用草。 一一波逸提。 若用木箦覆。 随用木箦。 一一箦波逸提。 若以瓦覆。 随所用瓦。 一一波逸提。 不犯者。 若用板覆。 若用鸟翅覆。 若用优尸罗草根覆不犯(二十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佛告诸比丘。 我教化四众疲极。 令诸比丘当教诫比丘尼。 尔时诸比丘受佛教已。 次第教诫比丘尼。 上座比丘次第教诫竟。 次至长老般特。 时阿难往语般特言。 汝知不。 汝明日次应教诫比丘尼。 般特语阿难言。 我钝根不多闻。 未有所知。 我夏四月乃能诵得一拘摩罗偈。 智者身口意不作一切恶。 常系念现前舍离于诸欲。 亦不受世间无益之苦行。 阿难得过是次者善。 阿难再三语般特言。 诸上座已教诫竟。 今次到汝。 般特比丘亦再三报阿难言。 我钝根不多闻。 未有所知。 夏四月乃能诵得拘摩罗一偈。 得过次者善。 阿难复言。 汝明日次教诫比丘尼。 即受阿难语。 夜过已。 中前著衣持钵。 入舍卫城次第乞食。 食后还自房舍。 空地敷坐床已入室坐禅。 尔时诸比丘尼闻。 今日般特比丘次教诫比丘尼。 皆生轻心。 是不多闻诵读经少。 夏四月过诵得一拘摩罗偈。 智者身口意不作一切恶。 常系念现前舍离于诸欲。 亦不受世间无益之苦行。 我等所未闻法云何得闻。 我等所未知法云何得知。 所诵拘摩罗偈。 我等先已诵。 诸有比丘尼。 先不入祇陀林听法者。 时皆共来。 有五百比丘尼。 出王园比丘尼精舍。 往只桓听法。 诣长老般特房前立。 謦欬作声扣户言。 大德般特出来长老般特。 即从禅起出房。 至独坐床上端身大坐。 诸比丘尼头面礼竟。 皆在前坐。 时长老般特以柔软语言。 诸姊妹。 当知我钝根少所读诵。 夏四月过诵得一偈。 智者身口意。 不作一切恶。 常系念现前舍离于诸欲。 亦不受世间无益之苦行。 虽然我当随所知说。 汝等当一心行不放逸法。 何以故。 乃至诸佛。 皆从一心不放逸行。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有助道善法。 皆以不放逸为本。 作是语已。 用神通力于座上没。 在于东方虚空之中。 现四威仪行立坐卧。 入火光三昧身出光焰。 青黄赤白种种色光。 身下出火身上出水。 身下出水身上出火。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种种现神力已还坐本处。 诸比丘尼见长老般特如是神力已。 轻心灭尽。 生信敬心故尊重净心。 折伏憍慢。 即随比丘尼所喜乐法所应解法。 而为演说。 众中有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有种声闻道因缘有种辟支佛道因缘。 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者。 尔时众中。 得如是种种大利益。 是戒初因缘。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次教诫比丘尼。 时置教诫事。 置教诲事。 置说法语。 作二种恶说粗恶说。 尔时有下座年少比丘尼不深乐持戒。 共六群比丘调戏。 轻语大笑更相字名种种不清净事。 是中有上座长老比丘尼。 深乐持戒在余处经行。 或立住待欲闻说法。 又一时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 与大比丘尼众五百人俱。 出王园精舍往诣佛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五百比丘尼亦头面礼佛足在一面立。 瞿昙弥比丘尼一面立已。 白佛言。 世尊。 佛为利益故。 听教诫比丘尼。 我等不得是利。 佛问瞿昙弥。 云何我为利益故。 听教诫比丘尼。 不得是利。 瞿昙弥比丘尼。 向佛广说是事。 佛言实尔。 我为利益故。 听教诫比丘尼。 汝等实不得是利。 时佛为瞿昙弥及五百比丘尼。 说种种法示教利喜已默然。 时瞿昙弥五百比丘尼。 知佛示教利喜已。 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 时瞿昙弥五百比丘尼去不久。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僧不差便教诫比丘尼。 佛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 僧不差教诫比丘尼。 教诫比丘尼者。 波逸提。 僧不差者。 僧未一心和合差令教诫。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一比丘。 僧未差教诫一比丘尼者。 一波逸提。 若一比丘。 教诫二三四比丘尼者。 四波逸提。 若二比丘。 教诫二比丘尼者。 二波逸提。 若教诫三四一比丘尼者。 一波逸提。 若三比丘。 教诫三比丘尼者。 三波逸提。 若教诫四一二比丘尼者。 二波逸提。 若四比丘。 教诫四比丘尼者。 四波逸提。 若教诫一二三比丘尼者。 三波逸提。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知僧不差教诫比丘尼。 便出界外自相差次教诫比丘尼。 然后入界。 诸比丘尼来时。 便语诸比丘尼言。 僧差我教诫比丘尼。 汝来我当说教法。 以是因缘集比丘尼众已。 置教诫事置教诲事置说法语。 作二种恶。 是中有年少比丘尼不深乐持戒共六群比丘调戏。 轻语大笑更相字名种种不清净事。 是中有上座长老比丘尼。 深乐持戒在余处经行。 或立住待。 是时比丘尼僧共和合相近。 佛遥见比丘尼僧共和合相近。 佛知故问阿难。 何以故。 比丘尼僧共和合相近。 阿难答言。 世尊。 是六群比丘。 知僧不羯磨令教诫比丘尼。 便出界外自相羯磨教诫比丘尼。 然后入界。 见诸比丘尼来。 便作是言。 僧一心羯磨。 我教诫比丘尼。 汝等来我当说教法。 以是因缘故集比丘尼。 置教诫事置教诲事置说法语。 作二种恶。 是中有年少下座比丘尼不深乐持戒。 共六群比丘调戏轻语更相字名。 是中有上座长老比丘尼。 深乐持戒在余处经行立待。 世尊。 以是因缘故。 比丘尼僧共和合相近。 佛以是因缘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从今日比丘有五法。 不应差令教诫比丘尼。 何等五。 一者未满二十岁未过二十岁。 二者不能持戒。 三者不能多闻。 四者不能正语说法。 五者犯十三事处处污三众。 未满二十岁者。 从受具戒来未满二十岁。 不能持戒者。 破佛所结戒。 不随具戒中教。 不知威仪。 不知应行处不应行处。 乃至破小戒无怖畏心。 不能次第学持戒。 不多闻者。 二部具戒不合义读诵。 不能正语说法者。 不能善知世间正语上好言辞。 犯十三事者。 若十三事中。 处处污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是三众边犯罪。 虽悔过亦不得教诫比丘尼。 若比丘有是五法者。 不得差教诫比丘尼。 若比丘成就五法。 应差教诫比丘尼。 何等五。 满二十岁若过二十岁。 能持戒。 能多闻。 能正语说法。 不犯十三事不污三众。 满二十岁者。 受具戒来满二十岁若过。 持戒者。 不犯佛所结戒。 随大戒教。 知威仪。 知应行处不应行处乃至破小戒生大怖畏。 知次第学。 持戒。 多闻者。 二部大戒合义诵读。 能正语说法者。 善知世间正语上好言辞。 不犯十三事者。 十三事中不处处污。 三众者。 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若比丘成就此五法者。 僧应差教诫比丘尼。 若比丘。 不满二十岁。 不能持戒。 不能多闻。 不能正语说法。 犯十三事处处污三众。 若僧差是人教诫比丘尼者不成差。 若是人教诫比丘尼者。 波逸提。 若满二十岁若过不能持戒。 不能多闻。 不能正语说法。 犯十三事污三众。 若僧差是人者不成差。 若差是人教诫比丘尼者。 波逸提。 若满二十岁若过。 能持戒。 不能多闻。 不能正语说法。 犯十三事污三众。 若僧差是人者不成差。 是人教诫比丘尼者。 波逸提。 若满二十岁若过。 能持戒。 能多闻。 不能正语说法。 犯十三事污三众。 若僧差是人者不成差。 是人教诫比丘尼者。 波逸提。 若满二十岁若过。 能持戒。 能多闻。 能正语说法。 犯十三事污三众若僧差是人者不成差。 是人教诫比丘尼者。 波逸提。 若满二十岁若过。 能持戒。 能多闻。 能正语说法。 不犯十三事不污三众。 若僧未差便教诫比丘尼者。 波逸提。 成就五法已差。 未僧中差。 便教诫者波逸提。 成就五法已差。 已僧中差。 未语便教诫者。 突吉罗。 成就五法已差。 已僧中差。 已语。 未僧中语。 便教诫者突吉罗。 成就五法已差。 已僧中差。 已语。 已僧中语。 不问来者言诸妹一切皆来集不。 便教诫者突吉罗。 成就五法已差。 已僧中差。 已语。 已僧中语。 已问诸妹一切皆来集不未说八敬法。 便语后比丘者突吉罗。 成就五法已差。 已僧中差。 已语。 已僧中语。 已问诸妹一切皆来集不。 已说八敬法。 次语后比丘者不犯(二十一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佛告难陀言。 汝当教诫比丘尼。 当教诲比丘尼。 当为比丘尼说法。 何以故。 若汝教诫比丘尼与我无异。 即时长老难陀默然受教。 佛即时告诸比丘。 汝等差难陀教诫比丘尼。 若更有如是比丘。 亦当差令教诫比丘尼。 应如是作。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唱言。 大德僧听。 是难陀比丘。 僧差令教诫比丘尼。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差难陀教诫比丘尼。 白如是。 作白二羯磨。 僧差难陀比丘教诫比丘尼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是夜过已。 难陀比丘。 中前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食后还房。 空地敷独坐床。 入室坐禅。 时诸比丘尼。 闻难陀教诫比丘尼。 先未来听法者。 皆来集听。 五百比丘尼俱出王园精舍。 入祇陀林诣难陀房前。 立謦欬作声扣户言。 大德难陀。 为我等说法教诫来。 时难陀。 从禅起开户出至独坐床上端身大坐。 时诸比丘尼头面礼难陀足皆在前坐。 难陀即时说种种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默然。 时诸比丘尼得善法味。 深爱乐故不欲起去。 难陀作是念。 是诸比丘尼得法味故。 犹欲闻法。 即更为说种种法示教利喜。 乃至日没。 语诸比丘尼言。 日没可去。 诸比丘尼即起。 头面礼足右绕而去。 出祇陀林欲入城。 城门已闭。 即住城下堑边宿者。 或在树下或在井边。 或在屏处障处宿。 晨朝开门。 诸比丘尼即便先入。 时守门人问诸比丘尼。 诸善女。 今从何来。 答言。 我从祇陀林听法。 日没来还城门已闭。 不及得入。 问曰何处宿。 各随宿处答。 有城下宿者答言城下。 树下宿者答言树下。 井边宿者答言井边。 屏障处宿者答言屏障处。 守门人言。 何有此法。 诸沙门释子破梵行。 至夜共作恶早起放来。 如贼得淫女共宿早起放来门下。 诸释子比丘亦如是。 暮共宿已早起放来。 如是一人语二人。 二人语三人。 如是展转恶名流布满舍卫城。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难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难陀。 汝不知时不知量。 乐说法乃至日没。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 僧差教诫比丘尼。 至日没者。 波逸提。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地了时教诫比丘尼。 乃至日没竟时波逸提。 若比丘。 地了竟时。 中前时。 日中时。 晡时。 下晡时。 日没时教诫比丘尼。 至日没竟时。 波逸提。 若日没竟时。 生日没竟想教诫。 波逸提。 若日没竟时。 生不没竟想教诫。 波逸提。 若日没竟时。 生疑教诫。 波逸提。 若日未没。 生没竟想教诫。 突吉罗。 若日未没。 生疑教诫。 突吉罗。 若日未没。 生未没想教诫不犯(二十二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自知不复得教诫比丘尼。 妒嗔作是言。 诸比丘为利养故教诫比丘尼。 谓衣钵户钩时药夜分药七日药终身药。 以是利故。 诸比丘教诫比丘尼。 不为善好法。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作是言。 诸比丘为财利故教诫比丘尼。 种种因缘诃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作是言。 诸比丘为财利故。 教诫比丘尼。 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作是言。 诸比丘为财利故。 教诫比丘尼。 波逸提。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言。 诸比丘为钵故教诫比丘尼者。 波逸提若为衣户钩时药夜分药七日药终身药故。 教诫比丘尼。 皆波逸提。 随所说随得尔所波逸提(二十三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与助提婆达多比丘尼。 共期同道行调戏大笑。 作粗恶语种种不净业。 是中有居士逆道来者。 有随后来者。 见已共相谓言。 汝等看是。 为是妇耶。 为是私通。 必共作淫欲事。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与比丘尼共期同道行从一聚落至一聚落。 佛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与比丘尼共期同道行。 从一聚落至一聚落。 波逸提。 期者。 若比丘作期。 若比丘尼作期。 道者。 有二种。 陆道水道。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与比丘尼。 共期陆道行。 从一聚落至一聚落波逸提。 若中道还突吉罗。 若向空地无聚落处乃至一拘卢舍(五百弓量)波逸提。 若中道还突吉罗。 水道亦如是。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从憍萨罗国游行向舍卫国。 到险道中待多伴。 时有诸比丘。 亦从憍萨罗游行向舍卫国。 诸比丘尼遥见诸比丘。 作是念。 我等共诸比丘去者。 安隐得过。 诸比丘来渐近。 比丘尼问言。 诸大德。 欲何所去。 诸比丘答言。 向舍卫国。 比丘尼言。 我等当共诸大德去。 诸比丘答言。 佛结戒。 诸比丘不得与比丘尼共期同道行。 云何共去。 诸比丘尼言。 若然者大德前去。 时诸比丘众多。 安隐得过险道。 贼不敢发。 诸比丘尼随后缓来。 贼见女人众少。 寻出夺衣悉皆裸形放去。 诸比丘游行。 渐到舍卫国诣佛所。 头面礼足一面坐。 诸佛常法。 有客比丘来。 以如是语劳问言诸比丘。 忍不足不。 安乐住。 不乞食易。 不道路不极耶。 诸比丘答言。 世尊。 忍足安乐住。 乞食易得道路不极。 即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与比丘尼共期同道行。 从一聚落至一聚落。 除因缘。 波逸提。 因缘者。 若是道中要须多伴。 所行道有疑怖畏。 是名因缘。 疑者有二种。 一疑失衣钵。 二疑失粮食。 若疑失粮食者。 比丘尼饮食。 比丘应取持去。 若疑失衣钵。 者比丘尼衣钵。 比丘应取持去。 若至安隐丰乐处。 尔时应还比丘尼衣食。 应语言。 姊妹。 汝等随意不得共行。 若尔时即共同道行。 至一聚落。 波逸提。 若中道还突吉罗。 若从聚落向空地。 乃至一拘卢舍波逸提。 中道还突吉罗。 水道亦如是。 不犯者。 不期去。 若有王夫人共行不犯(二十四竟)。 十诵律卷第十一<<[11][12][13][14][15][16][17][18][19][20] . .. >> 十诵律卷第十二(第二诵之六)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九十波逸提之四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与助提婆达多比丘尼。 共载一船调戏大笑。 作粗恶语种种不清净业。 是中有白衣在两岸上。 见已共相谓言。 汝等看是。 为是妇耶。 为是私通。 必共作淫欲事。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与比丘尼共载一船。 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与比丘尼共期载一船。 波逸提。 期者。 有二种。 若比丘作期。 若比丘尼作期。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一比丘与一比丘尼共期载一船。 一波逸提。 若一比丘与二三四比丘尼共期载一船。 四波逸提。 若二比丘与二比丘尼共期载一船。 二波逸提。 若与三四一比丘尼共期载一船。 一波逸提。 若三比丘与三比丘尼共期载一船。 三波逸提。 若与四一二比丘尼共期载一船。 二波逸提。 若四比丘与四比丘尼共期载一船。 四波逸提。 若与一二三比丘尼。 共期载一船三波逸提。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从憍萨罗国游行向舍卫城。 至河岸上住待船。 尔时有诸比丘。 亦从憍萨罗国游行向舍卫城。 到河岸上待船。 船至。 比丘便疾上船。 诸比丘尼复来欲上船。 诸比丘言。 汝莫上。 何以故。 佛结戒。 比丘不得与比丘尼共载一船。 诸比丘尼言。 若然者大德先渡。 是船即去。 更不复还。 诸比丘尼即于岸上宿。 夜有贼采悉夺衣裸形放去。 诸比丘游行。 到舍卫国诣佛所。 头面礼佛足一面立。 诸佛常法。 有客比丘来。 以如是语劳问。 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易得。 道路不疲耶。 佛即时以是语问讯。 诸比丘忍不足不。 乞食不乏道路不疲耶。 诸比丘答言。 世尊。 忍足安乐住。 乞食易得道路不疲。 即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与比丘尼。 共期载一船上水下水。 波逸提。 除直渡。 上水者逆流。 下水者顺流。 直渡者直到彼岸。 是中犯者。 若比丘与一比丘尼。 共载一船上水。 从一聚落至一聚落。 波逸提。 中道还者突吉罗。 若无聚落。 空地乃至一拘卢舍。 波逸提中道还者突吉罗。 下水亦如是。 不犯者若不共期。 若直渡。 若欲直渡为水漂去。 若直渡前岸崩堕。 若漂失行具。 船上下不犯(二十五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在屏处分衣。 有一比丘。 是偷兰难陀比丘尼知旧相识。 数数共语亲善狎习。 是比丘从分衣处出。 偷兰难陀比丘尼见已问言。 大德。 从何处来。 答言。 从某处分衣来。 汝所得衣分何似。 答言好。 比丘尼看已言实好问言。 汝须是衣耶。 比丘尼言。 正使须者。 我是女人薄福当何从得。 时是比丘作是念是比丘尼作如是决定索。 云何不与。 即以衣与偷兰难陀比丘尼。 时佛夏末月游行诸国。 诸比丘皆著新衣。 是比丘独著故衣。 佛见已知而故问。 汝何以独著故衣。 比丘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知故问阿难。 是比丘今与非亲里比丘尼衣耶。 答言。 实与世尊。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与非亲里比丘尼衣。 何以故。 非亲里人不能问衣足不足。 为更有无有得便直取。 若亲里者。 能问足不足。 为更有无有。 若无能自与。 何况从索。 佛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衣。 波逸提。 非亲里者。 亲里。 名母姊妹若女乃至七世因缘。 异是名非亲里。 衣者麻衣白麻衣赤麻衣刍摩衣翅夷罗衣憍施耶衣劫贝衣。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有非亲里比丘尼谓是亲里与衣。 波逸提。 若非亲里比丘尼。 谓是比丘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出家出家尼与衣。 波逸提。 若比丘。 有非亲里比丘尼。 生疑。 是亲里非亲里与衣。 波逸提。 若比丘。 有非亲里比丘尼。 生疑。 是比丘非比丘。 是式叉摩尼非式叉摩尼。 是沙弥非沙弥。 是沙弥尼非沙弥尼。 是出家非出家。 是出家尼非出家尼与衣。 皆波逸提。 若比丘有亲里比丘尼。 生非亲里想与衣。 突吉罗。 若亲里比丘尼。 生比丘想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出家出家尼想与衣。 突吉罗。 若比丘。 有亲里比丘尼。 生疑。 是亲里非亲里与衣。 突吉罗。 若亲里比丘尼。 生疑。 是比丘非比丘。 是式叉摩尼非式叉摩尼。 是沙弥非沙弥。 是沙弥尼非沙弥尼。 是出家非出家。 是出家尼非出家尼与衣。 突吉罗。 若比丘。 有亲里比丘尼。 若谓若疑。 有非亲里比丘尼。 若谓若不谓。 若疑若不疑。 与不净衣。 谓驼毛衣牛毛衣羖羊毛衣杂毛织衣与。 突吉罗(二十六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迦留陀夷。 与掘多比丘尼旧相识。 数数共语亲善狎习。 是掘多比丘尼有衣应割截作。 是比丘尼语迦留陀夷。 大德。 能为我割截作是衣不。 答言留置。 即留便去。 迦留陀夷即取舒展割截簪刺。 当衣脊中。 作男女和合像缝已卷叠著本处。 掘多比丘尼来问。 大德。 与我割截作衣竟未。 答言已作。 此是汝衣。 持去。 莫此间舒。 还比丘尼寺中可舒。 即取持去。 于诸比丘尼前言。 看我师与我作是衣好不。 诸比丘尼言好。 谁为汝作。 答言。 大德迦留陀夷。 可舒看。 即为舒看。 当中条有男女和合像。 中有年少比丘尼喜调戏笑者。 见已语言。 是衣好。 自非迦留陀夷。 谁能为汝作如是衣。 时有长老比丘尼乐持戒者。 作是言。 云何名比丘。 故污比丘尼衣。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迦留陀夷。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故污比丘尼衣。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作衣波逸提。 非亲里者。 亲里名母姊妹若女乃至七世因缘。 异是名非亲里。 衣者。 麻衣白麻衣赤麻衣刍麻衣翅夷罗衣憍施耶衣劫贝衣。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为非亲里比丘尼作衣。 随一一事中。 波逸提。 若浣随一一事波逸提。 若染一一晒波逸提。 若割截簪缝。 若刺针针。 波逸提。 若直缝针针突吉罗。 若绳絣时突吉罗。 若簪缘突吉罗。 若与亲里比丘尼作衣不犯(二十七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迦留陀夷。 与掘多比丘尼旧相识。 数数共语亲善狎习。 迦留陀夷往掘多比丘尼房所。 屏覆处独与掘多比丘尼共坐。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已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 独与一比丘尼屏覆处共坐。 种种因缘诃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迦留陀夷。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独与一比丘尼屏覆处共坐。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独与一比丘尼屏覆处共坐波逸提。 独与一比丘尼者。 正有二人更无第三人。 屏处者。 若壁障衣幔障席障。 如是等物覆障。 是名屏处。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独与一比丘尼屏处坐。 波逸提。 起已还坐波逸提随起还坐。 随得尔所波逸提(二十八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迦留陀夷。 与掘多居士妇旧相识。 数数共语亲善狎习。 时迦留陀夷往居士妇舍。 独与此妇露地共坐。 诸白衣见已作是言。 汝等看是为比丘妇为私通耶。 是比丘必当共作淫事。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独与一女人露地共坐。 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迦留陀夷。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独与一女人露地共坐。 佛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独与一女人露地共坐波逸提。 女人者名有命若大若小若嫁未嫁堪作淫事。 独与一女人者。 正有二人更无第三人。 露地者。 无壁障无衣幔障无席障。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独与一女人露地共坐波逸提。 起已还坐波逸提。 随起还坐。 随得尔所波逸提。 若相去半寻坐波逸提。 相去一寻坐波逸提。 相去一寻半坐突吉罗。 不犯者若相去二寻。 若过二寻坐不犯(二十九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居士。 请佛四大弟子大迦叶舍利弗目揵连阿那律明日食。 皆默然受。 居士知诸比丘默然受已。 从坐起头面作礼右绕而去。 即还自舍。 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是夜办多美饮食已。 晨朝敷杂色坐具。 自往白四大比丘言时到。 偷兰难陀比丘尼先在是家出入。 是比丘尼早起著衣入是居士舍。 见办多美饮食敷杂色坐具。 时比丘尼问居士妇。 办多美饮食敷杂色坐具请比丘耶。 答言请。 请谁耶。 答言。 请大迦叶舍利弗目揵连阿那律。 是比丘尼语居士妇言。 请是小小比丘。 若问我者。 当请大龙比丘。 居士妇言。 何者是大龙。 答言。 大德提婆达多俱伽离骞陀达多三文达多迦留卢提舍是。 比丘尼共居士妇语时。 大迦叶在前行。 闻是语作是念。 我等若不即入者。 是比丘尼当作大罪。 即作声。 比丘尼闻声即默然。 回面即见便语居士妇言。 汝请是大龙。 居士妇言。 谁是大龙。 答言。 大迦叶舍利弗目揵连阿那律是。 时居士随后来至。 闻比丘尼作二种语。 语偷兰难陀比丘尼言。 汝弊恶贼比丘尼一头两舌。 适言小小比丘。 复言大龙。 若更入我舍者。 当如贼法治汝。 复语其妇言。 汝若更前是比丘尼者。 我当唱言。 汝非我妇当弃汝去。 尔时居士令诸比丘坐杂色坐具。 自行水。 自与多美饮食。 与多美饮食自恣饱满已。 居士行水。 诸比丘摄钵已。 取小卑床在诸比丘前坐。 欲听说法。 大迦叶说法已。 与诸比丘俱从坐起去。 往诣佛所头面礼足一面立笑。 佛知故问大迦叶。 汝何因缘笑。 答言世尊。 我等今日为偷兰难陀比丘尼所见字名。 谓为小小比丘。 复言大龙。 佛言。 何因缘故尔。 大迦叶向佛广说如上因缘。 佛知故问阿难。 有诸比丘食比丘尼作因缘食耶。 答言实尔。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知比丘尼作因缘得食便食。 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知比丘尼赞叹因缘得食食者。 波逸提知者。 若自知若从他知。 若比丘尼自说赞叹者。 比丘尼赞叹。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往语居士妇。 当请比丘。 为请谁耶。 答言请某。 居士妇言尔。 比丘尼言。 为办粳米饭。 是比丘食者波逸提。 有比丘尼。 往语居士妇言。 当请比丘为请谁耶。 答言请某。 居士妇言尔。 比丘尼言。 与办酥豆羹。 比丘食者波逸提又比丘尼往语居士妇言。 当请比丘。 为请谁耶。 答言请某。 居士妇言尔。 比丘尼言。 为办雉肉鵽肉鹑肉。 比丘食者波逸提。 乃至教办少姜著食中。 比丘食者突吉罗。 又比丘尼往语居士妇言。 当请比丘。 为请谁耶。 答言请某。 居士妇言。 我已先请。 问饭何似。 答言粗饭。 比丘尼言。 与办粳米饭。 比丘食者波逸提。 又比丘尼往语居士妇言。 当请比丘。 为请谁耶。 答言请某。 居士妇言。 我已先请。 问羹何似。 答言。 为作浮陵伽豆羹。 比丘尼言。 为办酥豆羹。 比丘食者波逸提。 有比丘尼往语居士妇言。 当请比丘。 为请谁耶。 答言请某。 居士妇言。 我已先请。 问作何食。 答言牛肉。 莫与牛肉。 为办雉肉鵽肉鹑肉。 比丘食者波逸提。 乃至教以少姜著食。 中比丘食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居士。 先有心欲请佛及僧设会。 时世饥俭饮食难得。 是居士既不大富。 少于田宅人民作使。 夏月欲末。 是居士忧愁言。 奈何辛苦。 我先有心欲请佛及僧设会。 今世饥俭饮食难得。 我不大富。 少于田宅人民作使。 夏月欲末。 莫令我于福德空过。 若不能都请僧。 当于僧中请少多比丘。 作是念已。 往诣只桓打揵捶。 诸比丘问居士。 汝何因缘故打揵捶。 答言。 我欲僧中请尔所比丘明日到我舍食。 诸比丘言尔。 是居士请僧已。 尔时更有急因缘事。 须出城行。 便约敕妇言。 我有急事须自行去。 汝当请尔所比丘能办如是如是饮食不。 时妇信乐福德故答言。 我能如教。 即办种种多美饮食。 敷杂色坐具。 无人可遣请比丘。 时有一比丘尼。 先出入是家。 是比丘尼早起著衣往其舍。 见办多美饮食敷杂色坐具。 见已问言。 请比丘耶。 答言欲请。 如夫所教我尽办已。 无人可往请比丘。 汝能往请比丘来者。 并在此食。 答言能请。 时诸比丘置衣钵。 空地经行立待请至。 时比丘尼出城。 见诸比丘各已庄严。 语诸比丘言。 受某居士请者。 饮食已办自知时到。 诸比丘作是念。 佛结戒。 若比丘尼作因缘食不应啖。 今比丘尼使来。 是比丘尼必作食因缘。 诸比丘不往。 失是请故是日断食。 时居士行还问妇言。 汝请诸比丘。 好供养耶。 妇言。 如夫所教。 我办多美饮食。 敷杂色坐具。 遣比丘尼往唤诸比丘。 不来。 当何所供养。 居士闻已嗔恚言。 若诸比丘不饮食者。 何以受我请。 诸比丘不知。 今世饥俭饮食难得。 诸人妻子尚乏饮食。 况与乞人。 是居士不能忍嗔故。 入只桓诣佛所言。 诸比丘。 是居士欲入只桓时。 见所请比丘谓言。 汝等若不饮食者。 何以受我请。 汝宁不知。 今世饥俭饮食难得。 诸人妻子尚乏饮食。 况与乞人。 诸比丘言。 居士莫愁忧。 佛为我等结戒。 不得食比丘尼作因缘食。 今日比丘尼作使来故。 我等谓是比丘尼因缘饮食。 是以不往。 朝来我等断食。 是居士闻比丘断食故。 嗔即除灭。 语诸比丘言。 我先有心欲请佛及僧设食。 今世饥俭饮食难得。 我不大富。 少于田宅人民作使。 夏月欲末。 我不欲于福德中空过。 若不能都请者。 当于僧中请少多比丘明日食。 汝等当知我自发心。 非比丘尼作因缘。 汝等明日来食啖冷食。 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知比丘尼赞叹得食食。 波逸提。 除檀越先请。 先请者。 檀越先自发心思惟。 欲请比丘僧。 是中不犯者。 若比丘尼往语居士妇言。 当请比丘。 为请谁耶。 答言请某。 居士妇言。 我已先请。 比丘尼言。 为办粳米饭。 若为家属作。 比丘食者不犯。 又比丘尼往语居士妇言。 当请比丘。 为请谁耶。 答言请某。 居士妇言。 我先已请。 比丘尼言。 为办酥豆羹。 若为家属作。 比丘食者不犯。 又比丘尼往语居士妇言。 当请比丘。 为请谁耶。 答言请某。 居士妇言。 我已先请。 比丘尼言。 为办雉肉鵽肉鹑肉。 若为家属作。 比丘食者不犯。 乃至教以少姜著食中。 若为家属作。 比丘食者不犯。 若比丘尼往语居士妇言。 当请比丘。 为请谁耶。 答言请某。 居士妇言。 我已先请。 比丘尼言。 为办粳米饭。 若先为比丘作。 比丘食者不犯。 又比丘尼往语居士妇言。 当请比丘。 为请谁耶。 答言请某。 居士妇言。 我已先请。 比丘尼言。 为办酥豆羹若先为比丘作。 比丘食者不犯。 又比丘尼往语居士妇言。 当请比丘。 为请谁耶。 答言请某。 居士妇言。 我已先请。 比丘尼言。 为办雉肉鵽肉鹑肉。 若先为比丘作。 比丘食者不犯。 乃至教以少姜著食中。 若先为比丘作。 比丘食者不犯(三十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居士。 以无常因缘故。 亡失田宅家人死尽。 但有一儿在是中。 闻说饭佛及僧者生忉利天。 即发是愿。 我若饭佛及僧者。 善作是愿已复念。 我今无所有。 当行客作。 尔时舍卫国有一富贵居士。 多有田宅人民金银财物。 种种福德威相成就。 时小儿往到其舍。 语居士言。 我为汝客作。 居士问言。 汝何所能。 答言。 我能书能读书能算数。 能相金银钱相毛。 相丝绵绢相珠相能坐金肆银肆珠肆铜肆客作肆。 居士言。 汝一岁作索几许物。 答言千金钱。 居士言。 汝小儿不知。 今世饥俭食尚难得。 何况索价。 是小儿言。 我多技能如是。 上中下相共决断。 定雇金钱五百。 小儿言。 我应多得价直。 我急故今与汝作。 当共言要。 岁尽一时偿我价。 居士闻已作是念。 自有作人作便索价。 语是小儿言。 汝莫忧愁。 岁竟当一时与汝。 居士安著肆上。 时是小儿好看市肆。 是居士先不得大利。 今得再三倍。 是居士过一月已。 检校肆中。 得三倍利。 居士自念。 若以是物我自在坐肆。 不得是利。 此客作人多有福德。 今得是利皆由小儿。 即将去著田上。 于田中了了勤作。 好看守护。 先仓不满今皆倍满。 岁竟看仓。 先不满者今三倍满。 居士复念。 即以是田作处。 我自在中不得是利。 是小儿多有福德。 我仓藏满皆是小儿力。 岁竟小儿到居士所。 一时索价。 居士小避去作是念。 是儿若得价者。 便舍我去。 是以小避非不欲与。 是小儿数来索价。 居士言。 汝急索价欲作何物。 答言居士。 我闻人说饭佛及僧生忉利天。 以是故。 我一岁客作。 欲饭佛及僧生忉利天。 居士闻是语即生信心。 是儿为他故。 能一岁受勤苦。 居士言。 欲何处作。 答言。 欲只桓中作。 是居士方便欲令好人入其舍。 作是念已。 语小儿言。 只桓中少釜镬瓫器薪草作人。 不如我家多有釜镬瓫器薪草作人种种具足。 正使乏少我当相助。 汝请佛及僧来就我舍。 小儿即出居士舍。 向祇陀林去。 尔时世尊晡时与无数大众围绕说法。 时小儿遥见佛在树林中。 善摄诸根成就第一寂灭。 身出光焰如真金聚端正殊特令人心净。 见已往到佛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佛为小儿种种因缘说法。 示教利喜已默然。 是小儿从坐起合掌白佛言。 愿世尊。 明日及僧受我请。 佛默然受。 是儿知佛默然受已。 头面礼足右绕而去。 还居士舍。 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尔时舍卫国节日早起。 白衣多持猪肉干糒与众僧。 诸比丘受取尝看。 渐渐多啖饱满。 是小儿通夜办多美饮食已。 早起敷坐处。 往白佛言。 食具已办佛自知时。 诸比丘往居士舍。 佛自房住迎食分。 是小儿见僧坐已。 自手行水。 持食欲著上座钵中。 上座言少著。 第二上座言莫多著。 第三上座言著半。 如是展转少与。 莫多与与半。 一切僧皆悉作是语。 小儿往看饭处犹不大减。 次看羹处亦不大减。 看瓫器中皆满不减。 尔时小儿至上座前言。 为慈愍我故不食耶。 为以世俭故。 为以我一岁客作勤苦故。 为食不熟不香不美故上座直性言。 我不以慈愍。 不以世俭。 不以客作勤苦。 不以不熟不香不美故。 今日舍卫城节日。 早起大得猪肉干糒。 初欲少尝渐渐饱满。 是故食少。 小儿闻已愁忧心悔。 我作食不具足。 或不得生忉利天上。 是小儿出居士舍。 啼哭诣佛所。 说诸比丘食少。 尔时世尊。 与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佛遥见小儿啼哭而来。 佛问小儿。 何以啼耶。 即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语小儿。 汝疾还去。 随诸比丘能啖者与。 汝必得生忉利天。 小儿闻已大欢喜作是念。 佛无异记。 我当生忉利天无疑。 时小儿持食至上座所言。 是食香美。 少多取。 复以一种与言。 是复大好。 少多取。 第二第三皆如是劝。 小儿自手与多美饮食。 诸比丘自恣饱满已。 知僧摄钵。 自手行水。 取小床坐众僧前。 欲听说法。 上座说法已从坐起去。 诸比丘随次起去。 时舍卫城晡时。 有大海诸估客至。 置宝物城外各相谓言。 当入城买饮食。 即遣人求。 以二因缘故。 求不能得。 一以世俭。 二以时热食不留残。 时买食人还语估客。 至城中买食都不可得。 估客主言。 我于大海险难初不乏食。 今至大城而不能得。 汝等更往审谛遍求。 随以何物方便令得。 是小儿先啼向佛时。 多人见知。 是人语估客言。 某舍今日多办饮食。 而所用少。 汝往彼舍求食必得。 估客往居士舍。 语守门者。 语汝家主。 有大海估客。 今在门下。 时守门者即入白主。 主言便入。 即入与坐。 共相问讯乐不乐。 居士小默然。 便问。 汝何故来。 答言。 须食故来。 居士言。 此是小儿饮食。 非我有也。 估客语小儿言。 我等须饮食。 小儿言可得。 不须道价。 今汝估客为有几许人。 答言。 有五百人。 尽唤来入。 是人即往语估客主有饮食可得。 而不须价。 估客主言。 我等饥乏若以贵价买尚取。 何况直得皆当共去。 留人守物。 余人皆往入居士舍。 小儿令坐。 自手行水。 与多美饮食。 自恣饱满。 与多美饮食。 自恣饱满已。 是小儿知食竟。 摄器行水在一面坐。 时近小儿边。 有憍萨罗国大铜盂。 时估客主语小儿言。 持此盂来。 小儿言何以故。 但取来。 即持来著估客主前。 时估客主语诸估客言。 随何舍得如是好供养者。 应当以好物报偿。 汝若能者著此盂中。 时估客主衣角头有珠。 直十万金钱。 解著盂中。 第二估客有珠。 直九万金钱。 如是有直八万七万六万五万四万三万二万一万者。 著铜盂中。 溢满一盂持与小儿。 以是相与汝随意用。 小儿言。 我直与食不卖求价。 诸估客言。 我亦直与不以买食。 我等所食几许。 是一一珠多有所直。 小儿复疑。 我若取物。 或不得生忉利天上。 语估客主言。 小住。 待我问佛还。 估客言随意。 小儿出城往诣佛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言但取。 必得生忉利天上。 今是华报。 果报在后。 闻是语已念言。 佛无异语。 与我受记。 必得生忉利天。 即还到估客所取是宝物。 是小儿忽然大富贵故。 即名为忽然居士。 所可客作居士家大富贵。 种种福德威相成就事事具足。 但无儿子。 惟有一女。 端正姝妙。 是居士作是念。 是小儿姓不减我。 但贫乏财。 今日所得财物我舍不及。 今当与女作妇。 即自语妇。 妇言随意。 是居士即以女与。 如偈所说。 有者皆尽  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生者有死以是因缘故。 是居士死。 波斯匿王闻已问言。 是居士有儿不。 答言无儿。 有兄弟不。 答言无有。 谁料理是家。 答言。 有一女婿。 善好有功德。 料理其家。 王言。 其家财物即与是人。 复与舍卫城内大居士职位。 作是教已。 即用作大居士职。 是诸比丘。 食后出城往诣佛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诸佛常法。 诸比丘食还。 以如是语劳问比丘。 饮食多美众僧饱满不。 佛以是语问诸比丘饮食多美众僧饱满不。 诸比丘答言。 饮食多美众僧饱满。 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以种种因缘诃责比丘。 云何名比丘。 数数食。 佛但诃责而未结戒。 佛在维耶离。 尔时维耶离有一大力大臣。 往诣佛所头面礼足一面坐已。 佛以种种因缘说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默然。 是大力大臣知佛种种示教利喜已。 从坐起合掌白佛言。 世尊。 愿佛及僧受我明日食。 佛默然受。 大臣知佛受已。 即礼佛足右绕而去。 还到自舍。 通夜办种种净洁多美饮食。 尔时维耶离节日。 众僧多得猪肉干糒。 诸比丘受已。 欲少尝看渐渐饱满。 是人办种种净洁多美饮食已。 早起敷座遣使白佛。 食具已办佛自知时。 诸比丘往大臣舍。 佛自房住迎食分。 是大臣见僧坐已。 自手行水。 自持饭与上座。 上座言莫多著。 第二上座言少著。 第三上座言与半。 如是展转莫多与少与与半。 一切皆尔。 时是大臣往看饭处。 饭不大减。 看羹处羹不大减。 看瓫盂器中皆满不减。 尔时大臣往上座所言。 何故不食。 为慈愍我故。 为世俭故。 为食不熟不香不美。 上座直实言。 我不以慈愍故。 不以世俭。 不以不熟不香不美故。 今是节日。 早起多得猪肉干糒。 初欲少尝渐渐饱满。 是故食少。 大臣闻说是事。 即发恚言。 收是好食去。 持猪肉干糒来与。 尔时使人即收好食。 持猪肉干糒满钵与。 大臣言食。 汝谓我家无是食耶。 诸比丘即时惭愧不食不语。 大臣见已作是念。 好食尚不能啖。 况啖粗食。 还使收去。 时大臣至上座前言。 汝等好食尚不能啖。 何况粗食。 猪肉干糒世间宜法。 若受他请应待其食。 大臣自手捉好食言。 是食香美。 可少多啖。 复捉余食言。 是食香美。 胜于前者。 可受食。 如是劝已一切僧皆饱满。 尔时大臣。 以净洁多美饭食。 自恣饱满已自手行水。 知僧摄钵竟。 取小床坐僧前。 欲听说法。 上座说法已从坐起去。 诸比丘随次第起去。 还诣佛所头面礼足。 诸佛常法。 比丘食还如是劳问。 饮食多美僧饱满不。 佛以是语问诸比丘。 饮食多美僧饱满不。 诸比丘言。 饮食多美众僧饱满。 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及先因缘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诃责诸比丘。 云何名比丘。 数数食。 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数数食。 波逸提数数者。 食已更食。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数数食波逸提。 不犯者。 不数数食。 佛在王舍城。 尔时有一比丘。 于秋月时冷热病盛。 不能饮食羸瘦无色。 佛见比丘羸瘦无色。 知而故问阿难。 何故比丘羸瘦无色。 阿难答言。 世尊。 是比丘秋月冷热病盛。 不能饮食。 是故羸瘦无色。 佛以是因缘故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从今日怜愍利益病比丘故。 听三种具足食应食谓好色香味。 病比丘应受一请。 不应受二请。 若一请处不能饱。 应受第二请。 不应受第三请。 第二请处不能饱满应受第三请。 不应受第四请。 若第三请处不能饱应受已渐渐食。 乃至日中。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数数食波逸提。 除时。 时者谓病时。 是名时。 若人冷盛热盛风盛。 得食则止。 是中犯者。 若比丘无病数数食。 波逸提。 若实病不犯。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入舍卫城乞食。 时得有衣请食。 请主言。 受我食者当以衣施。 诸比丘言。 佛未听我等为衣故数数食。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 从今衣因缘故。 听诸比丘数数食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数数食波逸提。 除时。 时者病时施衣时。 是名时。 是中犯者。 若比丘有衣食请。 彼有衣食来。 受请不犯。 食者亦不犯。 又比丘有衣食请。 彼无衣食来。 受请不犯。 食者波逸提。 又比丘有衣食请。 彼有衣食无衣食来。 受请不犯。 食者波逸提。 若比丘无衣食请。 彼无衣食来。 受请突吉罗。 食者波逸提。 又比丘无衣食请。 彼有衣食来。 受请突吉罗。 食者不犯。 又比丘无衣食请。 彼有衣食无衣食来。 受请突吉罗。 食者波逸提。 若比丘有衣食无衣食请。 彼有衣食无衣食来。 受请突吉罗。 食者波逸提。 又比丘有衣食无衣食请。 彼有衣食来。 受请突吉罗。 食者不犯。 又比丘有衣食无衣食请。 彼无衣食来。 受请突吉罗。 食者波逸提。 不犯者。 得多有衣食请。 一切有衣食来不犯。 佛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城节日多有饮食。 诸居士作种种饮食。 持诣园中便入只桓打揵捶。 诸比丘问。 居士。 何因缘故打犍捶。 诸居士言。 我于众中请尔所比丘饮食。 诸比丘言。 佛未听节日在白衣会中数数食居士言。 我等白衣法。 若嫁娶。 节日集会宴诸亲族知识。 我等贵重诸比丘。 更无天神胜沙门释子。 汝等必当受我会食。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 从今听诸比丘节日数数食。 彼与他竟受彼中。 何者与他谓相食故作食。 斋日食月一日食。 十五日食。 众僧食别房食。 众僧请独请。 皆应与他。 若五众请食。 不应与他(相者吉凶相也故作者大德比丘人为之供养也五众者比丘尼六法尼沙弥沙弥尼也三十一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憍萨罗国诸居士作福德舍。 若有沙门婆罗门来是中宿者。 诸居士往迎问讯礼拜。 汤水洗脚苏油涂足。 给好床榻卧具毡褥被枕。 明日与香美前食后食怛钵那。 恭敬供养。 尔时六群比丘。 从憍萨罗国游行。 向舍卫城到福德舍。 诸居士即时出迎问讯礼拜。 汤水洗脚苏油涂足。 给好床榻卧具毡褥被枕。 明日与香美前食后食怛钵那恭敬供养。 尔时六群比丘共相谓言。 今时恶世饮食难得。 当小住此受乐。 作是念已即住不去。 是中更有沙门婆罗门来欲宿者。 不相容受。 是后来沙门婆罗门语主人言。 我等得此宿不。 主人言好。 便入至六群比丘所欲宿。 六群比丘言不得。 何以故。 我已先住。 六群比丘素健多力。 客来不能共语。 诸居士嗔诃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德。 云何强住福德舍。 如王如大臣。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福德舍过一食佛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福德舍过一食波逸提。 福德舍法者。 是中应一夜宿应一食。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福德舍过一食。 波逸提。 若过一夜宿不食者。 突吉罗。 若余处宿是中食者。 波逸提。 若一夜宿一食。 不犯(福德舍应言一宿处)。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舍利弗。 从憍萨罗国游行。 向舍卫国到福德舍。 时风病发。 作是念。 我若住中过一宿不食。 得突吉罗。 我宁当去。 去已道中病更增剧。 渐渐游行到舍卫国诣佛所。 头面礼足一面坐。 诸佛常法。 有客比丘来。 以如是语问诸比丘。 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难。 道路不疲耶。 佛以是语问舍利弗。 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难。 道路不疲耶。 舍利弗言。 世尊。 乞食易得。 但不可忍道路疲极。 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不病。 福德舍过一食。 波逸提。 病者。 乃至从一聚落至一聚落。 身伤破乃至竹叶所伤。 皆名为病。 是中犯者。 若比丘无病。 住福德舍过一食。 波逸提。 若过一宿不食者。 突吉罗。 若余处宿是中食。 波逸提。 不犯者。 一夜宿一食。 若病。 若福德舍是亲里作。 若先请。 若住福德舍待伴欲入险道。 若多有福德舍。 若知福德舍人留住。 皆不犯(三十二竟)。 十诵律卷第十二<<[11][12][13][14][15][16][17][18][19][20] . .. >> 十诵律卷第十三(第二诵之七)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九十波逸提之五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婆罗门。 有女睐眼。 即名睐眼。 夫家遣使来迎。 时女父母婆罗门言。 小待。 作煎饼竟送。 时世饥俭。 是婆罗门勤苦求煎饼具作饼。 跋难陀释子常出入其家。 语其大众言。 随我所入舍汝等皆随我入。 若我得食汝等亦次第得。 时跋难陀释子。 中前著衣持钵入婆罗门舍。 与坐处共相问讯乐不乐。 坐已是婆罗门一心恭敬问讯跋难陀。 跋难陀是大法师。 有乐说辩才。 为说种种妙法。 主人得法味故作是言。 大德无有羹饭。 能啖是饼不。 答言。 汝等尚啖。 我何以不能。 即与饼持出。 第二第三比丘亦如是。 时饼器皆空。 夫家复更遣使唤睐眼女。 婆罗门还遣使答言。 小待。 作饼竟送。 更求煎饼具。 时跋难陀复共徒众来。 为说种种法已。 复持饼去。 夫家第三复遣使来唤睐眼女。 是婆罗门复答言。 小待。 作煎饼竟送。 时夫疑嗔言。 是或不复来。 彼更娶妇。 遣使语言。 我已娶妇。 汝莫复来。 婆罗门闻是语。 愁忧嗔言。 沙门释子乃尔不知厌足。 施者不知量。 受者应知量。 我女婿先相爱念。 以是因缘今便弃去。 是人嗔恨不能自忍。 到只桓向佛所欲说跋难陀事。 尔时佛与百千万众围绕说法。 渐渐近佛。 佛以慈心力故。 彼嗔即除。 到佛所作是言。 世尊。 无有是法。 女人所贵重物。 我女已失。 佛为种种因缘说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默然。 婆罗门闻佛种种因缘说法示教利喜已。 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 去不久。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跋难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不知时不知量不知法。 若施者不知量。 受者应知量。 佛但诃责而未结戒。 时佛故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城中有估客众。 用沸星吉日欲出行他国。 有一估客。 是跋难陀释子相识。 跋难陀常出入其舍。 时跋难陀。 中前著衣持钵到其舍。 与坐处共相问讯乐不乐。 坐已估客一心恭敬问讯跋难陀。 跋难陀是大法师。 有乐说辩才。 为说妙法。 是人得法味故言。 大德。 无有羹饭。 但有道中行粮麨。 能啖不。 答言。 汝等尚能啖。 我何以不能。 即与麨持出。 第二第三比丘亦如是。 估客麨器皆空。 是估客往语估客主言。 我所有行粮。 沙门释子悉持去尽。 小待。 我更作粮食。 估客主言。 诸估客欲沸星吉日去。 云何得住。 汝但办粮徐徐后来。 诸估客在前去者。 众多故贼不敢发。 是一估客办粮已。 与少伴共入险道。 贼发夺物杀是估客。 如是恶声流布诸国。 作是言。 释种比丘食他行粮。 是估客险道为贼所杀。 一人语二人。 二人语三人。 如是展转相语。 诸沙门释子比丘。 恶名流布满舍卫城。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跋难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不知时不知量不知法。 若施者不知量。 受者应知量。 云何令是估客险道中为贼所杀。 种种因缘诃责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往白衣家。 自恣请多与饼麨。 诸比丘须者。 应二三钵取。 过是取者波逸提。 二三钵取已出外。 语余比丘共分。 是事应尔。 家者白衣。 家请多与者。 数数与饼者。 小麦面作。 大麦面作。 粳米面作。 大重华饼。 小重华。 饼如是比诸清净。 饼麨者。 稻麨麦麨钵者。 有三。 种上中下。 上钵者。 受三钵他饭一钵他羹余可食物半羹。 下钵者。 受一钵他饭半钵他羹余可食物半羹。 若上下中间。 是名中钵。 出外语余比丘共分者。 谓眼所见。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以上钵取者。 应取一钵。 不应取二钵。 取二钵波逸提。 若以中钵取者。 极多取二钵。 不应取三。 若取三者波逸提。 若以下钵取者。 极多取三钵。 不应取四。 若取四者波逸提。 出外见比丘共分者善。 不共分者突吉罗(三十三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迦留陀夷。 于夜闇时有小雨堕雷声电光中。 入白衣舍乞食。 时是家中。 有一洗器女人出于电光中。 遥见迦留陀夷身黑。 见已惊怖身毛皆竖。 即大唤言。 鬼来鬼来。 以怖畏故即便堕胎。 迦留陀夷言。 姊妹。 我是比丘非鬼也。 乞食故来。 时女人嗔。 以恶语粗语不净语苦语语比丘言。 使汝父死母死种姓皆死。 使是沙门腹破秃沙门断种人著黑弊衣。 何不以利牛舌刀自破汝腹。 乃于是夜闇黑雷电中乞食。 汝沙门乃作尔许恶。 我儿堕死令我身坏。 迦留陀夷。 于是家起如是过罪故。 即便出去。 以是事向诸比丘说。 诸比丘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迦留陀夷。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非时入白衣家乞食。 佛言。 若比丘非时入白衣家。 何但得如是过罪。 当复更得过于是罪。 从今诸比丘应一食。 尔时诸比丘以一食故。 羸瘦无色无力。 佛见诸比丘羸瘦无色无力。 知而故问阿难。 诸比丘何故羸瘦无色无力。 阿难答言。 世尊结戒。 诸比丘应一食。 一食故。 诸比丘羸瘦无色无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 从今听啖五种佉陀尼自恣食。 五种者。 谓根茎叶磨果。 尔时诸比丘入王舍城乞食。 时有白衣。 以芦卜叶胡荽叶罗勒叶杂食与诸比丘。 诸比丘不食故。 不得饱满。 复更羸瘦无色无力。 佛知故问阿难。 何以故。 诸比丘羸瘦无色无力。 阿难答言。 世尊。 听诸比丘啖五种佉陀尼食自恣受。 诸比丘入王舍城乞食。 时有白衣。 以芦卜叶胡荽叶罗勒叶杂食与诸比丘。 诸比丘不食不得饱满故。 羸瘦无色无力。 佛闻已语诸比丘。 从今听食五种蒲阇尼食。 谓饭麨糒鱼肉。 五种食自恣受。 是诸比丘入王舍城乞食。 时诸白衣以芦卜叶胡荽叶罗勒叶杂食与诸比丘。 诸比丘不食复不饱故。 羸瘦无色无力。 佛见诸比丘羸瘦无色无力。 知而故问阿难。 何故诸比丘羸瘦无色无力。 阿难答言。 世尊。 听食五种食。 诸比丘入城乞食时。 得芦卜叶胡荽叶罗。 勒叶杂食与诸比丘。 诸比丘不食复不饱满故。 羸瘦无色无力。 佛言。 从今听食五种似食自恣随所杂。 谓糜粟穬麦莠子迦师饭。 佛在维耶离。 尔时有一居士。 到佛所头面礼足一面坐。 佛见居士一面坐已。 与说种种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默然。 是居士闻佛种种因缘示教利喜已。 从坐起合掌言。 愿佛及僧受我明日食。 佛默然受。 居士知佛默然受已。 即礼佛足右绕而去。 还归自舍。 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晨起敷座处。 遣使白佛。 食具已办佛自知时。 诸比丘僧往居士舍。 佛自住房迎食分。 居士知众僧坐已。 自手行水。 自与种种多美饭食。 自恣饱满。 尔时维耶离诸比丘多病。 有看病比丘。 先于僧中食竟。 迎病比丘食分去。 诸病比丘。 有食者。 有不食者。 有少食者。 是看病比丘先已食。 从坐处起更不得食。 诸病比丘多有残食。 弃僧坊内是时多有乌鸟。 来啖是食作大音声。 佛闻寺内多乌鸟声。 知而故问阿难。 何故僧坊内多有乌鸟声。 阿难答言。 世尊。 是维耶离诸比丘多病。 有看病比丘。 先于僧中食竟。 迎病比丘食分来。 诸病比丘。 有食者。 有不食者。 有少食者。 是看病比丘先已食。 从坐处起更不得食。 诸病比丘多有残食。 弃僧坊内。 有乌鸟来啖是食故作大音声。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 从今以二利故。 听受残食法。 一者看病比丘因缘故。 二者比丘有因缘食不足故。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食竟有从坐处起去。 不受残食法若啖食者。 波逸提。 啖者五种佉陀尼。 食者五种蒲阇尼五种似食。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食竟从坐起去。 不受残食法。 若啖根食波逸提。 若啖茎叶磨果。 皆波逸提。 若比丘食竟起去。 不受残食法。 若食饭者波逸提。 若食麨糒鱼肉。 皆波逸提。 若比丘食竟从坐起去。 不受残食法。 若食糜饭粟饭穬麦饭莠子饭迦师饭。 皆波逸提。 从今听受残食法者。 诸比丘不知云何受。 佛语诸比丘。 欲受残食法者。 随所能食多少。 尽著钵中。 知余比丘食未竟未起者。 从是人边偏袒胡跪捉钵言。 长老忆念。 与我作残食法。 若前比丘不少多取是食者。 不名作残食法。 若用是受残食法。 若啖若食波逸提。 若持钵著地受残食法者。 不名为受残食法。 若用是受残食法。 若啖若食波逸提。 若以钵著膝上受残食法者。 不名为受。 若用是受残食法者。 若啖若食波逸提。 若相去远手不相及受残食法者。 不名为受残食法。 若用是受残食法者。 若啖若食波逸提。 若以不净食受残食法者。 不名为受残食法。 若用是受残食法。 若啖若食波逸提。 若以不净肉受残食法者。 不名为受。 若用是受残食法者。 若啖若食波逸提。 若比丘欲啖五种佉陀尼时。 用五种蒲阇尼受残食法者。 不名为受。 若用是受残食法者。 若啖若食波逸提。 若欲食五种蒲阇尼时。 用五种佉陀尼受残食法者。 不名为受。 若用是受残食法。 若啖若食波逸提。 若欲食五种似食时。 用五种蒲阇尼受残食法者。 不名为受。 若用是受残食法。 若啖若食波逸提。 若比丘受残食法。 坐食余五种食来。 若啖一一突吉罗。 长老优波离问佛言。 世尊。 比丘有几处行时自恣几住几坐几卧。 佛告优波离。 五处比丘行时自恣。 五处立五处坐五处卧。 行有五处者。 知行知供养知遮食知种种食坏威仪。 立有五者。 知立知供养知遮食知种种食坏威仪。 坐有五种。 知坐知供养知遮食知种种食坏威仪。 卧有五者。 知卧知供养知遮食知种种食坏威仪。 佛语优波离。 若比丘行洗口。 时有檀越与五种食。 比丘应啖应食。 应行受残食法。 不应立不应坐不应卧。 若立坐卧。 当知坏威仪。 不应受残食法。 若受者不名为受。 若用是受残食法。 若啖若食皆波逸提。 若比丘彼行洗口已。 有檀越与五种食。 比丘应啖应食。 应行受残食法。 不应立不应坐不应卧。 若立坐卧。 当知坏威仪。 不应受残食法。 若受者不名为受。 若用是受残食法。 若啖若食波逸提。 若比丘彼行食时。 有檀越与五种食。 比丘应啖应食。 应行受残食法。 不应立不应坐不应卧。 若立坐卧。 当知坏威仪。 不应受残食法。 若受者不名为受。 若用是受残食法。 若啖若食波逸提。 若比丘彼行食已。 有檀越与五种食。 比丘应啖应食。 应行受残食法。 不应立不应坐不应卧。 若立坐卧。 当知坏威仪。 不应受残食法。 若受者不名为受。 若用是受残食法。 若啖若食皆波逸提。 若立坐卧亦如是。 不犯者。 若比丘言。 小住。 若言日时早。 若歠粥若饮。 若一切先嘱食。 不犯(三十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憍萨罗国。 一住处有二比丘。 是一比丘破戒缺漏。 无有惭愧不护细戒。 第二比丘清净持戒乃至小罪生大怖畏。 是清净比丘见彼犯罪。 常语彼言。 汝今犯如是如是罪。 破戒比丘作是念。 我当何时见是犯罪我当出之。 破戒比丘一时。 见持戒比丘食已无自恣请故从坐起。 便持蒲阇尼佉陀尼唤来共啖食。 持戒比丘不忆。 不嘱食便共啖食。 破戒比丘言。 长老。 汝得波逸提罪。 问言。 何等波逸提。 答言。 汝食已无自恣请便啖食。 持戒比丘言。 汝知我食已无自恣请者。 何故唤我食。 答言。 汝常数数出我罪。 时我作自念。 何时见汝犯罪当即出之。 是故见汝食已无自恣请。 欲相恼故劝汝令食。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知他食已无自恣请。 欲相恼故劝令食。 种种因缘诃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是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知他食已无自恣请。 欲相恼故劝令食。 佛种种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知比丘食已无自恣请。 欲相恼故。 劝令食蒲阇尼佉陀尼。 以是因缘无异者。 波逸提。 知者。 若比丘自知若从他知若彼比丘自说。 啖者。 五种佉陀尼五种蒲阇尼五似食。 劝令食者。 殷勤令食。 恼者以嗔恚心出其过罪。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见余比丘食竟无自恣请。 教啖根食茎叶磨食果食若教食五种蒲阇尼饭麨糒鱼肉。 若教食五似食糜粟穬麦莠子迦师小麦饭者。 皆波逸提。 复有比丘。 教余比丘非时啖食。 若彼啖者俱波逸提。 有比丘。 教余比丘非时食。 若彼食者俱波逸提。 有比丘。 教余比丘偷夺他物。 若偷夺者。 随物俱得罪。 有比丘。 教余比丘夺人命。 若夺命者。 俱波罗夷。 若比丘。 教余比丘杀生草木。 若杀者俱波逸提。 若比丘教余比丘拽他出房。 若拽出者俱波逸提。 若比丘教余比丘强敷卧具。 若敷者俱得波逸提若比丘教余比丘。 用有虫水洒草洒泥。 若用者俱波逸提。 若比丘。 教余比丘取有虫水饮。 若取饮者俱波逸提。 若比丘教余比丘。 与裸形外道男女饮食。 若与者俱波逸提。 若比丘教余比丘空地燃火。 若燃者俱波逸提。 若比丘教余比丘自手取金银。 若取者俱波逸提。 若比丘教余比丘夺畜生命。 若夺者俱波逸提。 若比丘教余比丘。 藏是比丘衣钵。 若藏者俱波逸提。 若比丘教余比丘自手掘地。 若掘者俱波逸提。 若比丘教余比丘啖残宿食。 若彼啖者俱波逸提(云大比丘未手受食而共食宿者名曰内宿啖此食者突吉罗已手受举共宿者名残宿食啖此食者波逸提三十五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阿阇世王诸大臣将帅。 信提婆达。 是诸人民为助提婆达比丘。 作供养前食后食怛钵那。 诸有年少比丘出家不久者。 提婆达以钵钩钵多罗大揵瓷小揵瓷衣钩禅镇绳带匙筋钵支扇盖革屣。 随比丘所须物皆诳诱之。 提婆达自共百比丘或二百三百四百五百比丘恭敬围绕。 入王舍城别受好供养。 前食后食怛钵那。 诸有上座长老比丘得佛法味久修梵行。 是诸比丘入城乞食。 得宿冷饭或不得。 或得臭麨或不得。 如是粗食或饱不饱。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自共百人二百三百四百五百比丘恭敬围绕。 别受供养前食后食怛钵那。 诸有上座长老比丘得佛法味久修梵行。 是诸比丘入城乞食。 得宿冷饭或不得。 或得臭麨或不得。 如是粗食或饱不饱。 种种因缘诃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自共百人二百三百四百五百比丘恭敬围绕。 别受供养前食后食怛钵那。 诸上座长老比丘得佛法味久修梵行。 是诸比丘入城乞食。 得宿冷饭或不得。 或得臭麨或不得。 如是粗食或饱不饱。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从今以二利因缘故。 遮别众食。 听三人共食。 一利者随护檀越以怜愍故。 二利者破诸恶欲比丘力势故。 莫令恶欲人别作众别作法与僧共诤。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别众食波逸提。 别众食者。 极少乃至四比丘共一处食。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四比丘别众食波逸提。 若三比丘别共一处食。 第四人取食分不犯。 佛在王舍城。 尔时诸病比丘。 以乞食因缘故。 苦恼疲悴。 城中有居士。 见已问言。 汝等苦恼耶。 答言苦恼。 何因缘故。 答言。 我等有病。 以乞食因缘故苦恼。 诸居士言。 汝等病者。 我今请汝。 诸有病者来我舍食。 诸比丘言。 佛未听病因缘故别众食。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 从今听诸病比丘别众食。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别众食波逸提。 除因缘。 因缘者。 病时。 病者。 若比丘风冷热盛。 是名为病。 是中犯者。 若比丘无病别众食波逸提。 病者不犯。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作衣时到。 是诸比丘早起。 求染衣具薪草煮染漉出扬冷出所染衣。 如是中间食时转近。 行乞食不得。 因是苦恼。 城中有居士。 见已问言。 汝等苦恼耶。 答言苦恼。 何因缘故。 我等作衣时到。 早起求索染衣具。 薪草煮染漉出扬冷出所染衣。 如是中间食时转近。 乞食不得。 以是因缘故苦恼。 诸居士言。 我今请汝。 诸作衣者来我舍食。 诸比丘言。 佛未听我为作衣故别众食。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 从今听比丘作衣时到诸作衣者别众食。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别众食波逸提。 除因缘。 因缘者。 病时作衣时。 是中犯者。 若比丘作衣时未到。 别众食波逸提。 作衣时到别众食不犯。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 从憍萨罗国游行向舍卫城。 彼国地平诸聚落远。 遥看似近。 诸比丘欲从前聚落乞食。 至聚落时日已中到。 当乞食时日已过。 诸比丘断食故苦恼。 是聚落中诸居士。 见已问比丘言。 汝等苦恼耶。 答言苦恼。 何因缘故。 我从憍萨罗国向舍卫城。 遥看聚落谓近。 欲至乞食。 时日便过中。 不得食故苦恼。 诸居士言。 我今请汝等。 诸欲行者来我舍食。 诸比丘言。 佛未听行因缘故别众食。 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 从今听诸行比丘别众食。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别众食波逸提。 除因缘。 因缘者。 病时作衣时行时。 行者。 极近至半由延。 若往若来。 是中犯者。 若比丘昨日来。 今日食者波逸提。 明日行今日食。 波逸提。 即日行极少半由延。 若往若来。 若别众食不犯。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 后憍萨罗国载船向舍卫国。 是船行近聚落。 时诸比丘语船师言。 回船向岸我欲乞食。 即回船向岸。 诸比丘出船入聚落。 家家求食已出聚落食。 食已洗手洗口洗钵。 卷衣著囊中。 如是中间船去已远。 诸比丘即从步道行逐船。 值师子难虎狼难熊罴难。 从非道去。 有棘刺竹刺刈草刺。 走逐船时脚痛苦恼。 是岸上有居士见已问比丘言。 汝苦恼耶。 答言苦恼。 何因缘故。 我等先载船向舍卫国。 船近聚落。 我等语船师言。 回船向岸我欲乞食。 即时向岸。 我等出船入聚落。 家家求食已出聚落食。 食已洗手洗口洗钵。 卷衣著囊中。 尔时船去已远。 即从道行逐船。 值师子难虎狼难熊罴难。 若从非道行。 有棘刺竹刺刈草刺。 走逐船脚痛苦恼。 诸居士言。 我今请汝。 诸船行者来我舍食。 诸比丘言。 佛未听船行因缘故别众食。 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 从今听诸船行比丘别众食。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别众食波逸提。 除因缘。 因缘者。 病时作衣时道行时船行时。 船行者。 极近至半由延。 若往若来。 是中犯者。 若比丘昨日来今日食者。 波逸提。 明日行今日食者。 波逸提。 即日行极少半由延。 若往若来。 别众食不犯。 佛在王舍城。 尔时王舍城内有大众集。 佛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是中诸比丘入城乞食。 诸居士但能与二三比丘食。 更不能与。 即闭门言。 极多谁能为与。 后来乞食比丘不得故苦恼。 有居士见已问比丘言。 汝等苦恼耶。 答言苦恼。 何因缘故。 诸比丘言。 是王舍城有大众集故。 诸比丘前乞食者二三人得。 诸居士即闭门言。 是极多谁能为与。 我等后来乞食不得。 是故苦恼。 诸居士言。 我今请汝诸有大众集因缘者。 来我舍食。 诸比丘言。 佛未听大众集因缘故别众食。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 从今听诸比丘有大众集因缘者别众食。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别众食波逸提。 除因缘。 因缘者。 病时作衣时道行时船上行时大众集时。 大众集者。 极少乃至八人。 四旧比丘四客比丘共集。 以是因缘故。 令聚落中诸居士。 不能供给。 诸比丘饮食。 是中犯者。 若比丘减八人集时别众食。 波逸提。 若八人若过八人集时不犯。 佛在王舍城。 尔时瓶沙王舅。 于阿耆维外道中出家。 是舅作是念。 我外甥瓶沙王。 深敬佛及弟子。 我为是王故。 当请佛及弟子作一食。 是外道便入王舍城。 求米面胡麻小豆。 诸居士问言。 欲作何等。 答言。 我外甥深敬佛。 我欲令欢喜故。 欲请佛及弟子作一食。 诸居士信佛法故。 故多与米面。 得已出城见一比丘。 即便语言。 汝能为我请佛及尔所弟子。 明日至我舍食不。 比丘答言。 佛未听我等受沙门别众食。 彼言。 俱是出家人。 何故不听。 有何不可。 我亦不敬汝等。 但为外甥敬佛。 欲令欢喜故。 为汝等作食。 时外道作是念。 我当办具饮食。 若佛与弟子来者当与。 若不来者当用作酒自饮。 是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 从今听沙门因缘故别众食。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别众食波逸提。 除因缘。 因缘者。 病时作衣时道行时船行时大众集时沙门请时。 沙门者。 名阿耆维尼揵子老弟子。 略说除佛五众。 余出家人皆名沙门。 是中犯者。 若沙门请比丘。 白衣手持食与。 是比丘受请不犯。 食者波逸提。 若白衣请比丘。 沙门手持食与。 是比丘受请故突吉罗。 食者不犯。 若白衣请比丘。 白衣手持食与。 受请故突吉罗。 食者波逸提。 不犯者。 若沙门请沙门。 手持食与若受请若食不犯(三十六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节日至。 诸居士办种种好饮食。 出城入园林中。 尔时十七群比丘。 自相谓言。 可共到彼园中看去。 皆言可尔。 即自洗浴庄严面目香油涂发著新净衣。 到园林中一处立看。 是十七群比丘端正姝好多人敬爱。 诸居士见共相谓言。 看是诸出家年少端正姝好。 皆言实尔。 诸居士欢喜故。 持种种好酒食与言。 汝能啖不。 答言。 汝等尚能。 我何以不能。 是十七群比丘。 多得饮食已醉乱迷闷。 食后摇头掉臂向只桓。 作是言。 我等今日极好快乐。 有福德无有衰恼。 尔时诸比丘。 在只桓门间空地经行。 闻是音声。 诸比丘问言。 汝今何故言。 我等今日极快乐。 有福德无衰恼。 时十七群比丘即广说上事。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非时饮食。 种种因缘诃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十七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责十七群比丘言。 云何名比丘。 非时饮食。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非时啖食。 波逸提。 非时者。 过日中至地未了。 是中间名非时。 啖者。 五种佉陀尼。 食者五蒲阇尼若五似食。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非时啖根食。 波逸提。 若啖茎叶磨果。 皆波逸提。 若比丘非时食饭麨糒鱼肉。 皆波逸提。 若比丘非时食五似食糜粟穬麦莠子迦师。 皆波逸提。 若比丘非时中非时想食。 波逸提。 非时中时想食。 波逸提。 非时中疑食。 波逸提。 若时中非时想食突吉罗。 时中疑食突吉罗。 时中时想食不犯(三十七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 名曰上胜。 受乞食法。 是人日日乞二分食。 一分即啖。 一分持还。 至自房舍著石上晒。 明日洗手从净人受啖。 尔时佛共阿难游行诸比丘房。 到是上胜比丘房所。 见石上晒饭。 佛知故问阿难是石上阿谁晒饭。 阿难答言。 世尊。 是房中有比丘。 名上胜。 受乞食法。 乞二分食。 一分即啖。 一分持来著石上晒。 明日洗手从净人受啖。 是故晒饭。 佛问阿难。 诸比丘啖举宿残食耶。 答言实啖。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上胜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啖举宿残食。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举残宿佉陀尼蒲阇尼啖者。 波逸提。 举残宿食者。 若大比丘。 今日手所受食。 举至明日。 名举残宿食。 食者。 五种佉陀尼五种蒲阇尼五似食。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啖举宿根食波逸提。 若啖茎叶磨果。 皆波逸提。 若食举宿饭麨糒鱼肉。 皆波逸提。 若食举宿麋粟穬麦莠子迦师饭。 皆波逸提。 若比丘树生净地。 垂在不净地。 若果堕不净地。 若比丘内宿啖是果者突吉罗。 若树生不净地。 垂在净地。 若果堕净地。 若比丘以草竹叶以瓦取是果。 举宿明日啖者波逸提。 若比丘树生净不净地。 若果堕竹上。 若堕维多罗枝上摩留多枝上。 取果内宿啖者。 突吉罗(净地法佛在时已舍三十八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摩诃迦罗。 受一切粪扫物法。 是人持粪扫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卫粪扫钵粪扫杖粪扫革屣粪扫食。 云何持粪扫僧伽梨。 若巷中若死人处粪扫中。 有段弊衣。 取持水上净浣治。 作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卫亦如是。 粪扫钵者。 若巷中死人处粪扫中。 有弃弊器。 取持水上洗治受用。 粪扫杖者。 若巷中死人处粪扫中弃杖。 取持水上洗治畜用。 粪扫革屣者。 若巷中死人处粪扫中。 有弃革屣。 取持水上净洗缝治畜用。 粪扫食者。 若巷中死人处粪扫中。 有弃罗卜叶胡荽叶罗勒叶若臭糒。 自手取持至水上净洗治已便食。 是名粪扫食。 是长老受死人处住法。 乐住死人处。 若国中有疫病死时。 便不入城求食。 但啖死人所弃饮食。 若无疫病死时。 则入城求食。 是比丘身体肥大多脂血肉强壮多力。 是比丘一时入城求食。 守门人见作是念言。 是比丘有疫病死时不来入城求食。 无疫病时便来入城。 是比丘身体肥大多脂血肉强壮多力。 此人必啖人肉。 一人语二人。 二人语三人。 如是展转恶名流布满舍卫城言。 沙门释子啖人肉。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不从他受饮食著口中。 佛但诃责而未结戒。 是长老摩诃迦罗。 得世俗禅定。 受死人处住法。 乐住死人处。 尔时舍卫国有一居士。 亲里死送向死人住处。 诸居士见是比丘言。 此是啖人比丘。 我等今日送是死人。 亲里去后必当为比丘所啖。 弃死人已。 诸居士屏处立看。 是比丘作是念。 是中所有菜叶干糒。 莫令乌鸟来污。 即起往守诸居士言。 是比丘起已去已近已取已食已。 诸居士定谓沙门释子啖人肉。 一人语二人。 二人语三人。 如是展转恶名流布满舍卫城。 沙门释子实啖人肉。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不受食著口中。 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不受食著口中波逸提。 不受食者。 不从男女黄门二根人受。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不受饮食著口中。 波逸提。 随尔所著口中。 口口波逸提。 尔时诸比丘闻佛结戒。 欲洗口须水杨枝。 求净人受。 不时得辛苦。 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不受食著口中波逸提。 除水及杨枝。 是中犯者。 有五种。 若是非时不与不受不作净不净。 非时者。 过日中后至地未了。 是名非时不与者。 若男女黄门二根人不与。 是名不与。 不受者。 不从他受。 若男女黄门二根人。 是故名不受。 不作净者。 不作火净刀净爪净鹦鹉嘴净。 是名不作净。 不净者。 是饮食不净。 若与不净食和合。 若比丘非时不与不受不作净不净。 啖此食者五种罪。 若时不与不受不作净不净。 啖此食者四罪。 若时与不受不作净不净。 啖此食者三罪。 若时与受不作净不净。 啖此食者二罪。 若时与受作净不净。 啖此食者一罪。 若时与受作净净。 啖此食者不犯不净食中。 啖举残宿不净食波逸提。 人肉不净偷兰遮。 大比丘手触不净啖者。 突吉罗(三十九竟)。 佛在迦维罗卫国。 尔时摩诃男释。 往诣佛所头面礼佛足一面坐。 佛以种种因缘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默然。 摩诃男闻佛种种因缘示教利喜已。 从坐起合掌白佛言。 愿佛及僧受我明日请。 佛默然受。 知佛受已。 礼佛足右绕而去。 还自舍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煮药草乳汁。 办已早起敷坐处。 遣使白佛。 食具已办唯圣知时。 佛及众僧往入其舍就座而坐。 摩诃男见佛坐已。 自手行水。 自手与粳米饭香药乳汁。 尔时六群比丘。 以药乳汁浇粳米饭。 盛满钵置在前更望得。 摩诃男作是念。 谁食不食谁少不少。 作是念已便看。 见六群比丘盛满钵香药乳汁浇饭在前不食。 问言何故不食。 答言。 有生乳不。 摩诃男言。 是药草乳汁香美并食。 有生乳者当更相与。 又问有酪不。 有熟酥有生酥有油鱼肉脯不。 答言。 是乳香美用好药草煮并可用食。 有酪熟酥生酥油鱼肉脯者当与。 诸六群比丘嗔。 语摩诃男言汝欺佛诳佛及僧。 汝不能办好饮食者。 何以请佛及僧。 若余人请者。 当随意与多美饮食。 如此熟乳何处不得。 是摩诃男性善不嗔不惊。 诸行食人嫉妒嗔恚。 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德。 是释摩诃男深敬佛及僧。 云何现前诃骂。 佛见诸比丘作是恶事为诸白衣所诃。 见已默然。 尔时摩诃男以多美饮食与众僧。 自恣饱满。 见举钵已。 自手行水。 取小床坐佛前。 欲听说法。 佛以种种因缘说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从坐起去。 尔时佛食后。 以是事集比丘僧。 以种种因缘诃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是摩诃男深敬佛法众僧。 现前以粗语诃骂。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不病。 白衣家中有如是美食。 乳酪生酥熟酥油鱼肉脯。 自为索如是食者波逸提。 家者。 白衣舍名家。 美饮食者。 乳酪生酥熟酥油鱼肉脯。 病者。 风发冷发热发。 若啖此食者病差。 除是因缘。 名曰不病。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不病。 自为索乳。 得者波逸提。 不得突吉罗。 不病自为索酪生酥熟酥油。 鱼肉脯。 得者波逸提。 不得突吉罗。 不病自为索饭羹菜。 得者突吉罗。 不得者亦突吉罗。 若索酪汁酪浆酪滓。 得者突吉罗。 不得者亦突吉罗。 不犯者。 若病。 若亲里。 若先请。 若不索自与不犯(四十竟第二诵竟)。 十诵律卷第十三<<[11][12][13][14][15][16][17][18][19][20] . .. >> 十诵律卷第十四(第三诵之一)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九十波逸提之六佛在拘睒弥国。 尔时长老阐那用有虫水。 诸比丘语阐那言。 莫用有虫水。 多少虫死。 阐那言。 我用水不用虫。 诸比丘言。 汝知水有虫不。 答言知。 若知者何以用。 答言。 我自用水不用虫。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于众生中无怜愍心。 种种因缘诃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阐那。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诃责阐那。 云何名比丘。 知水有虫故自取用。 于众生中无怜愍心。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知水有虫。 用者波逸提。 知者。 若自知若从他闻。 虫者。 若眼所见若漉水囊所得。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知水有虫用者。 随所有虫死。 一一波逸提。 若比丘用有虫水煮饭羹粥汤染。 随尔所虫死。 一一波逸提。 若用有虫水洗手洗脚洗口面目洗身。 随尔所虫死。 一一波逸提。 若有虫水中有虫想用波逸提。 有虫水中无虫想用波逸提。 有虫水中疑用波逸提。 无虫水中有虫想用突吉罗。 无虫水中疑用突吉罗。 无虫水中无虫想用不犯(四十一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跋难陀释子。 常出入一家。 时跋难陀。 中前著衣持钵到是家。 坐已问讯乐不乐。 是居士娶妇未久欲手摩触。 妇言。 莫尔比丘在此。 居士自念。 若我住者比丘终不时去。 居士语妇。 与比丘食。 答言尔。 居士即出。 妇语比丘言。 受是饭麨。 跋难陀言。 日早小住。 时到当受。 居士意谓比丘已去。 入欲近妇。 见比丘故在。 居士作是念。 若我在者比丘不去。 语妇言。 与比丘食。 答言尔。 居士即出。 妇复持饭麨与语比丘受。 跋难陀言。 小住日时早。 时到当受。 居士复念。 比丘必去。 入已故见。 即发嗔言。 用是比丘为。 我于家中自所欲作不得自在。 跋难陀如是恼居士已。 便出去。 食后向诸比丘说。 我今日故恼是居士。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有食家中强坐。 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问跋难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有食家中强坐。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有食家中强坐者波逸提。 有食者。 女人名男子食。 家者白衣房舍。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有食家中强坐。 波逸提。 若起还坐。 随得尔所波逸提。 不犯者。 若断淫欲家。 若受斋家。 若更有所尊重人在座。 若是舍多人出入不犯(四十二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跋难陀释子常出入一家。 中前著衣持钵往到其舍。 闭门户向。 独与一女舍内相近坐。 时有一乞食比丘。 早起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次到是家门前立弹指。 时跋难陀释子见乞食比丘。 是乞食比丘不见跋难陀。 跋难陀语居士妇。 与是比丘食。 女人作是念。 必是跋难陀相识。 即取钵与满粳米饭。 以好羹浇上。 乞食比丘得已持去。 女人还入。 跋难陀问言。 与比丘食耶。 答言已与。 跋难陀言善。 此好比丘。 跋难陀。 食后还只桓。 见乞食比丘作是念。 莫使我空作恩分。 语彼比丘言。 汝今日至某家乞食不。 答言到。 得好食不。 答言得。 汝知不。 我教与汝。 比丘问言。 汝尔时在何处。 答言在房内乞食比丘以是事向诸比丘说。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云何名比丘。 有食家独与一女人强坐舍内种种因缘诃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跋难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有食家中独与女人强坐舍内。 如是诃已为说本生因缘。 佛语诸比丘。 过去世时有狗。 舍自家至他家乞食。 入他家时身在门内尾在门外。 时主人居士打不与食。 狗诣众官言。 是居士我至其家乞食。 不与我食反更打我。 我不破狗法。 众官问言。 狗有何法。 答言。 我在自家随意坐卧。 到他家时。 身入门内尾在门外。 众官言唤居士来。 时即将来。 问言。 汝实打是狗不与食耶。 答言实尔。 众官言。 如是因缘者由来未有。 即问狗言。 此人应云何治。 狗言。 与此舍卫城内大居士职位。 何以故。 答言。 我昔在此舍卫城中作大居士。 以身口作恶故。 受是弊狗身。 是人恶甚于我。 若令是人有力势者。 极当作恶。 令入地狱极受苦恼。 更以何事治能剧于是。 佛言。 畜生尚知入他家法有齐限。 何况于人而不知法。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食家中独与一女人舍内强坐。 波逸提。 有食家者。 女人名男子食。 独者。 即一比丘一女人。 更无第三人。 深处坐者。 深入乞食比丘所不见处。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有食家中。 独与一女人共坐。 三事起一波逸提。 一者有食家。 二者独共一女人。 三者深处坐。 若从坐起还坐。 更得三事起。 一波逸提。 随起还坐。 随得尔所波逸提。 若闭户向。 外有作净人者。 波逸提。 若开户向。 外有作净人者。 突吉罗。 若开户向内有作净人者。 不犯(四十三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毗罗然国。 有婆罗门王。 名阿耆达。 以因缘故。 向舍卫国宿一居士舍。 问是居士言。 是舍卫城颇有沙门婆罗门。 为大众师多人所敬。 皆言好人耶。 我当时时往见亲近。 或令我心清净欢喜。 居士言有。 沙门瞿昙出释种中以信出家剃除须发著袈裟。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汝当时时往见亲近。 或令汝心清净欢喜。 问言。 瞿昙沙门今在何处。 我当往见。 答言。 瞿昙沙门在舍卫城只桓精舍。 闻已出居士舍。 往诣只桓。 尔时佛与无量百千万众围绕说法。 阿耆达王。 遥见佛在林间。 端正殊特诸根寂灭。 身出无量光焰如真金聚。 至小道口下乘步进。 前诣佛所问讯毕一面坐。 佛见坐已。 种种因缘说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默然。 时阿耆达。 闻佛说法示教利喜已白佛言。 世尊。 愿佛及僧受我毗罗然国夏安居一时。 佛作是念。 我先世果报必应当受。 作是念已默然受请。 是婆罗门知佛默然受已。 即从坐起右绕而去。 是婆罗门所有因缘事竟。 还毗罗然国到自舍。 为佛及僧。 办夏四月多美饮食。 尔时阿耆达王语守门者。 我欲夏四月断外人客安乐自娱。 外事好丑一不得白时守门者受敕如教佛知安居时到以是因缘集比丘僧告诸比丘今当往诣毗罗然国安居。 诸比丘言受教。 于是世尊。 与五百比丘俱入其国。 其国信邪先无精舍。 城北有胜叶树林。 其树茂好地甚平博。 佛与大众止此林中。 彼邑狭小人众少信。 乞食难得。 佛夜过已会僧。 会僧已敕诸比丘。 汝等当知。 此邑狭小人众少信。 乞食难得。 若欲此安居者住。 不者随意。 是时舍利弗独往不空道山中。 受天王释夫人阿须轮女舍脂请。 夏四月安居天食供养。 时佛与五百比丘。 少一人在毗罗然国安居。 彼诸居士及婆罗门。 以少信心。 供养佛及僧至五六日便止。 诸比丘行乞食时。 极苦难得。 长老大目揵连白佛言。 世尊。 有树名阎浮因此树故地名阎浮提。 欲取此果与大众食。 近阎浮树有诃梨勒林。 有阿摩勒果。 郁单曰有自然粳米。 忉利天上有食名修陀皆欲取来以供大众。 有甘地味。 我以一手擎诸众生。 一手反地。 令诸比丘取地味啖。 愿皆听许。 佛语目连。 汝虽有大神力。 诸比丘恶行报熟。 不可移转。 皆不听许。 是国清凉水草丰茂。 时有波罗奈国诸牧马人。 随逐水草来到此国。 诸牧马人信佛心净。 见诸比丘行乞食时极苦难得。 语诸长老言。 极辛苦耶。 答言极苦。 皆言。 我等知汝极苦乞食难得。 今粮食尽正有马麦。 汝能啖不。 诸比丘言。 佛未听我等食马麦。 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马属看马人。 若诸看马人。 能以好草醎水食马令肥。 此麦自在应受。 是马有五百匹。 比丘有五百少一人。 一马食麦二斗。 一斗与比丘。 一斗与马。 中有良马食麦四斗。 二斗与佛。 二斗与良马阿难取佛麦分并自分。 入聚落中到一女人前赞佛功德。 佛有如是念定智慧解脱知见大慈大悲。 有一切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身真金色项有圆光。 有梵音声。 视之无厌。 若不出家应作转轮圣王。 我与汝等一切皆属。 今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未度者度。 未解者解。 未灭者灭。 未度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者度。 以小因缘在此安居。 汝持此麦为佛作饭。 女即答言。 我家多事不能得作。 时有一女。 闻佛功德即生敬心。 如是人者世未曾有。 语阿难言。 我与作饭及作汝分。 更有善德持戒比丘。 若有力者亦当与作。 女即作饭持与阿难。 阿难深心敬佛。 如是思惟。 佛为王种常御肴膳。 今此粗恶何能益身。 作是念已。 行水授饭。 见佛食之悲哽情塞。 佛知其意。 而欲释之曰。 汝能啖此饭不。 答言能啖。 受而食之滋味非常。 实是诸天以味加之。 欣悦无量悲塞即除。 佛食已讫。 阿难行水浇手摄衣钵。 白佛言。 世尊。 今倩一女作饭不肯。 傍有一女不倩自作。 佛语阿难。 不作饭者所应。 当得则不能得。 若作饭者。 应作转轮王第一夫人。 自作饭者此福无量。 若使不作余福。 此德广大乃至解脱。 是时世尊宿行未除。 一时之中无有知佛及僧于毗罗然国啖马麦者。 尔时魔王化作诸比丘。 饭食盈长赍向诸国。 道路逢者问言。 汝从何来。 答言。 毗罗然国来。 诸居士言。 佛在彼住有供养不。 答言。 彼常有大会肴膳盈长。 我所持者是彼遣余。 尔时世尊宿行已毕。 十六大国咸闻世尊与五百比丘毗罗然国三月食马麦。 诸国贵人长者居士大富商人。 备众供具种种肴膳车驮充满。 来迎世尊如亲远至。 时有七日未至自恣。 佛知故问阿难。 自恣余有几日。 阿难答言。 余有七日。 佛告阿难。 汝行入城语阿耆达佛言。 我于汝国安居已竟。 欲游行诸国。 诸比丘言。 世尊。 是婆罗门于佛众僧有何恩德。 在此安居穷乏困极。 而与之别。 佛言。 此婆罗门虽无恩德。 宾主之法宜应与别。 阿难受教与一比丘俱到门下。 语守门人可白汝王。 阿难在外时守门者思惟念言。 阿难名吉。 清旦闻之。 不白王者。 是为不祥时阿耆达。 早起沐头著白净衣独坐中堂守门者白。 阿难在外。 婆罗门相法。 名吉则喜。 即语令前。 谁遮阿难。 即入与坐。 相问讯已问阿难言。 汝何故来。 答言。 佛遣我来语汝我夏三月住汝国界。 安居已竟当游行余国。 阿耆达惊言。 阿难。 瞿昙沙门在毗罗然国夏住耶。 阿难言然。 婆罗门言。 云何得住谁所供给。 阿难答言。 穷乏困极。 佛及众僧三月食马麦。 时阿耆达始自觉悟。 忆前请佛及僧夏四月住。 供具已备。 云何令佛及僧三月食马麦。 如是恶声流布诸国。 当言。 阿耆达长夜恶邪。 憎嫉佛法。 令佛及僧极受苦困。 即语阿难。 沙门瞿昙可得悔过留不。 阿难言不得。 时阿耆达惭愧忧恼热闷躄地。 时宗亲以水洒面扶起乃醒。 亲里喻言。 汝莫愁忧。 我当与汝忏谢瞿昙强请留住。 若不肯住。 当赍饮食随后逐送。 若有乏时当以供养。 时阿耆达即与宗亲共诣佛所忏悔请住。 佛自思惟。 若我不受者。 当吐热血死。 佛怜愍故受请七日。 时阿耆达作是思惟。 此四月供具云何七日能尽。 佛自恣竟欲越只国二月游行。 越只国人闻佛当来。 各设供具。 我今日汝明日。 如是次第竟于二月。 佛自恣已向越只去。 阿耆达赍诸供具随送佛去。 若乏少时当以供养。 诸越只人闻已共作要令。 若佛来者。 各自当日办具小食时食中后含消浆饮。 勿令乏少。 莫使异人间错其间。 阿耆达知佛宿处。 先往施设言我今日供若明日供。 诸越只人不听使作。 语阿耆达汝长夜恶邪。 是佛怨家。 故恼佛及僧。 今欲悦他意故。 便作是语。 我今日供。 若明日供。 汝有何事。 尔许时令佛及僧三月食马麦。 今求供日。 阿耆达闻是语已。 惭愧愁忧在一面立。 看众僧为少何物我当与之。 值时无粥。 即作种种粥。 酥粥胡麻粥油粥乳粥小豆粥摩沙豆粥麻子粥清粥办已奉佛佛言与众僧众僧不受佛未听我等食八种粥。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食八种粥。 粥有五事益身。 一者除饥。 二者除渴。 三者下气。 四者除脐下冷。 五者消宿食。 时阿耆达自思惟我夏四月安乐自娱。 若复二月逐沙门瞿昙者。 以我一人废诸国事。 今此供具多不可尽。 且当布地令佛及僧以足蹈上。 即是受用。 即便白佛。 愿时受用。 佛告阿耆达。 不得如汝所言。 此是食物应口受用。 佛欲遣阿耆达故。 说偈咒愿。 一切天祠中  供养火为最  婆罗门书中  萨毗帝为最  一切诸人中  帝王尊为最  一切诸江河  大海深为最  一切星宿中  月明第一最  一切照明中  日光为上最  十方天人中  佛福田为最尔时佛与阿耆达咒愿竟游行跋耆向舍卫国。 尔时有一裸形外道。 随逐佛后是外道身体肥大多肉复有一外道从前逆来。 问裸形外道言。 汝于此行为何所得。 答言。 得如是如是食。 问何因缘得答言。 因是秃居士得。 彼即骂言。 汝弊罪人。 因他得如是饮食。 云何作恶不善语。 若人随所得好食安隐处而诃骂者。 不名为人。 若瞿昙沙门闻是语者。 必当结戒。 不听弟子与外道食。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是诸外道长夜邪见。 是法怨贼求觅罪过。 若为他人刀杖所打。 若得毒药。 若有杀者。 必当言沙门释子所为。 尔时佛但诃责而未结戒。 佛次第游行到舍卫国。 尔时众人闻佛三月啖马麦。 故犹多供养未息。 有卖饼女人。 为佛及僧办于饮食。 时阿难于中知饮食事。 诸佛常法。 不尽得食不从坐起。 何以故。 若食不足佛力令足。 尔时佛犹坐未起。 有二外道出家女人。 从阿难乞饼。 阿难不忆念。 佛语。 各与一饼。 时有二饼相著故。 一人得一。 一人得二。 得已小远共相问言。 汝得几饼。 答言得一。 汝复得几。 答言得二。 时得一者言。 与我半饼。 若不与者我当相辱。 答言。 各随所得何以与汝。 第二更言。 与我半饼。 若不与者我当相辱。 答言。 各随所得我不与汝。 得一者言阿难必是汝夫。 若共私通若非夫非私通者与汝一应与我一。 如与汝二应与我二。 即便相嗔按头大唤。 佛知故问阿难。 谁故大唤。 答言。 外道女。 何故大唤。 阿难向佛广说是事。 时佛食后。 以此因缘及先因缘故。 集比丘僧语诸比丘。 汝等当知。 是诸外道长夜邪见。 是法怨贼求觅罪过。 若为他人刀杖所打。 若得毒药。 若有杀者。 必当言。 是沙门释子所作。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裸形外道外道女。 自手与饮食。 波逸提。 裸形者。 名阿耆维道尼揵子道。 尼揵外道者老子老弟子。 佛言。 略说除佛五众。 余残出家人。 皆名外道。 食者。 五佉陀尼五蒲阇尼五似食。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以根食自手与裸形外道外道女。 波逸提。 茎叶磨果饭麨糒鱼肉糜粟穬麦莠子加师。 自手与裸形外道外道女。 波逸提。 若裸形外道乞果者。 应言。 我等不遮汝果。 若乞水者。 亦言不遮汝水。 不犯者。 若裸形外道外道女病若亲里。 若求出家时。 (出家时者四月试时)与不犯(四十四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波斯匿王。 有小国反起四种兵。 象兵马兵车兵步兵。 集四兵已。 王自往看。 铠仗好不。 兵人乐不。 尔所军众能破敌不。 六群比丘共相谓言。 今军欲发共看去耶。 皆言随意。 即往军所一处立看诸国王眼常喜远视王。 遥见比丘。 遣人问言。 何因缘来。 六群比丘即答言。 我欲见王。 王作是念。 语大臣言。 我于余时难见耶。 诸比丘今乃军中见我。 佛闻是事必当结戒。 不听比丘看军发行。 王唤比丘来。 即诣王所。 王言。 何因缘来。 答言来欲见王。 王言。 我余时难得见耶。 乃来军中见。 佛闻是事必当结戒。 不听比丘看军发行。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看军发行。 种种因缘诃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往看军发行。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故往看军发行。 波逸提。 军发行者。 为斗破贼故。 集诸兵人。 军者。 一兵军二三四兵军。 一兵者。 但象兵但马兵但车兵但步兵。 是名一兵。 二兵者。 象兵马兵。 象兵车兵。 象兵步兵。 马兵车兵。 马兵步兵车兵步兵。 是名二兵。 三兵者。 象兵马兵车兵。 象兵马兵步兵。 马兵车兵步兵。 是名三兵。 四兵者象兵马兵车兵步兵。 是名四兵。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故往看军发行。 得见者波逸提。 不见者突吉罗。 从下向高。 得见者波逸提。 不见者突吉罗。 从高向下。 得见者波逸提。 不见者突吉罗。 一兵军二兵三兵四兵军亦如是。 不犯者。 若不故去。 若有因缘道由中过。 不犯。 尔时军去至彼久。 未破贼时。 波斯匿王有二大臣。 一名尼师达多。 二名富罗那。 先在彼军。 有亲里比丘别久忧。 念欲见比丘。 此二大臣遣使往唤。 欲军中见比丘。 比丘遣使报言。 佛结戒。 不得看军。 汝莫忧愁。 以是因缘我不得往。 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故往看军发行。 除因缘波逸提。 因缘者。 若王遣使唤。 若王夫人王子大臣大官诸将。 如是人遣使唤。 往者不犯(四十五竟)。 尔时佛听诸比丘。 有因缘得至军中。 诸比丘亲里多。 此今日请。 彼明日请。 如是展转军中久住。 军中有不信者。 嫉妒嗔言。 我等为聚落官职人民廪食故在此。 是比丘弊恶不吉。 何因缘复来在此。 是比丘久住此者。 或作细作。 我等或因是比丘故。 破失退堕。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诃责诸比丘。 云何名比丘。 往军中宿过二夜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有因缘往军中宿过二夜波逸提。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往军中。 过二夜宿波逸提。 若在军中至三夜地了时。 波逸提(四十六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二夜军中宿。 时往看军阵看著器仗牙旗幢幡两阵合战。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军中二夜宿。 时往看军阵。 看著器仗牙旗幢幡两阵合战。 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军中二夜宿时往看军阵。 看著器仗牙旗幡幢两阵合战。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二夜军中宿。 时往看军阵。 看著器仗牙旗幢幡两阵合战。 波逸提。 著器仗者。 庄严欲斗。 军者。 象军马军车军步军。 阵者。 作阵如弓。 有如半月。 有阵如日。 有如锋头。 两阵对时看者。 波逸提。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往看军阵。 著器仗时得见者波逸提。 不见者突吉罗。 若从下向高得见者波逸提。 不见者突吉罗。 若从高向下得见者波逸提。 不见者突吉罗。 一军二军三军四军皆如是。 若看幢幡两阵斗时亦尔不犯者。 不故往。 有因缘。 道由中见。 不犯(四十七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与十七群比丘共斗诤。 嗔恚发不喜心。 打十七群比丘。 十七群比丘啼泣。 诸比丘问。 何故啼耶。 答言。 六群比丘打我。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共余比丘斗诤。 嗔恚发不喜心。 打余比丘。 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共余比丘斗诤。 嗔恚发不喜心。 打余比丘。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嗔恚发不喜心。 打余比丘。 波逸提。 打者。 有二种。 若手若脚。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以手打波逸提。 若以脚打波逸提。 若以余身分打突吉罗。 若为咒故。 若食噎故。 打拍不犯(四十八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与十七群比丘共斗诤。 嗔恚发不喜心。 六群比丘举掌向十七群比丘。 十七群比丘作是念。 六群比丘壮健多力。 若掌著我我等便死。 即便啼唤。 诸比丘问。 何故啼唤。 答言。 六群比丘壮健多力。 举掌向我。 怖故啼唤。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言。 云何名比丘。 共比丘斗诤。 嗔恚发不喜心。 举掌向他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共余比丘斗诤。 嗔恚发不喜心。 举掌向他。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嗔恚发不喜心。 举掌向他波逸提。 举掌者。 有二种。 手掌脚掌。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举手掌波逸提。 若举脚掌波逸提。 除手脚。 举余身分向他。 突吉罗。 不犯者。 若比丘举掌遮恶兽。 若遮恶人不犯(四十九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跋难陀释子。 有兄比丘。 名曰难徒。 跋难陀有弟子。 名达摩亦善持戒。 是弟子不随师行。 难徒作是念。 此是我弟弟子。 不随我行。 又不随我弟行。 应当治之令随我等。 尔时难徒以女人著一房中。 往语达摩言。 汝到某处来。 达摩言。 往何所作。 答言但来。 达摩作是念。 此是我师兄。 云何不随语即便随往。 难徒知立此处得见女人。 即教此中立待我。 难徒即往女人所。 除却三疮抱捺余身和合相触。 作如是已语达摩言。 汝见不。 答言见。 汝莫语余人。 答言。 我不能覆藏。 必以是事白佛。 当向比丘比丘尼说。 难徒言。 我亦见汝和上作如是事。 复见剧是。 尚不语人。 汝何以语人。 答言。 汝意自欲不语。 我不能覆藏。 必当白佛。 向比丘比丘尼说。 时达摩即以是事向诸比丘说。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知比丘有重罪。 故覆藏不说。 种种因缘诃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问难徒。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知比丘有重罪故覆藏。 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知他比丘有重罪覆藏乃至一夜波逸提。 知者。 若自知若从他闻若彼比丘自说。 重罪者。 波罗夷僧伽婆尸沙。 一夜者。 从日没至地未了时。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是中犯者。 若比丘地了时。 见余比丘犯波罗夷。 是比丘波罗夷中生波罗夷想。 竟日覆藏至地了时波逸提。 若是比丘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 若僧解摈若苦痛止。 是时覆藏他罪。 至地了时波逸提地了已。 日出时。 日出已中前日中日昳。 晡时日没日没已。 初夜初分。 初夜中分。 初夜后分。 中夜初分。 中夜中分。 中夜后分。 后夜初分。 后夜中分。 后夜后分。 覆藏他罪。 至地了时波逸提。 有比丘见余比丘地了时犯僧伽婆尸沙。 僧伽婆尸沙中生僧伽婆尸沙想。 竟日覆藏至地了时波逸提。 若是比丘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 若僧解摈若苦痛止。 是时覆藏他罪。 至地了时波逸提。 地了已日出时日出已。 中前日中日昳。 晡时日没时日没已。 初夜初分初夜中分初夜后分中夜初分中夜中分中夜后分。 后夜初分后夜中分后夜后分。 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 有比丘见余比丘地了时犯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是比丘突吉罗中生突吉罗想。 竟日覆藏至地了时突吉罗。 是比丘若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 若僧解摈若苦痛止。 覆藏他罪至地了时突吉罗。 地了已日出时日出已。 中前日中日昳晡时日没时日没已。 初夜初分初夜中分初夜后分。 中夜初分中夜中分中夜后分。 后夜初分后夜中分后夜后分。 覆藏他罪至地了时突吉罗。 若比丘见余比丘地了时犯波罗夷。 谓僧伽婆尸沙。 谓波逸提谓波逸提提舍尼。 谓突吉罗。 是比丘。 波罗夷中生突吉罗想。 竟日覆藏至地了时波逸提。 若是比丘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 若僧解摈若苦痛止。 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 日出时乃至后夜后分。 覆藏他罪至地了时皆波逸提。 又比丘见余比丘地了时犯僧伽婆尸沙。 是僧伽婆尸沙中。 谓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波罗夷。 是比丘于僧伽婆尸沙中。 生波罗夷想若突吉罗想。 竟日覆藏至地了时。 皆波逸提。 若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 若僧解摈若苦痛止。 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 日出时乃至后夜后分。 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 又比丘见余比丘地了时犯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是比丘突吉罗中。 谓波罗夷。 谓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 是比丘突吉罗中。 生波罗提提舍尼想若波罗夷想。 竟日覆藏至地了时。 皆突吉罗。 若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 若僧解摈若苦痛止。 覆藏他罪至地了时。 突吉罗。 从日出时乃至后夜后分。 覆藏他罪至地了时突吉罗。 若比丘见余比丘地了时犯波罗夷是比丘于波罗夷中生疑。 是波罗夷非波罗夷。 后时断疑。 于波罗夷中生波罗夷想。 竟日覆藏至地了时波逸提。 若是比丘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若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 若僧解摈。 若苦痛止。 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 日出时乃至后夜后分。 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 又比丘见余比丘地了时犯僧伽婆尸沙生疑。 是僧伽婆尸沙非僧伽婆尸沙。 后时断疑。 于僧伽婆尸沙中生僧伽婆尸沙想。 竟日覆藏至地了时波逸提。 若是比丘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若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 若僧解摈若苦痛止。 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 日出时乃至后夜后分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 又比丘见余比丘地了时犯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是比丘于突吉罗中生疑。 是突吉罗非突吉罗。 后时断疑。 于突吉罗中生突吉罗想。 竟日覆藏至地了时突吉罗。 若是比丘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若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 若僧解摈若苦痛止。 覆藏他罪至地了时突吉罗。 日出时乃至后夜后分。 覆藏他罪至地了时突吉罗。 又比丘见余比丘地了时犯波罗夷生疑。 为波罗夷为僧伽婆尸沙。 为波罗夷为波逸提。 为波罗夷为波罗提提舍尼。 为波罗夷为突吉罗。 是比丘后时断疑于波罗夷中生突吉罗想。 竟日覆藏至地了时波逸提。 若是比丘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若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 若僧解摈若苦痛止。 竟日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 从日出时乃至后夜后分。 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 又比丘见余比丘地了时犯僧伽婆尸沙。 生疑。 为僧伽婆尸沙为波逸提。 为僧伽婆尸沙为波罗提提舍尼。 为僧伽婆尸沙为突吉罗。 为僧伽婆尸沙为波罗夷。 是比丘后时断疑。 于僧伽婆尸沙中生波罗夷想。 竟日覆藏至地了时波逸提。 若是比丘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若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 若僧解摈若苦痛止。 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 日出时乃至后夜后分。 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 又比丘见余比丘地了时犯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是比丘突吉罗中生疑。 为突吉罗为波罗夷。 为突吉罗为僧伽婆尸沙。 为突吉罗为波逸提。 为突吉罗为波罗提提舍尼。 是比丘后时断疑。 于突吉罗中生波罗提提舍尼想若波罗夷想。 竟日覆藏至地了时。 皆突吉罗。 若是比丘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若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 若僧解摈若苦痛止。 覆藏他罪至地了时突吉罗。 日出时乃至后夜后分覆藏他罪至地了时。 突吉罗(见他罪向一人说便止若疑不须说五十竟)。 十诵律卷第十四<<[11][12][13][14][15][16][17][18][19][20] . .. >> 十诵律卷第十五(第三诵之二)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九十波逸提之七佛在舍卫国。 尔时跋难陀释子作是念。 是达摩弟子毁辱我兄。 应当报之。 尔时唤言。 共到某聚落去问何以故。 答言但来。 达摩念言。 是我和上云何不随语。 从只桓出。 尔时只桓门间有诸比丘经行。 诸比丘语达摩言。 汝今日必当得多美饮食。 何以故。 随逐多知识比丘故。 达摩言。 多以不多今日当知。 是跋难陀释子随所入家皆请与食。 跋难陀言。 小住日早时到当取。 达摩作是念。 我和上今日必当受好请处。 是故处处不受食。 第二第三家亦请与食。 跋难陀言。 小住日早时到当取。 尔时跋难陀出白衣舍。 看日已中。 设入聚落乞食者不及时。 若还只桓亦复不及时。 即语达摩言。 汝还去。 我与汝共坐共语不乐。 我独坐独语乐。 达摩复自看日已中。 设入聚落乞食不及时。 若还只桓复不及时。 达摩又念。 今当何去。 即还只桓。 诸比丘问言。 汝今日得多美好食耶。 答言。 莫共我语今日断食。 问何以故。 即以是事向诸比丘广说。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故断比丘食。 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跋难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跋难陀释子。 云何名比丘。 故断比丘食。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语余比丘。 来共到诸家。 到诸家已是比丘不教与食。 便作是言。 汝去。 与汝共坐共语不乐。 我独坐独语乐。 欲恼彼故以是因缘无异波逸提。 家者白衣家。 驱出者。 自驱若教人驱。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语余比丘言。 汝来。 共到他家。 若未入城门令还者突吉罗。 若入城门令还者。 亦突吉罗。 若未入白衣家外门令还者突吉罗。 若入外门令还者亦突吉罗。 入中门亦如是。 若未入内门令还者突吉罗。 若入内门未至闻处令还者突吉罗。 若至闻处令还者波逸提(五十一竟)。 佛在憍萨罗国。 与大比丘众游行。 时有五百估客众随逐佛行。 作是念。 我等随佛行。 当得丰乐安隐。 佛游行到一林中欲宿。 时估客各随向火。 拾薪草共燃火向。 诸比丘亦随所知识。 共拾草木用燃火向。 有一异摩诃卢比丘。 拽空中木持著火中。 木中有毒蛇得热便出比丘见之惊怖大唤。 估客惊怪谓有贼来。 共相谓言。 各自捉槊刀盾弓箭聚集财物。 诸估客即起捉诸器仗聚集财物。 共相问言。 贼在何处。 比丘言。 无贼但有毒蛇。 诸估客言。 若知是蛇何故大唤。 以大唤故。 诸估客众或有相杀。 我等几相伤害。 佛闻是事及诸估客诃责比丘。 过是夜已佛以是因缘集比丘僧。 以种种因缘诃责摩诃卢比丘。 云何名比丘。 露地燃火。 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无病露地燃火向。 若燃草木牛屎木皮粪扫。 若自燃若使人燃。 波逸提。 病者。 冷盛热盛风盛若向火得差。 是名病除。 是因缘。 名不病。 露地者。 无壁覆障。 无席覆。 无衣覆。 如是等无覆处。 名露地。 自著者自手著。 使著者教他著。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以草著草火中波逸提。 若以薪牛屎木皮粪扫。 著草火中波逸提。 若比丘以木著木火中波逸提。 若以牛屎木皮粪扫草著木火中波逸提。 若比丘以牛屎著牛屎火中波逸提。 若以木皮粪扫草木。 著牛屎火中波逸提。 若比丘以木皮著木皮火中波逸提。 若以粪扫草木牛屎。 著木皮火中波逸提。 若比丘以粪扫著粪扫火中波逸提。 若以草木牛屎木皮。 著粪扫火中波逸提。 教著亦如是。 乃至露地以火樵著火中突吉罗。 不犯者。 若病若煮饭若煮羹。 煮粥煮肉煮汤煮染。 熏钵治杖治钩不犯(五十二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欲羯磨摈跋难陀。 时六群比丘在众中遮不得成羯磨。 异时六群比丘余处行去。 诸比丘言。 我等今当与跋难陀作摈羯磨。 有比丘言。 六群比丘当来更遮。 诸比丘言。 六群比丘今远去至余聚落。 多事未还。 有比丘佐助六群比丘。 时住不去。 诸六群比丘懈怠懒惰。 说戒自恣僧羯磨时不来。 但与欲清净。 诸比丘念。 莫令佐助六群比丘来众中作遮。 但取欲来。 即打揵椎集比丘僧遣人到彼比丘所索欲来。 彼问言。 欲作何事。 答言有僧事。 彼比丘即与欲尔时僧一心和合。 与跋难陀作摈羯磨。 后日大唱言。 僧已与跋难陀作摈羯磨。 彼比丘言。 是羯磨不应如是作。 不可我意故。 诸比丘言。 汝已与欲。 彼比丘言。 我不知僧与跋难陀释子作摈羯磨故。 若知者不与欲。 自言。 我不是有过不应与欲。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如法僧事中与欲。 后悔种种因缘诃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是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与欲已后悔。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如法僧事与欲竟后悔言。 我不应与波逸提。 僧事者。 所有僧事。 若白羯磨。 白二羯磨。 白四羯磨。 若布萨自恣。 若羯磨十四人。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如法僧事与欲竟。 后悔言。 我不应与波逸提若比丘僧如法事。 若白羯磨。 白二羯磨。 白四羯磨。 布萨自恣。 十四人羯磨。 与欲竟后悔言。 我不应与欲。 波逸提。 随心悔言。 一一波逸提(五十三竟)。 佛在阿罗毗国。 尔时诸贤者。 随斋日至寺中受斋法。 通夜燃灯加趺而坐。 为听法故。 时诸上座比丘初夜大坐。 至中夜时各各入房。 诸年少比丘及诸沙弥。 在说法堂中宿不一心卧鼾眠[穴/(爿*臬)]语大唤掉臂诸贤者言看是尊众不一心眠卧。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阿罗毗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共未受具戒人宿。 佛尔时但诃责未结此戒。 佛在舍卫国。 尔时沙弥罗睺罗。 诸比丘驱出房不共宿。 罗睺罗即去到边小房中住。 时有客比丘来。 作是念。 大房中必上座满。 我当向边小房中。 作是念已即向边小房中。 到已謦欬打门问言。 此中有谁。 答言。 我是罗睺罗。 比丘言出去。 即便出去。 到第二房中。 复更驱去。 到第三房中。 复更驱去。 罗睺罗作是念。 我所至房舍皆驱出者。 今当往至佛厕屋中。 即往厕屋中枕厕板卧。 板下有蛇。 先出不在。 后夜大风雨堕。 蛇得苦恼即还向窟。 时佛忆罗睺罗卧。 若我不觉者。 正尔当为蛇所害。 佛即入三昧。 自房内没于厕边住。 即以神力作龙声。 罗睺罗便觉。 佛知而故问。 汝是谁耶。 答言。 我罗睺罗。 何故在此。 答言卧。 问何故此中卧。 答言。 余无宿处。 佛言。 汝出。 即便出来。 佛以右手摩罗睺罗头。 说是偈言。 汝不为贫穷  亦不失富贵  但为求道故  出家应忍苦说是偈已。 佛即捉臂将至自房。 时佛独坐床上大座。 佛竟夜入禅。 用圣默然到地了已。 以是因缘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是沙弥可怜愍。 无父母若不慈愍。 何缘得活。 若值恶兽得大苦恼。 是亲里必嗔言。 诸沙门释子但能畜沙弥。 而不能守护。 佛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从今为二事利故。 听未受大戒人二夜共宿。 一者为怜愍沙弥故。 二者为有白衣来至寺中应与房宿故。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与未受大戒人共舍宿。 过二夜波逸提。 未受大戒人者。 除比丘比丘尼。 余一切人是。 舍有四种。 一者一切覆一切障。 二者一切障不覆。 三者一切覆半障。 四者一切覆少障。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与未受大戒人。 四种舍中宿。 过二夜波逸提。 起已还卧。 随起还卧。 一一波逸提。 若通夜坐不犯。 时有比丘病。 使沙弥供给看病。 是比丘至第三夜驱沙弥去。 是病比丘无人看故垂死。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应唤沙弥在病比丘所立莫令卧。 有病比丘沙弥小久立倒地便卧。 佛言。 病比丘不犯。 是中有不病比丘不应卧(五十四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阿利吒比丘。 生恶邪见言。 我如是知佛法义。 作障道法不能障道。 诸比丘闻是事。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汝当约敕阿利吒比丘言。 汝莫作是语。 我知佛法义。 作障道法不能障道。 莫谤佛。 谤佛者不善。 佛不作是语。 佛种种因缘。 说障道法能障道。 汝舍是恶邪见。 当三教令舍是事。 诸比丘言。 如是世尊。 即往约敕阿利吒比丘言。 汝莫作是语。 我知佛法义。 作障道法不能障道。 汝莫谤佛。 谤佛者不善。 佛不作是语。 佛种种因缘说障道法能障道。 汝舍是恶邪见。 作是教令舍此事。 第二第三亦如是教。 诸比丘再三教已。 不能令舍。 即便起去。 往诣佛所头面礼足一面坐。 白佛言。 世尊。 我等教阿利吒比丘。 令舍是恶邪见。 不能令舍。 我等便即起来。 佛言。 汝等应作羯磨摈。 阿利吒比丘不舍恶邪见故。 若有余比丘。 不舍恶邪见者亦如是治。 作不舍恶邪见摈羯磨法者。 一心和合僧中。 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阿利吒比丘生如是恶邪见言。 我知佛法义。 作障道法不能障道。 僧已约敕令舍恶邪见。 而不肯舍。 若僧时到僧忍听。 与阿利吒比丘不舍恶邪见羯磨。 随汝几许时不舍恶邪见。 僧随尔所时与作摈羯磨。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阿利吒比丘不舍恶邪见摈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作是言。 我如是知佛法义。 作障道法不能障道。 诸比丘应如是教彼比丘。 汝莫作是言。 我如是知佛法义。 作障道法不能障道。 汝莫谤佛谤佛者不善。 佛不作是语。 佛种种因缘说障道法能障道。 汝当舍是恶邪见。 诸比丘如是教时。 坚持不舍。 诸比丘当再三教令舍此事。 再三教时舍者善不舍者波逸提。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是比丘初应软语约敕。 若软语约敕舍者。 令作突吉罗悔过。 若不舍者。 应作白四羯磨约敕。 约敕法者。 一心和合僧中。 一比丘唱言。 大德僧听。 是阿利吒比丘生恶邪见。 作如是言。 我知佛法义。 作障道法不能障道。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约敕阿利吒比丘。 令舍恶邪见。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约敕阿利吒比丘舍恶邪见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是中佛说是比丘应第二第三约敕令舍是事者。 是名约敕。 是名为教。 是名约敕教。 若软语约敕不舍者未犯。 若初说说未竟说竟。 第二说说未竟说竟。 第三说说未竟。 非法别众。 非法和合众。 似法别众。 似法和合众。 如法别众。 异法异律异佛教。 约敕不舍者未犯。 若如法如律如毗尼如佛教。 三约敕竟不舍者。 波逸提(五十五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知是人作如是语。 不如法除罪。 不舍恶邪见。 如法摈出。 便与共事共住共同室宿。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知是人作如是语不如法除罪不舍恶邪见如法摈出。 便与共事共住共同室宿。 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间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知是人作如是语不如法悔不舍恶邪见如法摈出。 便与共事共住共同室宿。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知比丘作如是语不如法悔不舍恶邪见如法摈出。 便与共事共住共同室宿波逸提。 知者。 若自知若从他闻若彼自说。 如是语者。 如所见说。 不如法悔者。 未折伏心未破憍慢不舍恶邪见者。 是恶邪见未离心故。 如法摈出者。 如佛法僧中摈出。 共事者。 有二种事。 法事财物事。 共住者。 共是人住。 作白羯磨白二白四羯磨布萨自恣。 若作十四人羯磨共舍宿者。 舍有四种。 一者一切覆一切障。 二者一切障不覆。 三者一切覆半障。 四者一切覆少障。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共摈人作法事。 若教经法。 若偈说。 偈偈波逸提。 若经说。 章章波逸提。 若别句说句句波逸提。 若从摈人问诵受学亦如是。 共财事者。 若比丘与摈人钵波逸提。 与衣户钩时药夜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皆波逸提。 若从摈人取衣钵波逸提。 乃至取尽形药。 皆波逸提。 若四种舍中共宿卧者波逸提。 起已还卧随起还卧。 一一波逸提。 若通夜坐不卧。 突吉罗(五十六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沙弥名摩伽。 生如是恶邪见。 我知佛法义。 作淫欲不能障道。 诸比丘闻是事。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汝等当约敕摩伽沙弥。 汝莫作是语。 我知佛法义。 作淫欲不能障道。 汝莫谤佛。 谤佛者不善。 佛不作是语。 佛种种因缘说淫欲能障道。 汝当舍是恶邪见。 诸比丘言。 如是世尊。 即往诃沙弥言。 汝莫作是语。 我知佛法义。 作淫欲不能障道。 莫谤佛。 谤佛者不善。 佛不作是语。 佛种种因缘说淫欲能障道。 汝舍是恶邪见。 诸比丘再三教已。 不能令舍。 即从坐起来诣佛所。 头面礼足白佛言。 世尊。 我等约敕摩伽沙弥。 令舍恶邪见。 不能令舍。 从坐起来。 佛言。 汝等应与摩伽沙弥灭摈羯磨。 不舍恶邪见故。 若更有如是沙弥。 亦应如是治。 灭摈羯磨法者。 一心和合僧中。 一比丘唱言。 大德僧听。 是摩伽沙弥生恶邪见。 僧已约敕令舍恶邪见。 而不肯舍。 若僧时到僧忍听。 与摩伽沙弥灭摈羯磨。 是名曰。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摩伽沙弥灭摈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知是沙弥灭摈已。 便畜经恤共事共宿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知是灭摈沙弥。 便畜经恤共事共宿。 种种因缘诃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知灭摈沙弥。 便畜经恤共事共宿。 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沙弥作是语。 我知佛法义。 行淫欲不能障道。 诸比丘应如是教沙弥言。 汝莫作是语。 我知佛法义。 行淫欲不能障道。 莫谤佛。 谤佛者不善。 佛不作是语。 汝当知。 佛种种因缘诃责。 淫欲能障碍道。 汝当舍是恶邪见。 若是沙弥诸比丘如是诃时。 坚持不舍者。 诸比丘应再三教令舍是事。 再三教时若舍者善。 不舍者诸比丘应如是语沙弥。 汝从今不应言佛是我师。 亦不应随诸比丘后行。 诸余沙弥得共比丘同房二宿。 汝今不得。 痴人灭去。 不应住此。 若比丘知是灭摈沙弥。 便畜经恤共事共宿波逸提。 知者。 自知若从他闻若沙弥自说灭摈者如佛法。 一心和合僧。 作灭摈羯磨。 畜者。 持作弟子自作和上若阿阇梨。 经恤者。 若与衣钵户钩时药夜分药七日药终身药。 共事者。 有二种事。 法事财事。 共宿者。 四种舍内共宿。 舍者。 若一切覆一切障。 一切障不覆。 一切覆半障。 一切覆少障。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教灭摈沙弥法。 若偈说。 偈偈波逸提。 若经说。 章章波逸提。 若别句说。 句句波逸提。 若从灭摈沙弥受经读诵亦如是。 若与灭摈沙弥钵波逸提。 若与衣户钩时药夜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皆波逸提。 若从灭摈沙弥取衣钵户钩时药夜分七日尽形药。 一一皆波逸提。 四种舍中共宿波逸提。 起已还卧随起还卧。 一一波逸提。 通夜坐不卧。 亦波逸提(五十七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世尊。 为乞食故。 早起著衣持钵。 阿难从后入王舍城。 时天大雨水突伏藏出多有宝物。 尔时世尊乞食。 食已还耆阇崛山。 佛见是藏多有宝物。 佛在前行。 阿难随后一寻徐行。 阿难自念。 我若近佛。 口气脚声或恼佛故。 佛见是藏语阿难言。 毒蛇阿难。 作是语已即便直过。 不往物所。 阿难见已白言。 恶毒蛇世尊。 作是语已即便直过。 不往物所。 是山下有一贫人刈麦。 闻是二种语。 作是念。 我未曾见沙门释子毒蛇恶毒蛇。 今当往看。 即往见藏为水突出。 见已欢喜言。 沙门释子毒蛇皆是好物。 即以车舆衣囊。 及日取著家内。 以是宝物现富贵相。 谓作大舍金肆银肆客作肆铜肆珠肆象群马群牛羊群车乘辇舆人民奴婢。 是人先有不相可者。 作大舍时妨其生业。 是人妒嫉。 便白王言。 是中先有贫穷贱人。 卒见富相。 起大堂舍金肆银肆客作肆铜肆珠肆象群马群牛羊群人民奴婢。 是人必当得大宝藏。 不欲语王。 王即唤问。 汝得宝藏耶。 答言不得。 王念。 此人不被拷治。 云何说实。 即敕有司。 尽夺财物缚著标头。 若得宝藏不语王者。 皆如是治。 作是教已。 即夺财物缚著标头。 谁得宝藏不语王者。 皆如是治。 是人作是言。 毒蛇阿难。 恶毒蛇世尊。 诸人语曰。 汝莫作是语。 毒蛇阿难。 恶毒蛇世尊。 汝应作是言。 谁得宝藏。 不语王者皆有此分。 是人一心念佛作是言。 毒蛇阿难。 恶毒蛇世尊。 时人白王是人标头作如是语。 毒蛇阿难。 恶毒蛇世尊。 王即唤问。 缚汝标头实作是语毒蛇阿难恶毒蛇世尊不。 是人答言。 大王。 施我无畏者我当说实。 答言。 与汝无畏。 即言。 有是宝藏。 我先贫贱。 山下刈麦。 有二比丘共来上山。 一在前行。 一在后行。 前行比丘见是藏时。 作是言。 毒蛇阿难。 语已直去不到物所。 亦不取物。 后行比丘亦见。 复作是言。 恶毒蛇世尊。 语已直去不到物所。 亦不取物。 我闻是二语。 即作是念。 我未曾见沙门释子毒蛇恶毒蛇。 寻便往看。 见是宝藏为水所突。 见已欢喜。 即以车舆衣囊取著家中。 现富贵相。 起大堂舍金肆银肆客作肆铜肆珠肆象马群牛羊群车乘辇舆人民奴婢。 今我堕罪便忆是语。 此恶毒蛇今于我身能作何等。 必啖我命。 为是宝故。 王尽夺我所有财物。 垂当夺命。 王作是念。 必当是佛与阿难。 王言汝去。 于命无畏赏汝金钱五百。 于是急中。 说于佛语及阿难所言故。 从死得脱。 时是众中大臣大官大声唱言甚希有事。 忆佛语故便得脱死。 诸比丘闻是事。 向佛广说。 佛言。 取重物得如是罪。 及过是罪。 皆由取宝物故。 佛但诃责而未结戒。 佛在维耶离尔时诸童子等。 出城诣园林中学射。 射门扇孔仰射空中筈筈相拄。 尔时跋难陀释子。 早起著衣持钵欲入城乞食。 诸童子遥见共相谓言。 此跋难陀释子喜作恶罪。 若见罪闻罪疑罪无惭愧无厌足。 我等今当试看。 即以宝物价直一千。 放著道中舍远遥看。 时跋难陀释子到是宝物所。 四顾无人取著腋下。 诸童子见即往围绕捉言。 汝比丘法。 他物不与便偷取耶。 答言不偷。 何故取耶。 答言。 我谓粪扫物故取。 诸童子言。 云何宝物作粪扫取。 诸童子念。 此恶人当将诣众官。 作是念已。 将诣众官。 众官问言。 汝实偷不。 答言不偷。 作粪扫想取。 众官又言。 无有宝物得作粪扫取者。 众官是佛弟子。 信乐佛故作是语。 比丘云何作偷。 诸童子辈必当虚妄。 即言汝去。 后莫复尔诸露地不与宝莫取。 时跋难陀作是恶事已。 还向诸比丘广说是事。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如是罪恶及过是罪。 皆由取金银宝物故。 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若宝若似宝。 自取教取波逸提。 宝者。 钱金银砗磲玛瑙琉璃真珠。 似宝者。 铜铁白镴铅锡伪珠自取者自手取。 教取者教他取。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捉举他钱金银波逸提。 捉举他砗磲玛瑙琉璃真珠波逸提。 若比丘有似宝物。 作男子庄严具女人庄严具器仗斗具。 捉举是物波逸提。 捉举伪珠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城节日到。 诸白衣办种种饮食出园林中。 时毗舍佉鹿子母著五百金钱直庄严身具。 出城游戏。 还欲入城。 是鹿子母信乐佛及众僧。 作是念。 我今出城不应不见佛而还入城。 又我不应著如是庄严具往诣佛所。 即脱严具裹著衣中。 与一小婢。 与已诣佛所。 头面礼足一面坐。 佛以种种说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默然。 鹿子母闻佛说法已。 从坐起头面礼足右绕而去。 佛善说法。 小婢闻佛法味故。 即忘庄严具去。 佛见是衣裹语阿难。 汝看是中。 有何物取举。 阿难语净人开看还令裹举。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若宝若似宝。 自捉举教人捉举波逸提。 除因缘因缘者。 若宝若似宝在僧坊内若住处内。 以如是心取。 有主来者当还。 是事应尔。 僧坊内者。 物在僧坊壁内篱内堑内障内。 住处内者随白衣所请住处。 是中云何不犯。 若物在僧坊内。 若得净人。 教取看举。 若不得净人。 应自取看举。 若有来索者。 应问。 汝物有何相。 若说相。 是者应还。 若不是者。 应答。 无如是物。 若主未来。 是比丘有因缘欲行者。 是中有旧住善好比丘。 应语言。 我得他所忘物。 汝取看举。 有来索者。 问相。 是者应还。 若不是者。 应答。 无如是物。 若过五六岁。 无主来索应施四方僧物中用。 若后有主来索者。 应取四方僧物偿。 是物在住处者。 若得净人。 教取看举。 若不得净人。 自取看举。 若有来索者。 应问相。 是者应还。 不是者。 应答无如是物。 若是比丘有因缘欲去。 是中若有舍主善好男女应语言。 我此中得他是物。 汝取看举。 若有索者。 问相。 是者应还。 不是者应答。 无如是物。 若过五六岁无来取者。 是住处若少坐床大床床板应用作。 若后有来索者。 应取是床座用还。 是事应尔(五十八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王舍城人。 以龙雹因缘故。 作一月会。 最后日设会。 伎儿作伎。 应多与价直。 尔时六群比丘共相谓言。 往看去来。 皆言随意。 即便俱往在一面立。 遣人语伎人言。 是中有所得物。 与我等分。 若不与者我坏汝会。 便即往语。 汝所得物与我等分。 若不与者当坏汝会。 问谁作是语。 答言沙门。 问何沙门。 答言。 释子沙门。 伎人共相谓言。 我等今牵观者心伎乐已调。 若有大乐师尚不能坏。 何况释子沙门。 不与汝分。 使即还报。 不肯与汝分。 闻不与已。 即张异衣作幔。 异衣作障。 异衣作敷。 是中著白衣服结加趺坐。 辩才庄严赞佛赞法赞僧圣戒。 是中有人。 从大众中起。 试往看之。 如是第二第三。 会处皆空。 来就比丘闻法得味不复还去。 是中即空。 尔时伎人应大得价。 即不复得。 共相问言。 彼中是谁。 答言。 沙门释子。 即诃责言。 是失沙门法。 烧沙门法。 尽夺我等所得财物。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不作净染衣著。 佛但诃责而未结戒。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 从憍萨罗国游行向舍卫国。 与估客众俱欲度险道。 时有贼来劫估客物。 裸形放去。 诸比丘亦失衣服。 复有余出家人。 亦在此中俱失衣服。 时贼收衣聚在一处。 是贼爱佛法故。 语诸比丘。 汝等各各还自取衣。 余出家人亦有染衣。 诸比丘疑惑。 谓是他衣。 竟不敢取。 次第到舍卫国。 往诣佛所头面作礼一面坐。 诸佛常法。 有客比丘来。 如是语劳问。 可忍不足不。 乞食不难。 道路不疲耶。 佛以是语劳问诸比丘。 可忍不足不。 乞食不难。 道路不疲耶。 诸比丘言。 忍足乞食不难道路不疲。 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得新衣者。 应三种色中。 随一一种。 坏是衣色。 若青若泥若茜。 若比丘不以三种坏衣色著新衣者波逸提。 新衣者。 若比丘得他故衣。 初得故。 亦名新衣。 三种坏色者。 若青若泥若茜。 若比丘得青衣者。 应二种净。 若泥若茜。 若得泥衣者。 亦二种净。 若青若茜。 若得茜衣者。 亦二种净。 若青若泥。 若得黄衣者。 应三种净。 青泥茜。 得赤衣者。 应三种净。 青泥茜。 得白衣者。 亦三种净。 青泥茜。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著不作净衣波逸提。 若作敷具波逸提。 若作枕波逸提。 乃至少时试著突吉罗。 若比丘得作净竟衣。 以不净段物补。 却刺缝一点作净。 若直缝各各作净。 若比丘得净染衣。 却刺缝即是净。 不净物补摘不净物。 还与僧净染者。 如法坏色染也。 不净段物者。 非如法色。 一尺二尺故。 言不净段。 以此衣坏故。 以段补之。 皆应却刺。 若直缝者。 衣主命终。 应摘此直缝与僧。 乃以此衣与看病人。 一点三点以净。 此不净色故。 净而却刺。 是佛所许如法畜用。 直缝所以不得者。 以是世人衣法故。 以却刺异俗(五十九竟)。 十诵律卷第十五<<[11][12][13][14][15][16][17][18][19][20] . .. >> 十诵律卷第十六(第三诵之三)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九十波逸提之八佛在王舍城。 尔时瓶沙王。 有三种池水。 第一池中王及夫人洗。 第二池中王子大臣洗。 第三池中余人民洗。 是王得道深心信佛。 问诸大臣。 上人洗不。 答言亦洗。 王言。 上人应我池中洗。 尔时诸比丘。 常初夜中夜后夜数数洗。 一时瓶沙王欲洗。 语守池人。 除人令净。 我欲往洗。 即时除却余人。 但比丘在。 知池人作是念。 王敬比丘。 若遣除者王或当嗔。 便白王言。 已除诸人但比丘在。 王言大善。 令上人先洗。 初夜中夜后夜比丘洗竟便去。 知池人白王言。 比丘已去。 王即往洗。 王法洗迟。 王洗竟时便即地了。 王浴竟作是念。 我不应出城不见佛。 直还入城即诣佛所。 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佛知而故问。 大王。 晨朝何来。 时王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尔时为王说种种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默然。 王闻佛说法已。 从坐起头面礼足右绕而去。 王去不久。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诃责诸比丘。 云何名比丘。 常初夜中夜后夜数数洗。 令灌顶刹利大王自池中不得洗。 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减半月浴波逸提。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未满半月浴波逸提。 若满半月浴若过不犯。 尔时春残一月半夏初一月。 是二月半大热时。 诸比丘不得浴故。 身体垢痒烦闷吐逆。 是事白佛。 愿世尊。 如是大热时。 听诸比丘洗浴。 佛言听浴。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减半月浴波逸提。 除因缘。 因缘者。 春残一月半夏初一月。 是二月半名大热时。 是中犯者。 若比丘未至大热时浴波逸提。 若大热时浴不犯。 佛在王舍城。 尔时诸比丘病。 以酥油涂身。 不得浴故。 患痒烦闷吐逆。 诸比丘白佛。 愿听病因缘故浴。 佛言。 从今日听病因缘故浴。 益利病人如食无异。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减半月浴波逸提。 除因缘。 因缘者。 春残一月半夏初一月。 是二月半大热时。 除病时。 病者。 若冷发风发热发。 若洗浴得差。 是名病。 是中犯者。 若比丘无病减半月浴波逸提。 若病不犯。 佛在王舍城。 尔时诸比丘中前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时恶风起。 吹衣离体尘土坌身。 不得浴故烦闷吐逆。 是事白佛愿世尊。 听风因缘故浴。 佛言。 从今听风因缘故浴。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减半月浴除因缘波逸提因缘者。 春残一月半夏初一月。 是二月半大热时。 除病时风时。 是中犯者。 若无风因缘浴波逸提。 若有风因缘浴不犯。 佛在王舍城。 尔时诸比丘着新染衣入城乞食。 值雨衣湿染汗著身生疥疱。 不得浴故痒闷吐逆。 诸比丘白佛。 愿世尊。 听雨因缘故浴。 佛言。 听雨因缘故浴。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减半月浴除因缘波逸提。 因缘者。 春残一月半夏初一月。 是二月半大热时。 除病时风时雨时。 是中犯者。 若无雨因缘浴波逸提。 有雨因缘浴不犯。 佛在阿罗毗国。 尔时诸比丘作新佛图。 担土持泥墼砖草等。 粗泥细泥黑白泥治。 不得浴故。 痒闷吐逆疲极不除。 是事白佛。 愿世尊。 听作因缘故浴。 佛言。 听作因缘故浴。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减半月浴除因缘波逸提。 因缘者。 春残一月半夏初一月。 是二月半大热时。 除病时风时雨时作时。 作者。 乃至扫五扫帚僧坊地。 亦名为作。 是中犯者。 若比丘无作因缘浴波逸提。 若作因缘者不犯。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从憍萨罗游行向舍卫国。 是土地多土尘。 行时尘士坌身。 不得浴故。 身体痒闷吐逆。 是事白佛。 愿世尊。 听行因缘故浴。 佛言。 听行因缘故浴。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 减半月浴除因缘波逸提。 因缘者。 春残一月半夏初一月是二月半大热时。 除病时风时雨时作时行时。 行者。 乃至半由旬若来若去。 是中犯者。 若比丘昨日来今日浴波逸提。 明日欲去今日浴波逸提。 若至半由旬来去浴者不犯。 若比丘无是六因缘。 灭半月浴波逸提若有因缘。 不语余比丘辄浴者。 突吉罗(六十竟)。 佛在维耶离国尔时维耶离国诸王子。 出园林中学射。 门扇孔仰射空中。 筈筈相拄。 尔时迦留陀夷。 中前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遥见诸王子作如是射。 见已便笑。 诸王子言。 何以故笑。 我等射不好耶。 答言不好。 问言汝能不。 答言能。 若能便射。 迦留陀夷言。 我等法不应捉弓箭。 诸王子言。 此有木弓可用。 即与木弓。 张时有飞鸟空中回旋。 迦留陀夷放箭。 围绕不令得出。 诸王子言。 何故不著。 答言。 射著何足为难。 诸王子言。 不尔。 若能著者。 便应令著。 莫但虚语。 即憍慢言。 汝等欲令射著何处。 王子言。 欲令著右眼。 即著右眼。 是鸟即死。 尔时诸王子皆惭愧妒嗔恨言。 沙门释子能故夺畜生命。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故夺畜生命。 种种因缘诃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 迦留陀夷。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故夺畜生命。 种种诃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故夺畜生命波逸提。 夺命者。 若自夺若教他夺。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有三种。 夺畜生命得波逸提。 自教遣使。 自者。 若比丘自作自夺畜生命。 教者。 语他言。 是畜生捉缚打杀。 若他受教杀者。 是比丘得波逸提。 遣使者。 若比丘语人言。 汝识某畜生不。 答言识。 汝往捉缚打杀。 使往捉缚打杀者。 比丘得波逸提。 又比丘有三种。 夺畜生命得波逸提。 一者用受色。 二者用不受色。 三者用受不受色。 受色者。 若比丘以手打畜生。 若足若头若余身分。 念欲令死。 死者波逸提。 若不即死。 后因死者波逸提。 若不即死后不因死突吉罗。 不受色者。 若比丘以木瓦石刀槊弓箭若木段白镴段铅锡段遥掷畜生。 念欲令死。 死者波逸提。 若不即死。 后因是死亦波逸提。 若不即死后不因死突吉罗。 受不受色者。 若以手捉木瓦石刀槊弓箭木段白镴段铅锡段就打。 念欲令死。 死者波逸提。 若不即死。 后因是死波逸提。 若不即死后不因死突吉罗。 若比丘不以受色不受色受不受色。 为杀故。 以毒药著畜生眼中耳中鼻中口中身上疮中。 著饮食中卧处行处。 念欲令死。 死者波逸提。 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波逸提。 若不即死后不因死突吉罗。 若比丘不以受色不受色受不受色。 不以毒药。 为杀故。 作忧多杀头多杀。 作弶网拨毗陀罗杀。 似毗陀罗杀。 断命杀堕胎杀按腹杀。 推著水火中杀。 推著坑中杀。 遣令道中死。 乃至母胎中初受二根。 身根命根。 于中起方便。 念欲令死。 死者波逸提。 若不即死后因是死波逸提。 若不即死后不因死。 突吉罗(六十一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共十七群比丘。 斗诤相骂心不和合。 时六群比丘共十七群比丘斗诤相骂已。 六群比丘。 欲令十七群比丘疑悔故。 作是言。 汝等不满二十岁受具足戒。 若人不满二十岁受具足戒者。 不名得具足戒。 若不得具足戒。 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 是人得是语已。 愁忧疑悔啼泣。 诸比丘问。 何故啼耶。 答言。 六群比丘令我疑悔云。 我等不满二十受具足戒。 若不满二十受具足戒者。 不名得具戒。 若不得具足戒。 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 我等闻是语。 疑悔故啼。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故令他疑悔。 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故令他比丘疑悔。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故令余比丘疑悔。 使须臾时心不安隐。 以是因缘无异波逸提。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有六事。 一者生。 二者受具戒。 三者犯。 四者问。 五者物。 六者法。 生者。 若比丘问余比丘。 汝何时生。 答言。 某王时生。 某大臣时生。 某丰乐时。 某饥俭时。 某安隐时。 某疾病时生。 即复言。 若人某王时生。 某大臣时。 若丰乐饥俭安隐疫病时生者。 是人不满二十岁。 若人不满二十。 不得受具足戒。 若不得受具足戒。 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 若他比丘起疑悔若不起。 皆波逸提。 又比丘问他比丘言。 汝掖下何时生毛。 口边何时生须。 咽喉何时现。 若言某王时某大臣时若丰乐饥俭安隐疫病时生。 即复言。 若人某王时某大臣时若丰乐饥俭安隐疫病时。 生毛生须咽喉现者。 是人不满二十。 若人不满二十受具足戒。 不名得具足戒。 若不得具足戒。 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 若起疑悔若不起。 皆波逸提。 是名生受具足戒者。 若比丘问他比丘言。 汝何时受具足戒。 答言。 某王时某大臣时若丰乐饥俭安隐疫病时受具足戒。 即复言。 若人某王时某大臣时若丰乐饥俭安隐疫病时受具足戒者。 是人不得具足戒。 不得具足戒者。 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 若起疑悔若不起。 皆波逸提。 又比丘问他比丘。 谁是汝具足戒和上。 谁作阿阇梨。 谁作教师。 答言。 某作和上。 某作阿阇梨。 某作教师。 即复言。 若某作和上。 某作阿阇梨。 某作教师。 是人不名得具足戒。 若不得具足戒。 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 若起疑悔若不起。 皆波逸提。 又比丘问他比丘言。 汝于十众中受具足戒。 于五众中受具戒耶。 答言。 十众中。 即复言。 若如是十众中受具戒。 是人不得具足戒。 若不得具戒者。 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 若起疑悔若不起。 皆波逸提。 又比丘问他比丘。 汝于界内受具戒界外受。 答言。 界内受。 即复言。 若界内受。 是人不得具足戒。 若不得具足戒者。 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 若起疑悔若不起。 皆波逸提。 是名受具足戒。 犯者。 若比丘语他比丘言。 汝犯僧伽婆尸沙罪犯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若比丘犯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者。 是人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 若起疑悔若不起。 皆波逸提。 是名犯。 问者。 若比丘问他比丘。 汝入某聚落。 行某巷。 至某家。 坐某处。 共某女人语。 到某比丘尼坊。 共某比丘尼语耶。 答言。 我入某聚落。 行某巷。 到某家。 坐某处。 共某女人语。 到某比丘尼坊。 共某比丘尼语。 即复言。 若比丘入某聚落行某巷到某家坐某处共某女人语到某比丘尼坊共某比丘尼语者。 是人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 若起疑悔若不起。 皆波逸提。 是名问。 物者。 若比丘语余比丘。 汝谁同心用钵。 谁同心用衣。 用户钩时药夜分药七日药终身药。 答言。 与某同心用钵衣户钩时药夜分药七日药终身药。 即复言。 若比丘与某同心用衣钵户钩时药夜分药七日药终身药者。 是人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 若起疑悔若不起。 皆波逸提。 是名物。 法者。 若比丘语他比丘。 莫多畜衣。 莫数数食。 莫别众食。 莫他不请入其舍。 莫非时入聚落。 莫不著僧伽梨入村邑。 若比丘答言。 我受迦絺那衣。 即复言。 若比丘随意多畜衣。 数数食别众食。 他不请入其舍。 非时入聚落。 不著僧伽梨入村邑者。 是人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 若起疑悔若不起。 皆波逸提。 是名法。 若比丘以是六事。 令他比丘疑悔。 皆波逸提。 除是六事。 以余事令他比丘疑悔。 突吉罗。 若除比丘以是六事。 以余因缘令余人疑悔。 皆突吉罗(六十二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十七群比丘中。 有一白衣小儿。 喜笑。 时十七群比丘以喜笑故。 用指击攊。 小儿多笑乃至气绝。 不能动手足。 便死。 时十七群比丘生疑。 我等将无得波罗夷。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十七群比丘。 汝以何心作。 答言。 我以戏笑故。 佛言。 若尔者不犯杀。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以指击攊他者波逸提。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以一指击攊他。 一波逸提。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指。 十波逸提。 若以木石击攊他。 突吉罗(六十三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波斯匿王。 有洗浴池。 处处作堰。 时十七群比丘共相谓言。 至阿脂罗河上洗浴去来。 十七群比丘中。 有一比丘。 得禅定故。 实不乐往。 为护余人意故去。 诸比丘皆到阿脂罗河岸上。 脱衣入河中作种种戏。 或手拍水。 或倒没。 或如鱼转。 或掉臂。 或两手把水。 或一手。 或仰浮。 是洗浴处。 王殿上悉得遥见。 时王与末利夫人。 于殿上受五欲乐。 女妓自娱。 时王遥见十七群比丘在水中种种戏。 语末利夫人。 此是汝所尊重者。 于水中作如是种种粗戏。 夫人答言。 王何以言看。 此是年少耳。 王何不言看摩诃迦叶舍利弗目揵连阿那律。 尔时是中得禅定者。 不洗在别处坐禅闻是二语。 王语夫人语。 闻已语余比丘言。 汝洗己足勿复更洗。 当上岸著衣皆盛满澡罐水著前结加趺坐。 如是教已。 即皆上岸著衣盛满瓶水著前结加趺坐。 时得定者。 以神通力令瓶水各各在前空中去。 令诸比丘大坐闭眼随后而去。 时末利夫人见已语王言。 此是我所尊重者也。 作如是行。 乃至王所不见处。 时夫人即遣使诣佛所。 白佛言。 是王常喜出比丘过罪。 以此水中洗戏故。 愿令诸比丘莫复此中洗。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十七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十七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水中作种种戏。 以手拍水倒没。 或如鱼转。 或两手把水。 或一手。 或仰浮。 种种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水中戏波逸提。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有八种。 一者作喜。 二者作乐。 三者作笑。 四者作戏。 五者弄水。 六者令他喜。 七者令他乐。 八者令他笑。 若比丘欲作喜故。 以手拍水波逸提。 若于水中倒没或转如鱼。 或一臂两臂浮。 或身踊。 或仰浮。 皆波逸提。 若比丘欲作乐作笑作戏弄水。 令他喜令他乐令他笑故。 作是种种浮戏。 皆波逸提。 乃至盘上有水若坐床上有水。 以指画之突吉罗。 不犯者。 若学浮若直渡。 不犯(六十四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阿那律。 从憍萨罗游行向舍卫国。 到一聚落无僧坊处欲宿。 是阿那律本国王子。 性贵故不喜问小小事又不知何人可问不可问。 见聚落中诸立年少。 即往问言。 是聚落中谁能与出家人宿处。 时聚落中有一淫女。 是诸年少欲戏弄比丘故。 答言。 某处可宿。 即往到女门前立弹指。 时女人出看。 见阿那律端正有威德颜色可爱。 见已淫欲心发。 女人问言。 汝何所索。 答言寄宿。 女言可得。 即入与坐处。 共相问讯。 然后乃坐。 女敕家人。 办种种饮食种种庄严供养是客。 即敷大床好褥被枕。 即此床边更著一床。 自为身故。 是女人初夜请比丘作不净事。 我当为汝供给捺脚。 比丘答言。 我是断淫欲人。 莫说是事。 女人意念。 此必有欲。 但以初至疲极故。 至中夜更语。 犹故不从。 至后夜复语。 亦故不从。 至地了时女语比丘言。 国王大臣有持百金钱来。 我不肯从。 二百三百四百五百我亦不从。 我于今夜三自相请。 而汝不肯。 汝于比丘所应得法。 必当得之。 若不欲尔者。 为愍我故受我施食。 阿那律念言。 我道中行必。 当复须食。 作是念已即默然受。 知默然受已。 即时办饮食。 自手行水。 自与多美饮食饱满已。 知洗手摄钵竟。 取小床在前坐听说法。 时阿那律。 观女人心本末因缘。 为说次第法。 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是女人见法闻法知法入法。 度疑悔不随他。 于佛法中得自在心无所畏。 从坐处起。 头面礼阿那律足言。 我从今日。 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我尽形作佛优婆夷。 时阿那律更为说种种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从坐起去。 从是已来此家常供给沙门释子衣服饮食。 是淫女少多送阿那律已便还。 尔时阿那律渐到舍卫国。 脱衣钵著一处。 往诣佛所。 头面作礼在一面坐。 诸佛常法。 有客比丘来。 以如是语劳问。 忍不足不。 乞食不难。 道路不疲极耶。 佛即以如是语劳问阿那律。 忍不足不。 乞食不难。 道路不疲极耶。 阿那律答言。 世尊。 忍足乞食不难。 道路不疲。 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阿那律虽离欲得阿罗汉。 不应与女人共宿。 如熟饮食人之所欲。 女人于男亦复如是。 种种因缘诃责。 不应与女人共宿。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与女人同舍宿波逸提。 女者。 人女非人女畜生女是。 人女若卧若坐名为宿。 象若倚若立亦名宿。 驼马牛羊若卧若立亦名宿。 鹅雁孔雀鸡若一脚立若持头置项上亦名宿。 舍者有四种。 一切覆一切障。 一切障不覆。 一切覆不障。 一切覆少障。 是中犯者。 若比丘是四种舍中。 共女人宿。 皆波逸提。 若起还卧。 更得波逸提。 随起还卧。 一一波逸提。 不犯者。 通夜坐不卧。 乃至他舍有女人宿。 孔容猫子入处。 是中宿波逸提(六十五竟)。 佛在维耶离国摩俱罗山中。 尔时与侍者象守比丘俱。 诸佛侍者法。 佛未入房不得先入。 时佛初夜露地经行。 尔时小雨堕。 释提桓因作是念。 佛今在露地经行小雨堕。 我何不变作琉璃窟令佛在中经行。 即变化作。 佛在中经行。 帝释随后。 佛经行久。 是象守比丘风雨所恼。 作是念。 当以何方便令佛入舍。 我当得入。 尔时摩俱罗山中所有人民。 小儿啼时则以婆俱罗夜叉。 怖之令止。 时象守反被俱执。 在经行道头立。 以两手覆两耳语佛言。 婆俱罗夜叉来。 时释提桓因白佛言。 世尊。 云何佛法中乃有是痴人。 佛言。 憍尸迦。 我家广大。 此人现身亦当得漏尽。 所作已办更不复受后有。 佛种种因缘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默然。 释提桓因闻佛示教利喜已。 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 释去不久。 佛入自房敷坐床坐。 是夜过已。 以是因缘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诃责象守比丘言。 痴人。 云何能恐怖如来佛世尊。 汝痴人。 佛者。 无怖畏衣毛不竖。 尔时佛说偈言。 佛于自法中  通达无碍智  有人可以此  婆俱夜叉恐  佛于自法中  通达无碍智  是故能过度  生老病死苦  佛于自法中  通达无碍智  是故能除灭  诸结使烦恼佛种种因缘诃责象守比丘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自恐怖他比丘。 若教他恐怖。 乃至戏笑波逸提。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有六种。 色声香味触法。 色者。 若比丘作象色。 若作马色羝羊色水牛色。 作如是等可畏色恐怖比丘。 若能令怖若不能。 皆波逸提。 是名色。 声者。 若比丘作象声马声车声步声羝羊声水牛声。 作如是等可畏声恐怖他比丘。 若能令恐怖若不能。 皆波逸提。 是名声。 香者。 若比丘作好香。 若作臭若等分香若作希有香。 作如是等香恐怖他比丘。 若能令恐怖若不能。 皆波逸提。 是名香。 味者。 若比丘问他比丘。 汝今日用何物啖饭。 答言。 用酪酥。 又言。 若用酪酥啖饭者。 是人得癞癣病。 若能令恐怖若不能。 皆波逸提。 若比丘复问他比丘。 汝今日以何物啖饭。 答言。 用酪酥毗罗浆。 又言。 若人用酪酥毗罗浆啖饭者。 是人得癞癣病。 若能令恐怖若不能。 皆波逸提。 又比丘问余比丘。 汝今日以何物啖饭。 答言。 以酥猪肉。 又言。 若人用酥猪肉啖饭者。 是人得癞癣病。 若能令恐怖若不能。 皆波逸提。 是名味。 触者。 若比丘持身令坚。 若粗若软若细滑若涩。 令身皆异。 以触他比丘。 若能令恐怖若不能。 皆波逸提。 是名触。 法者。 若比丘语余比丘。 汝莫于生草中大小便。 当堕地狱饿鬼畜生。 是比丘答言。 我自知是法。 又言。 若比丘生草中大小便者。 是比丘便堕地狱饿鬼畜生。 若能令恐怖若不能。 皆波逸提。 是名法。 若比丘以是六事恐怖比丘波逸提。 除是六事。 以余事恐怖比丘突吉罗。 若以六事及余事。 恐怖余人突吉罗(六十六竟)。 佛在舍卫国。 有一居士。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是居士知佛默然受已。 从坐起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 还家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敷坐处。 尔时诸比丘。 早起持衣钵著露地待时到。 尔时六群比丘。 与十七群比丘共斗诤不相喜。 时六群比丘。 取十七群比丘衣钵藏著异处。 时十七群比丘来求衣钵。 久觅不得。 十七群比丘法。 有所作事皆共相语。 时失衣者语余者言。 我不知衣钵处。 相助求觅。 于是中间。 居士敷坐处已。 遣使白佛时到。 饮食已办。 佛自知时。 诸比丘僧往居士舍。 佛自房住迎食分。 居士见僧坐已。 自手行水。 自与多美饮食自恣饱满。 自恣饱满已。 知僧摄钵自行水竟。 取小床在僧前坐。 欲听说法。 上座说法已。 及余比丘各从坐起。 出居士舍。 十七群比丘尔许时觅衣始得来入。 众僧出时见已问言。 何故在后。 答言。 六群比丘藏我衣钵。 久觅始得。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藏他比丘衣钵。 求觅时间垂当断食。 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藏他比丘衣钵。 求觅时间垂当断食。 佛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藏他比丘钵若衣户钩革屣针筒。 如是随法所须物。 若自藏。 若教他藏。 乃至戏笑波逸提。 自藏者自手藏。 教藏者教他藏。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藏他比丘钵。 彼比丘若觅不得。 是比丘得波逸提。 若觅得突吉罗。 若衣户钩革屣针筒。 若觅不得波逸提。 若觅得突吉罗。 若藏空针筒。 彼比丘若觅不得突吉罗。 若得亦突吉罗(六十七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性懒惰。 不喜自浣染衣割截篸缝。 若有衣可浣染割截篸缝者。 便持是衣与比丘若比丘尼式叉摩尼若沙弥沙弥尼。 诸人生自衣想。 浣染割截篸缝作衣竟。 尔时六群比丘知衣已成。 便往索言。 此衣何以久不还我。 软语不得。 即强夺取。 尔时诸比丘。 不见六群比丘浣染割截篸缝衣时。 但见著新衣。 诸比丘问六群比丘言。 不见汝浣染割截篸缝衣时。 但见著新衣。 六群比丘言。 我等有可浣染割截篸缝衣。 持与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诸人是衣中生自衣想。 浣染作衣竟。 我便往索。 此衣何以久不还我。 软语不得。 即强夺取著。 以是因缘故。 汝等不见我浣染割截篸缝衣时。 但见我著新衣。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种种因缘诃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与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衣。 他不还。 便强夺取著。 诸比丘种种因缘诃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与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衣。 他不还。 便强夺取著。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与他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衣。 他不还。 便强夺取著。 波逸提。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 与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衣。 他不还。 便夺取著波逸提。 尔时诸比丘不知长衣当云何畜。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作净畜。 有比丘。 现前作净。 与他衣已。 他不肯还。 即生斗诤。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应现前与。 尔时有比丘与二三人衣。 作是言。 我所有衣钵皆与某甲。 某甲二三人如是散乱不应净法。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应与二三人。 应好思惟筹量与一好人应作是言。 我衣钵皆与某甲一人。 从今日比丘。 有应常用衣。 不应与他。 若遣与若作净若受持。 比丘有衣应与他者。 与六群比丘中一人。 是人受衣已便不肯还。 余比丘亦得懊恼。 不能得好同心比丘故。 又一时夏末月。 佛游行诸国。 余比丘皆著新染衣。 是一比丘著故弊衣。 佛见是比丘。 知而故问。 汝何故著弊故衣。 比丘答言。 世尊。 我有衣应净故。 与六群比丘中一人。 受我衣钵已便不肯还。 余比丘亦得懊恼。 不得好同心比丘故。 佛言。 是施不名真实。 为清净因缘故与。 即时是比丘应还。 索取若得者好。 若不得者应强夺取。 应教彼作突吉罗罪悔过。 从今日比丘。 所有常用衣随意不应与他。 若作净若受持若施人不犯(六十八竟)。 佛在维耶离国。 尔时有弥多罗浮摩比丘。 作是念。 我以无根波罗夷法。 谤陀骠比丘力士子。 不能得成。 是事无根故。 又以小因缘作波罗夷谤。 亦不得成。 无小因缘故。 我今当以无根僧伽婆尸沙法。 谤陀骠比丘力士子。 作是念已。 即以无根僧伽婆尸沙法。 谤陀骠比丘。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种种因缘诃责弥多罗浮摩比丘。 云何名比丘。 以无根僧伽婆尸沙法。 谤清净梵行比丘。 诸比丘种种因缘诃责弥多罗浮摩比丘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弥多罗浮摩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以无根僧伽婆尸沙法。 谤清净梵行比丘。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以无根僧伽婆尸沙法。 谤他比丘。 波逸提。 无根者根有三种。 若见若闻若疑僧伽婆尸沙者。 十三僧伽婆尸沙中随彼所说。 谤者。 他所不作强言作罪。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以无根僧伽婆尸沙法。 谤不清净比丘。 十一种犯五种不犯。 十一种犯者。 若不见不闻不疑若见忘若闻忘若疑忘。 若闻信闻若闻不信闻。 闻已言我疑。 疑已言我见。 疑已言我闻。 是名十一种犯。 五种不犯者。 是事若见若闻若疑。 见已不忘闻已不忘。 是名五种不犯。 不清净比丘似清净比丘亦如是。 若比丘以无根僧伽婆尸沙法。 谤清净比丘。 十种犯四种不犯。 十种犯者。 不见不闻不疑。 若闻忘疑忘。 若闻信闻。 若闻不信闻。 闻已言疑。 疑已言见。 疑已言闻。 是名十种。 犯四种不犯者。 若闻若疑。 若闻不忘。 若疑不忘。 清净比丘似不清净亦如是(六十九竟)。 佛在维耶离。 去维耶离城不远。 有织师聚落。 是中一织师妇。 有小事不随夫言。 夫以手脚痛打驱出舍。 是女父母家。 在维耶离城中。 妇作是念。 我当还归。 作是念时。 有迦留罗提舍比丘。 从跋耆国游行向维耶离。 是妇出外见是比丘。 问言。 善人那去。 答言。 向维耶离。 妇言俱去。 即便俱发。 尔时以染心相看调戏大语掉手臂行。 作种种不净事。 时织师还作是念。 我妇或当走去。 即出舍求妇不得。 诸织师法。 有事皆相佐助。 即语余织师言。 我妇走去。 诸织师即于要道中觅。 是夫作是念。 是妇生在维耶离。 必当还归。 即自向维耶离道中。 见妇与向比丘俱行。 即往捉比丘以衣系项言。 汝比丘法。 应将我妇去耶。 答言。 我不将去。 我自向维耶离。 汝妇自随我来。 夫言。 云何肯直首。 即以手脚打比丘。 妇见打比丘故。 语夫言。 何以打他。 此比丘不将我来。 我自向维耶离。 夫语妇言。 小婢。 汝必共作不净事。 复更以手脚打比丘已放去。 是迦留罗提舍比丘。 起如是恶事便去。 到维耶离向诸比丘说。 诸比丘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如是罪及余过罪。 皆由与女人共期道行故。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与女人共期道行。 乃至一聚落波逸提。 女人者。 有命女人堪作淫欲。 期者有二种。 若比丘作期。 若女人作期。 道者有二种。 水道陆道。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 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与女人共期陆道行。 从一聚落至一聚落波逸提。 若中道还突吉罗。 若无聚落空地行。 乃至一拘卢舍波逸提。 中道还突吉罗。 水道亦如是。 不犯者。 若比丘不共期行。 若与国王夫人共道行。 不犯(七十竟)。 佛在维耶离。 尔时诸比丘。 从跋耆国游行向维耶离。 是道多草木。 诸比丘失道。 入萨罗树林中。 尔时有贼。 作恶事竟先在林中。 诸贼见比丘作是言。 比丘那去。 答言。 向维耶离。 贼言。 此非维耶离道。 诸比丘言。 我等亦知非向维耶离道。 我等失道故。 诸比丘问贼。 汝等那去。 答言。 向维耶离。 诸比丘言。 我曹与汝等共去。 诸贼言。 不知我等是贼耶。 我等或随道行。 或不随道行。 或从济渡恒河。 或不从济渡。 或由门入。 或不由门入。 若共我等去者。 或得衰恼事。 诸比丘言。 我等以失道有事无事为当共去。 答言。 随意。 即与贼俱去。 不由济渡恒河时。 为逻人所捉。 逻人问诸比丘。 汝等亦是贼耶。 答言。 我等非贼。 以失道故。 逻人即看无异财物。 逻人言。 汝肯直首耶。 当将诣官治。 众官问言。 汝等亦是贼耶。 答言。 我等非贼。 以失道故。 众官即看无异财物。 时断事人信佛法故。 作是言。 沙门释子不作是恶事。 必是失道。 语比丘言。 今放汝去。 后莫复与恶人共道行。 诸比丘起如是大恶事已便去。 以是事向诸比丘说。 诸比丘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如是罪及过是罪。 以与贼众共道行故。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与贼共期同道行。 乃至一聚落波逸提。 贼者。 偷象马牛羊。 到小聚落抄夺他物。 期者有二种。 若比丘作期。 若贼作期。 道者有二种。 水道陆道。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陆道与贼共期。 从一聚落至一聚落波逸提。 若中道还突吉罗。 若无聚落空地。 乃至一拘卢舍波逸提。 若中道还突吉罗。 水道行亦如是。 不犯者。 若不期不犯。 若险难处贼送度者不犯(七十一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王舍城中。 十七群年少富贵家子。 柔软乐人和提等。 未满二十岁。 长老目揵连与受具戒。 是人晡时饥急故。 于僧坊内发大音声。 作小儿啼。 佛闻僧坊内小儿啼声。 知而故问阿难。 何故僧坊内有小儿啼声。 阿难答言。 世尊。 是王舍城中。 有十七群年少富贵家子。 柔软乐人未满二十岁。 长老目揵连与受具戒。 晡时饥急。 是故僧坊内发大音声作小儿啼。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大目揵连。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责目揵连。 汝不知时不知量。 趣得便与受具足戒。 汝云何不满二十岁人与受具戒。 何以故。 不满二十岁人。 不能堪忍寒热饥渴。 蚊虻风雨蛇毒所螫。 他人恶口苦急夺命重病。 皆不能堪忍。 是不满二十岁人未成就故。 佛言。 满二十岁人。 能堪忍寒热饥渴。 蚊虻风雨蛇毒所螫。 他人恶口苦急夺命重病。 皆能堪忍。 以成就故。 佛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未满二十岁人。 与受具足戒波逸提。 是人不得具足戒。 诸比丘亦可诃。 是事应尔。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人不满二十岁。 自想不满。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 不满。 若僧与受具足戒。 是人不得戒。 诸比丘得罪。 共事共住者亦得罪又人不满二十岁。 自想不满。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满。 若僧与受具足戒。 是人得戒。 共事共住无犯。 诸比丘得罪。 又人不满二十岁。 自想不满。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 不知不忆疑。 若僧不审谛问。 便与受具足戒。 是人得戒。 共事共住无罪。 诸比丘得罪。 若人不满二十岁。 忘不知不满。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 不满。 若僧与受具足戒。 是人不得戒。 诸比丘得罪。 共事共住亦得罪。 又人不满二十岁。 忘不知不满。 僧中问汝满二十不。 答言满。 若僧与受具戒。 是人得戒。 共事共住无罪。 诸比丘得罪。 又人不满二十岁。 忘不知不满。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 不知不忆疑。 若僧不审谛问。 便与受具戒。 是人得戒。 共事共住无罪。 诸比丘得罪。 若人不满二十岁。 不自知不满。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 不满。 若僧与受具足戒。 是人不得戒。 诸比丘得罪。 共事共住者亦得罪。 又人不满二十岁。 不自知不满。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满。 若僧与受具足戒。 是人得戒。 共事共住无罪。 诸比丘得罪。 又人不满二十岁。 不自知不满。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 不知不忆疑。 若僧不审谛问。 便与受具足戒。 是人得戒。 共事共住无罪。 诸比丘得罪。 若人不满二十岁。 自疑为满不满。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 不满。 若僧与受具足戒。 是人不得戒。 诸比丘得罪。 共事共住者亦得罪。 又人不满二十岁。 自疑为满不满。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满。 若僧与受具足戒。 是人得戒。 共事共住者无罪。 诸比丘得罪。 又人不满二十岁。 自疑为满不满。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 我不知不忆疑。 若僧不审谛问。 便与受具足戒。 是人得戒。 共事共住者无罪。 诸比丘得罪。 若人满二十岁。 自想满二十。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满。 若僧与受具足戒。 是人得戒。 诸比丘无罪。 共事共住者亦无罪。 又人满二十岁。 自想满二十。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 不满。 若僧与受具戒。 是人不得戒。 诸比丘得罪。 共事共住者亦得罪。 又人满二十。 自想满二十。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 不知不忆疑。 若僧不审谛问。 便与受具戒。 是人得戒。 共事共住无罪。 诸比丘得罪。 若人满二十岁。 忘不自知满。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满。 若僧与受具戒。 是人得戒。 诸比丘无罪。 共事共住亦无罪。 又人满二十。 忘不自知满。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 不满。 若僧与受具戒。 是人不得戒。 共事共住得罪。 诸比丘亦得罪。 又人满二十。 忘不自知满。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 不知不忆疑。 若僧不审谛问。 便与受具戒。 是人得戒。 共事共住无罪。 诸比丘得罪。 若人满二十岁。 不自知满。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满。 若僧与受具戒。 是人得戒。 诸比丘无罪。 共事共住亦无罪。 又人满二十岁。 不自知满。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 不满若僧与受具戒。 是人不得戒。 共事共住得罪。 诸比丘亦得罪。 又人满二十岁。 不自知满。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 不知不忆疑。 若僧不审谛问。 便与受具戒。 是人得戒共事共住无罪。 诸比丘得罪。 若人满二十岁。 自疑为满不满。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满。 若僧与受具戒。 是人得戒。 诸比丘无罪。 共事共住亦无罪。 又人满二十岁。 自疑为满不满。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 不满。 若僧与受具戒。 是人不得戒。 诸比丘得罪。 共事共住亦得罪。 又人满二十岁。 自疑为满不满。 僧中问。 汝满二十不。 答言。 我不知不忆疑。 若僧不审谛问。 便与受具戒。 是人得戒。 共事共住无罪。 诸比丘得罪(七十二竟)。 佛在阿罗毗国。 尔时阿罗毗比丘。 自手掘地。 作墙基。 掘渠池井。 掘泥处。 有居士。 是外道弟子。 说地中有命根。 是人以嫉心故。 诃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功德。 而夺一根众生命。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阿罗毗比丘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自手掘地。 掘作墙基。 掘渠池井。 掘泥处。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自手掘地。 若教他掘。 作是言。 汝掘是处波逸提。 地者。 有二种。 生地不生地。 颓墙土石底蚁封土聚。 生地者。 若多雨国土八月地生。 若少雨国土四月地生。 是名生地。 除是名不生地。 自掘者。 手自掘。 教他掘者。 教他人掘。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掘不生地。 随一一掘突吉罗。 若颓墙土石底蚁封土聚。 若掘者随一一掘突吉罗。 若比丘掘生地。 随一一掘波逸提。 若掘作墙基。 若掘渠池井。 随一一掘波逸提。 若掘泥处。 乃至没膝处掘取。 随一一掘突吉罗。 若手画地。 乃至没芥子。 一一画突吉罗。 若比丘作师匠。 欲新起佛图僧坊。 画地作模像处所。 不犯余比丘画者犯罪。 若生金银砗磲玛瑙朱砂矿处。 若掘是处不犯。 若生铁矿处。 铜白镴铅锡矿处。 若雌黄赭土白墡处。 若生石处生黑石处。 沙处盐地。 掘者不犯(七十三竟)。 十诵律卷第十六<<[11][12][13][14][15][16][17][18][19][20] . .. >> 十诵律卷第十七(第三诵之四)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九十波逸提之九佛在释氏国。 尔时摩诃男释。 四月请佛及僧。 所须药一切自恣皆从我取。 尔时六群比丘过夏四月不病。 到摩诃男释所言。 我等须酥。 答言。 先所有酥僧中用[歹*斯]。 但有余药诃梨勒阿摩勒毗醯勒波株罗药比牧蔓陀药多耶摩那药迦楼伽卢醯尼药。 有如是等若须者便取。 六群比丘又问。 汝有油蜜石蜜姜胡椒荜茇黑盐不。 我等须之。 答言。 先有僧中用尽。 但有余药诃梨勒等。 若须者便取。 六群比丘便嗔恚言。 汝诳佛及僧。 力不能与者。 何故请佛及僧四月自恣多与药。 若有余人请者。 必当自恣与多美好药。 此辛苦草药何处不有。 尔时摩诃男释。 善好大人。 如是诃时。 心不忧愁。 时有余居士随从摩诃男释者。 以嫉嗔心诃责言。 是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德。 是摩诃男释。 善好供给众僧如事大家。 云何现前诃骂出其过罪。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摩诃男释善好供给众僧如事大家。 而现前诃骂。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受四月自恣请过。 除常请。 除数数请。 除别请。 复更索者波逸提。 四月请者。 随何家中请僧四月一切药随意所须。 常请者。 随何家中常请僧一切药随意所须。 数数请者。 随何家中过一月已复请四月。 过二月已复请四月。 过三月已复请四月。 过四月已复请四月。 别请者。 私请也。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随何家中四月请僧与一切药。 是比丘过四月已。 若复索酥。 得者波逸提。 不得者突吉罗。 索油蜜石蜜胡椒荜茇姜黑盐。 得者波逸提。 不得者突吉罗。 若索诃梨勒阿摩勒毗醯勒波株罗毗牧蔓陀多耶摩那伽楼伽卢醯尼等苦药。 得者突吉罗。 不得者亦突吉罗。 若常请者。 随何家中请僧与一切药若请主死。 若有儿若有兄弟妇。 作是言。 如本家主在时请。 我今亦如是常请。 是中有比丘。 应常请处取。 若数数请者。 随何家中数数请与一切药。 是中一月过已更请四月。 是中比丘应夏中三月受冬中一月受。 若二月过已更请四月。 应夏中二月冬中二月受。 若三月过已更请四月。 应夏一月冬三月受。 若四月过已更请四月。 应冬四月受。 比丘冬四月过不病。 更往索酥。 得者波逸提。 不得者突吉罗。 若索油蜜石蜜胡椒荜茇姜黑盐。 若得者波逸提。 不得突吉罗。 若索呵梨勒阿摩勒毗醯勒波株罗毗牧蔓陀多耶摩那迦楼伽卢醯尼等苦药。 若得者突吉罗。 不得者亦突吉罗。 不犯者。 若病索。 若从亲里索。 若先请。 若不索自与。 不犯(七十四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佛不在比丘尼僧前结同戒。 时佛在比丘僧前结同戒。 语诸比丘。 汝等以是戒向比丘尼说。 作是语已入室坐禅。 尔时诸比丘作是念。 佛今为我等结同戒言。 汝等向比丘尼唱说。 作是语已入室坐禅。 是中谁能往王园比丘尼精舍。 向比丘尼僧说。 复作是念。 是长老跋提比丘。 有大功德名闻。 多知多识。 此人堪往王园向比丘尼僧说。 作是念已共相谓言。 当共往语长老跋提比丘。 即时诸比丘往诣长老跋提所。 头面礼足一面坐已。 语长老跋提言。 汝知不。 佛为我等结同戒。 语我等言。 汝等向比丘尼说。 作是语已入室坐禅。 我等作是念。 是中谁能往王园比丘尼精舍向比丘尼说。 我等复作是念。 是长老跋提比丘有大功德名闻。 多知多识。 此人堪任往王园向比丘尼说。 汝今往诣王园精舍。 向比丘尼唱说者善。 长老跋提默然受诸比丘语。 尔时诸比丘知跋提默然受已。 从坐起头面礼足右绕而去。 是长老跋提过是夜已。 晨朝著衣持钵共一后行比丘。 入舍卫城次第乞食。 食已向王园比丘尼精舍。 诸比丘尼遥见长老跋提故。 有为敷床者。 有为办洗足水者。 时长老跋提洗足已就座处坐。 语诸比丘尼令集一处。 语比丘尼言。 佛为我等结同戒。 我及汝等应共受持。 尔时有长老比丘尼善比丘尼。 皆言。 善好受持是语。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在众中。 语长老跋提言。 汝愚痴不了不决定知。 我等可以汝语故持不持耶。 我等当问余比丘持修多罗比尼摩多罗迦者。 若应持者当持。 不应持者不持。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偷兰难陀比丘尼。 云何名比丘尼佛。 结同戒违逆不受。 复语长老跋提言。 汝愚痴不了不决定知。 如是种种因缘诃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偷兰难陀比丘尼。 云何名比丘尼。 我结同戒违逆不受。 复诃责善男子跋提。 愚痴不了不决定知。 佛如是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说戒时作是言。 我不受学是戒。 先当问余比丘持修多罗持比尼持摩多罗迦者。 波逸提。 若比丘欲知法者。 应从此戒学。 已当问余比丘持修多罗持比尼持摩多罗迦者。 应如是问。 是语云何。 是事应尔。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说四波罗夷时。 作是言。 我不学是戒。 先当问余比丘持修多罗持比尼持摩多罗迦者。 波逸提。 若比丘说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二不定法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九十波逸提法四波罗提提舍尼法众多学法七灭诤法及余入比尼经说时。 作是言。 我不受学是戒。 先当问余比丘持修多罗持比尼持摩多罗迦者。 波逸提。 若除入比尼经。 说余经时作是言。 我不受学是经。 先当问余比丘持修多罗持比尼持摩多罗迦者。 突吉罗(七十五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与十七群比丘。 常共斗诤相骂相詈。 时十七群共六群斗诤相骂已。 各自别去。 谓六群比丘不闻其声。 屏处相谓言。 六群凶恶健斗。 我等共同心者。 六群比丘不能得便。 时六群比丘盗往立听。 十七群比丘谓无人闻。 说已默然。 时六群言。 汝可以骂我等。 答言。 谁骂汝等。 六群言。 汝等适不言。 六群比丘凶恶健斗诤。 我等共同心者。 六群比丘不能得便。 十七群比丘言。 谁作是言。 从谁所闻。 六群比丘言。 我在屏处立闻。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共他斗诤相骂已。 盗往立听。 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共他比丘斗诤相骂。 盗往立听。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共余比丘斗诤已。 盗往立听。 彼比丘所说我当忆持。 波逸提。 盗往听者。 若在细梐绳床下。 若粗梐绳床下。 若独坐床下。 若户边。 若道边。 若高上。 若墙边。 若别房内。 若壁边障外。 若闇中。 若月明中。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共他比丘斗诤相骂已盗往听他语。 若在细梐绳床下。 能得闻者波逸提。 不得闻突吉罗。 若在粗梐绳床下。 若独坐床下。 若户边若道边。 若高上若墙边。 若别房内若壁边若障外。 若黑闇中若月明中。 得闻者波逸提。 不闻者突吉罗。 不犯者。 若为和合往听不犯(七十六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 欲与跋难陀释子作摈羯磨。 白时六群比丘于僧中遮。 不得成羯磨。 一时六群比丘有因缘余处去。 有一比丘助六群者不去。 诸比丘共相谓言。 我等今与六群比丘作摈羯磨。 有比丘言。 六群比丘或当在中间遮。 有比丘言。 六群比丘已余处去。 无有遮者。 即打揵椎集比丘僧。 欲与跋难陀作摈羯磨。 称跋难陀名欲唱白时。 助六群比丘者默然从坐起去。 作是念。 今诸比丘欲与跋难陀释子作摈羯磨。 后白诸比丘唱言已。 与跋难陀作摈羯磨。 是助六群比丘者言。 是羯磨不如法。 别我作故。 诸比丘言。 汝在是中。 答言。 我虽在此中。 汝等欲唱白时。 我从坐起去。 以摈跋难陀释子故。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诃责助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僧断事时默然起去。 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助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责助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众僧断事时默然起去。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僧断事时默然起去波逸提。 僧断事者。 若僧所作事。 谓白一白二白四羯磨布萨自恣。 若作十四人羯磨。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僧断事唱白时。 默然起去波逸提。 若白一白二白四羯磨布萨自恣作十四人羯磨时。 默然从坐起去者波逸提。 不犯者。 若去大小便。 若去不离闻处。 不犯(七十七竟)。 佛在俱舍弥国。 时阐那比丘。 诸上座所说是法是律是佛教。 不待说竟。 中间作异语答难上座。 无敬畏心。 诸比丘语阐那。 汝莫尔。 诸上座所说是法是律是佛教。 汝莫中间作异语。 不待说竟答难上座。 无敬畏心。 阐那言。 我答难上座无敬畏心。 何预汝事。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阐那。 云何名比丘。 诸上座所说是法是律是佛教。 不待说竟中间作异语。 答难上座无敬畏心。 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阐那。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责阐那。 云何名比丘。 诸上座所说是法是律是佛教。 不待说竟中间作异语。 答难上座无敬畏心。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汝等记阐那比丘不恭敬事。 若有余比丘作是事者。 亦应如是记不恭敬事。 记者。 僧一心和合。 一比丘唱。 大德僧听。 是阐那比丘。 上座所说是法是律是佛教。 不待说竟中间作异说。 答难上座无敬畏心。 若僧时到僧忍听。 当记阐那比丘不恭敬事。 白如是。 如是白四羯磨。 僧记阐那比丘不恭敬事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不恭敬者波逸提。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僧未记不恭敬事。 若诸比丘语汝莫作淫。 答言不作而实作淫淫故波罗夷。 不恭敬故突吉罗。 汝莫偷夺他物。 莫故夺人命。 莫触女人身。 莫杀草木。 莫过中食。 莫饮酒。 汝从此房出。 从床榻被褥独坐床起去。 莫捉钵钩钵多罗半钩钵多罗揵镃半揵镃剃刀镊小刀。 答言不作。 而实作。 若作随得罪。 不恭敬故突吉罗。 若比丘僧未记不恭敬事。 诸比丘语汝莫作淫。 答言当莫作。 而实作淫。 淫故波罗夷。 不恭敬故突吉罗。 汝莫偷夺他物。 莫夺人命。 莫触女身。 莫杀草木。 莫过中食。 莫饮酒。 汝从此房出。 从床榻被褥独坐床起去。 莫捉此钵钩钵多罗半钩钵多罗揵镃半揵镃剃刀镊小刀。 答言当不作。 而实作。 若作随得罪。 不恭敬故突吉罗。 若比丘僧记不恭敬事已。 诸比丘语汝莫作淫。 答言不作。 而实作淫。 淫故波罗夷。 不恭敬故波逸提。 僧记不恭敬事已。 语汝莫偷夺他物。 莫故夺人命。 莫触女身。 莫杀草木。 莫过中食。 莫饮酒。 汝从此房出。 从床榻被褥独坐床起去。 莫捉此钵钩钵多罗半钩钵多罗揵镃半揵镃剃刀镊小刀。 答言不作。 而实作。 若作随得罪。 不恭敬故波逸提。 若比丘僧记不恭敬事已。 诸比丘语汝莫作淫。 答言当不作。 而实作淫。 淫故波罗夷。 不恭敬故波逸提。 僧记不恭敬事已。 诸比丘语。 汝莫偷夺他物。 莫故夺人命。 莫触女身。 莫杀草木。 莫过中食。 莫饮酒。 汝从此房出。 从床榻被褥独坐床起去。 莫捉此钵钩钵多罗半钩钵多罗揵镃半揵镃剃刀镊小刀。 答言当不作。 而实作。 若作随得罪。 不恭敬故波逸提(七十八竟)。 佛在支提国跋陀罗婆提邑。 是处有恶龙。 名庵婆罗提他。 凶暴恶害。 无人能得到其住处。 象马牛羊骡驴骆驼无能近者。 乃至诸鸟不得过上。 秋谷熟时破灭诸谷。 长老莎伽陀。 游行支提国。 渐到跋陀罗婆提邑。 过是夜已晨朝著衣持钵入村乞食。 乞食时闻此邑有恶龙。 名庵婆罗提他。 凶暴恶害。 人民鸟兽不得到其住处。 秋谷熟时破灭诸谷。 闻已乞食竟。 到庵婆罗提他龙住处泉边树下敷坐具大坐。 龙闻袈裟衣气。 即发嗔恚从身出烟。 长老莎伽陀即入三昧。 以神通力身亦出烟。 龙倍嗔恚身上出火。 莎伽陀比丘。 复入火光三昧。 身亦出火。 龙复雨雹。 莎伽陀比丘即变雨雹。 作释俱利饼肴饼波波罗饼。 龙复放大霹雳。 长老莎伽陀即变霹雳。 作种种欢喜丸。 龙复雨箭刀槊。 莎伽陀即变作优钵罗华波头摩华俱牟陀华分陀利华。 时龙复雨毒蛇蜈蚣土虺蚰蜒。 莎伽陀即变作优婆罗华璎珞瞻卜华璎珞婆师华璎珞阿提目多伽华璎珞。 如是等龙所有势力尽现。 向长老莎伽陀。 如是现威德已。 不能胜故。 即失威力光明。 莎伽陀知龙力势已尽不能复动。 即变作细身。 从龙两耳入从两眼出两眼出已从两鼻入。 从口中出在龙头上。 往来经行不伤龙身。 尔时龙见如是事已。 心即大惊怖畏毛竖。 合掌向长老莎伽陀言。 我归依汝。 莎伽陀答言。 汝莫归依我。 当归依我所归依。 龙言。 我从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当知我尽形作佛优婆塞。 是龙受三自归作佛弟子已。 更不复作如是凶恶事。 诸人鸟兽皆得到其所住处。 秋谷熟时不复伤破。 如是名声流布诸国。 皆言。 长老莎伽陀。 能降恶龙折伏令善。 诸人鸟兽得到龙所。 秋谷熟时不复破伤。 因长老莎伽陀名声流布故。 诸人为僧作供养前食后食。 是中有一贫穷女人。 信敬独请长老莎伽陀。 莎伽陀默然受。 受已是女人为办多酥乳糜。 受而食之。 女人思惟。 是沙门啖是多酥乳糜。 或当冷发。 便取似水色水香水味酒持与。 是莎伽陀不看即饮。 饮已为说法便去。 还向寺中。 尔所时间酒势便发。 近寺门边倒地。 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卫水囊钵杖油囊革屣针线囊各在一处。 身在一处醉无所觉。 尔时佛与阿难游行到是处。 佛见是比丘。 知而故问阿难。 此是何人。 答言。 世尊。 此是长老莎伽陀。 佛即语阿难。 是处为我敷坐床办水集比丘僧。 阿难受教即敷坐床办水集比丘僧已。 往白佛言。 世尊。 我已敷坐床办水集比丘僧。 佛自知时。 佛即洗足。 坐阿难所敷床上。 问诸比丘。 汝等曾见曾闻。 有龙名庵婆罗提他。 凶暴恶害。 先无有人到其住处。 象马牛羊骡驴骆驼无能近者。 乃至诸鸟无敢过上。 秋谷熟时破坏诸谷。 善男子莎伽陀。 能折伏令善。 诸人鸟兽得到泉上。 是时众中有见者言见。 闻者言闻。 佛语诸比丘。 于汝意云何。 此善男子莎伽陀。 今能折伏虾蟆不。 答言。 不能世尊。 佛言。 如是过罪若过是罪。 皆由饮酒故。 从今日若言我是佛弟子者。 不得饮酒。 乃至小草头一滴亦不得饮。 佛种种因缘诃责饮酒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饮酒者波逸提。 酒者有二种。 谷酒木酒。 谷酒者。 用食用麴用米。 或用根茎华叶果。 用种种子用诸药草。 杂作酒。 酒色酒香酒味。 饮能醉人者。 是名谷酒。 木酒者。 不用食不用麴米。 但用根茎叶华果。 若用种种子作酒。 酒色酒香酒味。 饮能醉人。 是名木酒。 复有木酒。 不用食不用麴米根茎叶华果。 但用诸种子诸药和合作酒。 酒色酒香酒味。 饮能醉人。 是名木酒。 及前谷酒皆名为酒。 若比丘取尝。 咽者亦名为饮。 是谓饮酒波逸提。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饮谷酒。 随咽咽波逸提。 若比丘饮木酒。 随咽咽波逸提。 若比丘饮酢酒。 随咽咽波逸提。 若饮甜酒。 随咽咽波逸提。 若啖麴能醉者。 随咽咽波逸提。 若啖酒糟。 随咽咽波逸提。 若饮酒淀随咽咽波逸提。 若饮似酒色酒香酒味能令人醉者。 随咽咽波逸提。 若酒色酒香酒味。 若酒色酒香。 若酒色酒味。 若酒香酒味。 饮者随咽咽波逸提。 不犯者。 若但作酒色。 无酒香无酒味。 不能醉人。 饮者不犯(七十九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诸比丘。 中前入聚落中后出。 中后入聚落中后出。 不知出入聚落时节。 诸外道出家人嫉心诃骂言。 余出家人。 中前入聚落中前出。 食后还自住处。 皆同和合默然隐住。 如鸟母中时自于巢中伏住令子暖。 是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德。 而今中前入聚落中后出。 中后入聚落中后出。 不知入出时节。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云何名比丘。 中前入聚落中后出。 中后入聚落中后出。 不知出入时节。 佛尔时但诃责而未结戒。 又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迦留陀夷得阿罗汉道。 心中作是念。 我先在六群比丘中。 于舍卫国污辱诸家。 我今当还令此诸家清净。 作是念已。 入舍卫国俱度九百九十九家。 若夫得道而妇不得。 若妇得道而夫不得。 则不说数。 但数夫妇俱得道者。 尔时舍卫城有一婆罗门家。 应以声闻得度。 迦留陀夷作是念。 我复能度是家者。 于舍卫城中满千家俱度。 作是念已。 过夜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 游行到是婆罗门舍。 尔时婆罗门有小因缘不在。 是婆罗门妇闭门作煎饼。 迦留陀夷即入禅定。 于门外没在庭前现。 从禅定起弹指。 妇即回顾即见。 便看门犹闭。 作是念。 此沙门从何处入。 此必贪饼故来。 我终不与。 若使眼脱我亦不与。 即以神力两眼脱出。 见已复念。 出眼如碗我亦不与。 即以神力变眼如碗。 见已复念。 倒立我前亦不能与。 即以神力于前倒立。 复念若死我亦不与。 复以神力入灭受想定。 心想皆灭无所觉知。 尔时婆罗门妇见已。 唤问牵挽不动。 妇即惊怖作是念。 是沙门大恶乃尔。 此常出入波斯匿王所。 末利夫人师。 若闻某婆罗门家死者。 我等得大衰恼。 若活者我与一饼。 迦留陀夷即出灭受想定。 身动便起。 妇即看饼。 先所煎者皆好。 意惜不与。 当更煎之。 即煎转胜。 复不以与。 即刮瓫边取残面煎。 复胜于前。 复作是念。 此等皆好。 当以先者与之。 适举一饼。 余皆相著。 迦留陀夷言。 姊随心欲与我几许便取。 即举四饼持与迦留陀夷。 迦留陀夷不受言。 我不须是饼。 若汝欲施者可以与僧。 是婆罗门妇。 先世曾供养佛种善根。 近正见利根。 本因缘强。 堪任今世得道。 诸善根牵故。 便作是念。 是比丘实不贪饼。 但愍我故来。 即作是念。 我所有饼尽当与僧。 语言善人。 我尽持筐饼施僧。 答言随意。 即持饼筐诣只桓中。 打揵捶集比丘僧。 与僧饼竟。 在迦留陀夷前坐听说法。 尔时迦留陀夷。 即随顺观本因缘为说妙法。 即于座上远尘离垢。 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是女人闻法知法见法入法。 度疑悔不随他。 于佛法中得自在。 心无所畏。 从坐起头面礼迦留陀夷足言。 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知我尽形作佛优婆夷。 时迦留陀夷。 复为说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默然。 是女人闻法示教利喜已。 头面礼长老迦留陀夷足右绕而去。 还到自舍。 时夫于后来还。 妇语夫言。 汝去后我闭门作煎饼。 时阿阇梨迦留陀夷来。 现种种神力。 我持是饼与只桓僧。 阿阇梨迦留陀夷为我说法。 我得须陀洹道。 汝今可往。 亦当为汝说法。 是婆罗门。 前世曾供养佛种善根。 近正见利根。 本因缘强。 堪任今世得道。 诸善根力牵故。 便往诣长老迦留陀夷所。 头面礼足在前而坐。 迦留陀夷即随顺观本因缘为说种种妙法。 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是婆罗门闻法知法见法入法。 度疑悔不随他。 于佛法中得自在。 心无所畏。 从座起头面礼长老迦留陀夷足言。 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知我尽形作佛优婆塞。 迦留陀夷。 复为婆罗门说种种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默然。 婆罗门闻法示教利喜已。 从座起头面礼足右绕而去。 还到自舍语妇言。 我等无有善知识大利益我等如阿阇梨迦留陀夷者。 何以故。 我等因阿阇梨迦留陀夷故。 破二十身见。 断三恶道。 无量苦恼令作有量。 入正定见四谛。 大德迦留陀夷所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种种生活具。 我等当与。 妇言。 便往自恣请。 婆罗门即时往诣只桓。 到迦留陀夷所。 头面礼足在前而坐。 坐已语迦留陀夷。 大德知不。 我等无有善知识大利益我等如大德者。 何以故。 我等因大德迦留陀夷故。 破二十身见。 断三恶道。 无量苦恼令作有量。 入正定见四谛。 大德。 若有所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种种生活具。 自恣受我请。 当随意取。 答言尔。 是迦留陀夷。 有所须衣食卧具汤药。 往彼取之。 是婆罗门有一儿。 学婆罗门法。 妇婆罗门女。 父母语儿言。 汝知不。 我等更无好知识大利益我等如大德迦留陀夷者。 何以故。 我等因大德迦留陀夷故。 破二十身见断三恶道。 无量苦恼令作有量。 入正定见四谛。 如汝好供养我等。 若我等死后。 当如是供养大德迦留陀夷。 儿答言尔。 世法无常如偈所说。 常者皆尽  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生者有死是儿父母死已。 作孝除服洗浣竟。 往诣迦留陀夷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白言。 我视大德迦留陀夷。 如父母无异。 若有所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种种生活具。 自恣受我请。 当随意取。 如从我父母取。 答言尔。 尔时迦留陀夷所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 从彼家取。 尔时有五百贼。 作恶事竟入舍卫城。 贼主年少端正。 婆罗门儿妇机上遥见。 心生染著。 便唤婢使语。 其人来入共相娱乐。 是婢即往语言。 某婆罗门妇唤汝来。 入共相娱乐。 贼主即入。 一时迦留陀夷。 晨朝着衣持钵入是婆罗门舍。 妇为敷座。 坐已共相问讯在一面坐。 婆罗门儿妇。 疾为办饮食。 自手行水。 自与多美饮食。 自恣饱满竟。 行水洗手。 取小床坐听法。 尔时迦留陀夷。 为种种因缘诃责淫欲。 赞叹离淫欲。 种种因缘诃责破戒。 赞叹持戒。 如是说法已从坐起去。 时妇作是念。 是比丘种种因缘诃责淫欲赞叹离欲诃责破戒赞叹持戒。 是比丘必当见我二人共作恶事。 是故作是语。 我夫更无同心爱念如是沙门者。 若以是事语我夫者。 我当受大苦恼。 作是念已语贼言。 汝闻沙门种种因缘诃责淫欲赞叹离欲诃责破戒赞叹持戒耶。 是比丘必当见我等二人共作恶事。 我夫更无同心爱念如是沙门者。 若以是事语我夫者。 我等当受大苦恼。 贼主言。 余当云何。 答言。 当除灭去。 贼主言。 此有大威德力。 净饭王师婆罗门子。 常出入波斯匿王所。 末利夫人师。 云何可杀。 答言。 我能作因缘必令可杀。 是女人中后佯病卧地。 遣人往唤迦留陀夷言。 来看我病。 迦留陀夷中后著衣往看。 即与坐处共相问讯。 迦留陀夷就坐。 种种因缘为说法。 示教利喜已欲起去。 妇言。 善人莫去。 随尔所时为我说法。 我渐小差。 苦受灭乐受生。 迦留陀夷闻是语已。 复为说种种法。 示教利喜已欲去。 又言。 善人莫去。 随尔所时为我说法。 我便得差。 苦受灭乐受生。 迦留陀夷复为更说种种法示教利喜乃至日没。 闇时迦留陀夷起到粪聚所。 贼主以利刀断头埋著粪中。 是时说戒日。 只桓中行筹。 长一筹。 共相谓言。 谁不来者。 比坐皆言迦留陀夷不来。 谁受欲。 答言无有。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作布萨说戒。 迦留陀夷已入涅槃。 我与善男子迦留陀夷。 少一身不满五百世共伴。 今则别离。 佛过夜已。 晨朝著衣众僧围绕恭敬。 入舍卫城到粪聚所。 佛神力故。 死尸踊出在虚空中。 诸比丘取著床上持出城。 诸比丘及弟子。 以大德供具烧身起塔供养。 波斯匿王。 闻长老迦留陀夷某婆罗门家死。 即灭七世。 左右十家皆夺财物。 捕取五百贼悉截手足著只桓堑中。 诸比丘入城乞食。 闻是事已白佛。 佛言。 如是过罪及余过罪。 皆由非时入聚落。 佛言。 若迦留陀夷不非时入聚落者。 不于是婆罗门家为人所杀。 佛种种因缘诃责非时入聚落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非时入聚落波逸提。 非时者。 过日中后至地未了。 是中间名为非时。 聚落者。 白衣舍。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非时入聚落波逸提。 随所入随一一波逸提。 尔时为病比丘。 欲从白衣舍索羹饭饮食粥。 不得去故。 看病比丘苦恼。 病者增长。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非时入聚落。 不白余比丘波逸提。 余比丘者。 谓眼所见。 是中犯者。 若比丘在阿练儿处。 白余比丘入聚落。 从聚落还到阿练儿处。 即以先白。 复至聚落。 波逸提。 又比丘在阿练儿处。 白余比丘入聚落。 从聚落入聚落僧坊。 即以先白。 复至聚落波逸提。 又比丘在阿练儿处。 白余比丘入聚落。 从聚落入所住处。 即以先白。 复入聚落波逸提。 若比丘在聚落僧坊。 白余比丘入聚落。 从聚落还入聚落僧坊。 即以先白复至聚落波逸提。 又比丘在聚落僧坊。 白余比丘入聚落。 从聚落至所住处。 即以先白复入聚落波逸提。 又比丘在聚落僧坊。 白余比丘入聚落。 从聚落至阿练儿处。 即以先白复入聚落波逸提。 若比丘在所住处。 白余比丘入聚落。 从聚落至所住处。 即以先白复入聚落波逸提。 又比丘在所住处。 白余比丘入聚落。 从聚落至阿练儿处。 即以先白复入聚落波逸提。 又比丘在所住处。 白余比丘入聚落。 从聚落入聚落僧坊。 即以先白复入聚落波逸提。 若比丘非时入聚落。 不白余比丘。 随所经过大巷小巷。 随得尔所突吉罗。 随入白衣家。 随一一波逸提。 有一比丘。 寄衣在居士舍。 是比丘闻居士舍为火所烧。 忘不白余比丘。 从僧坊出向聚落。 尔时忆念。 我不白余比丘。 忆已道中还至僧坊。 白余比丘。 尔所时间居士舍烧尽。 比丘衣亦俱烧尽。 居士言。 汝何故后来。 若先来佐我救火者。 汝衣亦当不烧。 是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非时入聚落。 不白余比丘波逸提。 除急因缘。 急因缘者。 若聚落失火。 若八难中一一难起去者。 不犯(八十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居士。 因跋难陀释子。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请。 居士知佛默然受已。 从坐起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 还自舍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跋难陀常出入多家。 晨朝著衣持钵入诸家。 时僧坊中无有人唱时到。 亦无打犍捶者。 佛告阿难。 时到汝自知之。 阿难即令唱时到打揵槌。 佛及僧入是居士舍。 无有人迎佛作礼敬敷坐处者。 时佛语阿难。 今时所应作者便作。 阿难即约敕主人令敷座处。 即敷座处。 佛及僧坐已。 佛语阿难。 所应次第作事汝自当知。 阿难即时语居士言。 佛及僧坐久。 食具已办。 何不下食。 居士言。 小住。 待跋难陀释子来。 佛小默然。 第二复语阿难。 次第所应作事汝自当知。 阿难第二复语居士。 食具已办。 可与佛及僧。 居士言。 小住。 待跋难陀释子来。 佛复默然。 第三复语阿难。 今时次第所应作事汝自当知。 阿难第三复语居士。 佛及僧坐久。 食具已办可与佛及僧。 居士复言。 是会因跋难陀释子。 跋难陀释子若来者当与若不来者或与或不与。 若须食者当住待跋难陀。 时跋难陀曰。 时欲过方来。 居士即自手行水。 自与多美饮食。 自恣饱满已。 跋难陀先疾食竟便起入余家。 尔时居士以多美饮食。 自恣与佛及僧竟。 自行水知佛洗手摄钵。 取小床坐佛前听说法。 佛以种种因缘说法示教利喜已。 佛及僧从座起去。 佛食后语阿难。 为我敷坐床办水集比丘僧竟语我。 阿难受教即敷坐床办水集比丘僧往白佛言。 世尊。 我已敷座办水集比丘僧。 除一比丘跋难陀释子。 佛自知时。 尔时跋难陀至日暮乃来。 阿难第二复到佛所。 白言世尊。 我已敷座办水集比丘僧。 佛自知时。 尔时世尊洗脚已。 便坐阿难所敷床上。 语诸比丘。 跋难陀痴人。 今日两时恼僧。 中前以饮食因缘。 中后以集僧因缘。 佛种种因缘诃责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许他请僧。 中前中后行到余家。 波逸提。 许请僧者。 许为檀越请众僧来。 中前者。 从地了至日中。 中后者。 过日中至地未了。 行诸家者。 白衣舍名为家。 行者。 与白衣同心入出。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在阿练儿处。 白余比丘入聚落。 从聚落还阿练儿处。 即以先白复至聚落。 波逸提。 又比丘在阿练儿处。 白余比丘入聚落。 从聚落入聚落僧坊。 即以先白复至聚落。 波逸提。 又比丘在阿练儿处。 白余比丘入聚落。 从聚落入所住处。 即以先白复入聚落。 波逸提。 若比丘在聚落僧坊。 白余比丘入聚落。 从聚落还入聚落僧坊。 即以先白复至聚落。 波逸提。 又比丘在聚落僧坊。 白余比丘入聚落。 从聚落至所住处。 即以先白复入聚落。 波逸提。 又比丘在聚落僧坊。 白余比丘入聚落。 从聚落至阿练儿处。 即以先白复入聚落。 波逸提。 若比丘在所住处。 白余比丘入聚落。 从聚落还至所住处。 即以先白复入聚落。 波逸提。 又比丘在所住处。 白余比丘入聚落。 从聚落至阿练儿处。 即以先白复入聚落。 波逸提。 又比丘在所住处。 白余比丘入聚落。 从聚落入聚落僧坊。 即以先白复入聚落。 波逸提。 若比丘为檀越家请比丘僧宿。 是比丘不白诸比丘出至檀越舍界。 随所经过大巷小巷。 随得尔所突吉罗。 随至他家。 随得尔所波逸提(八十一竟)。 十诵律卷第十七<<[11][12][13][14][15][16][17][18][19][20] . .. >> 十诵律卷第十八(第三诵之五)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九十波逸提之十佛在舍卫国。 尔时波斯匿王作是法。 若佛在祇洹。 我当日日自往奉见。 尔时波斯匿王。 闻佛在祇洹。 即敕人民扫除祇洹。 皆令净洁我欲见佛。 受敕扫洒除却众人。 唯有一人。 著故弊衣在佛前坐听法。 敬难佛故不敢驱去。 使者白王。 我已扫除祇洹净洁。 唯有一人。 著弊故衣近佛坐听法。 我等敬难佛故不敢驱却。 王言。 一人著弊故衣在佛前坐。 当何所能即敕御者。 驾乘调车我欲见佛即严驾车。 往白王言。 已严驾善车。 王自知时。 王即上车。 出舍卫城往诣祇洹。 至下乘处步入祇洹。 尔时大众遥见王来。 皆起迎王。 有一须达居士佛边听法。 恭敬佛故不起迎王。 王即嗔言。 此是何人。 著弊故衣在佛前坐见我不起。 我是浇顶大王。 我境界中得自在。 无死罪者能杀。 有死罪者能放。 以敬佛故嗔不出口。 直诣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佛为种种说法示教利喜。 不入王心。 嗔是人故。 诸佛常法。 不为不一心人说法。 佛即问王。 何故以二心听法。 王言。 世尊。 此是何小人。 著弊故衣在佛前坐。 见我来不起立迎。 我于国中得自在。 无死罪者能杀。 有死罪者能放。 须达居士言。 大王不知耶。 我于佛前坐听法。 恭敬佛故不起迎王。 无有憍慢。 王时大羞小退一面。 问诸大臣。 此是何人。 著弊故衣在佛前坐。 不起迎我。 诸大臣言。 大王。 此名须达居士。 是佛弟子得阿那含道。 在佛前坐听法。 敬佛故不起。 无憍慢心。 王闻是语嗔心小息。 便作是念。 佛法大力。 令人心大得无畏力。 我今何不令诸夫人受学佛法令得大心。 时王语诸夫人。 使从比丘受学经法。 诸比丘不欲教授。 作是言。 佛未听我等教诸夫人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听比丘教授诸夫人法。 时诸夫人各各自请经师。 有夫人请舍利弗者。 有请目连者。 有请阿那律者。 时末利夫人。 请迦留陀夷为师。 尔时诸夫人次第直宿于王。 时末利夫人。 下著珠网衣。 上著磨贝衣。 内身露现。 如共王宿时。 即著是衣出。 在中庭床上坐。 尔时迦留陀夷地晓时。 著衣持钵入王宫。 至门下立弹指。 末利夫人看见师来。 便言师入。 即生惭羞。 胡跪而坐不得起。 迦留陀夷见已亦羞。 还出到祇洹中。 以是事向诸比丘说。 诸比丘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语诸比丘。 若如是过失及过是过失。 皆由数入王家故。 佛言。 若比丘入王家有十种过失。 何等十。 若王与夫人共坐。 比丘来入。 尔时夫人见比丘或笑。 比丘见夫人或笑。 尔时王作是念。 如夫人见比丘笑。 比丘见夫人笑。 此比丘必起恶业。 是名第一过失。 复次王共夫人宿。 不自忆念。 是夫人或出外住。 行还有娠。 时王见比丘入出。 王作是念。 是夫人出外。 比丘数入出。 必共起恶业。 是名第二过失。 复次王家失五宝若似五宝。 王见比丘入出。 是中必当起恶业。 是第三过失。 复次王秘密语论事。 或有内鬼神。 持外唱说。 王作是念。 如此密语外人得闻。 是比丘常入出。 必是比丘所传。 是名第四过失。 复次王欲杀王子。 或时王子欲杀王。 是中有不喜者。 谓比丘所作。 作是念。 我宁莫与比丘共事。 是第五第六过失。 复次王欲迁小为大。 或欲退大为小。 是中有不喜者。 谓比丘所作。 作是念。 我宁莫与比丘共事。 是名第七第八过失。 复次王大严驾幢幡鸣鼓。 若乘象马辇舆出驱人远道。 是中有不爱比丘者。 见比丘在王边。 必谓是比丘所作。 作是念。 我宁莫与比丘共事。 是名第九过失。 复次王灭敌国。 敌国调伏时。 应死者敕杀。 又唱莫杀。 是中不喜者言。 我宁莫与比丘共事。 是名第十过失。 佛语诸比丘。 诸王家多有象兵马兵车兵步兵。 是家中与白衣相宜。 非比丘所宜。 种种因缘呵责入王家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水浇顶刹利王家。 夜未过未藏宝。 若过门闑及闑处。 波逸提。 王者。 刹利种受水浇顶受王职。 是名为王刹利浇顶。 若婆罗门若居士乃至女人。 受是浇顶王职。 亦名为王刹利浇顶。 夜未过者王未出故。 夫人未入故。 未藏宝者。 未藏庄严具。 未举藏故。 门闑者门中相。 闑处者。 是门中地可安闑处。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王未出夫人未入未藏宝。 尔时比丘入王门。 得波逸提。 若王虽出夫人未入未藏宝。 尔时比丘入王门。 得波逸提。 若王出夫人入未藏宝。 比丘尔时入王门。 得波逸提。 若王出夫人已入已藏宝物。 比丘尔时入王内门不犯。 佛在俱舍弥国。 尔时优填王千夫人。 五百人为一部。 舍弥婆提为一部首。 阿奴跋摩为一部首。 是中舍弥婆提所领五百人。 善好有功德。 阿奴跋摩所领五百人。 恶邪不善。 尔时优填王有小国反叛。 王作是念。 我当留谁镇后令无恶事自往破贼。 王作是念。 摩揵提婆罗门利根有威德。 是我妇父。 我当留镇后自往破贼。 我于是人无有恶事后无忧悔。 王作是念已。 即令婆罗门镇城。 自往破贼。 时诸城邑聚落名声流布。 王令摩揵提婆罗门守城。 后日早起百千种人。 在婆罗门门下。 有立赞叹者。 有称吉者。 有合掌恭敬礼拜者。 有饷象马车乘牛羊驼驴者。 有饷金银琉璃砗璖玛瑙者。 摩揵提婆罗门作是念。 我得如是富贵势力者。 皆是我女力故。 我当以何报是女。 若与金银琉璃砗磲玛瑙者宫中不少。 女人所有怨嫉忧毒无过对妇。 若令舍弥婆提五百夫人死者。 乃当报女恩。 我何故不杀。 今不可直杀。 当作方便火烧杀之。 作是念已。 遣使语舍弥婆提夫人。 汝如我女无异。 若须苏油薪草材木树皮松明。 遣人来取。 即敕所典。 舍弥婆提夫人遣人来。 索苏油薪草两三倍与。 受教言尔。 女人性贪喜集财物。 以易得故多取积聚。 满宫房舍窗向栏楯诸楼阁间及床榻下。 诸瓮瓮器皆悉盛满。 摩揵提婆罗门。 知火具已多。 敕闭宫门放火烧之。 即时人民闻王宫中失火。 畏王刀力鞭杖力嗔力故。 多人俱集欲破门入。 摩揵提婆罗门深恶心故。 作是念。 若人民破门入者。 或能灭火令不烧死。 作是念已。 语诸人民。 汝等不知王心妒耶。 若闻诸人破门入者。 奸我宫人必当大嗔。 诸人言。 今当云何。 答言。 当缚木梯隥入。 如是集木作梯。 闻舍弥波提及五百女人皆已烧死。 遣人白王。 宫中失火。 舍弥波提夫人等五百人火所烧死。 王闻是事心生忧恼。 作是言。 如是好福田人。 今永别离。 王以愁忧因缘迷闷欲死即堕床。 诸臣以水洒面即便得醒。 诸大臣言。 王莫愁忧。 更当起宫殿集诸婇女。 尔时王破贼已。 还至城外住。 我不入城。 乃至新宫殿竟。 满五百女人当入城住。 王以鞭杖力刀力槊力健嗔力故。 宫殿速成。 选取贵人女亿财主居士女。 得五百人满宫中。 有居士。 名瞿师罗居士。 有女。 是舍弥波提夫人妹。 名威德。 是女于千夫人中最上。 诸臣白王。 新宫已成。 诸夫人已满。 王自知时。 即入新宫。 与新女共相娱乐。 王渐渐推问因缘。 后知摩揵提婆罗门为自女故作是恶事。 即遣人唤婆罗门来。 语言。 汝出我国去。 我不喜杀婆罗门。 王即约敕。 杀阿奴跋摩夫人。 时诸新女。 为王所亲信故。 便白王言。 是舍弥波提夫人等。 长夜亲近供养佛及僧。 愿听我等供养佛及僧。 王时作是言。 佛不听诸比丘入王宫。 即时诸女。 欲令王起憍慢心故。 作是言。 王有大威德力势。 诸大事尚能办。 何况此事。 愿王当成我等供养事。 诸女急白故。 令王发憍慢心。 即便听许。 王问诸女。 汝等实欲作供养耶。 答言欲作。 汝等随力办供养具。 诸女有办僧伽梨者。 有办郁多罗僧者。 有办安陀卫者。 有办钵者。 有办漉水囊油囊杖针綖囊。 尔时王唤巧匠问言。 汝能令诸夫人不出于宫中得供养佛及僧耶。 答言可得。 王言云何。 答言。 当作行轮宫殿。 即敕令速作。 作已白王。 轮宫已成。 王自知时。 王即诣佛所。 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佛以种种因缘说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默然。 王知佛种种因缘说法示教利喜已。 从坐起偏袒右肩合掌。 白佛言。 愿佛及僧。 受我明日请。 佛默然受。 王知佛受已。 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 是夜敕办多美种种饮食。 晨朝敷座处。 遣使白佛时到。 食具已办。 佛自知时。 诸比丘往诣王宫。 佛自房住迎食分。 尔时巧匠知僧来至。 即出轮宫围绕众僧。 王知僧坐已。 自手行水。 自与多美饮食自恣饱满。 即开宫门。 诸女皆出问讯诸比丘。 有问父母者。 姊妹兄弟者。 及问讯佛者。 尔时长老舍利弗为上座语诸比丘。 我等今日不在王宫耶。 当共一心。 王知僧食已。 自行澡水。 取小坐床坐僧前听说法。 语诸夫人所欲供养者。 今正是时。 有夫人施僧伽梨者。 施郁多罗僧者。 施安陀卫者。 有施钵者。 有施漉水囊者。 有施针綖囊者。 尔时诸比丘皆得满手满钵物。 相视而坐。 王有方便。 心念。 当云何令诸比丘经宫中过。 即令轮宫遮先来道。 便白僧言。 大德可去。 诸比丘言。 佛不听我等入王宫中。 王言。 我今教出不教入。 尔时舍利弗咒愿已。 及僧从座起去。 还到僧坊。 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水浇顶刹利王。 夜未过未藏宝。 若过门闑及门闑处。 除急因缘波逸提。 急因缘者。 若王遣使唤比丘。 若夫人王子如是等诸有力官属。 唤皆不犯(八十二事)。 佛在俱舍弥国。 尔时长老阐那比丘有可悔过罪。 诸比丘怜愍慈心求安隐故。 教令悔过。 阐那言。 我始知是事入戒经中半月次来所说。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犯可悔罪。 诸比丘怜愍教令悔过。 便作是言。 我今始知是事入戒经中半月次来所说。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阐那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阐那。 云何名比丘。 犯可悔过罪。 诸比丘怜愍教令悔过。 便作是言。 我今始知是事入戒经中半月次来所说。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说戒时。 作是言。 我今始知是事入戒经中随半月次来所说。 诸比丘知是比丘先曾再三闻说此戒。 何况复过。 是比丘非以不知故得脱。 随所犯事。 应令如法悔过。 应更呵令折伏。 汝失无利是恶不善。 说戒时不尊重戒不一心听。 以是事故得波逸提。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说四波罗夷时。 作是言。 我今始知是法入戒经中随半月次来所说。 得波逸提。 若说十三僧伽婆尸沙时。 若说二不定法时。 若说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时。 若说九十波逸提时。 若说四波罗提提舍尼法时。 若说众多学法时。 若说七止诤法时。 及说随律经时。 作是言。 我今始知是法入戒经中随半月次来所说。 得波逸提。 除随律经。 说余经时作是言。 我今始知是法入戒经中。 突吉罗(八十三事)。 佛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城有治角师。 名达摩提那。 富饶财宝种种成就。 是人随佛及僧所须物自恣请与。 谓衣钩禅镇衣钉钵支匕针筒。 如是诸比丘众多。 数数往取。 是人作不能供妇儿空乏。 余居士嗔责呵言。 沙门释子不知量不知厌足。 若施者不知量。 受者应知量。 是达摩提那居士本富饶财。 布施不知量故与。 不能供妇儿空乏。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呵责诸比丘。 云何名比丘。 不知时不知量。 若施者不知量。 受者应知量。 是达摩提那居士。 本富饶财布施不知量故与。 不能供妇儿空乏。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骨牙齿角作针筒者波逸提。 骨者。 象骨马骨蛇骨。 牙者。 象牙马牙猪牙。 齿者。 象齿马齿猪齿。 角者。 羊角牛角水牛角鹿角。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骨作针筒。 波逸提。 若牙若齿若角。 随作随得尔所波逸提。 若比丘用骨牙齿角作针筒者。 是比丘应破是针筒已。 入僧中唱言。 我用骨牙齿角作针筒。 得波逸提罪。 我今发露悔过不覆藏。 僧应问汝破针筒未。 若言已破。 僧应问。 汝见罪不。 若言见罪。 应教言。 汝今发露悔过。 后莫复作。 若未打破。 僧应约敕令破。 若僧不约敕。 一切僧得突吉罗罪。 若僧约敕不受。 是比丘得突吉罗罪(八十四事)。 佛在俱舍弥国。 尔时长老阐那。 用高广好床。 佛与阿难游行到阐那房。 是阐那遥见佛来。 从坐起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 世尊。 入我房舍看床。 佛即入见。 是床高好见已语阿难。 染污烂坏。 云何是痴人。 用如是高广好床。 佛种种因缘呵责阐那。 云何名比丘。 用高广好床。 佛种种因缘呵已。 集比丘僧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欲作床者。 当应量作。 量者。 足高八指。 除入梐。 过是作者波逸提。 床者有二种。 细梐绳床粗梐绳床。 粗梐绳床有五种。 阿珊蹄脚。 波郎劬脚。 羝羊角脚。 尖脚曲脚。 细梐绳床亦有五种。 阿珊蹄脚。 波郎劬脚。 羝羊角脚。 尖脚曲脚。 高八指者。 佛言。 用我八指。 第三分入梐。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过八指作床脚者波逸提。 随作随得尔所波逸提。 若比丘过八指作床脚者。 应截脚入。 僧中白言。 我过八指作床脚得波逸提罪。 今僧中发露悔过不覆藏。 僧应问。 汝截未。 若言已截。 问汝见罪不。 若言见罪。 僧应言。 汝如法悔过后莫复作。 若言未截。 僧应约敕令截。 若僧不约敕令载者。 僧得突吉罗。 若僧约敕不受。 是比丘得突吉罗(八十五事)。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以草木兜罗绵贮卧具。 诸居士嗔不喜呵骂。 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功德。 乃以兜罗绵贮卧具。 如王如大臣。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以兜罗绵贮卧具。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自以兜罗绵贮卧具。 若使人贮波逸提。 兜罗绵者。 柳华白杨华阿鸠罗华。 波鸠罗华鸠舍罗华。 间阇华。 波波阇华。 离摩华。 皆波逸提。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以草木兜罗绵贮卧具波逸提。 随贮随得尔所波逸提。 若比丘以兜罗绵贮卧具者。 是比丘应摘破却兜罗绵。 到僧中白言。 我以兜罗绵贮卧具得波逸提罪。 发露悔过不覆藏。 僧应问。 汝摘却未。 若言已却。 僧应问。 汝见罪不。 若言见罪。 僧应约敕。 汝如法悔过后莫复作。 若言未摘。 应约敕令摘。 若不约敕。 僧得突吉罗。 若僧约敕不受。 是比丘得突吉罗罪(八十六事)。 佛在舍卫国。 尔时毗舍佉鹿子母。 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佛以种种因缘说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默然。 知佛说法示教利喜默然已。 从坐起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 世尊。 愿佛及僧受我明日请。 佛默然受之。 知佛默然受已。 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 还自舍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佛是夜共阿难露地游行。 佛看星宿相。 语阿难言。 若今有人问知星宿相者。 何时当雨。 彼必言七岁当雨。 佛语阿难。 初夜过已至中夜。 是星相灭。 更有异相出。 若尔时有人问知相者。 何时当雨。 彼必言过七月当雨。 又语阿难。 中夜已过至后夜。 是星相灭更有异相出。 若尔时问知相者。 何时当雨。 彼必言七日当雨。 是夜已过地了时。 东方有云出。 形如圆碗遍满空中。 是云能作大雨满诸坑坎。 尔时佛语阿难。 语诸比丘。 是碗云雨有功德。 能除病。 若诸比丘欲洗者。 当露地立洗。 阿难受教语诸比丘。 是碗云雨有功德。 能除病。 若诸比丘欲洗者。 听露地立洗。 时诸比丘随意露地立洗。 尔时毗舍佉鹿子母。 办饮食已早起敷座处。 遣婢使白佛时到。 食具已办佛自知时。 婢受教往诣祇洹。 觅诸比丘不见。 于门孔间看。 见裸形露洗。 见已心不喜。 作是念。 是中都无比丘。 尽是裸形外道无惭愧人。 作是念已。 即还语毗舍佉鹿子母言。 祇洹中无一比丘。 尽是裸形外道。 是毗舍佉母智慧利根。 知今日雨堕。 诸比丘必当露地裸形洗浴。 是婢痴无所知故作是言。 祇洹中无一比丘。 尽是裸形外道。 即便唤余婢往诣祇洹。 打门作声白言。 时到食具已辨。 即受教去。 往到祇洹打门作声白言。 时到食具已办佛自知时。 尔时佛与大众。 著衣持钵众僧围绕俱诣其舍。 佛在僧中坐。 毗舍佉母自行澡水。 自手与多美饮食。 食已自手行水。 知收钵已。 持小床坐佛前听说法。 白佛言。 世尊。 与我愿。 佛言。 诸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 不得与汝过愿。 毗舍佉言。 与我可得愿。 佛言。 与汝可得愿。 汝欲得何愿。 毗舍佉言。 一者我欲与比丘僧雨浴衣。 二者与比丘尼僧浴衣。 三者客比丘来我与食。 四者远行比丘我与食。 五者病比丘我与饮食。 六者看病比丘我与饮食。 七者我常与比丘僧粥。 八者多知识少知识比丘。 我与病缘汤药及所须物。 佛言。 汝见何因缘故。 欲与比丘僧雨浴衣。 答言。 大德。 我今日早起敷座已。 遣婢使诣祇洹白佛时到婢至门间见诸比丘露地雨中裸形洗浴。 婢还言。 祇洹中无一比丘。 但诸外道无惭愧人。 大德。 比丘裸形在佛前和上阿阇梨一切上座前。 则为无羞。 是故欲与比丘僧雨浴衣。 著自在露地雨中洗浴。 毗舍佉。 汝见何因缘故。 欲与比丘尼僧浴衣。 答言。 大德。 我一时与诸居士妇共至阿耆罗河中洗浴。 时诸比丘尼亦入河中裸形洗浴。 诸居士妇见已心不喜。 呵责言。 是辈薄福德不吉粗身大腹垂乳。 何用学梵行为。 大德。 女人裸形丑恶。 是故我欲与浴衣。 毗舍佉。 汝见何因缘故。 欲与客来比丘饮食。 答言。 大德。 客来比丘不知何处可去不可去。 道路疲极未得休息。 是故我欲与饮食后。 随知可去不可去处。 毗舍佉。 汝见何因缘故。 欲与远行比丘食。 答言。 大德。 远行比丘。 若待食时怛钵那时。 若行乞食则伴舍去。 或夜中入险道。 或独行旷野。 我与食故。 不失伴不入险道。 是故我与饮食。 毗舍佉。 汝见何因缘故。 欲与病比丘饮食。 答言。 大德。 病比丘不得随病饮食。 则病难差。 是故我与随病饮食。 则病易差。 毗舍佉。 汝见何因缘故。 欲与看病比丘饮食。 答言。 大德。 看病比丘。 若待僧中食后食。 若行乞食去。 是病比丘瞻养事阙。 若煮饭作粥作羹。 煮鱼肉煮汤药。 出内大小便不净器若弃唾器。 是故我与看病比丘饮食。 瞻养不阙。 便得煮饭作粥作羹煮肉及煮汤药。 出内大小便器弃唾器。 毗舍佉。 汝见何因缘故。 欲常与比丘僧粥。 答言。 大德若比丘不食粥。 有饥渴恼。 或时腹内风起。 我常与粥故则无众恼。 毗舍佉。 汝见何因缘故。 欲与多知识少知识比丘病缘汤药及所须。 物答言。 病比丘必欲得汤药所须诸物。 以是故我与。 复次大德。 我若闻某比丘彼住处死。 佛记彼比丘三结断得须陀洹。 不堕恶道必得涅槃极至七生天人中往返得尽众苦。 大德。 我当问。 是长老曾来舍卫国不。 若我闻是比丘曾来舍卫国。 我思惟。 是长老或受我雨浴衣。 或受客比丘饮食。 或远行饮食。 或随病饮食。 或看病饮食。 或常与粥。 或病比丘汤药诸物。 大德。 我以是因缘故觉意满。 大德。 我若闻某比丘彼住处死。 佛记彼比丘三结尽三毒薄得斯陀含一来是世得尽苦际。 我当问。 是长老曾来舍卫国不。 若我闻是比丘曾来舍卫国。 大德。 我如是思惟。 是长老或受我雨浴衣。 或受客比丘饮食。 或受远行饮食。 或随病饮食。 或看病饮食。 或常与粥。 或病比丘汤药诸物。 大德。 我以是因缘故觉意满。 大德。 我若闻某比丘彼住处死。 佛记彼比丘得阿那含五下结尽便于天上般涅槃不还是间。 大德。 我当问。 是长老曾来舍卫国不。 若我闻是比丘曾来。 我思惟。 是长老或受我雨浴衣。 或受客比丘饮食。 或远行饮食随病饮食。 看病饮食或常与粥。 病比丘汤药诸物。 大德。 我以是因缘故觉意满。 大德。 我若闻某比丘彼住处死。 佛记彼比丘得阿罗汉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作证。 我当问。 是长老曾来舍卫国不。 若我闻是比丘曾来。 我思惟。 是长老或受我雨浴衣。 或受客比丘饮食远行饮食。 随病饮食看病饮食。 或常与粥病比丘汤药诸物。 我以是因缘故觉意满。 大德。 如是我财福德成就。 以是因缘摄法福德。 佛言。 善哉善哉毗舍佉。 我听汝是诸愿。 汝与比丘僧雨浴衣。 比丘尼僧浴衣。 客比丘饮食。 远行比丘饮食。 随病比丘饮食。 看病比丘饮食。 比丘僧常与粥。 多知识少知识比丘与病缘汤药诸物。 毗舍佉。 是财福德成就。 以是因缘摄法福德。 佛为毗舍佉说种种因缘示教利喜已从坐起去。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从今听诸比丘畜雨浴衣随意露地洗。 是诸比丘。 知佛听畜雨浴衣广长大作。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知佛听畜雨浴衣。 便广长大作。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诸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知我听畜雨浴衣。 便广长大作畜。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欲作雨浴衣。 当应量作。 量者。 长佛六搩手广二搩手半。 过是作者波逸提。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过量长作雨浴衣波逸提。 若过量广作波逸提。 若过量广长作波逸提。 若比丘过量广长作雨浴衣。 是衣应截断。 入僧中作是言。 我过量广长作雨浴衣。 得波逸提罪。 今发露悔过不覆藏。 僧应问。 汝截断未。 若言已截。 僧应问。 汝见罪不。 若言见罪。 应语言。 汝如法悔过后莫复作。 若言未截。 僧应约敕令截。 若僧不约敕。 僧得突吉罗。 若僧约敕不受。 是比丘得突吉罗(八十七事)。 佛在维耶离国。 土地醎湿。 诸比丘病痈疮。 有一比丘疮中脓血流出。 污安陀卫如水渍。 佛遥见。 知而故问是比丘。 汝何以脓血污安陀卫。 比丘答言。 大德。 我患痈疮。 脓血流出污安陀卫。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 从今听畜覆疮衣著。 乃至疮差后十日。 若过是畜波逸提。 诸比丘知佛听畜覆疮衣。 便广长大作。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知佛听畜覆疮衣。 便广长大作。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诸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知我听畜覆疮衣。 便广长大作。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欲作覆疮衣。 当应量作。 量者。 长佛四搩手广二搩手。 过是作者波逸提。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过量长作覆疮衣波逸提。 若过量广作波逸提。 若过量广长作波逸提。 若比丘过量广长作覆疮衣。 是衣应截断。 入僧中作是言。 我过量广长作覆疮衣得波逸提罪。 今发露悔过不覆藏。 僧应问。 汝截断未。 若言已截。 僧应问。 汝见罪不。 若言见罪。 僧应语。 汝如法悔过后莫复作。 若言未截者。 僧应约敕令截。 若不约敕。 僧得突吉罗。 若僧约敕不受。 是比丘得突吉罗罪(八十八事)。 佛在维耶离国。 尔时诸比丘精污卧具。 早起浣精舍门间晒。 中前佛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见是不净污卧具浣晒门间。 佛食后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我今日中前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见诸比丘精污卧具早起浣精舍门间晒。 语诸比丘。 此不应尔。 众僧卧具多用不知量。 诸居士血肉干竭。 用布施作福。 是中应筹量少用者善。 若比丘乱念不一心眠时。 有五过失。 何等五。 一者难睡苦。 二者难觉苦。 三者见恶梦。 四者睡眠时善神不护。 五者觉时心难入善觉观法。 若比丘不乱念一心睡眠。 有五善事。 何等五。 一者无难睡。 二者易觉。 三者无恶梦。 四者眠时善神所护。 五者睡觉心易入善觉观法。 若比丘有淫怒痴。 未得离欲。 不乱念一心睡眠。 尚不失精。 何况离欲。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从今听诸比丘畜尼师檀。 护僧卧具故。 不应不敷尼师檀僧卧具上坐卧。 诸比丘知佛听畜尼师檀。 便广长大作。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知佛听畜尼师檀。 便广长大作畜。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诸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知我听畜尼师檀。 便广长大作畜。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作尼师檀。 当应量作。 量者。 长佛二搩手广一搩手半。 过是作者波逸提。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过量长作尼师檀波逸提。 若过量广作波逸提。 若过量广长作波逸提。 若比丘过量广长作尼师檀已。 应截断。 入僧中白言。 我过量广长作尼师檀得波逸提罪。 我今发露悔过不覆藏。 僧应问。 已截断未。 若言已截。 僧应问。 汝见罪不。 若言见罪。 应教言。 汝今如法悔过后莫复作。 若未割截。 僧应约敕令割截。 若不约敕僧得突吉罗。 若僧约敕不受。 是比丘得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佛。 中前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 食已入安陀林中。 一树下敷尼师檀坐。 长老迦留陀夷亦入安陀林。 去佛不远在一树下敷尼师檀坐。 是长老身长大。 两膝到地两手捉衣。 作是愿言。 佛何时当听我等作佛一搩手尼师檀。 如是满足。 佛晡时从禅起。 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我今日食时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食已入安陀林。 一树下敷尼师檀坐。 迦留陀夷乞食还。 亦坐一树下作是思惟。 佛今何处行道。 我亦彼间行道。 我时入安陀林。 一树下敷尼师檀坐。 迦留陀夷亦尔。 是善男子身太两膝到地。 作是愿言。 佛何时当听作佛一搩手尼师檀。 如是满足。 佛语诸比丘。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欲作尼师檀。 当应量作。 量者。 长佛二搩手广一搩手半。 及缕际益一搩手。 过是作者波逸提(八十九事)。 佛在迦维罗卫国。 尔时长老难陀。 是佛弟姨母所生。 与佛身相似。 有三十相。 短佛四指。 时难陀作衣与佛同量。 诸比丘若食时会中后会。 遥见难陀来。 谓是佛。 皆起迎。 我等大师来世尊来。 近乃知非。 诸上座皆羞。 作是思惟。 此是我等下座。 云何起迎。 难陀亦羞言。 乃令诸上座起迎我。 诸比丘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难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同佛衣量作衣。 从今汝衣应减作。 是袈裟应以敷晒。 诸比丘。 汝等以敷晒难陀衣。 更有如是人。 僧亦当同心以敷晒。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与佛衣等量作衣及过作得波逸提。 佛衣量者。 长佛九搩手广六搩手。 是佛衣量。 波逸提者。 煮烧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与佛衣同量作衣波逸提。 若过佛衣量作波逸提。 随作随得尔所波逸提。 若比丘与佛衣同量作衣是衣应截断。 入僧中白言。 我如佛衣量作衣得波逸提罪。 今发露悔过不覆藏。 僧应问。 汝截断未。 若言已截。 应问。 汝见罪不。 若言见罪。 僧应言。 汝今如法悔过后莫复作。 若言未截。 僧应约敕令截。 若僧不约敕。 僧得突吉罗。 若僧约敕不受。 是比丘得突吉罗罪(九十事竟)。 十诵律卷第十八<<[11][12][13][14][15][16][17][18][19][20] . .. >> 十诵律卷第十九(第三诵之六)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四波罗提舍尼法佛在舍卫国。 时世饥俭。 华色比丘尼有德。 多知多识能多得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诸所须物。 是比丘尼晨朝早起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 时见诸比丘众舍卫城乞食不得愁恼不乐。 是比丘尼看诸比丘钵中。 少少与少。 少半与半。 都无都与。 是比丘尼一日乞食所得。 尽以与诸比丘。 如是二三日。 以不得食故。 于巷中迷闷倒地。 一贾客见已语其妇言。 华色比丘尼于巷中倒地。 汝扶令起将来。 妇即去扶起将来入舍。 疾作粰[米*留]粥与已得醒。 问言。 汝何所患苦。 有何疾病有何急。 于巷中倒地。 比丘尼言。 我无病无痛无急。 我不得食故。 迷闷巷中倒地。 又问。 汝为乞食不能得耶。 答言。 我乞食得。 以诸大众于舍卫城乞食不得愁恼不乐。 我看比丘钵中。 少少与少。 少半与半。 都无都与。 如是二三日。 我断食。 是故迷闷巷中倒地。 诸居士闻是事心不喜。 呵责言。 是沙门释子不知时不知量。 若施者不知量。 受者应知量。 是华色比丘尼以断食故垂死。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以种种因缘呵责诸比丘。 云何名比丘。 不知时不知量。 若施者不知量。 受者应知量。 是华色比丘尼以断食故垂死。 种种因缘呵责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不病入聚落中。 非亲里比丘尼所自手受食。 是比丘应向余比丘说是罪。 长老我堕可呵法不是处。 是法可悔。 我今发露悔过。 是名波罗提提舍尼法。 病者。 风盛热盛冷盛。 啖是食得差。 是名为病。 除是因缘名为不病。 非亲里者。 亲里名若母若女若姊妹乃至七世因缘。 是名亲里。 除是名非亲里。 食者。 五种佉陀尼食五蒱阇尼食五似食。 五佉陀尼食者。 根茎叶磨果。 五蒱阇尼食者。 饭麨糒鱼肉。 五似食者糜粟[麩-夫+黃]麦莠子迦师。 是中犯者。 若比丘不病入聚落中。 非亲里比丘尼所自手受根食。 得波罗提提舍尼罪。 茎叶磨果食。 饭麨糒鱼肉食。 糜粟[麩-夫+黃]麦莠子迦师。 皆波罗提提舍尼罪。 不犯者。 若病若亲里比丘尼。 若天祠中多人聚中与。 若沙门住处与。 若聚落外比丘尼坊舍中与者不犯(一法)。 佛在王舍城。 尔时有一居士。 请佛及二部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居士知佛默然受已。 头面礼足右绕而去。 还自舍办种种多美饮食。 晨朝敷坐处。 遣使白佛时到。 食具已办佛自知时。 佛即与二部僧入居士舍坐。 居士见佛及僧坐已。 自手行水欲下食时。 是中有助调达比丘尼。 为六群比丘故。 教檀越言。 此第一上座。 此第二上座。 此是持律。 此是法师。 与是比丘饭。 与是比丘羹。 诸居士言。 我等不知谁是第一上座。 谁是第二上座。 谁是持律谁是法师。 此中多有饮食自当遍与。 莫散乱语。 若散乱语者。 汝自起行食。 我等当住。 佛遥见比丘尼作散乱事。 闻诸居士呵责。 食后以是因缘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啖比丘尼所教与食。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有诸比丘白衣家请食。 是中有比丘尼指示言。 与是比丘饭。 与是比丘羹。 诸比丘应语是比丘尼。 小住待诸比丘食竟。 若诸比丘中。 无有一比丘语是比丘尼小住待。 诸比丘食竟者。 是一切诸比丘。 应向余比丘言。 长老。 我等堕可呵法不是处。 是法可悔。 我今发露悔过。 是名波罗提提舍尼法。 是中犯者。 若比丘受比丘尼所教与食。 得波罗提提舍尼罪。 随受随得尔所波罗提提舍尼罪。 若二部僧共坐。 一部僧中若有一人。 语是比丘尼者。 第二部亦名为语。 若别入别坐别食别出者。 是中入檀越门比丘。 应问出比丘。 何比丘尼是中教檀越。 与比丘食。 答言某。 应问。 约敕未。 答言已约敕。 是入比丘亦名约敕。 有诸比丘出城门时。 有比丘入者。 应问出者。 若出者未约敕。 入者应约敕。 若出者已约敕。 入者亦名约敕(二法)。 佛在维耶离。 尔时有象师。 名首罗。 富贵有威德。 多饶财宝。 人民田宅种种成就。 是人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见四谛得初道。 好檀越施不能筹量。 是人一月得官廪千金钱。 持用布施及余所有物。 不能供足妇儿饥乏。 诸居士嗔呵责言。 沙门释子不知时不知量。 若施者不知量。 受者应知量。 是首罗象师本富饶财物。 布施不知量与不能供足妇儿饥乏甚可怜愍。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 呵责诸比丘云何名比丘。 不知时不知量。 若施者不知量。 受者应知量。 是首罗象师。 好檀越施不能量故与。 不能供妇儿饥乏。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汝等与首罗象师作学家羯磨。 诸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入是家不得自手受食。 若更有如是人僧亦应与作学家羯磨。 学家羯磨者。 僧一心和合。 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首罗象师学家。 诸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入是学家不得自手受食。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首罗居士作学家羯磨。 诸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不得入是家自手受食。 白如是。 如是白二羯磨。 僧与首罗象师作学家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是首罗象师。 闻僧为作学家羯磨。 诸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不得入我舍自手受食。 闻已即诣佛所。 头面礼佛足却坐一面。 白佛言。 愿佛与我舍是学家羯磨佛语诸比丘。 为首罗居士舍学家羯磨。 若更有如首罗居士乞者。 亦应为舍。 舍法者。 一心和合僧。 是首罗居士。 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合掌白言。 大德僧听。 我首罗居士布施不知量与。 不能供妇儿饥乏。 以是因缘故。 僧为我作学家羯磨。 诸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入我舍不得自手受食。 我今从僧乞舍学家羯磨。 如本诸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入我舍自手受食。 如是应第二第三乞。 僧应筹量宜可舍不可舍。 若首罗象师财损减不增长。 尔时若乞不乞不应舍。 若首罗居士财物增长。 若乞不乞皆应与舍。 若首罗象师财物不增不减。 尔时若乞应舍。 不乞不应舍。 是中一比丘应唱言。 大德僧听。 是首罗象师先作檀越。 布施不知量与。 不能供妇儿饥乏。 僧以是故。 与作学家羯磨。 诸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入是舍不得自手受食。 今是首罗象师。 从僧乞舍学家羯磨。 如本诸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听我舍自手受食。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首罗象师舍学家羯磨。 如本听诸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入舍自手受食。 白如是。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首罗居士舍学家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佛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有诸学家。 僧作学家羯磨竟。 若比丘如是学家。 先不请后来自手受食。 是比丘应向余比丘说罪。 作是言。 长老。 我堕可呵法不是处。 是法可悔。 我今发露悔过。 是名波罗提提舍尼法。 学家者得初道家。 作学羯磨者。 僧与是家作学羯磨先不请者。 是学家先不请后来自手受食者。 五佉陀尼食。 五蒲阇尼食。 五似食。 是中犯者。 若比丘学家中。 先不请后来自手受食。 受根食波罗提提舍尼罪。 茎叶磨果饭麨糒鱼肉糜粟[麩-夫+廣]麦莠子迦师食。 皆波罗提提舍尼。 随自手受。 随得尔所波罗提提舍尼罪(三法)。 佛在迦维罗卫国。 尔时诸释子向暮食时。 见食好香美。 作是念。 我等不应独啖如是好饮食。 何不当留佛及僧分。 作是念已。 为佛及僧故留暮食分。 明日地了。 诸释妇女以好宝物自庄严身。 持好饮食大语大笑来行向僧坊。 作是言。 佛今当先食我食。 彼亦复言。 佛先食我食。 令我长夜得利益安乐。 尔时尼俱陀林中有贼。 先犯事摈入是林中。 持器仗著中围绕而卧。 但贼主不卧。 闻人声语诸贼言。 诸人皆起。 捉刀盾弓箭。 聚财物一处。 莫令王力聚落力所围绕得大忧恼。 是诸人皆起。 如所约敕。 捉刀盾弓箭。 聚财物一处。 贼主言。 小住。 我当往看。 为是何人。 即立树间闻道上人声。 作沙门声。 问言。 汝是谁耶。 答言。 我等是诸释妇女。 以好宝物严身。 持好饮食向僧坊。 入尼俱陀林中。 佛今者当先食我食。 我等长夜当得利益安乐。 贼主即还语诸贼言。 今得成事。 但当起取。 问言云何。 答言。 诸释妇女以妙宝严身。 持好饮食入尼俱陀林中。 即时贼皆起。 剥脱已裸形放去。 如是名声流布城邑聚落。 有恶贼剥脱诸释妇女裸形放去。 即以官力聚落力围绕捕得诸贼。 尔时诸女裸形住。 六群比丘往语言。 此食香美过与我来。 此食复胜亦与我来。 尔时诸妇女嗔呵言。 不是都不忧念我等裸形。 但念欲得是食。 诸比丘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语阿难。 取舍衣中各各与诸女一衣。 阿难言尔。 即取舍衣中各各与诸女一衣。 诸女著已持食入僧坊中打揵捶与僧食分。 在佛前坐听说法。 佛见诸女坐已。 种种因缘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默然。 诸女知佛示教利喜已。 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 诸女去不久。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僧未作约敕僧坊外不自手受食。 而僧坊内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有比丘僧。 住阿练儿处。 有疑怖畏。 若比丘知是阿练儿住处有疑怖畏难。 僧未作差。 不僧坊外自手受食。 僧坊内受。 是比丘应向余比丘说罪言。 长老。 我堕可呵法不是处。 是法可悔。 我今发露悔过。 是名波罗提提舍尼法。 阿练儿处者。 去聚落五百弓。 于摩伽陀国一拘卢舍。 于北方国则半拘卢舍。 疑者。 乃至疑失一水器。 怖畏者。 是中乃至畏恶比丘。 僧未差者。 僧未一心差是人。 僧坊外者。 此僧坊墙障外。 若篱障外。 若堑障外僧坊内者。 僧坊墙障内。 篱障内。 堑障内。 食者。 五佉陀尼。 五蒲阇尼。 五似食。 是中犯者。 若比丘僧未与差是人。 不僧坊外自手受根食。 僧坊内受。 得波罗提提舍尼。 茎叶磨果饭麨糒鱼肉糜粟[麩-夫+黃]麦莠子迦师。 皆波罗提提舍尼罪。 随自手受。 随得尔所波罗提提舍尼。 从今应羯磨差参知食人。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问言。 谁能为僧作参知食人。 若有言我能。 若有五法不应差作知食人。 随爱随嗔随怖随痴不知有无。 若成就五法。 应令作参知食人。 不随爱不随嗔不随怖不随痴知有无。 是中一比丘。 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某甲比丘。 能作参知食人。 若僧时到僧忍听。 某甲比丘作参知食人。 白如是。 如是白二羯磨。 某甲比丘作参知食人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若比丘受僧羯磨已。 是比丘知是中有贼入。 应将净人是中立。 若是中见有人似贼者。 应取是食。 语诸持食人言。 汝莫来入。 是中有人似贼。 若是持食人。 强来者不犯(四法竟)。 明一百七众学法初佛在王舍城。 尔时诸比丘。 极高著泥洹僧。 极下著。 参差著。 不周齐著。 佛见已作是念。 我当观过去诸佛。 云何著泥洹僧。 空中净居天言。 世尊。 过去诸佛周齐著泥洹僧。 佛亦自忆知过去诸佛周齐著泥洹僧。 佛复念。 我当观未来诸佛。 云何著泥洹僧。 空中净居天言。 世尊。 未来诸佛周齐著泥洹僧。 佛亦观知未来诸佛。 亦当周齐著泥洹僧。 佛复作是念。 我当看净居天。 云何著泥洹僧。 空中天言。 净居天周齐著泥洹僧。 佛亦自知净居天周齐著泥洹僧。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以种种因缘呵责诸比丘。 云何名比丘。 极高著泥洹僧。 极下著泥洹僧。 参差著泥洹僧。 不周齐著泥洹僧。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不极高著泥洹僧。 应当学。 若比丘极高著。 突吉罗。 若不极高著不犯(一)。 不极下著泥洹僧。 应当学。 若极下著泥洹僧。 突吉罗。 不极下著不犯(二)。 不参差著泥洹僧。 应当学。 若参差著泥洹僧。 突吉罗。 不参差著泥洹僧不犯(三)。 不如釿头著泥洹僧。 应当学。 如釿头著泥洹僧。 突吉罗。 不如釿头著。 不犯(四)。 不如象鼻著泥洹僧。 应当学。 如象鼻著泥洹僧。 突吉罗。 不如象鼻著不犯(五)。 不如多罗叶著泥洹僧。 应当学。 如多罗叶著泥洹僧。 突吉罗。 不如多罗叶著泥洹僧。 不犯(六)。 不如麨抟著泥洹僧。 应当学。 如麨抟著泥洹僧。 突吉罗。 不如麨抟著不犯(七)。 不细褶前著泥洹僧。 应当学。 如细褶前著泥洹僧。 突吉罗。 不细褶前著。 不犯(八)。 不著[革*茸]泥洹僧。 应当学。 著[革*茸]泥洹僧。 突吉罗。 不著[革*茸]衣。 不犯(九)。 不并褶两边著泥洹僧。 应当学。 若并褶两边著泥洹僧。 突吉罗。 不并褶两边著。 不犯(十)。 不著细缕泥洹僧。 应当学。 若著细缕泥洹僧。 突吉罗。 不著细缕。 不犯(十一)。 周齐著泥洹僧。 应当学。 不周齐著泥洹僧。 突吉罗。 周齐著不犯(十二)。 佛在王舍城。 尔时诸比丘。 极高被衣。 极下被衣。 参差被衣。 不周齐被衣。 佛见已作是念。 我当观过去诸佛。 云何被衣。 空中净居天言。 过去诸佛周齐被衣。 佛亦自忆过去诸佛周齐被衣。 佛复念。 我当观未来诸佛。 云何被衣。 空中天言。 未来诸佛周齐被衣。 佛亦自知未来诸佛周齐被衣。 佛复念。 净居诸天云何被衣。 空中天言。 净居诸天周齐被衣。 佛亦自见净居诸天周齐被衣。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呵责诸比丘。 云何名比丘。 极高被衣。 极下被衣。 参差被衣。 不周齐被衣。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不极高被衣。 应当学。 极高被衣突吉罗。 不极高被衣不犯(十三)。 不极下被衣应当学。 极下被衣突吉罗。 不极下被衣不犯(十四)。 不参差被衣。 应当学。 参差被衣突吉罗。 不参差被衣不犯(十五)。 周齐被衣应当学。 不周齐被衣突吉罗。 周齐被衣不犯(十六)。 佛在王舍城。 尔时有一居士。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居士知佛默然受已。 从坐起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 还自舍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晨朝敷座处遣使白佛。 时到食具已办。 佛自知时。 佛中前著衣入居士舍。 尔时六群比丘。 不好覆身入是家内。 自看肩臂看胸。 诸居士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功德。 不好覆身。 入家内。 自看肩臂看胸。 如王如大臣。 佛见六群比丘不好覆身入白衣舍。 闻居士呵责如王如大臣。 佛食后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不好覆身入家内。 自看肩臂看胸。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好覆身入家内。 应当学。 不好覆身入家内。 突吉罗。 好覆身入家内。 不犯(十七)。 有时六群比丘。 虽好覆身入家内。 不好覆身坐。 自看肩臂看胸。 诸居士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德。 不好覆身坐家内。 看肩臂看胸。 如王如大臣。 佛见诸比丘不好覆身坐家内。 自看肩臂看胸。 佛见已食后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呵责诸比丘。 云何名比丘。 不好覆身坐家内。 自看肩臂看胸。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 从今好覆身坐家内。 应当学。 不好覆身坐家内。 突吉罗。 好覆身坐不犯(十八)。 有时六群比丘。 不善摄身入家内。 脚蹴大车小车犊车辇舆。 轮树柱壁瓶瓮倒地。 诸居士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德。 不善摄身入他家。 脚蹴物倒地。 如盲人。 佛语诸比丘。 善摄身入家内。 应当学。 不善摄身入家内。 突吉罗。 善摄身入家内。 不犯(十九)。 又六群比丘。 虽善摄身入家内。 不善摄身坐。 蹴大车小车犊车辇舆轮树柱壁瓶瓮床榻倒地如盲人。 佛知是事语诸比丘。 善摄身坐家内。 应当学。 不善摄身坐家内突吉罗。 若善摄身坐。 不犯(二十)。 佛在舍卫国。 尔时世尊。 中前著衣与诸比丘入舍卫城。 诸佛常法。 若以神通力入城邑聚落时。 现如是希有事。 谓象申鸣马悲鸣诸牛王吼鹅雁孔雀鹦鹉舍利鸟俱均罗猩猩诸鸟。 出和雅音。 大鼓小鼓箜篌筝笛琵琶箫瑟筚篥铙钹。 不鼓自鸣。 诸贵人舍所有金器内外庄严具。 若在箱箧中自然作声。 盲者得视。 聋者得听。 哑者能言。 拘躄者得伸跛蹇者得手足。 睐眼得正。 病瘦者得除。 苦痛者得乐。 毒者得消。 狂者得正。 杀者离杀。 偷者离偷。 邪淫者不邪淫。 妄语者不妄语。 两舌恶口无义语者。 不无义语。 贪者不贪。 嗔者不嗔。 邪见者离邪见。 牢狱闭系枷锁杻械。 悉得解脱。 愦闹处者皆得空闲。 未种善根者种。 已种者增长。 已增长者得解脱。 诸伏藏宝物自然发出。 现如是希有事。 诸众生得利益。 尔时佛渐渐行到城。 以右足著门阃上。 如是等种种希有事皆现。 尔时人民于屋上堂壁楼阁上看佛及僧。 是中有未曾见佛者。 有曾见佛者指示言。 此是佛。 此是舍利弗目连阿那律难提金毗罗。 此是六群比丘。 六群比丘闻已。 仰看作是言。 某女人盲。 某睐眼某赤眼。 某短鼻某瘿。 某背偻某跛。 某白某黑。 某无威德。 诸女人闻已。 语六群比丘言。 我非汝妇。 不与汝私通我等好丑何豫汝事。 而字名我等。 六群比丘言。 我从佛及僧入城。 何豫汝事。 指我等言。 此是六群比丘。 似如过罪人。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高视入家内。 应当学。 高视入家内。 突吉罗。 不高视入家内不犯(二十一)。 尔时佛及僧露地坐食。 诸人在堂屋上墙壁楼阁上。 看佛及僧。 是中有人。 未曾见佛者。 中有曾见佛者指示言。 此是佛。 此是舍利弗目连阿那律难提金毗罗。 此是六群比丘。 六群比丘闻已。 即仰视作是言。 某女人盲。 某睐眼某赤眼。 某短鼻某瘿。 某背偻某跛。 某黑某白。 某无威德。 诸女人闻已语六群比丘言。 我等非汝妇。 不与汝通。 我等好丑何豫汝事。 而名字我等。 六群比丘言。 我从佛及僧受请坐食。 何豫汝等事。 而指我等言。 此是六群比丘。 似如过罪人。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高视坐家内。 应当学。 高视坐家内。 突吉罗。 不高视坐家内。 不犯(二十二)。 又六群比丘。 嫌呵供养入家内。 作是言。 昨日饮食香美熟好。 次第等与好敷座处。 今日或当不如昨日香美熟好。 或不次第等与。 诸居士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不善。 不种不获。 但能啖食出他过罪。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呵供养入家内。 应当学。 呵供养入突吉罗。 不呵供养入。 不犯(二十三)。 又六群比丘。 入时不呵供养。 坐已便呵。 作是言。 昨日饮食香美熟好次第等与好敷座处。 今日或当不如昨日香美熟好。 或不次第等与。 诸居士呵言。 是沙门释子不善。 不种不获。 但能啖食出他过罪。 佛闻是事已语诸比丘。 从今不呵供养坐家内。 应当学。 呵供养坐突吉罗。 不呵供养坐。 不犯(二十四)。 又六群比丘。 高大声入家内。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德。 高大声入家内。 如婆罗门。 佛语诸比丘。 从今静默入家内应当学。 若不静默入家内突吉罗。 静默入不犯(二十五)。 又六群比丘。 虽不高声入家内。 便高声坐如婆罗门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德。 高大声坐他家。 如婆罗门。 佛闻已语诸比丘。 从今静默坐家内应当学。 若不静默坐家内突吉罗。 若静默坐不犯(二十六)。 又六群比丘。 蹲行入家内。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功德。 蹲行入家内。 似如截脚。 佛闻已语诸比丘。 从今不蹲行入家内。 应当学蹲行入家内。 突吉罗。 不蹲行入。 不犯(二十七)。 又六群比丘。 虽不蹲行入家内。 便蹲坐家内。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蹲坐家内。 如外道。 佛语诸比丘。 从今不蹲坐家内应当学。 若蹲坐家内突吉罗。 不蹲坐不犯(二十八)。 又六群比丘。 以衣覆头入家内。 诸居士嗔呵责言。 是诸比丘自言。 善好有德。 以衣覆头入家内。 似如伺捕人。 佛言。 从今不覆头入家内。 应当学。 若覆头入家内。 突吉罗。 不覆头入不犯(二十九)。 又六群比丘。 虽不覆头入家内。 覆头坐家内。 诸居士呵责。 诸比丘自言。 善好有德。 覆头坐家内。 似如伺捕人。 佛言。 从今不覆头坐家内。 应当学。 若覆头坐突吉罗。 不覆头坐不犯(三十)。 又六群比丘幞头入家内。 诸居士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德。 幞头入家内。 如王如大臣。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幞头入家内。 应当学。 若幞头入突吉罗。 不幞头入不犯(三十一)。 又六群比丘。 虽不幞头入家内。 而幞头坐家内。 诸居士呵责。 诸比丘自言。 善好有德。 幞头坐家内。 如王如大臣。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幞头坐家内应当学。 若幞头坐突吉罗。 不幞头坐不犯(三十二)。 又六群比丘。 肘隐人肩入家内。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德。 肘隐人肩入家内。 如王如大臣。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肘隐人肩入家内。 应当学。 肘隐人肩入家内。 突吉罗。 不肘隐人肩入。 不犯(三十三)。 又六群比丘。 虽不肘隐人肩入。 家内便肘隐人肩坐家内。 诸居士嗔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德。 肘隐人肩坐家内。 如王如大臣。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肘隐人肩坐家内。 应当学。 肘隐人肩坐突吉罗。 不肘隐人肩坐。 不犯(三十四)。 又六群比丘。 叉腰入家内。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德。 叉腰入家内。 如王如大臣。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叉腰入家内。 应当学。 叉腰入突吉罗。 不叉腰入不犯(三十五)。 又六群比丘。 虽不叉腰入家内。 便叉腰坐家内。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叉腰坐家内。 如王如大臣。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不叉腰坐家内应当学。 叉腰坐突吉罗。 不叉腰坐不犯(三十六)。 又六群比丘。 左右反抄衣入家内。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左右反抄衣入家内。 如王如大臣。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左右反抄衣入家内。 应当学。 左右反抄衣入家内突吉罗。 不左右反抄衣入不犯(三十七)。 尔时六群比丘。 虽不左右反抄衣入家内。 便左右反抄衣坐家内。 诸居士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 左右反抄衣坐家内。 如王如大臣。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不左右反抄衣坐家内。 应当学。 左右反抄衣坐突吉罗。 不左右反抄衣坐不犯(三十八)。 又六群比丘。 偏抄衣入家内。 诸居士诃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偏抄衣入家内。 如王如大臣。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偏抄衣入家内。 应当学。 若偏抄衣入突吉罗。 不偏抄衣入不犯(三十九)。 又六群比丘。 虽不偏抄衣入家内便偏抄衣坐家内。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偏抄衣坐家内。 如王如大臣。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不偏抄衣坐家内。 应当学。 若偏抄衣坐家内突吉罗。 不偏抄衣坐不犯(四十)。 尔时六群比丘。 以衣覆右肩全举左肩上入家内。 诸居士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以衣覆右肩全举左肩上入家内。 如王如大臣。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应以衣覆右肩全举左肩上入家内。 应当学。 若以衣覆右肩全举左肩上入家内突吉罗。 不以衣覆右肩全举左肩上入不犯(四十一)。 又六群比丘。 虽不以衣覆右肩上全举左肩上入家内。 便以衣覆右肩上全举左肩上坐家内。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以衣覆右肩全举左肩上坐家内。 如王如大臣。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应以衣覆右肩全举左肩上坐家内。 应当学。 若以衣覆右肩全举左肩上坐突吉罗。 不覆右肩全举左肩上坐不犯(四十二)。 尔时六群比丘。 掉臂入家内。 诸居士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掉臂入家内。 似如种谷人。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掉臂入家内。 应当学。 若掉臂入突吉罗。 若不掉臂入不犯(四十三)。 尔时诸比丘。 虽不掉臂入家内。 便掉臂坐。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功德。 掉臂坐家内。 似如种谷人。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掉臂坐家内。 应当学。 若掉臂坐突吉罗。 若不掉臂坐家内不犯(四十四)。 尔时六群比丘。 摇肩入家内。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摇肩入家内。 如王如大臣。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摇肩入家内。 应当学。 若摇肩入家内突吉罗。 不摇肩入不犯(四十五)。 尔时六群比丘。 虽不摇肩入家内。 便摇肩坐。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摇肩坐家内。 如王如大臣。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摇肩坐家内。 应当学。 若摇肩坐突吉罗。 不摇肩坐不犯(四十六)。 又六群比丘。 摇头入家内。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摇头入家内。 似如鬼捉。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摇头入家内。 应当学。 若摇头入家内突吉罗。 不摇头入不犯(四十七)。 又六群比丘。 虽不摇头入家内。 便摇头坐家内。 诸居士呵责。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摇头坐家内。 似如鬼捉。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摇头坐家内。 应当学。 若摇头坐突吉罗。 不摇头坐不犯(四十八)。 尔时六群比丘。 摇身入家内。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摇身入家内。 似如舞人。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摇身入家内。 应当学。 若摇身入突吉罗。 不摇身入不犯(四十九)。 尔时六群比丘。 虽不摇身入家内。 便摇身坐。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摇身坐家内。 似如舞人。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摇身坐家内。 应当学。 若摇身坐家内突吉罗。 不摇身坐家内不犯(五十)。 尔时六群比丘。 携手入家内。 蹴蹋瓶瓮器物倒地。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携手入家内。 如王如大臣。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携手入家内应当学。 若携手入家内突吉罗。 不携手入家内不犯(五十一)。 又六群比丘。 虽不携手入家内。 便携手坐家内。 诸居士言。 诸长老。 相近坐此请比丘多。 六群比丘言。 汝等更有何等事何不广敷座处。 令我等相近坐耶。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携手坐家内。 应当学。 若携手坐家内突吉罗。 不携手坐不犯(五十二)。 又六群比丘。 翘一脚入家内。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翘一脚入家内。 如王如大臣。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翘一脚入家内。 应当学。 若翘一脚入突吉罗。 不翘一脚入家内不犯(五十三)。 尔时六群比丘。 虽不翘一脚入家内。 便翘一脚坐家内。 诸居士言。 诸长老。 相近坐我请比丘多。 六群比丘言。 汝等更有何等事。 何不广敷座处。 令我等相近坐耶。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应翘一脚坐家内。 应当学。 翘一脚坐家内突吉罗。 不翘一脚坐不犯(五十四)。 尔时六群比丘。 累髀坐家内下露形体。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累髀坐家内下露形体。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累髀坐家内。 应当学。 若累髀坐家内突吉罗。 不累髀坐不犯(五十五)。 尔时六群比丘累脚坐。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累脚坐家内。 如王如大臣。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累脚坐应当学。 若累脚坐突吉罗。 不累脚坐不犯(五十六)。 佛在舍卫国。 尔时六群比丘。 早起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 有一居士。 中门前独坐床上。 以掌扶颊愁忧不乐。 时六群比丘共相谓言。 此人忧戚。 我能令语笑。 六群比丘前到是居士所。 以掌扶颊愁忧而住。 居士笑而问言。 汝等何急共相忧愁。 以掌扶颊而住。 六群比丘顾语诸比丘言。 我即令语笑已。 诸居士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以掌扶颊令白衣语笑。 如戏笑人。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掌扶颊坐家内。 为白衣笑故。 应当学。 若掌扶颊坐突吉罗。 不掌扶颊坐不犯(五十七)。 佛在王舍城。 尔时有一居士。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已。 居士知佛受已。 从坐而起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 还到自舍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晨朝敷座处。 遣使白佛时到。 食具已办佛自知时。 佛及僧入居士舍坐。 是居士知佛及僧坐已。 自手行水欲下饮食。 时六群比丘。 持钵置前四向顾视。 居士下饭著钵中已过去。 六群比丘言。 此中何以不与饭。 居士言已与。 六群比丘言不与。 居士言看钵中。 看已唤居士言。 授我钵来。 诸居士言。 汝等向者心在何处。 今方唤授钵。 佛言。 从今一心受饭。 应当学。 若不一心受饭突吉罗。 若一心受不犯(五十八)。 又六群比丘。 以饭满钵向余处看。 诸居士著羹钵中已过。 六群比丘言。 此中何以不与羹耶。 答言已与。 六群比丘言不与。 居士言。 何不看钵中。 看已语言。 授我钵来。 诸居士言。 汝向者心在何处。 今方唤授钵。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一心受羹应当学。 若不一心受羹突吉罗。 一心受羹不犯(五十九)。 又六群比丘。 溢钵受饮食。 是中饭羹溢出。 诸居士言。 饭当更益。 羹亦当更益。 何以溢钵取弃。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溢钵受食。 应当学。 若溢钵受食突吉罗。 不溢钵受不犯(六十)。 又六群比丘。 以羹菜浇饭。 但取羹菜处饭食诸居士呵责言。 何以浇食如小儿。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等。 羹饭和合食。 应当学。 若不等羹饭食突吉罗。 若羹饭等食不犯(六十一)。 又六群比丘。 饭上若有酥酪及羹。 剾中啖如井。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食如婆罗门食。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应剾中啖。 如井应当学。 剾中食突吉罗。 不剾中食不犯(六十二)。 又六群比丘抟饭食。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抟饭如小儿。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抟饭食应当学。 若抟饭食突吉罗。 不抟饭食不犯(六十三)。 又六群比丘。 大抟饭食。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大抟饭食。 似如有人欲夺驱逐。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大抟食。 应当学。 若大抟食突吉罗。 不大抟食不犯(六十四)。 又六群比丘。 手把饭食。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手把饭食。 如田种人。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从今不手把饭食。 应当学。 手把饭食突吉罗。 不手把饭食不犯(六十五)。 又时诸比丘。 次第坐食。 有一比丘。 食未至便大张口。 六群比丘与比坐。 以戏故持土块著口中。 尔时众中有如是不清净事。 佛言。 从今不豫张口待饭食。 应当学。 若食未至豫张口待食突吉罗。 不豫张口待不犯(六十六)。 有时六群比丘唅食语。 羹饭从口流出。 比坐比丘见便吐逆。 佛言。 从今不唅食语。 应当学。 若唅食语突吉罗。 不唅食语不犯(六十七)。 又六群比丘。 啮半食。 半在口中。 半在手中。 佛言。 从今不啮半食。 应当学。 若啮半食突吉罗。 不啮半食不犯(六十八)。 佛在伽维罗卫国。 尔时摩诃男释。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知佛默然受已。 即从坐起头面礼足右绕而去。 还自舍。 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早起敷座处。 遣使白佛言时到。 食具已办佛自知时。 佛著衣持钵及僧入摩诃男舍坐。 摩诃男见佛坐已。 自手行水。 是食乳已辨。 自手下饭与乳。 诸比丘吸食作声。 尔时有比丘。 先是伎儿。 闻是声即起舞。 诸比丘大笑。 笑时口中饭粒出。 有鼻孔中出者。 诸居士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云何令他笑如伎儿。 佛见诸比丘作是事。 闻诸居士呵责时佛默然。 食后以是事集比丘僧。 佛知故问舞比丘。 汝以何心舞。 答言。 世尊。 欲出诸比丘吸食过罪。 及戏笑故。 佛言。 从今不吸食。 应当学。 若吸食作声食突吉罗。 不吸食作声不犯(六十九)。 又六群比丘。 嚼食唼唼作声。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嚼食唼唼作声。 如猪唼食。 佛言。 从今不嚼食作声。 应当学。 嚼食作声食突吉罗。 不嚼食作声不犯(七十)。 又六群比丘。 满口著饭渐渐咽。 诸居士呵责言。 如猕猴食。 佛言。 从今不未咽食食。 应当学。 未咽食食突吉罗。 咽已食不犯(七十一)。 又六群比丘吐舌食。 作是言。 谁能全吞令抟不坏。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吐舌食如小儿。 佛言。 从今不吐舌食。 应当学。 吐舌食突吉罗。 不吐舌不犯(七十二)。 又六群比丘缩鼻食。 诸居士呵责言。 应好弃涕。 为寒耶。 为啖蒜耶。 佛言。 从今不缩鼻食。 应当学缩鼻食突吉罗。 不缩鼻食不犯(七十三)。 又六群比丘舐手食。 诸居士呵责言。 羹饭尽当更益何。 以舐手。 佛言。 从今不舐手食。 应当学。 若舐手食突吉罗。 不舐手食不犯(七十四)。 又六群比丘。 指抆钵食。 诸居士呵责言。 羹饭尽当更益。 何以指抆钵食。 佛言。 从今不指抆钵食。 应当学。 若指抆钵食突吉罗。 不指抆钵食不犯(七十五)。 又六群比丘食著手振却。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食如王如大臣。 振手食弃。 佛言。 从今不振手食。 应当学。 振手食突吉罗。 不振手食不犯(七十六)。 又六群比丘弃著手饭。 诸居士呵责言。 是诸沙门不善。 不种不获。 但啖复弃。 佛言。 从今不弃著手饭。 应当学。 弃著手饭突吉罗。 不弃不犯(七十七)。 尔时六群比丘。 腻手便捉饮器。 比坐比丘见便吐逆。 佛言。 从今不腻手捉饮器。 应当学。 腻手捉饮器突吉罗。 不腻手捉不犯(七十八)。 又六群比丘。 不病自为索饭索羹。 佛言。 从今不病不自为索饭索羹。 应当学。 不病自索羹饭突吉罗。 若病索不犯(七十九)。 又六群比丘。 以饭覆羹。 更望得故。 语诸居士言。 此中著羹。 答言。 先啖钵中饭覆者。 佛言。 从今不饭覆羹欲望更得。 应当学。 若饭覆羹更望得者突吉罗。 更不望得覆者不犯(八十)。 又六群比丘。 呵相看比坐钵中。 作是言。 汝多我少。 我少汝多。 佛言。 不诃相看比坐钵。 应当学。 呵相看比坐钵突吉罗。 不呵相看不犯(八十一)。 又一比丘僧中食时看余处。 六群比丘与作比坐以戏笑故。 持骨著其钵中。 此比丘持手著钵中欲食。 触骨惊怖。 以是事故。 佛言。 端视钵食应当学。 若不端视钵食突吉罗。 端视钵食不犯(八十二)。 又六群比丘多受食。 不次第啖尽残在钵中。 便著水汤弃。 满澡盘中。 收残食器皆满。 诸居士呵责言。 是诸沙门不善。 不种不获。 但能啖复弃。 佛言。 次第啖食尽应当学。 不次第啖食尽突吉罗。 次第啖尽不犯(八十三)。 佛在迦毗罗国。 尔时有居士。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居士知佛默然受已。 从坐起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 还自舍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早起敷坐处。 遣使白佛时到。 食办佛自知时。 佛及僧到居士舍。 新堂上水精作地。 诸比丘洗钵水中有残食。 舍著堂上似如吐。 诸居士呵责言。 是诸比丘不善。 更有屏处可弃此水。 何以乃弃此堂上。 佛言。 洗钵水有饭。 不问主人不应弃舍内。 应当学。 若不问主人弃舍内突吉罗。 问主人弃者不犯(八十四竟)。 十诵律卷第十九<<[11][12][13][14][15][16][17][18][19][20] . .. >> 十诵律卷第二十(第三诵之七)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众学法之余佛在舍卫国。 尔时波斯匿王。 立如是法。 若佛在祇洹。 我当日日往。 时王闻佛在祇洹。 即敕御者严驾。 御者受教。 严驾已办白言。 大王。 严驾已竟。 王自知时。 王即乘乘出城向祇洹。 王在乘上。 六群比丘。 为王说法言。 大王。 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见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人在乘上。 步为说法。 诸比丘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语诸比丘。 人无病乘乘。 不应为说法。 应当学。 若不病乘乘为说法突吉罗。 为病人说法不犯(八十五)。 又时王在前行。 六群比丘随后行。 为说法言。 大王。 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 佛语诸比丘。 人不病在前行不随后为说法。 应当学。 若为不病在前行人说法突吉罗。 为病人说法不犯(八十六)。 又时王在道中行。 六群比丘在道外。 为王说法言。 大王。 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 佛语诸比丘。 若人不病在道中行。 比丘在道外行不应为说法。 应当学。 若自在道外为道中行不病人说法突吉罗。 为病人说法不犯(八十七)。 诸王行法。 持床榻自随。 王在高床上坐。 六群比丘立为说法。 大王。 色受想行识无常。 佛语诸比丘。 从今无病人坐比丘立不为说法。 应当学。 若自立为坐不病人说法突吉罗。 为病人说法不犯(八十八)。 王于六群比丘。 无大恭敬心。 六群比丘。 或得卑小坐处。 王自坐高处。 六群比丘在卑下处。 为王说法言。 大王。 色受想行识无常。 佛语诸比丘。 人无病在高处。 自在下处不为说法。 应当学。 若自在下处为高处不病人说法突吉罗。 为病人说法不犯(八十九)。 有时王身大坐久便卧。 六群比丘坐为说法言。 大王。 色受想行识无常。 佛语诸比丘。 人无病卧比丘坐不为说法。 应当学。 若自坐为卧不病人说法突吉罗。 为病人说法不犯(九十)。 有时王覆头。 六群比丘为王说法言。 大王。 色受想行识无常。 佛语诸比丘。 不为覆头人说法。 除病应当学。 若为覆头不病人说法突吉罗。 为病人说法不犯(九十一)。 有时王裹头。 六群比丘为说法言。 大王。 色受想行识无常。 佛语诸比丘。 不为裹头人说法。 除病应当学。 若为不病裹头人说法突吉罗。 为病人说法不犯(九十二)。 有时王肘隐人肩。 六群比丘为说法言。 大王。 色受想行识无常。 佛语诸比丘。 不应为肘隐人肩者说法。 除病应当学。 若为肘隐人肩不病人说法突吉罗。 为病人说不犯(九十三)。 有时王叉腰。 六群比丘为说法言。 大王。 色受想行识无常。 佛语诸比丘。 不为叉腰人说法。 除病应当学。 若为不病叉腰人说法突吉罗。 为病人说法不犯(九十四)。 有时王左右抄衣。 六群比丘为说法言。 大王。 色受想行识无常。 佛语诸比丘。 不为左右抄衣人说法。 除病应当学。 若为左右抄衣不病者说法突吉罗。 为病人说法不犯(九十五)。 有时王偏抄衣。 六群比丘为说法言。 大王。 色受想行识无常。 佛语诸比丘。 不为偏抄衣人说法。 除病应当学。 若遍抄衣不病为说法突吉罗。 为病者说法不犯(九十六)。 有时王以衣覆右肩全举左肩上。 六群比丘为王说法言。 大王。 色受想行识无常。 佛语诸比丘。 不为以衣覆右肩全举左肩上人说法。 除病应当学。 若为以衣覆右肩全举左肩上不病人说法突吉罗。 为病人说法不犯(九十七)。 有时王著革屣。 六群比丘为说法言。 大王。 色受想行识无常。 佛语诸比丘。 不为著革屣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若为著革屣不病人说法突吉罗。 为病者说法不犯(九十八)。 有时王著屐。 六群比丘为王说法言。 大王。 色受想行识无常。 佛语诸比丘。 不为著屐人说法。 除病应当学。 若为著屐不病人说法突吉罗。 为病人说法不犯(九十九)。 有时佛与无量百千万众恭敬围绕说法。 波斯匿王眷属。 有捉杖者。 捉盖者。 捉刀者。 捉盾者。 捉弓箭者。 六群比丘别为说法。 是众中有堪得道者。 以众作二段故。 心散乱不得道。 诸佛常法。 不一心众生不为说法。 佛即为王种种说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默然。 王知佛种种说法示教利喜已。 从坐起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 王去未久。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以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为捉杖不病人说法。 若捉盖捉大刀小刀盾弓箭。 种种器仗人说法。 种种诃已语诸比丘。 不为捉杖人说法。 除病应当学。 若为捉杖不病人说法突吉罗。 为病者说法不犯(一百)。 不为捉盖人说法。 除病应当学。 若为捉盖不病人说法突吉罗。 为病人说法不犯(一百一)。 不为捉刀人说法。 除病应当学。 若为捉刀人说法突吉罗。 不为捉刀人说法不犯(一百二)。 不为捉盾捉弓箭人说法。 除病应当学。 若为捉盾弓箭人说法突吉罗。 不为捉盾弓箭人说法不犯(一百三)。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往语守菜园人言。 汝与我等菜。 问言。 与价不。 答言。 我乞无价。 守菜人言。 索菜空与者。 我等云何得活。 六群比丘言。 不与我耶。 答言不与。 六群比丘余时。 大小便洟唾菜上。 臭烂死坏。 守菜人言。 谁之所作。 六群比丘往语守菜人言。 汝知谁污汝菜。 答言不知。 六群比丘言。 我等所作。 随汝索菜不与。 我等故作如是事。 六群比丘勇健多力。 不大畏罪。 守菜人不能奈何。 诸居士诃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菜上大小便洟唾。 如王如大臣。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不得菜上大小便洟唾。 除病应当学。 若不病大小便洟唾菜上突吉罗。 若病不犯(一百四)。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往语浣衣人言。 与我浣衣。 问言与价不。 答言无价。 浣衣人言。 有浣衣不与价者。 我等空浣衣。 云何得活。 六群比丘言。 不与我浣耶。 答言。 不与汝浣。 六群比丘到净水中浣衣处。 大小便洟唾。 诸浣衣人以先心谓水清净。 浸衣著中即臭失色。 浣衣人念。 谁作是事。 六群比丘余时往问。 汝等知不。 谁污是水。 答言不知。 六群比丘言。 我等所作。 以汝不与我浣衣故作是事。 六群比丘勇健多力。 不大畏罪。 诸浣衣人不能奈何。 诸居士诃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净用水中大小便洟唾。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种种因缘诃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净用水中大小便涕唾。 佛但诃责而未结戒。 又佛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城中有一大池。 名须摩那。 多人所用。 六群比丘共相谓言。 可往须摩那池上看。 皆言随意。 即共往池上看。 便大小便洟唾池中诸居士诃责言。 是沙门释子不善。 更无大小便处耶。 乃到是净用水中大小便洟唾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诃责言云何名比丘。 净用水中大小便洟唾。 佛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不应净用水中大小便洟唾。 除病应当学。 若不病净用水中大小便洟唾突吉罗。 病者不犯(一百五)。 佛在舍卫国。 尔时六群比丘立大小便。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不得立大小便。 除病应当学。 若不病立大小便突吉罗。 若病不犯(一百六)。 佛在舍卫国。 有一居士。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居士知佛受已。 从坐起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 还自舍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早起敷座处已。 遣使白佛时到。 食具已办佛自知时。 六群比丘与十七群比丘常共相违斗诤。 时十七群比丘次守僧坊。 六群比丘次与迎食。 六群比丘共相谓言。 我等今日故断十七群比丘食。 有言云何断。 答言。 但来当知。 六群比丘到十七群比丘所。 索钵言。 与汝迎食分。 即随佛及僧至所请家。 六群比丘先食已。 迎十七群比丘食分便出。 出已便作余事。 经过余处诸知识家。 见已出城。 或坐树下。 或在岸上井上池上多人众处住。 时十七群比丘年少饥急。 共相谓言。 食何故迟。 又相谓言。 上祇洹门外大树上。 遥看见不。 时有一比丘。 上树看见言。 在某树下井上岸下多人众中住。 至日垂中。 额上流汗方来唤言。 汝取食分。 问言。 何故迟耶。 答言。 我等得食便出。 问言。 汝等不在某树下岸下多人众中住耶。 而言得食便出。 六群比丘言。 谁道耶。 十七群比丘言。 我上树上见。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诃责言。 云何名比丘。 佛未听上树而上。 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 佛知故问十七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责十七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我未听上树而上。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树过人不应上。 除急因缘。 应当学。 若比丘上过人树。 无急因缘突吉罗。 若急因缘不犯(一百七众学法竟)。 七灭诤法初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劝檀越作浴。 已办浴具。 有客比丘。 冥来脱衣著诸衣上入浴室洗。 有因缘故衣服杂错。 客比丘洗已出。 于本处取衣。 出外看是他衣。 作是念此衣当还本处更觅我衣。 还入衣处。 六群比丘。 常与善好比丘相违。 见客比丘入已。 语客比丘言。 汝已出。 何故来还。 答言。 我后来脱衣著诸衣上。 入浴室洗。 有因缘故衣服杂错。 先洗浴已出取衣。 出外看非我衣。 作是念。 此衣当还本处更觅我衣。 是故来还。 六群比丘言。 不如汝言。 汝以偷心取。 取已心悔。 欲著本处。 汝见罪不。 答言不见。 六群比丘共相谓言。 此云何直尔不自言罪。 当与作不见摈。 六群比丘即为作不见摈。 摈是客比丘。 客比丘作是念。 六群比丘为我作不见摈。 无因缘本末。 我不自言罪。 我今何不往舍卫国诣佛所。 是比丘于王舍城随意住已。 持衣钵游行向舍卫国诣佛所。 诸佛常法有客比丘来。 以如是语劳问。 忍不足不。 乞食不乏。 道路不疲耶。 尔时佛问客比丘。 忍不足不。 乞食不难。 道路不疲耶客比丘言。 忍足乞食不难道路不疲。 即以上事向佛广说。 佛知故问是比丘。 六群比丘何故与汝作不见摈。 比丘白佛言。 世尊。 无因缘本末。 我不自言罪。 强为我作不见摈。 佛言。 若六群比丘。 无因缘本末。 汝不自言罪。 强为汝作不见摈者。 汝莫愁忧。 我当与汝作法伴佐助汝。 佛言。 从今听自言灭诤法。 用是自言灭诤。 众僧中种种事起应灭。 自言灭诤。 有十种非法十种如法。 十种非法者。 若比丘犯波罗夷罪。 自言不犯。 众僧问言。 汝自说犯不。 自言不犯。 是名非法。 又比丘犯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自言不犯。 众僧问言。 汝自说犯不。 自言不犯。 是名非法。 又比丘不犯波罗夷。 自言我犯。 众僧问言。 汝自说犯波罗夷不。 自言我犯波罗夷。 是名非法。 又比丘不犯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自言我犯。 众僧问言。 汝自说犯不。 自言我犯。 是名十非法。 十种如法者。 有比丘犯波罗夷。 自言我犯波罗夷。 众僧问言。 汝自说犯不。 自言我犯。 是名如法。 又比丘犯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自言我犯。 众僧问言。 汝自说犯不。 自言我犯。 是名如法。 又比丘不犯波罗夷。 自言不犯波罗夷。 众僧问言。 汝自说犯不。 自言不犯。 是名如法。 又比丘不犯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自言不犯。 众僧问言。 汝自说犯不。 自言不犯。 是名十如法自言(一法)。 尔时六群比丘闻是事。 我等王舍城中。 作不见摈比丘。 到舍卫国。 诸比丘共事共住。 我等当往舍卫国。 六群比丘随意住王舍城已。 持衣钵往舍卫国诣佛所。 尔时多有比丘。 祇洹门间空地经行。 六群比丘见已问言。 我等王舍城与不见摈比丘。 来到舍卫国。 汝诸比丘共事共住耶。 诸比丘答言。 佛以自言灭诤灭是事。 六群比丘言。 此事不灭恶灭。 我等不现前故。 尔时六群比丘佛听自言灭诤法。 违逆不受。 谤佛知见事。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作是言。 云何名比丘。 世尊听自言灭诤法。 违逆不受。 谤佛知见事。 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诃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我听自言灭诤法。 违逆不受。 谤如来知见事。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从今听现前灭诤法。 用是现前灭诤。 僧中种种事起应灭。 现前灭诤。 有二种非法二种如法。 二种非法者。 有非法僧。 约敕非法僧令折伏。 与现前灭诤。 又非法僧。 约敕非法三人令折伏。 与现前灭诤。 又不如法僧。 约敕不如法二人一人令折伏。 与现前灭诤。 又不如法三人。 约敕不如法三人。 令折伏与现前比尼又不如法三人。 约敕不如法二人一人僧。 令折伏与现前比尼。 又不如法二人。 约敕不如法二人一人僧三人。 令折伏与现前比尼。 又不如法一人。 约敕不如法一人僧三人二人。 令折伏与现前比尼。 是名一非法现前比尼法。 又不如法僧。 约敕如法僧。 令折伏与现前比尼。 又不如法僧。 约敕如法三人二人一人。 令折伏与现前比尼。 又不如法三人。 约敕如法三人二人一人僧。 令折伏与现前比尼。 又不如法二人。 约敕如法二人一人僧三人。 令折伏与现前比尼。 又不如法一人。 约敕如法一人僧三人二人。 令折伏与现前比尼。 是名二非法现前比尼法。 二种如法现前比尼者。 有如法僧。 约敕如法僧。 令折伏与现前比尼。 又如法僧。 约敕如法三人二人一人。 令折伏与现前比尼。 又如法三人。 约敕如法三人二人一人僧。 令折伏与现前比尼。 又如法二人约敕如法二人一人僧三人。 令折伏与现前比尼。 又如法一人。 约敕如法一人僧三人二人。 令折伏与现前比尼。 是名一如法现前比尼法。 又如法僧。 约敕不如法僧。 令折伏与现前比尼。 又如法僧。 约敕不如法三人二人一人。 令折伏与现前比尼。 又如法三人。 约敕不如法三人二人一人僧。 令折伏与现前比尼。 又如法二人。 约敕不如法二人一人僧三人。 令折伏与现前比尼。 又如法一人。 约敕不如法一人僧三人二人。 令折伏与现前比尼。 是名二种如法现前比尼(二法)。 佛在王舍城。 尔时长老陀骠力士子。 为弥多罗比丘尼。 以无根波罗夷谤故。 若僧若三人二人一人。 常说是事。 尔时陀骠力士子。 以是事语诸比丘。 弥多罗比丘尼。 以无根波罗夷谤我故。 若僧三人二人一人。 常说是事。 我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佛知故问陀骠力士子。 汝实为弥多罗比丘尼。 以无根波罗夷谤故。 若僧三人二人一人。 常说是事。 汝向诸比丘说。 我当云何。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言。 从今听忆念比尼法。 用是忆念比尼法。 僧中种种事起应灭。 有三种非法忆念比尼。 有三种如法忆念比尼。 三种非法者。 有比丘犯无残罪。 自言犯有残罪。 是比丘从僧乞忆念比尼。 若僧与是比丘忆念比尼。 是名非法。 何以故。 是人应与灭摈故。 又如施越比丘。 狂痴心颠倒故。 多作不清净非法不随顺道非沙门法。 是人还得本心。 先所作罪。 若僧三人二人一人。 常说是事。 是人从僧乞忆念比尼。 若僧与是人忆念比尼。 是名非法。 何以故。 是人应与不痴比尼故。 又如诃多比丘。 无惭无愧破戒。 有见闻疑罪。 是人自言我有是罪。 后言我无是罪。 是人从僧乞忆念比尼。 若僧与是人忆念比尼。 是名非法。 何以故。 是人应与实觅比尼故。 是名三非法忆念比尼。 三如法者。 又比丘。 如陀骠比丘。 为弥多罗比丘尼。 无根波罗夷谤故。 若僧三人二人一人。 常说是事。 是比丘从僧乞忆念比尼。 若僧与是人忆念比尼。 是名如法。 何以故。 是人应与忆念比尼故。 又如一比丘犯罪。 是罪已发露。 如法悔过除灭。 若僧三人二人一人。 犹说是事。 是比丘从僧乞忆念比尼。 若僧与是人忆念比尼。 是名如法。 何以故。 是人应与忆念比尼故。 又如比丘未犯是罪。 将必当犯。 以是事故。 若僧三人二人一人。 说犯是罪。 是比丘从僧乞忆念比尼。 若僧与是比丘忆念比尼。 是名如法。 何以故。 是人应与忆念比尼故。 是名三如法忆念比尼。 佛如是语已语诸比丘。 汝等与陀骠比丘忆念比尼。 若更有如是人。 亦应与忆念比尼。 忆念比尼法者。 是陀骠比丘。 应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跪合掌言。 大德僧听。 我陀骠比丘。 为弥多罗比丘尼。 以无根波罗夷法谤故。 若僧三人二人一人。 常说是事。 我今从僧乞忆念比尼。 若僧三人二人一人。 莫复更说是事。 僧怜愍故。 与我忆念比尼。 如是再三乞。 尔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陀骠比丘。 为弥多罗比丘尼。 以无根波罗夷法谤故。 僧三人二人一人常说是事。 今陀骠比丘从僧乞忆念比尼。 若僧三人二人一人莫复更说是事。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陀骠比丘忆念比尼。 若僧三人二人一人莫复更说是事。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陀骠忆念比尼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得忆念比尼比丘行法者。 余比丘不应出其过罪。 不应令忆念。 不应从乞听。 亦不应受余比丘乞听。 若彼从乞听。 得突吉罗。 若受他听亦得突吉罗若彼不听。 若出过罪。 若令忆念。 得波逸提(三法)。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 名施越。 痴狂心颠倒故。 多作不清净非法不随顺道非沙门法。 是人还得本心。 先所作罪。 若僧三人二人一人常说是事。 施越语诸比丘。 我本狂痴心颠倒故。 多作不清净非法不随顺道非沙门法。 我今还得本心。 若僧三人二人一人常说我本所作罪。 我今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知而故问施越。 汝实狂痴心颠倒故。 多作不清净非法不随顺道非沙门法。 汝还得本心。 若僧三人二人一人说汝本所作罪。 汝向诸比丘说。 我当云何。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言。 从今听不痴比尼。 用是不痴比尼。 僧中有种种事起应灭。 不痴比尼。 有四种非法四种如法。 四种非法者。 有比丘不痴狂颠倒。 现痴狂相貌。 诸比丘僧中问。 汝狂痴时所作。 今忆念不。 答言。 长老。 我忆念痴故作。 他人教我使作。 忆梦中作。 忆裸形东西走立大小便。 是人从僧乞不痴比尼。 若僧与是人不痴比尼。 是名四非法。 四如法者。 有比丘实狂痴心颠倒。 现狂痴相貌。 诸比丘问。 汝忆念狂痴时所作不。 答言。 不忆念。 他所教我作。 不忆梦中所作。 不忆裸形东西走立大小便。 是人从僧乞不痴比尼。 若僧与是人不痴比尼。 是名四如法不痴比尼。 佛言。 从今听不痴比尼。 用是不痴比尼。 僧中种种事起应灭。 尔时佛语诸比丘。 汝等与施越比丘不痴比尼。 若更有如是人。 僧亦应与不痴比尼。 与法者。 是施越比丘。 应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跪合掌言。 大德僧听。 我施越比丘。 本狂痴心颠倒。 多作不清净非法不随顺道非沙门法。 我今还得本心。 若僧三人二人一人说我先所作罪。 我今从僧乞不痴比尼。 若僧三人二人一人莫复更说是事。 僧怜愍故。 与我不痴比尼。 如是再三乞。 尔时一比丘僧中唱大德僧听。 是施越比丘。 本狂痴心颠倒。 多作不清净非法不随顺道非沙门法。 今得本心。 若僧三人二人一人说先所作罪。 今施越比丘从僧乞不痴比尼。 若僧三人二人一人莫复更说是事。 若僧时到僧忍听。 与施越比丘不痴比尼。 若僧三人二人一人莫复更说是事。 白如是。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施越比丘不痴比尼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得不痴比尼行法者。 余比丘不应出其过罪。 不应令忆念。 不应从乞听。 亦不应受他比丘乞听。 若从彼乞听得突吉罗。 若受他乞听亦得突吉罗。 若彼不听。 便出过罪。 若令忆念。 得波逸提(四法)。 佛在迦维罗卫国。 尔时有比丘。 名诃哆。 无惭无愧恶欲。 有见闻疑罪。 是比丘先自言作。 后言不作。 诸比丘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从今听实觅灭诤。 用是实觅比尼。 僧中种种事起应灭。 实觅比尼。 有五种非法五种如法。 五非法者。 有比丘犯波罗夷罪。 先言不犯后言犯。 若僧与是人实觅比尼。 是名非法。 何以故。 是人应与灭摈故。 有比丘犯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先言不犯后言犯。 若僧与是人实觅比尼。 是名非法。 何以故。 是人随所犯应治故。 五如法者。 有比丘犯波罗夷。 先言犯后言不犯。 若僧与是比丘实觅比尼。 是名如法。 何以故。 是人应与实觅比尼故。 若比丘犯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先言犯后言不犯。 若僧与是比丘实觅比尼。 是名如法。 何以故。 是人应与实觅比尼故。 佛语诸比丘。 汝等与诃哆比丘实觅比尼。 若更有如是比丘者。 僧亦应与实觅比尼。 与法者。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呵哆比丘无惭无愧恶欲。 有见闻疑罪。 先自言犯后言不犯。 以是故。 僧与实觅比尼。 若僧时到僧忍听。 与诃哆比丘实觅比尼。 白如是。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诃哆比丘实觅比尼法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得实觅比尼行法者。 是比丘不应与他受大戒。 不得受他依止。 不应畜沙弥。 不应受教诫比丘尼法。 若僧羯磨教诫比丘尼。 不应教他。 僧所与作实觅比尼罪。 更不应犯。 若似是罪及过是罪。 亦不应作。 不应诃僧羯磨。 亦不应诃作羯磨人。 不应举清净比丘。 不应令他忆念。 不应相言。 不应从他乞听。 欲出他罪。 亦不应受他乞听。 不应遮说戒。 不应遮受戒。 不应遮自恣。 不应出清净比丘过罪恒自谦卑。 应调伏心行。 随顺比丘僧意。 若不如是行法者。 尽形不得离是羯磨(五法)。 佛在俱舍弥国。 尔时俱舍弥诸比丘。 喜斗诤相言多少事起。 作是念。 若长老舍利弗作断事主者。 我等当得决了。 诸比丘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知故问阿难。 有闼赖吒比丘。 能受作断事主不。 阿难白佛言。 世尊。 有能受作断事主。 佛即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从今听闼赖吒比丘作断事主。 受是断事法。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现前除灭。 闼赖吒有三种。 有身善口不善。 有口善身不善。 有身善口善。 身善口不善者。 是闼赖吒。 自不往到举事者有事者所。 不自作是言。 从是事若好若不好。 应尔起不应尔起。 若汝胜彼负。 彼胜汝负。 是人虽不自去语。 便遣使往作是言。 汝从是事。 若好若不好。 应尔起不应尔起。 若汝胜彼负。 彼胜汝负。 是名身善口不善。 口善身不善者。 自身往到举事者有事者所已。 不作是言。 从是事若好若不好。 应尔起不应尔起。 若汝胜彼负彼胜汝负。 不遣使到举事者有事者所作是言。 从是事若好若不好。 应尔起不应尔起。 若汝胜彼负彼胜汝负。 是名口善身不善。 口善身善者。 不自往到举事者有事者所。 不作是言。 从是事若好若不好。 应尔起不应尔起。 若汝胜彼负彼胜汝负。 又不遣使往到举事者有事者所作是言。 从是事若好若不好。 应尔起不应尔起。 若汝胜彼负彼胜汝负。 是名身善口善。 从今作闼赖吒者。 应如是学。 不应与举事者有事者同一道行。 亦不得别与一人同一道行。 不应共期。 若先有少多因缘与期。 应灭是期。 期者。 若中前若中后。 若昼若夜。 若阿练儿处。 若近聚落僧坊。 是闼赖吒应受是所断事。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现前除灭。 用一比尼所谓现前比尼。 何等现前。 现前有二种。 人现前比尼现前。 人现前者。 谓有随助举事人及有事人共集一处。 比尼现前者。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 是名比尼现前。 若是闼赖吒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应舍付僧。 僧应受是事。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 若僧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是名为断用一比尼。 所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者。 是中所有可中共作羯磨比丘。 共同心和合一处。 可受欲者持欲来。 现前在比丘能遮者不遮。 是名僧现前。 人现前者。 有随助举事人有事人共集一处。 是名人现前。 比尼现前者。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 是名比尼现前。 若僧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尔时应僧中举乌回鸠罗。 应羯磨乌回鸠罗令断是事。 羯磨法者。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僧中问言。 谁能作乌回鸠罗。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 僧中若言我能。 若有五法。 不应立作乌回鸠罗。 何等五。 随爱行随嗔行随怖行随痴行不知断不断。 成就五法。 应立作乌回鸠罗。 不随爱行不随嗔行不随怖行不随痴行能知断不断。 即时一比丘应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某甲某甲比丘。 能作乌回鸠罗。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随僧中事。 若僧时到僧忍听。 某甲某甲比丘作乌回鸠罗。 能如法断随僧中事。 是名白。 如是白二羯磨。 僧立某甲某甲比丘作乌回鸠罗断随僧中事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是乌回鸠罗。 若是上座。 诸下座比丘应与此人欲已远去。 若此乌回鸠罗是下座。 应从诸上座取欲已小远去。 当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 若乌回鸠罗。 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是名为断用一比尼。 所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者如上说。 人现前比尼现前亦如上说。 若乌回鸠罗。 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应更立乌回鸠罗。 立法者。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僧中问言。 谁能作乌回鸠罗断随僧中事。 若言我能。 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某甲某甲比丘。 能作乌回鸠罗。 如法断随僧中事。 若僧时到僧忍听。 某甲某甲比丘作乌回鸠罗。 能如法断随僧中事。 是名白。 如是白二羯磨。 僧立某甲某甲比丘作乌回鸠罗断随僧中事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是乌回鸠罗若是上座。 诸下座比丘应与欲已小远去。 若乌回鸠罗是下座。 应从诸上座取欲已小远去。 当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 若乌回鸠罗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是名为断用一比尼。 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者如上说。 人现前比尼现前亦如上说。 若是乌回鸠罗。 不能如法断者。 还付先乌回鸠罗。 先乌回鸠罗。 应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 若能如法断是事者。 是名为断用一比尼。 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者如上说。 人现前比尼现前亦如上说。 若是先乌回鸠罗。 复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应舍付僧。 僧应受是事。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 若僧取是事。 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者。 是名为断用一比尼。 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如上说。 人现前比尼现前亦如上说。 若僧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僧应遣使往近处僧所作是言。 此事如是如是因缘起。 闼赖吒不能断。 众僧不能断。 先乌回鸠罗不能断。 后乌回鸠罗亦不能断。 还付先乌回鸠罗。 先乌回鸠罗不能断。 还付众僧。 汝等大德。 和合来为断是事故。 即时彼众应和合。 若僧先安居。 应受七日去。 若七日尽。 应破安居去。 为和合故。 是近处僧应受是事。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 若近处僧。 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是名为断用一比尼。 谓现前比尼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如上说。 人现前比尼现前亦如上说。 若近处僧。 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尔时应僧中羯磨乌回鸠罗令断。 羯磨者。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僧中问言。 谁能作乌回鸠罗。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此随僧中事。 是中若言我能。 若有五法。 不应立作乌回鸠罗。 何等五。 随爱随嗔随怖随痴不知断不断。 若成就五法。 应立作乌回鸠罗。 不随爱不随嗔不随怖不随痴知断不断。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某甲某甲比丘。 能作乌回鸠罗。 能如法断随僧中事。 若僧时到僧忍听。 某甲某甲比丘作乌回鸠罗。 如法断随僧中事。 是名白如是白二羯磨。 僧立某甲某甲比丘作乌回鸠罗断随僧中事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是乌回鸠罗若是上座。 诸下座比丘。 应来与此比丘欲已远去。 若是下座。 应从诸上座比丘取欲已小远去。 当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 是乌回鸠罗。 若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是名为断用一比尼。 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者如上说。 人现前比尼现前亦如上说。 若是乌回鸠罗。 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应更立乌回鸠罗。 立法者。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僧中问言。 谁能作乌回鸠罗。 如法断随僧中事。 若言我能。 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某甲某甲比丘。 能作乌回鸠罗。 如法断随僧中事。 若僧时到僧忍听。 某甲某甲比丘。 作乌回鸠罗。 断随僧中事。 是名白。 如是白二羯磨。 立某甲某甲比丘作乌回鸠罗断随僧中事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是乌回鸠罗若是上座。 诸下座比丘应与欲已小远去。 若乌回鸠罗是下座。 应从诸上座取欲已小远去。 应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 若乌回鸠罗。 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是名为断用一比尼。 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如上说。 人现前比尼现前亦如上说。 若是乌回鸠罗。 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应还付先乌回鸠罗。 先乌回鸠罗应受是事。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 是乌回鸠罗。 若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是名为断用一比尼。 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者如上说。 人现前比尼现前亦如上说。 若是先乌回鸠罗。 复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者。 应舍付僧。 僧应受是事。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 若僧受是事。 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者。 是名为断用一比尼。 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如上说。 人现前比尼现前亦如上说。 若是近处僧。 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闻某住处僧。 若有大众好上座知波罗提木叉。 是僧中多有比丘。 持修多罗者。 持比尼者。 持摩多罗伽者。 是近处僧。 应以是事遣使至某住处。 僧中应先立传事人。 若界外令满僧数。 立法者。 一心和合僧应问言。 谁能作传事人。 从是处持是事至某处。 若道中能断者好。 是中若有人言我能。 若有五法。 不应立作传事人。 随爱随嗔随怖随痴不知灭不灭。 若成就五法。 应立作传事人。 不随爱不随嗔不随怖不随痴知灭不灭。 尔时是传事人。 应持是事去。 若道中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者。 是名为断用一比尼。 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如上说。 人现前比尼现前亦如上说。 若传事人。 不能道中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者。 应持至彼僧中。 是僧中若有上座多知多识长老比丘。 应语是人。 是事如是如是因缘起。 闼赖吒不能断。 众僧不能断。 先乌回鸠罗不能断。 后乌回鸠罗亦不能断。 还付先乌回鸠罗。 先乌回鸠罗复不能断。 还付僧。 僧复不能断。 近住处僧亦不能断。 近住处乌回鸠罗不能断。 后乌回鸠罗亦不能断。 还付先乌回鸠罗。 复不能断。 还近住处僧复不能断。 传事人道中不能断是事来是间。 汝长老。 能受是事断不。 若言能断。 应与作期。 若不作期。 不得与汝。 期者。 乃至九月。 事有五种难断。 一者坚。 二者强。 三者佷戾。 四者往来。 五者疑畏。 坚者。 坚执其事。 强者。 举事人有事人勇健强力。 佷戾者。 举事人有事人恶性嗔恨。 往来者。 此事从一住处至一住处。 疑畏者。 诸比丘畏断事时。 破一心和合僧作两段故。 先应立行筹人。 如是应立。 一心和合僧应问言。 谁能作行筹人。 是中有人言我能。 有五法。 不应立作行筹人。 随爱随嗔随怖随痴不知行筹不行筹。 若成就五法。 应立作行筹人。 不随爱不随嗔不随怖不随痴知行筹不行筹。 是中一比丘唱言。 大德僧听。 某甲比丘能作行筹人。 若僧时到僧忍听。 某甲比丘。 为僧作行筹人。 是名白。 如是白二羯磨。 僧与某甲比丘作行筹人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若比丘已作行筹人。 随僧多少应作二种筹。 一分长一分短。 一分白一分黑。 说如法者为作长筹。 说非法者为作短筹。 说如法者为作白筹。 说非法者为作黑筹。 说如法筹以右手捉。 说非法筹以左手捉。 说如法筹缓捉。 说非法筹急捉。 先行说如法筹。 后行说非法筹。 行筹人应作是言。 此是说如法者筹。 此是说非法者筹。 若行筹竟。 说如法者筹乃至多一。 是事名断用二比尼。 谓现前比尼多觅比尼。 现前比尼者。 是中若有随助举事人有事人。 共和合一处现前。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现前除断。 是名现前比尼。 多觅比尼者。 是中求觅往反问如法除断。 若说非法者筹乃至多一。 是事亦名为断用二比尼。 现前比尼多觅比尼。 现前比尼者。 是中若有随助。 举事人及有事人。 共和合在一处现前。 非法非比尼非佛教除断。 行筹人有四种。 一者藏行筹。 二者颠倒行筹。 三者期行筹。 四者一切行筹。 藏行筹者。 若有人闇中行筹。 若壁障处行筹。 是名覆藏行筹。 颠倒行筹者。 若比丘颠倒行筹。 以说如法人筹。 与说非法人。 以说非法人筹。 与说如法人。 是名颠倒。 期者。 若诸比丘随和上阿阇梨作期。 随同和上同阿阇梨。 随相识随共语。 随善知识随同心。 随国土随聚落随家。 共作期。 我等取如是筹。 汝等莫远我边。 莫别莫异。 莫不共语。 共同事。 是名期。 一切僧取筹者。 尔时一切僧。 应和合一处。 不得取欲。 何以故。 或多比丘说非法故。 是名一切僧取筹。 若是众僧大上座知波罗提木叉者。 能断是事者。 即名为断用一比尼。 谓现前比尼。 是中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如上说。 人现前比尼现前亦如上说。 若是大上座知波罗提木叉比丘僧。 不能断是事者。 应还付传事人。 传事人应取是事。 于道中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 若是传事人。 于道中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是名为断用一比尼。 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如上说。 若是传事人。 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是比丘道中。 若闻彼处僧坊中。 若有三比丘若二若一比丘。 能持修多罗持比尼持摩多罗伽。 四众所恭敬尊重。 是传事人。 应到彼住处语彼一比丘言。 大德。 是中事如是如是因缘起。 闼赖吒不能断。 僧不能断。 先乌回鸠罗不能断。 后乌回鸠罗不能断。 还付先乌回鸠罗。 复不能断。 还是僧复不能断。 近住处僧亦不能断。 先乌回鸠罗不能断。 后乌回鸠罗不能断。 还先乌回鸠罗复不能断。 还近住处僧复不能断。 传事人道中亦不能断。 大上座持律比丘僧不能断。 传事人于道中不能断。 三比丘二比丘不能断。 大德取是事。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 是一比丘四众所恭敬尊重赞叹者。 应作是言。 不可二人相言俱得胜。 是中必一胜一负。 若作如是语者。 是名如法说。 若不作如是语者。 是名非法说。 是诸相言比丘。 若如法断是事已。 还更发起。 犯波逸提。 若但诃责言是断不如法。 犯突吉罗(六法)。 佛在俱舍弥国。 尔时俱舍弥比丘喜斗诤相言。 诸比丘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言。 从今听布草比尼。 用是布草比尼。 僧中种种事起应灭。 云何布草比尼。 以是布草比尼法。 灭僧中种种所起事。 或有一住处。 诸比丘喜斗诤相言。 是诸比丘应和合一处已。 应作是念。 诸长老。 我等大失非得。 大衰非利。 大恶不善。 我等以信故。 佛法中出家求道。 然今喜斗诤相言。 若我等求是事根本者。 僧中或有未起事便起。 已起事不可灭。 作是念故白众僧。 若僧时到僧忍听。 是事以布草比尼法灭。 是名白。 即时是诸比丘应分作两部各在一处。 是中若有事比丘。 向上座大长老应作是言。 我等大失非得大衰非利大恶不善。 我等以信故。 佛法中出家求道。 然今喜斗诤相言。 若我等求是事根本者。 僧中或有未起事便起。 已起事不可灭。 今我等当自屈意。 我等所作罪。 除偷兰遮罪。 除白衣相应罪。 是事我等向长老。 现前发露悔过不覆藏。 是中若无一比丘遮是事者。 应到第二部众所。 是中若有长老上座应语言。 我等大失非得大衰非利大恶不善。 我等以信故。 于佛法中出家求道。 今喜斗诤相言。 若我等求是事根本者。 僧中或有未起事便起。 已起事不可灭。 今我等当自屈意。 我等所作罪。 除偷兰遮。 除白衣相应罪。 今自为及为彼故。 当现前发露悔过不覆藏。 诸比丘言。 汝自见罪不。 答言见罪。 如法悔过莫复更起。 第二部众亦如是说。 是名如草布地比尼法(七法第三诵竟)。 十诵律卷第二十<<[11][12][13][14][15][16][17][18][19][20] . .. >> 十诵律卷第二十一(第四诵之一)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七法中受具足戒法第一佛婆伽婆王舍城外住。 尔时未听比丘作和尚阿阇梨。 未有白四羯磨受具足戒。 时诸比丘以初未有和尚阿阇梨故。 作袈裟衣不如法。 著衣亦不如法。 及身威仪皆不如法。 又诸比丘从聚落至聚落。 从城至城。 从国至国。 游行时行乞食时。 乞饭乞羹乞佉陀尼。 人请食时。 索饭索羹索佉陀尼。 取他残食钵残饭残羹残佉陀尼残浆。 高声大声食。 譬如婆罗门食。 有一比丘摩诃卢患苦痛。 无有等侣无人看视。 外学异道。 见如是事讥嫌呵责。 沙门释子无善教。 不被教无调顺无调御法。 作袈裟衣不如法。 著衣亦不如法。 及身威仪皆不如法。 从聚落至聚落。 从城至城。 从国至国。 游行时行乞食时。 乞饭乞羹乞佉陀尼。 人请食时。 索饭索羹索佉陀尼。 取他残食钵残饭残羹残佉陀尼残浆。 高声大声食。 譬如诸婆罗门食。 有诸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惭愧。 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竟。 诸佛常法。 有知而问知而不问。 知时问知时不问。 有益问无益不问。 有因缘问。 今佛知故问。 佛问诸比丘。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呵责。 何以名比丘。 无和尚阿阇梨。 作袈裟衣不如法。 著衣不如法。 及身威仪皆不如法。 从聚落至聚落。 从城至城。 从国至国。 游行时行乞食时。 乞饭乞羹乞佉陀尼。 人请食时。 索饭索羹索佉陀尼。 取他残食钵残饭残羹残佉陀尼残浆。 高声大声食。 譬如诸婆罗门食。 诸外学异道嫉妒讥嫌呵责言。 沙门释子无善教。 不被教无调顺无调御法。 作袈裟衣不如法。 著衣不如法。 及身威仪皆不如法。 从聚落至聚落。 从城至城。 从国至国。 游行时行乞食时。 乞饭乞羹乞佉陀尼。 人请食时。 索饭索羹索佉陀尼。 取他残食钵残饭残羹残佉陀尼残浆。 高声大声食。 譬如诸婆罗门食。 佛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从今听作和尚阿阇梨。 听十僧现前白四羯磨受具足。 云何白四羯磨受具足。 众僧一心和合。 一比丘僧中唱。 大德僧听。 是某甲。 从某甲受具足戒。 是从僧乞受具足戒某甲。 和尚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当与某甲受具足和尚某甲。 如是白。 白四羯磨。 从今听和尚共行弟子。 若病应看欲死应救。 若病应与随病饮食随病药随病供给。 若弟子无财。 和尚应给。 若和尚无。 从他索与。 若少知识索不能得。 乞食得好食应与。 若和尚病弟子亦尔。 阿阇梨看近住弟子。 近住弟子看阿阇梨亦如是。 从今诸有和尚阿阇梨。 看共住弟子近住弟子。 养畜如儿想。 共住弟子近住弟子。 看和尚阿阇梨如父想。 汝等如是展转相依住。 于我法中增长善法。 佛在王舍城。 是时诸比丘心念。 佛已听我等作和尚阿阇梨。 已听十僧现前白四羯磨受具足戒。 彼年少比丘作和尚。 若一岁二岁三岁四岁五岁。 少长老比丘作师。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诃责诸比丘。 何以名比丘。 佛已听我等作和尚阿阇梨。 听十僧现前白四羯磨受具足戒。 年少比丘作和尚。 若一岁二岁三岁四岁五岁。 少长老比丘。 彼诸比丘种种诃已。 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竟。 佛知故问。 问诸比丘。 汝等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诸比丘。 何以名比丘。 佛已听我等作和尚阿阇梨。 听十僧现前白四羯磨受具足戒。 年少比丘作和尚。 若一岁二岁三岁四岁五岁。 少长老比丘。 佛虽呵责。 而未结戒。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优波斯那婆檀提子。 一岁授共住弟子具足和尚一岁弟子无岁共往。 憍萨罗国一处夏安居。 诸佛常法。 两时大会。 春末月夏末月。 春末月欲安居时。 诸方国比丘来。 听佛说法。 心念。 是法夏安居乐。 是初大会。 夏末月自恣作衣竟。 持衣钵来诣佛所。 如是思惟。 我久不见婆伽婆。 久不见修伽陀。 是第二大会。 是时长老优波斯那。 是中住处夏安居。 自恣竟作衣已持衣钵。 自身二岁弟子一岁。 共游行往舍卫国。 到佛所头面礼佛足一面坐。 诸佛常法。 问讯客比丘。 夏安居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乏道路不疲耶。 今佛亦如是问。 优波斯那。 夏安居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乏道路不疲耶。 优波斯那答言。 实忍足安乐住乞食不乏道路不疲。 佛知故问。 优波斯那。 是谁善男子。 答言。 是我许。 佛言。 是作何等。 答言。 是我共住弟子。 佛言。 汝几岁。 答言二岁。 是善男子几岁。 答言一岁。 佛以是事集僧。 集僧已。 佛种种因缘诃优波斯那。 汝愚痴人。 何故。 来思惟但欲畜众。 二岁比丘。 畜一岁共住弟子。 何以名比丘。 佛听我等作和尚阿阇梨。 听十僧现前白四羯磨受具足戒。 是年少比丘。 授共住弟子具足。 一岁二岁三岁四岁五岁。 少长老比丘。 佛种种因缘诃竟。 语诸比丘。 从今不满十岁。 不得授共住弟子具足。 若授具足犯突吉罗。 是时诸比丘心念。 佛听我和尚。 听阿阇梨。 听十僧现前白四羯磨受具足戒。 不满十岁不得授共住弟子具足。 是诸比丘满十岁。 皆授共住弟子具足。 知法授不知法亦授。 善者畜不善亦畜。 住戒度不住戒亦度。 是中见和尚不知法。 弟子亦不知法。 和尚不善弟子亦不善。 和尚不住戒。 弟子亦不住戒。 是时诸比丘。 自不知法不善不住戒。 与他出家受具足。 作依止师畜沙弥。 有一比丘摩诃卢。 不知法不善不住戒。 空满十岁。 与共住弟子授具足。 以小事与弟子斗诤。 弟子舍戒还俗。 诸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 诃责言。 何以名比丘。 佛听和尚。 听阿阇梨。 听十僧现前白四羯磨受具足戒。 不满十岁不得授共住弟子具足。 是诸比丘满十岁。 皆授共住弟子具足。 知法授不知法亦授。 善者畜不善亦畜。 住戒度不住戒亦度。 是中见和尚不知法。 不善不住戒。 弟子亦尔。 与他出家受具足。 作依止师畜沙弥。 彼诸比丘种种诃竟。 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 问诸比丘。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责。 何以名比丘。 佛听和尚。 听阿阇梨。 听十僧现前白四羯磨受具足戒。 不满十岁不得授共住弟子具足。 是诸比丘满十岁。 皆授共住弟子具足。 知法授不知法亦授。 善者畜不善亦畜。 住戒度不住戒亦度。 是中见和尚不知法。 不善不住戒。 弟子亦尔。 与他出家受具足。 作依止师畜沙弥。 佛种种因缘诃竟。 语诸比丘。 从今听五法成就满十岁。 若过应授共住弟子具足。 何等五。 一满十岁若过。 二持戒不破。 三多闻。 四有力能。 如法除弟子忧悔。 五能拔弟子恶邪。 复有五法成就。 满十岁应授共住弟子具足。 何等五。 一信成。 二戒成。 三闻成。 四舍成。 五慧成。 能赞能教弟子。 令善入住信戒闻舍慧。 复有五法成就。 满十岁应授共住弟子具足。 何等五。 一无学戒众。 二无学定众。 三无学慧众。 四无学解脱众。 五无学解脱知见众成就。 能赞能教弟子。 善入住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众。 复有五法成就。 满十岁应授共住弟子具足。 何等五。 一知犯。 二知非犯。 三知罪轻。 四知罪重。 五知诵波罗提木叉学利广说。 复有五法成就。 满十岁应授共住弟子具足。 何等五。 一知出家法。 二能作教师。 三能作戒师。 四能知依止师法。 五能知遮道法不遮道法。 复有五法成就。 满十岁应授共住弟子具足。 何等五。 一能教弟子清净戒。 二能教阿毗昙。 三能教比尼。 四弟子在他方愁苦不乐。 能致使来。 若自不能因他力致来。 五弟子若病能供给。 若自不能。 能使他供给。 如是五法成就。 满十岁若过。 应授共住弟子具足。 若上诸五法不成就。 满十岁若过。 授共住弟子具足。 得罪。 若比丘有上诸五法成就。 满十岁应与他依止。 云何应与。 所欲求依止比丘。 从座起偏袒著衣脱革屣胡跪两手捉长老两足。 应如是语。 我某甲比丘。 从长老乞依止。 长老与我依止。 我依止长老住。 第二第三亦如是乞。 长老应言如汝语若诸五法成就满十岁。 应受他依止。 若无诸五法。 满十岁受他依止。 得罪。 若比丘有上五法。 满十岁应畜沙弥。 云何应畜。 若未剃发来。 是时当与剃发。 若自有袈裟应著。 若无和尚应与衣著。 教长跪合掌。 戒师应教。 我某甲。 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第二我某甲。 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第三我某甲。 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我某甲。 已归依佛已归依法已归依僧。 从今尽寿。 是佛优婆塞忆持。 第二我某甲。 已归依佛已归依法已归依僧。 从今尽寿。 是佛优婆塞忆持。 第三我某甲。 已归依佛已归依法已归依僧。 从今尽寿。 是佛优婆塞忆持。 汝某甲听。 是佛婆伽婆知见。 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说优婆塞五戒。 凡是优婆塞尽寿护持。 何等五。 尽寿离杀生。 是优婆塞戒。 是中尽寿离杀生。 若能持当言能。 尽寿离不与取。 是优婆塞戒。 是中尽寿离不与取。 若能持当言能。 尽寿离邪淫。 是优婆塞戒。 是中尽寿离邪淫。 若能持当言能。 尽寿离妄语。 是优婆塞戒。 是中尽寿离妄语。 若能持当言能尽寿离饮酒。 是优婆塞戒。 是中尽寿离饮酒。 谷酒蒲萄酒甘蔗酒能放逸酒。 若能持当言能。 我某甲。 已归依佛已归依法已归依僧出家。 是佛婆伽婆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出家。 我亦随佛出家。 和尚某甲。 第二我某甲。 已归依佛已归依法已归依僧出家。 是佛婆伽婆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出家。 我亦随佛出家和尚某甲。 第三我某甲。 已归依佛已归依法已归依僧出家。 是佛婆伽婆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出家。 我亦随佛出家。 和尚某甲。 我某甲。 已归依佛已归依法已归依僧已出家。 是佛婆伽婆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出家。 我亦随佛出家竟。 和尚某甲。 尔时应问。 汝几岁。 随年答。 何时出家。 冬春夏有闰无闰随问应答。 此事尽寿忆持。 戒师应言汝某甲听。 是佛婆伽婆知见。 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为沙弥说出家十戒。 凡是沙弥。 当尽寿护持。 何等十。 尽寿离杀生。 是沙弥戒。 是中尽寿离杀生。 若能当言尔。 尽寿离不与取。 是沙弥戒。 是中尽寿离不与取。 若能当言尔。 尽寿离非梵行。 是沙弥戒。 是中尽寿离非梵行。 若能当言尔。 尽寿离妄语。 是沙弥戒。 是中尽寿离妄语。 若能当言尔。 尽寿离饮酒。 是沙弥戒。 是中尽寿离饮酒。 谷酒蒲萄酒甘蔗酒能放逸酒。 若能当言尔。 尽寿离处高床大床。 是沙弥戒。 是中尽寿离处高床大床。 若能当言尔。 尽寿离著华璎珞香涂身香熏衣。 是沙弥戒。 是中尽寿离著华璎珞香涂身香熏衣。 若能当言尔。 尽寿离作伎歌舞不往观听种种乐器。 是沙弥戒。 是中尽寿离作伎歌舞不往观听种种庄严。 若能当言尔。 尽寿离受畜金银钱宝。 是沙弥戒。 是中尽寿离受畜金银钱宝。 若能当言尔。 尽寿离非时食。 是沙弥戒。 是中尽寿离非时食。 若能当言尔。 如是五法成就。 满十岁应畜沙弥。 若不成就五法。 满十岁畜沙弥。 得罪。 佛在王舍城。 长老大目犍连。 与王舍城中和利等。 十七诸年少乐人授具足戒。 是诸人晡时饥极。 僧坊内高声大啼。 作小儿啼声。 佛知故问阿难。 何以僧坊内有小儿啼声。 阿难答言。 世尊。 长老大目犍连。 与王舍城中和利等。 十七诸年少乐人与受具足。 是诸人晡时饥极。 僧坊内高声大啼作小儿啼声。 是时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 问目犍连。 汝实作是事不。 目连答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目犍连。 汝不知时。 不知量。 不知限齐。 汝其欲度人。 未满二十人。 不能忍寒热饥渴蚊虻蚤虱蛇蚖毒螫。 他人恶语身中苦痛悉不能忍。 满二十岁人。 能忍寒热饥渴蚊虻蚤虱蛇蚖毒螫。 他人恶语及身中苦痛皆悉能忍。 佛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从今不满二十年人。 不应与受具足。 若与受得波逸提罪。 佛在舍卫国。 佛语诸比丘。 若异道人信善法欲出家。 是人应四月与波利婆沙。 若满四月得诸比丘意。 应与出家。 如是应与波利婆沙。 一心集僧。 是本异道。 从坐起偏袒著衣脱革屣。 入僧中礼僧足。 胡跪合掌作如是言。 诸长老忆念。 我某甲本异道。 今信善法欲出家。 我某甲本异道。 今僧中乞四月波利婆沙。 僧与我某甲本异道四月波利婆沙竟。 得诸比丘意。 僧当与我出家受具足。 第二第三亦如是乞。 尔时一比丘。 应僧中唱。 大德僧听。 是某甲本异道。 信善法欲出家。 今是某甲本异道。 从僧乞四月波利婆沙。 如是言。 僧与我某甲本异道四月波利婆沙竟。 得诸比丘意。 僧当与我出家受具足。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某甲本异道僧当与四月波利婆沙。 如是白。 白四羯磨。 僧与某甲本异道四月波利婆沙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是中云何得意。 云何不得意。 是本异道现前。 应赞佛法僧戒呵诸异道。 实若赞佛法僧戒时是本异道心不生喜乐。 乃至须臾诃诸异道实时忧愁嗔诤。 是名不得意。 若赞佛法僧戒时。 是本异道心生喜乐。 诃诸异道。 实时不忧愁不嗔诤。 是名得意。 如是应与出家受具足。 与法者。 一心集僧。 是本异道从坐起。 偏袒著衣脱革屣。 入僧中礼僧足胡跪合掌。 应如是言。 大德僧忆念。 我某甲本异道。 信善法欲出家。 我先已僧中乞四月波利婆沙。 僧先已与我四月波利婆沙。 我某甲本异道。 已僧中行四月波利婆沙竟。 我今从僧乞出家受具足。 僧与我某甲本异道四月行波利婆沙竟。 已得诸比丘意。 僧当与我出家受具足。 第二第三亦如是乞。 是中应一比丘僧中唱。 大德僧听。 是某甲本异道。 信善法欲出家。 彼从僧乞四月波利婆沙。 僧先已与四月波利婆沙。 彼已僧中行四月波利婆沙。 行波利婆沙竟。 今从僧求出家受具足。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是某甲本异道。 已僧中行四月波利婆沙竟。 得诸比丘意。 当与出家受具足。 如是白。 白四羯磨。 僧是本异道某甲与出家受具足竟。 僧忍默然。 故是事如是持。 佛在王舍城。 自恣竟欲二月南山国土游行。 是时佛告阿难。 汝语诸比丘。 佛王舍城自恣竟。 欲二月南山国土游行。 谁欲从佛。 若欲去者集待佛。 阿难言受教。 即出语诸比丘。 佛在王舍城。 自恣竟欲二月南山国土游行。 谁欲从佛。 欲去者集待佛。 尔时王舍城多年少比丘。 一岁二岁三岁四岁五岁。 少大比丘。 是诸比丘如是思惟。 若从佛去。 处处不久住。 种种供养利。 数数受依止师。 来还复速。 我和尚阿阇梨不去。 我等何以去。 诸小比丘不尽从佛。 尔时佛与少比丘共行。 还到王舍城。 佛知故问阿难。 何以少比丘从佛行。 阿难答言。 世尊。 是王舍城。 多年少比丘。 大比丘少。 是诸比丘如是思惟。 若从佛行。 处处不久住。 种种供养利。 数数受依止师。 来还复速。 我和尚阿阇梨不去。 我等何以去。 以是事故多不从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 从今听比丘有五法成就满五岁不受依止。 何等五。 一知犯。 二知不犯。 三知轻。 四知重。 五诵波罗提木叉利广说。 虽复受戒岁多。 不知五法。 应尽寿依止他住长老优波离问佛。 大比丘应从小比丘受依止住不。 佛言应受。 优波离复问。 大比丘应承事供养小比丘不。 佛言。 除礼足余尽应作。 佛在舍卫国。 是时舍卫城有一居士。 无常对至。 财物妻子眷属奴婢一切死尽。 唯有父子三人。 居士自念。 诸道中唯有沙门释子。 得供养乐无诸忧苦。 是中出家无诸不可。 思惟已。 将二儿到祇园中求出家。 诸比丘不知其意便与出家。 经数日。 乞食时到著衣持钵将二儿入舍卫城乞食。 诣卖食肆饼肆粰[米*留]肆煎饼肆[飢-几+(堶-土)]饼肆欢喜丸肆。 是二小儿饥。 见诸饼食。 从父摩诃卢索言。 阿父。 与我食与我饼。 父语儿言。 但索无价。 谁当与汝。 二儿啼逐父行。 诸居士诃骂言。 沙门释子不断欲。 僧坊内共比丘尼生儿。 一人语二人。 二人语三人。 恶名流布遍舍卫城。 有诸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惭愧。 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摩诃卢比丘。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呵责。 何以名比丘。 不满十五岁人作沙弥。 佛种种因缘呵竟。 语诸比丘。 从今不满十五岁人。 不应作沙弥。 若作得突吉罗罪。 佛在迦维罗卫国。 是时毗琉璃愚痴人。 杀迦维罗卫释子。 时长老阿难亲里二小儿走诣阿难。 阿难以残食养畜。 佛知故问阿难。 是谁小儿。 答言。 是我所亲。 佛言。 何以不出家。 阿难报言。 佛结戒。 不满十五岁人不应作沙弥。 是二小儿不满十五岁。 佛问阿难。 是二小儿能驱僧食上乌未。 答言能。 佛言。 从今听能驱乌作沙弥。 最下七岁。 佛在舍卫国。 是时跋难陀释子有二沙弥。 一名卑陀。 二名摩伽。 僧坊内共作淫欲。 诸居士来见言。 沙门释子无清净行。 共作淫欲。 一人语二人。 二人语三人。 恶名流布遍舍卫城。 诸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惭愧。 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跋难陀。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 何以名比丘。 畜两沙弥。 佛种种因缘诃竟。 语诸比丘。 从今不听畜两沙弥。 若畜得突吉罗罪。 若畜二一沙弥。 不久欲受具足。 无罪。 佛在王舍城。 跋难陀释子。 奴大家不听与出家。 出家不久。 乞食时至。 著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 本大家见捉。 是比丘高声大唤。 众人大集问。 何以尔。 大家言。 此是我奴。 不放自出家。 众人言。 何道中出家报言沙门。 何等沙门。 答言。 释子沙门。 众人言莫尔。 洴沙王有令。 若奴大家不放。 沙门释子中出家不得遮。 何以故。 沙门释子难作行苦行。 舍世事向涅槃难故。 诸居士嗔诃言。 沙门释子是无畏处。 奴大家不放。 释子中出家不得说。 一人语二人。 二人语三人。 恶名流布遍王舍城。 有诸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惭愧。 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知而故问跋难陀。 汝实尔不。 报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呵。 何以名比丘。 奴大家不放与出家。 佛种种因缘呵竟。 语诸比丘。 从今奴大家不放。 不应与出家。 若与出家。 得突吉罗罪。 佛在王舍城。 跋难陀释子。 人负债。 债主不放。 与出家。 出家数日。 乞食时到。 著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 是债主见捉之。 高声大唤。 众人来集问。 何以尔。 答言。 是人负我债。 不偿出家。 众人言。 是何道出家。 报言沙门。 何等沙门。 报言。 释子沙门。 众人言莫尔。 洴沙王有令。 债主不放。 释子中出家不得遮。 何以故。 沙门释子难作行梵行。 舍世事向涅槃难故。 诸居士嗔诃沙门释子是不负债处。 负债人债主不放。 释子中出家不得说。 一人语二人。 二人语三人。 恶名流布遍王舍城。 有诸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惭愧。 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 问跋难陀。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 何以名比丘。 债主不放与出家。 佛种种因缘呵竟。 语诸比丘。 从今负债人债主不放。 不应与出家。 若与出家。 得突吉罗罪。 佛在王舍城。 有一锻金小儿。 来入竹园僧坊。 到诸比丘所言。 大德。 我欲出家。 与我出家。 诸比丘不思惟与出家。 是儿父母宗亲遍觅。 次到竹园诣诸比丘所问。 大德。 有如是如是小儿闻见不。 是中有比丘。 不见者言不见。 不闻者言不闻。 是诸亲里久觅不得便舍去。 是儿作比丘不久。 乞食时到。 著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 宗亲见之问。 汝出家耶。 答言出家。 何道出家。 答言沙门。 何等沙门。 答言。 释子沙门。 问近远。 答言。 竹园中。 宗亲嗔骂。 沙门释子故作妄语。 见言不见。 闻言不闻。 一人语二人二人语三人。 恶名流布遍王舍城。 有诸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惭愧。 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语诸比丘。 从今求出家人。 两事应白僧。 一出家。 二剃发。 僧若集若不集。 两事应白。 作是语。 大德僧听。 是某甲。 求出家剃发。 以是事白僧。 若已剃发来。 僧若集若不集。 一事应白言。 大德僧听。 是某甲求出家。 僧忆持。 若僧不集。 应别房行白。 应言。 长老。 是某甲求出家。 忆持。 佛在王舍城。 是时耆婆药师。 治二种人。 一洴沙王。 二佛比丘僧。 何以治洴沙王。 以衣食故。 何以治佛比丘僧。 自信自欲自爱自清净故。 是时诸居士有恶重病。 癞痈疽癫痟病。 到耆婆所。 与百金钱求治病。 不肯。 如是乃至五百。 不肯。 是居士大愁忧念言。 耆婆唯治二种人。 一治洴沙王。 以衣食故。 二治佛比丘僧。 自信自欲自爱自清净故。 今我等与百金钱乃至五百。 不肯。 是诸沙门释子福德成办人。 若是中出家者。 耆婆当治。 我等是诸病人。 至诸比丘所求出家。 诸比丘即与出家受具足。 诸比丘为诸病人。 煮饭作羹作糜煮汤煮肉。 煮药汤渍治。 出大小便器及唾壶。 出入多事多缘。 妨废诵经坐禅。 但念作事。 是病人多。 耆婆治不能遍。 废洴沙王急事。 是病人得差。 平复得色力肥悦。 舍戒还家。 有诸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诃责诸比丘。 何以名比丘。 是诸恶重病人。 癞痈疽癫痟病人。 与出家受具足。 为煮饭作羹作粥煮汤煮肉。 煮药汤渍治。 出大小便器唾壶。 出入多事多缘。 废诵经坐禅。 但念作事。 是病人多。 耆婆治不能遍。 废洴沙王急事。 是诸病人得差。 色力肥悦平复。 舍戒还家。 种种呵竟。 以是事具白佛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问诸比丘。 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呵。 何以名比丘诸恶病人与出家受具足。 为煮饭作羹煮汤煮肉。 煮药汤渍治。 出大小便器唾壶。 出入多事多缘。 废诵经坐禅。 但念作事。 是病人多。 耆婆治不能遍。 废洴沙王急事。 是病人得差。 色力肥悦平复。 舍戒还家。 佛种种因缘诃竟。 语诸比丘。 从今有如是恶重病。 癞痈疽癫痟病人。 不应与出家受具足。 若与出家受具足。 得突吉罗罪。 佛在迦毗罗婆城。 尔时净饭王诣佛所。 头面礼佛足一面坐。 合掌白佛。 大德。 与我愿。 佛言。 憍昙。 佛不与汝过愿。 王言。 可得愿与我。 佛言。 可得愿当与。 今求何等愿。 王言。 佛出家时。 我心愁忧不忍不喜。 难陀罗睺罗后诸子出家时。 我心愁忧不忍不喜。 今佛与我愿。 父母不放不得与出家。 何以故。 父母恃子为荣。 佛言。 憍昙。 我本心念。 亦欲与诸比丘结戒。 父母不放不得与出家。 尔时佛与净饭王。 种种说法示教利喜已默然。 王闻法已。 从坐起头面礼佛足绕佛而去。 王去不久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竟语诸比丘。 从今父母不放不得与出家。 若与出家。 得突吉罗罪。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从憍萨罗游行向舍卫国。 萨罗林中有贼破法。 劫夺比丘尼作毁辱事。 诸城国邑恶名流布。 若王力若聚落力。 围捕尽得诸贼。 唯有一贼逃走。 至婆岐陀国。 到比丘所。 语诸比丘言。 大德。 与我出家。 诸比丘不思与出家。 诸佛常法。 两时大会。 春末月夏末月。 春末月欲安居时。 诸方国比丘来。 听佛说法。 心念。 是法夏安居乐。 是初大会。 夏末月安居自恣作衣竟。 持衣钵来诣佛所。 如是思惟。 我久不见佛。 久不见修伽陀。 是第二大会。 诸比丘。 从婆只国自恣作衣竟。 持衣钵欲游行至舍卫国。 小比丘言。 我欲共行。 诸比丘答。 随汝意。 即便共去。 诸比丘中道见萨罗林。 忆念言。 是萨罗林中本有恶贼破法。 劫夺比丘尼作毁辱事。 小比丘言。 诸长老恶贼。 是我同业亲友。 我亦作此恶事。 诸比丘不知云何。 渐渐游行。 至舍卫国诣佛所。 头面礼佛足却坐一面。 诸佛常法。 以如是语问讯客比丘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乞食不乏道路不疲耶。 今佛亦如是。 语问讯客比丘。 言忍不足。 不安乐住。 不乞食不乏道路不疲耶。 诸比丘。 言实忍足安乐住乞食不乏道路不疲。 诸比丘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语诸比丘。 是萨罗林中恶贼。 大作罪事。 劫夺比丘尼作不净事。 是贼得大罪。 何以故。 是诸比丘尼多是阿罗汉。 是人污比丘尼。 不应与出家受具足。 若与出家受具足。 应灭摈。 何以故。 污比丘尼人。 不生我善法比尼故。 佛在舍卫国。 是舍卫城中有一居士无常对至。 财物家属妻子奴婢一切死尽。 是居士作是念言。 沙门释子福乐成办人。 我当效沙门释子。 作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卫钵漉水囊锡杖盛酥革囊革屣针筒。 如是何苦便如贼住。 即效作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卫钵漉水囊锡杖盛酥革囊革屣针筒。 如是作已密入僧中住。 诸比丘若集。 若不集。 徐徐问难。 长老。 汝几岁。 汝有何时节。 有闰无闰。 此贼不知时节。 更软语急问。 彼言。 我盗作如贼住。 有诸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诃责。 何以名比丘。 得具满和尚具满阿阇梨具满教师。 得微妙善法比尼。 何以盗作比丘如贼住。 诸比丘种种诃责竟。 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 佛言。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呵责言。 得具满和尚具满阿阇梨具满教师。 得微妙善法比尼。 何以盗作比丘如贼住。 佛种种因缘诃竟。 语诸比丘。 是名贼住。 是人不应与出家受具足。 若与出家受具足。 便应灭摈。 何以故。 贼住人。 不生我善法比尼故。 佛在王舍城。 是时跋难陀释子。 与不能男出家。 是人夜扪摸诸比丘。 诸比丘驱出。 到比丘尼边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边。 皆扪摸诸比丘尼学戒尼。 诸沙弥沙弥尼尽驱出。 诸居士入僧坊内宿。 亦扪摸诸居士。 诸居士言。 沙门释子中。 有不能男出家与受具足。 一人语二人。 二人语三人。 恶名流布遍王舍城。 有诸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惭愧。 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跋难陀。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跋难陀。 何以名比丘。 与不能男出家。 佛种种因缘诃竟。 语诸比丘。 从今不能男不应与出家受具足。 若与出家受具足。 得突吉罗罪。 佛言。 有五种不能男。 何等五。 一生不能男。 二半月不能男。 三妒不能男。 四精不能男。 五病不能男。 何等生不能男。 从生不能淫。 是生不能男。 何等半月不能男。 半月能淫半月不能淫。 是为半月不能男。 何等妒不能男。 见他行淫身分用。 是妒不能男。 何等精不能男。 因他人淫身身分用。 是精不能男。 何等病不能男。 若朽烂若堕若虫啖。 是病不能男。 是为五种不能男。 生半月妒精不能男。 是四种不能男。 不应与出家受具足。 若与出家受具足。 应灭摈。 何以故。 不能男。 不生我善法比尼故。 是病不能男。 先出家受具足已。 若落若朽烂若虫啖若不动听住。 虽不动。 若舍戒。 还欲出家受具足。 不应与出家受具足。 若与出家受具足。 应灭摈。 何以故。 病不能男。 不生我善法比尼故。 佛在王舍城。 有比丘与异道出家。 有小因缘与师斗诤。 不舍戒还本异道。 诸比丘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语诸比丘。 譬如狗饥羸与美食。 不肯食反食不净。 是愚痴人亦如是。 弃善法还本异道。 佛种种因缘诃竟。 语诸比丘。 是越济人。 不应与出家受具足。 若与出家受具足。 应灭摈。 何以故。 是越济人。 不生我善法比尼故。 佛在舍卫国。 有一婆罗门夺母命。 便自思惟。 我作大罪夺母命。 何处能除是恶罪。 我闻沙门释子能除。 即到诸比丘所言。 大德。 与我出家。 诸比丘言。 汝诸婆罗门。 不信轻慢。 长夜恶邪佛法怨家。 何由得信欲出家。 婆罗门言。 大德。 我本夺母命。 我自思惟。 作极大罪何处能除。 我闻沙门释子能除大罪。 是故我欲出家。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是人有杀母罪。 不应与出家。 若与出家受具足。 应灭摈。 何以故。 有杀母罪。 不生我善法比尼故。 杀父亦如是。 佛在舍卫国。 诸比丘从憍萨罗国游行向舍卫国。 到萨罗林。 林中有贼。 破法劫夺断诸比丘命。 诸城国邑恶名流布。 王力若聚落力围捕。 尽得诸贼。 唯一贼走到祇洹林。 诣诸比丘所言。 大德。 与我出家。 诸比丘不思惟。 便与出家。 是诸贼。 王敕行刑。 诸比丘相语共。 观世间罪报。 小比丘言。 我亦欲去。 答言随意。 即便共去。 一面立看。 是时诸贼断首流血。 是小比丘自思惟。 若我不出家亦当如是。 即怖倒地。 诸比丘以水洒面。 稣起平复。 问言。 汝何所患苦。 汝亦不在是中作恶业。 亦不思惟是恶业耶。 诸比丘软语急问。 答言。 萨罗林中诸贼。 劫比丘杀比丘。 是我同业亲友。 我亦共作是恶。 如是思惟。 诸贼斩首流血。 我不出家亦当如是。 是故我怖倒地。 诸比丘不知云何。 共到佛所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萨罗林中贼。 放逸颠倒夺诸比丘命。 多作恶业。 彼诸比丘多是阿罗汉。 此杀阿罗汉人。 不应与出家受具足。 若与出家受具足。 应灭摈。 何以故。 杀阿罗汉人不生我善法比丘故。 佛在舍卫国。 是时有一龙。 信心清净。 羞厌龙身。 从宫中出。 变为人身诣诸比丘所言。 大德。 与我出家。 诸比丘不思虑便与出家。 是龙与一小比丘。 次得一小房共宿。 明日行乞食。 是龙有福。 乞食疾得。 时复自归宫食。 食讫先还房。 掩户而坐。 时热。 龙法嗜眠。 忽然倾卧。 有五因缘龙身不变。 一生时。 二死时。 三淫时。 四嗔时。 五眠时。 是时龙眠重身满房中。 同房比丘后来见之。 心怖失声。 龙闻是声。 疾疾惊觉。 还加趺坐。 诸比丘大集问言。 何以大唤。 答言。 此是蛇。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非蛇是龙。 佛言呼来。 龙到佛所。 头面礼佛足一面坐。 佛与说法示教利喜。 佛种种因缘说法竟。 即遣去。 佛语龙言。 汝还本宫。 是龙闻说法已。 啼泣手扪泪从坐起。 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 龙去之后。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语诸比丘。 从今龙不应与出家受具足。 若与出家受具足。 犯突吉罗罪。 一切非人亦如是。 佛在舍卫国瞻卜园。 有一长者子出家长病。 是时宗亲遣使呼之。 大德。 来此间治病。 病人即往。 是人多诸亲族。 亲族各请言。 我今日我明日我后日。 诸人为病比丘故。 大与财物。 是病不可治。 遂至命终。 是病比丘名波罗陀。 有一沙弥。 于是中间受具足戒。 是众中有六群比丘。 六群比丘言。 新受戒比丘。 不应与大比丘分。 应与沙弥分。 师言何以故。 答言。 受戒羯磨不满故。 师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应问在羯磨中比丘。 是羯磨满不满。 即问诸比丘。 诸比丘言。 我虽在羯磨中不忆不知。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诸比丘听羯磨时。 当一心听。 莫余觉莫余思惟。 当专心当勤当敬重。 当思惟心心等同忆念。 应如是听羯磨。 作羯磨者。 应分别言。 是第一羯磨。 第二羯磨。 第三羯磨。 若不分别说。 得突吉罗罪。 佛在舍卫国。 佛语诸比丘。 若有人恶心出佛身血。 不应与出家。 若与出家受具足。 应灭摈。 何以故。 是恶心出佛身血人。 不生我善法比尼故。 有人非法非法想。 破僧已非法见。 此后得罪。 非法法想。 破僧已非法见。 此后得罪。 非法非法想。 破僧已疑此后得罪。 是人不应与出家受具足。 若与出家受具足。 应灭摈。 何以故。 破僧人。 不生我善法比尼故。 有人本出家时犯淫。 乃至共畜生。 是人不应与出家受具足。 若与出家受具足。 应灭摈。 何以故。 本犯戒人。 不生我善法比尼故。 有人本出家时犯盗。 乃至五钱若直五钱物。 是人不应与出家受具足。 若与出家受具足。 应灭摈。 何以故。 本犯戒人。 不生我善法比尼故。 有人本出家时。 故自手夺人命。 更无异想无异方便。 是人不应与出家受具足。 若与出家受具足。 应灭摈。 何以故本犯戒人。 不生我善法比尼故。 有人本出家时。 空无过人法。 自赞言。 我有过人法。 是人不应与出家受具足。 若与出家受具足。 应灭摈何以故。 本犯戒人。 不生我善法比尼故。 有不见摈人。 舍戒复欲还出家。 到诸比丘所。 大德。 与我出家。 出家竟我当见罪。 诸比丘问佛。 此人应与出家不。 佛言。 应与出家。 出家已言。 我不见是罪。 大德。 与我受具足。 受具足已我当见是罪。 应与不。 佛言应与。 是人受具足。 受具足。 已复言。 不见是罪。 更应摈不。 佛言。 若得一心和合僧。 更摈。 若僧不得和合。 即本摈。 佛在王舍城。 是时诸斗将妇。 婿征行久。 与非人通。 是诸非人形体不具。 象头马头牛头猕猴头鹿头赘头平头。 头七分现生子亦如是。 诸母爱故。 养育长大不能执作。 驱弃诸子。 诣天祠论议堂出家舍。 是诸处觅饮食游行。 次到竹园。 是中六群比丘喜作罪事。 好人不肯住边。 若有住者余比丘轻笑。 此人如是恶何以近之。 是弟子亦眼见师作罪行便舍去。 六群比丘见是人等。 心自思惟。 我若畜好弟子。 余比丘轻笑。 教舍我去。 我等当畜是人。 无有教舍我去者。 设欲教者。 是人丑陋。 谁当喜者。 如是思惟竟语言。 汝何以不出家。 答言。 我等如是丑陋。 谁当度我出家。 六群比丘言。 汝能代我次第守房。 若为我送守房人食。 能代我担衣钵。 与汝出家。 答言。 尔时六群比丘即与出家。 时有人请佛及僧。 六群比丘以二因缘故。 先遣弟子担衣钵去。 一行迟二羞共行。 是时诸居士信佛心清净。 诸异道弟子辈轻笑言。 此是汝等福田所供养者。 前行者先食者来。 诸居士闻是事羞愧。 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竟。 佛知故问。 问六群比丘。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 何以名比丘。 象头马头牛头猕猴头鹿头赘头平头。 头七分现人与出家。 佛种种因缘诃竟语诸比丘。 从今象头人乃至平头人。 不应与出家。 若与出家受具足。 犯突吉罗罪。 佛语诸比丘。 黄发人绿发人赤发白发似赤发猪发马发无发人。 一切不应与出家。 若与出家受具足。 犯突吉罗罪。 赤眼深眼凸眼水精眼小眼泡眼一眼无眼人亦如是。 不应与出家受具足。 若与出家受具足。 得突吉罗罪。 象耳马耳牛耳羊耳绻耳。 一耳无耳。 戾鼻鹦鹉嘴鼻牛鼻猕猴鼻长鼻象鼻平鼻无鼻。 大唇马唇垂唇无唇。 猪须牛须驴须无须。 象齿马齿牛齿鱼齿狗齿无齿。 长项短项曲项无项。 太长人太短人。 太黑人太白人。 纯青纯黄纯赤纯白纯黑人。 戾脚脚指残截阴一丸[病-丙+貴]不能男。 截臂截脾截手截脚截指。 五指不屈截唇截耳截鼻。 癞病粗阴脚跛拘手曳臗。 似鬼盲眼瞎瞽鸡皮体挛躄。 瘿左手作羊屎短肘短喑哑聋。 年太小大老[虺-虫+畏][虺-虫+妥]。 不能行不能坐不能卧不能立。 如是一切污染僧人。 尽不应与出家受具足。 若与出家受具足。 犯突吉罗罪。 佛语诸比丘。 受具足法。 有三事。 现前得受具足。 何等三。 一有僧。 二有人。 欲受具足。 三有羯磨。 是为三。 欲受具足人初来。 应教次第头面一一执足礼僧。 礼已教受衣。 应问。 此衣是汝有不。 答言。 是我衣。 应教。 汝效我语。 我某甲。 此衣僧伽梨若干条受。 若割截若未割截。 是衣持。 第二我某甲。 此衣僧伽梨若干条受。 若割截若未割截。 是衣持。 第三我某甲。 此衣僧伽梨若干条受。 若割截若未割截。 是衣持。 次问。 此衣是汝有不。 答言是。 我某甲。 此衣忧多罗僧七条受。 若割截若未割截。 是衣持。 第二我某甲。 此衣忧多罗僧七条受。 若割截若未割截。 是衣持。 第三我某甲。 此衣忧多罗僧七条受。 若割截若未割截。 是衣持。 次问。 此衣是汝有不。 答言是。 我某甲。 此衣安陀会五条受。 若割截若未割截。 是衣持。 第二我某甲。 此衣安陀会五条受。 若割截若未割截。 是衣持。 第三我某甲。 此衣安陀会五条受。 若割截若未割截。 是衣持。 次问。 此钵多罗是汝有不。 答言是。 我某甲。 此钵多罗应量受。 长用故。 第二我某甲。 此钵多罗应量受。 长用故。 第三我某甲。 此钵多罗应量受。 长用故。 受衣钵已。 应求和尚。 应言。 我某甲。 求长老为和尚。 长老。 为我作和尚。 依长老和尚故。 我某甲得受具足。 第二我某甲。 求长老为和尚。 长老。 为我作和尚。 依长老和尚故。 我某甲得受具足。 第三我某甲。 求长老为和尚。 长老。 为我作和尚。 依长老和尚故。 我某甲得受具足戒。 师应问汝。 某甲能。 为某甲作和尚不。 若言能。 即时置界场内。 舍闻处著见处。 戒师应唱。 众僧和集。 谁能为某甲作教授师。 若僧中有比丘言我能。 若有五法。 不应立作教授师。 爱教嗔教怖教愚教教不教不知。 五法成就应立作教师。 不爱教不嗔教不怖教不愚教教不教知。 次应如是唱。 大德僧听。 是某甲。 从和尚某甲求受具足。 某甲比丘能作教授师。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某甲当作教授师。 为教某甲故。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是某甲。 从和尚某甲求受具足。 是某甲能教某甲。 僧某甲作教授师。 教某甲故。 谁诸长老忍。 某甲作教授师教某甲。 是长老默然。 谁不忍便说。 僧已听某甲作教授师教某甲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即时教授师往弟子所。 教偏袒著衣胡跪合掌。 应如是问。 汝某甲听。 今是至诚时实语时。 后僧中亦如是问。 汝实便言实。 不实便言不实。 我今问汝。 汝是丈夫不。 年满二十不。 非奴不。 不与人客作不。 不买得不。 不破得不。 非官人不。 不犯官事不。 不阴谋王家不。 不负人债不。 丈夫有如是病。 若癞痈漏瘭疽痟癫病。 如是病比有不。 父母在不。 父母听不。 先作比丘不。 若言作。 清净持戒不。 舍戒时一心如法还戒不。 三衣钵具不。 汝字何等。 和尚字谁。 应答。 我名某甲。 和尚某甲。 教授师问竟。 应还白僧。 问某甲竟。 戒师语。 若清净将来。 将来已教礼僧。 礼僧已。 从僧乞受具足。 我某甲。 从和尚某甲受具足。 我今僧中乞受具足。 某甲是我和尚。 僧济度我。 僧与我受具足。 怜愍故。 第二我某甲。 从和尚某甲受具足。 我今僧中乞受具足。 某甲是我和尚。 僧济度我。 僧与我受具足。 怜愍故。 第三我某甲。 从和尚某甲受具足。 我今僧中乞受具足。 某甲是我和尚。 僧济度我。 僧与我受具足。 怜愍故。 即时戒师。 应僧中唱。 大德僧听。 是某甲。 从和尚某甲受具足。 是某甲。 从僧中乞受具足。 和尚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 我今僧中问某甲遮道法。 如是白。 汝某甲听。 今是至诚时实语时。 今僧中问汝。 若实当言实。 不实言不实。 汝丈夫不。 年满二十未。 非奴不。 不与人客作不。 不买得不。 不破得不。 非官人不。 不犯官事不。 不阴谋王家不。 不负人债不。 丈夫有如是病。 若癞痈漏瘭疽痟癫病。 如是病比有不。 父母在不。 父母听不。 先不作比丘不。 若言作清净持戒不。 舍戒时一心如法还戒不。 三衣钵具不。 汝字何等。 和尚字谁。 应言。 我名某甲。 和尚某甲。 白僧颇有未问者不。 若未问者当更问。 若已问者默然。 戒师应唱。 大德僧听。 是某甲。 从和尚某甲受具足。 是某甲。 从僧中乞受具足。 和尚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无遮道法。 三衣钵具。 某甲和尚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当与某甲受具足。 和尚某甲。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是某甲。 从和尚某甲受具足。 是某甲。 从僧中乞受具足。 和尚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无遮道法。 三衣钵具。 某甲和尚某甲。 僧今与某甲受具足。 和尚某甲。 谁诸长老忍。 僧与某甲受具足。 和尚某甲。 是长老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初羯磨说竟。 第二是事更说。 大德僧听。 是某甲。 从和尚某甲受具足。 是某甲从僧中乞受具足。 和尚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无遮道法。 三衣钵具。 某甲和尚某甲。 僧今与某甲受具足。 和尚某甲。 谁诸长老忍。 僧与某甲受具足。 和尚某甲。 是长老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第二羯磨说竟。 第三是事更说。 大德僧听。 是某甲。 从和尚某甲受具足。 是某甲。 从僧中乞受具足。 和尚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无遮道法。 三衣钵具。 某甲和尚某甲。 僧今与某甲受具足。 和尚某甲。 谁诸长老忍。 僧与某甲受具足和尚某甲是长老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第三羯磨说竟。 僧与某甲受具足竟。 某甲和尚某甲。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若问汝几岁。 应言未有岁。 何时若冬若春若夏有闰无闰。 是时节。 汝尽寿应忆念。 即时应说四依。 汝某甲听。 是佛婆伽婆知见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为受具足人说四依。 依是法比丘出家受具足。 成比丘法。 何等四依。 依粪扫衣。 比丘出家受具足成比丘法。 若更得白麻衣赤麻衣褐衣憍施耶衣翅夷罗衣钦跋罗衣劫贝衣如是等余清净衣。 是一切盈长得。 是中依粪扫衣。 能尽寿受用不。 若能当言能。 依乞食。 比丘出家受具足。 成比丘法。 若更得为作食。 月生食。 月八日二十三日。 十四日二十九日。 十五日三十日。 月一日十六日。 众僧食别房食请食。 若僧若私。 如是等余清净食。 是一切盈长得。 是中依乞食。 能尽寿受用不。 若能当言能。 依树下止。 比丘出家受具足。 成比丘法。 若更得温室讲堂殿楼一重舍阁屋平覆屋地窟山窟湮头勒迦卧具。 漫头勒迦卧具。 禅头勒迦卧具。 下至草敷叶敷。 如是等余清净房舍卧具。 是一切盈长得。 是中依树下止。 能尽寿受用不。 若能当言能。 依陈弃药。 比丘出家受具足。 成比丘法若更得四种含消药。 酥油蜜石蜜。 四种净脂。 熊脂驴脂猪脂鳣脂五种根药。 舍利姜。 赤附子。 波提鞞沙。 昌蒲根。 五种果药。 诃梨勒。 鞞醯勒。 阿摩勒。 胡椒。 荜茇罗五种盐。 黑盐白盐紫盐赤盐卤土盐。 五种汤。 根汤茎汤叶汤花汤果汤。 五种树胶药。 兴渠萨阇罗萨谛掖谛掖提谛掖婆那。 如是等余清净药。 是一切盈长得。 是中依陈弃药。 能尽寿受用不。 若能当言能。 汝某甲听。 佛婆伽婆知见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为受具足比丘说四堕法。 若比丘于是四堕法。 若作一一法。 是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 失比丘法。 如多罗树头断更不生不青不长不广。 比丘亦如是。 于四堕法若犯一一法。 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 失比丘法。 佛种种因缘呵欲。 欲想欲欲欲觉欲热。 赞叹断欲除欲想灭欲热。 若比丘共诸比丘入戒法中。 不舍戒戒羸不出。 作淫法乃至共畜生。 是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 失比丘法。 汝是中尽寿不应作。 是事能持不。 若能当言能。 佛种种因缘诃不与取。 赞叹不盗。 乃至一线一针一滴油分齐。 五钱若五钱直。 比丘若不与取。 是事故。 若王若王等捉若杀若系若驱出。 如是语。 汝小汝愚汝贼汝偷。 如是比丘不与取。 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 失比丘法。 汝是中尽寿不应作。 是事能持不。 若能当言能。 佛种种因缘诃夺他命。 赞叹不夺命。 乃至蚁子。 不应故夺命。 何况人若比丘自手故夺人命。 若遣人持刀杀。 若教死若赞死。 若作是语。 咄丈夫。 用恶活为。 死胜生。 随心随思。 种种因缘教死赞死。 若坑杀若弶杀。 若机拨杀若蹈杀。 若比陀罗杀。 若半比陀罗杀。 若断命杀若堕人胎。 若按腹堕胎。 若排著火中。 若排著水中。 若在高上排著下杀。 若道路遣使杀。 乃至母腹中初得二根。 身根命根。 初在胎中嗔欲杀。 从是因缘死。 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 失比丘法。 是中尽寿不应作。 是事能持不。 若能当言能。 佛种种因缘诃妄语。 赞叹不妄语。 乃至戏笑不应妄语。 何况故妄语。 若比丘自知空无过人法。 自赞我得阿罗汉果证若向阿罗汉。 我得阿那含果证若向阿那含我得斯陀含果证若向斯陀含。 我得须陀洹果证若向须陀洹。 我得第一禅第二第三第四禅。 我得慈悲喜舍空处定识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有想非无想处定灭尽定不净观安那般那念。 诸天来至我所。 诸龙阅叉浮陀罗鬼比舍阇鬼拘盘茶鬼罗刹鬼。 如是鬼辈问我。 我亦问彼。 彼亦答我。 我亦答彼。 是事空无妄语。 是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 失比丘法。 是中尽寿不应作。 是事能持不。 若能当言能。 汝某甲听。 初罪众不可起。 第二罪众虽可起。 几时覆藏。 随时应行波利婆沙。 波利婆沙竟。 六夜应行摩那埵。 二十比丘众中与出罪。 是事众中可耻。 为人所轻。 是中汝不得故出精。 是事能不作不。 若能当言尔。 不得故触女人身。 是事能不作不。 若能当言尔。 不得向女人恶口语。 是事能不作不。 若能当言尔。 不得女人前自叹供养身。 是事能不作不。 若能当言尔。 不得媒嫁女人。 是事能不作不。 若能当言尔。 不得自起房。 佛听应作。 不听不应作。 是事能不作不。 若能当言尔。 不得起大房。 佛听应作。 不听不应作。 是事能不作不。 若能当言尔。 无根罪不得谤他人。 是事能不作不。 若能当言尔。 少许罪因缘不得谤言大罪。 是事能不作不。 若能当言尔。 不得勤破僧。 是事能不作不。 若能当言尔。 不得佐破僧人。 是事能不作不。 若能当言尔。 不应毁辱他家。 是事能不作不。 若能当言尔。 不得性戾难教。 是事能不作不。 若能当言尔。 当善谦下心乐顺从教诲。 汝受戒竟。 得具满和尚具满阿阇梨具满比丘僧好国土好行道处。 如转轮王愿。 汝今已具满。 当加敬三宝佛宝法宝比丘僧宝。 当学三学正戒学正心学正慧学。 求三脱门空无相无作当勤三业坐禅诵经劝化众事。 行如是法开甘露门。 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佛道。 譬如青莲华白莲华红莲华赤莲华在水中日日增长。 汝亦如是。 比丘法中日日增长。 共余戒。 和尚阿阇梨广教汝。 汝已受具足竟。 释师子法中  一切妙善集  深入无崖际  功德之宝海  是愿转轮王  天王善法王  常求作沙门  不遂汝已得  精勤行三业  佛法无量种  汝常忆念法  逮诸无碍智  如莲华在水  渐渐日增长  汝亦如是信  戒闻定慧增  余戒佛所制  和尚师当教  众中礼绕竟  喜各从所乐(七法中受具足戒法第一竟)。 十诵律卷第二十一<<[21][22][23][24][25][26][27][28][29][30] . .. >> 十诵律卷第二十二(第四诵之二)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七法中布萨法第二佛在王舍城。 是时世尊。 未听诸比丘布萨。 未听布萨羯磨。 未听说波罗提木叉。 未听会坐。 尔时异道梵志问诸比丘。 汝有布萨布萨羯磨说波罗提木叉会坐不。 答言。 不作。 异道梵志嫉妒讥嫌责数言。 余沙门婆罗门。 尚有布萨布萨羯磨说波罗提木叉会坐。 汝诸沙门释子。 自称善好有德。 而不作布萨布萨羯磨说波罗提木叉会坐。 有诸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惭愧。 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语诸比丘。 从今听作布萨布萨羯磨说波罗提木叉会坐。 如我结戒。 半月半月应说波罗提木叉。 佛在王舍城。 尔时长老大劫宾那。 在王舍城阿练若窟中住。 十五日布萨时独处坐禅。 作是念。 我当往布萨不往耶。 当往布萨羯磨不往耶。 当往说波罗提木叉不往耶。 当往会坐不往耶。 清净成就第一清净。 佛知大劫宾那所念。 佛即如其像入三昧。 如三昧心忽然不现。 于大劫宾那窟前住。 从定起。 语大劫宾那言。 汝作是念。 我当往布萨布萨羯磨说波罗提木叉会坐不往耶。 清净成就第一清净。 汝婆罗门大劫宾那。 汝去布萨布萨羯磨说波罗提木叉会坐。 何以故。 汝是大上座。 汝若不恭敬不贵重不供养布萨。 谁当恭敬供养尊重布萨者。 汝布萨去来。 是时佛自捉大劫宾那臂将入布萨众中。 佛到僧中在常处坐。 佛语诸比丘。 从今听二种布萨。 一十四日。 二十五日。 一食前二食后。 一昼二夜。 若阿练若处若聚落边。 从今我听一布萨共住和合结界。 如是应作羯磨。 随几许和合僧一布萨共住处羯磨结界。 若一拘卢舍若二拘卢舍。 乃至十拘卢舍。 是中应一比丘唱四方界相。 若垣若林若树若山若石若道若河若池。 是时一比丘。 应僧中唱。 大德僧听。 某甲比丘唱四方界相。 是诸相内是界内。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是中一布萨共住作结界。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某甲比丘唱四方界相。 是诸相内是界内。 是中僧一布萨共住作结界。 谁诸长老忍。 是中一布萨共住作结界者默然。 谁不忍便说。 僧是中一布萨共住结界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佛在王舍城。 尔时长老大迦叶。 留僧迦梨耆阇崛山中。 著上下衣。 以少因缘故。 来诣竹园。 值天大雨。 不得还山。 与僧伽梨别宿。 迦叶语诸比丘言。 长老。 我留僧伽梨耆阇崛山中著上下衣。 以少因缘故来诣竹园。 值天大雨不得还山。 与僧伽梨别宿。 我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问大迦叶。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 从今日听是中一布萨共住结界内作不离衣宿羯磨。 应如是作。 一心集僧。 集僧已僧中一比丘应唱。 大德僧听。 僧一布萨共住。 随共住几许结界内。 是中除聚落及聚落界。 取空地及住处。 若僧时到僧忍听。 是中僧一布萨共住结界内。 作不离衣宿羯磨。 如是白。 大德僧听。 僧一布萨共住。 随几许结界内。 是中除聚落及聚落界。 取空地及住处。 是中僧一布萨共住结界内作不离衣宿羯磨。 谁诸长老忍。 是中一布萨共住结界内作不离衣宿者默然。 谁诸长老不忍便说。 僧是中一布萨共住结界内作不离衣宿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舍利弗病。 欲一月游行。 僧伽梨大重。 不能持行。 语诸比丘。 诸长老。 我病。 欲一月游行。 僧伽梨大重。 不能持行。 我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舍利弗。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佛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从今听老病比丘欲一月游行不离僧伽梨宿羯磨。 应如是作。 一心集僧。 是老病比丘。 从坐起偏袒著衣脱革屣入僧中礼僧足胡跪合掌。 应如是语。 诸长老我某甲。 若病若老。 欲一月游行。 我僧伽梨大重不能持行。 我某甲。 若病若老。 我从僧乞一月不离僧伽梨宿羯磨。 僧我某甲。 若老若病。 当与我一月不离僧伽梨宿羯磨。 怜愍故。 第二第三亦如是乞。 是时僧应隐实可与不可与。 是人若言我病。 实不病。 若言我老。 实不老。 若言僧伽梨大重。 实不重。 不应与是人。 若言病老僧伽梨大重。 实病老僧伽梨大重。 应与。 是中应一比丘唱。 大德僧听。 是某甲。 若病若老。 欲一月游行。 是某甲。 若病若老。 从僧乞一月不离僧伽梨宿羯磨。 若僧时到。 僧忍听。 某甲。 若病若老。 与一月不离僧伽梨宿羯磨。 如是白。 白二羯磨。 僧与某甲若病若老一月不离僧伽梨宿羯磨竟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郁多罗僧安陀会亦如是。 若一月如是乃至九月亦尔。 佛在舍卫国。 佛语诸比丘。 若僧欲促界广界。 先舍本界。 后界若大若小。 应作如是舍。 一心集僧。 僧中一比丘唱。 大德僧听。 此中僧一布萨共住和合结界。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一布萨共住解界舍界。 如是白。 大德僧听。 僧一布萨共住。 此中僧结界。 今僧一布萨共住处解界舍界。 谁诸长老忍。 一布萨共住处解界舍界者默然。 谁不忍便说。 僧一布萨共住处解界舍界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诸比丘于无僧坊聚落中。 初作僧坊未结界。 尔时界应几许。 佛言。 随聚落界是僧坊界。 诸比丘无聚落空处。 初作僧坊未结界。 尔时界应几许。 佛言。 方一拘卢舍。 是中诸比丘不应别作布萨及僧羯磨。 若别布萨及僧羯磨。 诸比丘犯罪。 佛告诸比丘。 说波罗提木叉有四种。 何等四。 一非法别众说波罗提木叉。 二非法和合众。 三有法别众。 四有法和合众说波罗提木叉。 非法别众说波罗提木叉不成说。 非法和合众说波罗提木叉不成说。 有法别众说波罗提木叉不成说。 有法和合众说波罗提木叉。 成说波罗提木叉。 复有五种说波罗提木叉。 云何五僧一心布萨说波罗提木叉序。 余残僧先闻。 已说波罗提木叉。 僧和合布萨竟。 僧一心布萨说波罗提木叉序说四波罗夷。 余残僧先闻。 已说波罗提木叉。 僧和合布萨竟。 僧一心布萨说波罗提木叉序说四波罗夷说十三僧伽婆尸沙。 余残僧先闻。 已说波罗提木叉。 僧和合布萨竟。 僧一心布萨说波罗提木叉序说四波罗夷说十三僧伽婆尸沙说二不定三十舍堕。 余残僧先闻。 已说波罗提木叉。 僧和合布萨竟。 第五广说。 有一住处。 布萨时诸比丘。 小无所知不善如羺羊。 云何小无所知不善如羺羊。 是诸比丘。 不知布萨。 不知布萨羯磨不知说波罗提木叉。 不知会坐。 是诸比丘。 是中住处布萨时。 不应住。 若诸比丘是住处布萨时住。 一切比丘不得布萨得罪。 如是小比丘。 辞和尚阿阇梨欲游行。 和尚阿阇梨应问。 汝共谁伴去。 何等比丘共游行。 是诸比丘说伴字。 若是伴比丘。 不知布萨。 不知布萨羯磨。 不知说波罗提木叉。 不知会坐。 诸和尚阿阇梨应留。 若和尚阿阇梨不留。 犯突吉罗。 若留故去犯突吉罗。 若和尚阿阇梨留。 是比丘故去。 何时得罪。 佛言。 出界外天明时。 犯突吉罗。 有诸比丘。 一住处安居。 先念。 某诸比丘诵波罗提木叉。 是诸比丘初布萨时。 无一比丘能诵波罗提木叉。 诸比丘应遣旧比丘近住处受说波罗提木叉。 若略若广。 受得来者善好。 若不得。 是诸比丘不应是中夏安居住。 若是诸比丘是处夏安居。 一切比丘。 一一布萨时不得布萨。 得罪。 是时诸比丘。 若闻客比丘来清净共住同见知布萨知布萨羯磨知说波罗提木叉知会坐。 旧比丘应迎软语问讯。 代担衣钵示房舍卧具。 长老。 是汝等房舍卧具。 细陛绳床粗陛床绳被褥随上座次第安住。 是中旧比丘。 应为办洗浴具澡豆汤水涂身苏油如供给法。 应作明旦与前食后食供给供养好。 若不供给供养。 旧比丘一切得罪。 何以故。 无佛时是人补佛处。 是客比丘。 二部波罗提木叉能广分别。 以是故。 应供给供养。 有一住处四比丘。 布萨时是比丘。 应一处和合广作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有一住处三比丘。 布萨时。 不应说波罗提木叉。 是诸比丘。 应一处集三语布萨。 应如是作。 若上座欲作布萨。 从座起偏袒著衣脱革屣胡跪合掌。 应如是语。 长老忆念。 今僧布萨日。 若十四日若十五日。 长老。 知我清净。 忆持无遮道法清净。 作布萨戒。 众满故。 第二长老忆念。 今僧布萨日。 若十四日若十五日。 长老知我清净。 忆持无遮道法清净。 作布萨戒。 众满故。 第三长老忆念。 今僧布萨日。 若十四日若十五日。 长老。 知我清净。 忆持无遮道法清净。 作布萨戒。 众满故。 若下座欲作布萨。 从座起偏袒著衣脱革屣胡跪。 两手捉上座两足。 应如是语。 长老忆念。 今僧布萨日。 若十四日若十五日。 长老。 知我清净。 忆持无遮道法清净。 作布萨戒。 众满故。 第二长老忆念。 今僧布萨日。 若十四日若十五日。 长老。 知我清净。 忆持无遮道法清净。 作布萨戒。 众满故。 第三长老忆念。 今僧布萨日若十四日若十五日。 长老。 知我清净。 忆持无遮道法清净。 作布萨戒。 众满故。 有一住处二比丘。 布萨时。 不应说波罗提木叉。 是二比丘。 应一处集三语作布萨。 与上三比丘同。 有一住处一比丘。 布萨时是比丘。 应扫塔扫布萨处扫地竟次第敷绳床。 应办火灯笼灯炷灯。 筋办筹。 如是思惟。 若诸比丘来。 未作布萨。 是比丘共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若不来。 是中有高处立望。 若见有比丘。 唤言疾疾来。 诸长老。 今日布萨。 若不见。 应待至暮还坐本处。 如是心念口言。 今日僧布萨。 若十四日若十五日。 我亦今日布萨。 如是一比丘作布萨竟。 佛在舍卫国。 佛语诸比丘。 是夜多过。 应说波罗提木叉。 是时一比丘。 从坐起偏袒合掌白佛言。 有诸病比丘不来。 佛言。 应取清净来。 如是应取。 应语比丘与清净来。 答言与。 是名得清净。 若言为我僧中说清净。 是名得清净。 若身动与。 是名得清净。 若口言与是名得清净。 若身不与口不与。 是名不得清净。 是时一切比丘。 应往就病比丘若将来。 莫别彼比丘作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若别彼比丘作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一切比丘得罪。 有一住处二比丘住。 布萨时。 不应取清净不应与清净。 是二比丘应集一处三语布萨。 与上三比丘布萨同。 有一住处三比丘住。 布萨时。 不应取清净。 不应与清净。 是三比丘应一处集三语布萨。 与上三比丘布萨同。 有一住处四比丘住。 布萨时。 不应取清净。 不应与清净。 是诸比丘一处集。 广作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若过四人。 布萨时应和集。 是中病比丘随意取清净。 应如是取。 若一人取一人。 是名取清净。 若一人取二三四人。 是名取清净。 随几人但忆名字。 是名取清净。 若取清净人不欲取。 应更与他人清净。 若取清净人言。 我白衣我沙弥。 我非比丘我外道。 不见摈不作摈。 恶邪不除摈不共住。 种种不共住。 犯重罪本白衣。 不能男污比丘尼越济人。 杀父母杀阿罗汉破僧。 若言我恶心出佛身血。 应更与他清净。 若取他清净竟而不去。 是名清净不到。 若取他清净竟。 若言我白衣我沙弥。 我非比丘我外道。 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不共住。 种种不共住。 犯重罪本白衣不能男污比丘尼越济人。 杀父母杀阿罗汉破僧恶心出佛身血。 是名清净不到。 若取他清净竟。 八难中一一难起不去。 是名清净不到。 复次取他清净竟故不去。 若放逸若懒若睡若入定。 是名清净不到。 是取清净人。 有三因缘得罪。 若故不行。 若放逸若懒。 二因缘无罪。 若睡若入定。 复次取他清净竟。 到僧中不说。 是名清净到。 若取他清净到僧中。 若言。 我白衣我沙弥。 我非比丘我异道。 不见摈不作摈。 恶邪不除摈不共住。 种种不共住。 犯边罪本白衣不能男污比丘尼越济人。 杀父母杀阿罗汉破僧。 若言我恶心出佛身血。 是名清净到。 复次取他清净竟到僧中。 八难。 若一一难起不说。 是名清净到复次取他清净竟到僧中若故不说。 若放逸若懒若睡若入定。 是名清净到。 僧中是中受清净人。 有三因缘得罪。 若故不说若放逸若懒二因缘无罪。 若睡若入定。 有一住处。 布萨时比丘。 若王捉若贼若怨怨党若怨党之党捉。 僧应遣使诣彼所言。 今日僧布萨。 汝若当来。 若与清净。 若出界。 我等不应别布萨。 是比丘。 若得来若与清净若出界。 如是好。 若都不得。 诸比丘不应别布萨。 若别布萨。 一切比丘得罪。 佛语诸比丘。 僧莫起有僧事。 是时应与长老施越波利婆沙。 一比丘从座起偏袒著衣脱革屣合掌白佛言。 大德。 有诸病比丘不来。 与清净竟。 佛言。 是比丘自身清净故与清净。 今是比丘应取欲来。 应如是取。 语是比丘言。 与欲来。 若言与欲。 是名得欲。 若言为我向僧说欲。 是名得欲。 若身动与。 是名得欲。 若口言与是名得欲。 若身不与口不与。 是名不得欲。 是一切比丘。 应就病比丘边若将来作羯磨。 诸比丘不应别作羯磨。 若别作一切比丘得罪。 若一人取一人欲是名得欲。 若一人取二三四人。 是名得欲。 随几人忆名字。 是名得欲。 若取欲人不欲取。 应更与他人若取欲人若言我白衣我沙弥。 我非比丘我异道。 不见摈不作摈。 恶邪不除摈不共住。 种种不共住。 犯边罪本白衣不能男。 污比丘尼越济人。 杀父母杀阿罗汉破僧恶心出佛身血。 应更与他欲。 若取他欲竟而不去。 是名欲不到。 取他欲人若言我白衣我沙弥。 我非比丘我异道。 不见摈不作摈。 恶邪不除摈不共住。 种种不共住。 犯边罪本白衣不能男。 污比丘尼越济人。 杀父母杀阿罗汉破僧。 恶心出佛身血。 是名欲不到。 若取他欲竟。 八难若一一难起故不到。 是名欲不到。 取他欲竟故不去。 若放逸若懒若睡若入定。 是名欲不到。 取他欲人。 有三因缘得罪。 若故不去若放逸若懒。 二因缘无罪。 若睡若入定。 复次取他欲竟到僧中不说。 是名欲到。 取他欲竟到僧中。 若言我白衣我沙弥。 我非比丘我异道。 不见摈不作摈。 恶邪不除摈不共住。 种种不共住。 犯边罪本白衣不能男。 污比丘尼越济人。 杀父母杀阿罗汉破僧我恶心出佛身血。 是名欲到。 复次取他欲竟到僧中。 八难若一一难起故不说。 是名欲到。 复次取他欲竟到僧中。 若故不说若放逸若懒若睡若入定。 是名欲到。 是中受欲人。 有三因缘得罪。 若故不说若放逸若懒。 二因缘无罪。 若睡若入定。 有一住处。 僧羯磨时。 比丘。 若王捉若贼若怨怨党。 若怨党之党捉。 僧应遣使语彼。 今日僧羯磨。 汝若得来若与欲若出界。 我等不应别羯磨。 是比丘若得来若与欲若出界。 如是好。 若都不得。 诸比丘不应别羯磨。 若别羯磨。 一切比丘得罪。 佛在王舍城。 尔时长老施越。 狂心颠倒。 是长老。 有时来布萨。 有时不来。 有时来僧羯磨。 有时不来。 诸比丘有疑心悔。 诸比丘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施越。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语诸比丘。 汝等集与施越作狂羯磨。 若更有如是狂比丘。 僧亦应与羯磨。 如是应作。 一心集僧。 一比丘唱。 大德僧听。 是施越狂心颠倒。 有时来布萨。 有时不来。 有时来僧羯磨。 有时不来。 诸比丘有疑心悔。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施越狂羯磨。 若有施越。 若别施越。 僧随意作布萨及诸羯磨。 如是白。 白二羯磨。 僧作施越狂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若未作狂羯磨。 不应别布萨及僧羯磨。 若已作狂羯磨。 若别若共。 僧随意作布萨及僧羯磨。 有一住处。 布萨时一切比丘有罪。 不知除是罪。 有一客比丘。 清净共住同见。 是客比丘。 知旧比丘中善好有德者。 是客比丘应问。 长老。 若比丘作如是如是事。 当得何等罪。 答言。 比丘作如是如是事。 得如是如是罪。 彼言。 长老。 汝自忆作如是如是事不。 答言自忆。 非我一人得是罪。 一切僧亦得是罪。 客比丘言。 长老。 汝说一切僧。 于汝何益。 汝何不是罪如法忏悔。 若旧比丘受客比丘语。 是罪如法忏悔。 余诸比丘。 见此比丘忏悔。 亦应如法忏悔。 若如是作好。 若不作知有益。 举无益莫强举。 有一住处。 布萨时。 比丘忆有罪。 是比丘应异比丘边是罪如法忏悔。 如是作竟。 应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不应阂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有一住处。 布萨时有比丘一罪疑。 是比丘应语余比丘。 长老我一事疑。 后当问是事。 如是作竟。 应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不应破布萨。 有一住处。 布萨说波罗提木叉时。 比丘忆念罪欲出。 是比丘应自一心念。 我后是罪当如法忏悔。 如是作竟。 应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不应破布萨。 若说波罗提木叉时。 比丘一罪疑。 是比丘应自一心念。 后是罪当问。 如是作竟。 应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不应破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有一住处布萨时一切比丘僧有罪。 知是罪。 不能得客比丘清净共住同见是罪如法忏悔。 是诸比丘应遣一比丘近住处。 疾到彼间是罪如法忏悔竟来还。 我等从汝边是罪如法忏悔。 是比丘若能办是事好。 若不能办。 僧应使一比丘唱。 大德僧听。 我等是住处一切僧得罪知罪。 不能得清净客比丘共住同见是罪如法忏悔。 亦不能办遣旧比丘近住处。 疾到彼间是罪如法忏悔竟来还。 诸比丘于是比丘边是罪如法忏悔。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若后是罪如法忏悔。 如是白。 如是作竟。 应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不应破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有一住处。 布萨时一切比丘一事中疑。 是中应一比丘如是唱。 大德僧听。 是中住处一切比丘一事中疑。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后当问是事。 如是白。 如是作竟。 应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不应破布萨。 有一住处。 布萨时。 旧比丘若四若过。 布萨处集。 作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有异住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是诸比丘。 应更说波罗提木叉。 如是作竟。 先比丘无罪。 若诸比丘布萨说波罗提木叉竟。 一切坐处未起未去。 更有异住处诸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是诸比丘应更说。 如是作竟。 先比丘无罪。 若诸比丘作布萨说波罗提木叉竟。 有起去有未起去。 更有异处住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是诸比丘应更说。 如是作竟。 先比丘无罪。 若是诸比丘布萨说波罗提木叉竟。 一切坐处起未去。 更有异处住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诸比丘应更说。 如是作竟。 先比丘无罪等亦如是。 有一住处。 布萨时。 旧比丘若四若过。 布萨处集。 欲作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更有异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少。 是诸比丘应听次第。 若布萨说波罗提木叉竟。 一切坐处本起未去。 更有异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少。 是诸比丘旧比丘边。 应作三语布萨。 若诸比丘作布萨说波罗提木叉竟。 有起去有未起去。 更有异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少。 是未起去比丘边。 应三语布萨。 若诸比丘布萨说波罗提木叉竟。 一切起未去。 更有异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少。 是诸比丘若能得同心。 应更广布萨说波罗提木叉好。 若不得同心。 应出界三语作布萨。 若旧比丘布萨说波罗提木叉时。 更有旧比丘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若等。 应更说。 若少应听次第。 若旧比丘说波罗提木叉时。 客比丘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应更说。 若等少应听次第。 若旧比丘布萨说波罗提木叉时。 更有旧比丘客比丘共来。 若多若等若少若多等应更说。 少应听次第。 若客比丘布萨说波罗提木叉时。 更有客比丘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应更说。 等少应听次第。 若客比丘布萨说波罗提木叉时。 旧比丘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等应更说。 少应听次第。 若客比丘布萨说波罗提木叉时。 旧比丘客比丘共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等应更说。 少应听次第。 若旧比丘客比丘共布萨说波罗提木叉时。 旧比丘客比丘共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等应更说。 少应听次第。 若旧比丘客比丘共布萨说波罗提木叉时。 旧比丘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等应更说。 少应听次第。 若旧比丘客比丘共布萨说波罗提木叉时。 客比丘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应更说。 等少应听次第。 有一住处。 布萨时。 旧比丘若四若过。 布萨处集。 欲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更有异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彼如是念。 是中旧比丘若四若过。 布萨处集。 欲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我等应作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净想比尼想别同别想。 作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更有异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彼应更说。 先比丘得罪。 彼比丘净想比尼想别同别想。 作布萨说波罗提木叉竟。 若一切坐处未起未去。 若有起去有未起去。 若一切起未去。 更有异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彼比丘应更说。 先比丘得罪。 有一住处。 布萨时。 旧比丘若四若过。 布萨处集。 欲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更有异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彼作是念旧比丘若四若过。 布萨处集。 欲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我等不应是中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是诸比丘心悔别同别想。 是中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更有异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彼诸比丘应更说。 先比丘得罪。 诸比丘心悔别同别想布萨说波罗提木叉竟。 一切坐处未起未去。 有起去有未起去。 若一切起未去。 更有异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彼诸比丘应更说。 先比丘得罪。 有一住处。 布萨时。 诸旧比丘若四若过。 布萨处集。 欲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更有异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是诸比丘作是念。 我等若应若不应。 是中作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疑净不净别同别想。 作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更有异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彼诸比丘应更说。 先比丘得罪。 诸比丘疑净不净别同别想。 作布萨说波罗提木叉竟。 一切坐处未起未去。 有起去有未起去。 有一切起未去。 更有异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是诸比丘应更说。 先比丘得罪。 有一住处。 布萨时。 诸旧比丘若四若过。 布萨处集。 欲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更有异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先住比丘闻。 更有异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闻已如是念。 更有异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是灭坏除舍别异。 我不须是诸比丘。 为欲喜破僧。 有别同别想。 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更有异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是诸比丘应更说。 先比丘得偷兰遮罪。 近破僧故。 是诸比丘欲喜破僧别同别想。 作布萨说波罗提木叉竟。 若一切坐处未起未去。 有起去有未起去。 有一切起未去。 更有异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是诸比丘应更说。 先比丘得偷兰遮罪。 近破僧故。 若旧比丘说波罗提木叉时。 旧比丘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等应更说。 若旧比丘说波罗提木叉时客比丘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等应更说。 若旧比丘说波罗提木叉时。 旧比丘客比丘共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等应更说。 若客比丘说波罗提木叉时客比丘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等应更说。 客比丘说波罗提木叉时旧比丘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等应更说。 客比丘说波罗提木叉时。 旧比丘客比丘共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等应更说。 若旧比丘客比丘共说波罗提木叉时。 旧比丘客比丘共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等应更说。 旧比丘客比丘共说波罗提木叉时旧比丘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等应更说。 旧比丘客比丘共说波罗提木叉时客比丘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等应更说。 旧诸比丘十四日布萨多。 客比丘十五日布萨少。 客比丘应随旧比丘。 是日应布萨。 旧比丘十四日少。 客比丘十五日多。 旧比丘应随客比丘。 是日不应布萨。 旧比丘十五日多。 客比丘初日少。 客比丘应随旧比丘是日更布萨。 旧比丘十五日少。 客比丘初日多。 旧比丘应随客比丘出界作布萨。 客比丘十四日多。 旧比丘十五日少。 旧比丘应随客比丘是日布萨。 客比丘十四日少。 旧比丘十五日多。 客比丘应随旧比丘是日不应布萨。 客比丘十五日多。 旧比丘初日少。 旧比丘应随客比丘是日更作布萨。 客比丘十五日少。 旧比丘初日多。 客比丘应随旧比丘出界作布萨。 有一住处。 布萨时。 诸旧比丘。 闻客比丘相客比丘因缘。 若脚声若杖声若革屣声若异人声。 是诸比丘不求不觅。 便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旧比丘得罪。 若求得不唤。 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旧比丘得罪。 若求不能得。 疑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旧比丘得罪。 若求不能得。 无所疑。 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如是旧比丘无罪。 若求得客比丘。 一心欢喜。 应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如是旧比丘无罪。 有一住处。 布萨时。 诸客比丘。 闻旧比丘相旧比丘因缘。 若户钥声若釿声若斧声诵经声。 是诸客比丘不求不觅。 便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客比丘得罪。 若求得不唤。 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客比丘得罪。 若求不能得疑。 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客比丘得罪。 若求不能得。 无疑。 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客比丘无罪。 若求觅得旧比丘。 一心欢喜。 应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客比丘无罪。 有一住处。 布萨时旧比丘。 见客比丘相客比丘因缘。 若不识衣钵若不识杖。 若盛油革囊革屣针筒。 是诸比丘不求。 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旧比丘得罪。 若求得不唤。 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旧比丘得罪。 若求不能得疑。 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旧比丘得罪。 若求不能得。 无所疑。 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如是旧比丘无罪。 若求得一心欢喜。 应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如是旧比丘无罪。 有一住处。 布萨时诸客比丘。 见旧比丘相旧比丘因缘。 若新扫洒地次第敷床。 是诸客比丘不求不觅。 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客比丘得罪。 若觅得不唤。 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客比丘得罪。 若觅不能得。 疑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客比丘得罪若觅不能得。 无所疑。 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客比丘无罪。 若觅得一心欢喜。 作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客比丘无罪。 布萨时不应往。 此有比丘有住处。 彼有比丘有住处。 彼比丘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间比丘不共住。 布萨时不应往此有比丘有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 彼非比丘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间比丘不共住。 布萨时不应往。 此有比丘无住处。 彼比丘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 彼非比丘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 彼间比丘不共住。 布萨时不应往。 此有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有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 彼非比丘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 彼比丘无住处。 彼间比丘不共住。 布萨时不应往。 此有比丘非比丘有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 彼非比丘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 彼比丘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间比丘不共住。 布萨时不应往。 此有比丘非比丘无住处。 彼非比丘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 彼比丘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 彼间比丘不共住。 布萨时不应往。 此有比丘非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 彼比丘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 彼非比丘无住处。 彼间比丘不共住。 布萨时不应往。 此有比丘有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 彼比丘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 彼非比丘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间比丘不共住。 除僧事急事。 布萨时不应往。 此有比丘无住处。 彼比丘无住处。 有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 彼非比丘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 彼间比丘不共住。 除僧事急事。 布萨时不应往。 此有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 彼非比丘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 彼比丘无住处。 彼间比丘不共住。 除僧事急事。 布萨时不应往。 此有比丘非比丘有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 彼非比丘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 彼比丘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间比丘不共住。 除僧事急事。 布萨时不应往。 此有比丘非比丘无住处。 彼非比丘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 彼比丘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 彼间比丘不共住。 除僧事急事。 布萨时不应往。 此有比丘非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 彼比丘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 彼非比丘无住处。 彼间比丘不共住。 除僧事急事。 布萨时应往。 此有比丘有住处。 彼有比丘有住处。 彼比丘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比丘清净共住。 布萨时应往。 此有比丘有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 彼非比丘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比丘清净共住。 布萨时应往。 此有比丘无住处。 彼比丘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 彼非比丘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 彼比丘清净共住。 布萨时应往。 此有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 彼非比丘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 彼比丘无住处。 彼比丘清净共住。 布萨时应往。 此有比丘非比丘有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 彼非比丘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 彼比丘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比丘清净共住。 布萨时应往。 此有比丘非比丘无住处。 彼非比丘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 彼比丘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 彼比丘清净共住。 布萨时应往。 此有比丘非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 彼比丘无住处。 彼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非比丘有住处。 彼非比丘无住处。 彼比丘清净共住精舍法竟。 佛言。 不应白衣前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不应沙弥前。 非比丘异道。 不见摈不作摈。 恶邪不除摈不共住。 种种不共住。 犯边罪本白衣不能男。 污比丘尼越济人。 杀父母杀阿罗汉破僧恶心出佛身血。 如是一切不应在前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一切先事作已。 僧应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若应与现前比尼与竟。 应与忆念比尼与竟。 若应与不痴比尼与竟。 若应与自言比尼与竟。 若应与觅罪相比尼与竟。 若应与多觅比尼与竟。 若应与苦切羯磨与竟。 若应与依止羯磨与竟。 若应与驱出羯磨与竟。 若应与下意羯磨与竟。 若应与不见摈羯磨与竟。 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羯磨与竟。 若应与别住羯磨与竟。 若应与摩那埵本日治出罪羯磨与竟。 僧应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若比丘宿受清净。 不应共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若众僧未起如是得。 布萨日未到。 不应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除斗僧还和合一心听布萨说波罗提木叉(七法中布萨法竟)。 十诵律卷第二十二<<[21][22][23][24][25][26][27][28][29][30] . .. >> 十诵律卷第二十三(第四诵之三)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七法中自恣法第三佛在舍卫国。 诸比丘夏安居时。 先作如是制限。 长老。 我等不共语言不相问讯。 是诸比丘作是制已。 一处夏安居。 先作如是法。 若有初乞食还敷独坐床。 安洗足水洗足机拭足巾。 净水瓶常用水瓶。 若有长食。 盛净器中盖著一处。 食不足者食此长食。 若复有乞食后来。 不足者取而食之。 若复有残著无草地。 若无虫水中。 是诸长老。 盛食器净洗摩拭著一处。 独坐床。 洗足机拭足巾净水瓶常用水瓶著屏处。 扫洒食堂。 扫除竟入室坐禅。 是诸长老。 晡时从禅先起。 见净水瓶常用水瓶洗足盆。 若空无水。 持至水处。 若独能持来著一面。 若不能持来。 手招余比丘共举。 持来还著本处不共语言不相问讯。 诸佛常法两时大会。 春末月夏末月。 春末月欲安居时。 诸方国比丘来听佛说法。 心念。 是法夏安居乐。 是初大会。 夏末月安居讫。 自恣作衣竟。 持衣钵来诣佛所。 如是思惟。 我久不见佛。 久不见修伽陀。 是第二大会。 是诸比丘是中住处。 夏安居自恣作衣竟。 持衣钵往到佛所。 头面礼毕一面坐。 诸佛常法。 如是语问讯客比丘。 夏安居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难。 道路不疲耶。 今佛亦如是问讯诸比丘。 夏安居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难。 道路不疲耶。 诸比丘言。 忍足安乐住乞食不难道路不疲。 诸比丘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种种因缘呵诸比丘。 汝愚痴人。 如怨家共住。 云何自言安乐住。 何以名比丘。 我众以法相教。 而受哑法。 佛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从今不应受哑法。 若受得偷兰遮。 何以故。 不共语是外道法故。 从今听夏安居竟诸比丘一处集。 应三事求他说自恣。 何等三。 若见若闻若疑罪。 如是应自恣一心集僧。 集僧已。 应差能作自恣人。 应如是唱。 谁能为僧作自恣人。 是中若有言我能。 佛言。 若比丘五恶法成就。 不应作自恣人。 何等五。 一爱自恣。 二嗔自恣。 三怖自恣。 四愚自恣。 五自恣不自恣不知。 比丘成就五善法。 应作自恣人。 何等五。 不爱自恣不嗔自恣不怖自恣不愚自恣自恣不自恣知。 尔时一比丘应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某甲某甲比丘。 能为僧作自恣人。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某甲某甲比丘。 当作僧自恣人。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是某甲某甲比丘。 能为僧作自恣人。 僧某甲某甲比丘。 为僧作自恣人。 谁诸长老忍。 某甲某甲比丘为僧作自恣人者。 是长老默然。 谁不忍便说。 某甲某甲比丘。 为僧作自恣人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应如是作自恣羯磨。 大德僧听。 今日僧自恣。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一心受自恣。 如是白。 是时诸比丘。 一切从坐起[跳-兆+互]跪地。 若作自恣人是上座。 应从坐起偏袒著衣曲身。 应语第二上座。 长老。 今日自恣来。 是时第二上座。 从坐起偏袒著衣[跳-兆+互]跪两手捉上座足。 应如是语。 长老忆念。 今僧自恣日。 我某甲比丘长老僧自恣语。 若见闻疑罪语我。 怜愍故。 我若见罪。 当如法除。 第二长老忆念。 今僧自恣日。 我某甲比丘长老僧自恣语。 若见闻疑罪语我。 怜愍故。 我若见罪当如法除。 第三长老忆念。 今僧自恣日。 我某甲比丘长老僧自恣语。 若见闻疑罪语我。 怜愍故。 我若见罪当如法除。 若下座作自恣人。 应从坐起偏袒著衣[跳-兆+互]跪合掌。 应如是语上座。 今日自恣来。 上座亦应从坐起偏袒著衣[跳-兆+互]跪合掌。 应如是言。 长老忆念。 今僧自恣日。 我某甲比丘长老僧自恣语。 若见闻疑罪语我。 怜愍故。 我若见罪当如法除。 第二长老忆念。 今僧自恣日。 我某甲比丘长老僧自恣语。 若见闻疑罪语我。 怜愍故。 我若见罪当如法除。 第三长老忆念。 今僧自恣日。 我某甲比丘长老僧自恣语。 若见闻疑罪语我。 怜愍故。 我若见罪当如法除。 如是次第一切僧自恣。 若一切僧自恣竟。 为僧作自恣人共作自恣。 自恣竟。 应至上座前唱言。 僧一心自恣竟。 佛语诸比丘。 自恣有四种。 何等四。 一非法别自恣。 二非法和合自恣三有法别自恣。 四有法和合自恣。 是中非法别自恣。 佛不听。 非法和合自恣。 佛不听。 有法别自恣。 佛不听。 是中有法和合自恣如是佛听。 有一住处。 自恣时五比丘住。 是诸比丘应一处集。 差为僧作自恣人。 广说自恣。 有一住处。 自恣时四比丘住。 是诸比丘。 不应差为僧作自恣人。 是诸比丘应一处集三语自恣。 应如是自恣。 上座应从坐起偏袒著衣[跳-兆+互]跪合掌如是语。 长老忆念。 今僧自恣日。 我某甲比丘长老自恣语。 若见闻疑罪语我。 怜愍故。 我若见罪当如法除。 第二长老忆念。 今僧自恣日。 我某甲比丘长老自恣语。 若见闻疑罪语我。 怜愍故。 我若见罪当如法除第三长老忆念。 今僧自恣日。 我某甲比丘长老自恣语。 若见闻疑罪语我怜愍故。 我若见罪当如法除。 若下座应从坐起偏袒著衣[跳-兆+互]跪两手捉上座两足应如是语。 长老忆念。 今僧自恣日。 我某甲比丘长老自恣语。 若见闻疑罪语我。 怜愍故。 我若见罪当如法除。 第二长老忆念。 今僧自恣日。 我某甲比丘长老自恣语。 若见闻疑罪语我。 怜愍故。 我若见罪当如法除。 第三长老忆念。 今僧自恣日。 我某甲比丘长老自恣语。 若见闻疑罪语我。 怜愍故。 我若见罪当如法除。 如是诸比丘得自恣。 三比丘二比丘亦如是。 有一住处一比丘。 自恣时应扫塔处及自恣处。 次第布床办火灯灯笼灯炷灯[木*著]办筹。 如是思惟。 诸比丘来未作自恣者。 是比丘应共自恣。 若不见来。 是中有高处立望。 若见有比丘。 唤言。 疾疾来长老。 今日僧自恣。 若不见。 应待至暮。 还坐本处。 如是心念口言。 今日僧自恣。 我亦今日自恣。 如是一比丘得自恣。 佛在舍卫国。 是中佛语诸比丘。 是夜多过自恣时到。 一比丘从坐起偏袒著衣长跪合掌白佛言。 世尊。 诸比丘病不来。 佛言。 应取自恣。 如是应取。 应语病比丘。 与自恣。 答言与。 是名得自恣。 若言为我僧中说自恣。 是名得自恣。 若身动与。 是名得自恣。 若口言与。 是名得自恣。 若身不与口不与。 不得自恣。 是时一切僧。 应就病比丘边作自恣。 若将来僧中作自恣。 诸比丘不应别作自恣。 若诸比丘别作自恣。 一切比丘得罪。 有一住处二比丘。 作自恣时。 是二比丘不应取自恣。 是二比丘共一处三语自恣。 三比丘四比丘亦如是。 有一住处五比丘。 自恣时。 是诸比丘不应取自恣。 不应与自恣。 是诸比丘。 应一处集差为僧自恣人。 应广自恣。 若过五比丘。 自恣时集一处。 老病比丘随意取自恣与自恣。 若一人取一人。 是名得自恣。 若一人取二人三人四人。 是名得自恣。 随几许人能忆识名字。 是名得自恣。 若取自恣人不欲取。 应更与他自恣。 取自恣人若言。 我白衣我沙弥我非比丘我异道。 不见摈不作摈。 恶邪不除摈不共住。 种种不共住。 犯边罪本白衣不能男。 污比丘尼越济人。 杀父母杀阿罗汉破僧。 恶心出佛身血。 应更与他自恣。 若取他自恣竟不去。 是名自恣不到若言。 我白衣我沙弥我非比丘我异道。 不见摈不作摈。 恶邪不除摈不共住。 种种不共住犯边罪。 本白衣不能男污比丘尼越济人。 杀父母杀阿罗汉破僧。 恶心出佛身血。 是名自恣不到。 若取他自恣竟。 八难中一一难起故不去。 是名自恣不到。 复次取他自恣竟故不去。 若放逸若懒若睡若入定。 是名自恣不到。 是取自恣人。 有三因缘得罪。 若故不去若懒若放逸。 二因缘无罪。 若睡若入定。 复次取他自恣竟。 到僧中不说自恣。 是名自恣到。 若取他自恣竟。 到僧中若言。 我白衣我沙弥我非比丘我异道。 不见摈不作摈。 恶邪不除摈不共住。 种种不共住。 犯边罪本白衣不能男。 污比丘尼越济人。 杀父母杀阿罗汉破僧。 恶心出佛身血。 是名自恣到。 复次取他自恣竟到僧中。 八难一一难起故不说。 是名自恣到。 复次取他自恣竟。 到僧中故不说。 若放逸若懒若睡若入定。 是名自恣到。 是中取他自恣人。 有三因缘得罪。 若故不说若放逸若懒。 二因缘无罪。 若睡若入定。 有一住处。 自恣时比丘。 若王捉若贼若怨家若怨党若怨党之党捉。 僧中应遣使语彼言。 今日僧自恣若是比丘得来。 若与自恣来。 若出界。 我曹不应别作自恣。 是比丘若得来若与自恣若出界。 如是好若不得。 诸比丘不应别自恣。 若别自恣。 一切比丘得罪。 有一住处。 自恣时一切比丘僧有罪。 不知是罪除。 有一客比丘。 清净共住同见。 是客比丘。 知旧比丘中善好有德。 是客比丘应问。 长老。 若比丘作如是如是事。 当得何等罪。 答言。 若比丘作如是如是事。 当得如是如是罪。 彼言长老。 汝自忆作如是事不。 答言自忆。 不独我一人得是罪。 一切僧亦得是罪。 客比丘言。 长老。 汝说一切僧。 于汝何益。 汝何以不如法忏悔是罪。 旧比丘受客比丘语。 是罪如法忏悔。 余诸比丘见此比丘忏悔。 亦应如法忏悔。 如是作者善。 若不如是作。 知有益举。 无益莫强举。 有一住处自恣时。 比丘忆罪欲出。 是比丘应异比丘边是罪如法忏悔。 如是作竟应作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有一住处自恣时。 比丘一罪疑。 是比丘应语他比丘。 长老。 我一罪疑。 后是事当问。 如是作竟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有一住处自恣时。 忆念罪欲出。 是比丘应疾一心念。 我后是罪当如法忏悔。 如是作竟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若自恣时。 比丘一罪疑。 是比丘应疾一心念。 后是罪当问。 如是作竟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有一住处自恣时。 一切比丘僧有罪觉。 是罪不能得客比丘清净共住同见是罪如法忏悔。 是诸比丘应遣一旧比丘近住处疾到彼。 是罪如法忏悔竟来还。 我曹从汝边是罪如法忏悔。 是诸比丘若得办是事。 如是好。 若不能办。 是僧中一比丘应唱。 大德僧听。 我等是住处一切僧得罪觉。 是罪不能得清净。 客比丘共住同见是罪如法忏悔。 亦不能得办遣一旧比丘近住处疾到彼是罪如法忏悔竟来还。 我等是边是罪如法忏悔。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若后是罪如法忏悔。 如是白。 如是作竟应作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有一住处自恣时。 一切僧一罪中疑。 是中应一比丘僧中如是唱。 大德僧听。 是中住处一切僧一罪中疑。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后是事当问。 如是白如是作竟应作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有一住处自恣时。 旧比丘若五若过。 自恣处集作自恣。 异住处诸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是诸比丘应更作自恣。 如是作竟先比丘无罪。 若诸比丘自恣竟。 一切坐处未起未去。 更有异住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是诸比丘应更作自恣。 如是作竟先比丘无罪。 若诸比丘自恣竟。 有起去有未起去。 更有异住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是诸比丘应更作自恣。 如是作竟先比丘无罪。 若是诸比丘自恣竟。 一切坐处起未去。 更有异住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是诸比丘应更作自恣。 如是作竟先比丘无罪。 等亦如是。 有一住处自恣时。 旧比丘若五若过。 自恣处集作自恣。 有异住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少。 是诸比丘应次第自恣。 若诸比丘自恣竟。 一切坐处未起未去。 有异住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少。 是诸比丘边应作三语自恣。 若诸比丘自恣竟。 有起去有未起去。 有异住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少。 是未起去。 诸比丘边。 应三语自恣。 若是诸比丘自恣竟。 一切起未去。 更有异住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少。 是诸比丘若能得和同。 应广作自恣。 若不得和同。 应出界作三语自恣。 若旧比丘自恣时。 更有旧比丘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等应更作自恣。 若少应次第作自恣。 若旧比丘自恣时客比丘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应更作自恣。 若等少应次第作自恣。 若旧比丘自恣时。 更有旧比丘客比丘共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等应更作自恣。 若少应次第作自恣。 若客比丘自恣时。 更有客比丘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应更作自恣。 若等少应次第作自恣。 若客比丘自恣时旧比丘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等应更作自恣。 若少应次第作自恣。 若客比丘自恣时。 旧比丘客比丘共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等应更作自恣。 若少应次第作自恣。 若旧比丘客比丘共自恣时。 更有旧比丘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等应更作自恣。 若少应次第作自恣。 若旧比丘客比丘共自恣时。 更有客比丘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应更作自恣。 若等少应次第作自恣。 若旧比丘客比丘共自恣时。 更有旧比丘客比丘来。 若多若等若少。 若多等应更作自恣。 若少应次第作自恣。 有一住处自恣时。 旧比丘若五若过。 自恣处集欲自恣。 更有异住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彼作是念。 是中旧比丘若五若过。 自恣处集欲作自恣。 我等应作自恣。 净想比尼想别众同众想作自恣。 更有异住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彼应更作自恣。 先比丘得罪。 彼比丘净想比尼想别众同众想作自恣竟。 若一切坐处未起未去。 若有起去有未起去。 若一切起未去。 更有异住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彼比丘应更作自恣。 先比丘得罪。 有一住处自恣时。 旧比丘若五若过。 自恣处集欲作自恣。 更有异住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彼作是念。 旧比丘若五若过。 自恣处集欲作自恣。 我等不应是中作自恣。 彼比丘言我作自恣。 不净心悔别众同众想。 是中作自恣。 更有异住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彼诸比丘应更作自恣。 先比丘得罪。 彼诸比丘不净心悔别众同。 众想作自恣竟。 一切坐处未起未去。 有起去有未起去。 有一切起未去。 更有异住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彼。 诸比丘应更作自恣。 先比丘得罪。 有一住处自恣时。 旧比丘若五若过。 自恣处集欲作自恣。 更有异住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彼诸比丘作是念。 我等若应若不应。 是中作自恣。 疑净不净别众同众想。 更有异住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彼诸比丘应更作自恣。 先比丘得罪。 若疑净不净别众同众想作自恣竟。 一切坐处未起未去。 有起去有未起去。 有一切起未去。 更有异住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是诸比丘应更作自恣。 先比丘得罪。 有一住处自恣时诸旧比丘若五若过。 自恣处集欲作自恣。 更有异住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闻已作是念。 更有异住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是灭坏除舍别异。 我不须是诸比丘。 为欲破僧别众同众想作自恣。 更有异住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彼诸比丘应更作自恣。 先比丘得偷兰遮。 近破僧故。 若是诸比丘。 为欲勤破僧别众同众想作自恣竟。 若一切坐处未起未去。 有起去有未起去。 有一切起未去。 更有异住处比丘来。 清净共住同见多。 是诸比丘应更作自恣。 先比丘得偷兰遮。 近破僧故。 若旧比丘自恣时。 更有旧比丘来。 若多等应更作自恣。 若旧比丘自恣时客比丘来。 若多等应更作自恣。 若旧比丘自恣时。 旧比丘客比丘共来。 若多等应更作自恣。 若客比丘自恣时客比丘来。 若多等应更作自恣。 客比丘自恣时旧比丘来。 若多等应更作自恣。 客比丘自恣时。 旧比丘客比丘共来。 若多等应更作自恣。 旧比丘客比丘共自恣时。 旧比丘来。 若多等应更作自恣。 旧比丘客比丘共自恣时。 客比丘来。 若多等应更作自恣。 旧比丘客比丘共自恣时。 旧比丘客比丘共来。 若多等应更作自恣。 旧比丘十四日多。 客比丘十五日少。 客比丘应随旧比丘。 是日应自恣。 旧比丘十四日少。 客比丘十五日多。 旧比丘应随客比丘。 是日不应自恣。 旧比丘十五日多。 客比丘初日少。 客比丘应随旧比丘。 是日更自恣。 旧比丘十五日少。 客比丘初日多。 旧比丘应随客比丘出界作自恣。 若客比丘十四日多。 旧比丘十五日少。 旧比丘应随客比丘。 是日应自恣。 客比丘十四日少。 旧比丘十五日多。 客比丘应随旧比丘。 是日不应自恣。 客比丘十五日多。 旧比丘初日少。 旧比丘应随客比丘。 是日更自恣。 客比丘十五日少。 旧比丘初日多。 客比丘应随旧比丘出界作自恣。 有一住处自恣时。 诸旧比丘闻客比丘声客比丘因缘。 若脚声若杖声若革屣声若异人声。 是诸旧比丘不求不觅作自恣。 旧比丘得罪。 若求得不唤自恣。 旧比丘得罪。 若求不能得疑自恣。 旧比丘得罪。 若求不能得无所疑自恣。 如是旧比丘无罪。 若求得是诸客比丘。 一心欢喜应作自恣。 如是旧比丘无罪。 有一住处自恣时。 诸客比丘。 闻旧比丘声旧比丘因缘。 若户钥声釿声若斧声读经声。 是诸客比丘不求不觅自恣。 客比丘得罪。 若求得不唤自恣。 客比丘得罪。 若求不能得疑自恣。 客比丘得罪。 若求不能得无所疑自恣。 客比丘无罪。 若求得是诸旧比丘。 一心欢喜应作自恣。 如是客比丘无罪。 有一住处自恣时。 旧比丘见客比丘相。 客比丘来因缘。 若不识衣钵若不识杖。 若盛油革囊革屣针筒。 是诸比丘不求不觅自恣。 是诸旧比丘得罪。 若求得不唤自恣。 旧比丘得罪。 若求不能得疑自恣。 旧比丘得罪。 若求不能得无所疑自恣。 如是旧比丘无罪。 若求得是诸客比丘。 一心欢喜应作自恣如是旧比丘无罪。 有一住处自恣时。 诸客比丘。 见旧比丘相旧比丘来因缘。 若新扫洒地次第敷床座。 是诸客比丘不求不觅作自恣。 客比丘得罪。 若求得不唤作自恣。 客比丘得罪。 若求不得疑作自恣。 客比丘得罪。 若求不能得无所疑作自恣。 客比丘无罪。 若求得是诸旧比丘。 共一心欢喜应作自恣。 如是客比丘无罪。 有一住处自恣时。 比丘若他人举若不举。 若令忆念若不令忆念。 自言我有僧伽婆尸沙罪。 是比丘应与别住不成与。 是中应一比丘僧中唱。 大德僧听。 是中住处有比丘。 若他人举若不举。 若令忆念若不令忆念。 自言有僧伽婆尸沙罪。 是比丘应与别住不成与。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是比丘后当与别住。 如是白。 如是作竟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有一住处自恣时。 比丘若他人举若不举。 若令忆念。 若不令忆念自言有僧伽婆尸沙罪。 是比丘若应与摩那埵。 若应与本日治。 若应与出罪。 不成与。 是中应一比丘僧中唱。 大德僧听。 是中住处有比丘。 若他人举若不举。 若令忆念若不令忆念。 自言有僧伽婆尸沙罪。 是比丘应与摩那埵本日治出罪。 不成与。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是比丘后当与摩那埵。 当与本日治当与出罪。 如是白。 如是作竟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有一住处自恣时。 比丘若他人举若不举。 若令忆念若不令忆念。 自言有提舍迦罗尼罪。 是事共诤。 有比丘言。 是中应出悔。 有比丘言。 是事应心生悔。 是中一比丘应僧中唱。 大德僧听。 是中住处有比丘。 若他人举若不举。 若令忆念若不令忆念。 自言有提舍迦罗尼罪。 是事共诤。 有比丘言。 是事应出悔。 有比丘言。 是事应心生悔。 若僧时到僧忍听。 是比丘若得异比丘清净共住同见。 是比丘边是罪如法忏悔。 如是白。 如是作竟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有一住处自恣时。 比丘若他人举若不举。 若令忆念若不令忆念。 自言有提舍迦罗尼罪。 是事共诤。 有比丘言。 是波逸提罪。 有比丘言。 是罪波罗提提舍尼。 是中应一比丘僧中唱。 大德僧听。 是中住处有比丘。 若他人举若不举。 若令忆念若不令忆念。 自言有提舍迦罗尼罪。 是事共诤。 有比丘言。 是波逸提罪。 有比丘言。 是罪波罗提提舍尼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是比丘。 若得异比丘清净共住同见。 是比丘边是罪如法忏悔。 如是白。 如是作竟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有一住处自恣时。 比丘若他人举若不举。 若令忆念若不令忆念。 自言有提舍迦罗尼罪。 是事共诤。 有比丘言。 是罪残可治。 有比丘言。 无残不可治。 是中言有残可治。 是应共自恣。 是中言无残不可治。 是不应共自恣。 彼应置自恣而去。 不应斗诤相言。 有一住处自恣时。 有比丘说他比丘罪若见若闻若疑。 诸比丘知是说他罪。 人身业不净。 能淫能偷。 能夺人命。 能自称过人法。 能出精。 能身身相触。 能杀生草。 能非时食能饮酒。 不应信是比丘语治他罪。 僧应语。 汝长老。 莫嗔莫斗莫诤莫相言。 如是无羞人。 僧莫数僧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有一住处自恣时。 比丘向余比丘说他罪。 若见若闻若疑。 诸比丘知是长老说他罪。 人口业不净。 是能妄语。 不知言知。 知言不知。 不见言见。 见言不见。 不疑言疑。 疑言不疑。 如是比丘语。 不应信治他人罪。 僧应语是比丘。 长老。 汝莫嗔莫斗莫诤莫相言。 如是无羞人。 僧莫数。 僧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有一住处自恣时。 一比丘向余比丘说他罪。 若见若闻若疑。 诸比丘知是长老说他罪。 人身业不净口业不净。 是能淫能偷能夺人命能自称过人法。 能故出精能故触女人身。 能杀生草。 能非时食能饮酒。 是亦能妄语不知言知。 知言不知。 不见言见。 见言不见。 不疑言疑。 疑言不疑。 如是比丘语。 不应信治他人罪。 僧应语是比丘。 长老。 汝莫嗔莫斗莫诤莫相言。 如是无羞人。 僧莫数。 僧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有一住处自恣时。 一比丘向余比丘说他罪。 若见若闻若疑。 诸比丘知是长老说他罪。 人身业净。 是长老能不淫不偷不夺人命不自称过人法。 不故出精不故触女身不杀生草。 不非时食不饮酒。 是长老少智不决定不善知。 是人亦能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善言善善言不善。 如是比丘语。 不应信治他人罪。 僧应语是比丘。 长老。 汝莫嗔莫斗莫诤莫相言。 如是少智人。 僧莫数。 僧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有一住处自恣时。 一比丘向余比丘说他罪。 若见若闻若疑。 诸比丘知是长老口业净。 是长老不能不知言知知言不知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不疑言疑疑言不疑。 是长老少智不决定不善知。 是人亦能非法言法法言非法善言非善非善言善。 如是比丘语。 不应信治他人罪。 僧应语是比丘。 长老。 汝莫嗔莫斗莫诤莫相言如是少智人。 僧莫数。 僧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有一住处自恣时。 一比丘向余比丘说他罪。 若见若闻若疑。 诸比丘知是长老说他罪。 人身业净口业净。 是长老能不淫不偷。 不故夺人命不自称过人法。 不故出精不故触女身。 不杀生草不非时食不饮酒。 不能不知言知知言不知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不疑言疑疑言不疑是长老少智不决定不善知。 是人亦能非法言法法言非法善言非善非善言善。 如是比丘语。 不应信治他人罪。 僧应语是比丘。 长老。 汝莫嗔莫斗莫诤莫相言。 如是少智人。 僧莫数。 僧应作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有一住处自恣时。 一比丘向余比丘说他罪。 若见若闻若疑。 诸比丘知是长老说他罪。 人身业净口业净。 是长老能不淫不偷不故夺人命不自称过人法不故出精不故触女身不杀生草不非时食不饮酒。 不能不知言知知言不知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不疑言疑疑言不疑。 是长老说他罪人有智人决定人善知人。 是人亦不法言非法非法言法善言非善非善言善。 是长老。 尔时应安详窃问窃教。 汝长老说他罪。 为眼见耳闻心疑耶。 是长老若言眼见。 诸比丘应问。 若眼见不应说耳闻心疑。 见何等何处见。 云何见见作何事。 何因缘到彼。 是人若言耳闻。 不应说眼见心疑。 闻何等何处闻。 云何闻闻作何事。 男边闻女边闻。 不能男边闻二根人边闻。 若言心疑。 不应说眼见耳闻。 疑何等何处疑。 云何疑疑何事。 若身罪中疑。 口罪中疑。 残罪不残罪。 残不残罪中疑耶。 聚落处空处何处疑。 如是安详窃问窃教。 是长老得实者。 诸比丘应一心治是罪比丘。 若罪比丘言。 我是白衣。 僧应语。 汝出去。 僧应作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若言我沙弥非比丘异道。 不见摈不作摈恶邪。 不除摈不共住种种不共住。 犯边罪本白衣不能男。 污比丘尼越济人。 杀父母杀阿罗汉破僧。 恶心出佛身血人。 僧应语。 汝出去。 诸比丘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一切事先作竟。 僧应自恣。 若应与现前毗尼。 与竟应作忆念毗尼。 与竟应与不痴毗尼。 与竟应与自言毗尼。 与竟应与实觅毗尼。 与竟应与多觅毗尼。 与竟是比丘若应与苦切羯磨。 与竟若应与依止羯磨。 与竟若应与驱出羯磨。 与竟若应与下意羯磨。 与竟若应与不见摈羯磨。 与竟若与别住羯磨。 与竟若应与摩那埵羯磨。 与竟若应与本日治羯磨。 与竟若应与出罪羯磨。 与竟僧应自恣。 若安居比丘。 闻彼住处有比丘嗔斗诤相言来。 欲遮此间比丘自恣。 诸比丘应二三四促作布萨。 差为僧作自恣人。 应广自恣。 是诸比丘成办促二三四作布萨。 差为僧作自恣人广自恣。 如是好。 若不成。 诸比丘若闻彼比丘嗔斗诤相言。 从彼发来为遮自恣故。 是时应疾疾集。 差自恣人广自恣。 诸比丘若成疾疾集。 差自恣人广自恣。 如是好。 若不成。 诸比丘若闻彼比丘嗔斗诤相言。 从彼来入界内。 是时旧比丘。 应一心软语迎问讯欢喜。 为持衣钵开房舍示卧具。 长老。 是汝曹床坐。 粗脾绳床细脾绳床被褥。 汝随上座次第安住是中。 应为办洗浴具。 薪火澡豆汤水涂身苏油。 客比丘入浴室竟。 旧比丘应出界。 差为僧作自恣人。 广自恣。 若旧比丘成办是事好。 若不成旧比丘应语客比丘。 长老。 我等是布萨不自恣。 后布萨时我等当自恣。 客比丘语旧比丘言。 长老。 后布萨时不应自恣。 若有说事今日说。 为何事故。 我等佛听自恣。 是事不得。 旧比丘应语客比丘。 汝等置旧比丘。 自知自恣时。 若客比丘是时余处去好。 若不去旧比丘应语客比丘。 我等不后布萨时自恣。 我等八月四月自恣。 我夏末月自恣多得布施。 若客比丘语旧比丘言。 长老。 不听汝八月四月自恣。 若有说事今日说。 为何事故。 我等佛听自恣。 是事不得。 旧比丘应语客比丘。 汝等置旧比丘。 自知自恣时。 若客比丘是时余处去好。 若不去是中应不自恣而去。 我等不应嗔斗诤相言故。 若有病比丘。 遮不病比丘自恣。 僧应语是病比丘。 汝长老病。 莫遮不病比丘自恣。 何以故。 病人少安隐故。 有不病比丘。 遮病比丘自恣。 僧应语是不病比丘。 长老。 汝莫遮病比丘自恣。 何以故。 病人少安隐故。 有病比丘。 遣使遮不病比丘自恣。 僧应语是使。 长老。 莫受病人语遮不病比丘自恣。 何以故。 病人少安隐故。 是使到病人边语。 长老。 僧约敕汝。 病莫遮不病比丘自恣。 何以故。 病人少安隐故。 病人言为遮。 是病比丘得突吉罗罪。 是使受病人语。 遮不病比丘自恣。 是使得突吉罗罪。 不病比丘遣使。 遮病比丘自恣亦如是。 四种非法遮自恣。 四种有法遮自恣。 何等四非法遮自恣。 一无根破戒遮自恣。 二无根破正见。 三无根破正命。 四无根破威仪遮自恣。 是为四非法遮自恣。 何等四有法遮自恣。 一有根破戒遮自恣。 二有根破正见。 三有根破正命。 四有根破威仪遮自恣。 是为四有法遮自恣。 佛在舍卫国。 佛语诸比丘。 从今听一说自恣二说自恣。 我前已听三说自恣。 若一说自恣时。 初说未竟若遮。 是非法遮自恣。 若一说竟遮是有法遮自恣。 若二说自恣时。 初说未竟若遮。 是非法遮自恣。 初说竟若遮。 是非法遮自恣。 二说未竟若遮。 是非法遮自恣。 二说竟遮。 是有法遮自恣。 若三说自恣时。 初说未竟若遮。 是非法遮自恣。 初说竟若遮。 是非法遮自恣。 二说未竟若遮。 是非法遮自恣。 二说竟若遮。 是非法遮自恣。 三说未竟若遮。 是非法遮自恣。 若三说竟遮。 是有法遮自恣。 何处佛听应一说自恣。 如一住处自恣时大会。 僧中诸比丘如是思惟。 是住处僧大会。 若我等三说自恣。 夜多过不得自恣。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当一说自恣。 如是白。 如是作竟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如是住处应一说自恣。 如一住处。 自恣时。 王若王等。 诸比丘边坐欲听法。 是中诸比丘说法夜多过。 诸比丘思惟。 是住处王若王等。 诸比丘边坐欲听法。 是中诸比丘说法夜多过。 若我等三说自恣。 夜多过不得自恣。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当一说自恣。 如是白。 如是作竟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如是住处应一说自恣。 如一住处。 自恣时大得布施。 是中诸比丘作分段夜多过。 诸比丘思惟。 是住处僧大得布施。 诸比丘作分段夜多过。 若我等三说自恣。 夜多过不得自恣。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当一说自恣。 如是白。 如是作竟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如是住处应一说自恣。 如一住处。 自恣时。 二法师义辩名辩辞辩应辩。 是二比丘说法时夜多过。 诸比丘思惟。 是住处二法师义辩名辩辞辩应辩。 是诸比丘说法夜多过。 若我等是中三说自恣。 夜多过不得自恣。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当一说自恣。 如是白。 如是作竟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如是住处应一说自恣。 如一住处。 自恣时。 诸比丘四事。 若一一事起。 以是故夜多过。 诸比丘思惟。 是住处诸比丘四事。 若一一事起。 以是故夜多过。 若我等是中三说自恣。 是夜多过不得自恣。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当一说自恣。 如是白。 如是作竟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如是住处应一说自恣。 如一住处。 自恣时。 多比丘病。 是中诸比丘如是念。 是住处诸比丘病。 若我等三说自恣。 有病比丘不堪[跳-兆+互]跪。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当一说自恣。 如是白。 如是作竟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如是住处应一说自恣。 如一住处。 自恣时。 天雨覆屋薄。 是中诸比丘如是念。 是住处天雨覆屋薄。 若我等三说自恣。 屋漏污僧卧具。 湿诸比丘衣。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当一说自恣。 如是白。 如是作竟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如是住处应一说自恣。 如一住处自恣时。 八难若一一难起。 若王难若贼难若火难水难。 恶兽难腹行虫难人难非人难。 云何王难。 若王嗔约敕。 捕诸沙门释子。 打杀系缚驱出。 夺袈裟与白衣著。 令作象兵马兵车兵步兵射兵。 捉象钩捉革鞙。 举舆出入军阵。 若一一官杂役。 是中诸比丘思惟。 是住处王嗔约敕。 捕诸沙门释子。 杀系驱出夺袈裟与白衣著。 令作象兵马兵车兵步兵射兵。 捉象钩捉革鞙。 举舆入出军阵。 一一官杂役。 若三说自恣。 或夺命或破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当一说自恣。 如是白。 如是作竟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如是住处应一说自恣。 云何贼难。 若诸贼嗔约敕。 捕诸沙门释子。 杀系驱出。 取头血涂户耳窗向。 作帜作字。 门关户橝牛头象牙杙。 梁栋栿衣架僧房别房。 墙壁食处门间禅窟。 大小便处重阁经行道头树下。 皆持血作字作帜。 诸比丘如是思惟。 是住处贼嗔约敕。 捕诸沙门释子杀系驱出。 取头血涂户耳窗向。 作字作帜。 门关户橝牛头象牙杙梁椽栿衣架。 僧房别房墙壁食处门间禅窟。 大小便处重阁经行道头树下。 皆持血作字作帜。 若我等三说自恣。 或夺命或破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当一说自恣。 如是白。 如是作竟应自恣不应与自恣作碍。 如是住处应一说自恣。 云何火难。 诸比丘树林中作僧坊。 是中天火大火来。 是火烧诸树林经行道头重阁僧坊别房垣墙食处门间大小便处居士牛羊驴马骆驼谷场使人皆烧。 诸比丘思惟。 是树林中作精舍。 天火大火来烧树林。 经行道头乃至烧居士甘蔗田稻田麦田胡麻田葡萄田牛羊驴马骆驼谷场使人皆烧。 我等三说自恣。 或夺命或破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当一说自恣。 如是白。 如是作竟应自恣。 莫与自恣作碍。 如是住处应一说自恣。 云何水难若诸比丘河曲中作僧坊。 是中诸龙依止雪山住。 身增长得力。 入大河归大海。 令河水大涨。 漂诸树林经行道里重阁僧坊别房食处门间大小便处。 亦复漂诸居士甘蔗田稻田乃至漂诸谷场人民。 是中诸比丘思惟。 是河曲僧坊。 诸龙大龙依止雪山住。 乃至漂人民我等三说自恣。 或夺命或破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当一说自恣。 如是白。 如是作竟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如是住处应一说自恣。 云何恶兽难。 若诸比丘恶兽处作僧坊。 是中诸小比丘不知宜法。 非处大小便。 浣弊衣晒之。 诸恶兽嗔恚。 恶兽者。 谓师子[坐-工+兀]虎豹豺狼熊罴。 是恶兽至僧坊别房中垣墙食处禅窟门间大小便处浴室重阁经行道头树下。 诸比丘思惟。 是恶兽处作僧坊。 是中诸小比丘不知宜法。 非处大小便。 浣弊衣及晒。 诸恶兽嗔。 来入僧坊乃至经行道头树下。 我等三说自恣。 或夺命或破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当一说自恣。 如是白。 如是作竟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如是住处应一说自恣。 云何腹行虫难若诸比丘在龙处作僧坊。 是中诸小比丘不知宜法。 非处大小便。 浣弊衣晒之。 是中诸龙嗔放毒蛇蜈蚣。 入诸比丘床下床上榻下榻上独坐床下户耳窗向门间户橝牛头象牙杙梁椽衣架僧房别房垣墙食处门间禅窟浴室重阁大小便处经行道头树下。 是中诸比丘思惟。 是龙处作僧坊。 诸小比丘不知宜法。 乃至树下。 我等三说自恣。 或夺命或破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当一说自恣。 如是白。 如是作竟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如是住处应一说自恣。 云何人难。 若诸比丘或依城聚落住。 诸比丘不知宜法。 贵人妇女。 若软语若骂詈。 欲令伏从。 是中诸人嗔约敕。 捕诸沙门释子。 杀系驱出。 不听入城邑聚落街陌行。 不听入舍。 莫使坐。 莫使乞食。 莫与供养。 是中诸比丘思惟。 是诸比丘不知宜法。 贵人妇女。 若软语若骂詈。 欲令伏从。 是中诸人嗔约敕。 捕杀乃至莫供养。 我等三说自恣。 或夺命或破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当一说自恣。 如是白。 如是作竟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如是住处应一说自恣。 云何非人难。 有诸比丘非人住处作僧坊。 是诸比丘不知宜法。 非处大小便。 浣弊衣晒。 是中非人复嗔。 恐怖诸比丘。 持比丘著床上床下独坐床上独坐床下户耳窗向门间户橝牛头象牙杙梁椽衣架僧房别房垣墙食处门间禅窟浴室重阁大小便处经行道头树下。 或捉比丘倒悬。 是中诸比丘思惟。 是诸比丘不知宜法。 乃至捉比丘倒悬。 我等三说自恣。 或夺命或破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当一说自恣。 如是白。 如是作竟应自恣。 不应与自恣作碍。 如是住处应一说自恣。 有一住处自恣时。 有比丘言。 置罪事共人自恣。 僧应语是比丘。 长老。 不得置罪事共人自恣。 若有说事今说。 为何事故。 我等佛听自恣。 是事不得。 有比丘言。 置人置罪。 余人共自恣。 僧应语是比丘。 长老。 不得置人置罪余人共自恣。 若有说事今说。 为何事故。 我等佛听自恣。 是事不得。 有比丘言。 置罪置人置伴党。 余残人共自恣。 僧应语是比丘。 长老。 不得置罪置人置伴党余残人共自恣。 若有说事今说。 为何事故。 我等佛听自恣。 是事不得。 有一住处自恣时。 识罪不识人。 僧应过自恣时求说。 不应自恣时求说。 若自恣时求说。 僧得罪。 有一住处自恣时。 识人不识罪。 僧应过自恣求说。 不应自恣时求说。 若自恣时求说。 僧得罪。 有一住处自恣时。 识罪识人。 僧应自恣时求说。 不应过自恣求说。 若过自恣求说。 僧得罪。 有一住处自恣时。 不识罪不识人。 僧应过自恣求说。 不应自恣时求说。 若自恣时求说。 僧得罪。 有一住处自恣时诸比丘作如是制限。 诸长老。 我等非三月自恣。 八月中四月自恣。 若我等夏末月多得布施。 用是自恣。 摄布施故。 是时有一比丘。 本不要若父母遣使。 若兄弟若姊妹若儿女若本第二。 是中不获己强去。 是比丘语诸比丘。 诸长老。 我本不要父母遣使。 若兄弟若姊妹若儿女若本第二遣使。 是中不获己强去。 汝等集。 我今欲自恣。 欲遮自恣。 欲遮一比丘自恣。 僧应语是比丘。 长老。 不得今日自恣。 亦不得遮他比丘自恣。 若有说事今说。 自身清净故。 佛听自恣。 是比丘言。 汝诸长老集。 今日我自恣。 后来已当遮是一比丘自恣。 僧应语。 长老。 不得今日自恣后来已遮一比丘自恣。 若有说事今说。 自身清净故。 佛听自恣。 是比丘若言。 汝诸长老集。 今日自恣。 后来已不复遮他比丘自恣。 佛言僧应和合与是比丘自恣。 何以故。 入自恣制限故。 自恣时不应往。 此有比丘有住处。 彼有比丘有住处。 彼有比丘无住处。 彼有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间比丘不共住。 自恣时不应往。 此有比丘有住处。 彼有非比丘有住处非比丘无住处。 彼有非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彼间比丘不共住。 余如布萨中广说。 佛语诸比丘。 不应白衣前自恣。 不应沙弥前。 非比丘异道。 不见摈不作摈。 恶邪不除摈。 不共住种种不共住。 犯边罪本白衣不能男。 污比丘尼越济人。 杀父母杀阿罗汉。 破僧恶心出佛身血人。 如是一切不应在前自恣。 一切先事作竟。 僧应自恣。 若应与现前比尼与竟。 应与忆念比尼与竟。 应与不痴比尼与竟。 应与自言比尼与竟。 应与实觅比尼与竟。 应与多觅比尼与竟。 是比丘若应与苦切羯磨与竟。 若应与依止羯磨与竟。 若应与驱出羯磨与竟。 若应与下意羯磨与竟。 若应与不见摈羯磨与竟。 若应与不作摈羯磨与竟。 若应与恶邪不除摈羯磨与竟。 若应与别住羯磨与竟。 若应与摩那埵羯磨与竟。 若应与本日治羯磨与竟。 若应与出罪羯磨与竟。 僧应自恣。 宿受自恣。 若比丘。 僧不应共自恣。 若僧未起如是得。 自恣时未至不应自恣。 除斗僧还和合一心听自恣(七法中自恣法第三竟)。 十诵律卷第二十三<<[21][22][23][24][25][26][27][28][29][30] . .. >> 十诵律卷第二十四(第四诵之四)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七法中安居法第四佛在王舍城。 诸比丘夏中游行诸国土。 践蹋生草夺诸虫命。 尔时诸异道出家讥嫌责数言。 诸异道沙门婆罗门。 夏安居时潜处隐静。 譬如鸟日中热时避暑巢窟。 诸异道沙门婆罗门。 夏安居时潜处隐静。 沙门释子常作此心。 自称有德。 而夏中游行。 践蹋生草残害物命。 有诸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惭愧。 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事集僧。 集僧已佛知故问。 问诸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诸比丘。 云何名比丘。 夏中游行践蹋生草夺诸虫命。 佛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从今应夏安居。 长老优波离问佛。 谁应安居。 佛言。 五众应安居。 何等五。 一者比丘。 二者比丘尼。 三者式叉摩尼。 四者沙弥。 五者沙弥尼。 云何应受安居。 佛言。 若上座欲安居。 应从坐起偏袒著衣[跳-兆+互]跪合掌。 应如是语。 长老忆念。 我某甲比丘是住处夏安居。 前三月依止某甲可行处聚落。 某甲僧坊孔破治故。 第二长老忆念。 我某甲比丘是住处夏安居。 前三月依止某甲可行处聚落。 某甲僧坊孔破治故。 第三长老忆念我某甲比丘是住处夏安居。 前三月依止某甲可行处聚落。 某甲僧坊孔破治故。 下座答言莫放逸。 上座言受持。 若下座从上座受安居。 应从坐起偏袒著衣[跳-兆+互]跪两手捉上座两足。 应如是语。 长老忆念。 我某甲比丘是住处夏安居。 前三月依止某甲可行处聚落。 某甲僧坊孔破治故。 第二长老忆念。 我某甲比丘是住处夏安居。 前三月依止某甲可行处聚落。 某甲僧坊孔破治故。 第三长老忆念。 我某甲比丘是住处夏安居。 前三月依止某甲可行处聚落。 某甲僧坊孔破治故。 上座言莫放逸。 下座言受持。 后三月亦如是。 若不安居。 得突吉罗罪。 佛在舍卫国。 尔时迦夷国土有聚落。 名象力。 是中有居士。 字忧田。 大富田业殷实宝物丰足。 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见谛得道果。 为僧兴立僧坊。 遣使言。 是中多有好饮食及诸衣施。 长老来受我饮食供养。 僧坊卧具施四方僧。 时诸比丘发遣使还报居士言。 佛为比丘结戒。 夏中不应游行诸国。 汝莫愁恼以为忧苦。 居士自念。 愿不从心忧苦愁恼。 我为僧故作此僧坊。 僧不肯来当可如何。 为当近处少多请诸常住比丘来集饮食。 僧坊卧具施四方僧。 诸佛常法岁两时大会。 春末月夏末月。 春末月。 诸方国土处处比丘。 往诣佛所听佛说法。 夏安居乐。 是初大会诸比丘往诣佛所。 夏末月。 比丘安居竟过三月作衣毕。 与衣钵俱渐渐游行往诣佛所。 久不见婆伽婆。 久不见修伽陀。 是第二大会诸比丘往诣佛所。 有余比丘。 王舍城安居竟。 过三月作衣毕。 与衣钵俱渐渐游行。 来到佛所头面礼足一面坐。 诸佛常法。 有客比丘来。 如是语问讯。 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乏。 道路不疲耶。 今佛亦如是语。 问客比丘。 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乏。 道路不疲耶。 诸比丘言。 忍足安乐住乞食不乏道路不疲。 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僧。 集僧已。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 从今有事听受七夜法。 长老优波离问佛。 有事七夜听去。 为谁故应去。 佛言。 为七众故应去。 何等七。 一比丘。 二比丘尼。 三式叉摩尼。 四沙弥。 五沙弥尼。 六优婆塞。 七优婆夷。 云何为优婆夷故应去。 如优婆夷作房舍。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我作房舍。 大德来。 作入舍供养。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优婆夷作象厩马厩门屋食堂。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作象厩马厩门屋食堂。 大德来。 作入舍供养。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优婆夷为僧故作房舍。 若温堂凉堂合溜堂重阁一重舍平覆舍。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为僧故作房舍温堂凉堂合溜堂重阁一重舍平覆舍。 大德来。 作入舍供养。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优婆夷为多比丘二一。 为多比丘尼二一。 为多式叉摩尼二一。 为多沙弥二一。 为多沙弥尼二一。 为多出家二一。 为多出家尼二一。 若为一出家尼故。 作房舍温堂凉堂合溜堂重阁一重舍平覆舍。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来。 我为一出家尼故。 作房舍温堂凉堂合溜堂重阁一重舍平覆舍。 大德来。 作入舍供养。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一优婆夷王捉若贼若怨若怨党若怨党之党捉。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若王若贼若怨若怨党若怨党之党捉。 大德来。 欲见比丘。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为欲听法听去七夜。 为欲布施听去七夜。 为欲见比丘听法。 欲见比丘布施欲听法布施。 欲见比丘听法布施。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优婆夷病苦极。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我病苦极。 大德来。 欲见比丘。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为欲听法听去七夜。 为欲布施听去七夜。 欲见比丘听法。 欲见比丘布施。 欲听法布施。 欲见比丘听法布施。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优婆夷病苦极。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病苦极。 大德来。 教我随病食。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教我随病药听去七夜。 教我食具满看病人。 听去七夜。 为随病食随病药。 为随病食具满看病人。 随病药具满看病人。 为随病食随病药具满看病人。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优婆夷为是多识多知。 诸大经有波罗纱提伽(晋言清净经).波罗纱大尼(晋言一净经).般阇提利剑(晋言三昧经).摩那阇蓝(晋言化经).波罗小阇蓝(晋言梵经).阿吒那剑(晋言鬼神成经).摩诃纱摩耆剑(晋言大会经).阿罗伽度波摩(晋言蛇譬经).室唳咆那都叉耶时月提(晋言索灭解脱经).释伽罗波罗念奈(晋言释问经也).摩呵尼陀那波梨耶夜(晋言大因缘经).频波纱罗波罗时伽摩南(晋言洴沙迎经).般阇优波陀那肝提伽(晋言五受阴却经).沙陀耶多尼(晋言六情部经).尼陀那散犹乞多(晋言同界部经).波罗延(晋言过道经).阿陀波耆耶修妒路(晋言众德经).萨耆陀舍修妒路(晋言谛见经也)若未学欲学。 若先学忘欲诵。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是多识多知诸大经。 波罗纱乃至萨耆陀舍修妒路。 若未学欲学。 若先学忘欲诵。 大德来教我受学读诵问义。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为优婆夷应去。 优婆塞亦如是。 云何为沙弥尼故应去。 如沙弥尼为僧故。 作房舍若温堂凉堂合溜堂重阁一重舍平覆舍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我为僧故。 作房舍温堂凉堂合溜堂重阁一重舍平覆舍。 大德来。 作入舍供养。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若为多比丘二一。 多比丘尼二一。 多式叉摩尼二一。 多沙弥二一。 多沙弥尼二一。 多出家二一。 多出家尼二一。 若为一出家尼故。 作房舍温堂凉堂合溜堂重阁一重舍平覆舍。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为一出家尼。 作房舍温堂凉堂合溜堂重阁一重舍平覆舍。 大德来。 作入舍供养。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一沙弥尼若王捉若贼若怨若怨党若怨党之党捉捕治。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若王捉若贼若怨若怨党若怨党之党捉捕治。 大德来。 欲见比丘。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为欲听法听去七夜。 为欲布施听去七夜。 为欲见比丘听法。 欲见比丘布施。 欲听法布施。 欲见比丘听法布施。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沙弥尼病苦极。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我病苦极。 大德来。 欲见比丘。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为欲听法听去七夜。 为欲布施听去七夜。 欲见比丘听法。 欲见比丘布施。 欲听法布施。 欲见比丘听法布施。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沙弥尼病苦。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我病苦。 大德来。 教我随病食。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教我随病药听去七夜。 教我具满看病人听去七夜。 为随病食随病药。 为随病食具满看病人。 为随病药具满看病人为随病食随病药具满看病人。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沙弥尼病苦。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病苦。 大德来。 若此间将我到彼间如法。 若彼间将我到此间如法。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沙弥尼愁思欲舍戒。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愁思欲舍戒。 大德来。 为我说法。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沙弥尼有恶邪起。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我有恶邪起。 大德来。 为我除恶邪。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沙弥尼心疑悔。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我心疑悔。 大德来。 为我如法除。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沙弥尼满十岁在夫家若满十八岁童女。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我满十岁在夫家满十八岁童女。 大德来。 为我受学法。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沙弥尼为多识多知。 诸大经名波罗纱提伽乃至萨耆陀舍修妒路。 若未学欲学。 若先学忘欲诵。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是多识多知。 诸大经波罗纱提伽乃至萨耆陀舍修妒路。 我若未学欲学。 若学忘欲诵。 大德来。 教我受学问诵。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为沙弥尼沙弥亦如是。 余随所应。 云何为式叉摩尼故应去。 如式叉摩尼。 为僧故。 作房舍温堂凉堂合溜堂重阁一重舍平覆舍。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为僧故。 作房舍温堂凉堂合溜堂重阁一重舍平覆舍。 大德来。 作入舍供养。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若为多比丘二一。 多比丘尼二一多式叉摩尼二一。 多沙弥二一。 多沙弥尼二一。 多出家二一。 多出家尼二一。 若为一出家尼故。 作房舍温堂凉堂合溜堂重阁一重舍平覆舍。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为一出家尼故。 作房舍温堂凉堂合溜堂重阁一重舍平覆舍。 大德来。 作入舍供养。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式叉摩尼。 若王捉若贼若怨若怨党若怨党之党捉捕治。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若王捉若贼若怨若怨党若怨党之党捉捕治我。 大德来。 欲见比丘。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为欲听法听去七夜。 为欲布施听去七夜。 欲见比丘听法。 欲见比丘布施。 为听法布施。 欲见比丘听法布施。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式叉摩尼病苦。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病苦。 大德来。 欲见比丘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为欲听法听去七夜。 为欲布施听去七夜。 为欲见比丘听法。 为听法布施为欲见比丘听法布施。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式叉摩尼病苦。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病苦。 大德来教我随病食。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教我随病药听去七夜。 教我具满看病人听去七夜。 为随病食随病药。 为随病食具满看病人。 为随病药具满看病人。 为随病食随病药具满看病人。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式叉摩尼病苦。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病苦。 大德来。 若此间将我到彼间如法。 若彼间将我到此间如法。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式叉摩尼愁思欲舍戒。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愁思欲舍戒。 大德来为我说法。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式叉摩尼有恶邪起。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恶邪起。 大德来为我除恶邪。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式叉摩尼心疑悔。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心疑悔。 大德来为我除。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若式叉摩尼犯后二戒。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犯后二戒。 大德来为我更受戒。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若式叉摩尼已嫁满十二岁二十岁童女。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已嫁满十二岁满二十岁童女。 大德来与我受具足戒。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式叉摩尼。 为是多识多知。 诸大经波罗纱提伽乃至萨耆陀舍修妒路。 若未学欲学。 若学忘欲诵。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是多识多知。 诸大经波罗纱提伽。 乃至萨耆陀舍修妒路。 我若未学欲学。 若学忘欲诵。 大德来教我受学诵问义。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云何为与学沙弥尼故应去。 如与学沙弥尼。 为僧故作房舍温堂凉堂合溜堂重阁一重舍平覆舍。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为僧故。 作房舍温堂凉堂合溜堂重阁一重舍平覆舍。 大德来作入舍供养。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若为多比丘二一。 多比丘尼二一。 多式叉摩尼二一。 多沙弥二一。 多沙弥尼二一。 多出家二一。 多出家尼二一。 若为一出家尼故。 作房舍温堂凉堂合溜堂重阁一重舍平覆舍。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为一出家尼故。 作房舍温堂凉堂合溜堂重阁一重舍平覆舍。 大德来作入舍供养。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与学沙弥尼。 若王捉若贼若怨若怨党若怨党之党捉捕治。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若王捉若贼若怨若怨党若怨党之党捉捕治。 大德来。 欲见比丘。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为欲听法听去七夜。 为欲布施听去七夜。 为欲见比丘听法。 为欲见比丘布施。 为欲听法布施。 为欲见比丘听法布施。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与学沙弥尼病苦。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我病苦。 大德来。 欲见比丘。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为欲听法听去七夜。 为欲布施听去七夜。 为欲见比丘听法。 为欲见比丘布施。 为欲听法布施。 为欲见比丘听法布施。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与学沙弥尼病苦。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病苦。 大德来教我随病食。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教我随病药听去七夜。 教我具满看病人听去七夜。 教我随病食随病药。 教我随病食具满看病人。 教我随病药具满看病人。 教我随病食随病药具满看病人。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与学沙弥尼病苦。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病苦。 大德来。 若此间将我到彼间如法。 若彼间将我到此间如法。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与学沙弥尼愁思欲舍戒。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愁思欲舍戒。 大德来为我说法。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与学沙弥尼有恶邪起。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有恶邪起。 大德来为我除恶邪。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与学沙弥尼心疑悔。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心疑悔。 大德来为我如法除疑悔。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与学沙弥尼。 僧欲作治羯磨。 若苦切羯磨。 若依止羯磨。 若驱出羯磨。 若下意羯磨。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僧欲为我作治羯磨。 若苦切羯磨。 若依止羯磨。 若驱出羯磨。 若下意羯磨。 大德来如法助我。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与学沙弥尼。 僧作治羯磨竟。 苦切羯磨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竟。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僧与我作治羯磨竟。 苦切羯磨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竟。 大德来令轻作莫令重作。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与学沙弥尼。 僧欲作忆念比尼不痴比尼。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僧欲为我作忆念比尼不痴比尼。 大德来。 当令与我忆念比尼不痴比尼。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与学沙弥尼。 僧欲与作实觅羯磨。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僧欲为我作实觅羯磨。 大德来如法助我。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与学沙弥尼。 僧与作实觅羯磨竟。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僧为我作实觅羯磨竟。 大德来令轻作莫令重作。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与学沙弥尼。 僧欲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僧欲为我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 大德来我不见教见不作教作不除教除。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与学沙弥尼。 犯僧伽婆尸沙。 若应与摩那埵。 若应与本日治。 若应与出罪羯磨。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犯僧伽婆尸沙。 僧欲与我摩那埵本日治若出罪。 大德来当令与我若摩那埵若本日治若出罪。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与学沙弥尼。 二部波罗提木叉分别。 若未学欲学。 若学忘欲诵。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我二部波罗提木叉分别。 若未学欲学。 若学忘欲诵。 大德来。 教我受学诵问义。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与学沙弥尼。 为是多识多知。 诸大经波罗纱提伽乃至萨耆陀舍修妒路。 若未学欲学。 若学忘欲诵。 遣使诣比丘所白言。 大德。 是多识多知。 诸大经波罗纱提伽。 乃至萨耆陀舍修妒路。 我若未学欲学。 若学忘欲诵。 大德来教我受学诵问义。 有如是事听去七夜。 如为与学沙弥尼应去。 与学沙弥亦如是。 除随其所应。 如为比丘应去。 为比丘尼亦如是。 如他事应去。 自事应去亦如是。 遣使应去不遣使应去亦如是。 比丘比丘尼。 若为自身若为他。 遣使若不遣使应去。 听一七夜不听二七夜。 有病比丘夏安居。 若不得随病食。 有是事难故出去无罪。 有病比丘夏安居。 若不得随病药。 有是事难故出去无罪。 有病比丘夏安居。 若不得具满看病人。 有是事难故出去无罪。 有病比丘夏安居。 不得随病食随病药。 若不得随病食具满看病人。 若不得随病药具满看病人。 若不得随病食随病药具满看病人。 有如是事难故出去无罪。 有比丘夏安居。 是中女人不如法语。 大德。 我与汝女若姊妹。 汝为我作女夫。 作姊妹婿。 比丘如是思惟。 是中女人不如法语言。 大德。 我与汝女若姊妹。 汝为我作女夫姊妹婿。 若我是处住。 或失命若失梵行。 有是事难故出去无罪。 有比丘夏安居。 是中男子不如法语。 大德。 我与汝女若姊妹。 汝作女婿作姊妹夫。 比丘如是思惟。 是中男子不如法语。 大德。 我与汝女若姊妹。 汝作女婿姊妹夫。 我若是处住。 若失命若失梵行。 有如是事难故出去无罪。 有比丘夏安居。 不正思惟取相思惟。 女人若来若去若立若坐。 若笑若语若啼。 若歌若作妓若舞。 若赤裸若多少著衣。 若严饰若不严饰。 比丘如是思惟。 我是处住。 不正思惟取相思惟。 女人若去来坐立语笑。 若啼歌舞作妓赤裸。 若多少著衣。 若严饰。 若不严饰。 若我是处住。 或失命或失梵行。 有如是难故出去无罪。 有比丘夏安居。 见伏藏大价珍宝。 比丘如是思惟。 我是中见伏藏大价珍宝。 若是处住。 或失命或失梵行。 有是事难故出去无罪。 有比丘夏安居。 若父母来。 兄弟姊妹儿女本第二来。 比丘如是思惟。 我是中若父母来。 兄弟儿女姊妹本第二来。 我若是处住。 或失命或失梵行。 有是难故出去无罪。 有比丘夏安居。 见破僧作二部。 比丘如是思惟。 是中破僧作二部。 我若是中住。 或生恶心或作恶口。 是我长夜有折减堕恶道。 有是难故出去无罪。 有比丘夏安居。 见僧勤欲破僧。 比丘如是思惟。 是中住处。 僧欲勤破僧。 我若是中住。 或生恶心或作恶口。 我长夜有折减堕恶道。 有是事难故出去无罪。 见多比丘二一。 多比丘尼二一。 多式叉摩尼二一。 多沙弥二一。 多沙弥尼二一。 多出家二一。 多出家尼二一。 见一出家尼勤欲破僧。 比丘如是思惟。 是中出家尼勤欲破僧。 我若是中住。 或生恶心或作恶口。 我长夜有折减堕恶道。 有是事难故出去无罪。 有比丘夏安居。 若闻彼住处有勤欲破僧方便合会。 比丘如是思惟。 彼间住处有勤欲破僧方便合会。 我能如是软语约敕。 令彼心息还使一心和合。 有是事故出去无罪。 有比丘夏安居。 若闻彼间住处有僧勤欲破僧。 比丘如是思惟。 彼间住处有僧勤欲破僧。 我能如是软语约敕。 令彼心息。 能令不勤破僧还一心和合。 有是事故出去无罪。 若多比丘二一。 多比丘尼二一。 多式叉摩尼二一。 多沙弥二一。 多沙弥尼二一。 多出家二一。 多出家尼二一。 若一出家尼勤欲破僧。 比丘如是思惟。 彼间有一出家尼勤欲破僧。 我能如是软语约敕令和合。 不勤破僧还一心和合。 为是事故出去无罪。 有比丘夏安居。 闻彼间住处有勤欲破僧方便合会。 比丘如是思惟。 彼间住处有欲破僧方便合会。 我不能如是约敕如是软语令彼心息还一心和合。 我彼中有亲。 是亲力能软语约敕。 令彼破僧方便合会事息还一心和合。 为是事故出去无罪。 有比丘夏安居。 闻彼间僧欲勤破僧方便合会。 比丘如是思惟。 彼间僧勤欲破僧我力不能软语约敕令彼心息还一心和合。 我彼中有亲。 亲力能软语约敕。 令彼破僧方便合会心息还一心和合。 为是事故出去无罪。 如是多比丘二一。 多比丘尼二一。 多式叉摩尼二一。 多沙弥二一。 多沙弥尼二一。 多出家二一。 多出家尼二一。 如一出家尼勤欲破僧方便合会。 比丘如是思惟。 彼间有出家尼。 勤欲破僧方便合会。 我力不能软语约敕令彼心息还一心和合。 我彼中有亲。 亲力能软语约敕。 令彼破僧方便合会心息还一心和合。 为是事故出去无罪。 有比丘夏安居。 时八难若一一难起。 有如是事难故出去无罪。 广说如自恣中。 比丘发心欲彼处前三月夏安居。 此间有急事起。 若至彼不得已应还。 是比丘作是念。 我此间事未讫。 而至彼间者。 必当还此间。 事讫然后往彼住处。 是比丘不应彼间住处前三月。 自违言得罪。 比丘发心欲彼处夏安居。 是二住处一布施别布萨。 是比丘如是思惟。 我若是中作布萨。 得此处衣分。 若彼间住处布萨。 亦得此处衣分。 是比丘不安居处作布萨。 后还至安居处。 是比丘不应彼住处前三月。 自违言得罪。 比丘欲往彼处住。 往彼处住竟。 不作布萨出界去。 是比丘不应彼住处前三月。 自违言得罪。 比丘欲往彼住处。 往彼住处竟。 作布萨竟。 不受床卧具出界去。 是比丘不应彼住处前三月。 自违言得罪。 比丘欲往彼住处。 往彼住处竟。 作布萨受床卧具竟。 无因缘出界去。 是比丘不应彼住处前三月。 自违言得罪。 比丘欲往彼住处。 往彼住处竟。 作布萨受床卧具竟。 不受七夜出界去。 是比丘不应彼住处前三月。 自违言得罪。 比丘欲往彼住处。 往彼住处竟。 作布萨受床卧具竟。 受七夜出界去。 界外尽七夜而还。 是比丘不应彼住处前三月。 自违言得罪。 比丘欲往彼住处。 往彼处竟。 作布萨受床卧具竟。 受七夜出界去。 不尽七夜而还。 是比丘应彼住处前三月。 不自违言无罪。 后三月亦应如是广说。 第七日当自恣受宿出界不犯。 若六夜若五夜若四夜若三夜若二夜若一夜受宿出界外无罪(七法中安居法第四竟)。 十诵律卷第二十四<<[21][22][23][24][25][26][27][28][29][30] . .. >> 十诵律卷第二十五(第四诵之五)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七法中皮革法第五佛在舍卫城。 尔时阿湿摩伽阿槃提国。 有聚落。 名王萨婆。 中有大富居士。 财宝丰盈种种具足。 唯少一事。 无有儿息。 从诸神祇池神家神交道大神满贤大神高贤大神大自在天神那罗延神韦纽天神下至钵婆罗神。 为有子故求请乞索。 而不能得。 有子时到。 居士妇乃觉有娠。 利根女人有四不共智。 何等四。 一知男爱。 二知男不爱。 三知妊娠时。 四知所从得。 妇自知有娠。 语居士言。 我已有娠。 居士闻之。 心欢喜踊跃。 或当生男。 好加供给洗浴净洁。 以香涂身随时将息。 令身安隐。 若有所至。 多人卫从莫令忧恼。 九月已过娩身生男。 耳有金环。 是儿端正见者欢喜。 居士闻之。 心喜踊跃。 集诸知相婆罗门相之问言。 是儿德力何如。 诸婆罗门言。 居士。 是儿实有福德威力。 居士言。 当为作字。 是时国法作二种字。 若随宿若随吉。 诸人言。 居士。 是儿何时生。 答言某日生。 是诸婆罗门算知语言。 是儿沙门宿日生。 即名沙门。 居士复集婆罗门及诸居士善知金宝相者。 以儿耳示之。 是儿耳环价直几许。 诸人言。 居士。 是儿耳环。 非世所作不易平价。 意想平之。 可直纯金一亿。 儿字沙门。 耳环直一亿。 众人即字为沙门亿耳。 众人当识。 是居士令五种养母养视。 何等五。 一者治身母。 二者除垢母。 三者乳母。 四者吉母。 五者戏笑母。 云何治身母。 为是儿治头手足耳鼻诸指。 是名治身母。 云何除垢母。 时时为儿洗浴浣濯。 是名除垢母。 云何乳母。 时时饮食乳养。 是名乳母。 云何吉母。 是儿行时执孔雀拂。 持三股叉侍卫拥护。 是名吉母。 云何戏笑母。 为儿作机关木人象马车乘弓箭种种戏具。 随时娱乐之。 是名戏笑母。 是儿福德威力。 而疾长大。 便教书数算印。 善知诸物价相贵贱。 是王萨薄聚落。 是四方商客所聚集处。 时四方商客来诣聚落。 问言是中阿谁善好。 有德可寄可信示我利害。 诸人示沙门亿耳。 善好有德可寄可信善别利害。 是诸商客。 即诣沙门亿耳托为主人。 沙门亿耳问诸商客。 从何处来。 答言。 从某方某国来。 即问。 彼方国中有何好恶。 商客具答好恶之事。 是时复有诸商客海中来者。 至王萨薄聚落。 问言。 是中阿谁善好。 有德可寄可信示我利害。 诸人示沙门亿耳。 善好有德可寄可信善别利害。 是诸商客即托为主人。 沙门亿耳问诸商客。 从何处来。 答言。 大海中来。 问大海中有何好恶。 商客具答海中诸事。 大海中有波怖龟怖提迷鱼。 怖提迷耆罗鱼怖失收摩罗鱼怖回波怖水覆山怖黑风怖恶龙处怖恶罗刹怖。 亿耳。 百千人去时一得还。 若得来还。 种种珍宝布施作福。 七世不尽何况己身。 是诸商客。 见是沙门亿耳有大威力如是思惟。 若作萨薄共多人入海。 必安隐来出。 诸人言。 沙门亿耳。 汝何以不入大海。 答言。 我入大海作何等。 是中多诸恐怖。 百千人去时一得还。 是诸商客激厉言。 何等人仰他活命。 乃至淫女仰他活命。 若人求作布施福德。 是事善好。 诸商客如是激厉。 沙门亿耳信受欲去。 到父母所辞欲入海。 时父母说诸怖事。 欲令变悔以制留之。 人为财故入大海。 我家中多诸宝物。 汝用布施作福。 七世不尽。 何为入海。 时不随父母语。 父母语诸贵人。 佐我留亿耳。 时诸大官长者居士亿财主大富萨薄。 如是贵人留之不随。 父母知其意正。 则听令去。 于是乘象振铃。 遍告聚落令言。 沙门亿耳欲入大海。 我作萨薄谁欲共去。 是人福德。 五百商人皆悉乐从。 彼国土法。 作萨薄者。 要出二十万金钱。 十万办舡。 十万办资粮。 庄严竟已。 下舡著水中。 以七枚绳系。 日日唱言。 谁能舍父母兄弟姊妹妻子阎浮提种种乐。 及舍乐寿。 谁欲得金银摩尼琉璃种种宝物七世随用布施作福者。 共入大海。 如是日日唱。 日断一绳。 如是断六绳。 残第七绳待伊勒风(晋言好随风)既得伊勒风。 断第七绳。 舡疾胜箭。 是萨薄福德威力。 是舡疾到宝渚。 敕语诸商客言。 取诸宝物载使满舡。 莫令大重。 取宝物竟得伊勒风。 是时舡去疾胜于箭。 还阎浮提。 向王萨薄聚落。 有二道水道陆道。 沙门亿耳语诸商人。 何道去。 诸人言陆道去。 时有空泽。 是中夜住。 语诸商人。 我曾闻贼来劫。 诸商客。 若前杀萨薄。 则诸商客无所成办。 若不杀萨薄。 则以钱物力。 若自身力若以他力。 必能得贼。 我当余处宿去。 时当唤我。 诸人言尔。 亿耳驱驴别处宿。 是诸商客夜半发去。 人人相觉。 竟不唤亿耳。 后夜大风雨堕。 亿耳觉唤诸商客。 商客无人应者。 亿耳如是思惟。 奈何诸人弃我去耶。 即逐去。 是道多沙土。 风雨流漫路无遗迹。 仰驴嗅迹而前。 亿耳饥极前行。 见有一城严好净洁。 如是思惟。 念想得食立于城门。 随念失声唱言。 食食。 时无数百千万饿鬼来出。 皆言。 何等食阿谁与。 亿耳言无食。 我行饥极念想得食。 因出此言。 我无食也。 如是思惟。 我当城边得食。 是故唱言食耳。 诸饿鬼言。 此是饿鬼城。 我百千万岁今日乃闻唱食声。 我等以不布施悭心多故。 堕饿鬼中。 汝欲那去。 亿耳言。 欲至王萨薄聚落。 鬼言。 从是道去。 于是前行。 复见一城。 如是复念。 前城不得食。 今或能得水。 即到门立唱言。 水水。 时无数百千饿鬼来出。 皆言。 何等水阿谁与。 亿耳言无水。 我渴极念想得水。 因出是声。 我无水也。 如是思惟。 我当城边得水。 是故唱言水耳。 饿鬼言。 此是饿鬼城。 百千万岁今日乃闻水声。 我等以不布施悭心多故。 堕饿鬼中。 汝欲那去。 亿耳言。 欲至王萨薄聚落。 鬼言。 从是道去。 前行不久。 复见树。 名婆罗。 夜于下宿。 摇树落叶。 细者自食粗者与驴。 如是日暮至夜。 是中即有床出。 男出女出。 颜貌端正著天宝冠。 共相娱乐。 沙门亿耳作是思惟。 我不应尔看他私事。 时夜过昼来。 即时床灭女灭。 有群狗来啖是男子肉尽骨在。 亿耳念言。 我悔不问是人。 先作何行今得此报。 夜善昼恶。 我当住待问之。 至夜更有好床。 男出女出颜貌端正。 著珠宝天冠共相娱乐。 亿耳即往问男。 汝作何行今得是报。 夜善昼恶。 男言。 汝何用问为。 亿耳言。 意欲知之。 男言。 汝识阿湿摩伽阿槃地国中王萨薄聚落不。 亿耳言识。 男言。 我是某甲屠儿。 有长老迦旃延。 常出入我家。 我常供给饮食衣被汤药。 亿耳。 彼常语我言。 莫作恶行后得大苦。 我时答言。 先世以来以此为业。 今若不作那得自活。 时迦旃延复语我言。 汝作此恶昼多夜多。 我言昼多。 即语我言。 汝夜受五戒可获微善。 我即从受。 今得此报。 夜善昼恶皆由作行。 悔恨何益。 男问亿耳。 汝欲那去。 答言。 至王萨薄聚落。 男言。 从是道去。 亿耳便去。 前行不久复见一树。 名波罗。 住下止宿。 摇树落叶。 细者自食粗者与驴。 时夜过昼来。 是处复有床出。 男出女出颜貌端正。 著珠宝天冠共相娱乐。 亿耳即念。 我不应住此观他私事。 如是至暮床灭女灭。 百足虫出啖是男子。 肉尽骨在。 亿耳念言。 我悔不问。 汝作何行今得此报。 昼善夜恶。 当住待问。 夜过昼来复有床出。 男出女出颜貌端正。 著珠宝天冠共相娱乐。 亿耳往问男子。 汝作何行今获此报。 昼善夜恶。 男言。 汝何用问为。 亿耳言。 意欲知之。 男言。 汝识阿湿摩伽阿槃地国中王萨薄聚落不。 答言识。 是中某甲男子淫犯他妇。 有长老迦旃延。 出入我家。 我家常供给饮食衣被汤药。 亿耳。 尔时彼教我言。 莫作恶行后得苦报。 我答言。 不能自抑当可如何。 复语我言。 汝于此事何时偏多。 我言夜多。 时迦旃延即语我言。 受昼五戒可获微善。 我用其言。 受昼五戒故获斯报。 昼善夜恶。 悔恨先行无所复益。 男问亿耳。 汝欲那去。 答言。 欲至王萨薄聚落。 男言。 从是道去。 前行复见林树池水清净。 亿耳于中洗浴饮驴。 是池边有堂。 众宝庄严。 亿耳仰视见堂。 即作是念。 我饥渴欲死。 当何所在。 即便上堂。 诵佛经偈。 饥为第一病  行为第一苦  如是知法宝  涅槃第一乐上堂见女人坐象牙床。 床脚系二饿鬼。 是女识亿耳字。 问讯沙门亿耳。 道路不极不渴不饥耶。 亿耳自念。 是女人生不见我。 乃识我字。 何以得尔。 女即唤亿耳坐。 共相问讯。 语女言。 贵女乞我食。 女言相与。 汝但莫与是二饿鬼。 亿耳言。 贵女。 今我饥急何能与鬼。 女即与水洗手与食。 是女欲令亿耳知此因缘故。 小出堂外。 时二饿鬼伸手语沙门亿耳。 乞我一口。 乞我半口。 我腹中饥如火烧。 沙门亿耳。 先好布施怜愍众生。 作是思惟。 我饥急辛苦。 是饿鬼那得不苦。 各各与一口。 是二饿鬼著食口中。 是食变成脓血。 少多咽还吐出。 满堂臭恶。 女人还入见。 臭处满堂。 女言。 我语汝莫与。 何以与之。 亿耳言。 姊妹。 我不知是事故与。 女即除吐扫洒烧香。 还坐本处。 亿耳语。 姊妹更与我食。 女言。 我不惜食。 设与汝者恐更与鬼。 是事不可。 亿耳言。 姊妹我先不知故与。 今不复尔。 是女即以水洗手与亿耳食。 是时更有一女来语。 贵女与我食。 女言食汝常食。 作是语已。 即有三锜镬爨火汤沸。 是女脱衣著一面入镬中。 皮肉烂尽唯有骨锁。 冷风来吹。 即得出镬还活。 著衣啖其烂肉。 啖已而去。 亿耳故食。 更有女来言。 贵女与我食。 女言食汝常食。 作是语竟。 女变成羖羊啖草。 沙门亿耳如是思惟。 自疑我或人中死生此饿鬼国耶。 即语贵女是何等事。 女言。 何用问为。 亿耳言。 意欲得知。 女言。 汝识阿湿摩伽阿槃地国中王萨薄聚落不。 亿耳言识。 是一鬼系我头边床脚者。 是我夫某甲居士。 系我脚边床脚者。 是我儿。 有长老迦旃延。 出入我舍。 受我衣服汤药供养。 是二人嗔我言。 我作财辛苦。 而持与他。 汝空自疲劳。 后世当得脓血之报。 以是悭贪不喜布施堕饿鬼中。 是恶口业报故。 与食变为脓血。 亿耳言。 是女何以自啖肉。 女言。 是女我儿妇。 以物与举。 或自啖若与人。 我问时如是言。 我不啖不与他。 若自啖若与他者。 我当自啖肉。 是故今自啖肉。 是第二女复作何等。 变作羖羊啖草。 贵女言。 是我婢。 我使舂磨。 或自啖或与他。 若问时言。 我不自啖不与他。 若自啖若与他者。 我后世当作羊啖草。 以是因缘今作羊啖草。 亿耳言。 汝作何行。 女言。 我有少罪。 我是中不久住。 我此间死。 当生四天王天中。 汝能少为我不。 亿耳言何等事。 女言。 王萨薄聚落中我有女。 未知修善。 汝还至彼。 为我语是女某甲。 我见汝父母兄兄妇婢。 唯汝母独受福。 余者受罪。 汝母因我语汝。 莫作恶事。 后世多受苦报。 汝若不信汝母言。 是处有藏。 大有钱财。 取为我作福供养僧。 亦供养长老迦旃延残余可以自活。 作是语已问亿耳言。 汝欲去耶。 答言欲去。 女言汝瞑眼。 即如其言便瞑眼。 须臾之顷。 便于王萨薄聚落不远置之。 是诸商客先到聚落者。 诸人问之。 何以不见沙门亿耳。 诸商客言。 大海中失。 是时聚落诸人闻其失亿耳。 举邑啼哭如丧父母。 亿耳问之。 何以如此。 诸人言。 沙门亿耳大海中失。 以其失故啼哭相吊。 亿耳即作是念。 我死消息闻是聚落如是忧愦。 若今见我必复扰动。 何须复归。 彼贵女嘱我语其女。 当为至彼。 亿耳渐到女舍。 共相问讯语其女言。 某甲知不。 我见汝父母兄兄妇婢尽在饿鬼中。 唯汝母独受福。 余者受苦。 汝母语汝。 莫作恶事后受苦报。 女言。 咄男子。 汝痴人汝狂人。 我父母布施作福德。 死必生天。 何以故在饿鬼中。 亿耳即语女言。 汝母言。 某处有藏。 广大钱物在中。 为我作福。 供养僧及长老迦旃延。 残余自活。 是女闻已便至藏所。 发取大得钱财。 得以生信。 如其母敕。 即以供养众僧。 是沙门亿耳。 先世供养佛种善根利根近见谛。 以是因缘力。 能得今世无漏智。 是人为善根力所追。 便自思惟。 愁忧我用归家为。 当往大迦旃延所。 即往到已头面礼竟一面坐。 沙门亿耳心厌本事怖畏世间。 长老迦旃延随顺其意而为说法。 即于座上。 得诸法清净无垢法眼。 是人见法得法知法净法。 度疑悔不信他。 不随他。 立道果中得无所畏。 从坐起头面礼长老迦旃延足白言。 大德。 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我作优婆塞。 忆念。 我从今尽寿不杀生心信清净。 大德。 我欲善胜法中出家受具足戒作比丘。 欲善胜法中行道。 迦旃延言。 沙门亿耳。 父母听汝出家不。 答言大德。 我父母未听。 迦旃延言。 我曹法父母不听。 不得出家受具足戒。 亿耳言。 大德。 我自求是事。 若父母听。 当来出家受具足戒。 迦旃延言。 汝宜知是时。 亿耳头面礼长老迦旃延足即便归家。 见父母礼拜问讯。 亿耳父母先愁苦故失明。 闻亿耳从大海中安隐还归。 悲喜泪出眼还得明。 亿耳住过五六日已。 白父母言。 听我善胜法中出家。 父母言。 亿耳我唯有汝。 本至心求愿得汝。 汝不用我语入大海。 得汝死消息。 愁忧故眼盲。 汝今大海中安隐来还。 我大欢喜眼得开视。 汝今便为更生。 汝受我语。 则为供养我曹。 我曹寿命不过几时。 若能毕我等寿不出家者。 我死不恨。 亿耳答言诺。 供养满十二年。 终父母寿。 如偈说。 生者有死  高者亦堕  一切皆尽无有常者亿耳澡浴。 到长老迦旃延所。 头面礼足一面坐。 大德。 我今得正法信。 欲佛法中出家修梵行。 长老迦旃延。 即与亿耳出家。 是时阿湿摩伽阿槃地国土。 少比丘十众难得。 是沙弥夏安居过自恣竟。 长老迦旃延共住弟子近住弟子。 诸方来见师问讯。 尔时比丘满十众。 是时与亿耳受具足戒。 时诸比丘欲游行东方国。 到佛所见佛供养。 亿耳问诸比丘。 长老那去。 诸人言。 欲至舍卫国见佛世尊亲近礼拜。 亿耳言。 我亦欲去。 诸人言随意。 亿耳言。 小待我辞和尚。 亿耳向长老迦旃延所。 头面礼足一面坐如是言。 大德和尚。 我今安居竟。 欲游行东方国土见佛世尊亲近礼拜。 愿听我去。 迦旃延言。 欲往随意。 汝当代我头面礼佛足问讯。 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住不。 及余比丘如是问讯。 长老摩诃迦旃延是我和尚。 阿湿摩伽阿槃地国土中旧比丘摩摩帝帝帝陀罗济度我。 是长老头面礼佛足问讯。 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住不。 及余比丘亦如法问讯已。 从婆伽婆乞请五事。 一者阿湿摩伽阿槃地国土。 少比丘受具足十众难得。 愿佛听此国少比丘受具足。 二者阿湿摩伽阿槃地国土。 地坚多碎石土块。 愿佛听此国比丘著一重革屣。 三者阿湿摩伽阿槃地国人。 喜洗浴以水为净。 愿佛听此国诸比丘常洗浴。 四者如东方国土。 用如是麻褥覆毛褥覆花衣褥覆。 愿佛听阿湿摩伽阿槃地国比丘皮褥覆羊韦鹿韦羖羊韦。 五者有比丘遣比丘。 使与他比丘衣。 他不取是衣中间失。 我曹当云何。 亿耳。 汝若去东方国土。 见佛世尊亲近礼拜。 代我如是问讯。 以此五事具白世尊。 是时亿耳。 受长老迦旃延语诵利。 从坐处起头面礼长老摩诃迦旃延竟。 已即向自房付卧具。 持衣钵游行诸国土。 渐渐到舍卫国见佛。 头面礼足一面坐。 诸佛常法。 有客比丘来。 以如是语问讯。 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难。 道路不疲耶。 尔时佛以是语问亿耳。 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难。 道路不疲耶。 是比丘答言。 实忍足安乐住乞食不难道路不疲。 诸佛常法。 共客比丘一处宿时。 敕侍者为客比丘房舍内敷床卧具。 是时佛敕阿难。 为客比丘房内敷床卧具。 阿难如是思惟。 如佛所敕。 为客比丘敷床卧具。 佛世尊今日。 必欲与客比丘同一房舍宿。 即向佛房与客比丘敷床卧具竟。 还白言。 大德。 与客比丘敷床卧具竟。 佛自知时。 佛从坐起向自房。 到坐处敷尼师檀结加趺坐。 亿耳向佛房。 到已头面礼佛足。 坐处敷尼师檀结加趺坐。 是二人夜多坐禅默然。 中夜过至后夜。 佛语亿耳。 汝比丘呗。 亿耳发细声。 诵波罗延萨遮陀舍修妒路竟。 佛赞言。 善哉比丘。 汝善赞法。 汝能以阿槃地语声赞诵。 了了清净尽易解。 比丘汝好学好诵。 佛知故问。 汝何以晚入道。 亿耳言。 大德。 我久知欲患。 有缘事不得出家。 即说偈言。 已见世间过  见法不乐漏  圣人不乐恶  恶人不乐善  决定见法味  法味息烦恼  除热离众恶  服法喜法味亿耳如是思惟。 是我时到。 当以五事广问世尊。 于是亿耳。 从坐起偏袒著衣合掌白佛言。 世尊。 长老大迦旃延是我和尚。 阿湿摩伽阿槃地国中旧住摩摩帝帝帝陀罗济度我。 稽首礼佛足问讯。 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住不。 及余比丘亦如法问讯。 以五事广问世尊。 佛语亿耳。 汝且止。 须我问时当说。 佛以是因缘会僧。 会僧已告亿耳。 汝所问便问。 是时忆耳白佛言。 大德。 长老迦旃延是我和尚。 阿湿摩伽阿槃地国土旧比丘摩摩帝帝帝陀罗济度我。 是长老头面礼佛足问讯。 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住不。 余比丘亦如是问讯。 五事广白世尊。 何等五。 一者阿湿摩伽阿槃地国土。 比丘少受具足十众难得。 愿佛听此国少比丘受具足。 二者阿湿摩伽阿槃地国土。 地坚碎石多土块多。 愿佛听此国土比丘著一重革屣。 三者阿湿摩伽阿槃地国土人。 喜洗浴以水为净。 愿佛听此国土诸比丘常洗浴。 四者大德若东方国土用如是麻褥覆毛褥覆华衣褥覆。 愿佛听此国土比丘皮作褥覆羊韦鹿韦羖羊韦。 五者有比丘遣比丘。 使与他比丘衣。 他不取是衣中间失。 是中我曹当云何。 佛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佛语诸比丘。 从今日听边国中持律第五受具足戒。 是中南方白木聚落。 白木聚落外是边国也。 西方有住婆罗门聚落。 婆罗门聚落外是边国。 北方优尸罗山。 去山不远。 有蒲泉萨罗树。 萨罗树外是边国。 东方有婆罗聚落。 字伽郎。 伽郎外是边国。 东北方有竹河。 竹河外是边国。 从今日听阿湿摩伽阿槃地国土比丘作一重革屣。 若穿破更补两头置中央。 厚重革屣不应著。 毛革屣不应著。 声革屣不应著。 缠革屣不应著。 一切青革屣。 一切黄一切赤一切白一切黑。 青皮间黄皮间赤皮间白皮间黑皮间。 青韦绣黄韦绣赤韦绣白韦绣黑韦绣。 师子皮绣虎皮绣豹皮绣獭皮绣猫皮绣。 兜罗纻屣。 毳纻屣。 劫贝纻。 羖羊毛纻。 羖羊毛缕缝屣。 羖羊角革屣。 广前革屣。 孔雀筋缕缝。 孔雀翅杂革屣。 一切种种杂色庄严缕绣革屣不应著。 若著犯突吉罗罪。 从今日听阿湿摩伽阿槃地国中常洗浴。 如东方麻褥覆毛褥覆华褥覆。 我今听阿湿摩伽阿槃地国中。 如是皮作褥覆。 羊韦鹿韦羖羊韦。 有比丘遣比丘。 使与他衣。 他比丘不取。 是衣中间失。 佛言。 若得衣彼比丘十日应畜。 若过十日犯舍堕。 佛婆伽婆在舍婆提国住。 六群比丘尔时畜大皮师子皮虎皮豹皮獭皮狸皮。 佛言。 五大皮不应畜。 若畜犯突吉罗罪。 更有五皮不应畜。 象皮马皮狗皮野干皮黑鹿皮。 若畜犯突吉罗罪。 佛在俱睒弥国。 是时长老阐那有高好床。 佛与阿难诣阐那房。 阐那遥见佛来。 见已向佛合掌如是语。 大德来入房看。 佛见阐那布高好床。 见已语阿难。 是痴人。 敷高好床内烂外流。 佛种种因缘诃竟。 语诸比丘。 从今日高好床不应畜。 若畜犯波逸提罪。 佛在毗耶离国。 时有一恶优婆塞。 与跋难陀释子作弟子。 共语恭敬更相爱念。 跋难陀释子晨朝著衣持钵至其家。 恶优婆塞与布坐处。 命跋难陀坐。 共相问讯。 其家有犊子杂色斑驳。 见已即生贪心。 是好可用作尼师檀。 跋难陀语言。 汝犊子杂色斑驳。 是可用作尼师檀。 优婆塞言。 汝须耶。 语言须。 即杀犊子剥皮持与。 便持皮去。 犊母鸣吼从后逐之。 是时诸比丘。 维耶离僧坊门间空地经行。 遥见跋难陀来。 诸比丘相语。 是跋难陀释子无羞人。 多有见闻疑恶。 欲人牸牛吼随后来。 必作恶事。 若欲作若已作。 渐渐到诸比丘所。 问言长老。 此牛何以从汝后鸣吼跋难陀向诸比丘广说。 诸比丘种种因缘诃跋难陀。 何以名比丘。 故夺畜生命。 汝无慈愍心。 如是种种因缘诃已。 是事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佛知故问跋难陀。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 何以名比丘。 故夺畜生命。 无怜愍心。 佛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从今日白衣舍牛皮。 不应受不应坐卧。 比丘家中燥牛皮。 应受不应坐卧。 佛在舍卫国。 六群比丘载女乘。 种种不清净。 佛言。 女乘不应载。 若载得突吉罗罪。 六群比丘共女载。 种种不清净。 佛言。 不应共女载。 若共载得突吉罗罪。 六群比丘共女有间载。 种种不清净。 佛言。 不应共女有间载。 若载得突吉罗罪。 长老毕陵伽婆蹉患眼。 亲里遣使两犍牛驾车来迎。 长老乘车来此间治眼。 答言。 佛未听乘两犍牛车。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听载犍牛车。 当使余人御。 不得自御。 尔时六群比丘捉牸牛尾渡河。 种种不清净。 佛言。 不应捉牸牛尾渡河。 若捉得突吉罗罪。 若师子虎象马牛。 雄者捉尾渡河无罪。 六群比丘捉小女人手渡河。 种种不清净。 佛言。 不应捉小女人手渡河。 若捉小女人手渡河。 得突吉罗罪。 有诸居士妇。 向阿脂罗河洗浴。 脱衣岸上入水洗浴河水卒涨漂去。 尔时诸比丘。 在河岸边空地经行。 时诸女人语诸比丘。 大德。 见救捉我等。 诸比丘言。 姊妹。 佛结戒。 不应故触女人身。 诸女人言。 大德慈悲怜愍人。 何处沙门释子中我等今为水漂是非见捉。 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应救。 诸比丘如是捉时淫心起还放。 诸女言。 大德小时莫放得到彼岸。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虽淫心起。 但捉一处莫放。 到岸不应故触。 若更触得罪。 若绣画女木女不应故触。 触得突吉罗罪。 佛婆伽婆在阿罗毗国。 阿罗毗诸比丘著木屐。 时时到和尚阿阇梨所。 受经学经问经。 是时精舍内曳屐踉踉作声。 有一摩呵卢比丘。 蹈断长行虫。 佛知故问阿难。 何以故精舍内曳屐声。 阿难言。 世尊。 是阿罗毗诸比丘。 著木屐时时到和尚阿阇梨所。 受经学经问经。 是故曳屐作声。 佛以是事集僧。 集僧已。 知而故问诸比丘。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 何以名比丘。 畜木屐。 种种因缘诃已告诸比丘。 从今不得著木屐多罗奢屐竹屐竹叶屐文若屐婆毗屐。 若畜犯突吉罗罪。 长老跋提。 从高贵中出家。 是人本白衣时。 著钦婆罗屐。 如本法畜钦婆罗屣。 诸居士讥嫌诃责。 沙门释子自称善好有德。 著钦婆罗屐。 如王如大臣。 有诸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惭愧。 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集僧已。 佛知故问。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 何以名比丘。 著钦婆罗屐。 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从今日钦婆罗屐不应著。 若著犯突吉罗罪。 佛在王舍城瞻卜国。 中有长者子。 字沙门二十亿。 是人弃二十亿金。 舍瞻卜城五百聚落阿尼目佉出家。 徒跣空地经行。 足下血出遍流经行地。 经行此头彼头乌啄血。 佛与阿难到是处见是事。 佛知故问阿难。 谁是处经行地血流漫。 阿难答言。 世尊。 是瞻卜国中长者子。 字沙门二十亿。 弃二十亿金。 舍阐卜城五百聚落阿尼目佉出家。 徒跣经行。 足下血流遍经行地。 经行此头彼头乌啄血。 佛以是事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言。 沙门汝能著一重经行革屣不。 答言不能。 佛言何以不能。 答言世尊。 我傥有同守戒。 诸比丘当言。 瞻卜国中长者子。 字沙门二十亿。 弃二十亿金。 舍瞻卜城五百聚落阿尼目佉出家。 而染著一重革屣。 若佛听一切比丘著。 我当著。 佛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 从今听著一重经行革屣。 若破补两头置中央。 厚重革屣不应著。 毛革屣不应著。 声革屣不应著。 缠革屣不应著。 一切青一切黄一切赤一切白一切黑革屣不应著。 青皮间黄皮间赤皮间白皮间黑皮间。 青皮绣黄皮绣赤皮绣白皮绣黑皮绣。 师子皮绣虎皮绣豹皮绣獭皮绣猫皮绣。 兜罗纻屐。 毳纻屐。 劫贝纻屣。 羖羊毛纻屣。 羖羊毛缕缝屣。 羖羊角屣。 广前屣。 孔雀筋缝屣。 孔雀翅缝屣。 一切杂色革屣不应著。 若著犯突吉罗罪。 佛在舍卫国东园摩伽罗母堂上。 晡时从禅起下堂。 在露地经行。 是时诸比丘著革屣随佛经行。 佛顾视。 见诸比丘著革屣随佛经行。 语诸比丘。 有外道出家师。 弟子尊重恭敬师故。 不著革屣从师经行。 何况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汝曹著革屣随佛经行。 佛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从今佛前不得著革屣。 和尚阿阇梨一切上座前。 佛塔中。 得道塔中。 温室讲堂。 食厨门间禅窟。 大小便处。 洗大小便处。 洗浴处。 一切多众行处。 不应著革屣若著犯突吉罗罪。 佛在舍卫国。 长老毕陵伽婆蹉病眼痛。 徒跣入聚落。 蹴石伤脚增益眼痛。 以是事语诸比丘。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毕陵伽婆蹉。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 从今听著一重革屣入聚落。 厚重革屣不应著。 毛革屣不应著乃至种种杂色缕缝革屣不应著。 若著犯突吉罗罪。 佛在舍卫国。 诸比丘露地洗脚。 以脚指行脚跟行。 或登树叶行。 若石上跳行。 入户床上坐。 或时用草若衣。 若弊纳拭脚住处。 诸草若衣弊纳。 狼藉在地。 卧具垢臭。 尔时有一居士。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居士知佛受请。 从坐起头面礼足绕佛而去。 到自舍具多美饮食气味香洁办具竟。 敷坐处遣人白佛时到。 食具已办佛自知时。 诸比丘至居士舍。 佛自房住迎食分。 诸佛常法。 如是游观看诸比丘房。 持户钩处处大房别房遍诸房看。 开一房见草及衣弊纳狼籍在地卧具垢臭。 佛入房。 安徐举被褥出床榻。 弃地草及衣弊纳。 扫房中涂地竟。 还内被褥床榻。 闭户下橝。 向自房到坐处。 敷尼师檀结加趺坐。 是时中间。 居士见僧坐已。 自行澡水。 自手与种种多美饮食气味香洁。 僧自恣饱满已持独坐床是中坐欲闻法。 上座说法已次第而去。 还到精舍头面礼佛足一面坐。 诸佛常法。 比丘食还。 欢喜软语如是问。 诸比丘美食饱满不。 尔时诸比丘还。 佛以如是语问。 诸比丘。 美食饱满不。 答言饱满。 佛言。 我今日持户钩处处大房别房遍诸房看。 开一房户。 见草及衣弊纳狼藉在地卧具垢臭。 是事不是。 汝曹云何不爱护僧卧具。 诸居士婆罗门血肉干竭布施作福诸比丘是中应少受善爱护。 佛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从今听一重洗脚革屣。 若穿更补两头置中央。 厚重革屣不应著。 乃至种种杂色缕缝革屣不应著。 若著犯突吉罗罪。 佛在舍卫国。 有一比丘失一重洗脚革屣。 比丘到居士所乞言。 我失一重洗脚革屣。 汝与我。 居士约敕皮师。 汝与是比丘作一重革屣。 我与汝价。 是皮师以厚重革屣贵直二三钱。 不肯与作一重革屣。 比丘到皮师所索。 皮师不与作。 比丘不得。 还从居士求言。 居士。 是皮师竟不与我作一重革屣。 居士言。 大德。 我已约敕。 不肯与我当云何。 汝能著厚重革屣不。 比丘如是思惟。 我当坏厚重革屣作一重革屣著。 是比丘持缕锥往只桓门间。 欲坏厚重革屣作一重革屣。 佛食后彷徉经行。 往到是处。 见是比丘门下坐。 佛知故问比丘。 汝作何等。 答言世尊。 我失一重洗脚革屣。 我从居士乞。 居士约敕皮师令作言。 与是比丘作一重洗脚革屣。 我与汝价。 是皮师以厚重革屣贵直二三钱故。 不肯与我作一重革屣。 我到皮师所重索。 皮师故不与我。 我不得已还从居士乞。 语言居士。 是皮师竟不与我一重革屣。 居士言。 我已约敕。 不肯与汝。 我当云何。 便语我言。 汝能著厚重革屣不。 我如是思惟。 当坏作一重洗脚革屣。 佛语比丘。 莫坏厚重革屣。 何以故。 不坚牢故。 从今听作破染著净。 若有人施厚重革屣。 还令主著行。 下至二三步。 如是得畜。 佛在王舍城。 六群比丘。 以佛听著破染著净革屣故。 求种种杂色革屣畜。 有时六群比丘。 到诸释子边乞革屣。 若主不与。 一比丘高举一比丘脱取。 以是事故。 释子恒不敢出。 恐六群比丘脱我革屣故。 诸居士讥嫌诃责。 沙门释子自称善好有德。 著种种杂色庄严革屣。 如王如大臣。 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惭愧。 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 何以名比丘。 著种种杂色庄严革屣。 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若有一重革屣。 若有破染著净厚重革屣听畜。 一切杂色庄严革屣不应著。 若著犯突吉罗罪。 佛在舍卫国。 自恣竟夏末月。 与大比丘众游行诸国。 有一比丘。 手捉革屣跛行。 佛见是比丘。 知而故问比丘。 何以手捉革屣跛行。 答言世尊。 我革屣内鼻坚。 足指间破痛故跛行。 佛言。 应用软物作(七法中皮革法第五竟)。 十诵律卷第二十五<<[21][22][23][24][25][26][27][28][29][30] . .. >> 十诵律卷第二十六(第四诵之六)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七法中医药法第六佛在王舍城。 秋时诸比丘冷热发癖癊患动。 食不能饱羸瘦少色力。 佛见诸比丘羸瘦少色力佛知故问阿难。 诸比丘何以羸瘦少色力。 阿难白佛言。 世尊。 诸比丘秋时冷热发癖癊患动食不能饱。 是故羸瘦少色力。 尔时世尊作是念。 当以何药与服令差色力还复。 若食粗饭麨糒不能益身。 当听服四种含消药酥油蜜石蜜。 佛以是因缘故集僧。 集僧已告诸比丘。 从今日听诸病比丘服四种含消药酥油蜜石蜜。 尔时诸比丘中前服。 过中不服。 犹故羸瘦少色力。 佛见已复问阿难。 诸比丘何以故羸瘦。 答言世尊。 世尊虽听病比丘服四种含消药。 诸比丘中前服过中不服。 是以犹故羸瘦。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佛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告诸比丘。 从今日听四种含消药中前中后自恣服。 佛在舍卫国。 是时长老毕陵伽婆蹉目痛。 药师语言。 以罗散禅涂眼。 答言。 佛未听我等以罗散禅涂眼。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听以罗散禅涂眼。 是长老以罗散禅。 盛著钵中半钵键镃小键镃。 络囊悬象牙杙上。 取药时。 流污壁及卧具。 房舍中臭秽。 佛言。 应用函盛。 虽盛不覆。 土尘堕中。 用时增益眼痛。 佛言。 应作盖盖。 直动脱。 佛言。 子口合作。 是时诸比丘。 用鸟翮鸡翮孔雀尾。 著眼药眼痛更增。 佛言用匕。 长老优波离问佛。 应用何等物作匕。 佛言。 若铁若铜若贝若象牙若角若木若瓦。 佛在毗耶离国住。 是地醎湿。 诸比丘病疥。 脓血流污安陀会如水渍。 佛知故问。 问诸比丘。 何以污安陀会如水渍。 诸比丘言。 世尊。 我曹病疥。 脓血流出污安陀会。 佛言。 从今日听诸病疥比丘用苦药涂。 长老优波离问佛。 何等苦药。 佛言。 拘赖阇树拘波罗树拘真利他树师罗树波伽罗树波尼无只伦陀树。 诸比丘不晓捣磨。 佛言听石磨。 石磨药堕地。 佛言。 听石臼杵捣。 诸比丘手坏。 佛言。 听作木杵。 作木杵不晓作。 捉处手上下脱。 佛言。 中央令细。 所捣药粗。 佛言。 应簁令细。 以油涂疮。 以药坌上。 佛在舍卫国。 长老施越狂病。 受他语啖生肉饮血狂病当差。 施越语诸比丘。 我狂受他语啖生肉饮血。 我今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 问施越。 汝实狂受他语啖生肉饮血。 语诸比丘。 我今当云何。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 从今日若有如是病。 听啖生肉饮血应屏处啖莫令人见。 佛在舍卫国。 共大众夏安居。 是时长老毕陵伽婆蹉。 王舍城夏安居。 是长老多知多识。 多得酥油蜜石蜜。 盛著大小钵大小键镃中。 络结悬象牙杙上。 取时流出污壁卧具房舍臭秽。 有诸比丘共行弟子近住弟子。 取酥油蜜石蜜。 举残恶捉不受内宿合置一器中啖。 诸佛常法。 两时大会。 春末月夏末月。 春末月诸方国比丘来诣佛所。 听佛说法夏安居乐。 是初大会。 夏末月安居竟。 过三月作衣毕。 持衣钵渐渐游行。 来诣佛所。 我久不见佛。 久不见修伽陀。 是第二大会。 诸比丘王舍城安居讫。 过三月作衣竟。 与衣钵俱渐渐游行。 来诣佛所。 头面礼佛足。 一面坐。 诸佛常法。 有客比丘来。 如是问。 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难。 道路不疲耶。 今佛亦如是。 佛问客比丘。 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难。 道路不疲耶。 诸比丘言。 忍足安乐住乞食不难道路不疲。 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种种因缘诃诸比丘。 我怜愍诸病比丘。 听服四种含消药酥油蜜石蜜。 而举残恶捉。 不从净人受内宿。 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从今病比丘听服四种含消药。 一受已七日自恣服。 若过七日。 犯尼萨耆波逸提。 佛在舍卫国。 长老疑离越见作石蜜。 若面若细糠若焦土若炱煤合煎。 见已语诸比丘。 诸长老。 是石蜜若面若细糠若焦土若炱煤合煎。 不应过中啖。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 问疑离越。 汝实见作石蜜。 若面若细糠若焦土若炱煤合煎。 语诸比丘不应过中啖不。 答曰。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 语诸比丘。 从今听作石蜜。 若面若细糠若焦土若炱煤合煎。 若中前应啖过中不得啖。 佛在舍卫国。 时长老舍利弗病风冷。 药师言。 应服苏提罗浆。 舍利弗言。 佛未听我服苏提罗浆。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听服苏提罗浆。 长老优波离问。 佛用何等物作苏提罗浆。 佛言。 以大麦去粗皮。 不破少煮。 著一器中汤浸令酢。 昼受昼服夜受夜服。 不应过时分服。 佛故在舍卫国。 时长老舍利弗热血病。 药师言。 应服首卢浆。 舍利弗言。 佛未听我服首卢浆。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听服首卢浆。 长老优波离问佛。 何等物作首卢浆。 佛言。 若糵若磨若捣合油。 等分以水和之令酢。 时应服非时不应服。 佛在波罗奈国。 与大众共夏安居。 是中有优婆夷。 字摩诃斯那。 大富饶。 钱谷田宅宝物丰足。 种种福德成就。 信佛法僧见谛得道。 请佛及僧。 夏四月供给病人饮食汤药自恣所须。 有一比丘病服下药须肉。 语诸看病人言。 汝去到摩诃斯那优婆夷所。 作如是语。 有一比丘病。 服下药须肉看病人即往摩诃斯那优婆夷所。 语言。 有一比丘病。 服下药须肉。 优婆夷即持物与婢。 使买肉与看病人。 婢持物遍波罗奈城中。 求肉不能得。 王波摩达断杀故。 还语大家言。 王断杀。 我遍求不能得。 优婆夷思惟。 何以辛苦如是。 我请佛及僧夏四月自恣所须。 一比丘病。 服下药须肉。 不能得。 若不得肉。 或当增病。 如是思惟已。 捉利刀入室。 自割髀肉持与婢。 汝好熟煮与比丘。 婢煮竟与看病人。 看病人持去。 以水洗病比丘手。 持肉与病比丘。 病比丘不知是何肉便食。 病从是得差。 摩诃斯那优婆夷。 极患疮痛。 不能出入坐起。 其夫有小因缘事不在。 行还不见其妇。 即问。 摩诃斯那优婆夷那去。 家人言。 病苦痛在一室中卧。 不能坐起。 其夫到边问。 汝有何苦痛。 为风热冷病耶。 优婆夷广说上事。 其夫闻已大嗔。 不忍不信何缘尔。 沙门释子不知时不筹量。 若施者不知量。 受者应知量。 乃使我妇苦痛如是不能坐起。 含嗔诣佛。 佛时与大众围绕说法。 遥见优婆塞来。 渐近佛。 以大慈力感。 彼嗔恚渐息清净心生。 头面礼佛足一面坐。 佛为说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默然便从坐起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世尊。 受我明日请食并比丘僧。 佛默然受。 知佛默然受已。 头面作礼绕佛而去。 通夜办具多美饮食。 办竟晨朝布座。 遣使白佛。 食具已办唯圣知时。 佛著衣持钵大众围绕。 往到其家在众中坐。 优婆塞见大众坐竟。 自行澡水。 行澡水已。 自手与饮食随意所须。 大众食讫。 澡手执钵。 持一小床在佛前坐。 听佛说法。 佛知故问优婆塞。 摩诃斯那优婆夷在何处。 答言大德。 摩诃斯那优婆夷病苦痛。 在一室中卧不能行来。 佛言优婆塞。 汝去语摩诃斯那优婆夷。 佛呼汝。 优婆塞到优婆夷边语言。 佛呼汝。 是时优婆夷闻唤欢喜。 疮即差平复。 优婆夷言。 汝看我师有如是大神力。 汝语我言佛呼汝。 是时我身患即差平复。 夫见妇如是蒙佛神力。 欢喜心生。 俱诣佛所头面礼佛足一面坐。 佛知二人信心欢喜。 随意说法。 优婆夷得斯陀含道。 优婆塞得须陀洹道。 佛与二人更说要法。 善心即生。 示教利喜已。 佛从坐起而去。 还到精舍。 以是因缘集僧集僧已。 佛知故问。 问病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责。 何以名比丘。 啖人肉。 佛种种因缘诃已。 语诸比丘。 从今日不应啖人肉。 人脂人血人筋。 若啖犯偷兰遮。 啖人骨无罪。 从今小因缘不应索肉。 若食时得肉应问。 是何等肉若不问得突吉罗罪。 佛故在波罗奈国。 是时饥饿乞求难得。 象大疫死。 有诸贫贱人象子马子牛子客烧死人人除粪人。 皆啖象肉。 诸比丘时至到其家乞食。 诸人言大德。 我此无饭无麨糒。 正有象肉。 汝能啖不。 答言。 汝等尚啖。 我何以不啖。 即与象肉。 诸比丘持去。 余比丘问此何肉答言象肉。 诸比丘种种因缘诃。 何以名比丘。 佛未听啖象肉而啖。 诃已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 问诸比丘汝实作是事不。 诸比丘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诸比丘。 何以名比丘。 啖象肉。 若梵摩达王。 闻沙门释子啖象肉。 心不喜。 何以故。 象是官物故。 佛种种因缘诃已。 告诸比丘。 从今不应啖象肉。 象脂象血象筋。 若啖得突吉罗罪。 若啖象骨无罪。 佛故在波罗奈国。 是时饥饿乞求难得。 马大疫死。 有诸贫贱人象子马子牛子客烧死人人除粪人。 皆啖马肉。 诸比丘时至。 到其家乞食。 诸人言。 大德。 此无饭无麨糒。 正有马肉。 汝等能啖不。 诸比丘言。 汝等能啖。 我何以不啖。 即与马肉诸比丘持去。 余比丘问。 此是何肉。 答言马肉。 诸比丘种种因缘诃责。 何以名比丘。 佛未听啖马肉而啖。 诃已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 问诸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诸比丘。 何以名比丘。 啖马肉。 若梵摩达王。 闻沙门释子啖马肉。 心不喜。 何以故。 马是官物故。 佛种种因缘诃已。 告诸比丘。 从今马肉不应啖。 马脂马血马筋马骨。 若啖得突吉罗罪。 佛故在波罗奈国。 是时饥饿乞求难得。 诸贫贱人象子马子牛子客烧死人人除粪人。 皆杀狗啖。 诸比丘时至。 到其家乞食。 诸人言。 大德。 此无饭无麨饭糒。 正有狗肉。 汝能啖不。 诸比丘言。 汝等能啖。 我何以不能啖。 即与狗肉。 诸比丘持去。 余比丘问。 此是何肉。 答言狗肉。 诸比丘种种因缘诃。 何以名比丘。 佛未听啖狗肉而啖。 诃已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 问诸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诸比丘。 何以名比丘。 啖狗肉。 汝等若至贵人边。 若贵人来看汝。 若闻沙门释子啖狗肉。 则弃舍汝去。 汝如旃陀罗。 佛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从今不应啖狗肉。 狗脂狗血狗筋狗骨。 若啖得突吉罗罪。 佛故在波罗奈国。 时世饥饿乞求难得。 有诸贫贱人象子马子牛子客烧死人人除粪人。 皆杀蛇啖。 诸比丘时至到其家乞食。 诸人言。 大德。 此无饭无麨无糒。 正有蛇肉。 汝等能啖不。 诸比丘言。 汝等尚能啖。 我何以不能啖。 即与蛇肉。 诸比丘持去。 余比丘问。 此是何肉。 答言蛇肉。 诸比丘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佛未听啖蛇肉而啖。 诃已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 问诸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啖蛇肉。 若诸龙。 闻沙门释子啖蛇肉。 心不喜。 何以故。 蛇龙类故。 佛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从今不应啖蛇肉。 蛇脂蛇血蛇筋。 若啖得突吉罗罪。 若啖蛇骨无罪。 佛在舍卫国。 佛身中冷气起。 药师言。 应服三辛粥。 佛告阿难。 办三辛粥。 阿难受敕。 即入舍卫城。 乞胡麻粳米摩沙豆小豆。 合煮和三辛以粥上佛。 佛知故问问阿难。 谁煮此粥。 答言我。 佛告阿难。 汝持是粥。 弃著无草地无虫水中。 何以故。 若外道梵志见如是事。 必作是语。 诸沙门释子。 师在时漏处法出。 阿难受敕。 即持粥弃著无草地无虫水中。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告诸比丘。 从今大比丘煮食不应啖。 若啖得突吉罗罪。 内宿内煮内宿外煮外宿内煮自煮不应啖。 若啖得突吉罗罪。 佛在舍卫国。 有一居士。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居士知佛受已。 从坐起头面礼佛足绕佛而去。 还家办种种肴膳多美饮食。 敷床坐褥。 遣使白佛。 食具已办唯圣知时。 僧到其舍。 佛自房住迎食分。 居士见僧坐讫。 自行澡水。 手自下食。 阿难先食迎佛食分。 佛患差未久。 饭不大熟。 阿难思惟世尊若食傥发冷患。 即持薪火。 于只桓门间煮熟。 时佛彷徉经行。 见知而故问。 阿难汝作何等。 答言饭不大熟。 世尊若食恐动先患。 我今更煮。 佛言。 善哉善哉。 阿难。 是食如是更煮应法。 从今食生听更煮。 若生食听火净已得煮。 云何名火净。 乃至火一触。 佛故在舍卫国。 有一比丘痔病。 药师名阿帝利瞿妒路。 以刀割大行处。 时近只桓门间露现处治。 苦痛切身。 时佛欲入只桓。 药师遥见佛来。 合掌请佛看是处。 佛言。 恶口人中。 阿帝利瞿妒路此最第一。 乃请如来示如是处。 从今不应示语大行处。 若示语犯罪。 从今大行处不应听刀治。 若治犯偷兰遮罪。 佛故在舍卫国。 毗罗然国。 有婆罗门王。 字阿耆达。 是王有小因缘事。 来到舍卫国。 宿一居士舍。 问居士言。 是中颇有高德沙门婆罗门为大众师人所宗重者不。 若有。 我当时时往问讯。 我心或得清净。 居士言。 有沙门瞿昙。 释子出家信净除须发著袈裟。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佛陀。 汝若时时能往问讯。 汝心或得清净。 婆罗门言。 沙门瞿昙今在何处。 我欲往见。 答言。 今在祇树给孤独园。 欲见便往。 即如其言往见世尊。 在林树间大众围绕说上妙法。 诸根静默容貌端正如紫金山。 既到问讯退坐一面。 佛为说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默然。 即从坐起偏袒著衣合掌白佛。 愿受我请夏坐一时并比丘僧。 佛念本行因缘。 必应受报以是事故。 默然受之。 既蒙许可。 即起绕佛三匝而去。 还归本国。 为佛及僧办诸供具种种肴膳以俟三月。 敕守门人。 我今一夏安乐自娱。 外事好丑一不得白。 守门受敕一如其教。 佛已安居时到集僧。 集僧已告诸比丘。 今往诣毗罗然国。 诸比丘言。 敬如佛教。 佛与五百大众俱入其国。 其国信邪先无精舍。 城北有林。 号曰胜叶波。 其林郁茂其地平博。 世尊大众止顿其中。 此邑狭隘边鄙最陋民穷少信乞食难得。 佛便集僧。 集僧已敕诸比丘。 汝等当知。 此邑穷隘又多不信。 乞食难得。 若欲于此安居者住。 不者随意。 众中是时舍利弗。 独往阿牟迦未迦山安居。 受天王释及其后阿须罗女请。 夏四月天食供养。 时佛与五百少一比丘。 于毗罗然国安居。 彼国诸居士及婆罗门。 以少信心供佛及僧。 满五六日便止。 诸比丘乞食极苦难得。 时长老大目犍连白佛。 有树名阎浮提。 阎浮提因以为名。 我欲取此树果供养大众。 有呵梨勒林阿摩勒林。 郁单曰有自然粳米。 忉利天食修陀味。 普皆欲取以供大众。 有甘地味。 我以一手擎诸众生。 一手反地。 令诸比丘自取而啖。 愿见听许。 佛言。 汝虽有大神力。 诸比丘恶行报熟。 不可移转一皆不听。 是国清凉水草丰美。 有波罗奈国人。 逐水草放马欲令肥。 丁来到此处。 马子信佛心净。 见诸比丘乞食极苦难得。 言诸长老。 汝等辛苦耶。 诸比丘言极辛苦。 彼言。 我等知汝极饥饿。 我等粮食尽。 正有马麦。 汝能啖不。 诸比丘言。 佛未听我等食马麦。 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马属看马人。 若是诸牧马人。 能以好草盐水食马。 此麦自在应受。 是马有五百匹。 比丘五百少一。 一马食麦二斗。 一比丘给一斗。 一斗与马。 中有良马给麦四斗。 二斗给佛。 二斗与良马。 阿难取佛分并自取分。 持入聚落于一女前赞佛言。 姊妹。 佛有如是念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 大慈大悲。 一切智人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紫磨金色项有圆光。 大梵音声视无厌足。 若不出家。 当作转轮圣王。 犹如日出。 当有七宝及千子。 我与汝等无不属者。 今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佛陀。 未度者度。 未解者解。 未灭度者灭度。 除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有小因缘在此安居。 汝能持此麦为佛作干饭不。 女言。 大德阿难。 我家中多务多事不得为作。 傍有一女人。 闻佛功德即生敬心。 如是人者世所希有。 白阿难言。 可持麦来。 我为作饭。 从今日汝分我亦当作。 更有软善智慧持戒比丘。 我亦与作。 女即作饭持与阿难。 阿难敬佛情深。 如是思惟。 佛为王种常食肴膳。 此饭粗恶安能益身。 念已行水授饭。 见佛食之悲哽交怀。 佛知其意欲解释之。 汝能啖此饭不。 阿难言能。 受以食之滋味非常。 实是诸天以味加之。 欣悦无量悲哽即除。 佛食讫。 阿难行澡水洗手摄钵。 白佛言。 今日有一女人。 我倩作饭不肯。 傍有一女不倩而作。 佛言阿难。 是女不肯作饭。 所应得者不得。 若即作者。 此功德报。 应作转轮王第一夫人。 不倩而作者。 此福无量不假余福。 此福已大。 是时世尊宿行未除。 一时之中。 无有知佛共僧毗罗然国啖马麦者。 魔王化作诸比丘饭食。 充满盈长赍行出向诸国。 路相逢者问所从来。 答言。 从毗罗然国来。 诸居士言。 佛于彼住有四供养不。 答言。 彼常有大会。 有肴膳盈长。 我所持者。 即是彼之遗余。 尔时世尊宿行已毕。 十六大国咸闻。 世尊与五百比丘。 毗罗然国三月食马麦。 尔时诸国贵人长者居士大富萨薄。 备众供具种种肴膳。 车驮盈溢填道而来。 奉饷世尊。 自恣垂至七日未讫。 佛知故问阿难。 自恣有几日在。 阿难言。 余有七日。 佛告阿难。 汝行入城告阿耆达。 佛语汝。 我于汝国夏安居竟。 欲余国游行诸比丘言。 世尊。 是人于佛众僧有何恩德。 在此安居穷困理极而与之别。 佛言。 此婆罗门虽无恩分。 宾主之宜理应与别。 阿难受敕。 与一比丘俱到其门下。 告守门者。 可白汝阿耆达婆罗门令知阿难在外。 守门者思惟。 阿难名吉。 清旦闻之云何不白。 时阿耆达。 早起沐浴著白净衣独坐中堂。 守门者入白王言。 阿难在外。 婆罗门相法。 名吉则吉信名求净。 即语令前。 阿难前已。 即唤令坐。 时间小默而问阿难。 阿难以何事来。 答言。 佛遣我来语汝。 夏三月住汝国界安居。 安居已竟。 欲余国游行。 婆罗门惊问阿难。 瞿昙沙门。 毗罗然国夏住耶。 阿难言然。 婆罗门言。 云何得住阿谁供给。 阿难言。 穷苦理极。 佛与众僧。 三月食马麦。 是时婆罗门始自觉悟。 念前请佛并及众僧夏四月供具充备。 如何令佛及僧三月食马麦。 恶声丑名流布诸国。 当言阿耆达长夜恶邪憎嫉佛法。 恼佛及僧乃令困极。 即语阿难。 令沙门瞿昙可得忏悔留不。 阿难言不得。 是婆罗门忧愧愁恼热闷躄地。 时诸宗亲以水洒面扶起乃稣。 亲里喻言。 汝莫愁忧。 我当与汝忏谢瞿昙。 当请留住。 若不肯住。 当赍饭食随后逐之乏少时供养。 婆罗门及诸宗亲。 共往诣佛忏悔请留。 佛便思惟。 我若不受。 彼当吐热血死。 佛怜愍故。 受请七日。 婆罗门思惟。 此供具俟夏四月。 云何七日能尽。 佛自恣竟。 欲往越只国二月游行。 越只国人闻佛当来。 各设供具。 一日二日一施两施。 令毕二月次第作竟。 佛自恣竟。 二月越只国游行。 阿耆达赍诸供具追随佛后。 若乏少时当设供养。 越只诸人闻已。 相率集会共作要令。 若有请佛。 皆当日日备具前食后食怛钵那无令乏少。 莫使异人间错其中。 阿耆达知佛宿处。 辄赍食具器物。 先往施设言。 我当今日施。 若明日若后日。 诸越只人不听。 语言。 汝长夜恶邪。 是佛怨家。 故恼佛及僧。 今欲悦他意故。 作如是语。 我当今日施。 若明日若后日。 汝有何事。 尔许时令佛及僧毗罗然国三月啖马麦。 而今急急欲求施日。 婆罗门闻是语。 惭愧交怀在一面立看。 众僧少何等我当与之。 值时无粥。 即办种种粥。 酥粥油粥胡麻粥乳粥小豆粥磨沙豆粥麻子粥清粥。 办已奉佛。 佛告婆罗门。 与僧作分。 即与比丘。 比丘不受言。 佛未听我食八种粥。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食八种粥。 粥有五事利身。 一者除饥。 二者除渴。 三者下气。 四者却脐下冷。 五者消宿食。 婆罗门思惟。 我四月安乐自娱。 二月逐沙门瞿昙。 以我一人废诸国事。 今此供具多不可尽。 且当布地令佛及僧以足蹈上。 即是受用。 具以所怀白佛。 愿佛受用。 佛告婆罗门。 不可得如汝所言。 此是食物。 应以口受用。 佛欲遣婆罗门。 即为说偈。 若在天祠中  供养火为最  婆罗门书中  萨鞞帝为最  一切诸人中  转轮王为最  一切诸江河  大海深为最  于诸星宿中  月为第一最  一切照明中  日光曜为最  十方天人中  佛福田为最佛说偈竟。 从坐起去。 佛在越只国中游行。 向阿那伽频头国中。 有外道弟子。 旧象师。 名毗罗吒。 大富多财谷帛充溢。 田宅宝物悉皆丰足。 无量福德成就。 此一国人尽皆邪见。 闻佛当来相率集会。 至象师所向城中人。 种种毁佛及僧。 沙门瞿昙。 难满难养多欲无厌。 将千二百五十比丘千优婆塞五百乞残食人。 从聚落至聚落从城至城。 如霜雹蟥虫残贼人谷。 所经过处破人家业。 次第复欲不利我等。 象师及城中人。 恶心转生共作要令。 沙门瞿昙来至。 不听往看。 佛到其国。 国无精舍。 城北有林。 号胜叶婆。 其树郁茂其地平博。 世尊大众止顿其中。 象师闻佛已到。 其人先世供养佛。 种善根近正见利根。 宿因力故。 能得今世无漏智。 为善根力所追。 便自思惟。 我于此国人所宗敬。 尊贵第一。 若不看佛。 人当谓我惜费。 即告诸人。 诸人先作要令。 我自思惟。 此要不全。 诸人白言。 以何事故。 答言。 我于此国人所宗敬。 尊贵第一。 若不看佛。 人当谓我惜费。 诸人言。 今见瞿昙以何供养。 答言石蜜。 诸人言。 沙门瞿昙。 难满难养多欲无厌。 若以千二百五十瓶满中石蜜尽受不让。 象师大富不计重费。 即将千二百五十人。 负千二百五十瓶。 石蜜奉佛。 佛告聚落主。 分与众僧。 此人思惟。 果如人语多受不让。 即以一瓶与一比丘。 诸比丘不受言。 是蜜太多。 我不应受。 其人白佛。 比丘不受。 愿佛有敕。 佛与钵及刀令割分之。 千二百五十比丘皆得满钵。 一瓶石蜜犹故未尽。 白佛。 佛言重与。 犹故不尽。 佛言。 与千优婆塞及五百乞残食人。 犹尚不尽。 佛言重与。 仍不可尽。 一切皆足。 瓶蜜如故。 象师白佛。 众已饱足。 此诸瓶蜜用作何等。 佛言。 聚落主。 我不见有人若天若魔若梵天若世间众生及沙门婆罗门食是石蜜能消助身者。 除佛及僧。 汝担石蜜弃著无草地无虫水中。 象师言尔。 即如佛教。 担诸瓶蜜弃著无虫水中。 是石蜜火烟出水沸声震。 譬如竟日火烧热铁投著水中烟出水沸声震。 象师见此二种神力。 向佛意喜心信清净。 知重佛德其心软伏。 佛知其心随意说法。 得远尘离垢。 诸法眼生。 见法得法知法净法度疑。 不信他不随他除疑悔。 住初果中得无畏。 从坐起头面礼佛足白佛言。 世尊。 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我是优婆塞。 忆持。 从今日尽形寿不杀生愿受我食后住处请。 佛默然受。 知佛受已。 头面礼佛足绕佛三匝而去。 还家摒挡大堂重阁四合舍厅舍小房舍。 除去种种所有。 洒扫清净悬杂色缯幡。 烧众名香布种种花。 敷金银颇梨绀琉璃床。 各千二百五十。 如是思惟。 此四宝床。 若不受一当受一。 办千二百五十金瓶盛汤水。 千二百五十使人。 一比丘给一人。 一切房舍地。 布软[疊*毛]拘执钦婆罗杂色绫罗。 处处宝瓶盛水。 诸香酥灯一切办已。 遣使白佛。 众具已办唯圣知时。 佛食后著衣。 与比丘僧俱到其舍。 一比丘给一人。 于门外洗浴。 象师自浴佛身。 如一比丘浴顷。 千二百五十人一时皆竟。 佛及僧俱入其舍。 象师以千二百五十金床奉佛。 佛不受。 次奉银床颇梨床绀琉璃床。 尽皆不受。 却四宝床更布净床。 以细[疊*毛]拘执钦婆罗杂色绫绮布净床上。 佛及众僧坐讫。 自行澡水。 奉非时浆及含消药。 即于夜办具种种肴膳又办金钵银钵颇梨钵绀琉璃钵各千二百五十。 如是思惟。 若不受一当受一。 又办金盘银盘颇梨盘绀琉璃盘各千二百五十。 如是思惟。 若不受一当受一。 供具已办白佛。 唯圣知时。 佛及僧坐讫。 自行澡水。 以千二百五十金盘奉佛。 佛不受。 次奉银盘颇梨绀琉璃盘。 尽皆不受。 即却四宝盘。 更奉木盘铜盘。 佛即受之。 次以千二百五十金钵奉佛。 佛不受次以银钵绀琉璃钵各千二百五十奉佛。 佛不受。 佛告诸比丘。 我先已听二种钵。 若铁若瓦。 八种钵不应畜。 象师见佛及僧食讫。 自行澡水摄钵已。 持一小床在佛前坐。 欲听说法。 复白佛言。 愿佛。 受我阿那伽宾头国中尽形寿住。 我为佛作千二百五十房舍千二百五十床榻被褥拘执卧具如是粳米饭。 随饭羹王所食者。 以供养佛及僧。 佛言。 聚落主。 汝心信净于我已足。 如汝等诸善男子。 应度者众。 不得独受汝请。 是时佛说偈言。 若在天祠中  供养火为最  婆罗门书中  萨鞞帝为最  一切诸人中  转轮王为最  一切诸江河  大海深为最  于诸星宿中  月为第一最  一切照明中  日光曜为最  十方天人中  佛福田为最佛说偈竟从坐起去。 佛在阿那伽宾头国中夏住已。 持衣钵向毗耶离城。 时诸利昌辈。 闻佛越只游行欲来是毗耶离城。 众人为佛及僧故具种种肴膳。 佛到不久非时云起。 诸饮食在露地天雨。 诸利昌语阿难。 我诸利昌。 为佛及僧设种种饭食在露地天雨我当云何。 时阿难与诸利昌俱诣佛所。 头面礼足一面立。 阿难白佛。 是诸利昌。 为佛及僧故。 具种种饭食在露地天雨。 诸利昌不知当云何。 佛告阿难。 于一房舍应作净地羯磨。 云何应作。 僧一心和合。 一比丘唱。 大德僧听。 某甲房舍作净地。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某甲房作净地。 如是白。 白二羯磨。 僧某甲房舍作净地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房中作净地竟。 著饮食具舍内。 煮饭作羹作饼煮肉。 诸外道妒嫉讥嫌言。 是秃居士舍内作饭食。 诸居士内有库藏食箪食厨。 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而舍内亦有库藏食厨。 与白衣何异。 诸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惭愧。 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告诸比丘。 从今日僧坊外作食。 僧坊外作食烟火起。 露地多人见来索饭食。 比丘各各分与使僧食少。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不听作净地羯磨。 若作犯突吉罗罪。 先作者应舍。 佛在毗耶离城中。 有一大将。 字师子。 大富多钱谷帛田宅宝物丰足。 种种福德成就。 其人本是外道弟子。 于佛法中始得信心。 以好肥肉时时施僧。 外道以嫉妒心讥嫌诃责。 沙门释子正应尔耳。 人故为杀而啖。 何以故。 师子杀肥众生。 以肉时时施僧。 诸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惭愧。 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告诸比丘。 三种不净肉不应啖。 何等三。 若见若闻若疑。 云何见。 自见是生为我夺命。 如是见。 云何闻。 可信人边。 闻是生故为汝杀。 如是闻。 云何疑有因缘故生疑。 是处无屠儿无自死。 是主人恶。 能故为我夺命。 如是疑。 是三种不净肉不应啖。 三种净肉听啖。 何等三。 若眼不见耳不闻心不疑。 云何不见。 自眼不见是生故为我夺命。 如是不见。 云何不闻可信优婆塞人边。 不闻是生故为我夺命。 如是不闻。 云何不疑。 心中无有缘生疑。 是中有屠儿家有自死者。 是主人善。 不故为我夺命。 如是不疑。 是三种净肉听啖。 复次有诸天祀象走所极。 马走所极。 乌飞所极。 闪摩婆罗萨祀。 尼罗伽罗祀。 天祠中非天祠中。 分陀利华。 以彼中祀天祠肉不净。 沙门释子不应啖。 何以故。 是诸天祠为客作故。 佛故在毗耶离国。 是时饥饿乞食难得。 有一居士。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知佛受已。 从坐起头面礼佛足而归。 具种种多美饮食。 时国吉日。 清晨众僧大得猪肉干饭。 诸比丘受思惟欲啖。 居士供具已办敷床座。 遣人白佛时到。 是时僧入其舍。 佛自房住迎食分。 僧坐讫。 自行澡水下食。 食已澡漱摄钵。 持一小床坐僧前欲听说法。 上座说法已次第而出。 诸比丘食讫不受残食法。 小食先受在精舍内。 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如是饥饿时。 比丘若食竟小食先受。 不受残食法听啖。 何等受小食。 诸比丘早起受而不食是也。 佛故在毗耶离。 是时饥饿乞食难得。 有一居士。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知佛受已。 从坐起头面礼佛足还家。 具种种肴膳办已敷床褥。 遣人白佛时到。 尔时僧入其舍。 佛自房住迎食分。 居士白众僧。 大德是施早办。 僧等饱食。 残可持去须臾更食。 诸比丘食饱。 如居士言持残食去。 诸比丘食竟不受残食法。 所持残食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饥饿时食竟持残食去。 若不受残食法而食。 何等是持食去。 诸比丘食竟持残食去。 是名持食去食。 有仙人字鸡泥耶。 取木果奉佛。 佛言。 鸡泥耶。 与僧作分。 彼即与诸比丘。 诸比丘言。 我曹食竟不受残食法。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饥馑时。 诸比丘若食竟不受残食法听食。 木果若胡桃栗枇杷。 更有如是种种木果。 是一切听食。 长老舍利弗热血病。 药师语言。 应食池物。 舍利弗言。 佛未听我食池物。 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食池物。 长老大目犍连。 至漫陀耆尼池中取藕。 大如人髀极美。 如淳净白蜜。 其汁如乳。 以授舍利弗。 舍利弗问。 何处得来。 目连言。 至漫陀耆尼池中得来。 舍利弗言。 是池非人处。 何谁授汝。 目连言。 非人授我。 舍利弗言。 佛未听我非人授食啖。 白佛。 佛言。 诸比丘从今日非人授听食。 是池物多得来。 食残与诸比丘。 诸比丘不受。 诸比丘言。 我食竟不受残食法。 诸比丘不知云何。 白佛。 佛言。 从今日饥饿时听。 诸比丘食竟。 不受残食法听敢池物。 何等池物。 若莲根莲子菱芡鸡头子。 如是种种池物听食。 佛故在毗耶离。 先饥饿时怜愍诸比丘。 听小食受已后食。 食已持出木果池物。 诸比丘丰时乞食易得。 如本饥饿时净食戒比丘违。 是时诸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诃责。 何以名比丘。 佛饥饿时怜愍诸比丘。 听小食时受已后食。 食已持出木果池物。 诸比丘丰时乞食易得。 如本饥饿时净食戒比丘违。 是时诸比丘种种因缘诃已。 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佛知故问。 问诸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诸比丘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诸比丘。 云何名比丘。 佛饥饿时怜愍诸比丘。 听小食受已后食。 食已持出木果池物。 诸比丘丰时乞食易得。 如本饥饿时净食戒比丘违。 是时佛种种因缘诃已告诸比丘。 从今日如本饥饿时。 为怜愍诸比丘。 听小食受已后食。 食已持出木果池物。 如饥饿时净不应食。 若食犯波逸提。 佛在毗耶离。 随所住竟著衣持钵。 向修摩国游行。 此国有二城。 一名婆提城。 二名蜜城。 婆提城中有六大福德人。 何等六。 一居士名民大。 二民大妇。 三民大儿。 四民大儿妇。 五民大奴。 六民大婢。 何等民大居士。 大福德民大。 持少金银琉璃珠宝。 坐市肆中。 若诸宗族五亲知识朋友。 一切阎浮提人。 为金银琉璃珠宝来者。 是居士不起坐处。 能令求者自恣所须宝物如故不尽。 是为民大居士大福德。 民大居士妇。 有何等福德。 若民大居士妇。 食时若一切阎浮提人来。 为饮食故。 一切诸人自恣饱满。 食故不尽。 是民大居士妇大福德。 民大居士儿。 有何等大福德。 其儿入仓库。 宝藏中看上向。 观见有孔譬如车毂。 钱财宝物从上流下。 宝藏即满。 是民大居士儿大福德。 民大居士儿妇。 有何等大福德。 其儿妇持华香璎珞诸杂涂香好衣上服。 至中庭床上坐。 欲奉舅姑及夫。 坐处未起若一切阎浮提人来。 为华香璎珞诸杂涂香好衣上服来者。 一切自恣给与如故不尽。 是民大儿妇大福德。 民大居士奴。 有何等大福德。 民大居士奴。 若持犁一出耕时七垄成就。 是为民大居士奴大福德。 民大居士婢。 有何等大福德。 民大居士婢。 一切谷麦舂磨还输仓。 一切阎浮提人为米面故来者。 一切自恣给与米面。 如故不尽。 是为民大居士婢大福德。 是时民大居士憍慢心生。 一切阎浮提福德无人胜我。 是民大居士及婆提城中人。 皆是外道弟子。 是诸外道闻。 沙门瞿昙。 苏摩国土游行来向婆提城。 是外道辈。 相率集会入城。 至民大居士前。 毁佛及僧。 是人难满难养多欲无厌。 是沙门瞿昙。 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千优婆塞五百乞残食人从一聚落至一聚落。 从城至城。 譬如霜雹蝗虫贼残害人民谷麦。 其所至处破人家业。 今来复欲残毁我辈。 时民大居士即生恶心。 共作要令。 不听一人往见瞿昙。 若往见者。 输城中人五百金钱。 是时民大居士问诸人言。 是沙门瞿昙。 人不欲与不。 强索不。 诸人言不强索。 又问王敕与不。 答言不。 又问。 不与是人作伤害不。 诸人言不是居士言云何与。 答曰。 自信自欲自爱自心清净故与是居士言。 若沙门瞿昙。 人不欲与不强夺。 不王敕与若不与不作伤害法应与是人。 福德力故。 令尔许众人得乐。 如是人福德必胜我。 是时民大居士。 未见佛便憍慢心除。 佛从是诸国游行到婆提城。 无有精舍。 城北有林。 号曰胜叶。 其树郁茂其地平博。 世尊大众于中止顿。 民大居士闻佛已到。 其人先世供养佛及僧。 种善根近正见。 宿因力故。 能得今世无漏智。 为善根力所追。 便自思惟。 我于此国人所宗敬。 富乐第一。 若我不看佛者。 人当谓我悭贪惜费。 即告诸人。 诸人先作要令。 我自思惟。 此要不全。 我宁输五百金钱。 诸人言以何事故。 答言。 我于此国富乐第一。 若不看佛。 人当谓我悭贪惜费。 诸人宗重民大居士。 有负其债者。 有蒙供给者。 虽欲输钱无敢取者。 诸人言。 何须破要皆当共去。 一切俱行。 到已头面礼佛足一面坐。 佛为居士随意说法。 得远尘离垢。 诸法眼生。 见法得法知法信净。 度疑不信他。 不随他除疑悔。 住初果中得无所畏。 从坐起头面礼佛足言。 大德。 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证知。 我是佛弟子。 从今日尽形寿归依三宝。 居士即遣使唤五福德人。 语言。 佛大师在此。 宜速时来。 使到具告情事。 此五人亦先世供养佛。 种善根近正见利根。 宿因力故。 能得今世无漏智慧。 善根力所追。 即到佛所头面礼佛足一面坐。 佛为五人随意说法。 亦得远尘离垢诸法眼生。 见法得法知法信净。 度疑不信他。 不随他除疑悔。 住初果中得无所畏。 从坐起头面礼佛足言。 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证知。 我是佛弟子。 从今日尽形寿归依三宝。 民大居士从坐起叉手合掌白佛言。 世尊。 愿佛及僧受我舍宿。 佛默然许之。 既蒙许可。 即礼佛足还家摒挡房舍除去所有洒扫清净。 悬缯幡盖杂色绫罗。 烧众名香布种种花办金床银床颇梨床绀琉璃床各千二百五十。 如是思惟。 此四宝床。 若不受一当受一。 又办千二百五十金瓶盛汤水。 千二百五十使人。 一比丘给一人。 一切办已遣使白佛。 唯圣知时。 佛晡时著衣持钵。 与大众俱向居士舍。 千二百五十沙门。 居士给千二百五十使人。 一比丘给一人在门外洗浴。 居士自洗浴佛。 一时浴讫而入其舍。 居士以千二百五十金床奉佛。 佛不受。 次以银床颇梨绀琉璃床各千二百五十奉佛。 佛尽不受。 居士更布净床。 以细[疊*毛]拘执钦婆罗杂色绫罗。 布净床上。 大众坐讫。 自行澡水。 奉进非时浆及含消药。 即起办具种种肴膳饮食。 又办金钵银钵颇梨钵绀琉璃钵各千二百五十。 如是思惟。 若不受一当受一。 又复办金盘银盘颇梨盘绀琉璃盘各千二百五十。 如是思惟。 若不受一当受一。 办讫白佛。 时到佛及僧坐定。 自行澡水。 奉佛千二百五十金盘佛不受。 次奉银盘颇梨盘绀琉璃盘。 各千二百五十。 佛尽不受。 更奉木盘铜盘。 即为受之。 复以千二百五十金钵奉佛。 佛不受。 次奉银绀琉璃颇梨钵各千二百五十奉佛。 佛不受。 告诸比丘。 我先听两种钵铁瓦。 八种钵不应畜。 居士供施已讫。 自行澡水。 食毕摄钵。 持一小床在佛前坐。 欲听佛说法。 复白佛言。 愿受我是修摩国中尽形寿供养。 我当为佛作千二百五十房舍。 千二百五十床榻被褥拘执。 以好粳米王所食者。 供养世尊及比丘僧。 佛告聚落主。 汝心净信于我已足。 诸有如是善男子。 依信法中住。 我怜愍应度。 不得长受汝请。 佛为居士说偈咒愿。 若在天祠中  供养火为最  婆罗门书中  萨鞞帝为最  一切诸人中  帝王尊为最  一切江河中  大海深为最  于诸星宿中  明月第一最  一切照明中  日光曜为最  十方天人中  佛福田为最佛咒愿已从坐起去。 敕诸弟子次第而出。 从婆提城持衣钵。 向频阇山游行。 民大居士为佛故。 遣五百人。 以五百乳牛。 五百乘车载粳米。 及随饭羹王所食者。 语使人言。 若佛在无聚落空处宿时。 汝[穀-禾+牛]五百乳牛。 作粳米苏乳糜。 和以黑白石蜜上佛。 五百人受民大居士语。 佛在无聚落处宿。 五百人即[穀-禾+牛]乳作糜上佛。 佛言。 与僧作分。 即与僧。 僧不受。 如是思惟。 是食具以我曹故送来。 已举宿不净。 以是事白佛。 佛言。 比丘有二种请。 一者即日食。 二者冷食。 若即日得二请。 应自受一请一请与人。 若得冷请。 随所施随受。 有净随受。 有不净随受。 净随受者。 谓五种佉陀尼五种蒲阇尼食五似食。 不净随受者。 谓五宝五似宝。 彼净随受受已作净。 不净随受者。 言此不净得净当受。 佛渐渐游行到频阇山。 彼频阇山中有一夜叉鬼。 字优耽摩。 旧在彼山中住。 此鬼信佛言心净。 思惟。 我当何物上佛。 此中唯有葡萄。 即取上佛。 佛言。 与僧作分。 彼即与比丘。 比丘不受言。 佛未听我曹啖葡萄。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啖葡萄。 时大有葡萄食饱多残。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白佛。 佛言。 压汁饮。 若葡萄不作净。 若汁中不以水作净。 不应饮。 若葡萄作净。 汁中不作净。 若汁作净。 葡萄不作净。 不应饮。 葡萄净汁亦净应饮。 尔时佛游行集人转多。 有千二百五十比丘。 有千优婆塞五百乞残食人五百作人五百乳牛五百乘车。 佛欲散此众即入定。 譬如士夫屈伸臂顷。 从频阇山没至漫陀耆尼池岸上现。 岸上有结发仙人。 字鸡尼耶。 先在此住。 见佛不起。 又不问讯。 亦不让坐。 佛亦不与仙人语言问讯。 佛即于漫陀耆尼池中洗足已。 即于岸上在一树下。 布尼师檀结跏趺坐。 尔时微雨洒地。 轻风来扫。 风吹种种华。 弥漫布地。 鸡尼耶思惟。 微雨洒地轻风吹杂华布地。 皆是我力。 非是沙门瞿昙力也。 是夜多过。 尔时四大天王。 与无数百千眷属俱欲来向佛。 时有四青衣鬼神。 来向仙人在四边住。 仙人开眼见之问。 汝何人。 诸鬼神言。 我青衣鬼神。 言何以来。 言相守护。 问言何以守护。 鬼神言。 今夜多过。 四大天王当与无数百千万眷属来至佛所。 此中傥有鬼神来相触扰。 仙人言。 不守护沙门瞿昙耶。 答言不。 仙人思惟。 此微雨轻风杂华布地。 乃是沙门瞿昙力。 非我力也。 即时四大天王。 与无数百千眷属后夜来。 见佛头面礼佛足一面立。 佛以圣语说四谛法苦集尽道。 二天王解得道。 二天王不解。 佛更为二天王。 以驮婆罗语说法。 吚宁(苦谛) 弥宁(习谛) 多咃陀譬(尽谛) 陀罗辟支(道谛) 佛阇陀(知也)萨婆休(一切)蠰舍摩遮(灭求)萨婆多罗(一切离)毗楼利多咃欲(远离)萨婆休(一切) 鞞罗地(不作)波跋(恶也) 头吃想妒(苦边尽也) 涅楼遮谛(如是说也) 是二天王一解一不解。 佛复作弥梨车语。 摩舍兜舍那舍婆萨婆多罗毗比谛伊数安兜头却婆阿地婆地。 四天王尽解。 示教利喜已。 礼佛足而去。 佛于漫陀耆尼池岸上。 持衣钵游行向阿摩那国。 是结发仙人旧住。 此国深敬信佛。 而作是念。 当以何物奉上于佛。 复作是念。 如古昔仙人所受水净八种浆。 当以奉佛。 即办此众多浆。 持来上佛。 佛告鸡尼耶。 与僧作分。 即与比丘。 比丘言。 佛未听我饮八种浆。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饮八种浆。 何等八。 一周梨浆。 二茂梨浆三拘楼浆。 四舍楼浆。 五说波多浆。 六颇留沙浆。 七梨浆。 八蒲萄浆。 以水作净应饮。 佛从阿摩那国。 随所住竟持衣钵。 向阿头佉国游行。 此国中有父子比丘。 本作剃毛须发师。 其父摩呵罗。 闻佛从阿摩那国游行到阿头佉国。 此中无檀越供给僧亦无供养。 谁当供养佛。 便语儿言。 我闻佛从阿摩那国土游行欲来至此。 此中无檀越供给僧亦无供养。 汝可持钵入城求胡麻粳米小豆磨沙豆供养世尊。 其子巧能其事。 即持钵入城。 大得胡麻粳米小豆摩沙豆。 世尊既到。 父子选择房舍。 布好坐具。 即办种种粥胡麻油粥乳粥二种豆粥清粥。 办已奉佛及僧。 诸粥太多。 余残弃一房舍内地。 佛食后经行。 摩诃罗从佛仿佯。 到是处见地粥狼藉。 佛知故问摩呵罗。 何许得是多粥。 有檀越与耶。 答言无。 佛言。 是众僧物耶。 答言非。 佛言何处得。 摩诃罗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故集僧。 集僧已。 佛种种因缘诃摩诃罗。 何以名比丘。 教子作不净事。 佛种种因缘诃已告诸比丘。 从今日五众不得相教作不净事。 若教得突吉罗罗。 从今日前工师时种种作具不应畜。 若畜得罪。 若先缝衣人畜针筒不犯。 先能书人畜笔筒不犯。 先铜作人畜钻不犯。 佛从阿头佉国持衣钵。 向波婆国游行。 此国中诸豪族先作要。 佛来入国。 一切应一由延迎佛。 若不迎者。 罚五百金钱。 既闻佛来出迎。 中有一豪族。 字卢芝。 第一力士。 是阿难旧知识。 其人于佛无信。 阿难遥见其来。 语言卢芝。 汝来迎佛甚善。 卢芝言。 我非信佛而迎。 我顺亲族法故。 阿难言。 有何法。 答言。 我亲族先作要法。 若佛来者。 应一切一由。 延迎若不迎者。 罚金钱五百。 阿难。 我不惜五百金钱。 恐亲族不穆。 以是故来。 阿难执手牵至佛所。 到已头面礼佛足一面立。 阿难白佛言。 是卢芝我旧知识。 特相亲善于佛不信。 愿佛说法令其开解。 尔时世尊。 以慈心感覆彼即信悟。 寻为说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礼佛而出。 还坐本处诸人去不久。 时佛从坐起向自房。 卢芝从佛如犊随母。 佛入房坐。 卢芝礼佛足一面坐。 佛为说法示教利喜。 即从坐起礼佛而去。 思惟。 我持何等物上佛。 即以诸饼奉佛。 佛言。 与僧作分。 彼即与比丘。 比丘不受。 语言。 佛未听我啖饼。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 听啖饼。 何等饼。 若面若大小麦饼若豆饼刻镂饼重华饼。 有如是种种净饼。 一切听啖。 佛从波婆国随所住竟。 持衣钵游行到舍卫国。 诸比丘乞食。 得甘美肴膳乳酪酥油鱼肉脯。 诸比丘不受。 思惟。 乞美饮食或堕罪。 以是事白佛。 佛言。 若不自乞檀越施应受。 从今日听僧服四种药。 何等四种药。 一时药。 二时分药。 三七日药。 四尽形药。 时药者。 五种佉陀尼五种蒲阇尼五似食。 何等五种佉陀尼。 一根食。 二茎食。 三叶食。 四磨食。 五果食。 何等根食。 芋根蔙根藕根芦卜根芜菁根。 如是等种种根可食。 何等茎食。 芦卜茎谷梨茎罗勒茎柯蓝茎。 如是等种种是茎佉陀尼。 何等叶食。 芦卜谷梨叶罗勒叶柯蓝叶。 如是等种种叶可食。 是叶佉陀尼。 何等磨食。 稻大麦小麦。 如是等种种。 是磨佉陀尼食。 何等果食。 庵罗果阎浮果波罗萨果镇头佉果那梨耆罗果。 如是等种种。 是果佉陀尼。 何等五种蒲阇尼食。 一饭二麨三糒四鱼五肉。 如是五种蒲阇尼食。 何等五种似食。 糜粟穬麦莠子迦师如是等种种。 是名似食。 未漉浆汁。 是名时药。 时分药者。 若净漉浆汁。 是名时分药。 七日药者。 若酥油蜜石蜜。 是名七日药。 尽形药者。 五种根药。 何等五种。 一舍利。 二姜。 三附子。 四波提毗沙。 五菖蒲根。 是药尽形寿共房宿无罪。 五种果药。 呵梨勒。 鞞醯勒。 阿摩勒。 胡椒。 荜芺罗。 尽形寿共房宿。 有五种盐。 黑盐紫盐赤盐卤土盐白盐。 尽形寿共房舍宿。 有五种树胶药。 兴渠萨阇罗茶帝夜帝夜波罗帝夜槃那。 尽形寿共房宿。 五种汤。 根汤茎汤叶汤华汤果汤。 尽形寿共房宿。 是四种药。 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若即日受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若和合一处。 此药时应服。 非时不应服。 时药力故。 若即日受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是药和合一处。 是药应时分服。 过时分不应服。 时分药力故。 若即日受七日药尽形药。 是药和合一处。 七日应服。 过七日不应服。 七日药力故。 尽形药随意服。 若即日受时药不净。 受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和合一处不应服。 即日受时分药不净。 受七日药尽形药。 和合一处不应服。 即日受七日药不净。 受尽形药。 和合一处。 不应服。 长老优波离问佛。 是三种药。 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是三种药。 举宿得口受不。 佛言。 不得。 是三种药。 恶捉得口受不。 佛言。 不得。 是三种药。 手受口受。 不病得服不。 佛言。 不得。 是三种药。 手受口受。 病得服不。 佛言得(七法中医药法第六竟)。 十诵律卷第二十六<<[21][22][23][24][25][26][27][28][29][30] . .. >> 十诵律卷第二十七(第四诵之七)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七法中衣法第七之上佛在王舍城。 五比丘白佛。 应著何等衣。 佛言。 应著槃薮衣。 佛在王舍城。 佛身冷湿须服下药。 佛告阿难。 我身冷湿。 是事汝自知。 阿难受教。 往耆婆药师所。 语耆婆言。 佛身冷湿须服下药。 是事汝自知。 耆婆言。 长老还去我随后往。 耆婆思惟。 佛德尊重。 不宜进木药苦药如余人法。 当取青莲华以下药草熏之持用上佛。 即取青莲华以下药熏作已。 持诣佛所头面礼足白佛言。 是优钵罗华熏以下药。 可以治身。 愿佛受之。 此药一嗅十下。 二嗅二十下。 三嗅三十下。 佛受已默然。 耆婆欲还。 具教阿难侍病节度而去。 佛一嗅其药十下。 二嗅二十下。 三嗅二十九下。 耆婆明识时数复来。 瞻佛问讯。 世尊。 不审下不。 佛言。 向嗅汝药二十九下。 耆婆知佛身病未尽。 白佛言。 须饮少暖水。 饮已更一下。 如是随顺满三十下。 耆婆还家办随病药饮食软饭粥羹。 尝伽罗药奉进所须。 起居轻利无复患苦。 佛得瞻力。 还复本色。 耆婆持深摩根衣价直百千欲奉上佛。 头面礼足一面立白佛言。 我治王大臣皆与我愿。 今日治佛。 愿世尊赐我一愿。 佛告耆婆。 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已过诸愿。 白佛言。 可得愿与我。 佛告耆婆。 汝索何等愿。 耆婆言。 大德。 是深摩根衣价直百千。 愿佛受著。 怜愍故。 佛默然受。 知佛默然受。 即以深摩根衣价直百千上佛。 头面礼佛足而去。 佛以是事集僧。 集僧已告诸比丘。 今日耆婆与我价直百千深摩根衣。 从今日听若有施比丘如是衣者得随意取著。 从今日若比丘欲著槃薮衣听著。 若欲著居士施衣亦听著。 佛在王舍城。 是时洴沙王。 乘象舆清旦出王舍城欲见佛。 王信佛恭敬。 时有外道梵志。 从道而来。 王遥见谓是沙门。 便敕御者住象欲下礼拜。 大臣问王。 欲作何等。 王言欲礼来比丘。 大臣言大王。 是非佛弟子。 外道梵志耳。 王羞愧。 王问御者。 今往见佛。 去此几许可乘何处可下。 御者具答。 到已头面礼佛足一面坐白佛言。 世尊。 愿令僧衣与外道衣异。 使可分别。 佛告大王。 何以故。 欲令衣异。 王以是事具白佛。 佛为王说法示教利喜。 礼佛而去。 时阿难侍佛后执扇扇佛。 佛顾语阿难。 我欲南山国土游行。 阿难受敕寻从。 既到南山国土。 时至乞食。 食讫到一树下敷尼师檀结跏趺坐。 是时近山有好稻田畦畔齐整。 佛告阿难。 汝见彼稻田畦畔齐整不。 答言见。 佛告阿难。 此深摩根衣能法此田作衣不。 阿难言能。 即以衣与阿难。 阿难受已小却。 即割截簪缝中脊衣叶两向收襞展张还奉佛。 佛赞善哉善哉。 此衣割截如是作应法。 佛从南山国土持衣钵向王舍城。 到已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告诸比丘。 从今日听著割截衣。 不著割截衣不得入聚落。 若入得突吉罗罪。 佛听诸比丘著居士施衣。 诸居士婆罗门有信施者。 多施僧衣钦婆罗拘执杂色[疊*毛]。 诸比丘畜多衣。 佛知诸比丘畜多衣。 多衣妨行道欲作齐限。 告阿难言。 吾欲向维耶离国游行。 阿难受敕寻从。 既到会值冬节。 八夜寒风破竹。 佛时著一割截衣。 初夜空地经行。 初夜过中夜来。 佛身寒告阿难。 持第二割截衣来。 阿难即取衣授佛。 佛取衣著。 中夜空地经行。 中夜过后夜来。 佛身寒告阿难。 持第三割截衣来。 阿难即授衣。 佛取衣著空地经行。 佛思惟。 诸比丘尔所衣足。 是夜过已。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告诸比丘。 从今听三衣。 不应少不应多。 苦少畜得突吉罗罪。 若多畜得尼萨耆波逸提罪。 有一比丘有粪扫衣。 比丘闻佛结戒。 不应著不割截衣入聚落。 思惟。 我有粪扫衣破裂。 我当补帖作钩叶栏施缘。 即持针缕近祇林门间补帖粪扫衣。 用当割截衣。 佛将侍者阿难食后经行。 至彼处见之。 佛知故问汝欲作何等。 答言。 世尊与我等结戒。 不应著不割截衣入聚落。 我有粪扫衣破裂。 欲补帖施缘当割截衣。 佛言。 比丘善哉。 粪扫衣补帖。 应用当割截衣。 从今听畜粪扫衣四种。 何等四种。 一冢间衣。 二出来衣。 三无主衣。 四土衣。 何等冢间衣。 有衣裹死人弃冢间。 是为冢间衣。 何等出来衣。 裹死人衣。 持来施比丘。 是为出来衣。 何等无主衣。 若聚落中若空地衣不属他。 若男子若女人若黄门若二根。 是为无主衣。 何等为土衣。 有巷陌中若冢间。 若粪扫中有弃弊物。 是为土衣。 若比丘得冢间新衣。 应两重作僧伽梨。 一重郁多罗僧。 一重安陀会。 二重尼师檀。 复次欲作三重僧伽梨三重尼师檀。 若比丘得冢间故衣。 应四重作僧伽梨。 二重郁多罗僧。 二重安陀会。 四重作尼师檀。 出来衣无主衣亦如是。 土衣听随意作重。 佛在舍卫国。 有摩伽罗母。 名毗舍佉。 诣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佛以种种因缘说法示教利喜已默然。 知佛说法示教利喜默然已。 从坐起偏袒著衣合掌白佛言。 世尊。 愿佛及僧受我明日请。 佛默然受。 知佛默然受已。 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 还舍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佛是初夜共阿难露地经行。 佛看星宿相语阿难言。 若今有人问知宿星相者。 何时当雨。 彼必言七岁当雨。 佛语阿难。 初夜过已中夜至。 是星相灭更有异星相出。 若尔时有人问知相者。 何时当雨。 彼必言过七月当雨。 又语阿难。 中夜过已至后夜。 是星相灭更有异星相出。 若尔时问知相者。 何时当雨。 彼必言七日当雨。 是夜过地了时东方有云出。 形如圆碗遍满空中。 是云能作大雨满诸坑坎。 尔时佛告阿难。 语诸比丘。 是碗云雨有功德。 能除病。 若诸比丘欲洗浴者露地立洗。 阿难受教语诸比丘。 是碗云雨有功德能除病。 诸比丘欲洗浴者露地立洗。 时诸比丘随意露地立洗浴。 尔时毗舍佉鹿子母。 办饮食已早起敷坐处。 遣婢白佛时到。 食具已办佛自知时。 婢即受教。 往诣祇林请诸比丘。 于门孔中看。 见裸形露洗。 见已心不喜。 作是念。 是中都无比丘。 尽是裸形外道无惭愧人。 作是念已。 即还语大家言。 祇陀林中无一比丘。 尽是裸形外道。 是毗舍佉母智慧利根。 知今日雨堕诸比丘必当露地裸形洗浴。 是婢痴无所知故。 作是言。 祇林中无一比丘。 尽是裸形外道。 即更唤余婢。 往诣祇林打门作声。 白言时到食具已办。 即受教去。 往诣祇林打门作声。 时到食具已办。 佛自知时。 尔时佛与大众著衣持钵。 众僧围绕俱诣其舍。 佛在僧中坐。 毗舍佉母自行澡水。 自手与多美饮食。 食讫行水知摄钵已。 持小床坐佛前。 欲听说法。 白佛言。 世尊。 请与我愿。 佛言。 诸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已过诸愿。 毗舍佉言。 与我可得愿。 佛言。 与汝可得愿。 欲得何愿。 毗舍佉言。 欲与比丘僧雨浴衣。 与比丘尼僧水浴衣。 客比丘来我与食。 远行比丘我与食。 病比丘我与食。 看病比丘我与食。 我常与比丘僧粥。 多知识少知识比丘。 我与病缘汤药及所须物。 佛言。 汝见何因缘故。 欲与比丘僧雨浴衣。 答言大德。 我今日早起敷座已。 遣使诣祇林白佛时到。 门间见诸比丘露地雨中裸形洗浴。 婢还言。 祇林中无一比丘但诸外道。 大德。 比丘裸形在佛前和尚阿阇梨一切上座前。 则为无羞。 是故与比丘僧雨浴衣。 自在露地雨中洗浴。 毗舍佉。 汝见何因缘故。 欲与比丘尼僧水浴衣。 答言大德。 我一时与诸居士妇。 共至阿耆罗河中洗浴。 时诸比丘尼亦入河中裸形洗浴。 诸居士妇见心不喜。 诃责言。 是辈薄福德。 不吉粗身大腹垂乳。 何用作比丘尼。 大德。 女人裸形丑恶。 是故我欲与尼僧水浴衣。 毗舍佉。 汝见何因缘故。 欲与客来比丘饮食。 答言大德。 客来比丘不知何处可去不可去。 道路疲极未得休息。 是故我欲与饮食。 后随知可去不可去处。 毗舍佉。 汝见何因缘故。 欲与远行比丘食。 答言大德。 远行比丘若待僧食时。 若行乞食则伴舍去。 或夜中入险道或独行旷野。 我与食故。 不失伴不入险道。 是故我与饮食。 毗舍佉。 汝见何因缘故。 欲与诸病比丘饮食。 答言大德。 病比丘不得随病饮食。 则病难差。 是故我与随病饮食。 则病易差。 毗舍佉。 汝见何因缘故。 欲与看病比丘饮食。 答言大德。 看病比丘。 若待僧中食后食。 若行乞食去。 是病比丘瞻养事阙。 若煮饭作粥作羹煮肉煮药汤。 出入大小便器若弃唾器。 以是故。 我与看病比丘饮食。 瞻养不阙。 便得煮饭作粥作羹煮肉及煮药。 出入大小便器弃唾器。 毗舍佉。 汝见何因缘故。 欲常与比丘僧粥。 答言大德。 若比丘不食粥。 有饥渴恼或时腹内风起。 我常与粥故。 则无众恼。 毗舍佉。 汝见何因缘故。 欲与多知识少知识比丘病缘汤药及所须物。 答言大德。 病比丘必欲得汤药所须诸物。 以是故我与。 复次大德。 我若闻某比丘彼住处死。 佛记彼比丘三结断得须陀洹。 不堕恶道必得涅槃。 极至七生天上人中往返得尽众苦。 大德。 我当问。 是长老曾来舍卫国不。 若闻是比丘曾来舍卫国。 我思惟。 是长老或受我雨浴衣。 或受客比丘饮食。 或远行比丘饮食。 或随病饮食。 或看病饮食。 或常与粥。 或病比丘汤药诸物。 大德。 我以是因缘故觉意满。 大德。 我若闻某比丘彼住处死。 佛记彼比丘三结尽三毒薄。 得斯陀含一来生。 是世得尽苦际。 我当问。 是长老曾来舍卫国不。 若我闻是比丘曾来舍卫国。 大德。 我如是思惟。 是长老或受我雨浴衣。 或受客比丘饮食。 或受远行饮食。 或随病饮食。 或看病饮食。 或常与粥。 或病比丘汤药诸物。 大德。 我以是因缘故觉意满。 大德。 我若闻某比丘彼住处死。 佛记彼比丘得阿那含五下结尽。 便于天上般涅槃不还是间。 大德。 我当问。 是长老曾来舍卫国不。 若我闻是比丘曾来。 我思惟。 是长老或受我雨浴衣。 或客比丘饮食。 或远行饮食。 随病饮食。 或看病饮食。 或常与粥。 或病比丘汤药诸物。 大德。 我以是因缘故觉意满。 大德。 我若闻某比丘彼住处死。 佛记彼比丘得阿罗汉。 是生已尽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自知作证。 我当问。 是长老曾来舍卫国不。 若闻是比丘曾来。 我思惟。 是长老或受我雨浴衣。 或受客比丘饮食远行饮食。 随病饮食看病饮食。 或常与粥病比丘汤药诸物。 我以是因缘故觉意满。 大德。 如是我财福德成就。 以是因缘摄法福德。 佛言。 善哉善哉毗舍佉。 我听汝是诸愿。 听汝与比丘僧雨浴衣。 比丘尼僧水浴衣。 客比丘饮食。 远行比丘饮食。 随病比丘饮食。 看病比丘饮食。 比丘僧常与粥。 多知识少知识比丘与病缘汤药诸物。 毗舍佉。 是财福德成就。 以是因缘摄法福德。 佛为毗舍佉说种种法示教利喜已从坐起去。 佛以是事集僧。 集僧已告诸比丘。 从今日听诸比丘畜雨浴衣随意露地浴。 是诸比丘知佛听畜雨浴衣。 便广长大作畜。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佛听畜雨浴衣。 便广长大作畜。 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僧。 集僧已。 知而故问诸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知我听畜雨浴衣。 便广长大作畜。 诃已告诸比丘。 从今日欲作雨浴衣。 应量作。 是中量者。 长佛六搩手广二搩手半。 若过量作。 犯波逸提罪。 佛在毗耶离国。 土地卤湿。 诸比丘病痈疮。 有一比丘疮中脓血流出。 污安陀会如水渍。 佛遥见之。 知而故问是比丘。 汝身何以脓血流出污安陀会如水渍。 比丘答言。 世尊。 我痈疮中脓血流出污安陀会。 佛以是事集僧。 集僧已告诸比丘。 从今日听诸病痈疮比丘著覆疮衣。 乃至疮差后十日。 若过犯波逸提罪。 诸比丘知佛听畜覆疮衣。 便广长大作畜。 有诸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诃责言。 云何名比丘。 知佛听畜覆疮衣。 便广长大作畜。 诸比丘种种因缘诃已具白佛。 佛以是事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诸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 云何名比丘。 知佛听畜覆疮衣。 便广长大作畜。 佛种种因缘诃已告诸比丘。 从今日欲作覆疮衣。 先应量作。 是中量长四搩手广二搩手。 若过作犯波逸提罪。 佛在毗离耶国。 诸比丘不净污卧具浣。 早起近精舍门间悬晒。 食时佛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见不净污卧具浣早起精舍门间悬晒。 食后佛以是事集僧。 集僧已告诸比丘。 我今日食时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见诸比丘不净污卧具晨朝浣精舍门间悬晒。 汝等诸比丘。 此事不是不应尔。 众僧卧具多用不筹量。 诸婆罗门居士。 身心疲苦血肉枯竭布施作福。 是中应筹量少用。 乱念比丘不一心。 睡眠时有五过失。 何等五。 一者难睡苦。 二者难觉苦。 三者见恶梦。 四者睡眠时善神不护。 五者觉时心难入诸善觉观法。 不乱念比丘一心睡眠有五善事。 何等五。 一者无难睡苦。 二者睡易觉。 三者睡无恶梦。 四者睡时善神来护。 五者睡觉心易入善觉观法。 比丘有淫怒痴未离欲。 不乱念一心眠。 尚不失精。 何况离欲人。 佛种种因缘诃已告诸比丘。 从今日听畜尼师檀。 覆护僧卧具故。 不应不敷尼师檀僧卧具上卧。 诸比丘知佛听畜尼师檀。 便广长大作畜。 有诸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诃责言。 云何名比丘。 知佛听畜尼师檀。 便广长大作畜。 种种因缘诃已具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诸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诸比丘。 何以名比丘。 知佛听畜尼师檀。 便广长大作畜。 诃已告诸比丘。 从今日作尼师檀应量作。 是量长二搩手广一搩手半。 若过作。 犯波逸提罪。 佛在舍卫国。 食时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食已还向安陀林中。 在一树下敷尼师檀结跏趺坐。 长老迦留陀夷亦复入安陀林。 去佛不远在一树下敷尼师檀坐。 是长老身大。 两膝到地两手捉衣。 愿言。 佛何时当听我缕边一搩手作尼师檀。 我愿满足。 佛晡时从禅起。 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告诸比丘。 我今日食时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食已还入安陀林中。 一树下敷尼师檀坐。 迦留陀夷乞食。 还亦坐树下。 作是思惟。 佛今日何处行道。 我亦彼间行道。 我入安陀林中。 一树下布尼师檀坐。 迦留陀夷亦尔。 是善男子身大。 两膝到地两手捉衣。 作是愿言。 佛何时当听我缕边一搩手作尼师檀。 如是满足。 佛告诸比丘。 从今日听尼师檀缕边一搩手作。 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欲作尼师檀。 应量作。 是量长二搩手。 广一搩手半。 益缕边一搩手。 若过作。 得波逸提罪。 佛在迦毗罗婆国。 长老难陀。 是佛弟姨母所生。 与佛身相似。 三十相短四指不及佛。 难陀作衣。 与佛衣等量。 诸比丘若食时集若中后集遥见来起迎。 思惟我等大师佛来。 渐近知是难陀。 上座比丘羞思惟。 是我等下座而起迎。 难陀亦惭愧言。 乃令诸上座起迎我。 诸比丘具白佛。 佛以是事集僧。 集僧已佛知故问难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言从今日汝衣应减作坏染净。 佛告诸比丘。 汝等与难陀衣作敷晒。 若更有如是人。 僧亦当如是同心作敷晒。 从今日若比丘作衣与佛衣等若过。 得波逸提罪。 佛衣长九搩手广六搩手。 佛在舍卫国。 有一比丘。 到佛所礼佛足一面立白佛。 听我著刍摩衣。 佛言。 听汝著刍摩衣。 何以故。 刍摩衣不妨得道。 及知足少欲知时知量。 勤学少取节用。 头陀静处随涅槃。 有一比丘白佛。 听我著憍施耶衣。 佛言。 听汝著憍施耶衣。 何以故。 憍施耶衣不妨得道。 知足少欲乃至随涅槃。 有一比丘白佛言。 听我著沙尼衣。 佛言。 听汝著沙尼衣。 沙尼衣不妨得道。 少欲知足乃至随涅槃。 有一比丘白佛。 听我著野麻衣。 佛言。 听汝著野麻衣。 野麻衣不妨得道少欲知足。 羁由罗钦婆罗亦如是。 有一估客。 有翅弥楼钦婆罗。 卖不得价。 闻布施长老须菩提得今世报。 即持衣施须菩提。 须菩提不取言佛未听我受此衣。 诸居士嗔恨言。 诸沙门释子恒赞布施。 今与不肯受。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畜钦婆罗衣。 钦婆罗衣不妨得道。 少欲知足乃至随涅槃。 有一比丘白佛。 听我受裸形法。 佛言。 裸形法不应受。 若受裸形犯偷兰遮罪。 何以故。 受裸形法。 是外道相故。 有一比丘白佛言。 听我著发钦婆罗。 佛言。 发钦婆罗不应著。 若著得偷兰遮罪。 何以故。 是外道相故。 有一比丘白佛。 听我著角鸱翅衣。 佛言。 角鸱翅衣不应著。 若著得偷兰遮罪。 何以故。 是外道相故。 有一比丘白佛。 听我著粗氀衣。 佛言。 粗氀衣不应著。 若著得突吉罗罪。 有一比丘白佛。 听我著皮衣。 佛言。 不听著皮衣。 若著得突吉罗罪。 有一比丘白佛。 听我著一衣。 佛言。 不听著一衣。 若著得突吉罗罪。 有一比丘白佛。 听我著上下衣。 佛言。 我先以听三衣。 不应少不应多。 若比丘少畜得突吉罗罪。 若多畜堕尼萨耆波逸提罪。 若持上下衣得突吉罗罪。 有一比丘白佛。 听我著打木衣。 佛言。 不听著打木衣。 若著得突吉罗罪。 有一比丘白佛。 听我著阿拘草衣跋拘草衣拘赊草衣文若草衣婆婆草衣藁草衣。 佛言。 一切不听著。 若著得突吉罗罪。 六群比丘白佛。 听我除身毛。 佛言。 不应除身毛。 除身毛得突吉罗罪。 六群比丘白佛。 听我著真青衣。 佛言。 六群比丘索二种。 先索除身毛。 今索真青衣。 佛言。 真青衣及真黄真赤真白。 一切毛皮衣偏袖衣复衣。 一切毡衣一切贯头衣。 两袖衣一切绣衣。 一切衫一切裤。 一切[袖-由+宁]裤一切裈。 一切波罗弥利衣。 一切舍勒衣一切白衣衣。 比丘不应著。 若著得突吉罗罪。 有一比丘白佛。 听我著树生衣。 佛言。 不听著树生衣。 若著得突吉罗罪。 有一比丘白佛。 听我著粗毛钦跋。 佛言。 不听著粗毛钦跋。 若著得突吉罗罪。 粗毛氀钦跋有五种不可事。 何等五。 寒时大寒。 热时大热。 粗涩坚硬。 令人皮粗。 佛在舍卫国。 长老比丘喜陀。 于安陀林中留僧伽梨。 著上下衣入舍卫城乞食。 失僧伽梨。 食后觅不得。 语诸比丘。 诸长老。 我安陀林中留僧伽梨。 著上下衣入城乞食。 失僧伽梨。 我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比丘喜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赞持一切物去。 若比丘少欲住。 衣趣盖形食趣充躯。 是比丘所行处。 共衣钵俱无所顾恋。 譬如鸟飞与毛羽俱飞在空中。 比丘亦如是。 少欲知足。 衣趣盖形食趣充躯。 是比丘所行处。 共衣钵俱无所顾恋。 亦如鸟飞。 佛种种因缘赞持一切物去已。 告诸比丘。 从今日不持三衣不应入俗人家。 若入得突吉罗罪。 佛在舍卫国。 长老阿难。 天雨时祇林中留僧伽梨。 著上下衣入舍卫城乞食。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阿难。 汝实天雨时祇林中留僧伽梨著上下衣入城乞食不。 阿难言。 实尔世尊。 佛言何以故。 阿难言天雨故。 佛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告诸比丘。 有五因缘听留僧伽梨。 何等五。 一有比丘住处。 二若受迦絺那衣。 三若天雨。 四若欲雨。 五若聚落外有施会。 是为五因缘。 复有五因缘留僧伽梨衣。 何等五。 一有比丘住处。 二若受迦絺那衣。 三若店肆施会。 四市肆施会。 五四衢道头。 是为五因缘。 佛在王舍城。 是时诸外道出家。 夏安居竟自恣时。 诸外道居家弟子。 布施衣物。 诸优婆塞佛法中信心清净思惟言。 是诸邪法恶师。 夏安居竟自恣时。 尚知布施衣。 我等圣僧夏安居竟自恣时。 云何不布施诸衣耶。 即持衣幞诣竹园施僧。 诸比丘不受言。 佛未听我等受夏安居竟自恣时布施安居衣。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听安居竟自恣时受安居施衣。 诸沙弥来索衣分。 诸比丘言。 佛未听我等与沙弥安居施衣分。 以是事白佛。 佛言听与。 诸比丘如是思惟。 佛言听与。 不知与几许白佛。 佛言。 沙弥若立若坐。 次第诸檀越手与布施。 多少应属沙弥。 若诸檀越不分别。 与作四分。 第四分与沙弥。 佛在王舍城。 是时诸外道出家。 夏安居竟自恣时。 诸居家弟子以诸物施。 澡罐绳缨楼遮迦火炉盖扇革屣曲杖。 诸优婆塞佛法中信心清净思惟。 是诸邪法恶师。 夏安居自恣时。 尚知布施诸物。 我等圣僧夏安居竟自恣时。 云何不布施诸物。 即随比丘法布施种种诸物。 若钵若拘钵多罗。 若半拘钵多罗。 键镃半键镃。 带镮禅镇衣鞙钵支。 澡罐钵囊盖扇革屣。 如是等种种比丘所须物。 持诣竹园布施僧。 诸比丘不受言。 佛未听我等夏安居竟自恣时受随比丘所须物。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听夏安居起自恣时受随比丘所须物。 时诸沙弥来索随比丘所须物分。 诸比丘不与。 语沙弥言。 佛听夏安居起自恣时施衣与沙弥分。 未听随比丘所须物与沙弥分。 以是事白佛。 佛言应与。 诸比丘如是思惟。 佛言应与。 不知与几许白佛。 佛言。 诸沙弥若立若坐。 若次第诸檀越手自布施。 多少属沙弥。 若诸檀越不分别。 与作四分。 第四分与沙弥。 佛在舍卫国。 跋难陀释子两处安居。 为布施故。 诸比丘不知何处与衣分白佛。 佛言安居处与。 诸比丘言两处安居。 佛言何处住日多。 答言两处日等。 佛言何处自恣。 答言两处自恣。 佛言何处先自恣。 是处与衣分。 佛在舍卫国。 跋难陀释子。 夏后月按行诸精舍。 欲知何处安居比丘多得衣物。 布施多处即往。 诸比丘遥见。 起迎与布坐处令坐。 共相问讯乐不乐。 小默然语诸比丘。 长老。 是中住处僧得布施衣不。 诸比丘言得。 分未。 答言未分。 言持来。 是间分。 诸比丘持来。 著跋难陀前分。 分已上座取分欲去。 跋难陀言。 大德小待。 问言有何等事。 答言但小待。 跋难陀能说法。 杂语好语无尽语。 如是好语说法。 上座闻法大欢喜。 爱法故语跋难陀。 我衣分属汝。 如是第二第三上座亦如是。 一切僧衣分尽与跋难陀。 如是一处两处三处多得衣。 大幞持入祇林。 诸比丘祇林门间空地经行。 遥见来自共相语。 跋难陀释子来。 耐羞人多作见闻疑恶。 多取衣幞来。 渐近诸比丘问。 是诸衣何处得。 答言。 与诸比丘广说法故得。 诸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诃责。 何以名比丘。 余处安居余处受衣分。 诸比丘种种因缘诃已具白佛。 佛以是事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跋难陀。 汝实尔不。 答言实尔。 佛种种因缘诃。 何以名比丘。 余处安居余处受衣分。 尔时佛但呵。 未为比丘结戒。 佛在憍萨罗国。 一住处与大比丘僧安居。 是国中诸居士。 见僧多家家与比丘僧衣。 若别房衣亦后安居衣。 佛后岁祇林中夏安居。 是住处有两老比丘安居。 诸居士思惟。 我等施僧如旧令事不废。 诸比丘得布施我等得福。 诸居士送多衣物。 如本法与住处僧。 是二老比丘思惟。 是诸衣多我等人少。 若分知当得何等罪。 心疑不分。 是时跋难陀。 夏后月按行诸精舍。 欲知何处安居比丘多得衣物布施。 跋难陀思惟。 佛往年安居处。 是中必有多衣施。 即往彼住处。 二老比丘遥见来。 起迎与坐处。 共相问讯乐不乐。 小默然问言。 是中住处僧。 得布施衣物不。 答言得。 问分未。 答未分。 问言何故不分。 答言。 是诸衣多我等人少。 若分知当得何等罪。 心疑不分。 跋难陀言汝不分好。 若分知汝得何罪。 二老比丘问。 汝能分不。 答言能。 是中应作羯磨。 即持诸衣物来置前。 跋难陀分作三聚。 是二比丘间著一聚。 自二聚间立言。 汝听作羯磨。 汝二人一聚  如是汝有三  两聚并及我  如是我有三问是羯磨好不。 答言善。 跋难陀大担衣去。 彼言。 大德上座。 我等诸衣物未分。 跋难陀言我与汝分。 知法人应与一好衣。 彼言当与。 跋难陀是聚中。 取一大价衣著一处。 余与分作二分已。 自担多衣幞入祇林。 诸比丘门间空地经行。 遥见来自共相语。 是跋难陀无羞人。 多作见闻疑恶。 多取诸衣幞遂近来至。 诸比丘言。 跋难陀。 是诸衣何处得。 跋难陀具说向诸比丘。 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惭愧诃责。 何以名比丘。 故夺老比丘物。 诸比丘种种因缘诃已具白佛。 佛以是事集僧。 集僧已。 佛知故问跋难陀。 汝实尔不。 答言实尔。 佛种种因缘诃何以名比丘。 故夺老比丘物。 佛种种因缘诃已告诸比丘。 是跋难陀。 非但今世夺。 前世亦夺。 是事听。 乃过去世一河曲中有二獭。 河中得大鲤鱼不能分。 是二獭一面住守之。 有野干来欲饮水。 见言外甥。 是中作何等。 獭言阿舅。 是河曲中得此鲤鱼。 不能分汝能分不野干言能。 是中应说偈。 野干分作三分。 问獭汝谁喜入浅。 答言是獭。 谁能入深。 答言是獭。 野干言听我说偈。 入浅应与尾  入深应与头  中间身肉分  应与知法者野干衔鱼身。 雌者来说偈问。 汝何处衔来  满口河中得  如是无头尾  鲤鱼好肉食雄野干说偈答。 人有相言击  不知分别法  能知分别者  如官藏所得  无头尾鲤鱼  是故我得食佛语诸比丘。 时二獭者二老比丘是野干者跋难陀是。 是跋难陀前世曾夺今世复夺。 佛种种因缘呵跋难陀已告诸比丘。 从今日是处安居。 不应余处受衣分。 若受得突吉罗罪。 有一住处一比丘夏安居。 是中诸人为夏安居僧故。 布施诸衣应分物。 虽诸人为夏安居僧故布施诸衣物。 一比丘独夏安居应得受。 二比丘三比丘四比丘亦如是。 有住处无住处亦如是。 无聚落阿练若亦如是。 有一住处一比丘夏安居。 是中诸人为客比丘故。 多布施僧诸衣物应分物。 虽诸人为客比丘故多布施僧诸衣。 现前僧应分物。 是一比丘夏安居。 是衣应独受。 如是二比丘三比丘四比丘亦尔。 有住处无住处亦如是。 无聚落阿练若处亦如是。 若自恣竟僧破。 应与夏安居衣分不。 佛言应与。 自恣竟被举比丘。 应与衣分不。 佛言不应与。 自恣竟有比丘至彼朋党。 应与安居衣分不。 佛言。 若至如法众中应与。 自恣竟有比丘。 自言我白衣。 应与夏安居衣分不。 佛言不应与。 自恣竟有比丘自言我是沙弥。 应与夏安居衣分不。 佛言应与沙弥分。 自恣竟有比丘自言我非比丘。 应与夏安居衣分不。 佛言不应与。 若言我外道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不共住种种不共住自言犯边罪本白衣不能男污比丘尼越济人杀父母杀阿罗汉破僧恶心出佛身血。 如是人等应与夏安居衣分不。 佛言不应与。 自恣竟有比丘游行至他国。 应与夏安居衣分不。 佛言。 有应与有不应与。 与者知当还。 不与者知不还。 若嘱人取者。 一切衣分应与。 不嘱人取者不应与。 受嘱者。 一切僧使应代作。 十诵律卷第二十七<<[21][22][23][24][25][26][27][28][29][30] . .. >> 十诵律卷第二十八(第四诵之八)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七法中衣法第七之下佛语比丘。 布施有八种。 何等八。 一界布施。 二依止布施。 三制限布施。 四给得布施。 五僧得布施。 六现前得布施。 七夏安居得布施。 八指示得布施。 云何名界布施。 有一人言。 是衣布施是中住处僧。 夏后月受迦絺那衣。 是衣谁应受。 佛言。 虽夏后月受迦絺那衣。 若比丘入是界内者应受。 是名界得布施。 云何名依止布施。 如多比丘多住处作内界。 夏安居自恣竟舍本界。 结僧坊垣壁作内界。 是中诸人为夏安居众僧故。 布施诸衣应分物。 是衣谁应受。 佛言。 虽舍本界是诸比丘。 本多住处作界内夏安居。 是衣物诸比丘尽应分。 是为依止得布施。 云何制限布施。 有一住处有二部比丘僧。 夏安居有受法众。 有不受法众。 是众僧夏安居竟。 作如是制限。 此族布施我等受。 彼族布施汝等受。 此家布施我等受。 彼家布施汝等受。 是间行处布施我等受。 彼间行处布施汝等受。 是间聚落布施我等受。 彼间聚落布施汝等受。 是间去处聚落布施我等受。 彼间去处聚落布施汝等受。 是间街巷多人处布施我等受。 彼间街巷多人处布施汝等受。 是中诸人为夏安居僧故。 捉上座手布施。 与僧诸衣应分物。 白佛言。 是衣物谁应受。 佛言。 随何部作上座。 是物应属一部。 若檀越捉第一上座手第二上座手言。 是物施僧。 是物应属谁。 答言。 二上座是一部上座。 应属一部。 若二上座各是一部。 应属二部。 云何应分。 答言。 次第等分四分。 第四分应与沙弥。 是名制限得布施。 云何给得布施。 若为人作布施。 为因缘作布施。 月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十五日三十日十六日月一日。 乃至布萨时一钱给某处。 是诸物给处与。 是为给得布施。 云何僧得布施。 是住处有檀越言。 是衣与住处僧。 是时夏后月。 是住处不受迦絺那衣。 白佛。 是衣谁应受。 佛言。 夏后月是住处。 虽不受迦絺那衣。 诸比丘是中住处住。 是衣应属。 是为僧得布施。 云何现前得布施。 有檀越言。 是住处与现前僧。 是时夏后月。 是住处受迦絺那衣。 白佛言。 是衣谁应受。 佛言。 虽夏后月是住处受迦絺那衣。 诸比丘是中住处现在。 是衣是辈应属。 是为现前得布施。 云何夏安居得布施。 有檀越言。 是衣与是住处夏安居僧。 是时非夏后月。 此住处迦絺那衣不受。 白佛言。 是衣谁应受。 佛言。 若非夏后月。 此住处迦絺那衣不受。 诸比丘是中住处夏安居竟。 是衣是辈应受。 是为夏安居得布施。 云何示得布施。 有檀越言。 是衣与耆阇崛山中。 若毗婆罗跋首山中。 若萨波烧持迦波婆利山中。 若萨多般那旧河山中。 白佛。 是衣谁应受。 佛言。 是衣何处示。 示处应受。 是为示得布施。 佛在舍卫国。 是时长老意师。 夏后月与大比丘僧五百人游行诸国。 以长老意师故。 僧大得供养。 时食怛钵那种种粥多诸衣布施。 是时诸比丘如是思惟。 以是长老意师故。 僧大得供养。 时食怛钵那多诸衣布施。 诸比丘往诣意师所问言。 为大德大得供养。 时食怛钵那多诸衣物布施。 长老。 是衣物谁应受。 长老意师言。 诸长老。 如佛毗尼中语。 有一住处一比丘夏安居。 诸人虽为客比丘故布施。 僧诸衣应分物。 是一比丘独在此夏安居。 是衣应独受。 二比丘三比丘四比丘亦如是。 有住处无住处无聚落阿练儿处亦尔。 诸长老。 汝等如是比衣应受。 如长老意师多亦如是。 如长老耶舍。 长老耶首陀亦如是。 又一时众多大上座比丘大迦叶为首。 波罗利弗城雍园中住。 是时摩竭国一住处。 独一比丘住。 是中诸人为夏安居僧故。 布施诸衣应分物。 是比丘如是思惟。 是住处诸人为僧故。 布施诸衣应分物。 我一人非僧。 我当往问长老迦叶等诸上座比丘。 是衣物谁应受。 即具以是事问诸长老。 诸长老言。 如佛毗尼中说。 有一比丘。 一住处夏安居。 是诸人为夏安居僧故。 布施诸衣应分物。 是一比丘独夏安居。 是衣应受。 二比丘三比丘四比丘亦如是。 有住处无住处无聚落阿练儿处亦尔。 如是比衣应受。 佛在舍卫国。 是时给孤独儿。 字僧迦罗叉。 顶结发故。 诣祇林中多设食供养僧。 诸比丘大会千二百五十人。 诸居士见大众集。 是中为僧故。 布施诸衣现前僧应分物。 旧比丘言。 是夏末月是中受一日成衣。 是时布施夏安居僧应分物。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以是白佛。 佛言。 虽夏末月受迦絺那衣。 是名因缘衣。 现前僧应分。 佛在舍卫国。 有阿罗汉比丘般涅槃。 为是比丘故。 诣祇林中多设食供养僧。 诸比丘多会千二百五十人。 诸居士见大众集。 是中为僧故。 布施诸衣。 应现前僧分物。 旧比丘言。 夏末月是中受迦絺那衣。 是衣施夏安居僧应分。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虽夏末月住处受迦絺那衣。 是因缘衣现前僧应分。 沙弥来索衣分。 诸比丘不与。 诸比丘言。 佛说夏安居衣分应与沙弥。 随比丘法物应与沙弥。 佛不语因缘衣应与。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听与。 诸比丘不知与几许。 以是事白佛。 佛言。 诸檀越布施。 沙弥若立若坐。 若次第自手布施。 应属沙弥。 若檀越不分别。 与作次第分竟。 四分与沙弥一分。 佛在舍卫国。 是时给孤独居士死故祇林破。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白佛。 佛言。 比丘若可治便如法治。 诸比丘治不能办转破坏白佛。 佛言。 给孤独居士有子。 字僧迦罗叉。 应语。 是祇林汝父作。 而今倾损。 汝能治不。 诸比丘到语言。 僧迦罗叉。 是祇林汝父所作。 今日倾损。 汝何以不治。 答言。 诸大德。 我先知我父十八亿金买空地与佛及僧。 今日破此非我事。 僧若持祇林与我我当治。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应与。 有二人大得福德。 一人新起一人补故。 二人俱得无量福德。 云何应与。 僧迦罗叉著内界中。 一比丘应僧中如是唱。 大德僧听。 是祇林无主。 僧迦罗叉欲治。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祇林无主当与僧迦罗叉。 治故。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是祇林无主。 僧迦罗叉能治。 是祇林无主。 当与僧迦罗叉。 治故。 谁诸长老忍祇林与僧迦罗叉治者。 是长老默然。 谁不忍便说。 僧与竟。 祇林无主。 僧迦罗叉治。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憍萨罗国中一住处一比丘住。 春月迦絺那衣讫。 是中僧得布施。 现前应分物。 是比丘如是思惟。 是中住处僧得诸衣物。 现前应分物。 我一人非僧。 我何以不到佛所问。 是衣物谁应受。 是比丘即到佛所。 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须臾具以是事白佛。 佛言。 春月迦絺那衣讫。 憍萨罗国中一住处一比丘住。 是中僧得布施。 现前僧应分物。 我一人非僧。 是衣物应云何受。 佛言。 有一比丘一住处住。 诸人为僧故布施诸衣。 现前僧应分物。 是比丘得此衣。 应心生口言。 是衣物僧所得。 应分物应属我。 我护我受我用如是作。 是名得羯磨。 若余比丘来。 不得强索。 若不如是作。 是比丘此衣不应受。 若受得突吉罗罪。 亦应共余比丘分。 若如是不作者。 出界得突吉罗罪。 亦应共异比丘分。 若有二比丘一住处。 当云何分。 应展转分自受分。 云何展转分。 一比丘应如是言。 是衣诸人为僧故布施。 诸衣僧应分物。 是边尔许为我分。 即此分与汝长老。 是分属长老。 汝护汝受汝用。 第二比丘亦如是。 是名展转分。 云何名自受分。 一比丘应如是言。 是衣诸人为僧故布施。 诸衣僧现前应分物。 是衣物中尔许。 汝应得应属汝。 汝护汝受汝用。 第二比丘亦如是。 是名自受分。 若如是作。 名得羯磨。 若余比丘来。 不得强索。 若不如是作。 是比丘此衣不应受。 若受得突吉罗罪。 亦应共异比丘分。 如是不作出界。 得突吉罗罪。 亦应共异比丘分。 若有三比丘一住处。 云何分。 三比丘应展转分。 若自受分若堕筹分。 云何展转分。 如上说。 自受分亦尔。 云何堕筹分。 是衣作两分。 应如是言。 是分属上座。 是分属下座。 复次是分属下座。 是分属上座。 如是作竟。 应堕一筹。 异比丘见不应更堕筹。 若堕者诸比丘得突吉罗罪。 亦应异比丘共分。 若如是不作者。 出界得突吉罗罪。 应异比丘共分。 若有四比丘一住处。 当云何分。 四比丘应展转分。 若自受分。 若堕筹分。 若僧羯磨分。 展转分。 自受分堕筹分亦如上说。 云何僧羯磨分。 是衣僧应羯磨与一比丘。 一心会僧。 僧中一比丘应唱。 大德僧听。 是衣是中住处僧。 得现前应分物。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是衣僧作羯磨。 与某甲比丘。 如是白。 白二羯磨。 僧是衣僧羯磨与某甲比丘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若是比丘得僧羯磨与衣。 取不肯还。 如是言。 实布施善与善取法善断事。 皆出僧中何以还索。 佛言。 是比丘应如是教。 是布施为清净故施。 还者善。 若不还。 应强夺。 教突吉罗罪忏悔。 尔时诸沙弥来索衣分。 诸比丘不与如是言。 佛说安居起衣与沙弥分。 随比丘所须物与沙弥分。 因缘衣与沙弥分。 未说非时衣与沙弥分。 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应与。 诸比丘不知与几许白佛。 佛言。 沙弥若坐若立。 若次第檀越自手布施。 应属沙弥。 若不如是与。 第四分与沙弥。 佛在舍卫国。 憍萨罗土地有一住处一比丘死。 诸比丘不知衣钵当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应羯磨与一比丘。 羯磨者。 和合僧中一比丘唱。 大德僧听。 某甲比丘死。 是比丘所有资生轻物。 若衣若非衣。 现前僧应分物。 僧羯磨与某甲比丘。 若僧。 时到僧忍听。 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 有资生轻物。 若衣若非衣。 现前僧应分物。 僧羯磨与某甲比丘。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某甲比丘死。 是比丘所有资生轻物。 若衣若非衣。 现前僧应分物。 僧某甲比丘死。 是比丘所有资生轻物。 若衣现前僧应分物若非衣。 僧羯磨与某甲比丘。 谁诸长老忍。 某甲比丘死。 是比丘资生轻物。 若衣若非衣。 现前僧应分物。 僧羯磨与某甲比丘。 是长老忍默然。 若不忍便说。 僧某甲比丘死。 所有资生轻物。 若衣若非衣。 现前僧应分物。 僧羯磨与某甲比丘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憍萨罗国一住处一比丘死。 是比丘衣钵僧分竟。 问诸比丘。 谁看是病比丘。 有比丘言。 我僧言。 担是死人去。 比丘言。 大德。 我非旃陀罗。 非白癞病。 衣钵物僧分。 我何以担死人去。 是人活时恭敬爱念我。 我已报竟。 是死人谁欲得者便担去。 是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应先与看病比丘六物。 余轻物僧应分重物不应分。 看病人六物云何与。 一心会僧。 僧中一比丘应唱。 大德僧听。 某甲比丘死。 是比丘所有六物现前僧应分物。 僧羯磨与看病人。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某甲比丘死。 是比丘所有六物。 现前僧应分。 僧羯磨与看病人。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某甲比丘死。 是比丘所有六物。 现前僧应分僧某甲比丘死。 是比丘所有六物。 现前僧应分。 僧羯磨与看病人。 谁诸长老忍。 某甲比丘死。 是比丘所有六物。 现前僧应分。 僧羯磨与看病人。 忍者是长老默然。 不忍是长老便说。 僧已忍某甲比丘死。 是比丘所有六物。 现前僧应分。 僧羯磨与看病人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憍萨罗国一住处一比丘死。 是比丘衣物处处寄。 是比丘衣物现前僧分竟。 僧问是看病比丘。 谁供养瞻视。 答言。 我等。 僧言。 汝等彼处处所寄处衣索取。 诸瞻病人往索不得。 便起斗诤相言。 以是事白佛。 佛言。 现前六物先与看病人。 余轻物僧应分。 重物不应分。 憍萨罗国一住处一比丘死。 是比丘多衣多钵多财物不知是比丘受何等僧伽梨。 何等郁多罗僧。 何等安陀会。 何等钵。 何等漉水囊。 何等尼师檀。 以是事白佛。 佛言。 谁是根本看病人。 看病人先应问病者。 受何等僧伽梨。 何等郁多罗僧。 何等安陀会。 何等钵。 何等漉水囊。 何等尼师檀。 若如是问已。 资生六物与看病人。 余轻物僧应分。 重物不应分。 若如是不问。 若不知不信。 与不大好不大恶六物。 余轻物僧应分。 重物不应分。 憍萨罗国一住处一比丘死。 僧在死比丘尸前分衣钵物。 是死比丘动起语诸比丘。 诸大德上座莫分我衣钵物。 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莫即于死尸前分若死尸已去。 若僧在异处应分。 憍萨罗国土地与学沙弥死。 是衣钵物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当死时现前僧应分衣钵物。 憍萨罗国一住处有沙弥死。 诸比丘不知衣钵当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所著内外衣应与看病人。 余轻物僧应分。 重物不应分。 云何应与。 一心会僧。 僧中一比丘应唱。 大德僧听。 某甲沙弥死。 是沙弥所有内外衣。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某甲沙弥死。 内外衣现前僧应分。 僧羯磨与看病人。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某甲沙弥死。 是沙弥所有内外衣。 现前僧应分物。 僧羯磨与看病人。 谁诸长老忍。 某甲沙弥死。 内外衣现前僧应分物。 僧羯磨与看病人者默然。 不忍者便说。 僧与某甲沙弥死。 是沙弥所有内外衣。 现前僧应分物。 僧羯磨与看病人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佛在舍卫国。 长老忧波离问佛言。 可分物不可分物。 何等可分物。 何等不可分物。 佛言。 一切田地一切房舍一切床榻卧具。 一切细车一切粗车半庄车步舆车不应分。 一切铁物不应分。 除釜瓶受二斗已下应分。 除钵小钵半钵键镃小键镃剃头刀钳镊截爪刀针刀子户钩曲户钩剃刀匣刮污篦灌鼻筒熨斗香炉熏钵钩衣钩壁上钩匕钵榰禅镇。 除上尔所物。 余一切铁物不应分。 一切铜物不应分。 除釜瓶受二斗已下应分。 除水盆瓮盖刀匣刮污篦灌鼻筒熨斗香炉熏钵钩衣钩壁上钩禅镇匕钵榰。 除上尔所物。 一切铜物不应分。 一切石物不应分。 除釜瓶受二斗已下应分。 水瓶水盆盖水物刮污篦灌鼻筒熨斗香炉熏钵钩禅镇。 除上尔所物。 一切石物不应分。 一切水精物不应分。 除釜熏钵钩香炉熨斗。 余如上说。 一切瓦物不应分。 除盆受二斗已下应分。 水瓶水盆盖水物钵小钵半钵键镃小键镃刀匣刮污篦灌鼻筒熨斗香炉禅镇。 除上尔所物余一切瓦器不应分。 一切贝物不应分。 除刀匣刮污篦灌鼻筒熨斗禅镇香炉熏钵钩衣钩盛药函匕钵榰。 是一切贝物应分。 余一切不应分。 一切牙齿物亦如是。 一切角物不应分。 除受半升已下应分。 除刀匣衣钩壁上钩刮污篦灌鼻筒禅镇盛药函匕钵榰如是一切角物可分。 余不应分。 一切皮物不应分。 除盛酥油囊受半升已下系革屣韦系靴韦鹿韦熟韦裹脚跟指韦应分。 一切木物不应分。 除杅受二升已下水瓶水盆瓮盖刀匣刮污篦衣钩钵钩壁上钩钵榰禅镇。 如是一切木物可分。 余一切不应分。 一切竹物不应分。 除盖扇箱箧席杖等应分。 一切赭土不应分。 一切染色若煮若未煮不应分。 佛在舍卫国。 是时语诸比丘。 有住处一守戒比丘一被摈比丘共住。 若守戒比丘死。 衣物属被摈比丘。 若被摈比丘死。 衣物属守戒比丘。 若余摈比丘来不应与。 一住处一守戒比丘二被摈比丘共住。 若守戒比丘死。 衣物属被摈比丘。 若被摈比丘死。 衣物属守戒比丘。 余摈比丘来不应与。 一住处一守戒比丘三被摈比丘共住。 若守戒比丘死。 衣物属被摈比丘。 若被摈比丘死。 衣物属守戒比丘。 若余摈比丘来不应与。 有一住处一守戒比丘四被摈比丘共住。 若守戒比丘死。 衣物属被摈比丘。 若被摈比丘死。 衣物属守戒比丘。 若余摈比丘来不应与。 有一住处二守戒比丘一被摈比丘。 二守戒比丘二被摈比丘。 二守戒比丘三被摈比丘。 二守戒比丘四被摈比丘亦如是。 一住处有三守戒比丘一被摈比丘。 三守戒比丘二被摈比丘。 三守戒比丘三被摈比丘。 三守戒比丘四被摈比丘亦如是。 一住处四守戒比丘一被摈比丘。 四守戒比丘二被摈比丘。 四守戒比丘三被摈比丘。 四守戒比丘四被摈比丘亦如是。 一住处一摈比丘一守戒比丘共住。 若摈比丘死。 衣物属守戒比丘。 若守戒比丘死。 衣物属摈比丘。 若余守戒比丘来应与。 一摈比丘二守戒比丘。 一摈比丘三守戒比丘。 一摈比丘四守戒比丘亦如是。 一住处二摈比丘一守戒比丘二摈比丘二守戒比丘。 二摈比丘三守戒比丘。 二摈比丘四守戒比丘亦如是。 一住处三摈比丘一守戒比丘。 三摈比丘二守戒比丘。 三摈比丘三守戒比丘。 三摈比丘四守戒比丘亦如是。 一住处四摈比丘一守戒比丘。 四摈比丘二守戒比丘。 四摈比丘三守戒比丘。 四摈比丘四守戒比丘亦如是。 憍萨罗国一住处。 二比丘住一比丘死。 是一比丘如是思惟。 佛毗尼中说。 若比丘死时。 现前僧中衣钵物应分。 我一人非僧。 我当往佛所问。 是衣钵物应属谁。 即诣佛所头面礼佛足一面坐。 须臾退坐白佛言。 大德。 我等二比丘憍萨罗国住。 一比丘死。 我如是思惟。 佛毗尼中说。 若比丘死时。 衣钵物现前僧应分。 我一人非僧。 我今问世尊。 是衣钵物应属谁。 佛言。 有二比丘共一处住。 一比丘死。 即死时余一比丘应心念口言。 某甲比丘死。 是比丘有尔许现前资生轻物。 若衣若非衣。 现前僧可分物。 是物属我。 我护我受我用。 如是作羯磨竟。 若异比丘来不得强索。 若不如是作。 是比丘衣钵物不应受。 若受犯突吉罗罪。 亦应共余比丘分。 如是不作出界。 犯突吉罗罪。 亦应共异比丘分。 若有三比丘一住处。 一比丘死。 二比丘是衣钵物。 若展转分若自受分。 云何展转分。 一比丘应如是念言。 长老某甲比丘死。 是比丘有尔所现前资生轻物。 若衣若非衣。 现前僧应分物。 是边尔许分物属我是分与汝长老。 是分汝自护自受自用。 第二比丘亦如是念言。 长老某甲比丘死。 是比丘有尔许资生轻物。 若衣若非衣。 现前僧应分。 是边尔许分物属我。 是分与汝长老。 是分汝自护自受自用。 是为展转分。 云何自受分。 一比丘应如是言念。 长老某甲比丘死。 是比丘有尔许资生轻物。 若衣若非衣。 现前僧应分。 是边尔许分物属汝。 是分汝长老自护自受自用。 第二比丘亦如是言念。 长老某甲比丘死。 是比丘有尔许资生轻物。 若衣若非衣。 现前僧应分物。 是边尔许分物属汝。 是分汝长老自护自受自用。 是为自受分。 如是作竟。 若异比丘来不得强索。 若不如是作。 是比丘是衣不应受。 若受犯突吉罗罪。 亦应共异比丘分。 如是不作者。 出界犯突吉罗罪。 亦应异比丘分。 若四比丘一住处。 一比丘死。 三比丘若展转分若自受分若堕筹分。 展转分自受分如上说。 云何堕筹分。 是衣钵物作二分。 应如是言。 是分属上座。 是分属下座。 若是分属下座。 是分属上座。 如是竟一筹应堕。 异比丘见不应堕。 若堕第二筹。 诸比丘犯突吉罗罪。 亦应异比丘共分。 若如是不作者。 出界犯突吉罗罪。 亦应异比丘分。 若五比丘一住处。 一比丘死。 余四比丘是衣钵物。 若展转分若自受分若堕筹分若羯磨分。 展转分自受分堕筹分如上说。 云何羯磨分。 是衣钵物。 僧应羯磨与一比丘。 一心会僧。 僧中一比丘应唱。 大德僧听。 某甲比丘死。 有尔许资生轻物。 若衣若非衣。 现前僧应分物。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某甲比丘。 有尔许资生轻物。 若衣若非衣。 现前僧应分物。 僧当羯磨与某甲比丘。 如是白。 作白二羯磨。 僧已与某甲比丘羯磨。 某甲比丘死。 是比丘所有资生轻物。 若衣若非衣。 现前僧应分物。 僧羯磨与某甲比丘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僧羯磨与比丘衣钵物。 是比丘自受不肯还言。 一切僧如法与如法取如法誓如法语竟。 今何以还索。 佛言。 应如是语。 比丘清净故施汝应还僧。 若还善。 若不还。 应强夺。 教突吉罗罪忏悔。 诸沙弥来索是衣分。 诸比丘不与。 佛言。 自恣衣分应与。 随比丘法物应与。 因缘衣分应与。 非时衣分应与。 佛未语死比丘衣分应与。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听与。 诸比丘不知与几许。 佛言。 应作四分。 第四分应与沙弥。 佛言。 诸比丘有受法比丘。 不受法比丘中住。 是受法比丘死。 不受法诸比丘。 遣使至受法比丘所言。 汝等一比丘是间死。 衣钵物持去。 受法诸比丘若取去善。 若不取。 应用治四方僧房卧具。 若不受法比丘。 受法比丘中住。 若死。 受法比丘。 遣使至不受法比丘所言。 汝等一比丘是间死。 衣钵物取去。 诸不受法比丘若取去善。 若不持去。 应用治四方僧房卧具。 有受法诸比丘。 摈一比丘。 到不受法比丘所言。 诸大德。 除我罪作清净。 我当作不受法。 若未除罪而死。 受法诸比丘应还摄衣钵。 若除罪而死。 衣钵物属不受法诸比丘。 有不受法诸比丘。 摈一比丘。 是比丘往受法诸比丘所言。 大德。 除我罪作清净。 我当作受法。 若未除罪而死。 衣钵物属不受法诸比丘。 若除罪而死。 衣钵物应属受法诸比丘。 有一比丘有衣应舍。 是比丘与六群诸比丘。 六群比丘取自用。 不肯还归。 尔时有异诸比丘苦恼。 不能得清净可信比丘。 佛夏后月游行诸国。 诸比丘著新染衣。 是比丘著弊故衣。 佛见是比丘。 知而故问是比丘。 汝何以著故弊衣。 答言。 我有衣应舍。 与六群诸比丘。 六群比丘取自用。 不肯还我。 亦有异诸比丘苦恼。 不能得清净可信比丘与。 佛言。 是清净故布施。 是时比丘即应还取。 若取得善。 若不还应强夺。 教突吉罗罪忏悔。 佛在舍卫国。 有一居士。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知佛受已。 从坐起头面礼佛足绕佛而还。 其夜多办净妙种种饮食。 清旦布坐处。 遣人白佛。 食具已办唯圣知时。 佛自房住迎食分。 一切僧入居士舍。 阿难送佛食分。 有五因缘。 佛住精舍迎食分。 何等五。 一若欲入定。 二欲为诸天说法。 三欲诸房游看。 四看病比丘。 五若未结戒欲结。 佛知诸比丘入居士舍。 捉户钩遍看诸房。 见一住处开门扇。 一病比丘苦痛无侣。 自卧大小便中。 佛知故问问病比丘。 汝何所患苦。 独无人瞻视。 自卧大小便上。 是比丘忠直相实相白佛。 大德。 我性懒。 他有事我不助。 我今病。 他人亦复不看我。 佛如是思惟。 是忠实善男子。 我当以手摩其身。 是时佛即以手摩之。 当手摩时。 比丘苦痛即除愈。 身心安乐佛安徐扶起。 与著衣将出房。 安徐扶坐洗之。 授净衣令著。 不净者为浣捩晒。 还入安徐却不净涕唾。 除草蓐洒扫涂地。 更布草蓐已。 安徐扶起著衣将入房。 扶令草蓐中坐。 告病比丘。 汝若不勤求。 未得事为得故。 未到事为到故。 未识事为识故。 汝随尔许时具受苦痛。 方当复剧是。 比丘亦自思惟。 今佛威神力。 以手摩我身。 当下手时。 我身苦痛即除愈。 身心安乐。 是比丘念佛大恩。 善心生焉。 得清净信立种种愿。 佛功德尊重。 于佛捡意一心。 佛随比丘意善为说法。 是比丘在草座上。 一切诸法不受。 得阿罗汉。 佛安是比丘第一漏尽中已。 从是房出闭门下橝。 还本房布尼师檀结跏趺坐。 居士是时见众僧坐已。 从坐起自行澡水。 种种饮食自恣所须。 食毕澡手执钵。 持一小床在僧前坐。 欲听说法。 时上座比丘说法。 还到佛所头面礼佛足一面坐。 诸佛常法。 诸比丘中食还。 如是问诸比丘饮食多美僧得满足不。 诸比丘言大德食美饱满诸比丘食还。 尔时世尊以如是问。 汝等饮食美不。 僧饱满不诸比丘言。 大德。 食美饱满。 佛告诸比丘。 今日我捉户钩诸房遍看。 见一病比丘。 苦痛病急独无人看。 卧大小便中。 汝诸比丘是事不是。 何以不相看不相供给。 入我法中。 汝无父母兄弟。 若不相看谁当看汝。 佛种种因缘呵诸比丘已。 告诸比丘。 从今日应看病人。 长老忧波离问佛。 谁应供给瞻视病人。 佛言。 和尚阿阇梨。 同和尚同阿阇梨。 若无四种人。 僧应供给。 若僧不与。 僧得突吉罗罪。 若僧差人不肯去者。 得突吉罗罪。 从今日结看病比丘法。 看病人法者。 当随病人所须应作。 随时到病人边问病因缘。 问病因缘已。 若问药师。 若问知病比丘见病比丘。 如是以何药差。 若药师教应服是药。 明日到厨中看僧作何食。 若有随病应食。 看病人则往。 若无应病食。 应取僧所供给供给是病人。 若是事无是住处。 若善好有德比丘。 从是比丘索供给病人。 若无是事。 应从多知识大德比丘索。 若无是事应留病比丘六物。 余物应贸所须供给病人。 若无是事。 以所受重物贸轻物受持。 得钱求所须供给病人若无是事。 所受铁钵为贸瓦钵受持。 得钱市所须供给病人。 若无是事。 看病人应自与。 若自无。 应从他乞供给病人。 若无知识乞不能得。 乞食美者供给病人。 看病比丘。 应随时到病人边为说深法。 是道非道发其智慧。 是病比丘如是随意说法。 若是阿练若病。 应现前赞阿练若法。 若学修妒路经。 现前赞学修妒路。 若学毗尼。 现前赞毗尼。 若作法师。 现前赞阿毗昙。 若佐助众事。 应赞佐助众事。 若有大德多人所识。 应问初地相第二第三第四地相。 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 若死随其功德供给供养竟。 诸衣若应浣者浣。 捩晒燥卷襞。 徐徐担入僧中。 应如是唱。 某甲比丘死。 是比丘僧伽梨。 是忧多罗僧。 是安陀会。 是钵是漉水囊。 是尼师檀。 是余资生物。 自得如是胜趣。 佛言。 有三种病人。 有病人若得随病饮食若不得。 若得随病药若不得。 若得随意看病人若不得。 不能差。 有病人若得随病饮食若不得。 若得应病药若不得。 若得随意看病人若不得。 能差。 有病人若得随病饮食差。 若不得死。 若得应病药差。 若不得死。 若得随意看病人差。 若不得死。 以是病故听看病人。 若上二种病人。 为供养供给亦善。 病人有五事难看。 何等五。 一恶性不可共语。 二看病人教不信不受。 三应病饮食不应病饮食。 不知自节量。 四不肯服药。 五不能自忍节量。 有是五法病人难看病人有五事易看。 何等五。 一不恶性。 二看病人教能信受。 三别随病应食不应食。 四能自服药。 五能自忍节量。 有是五法病人易看。 有五法。 看病人不能看病。 何等五。 一者恶性不可共语。 二者病人教不随语。 三者不别知随病应食不应食。 四者不能为病人他边索药。 五者不能忍。 有是五法不能看病人。 有五法能看病人。 一者不恶性可共语。 二者病人教即随语。 三者能知应病饮食。 是应食是不应食。 四者能为病人他边索药。 五者能忍。 有是五法能看病人。 有五法病人难看。 何等五。 一恶性不可共语。 二不知诸病起灭无常。 三身中起病辛苦不乐。 夺命性不能忍。 四一切喜从他索。 少自能作。 而不作。 五五受阴中起。 灭不观。 是色阴是色阴习。 是色阴尽是痛阴是想阴是行阴是识阴是识阴习。 是识阴尽。 有是五法病人难看。 有五法病人易看。 何等五。 一者不恶性可共语。 二知诸痛起灭观无常。 三身中起病辛苦痛急不乐。 夺命性能忍。 四一切不喜从他索少。 自能作自作。 五五受阴中起灭能观。 是色阴是色阴习是色阴尽。 是痛阴是想阴是行阴。 是识阴是识阴习是识阴尽。 有是五法病人易看。 复有五法。 看病人不能看病。 何等五。 一者恶性不可共语。 二者若多恶病人屎尿。 瓦瓯唾壶出入时。 若弃唾时不喜。 三为财物饮食不为法故。 四五受阴中起灭不能观。 是色阴是色阴习是色阴尽。 是痛阴是想阴是行阴。 是识阴是识阴习是识阴尽。 五不能随时到病人边为说深妙法示是道非道。 不能生其智慧。 是为五法不能看病。 佛告诸比丘。 有比丘遣比丘。 使与他比丘衣。 所与比丘衣者死。 彼死比丘边同意取。 是恶取。 死者衣受。 是恶受。 若本主活在与彼同意取。 是好取。 长衣受是好受。 有比丘遣比丘。 使与他比丘衣。 本主死与是同意取。 是恶取。 死者衣受是恶受。 所与比丘活在与彼同意取。 是好取。 长衣受是好受(七法中衣法第七竟)。 十诵律卷第二十八<<[21][22][23][24][25][26][27][28][29][30] . .. >> 十诵律卷第二十九(第五诵之一)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八法中迦絺那衣法第一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 于桑祇陀国安居。 过三月自恣竟作衣毕。 持衣钵向舍卫国。 道路多雨泥水。 是诸比丘以多雨泥水故。 甚大疲极热风所恼。 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诸佛常法。 有客比丘来。 以如是语劳问。 忍不足不。 安居乐不。 乞食不乏。 道路不疲耶。 佛以如是语劳问诸比丘。 忍不足不。 安居乐不。 乞食不乏。 道路不疲耶。 诸比丘答言。 世尊。 忍足安居乐乞食不乏。 但道路疲极。 佛问诸比丘。 汝等云何忍足安居乐乞食不乏。 道路疲极。 诸比丘答言。 我等于桑祇陀国安居。 过三月自恣竟作衣已。 持衣钵游行向舍卫国。 道中值雨多泥水故。 热风所恼甚大疲极。 佛言。 汝等比丘实忍足安居乐乞食不乏。 道路疲极。 从今听诸比丘。 安居自恣竟。 和合一处受迦絺那衣。 受迦絺那衣者。 先衣尚不失何况新衣。 受迦絺那衣法者。 一心和合僧随得衣日受。 云何随得衣日。 若月一日得衣即日受。 若二日若三日。 乃至八月十五日亦如是。 一比丘应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今日僧和合受迦絺那衣。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受迦絺那衣。 如是白。 应先立受迦絺那衣人。 应问。 谁能与僧作受迦絺那衣人。 是中若一比丘言能。 佛言。 若有五法。 不应立作受迦絺那衣人。 何等五。 随爱随嗔随怖随痴不知受不受。 若成就五法。 应立作受迦絺那衣人。 不随爱不随嗔不随怖不随痴知受不受。 是中一比丘应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比丘某甲。 能为僧作受迦絺那衣人。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立某甲比丘。 作受迦絺那衣人。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比丘某甲。 能为僧作受迦絺那衣人。 僧今立某甲。 为僧作受迦絺那衣人。 谁诸长老忍。 某甲比丘。 为僧作受迦絺那衣人者默然。 不忍者说。 僧立某甲比丘。 为僧作受迦絺那衣人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尔时若僧初得施衣。 安居僧应分。 应以是衣羯磨与。 受迦絺那衣人与法者。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此住处僧得是施衣。 安居僧应分。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羯磨与某甲比丘。 以是衣作迦絺那衣。 不离是住处受持。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是住处僧得是施衣。 安居僧应分。 僧羯磨与某甲比丘。 以此衣僧作迦絺那衣。 不离是住处受持。 谁诸长老忍。 僧羯磨此衣。 与某甲比丘。 作迦絺那衣。 不离是住处受持者默然。 不忍者说。 僧羯磨此衣与某甲比丘。 作迦絺那衣。 不离是住处受持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尔时与了了能作四。 比丘浣染裁割篸刺安隐量度浣时应生心。 以此衣我衣迦絺那衣受。 染裁割篸刺安隐量度时作是念。 我以此衣作迦絺那衣受。 若生此六心。 名善作迦絺那衣。 若无此六心。 不名善作迦絺那衣。 复有三心作是念。 我以是衣当作迦絺那衣受。 以此衣今作迦絺那衣受。 以此衣作迦絺那衣受竟。 若生此三心。 是名善作迦絺那衣。 若无此三心不名善作迦絺那衣。 复有二心作是念。 我以是衣作迦絺那衣受。 以此衣作迦絺那衣受竟。 若生此二心。 名善作迦絺那衣。 若无此二心。 作迦絺那衣人。 得突吉罗罪。 尔时长老优波离。 偏袒右肩合掌问佛言。 世尊。 云何名受迦絺那衣法。 佛言。 与僧作受迦絺那衣人。 应一心浣一心染一心割截一心篸一心刺一心安隐量度。 作迦絺那衣人浣是衣时。 应作是念。 以是衣我作迦絺那衣受。 染时割截时篸时刺时安隐量度时。 皆作是念。 以是衣我作迦絺那衣受。 是比丘若生是六心。 名善作迦絺那衣。 若无是六心。 不名善作迦絺那衣。 复有三心作是念。 我以此衣当作迦絺那衣受。 以是衣今作迦絺那衣受。 以是衣作迦絺那衣受竟。 是比丘若生此三心者。 名善作迦絺那衣。 若无是三心。 不名善作迦絺那衣。 复次应生二心。 作是念。 我以是衣作迦絺那衣受。 以是衣作迦絺那衣受竟。 是比丘生此二心者。 名善作迦絺那衣。 若无是二心。 作迦絺那衣者。 得突吉罗罪。 佛语优波离。 不但量度。 名受迦絺那衣。 不但染不但缘。 不但帖四角。 不但出叶不但篸。 故名受迦絺那衣。 若用故烂衣作迦絺那衣者。 不名为受。 先已受作迦絺那衣。 今更受者。 不名为受。 若用非时衣作迦絺那衣者。 不名为受。 若以郁金色染作迦絺那衣者。 不名为受。 若以经宿衣作迦絺那衣者。 不名为受。 若不以决定心受迦絺那衣者。 不名为受。 若以不净衣作迦絺那衣者。 不名为受。 若减量作迦絺那衣者。 不名为受。 若以减量。 作僧伽梨若郁多罗僧若安陀卫。 作迦絺那衣者。 不名为受。 若以不割截衣作迦絺那衣者。 不名为受。 若以不割截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卫。 作迦絺那衣者。 不名为受。 若作迦絺那衣未竟。 不名为受。 若以异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衣。 作迦絺那衣者。 不名为受。 佛语优波离。 僧如法受迦絺那衣日。 有一安居比丘出还。 闻已受迦絺那衣。 不随喜者。 是人不得受迦絺那衣。 佛语优波离。 如是名为受迦絺那衣。 若得急施衣用作迦絺那衣者。 名为善受。 用时衣作迦絺那衣者。 名为善受。 用新衣作迦絺那衣者。 名为善受。 用般宿衣作迦絺那衣者。 名为善受。 若用净衣作迦絺那衣者。 名为善受。 若用作净衣作迦絺那衣者。 名为善受。 若用割截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卫。 作迦絺那衣者。 名为善受。 若以帖衣作迦絺那衣者。 名为善受。 若用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衣。 作迦絺那衣者。 名为善受。 佛语优波离。 僧如法受迦絺那衣日。 有一安居比丘。 出界行即日还。 闻已受迦絺那衣。 欢喜随顺者。 是人名善受。 长老优波离问佛言。 世尊。 云何名舍迦絺那衣。 佛言。 有八事名舍迦絺那衣。 何等八。 一者衣成时。 二者衣垂成时。 三者去时。 四者闻时。 五者失时。 六者发心时。 七者过齐限时。 八者舍时。 初六者。 有人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去。 作是念。 我不还此作衣。 去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有人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去。 作是念。 我不还此处作衣。 是比丘出界已。 又作是念。 我不还彼处亦不作衣。 去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有人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去。 作是念。 我不还此处作衣。 于界外作衣。 作是念。 我不还彼处。 衣成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有人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去。 作是念。 我不还此处作衣。 是人于界外作衣。 作衣已不好守护故失。 更无物作。 是人失衣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有人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去。 作是念。 我还此处作衣。 是人即出界去。 彼于界外作衣。 若作若未作。 作是念我还本处徐徐作。 久久不成。 是人过齐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有人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外去。 作是念。 我还此处作衣。 彼于界外闻僧已舍迦絺那衣。 即作是念。 迦絺那衣已舍。 我不复还。 是名闻舍迦絺那衣。 有人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去。 作是念。 我还此处作衣。 即于界外作衣。 彼衣若成若未成。 作是念。 我还本处未舍迦絺那衣。 到已共僧舍迦絺那衣。 即名为舍。 是名初六。 第二六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已。 作尔所毗波罗衣。 持所有衣出界去。 作是念。 我不还此住处作衣。 是比丘去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已。 作尔所毗波罗衣持衣出界去。 作是念。 我不还此处作衣。 是比丘出界已。 又作是念。 我不还彼处亦不作衣。 去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已。 作尔所毗波罗衣。 持所有衣出界去。 作是念。 我不还此住处作衣。 于界外作衣。 作是念。 我不还彼处。 衣成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已。 作尔所毗波罗衣。 持所有衣出界去。 作是念。 我不还此处作衣。 是人于界外作衣。 不好守护故失。 更无物作。 是人失衣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已。 作尔所毗波罗衣。 持所有衣出界去。 作是念。 我还此处作衣。 是人即出界去。 彼于界外作衣。 若作若未作。 作是念。 我还本处徐徐作。 久久不成。 是人过齐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已。 作尔所毗波罗衣持所有衣出界去。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彼于界外闻僧已舍迦絺那衣。 即作是念。 迦絺那衣已舍。 我不还本处是比丘闻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已。 作尔所毗波罗衣。 持所有衣出界去。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即于界外作衣。 彼衣若作若未作。 作是念。 我还本处未舍迦絺那衣。 到已共僧舍迦絺那衣。 即名为舍。 是名第二六竟。 复有二十舍迦絺那衣。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外去。 作是念。 我不还此住处作衣。 是比丘出界已。 又作是念。 我不还本住处亦不作衣。 是比丘去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二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去。 作是念。 我不还此住处作衣。 是比丘出界外作衣时。 作是念。 我不还本住处。 是衣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三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 作是念。 我不还此住处作衣。 是比丘界外作衣。 作衣已不好守护故失。 更无物作。 是人失衣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四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去。 作是念。 我不还此住处作衣。 是比丘界外作衣。 已作尔所。 尔所未作。 徐徐作久久不成。 又作是念。 我当还本处。 是比丘过齐限时。 即名为舍迦絺那衣。 是名初四。 第二四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去。 不经理。 亦不言还。 亦不言不还。 出界去时作是念。 我不还此住处作衣。 是比丘去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二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去。 不经理。 亦不言还。 亦不言不还。 出界作衣。 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作衣。 衣成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三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去。 不经理。 亦不言还。 亦不言不还。 是比丘界外作衣。 作衣已。 不好守护故失。 更无物作。 失衣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四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去。 不经理。 亦不言还。 亦不言不还。 出界外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 即于彼处作衣。 若成若不成。 徐徐作久久不成。 是比丘过齐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是名第二四。 第三四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是比丘界外又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亦不作衣。 是比丘去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二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是比丘界外作衣。 又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作衣。 衣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三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是比丘于界外作衣。 作衣已。 不好守护故失。 更无物作。 失衣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四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是比丘界外作衣。 已作尔所。 尔所未作。 徐徐作。 久久不成。 又作是念。 我当还本处。 是比丘过齐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是名第三四。 第四四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去。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是比丘界外闻已舍迦絺那衣。 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亦不作衣。 是比丘去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二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界外闻已舍迦絺那衣。 是比丘便界外作衣。 又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作衣。 衣成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三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去。 作是念。 我不还此处作衣。 是人于界外闻已舍迦絺那衣。 即于界外作衣作衣已。 不好守护故失更无物作。 失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四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是比丘界外闻已舍迦絺那衣。 界外作衣。 已作尔所。 尔所未作。 徐徐作。 久久不成。 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 是比丘过齐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是名第四四。 第五四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是比丘界外作衣。 又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 是比丘作衣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二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持所有衣出界去。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是人于界外作衣。 作衣已。 毗波罗衣垂成留置。 是人作是念。 此毗波罗衣不还彼处。 衣垂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三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是比丘界外闻已舍迦絺那衣。 是比丘作是念。 若僧已舍迦絺那衣。 不还本处亦不作衣。 以闻故。 即名舍迦絺那衣。 四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是比丘界外作衣。 已作尔所。 尔所未作。 徐徐作。 未舍迦絺那衣。 还此住处。 共僧舍迦絺那衣。 即名为舍。 是名第五四舍迦絺那衣。 复有二十舍迦絺那衣。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不还此住处作衣。 是比丘界外作是念。 我不还本住处亦不作衣。 是比丘去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二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望得衣故作是念。 我不还此住处作衣。 出界外作衣。 时作是念。 我不还本住处。 是衣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三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不还此住处作衣。 是比丘界外作衣。 作衣已不好守护故失。 更无物作。 衣失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四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不还此住处作衣是比丘界外作衣。 已作尔所。 尔所未作。 徐徐作。 久久不成。 又作是念。 我当还本处。 是比丘过齐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是名初四。 余三四。 不经理。 当来还。 闻已舍亦如上说。 第五四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是比丘界外作衣。 又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 是比丘作衣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二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是人于界外作衣。 作衣已。 毗波罗衣垂成留置。 作是念。 此毗波罗衣不还彼处。 衣成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三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是比丘界外闻已舍迦絺那衣。 是比丘作是念。 若僧已舍迦絺那衣。 我不还本处。 亦不作衣。 以闻故。 即名舍迦絺那衣。 四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是比丘界外作衣。 已作尔所。 尔所未作。 徐徐作。 未舍迦絺那衣。 还此处共僧舍迦絺那衣。 即名为舍。 是名第五四舍迦絺那衣。 是名第二五四舍迦絺那衣。 复有二十舍迦絺那衣。 一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不还此处作衣。 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比丘界外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亦不作衣。 是比丘去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二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不还此处作衣。 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比丘出界外作衣时。 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 是衣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三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不还此处作衣。 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比丘界外作衣。 作衣已。 不好守护故失。 更无物作。 衣失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四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不还此处作衣。 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比丘界外作衣。 已作尔所。 尔所未作。 徐徐作。 久久不成。 又作是念。 我当还本处。 是比丘过齐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余三四。 不经理。 当来还。 闻已舍亦如是。 第五四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还此住处作衣。 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比丘界外作衣。 又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 是比丘作衣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二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人于界外作衣。 作衣已。 毗波罗衣垂成留置。 作是念。 此毗波罗衣不还本处。 衣成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三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比丘界外闻已舍迦絺那衣。 是比丘作是念。 我若僧已舍迦絺那衣。 不还本处。 亦不作衣。 以闻故。 即名舍迦絺那衣。 四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不得所望。 非望而得。 是比丘界外作衣。 已作尔所。 尔所未作。 徐徐作。 未舍迦絺那衣。 还此处共僧舍迦絺那衣。 即名舍。 是名第五四舍迦絺那衣。 是名第三五四。 复有二十舍迦絺那衣。 一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不还此处作衣。 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出界已作是念。 我不还本住处。 亦不作衣。 是比丘去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二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不还此处作衣。 断所望得。 非所望而得。 是比丘出界外作衣时作是念我不还本处。 是衣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三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不还此处作衣。 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比丘界外作衣。 作衣已。 不好守护故失。 更无物作。 衣失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四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不还此处作衣。 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比丘界外作衣。 已作尔所。 尔所未作。 徐徐作。 久久不成。 又作是念。 我当还本处。 是比丘过齐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余三四。 不经理。 当来还。 闻已舍亦如是。 第五四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还此住处作衣。 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比丘界外作衣。 又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 是比丘作衣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二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去。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人于界外作衣。 作衣已。 毗波罗衣垂成留置。 作是念。 此毗波罗衣不还彼处。 衣成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三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比丘界外闻已舍迦絺那衣。 是比丘作是念。 若僧已舍迦絺那衣。 不还本处亦不作衣。 以闻故。 即名舍迦絺那衣。 四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断所望得。 非望而得。 是比丘界外作衣。 已作尔所。 尔所未作。 徐徐作。 未舍迦絺那衣。 还此处共僧舍迦絺那衣。 即名为舍。 是名第五四舍迦絺那衣。 是名第四五四。 复有二十舍迦絺那衣。 一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不还此住处作衣。 不得所望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比丘出界外已。 又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亦不作衣。 是比丘去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二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不还此处作衣。 不得所望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比丘出界外作衣时。 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 是衣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三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不还此住处作衣。 不得所望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比丘出界外作衣。 作衣已。 不好守护故失。 更无物作衣。 失衣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四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不还此住处作衣。 不得所望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比丘界外作衣。 已作尔所。 尔所未作。 徐徐作。 久久不成。 又作是念。 我当还本处。 是比丘过齐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余三四。 不经理。 当来还。 闻已舍亦如是。 第五四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不得所望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比丘界外作衣。 又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 是比丘作衣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二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不得所望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人于界外作衣。 作衣已。 毗波罗衣垂成留置。 作是念。 此毗波罗衣不还彼处。 衣成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三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不得所望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比丘界外闻已舍迦絺那衣。 是比丘作是念。 若僧已舍迦絺那衣。 我不还本处亦不作衣。 以闻故。 即名舍迦絺那衣。 四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 望得衣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不得所望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是比丘界外作衣。 已作尔所。 尔所未作。 徐徐作。 未舍迦絺那衣。 还此处共僧舍迦絺那衣。 即名为舍。 是名第五四舍迦絺那衣。 是名第五五四。 复有二十舍迦絺那衣。 一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望得多衣故。 作是念。 我不还此处作衣。 不得所望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而得。 是比丘出界已。 又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亦不作衣。 是比丘去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二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望得多衣故。 作是念。 我不还此处作衣。 不得所望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而得。 是比丘出界外作衣时。 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 衣成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三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望得多衣故。 作是念。 我不还此处作衣。 不得所望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而得。 是比丘界外作衣。 作衣已。 不好守护故失。 更无物作衣。 失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四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 望得多衣故。 作是念。 我不还此住处作衣。 不得所望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而得。 是比丘界外作衣。 已作尔所。 尔所未作。 徐徐作。 久久不成。 又作是念。 我当还本处。 是比丘过齐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余三四。 不经理。 当来还。 闻已舍亦如是。 第五四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 望得多衣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不得所望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而得。 是比丘界外作衣。 又作是念。 我不还本住处。 是比丘作衣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二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 望得多衣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不得所望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而得。 是人于界外作衣。 作衣已。 毗波罗衣垂成留置。 作是念。 此毗波罗衣不还彼处。 衣成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三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 望得多衣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不得所望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而得。 是比丘界外闻已舍迦絺那衣。 是比丘作是念。 若僧已舍迦絺那衣。 我不还本处亦不作衣。 以闻故。 即名舍迦絺那衣。 四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所有衣出界。 望得多衣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不得所望不断所望。 非望而得。 复勤求所望。 是望亦断。 非望而得。 是比丘界外作衣。 已作尔所。 尔所未作。 徐徐作。 未舍迦絺那衣。 还此处共僧舍迦絺那衣。 即名为舍。 是名第五四舍迦絺那衣。 是名第六五四。 复有十二舍迦絺那衣。 一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衣财不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处作衣。 是比丘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当为汝作。 是比丘界外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亦不作衣。 是比丘去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二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衣财不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是比丘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当为汝作。 是人界外令他作衣。 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界外作衣。 衣成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三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衣财不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是比丘界外他语言。 持衣财来我为汝作。 是比丘界外作衣。 作衣已。 不好守护故失。 更无物作。 是比丘失衣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四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外。 衣财不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我为汝作。 是比丘界外令他作衣。 已作尔所。 尔所未作。 徐徐作。 久久不成。 又作是念。 我当还本处。 是比丘过齐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五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衣财不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我为汝作。 是比丘界外闻已舍迦絺那衣。 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亦不作衣。 是比丘去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六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衣财不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我为汝作。 是比丘界外闻已舍迦絺那衣。 又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 是比丘界外作衣。 衣成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七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衣财不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我为汝作。 是比丘界外闻已舍迦絺那衣。 是比丘界外作衣。 作衣已。 不好守护故失。 更无物作衣。 失衣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八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衣财不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我为汝作。 是比丘界外闻僧已舍迦絺那衣。 界外作衣。 已作尔所。 尔所未作。 徐徐作。 衣久久不成。 过齐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九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出界。 衣财不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我为汝作衣。 是比丘界外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 是比丘界外作衣衣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十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衣财不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我为汝作。 是比丘界外令他作衣。 作衣已毗波罗衣垂成留置。 是人作是念。 此毗波罗衣不还本处。 衣成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十一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衣财不足。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我为汝作。 是比丘界外闻僧已舍迦絺那衣。 作是念。 若僧已舍迦絺那衣。 我不还本处亦不作衣。 是比丘闻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十二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持衣出界。 衣财不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我为汝作。 是比丘界外作衣。 已作尔所。 尔所未作。 还此住处。 僧未舍迦絺那衣。 共僧舍时。 即名为舍迦絺那衣。 复有十二舍迦絺那衣。 一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毗波罗衣。 持衣出界。 衣财不具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是比丘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我为汝作。 是比丘界外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亦不作衣。 是比丘去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二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毗波罗衣。 持衣出界。 衣财不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是比丘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我为汝作。 是比丘界外令他作衣。 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界外作衣。 作衣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三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毗波罗衣。 持衣出界。 衣财不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我为汝作。 是比丘界外作衣。 作衣已不好守护故失。 更无物作。 是比丘失衣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四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毗波罗衣。 持衣出界。 衣财不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我为汝作。 是比丘界外令他作衣。 已作尔所。 尔所未作。 徐徐作。 久久不成。 又作是念。 我当还本处。 是比丘过齐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五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毗波罗衣。 持衣出界。 衣财不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我为汝作。 是比丘界外闻已舍迦絺那衣。 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亦不作衣。 是比丘去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六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毗波罗衣。 持衣出界。 衣财不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我为汝作衣。 是比丘界外闻已舍迦絺那衣。 又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 是比丘界外作衣。 衣成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七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毗波罗衣。 持衣出界。 衣财不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我为汝作。 是比丘界外闻已舍迦絺那衣。 界外作衣。 作衣已。 不好守护故失。 更无物作。 失衣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八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毗波罗衣。 持衣出界。 衣财不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我为汝作。 是比丘界外闻僧已舍迦絺那衣。 界外作衣。 已作尔所。 尔所未作。 徐徐作。 久久不成。 过齐限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九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毗波罗衣。 持衣出界。 衣财不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我为汝作。 是比丘界外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 是比丘界外作衣。 衣成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十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毗波罗衣。 持衣出界。 衣财不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我为汝作。 是比丘界外令他作衣。 作衣。 毗波罗垂成留置。 是人作是念。 此毗波罗衣不还本处。 作衣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十一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 毗波罗衣。 持衣出界。 衣财不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我为汝作。 是比丘界外闻僧已舍迦絺那衣。 作是念。 若僧已舍迦絺那衣。 我不还本处亦不作衣。 是比丘闻时即名舍迦絺那衣。 十二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毗波罗衣。 持衣出界。 衣财不足故。 作是念。 我当还此住处作衣。 界外他语言。 持衣来我为汝作。 是比丘界外作衣。 已作尔所。 尔所未作。 还此住处。 僧未舍迦絺那衣。 共僧舍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是为十二。 复有二五舍迦絺那衣。 初五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作衣竟。 持衣出界。 以安隐心作是念。 我当往某住处。 某住处吉若彼处可乐者当住。 不可乐者便还。 是比丘出界已。 又作是念。 我不还本处。 是比丘去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二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作衣竟。 持衣出界。 以安隐心作是念。 我当往某住处某住处。 若彼可乐者当住。 不可乐者便还。 是比丘出界已。 又作是念。 我不往某处某处。 亦不还本处。 是比丘去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三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作衣竟。 持衣出界。 以安隐心作是念。 我当往某住处某住处。 若彼可乐者当住。 不可乐者便还。 是比丘界外不至彼住处。 亦不还本住处。 久久住在界外。 是比丘过齐限故。 即名舍迦絺那衣。 四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作衣竟。 持衣出界。 以安隐心作是念。 我当往某住处某住处。 若彼可乐者便住。 不可乐者当还。 是比丘界外闻僧已舍迦絺那衣。 是比丘作是念。 若僧已舍迦絺那衣。 我不还本住处。 亦不至某处。 是比丘闻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五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作衣竟。 持衣出界以安隐心作是念。 我当往某住处某住处。 若彼可乐者便住。 不可乐者当还。 是比丘界外。 若往彼住处若不往。 未舍迦絺那衣。 便还此住处。 共僧舍迦絺那衣即名舍。 是名初五舍迦絺那衣。 后五者。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作衣竟。 持衣出界。 作是念。 我得伴者。 当往某方某方。 若不得者当还。 是比丘出界。 作是念我不还本住处。 是比丘去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二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作衣竟。 持衣出界。 作是念。 我得伴者。 当往某方某方。 若不得者当还。 是比丘出界已。 又作是念。 我不往某方某方。 亦不还本处。 是比丘去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三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作衣竟。 持衣出界。 作是念。 我得伴者。 当往某方某方。 若不得者。 当还此住处。 是比丘出界外。 不至彼方亦不还本处。 久久住在界外。 是比丘过齐限时。 即名舍迦絺那衣。 四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作衣竟。 持衣出界。 作是念。 我得伴者。 当往某方某方。 若不得者当还。 是比丘界外闻僧已舍迦絺那衣。 是比丘作是念。 僧已舍迦絺那衣。 我不还本处。 亦不至某方。 是比丘以闻故。 即名舍迦絺那衣。 五者若比丘受迦絺那衣作衣竟。 持衣出界。 作是念。 我得伴者。 当往某方某方。 若不得者当还。 是比丘界外。 若往彼方若不往。 未舍迦絺那衣。 便还此处。 共僧舍迦絺那衣。 即名为舍。 是名二五舍迦絺那衣竟(八法中迦絺那衣法第一竟)。 二六六二十  双十二二五合百六十六十诵律卷第二十九<<[21][22][23][24][25][26][27][28][29][30] . .. >> 十诵律卷第三十(第五诵之二)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八法中俱舍弥法第二佛在俱舍弥。 尔时有一比丘。 犯可悔过罪。 诸比丘怜愍。 欲益利安乐故。 语其过罪。 教令如法悔过。 是比丘言。 我不知所犯。 既不知。 当见何罪。 云何忏悔。 诸比丘作是念。 此比丘不肯直尔便首。 当与作不见摈。 作是念已。 即与作不见摈。 是比丘乐持戒有惭愧。 多知多识。 多有力势佐助。 所住处四边。 多诸比丘共相狎习。 是人遣使语言。 我无罪。 而诸比丘不如法羯磨摈我。 是摈可破。 汝等来集。 四边诸比丘即时俱集。 欲灭是事故。 是比丘具向诸比丘说。 我以如是因缘故无罪。 诸比丘不如法。 强与我作不见摈。 此事可破。 诸比丘闻已不忍心。 转谓是比丘实无罪。 僧不如法。 强与作不见摈。 是事可破。 如是决定随顺摈人。 与诸作摈比丘共相违逆。 以是故。 相言斗诤事起。 僧破僧诤僧别僧异。 作破僧因缘。 分作两部。 一部言。 此比丘有罪。 一部言。 此比丘无罪。 一部言。 如法摈。 一部言。 不如法摈。 一部言。 不如法摈可破。 一部言。 如法摈不可破。 如是相言斗诤不息。 僧遂破作二部。 诸比丘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即时却随顺比丘及摈比丘令小远去。 语诸作摈比丘。 汝等若事无因缘根本。 彼不自首。 不应作摈。 何以故。 有比丘犯可悔过罪。 诸比丘怜愍。 欲益利安乐故。 语其过罪。 教令如法悔过。 是比丘乐持戒有惭愧。 多知多识。 有大力势多人佐助。 有如是人。 僧先应思惟。 有五法。 不应作摈。 何等五。 若我等与是比丘作不见摈。 不共说戒及僧羯磨不共怛钵那。 不共中食。 不随上座起礼迎送。 以是因缘故。 斗诤相言。 僧破僧诤僧别僧异。 诸比丘亦应思惟。 有是五法故。 不应作摈。 又比丘犯可悔过罪。 诸比丘怜愍。 欲益利安乐故。 语其过罪。 教令如法悔过。 是比丘乐持戒有惭愧。 少知识无大势力无多相助。 四边住处少知识共语共事者。 佛言。 僧应先思惟。 有五法应摈。 何等五。 若我等与是比丘作不见摈。 不共说戒及僧羯磨。 不共怛钵那。 不共中食。 不随上座起礼迎送。 以是因缘故。 不起斗诤相言。 僧和合无诤无别无异。 思惟是五法已。 应作摈。 佛如是语已。 又却作摈诸比丘令小远去。 唤随顺摈诸比丘来语言。 汝等比丘。 莫为犯罪不自见罪人。 何以故。 若比丘犯可悔过罪。 诸比丘怜愍。 欲益利安乐故。 语其过罪。 教令如法悔过。 是犯罪比丘。 能思惟五法。 如法见罪。 何等五。 若我是罪不如法见。 僧或与我作不见摈。 不得共说戒及僧羯磨。 不得共怛钵那。 不得共中食。 不得随上座受他起礼迎送。 何以故。 诸比丘乐持戒有惭愧。 不能为我故随爱随嗔随怖随痴行。 是犯罪人。 思惟是五法故。 能如法见罪。 佛在俱舍弥。 尔时俱舍弥诸作摈比丘。 在界内说戒作僧羯磨。 随佛所听羯磨。 皆如是作。 诸随顺比丘及摈比丘。 亦出界外说戒作僧羯磨。 随佛所听羯磨。 皆如是作。 诸比丘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尔时。 即却随顺助摈比丘及摈比丘令小远去。 问诸作摈比丘。 汝等实于界内共住处。 说戒作僧羯磨。 随我所听羯磨。 皆如是作耶。 答言。 实尔世尊。 又问彼随顺比丘及摈比丘。 出界外说戒作僧羯磨。 随我所听羯磨。 皆如是作耶。 答言。 实尔世尊。 佛言。 善哉善哉。 比丘若汝等。 与随顺比丘及摈比丘。 界内共说戒作僧羯磨。 随我所听羯磨共作者。 是诸羯磨皆名非法。 何以故。 汝等与彼别异故。 彼不与汝共住。 汝等不与彼共住。 汝等不与彼共事。 彼不与汝等共事。 彼若共汝等。 界内说戒作僧羯磨。 随我所听羯磨共作者。 皆名非法。 何以故。 彼与汝等别异故。 彼不与汝等共住。 汝等不与彼共住。 汝等不与彼共事。 彼亦不与汝等共事。 彼所作羯磨亦皆如法。 何以故。 彼与汝等别异。 不应共住共事故。 有二种不共住。 何等二。 一者比丘身自作不共住。 二者僧和合如法。 与作不共住羯磨。 有二种共住。 一者身自作共住。 二者僧和合如法。 与作共住羯磨。 若苦切摈比丘。 舍彼部众入此部众。 即应共住。 若依止羯磨。 驱出羯磨下意羯磨。 比丘舍彼部众入此部众。 即应共住。 若摈人折伏下意。 出界外与解摈者。 即得与所解摈众共住。 佛尔时。 遣作摈诸比丘令小远去。 告诸随顺摈比丘及摈比丘言。 汝等实出界外说戒作僧羯磨。 随我所听羯磨。 皆如是作耶。 答言。 实作世尊。 又问彼诸比丘。 实在界内说戒作僧羯磨。 随我所听羯磨。 皆如是作耶。 答言。 实尔世尊。 佛言。 善哉善哉。 比丘若汝等。 与作摈诸比丘。 界外共说戒作僧羯磨。 随我所听羯磨共作者。 是诸羯磨皆名非法。 何以故。 汝等与彼别异故。 彼不共汝等住。 汝等不共彼住。 汝等不与彼共事。 彼不与汝等共事。 彼若共汝等。 界外说戒作僧羯磨。 随我所听羯摩共作者。 皆名非法。 何以故。 彼等与汝别异故。 彼不与汝等共住。 汝等不与彼共住。 汝等不与彼共事。 彼亦不与汝等共事。 彼所作羯磨亦皆如法。 何以故。 彼与汝等别异。 不应共住共事故。 有二种不共住。 一者身自作不共住。 二者僧和合如法。 与作不共住羯磨。 有二种共住。 一者身自作共住。 二者僧和合如法。 与作共住羯磨。 若苦切摈比丘。 舍彼部众入此部众。 即应共住。 若依止羯磨。 驱出羯磨。 下意羯磨。 得如是羯磨比丘。 舍彼部众入此部众。 即应共住。 若摈比丘折伏下意。 出界外与解摈者。 即得与所解摈众共住。 佛在俱舍弥。 时有一居士。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请。 居士知佛默然受已。 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 还舍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早起敷座处。 遣使白佛时到。 佛自知时。 诸比丘往居士舍。 佛自房住迎食分。 诸比丘入居士舍。 斗诤事起相言相骂起身恶业。 出家人所不应作。 是居士语诸比丘言。 大德小住。 皆令就座。 自手行水。 自与多美饮食。 自恣饱满已。 行澡水毕。 取小床坐欲听说法。 上座说法已从座起去。 诸比丘食后还房举衣钵。 往诣佛所头面礼佛足却坐一面。 诸佛常法。 诸比丘食来。 以是语言问讯。 饮食多美。 众僧满足不。 佛即以是语劳问。 诸比丘。 饮食多美。 僧饱满不。 诸比丘答言。 世尊。 饮食多美众僧饱满。 以上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诃责言。 云何名比丘。 入白衣舍起斗诤事。 相言相骂起身恶业。 出家人所不应作。 佛言。 从今别部异众。 不应共相近坐令起身恶业。 如是异众集时。 听知法比丘令相远。 敷座中间留一床处。 然后说戒作诸羯磨。 及教化比丘尼。 佛在俱舍弥。 尔时俱舍弥比丘。 喜斗诤相言。 佛尔时教化是诸比丘。 汝等莫斗诤相言。 何以故。 用嗔恨者不灭嗔恨。 唯忍辱力乃能灭之。 是中有比丘。 白佛言。 世尊法王。 且置。 彼人恼我云何不报。 尔时世尊小却不远。 作是念。 我今得离常喜斗诤相言相骂俱舍弥比丘所行威仪法则。 广说长寿王经已。 即从座起往支提国。 渐渐游行到舍卫国。 尔时俱舍弥诸贤者。 闻佛不喜俱舍弥比丘斗诤言语所行威仪法则故舍诣他国。 作是念。 我等应轻贱是诸比丘少起敬心。 作是念已。 即便相语咸共轻贱。 不复尊重供养赞叹。 敬心转少。 尔时诸比丘作是念。 诸居士轻贱我等。 不复尊重供养赞叹。 敬心转少。 我等何不往舍卫国诣佛所。 作是念已。 随意住竟持衣钵。 往舍卫国诣佛所。 长老舍利弗。 闻俱舍弥诸比丘喜斗诤相言彼诸贤者不复尊重供养赞叹起慢心故来向舍卫国。 闻已往诣佛所。 头面礼佛足却坐一面。 白佛言。 世尊。 俱舍弥比丘喜斗诤相言。 彼诸贤者。 不复尊重供养赞叹。 起慢心故。 便来向此。 世尊。 我等于此比丘。 当应何所作。 佛语舍利弗。 是中有说非法者。 不应尊重供养赞叹。 有说法者。 应尊重供养赞叹。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 我等云何知说非法者说法者。 佛语舍利弗。 若比丘非法说法。 法说非法。 非律说律。 律说非律。 犯说非犯。 非犯说犯。 轻说重。 重说轻。 无残说有残。 有残说无残。 常所行法。 说非常所行法。 非常所行法。 说是常所行法。 说言非说。 非说言说。 是名说非法者。 不应尊重供养赞叹。 不应教读诵经法答所问疑。 不应从受读诵经法从问所疑。 不应与衣钵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亦不应从受衣钵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舍利弗。 若比丘非法说非法。 法说法。 非律说非律。 律说律。 犯说犯。 非犯说非犯。 轻说轻。 重说重。 无残说无残。 有残说有残。 常所行法。 说是常所行法。 非常所行法。 说非常所行法。 说言是说。 非说言非说。 是名说法者。 应尊重供养赞叹。 应教读诵经法答所问疑。 亦应从受读诵经法。 从问所疑。 应与衣钵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亦应从受衣钵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一切尽应与床卧具。 长老目连。 阿那律。 难提。 金毗罗。 亦如是问。 尔时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 闻俱舍弥比丘喜斗诤相言彼诸贤者不尊重供养起慢心故来向舍卫国。 闻已往诣佛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白佛言。 世尊。 俱舍弥比丘喜斗诤相言。 彼诸贤者。 不尊重供养赞叹。 起慢心故。 便来向此。 世尊。 我等于此比丘。 当应何所作。 佛言。 瞿昙弥。 是中有说非法者。 不应敬重供养赞叹。 有说法者。 应敬重供养。 瞿昙弥言。 云何知说非法者说法者。 佛告瞿昙弥。 善听。 若比丘非法说法。 法说非法。 非律说律。 律说非律。 犯说非犯。 非犯说犯。 重说轻。 轻说重。 无残说残。 残说无残。 常所行法。 说非常所行法。 非常所行法。 说是常所行法。 说言非说。 非说言说。 是名说非法者。 不应敬重供养赞叹。 不应教读诵经法答所问疑。 不应从受读诵经法从问所疑。 不应与衣钵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不应从受衣钵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不应从是人受半月教诫法。 瞿昙弥。 若比丘非法说非法。 法说法。 非律说非律。 律说律。 犯说犯。 非犯说非犯。 轻说轻。 重说重。 无残说无残。 有残说有残。 常所行法。 说是常所行法。 非常所行法。 说非常所行法。 说言是说。 非说言非说。 是名说法者。 应敬重供养赞叹。 教读诵经法答所问疑。 亦应从受读诵经法从问所疑。 应与衣钵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亦应从是人受衣钵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应从是人受半月教诫法。 翅舍瞿昙弥比丘尼。 优钵罗花色比丘尼。 周那难陀比丘尼。 频头比丘尼。 脂梨沙弥尼亦如是问。 憍萨罗王波斯匿。 闻俱舍弥比丘喜斗诤相言彼诸贤者不尊重供养故来向此国。 闻已往诣佛所。 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白佛言。 世尊。 我等当应何所作。 佛言。 大王。 是中有说非法者。 不应敬重供养。 有说法者应供养。 世尊。 云何知说法者说非法者。 佛言。 大王。 应听两人语。 若比丘非法说法法说非法。 是名说非法者。 不应敬重供养赞叹。 不应教读诵经法答所问疑。 不应从受读诵经法从问所疑。 不应与衣钵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大王。 若有比丘。 非法说非法。 法说是法。 应恭敬供养赞叹教读诵经法答所问疑。 亦应从受读诵经法从问所疑。 应与衣钵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大王。 应与一切二部僧饮食。 大居士须达多。 阿难邠坻梨师达多。 富罗那亦如是问。 末利夫人。 闻俱舍弥比丘喜斗诤相言彼诸贤者不尊重供养赞叹故来向此国。 闻已往诣佛所。 头面礼佛足却坐一面。 白佛言。 世尊。 我等于此比丘。 当应何所作。 佛言。 末利夫人。 是中有说非法者。 不应尊重供养赞叹。 有说法者。 应尊重供养赞叹。 世尊。 我等云何知说法者说非法者。 佛言。 末利夫人。 应听两人语。 若比丘非法说法。 法说非法。 是名说非法者。 不应尊重供养赞叹。 不应教读诵经法答所问疑。 不应从受读诵经法从问所疑。 不应与衣钵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末利夫人。 若比丘非法说非法。 法说是法。 是名说法者。 应尊重供养赞叹教读诵经法答所问疑。 亦应从受读诵经法从问所疑。 应与衣钵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应与一切二部僧饮食。 毗舍佉鹿子母。 布萨多居士妇。 修阇多居士妇。 亦如是问。 尔时长老舍利弗。 闻俱舍弥比丘喜斗诤相言故已来入界。 闻已往诣佛所。 头面礼佛足却坐一面。 白佛言。 世尊。 俱舍弥比丘喜斗诤相言来入此界。 我等云何与卧具分。 佛言。 我先说应与卧具。 随彼部上座。 先与卧具。 舍利弗受佛教已。 随彼上座先与卧具。 佛在俱舍弥。 尔时得摈比丘独行独住作是思惟。 为我故。 众僧斗诤相言僧破僧诤僧别僧异。 是中有比丘言。 是人有罪。 有言。 是人无罪。 有言。 如法摈。 有言。 不如法摈。 有言。 如法摈。 不可破。 有言。 不如法摈可破。 皆为我故。 我实犯罪。 如法摈不可破。 今当云何。 作是思惟已。 到随顺比丘所言。 我独行独住作是思惟。 为我故。 僧斗诤相言僧破僧诤僧别僧异。 是中有比丘言。 是人有罪。 有言。 是人无罪。 有言。 如法摈。 有言。 不如法摈。 有言。 如法摈不可破。 有言。 不如法摈可破。 皆为我故。 我实犯罪。 如法摈不可破。 我今云何。 随顺诸比丘即将摈比丘。 到作摈诸比丘所言。 是摈比丘到我所言。 我独行独住作是思惟。 为我故。 僧斗诤相言僧破僧诤僧别僧异。 是中有比丘言。 是人有罪。 有言。 是人无罪。 有言。 如法摈。 有言。 不如法摈。 有言。 如法摈不可破。 有言。 不如法摈可破。 皆为我故。 我实犯罪。 如法摈不可破。 我今云何。 作摈诸比丘。 即将摈比丘及随顺诸比丘。 往诣佛所头面礼佛足却坐一面。 白佛言。 世尊。 是随顺比丘。 将摈比丘。 至我等所言。 是摈比丘言。 我独行独住作是思惟。 为我故。 僧斗诤相言僧破僧诤僧别僧异。 是中有比丘言。 是人有罪。 有言。 是人无罪。 有言。 如法摈。 有言。 不如法摈。 有言。 如法摈不可破。 有言。 不如法摈可破。 皆为我故。 我实犯罪。 如法摈不可破。 我今云何。 佛言。 是比丘实犯罪。 如法摈不可破。 若是比丘。 心悔折伏自首者。 应与解摈。 解摈法者。 一心和合僧。 是摈比丘应从坐起偏袒右肩。 脱革屣[跳-兆+互]跪合掌作是言。 大德僧忆念。 为我故。 僧斗诤相言僧破僧诤僧别僧异。 是中有比丘言。 是人犯罪。 有言是人无罪。 有言。 如法摈。 有言。 不如法摈。 有言。 如法摈不可破。 有言。 不如法摈可破。 皆为我故。 我某甲比丘实犯罪。 如法摈不可破。 我今心悔折伏自首从僧乞解摈我比丘某甲。 心悔折伏自首。 僧当与我解摈。 怜愍故。 第二第三亦如是乞。 即时一比丘。 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摈比丘某甲言。 为我故。 僧斗诤相言僧破僧诤僧别僧异。 是中有比丘言。 是人有罪。 有言。 是人无罪。 有言。 如法摈。 有言。 不如法摈。 有言。 如法摈不可破。 有言。 不如法摈可破。 皆为我故。 我实犯罪。 如法摈不可破。 是摈比丘某甲。 心悔折伏自首。 今从僧乞解摈。 若僧时到僧忍听。 与某甲比丘解摈。 是名白。 大德僧听。 是摈比丘某甲言。 为我故。 僧斗诤相言僧破僧诤僧别僧异。 是中有比丘言。 是人有罪。 有言。 是人无罪。 有言。 如法摈。 有言。 不如法摈。 有言。 如法摈不可破。 有言。 不如法摈可破。 皆为我故。 我实犯罪。 如法摈不可破。 是摈比丘某甲。 心悔折伏自首。 僧今与某甲比丘解摈。 谁诸长老忍听。 与某甲比丘解摈者默然。 不忍者说。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某甲比丘解摈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佛在俱舍弥。 尔时彼比丘独行独住作是思惟。 为我故。 僧斗诤相言僧破僧诤僧别僧异。 是中有比丘言。 是人有罪。 有言。 是人无罪。 有言。 如法摈。 有言。 不如法摈。 有言。 如法摈不可破。 有言。 不如法摈可破。 皆为我故。 我实犯罪。 如法摈不可破。 我心悔折伏自首。 僧已与我解摈。 我今应入僧中共作和合。 作是思惟已。 往随顺诸比丘所言。 我独行独住作是思惟。 为我故。 僧斗诤相言僧破僧诤僧别僧异。 是中有比丘言。 是人有罪。 有言。 是人无罪。 有言。 如法摈。 有言。 不如法摈。 有言。 如法摈不可破。 有言。 不如法摈可破。 皆为我故。 我实犯罪。 如法摈不可破。 我心悔折伏自首。 僧已与我解摈。 我今应入僧中共作和合随顺诸比丘即将是比丘。 往诣作摈比丘所言。 是比丘言。 我独行独住作是思惟。 为我故。 僧斗诤相言僧破僧诤僧别僧异。 是中有比丘言。 是人有罪。 有言。 无罪。 有言。 如法摈。 有言。 不如法摈。 有言。 如法摈不可破。 有言。 不如法摈可破。 皆为我故。 我实犯罪。 如法摈不可破。 我心悔折伏自首故。 僧已与我解摈。 我今应入僧中共作和合。 作摈诸比丘。 即将是比丘及随顺诸比丘。 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白佛言。 世尊。 是随顺诸比丘将是比丘到我所言。 是比丘说。 我独行独住作是思惟为我故。 僧斗诤相言僧破僧诤僧别僧异。 是中有比丘言。 是人有罪。 有言。 无罪。 有言。 如法摈。 有言。 不如法摈。 有言。 如法摈不可破。 有言。 不如法摈可破。 皆为我故。 我实有罪。 如法摈不可破。 我心悔折伏自首故。 僧已与我解摈。 我今应入僧中作和合。 佛言。 善哉善哉诸比丘。 汝为和合因缘故。 细求是事。 如破一毛为百分。 莫为破僧因缘细求是事。 佛言。 应共作和合若布萨时未到。 应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今僧为和合故。 若僧时到僧忍听。 今非布萨时。 作布萨说波罗提木叉为众僧和合故。 是名白。 即时作布萨说波罗提木叉(八法中俱舍弥法第二竟)。 八法中瞻波法第三佛在瞻波国。 尔时六群比丘。 处处作非法羯磨。 一人摈一人。 一人摈二人三人四人。 二人摈二人。 二人摈三人四人一人。 三人摈三人。 三人摈四人一人二人。 四人摈四人。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诃责言。 云何名比丘。 处处作非法羯磨。 一人摈一人二人三人四人。 二人摈二人三人四人一人。 三人摈三人四人一人二人。 四人摈四人。 如是诃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诃责言。 云何名比丘。 处处作非法羯磨。 一人摈一人二人三人四人。 二人摈二人三人四人一人。 三人摈三人四人一人二人。 四人摈四人。 佛但诃责而未结戒。 佛在瞻波国。 尔时阿叶摩伽国聚落。 名王萨婆。 是中有旧比丘。 名共金。 作摩摩帝帝帝陀罗。 六群比丘游行迦尸国向瞻波国。 到王萨婆聚落。 是比丘遥见彼来。 出迎代持衣钵开房舍示言。 此房舍床卧具被枕。 汝等随上座安住。 与办洗浴具。 与油澡豆。 欲揩摩者即与揩摩。 是摩摩帝夜坐禅。 晨朝入王萨婆聚落。 到诸贵人舍。 赞叹六群比丘言。 六群比丘是佛弟子。 多闻善巧说法辩才无碍。 以是故。 汝等应与僧怛钵那食中食。 即时诸婆罗门居士信者。 与作怛钵那食中食与僧。 六群比丘啖是食已。 肥盛得色得力身柔软。 共相谓言。 是好善男子。 尊重赞叹我等。 作如是好食。 数日之中更不复续。 六群比丘共相谓言。 是善男子转更不好。 不复尊重供养赞叹我等。 当唤其来。 即唤来到。 六群问言。 汝何故不复尊重供养赞叹我等。 答言。 此王萨婆聚落婆罗门居士。 信我语者约敕作供养。 我力势正能齐是。 更不能得。 六群比丘言。 汝见罪不。 答言。 我有何罪。 六群言。 汝看我等不如本尊重供养赞叹。 彼言。 我不见罪。 六群比丘言。 此人不肯直首。 当与作不见摈。 即与作不见摈。 是人作是念。 六群比丘无因缘。 我不自首。 强作不见摈。 我何不向瞻波国诣佛所。 如是思惟已。 随意住王萨婆聚落已。 持衣钵往瞻波国诣佛所。 头面礼佛足一面立。 诸佛常法。 有客比丘来。 如是问讯。 可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难。 道路不疲极耶。 佛如是语。 问讯共金比丘。 可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难。 道路不疲极耶。 答言。 世尊。 可忍可足乞食无难道路不疲。 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知而故问共金比丘。 六群比丘何因缘故摈汝。 答言。 世尊。 无因无缘我无罪。 强与我作不见摈。 佛言。 若六群比丘无因无缘。 汝无罪强摈汝者。 汝莫愁忧。 我与汝作法伴。 六群比丘闻与作摈比丘向瞻波国诣佛所。 我等亦当往诣佛所。 如是思惟随意住已。 持衣钵游行向瞻波国诣佛所。 头面礼佛足一面立。 诸佛常法。 有客比丘来。 以如是语问讯。 可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难。 道路不疲极耶。 佛即以是语。 问讯六群比丘可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难。 道路不疲极耶。 六群比丘答言。 世尊。 可忍可足安乐住。 乞食不难道路不疲极。 佛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等于王萨婆聚落。 有与比丘作不见摈耶。 答言。 实有世尊。 问何因缘故摈。 答言。 无因无缘彼无罪。 强为作摈。 佛以是事及先因缘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言。 云何名比丘。 无因无缘彼无罪强为作摈。 云何名比丘。 处处作非法羯磨。 一人摈一人二人三人四人。 二人摈二人三人四人一人。 三人摈三人四人一人二人。 四人摈四人。 若比丘一人摈一人。 犯一突吉罗。 一人摈二人。 犯二突吉罗。 一人摈三人。 犯三突吉罗。 一人摈四人。 四突吉罗。 二人摈二人。 二突吉罗。 二人摈三人。 三突吉罗。 二人摈四人。 犯四突吉罗。 三人摈一人。 一突吉罗。 三人摈三人。 三突吉罗。 三人摈四人。 四突吉罗。 三人摈一人。 一突吉罗。 三人摈二人。 二突吉罗。 四人摈四人。 偷兰遮。 作破僧因缘故。 一人摈一人。 是非法羯磨不应作。 一人摈二人三人四人。 是非法羯磨不应作。 二人摈二人三人四人一人。 是非法羯磨不应作。 三人摈三人四人一人二人。 是非法羯磨不应作。 四人摈四人。 是非法羯磨不应作。 若一人摈一人。 不成羯磨。 一人摈二人三人四人。 不成羯磨。 二人摈二人三人四人一人。 不成羯磨。 三人摈三人四人一人二人。 不成羯磨。 四人摈四人。 不成羯磨。 可四众作羯磨。 是中四比丘成。 可五众作羯磨。 是中五比丘成。 可十众作羯磨。 是中十比丘成。 可二十众作羯磨。 是中二十比丘成。 若四众可作羯磨。 是中减四比丘作。 是非法羯磨不应作。 若白衣作第四人。 是非法羯磨不应作。 若沙弥若非比丘若外道。 若不见摈人不作摈人。 恶邪不除摈人不共住人种种不共住人。 自言犯重罪人。 本白衣污比丘尼。 不能男人越济人。 杀父母人杀阿罗汉破僧恶心出佛身血。 如是人作第四人。 是非法羯磨不应作。 可五众作羯磨。 减五比丘作者。 是非法羯磨不应作。 若白衣作第五人是非法羯磨不应作。 若沙弥若非比丘若外道。 若不见摈人不作摈人。 恶邪不除摈人不共住人种种不共住人。 自言犯重罪人本白衣污比丘尼。 不能男人越济人。 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僧恶心出佛身血。 如是人作第五人。 是非法羯磨不应作。 可十众作羯磨。 减十众作者。 是非法羯磨不应作。 若白衣作第十人。 是非法羯磨不应作。 若沙弥非比丘若外道。 不见摈人不作摈人。 恶邪不除摈人。 不共住人。 种种不共住人。 自言犯重罪本白衣污比丘尼人。 不能男人越济人。 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僧恶心出佛身血。 如是人作第十人。 是非法羯磨不应作。 可二十众作羯磨。 减二十众作者。 是非法羯磨不应作。 若白衣作第二十人。 是非法羯磨不应作。 若沙弥非比丘若外道。 不见摈不作摈。 恶邪不除摈。 不共住人。 种种不共住人。 自言犯重罪。 本白衣污比丘尼。 不能男人越济人破内外道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僧恶心出佛身血。 如是人作第二十人是非法羯磨不应作。 若可四众作羯磨减四比丘作者。 不成羯磨。 若可四众作羯磨。 若白衣作第四人是非法羯磨。 不成羯磨不应作。 若沙弥乃至恶心出佛身血人。 作第四人。 是非法羯磨。 不成羯磨不应作。 若五众可作羯磨。 减五比丘作者。 不成羯磨。 若可五众作羯磨。 若白衣作第五人。 是非法。 不成羯磨不应作。 若沙弥非比丘若外道。 不见摈不作摈。 恶邪不除摈。 不共住。 种种不共住。 自言犯重罪。 本白衣污比丘尼。 不能男人越济人。 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僧恶心出佛身血。 如是等人作第五人。 是非法不成羯磨不应作。 若可十众作羯磨。 减十众作者。 不成羯磨不应作。 若可十众作羯磨。 若白衣作第十人。 是非法。 不成羯磨不应作。 若沙弥非比丘若外道。 不见摈不作摈。 恶邪不除摈。 不共住。 种种不共住。 自言犯重罪。 本白衣污比丘尼。 不能男人越济人。 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僧恶心出佛身血。 如是等人作第十人。 是非法。 不成羯磨不应作。 若可二十众作羯磨者。 减二十比丘作羯磨。 不成羯磨不应作。 若可二十僧作羯磨。 若白衣作第二十人。 是非法。 不成羯磨不应作。 若沙弥非比丘若外道。 不见摈不作摈。 恶邪不除摈。 不共住。 种种不共住。 自言犯重罪。 本白衣污比丘尼。 不能男人越济人。 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僧恶心出佛身血。 如是等人作第二十人。 是非法。 羯磨不成不应作。 佛言。 从今别住人作第四人。 不应作别住羯磨。 若别住竟人作第四人。 不应作别住羯磨。 行摩那埵人作第四人。 不应作别住羯磨。 行摩那埵竟人作第四人。 不应作别住羯磨。 若不共住人作第四人。 不应作别住羯磨。 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 得作别住羯磨。 从今若别住人作第四人。 不应作摩那埵羯磨。 若别住竟人作第四人。 不应作摩那埵羯磨。 行摩那埵人。 行摩那埵竟人。 作第四人。 不应作摩那埵羯磨。 不共住人作第四人。 不应作摩那埵羯磨。 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 得作摩那埵羯磨。 从今若别住人作第四人。 不应作本日治羯磨。 别住竟人作第四人。 不应作本日治羯磨。 若行摩那埵人作第四人。 不应作本日治羯磨。 行摩那埵竟人作第四人。 不应作本日治羯磨。 不共住人作第四人。 不应作本日治羯磨。 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 得作本日治羯磨。 从今日若别住人作第二十人。 不应作出罪羯磨。 若别住竟人若行摩那埵人。 若行摩那埵竟人。 作第二十人。 不应作出罪羯磨。 若不共住人作第二十人。 不应作出罪羯磨。 极少二十清净同见比丘。 得作出罪羯磨。 佛语诸比丘。 清净同见四比丘。 是名众僧。 若五比丘清净同见。 是名众僧。 若十比丘清净同见。 是名众僧。 若二十比丘清净同见。 是名众僧。 是中四比丘清净同见僧中。 可如法作诸羯磨。 除自恣羯磨。 除受大戒羯磨。 除出罪羯磨。 是中五比丘清净同见僧中。 可如法作诸羯磨。 除中国受大戒羯磨。 除出罪羯磨。 是中十比丘清净同见僧中可如法作诸羯磨。 除出罪羯磨。 是中二十比丘清净同见僧中。 可如法作一切羯磨。 尔时长老优波离问佛言。 世尊。 颇有僧不如法作羯磨耶。 佛语优波离。 有五种僧。 一者无惭愧僧。 二者羺羊僧。 三者别众僧四者清净僧。 五者真实僧。 无惭愧僧者。 破戒诸比丘。 是名无惭愧僧。 羺羊僧者。 若比丘凡夫钝根无智慧。 如诸羺羊聚。 在一处无所知。 是诸比丘不知布萨。 不知布萨羯磨。 不知说戒。 不知法会。 是名羺羊僧。 别众僧者。 若诸比丘一界。 内处处别作诸羯磨。 清净僧者。 凡夫持戒人及凡夫胜者。 是名清净僧。 真实僧者学无学人。 是名真实僧。 是中前三种僧。 能作非法羯磨。 后二种不能作非法羯磨。 佛告优波离。 复有四种羯磨。 非法羯磨。 如法羯磨。 别众羯磨。 和合羯磨。 非法羯磨者。 若白羯磨离白作。 是名非法羯磨。 若白二羯磨离白作者。 是亦非法。 复有作白不唱说羯磨是亦非法。 若唱说羯磨不作白。 是亦非法。 若白四羯磨离白作者。 是亦非法。 若白已不三唱说羯磨。 是亦非法。 若三唱说羯磨不作白是非法羯磨。 若应与现前比尼与忆念比尼是非法羯磨。 应与忆念比尼与现前比尼。 是非法羯磨。 应与忆念比尼与不痴比尼。 是非法羯磨。 应与不痴比尼与现前比尼。 是非法羯磨。 应与不痴比尼与自言比尼。 是非法羯磨。 应与自言比尼与不痴比尼。 是非法羯磨。 应与自言比尼与实觅比尼。 是非法羯磨。 应与实觅比尼与自言比尼。 是非法羯磨。 应与实觅比尼与苦切羯磨。 是非法羯磨。 应与苦切羯磨与实觅比尼。 是非法羯磨。 应与苦切羯磨与依止羯磨。 是非法羯磨。 应与依止羯磨与苦切羯磨。 是非法羯磨。 应与依止羯磨与驱出羯磨。 是非法羯磨。 应与驱出羯磨与依止羯磨。 是非法羯磨。 应与驱出羯磨与下意羯磨。 是非法羯磨。 应与下意羯磨与驱出羯磨。 是非法羯磨。 应与下意羯磨与别住羯磨。 是非法羯磨。 应与别住羯磨与下意羯磨。 是非法羯磨。 应与别住羯磨与摩那埵羯磨。 是非法羯磨。 应与摩那埵羯磨与本日治羯磨。 是非法羯磨。 应与出罪羯磨与本日治羯磨。 是非法羯磨。 应与出罪羯磨与摩那埵羯磨。 是非法羯磨。 若僧种种事起。 不如法不如比尼不如佛教断。 皆名非法。 是名非法羯磨。 如法羯磨者。 若白羯磨用白作。 是如法羯磨。 若白二羯磨白已一唱。 是如法羯磨。 若白四羯磨白已三唱。 是如法羯磨。 若应与现前比尼与现前比尼。 是如法羯磨。 若应与忆念与忆念。 应与不痴与不痴。 应与自言治与自言治。 应与实觅比尼与实觅比尼。 应与苦切羯磨与苦切。 应与依止羯磨与依止。 应与下意羯磨与下意。 应与驱出羯磨与驱出。 应与别住羯磨与别住。 应与摩那埵与摩那埵。 应与本日治与本日治。 应与出罪与出罪。 是名如法羯磨。 若僧中种种事起。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 是名如法羯磨。 别众羯磨者。 是羯磨中所须比丘。 不和合一处。 可与欲者不与欲。 现前比丘遮成遮。 是名别众羯磨。 复有别众羯磨。 是羯磨中所须比丘和合一处。 可与欲者不与欲。 现前比丘遮成遮。 是名别众羯磨。 复有别众羯磨。 是羯磨中所须比丘和合一处。 可与欲者与欲。 现前比丘遮成遮。 是名别众羯磨。 和合羯磨者。 所须比丘和合一处。 可与欲者与欲现前比丘能遮不遮是名和合羯磨。 长老优波离问佛。 何比丘遮可受。 何比丘遮不可受。 佛言。 若僧如法作羯磨。 是中有比丘遮不应受。 若白衣遮。 若沙弥。 若非比丘。 若外道。 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不共住。 种种不共住。 自言犯重罪。 本白衣污比丘尼。 不能男人越济人。 杀父杀母杀阿罗汉。 破僧恶心出佛身血。 如是等人遮不应受。 若界内人遮界外作羯磨不应受。 若界外人遮界内作羯磨不应受。 若在下人遮高处作羯磨不应受。 若在高处人遮下处作羯磨不应受。 若遮人不到作羯磨僧所。 若到不乞听。 若破戒人遮皆不应受。 若破戒人心遮亦不应受。 是名不应受。 应受遮者。 若僧作非法羯磨。 是中有比丘遮应受。 若僧界内作非法羯磨界内比丘遮应受。 若遮比丘到僧所乞听已遮应受。 若持戒比丘遮应受。 是名应受。 有诸比丘。 非法别众摈比丘。 有比丘僧来解。 非法别众。 非法和合众。 似法别众。 似法和合众。 如法别众。 如法和合众。 复有诸比丘。 非法和合众摈比丘。 有比丘僧来解。 非法别众。 非法和合众。 似法别众。 似法和合众。 如法别众。 如法和合众。 复有诸比丘。 似法别众摈比丘。 有比丘僧来解。 非法别众。 非法和合众。 似法别众。 似法和合众。 如法别众。 如法和合众。 复有诸比丘。 似法和合众摈比丘。 有比丘僧来解。 非法别众。 非法和合众。 似法别众。 似法和合众。 如法别众如法和合众。 复有诸比丘僧。 如法别众摈比丘。 有比丘僧来解。 非法别众。 非法和合众。 似法别众。 似法和合众。 如法别众。 如法和合众。 复有比丘僧。 如法和合众摈比丘。 有比丘僧来解。 非法别众。 非法和合众。 似法别众。 似法和合众。 如法别众。 如法和合众。 佛语优波离。 是中一众。 名真实作摈。 所谓如法和合众一众名真实解摈。 所谓如法和合众解(八法中瞻波法第三竟)。 十诵律卷第三十<<[21][22][23][24][25][26][27][28][29][30] . .. >> 十诵律卷第三十一(五诵之三)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八法中般茶卢伽法第四(丹本云八法中苦切羯磨法第四之初)佛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国有二比丘。 一名般茶。 二卢伽。 喜斗诤相言。 共诸比丘斗诤相言已。 知是斗诤比丘。 便到其所言。 汝等决定坚持是事莫为他击。 汝等取胜我当相助。 复语第二部言。 汝等决定坚持是事莫为他击。 汝等取胜我当相助。 以是因缘故。 未破比丘便破。 已破者不可和合。 僧中未起事便起。 已起事不可灭。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 喜斗诤相言。 知是斗诤比丘。 便到其所言。 汝等决定坚持是事莫为他击。 汝等取胜我当相助。 复语第二部言。 汝等决定坚持是事莫为他击。 汝等取胜我当相助。 以是因缘故。 未破比丘便破。 已破者不可和合。 未起事便起。 已起事不可灭。 如是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般茶卢伽比丘。 汝等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 喜斗诤相言。 知是斗诤相言便到其所言。 汝等决定坚持是事莫为他击。 汝等取胜我当相助。 复语第二部言。 汝等决定坚持是事莫为他击汝等。 取胜我当相助以是因缘故。 未破比丘便破。 已破者不可和合。 僧中未起事便起。 已起事不可灭。 如是呵已语诸比丘。 汝等与般茶卢伽比丘作苦切羯磨。 若更有如是人者。 亦应与作苦切羯磨。 若比丘于三事中有犯。 应与作苦切羯磨。 若破戒若破正见若破威仪。 复有三事。 应与作苦切羯磨。 喜斗喜诤喜相言。 有三种。 作苦切羯磨。 非法非比尼。 可破人不现前作。 不先说其事作。 不令忆念作。 有三种如法。 不可破人现前作。 先说其事作。 令忆念作。 有三种。 可破非法作。 别众作。 人不现前作。 有三种。 不可破如法作。 和合僧作。 人现前作。 有三种。 可破非法作。 别众作。 不先说其事作。 有三种。 不可破如法作。 和合僧作。 先说其事作。 有三种。 可破非法作。 别众作。 不令忆念作。 有三种。 不可破如法作。 和合僧作。 令忆念作。 复有三种。 非法非比尼。 可破与不犯罪人作。 与犯不可悔过作。 与已悔过作。 有三种如法。 不可破为犯罪人作。 为犯可悔过作。 与未悔过作。 有三种可破不如法作。 别众作。 与不犯罪作。 有三种不可破如法作。 和合僧作。 为犯罪作。 有三种。 可破非法作。 别众作。 不为可悔过作。 有三种。 不可破如法作。 和合僧作。 为犯可悔过作。 有三种。 可破非法作。 别众作。 与已悔过作。 有三种。 不可破如法作。 和合僧作。 与未悔过作。 苦切羯磨法者。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般茶卢伽比丘。 喜斗诤相言。 知是斗诤比丘。 便到其所言。 汝等坚持是事莫为他击。 汝等取胜我当相助。 复语第二部比丘言。 汝等坚持是事莫为他击。 汝等取胜我当相助。 以是因缘故。 未破比丘便破。 已破者不可和合。 僧中未起事便起。 已起事不可灭。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般茶卢伽比丘作苦切羯磨。 随汝般茶卢伽比丘几时作不清净行恶口不止。 随尔所时。 僧与汝等作苦切羯磨。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般茶卢伽比丘作苦切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得苦切羯磨比丘行法者。 是比丘不应与他受大戒。 不应受他依止。 不得畜沙弥。 不得受教诫比丘尼羯磨。 若先受不应教诫不应重犯苦切羯磨罪。 不应作相似罪。 不应作过是罪。 不应呵诸羯磨。 不应呵作羯磨人。 不应出清净比丘过罪。 不应从他乞听。 不应言我当出汝罪。 不应遮布萨自恣。 不应违逆清净比丘。 应折伏心如法恭敬。 若不如是法行者。 尽形不得离是苦切羯磨。 即时诸比丘。 受佛教小却一面。 与般茶卢伽比丘作苦切羯磨。 般茶卢伽比丘。 得苦切羯磨已。 心悔折伏恭敬柔软。 从僧乞解苦切羯磨。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若般茶卢伽心悔折伏。 僧应与解。 若更有如是人者。 亦应与解。 若比丘不如法行。 僧不应与解苦切羯磨。 若与他受大戒。 与他作依止畜沙弥。 若受教诫比丘尼羯磨。 若教诫比丘尼。 若重犯罪。 若作相似罪。 若作过是罪。 若呵羯磨。 若呵羯磨人。 若从他乞听。 出清净比丘罪。 若言我当出汝罪。 若遮说布萨自恣。 违逆清净比丘。 不心悔折伏不柔软。 不应与解。 若如法行。 僧应与解苦切羯磨。 不与他受大戒。 不与他作依止。 不畜沙弥。 不受教诫比丘尼。 若已羯磨。 不教诫比丘尼。 不重犯罪。 不作相似罪。 不作过是罪。 不呵羯磨。 不呵羯磨人。 不从他乞听。 不出清净比丘罪。 不言我当出汝罪。 不遮布萨自恣。 不违逆清净比丘。 若心悔折伏柔软。 应与解苦切羯磨。 解苦切羯磨法者。 一心和合僧。 般茶卢伽比丘从坐起。 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跪合掌。 作是言。 大德僧念。 我般茶卢伽比丘。 喜斗诤相言。 知是斗诤相言比丘。 便到其所言。 汝等坚持是事莫为他击。 汝等取胜我当相助。 复语第二部比丘言。 汝等坚持是事莫为他击。 汝等取胜我当相助。 以是因缘故。 未破比丘便破。 已破者不可和合。 僧中未起事便起。 已起事不可灭。 故僧与我等作苦切羯磨。 我等得苦切羯磨。 心悔折伏。 今从僧乞解苦切羯磨。 我等般茶卢伽比丘。 今心悔折伏。 僧怜愍故。 与我等解。 第二第三亦如是乞。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般茶卢伽比丘。 喜斗诤相言。 知是斗诤比丘。 便到其所言。 汝等坚持是事。 莫为他击。 汝等取胜我当相助。 复语第二部比丘言。 汝等坚持是事。 莫为他击。 汝等取胜我当相助。 以是因缘故。 未破比丘便破。 已破者不可和合。 僧中未起事便起。 已起事不可灭。 故僧与作苦切羯磨。 是般茶卢伽比丘。 得苦切羯磨故。 心悔折伏。 今从僧乞解苦切羯磨。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般茶卢伽比丘解苦切羯磨。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般茶卢伽比丘解苦切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佛在舍卫国。 尔时施越比丘。 数数犯罪数数悔过。 无有齐限。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与施越比丘作依止羯磨。 若更有如是比丘。 亦应与作依止羯磨。 佛言。 比丘三事中有犯。 应与作依止羯磨。 若破戒若破见若破威仪。 复有三种。 喜斗喜诤喜相言。 有三种。 作依止羯磨。 非法非比尼。 可破人不现前作。 不先说其罪作。 不令忆念作。 有三种。 作依止羯磨。 如法如比尼。 不可破人现前作。 先说其罪作。 令忆念作。 有三种。 可破非法作。 别众作。 人不现前作。 有三种。 不可破如法作。 和合众作。 人现前作。 有三种。 可破非法作。 别众作。 不先说其罪作。 有三种。 不可破如法作。 和合僧作。 先说其罪作。 有三种。 可破非法作。 别众作。 不令忆念作。 有三种。 不可破如法作。 和合僧作。 令忆念作。 有三种。 可破与不犯罪作。 为不可悔过作。 与已悔过作。 有三种。 不可破为犯作。 为可悔过作。 与未悔过作。 有三种。 可破非法作。 别众作。 与不犯作。 有三种。 不可破如法作。 和合僧作。 为犯作。 有三种。 可破非法作。 别众作。 为不可悔过作。 有三种。 不可破如法作。 和合僧作。 为可悔过作。 有三种。 可破非法作。 别众作。 为已悔过作。 有三种。 不可破如法作。 和合僧作。 与未悔过作。 依止羯磨有二种。 一应教汝依止某甲住。 二者应说依止羯磨法。 依止羯磨法者。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众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施越比丘。 数数犯罪。 数数忏悔。 无有齐限。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施越比丘作依止羯磨。 随汝施越几时作不清净行不随顺道。 随尔所时。 僧与汝作依止羯磨。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施越比丘作依止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得依止羯磨比丘行法者。 不应与他受大戒。 不应受他依止。 不得畜沙弥。 不得受教诫比丘尼羯磨。 若先受不应教诫。 不应重犯罪。 不应作相似罪。 不应作过是罪。 不应呵羯磨。 不应呵作羯磨人。 不应出清净比丘过罪。 不应从他乞听。 不应言我当出汝罪。 不应遮布萨自恣。 不应违逆清净比丘。 即时诸比丘。 受佛教小却一面。 与施越比丘作依止羯磨。 施越得羯磨故。 心悔折伏柔软。 从僧乞解依止羯磨。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若施越比丘心悔折伏。 僧应与解。 若更有如是人者。 亦应与解。 若比丘不如法行。 僧不应与解依止羯磨。 若与他受大戒。 与他作依止。 畜沙弥。 若受教诫比丘尼羯磨。 若先受不应教诫比丘尼。 若重犯罪。 若作相似罪。 若作过是罪。 若呵羯磨。 若呵羯磨人。 若从他乞听。 若出清净比丘罪。 若言我当出汝罪。 若遮布萨自恣。 违逆清净比丘。 若不心悔折伏柔软。 不应与解。 若如法行。 僧应与解依止羯磨。 不与他受大戒。 不与他依止。 不畜沙弥。 不受教诫比丘尼羯磨。 若先受不应教诫比丘尼。 不重犯罪。 不作相似罪。 不作过是罪。 不呵羯磨。 不呵羯磨人。 不从他乞听不出清净比丘罪。 不言我当出汝罪。 不遮布萨自恣。 不违逆清净比丘。 若心悔折伏柔软。 应与解依止羯磨。 解依止羯磨法者。 一心和合僧。 施越比丘从坐起。 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跪合掌。 作是言大德僧念。 我施越比丘。 数数犯罪数数悔过。 无有齐限。 故僧与我作依止羯磨。 我得依止羯磨故。 心悔折伏。 今从僧乞解依止羯磨。 僧怜愍故。 与我解。 第二第三亦如是乞。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施越比丘。 数数犯罪数数悔过。 无有齐限僧与作依止羯磨。 是施越比丘。 得依止羯磨故。 心悔折伏。 今从僧乞解依止羯磨。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施越比丘解依止羯磨。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施越比丘解依止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佛在舍卫国。 尔时黑山国土。 有马宿满宿二比丘。 污他家行恶行。 污他家皆见皆闻皆知。 行恶行亦见亦闻亦知。 是比丘共女人一床坐。 共一盘食共器饮酒。 中后食共食宿啖宿食。 不受而食不受残食法。 鼓簧捻唇作音乐声。 齿作伎乐弹铜杅。 弹多罗树叶。 作余种种伎乐歌舞。 著鬘璎珞以香涂身。 著香薰衣以水相洒。 自手采华亦使人采。 自贯花鬘亦使人贯。 自头上著华亦使人著。 自著耳环亦使人著。 自将他妇女去若使人将去。 若令象斗马斗车斗步斗羊斗水牛斗狗斗鸡斗男斗女斗。 亦自共斗手打脚蹋四向驰走。 变易服饰驰行跳踯。 水中浮没破截树木。 打臂拍髀啼哭大唤或啸谬语诸异国语。 踯绝反行如鱼婉转。 掷物空中还自接取。 与女人共大船上载令作伎乐。 乘象马车舆。 与多人众吹贝。 导道入园林中。 作如是种种恶不净事。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与马宿满宿比丘作驱出羯磨。 若更有如是比丘。 亦应与作驱出羯磨。 佛言。 比丘于三事中有犯。 僧应与作驱出羯磨。 若破戒破见破威仪。 有三种。 应作驱出羯磨。 喜斗喜诤喜相言。 有三种。 非法非比尼。 作驱出羯磨。 可破人不现前作。 不先说其罪作。 不令忆念作有三种。 如法如比尼。 作驱出羯磨。 不可破人现前作。 先说其罪作。 令忆念作。 有三种。 可破非法作。 别众作。 人不现前作。 有三种。 不可破如法作。 和合僧作。 人现前作。 有三种。 可破非法作。 别众作。 不先说其罪作。 有三种。 不可破如法作。 和合僧作。 先说其罪作。 有三种。 可破非法作。 别众作。 不令忆念作。 有三种。 不可破如法作。 和合僧作。 令忆念作。 有三种。 作驱出羯磨可破与不犯罪作。 为不可悔过作。 与已悔过作。 有三种。 作驱出羯磨。 不可破为犯罪作。 为可悔过作。 与未悔过作。 有三种。 可破非法作。 别众作。 与不犯罪作。 有三种。 不可破如法作。 和合僧作。 为犯罪作。 有三种。 可破非法作。 别众作。 为不可悔过作。 有三种。 不可破如法作。 和合僧作。 为可悔过作。 有三种。 可破非法作。 别众作。 与已悔过作。 有三种。 不可破如法作。 和合僧作。 与未悔过作驱出羯磨。 驱出羯磨法者。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应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马宿满宿比丘。 污他家行恶行。 污他家皆见皆闻皆知。 行恶行亦见亦闻亦知。 僧今与某甲作驱出羯磨。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马宿满宿比丘作驱出羯磨。 随汝马宿满宿几时不舍是不清净行。 随尔所时。 与汝作驱出羯磨。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马宿满宿比丘作驱出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得驱出羯磨比丘行法者。 不应与他受大戒。 不得受他依止。 不得畜沙弥。 不得受教诫比丘尼羯磨。 若先受不应教诫。 不应重犯得驱出羯磨罪。 不应作相似罪。 不得作过是罪。 不应呵羯磨。 不应呵作羯磨人。 不应出清净比丘过罪。 不应从他乞听。 不应言我当出汝罪。 不应遮布萨自恣。 不应违逆清净比丘。 应折伏心如法恭敬。 若不如是法行者。 尽形寿不得离驱出羯磨。 即时诸比丘。 受佛教小却一面。 与马宿满宿作驱出羯磨。 马宿满宿得驱出羯磨故。 心悔折伏柔软。 从僧乞解驱出羯磨。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若马宿满宿比丘心折伏者。 僧应与解。 若更有如是人。 僧亦应与解。 若比丘不如法行。 僧不应与解驱出羯磨。 若与他受大戒。 与他作依止畜沙弥。 若受教诫比丘尼羯磨。 若教诫比丘尼。 若重犯罪。 若作相似罪。 若作过是罪。 若呵羯磨。 若呵羯磨人。 若从他乞听。 若出清净比丘罪。 若言我当出汝非。 若遮布萨自恣。 违逆清净比丘。 不心悔折伏柔软。 不应与解。 若如法行。 僧应与解驱出羯磨。 不与他受大戒。 不与他作依止。 不畜沙弥。 不受教诫比丘尼羯磨。 不教诫比丘尼。 不重犯罪。 不作相似罪。 不作过是罪。 不呵羯磨不。 呵羯磨人。 不从他乞听。 不出清净比丘罪。 不言我出汝罪。 不遮布萨自恣。 不违逆清净比丘。 若心悔折伏柔软。 应与解驱出羯磨。 解驱出羯磨法者。 一心和合僧。 马宿满宿比丘从坐起。 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跪合掌。 作是言。 大德僧忆念。 我马宿满宿比丘。 污他家行恶行。 污他家皆见皆闻皆知。 行恶行亦见亦闻亦知。 故僧与我作驱出羯磨。 我等得驱出羯磨故。 心悔折伏。 今从僧乞解驱出羯磨。 僧怜愍故与我等解。 第二第三亦如是乞。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马宿满宿比丘。 污他家行恶行。 污他家皆见皆闻皆知。 行恶行亦见亦闻亦知。 僧与作驱出羯磨。 是马宿满宿比丘。 得驱出羯磨故。 心悔折伏。 今从僧乞解驱出羯磨。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马宿满宿比丘解驱出羯磨。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马宿满宿比丘作解驱出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佛在舍卫国。 尔时迦尸国有聚落。 名磨叉止陀。 是中有豪贵居士。 名曰质多罗。 饶财多宝田宅人民奴婢眷属。 是人归依佛法僧。 不疑佛法僧。 不疑苦集尽道。 见谛得道。 于磨叉止陀聚落庵罗林中。 起僧房请比丘僧。 愿诸大德。 于此庵罗林僧房中住。 我当供养衣钵户钩时药夜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亦能教读诵经法答所问疑。 唯除比尼。 时有比丘。 名郁多罗。 于质多罗居士庵罗林中。 作僧房摩摩帝帝帝陀罗。 尔时有优波斯那比丘和檀提子。 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皆阿练儿纳衣乞食。 乐处空地来去坐立。 饮食衣钵威仪清净。 起人敬心。 游行迦尸国。 到磨叉止陀聚落。 质多罗居士。 见是客比丘来去坐立。 饮食衣钵威仪清净。 即起敬心清净。 因是客比丘故。 请僧明日到自舍食。 时僧房主。 闻质多居士不先语我因客比丘故请僧舍食。 我是质多居士庵罗林中摩摩帝帝帝陀罗僧房主。 质多居士不问我。 因客比丘故请僧舍食。 过是夜已。 我当共是居士语。 是郁多罗比丘作是思惟。 至地了著衣持钵到是居士舍。 见办种种多美饮食敷种种杂色坐具。 问言。 何以无胡麻欢喜丸。 居士答言。 我今乐说一喻。 若听者当说之。 大德郁多罗。 北方有估客众。 担鸡东方市易。 有乌来下。 与鸡共合生子。 鸣时亦不能作鸡声。 复不能作乌声。 设欲鸣时作鸡乌声。 郁多罗。 汝亦复如是。 虽种种说佛法善语。 又说恶语。 郁多罗比丘言。 汝呵骂我。 此是汝庵罗僧房。 还以相付。 我当往东方诣佛所供养亲侍。 居士言。 大德。 住我僧房中。 我当尽形供给衣钵户钩时药夜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又当教读诵经法答所问疑。 唯除比尼。 是比丘再三语居士言。 汝呵骂我。 此是汝庵罗僧房。 还以相付。 我往东方诣佛所供养亲侍。 是居士又第二第三请言。 郁多罗。 住我僧房中。 当尽形供养衣钵户钩时药夜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又当教读诵经法答所问疑。 唯除比尼。 尔时郁多罗比丘。 欲往东方诣佛所。 时居士语言。 汝所说事及我所说。 具向佛说莫得增减。 汝今不受我请。 后必还来。 郁多罗比丘即持衣钵游行。 向舍卫国诣佛所。 头面礼佛足在一面立。 诸佛常法。 有客比丘来。 以是语言问讯。 可忍可足安乐住不。 乞食不难道路不疲极耶。 佛以是语问讯郁多罗比丘。 可忍可足安乐住不。 乞食不难。 道路不疲极耶。 答言世尊。 可忍可足安乐住。 乞食不难道路不疲极。 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闻已语诸比丘。 汝等与郁多罗比丘作下意羯磨令向质多罗居士下意忏悔。 若更有如是人。 僧亦应与作下意羯磨。 若比丘三事中有犯。 应与作下意羯磨。 破戒破见破威仪。 又三种。 应与作下意羯磨。 喜斗喜诤喜相言。 若比丘有五法。 僧应与作下意羯磨。 若比丘呵责佛。 若呵法若呵僧。 若破戒若破威仪。 又有五法。 僧应与下意羯磨。 若恶口向白衣若骂白衣。 若毁呰白衣家。 若别离白衣家。 若方便求驱白衣出。 欲令得衰恼。 复有五法。 僧应与作下意羯磨。 恶口向比丘骂比丘。 毁呰比丘。 破比丘利养。 求方便驱比丘出。 令得衰恼。 复有五法。 僧应与作下意羯磨。 教白衣共白衣斗。 教白衣共比丘斗。 教比丘共比丘斗。 教比丘共白衣斗。 说白衣所不喜事。 僧作下意羯磨。 作下意羯磨时。 先应思惟三事。 是居士所说为实不实。 此比丘能作是事不。 是比丘可令下意不。 如是思惟已。 然后作下意羯磨。 作下意羯磨法者。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唱言。 大德僧听。 质多居士供给僧。 如事大家。 是郁多罗比丘。 现前恶口呵骂。 若僧时。 到僧忍听。 僧与郁多罗比丘作下意羯磨。 令向质多居士忏悔。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郁多罗比丘作下意羯磨。 令向质多居士忏悔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尔时僧应遣一堪能比丘。 将郁多罗比丘。 到质多罗居士所。 语居士言。 是比丘现前恶口呵骂汝。 僧已如法治。 汝今听是比丘忏悔。 若受忏悔者。 即时令是居士离闻处著可见处。 郁多罗比丘。 应向是比丘作突吉罗忏悔。 若是居士不受者。 僧尔时应更与二堪能比丘语居士言。 郁多罗比丘现前恶口呵骂汝。 僧已如法治。 汝当受忏悔。 若受者即令居士离闻处住可见处。 郁多罗比丘。 应向二比丘作突吉罗忏悔。 若复不受者。 尔时僧即更受与若三若四堪能比丘语居士。 是比丘现前恶口呵骂汝。 僧已如法治。 汝当受忏悔过。 若受者即。 令居士离闻处住可见处。 郁多罗比丘。 应向是诸比丘作突吉罗忏悔。 若复不受者。 若是居士多知多识。 有大势力有官力贼力。 自能作恶事恼乱众僧。 若令人作。 僧应语是比丘言。 是居士多知多识。 有官力有贼力。 能自作恶事。 亦能令人作。 汝当离是住处去。 若是比丘强住者。 众僧无罪。 佛在俱舍弥。 尔时车匿比丘。 犯可悔过罪。 诸比丘怜愍欲益利安乐故。 语其罪。 教令如法见罪悔过。 莫覆藏。 车匿言。 我不见罪。 云何悔过。 诸比丘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语诸比丘。 汝等与车匿作不见摈。 若更有如是比丘。 亦应与作。 若比丘三事中有犯。 应与作不见摈。 破戒破见破威仪。 复有三事。 僧应与作不见摈。 喜斗喜诤喜相言。 僧欲作不见摈时。 先应思惟五事。 若我等与是比丘作不见摈。 不共布萨说戒自恣。 不共作诸羯磨。 不共中食。 不共带钵那。 不得随上座起礼迎送。 以是因缘故。 斗诤事起相言相骂。 僧破僧诤僧别僧异。 思惟是五法已。 不应作摈。 若我等与是比丘作不见摈。 不共布萨说戒自恣作诸羯磨。 不共中食不共带钵那。 不随上座起礼迎送。 以是因缘故。 不起斗诤相言相骂。 僧和合无诤无别无异。 思惟是五事已。 应与作不见摈。 犯罪比丘亦应思惟五事。 若诸比丘与我作不见摈。 不得共我布萨说戒自恣作诸羯磨。 不共中食不共带钵那。 不得随上座起礼迎送。 何以故。 诸比丘乐持戒有惭愧。 不能为我故随爱随嗔随怖随痴行。 思惟是法已。 应受不见摈。 作不见摈羯磨法者。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车匿比丘。 犯罪不如法见。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车匿比丘作不见摈。 随汝车匿几时犯罪不如法见。 僧随尔所时。 与汝作不见摈。 诸比丘不共汝作羯磨。 不共汝住于僧事中。 若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萨自恣。 不得入十四人数。 不与汝共事共住。 猒恶汝如旃陀罗。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车匿比丘作不见摈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得不见摈比丘行法者。 不应与他受大戒。 不应受他依止。 不应畜沙弥。 不应受教诫比丘尼羯磨。 若先受不应教诫。 不应重犯罪。 不应作相似罪。 不应作过是罪。 不应呵羯磨。 不应呵羯磨人。 不应受清净比丘起礼迎送供养衣钵卧具洗脚拭脚脚机。 若无病不应受他按摩。 心悔折伏柔软。 佛言。 若不如是法行者。 尽形不得离是羯磨。 即时诸比丘。 受佛教已小远一面。 与车匿比丘作不见摈羯磨。 作不见摈羯磨已。 车匿比丘心不折伏。 作是言。 我何豫汝等事。 我不数汝等。 作是语已便持衣钵。 向鸯伽国摩竭国迦尸国憍萨罗国鸠留国般阇罗国阿叶摩伽阿般提国。 从一住处至一住处。 诸国土比丘闻车匿被摈。 不共作羯磨。 若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萨自恣。 不入立十四人数。 不得共事。 猒恶如旃陀罗。 皆不共住不共事。 还来俱舍弥国。 心悔折伏。 从僧乞解不见摈。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与车匿比丘解不见摈。 若更有如是人。 亦应与解。 若比丘不如法行者。 僧不应与解不见摈。 若与他受大戒。 与他作依止。 若畜沙弥。 若受教诫比丘尼羯磨。 若教诫比丘尼。 若重犯罪。 若作相似罪。 若作过是罪。 若诃羯磨若呵羯磨人。 若受清净比丘起礼迎送供养衣钵卧具洗脚拭脚脚机。 若不病受他按摩。 若作白衣相。 若作外道相。 若与外道共事。 不应作便作。 不学比丘戒。 呵骂比丘。 恶口向比丘。 毁呰比丘。 作方便令僧失住处失供养。 欲折伏界内界外比丘。 喜斗诤相言。 心不折伏不恭敬柔软。 若如是行者。 不应与解不见摈。 若得不见摈比丘。 不与他受大戒。 不与他作依止。 不畜沙弥。 不受教诫比丘尼。 羯磨。 不教诫比丘尼。 不重犯罪。 不作相似罪。 不作过是罪。 不呵羯磨。 不呵羯磨人。 不受清净比丘起礼迎送供养衣钵卧具。 不受洗脚拭脚脚机。 若不病不应受他按摩。 不作白衣相外道相。 不与外道共事。 作所应作。 学比丘戒。 不呵骂比丘。 不恶口向比丘。 不毁呰比丘。 不作方便令僧失住处失供养。 不欲折伏界内界外比丘。 不喜斗诤相言。 心悔折伏恭敬柔软。 若如是行者。 应与解不见摈。 解不见摈法者。 一心和合僧。 车匿比丘。 应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跪合掌作是言。 大德僧念。 我车匿。 犯可悔过罪。 不如法见故。 僧与我作不见摈。 诸比丘不与我共事共住作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萨自恣及诸羯磨。 不得入立十四人数。 厌恶我如旃陀罗。 今我车匿。 已心悔折伏柔软。 从僧乞解不见摈羯磨。 僧怜愍故。 与我解。 第二第三亦如是乞。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车匿比丘。 犯罪不如法见。 僧与作不见摈羯磨。 诸比丘不与共事共住作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萨自恣。 不得入十四人数。 厌恶如旃陀罗。 车匿比丘。 今心悔折伏。 从僧乞解不见摈羯磨。 若僧时到僧忍听。 与车匿比丘解不见摈羯磨。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车匿比丘解不见摈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佛在俱舍弥国。 尔时长老车匿。 犯可悔过罪。 诸比丘怜愍欲利益安乐故。 语其过罪。 教令如法悔过。 答言。 我见是罪。 不能如法悔过。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与车匿。 作不作摈羯磨。 若更有如是人。 亦应与作。 佛言。 若比丘三事中随犯。 应与作不作摈羯磨。 若破戒若破见若破威仪。 应与不作摈。 复有三事。 僧应与不作摈。 喜斗喜诤喜相言。 僧欲作不作摈时。 先应思惟五事。 若我等与是比丘作不作摈。 不共布萨作诸羯磨。 不共中食。 不共带钵那。 不随上座起礼迎送。 以是因缘故。 斗诤事起相言相骂。 僧破僧诤僧别僧异。 思惟是五法已。 不应作摈。 若我等与是比丘作不作摈。 不共布萨作诸羯磨。 不共中食带钵那。 不随上座起礼迎送。 以是因缘故。 不起斗诤相言相骂。 僧和合无诤无别无异。 思惟是五法已。 应与作摈。 犯罪比丘亦应思惟五法。 是诸比丘与我作不作摈。 不得共我布萨自恣作诸羯磨。 不共中食带钵那。 不随上座起迎礼拜。 何以故。 诸比丘乐持戒有惭愧。 不能为我故随爱随嗔随怖随痴行。 思惟是五法已。 应受不作摈羯磨。 不作摈羯磨法者。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车匿比丘。 犯罪见罪。 不能如法悔过。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车匿比丘作不作摈。 随汝车匿几时犯罪见罪不能如法悔过。 僧随尔所时。 与汝作不作摈。 诸比丘不共汝作诸羯磨。 若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萨自恣。 不得入立十四人数。 不与汝共事共住。 厌恶汝如旃陀罗。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车匿比丘作不作摈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得不作摈比丘行法者。 不应与他受具戒。 不应与他作依止。 不应畜沙弥。 不应受教诫比丘尼羯磨。 若先受不应教诫。 不应重犯罪。 不应作相似罪。 不应作过是罪。 不应呵羯磨。 不应呵羯磨人。 不应出清净比丘过。 不应受清净比丘起礼迎送供养衣钵卧具。 不应受洗脚拭脚脚机供养。 除病不应受他按摩。 应心悔折伏柔软。 佛言。 若不如是法行者。 尽形不得离是羯磨。 即时诸比丘。 受佛教小却一面。 与车匿比丘作不作摈羯磨已。 车匿比丘心不折伏。 作是言。 我何豫汝等事。 我不数汝等。 作是语已便持衣钵。 向鸯伽国摩竭国迦尸国憍萨罗国鸠留国阿叶磨伽阿般提国。 从一住处至一住处。 诸国土比丘。 闻车匿比丘被摈。 诸比丘不共作羯磨不共住。 于众事中若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萨自恣。 不得入立十四人数。 不得共事共住。 厌恶如旃陀罗。 皆不共住共事。 车匿比丘还俱舍弥国。 心悔折伏。 从僧乞解不作摈羯磨。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与车匿比丘解不作摈。 若更有如是人。 亦应与解。 若摈比丘不如行法者。 僧不应与解。 若与他受具戒。 与他作依止。 若畜沙弥。 若受教诫比丘尼羯磨。 若教诫比丘尼。 若重犯罪。 若作相似罪。 若作过是罪。 若呵羯磨。 若呵羯磨人。 若受清净比丘起礼迎送供养衣钵卧具洗脚拭脚脚机。 若不病受他按摩。 若作白衣相。 作外道相。 若与外道共事。 不应作便作。 不学比丘戒。 呵骂比丘。 恶口向比丘。 毁呰比丘。 作方便令僧失住处失供养。 欲折伏界内界外比丘。 喜斗诤相言。 心不悔折伏恭敬柔软。 若不如是行者。 不应与解不作摈。 若得不作摈比丘。 不与他受具戒。 不与他作依止。 不畜沙弥。 不受教诫比丘尼羯磨。 不教诫比丘尼。 不重犯罪。 不作相似罪。 不作过是罪。 不呵羯磨。 不呵羯磨人。 不受清净比丘起礼迎送供养衣钵卧具洗脚拭脚脚机不病不受按摩。 不作白衣相。 不作外道相。 不与外道共事。 作所应作学比丘戒。 不呵骂比丘。 不恶口向比丘。 不毁呰比丘。 不作方便令僧失住处失供养。 不欲折伏界内界外比丘。 不喜斗诤相言。 心悔折伏恭敬柔软。 若如是行者。 应与解不作摈。 解不作摈法者。 一心和合僧。 车匿比丘。 应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跪合掌作是言。 大德僧忆念。 我车匿犯罪见罪不能如法悔故。 僧与我作不作摈。 诸比丘不与我共事共住作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萨自恣。 不得入立十四人数。 厌恶我如旃陀罗。 我车匿。 今心悔折伏柔软从僧乞解不作摈羯磨。 僧怜愍故。 与我解。 第二第三亦如是乞。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车匿比丘。 犯罪见罪不能如法悔过。 僧与作不作摈羯磨。 诸比丘不与共事共住共作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萨自恣。 不得入立十四人数。 厌恶如旃陀罗。 车匿比丘。 得是羯磨故。 心悔折伏柔软。 从僧乞解不作摈羯磨。 若僧时到僧忍听。 与车匿比丘解不作摈羯磨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车匿比丘解不作摈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佛在舍卫国。 尔时阿利吒比丘。 生恶邪见言。 我如是知佛法义。 佛所说障法行。 是障法不能障道。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与阿利吒比丘作不舍恶邪见摈。 若更有如是人。 亦应与作。 佛言。 若比丘三事中有犯应与作恶邪不除摈。 若破戒若破见若破威仪。 复有三事。 喜斗喜诤喜相言。 僧与作恶邪不除摈。 尔时先应思惟五法。 若我等与是比丘作恶邪不除摈。 不共布萨自恣作诸羯磨。 不共中食带钵那。 不随上座起礼迎送。 以是因缘故。 斗诤事起相言相骂。 僧破僧诤僧别僧异。 思惟是事已。 不应作摈。 若我与是比丘作恶邪不除摈。 不共布萨作诸羯磨。 不共中食带钵那。 不随上座起礼迎送。 以是因缘故。 不起斗诤相言相骂。 僧和合无诤无别无异。 思惟是事已。 应与作摈。 犯罪比丘亦应思惟五事。 是诸比丘与我作恶邪不除摈。 不得共我布萨作诸羯磨。 不得共我中食带钵那。 不随上座起礼迎送。 何以故。 诸比丘有惭愧乐持戒。 不能为我故随爱随嗔随怖随痴行。 思惟是事已。 应受恶邪不除摈。 恶邪不除摈法者。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阿利吒比丘生恶邪见言。 我如是知佛法义。 佛所说障法行。 是障法不能障道。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阿利吒比丘作恶邪不除摈。 汝阿利吒。 随汝几时生恶邪见不如法悔过。 僧随尔所时。 与汝作恶邪不除摈。 诸比丘不共汝作羯磨。 不共汝住于僧事中。 若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萨自恣。 不得入十四人数。 不与汝共事共住。 厌恶汝如旃陀罗。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阿利吒比丘作恶邪不除摈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恶邪不除摈比丘行法者。 不应与他受具戒。 不应与他作依止。 不应畜沙弥。 不应受教诫比丘尼羯磨。 若先受者不应教诫。 不应重作罪。 不应作相似罪。 不应作过是罪。 不应呵羯磨。 不应呵羯磨人。 不应受清净比丘起礼迎送供养衣钵卧具洗脚拭脚脚机。 若不病不应受他按摩。 应悔心折伏柔软。 佛言。 若得摈比丘不如是行者。 尽形不得离是羯磨。 即时诸比丘。 受佛教已小却一面。 与阿利吒比丘作恶邪不除摈。 心悔折伏柔软。 从僧乞解。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与阿利吒比丘解恶邪不除摈。 若更有如是人。 亦应与解。 若摈比丘。 不如恶邪不除摈行法者。 僧不应与解。 若与他受具戒。 与他作依止。 若畜沙弥。 若受教诫比丘尼羯磨。 若教诫比丘尼若重犯罪。 若作相似罪。 若作过是罪。 若呵羯磨。 若呵羯磨人。 若受清净比丘起礼迎送供养衣钵卧具洗脚拭脚脚机。 若不病不应受他按摩。 若作白衣相作外道相。 若与外道共事。 不应作便作。 不学比丘戒。 呵骂比丘。 恶口向比丘。 毁呰比丘。 作方便令僧失住处失利养。 欲折伏界内界外比丘。 喜斗诤相言。 心不折伏恭敬柔软。 若如是行者。 不应与解。 若摈比丘。 不与他受具戒。 不与他作依止。 不畜沙弥。 不受教诫比丘尼羯磨。 不教诫比丘尼。 不重犯罪。 不作相似罪。 不作过是罪。 不呵羯磨。 不呵羯磨人。 不受清净比丘起礼迎送供养衣钵卧具洗脚拭脚脚机。 不病不应受他按摩。 不作白衣相外道相。 不与外道共事。 作所应作。 学比丘戒。 不呵骂比丘。 不恶口向比丘。 不毁呰比丘。 不作方便令僧失住处失利养。 不欲折伏界内界外比丘。 不喜斗诤相言。 心悔折伏恭敬柔软。 若如是行者。 应与解恶邪不除摈。 解恶邪不除摈法者。 一心和合僧。 阿利吒比丘。 应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跪合掌作是言。 大德僧忆念。 我阿利吒生恶邪见。 作如是言。 我知佛法义。 佛所说障法行。 是障法不能障道故僧与我作恶邪不除摈。 诸比丘不与我共事共住作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萨自恣。 不得入十四人数。 厌恶我如旃陀罗。 我阿利吒。 今心悔折伏柔软。 从僧乞解恶邪不除摈羯磨僧怜愍故。 与我解。 第二第三亦如是乞。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阿利吒比丘生恶邪见。 作如是言。 我知佛法义。 佛说障法行。 是障法不能障道。 僧与作恶邪不除摈羯磨。 诸比丘不与共事共住作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萨自恣。 不得入十四人数。 厌恶如旃陀罗。 阿利吒比丘。 得是羯磨故。 心悔折伏柔软。 从僧乞解恶邪不除摈羯磨。 若僧时到僧忍听。 与阿利吒比丘解恶邪不除摈羯磨。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阿利吒比丘解恶邪不除摈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八法般茶卢伽法第四竟)。 十诵律卷第三十一<<[31][32][33][34][35][36][37][38][39][40] . .. >> 十诵律卷第三十二(第五诵之四)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悔法第五(八法中苦切羯磨第四之余)佛在舍卫国。 尔时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一僧伽婆尸沙罪。 不覆藏。 语诸比丘言。 大德。 我故出精。 犯一僧伽婆尸沙罪。 不覆藏我当云何。 诸比丘。 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犯一僧伽婆尸沙罪。 不覆藏。 应与作六夜摩那埵羯磨。 若更有如是比丘。 僧亦应与作。 作法者。 一心和合僧。 是迦留陀夷比丘。 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跪合掌作是言。 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我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我今从众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犯此僧伽婆尸沙罪一罪不覆藏。 与我六夜摩那埵。 怜愍故。 第二更说。 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我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我今从众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犯此僧伽婆尸沙罪一罪不覆藏。 与我六夜摩那埵。 怜愍故。 第三更说。 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我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我今从众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犯此僧伽婆尸沙罪一罪不覆藏。 与我六夜摩那埵怜愍故。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是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若僧时到僧忍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犯此僧伽婆尸沙罪一罪不覆藏。 与六夜摩那埵。 是名白。 第一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是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当与六夜摩那埵。 谁诸长老忍。 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当与六夜摩那埵者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初羯磨。 第二我更说。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是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是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当与六夜摩那埵。 谁诸长老忍。 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当与六夜摩那埵者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第二羯磨第三我更说。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是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当与六夜摩那埵。 谁诸长老忍。 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当与六夜摩那埵者默然。 若不忍说第三羯磨。 僧已与迦留陀夷比丘犯此僧伽婆尸沙罪故出精一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迦留陀夷比丘。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语诸比丘言。 诸大德。 我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汝等当与迦留陀夷比丘出罪犯此。 僧伽婆尸沙罪故出精一罪不覆藏已。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 当与出罪。 若更有如是人。 亦应与出罪。 出罪法者。 一心和合僧。 是迦留陀夷比丘。 应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跪合掌作是言。 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我先已僧中乞六夜摩那埵。 僧已与我六夜摩那埵。 我已僧中行六夜摩那埵。 我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今从僧乞出罪。 僧我迦留陀夷比丘。 犯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已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僧当与我出罪。 怜愍故。 第二我更说。 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犯此僧伽婆尸沙罪一罪不覆藏。 我先已僧中乞六夜摩那埵。 僧已与我六夜摩那埵。 我已僧中行六夜摩那埵。 我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今从僧乞出罪。 僧我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已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僧当与我出罪。 怜愍故。 第三我更说。 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我先已僧中乞六夜摩那埵。 僧已与我六夜摩那埵。 我已僧中行六夜摩那埵。 我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今从僧乞出罪。 僧我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已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僧当与我出罪。 怜愍故。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先已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六夜摩那埵。 已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僧中已行六夜摩那埵竟。 从僧乞出罪。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已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僧今当与出罪。 如是白。 第一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先已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六夜摩那埵已。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僧中已行六夜摩那埵竟。 今从僧乞出罪。 僧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已行六夜摩那埵竟。 僧当与出罪。 谁诸长老忍。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已行六夜摩那埵竟。 僧今当与出罪者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初羯磨。 第二我更说。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先已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六夜摩那埵已。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僧中已行六夜摩那埵竟。 今从僧乞出罪。 僧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已行六夜摩那埵竟。 僧当与出罪。 谁诸长老忍。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已行六夜摩那埵竟。 僧今当与出罪者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第二羯磨。 第三我更说。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先已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六夜摩那埵。 已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僧中已行六夜摩那埵竟。 今从僧乞出罪。 僧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已行六夜摩那埵竟。 僧当与出罪。 谁诸长老忍。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已行六夜摩那埵竟。 僧今当与出罪者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第三羯磨。 僧已与迦留陀夷比丘出罪竟。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已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佛在舍卫国。 尔时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一僧伽婆尸沙罪。 不覆藏。 语诸比丘。 我故出精。 犯一僧伽婆尸沙罪。 不覆藏。 我今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与迦留陀夷比丘六夜摩那埵。 若更有如是人。 亦应作。 作是法者。 一心和合僧。 迦留陀夷。 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跪合掌作是言。 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我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我今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与我六夜摩那埵。 怜愍故。 第二更说。 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我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我今从僧。 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犯此僧伽婆尸沙罪一罪不覆藏。 与我六夜摩那埵怜愍故。 第三更说。 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我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我今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与我六夜摩那埵。 怜愍故。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是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若僧时到僧忍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与六夜摩那埵。 是名白。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是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当与六夜摩那埵。 谁诸长老忍。 与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当与六夜摩那埵者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初羯磨。 第二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是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是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当与六夜摩那埵。 谁诸长老忍。 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当与六夜摩那埵者默然。 不忍便说。 是第二羯磨。 第三更说。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是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当与六夜摩那埵。 谁诸长老忍。 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当与迦留陀夷比丘六夜摩那埵者默然。 不忍便说。 是第三羯磨。 僧已忍。 与迦留陀夷比丘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是迦留陀夷比丘。 行六夜摩那埵时。 已过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是中故出精。 更犯一僧伽婆尸沙罪。 不覆藏。 迦留陀夷语诸比丘。 大德。 我故出精。 犯一僧伽婆尸沙罪。 不覆藏。 故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我六夜摩那埵。 我行六夜摩那埵时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是中故出精。 更犯一僧伽婆尸沙罪。 不覆藏。 今当云何诸比丘。 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与迦留陀夷比丘行摩那埵时。 故出精犯一僧伽婆尸沙罪。 不覆藏故。 与作本日治。 若更有如是人。 亦应与作。 作法者。 一心和合僧。 迦留陀夷比丘。 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 胡跪合掌作是言。 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僧与我六夜摩那埵。 我行六夜摩那埵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更犯一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今从僧乞本日治。 僧与我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僧当与我本日治。 怜愍故。 第二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我六夜摩那埵。 我行六夜摩那埵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更犯一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今从僧乞本日治。 僧我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僧当与我本日治。 怜愍故。 第三更说。 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我六夜摩那埵。 我行六夜摩那埵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更犯一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今从僧乞本日治。 僧我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僧当与我本日治。 怜愍故。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先已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六夜摩那埵。 行六夜摩那埵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是中更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僧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本日治。 若僧时到僧忍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僧今当与本日治。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先已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六夜摩那埵。 行六夜摩那埵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是中更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僧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本日治。 僧迦留陀夷比丘。 犯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僧今当与本日治。 谁诸长老忍。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当与本日治者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初羯磨第二更说。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先已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六夜摩那埵。 行六夜摩那埵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是中更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僧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本日治。 僧迦留陀夷比丘。 犯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僧今当与本日治。 谁诸长老忍。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当与本日治者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第二羯磨。 第三更说。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先已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六夜摩那埵。 行六夜摩那埵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是中更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僧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本日治。 僧迦留陀夷比丘。 犯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僧今当与本日治。 谁诸长老忍。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当与本日治者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第三羯磨。 僧已与本日治竟。 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不覆藏。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迦留陀夷比丘。 中间犯一罪。 行本日治。 行六夜摩那埵竟。 语诸比丘。 我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当与迦留陀夷比丘出罪。 中间犯一罪。 行本日治。 行六夜摩那埵竟。 若更有如是人。 亦应与出罪。 出罪法者。 一心和合僧。 是迦留陀夷比丘。 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 胡跪合掌作是言。 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犯此僧伽婆尸沙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我六夜摩那埵。 我行六夜摩那埵时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中间更犯一罪。 我先从僧乞本日治。 僧与我本日治。 迦留陀夷比丘中间犯一罪。 得本日治行六夜。 摩那埵竟。 今从僧乞出罪。 僧与我迦留陀夷比丘中间犯一罪。 行本日治行六夜摩那埵竟。 当与我出罪。 怜愍故。 第二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我六夜摩那埵。 我行六夜摩那埵。 时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中间犯一罪。 我先从僧乞本日治。 僧与我本日治。 我迦留陀夷比丘。 中间犯一罪。 行本日治。 行六夜摩那埵竟。 今从僧乞出罪。 僧与我迦留陀夷比丘中间犯一罪。 行本日治行六夜摩那埵竟。 僧当与我出罪。 怜愍故。 第三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 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我六夜摩那埵。 我行六夜摩那埵。 时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中间犯一罪。 我先从僧乞本日治。 僧与我本日治。 我迦留陀夷比丘。 中间犯一罪。 行本日治。 行六夜摩那埵竟。 今从僧乞出罪。 僧我迦留陀夷比丘。 中间犯一罪。 行本日治。 行六夜摩那埵竟。 僧当与我出罪。 怜愍故。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不覆藏。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六夜摩那埵。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 时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是中更犯一罪。 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本日治。 僧已与本日治。 是迦留陀夷比丘。 中间犯一罪。 已行本日治。 已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今从僧乞出罪。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是迦留陀夷比丘。 中间犯一罪。 已行本日治。 已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僧今当与出罪。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不覆藏。 先已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六夜摩那埵。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 时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是中间犯一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不覆藏。 先已从僧乞本日治。 僧与本日治。 是迦留陀夷比丘。 是中更犯一罪。 行本日治。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从僧乞出罪僧迦留陀夷比丘。 是中犯一罪。 行本日治竟。 已行六夜摩那埵竟。 当与出罪。 谁诸长老忍。 是迦留陀夷比丘。 是中犯一罪。 行本日治。 行六夜摩那埵竟。 当与出罪者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初羯磨。 第二更说。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不覆藏。 先已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六夜摩那埵。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 时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是中间犯一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不覆藏。 先已从僧乞本日治。 僧与本日治。 是迦留陀夷比丘。 是中更犯一罪。 行本日。 治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从僧乞出罪。 僧迦留陀夷比丘。 是中犯一罪。 行本日治已。 行六夜摩那埵竟。 当与出罪。 谁诸长老忍。 是迦留陀夷比丘。 是中犯一罪。 行本日治。 行六夜摩那埵竟。 当与出罪者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第二羯磨。 第三更说。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不覆藏。 先已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六夜摩那埵。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 时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是中间犯一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不覆藏。 先已从僧乞本日治。 僧与本日治。 是迦留陀夷比丘。 是中更犯一罪。 行本日治。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从僧乞出罪。 僧迦留陀夷比丘。 是中犯一罪。 行本日治。 行六夜摩那埵竟。 当与出罪。 谁诸长老忍。 是迦留陀夷比丘。 是中犯一罪。 行本日治。 行六夜摩那埵竟。 当与出罪者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第三羯磨。 僧已与迦留陀夷比丘出罪。 中间犯一罪。 行本日治。 行六夜摩那埵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佛在舍卫国。 尔时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 犯一僧伽婆尸沙罪覆藏。 语诸比丘。 诸长老。 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一僧伽婆尸沙罪覆藏。 今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当与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一僧伽婆尸沙罪若干日覆藏。 随覆藏日。 与作别住。 若更有如是比丘。 僧亦应和合与作别住。 如是应作。 一心和合僧。 迦留陀夷比丘。 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 胡跪合掌作是言。 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一僧伽婆尸沙罪覆藏。 我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犯僧伽婆尸沙罪。 若干日覆藏。 随覆藏日。 从僧乞别住。 僧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僧伽婆尸沙罪。 随覆藏日。 与我别住。 怜愍故。 第二更说。 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一僧伽婆尸沙罪覆藏。 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僧伽婆尸沙罪。 若干日覆藏。 随覆藏日。 从僧乞别住。 僧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僧伽婆尸沙罪。 随覆藏日。 与我别住。 怜愍故。 第三更说。 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一僧伽婆尸沙罪覆藏。 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僧伽婆尸沙罪。 若干日覆藏。 随覆藏日。 从僧乞别住。 僧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僧伽婆尸沙罪。 随覆藏日。 与我别住。 怜愍故。 即时一比丘应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若干日覆藏。 从僧乞别住法。 若僧时到僧忍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若干日覆藏。 与别住法。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若干日覆藏。 从僧乞别住法。 僧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若干日覆藏。 当与别住。 谁诸长老忍。 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若干日覆藏。 今与别住者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初羯磨。 第二更说。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若干日覆藏。 从僧乞别住。 僧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若干日覆藏。 当与别住。 谁诸长老忍。 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若干日覆藏。 今与别住者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第二羯磨。 第三更说。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若干日覆藏。 从僧乞别住。 僧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若干日覆藏。 当与别住。 谁诸长老忍。 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若干日覆藏。 今与别住者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第三羯磨。 僧与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若干日覆藏。 与别住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是迦留陀夷比丘。 行若干日覆藏别住竟。 语诸比丘言。 诸长老。 我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当与迦留陀夷比丘六夜摩那埵。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若干日覆藏。 已僧中行别住。 当与六夜摩那埵。 若更有如是人。 亦应与作六夜摩那埵。 作法者。 一心和合僧。 是迦留陀夷比丘。 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 胡跪合掌作是言。 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若干日覆藏。 我先已僧中乞别住。 僧已与我别住。 我已僧中行别住。 我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若干日覆藏。 僧中行别住竟。 今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我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若干日覆藏。 已僧中行别住竟。 僧当与我六夜摩那埵。 邻愍故如是三说。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若干日覆藏。 先已从僧乞别住。 僧与别住。 已僧中行别住。 今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若干日覆藏。 已僧中行别住竟。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若干日覆藏。 已僧中行别住竟。 僧今当与六夜摩那埵。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若干日覆藏。 先已从僧乞若干日别住。 僧与若干日别住。 已僧中行若干日别住竟。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若干日覆藏。 僧中行别住竟。 今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若干日覆藏。 已僧中行若干日别住竟。 僧当与六夜摩那埵。 谁诸长老忍。 是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若干日覆藏。 已行若干日别住竟。 僧今当与六夜摩那埵者默然。 不忍便说。 是初羯磨如是应三说。 僧已与迦留陀夷比丘。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故出精一罪若干日覆藏。 与别住竟。 与六夜摩那埵。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是迦留陀夷比丘。 僧中行若干日覆藏别住六夜摩那埵竟。 语诸比丘言。 诸长老我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当与迦留陀夷比丘出罪。 若干日覆藏别住竟。 僧与六夜摩那埵竟。 若更有如是比丘。 亦应与作。 作法者。 一心和合僧。 是迦留陀夷比丘。 从坐起偏袒右肩。 脱革屣胡跪合掌作是言。 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若干日覆藏。 我先已僧中乞若干日覆藏别住。 僧与我若干日覆藏别住。 我僧中行若干日覆藏别住。 我僧中行若干日覆藏别住竟。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我六夜摩那埵。 我僧中行六夜摩那埵。 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若干日覆藏。 僧中行若干日别住竟。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今从僧乞出罪。 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若干日覆藏。 已行若干日别住竟。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僧当与我出罪。 怜愍故。 如是三说。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先已从僧乞若干日覆藏别住。 僧与若干日覆藏别住已。 僧中行若干日覆藏别住已。 僧中行若干日覆藏别住竟。 僧中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六夜摩那埵已。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已僧中行若干日覆藏别住竟。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从僧乞出罪。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已僧中行若干日覆藏别住竟。 已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僧今与出罪。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先已从僧乞若干日覆藏别住。 僧与若干日覆藏别住已。 僧中行若干日覆藏别住已。 僧中行若干日覆藏别住竟。 僧中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六夜摩那埵已。 行六夜摩那埵竟。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已僧中行若干日覆藏别住竟。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今从僧乞出罪。 僧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已行若干日覆藏别住竟。 已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僧当与出罪。 谁诸长老忍。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已行若干日覆藏别住竟。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僧今当与出罪者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初羯磨如是三说。 僧已与迦留陀夷比丘出罪。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已行若干日覆藏别住竟。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佛在舍卫国。 尔时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语诸比丘。 我迦留陀夷故出精。 犯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我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与迦留陀夷比丘。 故出精犯此僧伽婆尸沙罪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与别住。 若更有如是人。 亦应与作。 作法者。 一心和合僧。 迦留陀夷比丘。 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 胡跪合掌作是言。 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我迦留陀夷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 从僧乞别住。 僧与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与我别住。 怜愍故。 如是三乞。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 从僧乞别住。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 僧当与别住。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 从僧乞别住。 僧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 当与别住。 谁诸长老忍。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与别住者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初羯磨如是三说。 僧已与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与别住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迦留陀夷比丘。 随覆藏日行别住竟。 语诸比丘我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与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犯僧伽婆尸沙罪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行别住竟。 与作六夜摩那埵。 若更有如是比丘。 亦应与六夜摩那埵。 作法者。 一心和合僧。 迦留陀夷比丘。 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 胡跪合掌作是言。 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 从僧乞别住。 僧随覆藏日。 与我别住。 我已僧中随覆藏日行别住。 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行别住竟。 今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行别住竟。 僧当与六夜摩那埵。 怜愍故。 如是应三乞。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 从僧乞别住。 僧随覆藏日与别住已。 僧中随覆藏日行别住竟。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行别住竟。 今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行别住竟。 当与六夜摩那埵。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 从僧乞别住。 僧随覆藏日与别住已。 僧中随覆藏日行别住。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行别住竟。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行别住竟。 僧当与六夜摩那埵。 谁诸长老忍。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迦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行别住竟。 今僧当与六夜摩那埵者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初羯磨如是三说。 僧已与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行别住竟。 与六夜摩那埵。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迦留陀夷比丘。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 时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更故出精。 犯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语诸比丘。 诸长老。 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行六夜摩那埵。 时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更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我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当与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当与本日治。 若更有如是比丘。 亦应作本日治。 作法者。 一心和合僧。 是迦留陀夷比丘。 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 胡跪合掌作是言。 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 从僧乞别住。 僧随覆藏日与我别住。 我随覆藏日。 僧中行别住。 随覆藏日僧中行别住竟。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已与六夜摩那埵。 我僧中行六夜摩那埵。 时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更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僧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今从僧乞本日治。 僧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僧当与我本日治。 怜愍故。 如是三说。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 从僧乞别住。 僧随覆藏日与我别住已。 僧中随覆藏日行别住。 僧中随覆藏日行别住竟。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六夜摩那埵。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 时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更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本日治。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当与本日治。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先以随覆藏日。 从僧乞别住。 僧随覆藏日与别住已。 僧中随覆藏日行别住。 僧中随覆藏日行别住竟。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六夜摩那埵。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 时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更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本日治。 僧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本日治。 僧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僧与本日治。 谁诸长老忍。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本日治。 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与本日治者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初羯磨如是三说。 僧已与本日治。 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与本日治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是迦留陀夷比丘。 中间犯罪得本日治。 先罪行别住竟。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语诸比丘。 长老。 我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与迦留陀夷比丘出罪。 中间犯罪得本日治。 先罪行别住竟。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与出罪。 若更有如是比丘。 亦应作出罪。 出罪法者。 一心和合僧。 是迦留陀夷比丘。 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 胡跪合掌作是言。 大德僧忆念。 我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 从僧乞别住。 僧随覆藏日与我别住。 我随覆藏日僧中行别住。 随覆藏日僧中行别住竟。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已与我六夜摩那埵。 我僧中行六夜摩那埵。 时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中间故出精。 犯此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本日治。 僧与我本日治。 我迦留陀夷比丘。 中间犯罪行本日治。 先罪行别住竟。 行六夜摩那埵竟。 今从僧乞出罪。 僧我迦留陀夷比丘。 中间犯罪行本日治。 先罪行别住。 行六夜摩那埵竟。 与我出罪。 怜愍故。 如是三说。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 从僧乞别住。 僧随覆藏日与别住已。 僧中随覆藏日行别住。 僧中随覆藏日行别住竟。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六夜摩那埵。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 时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中间故出精。 犯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本日治。 僧与本日治。 迦留陀夷比丘。 中间犯罪行本日治。 先罪行别住竟。 行六夜摩那埵竟。 从僧乞出罪。 若僧时到僧忍听。 迦留陀夷比丘。 中间犯罪行本日治。 先罪行别住竟。 行六夜摩那埵竟。 僧当与出罪。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是迦留陀夷比丘故出精。 犯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从僧乞别住。 僧随覆藏日与别住已。 僧中随覆藏日行别住。 僧中随覆藏日行别住竟。 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与六夜摩那埵。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 时已尔所日。 尔所日未过。 更故出精。 犯僧伽婆尸沙罪。 一罪不覆藏。 从僧乞本日治。 僧中行本日治。 是迦留陀夷比丘。 中间犯罪行本日治。 先罪行别住竟。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从僧乞出罪。 僧迦留陀夷比丘。 中间犯罪行本日治。 先罪行别住竟。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当与出罪。 谁诸长老忍。 迦留陀夷比丘。 中间犯罪行本日治。 先罪行别住竟。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与出罪者默然。 若不忍便说。 是初羯磨如是三说。 僧已与迦留陀夷比丘出罪。 中间犯罪行本日治。 先罪行别住竟。 僧中行六夜摩那埵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佛在舍卫国。 尔时迦留陀夷比丘。 犯种种僧伽婆尸沙罪。 第一犯故出精一夜覆藏。 第二犯触女人身二夜覆藏。 第三与女人粗恶语三夜覆藏。 第四赞叹己身供养四夜覆藏。 第五犯媒嫁五夜覆藏。 语诸比丘。 我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应与是人五夜别住羯磨。 行别住竟。 与六夜摩那埵。 行摩那埵竟。 与出罪羯磨。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比丘。 犯种种僧伽婆尸沙罪。 覆藏。 第一犯故出精。 犯一僧伽婆尸沙罪。 一夜覆藏。 第二犯触女人。 二夜覆藏。 第三犯与女人粗恶语。 三夜覆藏。 第四犯赞叹己身供养。 四夜覆藏。 第五犯行媒嫁。 五夜覆藏。 第六犯无主自为身作房。 六夜覆藏。 第七犯有主自为身作大房舍。 七夜覆藏。 第八无根波罗夷法谤余比丘。 八夜覆藏。 第九犯取小片事作波罗夷法谤余比丘。 九夜覆藏。 第十破和合僧勤求方便。 十夜覆藏。 第十一犯助破和合僧。 十一夜覆藏。 第十二犯污他家行恶行。 十二夜覆藏。 第十三犯戾语。 十三夜覆藏。 以上事语诸比丘。 我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应与是人十三日别住。 别住竟与六夜摩那埵。 六夜摩那埵竟。 与出罪羯磨(八法中苦切羯磨竟)。 十诵律卷第三十二(八法卷第四)<<[31][32][33][34][35][36][37][38][39][40] . .. >> 十诵律卷第三十三(第五诵之五)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八法中僧残悔法之余(丹本云八法中顺行法第五)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犯罪。 同相似同未净同未脱同未起同出界外。 与余比丘作别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 犯罪同相似同未净同未脱同未起同入界内。 受清净比丘随上座起迎礼拜合掌供养。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作是言。 云何名比丘。 犯罪同相似同未净同未脱同未起同出界外与余比丘作别住六夜摩那埵本日治出罪。 犯罪同相似同未净同未脱同未起同入界内。 受清净比丘随上座起迎礼拜合掌供养。 如是诃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已。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等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犯罪同相似同未净同未脱同未起同出界外。 与余比丘作别住六夜摩那埵本日治出罪。 犯罪同相似同未净同未脱同未起同入界内。 受住戒比丘随上座起迎礼拜合掌供养。 种种呵已语诸比丘。 从今行别住人。 作第四人不应作别住羯磨。 若行别住竟人。 作第四人亦不应作别住羯磨。 若行摩那埵人。 作第四人不应作别住羯磨。 若行摩那埵竟人。 作第四人不应作别住羯磨。 若不共住人。 作第四人不应作别住羯磨。 极少清净同见四比丘。 得作别住羯磨。 从今行别住人。 作第四人不应作摩那埵羯磨。 若行别住竟人。 行摩那埵人。 行摩那埵竟人。 不共住人。 作第四人皆不应作摩那埵。 极少清净同见四比丘。 得作摩那埵羯磨。 从今行别住人。 作第四人不应作本日治羯磨。 行别住竟人。 行摩那埵人行摩那埵竟人。 不共住人。 作第四人皆不应作本日治羯磨。 极少清净同见四比丘。 得作本日治羯磨。 从今行别住人。 作第二十人。 不应作出罪羯磨。 若行别住竟人。 行摩那埵羯磨人。 行摩那埵竟人。 不共住人。 作第二十人。 不应作出罪羯磨。 极少清净同见二十比丘。 得作出罪羯磨。 若比丘自有罪。 不得受他除罪。 从今说别住人行法。 是别住人应当学别住人法。 不应受住戒比丘随上座迎送礼拜合掌恭敬供养衣钵卧具洗手洗脚洗手洗脚水拭脚脚机。 若不病不应受他按摩供养。 行别住人不得共住戒比丘同一床坐。 不得好床上坐。 若住戒比丘行别住人不应坐。 若二别住人不得共同一床坐何况多。 不得在住戒比丘经行处行。 不得与住戒比丘共一经行处行。 不得好经行处行。 不得在清净比丘前经行。 二别住人不得共同一经行。 处行何况多。 别住人有客比丘来。 应向说己所犯罪。 布萨时应入僧中三自说罪。 若病应遣使到僧中白言。 某别住人病不得来。 僧当知。 别住人不得受他忏悔。 不应与他受具戒。 不应与他作依止。 不应畜沙弥。 不应受教诫比丘尼羯磨。 若先受不应教诫。 不应重犯罪。 不应作相似罪。 不应作过是罪。 不应呵羯磨不应呵羯磨人。 不应从清净比丘乞听。 不应言我当出汝罪不应违逆清净比丘。 不应遮布萨自恣及诸羯磨。 不应出清净比丘罪。 不应令他忆念罪。 不应相言。 应心悔折伏柔软恭敬。 应在清净比丘后行在下行坐。 若僧次第差会。 应随上座次第受。 应随上座次第满钵水。 应随上座次第受雨浴衣。 应随上座次第坐自恣。 不应以是心语清净比丘。 与我迎食分。 恐人知我见我罪故。 诸别住人共饮食时。 随上座次第坐。 应与诸别住人最下房舍下卧具卑下座处。 诸别住人若多。 随上座次第与房舍卧具坐处。 行别住人。 不应作前行比丘入他舍。 作后行者随意。 二别住人。 有比丘住处无比丘不应住。 无比丘无住处不应住。 若行别住人与行别住竟人。 若行别住人与行摩那埵人。 若行别住人与行摩那埵竟人。 若行别住人与不共住人。 有比丘住处无比丘不应住。 无比丘无住处亦不应住。 行别住人。 不应共清净比丘一覆住处住。 不应共一覆非住处住。 若行别住人与别住竟人。 若别住人与行摩那埵人。 若别住人与行摩那埵竟人。 若别住人与不共住人。 不应共一覆住处住。 不应共一覆非住处住。 若别住人欲行时先思惟。 我今日行。 当到前比丘住处不。 若知能到便去。 若不去者即失是一夜。 若不及行是法者。 应作是念。 我不及行是事。 应作是言。 我应行别住摩那埵法。 小停我不及作。 长老忧波离问佛。 行别住人行摩那埵人。 若有因缘不及行是事。 应听停几夜。 佛言。 应听二十五夜。 从今行别住人。 作第四人不应作别住羯磨。 若二别住人二清净人。 亦不得作别住羯磨。 若三别住人一清净人一切别住人。 不得作别住羯磨。 极少四清净共住同见比丘。 得作别住羯磨。 从今行别住竟人。 作第四人不得作别住羯磨。 若二别住竟人二清净人。 若三别住竟人一清净人。 若一切别住竟人。 皆不得作别住羯磨。 极少四清净共住同见比丘。 得作别住羯磨。 从今若行摩那埵人。 作第四人不得作别住羯磨。 二行摩那埵人二清净人。 若三行摩那埵人一清净人。 若一切行摩那埵人。 皆不得作别住羯磨。 极少四清净共住同见比丘。 得作别住羯磨。 从今若行摩那埵竟人。 作第四人不应作别住羯磨。 若二行摩那埵竟人二清净人。 若三行摩那埵竟人一清净人。 若一切摩那埵竟人。 皆不得作别住羯磨。 极少四清净共住同见比丘。 得作别住羯磨。 从今不共住人。 作第四人不应作别住羯磨。 若二不共住人二清净人。 若三不共住人一清净人。 若一切不共住人。 皆不应作。 极少清净同见四比丘。 应作别住羯磨。 从今若别住人。 作第四人不应作摩那埵羯磨。 若二别住人二清净人。 若三别住人一清净人。 若一切别住人。 皆不应作摩那埵羯磨。 极少四清净共住同见比丘。 得作摩那埵羯磨。 从今若别住竟人。 作第四人不应作摩那埵羯磨。 若二别住竟人二清净人。 若三别住竟人一清净人。 若一切别住竟人。 皆不应作摩那埵羯磨。 极少四清净共住同见比丘。 得作摩那埵羯磨。 从今行摩那埵人。 作第四人不应作摩那埵羯磨。 若二摩那埵人二清净人。 若三摩那埵人一清净人。 若一切摩那埵人。 皆不应作摩那埵羯磨。 极少四清净共住同见比丘。 得作摩那埵羯磨。 从今若行摩那埵竟人。 作第四人不应作摩那埵羯磨。 若二行摩那埵竟人二清净人。 若三行摩那埵竟人一清净人。 若一切行摩那埵竟人。 皆不应作摩那埵羯磨。 极少四清净共住同见比丘。 得作摩那埵羯磨。 从今不共住人。 作第四人不应作摩那埵羯磨。 若二不共住人二清净人。 若三不共住人一清净人。 若一切不共住人。 皆不应作摩那埵羯磨。 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 应作摩那埵羯磨。 从今别住人。 作第四人不应作本日治羯羯磨。 若二别住人二清净人。 若三别住人一清净人。 若一切别住人。 皆不应作本日治羯磨。 从今若别住竟人。 作第四人不应作本日治羯磨。 若二别住竟人二清净人。 若三别住竟人一清净人。 若一切别住竟人。 皆不应作本日治羯磨。 从今行摩那埵人。 作第四人不应作本日治羯磨。 若二行摩那埵人二清净人。 若三行摩那埵人一清净人。 若一切行摩那埵人。 皆不应作本日治羯磨。 极少四清净共住同见比丘。 得作本日治羯磨。 从今行摩那埵竟人。 作第四人不应作本日治羯磨。 若二摩那埵竟人二清净人。 若三摩那埵竟人一清净人。 若一切摩那埵竟人。 皆不应作本日治羯磨。 从今不共住人。 作第四人不应作本日治羯磨。 若二不共住人二清净人。 若三不共住人一清净人。 若一切不共住人。 皆不应作本日治羯磨。 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 应作本日治羯磨。 从今别住人。 作第四人不得是众中行别住。 若二别住人二清净人。 若三别住人一清净人。 若一切别住人。 皆不应是众中行别住。 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 应是中行别住。 从今行别住竟人。 作第四人是众中不得行别住。 若二别住竟人二清净人。 若三别住竟人一清净人。 若一切别住竟人。 皆不得是众中行别住。 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 是中得行别住。 从今行摩那埵人。 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别住。 若二摩那埵人二清净人。 若三摩那埵人一清净人。 若一切摩那埵人。 不应是众中行别住。 从今若摩那埵竟人。 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别住。 若二摩那埵竟人二清净人。 若三摩那埵竟人。 一清净人。 若一切摩那埵竟人。 皆不应是众中行别住。 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 应是众中行别住。 从今不共住人。 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别住。 若二不共住人二清净人。 若三不共住人。 一清净人。 若一切不共住人。 皆不应是众中行别住。 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 应是众中行别住。 从今行别住人。 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 摩那埵。 若二别住人二清净人。 若三别住人。 一清净人。 若一切别住人。 皆不应是众中行摩那埵。 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 应是众中行摩那埵。 从今别住竟人。 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摩那埵。 若二别住竟人。 二清净人。 若三别住竟人。 一清净人。 若一切别住竟人。 皆不应是众中行摩那埵。 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 应是众中行摩那埵。 从今行摩那埵人。 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摩那埵。 若二摩那埵人。 二清净人。 若三摩那埵人。 一清净人。 若一切摩那埵人。 皆不应是众中行摩那埵。 从今行摩那埵竟人。 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摩那埵。 若二摩那埵竟人。 二清净人。 若三摩那埵竟人。 一清净人。 若一切摩那埵竟人。 皆不应是众中行摩那埵。 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 应是众中行摩那埵。 从今不共住人。 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摩那埵。 若二不共住人二清净人。 若三不共住人。 一清净人。 若一切不共住人。 皆不应是众中行摩那埵。 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 应是众中行摩那埵。 从今行别住人。 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本日治。 若二别住人。 二清净人。 若三别住人。 一清净人。 若一切别住人。 皆不应是众中行本日治。 从今行别住竟人。 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本日治。 若二别住竟人。 二清净人。 若三别住竟人。 一清净人。 若一切别住竟人。 不应是众中行本日治。 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 应是众中行本日治。 从今行摩那埵人。 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本日治。 若二摩那埵人。 二清净人。 若三摩那埵人。 一清净人。 若一切摩那埵人。 皆不应是众中行本日治。 从今行摩那埵竟人。 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本日治。 若二摩那埵竟人。 二清净人。 若三摩那埵竟人。 一清净人。 若一切摩那埵竟人。 皆不应是众中行本日治。 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 应是众中行本日治。 从今不共住人。 作第四人不应是众中行本日治。 若二不共住人。 二清净人。 若三不共住人。 一清净人。 若一切不共住人。 皆不应是众中行本日治。 极少四清净同见比丘。 应是众中行本日治。 从今别住人。 作第二十人不应作出罪羯磨若二别住人。 十八清净人。 若三别住人。 十七清净人。 若四别住人。 十六清净人。 若五别住人。 十五清净人。 六别住人。 十四清净人。 七别住人。 十三清净人。 八别住人。 十二清净人。 九别住人。 十一清净人。 若十别住人。 十清净人。 十一别住人。 九清净人。 若十二别住人。 八清净人。 若十三别住人。 七清净人。 若十四别住人。 六清净人。 若十五别住人。 五清净人。 十六别住人。 四清净人。 十七别住人。 三清净人。 十八别住人。 二清净人。 若十九别住人。 一清净人。 若一切别住人。 皆不应作出罪羯磨。 极少二十清净同见比丘。 得作出罪羯磨。 从今别住竟人作第二十人。 行摩那埵人作第二十人。 若行摩那埵竟人作第二十人。 若不共住人作第二十人。 皆不应作出罪羯磨。 从今二别住竟人。 十八清净人。 乃至一切不共住人亦如是。 极少二十清净同见比丘。 应作出罪羯磨(八法中顺行法第五竟)。 八法中遮法第六佛在瞻波国。 尔时世尊。 十五日布萨时。 在众僧前敷座处坐。 观诸比丘心。 观诸比丘心已。 初夜默然入定。 尔时有一比丘。 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 世尊。 初夜分过。 佛及僧坐久。 愿世尊说波罗提木叉。 佛时默然。 至中夜分。 是比丘第二从坐起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 世尊。 初夜已过中夜又过。 佛及僧坐久。 愿世尊说波罗提木叉。 佛故默然。 至后夜。 是比丘第三从坐起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 世尊。 初夜分过中夜亦过。 后夜分多过。 东方欲动。 佛及僧坐久。 愿世尊说波罗提木叉。 尔时佛语是比丘。 我众不清净。 时长老目连在众中坐。 便作是念。 佛为谁故作是言。 我众不清净。 我当入定观之。 佛为谁故乃说是语。 即便入定观一切众心。 如是观时。 见佛所为不清净比丘。 寻从定起。 诣是比丘所。 捉臂拽出语言。 痴人。 汝远去灭去。 永离比丘法。 汝今僧中末后共住。 时目连驱比丘出已闭门下橝。 往诣佛所头面礼佛足却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 佛所说众不清净比丘。 我已驱出语言。 痴人。 远去灭去。 永离比丘法。 汝今僧中末后共住世尊。 初夜已过中夜亦过。 后夜多过东方欲动。 佛及僧坐久。 愿世尊说波罗提木叉。 佛语目连。 是痴人得大重罪。 恼佛及僧故。 目连。 若佛于不净众中说波罗提木叉者。 是不清净人头破七分。 目连。 从今汝等当自说波罗提木叉。 佛不复为汝等说。 目连。 譬如大海渐渐深广。 佛法亦如是。 次第结戒次第立制次第教学。 目连。 若我法中次第结戒次第立制次第教学。 是我法中希有。 目连。 譬如大海不越常限。 我法亦如是。 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乃至失命因缘护戒不缺。 目连。 若我法中所可制戒。 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乃至失命因缘不越戒。 是我法中希有。 目连。 譬如大海深广深广无量。 佛法亦如是。 深义无量。 目连。 若佛法义深广深广无量。 是我法中希有。 目连。 譬如大海淳一醎味。 佛法亦如是。 淳一解脱味。 目连。 若佛法淳一解脱味者。 是我法中希有。 目连。 譬如大海大众生住处。 摩竭鱼鼋鼍婆留耆鱼提麑鱼提麑耆罗鱼。 此等在海中未足为奇。 有百由旬身者二百三百乃至七百由延身。 此等众生处海中亦未为奇。 目连。 佛法海中大人住处亦如是。 大人者。 若阿罗汉向阿罗汉。 若阿那含向阿那含。 若斯陀含向斯陀含。 若须陀洹向须陀洹。 目连。 佛法大海中大人所住。 若阿罗汉乃至向须陀洹。 是我法中希有。 目连。 譬如大海多宝无量宝种种积满。 诸宝者。 金银真珠砗渠玛瑙琉璃摩尼珠贝珊瑚楼枝等。 目连。 佛法海亦如是。 多宝无量宝种种积满。 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正道。 目连。 若佛法中多宝无量宝种种积满。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道。 是我法中希有。 目连。 譬如大海清净不宿臭尸。 若有臭尸风吹上岸。 目连。 如来法海清净亦如是。 不宿臭尸。 臭尸者。 所谓破戒人也。 心乐恶法内烂外流。 非梵行自说梵行。 非沙门自言沙门。 是名臭尸。 如是等人。 虽常随众而实远离。 佛法清净不宿臭尸。 是我法中希有。 目连。 譬如大海阎浮提界四大河流入。 所谓恒河流夜摩那河婆罗河阿醯罗婆提摩驮河流入大海。 有龙力出水及澍洪雨如车轴下。 受如是水海不增不减。 佛法中亦如是。 刹利种以信出家。 剃除须发服三法衣。 得证不坏心解脱。 不增不减。 如是若婆罗门种违舍种首陀罗种。 以信出家剃除须发服三法衣。 得不坏证心解脱。 无增无减。 目连。 若佛法中有刹利种。 乃至首陀罗种。 以信出家得不坏心解脱。 不增不减。 是我法中希有。 佛说是已语诸比丘。 从今汝等自共说戒。 如来不复为汝等说。 尔时佛不复说戒故。 诸比丘说戒。 时有来者。 有不来者。 坐中比丘有犯罪者。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布萨说波罗提木叉时。 一切比丘应来。 若有因缘者。 应当与欲清净。 中有犯戒者应遮。 时诸比丘。 有欲遮者。 有不欲遮者。 佛言。 欲遮者应遮。 不欲者不应强遮。 诸比丘闻欲遮者应遮。 不知当云何遮。 佛言。 若眼见事应遮。 尔时有比丘得天眼者。 见诸比丘犯罪如雨駚下。 见已便遮以是因缘故。 斗诤事起。 不得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莫用天眼。 随以肉眼所见应遮。 诸比丘以肉眼遮时。 有斗诤事起。 不得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佛言。 应以所闻事遮。 用闻遮时多有所闻。 闻某比丘犯波罗夷。 某犯僧伽婆尸沙。 某犯波夜提。 某犯波罗提提舍尼。 某犯突吉罗。 闻已皆遮。 以是因缘故。 斗诤事起。 不得布萨说戒。 佛言。 应以疑遮。 诸比丘多有所疑。 若疑身犯口犯。 若疑犯有残犯无残。 若聚落中若阿练儿处。 以是疑故。 遮斗诤事起。 不得布萨说戒。 佛言。 应以自言遮。 清净者默然。 有一非法遮说戒。 有一如法遮说戒。 若比丘于五种犯中。 无根遮说戒。 是名非法。 如法者。 若比丘于五种犯中。 有根本遮说戒。 是名如法。 有二种非法遮说戒二种如法遮说戒。 二非法者。 于五种犯中无根。 若作若不作遮说戒。 是名二非法。 二如法者。 于五种犯中有根作不作。 是名二如法。 复有三种非法遮说戒。 三种如法遮说戒三非法者。 若比丘无根破戒。 无根破见。 无根破威仪。 是名三非法遮说戒。 三如法者。 有根破戒破见破威仪。 是名三如法遮说戒。 复有四种非法遮说戒。 四如法遮说戒。 四非法遮者。 无根破戒破正见破正命破威仪。 是名四非法遮说戒。 四如法者。 有根破戒破正见破正命破威仪。 是名四如法遮说戒。 复有五非法遮说戒五如法遮说戒。 五非法遮者。 无根波罗夷遮说戒。 是名非法遮。 无根僧伽婆尸沙。 波夜提。 波罗提提舍尼。 突吉罗。 遮说戒。 是名五非法遮。 五如法遮者。 有根波罗夷遮说戒。 是名如法遮。 有根僧伽婆尸沙。 波夜提。 波罗提提舍尼。 突吉罗。 遮说戒。 是名五如法遮。 复有六非法遮说戒。 六如法遮说戒。 六非法者。 无根破戒作不作。 无根破见作不作。 无根破命作不作。 是名六非法遮。 六如法者。 有根破戒作不作。 有根破见作不作。 有根破命作不作。 是名六如法遮说戒。 复有七非法遮说戒。 七如法遮说戒。 七非法者。 无根波罗夷遮说戒。 无根僧伽婆尸沙。 波夜提。 波罗提提舍尼。 突吉罗。 从恶口起突吉罗。 从偷兰遮起突吉罗。 是名七非法遮。 七如法者。 有根波罗夷。 僧伽婆尸沙。 波夜提。 波罗提提舍尼。 突吉罗。 从恶口起突吉罗。 从偷兰遮。 起突吉罗。 遮说戒。 是名七如法遮。 复有八非法遮说戒。 八如法遮说戒。 八非法者。 无根破戒作不作。 无根破见作不作。 无根破命作不作。 无根破威仪作不作。 遮说戒。 是名八非法遮说戒。 八如法者。 有根破戒作不作。 有根破见作不作。 有根破命作不作。 有根破威仪作不作遮说戒。 是名八如法遮说戒。 复有九非法遮说戒。 九如法遮说戒。 九非法者。 无根有残作遮说戒。 若无根有残不作。 若无根有残作不作。 若无根无残作。 若无根无残不作。 若无根无残作不作。 若无根有残无残作。 若无根有残无残不作。 若无根有残无残作不作遮说戒。 是名九非法遮。 九如法者。 有根有残作。 有根有残不作。 有根有残作不作。 有根无残作。 有根无残不作。 有根无残作不作。 有根有残无残作。 有根有残无残不作。 有根有残无残作不作遮说戒。 是名九如法遮说戒。 复有十非法遮说戒。 十如法遮说戒。 十非法者。 若比丘不犯波罗夷。 若比丘犯波罗夷。 僧未出是罪。 若不轻呵僧。 若比丘轻呵僧。 僧未欲出罪。 若不舍戒。 若僧未欲出舍戒事。 若随顺如法僧事。 若破戒破见破威仪。 不见不闻不疑。 遮说戒。 是名十非法遮。 十如法者。 若比丘犯波罗夷。 若僧欲出波罗夷事。 若轻呵僧。 若僧欲出轻呵僧事。 若舍戒。 若僧欲出舍戒事。 若比丘不随顺如法僧事。 若破戒若破见若破威仪。 若见若闻若疑。 遮说戒。 是名十如法遮说戒。 若比丘犯波罗夷者。 有比丘见余比丘犯波罗夷相貌。 若从他闻某比丘犯波罗夷。 若彼自说我犯波罗夷。 若比丘虽不现前眼见。 展转闻信闻疑。 某比丘犯波罗夷。 诸比丘若用见若用闻若用疑。 欲此住处彼住处遮是比丘说戒。 应作是言。 遮某比丘说戒。 某比丘在众中。 僧不得布萨说戒。 是名比丘犯波罗夷。 僧欲出波罗夷事者。 如比丘犯波罗夷事。 僧欲捡挍是比丘事时。 有是难起及余难若八难中一一难起是。 事未决断。 僧从坐起去。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今僧欲捡挍某比丘犯波罗夷事。 有是难起及余难起。 若八难中一一难起。 是事未断。 僧从坐起去。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后布萨时。 当先断某比丘事。 是名白。 若诸比丘后布萨时。 能先断是比丘事者善。 若不能断。 诸比丘若欲此住处彼住处遮是比丘说戒。 应作是言。 遮某比丘说戒。 某比丘在众中。 僧不得布萨说戒。 是名僧欲出比丘犯波罗夷事。 轻呵僧者。 若比丘见余比丘轻呵僧相貌。 以是相貌轻呵僧。 若从他闻某比丘轻呵僧。 若彼比丘自说我轻呵僧。 若比丘虽不现前眼见。 展转闻信闻疑。 某比丘轻呵僧。 诸比丘若用见若用闻若用疑。 若欲此住处彼住处遮是比丘说戒。 应作是言。 遮某比丘说戒。 某比丘在众中。 僧不得说戒是名轻呵僧。 僧欲出轻呵僧事者。 如比丘轻呵僧。 僧欲捡挍是比丘事时。 有是难起及余因缘。 若八难中一一难起。 是事未断。 僧从坐起去。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今僧欲捡挍某比丘轻呵僧事。 以是难起若余因缘若八难中一一难起。 是事未断。 僧从坐起去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后布萨时。 当先断某比丘是事。 是名白。 若诸比丘后布萨时能先断是比丘事者善。 若不能断。 诸比丘若欲此住处彼住处遮是比丘说戒。 应作是言。 遮某比丘说戒。 某比丘在众中。 僧不应布萨说戒。 是名欲出轻呵僧事。 舍戒者。 若比丘见余比丘舍戒相貌。 以是相貌舍戒。 若从他闻某比丘舍戒。 若彼比丘自说我舍戒。 若比丘虽不现前眼见。 展转闻信闻疑。 某比丘舍戒。 诸比丘若用见若用闻若用疑。 若欲此住处彼住处遮是比丘说戒。 应作是言。 遮某比丘说戒。 某比丘在众中。 僧不得说戒。 是名舍戒。 欲出舍戒事者。 如比丘舍戒僧欲捡挍是比丘事时。 有是难起及余难起。 若八难中一一难起。 僧从坐起去。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今欲捡挍某比丘舍戒事为是难起及余因缘若八难中一一难起。 是事未断。 僧从坐起去。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后布萨时。 当先断某比丘是事。 是名白。 若诸比丘后布萨时。 能先断是比丘事者善。 若不能断。 诸比丘若欲此住处彼住处遮是比丘说戒。 应作是言。 遮某比丘说戒。 某比丘在众中。 僧不应布萨说戒。 是名欲出舍戒事。 不随顺如法僧事者。 随僧所作事。 若白一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萨自恣立十四人羯磨。 若比丘见余比丘不随顺如法僧事相貌。 若从他闻某比丘不随顺如法僧事。 若彼比丘自说我不随顺如法僧事。 若比丘虽不现前眼见。 展转闻信闻疑。 某比丘不随顺如法僧事。 诸比丘若用见若用闻若用疑。 若此住处彼住处遮是比丘说戒。 应作是言。 遮某比丘说戒。 某比丘在众中。 僧不应布萨说戒。 是名不随顺如法僧事。 破戒者。 有比丘犯波罗夷。 犯僧伽婆尸沙。 波夜提。 波罗提提舍尼。 突吉罗。 若诸比丘。 见比丘犯戒相貌。 若从他闻某比丘破戒。 若彼自说。 若比丘虽不现前眼见。 展转闻信闻疑。 某比丘破戒。 诸比丘若用见若用闻若用疑。 若欲此住处彼住处遮是比丘说戒。 应作是言。 遮某比丘说戒。 某比丘在众中。 僧不得说戒。 是名破戒。 破见者。 除身见为本六十二见。 若起余见。 谓无罪无福无施无善无恶无善恶果报无今世后世无父无母。 无世间阿罗汉得正行今世后世自身作证我生已尽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从是身更不受后有。 若诸比丘见是比丘破见相貌。 若从他闻若彼比丘自说。 若比丘虽不现前眼见。 展转闻信闻疑。 某比丘破见。 诸比丘若用见若用闻若用疑。 若此住处彼住处。 欲遮是比丘说戒应作是言。 遮某比丘说戒。 某比丘在众中。 僧不得说戒。 是名破见。 破威仪者。 有比丘于和上阿阇梨一切上座所。 作邪恶破威仪行。 若诸比丘见是比丘破威仪相貌。 若从他闻某比丘破威仪。 若彼自说。 若比丘虽不现前眼见。 展转闻信闻疑。 某比丘破威仪。 诸比丘。 若用见若用闻若用疑。 若此住处彼住处。 欲遮是比丘说戒者。 应作是言。 遮某比丘说戒。 某比丘在众中。 不得说戒。 是名破威仪八法中遮法第六竟。 十诵律卷第三十三<<[31][32][33][34][35][36][37][38][39][40] . .. >> 十诵律卷第三十四(第五诵之六)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八法中卧具法第七佛在王舍城。 尔时诸比丘。 互相轻慢无恭敬行。 佛见诸比丘互相轻慢无恭敬行。 以是因缘故。 集比丘僧。 问诸比丘。 于汝等意云何。 谁比丘应作上座。 先受水先受饮食。 有比丘答言。 世尊。 若比丘刹利种。 以信出家剃除须发服法衣。 是人应先坐先受水先受饮食。 复有比丘言。 世尊。 若比丘是婆罗门种。 以信出家剃除须发服法衣。 是人应先坐先受水先受饮食。 复有比丘言。 世尊。 若比丘毗舍种。 以信出家剃除须发服法衣。 是人应先坐先受水先受饮食。 复有比丘言。 世尊。 若比丘得阿罗汉漏尽。 所作已办舍离重担。 尽诸有结能具正智心得解脱。 如是比丘。 应先坐先受水先受饮食。 复有比丘言。 世尊。 若比丘得阿那含。 断五下分结不还生此世界。 如是比丘。 应先坐先受水先受饮食。 复有比丘言。 世尊若比丘得斯陀含。 断三结三毒薄。 一来生此世间得尽苦际。 如是比丘。 应先坐先受水先受饮食。 复有比丘言。 世尊。 若比丘得须陀洹。 断三结不堕三恶道必至净智。 往来人天七死七生得尽苦际。 如是比丘。 应先坐先受水先受饮食。 诸比丘虽种种说。 不合佛意。 佛语诸比丘。 汝等当一心听。 谁比丘应先坐先受水先受饮食。 尔时世尊说本生因缘。 语诸比丘。 过去世时。 近雪山下。 有三禽兽共住。 一鵽二猕猴三象。 是三禽兽。 互相轻慢无恭敬行。 是三禽兽同作是念。 我等何不共相恭敬。 若前生者。 应供养尊重教化我等。 尔时鵽与猕猴问象言。 汝忆念过去何事。 时是处有大荜茇树。 象言。 我小时行此。 此树在我腹下过。 象鵽问猕猴言。 汝忆念过去何事。 答言。 我忆小时。 坐地捉此树。 头按令到地。 象语猕猴汝年大我。 我当恭敬尊重汝。 汝当为我说法。 猕猴问鵽言。 汝忆念过去何事。 答言。 彼处有大荜茇树。 我时啖其子于此大便。 乃生斯树长大如是。 是我所忆。 猕猴语鵽。 汝年大我。 我当供养尊重汝。 汝当为我说法。 尔时象恭敬猕猴。 从听受法为余象说。 猕猴恭敬鵽。 从听受法为余猕猴说。 鵽为余鵽说法。 此三禽兽。 先喜杀生偷夺他物邪淫妄语。 斯诸禽兽咸作是念。 我等何不舍杀生偷夺邪淫妄语恶业。 作是念已。 即舍杀盗邪淫妄语。 畜生中无犹。 具足行是四法。 命终皆生天上。 佛言。 尔时鵽法广行流布。 显现诸天世人。 畜生等何故行善。 不复侵食人谷。 又作是念。 畜生尚能相敬。 何况我等。 尔时世人皆相敬重。 广修鵽法奉行五戒。 命终生天。 佛语诸比丘。 尔时鵽者。 岂异人乎。 则我身是。 猕猴者舍利弗是。 象者目连是。 佛言。 畜生无知。 尚相恭敬行尊重法。 自得大利亦利益他。 何况汝等以信出家。 剃除须发服法衣。 应相尊敬。 有三人不如。 何等三。 一切未受大戒人。 不如受大戒人。 一切下座不如上座。 一切受事说非法人虽作上座。 不如下座。 不受事人说如法者。 一切受大戒人。 胜不受戒人。 一切上座胜下座。 佛胜众圣。 尔时世尊。 即说偈言。 若人不敬佛  及佛弟子众  现世人诃骂  后世堕恶道  若人知敬佛  及佛弟子众  现世人赞叹  后世生天上佛种种因缘赞叹恭敬法已。 语诸比丘。 从今先受大戒乃至大须臾时。 是人应先坐先受水先受饮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居士。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许。 居士知佛受请。 还家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早起敷坐处。 遣使白佛时到。 唯圣知时。 时佛及僧往居士舍。 跋难陀释子常出入他家。 时跋难陀释子。 早起著衣持钵入出他家。 时次跋难陀释子下座比丘。 问跋难陀弟子达磨言。 汝师来不。 答言。 我和上多事多缘。 喜入出他家。 今旦早起入出他家。 或来或不来。 是比丘不留跋难陀坐处便坐。 时居士见佛及僧坐竟。 自手行水下食未遍。 跋难陀释子来就次第坐。 令下座比丘起。 是比丘又令次下比丘起。 如是三四诸下座皆起。 以是因缘僧坐散乱。 诸居士呵责跋难陀言。 饮食甚多一切等施。 何须次坐。 若汝急欲次坐者。 何不早来。 我今不知谁得不得谁重得不重得。 佛闻居士呵责见诸比丘散乱已默然。 食后以是因缘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诃责跋难陀释子。 云何名比丘。 下饮食时以上座故令下坐起。 如是呵已语诸比丘。 从今下饮食时若下已讫。 不应令下座起。 若令起者得突吉罗。 若比丘有和上阿阇梨因缘。 以恭敬心故起。 不应令第二下座起。 若令起得突吉罗。 佛言。 从今听比丘三岁中间得共一床坐。 听三比丘共一粗梐床上坐。 听细梐床二人共坐。 独坐床上一人坐。 佛在波罗奈国。 尔时五比丘白言。 世尊。 我等当何处住。 佛言。 汝等应山岩竹林树下住。 诸比丘于山岩竹林树下宿。 早起到和上阿阇梨所。 受读经诵经问疑受法故。 尔时跋提居士。 早起出王舍城。 欲诣竹园礼觐世尊。 时居士见诸比丘从山岩竹林树下来问言。 大德。 从何处来。 答言。 从山岩竹林树下来。 居士言。 何故在此山岩竹林树下耶。 诸比丘言。 更无住处。 居士言。 我当为汝等起诸房舍。 答言。 佛未听我等房舍中住。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听诸比丘房舍中住。 时居士即为诸比丘作诸房舍。 高广严好杂色彩画。 无卧覆处物。 诸比丘不得卧。 是事白佛。 佛言。 听敷草树叶卧。 别作覆身衣。 别作覆处物。 是国土多热草叶生虫。 佛言。 听作荐席[竺-二+處]篨。 虽受教犹故生虫。 佛言。 听作床榻。 诸比丘取软木作床桄床箦。 故隐身苦恼。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褥。 长老优波离问佛。 以何物作褥。 佛言。 听用甘蔗滓瓠蔓瓜蔓毳刍摩劫贝文阇草婆婆阇草麻乃至水衣贮褥。 时诸比丘卧无枕头垂。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草枕。 诸比丘头软草枕刺头。 佛言。 听用纳若毳。 诸房舍无户有。 狗牛马獐鹿猕猴来入。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户扇。 户扇不作关钥故。 贼入偷衣钵。 是事白佛。 佛言。 听绳系。 诸比丘不知云何系。 佛言。 听下[戶@古]。 诸比丘不知云何作。 佛言。 应作孔用绳穿牵闭。 闭已不能开。 佛言。 应作开户钩。 长老优波离问佛。 用何等作。 佛言。 应用铁若铜若木作。 作已不知云何开。 佛言。 户扇中作孔内钩却橝。 诸比丘闭户时无所捉。 佛言。 户扇上应作孔施纽。 长老优波离问佛。 以何物作纽。 佛言。 应用铁若铜若木毛刍摩劫贝文阇草麻皮。 时诸房舍无向故闇。 佛言。 听作向作向已有鹅雁孔雀鹦鹉舍利鸟鸠耆罗鸟命命鸟燕雀。 从向中入作声故。 妨诸比丘坐禅读经。 是事白佛。 佛言。 应施棂子。 施棂子已鸟故得入。 佛言。 应施网。 长老优波离问佛。 何等物。 作网。 佛言。 应用毛刍摩劫贝文阇婆婆阇麻皮作。 作已朽坏。 佛言。 应遮。 长老优波离问佛。 以何物遮。 佛言。 应用木作施辘轳。 作已室中阇。 佛言。 应作雀目。 作已亦闇。 佛言。 应作向阘。 尔时热过寒到。 向中无扇寒入。 佛言。 应作扇。 作扇已小动便脱。 佛言。 应上下作掩。 作已两扇间不合。 佛言。 应广作令掩。 作已动摇。 佛言。 施关向高。 不知云何闭。 佛言。 应以绳牵闭。 闭已不能开。 佛言。 应作孔施两绳。 一绳牵闭一。 绳挽开。 尔时诸房舍不泥故。 墼间有蛇蜈蚣毒虫生。 啮诸比丘。 佛言应泥。 泥已壁粗涩破衣。 佛言。 应细泥涂。 尔时诸房舍用泥覆故。 久雨便漏。 佛言。 应用草覆。 覆已当脊上漏。 佛言。 脊上厚覆。 覆已为风所发。 佛言。 应系两边。 系已两头故漏。 佛言。 应多著草泥以橛钉上。 雨时泥烂堕落。 佛言。 应用瓫覆瓫。 又堕地破坏。 佛言。 应穿瓫以橛钉之。 雨从孔入。 佛言。 应作覆盆盖盖孔上。 佛在王舍城。 尔时舍卫国给孤独氏。 有少因缘至王舍城。 宿一居士舍。 是居士请佛及僧明日食。 故后夜起。 唤儿息奴婢内外作人。 汝等速起。 破薪取水安施釜镬煮饭作羹。 是居士自庄严堂舍敷众坐处。 时给孤独作是念。 是居士为欲嫁娶。 为请国王及大臣耶。 为作大施会耶。 作是念已。 问居士言。 汝欲嫁娶。 为欲请国王大臣。 为作大施会耶。 居士答言。 我不嫁娶。 亦不请王及大臣也。 请佛及僧明日食。 故作大施会。 给孤独氏初闻佛名。 心喜毛竖。 问言。 何人是佛。 居士答言。 有释王太子。 以信出家得无上道。 故号为佛。 又问。 何名为僧。 答言。 有种种人种种杂姓种种异人出家。 剃除须发服法衣随佛出家。 是名为僧。 又问。 佛今所在。 答言。 近在寒林。 欲见随意。 给孤独氏至心欲见。 夜现明相。 即从舍出至大势神门。 门自然开。 此门常法。 初夜吹呗。 为客入故。 后夜吹呗。 为人出故。 尔时给孤独氏见此门开。 念必夜了。 出门不远明相不现。 闇无所睹。 即时惊怖毛竖。 将无非人娆固我耶。 寻欲退还。 时大势门神。 为现光明彻照寒林。 语言。 汝去。 勿复恐惧。 我前世时。 是汝善知识密肩婆罗门。 同心相敬居士。 我昔因到王舍城见舍利弗目连。 我头面作礼现前坐。 即为我说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 我受三归五戒。 以是因缘故。 生四王天上。 顿止斯门。 是故语汝。 去得大利。 直进勿疑。 是时天神即说偈言。 若人得百马  百璎珞严具  草马车一百  不如前一步  若百雪山象  修广大身牙  又以纯金饰  严身最殊异  不如前一步  十六分之一  北方百美女  璎珞环金印  以是庄严具  年少端正妙  比汝前一步  十六不及一  乃至转轮王  第一玉女宝  比汝前一步  十六不及一  是故汝直前  勿复疑悔还时给孤独氏。 念佛法僧必大不小。 乃令天神殷勤致教。 即从光中进到寒林。 于时地了。 佛在露地经行。 住待居士。 尔时居士。 以白衣法问讯佛。 世尊。 卧安隐不。 佛说偈言。 我除诸欲漏  解脱离世间  已断一切漏  心灭诸热恼  得寂灭处故  我卧常安隐尔时世尊。 即于经行处坐。 是居士头面礼佛足却坐一面。 佛为说法示教利喜。 为说初法布施持戒生天果报。 说五欲过世间苦恼。 出家安乐分别垢净。 佛知是人心调柔软堪受上法。 为说四谛苦习尽道。 如白净衣易受染色。 是人亦尔。 闻法开悟。 即于座上见法得法。 知法通达法。 断疑不随他。 于佛法中得无所畏。 从坐起头面礼佛足作是言。 世尊。 我心乐佛法。 知我尽寿作优婆塞。 愿世尊及僧。 受我夏请住舍卫国。 佛知故问居士。 汝字何等。 答言。 我字须达。 供给孤独故。 国人称我。 为给孤独氏。 佛问须达。 舍卫国有僧坊不。 答言。 未有世尊。 佛言。 若有僧坊住处。 诸比丘可得来往。 若无有者。 诸比丘不得往来止顿。 又言。 愿世尊但受我请。 我能为办僧坊。 令诸比丘得来往止顿。 愿世尊遣舍利弗。 为我作僧坊师。 佛敕舍利弗。 汝与居士作僧坊师。 是居士即往诣竹园。 看讲堂温室食堂作食处洗浴处门屋坐禅处厕处。 取相貌已。 是居士于王舍城因缘事讫。 还向舍卫国。 行路知佛所当宿处。 语诸知亲相识诸负债人言。 汝等知不。 今佛出世。 我当为佛于此作如是讲堂温室食堂食厨洗浴处门屋禅坊大小便处。 尔时给孤独氏。 限半由旬起僧坊。 约敕左右供给所须。 如是次第约敕至舍卫国。 到已不入城内不还自舍。 绕城推求立僧坊处。 路行思惟。 谁有好园来往稳便。 树林丰茂流水清洁。 无诸毒螫蚊虻之类。 无大风热昼夜少声。 我于斯处当起僧坊施佛及僧。 如是行时。 见祇陀王子有园来往稳便。 树林丰茂有好流水。 无诸毒虫蚊虻之类。 无大风大热。 昼夜闲静少诸音声。 即便生念。 我于斯处当起僧坊奉佛及僧。 时给孤独氏。 还舍卫城不自入舍。 即诣祇陀王子所白言。 买君园。 愿以与我。 王子答言。 我此园非可买者。 乃至侧布金钱满中。 亦不卖也。 居士言。 园价已断。 王子答言。 我不断价。 以是因缘遂相共诤。 即诣断事。 大臣富贵人所具说是事。 时大臣能断事者语王子言。 汝园已卖。 宜时纳价。 汝何故。 言侧布金钱。 给孤独氏寻便还归。 遣象马车乘。 负载金钱到祇陀园。 侧布其地。 余少未足。 居士思惟。 出何藏金令满此地。 而不多不少。 王子祇陀见其静默。 语居士言。 欲悔随意。 以金相付园地还我。 报言。 王子。 吾心不悔。 但自思惟。 开何藏金不多不少。 而得满足。 王子闻已便作是念。 佛法僧众必大不小。 能令居士舍尔所宝物。 作是念已语居士言。 莫复布钱。 吾于此中当起门屋施佛及僧。 时居士便听。 以怜愍故。 王子于中起立门屋施佛众僧。 尔时居士以舍利弗为师。 于此园中起十六大重阁作六十窟屋。 佛知舍卫国僧坊已办。 集比丘僧而告之言。 吾将游行至舍卫国。 汝等俱去。 比丘受教。 愿皆随从。 尔时世尊。 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向舍卫国。 时六群比丘。 知佛及僧暮所宿处。 告其弟子。 汝等往宿处好房留佛。 余有好者为我占取。 弟子受教。 先往宿处好房留佛。 次有好者为师占取。 尔时舍利弗目连。 从佛后至。 除佛房舍次欲取房。 有比丘言。 他已先取。 如是第二第三第四皆言先取。 舍利弗目连取边房住。 佛知故问阿难。 舍利弗目连今何处住。 答言。 世尊边房中住。 佛言。 唤来。 即时来至。 问舍利弗。 汝等何故边房中住。 答言。 世尊。 六群比丘知佛暮所宿处。 先遣弟子。 汝往宿处好房留佛。 余有好者为我占取。 弟子受教。 先来到此。 好房留佛次占好者。 我等从佛后至。 除佛房舍次欲取房。 有比丘言。 他已先取。 如是第二第三第四。 皆言先取。 是故我等边房中住。 佛言。 从今听随上座次第取房舍住。 即时六群比丘遣病比丘出房。 时看病比丘持病比丘大小便器涕唾器草席从一房至一房。 受诸疲苦病者增剧。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应随上座驱病比丘出房驱出者突吉罗。 六群比丘闻佛不听随上座驱病比丘出房。 即时托病。 有时客比丘。 日没来打户索住。 六群比丘在内应声。 客比丘问汝几岁。 六群比丘言。 我是病人何须问岁。 问汝何病。 答言。 我患口悬痈痛兼患脚指间劈。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是人若托病。 应次第驱出。 僧中作使一切应作。 诸病比丘闻佛语已皆住好房。 是事白佛。 佛言。 虽实病人。 不应好上房舍中住。 知卧具人。 应筹量房舍及诸病人与中房舍。 中房舍者。 容受病人看病人及卧具。 令得坐卧尔时佛次第到舍卫国。 诸比丘欲安居。 先作本事。 泥涂壁孔及土埵。 急床榻绳抖擞被褥枕。 六群比丘性懒。 立住遥看作是念。 待彼作竟受床榻已。 我等当往随上座次第驱出。 诸比丘作本事竟。 敷床榻卧具坐已。 六群比丘打户。 房内比丘应声。 六群比丘言。 汝等几岁。 答言。 若干岁。 六群比丘言。 汝起出去我是上座。 诸比丘言。 汝等共我来不。 答言。 共来。 作本事不。 答言。 不作。 诸比丘言。 汝等与我俱来。 不作本事我不能去。 六群比丘言。 佛不说不作本事不与次第住。 但说随上座次第受房舍卧具。 我等是上座。 汝云何不去。 六群比丘剿健多力不念护戒。 即便入舍强捉曳出。 诸比丘身软头首伤坏衣钵破裂。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应立知分卧具人。 立知分卧具人法者。 一心和合僧应作是言。 谁能为僧作分卧具人。 是中若有比丘言我能。 佛言。 若有五法。 不应立作知分卧具人。 何等为五。 随爱随嗔随怖随痴不知得不得。 若成就五法应立作分卧具人。 何等五。 不随爱不随嗔不随怖不随痴知得不得。 即时一比丘应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比丘某甲。 能为众僧作知分卧具人。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立比丘某甲作知分卧具人。 如是白。 如是白二羯磨。 僧立某甲比丘作知分卧具人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作知分卧具人。 应问旧比丘中善好不妄语能分别卧具者。 问此别房中有何等供养。 彼别房中此重阁上。 悉有何等供养。 彼重阁上悉有何等供养。 旧比丘应以实答。 知分卧具人。 应筹量卧具多少及诸比丘多少。 如是筹量卧具诸比丘多少。 若一比丘应得一房。 便与别房。 应先随上座自恣取。 作是言。 大德上座。 某别房中有如是供养。 某甲别房复有如是供养。 上座欲取何者。 随所欲取。 取已次应语第二上座。 随意取已。 又语第三上座。 若初上座言。 我欲取第三上座房。 佛言。 不应与。 应教作突吉罗悔过。 如是次第一切应与。 若比丘房舍足者与房舍。 如是次第若重足者重与。 如是次第。 若床卧具足者。 与床卧具。 与法者。 知卧具人。 应先语上座自恣随意取。 应言。 某床上有如是供养。 某床上有如是供养。 上座欲取何者。 初上座随意取已。 次语第二上座。 第二上座取已。 次语第三上座。 第三上座取已。 若初上座言。 我欲取第三上座床卧具。 佛言。 不应与。 应教作突吉罗悔过。 有一时跋难陀释子。 于祇洹中取卧具分余处复取诸比丘言。 汝于此处取分。 何故复余处取。 答言。 我不复取。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若比丘更于彼取卧具者。 此处已名为舍。 若言我不复取。 亦名舍彼卧具。 如守牧婆罗门妇本生经广说。 佛言。 昔者有守牧婆罗门妇。 教贼杀夫持财物去。 中道值水。 贼语妇言。 汝住此岸。 我先渡物还当渡汝。 贼寻持衣物渡彼岸。 妇便唤言。 汝渡我来。 贼言。 弊婢。 汝自夫不爱。 何能爱我。 即便舍去。 妇裸形住。 跋难陀亦如是。 舍此卧具更彼处取。 此处已失。 复言我不复取。 彼处复失。 复有往昔野干。 衔肉到水岸上。 见鱼水中反腹。 即便舍肉欲往取鱼。 时有飞鸟持此肉去。 跋难陀释子亦如是。 佛如是呵已语诸比丘。 从今若比丘取一分卧具已。 不应复取。 若更取者突吉罗。 佛在憍萨罗国。 与大比丘众俱一处安居。 尔时祇洹中安居比丘少。 而卧具多。 诸比丘各各分已。 有余不尽。 随居士所造房者来问言。 我所作卧具。 有比丘住不。 答言。 无人住。 何以故。 今祇洹比丘少卧具多。 佛听受一卧具。 不听受多卧具。 故无有人住。 诸居士言。 我房中先有敷具。 被枕前食时食。 我当与房舍衣住中食用者善。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应先人与一。 若有长者又应更与。 为尽藏物故。 若复不尽。 应第三更与。 为经行故。 若复不尽。 次与令尽。 为护治故。 尔时憍萨罗国荒乱。 以怖畏故。 诸比丘多集一处安居结夏。 坐已有客比丘来。 在洗脚处讲堂门屋经行处经行头持衣钵著是诸处。 住待卧具。 佛见诸比丘在洗脚处讲堂门屋经行处经行头持衣钵著是诸处住待卧具。 佛知故问阿难。 诸比丘何以故持衣钵著讲堂门屋经行处经行头住何所待。 答言。 是憍萨罗国荒乱。 诸比丘怖畏故。 多集一处安居。 是客比丘来。 在洗脚处讲堂门屋经行处经行头。 持衣钵著是诸处待卧具分。 佛言。 从今听二种安居。 一先安居。 二后安居。 当与后安居比丘房舍卧具。 彼闻佛听与后安居比丘房舍卧具。 即欲从前安居上座比丘取房舍卧具。 以是因缘故。 斗诤事起。 佛言。 后安居上座比丘。 不应从前安居上座比丘取房舍卧具。 若前安居上座有二分卧具者。 应与后一分。 憍萨罗国又复荒乱。 有诸比丘。 多集一处安居。 分房舍卧具竟。 有余处诸比丘来。 在洗脚处讲堂门屋经行处经行头。 持衣钵著是诸处待卧具分。 佛见诸比丘持衣钵著是诸处待卧具分。 佛知而故问阿难。 诸比丘何故在洗脚处讲堂门屋经行处经行头持衣钵著是诸处住何所待。 答言。 世尊。 憍萨罗国荒乱怖畏。 诸比丘安居分卧具竟。 是诸比丘从余处来。 在洗脚处讲堂门屋经行处经行头持衣钵著是诸处待卧具分。 佛言。 若有未分卧具者应与分。 已分者应共住。 又时憍萨罗国荒乱。 有臣处处斗战。 诸比丘已结后安居。 多有客比丘来。 在洗脚处讲堂门屋经行处经行头持衣钵著是诸处待卧具分。 佛见客比丘持衣钵著是诸处待卧具分。 佛知故问阿难。 诸客比丘何故在洗脚处讲堂门屋经行处经行头。 持衣钵著是诸处住何所待答言。 世尊。 憍萨罗国荒乱。 有臣处处斗战。 诸比丘后结坐竟。 是客比丘来至。 洗脚处讲堂门屋经行处经行头持衣钵著是诸处待卧具分。 佛言。 若有空房者应与。 若无者应共住。 与温室令安衣钵。 应当随僧乞食。 若是中有旧比丘善好乐福德者。 应为客比丘求索衣物。 莫令是比丘无所得去。 时有阿练儿比丘。 从旧比丘求索举衣钵屋。 诸比丘言。 佛未听我等与阿练儿举衣钵屋。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听与阿练儿比丘举衣钵屋。 尔时有诸客比丘。 暂来无住处疲极苦恼。 是事白佛。 佛言。 应暂与房舍卧具。 有时一比丘来宿已。 早起便去。 是房中所有供养。 前食时食乃至房舍衣。 旧比丘生疑。 客比丘来是房中宿。 早起便去。 有是供养分。 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客比丘虽在中宿。 住者房舍应受。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废学比尼。 诵读修多罗阿毗昙远离比尼。 佛见诸比丘不学比尼诵读修多罗阿毗昙远离比尼故。 见已赞叹比丘通利比尼者。 面前赞叹长老优波离。 诸持比尼中最胜第一。 诸比丘作是念。 佛赞叹比丘通利比尼者。 面前赞叹。 长老优波离诸持比尼中最为第一。 我等何不读诵比尼。 诸上座长老比丘。 从长老优波离受诵比尼。 长老优波离。 不为高处坐教。 恭敬上座故。 亦不下处坐教。 为尊法故。 若经行时若立时教。 尔时长老优波离。 行立久故。 患脚痛[蹲-酋+(十/田/ㄙ)]膝髀。 腰胁脊痛。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长老优波离。 优波离。 实有上座比丘。 从汝受比尼。 汝不高处坐教。 恭敬上座故。 又不下处坐教。 为尊法故。 汝经行时若立时教。 行立久故。 患脚痛[蹲-酋+(十/田/ㄙ)]膝髀腰胁脊痛。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 从今听下座比丘欲教上座法者。 应在高处坐教。 为尊法故。 若上座欲从下座受法者。 应在下处坐受法。 为尊法故。 从今听。 下座比丘教上座法者。 得共等床坐。 为上座故。 佛与大比丘众俱。 游行憍萨罗国。 诸长老舍利弗目连阿那律难提金毗罗。 皆随从佛。 是诸长老所言真实。 能苦切语折伏众人。 为诸比丘作种种羯磨。 苦切羯磨依止羯磨下意羯磨驱出羯磨。 时憍萨罗国有一住处。 多诸比丘住。 是诸比丘。 闻佛与大比丘僧舍利弗目连阿那律难提金毗罗等俱来游行憍萨罗国。 是诸长老所言真实。 能苦切语折伏众人。 为诸比丘作诸羯磨。 苦切羯磨依止羯磨下意羯磨驱出羯磨。 今当至此必为我等作诸羯磨。 我等何不以此住处羯磨付一比丘。 作是念已。 即用羯磨付一比丘。 佛来到是处。 是比丘为佛敷好坐具置好房中。 然后小远避藏作是念。 若我住者。 佛必令我为诸客比丘敷坐卧具。 佛受是房已。 余客比丘。 在洗脚处讲堂门屋经行处经行头。 持衣钵著是诸处待卧具分。 佛见诸比丘持衣钵著是诸处待卧具分。 佛知故问阿难。 诸比丘何以故洗脚处讲堂门屋经行处经行头以衣钵著是诸处住何所待。 答言。 世尊。 待旧比丘与卧具分。 佛告阿难。 汝往语旧比丘。 开房与客比丘卧具。 阿难受教。 语旧比丘开房与客比丘卧具。 旧比丘言。 汝知不。 此非僧房。 我等以羯磨付一比丘。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 以僧房羯磨与一比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呵责旧比丘。 云何名比丘。 以僧房羯磨与一比丘。 呵已语诸比丘。 从今不听以僧房羯磨与一比丘。 若与者得突吉罗。 是僧房虽与不成与。 佛复与大比丘僧。 游行诸国土。 或无僧房处。 投林中宿。 尔时六群比丘告其弟子。 汝先往宿处。 好树留佛。 次有好者与我占取。 弟子先去。 好树留佛占次好者。 舍利弗目连随佛后至。 次欲取树。 有比丘言。 他已先取。 如是第二第三第四。 皆言已取。 乃至外行树下宿。 佛知故问阿难。 舍利弗目连今在何处。 答言。 在外行树下。 佛言。 唤来。 阿难受教即往唤来。 佛知故问舍利弗目连。 汝等何故外行树下。 答言。 世尊。 六群比丘知佛宿处。 告其弟子。 汝先往宿处。 好树留佛次有好者。 为我占取。 我等随佛后到。 次欲取树。 有比丘言。 他已占取。 如是第二第三第四。 皆言已取。 是故我等外行树下。 佛言。 从今听诸比丘随上座次住树下。 诸下座比丘闻已。 好树下所有草敷叶敷。 尽取持去。 下座比丘从索不与。 以是故。 斗诤事起。 佛言。 不应持去。 诸上座比丘闻不听持去。 树下先有草敷叶敷及下座比丘自。 所敷者。 皆不与去。 佛言。 先者应留。 余者听持去。 佛与大比丘众。 迦尸国中游行诸大弟子。 舍利弗目连阿那律难提金毗罗等。 皆悉随从。 是诸长老所言真实。 能苦切语折伏众人。 与诸比丘作诸羯磨。 苦切羯磨依止羯磨下意羯磨驱出羯磨。 尔时迦罗山上有诸比丘。 不念护戒。 闻佛与大比丘众舍利弗目连阿那律难提金毗罗等迦尸国游行。 是诸长老所言真实。 能苦切语折伏众人。 与诸比丘作苦切羯磨依止羯磨下意羯磨驱出羯磨。 是等今来。 将无为我等作诸羯磨。 佛比尼中说不得以僧房羯磨与一比丘。 我等今以此僧房作四分。 随僧地房舍园林根茎枝叶花果。 皆作四分。 作是念已。 即分僧房僧地房舍园林根茎枝叶花果。 皆分作四分。 羯磨与四比丘佛与诸比丘游行次到是处。 是中旧比丘敷一好房与佛。 小远避藏作是念。 恐佛约敕。 为诸比丘开房与卧具分。 诸客比丘来。 洗脚处讲堂门屋经行处经行头持衣钵著是诸处立待卧具分。 佛见诸比丘以衣钵著是处待卧具分。 知而故问阿难。 诸比丘何故以衣钵著洗脚处讲堂门屋经行处经行头住何所待。 答言。 世尊。 是诸比丘。 待旧比丘与卧具分。 佛告阿难。 汝往约敕旧比丘。 开房与客比丘卧具。 阿难受教。 即往语旧比丘。 开房与客比丘房舍卧具。 旧比丘言。 此处僧坊房舍园林根茎枝叶花果皆作四分。 羯磨与四比丘。 非是僧物。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 以僧坊分作四分。 羯磨与四比丘。 呵已向佛广说。 佛言。 从今不听以僧房舍分作四分。 若分者突吉罗。 此不成为分。 佛在阿罗毗国。 尔时阿罗毗国僧坊崩坏佛知故问阿难。 是僧房重阁何故崩坏。 答言。 世尊。 修治是僧坊人。 有死者病者反戒者余国去者。 佛言。 死者反戒者所应作事。 僧更应羯磨立知是事人。 若有病者应问。 汝故能治是坏房舍不。 若言我能。 应待。 若言不能应更立余人。 他国去者。 若疑当还。 应待。 若知不还者。 应更立余人。 令知是人所作事。 佛作是语已。 诸比丘便立知事人。 是知事人。 有扫少地者。 有塞小孔者。 或以少草覆舍者。 佛言。 如是作小小事者。 不应立作知事人。 若能办大事。 应羯磨立作知事人。 诸比丘有能多致财物能成办事者。 诸比丘便尽形立作知事人。 佛言。 不应尔。 若房舍故坏。 应六年立作。 若新房舍。 应十二年立作。 佛言。 从今知房舍人。 应三事自恣。 冬房春房夏房。 僧问言。 汝须何房。 冬房春房夏房耶。 若言我须冬房。 以春房夏房随上座次与。 若言我须夏房。 以冬房春房随上座次与。 佛在王舍城。 尔时跋提居士。 起僧房重阁高大庄严多诸男女观看。 诸人生念。 此必佛塔。 若阿罗汉塔。 是僧坊中多人礼拜围绕。 多象声马声男女声。 妨坐禅读经。 尔时长老上座。 舍是重阁住小房中。 时有客比丘来者。 皆作是念。 重阁中必有上座。 我等何不至边小房住。 即往打户。 房内应声。 客比丘问。 汝几岁。 答言。 我尔所岁。 客比丘念。 若小房中比丘尔所岁者。 何况大房。 有诣洗脚处讲堂中门屋下宿。 晨起至重阁前。 立欲礼敬上座。 有年少比丘及沙弥。 从重阁上来下。 问客比丘。 汝作何等。 答言。 欲礼敬上座。 语言。 此无上座。 问言。 唯是中宿。 答言。 我等。 客比丘言。 我等知者应是中宿。 问客比丘。 汝何处宿。 有洗脚处宿者。 答言洗脚处宿。 讲堂中者。 答言讲堂中宿。 乃至门屋下者。 答言门屋中宿。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应立知敷卧具人。 知敷卧具人。 应随上座次第与。 应作是言。 此是上座房舍卧具次第住。 佛在迦尸国。 与大比丘众一处安居。 诸居士见佛及僧众。 故共相约令。 今日汝办种种饮食。 明日次某。 如是展转种种饮食。 相食故作食。 十五日食。 三十日食。 立如是制已。 有早办者。 有晚办者。 有近者有远者。 有美者有不美者。 是中无知食比丘约敕令至某家。 有早办者。 有晚办者。 有近者。 是食美好。 尔时六群比丘数数从是处取。 居士问言。 汝等何以数来。 诸大长老何故不来。 答言。 无知食人约敕我等。 汝舍近早办饮食美好。 是故我等数来。 居士言。 我等施食为诸长老。 不但为汝等。 何故数来。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应立知食人。 立知食人法者。 一心和合僧应问言。 谁能为僧作知食人。 是中若有一比丘言我能。 若有五法。 不应立作知食人。 何等为五。 随爱随嗔随怖随痴不知得不得。 若成就五法。 应立作知食人。 何等五。 不随爱不随嗔不随怖不随痴知得不得。 即时一比丘应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比丘某甲。 能为众僧作差食人。 若僧时到僧忍听。 某甲比丘作差食人。 是名白。 如是白二羯磨。 僧立某甲比丘作差食人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差食人法者。 应次第差。 若汝某甲至某家。 所差比丘。 有早得者。 有晚得者。 近得者远得者。 有得美者得不美者。 有晚得者作是言。 故与我是处。 得远处者亦言。 故与我远处。 得不美者言。 故与我如是中间。 更作余语。 佛言。 应条名。 有比丘得恶处者。 便拭名改易好处。 佛言。 应书板作字集置一处和合从上座随次第取。 有晚得者。 有得远处者。 早至主人门外。 在巷头立待食久住。 心闷吐逆不乐。 诸居士出见语言。 我等门内自恣听汝入坐。 比丘言。 佛未听我等入白衣门内坐待食。 是事白佛。 佛言。 听是比丘入白衣门内坐待食。 时有象声马声男女声。 妨读经坐禅。 佛言。 若妨者出门外。 门外待时。 诸人来绕四边看。 见已皆笑。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作土基。 为风雨所恼。 佛言。 听作屠苏覆。 薄故雨漏。 佛言。 应厚覆。 厚覆已脊上漏。 佛言。 更覆。 又无坐处。 佛言。 应觅板木坐上。 有人偷板去。 佛言。 应陷著地中。 又复失去。 佛言。 应作土埵。 不泥故。 中有毒蛇蜈蚣。 啮诸比丘。 佛言。 应泥。 泥已粗涩破衣。 佛言。 应以细泥。 诸比丘须水。 佛言。 应作井。 作井已即以钵键镃取水甚难。 佛言。 应作瓶取水。 取水时不及。 佛言。 应以绳系。 诸比丘手软牵绳手痛。 佛言。 应作辘轳有人堕井。 佛言。 应作栏。 长老优波离问佛。 以何物作井栏。 佛言。 应以木石砖作。 作已有妇女大小诣井取水。 时两手相触。 佛言。 井上作隔障。 应各在一边汲水。 有居士从舍内出。 语比丘言。 我某僧坊作食。 汝尔所人往彼僧坊中食。 去时道中师子虎狼熊罴诸难。 是事白佛。 佛言。 应语檀越。 是中有如是怖畏。 此间与我食。 佛在王舍城。 尔时诸居士作种种粥。 酥粥胡麻粥油粥乳粥小豆粥磨沙豆粥麻子粥薄粥。 办是粥已。 持诣竹园。 时六群比丘在僧坊门边立。 遥见已问言。 持何等物。 答言。 是粥。 又问。 何等粥。 答言。 酥粥胡麻粥油粥乳粥小豆粥磨沙豆粥麻子粥薄粥。 尔时六群比丘言。 我等行去。 先与我等酥粥胡麻粥油粥乳粥小豆粥磨沙豆粥麻子粥。 汝持薄粥入僧坊与上座。 诸比丘闻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应羯磨立分粥人。 所持盛粥器。 即用是器分粥。 是中酥粥胡麻粥油粥乳粥小豆粥磨沙豆粥麻子粥。 上座得上肥腻者。 下座得底滓。 若分薄粥时。 上座得汁。 下座得滓。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听畜大盔大瓮。 以粥集著是器中和合。 以大钵大键镃分与。 分与时不便。 佛言。 应作杓用分。 用分已有残者有不足者。 佛言。 应更作小杓用分。 佛在王舍城竹园中。 诸居士办种种带钵那。 胡麻欢喜丸。 石蜜欢喜丸。 蜜欢喜丸。 舍俱梨饼。 波波罗饼。 曼提罗饼。 象耳饼。 馄饨饼。 阎浮梨饼。 持是饼向僧坊。 六群比丘早起在门边立。 见已问言。 持何等物。 答种种带钵那饼。 所谓胡麻欢喜丸。 石蜜欢喜丸。 蜜欢喜丸。 舍俱利饼。 波波罗饼。 曼提罗饼。 象耳饼。 馄饨饼。 阎浮梨饼。 六群比丘言。 我欲行去。 先与我等胡麻欢喜丸石蜜欢喜丸舍俱梨饼波波罗饼曼提罗饼。 汝持象耳馄饨持阎浮梨饼入与上座。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应羯磨立分带钵那人。 分带钵那人。 应和合等分。 若更有美者来。 亦应次第与。 若今日不遍者。 明日更有。 应续次与。 佛在王舍城。 尔时诸居士办种种药。 所谓酥油蜜石蜜姜胡椒荜茇黑盐诃梨勒鞞醯勒阿摩勒波栌路毗咒曼陀多耶摩那伽头栌醯持诣竹园。 尔时六群比丘早起门边立。 见已问言。 持何等物。 答言。 种种药。 所谓酥油蜜石蜜姜椒荜茇黑盐诃梨勒鞞醯勒阿摩勒波栌路毗咒曼陀多耶摩那伽头栌醯。 六群比丘言。 我欲行去。 与我酥油蜜石蜜姜椒荜茇黑盐。 汝持诃梨勒鞞醯勒呵摩勒波栌路毗咒曼陀多耶摩那伽头栌醯入僧坊与上座。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应立分药人。 分药人和合平等分与。 若有贵价药来者。 应别举置。 若病比丘索者。 应与两钱半价药。 若索多者。 应从索直。 佛在阿罗毗国。 尔时阿罗毗国诸比丘。 常从居士索作器。 诸居士言。 我等云何能常供给汝。 汝等何不自畜作器。 答言。 佛未听我等畜作器。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听畜作器。 阿罗毗国僧坊中。 有客作木师。 有半月客作者。 有一月一岁客作者。 是木师昼日作。 暮去留作器。 便失。 佛言。 应立知作器比丘。 立知作器比丘。 作竟持作器聚在一处。 又复失尽。 是事白佛。 佛言。 应羯磨一房舍举作器。 立作器房法者。 一心和合僧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某房舍。 僧立作举作器房。 若僧时到僧忍听。 某房作举作器处。 是名白。 如是白二羯磨。 僧立某房作举作器房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立是房已。 知作器比丘。 便持作器著上下二房中。 佛言。 不应置两处。 若著上房者。 下房应与僧。 若著下房。 应与僧上房。 又一时诸比丘从憍萨罗国向舍卫国。 道中过一空僧坊中宿。 诸比丘明日入村乞食。 诸居士问。 汝何处宿。 答言。 僧坊中宿。 是何房舍中宿。 答言。 某房中。 居士言。 此是我房。 何不遣使语我等。 当供养汤药油灯烛卧具种种所须。 诸居士随所房中宿者。 各自将归。 与敷坐处坐。 自手行水。 自与多美饮食。 自恣饱满。 以水澡漱。 取小床坐听说法。 语诸比丘。 我僧房中有卧具前食后食。 何不住此。 复当供养衣被愿令是僧坊有。 用诸比丘不知云。 何是事白。 佛佛。 言从今。 听若先空僧坊。 中诸比丘欲去。 应羯磨立一比丘令常住。 知僧坊立法者。 一心和合僧问言。 谁能作常住比丘。 知某甲空增坊。 若有比丘言我能。 有五法。 不应立作常住比丘。 何等为五。 随爱随嗔随怖随痴不知分别应作不应作。 若成就五法。 应立作常住比丘。 不随爱不随嗔不随怖不随痴知分别应作不应作。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某甲比丘。 能作常住知某甲空僧坊人。 若僧时到僧忍听。 立某甲比丘常住知某甲空僧坊人。 是名白。 如是白二羯磨。 僧立某甲比丘常住知某甲空僧坊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知空僧坊常住比丘。 应巡行僧坊。 先修治塔。 次作四方僧事。 次知僧料理饮食事。 次知应可分物。 次知上座中座下座比丘事。 随有大德高明比丘。 不应作使知僧坊比丘。 应作是愿。 诸比丘未来者。 当来。 已来者供给衣食卧具汤药。 不令有乏。 能作是愿行者。 僧随彼意与若须食。 应自恣与好食。 若须房舍卧具。 皆应自恣与。 有众多王臣。 数数诣竹园房舍观看。 若来时索食薪火灯烛。 若与畏犯。 不与惧作患。 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应立分处人。 立分处人已。 不白众僧。 得用十九钱供给客。 若更须。 应白僧竟与。 憍萨罗国有阿练儿住处。 尔时有贼到阿练儿处乞食。 作食人言。 食不由我不得与汝。 汝自从沙弥索。 诸贼即从沙弥索。 沙弥言。 我不得与汝。 汝自从知食比丘索。 即从知食比丘索。 知食比丘言。 为僧故办是食。 不为汝等。 贼相谓言。 是比丘何肯正尔与我食。 便捉一比丘手脚截腰断。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若有如是怖畏处。 若少乞与少。 若乞半与半。 若都索都与。 莫以是因缘故得大衰恼。 佛在王舍城。 尔时众僧得衣。 无人守护。 佛言。 应立守护衣人。 立守护衣人法者。 一心和合僧应问言。 谁能为僧守护诸衣。 若比丘言我能若有五法不应立。 何等五。 不知是衣所从得。 不知衣价若得衣不知云何受。 不知头数。 忘著衣处。 若成就五法应立。 何等五。 知衣所从得。 知是衣价。 知应受。 知头数。 不忘著衣处。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某甲。 能为僧作守护衣人。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立某甲比丘作守衣人。 是名白。 如是白二羯磨。 僧立某甲比丘作守护衣人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立守衣人已。 未有分衣人。 佛言。 应立分衣人。 立法者。 一心和合僧应问言。 谁能为僧作分衣人。 若有比丘言我能。 若有五法不应立。 何等五。 不知衣财。 不知衣色。 不知衣价。 不知衣头数。 不知与未与。 复有五法。 不应立作分衣人。 何等五。 随爱随嗔随怖随痴不知与未与。 若比丘成就五法。 应立作分衣人。 知衣财知衣色知衣价知衣头数知与未与又有五法。 不随爱不随嗔不随怖不随痴知与未与。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某甲比丘。 能为僧作分衣人。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立某甲比丘作分衣人。 是名白。 如是白二羯磨。 僧立某甲比丘作分衣人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佛在舍卫国。 无分浴衣人。 是事白佛。 佛言。 应立分浴衣人。 是知分浴衣人。 应随上座次与。 佛在舍卫国。 尔时祇陀林中僧坊中。 无比丘知时限唱时。 无人打揵稚。 无人扫洒涂治讲堂食处。 无人次第相续敷床榻。 无人教净果菜。 无人看苦酒中虫。 饮食时无人行水。 众散乱语时。 无人弹指。 是事白佛。 佛言。 应立维那。 立法者。 一心和合僧应问。 谁能为僧作维那是中若比丘言我能。 有五法。 不应立作维那。 何等五。 随爱随嗔随怖随痴不知净不净。 若成就五法。 应立作维那。 五法者。 不随爱不随嗔不随怖不随痴知净不净。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某甲比丘。 能为僧作维那。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立某甲比丘作维那。 是名白。 如是白二羯磨。 僧立某甲比丘作维那竟。 增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作维那比丘。 应知时限知唱时知打揵稚。 知扫洒涂治讲堂食处。 知次第相续敷床榻。 知教净果菜。 知看苦酒中虫。 知饮食时行水。 众散乱语时弹指。 尔时诸沙弥。 随与和上阿阇梨作。 随同和上阿阇梨。 随相识共语共事。 随同国土同城邑同聚落。 诸比丘无沙弥者。 有诸恼乱。 是事白佛。 佛言。 应立一人为主使沙弥作。 先修治塔事。 次作四方僧事。 次作饮食事。 次作可分物。 次教与上座中座下座。 如是周遍一切僧作。 应立分处沙弥人。 立分处沙弥人竟。 应教先修治塔事。 四方僧事作饮食事。 次作可分物。 次第与上座中座下座。 如是周遍一切僧作。 佛在王舍城。 尔时瓶沙王。 往诣竹园观看。 王问。 长老摩诃迦叶今何所在。 比丘答言。 大王。 长老大迦叶。 今于耆阇崛山上蹋泥。 王即往见问言。 大德。 何故自作。 答言。 大王。 谁当为我作。 王言。 我当与作人语已便还。 第二瓶沙王。 又时往到竹园观看。 王问。 长老大迦叶今何所在。 比丘答言。 于耆阇崛山上蹋泥。 王即往见问言。 大德。 何故自作。 答言。 大王。 谁当为我作。 王言。 我当与作人。 大迦叶答言。 大王。 数数。 语而不与。 时王惭愧小却一面。 问诸大臣。 我先有是言不。 大臣答言。 王先有是言。 王言。 何时。 答言。 某时日月。 即计。 先语已来经五百日。 王即下山。 时人捕得五百群贼与王。 王问。 此是何人。 答言。 是贼。 王问。 应与何罪。 大臣答言。 罪应至死。 王问贼言。 汝能随我意行不。 贼言。 大王。 欲何所作。 王言。 汝等能供给善人以不。 贼言。 若我等受王大恩。 不随行者当随阿谁。 大臣言。 此贼必当偷夺诸比丘物。 王言。 我能作方便令不偷夺。 时王多给田宅人民倍与粟食。 去竹园不远。 立作净人聚落。 时诸净人。 随相识共语共事。 随同国城邑随怖畏。 随有因缘者供给。 余者不供给。 是事白佛。 佛言。 应立使净人率。 应教先作塔事。 次作四方僧事。 次作饮食事。 次作可分物事。 次教与上座中座下座作。 如是周遍一切僧作。 听立使净人主者。 还立白衣中勤修能处分者(八法中卧具法第十竟)。 十诵律卷第三十四<<[31][32][33][34][35][36][37][38][39][40] . .. >> 十诵律卷第三十五(第五诵之七)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八法中诤事法第八佛在王舍城。 尔时诸比丘。 共比丘诤。 恶口相言。 诸比丘尼共比丘尼诤。 诸式叉摩尼共式叉摩尼诤。 诸沙弥共沙弥诤。 诸沙弥尼共沙弥尼诤。 恶口相言。 迦留陀夷比丘。 共诸比丘诤。 恶口相言已。 随顺佐助诸比丘尼。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诃责言。 云何名比丘。 共比丘诤已。 强佐助比丘尼。 如是诃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迦留陀夷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诃责迦留陀夷比丘已云何名比丘。 共诸比丘诤恶口相言已。 强佐助诸比丘尼。 如是诃已语诸比丘。 从今有四种诤事出。 一者斗诤事。 二者无根事。 三者犯罪事。 四者常所行事。 斗诤事者。 如诸比丘共比丘诤恶口相言。 是法是非法。 是善是不善。 是中共诤故。 相助别异。 是名斗诤事。 无根事者。 如诸比丘出余比丘犯罪。 若有残作。 有残不作。 有残作不作。 若无残作。 无残不作。 无残作不作。 若有残无残作。 有残无残不作。 有残无残作不作。 是中出犯罪。 无根故。 共相缠著。 是名无根事。 犯罪事者。 有五种犯。 犯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若犯若污若不悔。 是名犯罪事。 常所行事者。 众僧所作事。 若白一羯磨。 白二羯磨。 白四羯磨。 布萨自恣。 立十四人羯磨。 是名常所行事。 斗诤事者。 以何为本。 有十四破僧因缘及六斗诤本。 是名斗诤事本。 无根事。 以何为根本。 有三根本。 见根闻根疑根。 若比丘与比丘斗诤相言。 己身作罪令他人说。 有残作有残不作。 有残作不作。 若无残作无残不作。 无残作不作。 若有残无残作。 有残无残不作。 有残无残作不作。 若口若意作罪。 令他人说。 有残作有残不作。 有残作不作。 无残作无残不作。 无残作不作。 有残无残作。 有残无残不作。 有残无残作不作。 从是中出他罪异。 是名无根事根本。 犯罪诤。 以何为本。 从何事起。 从五种犯起。 以五种犯为本。 有犯身作非口非心作。 有犯口作非身非心作。 有犯身作心作非口作。 有犯口作心作非身作。 有犯身作口作心作。 无但心犯。 从是犯起。 是名犯罪根本。 常所行事。 以何为本。 从何事起。 所作事从僧起。 僧为根本。 是名常所行事根本。 所有斗诤。 皆名诤事耶。 有诤事亦名斗诤耶。 有斗诤非诤事。 有诤事非斗诤。 有斗诤亦是诤事。 有非斗诤非诤事。 有斗诤非诤事者。 若比丘但相道说。 未成斗诤。 有诤事非斗诤者。 三种诤事。 有斗诤亦是诤事者。 若比丘相道说。 亦成斗诤事。 有非斗诤非诤事者。 除上三句。 所有无事诤。 皆名为诤事耶。 有诤事亦名无事诤耶。 有无事诤非诤事。 有诤事非无事诤。 有无事诤亦诤事。 有非无事诤非诤事。 有无事诤非诤事者。 但说他罪未起诤事。 有诤事非无事诤者。 三种诤事是。 有无事诤亦诤事者。 有比丘无事诤亦起诤事。 非无事诤非诤事者。 除上三句。 所有犯罪。 皆名诤事耶。 有诤事亦名犯罪耶。 有犯罪非诤事。 有诤事非犯罪。 有犯罪亦诤事。 有非犯罪非诤事。 有犯罪非诤事者。 所名犯罪。 有诤事非犯罪者。 三种诤事。 有犯罪亦诤事者。 所名犯罪亦诤。 非犯罪非诤事者。 除上三句。 所有常所行事。 皆名诤事耶。 有诤事亦名常所行事耶。 有常所行事非诤事。 有诤事非常所行事。 有常所行事亦诤事。 有非常所行事非诤事。 有常所行事非诤事者。 所名作法。 有诤事非常所行者。 三种诤事。 有常所行亦诤事者。 常所行亦诤。 非常所行事非诤事者。 除上三句。 斗诤事。 为善为不善为无记。 或善或不善或无记。 云何名善。 有诸比丘善心共诤。 所谓是法是非法。 是律是非律。 是名善。 云何不善。 有比丘不善心共诤。 是法是非法。 是律是非律。 是名不善。 云何名无记。 有诸比丘不以善心不善心共诤。 是法是非法。 是律是非律。 是名无记。 无根事诤。 为善为不善为无记。 或善或不善或无记。 善者。 若诸比丘善心共诤。 出他比丘罪。 有残作有残不作。 有残作不作。 无残作无残不作。 无残作不作。 有残无残作。 有残无残不作。 有残无残作不作。 是名为善。 不善者。 若诸比丘。 不善心共诤出他罪。 有残作有残不作。 有残作不作。 无残作无残不作。 无残作不作。 有残无残作。 有残无残不作。 有残无残作不作。 是名不善。 无记者。 若诸比丘。 不以善心不善心。 共诤出他罪。 有残作有残不作。 有残作不作。 无残作无残不作。 无残作不作。 有残无残作。 有残无残不作。 有残无残作不作。 是名无记犯罪事。 为善为不善为无记耶。 犯罪事。 或不善或无记。 不善者。 若诸比丘知佛结戒故犯。 是名不善。 无记者。 不故犯佛所结戒。 是名无记。 常所行事。 为善为不善为无记。 或善或不善或无记。 善者。 若诸比丘善心。 作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萨自恣立十四人羯磨。 是名善。 不善者。 若诸比丘以不善心。 作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萨自恣立十四人羯磨。 是名不善。 无记者。 若诸比丘不以善心不善心。 作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萨自恣立十四人羯磨是名无记。 长老优波离问佛。 斗诤事。 以几灭诤事灭。 佛言。 以二灭诤事灭。 何等二。 以现前比尼灭及多觅比尼灭。 又问。 世尊。 无根事。 以几灭诤事灭。 佛言。 以四灭诤事灭。 以现前比尼及忆念比尼灭。 现前比尼及不痴比尼灭。 现前比尼及实觅比尼灭。 又问。 世尊。 犯罪事。 以几灭诤事灭。 佛言。 以三灭诤事灭。 现前比尼及自言比尼灭。 现前比尼及布草比尼灭。 又问。 世尊。 常所行事。 用几灭诤事灭。 佛言。 以一灭诤事灭。 现前比尼灭。 斗诤事。 云何以二灭诤事灭。 随以何住处有诤相言比丘。 是事付闼赖吒断。 闼赖吒比丘。 应受此事如法如比尼如佛教灭。 若闼赖吒比丘。 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灭者。 是事名灭以一灭诤事灭。 谓现前比尼。 现前者。 人现前比尼现前。 人现前者。 是中随助举事人有事人共集一处。 是名人现前。 比尼现前者。 如法如毗尼如佛教灭是事。 是名比尼现前。 若是闼赖吒。 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应舍付僧。 僧应受是事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 若僧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是名为断用一比尼。 所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者。 是中所有可中共作羯磨比丘。 共同心和合一处。 可受欲者持欲来。 现在比丘能遮者不遮。 是名僧现前。 人现前者。 有随助举事人有事人共集一处。 是名人现前。 比尼现前者。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 是名为断。 若僧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尔时应僧中立二乌回鸠罗。 应羯磨此人令断是事。 羯磨者。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僧中问言。 谁能作乌回鸠罗。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 僧中若言我能。 若有五法。 不应立作乌回鸠罗。 何等五。 随爱行随嗔行随怖行随痴行不知断不断。 成就五法。 应立作乌回鸠罗。 不随爱行不随嗔行不随怖行不随痴行知断不断。 即时一比丘应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某甲某甲比丘。 能作乌回鸠罗。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 断随僧中事。 若僧时到僧忍听。 立某甲某甲比丘作乌回鸠罗。 能如法断随僧中事。 是名白。 如是白二羯磨。 僧立某甲某甲比丘作乌回鸠罗断随僧中事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是二乌回鸠罗比丘。 若是上座。 诸下座比丘。 应与此二人欲已远去。 若此二乌回鸠罗是下座。 应从诸上座取欲已小远去。 当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 若二乌回鸠罗。 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是名为断用一比尼。 所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者如上说。 人现前比尼现前亦如上说。 若二乌回鸠罗。 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是二乌回鸠罗。 应更立二乌回鸠罗。 立法者。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僧中问言。 谁能作乌回鸠罗。 断随僧中事。 若言我能。 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某甲某甲比丘。 能作乌回鸠罗。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随僧中事。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立某甲某甲比丘作乌回鸠罗。 能如法断随僧中事。 是名白。 如是白二羯磨。 僧立某甲某甲比丘作乌回鸠罗断随僧中事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是二乌回鸠罗。 若是上座。 诸下座比丘。 应与欲已小远去。 若二乌回鸠罗是下座。 应从诸上座比丘取欲已小远去。 当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 若二乌回鸠罗。 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是名为断用一比尼。 所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者如上说。 人现前比尼现前亦如上说。 若是二乌回鸠罗。 不能如法断者。 还付先二乌回鸠罗。 先二乌回鸠罗。 应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 若能如法断是事者。 是名为断用一比尼。 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者如上说。 人现前比尼现前亦如上说。 若是先二乌回鸠罗。 复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应舍付僧。 僧应受是事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 若僧取是事。 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者。 是名为断用一比尼。 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如上说。 人现前比尼现前亦如上说。 僧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僧应遣使往近住处僧所作是言。 此事如是如是因缘起。 闼赖吒不能断。 众僧不能断。 二乌回鸠罗不能断。 后二乌回鸠罗复不能断。 还先二乌回鸠罗。 复不能断。 还僧复不能断。 汝等大德。 和合为断是事故。 即时彼众应和合。 若僧先安居。 应受七日去。 若七日尽。 应受三十九夜去。 若三十九夜尽。 应破安居来集一处。 受是事应断。 近处僧应受是事。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 若近处僧。 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者。 是名为断用一灭诤事灭。 所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如上说。 人现前比尼现前亦如上说。 若近处僧。 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尔时。 应僧中立二乌回鸠罗令断。 立二乌回鸠罗羯磨法者。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僧中问言。 谁能作乌回鸠罗。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 断此随僧中事。 是中若言我能。 若有五法。 不应立作。 何等五。 随爱随嗔随怖随痴不知断不断。 若成就五法。 应立作乌回鸠罗。 不随爱不随嗔不随怖不随痴知断不断。 即时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某甲某甲比丘。 能作乌回鸠罗。 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 断随僧中事。 若僧时到僧忍听。 某甲某甲比丘作乌回鸠罗。 如法断随僧中事。 是名白。 如是白二羯磨。 僧立某甲某甲比丘作乌回鸠罗断随僧事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是二乌回鸠罗比丘。 若是上座。 诸下座比丘。 应来与此二乌回鸠罗比丘欲已小远去。 若此二乌回鸠罗比丘是下座。 应从上座比丘取欲已小远去。 当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 是二乌回鸠罗。 若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是名为断用一比尼。 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者如上说。 人现前比尼现前亦如上说。 若二乌回鸠罗。 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应更立二乌回鸠罗。 立法者。 一心和合僧中问言。 谁能作乌回鸠罗。 如法断随僧中事。 若言我能。 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某甲某甲比丘。 能作乌回鸠罗。 如法断随僧中事。 若僧时到僧忍听。 某甲某甲比丘。 作乌回鸠罗。 断随僧中事。 是名白。 如是白二羯磨。 僧立某甲某甲比丘作乌回鸠罗断随僧中事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是二乌回鸠罗。 若是上座。 诸下座比丘。 应与欲已小远去。 若二乌回鸠罗是下座。 应从诸上座取欲已小远去。 应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 若二乌回鸠罗。 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是名为断用一比尼。 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如上说。 人现前比尼现前亦如上说。 若是乌回鸠罗。 不能如法断是事者。 应还付先鸠罗。 先鸠罗应受是事。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 是乌回鸠罗。 若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是名为断用一比尼。 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者如上说。 人现前比尼现前亦如上说。 若是先乌回鸠罗。 复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者。 应舍付僧。 僧应受是事。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 用一比尼。 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如上说。 人现前比尼现前亦如上说。 若是近住处僧。 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近处僧。 若闻某处有众僧好上座知说波罗提木叉法。 是僧多有比丘持修多罗者。 持比尼者。 持摩多罗伽者。 是近住处僧。 应以是事遣使至某处大僧中。 应先立传事人。 若界外令满众僧数。 立法者。 一心和合僧应问。 谁能作传事人。 从是处持是事至某处。 若道中能断是事。 是中若有人言我能。 若有五法。 不应立作传事人。 随爱随嗔随怖随痴不知灭不灭。 若成就五法。 应立作传事人。 不随爱不随嗔不随怖不随痴知灭不灭。 尔时传事人。 应持是事去。 若道中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是名为断用一比尼。 谓现前比尼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 僧现前如上说。 人现前。 比尼现前亦如上说。 若传事人。 不能道中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者应持至彼住处。 至彼住处已。 是中若有上座多知多识长老比丘。 应语是人言。 是事诤事如是因缘起。 闼赖吒不能断。 众僧不能断。 先二乌回鸠罗不能断。 后二乌回鸠罗不能断。 还付先二乌回鸠罗。 复不能断。 还付僧。 僧复不能断近住处僧亦不能断。 近住处二乌回鸠罗不能断。 后二乌回鸠罗亦不能断。 还付先二乌回鸠罗。 复不能断。 还付近住处僧。 复不能断。 传事人道中不能断是事。 来至此间。 汝长老。 能受是事断不。 若言能断。 应与作期。 若不作期不得与汝。 期者。 乃至九月。 事有五种难断。 一者坚。 二者强。 三者佷戾。 四者往来。 五者疑畏。 坚者。 执是事。 强者。 举事人有事人。 剿健强力。 佷戾者。 举事人有事人恶性佷戾恶性。 往来者。 此事从一住处至一住处。 疑畏者。 诸比丘畏断事时破一心和合僧作两段故。 先应立行筹人。 如是应立。 一心和合僧应问。 谁能作行筹人。 是中有人言我能。 有五法不应立作行筹人。 随爱随嗔随怖随痴不知行筹不行筹。 若成就五法。 应立作行筹人。 不随爱不随嗔不随怖不随痴知行筹不行筹。 是中一比丘唱言。 大德僧听。 某甲比丘。 能为僧作行筹人。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立某甲比丘作行筹人。 是名白。 如是白二羯磨。 僧立某甲比丘作行筹人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若比丘已作行筹人。 随僧多少应作二种筹。 一分长。 一分短。 一分白。 一分黑。 说如法者。 为作长筹。 说非法者。 为作短筹。 说如法者。 为作白筹。 说非法者。 为作黑筹。 说如法筹以右手捉。 说非法筹以左手捉。 说如法筹缓捉。 说非法筹急捉。 先行说如法筹。 后行说非法筹。 行筹人应作是言。 此是说如法者筹。 此是说非法者筹。 若行筹竟。 说如法者筹乃至多一。 是事名断用二比尼。 谓现前比尼多觅比尼。 现前比尼者。 是中若有随助举事人有事人。 共和合一处现前。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现前除断。 是名现前比尼。 是中多觅比尼者。 是中应求觅往来问如法除断。 若说非法者筹乃至多一。 是事亦名为断用二比尼。 现前比尼多觅比尼。 现前比尼者。 是中若有随助举事人及有事人。 共和合一处现前。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除断。 是名现前比尼。 是中多觅比尼者。 是中应求觅往来问非法除断。 行筹人有四种。 一者藏行筹。 二者颠倒行筹。 三者期行筹。 四者一切行筹。 藏行筹者。 若有人闇中行筹。 若有壁障处行筹。 是名覆藏行筹。 颠倒行筹者。 若颠倒行筹。 以说如法人筹与说非法人。 以说非法人筹与说如法人。 是名颠倒。 期者。 若诸比丘随和上阿阇梨作期。 随同和上同阿阇梨随相识随共语。 随善知识随同心。 随国土随聚落。 随处共作期。 我等取如是如是筹。 汝等莫远我边。 莫别莫异莫不共语。 共同一事。 是名期。 一切僧取筹者。 尔时一切僧应和合一处。 不得取欲何以故。 或多比丘说非法故。 是名一切僧取筹。 若是众僧及大上座大长老。 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即名为断用一比尼。 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 僧现前人现前比尼现前僧现前如上说。 人现前比尼现前亦如上说。 若是众僧及上座。 说波罗提木叉不能断是事者。 应还付传事人。 传事人应取是事于道中断。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 若是传事人。 于道中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者。 是名为断用一比尼。 谓现前比尼。 现前比尼者如上说。 若是传事人。 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者。 是比丘道中。 若闻彼处僧坊中若有三比丘。 若二若一比丘。 能持修多罗持比尼持摩多罗伽。 四部众所恭敬尊重。 是传事人应到彼住处。 应语一比丘言。 大德。 是事如是如是因缘起。 闼赖吒不能断。 僧不能断。 先乌回鸠罗不能断。 后乌回鸠罗不能断。 还先乌回鸠罗复不能断。 还僧复不能断。 近住处僧亦不能断。 先乌回鸠罗不能断。 后乌回鸠罗不能断。 还先乌回鸠罗复不能断。 还近住处僧复不能断。 传事人道中亦不能断。 有大众僧及上座知说波罗提木叉不能断。 传事人于道中不能断。 三比丘二比丘。 能持修多罗者。 持比尼者。 持摩多罗伽者。 四众所恭敬者。 皆不能断。 大德取是事。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断是事。 是一比丘四众所恭敬尊重者。 应作是言。 不可二人相言俱得胜。 是中必一胜一负。 若作如是语者。 是名说如法者。 若不作如是语者。 是名说非法者。 若比丘如法灭事已。 还更发起者波逸提。 若但诃责突吉罗。 有十种如法行筹。 有十非法行筹。 十非法行筹者。 不以小事行筹。 已过事行筹。 不问长老行筹。 非法行筹。 别众行筹。 非法别众行筹。 用是行筹欲令多有非法者。 用是行筹当多有非法者。 用是行筹欲破和合僧。 用是行筹当破和合僧。 问言。 云何名不以小事行筹。 答不为可忏悔事行筹。 已过事行筹者。 是事从此住处到彼住处。 不问长老行筹者。 有比丘持修多罗比尼摩多罗伽者。 不数往咨问。 何善何不善。 何者有罪何者无罪。 何者白何者黑。 何者今世利。 何者后世利。 何者导利人行。 是好非恶。 非法行筹者。 不如法行筹。 别众行筹者。 同一界内别处行筹。 非法别众行筹者。 不如法同一界中别处行筹。 用是行筹欲令多有非法者。 是比丘先作意。 用是行筹令多有说非法者。 用是行筹当多有比丘非法者。 是比丘先立意。 用是行筹当多有说非法者。 用是行筹欲破和合僧者。 是比丘先作意。 用是行筹令破和合僧。 用是行筹当破和合僧者。 是比丘先作意。 我是行筹当破和合僧。 是名十种非法行筹。 十如法行筹者。 以小事行筹。 未过事行筹。 问长老行筹。 如法行筹。 和合众行筹。 如法和合众行筹。 用是行筹欲令多有如法者。 用是行筹当多有如法者。 用是行筹欲令僧和合。 用是行筹当和合僧。 问云何名以小事行筹。 答为可忏悔事行筹。 未过事行筹者。 是事在此住处未到彼住处。 问长老行筹者。 有比丘持修多罗比尼摩多罗伽者。 数往咨问。 何善何不善。 何者有罪何者无罪。 何者白何者黑。 何者今世利。 何者后世利。 何者导利人行。 是好非恶。 如法行筹者。 不违法行筹。 和合众行筹者。 同界内僧和合一处行筹。 如法和合众行筹者。 如法同界内众一处集行筹。 用是行筹欲令多有如法者。 是比丘先作意。 以此行筹。 令多有说如法者。 用是行筹当多有比丘如法者。 是比丘先作意。 用是行筹当多有比丘说如法者。 用是行筹欲和合僧者。 是比丘先作意。 用是行筹欲令僧和合。 用是行筹当和合僧者。 是比丘先作意。 用是行筹当和合僧。 是名十如法行筹。 若僧事可付僧。 可付三人二人一人。 僧事者。 僧应受僧事。 三人二人一人应受僧事。 僧应灭僧事。 三人二人一人应灭。 是名诤事用二比尼灭。 云何无根事诤用四比尼灭。 所谓现前及忆念灭。 若现前及不痴灭。 若现前及实觅罪灭。 云何现前及忆念灭。 如陀骠力士子比丘弥多罗比丘尼。 以无根波罗夷法谤。 以是事故。 或僧或三人二人一人。 数数说是事令忆念。 是陀骠比丘。 从僧乞忆念比尼。 僧与忆念比尼。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 现前比尼者。 所与忆念比尼人。 得忆念比尼者。 和合一处。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 是名现前及忆念比尼灭。 云何现前及不痴灭。 如施越沙比丘狂心颠倒。 作种种恶不清净事不随顺道出家人所不应作。 是人还得本心。 以是事故。 或僧或三人二人一人。 数数说令忆念。 是施越沙比丘。 从僧乞不痴比尼。 僧与不痴比尼。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 是中何等是现前比尼。 与不痴比尼人。 得不痴比尼者。 和合一处。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 是名现前及不痴比尼灭。 云何现前及实觅比尼。 如象首比丘释子。 无惭无愧犯见闻疑罪。 先自言犯后言不作。 僧与是人实觅比尼。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 是中何等是现前比尼。 与实觅比尼人。 得实觅比尼者。 和合一处。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 是名现前比尼及实觅比尼灭。 是名无根事用四比尼灭。 所谓现前及忆念。 现前及不痴。 现前及实觅。 问犯罪事云何以三灭诤事灭。 答所谓现前及自言。 现前及布草。 云何现前及自言。 如比丘若他比丘说罪若不说罪。 若令忆念若不令忆念。 自言。 我犯僧伽婆尸沙。 是比丘从僧乞别住。 僧如法如比尼如佛教与别住。 是中云何名现前。 与别住人。 及得别住者。 和合一处。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作。 作者。 与彼人作别。 住是中云何复名如法自言。 如比丘若他比丘说罪若不说。 罪若令忆念若不令忆念。 自言。 我犯僧伽婆尸沙。 是应与摩那埵本日治。 应与出罪。 是比丘从僧乞摩那埵本日治出罪羯磨。 僧如法如比尼如佛教。 作出罪羯磨。 是事何等现前。 与出罪人。 得出罪者。 和合一处。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作。 作者。 与是比丘作出罪。 是中云何复名如法自言。 如比丘若他说罪若不说罪。 若令忆念若不令忆念。 自言。 我犯可悔过罪。 是中现前者。 与悔过人。 作悔过人。 和合一处。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作。 作者。 与作可悔过。 是名现前比尼及自言比尼灭。 又问。 云何现前比尼及布草。 如一住处诸比丘。 喜斗诤恶口相言。 是诸比丘和合一处。 作是念言。 我等大衰失利。 我等于佛法中以信出家。 而今作恶口相言。 我等若求觅是事根本者。 未起事便起。 已起事不可灭。 是中一比丘应唱言。 大德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是事以布草比尼灭。 是名白。 即时是诸比丘。 应分作两部。 是中若有上座若次上座。 若波罗提木叉通义。 若波罗提木叉。 语此一部言。 我等大失非得大衰非利大恶不善。 我等信故。 佛法中出家求道。 然今喜斗诤相言。 若我等求是事根本者。 僧中有未起事便起。 已起事不可灭。 今汝等当自屈意我等所作罪。 除偷兰罪。 除白衣相应罪。 是事汝等现前发露悔过不覆藏。 是中若无一比丘语者。 应到第二部众所。 是中有长老上座应语言。 我等大失非得大衰非利大恶不善。 我等信故。 于佛法中出家求道。 今喜斗诤相言。 若我等求是事根本者。 僧中未起事便起。 已起事不可灭。 今汝等当自屈意。 我等所作罪。 除偷兰遮。 除白衣相应罪。 今自为及为彼故。 当现前发露悔过不覆藏。 诸比丘言。 汝自见罪不。 答言。 见罪。 如法悔过莫复更起。 第二部众亦应如是说。 是名布草比尼。 是中云何名现前。 与布草人及得布草者。 和合一处。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作。 作者。 与作布草羯磨。 是名现前及布草灭。 是名犯罪事用三比尼灭。 所谓现前自言布草。 问常所行事。 云何以一现前比尼灭。 与作白人。 得作白者。 和合一处。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作。 白一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 布萨说戒自恣受岁。 立十四人羯磨。 与羯磨人得羯磨者。 和合一处。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作者。 是名常所行事用一比尼灭。 所谓现前比尼(八法中诤事法第八竟)。 十诵律卷第三十五<<[31][32][33][34][35][36][37][38][39][40] . .. >> 十诵律卷第三十六(第六诵之一)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杂诵第一(调达事上)佛在王舍城。 尔时调达。 于佛法中信敬心清净。 著三十万金钱直庄严具出家。 乘调善象直十万金钱。 是象以金网等庄严。 亦直十万金钱。 调达所著衣服。 复直十万金钱。 是调达出家作比丘。 十二年中善心修行。 读经诵经问疑受法坐禅。 尔时佛所说法皆悉读诵。 时诸比丘有大神通势力。 以阎浮树故。 名阎浮提。 斯诸比丘。 从是阎浮树取果还啖。 去阎浮树不远。 有诃梨勒林阿摩勒林鞞醯勒林。 取是诸果还所住啖。 从郁单越取自然粳米还啖。 从忉利天取须陀天食还啖。 东西南北现种种神力。 调达见已即生贪心。 作是念。 我何时当能有大神通势力。 以阎浮树故。 名阎浮提。 从是阎浮树取果还啖。 去阎浮树不远。 有诃梨勒林阿摩勒林鞞醯勒林。 取是诸果还所住啖。 从郁单越取自然粳米还啖。 从忉利天取须陀食还啖。 东西南北现种种神力。 我今何不往诣佛所问神通道。 作是念已。 即诣佛所头面礼佛。 问神通道。 佛先知是人于此法中当作恶事。 是故不说。 语言。 调达汝止。 何用是神通道为。 当观无常苦空无我。 调达闻是语不忍不乐。 但一心向神通力。 作是念。 舍利弗于佛第一经中说。 诸智慧弟子中最上第一。 我当往诣舍利弗所问神通道。 当为我说。 念已即往问神通道。 舍利弗亦先知是人于此法中当作恶事。 是故不说。 语言。 调达汝止。 何用是神通道为。 当观无常苦空无我。 调达闻是语不忍不乐。 但一心向神通道。 作是念。 目连于佛第一经中说。 诸神通道弟子中最胜第一。 我当往诣问神通道。 当为我说。 念已即往问神通道。 目连先知是人于此法中当作恶事。 是故不说。 语言。 调达汝止。 何用神通道为。 当观无常苦空无我。 调达闻已不忍不乐。 但一心向神通道。 如是展转至最少一不满五百大弟子所皆不为说。 尔时调达作是念。 阿难是我弟。 佛第一经中说。 诸多闻弟子中阿难最胜第一。 我何不往诣其所问神通道。 当为我说。 念已即往问神通道。 阿难未离欲故。 不知过去未来事。 便以多闻慧为说神通道。 调达受神通法已。 于山林旷野坑谷中勤修习。 勤修习故。 得世俗四禅。 因是四禅起神通力。 起神通力已。 以阎浮树故名阎浮提。 从是阎浮树取果还啖。 去阎浮树不远。 有大诃梨勒林阿摩勒林鞞醯勒林。 取是诸果还所住啖。 从郁单越取自然粳米还啖。 从忉利天上取须陀天食还啖。 东西南北现种种神力。 是调达先来恶心。 于佛作是念。 是沙门瞿昙。 种姓不胜我。 彼姓瞿昙生释家。 我亦姓瞿昙生释家。 诸人以清净心多有供养者。 皆为神通力故。 我于何家。 以神通力摄取。 令多人随顺我。 作是念。 瓶沙王于国中最大是佛不退转弟子。 我正使神通力。 牵终不可得。 调达素知种种外书星宿。 相人吉凶天地怪相。 见瓶沙王太子阿阇世王相明了。 我当以神通力摄取。 决定是我檀越。 以是因缘多人随从。 作是念已。 变身作象宝。 于阿阇世太子家。 不从门入从门中出。 或从门入不从门出。 现如是相欲令知是调达。 复变身作马宝。 或从非门入门中出。 或从门入非门出。 现如是相欲令知是调达。 复现作宝鬘。 从太子膝上出。 时太子捉鬘以系额上。 现如是相欲令知是调达。 复现作端正小儿。 著金宝璎珞。 在太子膝上东西宛转。 太子呜抱共戏唾其口中。 现如是相欲令知是调达。 以是神通力。 牵阿阇世太子心。 令生恶邪见。 谓调达神通力胜佛。 生爱敬心。 供养衣服卧具汤药。 乃至日日送五百釜饮食。 五百乘车围绕。 来至调达所。 自手下食。 尔时诸比丘。 中前著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 闻阿阇世太子如是供养调达衣服卧具汤药。 日日送五百釜饮食。 五百乘车围绕自至调达所自手下食。 调达与五百弟子受是供养。 闻已食后往诣佛所。 头面礼足却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 我今日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闻阿阇世太子如是供养调达衣服卧具汤药。 日日送五百釜饮食。 五百乘车围绕。 自至调达所自手下食。 调达与五百比丘受是供养。 佛语诸比丘。 汝等莫贪调达供养。 何以故。 是调达得供养。 自损减故。 如竹以实死。 芭蕉实亦然。 如骡怀妊死。 调达得供养亦如是。 为自损减故。 譬如竹芦以实死尔时世尊。 欲明了此事。 而说偈言。 芭蕉以实死  竹芦实亦然  骡怀妊故死  小人得养坏此亦复如是。 调达痴人。 随几时得如是利养。 随尔所时长夜受诸苦恼。 生恶处故。 语诸比丘。 譬如健夫打破恶狗鼻。 于汝等意云何。 是狗宁更恶不。 答言。 实恶世尊。 佛言。 调达痴人亦如是。 随几时得是供养。 随尔所时长夜受苦恼。 生恶处故。 尔时调达。 供养转增贪著供养覆心。 生如是恶心。 佛今舍僧者。 我当将导众僧。 生如是心时退失神通。 尔时目连。 在支提国迦陵伽卢谷中。 时有迦扶陀比丘俱罗子。 是长老目连弟子。 是比丘舍离五欲修四梵行。 命终生梵世。 迦扶陀梵天。 见调达退失神通。 见已如壮士屈伸臂顷。 于梵世没目连前现。 从禅定起语目连言。 汝知不。 调达退失神通。 汝向佛所说者善以是事白佛。 目连作是念。 我何不入定观调达心。 即时入定观调达心。 见已失神通。 即从定起默然。 受迦扶陀梵天语。 尔时梵天。 知目连默然受已。 头面礼足右绕即没。 目连受梵天请已。 即入禅定。 于支提国迦陵伽卢谷中没。 于王舍城现。 离佛不远。 尔时目连。 即从定起往诣佛所。 头面礼佛足却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 如迦扶陀梵天所说。 调达实退神通。 佛言。 汝先不知调达心如迦扶陀梵天语耶。 佛共目连作如是语时。 调达即时与四弟子俱来。 佛遥见调达来。 语目连言。 汝莫有所说。 是痴人来自现其事。 目连作是念。 我何不入定于此座上令调达不见。 即寻入定。 于此座而调达不见。 调达前诣佛所头面礼佛足。 及四弟子却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 年已老耄。 可以众僧付我。 佛但独受现法乐。 令僧属我。 我当将导。 佛言。 舍利弗目连有大智慧神通。 佛尚不以众僧付之。 况汝啖唾痴人死人。 而当付嘱。 尔时调达。 闻佛说啖唾痴人死人如是名字。 即便大嗔欲毁世尊。 两眉垂下忧戚低头默然无说。 作是思惟已即便起去。 作是念言。 佛但赞叹舍利弗目连令大。 而毁呰我等使令卑小。 是调达初向佛所生嗔恨心。 及舍利弗目连等诸大弟子。 尔时阿难在佛后立以扇扇佛。 佛顾语阿难。 诸比丘依王舍城住者令集讲堂。 集已白我。 阿难受教。 即令诸比丘依王舍城住者皆集讲堂。 集已往白佛言。 世尊。 依王舍城诸比丘已集讲堂。 佛自知时。 佛即将侍者阿难往诣讲堂。 于众僧中敷座处坐。 教化诸比丘。 世有五师。 何谓为五。 一师者。 不清净持戒。 自言持戒清净。 是弟子共住故。 知师不持戒不清净自言持戒清净。 若我等说师实者。 或当不喜。 若师不喜当云何说。 我等蒙师故。 得衣服卧具汤药饮食。 师好看我等者。 自当觉知。 如是师为弟子覆护持戒。 是师亦从弟子求覆护持戒。 是世间初师。 第二师者。 不净命自言净命。 弟子共住故。 知师不净命自言净命。 若我等说师实者。 或当不喜。 若师不喜当云何说。 我等蒙师故。 得衣服卧具汤药饮食。 师好看我等者。 自当觉知。 如是师者为弟子覆护净命。 是师亦从弟子求覆护净命。 是名世间第二师。 第三师者。 知见不清净自言知见清净。 弟子共住故。 知师知见不清净自言知见清净。 若我等说师实者。 或当不喜。 若师不喜当云何说。 我等蒙师故。 得衣服卧具汤药饮食。 师好看我等者。 自当觉知。 如是师者为弟子覆护知见。 是师亦从弟子求覆护知见。 是名世间第三师。 第四师者。 不善记事自言善记事。 弟子共住故。 知师不善记事自言善记事。 若我说师实者。 或当不喜。 若师不喜当云何说。 我等蒙师故。 得衣服卧具汤药饮食。 师好看我等者。 自当觉知。 如是师者为弟子覆护善记事。 是师亦从弟子求覆护善记事。 是名世间第四师。 第五师者。 非说清净法自言说清净法。 弟子共住故。 知师非说清净法。 自言说清净法。 若我等说师实者。 或当不喜。 若师不喜当云何说。 我等蒙师故。 得衣服卧具汤药饮食。 师好看我等者。 自当觉知。 如是师者为弟子覆护说清净法。 是师亦从弟子求覆护说清净法。 是名世间第五师。 佛言。 如来清净持戒。 亦自言我清净持戒。 诸弟子不覆护如来清净持戒。 如来亦不求诸弟子覆护清净持戒。 如来是净命。 自言我净命。 弟子不覆护如来净命。 如来亦不求诸弟子覆护净命。 如来是知见清净。 自言我知见清净。 诸弟子不覆护如来知见清净。 如来亦不求诸弟子覆护知见清净。 如来是善记事。 自言我善记事。 诸弟子不覆护如来善记事。 如来亦不求诸弟子覆护善记事。 如来是说清净法。 自言我说清净法。 诸弟子不覆护如来说清净法。 如来亦不求诸弟子覆护说清净法。 佛言。 如来实有是法。 何不如实说。 佛非随顺他。 又非弱语人。 譬如陶师持坏瓶时不敢疾捉。 如来是真实语了了语折伏语。 若坚固者住。 不坚固者去。 汝等于如来法语中。 宜应忍受。 佛在王舍城。 尔时调达。 欲破和合僧。 受持破僧事。 妒心方便故作是念。 我独不能得破沙门瞿昙和合僧坏转法轮。 是调达有四同党弟子。 一名俱伽梨。 二名乾陀骠。 三名迦留罗提舍。 四名三闻达多。 调达到是四人所。 作是言。 我与汝等。 当共破沙门瞿昙和合僧坏转法轮。 我等当得如是名声。 破沙门瞿昙和合僧坏转法轮。 我等能破。 彼四人语调达言。 沙门瞿昙诸弟子。 有大智慧大神通力。 得天眼知他心。 是人知见我等欲破沙门瞿昙和合僧坏转法轮。 我等云何能破。 调达语四人言。 沙门瞿昙有年少弟子。 新入彼法出家不久。 我等到是边用五法诱取。 语诸比丘言。 汝尽形寿受著纳衣。 尽形寿受乞食法。 尽形寿受一食法。 尽形寿受露地坐法。 尽形寿受断肉法。 若比丘受是五法。 疾得泥洹。 若有长老上座比丘。 多知多识久习梵行得佛法味。 当语之言。 佛已老耄年在衰末。 自乐闲静受现法乐。 汝所须事我当相与。 我等以如是方便。 能破沙门瞿昙和合僧坏转法轮。 四比丘言。 如是调达。 调达后时。 到诸年少比丘所。 以五法诱之。 语诸比丘言。 汝尽形寿受著纳衣法。 尽形寿受乞食法。 尽形寿受一食法。 尽形寿受露地坐法。 尽形寿受断肉法。 汝等行是五法。 疾得泥洹。 复语诸长老上座比丘。 佛已老耄年在衰末。 自乐闲静受现法乐。 汝所须事我当相与。 尔时调达。 非法说法。 法说非法。 非律说律。 律说非律。 非犯说犯。 犯说非犯。 轻说重。 重说轻。 有残说无残。 无残说有残。 常所行法说非常所行法。 非常所行法说常所行法。 非教说教。 教说非教。 时诸比丘。 见调达欲破和合僧坏转法轮已。 往诣佛所头面礼佛足却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 是调达今欲破和合僧。 受持破僧因缘事。 是人非法说法。 法说非法。 非律说律。 律说非律。 非犯说犯。 犯说非犯。 轻说重。 重说轻。 有残说无残。 无残说有残。 常所行法说非常所行法。 非常所行法说常所行法。 非教说教。 教说非教。 佛语诸比丘。 汝等当诃调达令舍是破僧因缘事。 是诸比丘受佛语已。 到调达所言。 汝莫求破和合僧。 莫受持破僧事。 当与僧和合。 与僧和合者欢喜无诤。 一心一学如水乳合。 得安乐住。 汝当舍是破僧因缘事。 时调达不舍是事。 尔时调达四伴党诃诸比丘言。 汝等莫说调达是事。 何以故。 是人说法说律。 是人所说是我等意。 是知说非不知说。 是人所说皆是我等所欲乐忍。 如是诸比丘再三谏调达。 不能令舍恶邪。 便从座起往诣佛所。 头面礼足一面座已白佛言。 世尊。 我等已约敕调达。 不舍恶邪。 有四伴党复作是言。 汝等莫说调达是事。 何以故。 是人说法说律。 是人所说皆我等意。 是知说非不知说。 是人所说皆是我等所欲乐忍。 诸比丘再三约敕。 不舍是事。 尔时佛作是念。 如调达痴人及四伴党。 或能破我和合僧坏转法轮。 我当自约敕调达令舍是事。 佛作是念已。 即自约敕调达。 汝莫求破和合僧。 莫受持破僧因缘事。 汝当与僧和合。 与僧和合者欢喜无诤。 一心一学如水乳合。 得安乐住。 汝莫非法说法。 法说非法。 非律说律。 律说非律。 非犯说犯。 犯说非犯。 轻说重。 重说轻。 有残说无残。 无残说有残。 常所行法说非常所行法。 非常所行法说常所行法。 非教说教教说非教。 汝当舍是破僧因缘事。 尔时调达闻佛口教。 暂舍是事。 佛在王舍城。 尔时阿阇世太子。 所有大臣将帅。 信敬调达。 是诸人民。 为助调达比丘作供养。 前食后食怛钵那。 诸有年少比丘出家不久者。 调达以大钵小钵大小键镃衣钩禅镇绳带匙匕钵支扇盖革屣。 随比丘所须物。 皆用诳诱。 调达自共百比丘。 或二百三百四百五百比丘恭敬围绕。 入王舍城别受好供养。 前食后食怛钵那。 诸有上座长老比丘。 得佛法味久修梵行。 是诸比丘入城乞食。 得宿冷饭或不得。 或得臭麨或不得。 如是粗食或饱不饱。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自共百人二百三百四百五百比丘恭敬围绕。 别受供养前食后食怛钵那。 诸有上座长老比丘。 得佛法味久修梵行。 是诸比丘入城乞食。 得宿冷饭或不得。 或得臭麨或不得。 如是粗食或饱不饱。 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 云何名比丘。 自共百人二百三百四百五百比丘恭敬围绕。 别受供养前食后食怛钵那。 诸上座长老比丘。 得佛法味久修梵行。 是诸比丘入城乞食。 得宿冷饭或不得。 或得臭麨或不得。 如是粗食或饱不饱。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从今以二利因缘故遮别众食。 听三人共食。 一利者。 守护檀越。 以怜愍故。 二利者。 破诸恶欲比丘力势故。 莫令恶欲人别作众别作法与僧共诤。 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上。 钦婆罗夜叉石窟中住。 早起著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 食后还耆阇崛山。 入钦婆罗夜叉石窟中坐禅。 尔时调达。 勤作方便欲害佛。 即雇四恶健人。 往上耆阇崛山。 共持大石。 到钦婆罗夜叉石窟上。 待佛经行时。 佛晡时从石窟出。 在石窟前阴中经行。 时四恶人共调达。 推石欲掷佛上。 尔时钦婆罗夜叉深敬念佛。 见已以两手接石掷著余处。 有碎石迸来向佛。 佛欲令众生生厌畏心。 及示诸业不失果报。 以是因缘故。 入定于经行头没现于东方。 碎石随去。 南西北方亦复如是。 佛尔时没大海水中。 碎石亦随。 佛复入须弥山中。 石亦随逐。 到四天王上。 石亦随逐。 佛从四天王上至忉利天炎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复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曜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阿那婆诃天福德天广果天不热天喜见天乐见天阿迦尼吒天。 石亦随逐。 尔时世尊。 摄神足力还经行头立。 石堕佛足上。 伤足上血出。 深生苦恼。 佛以精进力遮是苦已。 而说偈言。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间  非天上地中  可遮业报处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间  非天上地中  得免宿恶殃尔时调达及四恶健人。 初作逆罪。 佛即仰看四人怖走。 似如人捕。 佛唤四人。 来为汝说法。 寻还佛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佛种种说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语言。 汝去莫从来道。 调达即嗔。 更雇八人教往杀是四人。 佛见八人语言。 汝来为汝说法。 八人即诣佛所。 头面礼足于一面坐。 佛种种说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语言。 童子汝去莫从来道。 尔时调达复遣十六人欲杀八人。 语言。 汝往杀是八人。 断口舌故。 佛遥见十六人语言。 年少汝来为汝说法。 即诣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佛种种因缘说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语言。 汝去莫从来道。 调达复遣三十二人语言。 汝往杀是十六人。 转灭口舌故。 佛遥见三十二人语言。 年少汝来为汝说法。 寻诣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佛种种因缘说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语言。 随汝意去。 尔时诸比丘。 绕石窟四边。 有立者坐者。 恐调达害佛。 佛见诸比丘。 知而故问阿难。 诸比丘何故石窟四边立坐住何所待。 答言。 世尊。 调达欲害佛。 是故诸比丘绕石窟四边立坐住待。 愿令调达不来害佛。 佛语阿难。 若调达能害佛命。 无有是处。 若佛为他因缘死。 亦无是处。 尔时佛语阿难。 汝将从行比丘。 入王舍城巷陌市肆多人住处唱言。 调达所作事。 若身作口作。 莫谓是佛事法事僧事。 此是调达及弟子所作事。 阿难受教。 即将从行比丘诣王舍城巷陌市肆多人住处唱言。 调达身作口作事。 莫谓是佛事法事僧事。 此调达及弟子所作事。 如是唱已。 阿阇世太子内宫大官。 闻是语作是念。 沙门瞿昙妒嗔调达故。 令作是唱。 是上人调达。 身口可作恶邪。 调达亦闻沙门瞿昙遣人入王舍城巷陌市肆多人住处唱言。 调达身作口作事莫谓是佛事法事僧事此是调达及弟子事。 闻已倍增嗔恨向佛。 即往阿阇世太子所言。 汝杀父我杀佛。 汝于摩竭国作王。 我当作佛。 此摩竭国便有新王新佛。 不亦快乎。 阿阇世太子闻是语。 喜深入其心。 受调达语。 有时瓶沙王。 驾駃马车入林园中游戏。 尔时太子。 持利剑于巷头待。 尔时王昼日于园中伎乐自娱。 向暮还宫王来转近。 即以频迟罗剑遥用掷王。 马车速疾故。 得免斯难。 太子以不害王故。 即便走逃。 众官寻时围绕收捕。 将诣王所。 王问太子言。 汝欲作何等。 答言。 欲夺王命。 问言。 用谁语耶。 答言。 用上人调达语。 尔时大臣有言。 一切沙门释子皆应打杀。 有言。 一切沙门释子有何等罪。 应杀调达及其弟子。 有言。 调达弟子有何等罪。 但杀调达。 有言。 何以杀诸沙门释子。 何以杀调达弟子。 何以杀调达。 大王善好贤柔。 应死者放。 云何杀诸沙门出家人耶。 我等何不以此事白王。 随王教治事亦成断。 何烦我等自用力耶。 王还宫已。 因此事故。 于治处坐。 大臣官属皆来朝觐。 于一面立。 王言。 昨所起事。 当云何断。 答言。 大臣有言。 一切沙门释子皆应打杀。 有言。 一切沙门释子有何等罪。 应杀调达及其弟子。 有言。 调达弟子有何等罪。 但杀调达。 有言。 何以杀诸沙门释子。 何以杀调达弟子。 何以杀调达。 大王善好贤柔。 应死者放。 云何杀诸沙门出家人也。 我等何不以此事白王。 随王教治事亦成断。 何烦我等自用力耶。 王言。 诸沙门释子先时遣人唱言。 调达身口所作事。 莫谓是佛事法事僧事。 此是调达及弟子所作事。 此事先已唱说。 王闻大臣。 有言。 一切沙门释子皆应打杀。 王不可是语。 有言。 诸沙门释子有何等罪应杀调达及其弟子。 王亦不可是语。 有言。 调达弟子有何等罪应杀调达。 王亦不可是语。 有言。 何以杀一切沙门释子。 何以杀调达弟子。 何以杀调达。 大王善好贤柔。 应死者放。 随王教治事亦成断。 何烦我等自用力耶。 王即可之。 赏赐聚落田宅财物。 时王自问太子言。 汝欲作何等。 即除惭愧。 答言。 我欲夺王命。 何以故。 王有王鼓王伎乐王持盖王行时金澡瓶导前。 我无王鼓王伎乐王持盖王行时持金澡瓶导前。 王便与太子王鼓王伎乐王持盖王行时金澡瓶导前。 尔时二王打鼓二王唱导二王持盖二王持金澡瓶在前。 治国土法。 不可随一切人意。 瓶沙王先未得道时。 所可作恶不随人意。 是诸人民心怀嗔恨。 而作是念。 时到当报。 是诸恶人亲近阿阇世白言。 何国土中有二主者。 王言。 云何二主。 答言。 二王打鼓二王作伎乐二王持盖二王行时持金澡瓶在前二王唱导。 汝父王后若治国时。 当夺汝命独自作王。 汝应方便治王。 阿阇世王闻已心喜忍受。 即敕大臣官人。 捕取父王令著狱中。 大臣受教。 即便收捕系在牢狱。 大王善好贤柔。 百千万人持诸肴膳往问讯王。 王啖以自活。 过数日已。 阿阇世王问。 大王活不。 答言活。 云何得活。 答言。 问讯人与饮食活。 王即敕狱官。 自今已后莫听人入。 后王夫人盗持食入王啖得活。 过数日已。 王复问言。 大王活耶。 答言活。 云何得活。 答言。 有王夫人。 来与饮食故。 即敕狱官莫听夫人入。 有大夫人。 深敬念大王。 以食涂衣更著上衣往到狱中。 脱衣与王令食得活。 过数日已。 王复问言。 父王活耶。 答言活。 云何得活。 答言。 大夫人来缘得食活。 王言。 莫听大夫人入。 父王在狱中遥见耆阇崛山。 大王见佛及僧舍利弗目连。 阿那律难提金鞞罗上山下山。 大王得遥见佛及僧欢喜故活。 过数日已。 阿阇世复问。 父王活耶。 答言活。 云何得活。 大臣妒心答言。 遥见佛及僧故活。 王即敕令障隔。 莫令得见。 诸佛常法。 有大因缘入城时。 现如是神通力。 象深鸣马悲鸣诸牛吼。 鹅雁孔雀鹦鹉舍利鸟俱耆罗鸟猩猩诸鸟出和雅音。 大鼓.小鼓.箜篌.筝.笛.琵琶.箫.瑟.筚篥.铙钹。 不鼓自鸣。 诸贵人舍所有金银宝器内外庄严具。 若在箱箧中自然作声。 盲者得视。 聋者得听。 哑者能言。 痀躄者得伸。 跛蹇得手足。 睐眼得正。 瘿者得除苦痛。 得乐毒者消歇。 狂者得止。 杀者离杀。 偷者离偷。 邪淫者不邪淫。 妄语者不妄语。 两舌恶口绮语者不绮语。 贪者不贪。 嗔者不嗔。 邪见者离邪见。 牢狱闭系枷锁杻械。 悉得解脱急闹处者皆得空闲。 未种善根者种。 已种者增长。 已增长者得解脱。 诸伏藏宝物自然出现。 如是希有事。 诸众生得利益。 尔时佛入王舍城。 以右足蹈门阃上。 悉现如是种种瑞应。 瓶沙王曾见是相。 知佛当入城。 王从楼阁向孔间立看佛入城。 王得圣道。 见佛及僧欢喜故活。 过数日已。 阿阇世复问。 王今活耶。 答言活。 云何得活。 诸大臣妒心答言。 佛入城现神通力。 父王从向孔中见佛故活。 阿阇世王言。 以利刀削大王脚底。 皮却急系莫令东西。 即受教。 削大王脚底。 急系不得东西。 王以是故。 卧日就羸笃。 又一时阿阇世王共母俱食。 王有一子。 字优陀耶跋陀。 于道头与狗子共戏。 王问。 优陀耶跋陀。 今何所在。 答言。 道中与狗子共戏。 王言唤来。 我与共食。 即抱狗子随信俱至。 王子不食。 王言。 何故。 王子言。 王听我与狗子食者。 尔乃食耳。 王言。 随意。 王子自食随持与狗。 王语母言。 我作难事。 何以故。 我浇顶刹利王。 以爱念儿故。 与狗共食。 母言。 此非作难事。 何以故。 人有啖狗肉者。 与食何怪。 会知汝父作难事不。 王言。 作何难事。 母言。 汝年小时手指生痈。 受急苦痛昼夜不寐。 汝父抱著膝上口含痈指。 大王体软汝得安睡。 由口暖故。 痈熟脓溃。 大王心念。 却指唾脓复增子苦。 即随咽脓。 汝父作是难事愿汝时放。 王闻默然。 母谓已放。 宫中声出已放大王。 巷陌诸处闻大王得出。 王贤善故。 百千种人皆称善哉。 咸到狱所各作是言。 大王得出。 大王闻已作是念。 我儿恶逆无慈愍心。 不知当复何事治我。 作是念已。 自投床下遂便命绝尔时阿阇世王。 夺父王命得大逆罪。 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 中前著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 食已还上耆阇崛山。 七日之中结加趺坐受禅定乐。 过七日已。 中前著衣持钵入城。 为乞食故。 尔时调达。 闻瞿昙沙门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瞿昙中前著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 食已还上耆阇崛山。 七日之中结加趺坐受禅定乐。 过七日已。 中前著衣持钵入城。 为乞食故。 尔时阿阇世王。 有象名守财。 凶恶多力四方无双。 于时调达。 持五百金钱与象师言。 汝知不耶。 王敬待我。 我今于人能有损益。 此五百金钱今并与汝。 若事果成。 厚相供给田宅人民。 问言。 何事。 答言。 沙门瞿昙。 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在耆阇崛山中。 沙门瞿昙。 中前著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 食已还上耆阇崛山。 七日之中结加趺坐受禅定乐。 过七日已。 中前著衣持钵入城。 为乞食故。 汝能以酒与象令醉。 解锁却靽。 令夺瞿昙沙门命不。 象师答言尔。 此是小事。 斯象属我想不忘报。 调达语言。 我闻沙门瞿昙却后七日当来入城。 即屈指度筹到七日时。 与象酒醉系住待佛。 诸佛常法。 有大因缘入城时。 现如是瑞应。 象深鸣马悲鸣诸牛王吼。 鹅雁孔雀鹦鹉舍利鸟俱耆罗鸟猩猩诸鸟出和雅音。 大鼓小鼓箜篌筝笛琵琶箫瑟筚篥铙钹不鼓自鸣。 诸贵人舍所有金器银器内外庄严具。 若在箱箧中自然作声。 盲者得视。 聋者得听。 哑者能言。 痀躄者得伸。 跛蹇得手足。 睐眼得正。 瘿者得除苦痛。 得乐毒者消歇。 狂者得止。 杀者离杀。 偷者离偷。 邪淫者不邪淫。 妄语者不妄语。 两舌恶口绮语者不绮语。 贪者不贪。 嗔者不嗔。 邪见者离邪见。 牢狱闭系枷锁杻械。 悉得解脱。 急闹处者皆得空闲。 未种善根者种。 已种者增长。 已增长得解脱。 诸伏藏宝物自然发出。 现如是诸希有事。 一切众生皆得利益。 佛到城以右足著门阃上。 即现如是种种瑞应。 象师曾见是相。 知佛入城。 即解象靽放去。 欲令害佛。 无能遮者。 是象面有三瘤。 醉狂蹴踏。 百千万众皆大怖畏。 有入舍者在屏覆处者。 巷陌皆空。 除佛及弟子。 有贤者。 遥见守财象来。 向佛所白佛言。 世尊。 是象饮能醉酒。 象已离羁靽遣来害佛。 无能遮者。 愿佛入舍。 若还出城。 勿令此象害佛世尊命。 佛言。 若守财象夺佛命者。 无有是处。 若佛为他因缘死。 亦无是处。 是贤者心大欢喜言。 若守财象能夺佛命。 无有是处。 若佛为他因缘死者。 亦无是处。 尔时众人。 于屋上楼阁上向中立。 作高大声。 时有不信者言。 是守财象或能杀佛。 有信者言。 是守财象能杀佛者。 无有是处象遥见佛。 即便啮齿举鼻竖尾弭耳努力走向佛所。 诸比丘遥见象来。 皆大惊怖舍佛走逃。 唯除一阿难。 象来逼佛。 佛即以慈三昧力。 象醉即醒。 头面礼佛以鼻拭佛足。 佛以右手摩其头。 即说偈言。 世尊以长臂  柔软相轮手  摩抆象头教  如父教其子  佛言大象  莫起恶业  起恶业者  不生善处  伊罗辕象  跋陀和象  提罗遮象  醯摩和象  有凶行象有牛王象  天象等礼佛  不放逸调戏  放逸调戏者  不得生善处  若汝不放逸  当得生天上佛说偈已。 为守财象说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默然。 时守财象。 从佛闻法故。 心悔泪出。 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 尔时众人闻佛摧伏恶象希有事故。 无量众集。 佛见无量众集已。 告阿难言。 汝为我敷座办水。 阿难受教。 即于是处敷座办水。 合掌白佛言。 世尊。 已敷座办水。 佛自知时。 佛即洗足。 就所敷座坐已。 便入禅定。 于此处没。 出于东方虚空中。 现四威仪行立坐卧。 入火光三昧。 现种种色光。 青黄赤白红缥紫碧。 身下出火。 身上出水。 复从身上出火。 身下出水。 南西北方亦复如是。 现如是种种神通力已。 还坐本处时坐。 众人先怀厌恶怖畏心者。 见佛神变及调伏醉象。 即于佛所深生信敬。 佛知众生深信柔软。 随其所应为说道法。 是众中。 有人得暖法者。 顶法者。 顺道忍法者。 三毒薄者。 离欲者。 世间第一法者。 有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者。 有种声闻乘因缘者。 有种辟支佛乘因缘者。 有种佛乘因缘者。 如是利益无量众生。 佛于是日无所食啖。 捉阿难臂。 便从虚空还耆阇崛山中。 诸比丘闻世尊还。 皆诣佛所头面礼佛足却坐一面白佛言。 希有世尊。 如是急怖畏时。 阿难不舍离佛。 佛语诸比丘。 阿难不但今急怖时不舍离佛。 乃过去世急怖时亦不舍离佛。 今当说之。 有过去世近雪山下有鹿王。 名威德。 作五百鹿主。 时有猎师。 安谷施罥。 鹿王前行。 右脚堕毛罥中。 鹿王心念。 若我现相。 则诸鹿不敢食谷。 须啖谷尽尔乃现相。 现脚相时诸鹿皆去。 唯一女鹿住。 说偈言。 大王当知  是罥师来  愿勤方便出是罥去尔时鹿王以偈答言。 我勤方便  力势已尽  毛罥转急不能得出尔时女鹿。 见猎师转近。 重说偈言。 大王当知  罥师转近  愿勤方便求出是罥鹿王答言。 我勤方便  力势已尽  毛罥转急不可得脱女鹿见猎师到已。 向说偈言。 汝以利刀  先杀我身  然后愿放鹿王令去猎师闻之。 生怜愍希有心。 畜生深爱他故。 乃能与命。 以偈答言。 我终不杀汝  亦不杀鹿王  放汝及鹿王  随意所乐去猎师即时解放鹿王。 佛语诸比丘。 昔鹿王者。 岂异人乎。 莫作异观。 则我身是。 五百鹿者。 则汝等五百比丘是。 汝等过去世急怖时舍离我。 今急怖时亦舍我去。 时猎师者。 则守财象是。 过去世不恼害我。 今世亦不害我。 时女鹿者。 阿难是。 过去世急怖时不舍我去。 今世急怖时亦不舍我去。 佛即以是因缘故。 说第二本生。 佛言。 过去世时。 有波罗奈城。 城边有池。 池名雨成。 是池中有多水多鱼多龟多鹅雁鸭。 中有雁王。 名治国。 作五百雁主。 尔时有猎师。 先施毛罥近谷。 是雁王前行右脚著罥中。 作是念。 若我出是罥脚者。 余雁不敢啖谷。 须啖谷尽然后当现。 啖谷尽已。 即便现脚相。 众雁舍王飞去。 唯有一大臣。 名苏摩。 不舍王去。 治国雁王语大臣言。 我与汝职作王。 在诸雁前行。 答言。 不能。 问言。 何故。 尔时大臣以偈答言。 我愿随王  死生不变  宁共王死  胜相离生  大王当知  是罥师来  但勤方便  求脱此罥尔时雁王以偈答言。 我勤方便  力势已尽  毛罥转急不能得脱尔时大臣见罥师转近。 复说偈言。 大王当知  罥师欲至  愿勤方便求脱此罥尔时雁王以偈答言。 我勤方便  力势已尽  毛罥转急不可得脱苏摩大臣见罥师到已向说偈言。 大王毛脂肉  我与等无异  汝以刀杀我  放王不损汝尔时罥师作是念。 畜生深爱他故。 乃能与命。 甚为希有。 作是念已。 语大臣言。 我不相杀。 放汝及王。 随意乐去。 猎师即解雁王放去。 是二雁小远。 共相谓言。 是猎师作希有事。 与我等寿命。 若先杀一后杀一。 谁能遮者。 我等资生之具。 当以厚报猎师闻已问言。 汝等何说不能去耶。 二雁答言。 我等能去。 但具说汝作希有事。 与我等命。 若汝先杀一后杀一。 谁能遮者。 我等资生之具。 当以厚报。 猎师问雁。 汝是畜生。 有何生具以用报我。 二雁答言。 波罗奈王。 名梵德。 汝持我与。 时猎师言。 彼或害汝。 云何当与。 雁言。 汝莫系缚我。 但散将去。 尔时猎师持二雁著两肩上。 到城巷陌中行。 是雁端正。 众人乐见多人爱念。 众中有言。 我与汝五钱。 有与十钱二十钱者。 皆言。 小待莫杀。 是人比至王宫。 大得财物。 猎师到王宫门已。 置雁于地。 雁王语守门者。 汝白梵德王治国雁王今在门外。 便往白王。 王即听入。 与设金床。 苏摩大臣随所应与共相问讯。 然后就座。 以偈问讯梵德王言。 王体安隐不  国土丰足不  如法化民不  等心治国不尔时梵德王以偈答言。 我常自安隐  国土恒丰宁  以法化国民  等心无偏私如是酬对说五百偈。 梵德王闻其所说。 而作是念。 雁王乃尔明达。 苏摩大臣时默然住。 梵德王言。 汝何故默然。 大臣答言。 汝是人王国主。 此雁王陂泽国主。 二主共语。 何敢间错。 王作是念。 此是贤臣。 语言。 苏摩。 我有好园。 汝能于中住不。 当更集诸雁。 为汝等作池。 与汝等作随所乐食。 答言。 不能。 王问。 何故。 雁王言。 王或睡觉忘不蠲我。 敕作雁肉食。 若宰人不能得余雁。 或杀我等以充王厨。 治国雁王入王宫中。 诸雁从雨成池出。 于王宫上徘徊悲鸣。 翅湿有水洒污宫殿。 王仰看见水污宫殿。 怪而问曰。 此是何等。 雁王答言。 是我眷属。 王言。 汝欲去耶。 答言。 欲去。 王言。 汝何所须。 答言。 我为猎师所得。 于我等作希有事。 与我等寿。 若先杀一后杀一。 谁能遮者。 王言。 当何以报之。 二雁答言。 与金银车磲玛瑙衣服饮食。 作是语已飞升虚空。 佛语诸比丘。 尔时治国雁王岂异人乎。 则我身是。 五百雁者则五百比丘是。 过去急怖时舍我去。 今世急怖时亦舍我去。 猎师者守财象是。 过去世时不恼害我。 今亦不恼害我。 梵德王者即净饭王是。 苏摩大臣者阿难是。 过去急怖畏时不舍我。 今急怖畏时亦不舍我。 佛即时以是因缘故。 说第三本生。 有过去世近雪山下。 有师子兽王住。 作五百师子主。 是师子王后时老病瘦眼闇。 在诸师子前行。 堕空井中。 五百师子皆舍离去。 尔时去空井不远。 有一野干。 见师子王作是念。 我所以得此林住安乐饱满肉者。 由师子王故。 师子王今堕急处云何当报。 时此井边有渠流水。 野干即以口脚通水入井。 随水满井。 师子浮出。 时此林神。 而说偈言。 身虽自雄健  应以弱为友  小野干能救  师子王井难佛语诸比丘。 尔时师子王者。 岂异人乎。 则我身是。 五百师子者。 诸比丘是。 过去世急怖时舍离我去。 今急怖时亦舍我去。 野干者。 阿难是。 过去世时爱念我。 今亦爱念我。 佛即以是因缘故。 如是广说五百本生。 十诵律卷第三十六<<[31][32][33][34][35][36][37][38][39][40] . .. >> 十诵律卷第三十七(第六诵之二)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杂诵中调达事之二佛在王舍城方黑石圣山。 与大比丘众七百人俱。 尔时世尊中前著衣持钵。 阿难随后入王舍城乞食。 食后往诣讲堂。 于众僧前敷坐处坐。 调达亦如是。 中前著衣持钵。 迦留罗提舍随后。 入王舍城乞食。 食后诣讲堂随次第坐。 坐已调达僧中唱言。 比丘应尽形受著纳衣。 应尽形受乞食。 应尽形受一食。 应尽形受露地住。 应尽形受断肉鱼。 是五法随顺少欲知足。 易养易满知时知量。 精进持戒清净一心远离。 向泥洹门。 若比丘行是五法。 疾得泥洹。 调达尔时。 非法说法法说非法。 善说非善非善说善。 犯说非犯非犯说犯。 轻说重重说轻。 有残说无残。 无残说有残。 常所行法说非常所行法。 非常所行。 法说常所行法言。 说非言非言说言。 佛尔时自约敕调达。 汝莫作方便破和合僧。 莫受持破僧因缘事。 汝与僧共和合。 和合者欢喜无诤。 一心一学如水乳合安乐行。 汝莫非法说法法说非法。 非善说善善说非善。 非犯说犯犯说非犯。 轻说重重说轻。 有残说无残无残说有残。 常所行法说非常所行法。 非常所行法说常所行法。 言说非言非言说言。 调达闻佛如是约敕。 不舍破僧因缘事。 当佛约敕调达不舍是事。 尔时迦留罗提舍比丘。 在调达后以扇扇调达。 加留罗提舍比丘。 即时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 如佛赞叹头陀功德。 上人调达亦赞叹头陀功德。 佛何以生妒心。 佛言。 痴人。 我有何妒心。 过去诸佛赞叹纳衣听著纳衣。 我今亦赞叹纳衣听著纳衣。 亦听著居士衣。 痴人。 过去诸佛赞叹乞食听乞食。 我今亦赞叹乞食听乞食。 亦听请食。 痴人。 过去诸佛赞叹一食听一食。 我今赞叹一食听一食。 亦听再食。 痴人。 过去诸佛赞叹露地住听露地住。 我今赞叹露地住听露地住。 亦听房舍住。 痴人。 我不听啖三种不净肉。 若见若闻若疑。 见者。 自眼见是畜生为我故杀。 闻者。 从可信人闻为汝故杀是畜生。 疑者。 是中无屠卖家。 又无自死者。 是人凶恶。 能故夺畜生命。 痴人。 如是三种肉我不听啖。 痴人。 我听啖三种净肉。 何等三。 不见不闻不疑。 不见者。 不自眼见为我故杀是畜生。 不闻者。 不从可信人闻为汝故杀是畜生。 不疑者。 是中有屠儿。 是人慈心。 不能夺畜生命。 我听啖如是三种净肉。 痴人。 若大祠。 所谓象祠马祠人祠和阇毗耶祠三若波陀祠随意祠。 若诸世会杀生处祠。 如是大祠世会中。 不听沙门释子啖肉。 何以故。 是大祠世会。 皆为客故。 佛说是已。 即从坐起入室坐禅。 尔时调达作是言。 我调达僧中唱言。 比丘应尽形著纳衣。 应尽形乞食。 应尽形一食。 应尽形露地住。 应尽形不啖肉鱼。 随何比丘。 喜乐是五法者。 便起捉筹。 唱已调达及四伴即起捉筹。 调达第二复作是言。 我调达僧中唱言。 比丘应尽形著纳衣。 应尽形乞食。 应尽形一食。 应尽形露地住。 应尽形不啖肉鱼。 随何比丘。 喜乐是五法者。 便起捉筹。 唱第二语已。 有二百五十比丘。 从坐起捉筹。 调达第三复作是言。 我调达僧中唱言。 比丘应尽形著纳衣。 应尽形乞食。 应尽形一食。 应尽形露地住。 应尽形不啖肉鱼。 随何比丘。 喜乐是五法者。 便起捉筹。 第三唱已。 复有二百五十比丘。 从坐起捉筹。 尔时调达。 即将是众还自住处。 更立法制。 调达作是言。 应尽形著纳衣。 应尽形乞食。 应尽形一食。 应尽形露地住。 应尽形不啖肉鱼。 随何比丘。 不喜乐不忍受是五法者。 是人去我等远。 与我别异不共语。 世尊晡时从禅室起。 于僧中坐。 告诸比丘。 调达以八邪法覆心。 不觉破僧。 何等八。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恶知识恶伴党。 调达闻佛说其破僧坏转法轮。 欢喜作是念。 瞿昙沙门有大神通力势。 我能破彼和合僧。 我好名声流布四方。 瞿昙沙门有大神通力势。 调达能破彼和合僧。 便如佛在僧中坐时。 右舍利弗目连在左。 调达亦如是。 右俱迦梨左迦留罗提舍。 时舍利弗目连白佛言。 世尊。 我等今往调达众中。 有可化者开导令还。 佛言。 随意。 舍利弗目连。 即诣调达讲堂。 有一比丘。 见舍利弗目连往调达众所。 宛转啼哭似木段转作是念。 如是恶世。 舍利弗目连舍离世尊。 反就调达。 佛见比丘。 知而故问。 汝今何以宛转啼哭。 如似木段。 答言。 世尊。 如是恶世。 舍利弗目连舍离如来。 反就调达。 佛言。 比丘。 若舍利弗目连。 舍我去。 更求智慧者。 无有是处。 比丘闻佛语。 心大欢喜。 称言。 舍利弗目连。 舍如来去。 更求智慧者。 无有是处。 尔时调达遥见舍利弗目连来。 心大欢喜作是念。 瞿昙沙门第一好大弟子二人。 今转属我如佛见舍利弗目连来时。 举右手言。 善来舍利弗目连。 调达亦尔。 见舍利弗。 目连来。 亦举右手言。 善来舍利弗目连。 即遣右俱伽梨安舍利弗。 遣左迦留罗提舍安目连。 如佛在众中语舍利弗目连。 汝等为众说法。 我脊痛小息。 调达亦尔。 在众中语舍利弗目连。 汝等为诸比丘说法。 我脊痛小息。 如佛四亵郁多罗僧敷。 以僧伽梨作枕。 右胁卧。 调达亦尔。 四亵郁多罗僧敷。 以僧伽梨作枕。 右胁卧。 时有天神。 深爱佛法故。 令调达睡。 转左胁卧鼾睡[穴/(爿*臬)]语。 颦呻振摆断齿作声。 时舍利弗为诸比丘说法。 种种因缘赞叹佛法僧戒。 种种呵责说调达过罪恶道分。 当堕阿鼻地狱一劫寿不可救。 目连即入如是禅定。 以是定力。 于是处没。 出于东方虚空中。 现四威仪行立坐卧。 入火光三昧。 现种种色光青黄赤白紫碧缥绿。 身上出水身下出火。 或身上出火身下出水。 南西北方亦复如是。 现神变已还坐本处。 时是众中五百比丘。 见神通闻说法已作是念。 我等或错堕邪道中。 第二舍利弗。 复为诸比丘说法。 种种因缘赞叹佛法僧戒。 种种呵责说调达过罪恶道分。 当堕阿鼻地狱一劫寿不可救。 目连即入如是禅定。 以是定力。 于是处没。 出于东方虚空中。 现四威仪行立坐卧。 入火光三昧。 现种种色光。 青黄赤白紫碧缥绿。 身上出水身下出火。 或身上出火身下出水。 南西北方亦复如是。 现神变已还坐本处。 第二诸比丘生疑作是念。 我等在邪道耶。 第三舍利弗复为说法。 种种因缘赞叹佛法僧戒。 种种呵责说调达过罪恶道分。 当堕阿鼻地狱一劫寿不可救。 目连即入如是禅定。 以是定力。 于是处没。 出于东方虚空中。 现四威仪行立坐卧。 入火光三昧。 现种种色光。 青黄赤白紫碧缥绿。 身上出水身下出火。 或身上出火身下出水。 南西北方亦复如是。 现神变已还坐本处。 第三诸比丘作是念。 我等实错定堕邪道。 舍利弗目连即从坐起去。 五百比丘亦从坐起去。 时舍利弗目连及五百比丘。 俱诣佛所头面礼佛足却坐一面。 时调达讲堂空无大众。 唯有四伴在。 迦留罗提舍。 先在调达左。 调达见目连来。 驱迦留罗提舍安目连。 尔时迦留罗提舍。 以是因缘故。 以右脚蹴调达。 令觉语言。 乐众调达。 舍利弗目连夺汝众去。 调达觉已见讲堂空。 迷闷堕床。 时四伴以冷水洒。 还得醒悟。 作是念。 我是释种姓瞿昙大人。 不可屈下从他。 语诸比丘。 先有外道法隐没不了。 我今当发起明了住是法中。 汝等当知。 我从今不复属沙门瞿昙。 作是语时。 即名舍戒。 诸比丘白佛言。 希有世尊。 舍利弗目连。 求调达便疾得其便。 佛言。 不但今世得调达便。 过去世时亦得其便。 汝今善听。 佛即广说本生因缘。 语诸比丘。 过去世时。 有一射师。 多诸弟子。 师作是念。 诸弟子中第一巧者。 以女妻之及四马车。 附钗千箭千金钱。 其后知一弟子最上巧射。 即嫁女与及四马车。 附钗千箭及千金钱。 弟子与女同载一车还所住处。 道中有千贼。 余人见贼语弟子言。 是中有千贼。 莫从此道。 为贼所恼。 是弟子发憍慢心。 自恃技能。 从是道去。 时千贼下道侧食。 是弟子亭车道中。 遣妇语贼主。 与我食分。 妇即诣彼语其贼主言。 某射师弟子。 故遣我来索食分。 贼主作是念。 如是道中遣如是使。 必是无畏。 当与食分。 诸贼忧愁咸作是念。 我等用是活为。 何不杀是人取是女作妇取四马车千箭千金钱用语女言。 还去。 不与食分。 是女还言。 不肯与我等食分。 更遣往语言。 若汝等不肯与我食分。 各起庄严来共斗战。 即复往语。 时彼贼中百人庄严来共斗战。 弟子以百箭杀百人。 如是二百三百乃至九百九十九人。 唯留一箭以拟贼主。 贼主作是念。 我用是活为。 一人杀灭千人。 即起著杖捉弓擩箭。 是二人皆善知射俱相求。 便弟子作是念。 我云何当得其便。 即语妇云。 汝小远于彼歌舞动身。 令庄严具作声举衣现身。 是妇即于一面歌舞动身。 令庄严具作声举衣现身。 贼主见闻已心动。 弟子得便放一箭杀之。 佛言。 尔时射师者。 岂异人乎。 则我身是。 弟子者。 舍利弗是。 女人者。 目连是。 尔时贼主。 调达是。 尔时二人求便得便。 今亦求便得便。 尔时世尊。 广说如是本生。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优波离问佛言。 世尊。 所言破僧者。 云何名破僧。 齐几所名破僧。 佛语优波离。 用十四破僧事。 若从是中随所用事。 十四者。 非法说法。 法说非法。 非善说善。 善说非善。 犯说非犯。 非犯说犯。 轻说重。 重说轻。 有残说无残。 无残说有残。 常所行法说非常所行法。 非常所行法说常所行法。 非说言说。 说言非说。 于是中非法说法偷兰遮。 法说非法偷罗遮。 非善说善偷罗遮。 善说非善偷罗遮。 非犯说犯偷兰遮。 犯说非犯偷兰遮。 有残说无残偷兰遮。 无残说有残偷兰遮。 轻说重偷兰遮。 重说轻偷兰遮。 常所行法说非常所行法偷兰遮。 非常所行法说常所行法偷兰遮。 非说言说偷兰遮。 说言非说偷兰遮。 若是比丘非法说法。 以是非法教众折伏众。 破和合僧。 破和合僧已得大罪。 得大罪已。 一劫寿堕阿鼻地狱中。 若比丘非法说法法说非法。 非善说善善说非善。 犯说非犯非犯说犯。 有残说无残无残说有残。 轻说重重说轻。 常所行法说非常所行法。 非常所行法说常所行法。 说言非说非说言说。 若比丘以是等十四非法。 教众折伏众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已得大罪。 得大罪已。 一劫寿堕阿鼻地狱中。 优波离。 是十四事名破僧。 若十四事中随用何事。 亦名破僧。 若比丘非法中生非法想。 于破僧中生非法见。 知破僧是非法。 以是心破僧。 得逆罪。 若比丘非法中生非法想。 破僧中生疑。 以是心破僧。 得逆罪。 若比丘非法中生非法想。 破僧中生是法见。 是人不得逆罪。 若比丘非法中生法想。 破僧中生法见。 是比丘不得逆罪。 若比丘非法中生法想。 破僧因缘中生疑。 是比丘不得逆罪。 优波离又问佛言。 世尊。 云何名和合僧。 佛语优波离。 有十四事。 名破僧。 若灭此事。 名和合僧。 十四者。 非法说非法。 法说法。 善说善。 非善说非善。 犯说犯。 非犯说非犯。 有残说有残。 无残说无残。 轻说轻。 重说重。 常所行法说常所行法。 非常所行法说非常所行法。 说言是说。 非说言非说。 若比丘非法说非法。 以是教众折伏众和合破众。 永受天上乐。 若比丘如法说如法。 以是教众折伏众和合破众。 永受天上乐。 若比丘善说善非善说非善。 犯说犯非犯说非犯。 有残说有残无残说无残。 轻说轻重说重。 常所行法说常所行法。 非常所行法说非常所行法。 说言说非说言非说。 若以是等十四法。 教众折伏众和合破众。 永受天上乐。 是名十四事和合僧。 若比丘从十四事中。 随所用事和合僧。 永受天上乐。 佛语优波离。 一比丘不能破和合僧。 若二若三四五六七八。 亦不能破和合。 比丘僧极少乃至九清净同见比丘。 能破和合比丘僧优波离。 一比丘尼不能破和合僧。 若二若三四五六七八九清净同见比丘尼。 亦不能破和合僧。 优波离。 非一式叉摩尼。 非一沙弥沙弥尼。 非一出家出家尼能破和合僧。 若二若三四五六七八九清净同见。 亦不能破和合僧。 优波离。 有二因缘。 名破僧。 一唱说二取筹。 唱说者。 如调达于僧中乃至第二第三唱言。 我调达作是语。 取筹者。 如调达初唱竟共四伴取筹。 长老优波离问佛言。 世尊。 摈比丘能破僧不。 及随顺摈比丘。 助随顺摈比丘。 若作摈比丘。 及随顺作摈比丘。 助随顺作摈比丘。 若大长老。 及随顺大长老比丘。 助随顺大长老比丘。 皆能破僧不。 佛言。 一切比丘皆能破僧。 唯除摈人。 不能破僧。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以木棒自打治身。 诸居士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以木棒自治身。 如王如大臣。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应以木棒治身。 治者突吉罗。 诸比丘以木丸自治身。 佛言。 从今不听以木丸治身。 治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六群比丘洗浴。 以刨刮身毛脱。 诸居士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洗浴以刨刮身毛脱。 如王如大臣。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洗浴不听以刨刮身毛脱。 刮者突吉罗。 尔时有比丘。 名强耆罗多毛。 洗浴已毛中水湿衣烂坏身体臭秽。 是事白佛。 愿听洗浴时以刨刮去水。 佛言听。 尔时六群比丘以香涂身。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自言善好有德。 以香涂身。 如王如大臣。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以香涂身。 涂者突吉罗。 六群比丘以掌治身。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自言善好有德。 以掌治身。 如王如大臣。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以掌治身。 治身者突吉罗。 掌有二种。 手掌脚掌。 手掌治突吉罗。 脚掌治亦突吉罗。 除手掌脚掌。 以余身分治者亦突吉罗。 尔时六群比丘就柱治身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就柱治身。 就治者突吉罗。 六群比丘就壁治身就石治身佛。 言从。 今不应就壁石治身。 就治者突吉罗。 佛在迦维罗卫国。 尔时释摩男。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释摩男。 知佛默然受请已。 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 还舍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早起敷坐处。 遣使白佛时到。 唯圣知时。 尔时诸比丘以油涂足。 是国多尘土著比丘脚。 诸居士妇以两手接比丘足作礼。 然后洗手捉钵下食。 有比丘语居士妇言。 先洗手已捉钵。 答言。 已洗。 若汝不油涂脚上来者。 当有何过。 佛见居士妇呵责比丘作如是事。 佛食后还僧坊。 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从今不应以油涂足入白衣家。 涂足入白衣舍者突吉罗。 若有泥有疮涂入者不犯。 六群比丘油涂头。 诸居士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以油涂头如白衣。 佛言。 从今不听比丘以油涂头。 涂者突吉罗。 若新剃发若头痛若房舍内涂者不犯。 六群比丘庄严面目。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自言善好有德。 庄严面目。 如王如大臣。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应庄严面目。 庄严者突吉罗。 六群比丘以庄严故画眼。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自言善好有德。 画眼如王如大臣。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比丘为庄严故画眼。 画者突吉罗。 画眼有五种。 一者墨画。 二者空青画。 三者杂画。 四者华画。 五者树汁画。 若为治病故画眼不犯。 六群比丘腕上系缕。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自言善好有德。 以杂色缕系腕上。 如王如大臣。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以杂色缕系腕上。 系者突吉罗。 六群比丘缕络腋。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自言善好有德。 以缕络腋如婆罗门。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比丘以缕络腋。 络腋者突吉罗。 六群比丘畜庄严身具。 诸居士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畜庄严身具自庄严身。 如王如大臣。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比丘畜庄严身具。 畜者突吉罗。 六群比丘以臂钏自庄严。 佛言。 不应畜臂钏自庄严。 畜者突吉罗。 六群比丘著指环。 如王如大臣。 佛言。 不应著指环。 著者突吉罗。 六群比丘著璎珞。 佛言。 比丘不应著璎珞。 著者突吉罗。 六群比丘著缕臂钏。 佛言。 比丘不应著缕臂钏著者突吉罗。 六群比丘以金银锁镊穿耳。 佛言。 不得以锁镊穿耳。 穿耳者突吉罗。 长老跋提。 本白衣时著葡萄叶镊。 作比丘已本习气故。 犹故著之。 诸居士呵责言。 是比丘著葡萄叶镊。 如王如大臣。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应著。 著者突吉罗。 佛遮一切庄严具故。 六群比丘便以币帛绳树叶树皮木白镴铅锡作耳圈著。 诸居士言。 汝等不著金银叶镊。 何用圈耳为。 佛言。 从今不听比丘以币帛绳树叶树皮木白镴铅锡作耳圈著。 著者突吉罗。 乃至以草簪穿耳孔中者突吉罗。 尔时六群比丘著耳环。 佛言。 不应著耳环。 著者突吉罗。 又六群比丘畜约发宝物。 诸居士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畜约发宝物。 如王如大臣。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应畜约发宝物。 畜者突吉罗。 又六群比丘著金鬘。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著金鬘如王如大臣。 佛言。 比丘不应著金鬘。 著者突吉罗。 又六群比丘治爪使白。 佛言。 不应治爪使白。 治者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尔时诸比丘入王舍城乞食。 得庵罗果庵罗果羹。 诸比丘言。 佛不听我等受庵罗果庵罗果羹。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听比丘受庵罗果庵罗果羹。 佛在王舍城。 尔时瓶沙王。 有庵罗树常生果。 王信敬佛法故。 问诸比丘。 食庵罗果不。 答言食。 王言。 食我此庵罗树果。 是守果人不信敬佛法。 有黄熟好果。 留作王分及夫人王子大臣大官分。 此果中有生者青者瘀者虫鸟所落者。 持与比丘。 六群比丘到是处。 取黄熟好果已。 语守果人。 授与我来。 是人答言。 汝等已取。 何须更受。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因缘集比丘僧。 集比丘僧已。 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先自触庵罗果。 然后从净人受啖。 从今比丘。 若自手触庵罗果。 后从净人受者不应食。 食者突吉罗。 如庵罗果。 余一切果亦如是。 佛在舍卫国。 尔时憍萨罗国波斯匿王。 遣使至瓶沙王所。 赞叹波斯匿王言。 我王善好有福德。 四瓶自然有乳满。 以供王饮。 自然粳米日满八斗器。 以供王食。 瓶沙王亦自赞叹己国。 我此土有庵罗果常生。 树提居士树果生妙衣。 瓶沙王即遣信敕守园人。 送庵罗果。 守园人作是念。 以此沙门取果因缘故。 世尊必遮比丘啖庵罗果。 守园人即语王使言。 此园无有庵罗果。 所有果沙门释子先已啖尽。 使还白王。 守园人言。 所有庵罗果。 沙门释子先已啖尽。 王言。 我亦自知此。 非果时。 若少多有者。 可示彼使令知相貌。 守园人得少多果已。 往送奉王。 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 啖庵罗常生果。 令灌顶王自遣使索不得。 呵责已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比丘僧。 集僧已佛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啖庵罗常生果。 令灌顶王自遣使索不得。 种种因缘呵责已。 语诸比丘。 从今庵罗常生果不应啖。 啖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入舍卫国乞食。 得庵罗羹。 诸比丘疑不受。 作是念。 我等将不堕乞美食耶。 是事白佛。 佛言。 若不索他自与得取。 憍萨罗国一住处僧得施果。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以五种作净啖。 何谓为五。 火净刀净爪净鹦鹉净子不生净。 佛在刍摩国。 尔时阿那律共行弟子口干病。 医师教含阿摩勒。 口可得差。 弟子答言。 佛未听我含阿摩勒是事白佛。 佛言。 听比丘口病含阿摩勒。 何以故。 口干病相宜故。 有憍萨罗国一住处。 僧得施果。 从净人受未作净。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应食外肤。 莫食子。 佛在王舍城。 尔时树提居士举物。 客从海中还持一栴檀段。 饷树提居士。 居士大富。 多金银珍宝。 车磲马瑙珊瑚等无量。 得是栴檀不以在意。 即使作栴檀钵著络囊中。 悬高象牙杙上。 作是言。 若沙门婆罗门不以梯杖能得者便取。 尔时富楼那迦叶。 闻树提居士为我故作栴檀钵。 即往问言。 汝为我作栴檀钵耶。 居士答言。 我作栴檀钵悬高象牙杙上。 沙门婆罗门不以梯杖能得者与。 富楼那作是念。 居士欲见神通力。 即挑头而去。 摩伽梨俱赊子。 珊阇耶毗罗荼子。 尼揵陀若提子。 迦求陀迦旃延。 阿耆陀翅舍钦婆罗。 闻树提居士为我作栴檀钵。 往诣其所问言。 汝为我作栴檀钵耶。 居士言。 我作栴檀钵悬高象牙杙上。 沙门婆罗门不以梯杖能得者与。 非不与。 皆作是念。 是居士欲见神通力故挑头而去。 尔时长老宾头卢颇罗堕。 闻树提居士作栴檀钵络囊盛悬高象牙杙上沙门婆罗门不以梯杖能得者与非不与。 闻已诣目连所言。 长老目连。 汝知不。 树提居士作栴檀钵络囊盛悬高象牙杙上作是言。 诸沙门婆罗门不以梯杖能取者与非不与。 目连言。 汝师子吼中第一。 便可往取。 尔时长老宾头卢颇罗堕。 过夜中前著衣持钵。 以好威仪行住坐立。 往诣树提居士舍。 树提居士。 遥见宾头卢行住坐立威仪清净著衣持钵。 作是念。 如是比丘行住坐立威仪清净著衣持钵。 必能取钵。 居士即从坐起。 偏袒右肩合掌向宾头卢言。 善来颇罗堕。 久不来此。 命就座坐。 树提居士头面礼颇罗堕足。 宾头卢坐已问居士言。 汝实作栴檀钵盛络囊中悬高象牙杙上作是言。 诸沙门婆罗门不以梯杖能取者与非不与。 答言。 实尔。 宾头卢即入如是禅定。 便于座上申手取钵以示居士。 居士语言。 如我先语即便属汝。 居士又言。 暂与我来。 即取钵入。 盛满粳米饭授与宾头卢。 宾头卢食已。 便持是钵示诸比丘言。 汝等看是钵香好可爱。 诸比丘言。 实尔。 从何处得。 宾头卢广说上事。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 为赤裸外道物故。 未受大戒人前。 现过人圣法。 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宾头卢颇罗堕。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因缘呵责宾头卢。 云何名比丘。 为赤裸外道物木钵故。 于未受大戒人前现过人圣法。 呵责已语颇罗堕。 尽形寿摈汝。 不应此阎浮提住。 宾头卢受佛教已头面礼佛足右绕还自房。 所受僧卧具床榻。 尽以还僧。 持衣钵入如是定于阎浮提没瞿耶尼现。 到已多教化优婆塞优婆夷。 多畜弟子。 起僧坊房舍。 畜共行弟子近行弟子。 广宣佛法。 佛尔时遣。 宾头卢去不久集比丘僧。 集僧已语诸比丘。 从今不听畜八种。 钵何等八。 金钵银钵琉璃钵摩尼珠钵铜钵白镴钵木钵石钵。 畜者突吉罗。 听汝等畜二种钵。 铁钵瓦钵。 瓦钵喜破。 佛言。 缀用。 优波离问佛。 以何物缀。 佛言。 应用毛刍摩劫贝麻文阇草婆婆草。 彼国多热故。 缀中生虫。 佛言。 应解缀晒已还缀。 诸比丘日日解晒还缀疲极。 有一比丘能锻铜。 是比丘白佛言。 愿听以二种物缀钵若铁若铜。 佛言。 听用若铁若铜。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 起欲心故。 自截男根苦恼垂死。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汝等看是痴人。 应断异所断异。 应断者。 贪欲嗔恚愚痴。 如是呵已语诸比丘。 从今不听断男根。 断者偷兰遮。 复有比丘。 为作浴破薪故。 毒蛇从朽木中出啮比丘指。 比丘作是念。 此毒必入身。 即自断指。 由是指撅。 诸居士入寺中见比丘撅指作是言沙门释子亦有撅指。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是事白佛。 佛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自断指。 如是呵已语诸比丘。 从今不应自断指。 自断指者突吉罗。 佛言。 从今有如是因缘。 听以绳缠指以刀刺出毒有六群比丘。 往观伎乐歌舞。 诸居士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往观听伎乐歌舞。 如王如大臣。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 自往观听伎乐歌舞。 如是呵已语诸比丘。 从今比丘不应往观听伎乐歌舞。 往观者突吉罗。 又六群比丘自歌诸居士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歌如白衣。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从今不应歌。 歌者突吉罗。 歌有五过失。 自心贪著。 令他贪著。 独处多起觉观。 常为贪欲覆心。 诸居士闻作是言。 诸沙门释子亦歌。 如我等无异。 复有五过失。 自心贪著令他起贪著。 独处多起觉观。 常为贪欲覆心。 诸年少比丘闻亦随学。 随学已常起贪欲心。 便反戒。 有比丘名跋提。 于呗中第一。 是比丘声好。 白佛言。 世尊。 愿听我作声呗。 佛言。 听汝作声呗。 呗有五利益。 身体不疲不忘。 所忆。 心不疲劳。 声音不坏。 语言易解。 复有五利。 身不疲极。 不忘所忆。 心不懈惓。 声音不坏。 诸天闻呗声心则欢喜。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铁钵中食已。 置钵在地湿气生坏。 佛言。 从今听用弊纳著钵下。 是国中多热。 纳衣中生虫。 佛言。 应作安钵物。 长老优波离问佛。 以何物作安钵物。 佛言。 应以白镴铅锡作。 作已故生虫。 佛言。 应作安钵栈。 作已瓦钵栈上堕地破坏。 佛言。 应著箱中。 露钵著箱中相触作声。 佛言。 听以弊纳裹著箱中。 长老疑离越比丘。 洗瓦钵置日中日炙津出。 语诸比丘。 瓦钵不净有腻。 比丘不应用食。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疑离越。 汝实洗瓦钵置日中日炙津出语诸比丘瓦钵津腻不净比丘不应用食。 答言。 实尔世尊。 佛言。 从今洗瓦钵已。 不应著日中炙。 著日中者突吉罗。 尔时比丘有贵价衣。 水中浣净欲裁作衣。 以齿啮边若共挽裂此衣处处纵横破裂。 佛言。 从今听畜月头刀子用裁衣。 尔时以鸡毛鸟毛缝衣缝已易坏褰缩。 佛言。 听用二种针铁针铜针尖鼻圆鼻方鼻。 时诸比丘以衣著膝上缝。 缝时皱。 佛言。 敷地缝。 诸比丘敷地缝时土著。 佛言。 当以牛屎涂地。 时或有不正。 佛言。 听绳缀四边。 缀已或有不直。 佛言。 处处拼拼。 时或有不均。 佛言。 刻木为准。 缝时针难得前。 指头伤破。 佛言。 听著指[打-丁+沓]。 尔时针刀指[打-丁+沓]木准。 各著异处求觅难得。 佛言。 听以物盛著一处。 缀衣缝时喜坏衣缘。 佛言。 听著伪缘。 此衣舒在外边喜失。 佛言。 听卷叠。 卷时喜舒。 佛言。 以绳系。 或时风雨污衣。 佛言。 听著覆处。 在覆处著地有虫啖。 佛言。 听打撅著壁上。 时撅头滑衣堕地。 佛言。 听作曲头撅。 诸比丘身有长短。 有短比丘。 截缝衣床就身。 有长比丘。 更处处觅求长床。 佛言。 听凿作孔盈两头出令得共用。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以镜照面。 佛言。 不听照面。 照面者突吉罗。 尔时六群比丘。 或以钵中照面。 或水中照面。 佛言。 若钵中水中照面者突吉罗。 若照看面疮者不犯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以梳梳头。 佛言。 比丘不得以梳梳头。 若梳头者突吉罗。 尔时六群比丘。 又以刷刷头。 佛言。 若刷者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顶上留少发。 佛言。 不听留。 若留者突吉罗。 尔时六群比丘。 留发令卷。 佛言。 不应留发令卷。 若留者突吉罗。 尔时六群比丘。 留发令长。 佛言。 不应留发令长。 若留者突吉罗。 若阿练儿比丘长至二寸无罪。 佛在舍卫国。 尔时比丘。 有癞病疥[癈-(弓*殳)+虫]病。 语药师耆婆。 治我病。 耆域言。 入浴室洗可差。 比丘言。 佛未听入浴室洗。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听入浴室洗。 洗有五功德。 一者除垢。 二者身清净。 三者除去身中寒冷病。 四者除风。 五者得安隐。 尔时浴室中无有坐物。 诸比丘无处可坐洗。 佛言。 浴室中听安坐物。 长老优波离问佛。 用何物作。 佛言。 用木石砖作。 尔时浴室地泥出。 诸比丘以泥水洗。 佛言。 听浴室安橙。 优波离问佛。 用何物作橙。 佛言。 以木石砖作。 尔时当浴室中著火炉。 诸比丘浴时不安隐。 佛言。 应著壁安。 尔时不作灶。 火炎直上至屋。 佛言。 听安灶。 灶中一时著薪。 后比丘来洗时火势已尽。 佛言。 筹量著。 尔时著长薪喜堕落。 若以手举便烧手。 佛言。 以叉举。 当举叉时。 比丘头上无发热痛。 佛言。 以湿物覆头。 尔时须土涂身。 佛言。 应畜盛土物。 尔时须水。 佛言。 应畜盛水器。 尔时水器小。 佛言。 听畜瓮瓮中盛满水尔时瓮水著灶埵上。 有木薪堕上破瓮。 佛言。 凿壁安木著水瓮。 尔时瓮高。 有比丘取水不及。 佛言。 不应高安。 尔时安著下处。 有比丘橖触。 佛言。 不得太下太高。 齐肩齐头安。 时浴室无户风入。 佛言。 应安户扇。 时比丘入浴室时不得闭户。 佛言。 令一比丘看户。 时浴室无窗故闇。 佛言。 安窗。 时浴室无出烟处故熏黑。 佛言。 施出烟处。 时比丘或有用澡豆。 或有用土。 以湿热故。 浴室虫生。 佛言。 应荡除令净。 尔时浴室中大有水。 佛言。 应出水。 出水时诸比丘吐闷或得病。 佛言。 应安伏窦。 伏窦中有蛇蝎蜈蚣。 来入螫诸比丘。 佛言。 应织物遮水窦口。 尔时浴竟弃浴室去。 后火烧浴室。 佛言。 最后比丘应收诸物事。 却瓮却瓨灭火。 闭户下[橝-早+卑]乃去。 佛在维耶离。 有一长者。 名大名梨昌。 大富多饶财宝。 大有田宅力势。 有一比丘。 名迦留罗提舍。 与是长者相识知旧出入往反。 时迦留罗提舍。 食时著衣持钵持坐具。 往大名梨昌所。 是梨昌遥见比丘来赞言善来。 在此处坐。 即敷坐具。 时大名梨昌。 头面礼足已一面坐。 比丘语大名梨昌。 今可往世尊所向世尊作如是说。 云何比丘作非梵行。 是陀骠力士子。 共我妇作非梵行。 大名梨昌语迦留罗提舍。 云何以无根谤清净比丘。 迦留罗提舍比丘语大名梨昌言。 若不向佛说此语者。 不复与汝言语来往。 不入汝舍。 大名梨昌。 与此比丘深相爱敬故。 即作是念。 若我不作是语者。 迦留罗提舍比丘。 必不共我语。 不入我舍。 便语比丘。 我当向佛作是语。 是时大名梨昌。 往诣佛所白佛言。 世尊。 云何比丘作非梵行。 是陀骠力士子共我妇作非梵行。 佛尔时语诸比丘。 汝等皆覆钵。 莫至是大名梨昌家。 诸比丘比丘尼。 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不得到大名梨昌家自手受食。 更有如是人。 亦应与作覆钵。 作覆钵法者。 一心和合僧一比丘唱言。 大德僧听。 此大名梨昌诽谤比丘。 是陀骠力士子清净梵行。 无根波罗夷谤。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和合。 与是大名梨昌作覆钵。 诸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 沙弥沙弥尼。 不得至是家手受食。 如是白。 白二羯磨。 僧作覆钵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尔时诸比丘作如是念。 僧已为是大名梨昌覆钵。 诸比丘比丘尼。 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不得至大名梨昌家手受食。 诸比丘复作是念。 谁能往长者家作如是言。 僧已覆钵。 一切比丘比丘尼。 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不得至汝家手受食。 复作是念。 长老阿难是佛侍者。 于诸比丘中赞叹清净梵行。 阿难能至是大名梨昌家。 作如是言。 僧已作覆钵。 一切比丘比丘尼。 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不复得至汝家手受食。 诸比丘共相谓言。 我等往至阿难所作是言。 僧已为大名梨昌作覆钵。 一切比丘比丘尼。 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不得往大名梨昌家手受食。 诸比丘作是语已。 往至阿难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已。 白阿难言。 长老阿难。 僧已为大名梨昌作覆钵。 一切五众。 不得往大名梨昌家手受食。 我等心念。 谁能往长者家作是语。 众僧为汝作覆钵。 一切五众。 不得至汝家手受食。 诸比丘复作是念。 唯长老阿难是佛侍者。 佛常于比丘众中。 赞叹梵行清净。 堪任能往作是言。 僧今已为长者作覆钵。 一切五众。 不得至汝家手受食。 长老阿难。 今可往大名梨昌家作是言。 僧已为汝覆钵。 一切五众。 不复至汝家手受食。 尔时阿难默然受。 诸比丘见阿难受已。 从坐起作礼右绕而去。 尔时阿难过夜已。 中前著衣持钵至大名梨昌家。 大名梨昌。 遥见阿难来即从坐起。 著衣在一处立叉手言。 善来阿难。 就此处坐。 阿难答言。 我不得坐。 大名梨昌问言。 何故不得。 阿难言。 僧已为大名梨昌作覆钵。 一切五众。 不得至汝家手受食。 大名梨昌语阿难。 我今便为自损功德不生。 阿难答言。 汝实自损功德不生。 问阿难言。 我今可得往佛所仰钵不。 阿难言。 不得。 大名梨昌闻是语已。 心愁迷闷躄地。 大名梨昌妇。 扶头起以水洒面久乃得醒。 妇语大名梨昌。 正有是苦。 更有过是苦耶自言。 我无过罪而面向佛说我过。 于清净比丘众中我谤作非梵行。 尔时大名梨昌。 往诣佛所白佛言。 世尊。 愿为我仰钵。 佛语诸比丘。 为是大名梨昌仰钵。 仰钵法者一心和合僧。 是大名梨昌。 偏袒右肩合掌胡跪言。 众僧忆念。 我大名梨昌骂詈道说比丘陀骠力士子清净梵行人。 我以无根非梵行故谤。 僧作覆钵。 一切五众。 不得至我家手受食。 我今愿众僧还仰钵。 一切五众。 如本往来我舍手受食。 怜愍故。 如是三乞。 一比丘应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大名梨昌。 骂詈道说比丘陀骠力士子清净梵行人。 以无根波罗夷谤故。 僧为作覆钵。 一切五众。 不得往至大名梨昌家手受食。 若僧时到僧忍听。 为大名梨昌仰钵。 如本往来自手受食。 如是白。 白四羯磨。 僧已仰钵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十诵律卷第三十七(杂诵第二)<<[31][32][33][34][35][36][37][38][39][40] . .. >> 十诵律卷第三十八(第六诵之三)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明杂法之三佛游波伽国。 人间教化。 有一处。 名失守罗。 毗师蓝蜜伽蓝。 是失守罗处。 菩伽王子家有新堂成。 名鸠摩罗。 未有沙门婆罗门入中坐者。 尔时王子闻佛游波伽国人间教化在失守罗处毗师蓝蜜伽蓝教化。 我今有新堂。 名鸠摩罗。 成来未久。 修饰画治讫亦未久。 未有沙门婆罗门入中坐者。 若世尊与众僧。 先入我舍者我大得利。 何以故。 佛入我舍故。 佛入已我当后入。 菩伽王子。 即唤萨若瞿妒路摩牢。 向作是语。 我闻世尊游波伽国人间教化在失守罗处毗师蓝蜜伽蓝游行教化。 我今有新堂。 名鸠摩罗。 新成。 未有沙门婆罗门入中坐者。 若佛先入者。 我得大利。 佛入已我当后入。 萨若瞿妒路摩牢。 汝往世尊所。 以我语白佛言。 世尊。 菩伽王子头面礼佛足。 问讯世尊作是言。 菩伽王子有新成堂。 名鸠摩罗。 未有沙门婆罗门入者。 菩伽王子请佛及僧。 时萨若瞿妒路摩牢。 受王子语已。 往世尊所作如是言。 世尊。 菩伽王子。 头面礼足问讯世尊。 少病少恼安乐住不。 我有新成堂。 名鸠摩罗。 成来未久。 修饰画治讫亦未久。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言。 使是王子常得安乐。 佛语萨若瞿妒路摩牢。 天人常求乐。 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留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及余众生亦皆求乐。 佛说已默然。 时萨若瞿妒路摩牢。 见佛默然右绕而去。 到菩伽王子所。 作如是言。 瞿昙沙门已受王子请。 随王子意。 尔时菩伽王子。 竟夜办具种种多美饮食。 办已晨朝敷坐处。 以衣布地。 庄严鸠摩罗堂及阶。 陛庄严竟。 即语萨若瞿妒路摩牢。 往世尊所白言时到。 萨若瞿妒路摩牢受语已。 即往世尊所白言时到。 尔时世尊。 中前著衣持钵大众围绕。 到菩伽王子舍。 尔时王子约敕家内。 一切大小皆出门外。 时王子遥见世尊来。 即从坐起叉手在一面立。 作如是言。 善来世尊。 王子前诣佛所。 头面礼足迎。 世尊到鸠摩罗堂。 王子在阶道边立。 佛及僧往至阶头立住。 尔时菩伽王子。 叉手白佛言。 世尊。 愿前堂上。 从敷[疊*毛]处上。 令我等长夜安隐。 时长老阿难在佛后以扇扇佛。 佛语阿难。 随法约敕王子。 尔时阿难语菩伽王子。 却地所敷衣被床上者置。 王子不肯。 阿难语王子。 佛怜愍后来众生故且却。 时菩伽王子即却地所敷衣被。 尔时王子叉手白佛言。 已却地敷愿佛上堂。 令我等常得安隐。 佛即上堂敷坐具。 在诸比丘前坐。 尔时王子自行水已。 下种种饮食。 僧得饱满。 食已摄钵行水。 行水时王子执澡盘承水竟。 听佛说法。 佛为说种种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从坐起去。 时佛食后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若地敷衣。 不应在上行。 在上行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有一婆罗门。 大富多饶财宝田宅牛羊。 唯少一种。 无有儿息。 求一切天神。 所谓水神树神。 为求儿故。 穷极不能得。 有一比丘尼。 常出入其舍。 后日来时。 婆罗门妇有不净现。 时比丘尼语妇人言。 汝不清净。 我曾闻。 取阿罗汉行迹处物浣取汁洗浴。 便得有儿。 此中除佛及弟子众。 余处更无。 世尊若来入汝舍者。 可得生儿。 时婆罗门妇闻已。 云何方便令佛入舍。 便以方便语婆罗门。 我曾闻。 取阿罗汉行迹处物。 浣取汁洗浴。 便得有儿。 除佛及弟子众。 余处更无。 若佛入舍者。 可得生儿。 时婆罗门不信是语。 以求儿故。 答言。 随意。 妇言。 汝往请佛。 时婆罗门往世尊所。 一面坐问讯世尊。 佛为种种说法示教利喜已默然。 婆罗门言。 愿佛及僧。 明日受我请。 佛默然受。 知佛受已。 从坐起右绕而去。 到自舍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办已晨朝敷坐处。 以种种物布地乃至外门往白佛言。 时到食具已办佛自知时。 诸比丘往婆罗门舍。 佛自住房迎食分。 尔时诸比丘自却地敷前入其舍。 时婆罗门心念。 入时不行地敷上。 出时当在上行。 诸比丘坐已。 自行澡水下食。 僧饱满食已。 摄钵洗手咒愿。 咒愿已从上座次第。 却地敷而出。 时婆罗门心意不乐。 是沙门断种人。 破我婆罗门行我有所为作是供养。 而常不果。 诸比丘食后到佛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诸佛常法。 食后比丘来。 以是语劳问诸比丘。 饮食多美僧饱满不。 佛即以是语劳问诸比丘。 饮食多美僧饱满不。 诸比丘言。 饮食多美众僧饱满。 以上因缘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集僧已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 从今怜愍众生故。 听汝等地敷上行。 时诸比丘尼闻佛听地敷上行。 以婆罗门因缘故。 先往婆罗门家。 比丘尼便往语婆罗门妇言。 佛先结戒。 不听比丘地敷上行。 以是因缘故听。 汝可更请令蹈上过。 时婆罗门妇。 以方便语夫。 佛先结戒。 不听比丘行地敷上。 以是因缘故听。 今可更请。 婆罗门心亦不喜。 以为儿故。 答言。 随意。 妇语夫言。 可往请佛。 婆罗门往到世尊所。 一面坐问讯世尊。 佛为婆罗门说种种法示教利喜。 示教利喜已默然。 婆罗门白佛言。 愿受我明日请。 佛默然受。 婆罗门知佛受。 已从坐起去。 竟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晨朝以种种物布地乃至外门。 往白佛时到食具已办。 尔时世尊著衣持钵。 诸比丘僧前后围绕。 到舍就座坐已。 自行澡水下食。 食已摄钵行澡水。 婆罗门在佛前听说法。 听说法已白佛言。 世尊。 我家当生儿不。 佛言生。 生已当出家。 第二生者亦当出家。 第三生者亦当出家。 次后生者当在家。 佛自恣后游行教化。 有一比丘。 手捉钵药草革屣而行。 佛见此比丘。 知而故问。 汝何以捉钵药草革屣游行。 答言。 我更无著处。 佛言。 从今听畜三种囊。 钵囊药草囊革屣囊。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所受持坐具。 置一处已余处宿。 佛言。 从今日所受坐具不应离宿。 犯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憍萨罗国有阿练儿处。 有二比丘在彼住。 一人犯戒一人净持戒。 此二比丘未曾见佛。 欲共往见佛。 道中值有虫水。 破戒者语持戒者言。 可共饮是水。 持戒者言。 水中有虫。 云何可饮。 犯戒者言。 我若不饮便死不得见佛闻法及僧。 持戒者言。 至死不饮。 时犯戒者便饮。 持戒者不饮便死。 即生三十三天上。 得天身具足。 先到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在一面立已。 佛为种种说法。 得法眼净。 即时礼佛足言。 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我尽形寿为优婆塞。 佛更为说法已默然。 时天礼佛已忽然不现。 时饮水者后到佛所。 佛为无量众围绕说法。 佛见此比丘来到佛所。 佛时披忧多罗僧示金色身。 汝痴人。 欲见我肉身为。 不如持戒者先见我法身。 佛说偈言。 心不善观察  见则不审谛  愚如蛾投火  而贪观我身  色身但不净  汝欲见何为  肉有脂血肉  外为薄皮覆  彼为渴所烧  犹行恭敬戒  至死护我教  彼见我非汝佛说是偈已告诸比丘。 从今不持漉水囊不听行。 若不持行者突吉罗。 不犯者。 有清流水。 或大河或泉水。 从此寺至彼寺。 二十里内不犯。 尔时比丘聚落中有缘事。 无漉水囊故不去。 若不去者此事不成。 以是事白佛。 佛言。 若一比丘有漉水囊。 便得共去。 尔时六群比丘。 聚落中有缘事。 往语知识比丘。 我有缘事可共至聚落。 是比丘言。 我无漉水囊。 六群比丘言。 我有可共俱往。 答言。 可尔。 行时道中共诤。 值有虫水。 六群比丘以漉水囊自漉水饮。 彼比丘索不与。 是比丘极渴急垂死。 以是因缘白佛。 佛言。 若比丘先不共诤。 无嫌心者应共行。 有嫌心者不应共去。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木上食。 佛言。 从今不听木上食。 若用食者突吉罗。 尔时六群比丘。 自畜木橙食。 或畜床子食。 或畜盘食。 佛言。 不听畜木橙木床木槃食。 若用食者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二人共一钵食。 佛言。 不得共钵食。 若共钵食突吉罗。 不犯者。 食休已过与不犯。 佛在王舍城。 六群比丘不著袈裟食。 佛言。 不听不著袈裟食。 不著食者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露形揩。 佛言。 不得露形揩。 犯者突吉罗。 又六群比丘揩露形者。 佛言。 不听揩露形者。 犯者突吉罗。 有二比丘俱露形相揩。 佛言。 若露形相揩者。 俱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有比丘。 名疑离越。 小豆羹中得生小豆。 便出著地。 此豆可生芽叶华实。 是比丘语诸比丘。 此羹不净不应食。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疑离越。 汝实羹中得生小豆。 出著地可生芽叶华实。 语诸比丘此羹不净不应食耶。 答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 此羹若未熟者。 应更煮。 若先生者。 应作净已煮。 佛在舍卫国。 诸比丘作净地羯磨。 佛言。 从今不听作净地。 若作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有比丘名牛呞。 食已更呞。 诸比丘见非时嚼食。 各相谓言。 是比丘过中食。 闻已心愁不乐。 是事白佛。 佛以是因缘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莫谓是比丘过中食。 何以故。 是比丘先五百世时。 常生牛中。 是比丘虽得人身。 余习故在。 佛言。 若更有如是呞食者。 应在屏覆处。 不应众人前呞。 佛在波伽国。 尔时菩伽王子。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王子知佛受已从坐起去。 还家竟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晨朝敷坐处。 往白佛时到。 食具已办唯圣知时。 尔时佛与诸比丘前后围绕。 至菩伽王子家就座而坐。 其家大小多不信佛。 或是婆罗门或边地人。 行食不如法。 半著钵中半弃在地。 是诸比丘不知云何得食。 是事白佛。 佛言。 食堕所受草叶上者应食。 若有土著者。 吹土却而食。 或有多土著者。 水洗得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铜杅中食。 诸居士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铜杅中食加婆罗门。 佛言。 不听铜杅中食。 犯者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洗脚处洗脚。 洗脚时并共人语。 余比丘见吐闷。 佛言。 从今不得洗脚时共他语。 犯者突吉罗。 佛自恣后游行教化。 有比丘手捉革屣行。 佛见是比丘。 知而故问。 汝何以手捉革屣行。 答言。 革屣啮脚。 脚中痒闷。 无揩脚物。 佛言。 听畜揩脚木用。 除脚痒故。 佛在王舍城。 尔时有檀越施僧扇。 诸比丘不受。 佛未听我等畜扇。 是事白佛。 佛言。 听畜。 僧得畜一人亦得畜。 复有人施僧拂。 诸比丘不受。 佛未听我等畜拂。 是事白佛。 佛言。 听畜。 僧得畜一人亦得畜。 时有人施僧牦牛尾拂。 诸比丘不受。 不知何所用。 是事白佛。 佛言。 听受用。 拂佛塔及诸阿罗汉塔。 尔时有人以摩尼珠作拂柄施比丘。 诸比丘不受。 不知云何用。 是事白佛。 佛言。 听受用。 拂佛塔及阿罗汉塔。 尔时有檀越施僧多罗树叶。 诸比丘言。 佛未听我等畜多罗树叶。 是事白佛。 佛言。 僧得受一人亦得受。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自持盖入他舍。 诸居士诃责言。 云何名比丘。 持盖入他舍如王如大臣。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听持盖入他舍。 犯者突吉罗。 不犯者。 若解若置门外。 佛在舍卫国。 有二婆罗门。 一名瞿婆。 二名夜婆。 于佛法中笃信出家。 本诵外道四围陀书。 出家已以是音声诵佛经。 时一人死一人独在所诵佛经忘不通利。 更求伴不得。 心愁不乐。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以外书音声诵佛经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有比丘。 舍修多罗阿毗昙。 舍毗尼。 诵外书文章兵法。 远离佛经。 佛言。 从今诸比丘。 若有学诵外书文章兵法者。 突吉罗。 佛未制是戒时。 长老舍利弗目连处高座上。 为诸新比丘沙弥说法。 教学诵外书。 为破外道论故。 制是戒已。 长老舍利弗目连。 便不处高座为新比丘沙弥说法教学外书。 尔时诸外道。 闻沙门瞿昙不听弟子学诵外书。 是婆罗门便往语诸信佛。 优婆塞言。 可共往到诸比丘所。 答言。 随意。 外道到已。 与新比丘沙弥共论议。 诸新比丘沙弥皆不能答。 以二事故。 一者新入道。 二者佛制不听学故。 时诸外道轻弄。 诸优婆塞言。 汝之大师汝所供养。 汝所尊重上坐先食者。 正如是耶。 诸优婆塞闻是事心愁不乐。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听为破外道故诵读外道书。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迦留陀夷。 放火烧诸草木。 以放烧故。 多杀种种虫。 佛言。 从今比丘不得放火烧。 若放火烧者。 随所杀得罪。 佛在舍卫国。 有看病人。 未满五腊。 为病人出行。 离依止入聚落。 求药不得。 尔时心念佛制戒。 不得离依止一夜别宿。 即于彼处便求依止。 依止师复病。 是人心念。 彼依止师病。 此依止师亦病。 我今当作何等。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听。 若五夜若六夜无依止不犯结此戒已。 六群比丘闻佛听故。 便五夜不求依止。 何以故。 若得依止者。 须我供给。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有好依止师者。 乃至一夜不依止突吉罗。 若比丘无依止。 乃至不得取僧洗脚水用。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迦留陀夷反著俱执。 诸比丘见已怖畏。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反著俱执。 犯者突吉罗。 自舍内覆身不犯。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人持表里[卄/毦]俱执。 施长老须菩提。 须菩提言。 佛未听受表里[卄/毦]俱执。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听畜表里[卄/毦]俱执。 众得畜一人亦得畜。 复有人施长老须菩提俱执。 半成色半不成色。 时须菩提不受。 作是言。 佛未听我等受半成色半不成色俱执。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听畜半成色半不成色俱执。 众僧得受一人亦得受。 佛在舍卫国。 有五比丘。 得长五肘广三肘衣。 著是衣入聚落乞食。 衣长曳地土所污。 脚蹑头堕地著不周正。 是事白佛。 佛言。 听长衣施鞙纽施近缘。 故衣曳地土污脚蹑堕地著不周正。 佛言。 从今听反摄上著。 尔时佛自施鞙纽。 前去缘四指施鞙。 后八指施纽。 语诸比丘。 应如是作。 佛在舍卫国。 有比丘。 不系泥洹僧入聚落。 于聚落中堕地。 是比丘大惭愧。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系泥洹僧入聚落者突吉罗。 有比丘一匝系泥洹僧。 入聚落时啑故。 带断堕地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一匝系泥洹僧入聚落。 犯者突吉罗。 尔时有人。 施长老须菩提细缕系腰带。 须菩提不受作是言。 佛未听我受细缕系腰带。 是事白佛。 佛言。 听畜三种带。 一者细缕带。 二者索绳。 三者编带。 带时泥洹僧喜破。 佛言。 应施环。 六群比丘如两耳著泥洹僧。 细褶著泥洹僧。 釿头著泥洹僧。 参差著泥洹僧。 著细生疏泥洹僧。 佛言。 不得如两耳著泥洹僧。 细褶著泥洹僧。 釿头著泥洹僧。 参差著泥洹僧。 著细生疏泥洹僧。 著者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手摩须发。 如牛舌舐。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手摩须发犯者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二人共床卧。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二人共一床卧。 犯者突吉罗。 若一人坐一人卧不犯。 尔时六群比丘。 二人共地敷卧。 佛言。 从今不听二人共一敷卧。 犯者突吉罗。 各自别有敷具不犯。 尔时六群比丘。 二人共一覆衣中卧。 佛言。 从今不得共一覆衣中卧。 犯者突吉罗。 不犯者。 各别有衬身衣。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著俗人衣。 诸居士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著俗衣。 与白衣何异。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著俗衣。 犯者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抄襞泥洹僧。 如相扑人又似作人。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抄襞衣著。 犯者突吉罗。 不犯者。 登梯覆屋泥屋。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负担行。 如似驴牛负驮。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负担行。 犯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憍萨罗国。 有边聚落。 是中常畏贼。 聚落人民畏贼故。 舍此处去。 尔时有比丘。 从憍萨罗国向舍卫国。 是比丘捉瓦钵捉杖。 所经聚落中人。 遥见来作是念。 此是贼来。 捉槊捉楯见已怖畏还入楼阁。 比丘渐渐来近。 知是沙门。 问言。 汝是何沙门。 答言。 释子沙门。 言汝失沙门法坏沙门法。 令我等怖畏。 是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行时不听捉杖捉络囊。 犯者突吉罗。 佛自恣后人间游行。 有一羸瘦比丘。 手捉钵行。 佛知故问。 汝何以手捉钵行。 答言。 无物可盛。 佛言。 从今羸瘦老病比丘。 僧羯磨听杖络囊盛钵行。 应如是作。 一心和合僧。 是老病比丘从坐起。 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跪合掌作是言。 大德僧听。 我某甲老病比丘。 从僧乞捉杖络囊盛钵行。 僧怜愍故。 听我老病比丘捉杖络囊盛钵行。 如是三乞。 僧应听。 实是比丘若言老病。 实不老病不应听。 若言老病。 实老病应听。 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某甲比丘老病。 从僧乞捉杖络囊盛钵行。 若僧时到僧忍听。 与是老病比丘捉杖络囊盛钵行。 如是白。 白二羯磨。 僧与是老病比丘捉杖络囊盛钵行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佛在舍卫国。 佛与大众前后围绕说法。 尔时憍萨罗王波斯匿。 在会中坐。 有比丘啖蒜远大众行。 是比丘作是念。 莫使佛及王闻臭。 佛遥见是比丘。 佛为王说种种法示教利喜。 王闻法已心大欢喜。 佛说法已默然。 王右绕佛而去。 尔时长老阿难。 佛后以扇扇佛。 王去不久。 佛知故问阿难。 此比丘何以远大众行。 答言。 此比丘啖蒜。 恐佛及王闻臭。 不敢近佛。 佛知故问阿难。 比丘啖如是比相食耶。 答言啖。 若啖如是比相食失法利。 佛言。 此比丘若入众中。 闻我法应得正见。 语诸比丘。 是事不应作。 佛告诸比丘。 比丘不得啖蒜。 若啖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舍利弗得风病。 药师教言。 乳中煮蒜啖。 舍利弗言。 佛未听乳中煮蒜啖。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乳煮蒜啖。 随啖蒜法行。 云何随法行。 啖蒜者。 不应近佛乃至和上阿阇梨一切上座佛塔声闻塔温室讲堂僧食厨下。 不得近僧坊外门立。 不得入僧厕大小便。 不得入僧浴室。 不得入众人坐处。 当于屏房住。 若急大小便者。 应使人掘地作处。 若无净人。 应就远屏处大小便。 若病差已。 应扫洒所住处涂地卧具床席。 更应抖擞。 故有臭者应洗浣。 是比丘从房出闭户下掸。 下掸已去。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自取诃梨勒果与净人已从受啖。 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不应自手取诃梨勒果与净人更从受啖。 犯者突吉罗。 余一切果亦如是。 佛在舍卫国。 有比丘名难提。 是比丘作与净学沙弥。 如先所说。 佛在舍卫国尔时长老毕陵伽婆蹉眼痛。 时药师教言。 和药作丸著火上烧服烟。 优波离问佛用何物作药。 佛言。 但除青木香药和合。 余一切香著火中手接取烟而咽。 时以手接烟不得。 佛言。 作筒。 时筒太长不得烟。 佛言。 莫长作。 又复短作便烧手。 佛言。 莫太短。 又时丸药在一处。 筒在一处。 取时难得。 佛言。 应畜囊盛。 盛时筒破药丸。 佛言。 中应施鬲。 施鬲已不系头筒堕地。 佛言。 应系头。 佛在舍卫国。 有病比丘。 苏油涂身不洗痒闷。 是事白佛。 佛言。 应用澡豆洗。 优波离问佛。 用何物作澡豆。 佛言。 以大豆小豆摩沙豆豌豆迦提婆罗草梨频陀子作。 佛在舍卫国。 长老舍利弗患热血病。 时药师教言。 以娑摩尼水洗。 优波离问佛。 用何物作娑摩尼。 佛言。 除毒树。 取余一切树华叶作。 佛在舍卫国。 长老毕陵伽婆蹉患眼痛。 时药师教言。 应脂灌鼻。 时比丘以指渧鼻中。 或以毳取而渧。 渧时不便流入。 眼更增痛剧。 是事白佛。 佛言。 作筒灌。 作筒大鼻不受。 复小作溢失不中。 用是事白佛。 佛言。 莫大莫小作。 得受一波罗。 若一波罗半。 欲唾以手承取。 以手承取故便欲吐。 佛言。 听用弊衲承取。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毕陵伽婆蹉患眼痛。 时亲里遣乘来唤。 答言。 佛未听乘乘。 是事白佛。 佛言。 病者听乘车舆。 尔时佛不听乘辇。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乘辇。 是比丘乘辇时垂脚。 佛言。 应摄脚在板上摄脚。 己身不安。 佛言。 听捉木格。 尔时有少乐比丘。 捉木格手痛。 佛言。 以物缠木。 坐时日照面。 佛言。 应施轩。 若一切乘上所须庄严物。 皆听作。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 只桓中处处大便。 密迹执金刚神诸非人。 皆嗔呵责言。 此中应作不净耶。 佛语诸比丘。 不应处处大便。 当在一处作。 一处作已大聚粪。 佛言。 除却。 除却时诸比丘吐闷。 佛言。 掘地作坑。 作坑已坑边有大便。 污比丘脚。 佛言。 应施安脚处。 优波离问佛。 用何等物作安脚处。 佛言。 以木石砖作。 大便时露地无障人见。 佛言。 应作障。 时两相见。 佛言。 应施鬲。 施鬲已出入时故相见。 佛言。 应别施户。 时有老比丘。 上厕时喜倒。 欲起时便却偃。 佛言。 应施格令得企。 起时须水洗大便处。 佛言。 应畜水器。 又无土洗手。 佛言。 应安土。 土或少。 佛言。 大器盛。 是时平地著器。 或畜生牛马獐鹿猕猴狗来蹈坏。 佛言。 应凿地安器。 又不覆上。 有毒蛇蛆[虫*賴]蜈蚣百足。 入中啮比丘。 佛言。 应覆上。 又洗手时。 地大作泥污脚。 佛言。 应作安脚处。 长老优波离问佛。 用何物作安脚处。 佛言。 用木石砖作。 诸比丘洗时露现。 佛言。 应施障。 或二三人俱洗相见。 佛言。 应施鬲。 又出入时相见。 佛言。 应别施户。 佛在舍卫国只桓中。 诸比丘处处小便。 金刚神诸非人皆嗔呵责。 此中应作不净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处处小便。 应在一处作。 一处已如渠流。 佛言。 应安瓮。 瓮满。 佛言。 应弃。 弃时比丘吐闷。 佛言。 瓮下作孔令出。 瓮久便臭。 佛言。 应盖上。 比丘却盖时小便臭剧。 佛言。 盖上开小孔令臭气出。 时瓮四边小便流污脚。 佛言。 应作安脚处。 优波离问佛。 用何物作。 佛言。 应用木石砖作。 诸比丘小便时露现。 佛言。 应施障。 小便时两相见。 佛言。 应施鬲。 施鬲已出入时故相见。 佛言。 应施户。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人施僧瓦瓨。 诸比丘不受。 不知何所用。 是事白佛。 佛言。 应受用。 盛水取水浴室中用。 佛在刍摩国与大比丘僧说五阴法。 所谓色受想行识。 尔时佛啑遍。 五百比丘一时同声言老寿。 佛语诸比丘。 以汝等言老寿故。 便得老寿耶。 不也世尊。 佛言。 从今不得称老寿。 称老寿者得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诸比丘入舍卫城乞食。 时檀越施种种好食。 乳酪生酥熟酥油蜜鱼肉脯。 诸比丘不取。 将无是乞美食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乞而得应受。 初二十法竟。 中二十法上。 佛在王舍城。 尔时跋提长者。 作大僧坊种种庄严。 不覆上房舍漏。 是事白佛。 佛言。 应覆。 覆已脊上漏。 佛言。 更厚覆。 厚覆已风发。 佛言。 应钉撅。 钉撅已撅孔头漏。 佛言。 应施瓫覆。 覆已瓫喜堕地。 佛言。 应穿底作孔钉。 钉已水入。 佛言。 应钉上安覆釜。 安覆釜已风吹撅动摇作声。 佛言。 应以草叶树皮缠头。 缠头已安覆釜。 佛在舍卫国。 尔时比丘畜贵价火浣衣。 时诸比丘二三人共抖擞抖擞时衣褰缩不正。 佛言。 应细杖打尘土。 打时土入长条中。 佛言。 更以小杖打。 打时土入短条中。 佛言。 更以小杖打。 佛在舍卫国。 尔时比丘新成染衣。 以扫彗扫却染滓。 是衣色坏衣上成道。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以新手巾却滓。 佛在王舍城。 尔时跋提长者作僧坊。 极广大种种庄严。 多人来看。 无地覆故。 多尘土出坌僧坊内。 诸比丘心念若佛听地覆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应安地覆。 佛在舍卫国。 诸比丘无捣药物。 是事白佛。 佛言。 应石上磨。 佛在王舍城。 尔时瓶沙王。 于竹园中起五百僧坊。 有成者有未成者。 时王命终。 王阿阇世到竹园中看。 见是房舍即问此为谁作。 比丘答言。 大王。 是父王所作。 有成者有未成者。 王便命终。 王问比丘。 何不成竟。 答言。 无直。 王言。 我当与直。 时房舍成竟。 无隥道故。 无人在上住。 王问诸比丘。 是房中有人不。 答言无。 何以故。 答言以无隥道故。 王言。 我当作。 比丘答言。 佛未听作。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时长老优波离问佛。 用何物作隥道。 佛言。 用木石砖作。 佛住王舍城。 时僧坊极大。 一切时多有客比丘来。 初夜中夜后夜来者。 有持大床去。 有持绳床去者。 有持大褥去者。 有持座褥去者。 夜即彼间宿。 明日弃去。 尔时陀骠摩罗子知僧卧具后日处处持床褥来时极苦。 作是念。 佛听以针缀床褥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缀缀时床褥中央不缀。 持床东西时。 毳并聚一处。 即作是念。 佛听我缀中央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听以针缀长老优波离问佛。 用何物作针。 佛言。 以铁作铜作木作。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舍利弗热血病药师教言。 烧石著乳中饮。 答言。 佛未听烧石著乳中饮。 是事白佛。 佛言。 听烧石著乳中饮。 烧石时诸比丘或以草木叶若破瓦。 捻著乳中灰土污乳。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听以铜铁作支安锁。 以石著中烧。 举锁抖擞。 去灰著乳中。 佛在舍卫国。 有人持火炉施长老须菩提。 须菩提言。 佛未听受。 是事白佛。 佛言。 得受。 时然薪火焦堕地。 比丘以手举烧手。 佛言。 听作抄火物。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舍利弗风病。 药师教言。 以暖水洗。 答言。 佛未听暖水洗。 是事白佛。 佛言。 听暖水洗。 洗时或用钵揵镃暖水水少不足。 是事白佛。 佛言。 听釜中暖。 诸比丘盛满釜水著露地。 四边著薪然时釜破。 是事白佛。 佛言。 应施三碣。 时碣上安釜下然火薪难然。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以斧破薪然。 佛在阿罗毗国。 时寺门楣破。 佛见已知而故问阿难。 是寺门楣何以破耶。 答言。 木师忙懅不得作。 佛语阿难。 求木作具来。 阿难受佛教。 求木取作具来与佛。 佛取以自手治塔门楣。 治已语诸比丘。 从今听。 一切木作具应畜。 随比丘能治者治。 佛在阿罗毗国。 时覆僧坊。 比丘在地立授草不及。 佛言。 应施橙。 施橙已故不及。 佛言。 应施梯。 施梯已不遍。 佛言。 应施棚施棚已不知云何施。 佛言。 栿上应钉橛以绳系。 橛随意移棚。 佛在舍卫国。 有比丘患男根肿。 脓血污衣。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以物缠裹。 佛在舍卫国。 有比丘病。 看病人岁小。 立抱病比丘久立。 迷闷躄地垂死。 是事白佛。 佛言。 年少看病比丘得共病人坐。 病人怜愍故。 佛在舍卫国。 诸比丘著新染色衣。 入舍卫城乞食值雨。 时比丘襞衣著一处湿故色异。 是事白佛。 佛言。 应晒。 晒时敷地晒。 晒已土著。 佛言。 应以牛屎涂地晒。 应已衣不时干。 佛言。 绳上晒。 故不时干。 佛言。 应施曲橛。 施曲橛已故不时干。 佛言应床上晒。 晒已故不时干。 佛言。 应施架。 施架时妨行处。 佛言。 应并一处。 并一处已近壁土污。 佛言。 应离壁。 离壁已故不时干。 佛言。 应高悬晒。 佛在阿罗毗国。 时诸比丘办浴具。 有比丘浴时脱衣著空地入浴室洗。 有毒蛇蛆[虫*賴]百足入衣中。 比丘著衣时为虫所螫。 佛言。 施衣架安衣已入浴室洗。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末利夫人入只桓听法。 诸比丘闇中说法。 末利夫人语诸比丘。 何不然灯。 答言。 无灯。 夫人言。 我与灯。 答言。 佛未听我等然灯。 是事白佛。 佛言听。 佛在舍卫国。 时末利夫人施僧高座。 诸比丘言。 佛未听我等受。 是事白佛。 佛言听受。 末利夫人心念。 佛听我画此高座者善。 佛言。 除男女交会像。 余者听画。 佛在舍卫城。 尔时六群比丘嚼长杨枝。 时诸居士见已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云何嚼长杨枝。 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嚼长杨枝。 佛言。 从今不得嚼长杨枝。 犯者突吉罗。 时诸比丘嚼短杨枝。 佛是处经行。 诸比丘遥见佛来。 恭敬故。 即咽是杨枝。 塞咽不下垂死。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从今听用三种杨枝上中下。 上者长十二指。 下者长六指。 此二中间名中。 佛在舍卫国。 时有比丘。 度儿作共行弟子。 弟子不如法。 余比丘言。 此弟子不如法。 何不驱去。 答言。 此是我子弟子。 云何驱去。 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若儿若弟子不如法者。 应驱去。 佛在舍卫国。 尔时沙弥罗睺罗。 违逆师迦留陀夷。 时迦留陀夷驱出寺。 时沙弥罗睺罗。 在只桓门外啼泣。 佛从外来入只桓。 时见罗睺罗啼泣。 佛知故问。 何故啼耶。 罗睺罗向佛广说是事。 佛语诸比丘。 从今不得驱沙弥出僧伽蓝。 应驱出房舍。 佛在舍卫国。 时诸比丘唾净地地发坏。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唾净地。 犯者突吉罗。 时诸比丘不知唾何处。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以手承唾。 承唾时心中吐闷。 佛言。 应畜唾器。 时唾器满。 佛言。 应弃。 弃时复欲吐。 佛言。 唾器中著灰著沙著焦物令消唾。 佛在王舍城。 时长老迦叶从耆阇崛山出。 上下时日炙面污入眼眼痛。 是事白佛。 佛言。 听畜手巾拭。 佛在舍卫国。 长老跋提行头陀。 入浴室洗时。 不听他人揩摩。 作是念。 若佛听我编绳自揩身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用编绳。 长老优波离问佛。 以何物作。 佛言。 以毳刍摩劫贝文阇草麻婆娑草。 舍利弗病患脊痛。 作是念。 佛听我著禅带坐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著禅带坐。 优波离问佛。 以何物作禅带。 佛言。 用毳刍摩劫贝文阇草及婆娑草皮作。 佛在舍卫国。 时世尊患风脊痛。 时药师教言。 酥油涂身涂身已。 槽盛暖水入中卧。 佛语阿难。 暖水著槽中持来。 阿难受教。 槽盛暖水来。 时佛酥油涂身入中卧。 卧已病得除愈。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从今听若有风病以酥油涂身暖水中卧。 佛在阿罗毗国。 诸比丘办卧具时。 暮多有客比丘来。 僧敷具少。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应上座次第与。 不得敷具者。 与草与叶。 各令自敷卧具卧。 佛在舍卫国。 憍萨罗国阿练儿处。 有一比丘住。 是比丘以颇梨珠出火。 时贼住彼处。 见比丘珠中出火。 作是念。 必是毗琉琉珠。 贼即语比丘。 与我此琉璃珠。 比丘答言。 善人。 我无琉璃珠。 时贼心念。 是比丘不肯正尔与我。 我当杀此比丘。 即杀比丘已觅珠。 于针线囊中乃得颇梨珠。 是贼相语言。 乃以此颇梨珠故。 杀此比丘。 时贼仰卧死比丘。 还以颇梨珠。 著其脐中便去。 时诸比丘食后经行。 见是死比丘。 各相谓言。 以此珠故。 为人所害。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已。 语诸比丘。 从今不得畜月珠日珠。 若畜者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时诸比丘。 以大价火浣衣石上浣。 浣已破坏。 佛言。 应著板上手揉浣。 佛在舍卫国。 时末利夫人作一讲堂种种庄严施僧。 诸比丘言。 佛未听我等受种种庄严讲堂在中出入。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此堂清净。 可受在中出入。 时有鹅鸳鸯孔雀俱舍罗鸟乌耆罗命命飞燕诸鸟入出作声。 妨诸比丘坐禅诵经。 是事白佛。 佛言。 应施栏楯。 施已故来入。 佛言。 应施网。 时优波离问佛。 以何物作网。 佛言。 以毳以刍摩劫贝文阇草麻龙须皮等作。 作已喜烂坏。 佛言。 应施雀目。 诸鸟故得来。 佛言。 应悬帘。 悬帘时闇。 佛言。 应施绳牵上。 佛在阿罗毗国。 新作僧伽蓝无扫地物。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作扫彗。 佛在舍卫国。 时长老毕陵伽婆蹉眼痛心念。 若听我高处坐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高处坐。 在高处时畏堕地。 作是念若佛听我高处作栏楯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高处作栏楯。 佛在舍卫国。 时僧坊无门。 牛马猕猴狗等来入。 是事白佛佛言。 应作门。 佛在舍卫国。 时诸比丘不知何处著针。 佛言。 应作针筒。 佛在舍卫国。 诸比丘不知何处著药草。 是事白佛。 佛言。 应畜盛药物。 诸比丘无晒药物。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作晒药物。 佛在舍卫国。 给孤独居士施僧褥。 诸比丘言。 佛未听受褥。 是事白佛。 佛言。 听僧畜私亦得畜。 时诸比丘不自畜褥覆坏僧卧具。 露身坐上起时毛著身。 是事白佛。 佛言。 应自畜褥覆著僧褥上。 若不自敷者突吉罗。 佛在阿罗毗国。 比丘露地翘一脚洗。 便倒地垂死。 是事白佛。 佛言。 应畜洗脚物。 长老优波离问佛。 用何物作洗脚物。 佛言。 用木石砖作佛在阿罗毗国。 作新僧伽蓝。 时天久旱地干焦。 后便大雨地皆发坏。 诸比丘行出入时。 脚蹈地坏。 佛言。 应施脚蹈处。 长老优波离问佛。 用何物作蹈处。 佛言。 应用木石砖作。 彼僧伽蓝多房舍。 时诸比丘各自房前作脚蹈处。 佛言。 应周匝行行作蹈处者好。 佛在舍卫国。 诸比丘从憍萨罗国向舍卫国。 中道有流水渠。 诸比丘到渠岸边住。 脱革屣已两屣相拍。 相拍时尘出。 诸天神皆嗔呵责比丘此中不应作是。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道中拍革屣。 犯者突吉罗。 若道中行革屣有土时。 应用软羊皮拭。 佛在舍卫国。 尔时龙子信乐佛法。 来入只桓。 为听法故。 有比丘。 以绳系咽弃无人处。 时龙子向母啼泣。 母言。 汝何以啼泣。 答言。 我为听法入只桓中。 有一比丘。 以绳罥我项弃无人处。 龙母大嗔。 往诣佛所向佛言。 诸比丘时佛为大众围绕说法。 佛遥见龙来。 佛以慈心三昧力灭彼毒心。 龙母到佛所在一面立白佛言。 是诸比丘弊恶不善。 我子信心故。 来入只桓听法。 诸比丘以绳罥咽远著无人处。 龙子在彼被绳罥者。 是大不好。 如被摈弃。 尔时佛种种因缘为龙母说法示教利喜已默然。 时龙母闻法已。 礼佛右绕而去。 龙母去不久。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从今不得罥蛇弃。 犯者突吉罗。 听以器盛覆头远著无人处。 不得畜押蛇罥。 犯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时放马人有缘事。 来至舍卫城。 为僧作种种[麩-夫+并]。 盛满器施僧。 诸比丘言。 佛未听我受怛钵那。 是事白佛。 佛言。 是净食应受。 佛在舍卫国。 诸比丘无物浸衣。 是事白佛。 佛言。 应畜槽杅盆浸衣。 佛在舍卫国。 诸比丘无物浣衣。 是事白佛。 佛言。 应畜槽杅盆浣衣。 佛在舍卫国。 时跋提长者作大僧坊。 青赤白黑种种庄严施僧。 作是念。 若佛听我以青赤白黑色庄严房施僧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听。 汝以青赤白黑色庄严房施僧。 佛在舍卫国。 忧伽长者。 持牛头旃檀器直十万两金及阎浮敷具持到佛所白佛言。 世尊。 此牛头栴檀器直十万两金及阎浮敷具。 愿佛受之。 若佛得风病。 以此栴檀器盛油涂身。 佛默然受。 时长者见佛默然受已。 即持牛头栴檀器与佛已。 头面作礼右绕而去。 是长者去不久。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今忧伽长者。 施牛头栴檀器直十万两金及阎浮敷具。 从今若有如是病比丘。 不求自与应受用。 佛在舍卫国。 有人施僧种种和香。 诸比丘不受。 不知何所用。 是事白佛。 佛言。 应受。 用涂房舍。 时诸比丘涂舍外。 多有众人来看塔寺。 众人见此香涂舍外。 谓是佛塔声闻塔。 时多有人众象马牛车男女音声。 妨诸比丘坐禅读经。 诸比丘心不喜。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若得和香。 应涂舍内。 涂床床髀床脚床板。 床档衣橛衣架。 涂地四壁。 如是涂者。 坊舍得香。 施者得福。 十诵律卷第三十八(杂诵卷第三)<<[31][32][33][34][35][36][37][38][39][40] . .. >> 十诵律卷第三十九(第六诵之四)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明杂法之四佛在刍摩国。 与五百大众共会。 尔时世尊。 与五百比丘说五阴法。 所谓色受想行识。 时诸比丘持钵著露地。 天魔变作大牛身来向钵。 有一比丘遥见牛来向钵。 语比座比丘言。 看此大牛来向我钵。 不破我钵耶。 佛语诸比丘。 此非牛是魔所作。 欲坏汝等心。 佛言。 从今房舍中。 应作安钵处。 佛在舍卫国。 有比丘。 从憍萨罗国。 共估客游行。 来向舍卫国。 时估客载满车油。 在道行险难处。 有一估客。 车破牛脚跛。 是人语诸伴言。 随力多少为我取油。 莫弃于此。 诸伴言。 我等车各自满重。 若取者共汝俱失。 诸伴舍去。 是一估客。 独守此油心愁不乐。 诸比丘从后来。 诸比丘以二事故在后。 一者恐尘坌。 二者恶车声。 守油人见比丘来。 大欢喜作是念。 此油非是我有。 今当施僧。 诸比丘来至。 便语诸比丘。 集在一处我施僧油。 时诸比丘各分取油。 盛钵中半钵中键镃中。 盛已持去。 道经市中前去。 估客见诸比丘持油来。 即生妒心语诸比丘言。 汝此油何处买来。 何处卖去。 何处下驮。 何处取利。 诸比丘闻是语心不喜。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道中檐油行。 犯者突吉罗。 佛自恣后游行教化。 有比丘手执革屣行。 佛见已知而故问。 何以手执革屣行。 答言。 我脚指间破无物可涂。 佛言。 从今听畜盛苏油囊。 受一升若半升。 又更应畜覆囊物。 佛从迦罗卫国。 与诸比丘行。 向舍卫国。 诸天神随比丘行。 作是念。 若诸比丘或能说法。 我等当听得大利益。 诸比丘行时。 作戏调言语。 诸天神皆嗔。 呵责比丘言。 沙门释子道路游行。 何不说法咒愿。 诸天神得欢喜利益。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诸比丘道路行时。 应说法咒愿天神欢喜利益。 若比丘在园中住树下住。 或水边住或泉边住。 或多人处住时。 诸天神多有来集。 皆作是念。 诸比丘或能说法。 我等听受得大利益。 诸比丘在园中住。 树下住水边住。 泉边住多人处住时。 说法咒愿。 诸天神得欢喜利益。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园中住。 树下住水边住。 泉边住多人处住时。 当说法咒愿。 天神欢喜利益。 佛在舍卫国。 比丘向暮有贼处行。 见贼已是比丘畏贼故失衣。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比丘不得向暮贼处行。 若有事缘向暮行时。 以衣分著两肩上。 以绳系腰疾过贼道。 佛在阿罗毗国。 时阿罗毗无水。 诸比丘是事白佛。 佛言。 应作井。 佛在阿罗毗国。 是国中有新成僧坊。 比丘扫地无弃粪物。 是事白佛。 佛言。 应畜粪箕。 佛在舍卫国。 有比丘患下数数起故大疲极。 是事白佛。 佛言。 应床上穿孔床下安器。 佛在舍卫国。 长老优波离问佛。 世尊。 如弗迦罗沙王婆罗门。 从佛乞三种礼敬。 若沙门瞿昙。 见我乘象时。 若手持辔。 若著革屣。 若敛脚时。 若却头上幞。 见是已当知。 我已礼敬沙门瞿昙。 我在道行时。 成竖脚。 或却天冠。 或却盖。 见是已当知。 我已礼敬世尊。 若沙门瞿昙。 见我在大众中。 大声语时。 喜笑时。 或掉衣角时。 见是已当知。 我已礼敬世尊。 比丘应作是三种礼不。 佛言。 不得。 佛语优波离。 称和南者。 是口语。 若曲身者。 是名心净。 优波离。 若比丘礼时从座起。 偏袒右肩脱革屣右膝著地。 以两手接上座足。 佛在舍卫国。 诸比丘于只桓中处处剃发。 时诸天神金刚神皆嗔诃责。 此处不应作是。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应处处剃发。 时多积发。 佛言。 应除弃。 除弃时比丘吐逆。 佛言。 应一处作坑。 佛在舍卫国。 有人施僧华鬘。 诸比丘不受。 不知用华鬘作何物。 是事白佛。 佛言。 听受。 应以针钉著壁上。 房舍得香施者得福。 佛在舍卫国。 时众僧发长。 时剃发人大懅。 时有一剃发人作比丘。 是比丘作是念。 若佛听我畜剃发刀剃僧发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畜剃刀与僧剃发。 佛在舍卫国。 时僧指爪长。 剃发人懅。 时有剃发人作比丘。 是比丘作是念。 若佛听我畜截爪刀与僧截爪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畜刀与僧截爪。 佛在舍卫国。 尔时僧鼻毛长。 时剃发人懅。 时有剃发人作比丘。 是比丘作是念。 若佛听我畜镊拔僧鼻中毛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畜镊拔僧鼻中毛。 佛在舍卫国。 诸比丘露地敷绳床。 结跏趺坐禅。 天热睡时头动。 有一毒蛇绳床前行。 见比丘头动。 蛇作是念。 或欲恼我。 即跳螫比丘额。 是比丘故睡不觉。 第二螫额亦复不觉。 第三螫额比丘即死。 诸比丘食后彼处经行。 见是比丘死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集比丘僧已语诸比丘。 从今绳床脚下施支令八指。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毕陵伽婆蹉眼痛。 入浴室洗时。 汗入眼中便增痛。 佛言。 应以泥涂额上。 时泥气入眼眼复增剧。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以香和泥涂额上。 佛在舍卫国。 长老优波离问佛。 如佛说。 汝目连。 从今僧自说戒。 我不入僧中。 诸比丘不知谁应说戒。 佛言。 应上座说。 若上座不利。 次第二上座。 如是次第能者说。 时有说戒人处处忘。 忘时默然住。 佛言。 应授。 诸比丘便次第授。 佛言。 不应次第授。 但授忘处。 佛在舍卫国。 长老优波离问佛。 阿耆达婆罗门。 施佛八种浆。 周罗浆牟罗浆俱罗浆楼伽浆说盘提浆颇梨沙梨浆桃浆蒲萄浆等。 今日受明日得饮不。 佛言。 无滓病者得饮。 有滓不听饮。 佛在王舍城。 有大僧坊。 是中有客比丘。 初夜中夜后夜一一时。 来见下座比丘。 脱衣坐遣令起。 下座答言。 住上座不知时。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若唱时。 若打揵稚时。 分取卧具然后敷私卧具然灯。 星宿出时。 禅镇著头上。 自是已后。 不应遣下座起。 遣者突吉罗。 佛在阿罗毗国。 阿罗毗上座。 初夜坐禅中夜还房。 还房时道中畏师子虎狼熊罴。 是事白佛。 佛言。 房舍四边应作墙。 若作篱绕四边竖栅。 佛在阿罗毗国。 有新房舍。 天旱久不雨。 后卒雨大水渍墙壁烂坏。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作水窦绕。 四边应作堑。 佛在舍卫国。 尔时比丘尼僧发长。 时剃发人懅不得剃。 有一比丘尼名提舍。 先是剃发人。 作是念。 若佛听我畜剃刀与比丘尼剃发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畜剃刀剃比丘尼发。 佛在舍卫国。 时比丘尼僧爪长。 剃发人懅。 有比丘尼名提舍。 先是剃发人。 作是念。 若佛听我畜剪爪刀与诸比丘尼剪爪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畜剪爪刀与比丘尼僧剪爪。 佛在舍卫国。 时诸比丘尼僧鼻毛长。 剃发人懅。 有一比丘尼名提舍。 先是剃发人。 作是念。 若佛听我畜镊与比丘尼拔鼻中毛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畜镊拔诸比丘尼鼻中毛。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以贝珠裈衣著。 诸居士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德。 以贝珠裈衣著。 如王如大臣。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因缘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以贝珠裈衣著。 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从今不得贝珠裈衣著。 著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阿耆达婆罗门持衣施佛。 佛语阿耆达。 是衣分与僧。 时分与僧。 诸比丘不受。 作是言。 我三衣具足。 何用是衣为。 是婆罗门还到佛所。 作是言。 世尊。 诸比丘不受我衣。 时佛持刀与阿耆达教言。 以刀割一张[疊*毛]作衣缘。 一人与一段。 佛在舍卫国。 时长老跋提。 著衲衣段段裂坏。 佛见是跋提。 知而故问跋提。 汝衲衣何以破坏。 答言。 我粪扫衣故。 世尊。 是以破坏。 佛语跋提。 若粪扫衣。 若居士衣。 好割截治缝。 令周正别施缘。 佛自恣后人间游行教化。 有一比丘手执革屣行。 佛见是比丘知而故问。 何以故手执革屣行。 答言。 革屣败断。 尔时革师懅不得治。 佛言。 从今听畜锥刀畜皮。 若能缝者随意缝治。 佛在舍卫国。 尔时比丘尼僧诵戒不利。 瞿昙弥比丘尼往到佛所。 头面作礼在一面立。 已白佛言。 比丘尼僧诵戒不利。 愿世尊教令诵利。 佛言。 不得。 何以故。 若比丘尼能一闻我语能受持者将来。 瞿昙弥还所住处。 诸比丘尼问瞿昙弥。 得教诵戒不。 答言。 不得。 何以故不得。 佛言。 若比丘尼能一闻我语能受持者将来。 时修目佉比丘尼。 是婆罗门种出家。 有大念力。 白瞿昙弥言。 我能受持。 时瞿昙弥。 将修目佉比丘尼。 往到佛所。 尔时世尊。 欲二月游行教化。 是时多有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皆诣佛所。 时二比丘尼不得闻戒。 即还住处。 诸比丘尼问言。 得教诵戒不。 答言。 不得。 何以故不得。 答言。 佛欲二月游行。 多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 皆诣佛所。 不得闻戒。 尔时世尊。 二月游行竟。 还舍卫国。 即时瞿昙弥。 将修目佉比丘尼往到佛所。 头面作礼在一面立。 已白佛言。 世尊。 诸比丘尼诵戒不利。 愿世尊教诸比丘尼。 佛言。 不得。 何以故。 若有比丘尼一闻我语能受持者将来。 瞿昙弥言。 愿世尊说。 是修目佉比丘尼能受持。 佛即为说。 修目佉比丘尼即时受持。 尔时世尊。 更为瞿昙弥修目佉比丘尼。 种种说法示教利喜。 时佛为瞿昙弥修目佉比丘尼说法示教利喜已默然。 即从座起。 头面作礼右绕而去。 时佛见瞿昙弥修目佉比丘尼右绕去。 不久以是事集比丘僧。 集僧已语诸比丘。 从今比丘应诵比丘尼戒。 莫令忘失。 何以故。 诸女人喜忘智慧散乱。 我般泥洹后诸比丘尼。 当从大僧问戒法。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阿难。 与大众围绕说法。 时有上座比丘后来。 起第二下座。 第二下座复起第三。 如是上座来时。 次第起故。 众乱妨听说法。 诸长者作是念言。 此中亦无有前食后食。 何用次第坐为。 妨听说法。 尔时世尊见诸长者呵责比丘。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从今听法时上座来。 不应遣下座起。 起者突吉罗。 若和上阿阇梨来。 恭敬故自起。 不得起他。 若起他者突吉罗。 佛言。 从今三比丘中间隔三岁。 得共大床坐。 二人得共一绳床坐。 不得三人。 独坐床上应一人坐不应二人。 佛在舍卫国。 有一长者。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知佛受已从座起。 头面作礼右绕而去。 还家竟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尔时六群比丘。 与十七群比丘先共诤。 时十七群次应守僧坊。 六群比丘次与迎食。 不时来还。 如上树因缘说。 佛在舍卫国。 有二比丘。 一名旃陀。 二名苏陀。 是二比丘共作知识。 是二比丘试著他衣。 如善诵中说。 佛在舍卫国。 有一放猪人失猪。 有弊恶人。 祇洹堑边杀猪。 割肉各分持去。 尔时诸比丘。 中前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 见地猪肠。 各相谓言。 汝取是煮。 我入城乞食。 有煮者有乞食者。 时失猪人入祇洹求猪。 见烟起至比丘边问言。 大德。 此中何所作。 答言。 煮猪肠。 是人言。 我今失猪。 汝等煮肠必杀我猪。 答言。 不杀。 问言。 何处得。 答言。 堑边地得。 共相谓言。 是比丘不肯直首。 将诣官断。 即将诣官。 时断事人言。 大德。 实杀猪不。 答言。 不杀。 我等祇洹堑边地得是肠。 时断事人。 多信佛法能正断事。 作是言。 比丘必不杀猪。 诸比丘去。 从今莫复取露地猪肠。 是比丘向诸比丘说。 诸比丘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言。 从今露地猪肠不得取。 取者突吉罗。 及园中甘蔗多罗果亦如是。 尔时有一人亲里死。 是人即以白[疊*毛]缠死人弃。 阿难从道行。 见是死人上有[疊*毛]欲往取。 时死人动肩言。 莫取我[疊*毛]阿难即舍[疊*毛]而去。 至祇洹中向诸比丘说。 我道中行。 见死人上有白[疊*毛]。 时有比丘。 名黑阿难。 身体强壮。 问死人在何处。 阿难言。 在某处。 是比丘即到。 死人上取白[疊*毛]。 死人动肩语。 长老黑阿难。 莫取我白[疊*毛]。 尔时黑阿难。 唾是死人。 作是言。 饿鬼。 汝从何处来贪著此衣。 汝前世悭贪故。 堕饿鬼中。 黑阿难即担衣前去。 鬼随后啼逐。 黑阿难持此白[疊*毛]入祇洹中。 尔时守祇洹门大力善神。 不听此鬼入。 即堕堑中。 时黑阿难。 以[疊*毛]示诸比丘言。 我从彼死人边取是[疊*毛]来。 诸比丘问言。 死人在何处。 答言。 今堕祇洹堑中。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死尸未坏不得取物。 取者偷兰遮。 尔时六群比丘。 以针画死尸身令坏取衣。 有人见呵责言。 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德。 云何如旃陀罗。 以针破死尸取衣。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以针破死尸。 画者突吉罗。 尔时佛语黑阿难。 还送死尸著本处。 还以白[疊*毛]覆上。 当在饿鬼后行。 莫在前行。 当在左边。 莫在右边。 当近头莫近脚。 莫为鬼所持。 佛在舍卫国。 有人施比丘尼僧木桶。 诸比丘尼不受。 不知何所用。 是事白佛。 佛言。 应取用盛澡豆。 佛在舍卫国。 有比丘尼。 名周那难提。 面貌端正颜色清净。 以粗系腰绳并褶两边著泥洹僧。 令胯粗大而腰细。 有估客见已语诸伴言。 看是比丘尼胯。 比丘尼闻已心不喜。 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从今比丘尼。 不得并褶两胯上著泥洹僧。 犯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有一比丘。 不著衬身衣。 倚新画壁立。 彩画剥落。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比丘不著衬身衣。 倚画壁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诸比丘于祇洹中处处然火。 如似锻作处。 诸金刚神皆嗔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 污此地。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处处然火。 犯者突吉罗。 应一处然。 佛在舍卫国。 诸比丘于祇洹中处处洗浴。 或用澡豆或用土。 以湿热故生虫。 诸金刚神皆嗔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 污此地。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处处洗浴。 应一处就水窦洗。 佛在释迦国。 释摩诃男。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知佛受已。 头面作礼右绕而去。 到舍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晨朝敷坐处已。 往到佛所白言。 时到佛自知时。 佛与诸比丘僧入其舍。 是会有肉。 佛及僧次第坐竟。 释摩诃男自手行饭下肉。 尔时六群比丘畜狗。 疾食竟拾满钵骨置前举眼高视。 时释摩诃男。 循行看僧食。 谁得谁不得谁重得。 见是钵中盛满物。 语诸比丘。 大德。 此钵是恒沙诸佛幖帜。 何以轻贱此钵。 汝自贱钵。 我亦不忧。 但恐汝后持此不净钵受我食。 尔时佛见释摩诃男呵责已。 时佛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以钵盛不净物。 从今不得以钵盛不净物。 盛者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以脚扶钵受食。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以脚扶钵受食。 犯者突吉罗。 尔时六群比丘。 以革屣头扶钵受食。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革屣头扶钵受食。 犯者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六群比丘与无钵人受具戒。 尔时六群比丘。 与十七群比丘喜共诤。 时六群比丘次守僧坊。 十七群次与迎食。 时十七群比丘。 从守僧坊比丘索钵来。 问作何等。 答言。 与汝请食。 彼比丘言。 无钵。 问言。 汝无钵出家耶。 答言。 如是。 时十七群比丘作是言。 汝是大智德人。 无钵便得受具戒。 是比丘闻是语心不喜。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无钵人。 不得与出家受具戒。 若与受者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尔时跋难陀释子。 度一贼主。 出家作比丘。 后入王舍城乞食。 所可到家诸妇女。 见是比丘来。 便藏衣物作是言。 此人诈作乞食。 看我衣物必欲来取。 是比丘闻是语心不喜。 向诸比丘说。 诸比丘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已。 知而故问跋难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跋难陀。 云何名比丘。 度贼主出家。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从今不得度贼主出家。 若度者突吉罗。 若因缘欲度者。 度已应令离本处去五六由旬。 若知善好有德。 还可将来。 佛在舍卫国。 尔时饥饿乏食。 有一比丘未满五腊应受依止。 往到亲里家四五日住已。 辞别欲去。 亲里问言。 何以故去。 答言。 我须依止故。 亲里言。 大德。 今饥饿世或当饿死。 何用依止。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饥饿时。 可得日日见和上处听住。 可日日来。 若日日不得来者。 可至五日。 若五日不得来者。 布萨时应来。 若布萨时不得来。 乃至二由旬半。 至自恣时。 应来见和上。 佛在舍卫国。 憍萨罗国有边聚落。 尔时波斯匿王税是边聚落。 边聚落人即皆舍去。 彼处有比丘住。 不得衣食故。 舍房舍去。 王后有教不复税夺。 诸人闻已即还本处。 诸比丘未还。 尔时诸外道。 从憍萨罗国来向舍卫国。 经入僧坊。 见是僧坊清净庄严釜镬瓮器盆物坐具卧具满僧坊中。 语诸居士。 汝此僧坊空。 听我等住者善。 答言。 随意。 诸外道便住。 有诸比丘。 从憍萨罗国游行向舍卫国。 到是僧坊。 乃见是房中清净庄严釜镬瓮器盆物坐具卧具满是坊中。 诸比丘共相谓言。 此裸形外道无田宅民户。 何由能办如是供养。 必是先比丘住处。 诸比丘语言。 汝去。 答言。 何以去。 语言。 此先是我等住处。 外道答言。 大德。 此不从汝等得。 汝亦不安我在此。 我从居士边得。 居士遣者我等当去。 诸比丘往语居士。 此本是我等沙门住处。 还使我等此中住者善。 诸居士问比丘言。 舍是僧坊去几岁。 答言。 十岁。 诸居士问外道。 汝等此中住来几岁。 答言。 十岁。 诸居士作是言。 是不可得。 何以故。 比丘舍去已经十岁。 外道住来亦经十岁。 不得遣去。 诸比丘默然以是事白王。 王言。 谁言十岁舍去。 十岁住中不得遣去。 时王即遣人往以拳打外道齿折遣去。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两寺相近者。 应共作羯磨一处受施两处布萨。 如是应作。 作法者。 一心和合僧一比丘唱言。 大德僧听。 是某处某处应一处受施两处布萨。 若僧时到僧忍听。 某处某处一处受施两处布萨。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是某处某处一处受施两处布萨。 谁诸长老忍。 某处某处一处受施两处布萨者默然。 不忍者说。 僧作某处某处一处受施两处布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是二处中或一处空。 是中所有衣被卧具诸物。 应并著一处。 后有僧来则还分取。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或头上戴物。 或腰间带物。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头上戴物腰间带物行。 犯者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尔时跋难陀释子。 度王军将。 尔时边国人叛。 时王捡挍此将。 有人答言。 出家。 何处出家。 答言。 沙门。 何等沙门。 答言。 释子沙门。 王嗔言。 是比丘必当度我一切将。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跋难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 辄度王所识将。 佛言。 从今不得度王所识将。 犯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跋难陀释子。 共一估客儿诤。 估客儿嗔以拳打跋难陀。 时跋难陀往到断事所言。 此估客儿打我。 问何以诤。 即答以上事。 时断事人即唤估客儿。 来已问言。 打比丘不。 答言。 实打。 时断事人便问法制。 打比丘得何罪。 答言。 依制。 随以何身分打。 应断此分。 即问估客儿言。 以何身分打。 答言。 右手。 时断事人截其右手。 时城中人闻沙门释子言人截手。 一人语二人。 二人语三人。 如是恶名流布满舍卫城。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跋难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种种。 因缘诃责跋难陀释子。 云何名比丘。 言人截手。 佛言。 从今不得言人截手。 犯者偷兰遮。 佛在舍卫国。 有一外道。 有信乐心欲得出家。 往语诸比丘。 我欲出家。 出家法中有何难事。 比丘答言。 有四依法。 一者依著粪扫衣得出家受具足戒。 答言。 我不能著死人弊衣。 问言。 除是更有何难。 比丘言。 常依乞食得出家受具足戒。 答言。 我法乞食。 更有何难。 答言。 依树下住得出家受具足戒。 答言。 我法树下住。 更有何难。 答言。 依尘弃药得出家受具足戒。 答言。 我不能服是药。 闻是事不肯出家受具足戒。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不应先说四依。 应先与受具足戒竟。 乃说四依。 佛在舍卫国。 有比丘失衣钵。 有一知识比丘。 余处见是衣钵。 即捉是衣言。 此是某衣钵。 今从汝手中得。 彼言。 我买得。 问言。 买时谁见。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买得者非贼。 若偷取者是贼。 佛语诸比丘。 此衣买用几许。 实买得者。 应还本直取。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二月游行。 时六群比丘。 有知识比丘。 以衣寄六群比丘去。 亦如先说。 佛在王舍城。 尔时有五比丘问佛。 用何物染衣。 佛言。 应以根染茎染叶染花染果染新生犊屎染。 佛在阿罗毗国。 新作僧伽蓝。 诸比丘无经行处。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作经行处。 彼土热经行时汗流。 佛言。 应经行处种树(中二十法上竟)。 中二十法下。 佛初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 估客施酥乳糜。 佛食已腹内风发。 时释提桓因。 见佛患风。 因阎浮树故。 名阎浮提。 去是树不远。 有诃梨勒林。 尔时释提桓因。 取好诃梨勒来奉上佛。 作是言。 世尊。 去阎浮树不远。 有诃梨勒林。 我取色好诃梨勒来。 愿佛受食。 可除风病得游步进止。 佛默然受。 尔时释提桓因见佛受已。 头面作礼右绕而去。 释去不久。 佛即服此诃梨勒。 风病即除。 以子掷地即生诃梨勒。 树长大生诃梨勒。 熟黄色堕地遍满。 佛见已知而故问阿难。 诸比丘何故。 不啖此诃梨勒。 阿难言。 世尊。 制不得啖宿受食故。 佛语阿难。 先受诃梨勒已灭此今啖无罪。 佛在舍卫国。 诸比丘无盛衣物。 佛言。 应作箱。 彼土热故生虫。 佛言。 应以青木香那毗罗草根著衣箱中。 以香故虫不生。 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居士施众僧被。 诸比丘不受。 佛未听我受被。 是事白佛。 佛言。 僧得受一人亦得受。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著留缕头衣。 结缕头衣。 交结缕头衣。 刷缕头衣。 不作净衣。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著留缕头衣结缕头衣交结缕头衣刷缕头衣。 著者突吉罗。 若著不作净衣者。 波逸提。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 不著僧及居士留缕头衣结缕头衣交结缕头衣刷缕头衣不作净衣。 是事白佛。 佛言。 若僧及居士。 有留缕头衣结缕头衣交结缕头衣刷缕头衣不作净衣得著佛在舍卫国。 有阿罗汉般涅槃。 诸比丘心念。 如佛所说。 身中有八万户虫。 若烧身者。 当杀是虫。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人死时诸虫亦死。 诸比丘心念。 佛听我烧阿罗汉身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烧阿罗汉身。 诸比丘心念。 佛听我等与阿罗汉起塔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起阿罗汉塔。 诸比丘心念。 佛听我等供养阿罗汉塔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供养阿罗汉塔。 佛在舍卫国。 长老迦旃延。 有一估客弟子。 从海中还。 以贝作饱身物施迦旃延。 迦旃延不受佛未听我受贝饱身物是事白佛。 佛言。 得受。 佛在舍卫国。 有一病比丘。 语看病人。 汝能好看我爱念我。 我若命终。 所有物尽当与汝。 语已便终。 打揵稚集僧。 僧语看病人。 死比丘所有物尽持来。 现前僧应分。 看病人言。 非僧物。 何以故。 我看病人。 病人语我言。 汝能好看我爱念我。 我若命终。 所有诸物尽当与汝。 是事故非僧物。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无如是死。 当与法。 若比丘命终物。 现前僧应分。 佛在舍卫国。 有比丘。 净施一比丘已。 物主命终。 即打揵稚集僧。 僧遣人取死比丘衣物来时。 受净施比丘答言。 非僧物。 何以故。 死比丘先净施我。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此为净故施。 彼命终已。 现前僧应分。 佛在舍卫国。 有比丘。 净施一比丘。 受施者死。 时打揵稚集僧。 彼比丘。 自持衣来与僧。 作是言。 此是僧物。 僧问。 何故。 答言。 我先净施死比丘。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若彼受净施人死。 更应净施余人。 佛在舍卫国。 有比丘。 净施一比丘。 受施者反戒。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若反戒。 更净施余人。 佛在舍卫国。 有比丘。 净施共行弟子。 弟子有不如法事。 师责语言。 莫我边住。 是弟子往到六群比丘边住。 弟子先欲悔过。 以近六群比丘故。 无有悔心。 师往语弟子言。 汝何不悔过于我。 答言。 不能。 师言。 我先净施汝衣。 弟子言。 今当与佛。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若弟子被师责不听执作。 应更净施余人。 佛在毗舍离国。 尔时地湿。 诸比丘作衣帐住。 诸比丘作是念。 此中将不犯过十夜长衣耶。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此衣作舍用不犯。 佛在阿罗毗国。 时井水有虫。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应漉。 漉时二三人共捉。 捉时不正。 佛言。 应作棬漉水已泻虫著井中。 井中虫转多。 佛言。 一器盛水。 漉水已以虫泻中。 泻中已持泻流水中。 长老优波离问佛。 颇有比丘。 在僧中受功德衣时。 有不得者耶。 答言有。 若比丘余处安居。 此处受功德衣。 是名不得。 长老优波离问佛。 颇有比丘。 不受功德衣。 得名受耶。 答言有。 若比丘是处安居自恣已。 出界行还来入界。 闻僧今日受功德衣。 闻已随喜者。 得名为受。 长老优波离问佛。 颇有比丘。 舍功德衣时。 有不舍者耶。 佛言有。 若比丘余处受功德衣。 此处僧舍衣。 彼比丘虽在中。 不名为舍。 长老优波离问佛。 颇有比丘。 僧舍功德衣。 彼比丘不在。 得名舍耶。 答言有。 若比丘受功德衣出界行。 闻舍功德衣随喜。 是名得舍。 佛在舍卫国。 憍萨罗国住处。 有人施僧物。 打犍稚集僧。 和合分物已起。 尔时六群比丘。 从界外来语诸比丘。 此众僧所有物。 我当共分。 诸比丘还更共分。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若打犍稚僧和合分物已起。 界外有比丘来。 欲与者与。 不得强分。 佛在舍卫国。 憍萨罗国有人施僧衣。 尔时有六群比丘。 到僧坊中两两共语。 看诸比丘欲分衣时。 在屏处住。 彼分物已。 我等当出到边使更共分。 尔时六群比丘。 看彼比丘已在屏处住。 尔时打犍稚集僧。 诸比丘共相谓言。 唤是六群比丘来。 求觅所在处不得。 有人言。 是比丘多缘事。 必当出行。 即和合分物已起。 六群比丘便界内来言。 此应共我等分时六群比丘作是言。 若不信我在界内者。 此中有比丘。 见诸比丘更与共分。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若打犍稚僧分物已起。 若有界内比丘来。 欲与者与。 不得强分。 佛在舍卫国。 尔时比丘。 贵价火浣衣。 及深摩根衣。 敷床上坐。 起时欲破坏。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应敷者敷。 应著者著。 随所宜作。 佛在舍卫国。 诸比丘为布萨故打犍稚。 说戒者言。 若不来嘱授者说。 有一比丘作是言。 某比丘清净与欲。 问言。 彼比丘那去。 答言。 出界去。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与欲者不得出界。 犯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诸比丘为布萨故打犍稚。 说戒者言。 与欲者说。 有一比丘唱言。 某甲比丘清净与欲。 问言。 是比丘在何处。 答言。 在界外。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受界外人欲。 犯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为布萨故。 打犍稚集僧。 说戒者言。 谁受教诫比丘尼。 答言。 迦留陀夷。 问言。 在何处。 答言。 出界行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受教诫比丘尼者。 不得出界行。 犯者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展转与清净与欲与自恣与除罪。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展转与清净与欲与自恣与除罪。 犯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憍萨罗国去僧坊不远。 有阿练若处。 布萨时天雨。 坊中僧心念。 阿练若比丘当来。 阿练若处僧复作是念。 僧坊中比丘当来。 尔时两不相就。 不得布萨。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应羯磨一处布萨。 应如是作。 作法者。 一心和合僧一比丘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此某堂舍。 应作布萨处。 若僧时到僧忍听。 某堂舍作布萨处。 如是白。 白二羯磨。 僧听某堂舍作布萨处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末利夫人。 为听法故。 到祇洹中问诸比丘言此处有几僧。 答言。 不知。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应数。 尔时诸比丘唤名字数。 唤名字数时参错失数。 佛言。 应行筹。 夫人又问。 有几沙弥。 答言。 不知。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沙弥亦应行筹。 佛在舍卫国。 僧布萨时。 末利夫人施僧钱。 诸比丘不受。 佛未听受布萨钱。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听受。 时诸比丘未到布萨。 二日三日便说戒布萨。 比丘为布萨故来。 不得布萨施。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先前二日三日说戒。 犯者突吉罗。 佛言。 布萨时应布萨。 为布萨比丘来。 令得布施故。 尔时诸沙弥索分。 答言。 汝不布萨不作羯磨不说戒。 不入布萨故不与分。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沙弥受筹故应与分。 佛虽听与。 不知与几许。 佛言。 若沙弥在行次。 檀越自手与者应等与。 若但施僧。 大比丘得三分。 沙弥得一分。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共白衣一床坐。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与白衣共一床坐。 犯者突吉罗。 尔时六群比丘。 共沙弥一床坐。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与沙弥共床坐。 犯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比丘。 共沙弥二夜宿。 第三夜遣出。 出时沙弥先以油涂脚。 蹈地敷上油污地敷。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油涂脚不得地敷上行。 犯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城。 尔时六群比丘。 互相诱弟子。 时上座呵责言。 诸比丘不知云何得畜弟子。 教化如法。 如是六群比丘诱我弟子。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诱他弟子。 犯者突吉罗。 尔时六群比丘。 各咒誓言。 我若诱汝弟子者。 作佛咒法咒僧咒。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比丘不得自咒不得咒他。 若自咒若咒他者突吉罗。 尔时六群比丘以物作誓。 我若诱汝弟子者。 便没是物。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以物自誓誓他。 若以物自誓誓他者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失衣钵。 语诸比丘言。 我失衣钵。 当共作投窜。 时诸比丘各各思惟。 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比丘不得自投窜。 亦不得令他投窜。 若自作令他作者突吉罗。 何以故。 咒与投窜一种故。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贷白衣物。 语取物者言。 至时不得者当倍责汝。 取物者怖畏。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要他索倍。 犯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虎狼杀鹿选择好肉啖。 有比丘过中从此道行。 见是死鹿。 各相谓言。 当持归明日食。 即持残鹿归。 时虎饥起求觅残鹿。 绕祇洹吼声。 佛见虎吼。 佛知而故问阿难。 是虎何故吼。 答言。 世尊。 比丘持虎残肉来故。 佛言。 从今不得取虎残。 犯者突吉罗。 何以故。 虎不断望故。 若取师子残者无犯。 何以故。 师子断望故。 佛在舍卫国。 有比丘。 先不从比丘求听出罪。 便出他罪。 是比丘闻是事心不喜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他不听。 不得说他罪。 不得令他忆罪。 不得遮他说戒自恣。 不得遮他教诫比丘尼。 遮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下座比丘。 不恭敬唤上座。 上座闻已心不喜。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不恭敬唤上座。 若不恭敬唤上座者突吉罗。 尔时诸比丘不知云何唤上座。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下座比丘唤上座言长老。 尔时但唤长老不便。 佛言。 从今唤长老某甲。 如唤长老舍利弗。 长老目犍连。 长老阿难。 长老难提。 长老金毗罗。 佛在舍卫国。 有那罗比丘。 有施罗比丘尼。 二人共戏笑言语。 恼乱诸比丘。 是事白佛。 佛言。 是那罗比丘施罗比丘尼所作不善。 所啖食如偷盗。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应与是二人作不清净羯磨。 一心和合僧一比丘唱言。 大德僧听。 是那罗比丘施罗比丘尼。 共戏笑言语恼乱诸比丘。 若僧时到僧忍听。 是那罗比丘施罗比丘尼共戏笑言语恼乱诸比丘。 是所啖食如偷盗。 如是白。 白二羯磨。 僧与那罗比丘施罗比丘尼作不清净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僧与二人作不清净羯磨竟。 是二人心生悔。 自见过罪四布忏悔。 作是言。 我先恼乱众僧。 今生清净心。 乞舍不清净羯磨。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是那罗比丘施罗比丘尼悔过生清净心。 应与舍不清净羯磨应如是作。 一心和合僧。 是那罗比丘施罗比丘尼从座起。 偏袒右肩脱革屣右膝著地合掌作是言。 大德僧听。 我那罗比丘施罗比丘尼。 共戏笑言语恼乱僧故。 僧与我等作不清净羯磨。 所啖食如偷盗。 我等今悔过生清净心。 乞舍不清净羯磨。 我那罗比丘施罗比丘尼。 所受食莫如偷盗。 怜愍故。 第二第三亦如是乞。 僧中一比丘唱言。 大德僧听。 是那罗比丘施罗比丘尼。 共戏笑言语恼乱僧故。 与不清净羯磨。 所啖食如偷盗。 是二人今自悔过生清净心。 从僧乞舍不清净羯磨。 所啖食莫如偷盗。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是那罗比丘施罗比丘尼舍不清净羯磨。 所啖食莫如偷盗。 如是白。 白四羯磨。 僧与那罗比丘施罗比丘尼舍不清净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尔时比丘问佛。 用何等皮作革屣。 佛言。 除五种皮。 师子皮虎皮豹皮獭皮猫皮。 更除五种皮。 象皮马皮狗皮野干皮黑鹿皮。 余者听作。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人。 施僧鳣鱼皮革屣。 诸比丘不受。 佛未听我著鳣鱼皮革屣。 是事白佛。 佛言。 应受鳣鱼皮革屣。 为粗故。 以牛皮覆上。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人。 施僧错鱼皮革屣。 诸比丘不受。 佛未听我受错鱼皮革屣。 是事白佛。 佛言。 听受错鱼皮革屣。 以眼痛故。 以牛皮覆上。 佛在舍卫国。 有人施僧筋。 诸比丘不受。 不知何所用。 是事白佛。 佛言。 听受用。 作闭户纽开户绳。 佛在舍卫国。 有人施僧熊皮。 诸比丘不受。 不知何所用。 是事白佛。 佛言。 应受。 应著僧房户内用拭脚入房。 佛自恣后游行教化有一比丘。 手捉革屣行。 佛见已知而故问。 何以故手捉革屣行。 白佛言。 世尊。 革屣坏我脚故。 佛言。 应以软皮遮。 遮已行时拨地。 佛言。 应后施网。 佛在阿罗毗国。 有营理比丘。 日日为材木为竹入山。 入山时道中。 畏师子虎狼熊罴多罗叉。 畏不依道行。 行时棘刺皂荚刺刺脚。 是比丘以龙须草作履。 道中多受泥水坏脚。 佛言。 应作鞋通泥水出。 佛在舍卫国只梨园。 有佛亲里。 闻同姓中有出家得佛。 即白父母。 我欲往见佛。 父母作是念。 若往佛所或当出家。 尔时父母为说诸难言。 道中有师子怖虎狼熊罴等怖。 又白父母。 我必当去。 父母知必欲去。 作是言。 我今与汝别。 若出家者当来至此。 答言尔。 即往佛所。 到已头面作礼在一面立。 佛与出家受戒。 后辞白佛言。 世尊。 我欲还见父母亲里。 佛言。 去莫久住。 即便还家。 诸亲里多人。 人留一日如是经久。 时新雨雪堕。 尔时是比丘。 与亲里别欲还佛所。 答言。 新雨雪云。 何得去。 汝能著白衣靴不。 答言。 佛未听我著白衣靴。 即时还道中手冷脚疼眼痛。 来到佛所。 头面作礼在一面立。 诸佛常法。 客比丘来。 以如是语劳问。 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乏。 道路不疲耶。 佛即以是语劳问是比丘。 忍不。 足不安乐住不。 乞食不乏。 道路不疲耶。 比丘言。 忍足安乐住乞食不乏道路不疲。 即以如是事向佛广说。 佛知而故问。 彼土何如。 答言。 多雪。 佛言。 从今多雪国土。 听著白衣靴。 为遮雪故。 佛在舍卫国。 尔时给孤独居士。 以赤朱涂五百绳床脚。 施祇洹僧。 诸比丘不受言。 佛未听我朱涂绳床脚。 是事白佛。 佛言。 是床清净应受。 佛在王舍城。 尔时跋提长者。 种种庄严僧坊施僧。 诸比丘不受。 佛未听我受种种庄严僧坊。 是事白佛。 佛言。 是坊清净应受。 佛在舍卫国。 郁伽苏跋那长者。 往到佛所头面作礼在一面坐已。 佛以种种说法。 示教利喜已默然。 尔时郁伽长者。 见佛种种说法默然已白佛言。 世尊。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知佛默然受已。 还家竟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又庄严五百金床银床琉璃床颇梨床。 作是念。 不受一当受一。 又办五百金槃银槃琉璃槃颇梨槃。 作是念。 不受一当受一。 又办五百金钵银钵琉璃钵颇梨钵。 作是念。 不受一当受一。 明朝往白佛时到。 佛著衣持钵。 与比丘僧俱入其舍。 以五百金床奉佛。 时佛不受。 又奉银床琉璃床颇梨床。 佛亦不受。 尔时长者除是宝床。 更敷余床以褥重覆上。 佛即就坐。 尔时长者以五百金槃奉佛。 佛亦不受。 又奉银槃琉璃槃颇梨槃施佛。 佛亦不受。 尔时长者以五百金钵奉佛。 佛亦不受。 又奉银钵琉璃钵颇梨钵。 佛亦不受。 佛言。 我先听二种钵。 铁钵瓦钵。 八种钵不应畜。 长者即行水下食。 种种丰美。 佛及僧满足收钵已。 持小床佛前坐欲听法。 佛为种种说法。 示教利喜竟。 从座起去。 十诵律卷第三十九<<[31][32][33][34][35][36][37][38][39][40] . .. >> 十诵律卷第四十(第六诵之五)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明杂法之五佛在舍卫国有一婆罗门生女。 面貌端正颜色清净。 颜色清净故。 名曰妙光。 此女生时。 相师占曰。 是女后当与五百男子共通。 诸人闻已。 女年十二无有求者。 时婆罗门有邻比估客。 常入海采宝。 是估客于楼上遥见是女。 即生欲心问余人言。 是谁女。 答言。 是某甲婆罗门女。 有娶者耶。 答曰无也。 有求者耶。 答曰未也。 又问曰。 何故无人求耶。 答曰。 此女有一过。 有何过。 答曰。 此女生时有相师占曰。 是女后当与五百男子共通。 诸人闻已。 女年十二无有求者。 时估客作是念。 除沙门释子。 无能强入我舍者。 沙门释子亦无是过。 我当娶之。 即往求娶女。 到舍未久诸估客结伴欲入海中。 彼国入海法。 要得曾入海者。 若自不肯去。 要强将去。 时估客唤守门者作是言。 我欲入海。 莫听男子强入我舍。 除沙门释子。 沙门释子亦无此过。 答言尔。 作是语已便去。 后沙门婆罗门于其舍乞食。 是女见已语言。 共我行欲。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如是舍。 未曾往者不应往。 若往者不应坐。 何以故。 此舍必有非梵行过故。 此女后得病。 于夜命终。 其家人以庄严具合弃死人处。 时有五百贼。 于此处行。 见是死女。 即生欲心便就行欲。 行欲已五百人去。 是女以先语沙门婆罗门共我行欲因缘故堕恶道。 在彼国北方。 生作淫龙。 名毗达多。 佛在王舍城。 有比丘病痈。 往语耆婆治我此病。 耆婆答言。 膒令熟。 比丘言。 佛未听膒熟。 诸比丘是事白佛。 佛言。 听膒令熟。 耆婆又言。 应破。 答言。 佛未听破痈。 是事白佛。 佛言。 听破。 耆婆又言。 应捺去脓。 比丘言。 佛未听捺。 是事白佛。 佛言。 听捺。 耆婆又言。 应著食脓物。 比丘言。 佛未听著。 是事白佛。 佛言。 听著种种治脓药。 佛在王舍城。 尔时王舍城。 一月大祠耆梨龙。 尔时诸人。 于王仓库中出物。 办具种种饮食。 与一切人。 时处处多有人来集。 或有人胸凹。 或有人胸凸。 或有人脚似象脚。 或有如马脚。 又似象耳马耳。 或耳如箕。 如是似象马人众多男女大小。 皆满其中甚大欢乐。 时客观中。 多有四方诸估客来。 王作祠时。 不取税故。 亦无禁限度者。 不税行不须送。 此祠有少日在。 诸估客各作是念。 此王不一时税我等耶。 祠未竟即去。 于后祠竟。 诸人各还本处。 时凹胸凸胸象脚马脚象耳马耳如箕耳者悉住。 后日往诸多人处天祠处沙门婆罗门处游行。 尔时六群比丘弊恶故。 好沙弥弟子不在边住。 以二事故。 一者犯戒。 二者畏令我等犯戒。 时六群比丘见如是人已。 作是念。 我等若度余人。 必舍我去。 今当度此无教去者。 六群比丘往语彼人。 汝等何不出家。 答言。 我等如是谁当度我。 有能度者我便出家。 时六群比丘言。 汝能为我守舍。 与我迎食。 能担钵者。 我当度汝。 六群比丘即度此人。 若有请佛及僧处。 先遣持钵去。 以二事故。 一者行迟。 二者羞共行。 诸外道见已呵诸檀越言。 汝等所供养者。 是汝等塔者。 汝等第一者。 汝等先食者。 汝等在前行者。 汝等所供养者。 正如是耶。 诸优婆塞闻已心不喜。 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已。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度凹胸人凸胸人象脚马脚象耳马耳箕耳人。 种种呵已语诸比丘。 从今不得度凹胸凸胸人象脚马脚象耳马耳如箕耳人。 若度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长老优婆离有二沙弥。 一名陀萨。 二名波罗。 当受戒时。 沙弥陀萨语波罗言。 汝先受戒。 我供汝所须。 波罗语陀萨言。 汝先受戒。 我供汝所须。 时长老优波离问佛。 得二沙弥一时羯磨受具戒不。 佛言。 得应如是作。 一心和合僧。 是中一比丘唱言。 大德僧听。 是陀萨波罗。 优波离与受具戒。 从僧乞受具戒。 长老优波离作和上。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陀萨波罗受具戒。 长老优波离作和上。 如是白。 白四羯磨。 僧已与陀萨波罗受具戒。 长老优波离作和上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佛在舍卫国。 长老优波离问佛。 世尊。 我等不知佛在何处说修多罗毗尼阿毗昙。 我等不知云何。 佛言。 在六大城。 瞻波国。 舍卫国。 毗舍离国。 王舍城波罗奈。 迦维罗卫城。 何以故。 我多在彼住。 种种变化皆在是处。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耶舍。 与五百比丘。 从憍萨罗。 来至舍卫国。 欲安居。 时旧比丘客比丘共相问讯。 代客比丘担衣钵。 担衣钵时。 有大高声多人声。 佛闻是大声多人声。 知而故问阿难。 此僧坊内。 何故有是大声多人声。 白佛言。 世尊。 是长老耶舍。 与五百比丘。 从憍萨罗国。 来至舍卫国。 欲安居。 时旧比丘客比丘共相问讯。 代客比丘担衣钵。 是故有是大声多人声。 佛语阿难。 汝往语耶舍等五百人言汝等作大声故驱。 汝等不得舍卫国安居。 阿难受教。 往语耶舍言。 汝等作大声故世尊驱。 汝等不得舍卫国安居。 尔时耶舍等五百人。 即往婆求摩河边聚落中安居。 尔时诸比丘作是念。 佛遣我等。 以大声故。 我等默然者善是事白佛。 佛言。 听默然。 时诸比丘睡睡已共相谓言。 佛听我等独房住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独房中住。 独房中住亦睡。 复相谓言。 佛听我等众住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众住。 众住亦睡。 复相谓言。 佛听我等水洗头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水洗头。 时诸比丘以手取水洗时不便。 佛言。 应作器。 器大水浇衣湿。 即便小作。 小作不得水。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大不得小。 受一钵罗。 若一钵罗半。 时作器无柄。 浇时堕他头上。 痛恼垂死。 是事白佛。 佛言。 应施柄。 有比丘坐睡。 余比丘以水浇。 便言。 我不睡何以水浇我。 是事白佛。 佛言。 睡者不可信浇者可信。 有五法以水浇他。 一者怜愍。 二者不恼他。 三者睡。 四者头倚壁。 五者舒脚。 诸比丘故睡。 共相谓言。 听手敲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以手敲。 有比丘坐睡。 余比丘以手敲。 便言我不睡。 何以故推我。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睡者不可信敲者可信。 有五法以手敲他。 一者怜愍。 二者不恼他。 三者睡。 四者头倚壁。 五者舒脚。 诸比丘故睡。 共相谓言。 佛听我等以鞠掷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以鞠掷。 掷已后日还归。 后日诸比丘不知与谁。 佛言。 归本掷主。 若掷主不在。 与然灯者。 然灯者不在。 与执作者。 执作者不在。 应著堂中央地覆上。 著堂中央地覆上已还坐。 坐已见余比丘睡者。 取是鞠掷。 彼言不睡。 何以掷我。 佛言。 睡者不可信掷者可信。 有五法以鞠掷他。 一者怜愍。 二者不恼他。 三者睡。 四者头倚壁。 五者舒脚。 诸比丘故睡。 共相谓言。 佛听我用禅杖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用禅杖。 时禅杖头尖。 筑时坏安陀会。 共相谓言。 佛听我等以物裹杖头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以物裹杖头。 时禅杖著地作声。 佛言。 下头亦应裹。 诸比丘不知云何取禅杖。 是事白佛。 佛言。 取禅杖时应生敬心。 诸比丘不知云何生敬心。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以两手捉杖戴顶上。 有比丘坐睡。 一比丘捉禅杖筑睡者。 睡者惊起立看。 诸比丘默然无声。 即时迷闷躄地。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若比丘坐睡应起。 看余睡者。 应以禅杖筑。 筑已还坐。 若无睡者。 应出户彷佯来入更看。 若见睡者。 以禅杖筑。 筑已还坐。 若无睡者。 还以杖著本处已坐。 有比丘坐睡。 余比丘以禅杖筑。 便言不睡。 何以筑我。 是事白佛。 佛言。 睡者不可信筑者可信。 有五法以禅杖筑他。 一者怜愍。 二者不恼他。 三者睡。 四者头倚壁。 五者舒脚。 诸比丘故睡。 共相谓言。 佛听我著禅镇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著禅镇。 时禅镇无孔。 著时堕地。 共相谓言。 佛听我作孔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孔。 作孔已以绳贯孔中。 绳头施纽串。 耳上去额前四指著禅镇。 诸比丘以绳络头后著。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以绳络头后著禅镇。 络者突吉罗。 时禅镇堕故睡。 是事白佛。 佛言。 禅镇一堕听一舒脚。 二堕二舒脚。 三堕者应起行。 行时来往故相乱。 是事白佛。 佛言。 应如鹅法次第行。 行时下坐触上座肩。 是事白佛。 佛言。 下座行时不得触上座肩。 下座应在上座后行。 不得近上座。 诸比丘故睡。 共相谓言。 佛与我等作时节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时节。 诸比丘共相谓言。 佛听作两时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两时。 复相谓言。 夜作时节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夜作时节。 复相谓言。 听我昼日作时节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昼日作时节。 复相谓言。 佛听我等七日坐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七日坐。 复相谓言。 佛听我等常坐禅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常坐禅。 尔时听作时节两时夜时昼时七日时常坐时。 不嚼杨枝口中气臭。 共相谓言。 佛听我等嚼杨枝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嚼杨枝。 有五利益。 一者口不苦。 二者口不臭。 三者除风。 四者除热病。 五者除痰荫。 复有五利益。 一者除风。 二者除热。 三者口滋味。 四者能食。 五者眼明。 尔时便作时节两时夜时昼时七日时常坐禅时。 不洗浴垢臭。 诸比丘共相谓言。 佛听洗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洗。 尔时渠水流驶入者为水所漂。 是事白佛。 佛言。 水中应施柱作障碍捉洗。 尔时听作时节两时夜时昼时七日时常坐禅时。 诸比丘得无量知见。 证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佛知诸比丘已得证。 以是因缘集僧。 语诸比丘。 彼处有光明。 诸佛在世法。 岁二时大会。 春末月夏末月。 春末月者。 诸方国土处处诸比丘来。 作是念。 佛所说法。 我等当安居时修习得安乐住。 是名初大会。 夏末月者。 诸比丘夏三月安居竟作衣毕。 持衣钵诣佛所。 作是念。 我等久不见佛久不见世尊。 是第二大会。 是时婆求摩河边诸比丘。 夏安居三月过作衣竟。 持衣钵来到佛所。 佛遥见婆求摩河比丘来已。 佛入初禅。 婆求摩河比丘亦入初禅。 佛从初禅起。 入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空无想无作。 婆求摩比丘亦从初禅起。 入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空无想无作。 尔时长老阿难。 遥见婆求摩比丘来。 即合掌白佛言。 世尊。 愿世尊共婆求摩比丘语。 令婆求摩比丘长夜安乐。 佛语阿难。 莫作是语。 阿难如我所知。 汝能知耶。 阿难。 我遥见婆求摩比丘来时。 我入初禅。 婆求摩比丘亦入初禅。 我起初禅。 入第二第三第四禅空无想无作。 婆求摩比丘亦起初禅。 入第二第三第四禅空无想无作。 佛在舍卫国。 尔时黑山土地有比丘。 名马宿满宿。 在此处住污他家。 皆见皆闻皆知。 是比丘共女人一床坐。 共一盘食。 共器饮酒。 中后食。 共食宿。 啖残宿食。 不受而食。 不受残食法食。 弹琴鼓簧。 捻唇作音乐声。 齰齿作伎乐。 弹铜杅。 弹多罗树叶。 作余种种伎乐歌舞。 著鬘璎珞。 以香涂身。 著香熏衣。 以水相洒。 自手采华亦使人采。 自贯华鬘亦使人贯。 头上著华亦使人著。 自著耳环亦使人著。 自将他妇女去。 若使人将去。 若令象斗车斗步斗羊斗水牛斗狗斗鸡斗男女斗大男斗。 大女斗。 小男斗。 小女斗。 亦自共斗。 拍手蹈节。 四向驰走变异服。 饰驰行跳踯。 水中浮没。 斫截树木。 振臂拍髀啼哭大唤。 作啸谬语诸异国语。 踯绝返行如鱼婉转。 掷物空中还自接取。 与女人共船上载。 令作伎乐。 或骑象马乘车辇舆与多人众吹呗。 导道入园林中。 作如是等种种恶不净事。 尔时长老阿难。 从伽尸国来向舍卫城。 到黑山邑宿。 晨朝时到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阿难持空钵入城。 还空钵出城。 出城不远多人众集。 阿难到彼问众人言。 汝此土地。 丰乐多诸人众。 今我乞食。 持空钵入。 还持空钵出。 无有沙门释子在此多少作恶事耶。 尔时有贤者。 名忧楼伽。 在彼众中。 从坐起偏袒右肩合掌。 语阿难言。 大德知不。 此有马宿满宿比丘。 作诸恶行。 如上广说。 大德阿难。 是二比丘作此诸恶。 悉污诸家。 皆见闻知。 时忧楼伽贤者。 即请阿难将入自舍。 敷座令坐。 自手与水。 多美饮食自恣饱满。 饱满已洗手摄钵。 贤者取小床座。 欲听法故。 阿难以种种因缘说法示教利喜已。 从坐起去向自房舍。 随所受卧具。 还付旧比丘。 持衣钵游行向舍卫国。 渐到佛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诸佛常法。 有客比丘来。 以如是语劳问。 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乏。 道路不疲耶。 佛以如是语劳问。 阿难。 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难。 道路不疲耶。 阿难答言。 世尊。 忍足安乐住。 乞食不乏道路不疲。 以是因缘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种种因缘呵责马宿满宿。 云何名比丘。 共女人一床坐乃至谬语。 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从今不得共女人一床坐。 共坐者突吉罗。 不得与女人共食。 共食者突吉罗。 不共女人一器饮酒。 饮者突吉罗。 不得非时食。 食者波逸提。 不得啖残宿食。 食者波逸提。 不得恶捉食。 食者突吉罗。 不得不受食。 食者波逸提。 不受残食法食者波逸提。 内宿食啖者突吉罗。 不得弹琴鼓簧。 不得齰齿作节。 不得吹物作节。 不得弹铜杅作节。 不得击多罗树叶作节。 不得歌。 不得拍节。 不得舞。 犯者皆突吉罗。 不得著华璎珞。 不得著香璎珞。 不得香油涂身。 不得著香熏衣。 犯者皆突吉罗。 不得以水相洒。 犯者随得罪。 不得自采华及使人采。 若自取若教他者波逸提。 不得贯华鬘及使人贯华璎。 若自贯使人贯者突吉罗。 不得自作华鬘。 不得教他作。 若自作教他作者突吉罗。 不得自贯杂华。 不得教他贯。 若自贯使他人贯者突吉罗。 不得自作使到童男童女家。 不得教他作使到童男童女家。 若自到教他到者随得突吉罗。 不得斗象斗马斗车。 不得合人戏。 不得斗羊。 不得斗水牛。 不得斗鸡。 不得斗狗。 不得斗女人。 不得斗男子。 不得斗小男小女。 不得自斗。 不得教他斗。 犯者突吉罗。 不得振臂。 不得蹈节。 不得空中掷物。 不得庄面。 不得走。 不得跳。 犯者皆突吉罗。 不得斩伐草木。 犯者波逸提。 不得作伥行。 犯者突吉罗。 不得哭。 不得大唤。 不得啸。 犯者皆突吉罗。 不得倒立。 不得掷绝。 不得如鱼婉转。 犯者皆突吉罗。 不得弄铃。 犯者随得罪。 不得共女人船上歌作乐。 犯者皆突吉罗。 不得乘象马。 车不得乘人。 不得作卤薄入园观中。 犯者皆突吉罗。 不得祠火。 不得谬语。 犯者随得罪。 佛在舍卫国。 迦罗梨比丘。 往看斗象斗马斗车相扑斗羊斗水牛斗鸡斗狗斗男女。 斗小男小女。 自往观看。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往看斗象马乃至小男小女。 犯者皆突吉罗。 中二十法竟。 次明比丘尼法。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优波离问佛言。 世尊。 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 受八重法故。 即是出家受具足戒。 成比丘尼法余比丘尼当云何佛言。 应现前白四羯磨。 佛在王舍城。 尔时诸比丘。 与比丘尼作羯磨。 诸比丘尼心不喜。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诸比丘。 不应与比丘尼作羯磨。 比丘尼还比丘尼作羯磨。 除受具足戒羯磨摩那埵羯磨出罪羯磨。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与比丘作羯磨。 诸比丘心不喜。 是事白佛。 佛言。 诸比丘尼。 不应与比丘作羯磨。 比丘还与比丘作羯磨。 除不礼拜不共语不供养羯磨。 佛在王舍城。 尔时诸妇人。 为夫舅姑所苦恼故。 出家作比丘尼。 尔时为和上尼阿阇梨尼共住比丘尼所苦恼故。 还作白衣。 诸居士呵责言。 是诸不吉弊女辈。 我等先是其主。 中间作比丘尼受我尊重。 今我等还受其尊重。 无有决定。 是事白佛。 佛言。 若比丘尼一反戒。 不复听出家受具戒。 佛在王舍城。 尔时长老摩诃迦叶。 中前著衣持钵。 从耆阇崛山出。 入王舍城乞食。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在大迦叶前趋行。 大迦叶言。 妹汝。 若疾行若避我道。 即骂言。 汝本是外道。 有何急事而不徐徐行。 大迦叶言。 恶女。 我不责汝。 我责阿难。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比丘尼在比丘前行。 若在前行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中前著衣持钵行乞食。 食后以尼师檀著左肩上。 入安陀林中大坐一树下。 时有蛇来入女根中。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比丘尼大坐。 若大坐突吉罗。 若展一脚坐不犯。 佛在舍卫国尔时优波离问佛言。 世尊。 不听比丘尼出比丘见闻疑罪。 颇有因缘。 比丘尼出比丘见闻疑罪。 不犯罪耶。 佛言。 无也。 除语莫近恶知识恶伴党。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 教一比丘反戒随得罪。 若教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令反戒突吉罗。 若比丘尼。 教比丘尼反戒突吉罗。 若比丘尼。 教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比丘反戒突吉罗若式叉摩尼。 教式叉摩尼反戒突吉罗。 若教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反戒突吉罗。 若沙弥。 教沙弥反戒突吉罗。 若教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反戒突吉罗。 若沙弥尼。 教沙弥尼反戒突吉罗。 若教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反戒突吉罗。 若比丘。 以种种物诱余比丘得罪。 若诱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突吉罗。 若比丘尼。 以种种物诱比丘尼犯罪。 若诱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比丘突吉罗。 若式叉摩尼。 以种种物诱式叉摩尼突吉罗。 若诱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突吉罗。 若沙弥。 以种种物诱沙弥突吉罗。 若诱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突吉罗。 若沙弥尼。 以种种物诱沙弥尼突吉罗。 若诱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突吉罗。 若比丘。 向余比丘暗嗌突吉罗。 若向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暗嗌突吉罗。 若比丘尼。 向比丘尼喑嗌突吉罗。 若向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喑嗌突吉罗。 若比丘尼。 向比丘喑嗌波逸提。 若式叉摩尼。 向式叉摩尼喑嗌突吉罗。 若向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喑嗌突吉罗。 若沙弥。 向沙弥喑嗌突吉罗。 若向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尼喑嗌突吉罗。 若沙弥尼。 向沙弥尼喑嗌突吉罗。 若向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喑嗌突吉罗。 若比丘。 轻比丘突吉罗。 若比丘。 轻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突吉罗。 若比丘尼。 轻比丘尼突吉罗。 若比丘尼。 轻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突吉罗。 若式叉摩尼。 轻式叉摩尼突吉罗。 若轻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突吉罗。 若沙弥。 轻沙弥突吉罗。 若轻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皆突吉罗。 若沙弥尼。 轻沙弥尼突吉罗。 若轻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皆突吉罗。 若比丘。 恶语向余比丘犯罪。 若恶语向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突吉罗。 若比丘尼。 恶语向比丘尼犯罪。 若恶语向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比丘突吉罗。 若式叉摩尼。 恶语向式叉摩尼突吉罗。 若向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皆突吉罗。 若沙弥。 恶语向沙弥突吉罗。 若向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恶语突吉罗。 若沙弥尼。 向沙弥尼突吉罗。 若向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到祇洹听法。 诸比丘敷敷具竟。 多有残在。 诸比丘尼求敷具故苦恼。 语比丘言。 大德已敷敷具。 余者借我等坐。 诸比丘言。 佛未听我等敷敷具竟残与比丘尼。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听诸比丘敷敷具竟残与比丘尼坐。 佛在王舍城。 尔时长老大迦叶。 中前著衣持钵。 从耆阇崛山。 入王舍城乞食。 偷兰难陀比丘尼随后来至。 以肘隐大迦叶背。 大迦叶言。 恶女。 我不责汝。 我责阿难。 是时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比丘尼隐比丘背。 若隐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助提婆达多比丘尼。 著杂彩裲裆。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德。 著杂彩服。 如王夫人大臣妇。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比丘尼。 不应著杂彩服。 若著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尔时诸比丘尼。 以杂色绳猪肠带杂彩綖系身。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比丘尼以杂色绳猪肠带杂彩綖系身。 若系者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提婆达多比丘尼。 著细褶衣。 著毦衣。 著生起衣。 著细疏衣。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比丘尼著四种衣。 若著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故颦呻。 诸比丘尼问言。 汝作何等。 答言。 受触乐。 是事白佛。 佛言。 比丘尼不应颦呻。 若故颦呻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有异比丘乞食。 一时乞两分。 先乞者自食。 后乞者还房与比丘尼。 此比丘乞二分食。 时天雨故。 比丘尼不来。 无人食此分。 弃著僧坊内众鸟来集作大音声。 佛食后将阿难往至其所。 佛见已知而故问阿难。 此中何以众鸟来集作大音声。 阿难白佛言。 世尊。 有异比丘乞二分食。 前乞者自食。 后分与比丘尼。 乞两分食。 时天雨故。 比丘尼不来。 无人食此分。 弃著僧坊中。 以是因缘故。 众鸟大集作大音声。 佛知故问阿难。 诸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食耶。 阿难答言。 世尊与。 佛以是因缘集比丘僧。 集僧已种种因缘呵责诸比丘。 云何名比丘。 与非亲里比丘尼食。 佛告诸比丘。 从今比丘。 不应与非亲里比丘尼食。 与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时世饥俭乞食难得。 诸比丘节日得食。 多有余残。 诸比丘尼求食不得。 生苦恼语诸比丘言。 汝等与我残食。 诸比丘言。 佛未听我等与诸比丘尼残食。 是事白佛。 佛言。 如是饥俭时。 听与比丘尼残食。 饥俭世过至丰乐时。 诸比丘如饥饿时。 与比丘尼残食。 诸比丘尼不受。 作是言。 汝等残宿。 于我亦残宿。 汝等不净。 于我亦不净。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比丘残宿比丘尼净。 比丘尼残宿比丘净。 佛在舍卫国。 诸比丘问比丘尼遮道法。 诸比丘尼羞不喜。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比丘问比丘尼遮道法。 比丘尼应问比丘尼遮道法。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问比丘遮道法。 比丘羞不喜。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比丘尼问比丘遮道法。 比丘应问比丘遮道法。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与不能正语式叉摩尼受具戒。 是式叉摩尼白佛言度我。 语不正故。 便言涂我。 诸年少比丘尼笑之。 是式叉摩尼羞故起去。 以是事故。 遂不复受具戒。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有语不正式叉摩尼。 余比丘尼应代乞。 代乞法者。 一心和合比丘尼僧。 代乞比丘尼。 应从坐起偏袒右肩胡跪合掌作是言。 大德僧听。 是某甲式叉摩尼语不正。 从僧乞受具戒。 和上尼某甲。 僧当济度与某甲式叉摩尼受具足戒。 怜愍故。 第二亦应言。 大德僧听。 是某甲式叉摩尼语不正从僧乞受具足戒。 和上尼某甲。 僧当济度与某甲式叉摩尼受具足戒。 和上尼某甲。 怜愍故。 第三亦应言。 大德僧听。 是某甲式叉摩尼语不正。 从僧乞受具足戒。 和上尼某甲。 僧当济度与某甲式叉摩尼受具足戒。 怜愍故。 佛在王舍城。 尔时长老摩诃迦叶。 雨时中前著衣持钵。 入王舍城乞食。 偷兰难陀比丘尼。 随后来至嗅大迦叶。 大迦叶言。 妹若在前行莫嗅我。 比丘尼言。 大德先去。 复嗅不已。 大迦叶言。 恶女。 我不责汝。 我责阿难。 是事白。 佛。 佛言。 从今不听比丘尼嗅比丘若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城中有一估客妇。 夫行不在。 与他男子私通。 腹渐渐大。 是妇怖畏夫故。 即自堕胎。 作是念。 无同心人持死儿去者。 愁守是儿。 有一比丘尼。 常出入是家。 中前著衣持钵到是家。 见妇愁忧。 问言。 何故。 答言。 我夫不在。 与他私通有娠。 畏夫嗔故。 即自堕胎。 无同心人与我弃者。 汝能与我持去不。 答言。 我能。 若我持去谁有知者。 即以死儿著一瓫中一瓫盖上持去弃屏处。 时有年少戏笑人见比丘尼弃瓫。 共相谓言。 是所弃瓫中有何物。 即便往看。 见死小儿作是言。 诸沙门释子作淫欲。 令比丘尼生儿杀弃。 一人语二人。 二人语三人。 如是展转恶名流布。 满舍卫城。 有诸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比丘尼。 不应为他弃死胎。 若弃犯罪。 佛在舍卫国。 尔时崛多生男儿。 作是念。 佛结戒。 不听触男子。 我生男儿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听母自触小儿。 乃至未能离母。 余比丘尼不应触。 若触者犯罪。 若能离母。 母触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崛多生男儿。 作是念。 佛结戒。 乃至一夜不应共男子宿。 我生此儿。 今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听乃至未能离乳得共宿。 若能离乳共宿者。 母得突吉罗。 余比丘尼共宿波逸提。 佛在舍卫国。 尔时崛多生男儿。 作是念。 佛说比丘尼不得独房宿乃至一夜。 须一比丘尼共房宿。 我今云何。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僧。 语诸比丘尼。 汝等与崛多比丘尼作独房羯磨。 若更有如是比丘尼者。 亦应与作独房羯磨。 独房羯磨法者。 一心和合僧。 崛多比丘尼。 从坐起脱革屣。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作是言。 大德比丘尼僧忆念。 我崛多生男儿。 从僧乞独房羯磨。 僧与我作独房羯磨。 怜愍故。 第二第三亦如是乞。 是中一比丘尼应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崛多生男儿。 从僧乞独房羯磨。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崛多比丘尼作独房羯磨。 是名白。 白二羯磨。 僧与崛多比丘尼作独房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 入出他家共作知识。 诸居士妇语比丘言。 汝度我女令作优婆夷。 比丘答言我等手不触女人。 云何得度。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慈愍心故。 应度令作优婆夷。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出入他家共作知识。 诸居士言。 度我儿作优婆塞。 比丘尼言。 我等手不触男儿。 云何得度。 是事白佛。 佛言。 慈愍心故。 应度为优婆塞。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入出他家共作知识。 诸居士妇语比丘尼言。 汝等与我少许弊坏衣。 守护小儿故。 比丘尼言。 汝等倒语。 汝白衣应供养我等。 云何反索。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慈愍心故。 应与。 佛在舍卫国。 尔时多有诸贵释种女。 出家作比丘尼。 露胸行乞食。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德。 露胸行乞。 如王夫人大臣妇。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听诸比丘尼用覆胁衣覆胸行乞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尼。 独入乐善园中。 值贼剥脱裸形。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诸比丘尼入乐善园中。 余一切园中亦不得入。 犯者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助提婆达多比丘尼。 男子前入池浴。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德。 在男子前浴。 如淫女无异。 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僧。 集僧已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男子前浴。 从今比丘尼。 不应男子前浴。 浴者波逸提。 佛在舍卫国。 尔时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 深护佛法。 以折伏语。 为诸比丘尼作羯磨。 谓苦切羯磨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 诸比丘尼轻慢言。 某是我和上尼。 某是我阿阇梨尼。 我从某僧中受具足戒。 是老弊比丘尼。 不知谁是其和上尼阿阇梨尼。 从何僧中受具戒。 瞿昙弥闻是事心不喜。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僧。 语比丘尼。 汝等莫恼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 瞿昙弥。 随受八重法时。 即出家得具足戒。 成比丘尼。 佛在舍卫国。 尔时华色比丘尼。 中前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食后以尼师檀著肩上。 入安陀林中敷尼师檀。 在一树下半跏趺坐。 尔时有婆罗门儿。 于比丘尼生贪著心。 到比丘尼所言。 共行不净事来。 华色比丘尼念言。 我若逆者。 或强捉我。 语言。 小住。 问言何故。 但当小住。 是比丘尼即以神力。 变内身为外身。 婆罗门儿嗔言。 为我厌恶。 即以拳打头。 两目脱出。 余比丘尼即以水器承眼。 往诣佛所。 佛语诸比丘尼。 当作诚实语。 华色比丘尼。 于佛法中深心信乐。 于佛法僧无有净物于佛法僧而不施者。 以此实故。 令其两眼还复如故。 诸比丘尼作是实语已。 眼复如故。 佛语诸比丘。 从今比丘尼。 不得住阿练儿处。 若住得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依放牧人住。 以象声马声男女声童男童女声故。 妨坐禅诵经。 是诸比丘尼。 早起著衣持钵。 到亲里知识檀越家。 诸居士问言。 汝安隐不。 答言。 不安隐。 何以故。 我等近放牧人住。 象声马声男女声童男童女声故。 妨我等坐禅诵经行道。 诸居士言。 我为汝等作房舍。 比丘尼言。 佛未听我等住房舍。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听诸比丘尼起僧坊。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提婆达多比丘尼。 共诸善比丘尼住恼诸善比丘尼。 诸善比丘尼。 中前著衣持钵。 到亲里知识檀越家。 诸居士问言。 汝等安隐不。 答言。 不安隐。 何以故。 答言。 与助提婆达多比丘尼共住。 恼乱我等。 居士语言。 我为汝等别作房舍。 比丘尼言。 佛未听我等别住房舍。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听诸比丘尼别作房舍。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提婆达多比丘尼。 喜在门外高处立看。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德。 门外高处立看。 如淫女。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诸比丘尼门外高处立看。 若立看波夜提。 佛既不听门外高处立看。 故便于窗棂中看。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德。 在窗棂中看。 如王夫人如大臣妇。 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 闻是事心不喜。 是事白佛。 佛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比丘尼。 窗棂中看。 从今不得窗棂中看。 看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与式叉摩尼受具戒。 问言。 汝是女耶。 答言。 我有二根。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是二根人不能女。 不能女故。 不听出家受具戒。 若已出家受具戒者。 当作灭摈。 何以故。 二根人不能女。 于我法中。 不生善比尼法故。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与式叉摩尼受具戒。 问言。 汝是女人耶。 答言。 我小便时大便出。 大便时小便出。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二道合不能女。 不应与出家受具戒。 若已出家受具戒者。 应作灭摈。 何以故。 二道合人不能女。 于我法中。 不生善法比尼故。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与式叉摩尼受具戒。 问言。 汝有月忌不。 答言。 常有。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常有月忌不能女。 不应与出家受具戒。 若已出家受具戒者。 应作灭摈。 何以故。 常月忌不能女。 于我法中。 不生善法比尼故。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与式叉摩尼受具戒。 问言。 汝有月忌止耶。 答言。 我常无月忌。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常无月忌不能女。 不听出家受具戒。 若已出家受具戒者。 应作灭摈。 何以故。 常无月忌不能女。 于我法中。 不生善法比尼故。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与式叉摩尼受具戒。 问言。 汝是女人耶。 答言。 我少有女相。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少有女相不能女。 不听出家受具戒。 若已出家受具戒者。 应作灭摈。 何以故。 少有女相不能女。 于我法中。 不生善法比尼故。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偷兰难陀比丘尼。 月忌未止而巷中行。 血堕污地。 诸居士呵责言。 不吉弊女。 若有此月忌病。 何以出巷中行。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比丘尼。 月忌未止。 出外行者突吉罗。 有诸比丘尼贫穷。 月忌未止。 从他乞饭羹菜薪草灯烛。 受诸苦恼。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以衣裹出外行乞。 佛在王舍城。 尔时长老大迦叶。 中前著衣持钵。 从耆阇崛山向王舍城乞食。 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早起城门中立。 看出入男子。 谁好谁丑。 是大迦叶入。 即唾言。 不吉。 我早起见本外道。 大迦叶言。 恶女。 我不责汝。 我责阿难。 诸比丘尼以是事白佛。 佛言。 诸比丘尼。 不应唾比丘。 若唾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在比丘前忏悔。 发露粗罪。 诸比丘尼羞愧。 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比丘尼粗罪。 不应比丘前发露。 应向比丘尼前发露。 诸比丘尼发露时。 不知是何罪摄在何处。 是事白佛。 佛言。 应问比丘作是言。 大德。 作是事。 犯何罪。 是罪何名。 比丘应答。 作是事者。 得如是罪。 摄在某处。 是罪名某。 佛在舍卫国。 尔时比丘尼。 月忌未止。 至祇洹听法。 坐比丘敷具上。 有血污之。 陀骠力士子知众僧敷具。 余日浣时嫌言。 诸比丘尼有如是病。 何故坐僧敷具上。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若比丘尼。 月忌未止。 不得坐僧敷具上。 坐者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提婆达多比丘尼。 立沽酒店。 索价时受诸苦恼。 诸居士呵责言。 汝出家人何以立酒店。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比丘尼。 不应立酒店。 若作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畜婢为眷属。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德。 畜婢为眷属。 如王夫人大臣妇。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畜婢为眷属。 若畜为眷属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偷兰难陀比丘尼。 度淫女为弟子。 晨朝时到。 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 先共作不净行诸居士。 语诸居士。 我先共此比丘尼作不净。 彼比丘尼愁恼。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度淫女若度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迦留陀夷。 中前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偷兰难陀比丘尼随后来至。 以手摩触迦留陀夷。 迦留陀夷即以手脚蹴打卧地。 语言。 弊女。 汝唾摩诃迦叶。 谓我亦尔耶。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比丘尼。 不得摩触比丘身。 摩触者犯罪。 佛在俱舍弥国。 尔时迦留罗提舍比丘命过。 是人有姊妹比丘尼七人。 偷兰难陀。 周那难陀。 提舍。 优婆提舍。 域多提舍。 和梨提舍。 勒叉多。 有大力势。 祭祀被烧死尸。 诸居士呵责言。 汝等出家入道。 何以与死人饮食。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诸比丘尼。 不得祭祀死人。 若祭祀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 失男根成女根。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即以先出家受具戒岁数。 遣入比丘尼众中。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尼。 失女根得男根。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即以先出家受具戒岁数。 遣入比丘众中。 十诵律卷第四十<<[31][32][33][34][35][36][37][38][39][40] . .. >> 十诵律卷第四十一(第六诵之六)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明杂法之六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 不失男根得女根。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与灭摈。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尼。 不失女根得男根。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与灭摈。 佛在舍卫国。 尔时迦尸国有婆罗门。 生一女。 端正姝好。 价直半迦尸国。 此女嫁与婆罗门家。 不久婿死。 多有人来求此女。 所谓大臣大官居士萨薄主。 是女人心乐出家。 作是言。 我欲出家作比丘尼。 不乐处俗。 即诣王园作比丘尼。 诸弊恶人。 闻半迦尸女出家。 我等今当劫夺取之。 复作是念。 诸比丘尼王所守护。 若强夺者。 或得官罪。 若出家受具戒时。 我等当道路劫取。 诸比丘尼闻是事。 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听半迦尸尼遣使受具戒。 若有如是端正者。 亦听遣使受具戒。 使受戒法者。 一心和合僧。 是使从坐起。 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跪合掌。 作是言。 大德僧听。 某半迦尸尼。 和上尼某甲。 是半迦尸尼。 遣我从僧乞受具戒僧当济度与受具戒。 和上尼某甲。 僧怜愍故。 第二亦言。 大德僧听。 某半迦尸尼。 和上尼某甲。 是半迦尸尼。 遣我从僧乞受具戒。 僧当济度与受具戒。 和上尼某甲。 僧怜愍故。 第三亦言。 大德僧听。 某甲半迦尸尼。 和上尼某甲。 是半迦尸尼。 遣我从僧乞受具戒。 僧当济度与受具戒。 和上尼某甲。 僧怜愍故。 尔时一比丘。 应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某半迦尸尼。 和上尼某甲。 是半迦尸尼。 遣使从僧乞受具戒。 和上尼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 我当僧中问半迦尸尼使六法事。 是名白。 应作是言。 汝半迦尸尼使听。 今是实语时。 今僧中问汝。 实当言实。 不实当言不实。 问使言。 半迦尸尼先来清净不。 二岁学六法不。 比丘尼为作本事不。 比丘尼僧一心和合。 作属和上尼羯磨不。 五衣钵具不。 半迦尸尼字何等。 和上尼字何等。 和上尼字某甲。 半迦尸尼字某甲。 若未问事当问。 问竟语言。 汝默然。 大德僧听。 半迦尸尼某甲。 和上尼某甲。 是半迦尸尼。 遣使从僧乞受具戒。 和上尼某甲。 使说。 半迦尸尼先来清净。 二岁学六法。 诸比丘尼已作本事。 一心和合比丘尼僧。 作属和上尼羯磨。 五衣钵具。 半迦尸尼字某甲。 和上尼字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用使与半迦尸尼受具戒。 和上尼某甲。 是名白。 大德僧听半迦尸尼某甲。 和上尼某甲。 是半迦尸尼。 遣使从僧乞受具戒。 和上尼某甲。 使说。 半迦尸尼先来清净。 二岁学六法。 诸比丘尼已作本事。 一心和合比丘尼僧。 作属和上尼羯磨五衣钵具。 僧与半迦尸尼某甲受具戒。 和上尼某甲。 谁诸长老忍与半迦尸尼受具戒者默然。 不忍者说。 是名初羯磨竟。 第二更应说。 大德僧听。 半迦尸尼某甲。 和上尼某甲。 是半迦尸尼。 遣使从僧乞受具戒。 使说。 半迦尸尼先来清净。 二岁学六法。 诸比丘尼已作本事。 一心和合比丘尼僧。 作属和上尼羯磨。 五衣钵具。 半迦尸尼某甲。 和上尼某甲。 僧与半迦尸尼受具戒。 和上尼某甲。 谁诸长老忍僧与半迦尸尼某甲受具戒和上尼某甲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是名第二羯磨竟。 第三更应说。 大德僧听。 半迦尸尼某甲。 和上尼某甲。 是半迦尸尼。 遣使从僧乞受具戒。 和上尼某甲。 使说。 半迦尸尼先来清净。 二岁学六法。 诸比丘尼已作本事。 一心和合比丘尼僧。 作属和上尼羯磨。 五衣钵具。 半迦尸尼某甲。 和上尼某甲。 僧与半迦尸尼受具戒。 和上尼某甲。 谁诸长老忍与半迦尸尼某甲受具戒和上尼某甲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是第三羯磨竟。 僧与半迦尸尼某甲受具戒和上尼某甲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是使即应还比丘尼僧坊中向半迦尸尼说羯磨。 不应多不应少。 亦应为说三依止八堕法。 余残戒法。 和上阿阇梨。 当渐渐为汝广说。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比丘尼。 于迦留陀夷所。 作过失事。 迦留陀夷遮是比丘尼。 不听入寺。 诸比丘尼语是比丘尼。 汝何不向迦留陀夷悔过。 答言。 遮我不听入寺。 云何悔过。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比丘不应遮比丘尼入寺。 应遮自坊舍不应入。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于比丘所作过失。 诸比丘心不喜。 是事白佛。 佛言。 若比丘尼。 于比丘所作过失。 是比丘应遮是比丘尼说戒自恣受教诫法。 佛如是约敕已。 是比丘遮比丘尼说戒自恣受教诫法。 余比丘便听。 以是事故斗诤起。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是遮比丘应听。 余人不应听。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 于比丘尼所有过失。 诸比丘尼心不喜。 作是言。 我等比丘尼所作过失。 比丘遮我等说戒自恣受教诫法。 比丘于我等所作过失。 谁能共语。 是事白佛。 佛言。 若比丘于比丘尼所作过失。 比丘应还向是比丘尼悔过。 佛如是约敕已。 比丘悔过向比丘尼。 比丘尼不受。 是事白佛。 佛言。 比丘悔过向比丘尼。 比丘尼应受。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尼。 于迦留陀夷所作过失。 迦留陀夷遮受教诫法竟出界去。 诸比丘尼言。 汝何不悔过向迦留陀夷。 是比丘尼言。 遮我教诫法已出界去。 向谁悔过。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比丘遮比丘尼。 不应出界去。 若出界得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王园比丘尼精舍。 有剃发师。 与比丘尼剃发。 诱诳一式叉摩尼坏出家心。 如是诱诳第二第三人。 以是事故尼僧减少。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剃须时应令一善比丘尼在边立看。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提婆达多比丘尼。 赁房舍。 后责价时得苦恼。 诸居士呵责言。 汝等出家何以赁舍。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诸比丘尼。 不得赁舍。 若赁得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提婆达多比丘尼。 以治身具治身。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功德。 以治身具治身。 如王夫人大臣妇。 是事白佛。 佛言。 诸比丘尼。 不应以治身具治身。 若治突吉罗。 有比丘尼。 便以瓦石手拳自治身。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应以瓦石手拳治身。 若以是物自治身得突吉罗。 佛言。 略说比丘尼。 不应以一切物治身。 若治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自恣时。 两部僧和合。 尔时驱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出。 自相谓言。 汝等知不。 何故驱我等出。 今夜是等共集一处。 各随所喜共和合故。 诸比丘闻是事心不喜。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比丘尼。 不应夜来自恣。 诸比丘尼。 应早起来从比丘作自恣。 尔时诸比丘尼多。 五百余人一一自恣。 食时已过。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诸比丘尼。 不应一一从比丘僧自恣。 应一比丘尼代一切比丘尼僧从比丘僧自恣。 代自恣法者。 代自恣人从坐起。 脱革屣胡跪合掌。 作是言。 比丘尼僧和合。 礼大德僧足。 问讯少病少恼起居安不。 问讯已作是言。 大德僧忆念。 我等三月安居竟。 我等今求大德说见闻疑罪。 僧怜愍故。 大德僧。 为我等说罪者。 增长善法。 第二亦应言。 大德僧忆念。 和合比丘尼僧稽首。 礼大德僧足。 问讯少病少恼起居安不。 问讯已作是言。 我等三月安居竟。 今求僧自恣说见闻疑罪。 僧怜愍故。 大德僧。 为我等说罪者。 增长善法。 第三亦应言。 大德僧忆念。 和合比丘尼僧稽首。 礼大德僧足。 问讯少病少恼起居安不。 问讯已作是言。 我等三月安居竟。 今求僧自恣说见闻疑罪。 僧怜愍故。 大德僧。 为我等说罪者。 增长善法。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居士。 请佛及二部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居士知佛受已。 头面礼足右绕而去。 还自舍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早起敷座。 遣使白佛时到。 食具已办唯圣知时。 佛及二部僧入其舍。 诸比丘尼随智慧多者先坐。 是居士见佛及二部僧坐已。 自手行水欲下饮食。 助提婆达多比丘尼语居士言。 此比丘尼是第一上座。 此是第二上座。 此是持律。 此是持阿毗昙。 居士言。 我等不知不识。 谁是第一上座。 第二上座。 持律持阿毗昙。 多有饭食足饱一切。 莫散乱语。 汝若不止者。 汝等起行食。 我等当坐。 佛遥见比丘尼作是语闻居士呵责。 食后以是事故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从今听诸比丘尼随上座次第坐。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居士。 请佛及二部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居士知佛受已。 头面礼足右绕而去。 还自舍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早起敷座。 遣使白佛时到。 食具已办唯圣知时。 佛及二部僧入其舍。 有比丘尼。 问一比丘尼。 汝几岁。 答言。 小住。 当问和上尼阿阇梨尼共活尼。 即往问和上尼阿阇梨尼共活尼言。 我几岁。 和上尼等答言。 我等疑忘。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上座两三人。 应问次第坐。 余不忆念者但坐。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尼。 上山至阿练若处。 欲受教诫故。 遇贼剥衣裸形。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诸比丘尼。 应住聚落中待比丘。 比丘尼聚落中待。 有比丘入聚落乞食。 从余道还山阿练若处。 日已向中。 诸比丘尼垂当断食。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二人共行。 即二人共行。 二人不知法。 所可至处看彩画舍。 比丘问言。 汝等欲受教诫耶。 答言。 如是。 是事白佛。 佛言。 应遣二知法了了比丘尼受教诫。 即遣二知法了了比丘尼。 是二比丘尼。 欲令一切比丘僧和合。 我等当受教诫。 是事白佛。 佛言。 不须一切僧和合。 随所见比丘。 应受教诫。 余时到比丘所。 有欲教诫者。 有不欲者。 不欲者便舍起去。 诸比丘尼即便随去。 诸居士在僧坊者。 作是言。 比丘尼欲行淫欲。 比丘不欲故舍起去。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比丘不应起去。 若不欲者应言。 我不能教诫比丘尼。 佛在舍卫国。 诸比丘尼受教诫法。 还说戒竟。 明日诣僧坊不知报谁。 是事白佛。 佛言。 随受教诫比丘。 应还报是人。 时是比丘尼门下立问言。 此中有是人不。 答言。 谁耶。 比丘尼言。 如此者。 是事不应尔。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比丘尼应问所教诫比丘名字种姓善好忆持。 应问言。 某比丘和上。 某比丘阿阇梨。 某比丘弟子。 佛在舍卫国。 尔时比丘尼僧。 得裮布施。 诸比丘尼不受。 作是言。 佛未听我等畜裮。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听比丘尼僧受裮施私亦受。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尼。 乞食时。 手持钵食巷中行。 屋上有毒蛇。 屎堕食中。 比丘尼啖是食。 毒发垂死。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作盖覆食器上。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提婆达多比丘尼。 背上负物。 似畜生负驮。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诸比丘尼。 不应背上负物。 若负物者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提婆达多比丘尼。 客作华鬘。 责价时受苦恼。 诸居士呵责言。 汝等出家何用客作华鬘。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比丘尼客作华鬘。 客作者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提婆达多比丘尼。 畜盛大便器。 铜盘澡盘铜杓。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德。 畜如是器。 如王夫人大臣妇。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比丘尼畜铜盔盛大便器铜盘澡盘铜杓。 若畜突吉罗。 不犯者。 畜铜水瓶铜澡罐铜盖。 佛在舍卫国。 有比丘尼作酒。 居士言。 汝等出家人。 何以作酒。 有少欲知足比丘尼。 闻是事心不喜。 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集僧已语诸比丘。 从今比丘尼不得作酒。 作酒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妇人新来不久。 其夫出行死。 是诸妇人舍舍市肆。 出家作比丘尼。 作比丘尼已。 赁舍与他住。 后索价时受诸苦恼。 诸居士呵责言。 汝等出家。 何用赁舍。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比丘尼赁舍市肆。 若赁与他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罗难陀比丘尼。 著新疏衣。 市巷多人中行。 内身露现。 诸居士言。 善女是名何衣。 答言。 是名新疏衣。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德。 云何著新疏衣。 如王夫人如大臣妇。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比丘尼著薄疏衣。 著者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尔时有助提婆达多比丘尼。 在女人洗处浴。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德。 在女人洗处浴。 如王夫人大臣妇。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诸比丘尼女人洗处浴。 若浴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罗难陀比丘尼。 用澡豆浴身入女根中。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比丘尼用澡豆浴用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罗难陀比丘尼。 水中逆行。 诸比丘尼问言。 汝何以逆水行。 答言。 欲受触乐。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比丘尼水中逆行。 若逆水行突吉罗。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提婆达多比丘尼。 畜杂色庄严钵支。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德。 畜杂色钵支。 如王夫人大臣妇。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听比丘尼畜杂色钵支。 若畜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尔时比丘尼僧。 得水精器布施。 诸比丘尼不受。 我何用是为。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听比丘尼受水精器。 作僧水器用。 后二十法下。 佛在舍卫国。 有乞食比丘。 中前著衣持钵。 入舍卫城乞食。 到乞食家入外门。 不记识中门。 内门亦不记识。 还时错入余门。 谓是出门。 入已见一女人仰卧。 此女人梦中失不净。 比丘见已惭愧还出。 出已此女人夫来。 见妇露身卧不净出。 即作此念。 是比丘必共我妇作非梵行。 便往捉比丘言。 比丘汝好耶。 共我妇作不净行。 比丘答言。 不作。 夫言。 何以入我舍耶。 答言。 我谓是可出门。 即骂比丘。 云何入我房户。 谓是可出门。 是人即以手脚极打是比丘。 便放打比丘声故。 女人即觉。 语夫言。 作何物。 答言。 打比丘。 何以故打。 以汝故打。 妇语夫言。 此比丘于我无过。 我自梦中失不净。 夫即骂妇。 汝共作不净事。 云何不伏耶。 以手脚打是比丘。 劳熟已舍去。 是比丘大受苦痛已还去。 以是事向诸比丘说。 诸比丘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已语诸比丘。 乞食有二种。 一者受请。 二者不受请。 若受请已。 欲受僧物分者。 应舍乞食法已受僧物分。 若不舍乞食法。 受僧物分者。 得突吉罗。 若受僧物僧物分已。 故言我乞食者。 犯妄语波夜提。 不受请人。 若欲受请。 若欲受僧物分者。 应舍乞食法已受请受僧物分。 若不舍乞食法。 受请受僧物分者。 得突吉罗。 若受请受僧物分已。 故言我乞食者。 犯妄语波夜提。 佛言。 从今教汝等乞食法。 若比丘乞食时。 应学行是法。 若欲下床时。 应徐下一脚。 次下第二脚。 安徐起。 徐就架上取安陀卫。 莫牵。 安徐著。 著已应左右看。 齐正不。 若不齐正者。 更应著。 若齐正者止。 徐就架上取泥洹僧。 莫牵安徐著。 著已左右看。 齐正不。 若不齐正者。 更应著。 若齐正者止。 徐就架上取郁多罗僧。 莫牵。 安徐著。 著已左右看。 齐正不。 若不齐正者。 更应著。 若齐正者止。 徐就架上取僧伽梨。 莫牵。 安徐著左肩上。 徐徐取钵。 莫放地。 徐取锡杖。 不应曳地。 向户时。 安徐推橝开户徐出。 出户时。 莫以衣触两边。 出已应左手牵户扇右手牵橝。 若户扇在右橝在左者。 以右手牵扇左手下橝。 下橝已应排看。 坚牢不。 若不坚牢更闭坚牢者止。 若共佛行。 应在佛后。 应白和上。 应右绕佛塔声闻塔。 已徐徐泻水著钵中。 莫使瓶钵相触。 应安徐洗钵。 莫使有声。 不得挑水浇钵底。 若僧坊门闭者。 应徐却橝开门安徐出门。 出门时。 莫以衣触两边。 应徐以钵杖著一处。 已徐著一重革屣。 应徐取钵杖。 应安徐在道行。 行时莫拖曳革屣。 近聚落已。 徐以钵杖著一处。 应徐取僧伽梨著。 著已应看。 齐正不。 若不齐正应更著。 若齐正者止。 应徐取钵杖。 入巷时。 不得上下看。 应直前。 若遥见狂象狂马狂牛狂狗狂裸形人者。 应避道。 若至乞食家。 应好识外门中门内门相。 入庭中住弹指。 若无所得。 应第二弹指。 若复不得。 应更三弹指。 三弹指已。 若得者应两手捉钵曲身受食。 若更余处乞食时。 应看日时节。 若日故早更乞。 若日时至便止。 不应上下看。 直视前行。 若遥见狂象狂马狂牛狂狗狂裸形人者应避。 出聚落时。 徐捉钵杖著一处。 徐取僧伽梨。 中牒抖擞著右肩上。 徐取钵杖。 若先到食处。 应敷座床。 取揩脚物拭脚物安水瓨水瓶。 应扫洒食处涂地。 若和上阿阇梨在食处者。 若得好食。 先与和上阿阇梨。 与饮时。 莫令指入器中。 若在后者。 应举床座。 举揩脚物拭脚物安水瓨水瓶。 扫洒除粪还入房中。 入房中时。 应牵橝闭户就床座。 徐徐摄一脚。 次摄一脚。 结加趺坐。 思惟法行。 佛在舍卫国。 尔时一长者有好芦卜。 是长者为芦卜故。 请佛及僧怛钵那。 佛默然受。 知佛受已。 还家竟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晨朝敷座。 往白时到。 佛自知时。 佛与比丘僧。 往入其舍坐已。 长者自手行水自行芦卜根。 诸比丘嚼芦卜根作声有一比丘。 先是伎儿。 见食作声。 即便起舞。 时有比丘笑。 芦卜根从口鼻中出。 诸居士呵责言。 诸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德。 云何使他笑如伎儿。 佛见是比丘作如是事诸居士呵责。 食已还去。 佛以是事。 集比丘僧。 知而故问是比丘。 汝以何心作。 答言。 以二事故。 一者看他。 二者欲令笑。 佛言。 为看他故无罪。 为笑故突吉罗。 佛语诸比丘。 从今已若先未啖熟食。 不得啖菜果。 若先啖者突吉罗。 佛在舍卫国。 新造祇洹竟。 诸居士办供具。 多诸比丘来。 千二百五十人。 诸比丘乱入乱坐乱食乱起乱去。 诸居士呵责言。 有余沙门婆罗门。 次第入次第坐次第食次第起次第去。 是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德。 乱入乱坐乱食乱起乱去。 不知谁得谁不得谁重得。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应次第入次第坐次第食次第起次第去。 时诸比丘次第入次第坐次第食次第起次第去。 时默然入默然坐默然食默然起默然去。 诸居士呵责言。 有余沙门婆罗门。 赞呗咒愿赞叹。 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德。 默然入默然坐默然食默然起默然去。 我等不知食好不好。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食时。 应呗咒愿赞叹。 诸比丘不知谁应作。 佛言。 上座作。 尔时偷罗难陀少学寡闻。 时为上座。 佛言。 若上座不能。 次第二应作。 第二不能。 第三应作。 如是次第。 能者应作。 佛在舍卫国。 时诸女人次第请佛及僧。 办种种饮食。 诸比丘食已。 不呗不咒愿而去。 诸女人作是言。 我等女人薄福。 谁当为我等呗咒愿赞叹。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亦应为女人呗咒愿赞叹。 若无净人者。 留上座四人住。 住时诸上座吐闷。 问佛。 佛言。 应语诸女人已去。 佛在舍卫国。 有一比丘。 名曼头罗。 是婆罗门种。 出家作比丘患下。 作是念。 云何数数用水洗。 佛言。 应以物拭。 拭时用一叶拭。 拭已不净。 佛言。 应用两重。 用两重拭时。 一重舒污手。 佛言。 应截屈处。 时截处伤大便道。 佛言。 不应截。 应用一枚净拭。 拭时掷弃著厕中。 著已厕满。 佛言。 应著一处。 时净叶不净叶共著一处。 取时污手。 佛言。 右边安净叶。 左边弃不净叶。 著一处时大聚。 佛言。 除却。 除却时吐逆。 佛言。 应安器。 若满远弃余处。 佛在王舍城。 尔时六群比丘。 洗脚处嚼杨枝。 后比丘来见不净吐逆。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僧。 知而故问六群比丘。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 云何名比丘。 僧洗脚处嚼杨枝。 呵已语诸比丘。 从今佛前不得嚼杨枝。 和上阿阇梨前。 一切上座前。 佛塔前声闻塔前。 温室讲堂厨下大门前。 厕边安水处小便处。 浴室中多人行处。 不得嚼杨枝。 嚼者突吉罗。 不犯者。 同岁比丘前不犯。 佛在王舍城。 有裸形外道病疥瘙。 往语耆婆。 治我此病。 答言。 浴室中洗乃可得差。 外道作是言。 我是外道。 裸形无所著。 何由得浴室洗耶。 耆婆言。 颇有亲里相识比丘不。 答言无。 耆婆言。 唯得浴室洗可差。 是外道即往到竹园。 问新学比丘及沙弥言。 汝等何时浴室洗耶。 答言。 某日。 时外道屈指数日。 或掷石数日。 或作筹数日。 若干日已过。 若干日在。 到浴日来至入竹园。 在一面立。 看诸比丘云何入浴室洗。 或有比丘著衣入。 或有以泥涂身入。 是外道即以泥涂身入。 如似老上座。 诸比丘作是念。 是上座比丘从何处来。 共相谓言。 上座来与上座床。 即便与床。 盛满器水著前。 汗出已。 诸比丘亦与揩脚髀膊胸背。 举身揩已。 疥瘙即除。 身得清净。 清净已。 唤担衣来与上座。 是外道言。 汝等不好用著衣为。 诸比丘言。 不善。 将不与外道洗耶。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露身不得揩。 他亦不得。 揩露身者两露身亦不得相揩。 比丘闇中不得作礼。 不得礼覆面者。 不得礼睡者。 不得礼入三昧者。 不得礼嚼杨枝者。 自嚼杨枝亦不得作礼。 自洗面不得作礼。 亦不得向洗面者礼。 自食时不得礼。 不得礼食者。 自缝衣时不得礼。 不得向缝衣者作礼。 自剃发时不得作礼。 亦不得礼剃发者。 自在高处不得礼下处。 下处亦不得礼高处。 佛前不得礼人。 佛塔前声闻塔前亦不得礼人。 大小便处取水处。 浴室乃至不安隐处。 皆不得礼。 在道行时不得礼。 若至心欲礼者。 语上座住。 我欲礼。 若住者应礼。 不住者不应礼。 佛在舍卫国。 有客比丘暮来。 次得空房舍。 时床上有盘蛇睡。 比丘不看便坐蛇上。 为蛇所螫与蛇俱死。 经五六日有青蝇出。 诸比丘见蝇出入。 共相谓言。 此房中有青蝇出。 当入看来。 入已便见。 作是言。 是比丘必坐是蛇上。 为蛇所螫二俱死耳。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从今教客比丘仪法。 若客比丘到僧坊中。 应偏袒著衣。 著泥洹僧。 高应下著。 衣囊在右肩上。 应转著左肩上。 若杖油囊革屣针筒。 在右手中。 应移左手中。 若欲大小便。 应先外却已入僧坊。 若得水洗足已入。 若不得水。 以草树叶拭足已入。 若门闭应求开门。 若开应入。 若不开。 僧坊外有墙堑刺棘。 应在现处立。 一心净持威仪。 作大人相起他善心。 若见旧比丘应问。 此僧坊中有若干岁比丘房不。 若言有。 即语开门已入。 又问。 是房中为有人不。 若言空。 应问。 用何水。 若言井水。 应索盥及绳扫彗。 应开房户弹指。 若有毒蛇弹指令去。 当徐往出枕被褥床榻覆地物。 出已应扫洒涂地。 抖擞床席被褥枕覆地物觅虫已。 还敷如本。 洗脚瓫常用水瓶皆著水。 持革屣至水边浣。 拭革屣物捩晒已。 捉革屣先拭前头。 次拭后中拭带。 若水器在左边。 应左手取水右手洗足。 若在右边。 右手取水左手洗足。 洗足已著革屣入房。 闭门下橝却坐绳床。 先摄一脚次摄一脚。 摄已大坐正观诸法。 地了时应问旧比丘。 此僧坊中。 有前食无前食。 有时食无时食。 何处有恶狗恶牛大童女寡妇家。 何处是僧羯磨学家覆钵羯磨家。 何处可行。 何处不可行。 问是事已。 应行乞食。 若客比丘欲去时。 以灌绳扫彗。 还付本主。 摒挡卧具。 闭门下橝已去。 佛在阿毗罗国。 时新作僧伽蓝。 有比丘作匠。 著僧伽梨辇石辇墼辇草辇泥。 以手泥壁。 黑泥糠泥污洒泥壁。 赤色泥白色泥涂壁。 洒扫僧坊涂地故污衣。 著是污衣入聚落乞食。 诸居士呵责。 有余沙门婆罗门。 著净衣入聚落乞食。 是沙门释子自言。 善好有德。 著是污衣入聚落乞食。 如压油人。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从今不得著僧伽梨辇石辇泥辇草泥涂壁。 以手涂壁糠泥污洒涂壁。 黑色赤白色涂壁扫洒僧坊涂地。 不得脚蹑僧伽梨。 不得敷僧伽梨坐。 不得卧僧伽梨上。 不得衬身著僧伽梨。 著僧伽梨。 如著僧伽梨法。 著郁多罗僧。 如著郁多罗僧法。 著安陀卫。 如著安陀卫法。 以三种坏色作净。 不得著五种纯色衣。 除纳衣。 若比丘贫少衣。 不能得割截衣。 衣上安牒。 若五若七若九若十一若十三。 若十五若过十五。 若能得应割截作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卫。 是为衣法。 佛在王舍城。 有大僧坊。 初夜中夜后夜。 多有客比丘。 一切时来宿。 晨朝便去。 上座问下坐言。 何以无客比丘。 答言有。 何以不来见上座。 我等不知彼人来去。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若客比丘来应先礼。 拜上座时彼僧坊有千二百五十比丘。 客比丘一一礼拜过初夜。 道行疲极不能得遍。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应问讯四上座。 有客比丘暮来问。 第一上座在何处。 答言。 在耆阇崛坊。 又问。 第二上座复在何处。 答言。 在毗伽罗坊。 又问。 第三上座在何处。 答言。 在贵守陀罗坊。 又问。 第四上座在何处。 答言。 在萨多诃求坊往问讯时。 道中有师子虎狼畏豹熊罴多罗刹等畏。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随所入坊舍中。 即礼彼四上座。 礼时在大坊舍门外住立久。 迷闷吐逆不乐。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若时得见上座者应礼。 不时得见者则止。 佛在舍卫国。 憍萨罗国阿练若处。 有一比丘在中住。 时贼来入僧坊。 见是比丘在阁上。 即遣人将是比丘来下。 时彼贼主信敬佛法。 作是言。 莫将比丘下。 当看。 有火不。 言无。 有食不。 言无。 有水不。 言无。 共相谓言。 是沙门释子清净。 看洗脚处有水不。 言无。 看净水瓶常用水瓶。 有水不。 言无。 作是言。 将是比丘来。 即将来下。 问言。 大德。 有火不。 答言无。 有钻火具不。 欲钻火。 答言无。 大德。 我等饥。 有食不。 答言无。 问有食器不。 我欲作食。 答言无。 大德。 我等渴。 有水不。 答言无。 有取水器不。 答言无。 大德。 是沙门释子清净。 有洗脚水不。 有净水瓶常用水瓶不。 答言无。 又问。 大德。 我欲至彼聚落。 示教我道处。 答言。 不知。 又问。 时节早晚。 答言。 不知。 又问。 今是何日。 答言。 不知。 又言。 作呗。 答言。 不能。 又言。 咒愿。 答言。 不能。 又言。 赞法。 答言。 不能。 是贼共相谓言。 此阿练若比丘。 无一阿练若法。 是比丘当不能自活故出家。 当熟打之。 即以手脚打是比丘已舍去。 是比丘大受苦恼。 以是事语诸比丘。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从今当教阿练若比丘仪法。 应学是法。 从今阿练若比丘。 有人来先应共语好正忆念和悦颜色。 不应垂头。 应言善来。 应畜火及火钻。 应畜食食器。 应畜水水器。 应畜洗脚水水器。 净水瓶常用水瓶盛满水。 应知道知日知时知夜知夜分。 应知星宿。 应学星宿法。 应诵修多罗毗尼阿毗昙。 应学解修多罗毗尼阿毗昙。 应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 若未得者。 应知诵读。 不应畜日珠月珠。 如是法应广知。 应畜禅杖。 如瞿尼沙修多罗中广说。 应修行之。 佛在舍卫国。 阿耆达婆罗门。 担释俱梨饼。 往到佛所与佛。 佛言。 分与僧。 即分与僧已。 在佛前听咒愿。 佛为种种说法。 诸比丘啮饼作声。 阿耆达叉手白佛言。 世尊。 沙门瞿昙教化一切弟子。 皆能受耶。 佛言。 有受者不受者。 婆罗门言。 实尔瞿昙。 有为法者有为食者。 佛为阿耆达种种说法示教利喜已默然。 时阿耆达闻佛说法示教利喜已。 从坐起礼佛足右绕而去。 去不久。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从今说法时咒愿时。 赞法时不得食。 食者突吉罗。 佛在波罗奈国。 佛中前著衣持钵。 入波罗奈城欲乞食有一新比丘。 中前著衣持钵。 先入城乞食。 佛遥见是比丘在他门前。 是比丘亦见佛。 见佛已惭愧低头。 佛乞食还摄衣钵竟。 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 我今日中前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见一新比丘亦著衣持钵先入城乞食。 我见是比丘。 比丘见我故。 惭愧低头。 语诸比丘。 谁中前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是比丘惭愧。 长跪合掌白佛言。 我是。 佛言。 善哉善哉。 见我故惭愧摄情。 若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外道沙门婆罗门。 亦应摄情低头。 长夜得安乐。 佛在舍卫国。 长老郁提有共行弟子。 无恭敬心。 入僧坊中亦无恭敬心。 时长老郁提。 往到佛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已白佛言。 世尊。 我共行弟子无恭敬心。 入僧坊中亦无恭敬心。 世尊。 云何令弟子于和上有恭敬心。 佛言。 小住郁提。 我问汝时当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已。 语郁提言。 汝欲说者说。 郁提言。 世尊。 我共行弟子无恭敬心。 入僧坊中亦无恭敬心。 云何令弟子于和上有恭敬心。 佛语郁提。 共行弟子于和上应生敬心。 入僧坊亦应生敬心。 应与和上钵衣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寿药。 若和上作衣时应代作。 浣衣时。 染衣时。 割截衣时。 簪衣时。 刺衣时。 舒展时。 皆应代作。 若自不能者。 应赁他作。 若自不能尽作者。 亦应借他。 若能尽作者应作。 不得闲住。 佛语郁提。 若和上欲浴室中洗时。 弟子先应办浴具。 著薪著油澡豆。 若和上入浴室时。 弟子应持浴衣与。 摄取所著衣与床。 应与水瓶授杖。 若和上少力。 弟子应手扶。 若大羸劣。 应负入浴室。 应摄衣著一面。 应坐著床上以水瓫著前。 若弟子欲洗时。 应白和上向壁洗。 应生病想生药想。 佛言。 和上汗出时。 弟子先应揩脚。 次揩膊髀腰脊胸背。 若和上洗竟。 应授衣与取床取水器取杖。 应以薪著灶中。 若和上少力者应手扶。 若大羸劣。 应负还房坐床上。 应取浴衣举。 应授卧衣。 应安大小便器。 应安唾器。 若弟子更欲洗。 应白和上已洗。 若最后浴室中洗者。 应举绳床著一处举水瓶水瓨。 应以灰覆火出浴室闭门下橝已去。 若欲诵时。 至三问能得者。 应随力从和上受。 受已在一处忆念思惟。 若得者诵。 若不得者更问。 明日应摄大小便器唾器。 弃已应问和上。 须粥须食不。 若言须粥。 应安釜器办杓办匕。 若言须食。 应办食。 应办食器。 若和上病者。 弟子应看若活若死。 应觅随病食随病药。 应取和上物作供养。 若和上无者自办。 若自无者从他求。 若无知识不能得者。 乞食时得好者。 应与和上郁提。 若僧与和上忆念羯磨。 若与不痴羯磨时。 应代和上去作是言。 僧与我和上忆念羯磨若不痴羯磨。 僧与和上苦切羯磨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时。 弟子以法佐和上言。 僧莫与我和上苦切羯磨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 若僧已与和上作是苦切羯磨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竟。 弟子应言。 僧与我和上轻作羯磨。 莫重作。 郁提。 若僧与和上觅罪相羯磨。 弟子应往言。 僧如法莫与我和上觅罪羯磨。 若僧与和上觅罪羯磨竟。 弟子应从僧乞。 轻作莫重作。 若僧与和上不见摈羯磨不作摈羯磨恶邪不除摈羯磨。 弟子应往白僧言。 不见教见不作教作不除教除。 郁提。 若和上犯僧残罪。 应与别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羯磨。 弟子应往言。 僧如法与我和上别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羯磨。 郁提。 是弟子不白和上。 不得教他读经。 不得诵经令他忆念。 不得并诵。 不白和上不得从他受法。 不得授他法。 不得从他受忆念。 不得并诵。 不得与他衣钵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 尽形寿药。 不得与他作衣。 不得使他作衣。 不得与他剃发。 不得使他剃发。 不白和上不得一切有所作。 除大小便及嚼杨枝礼佛。 郁提。 若和上欲入聚落。 弟子应授入聚落衣。 应揲卧衣举。 弟子若随和上入聚落。 应取钵杖僧伽梨。 不应在前行。 不应大逼近。 不得并行。 若师说非法者应谏止。 若说法应随喜。 若说法时得施。 弟子应取。 若到聚落。 应授钵杖僧伽梨。 弟子若在前出聚落。 不应远住。 应取和上钵杖僧伽梨。 若和上共道行。 弟子应取杖取盛油囊革屣针綖囊。 郁提。 弟子应日日三时至和上边。 早起食后日没时。 早起时应除大小便器唾器。 食后时应扫洒涂地。 日没时应持大小便器唾器著边。 郁提白佛言。 世尊。 弟子于和上行如是法。 和上于弟子当云何。 佛语郁提。 弟子作是行者。 和上应教诵修多罗毗尼阿毗昙与衣钵杖户钩。 与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若弟子作衣时。 和上应佐作。 若浣衣染衣割截簪刺舒展时。 皆应佐作。 若自不能倩他。 若自不能尽作。 亦应使他。 若随能者尽佐作。 不得闲住。 若和上见弟子病时。 应看若活若死。 应与觅随病食随病药。 应取弟子物作。 弟子无者和上与物。 若自无物从他求与无知识求不能得。 若乞食时得好食者与。 若僧与弟子忆念羯磨与不痴羯磨。 作是言。 如法与我弟子忆念羯磨不痴羯磨。 若僧与弟子苦切羯磨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 和上应如法佐言。 莫与我弟子苦切羯磨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 若僧已作苦切羯磨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竟。 应言。 轻作莫重作若僧欲与弟子觅罪羯磨。 应如法佐言。 莫作。 若僧与觅罪羯磨竟。 和上应佐言。 轻作莫重作。 郁提。 若僧与弟子不见摈羯磨。 不作摈羯磨。 恶邪不除摈羯磨。 和上应言。 不见教见不作教作不除教除。 郁提。 若弟子犯僧残罪。 应与作别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羯磨。 和上作是言。 僧与我弟子别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羯磨。 郁提。 应日日三时教弟子。 早起食后日没时。 早起教言。 莫近恶知识恶伴弊恶人。 食后教言。 莫近恶知识恶伴弊恶人。 日没时教言。 莫近恶知识恶伴弊恶人。 若作非法应呵止。 郁提。 有三种呵止。 一者不唤作。 二者不共语。 三者欲有所作不听作。 十诵律卷第四十一<<[41][42][43][44][45][46][47][48][49][50] . .. >> 十诵律卷第四十二(第七诵之一)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尼律第一(不共之戒)八波罗夷法佛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国中王园精舍。 有比丘尼。 名周那难陀。 年少端正。 有鹿子居士儿。 亦年少端正。 是男子于周那难陀比丘尼。 深生漏心。 是比丘尼于是男子。 亦生漏心。 是鹿子儿如是思惟。 若我语是比丘尼。 作是事者。 身自得罪。 王当治我。 恶名流布四方。 身坏命终当堕地狱。 比丘尼亦如是思惟。 若我语是男子。 作是事者。 身自得罪。 而令他得罪。 恶名流布四方。 诸比丘比丘尼以法治我。 诸天善神不复守护我。 身坏命终当堕地狱。 是比丘尼常忆念是男子。 不得从意故。 生病羸瘦在房内卧。 断威仪不能行来。 是男子闻是比丘尼得病受苦恼在房内卧不能行来。 闻已作是念。 是比丘尼更无有病。 但以念我故。 致是羸瘦受诸苦恼。 我何不往是比丘尼所。 不说是事亦能除病。 作是念已。 即往王园比丘尼精舍。 到已问诸比丘尼言。 周那难陀比丘尼为在何处。 答言。 在某房内病卧受苦恼。 断威仪不能行来。 是男子即往到比丘尼房中。 摩触抱捉作是言。 汝病小差不。 可忍不。 苦恼不增长耶。 答言。 病不差不可忍。 苦恼增长。 尔时比丘尼。 口出恶不净语。 作是言。 此是我分。 他不爱念我。 我便爱念他。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有漏心听漏心男子摩触抱捉。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佛知故问周那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有漏心听漏心男子摩触抱捉。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摄僧故。 僧极好摄故。 僧安乐住故。 折伏高心人故。 有惭愧者得安乐故。 不信者得净信故。 已信者增长信故。 遮今世恼漏故。 断后世恶趣故。 梵行久住故。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有漏心。 听漏心男子发际以下至腕膝以上却衣。 顺摩逆摩牵推按掐抱上抱下。 是比丘尼得波罗夷不共住。 漏心者。 于是人边生爱结深厚。 男子漏心亦如是。 男者。 谓人男能作淫事。 波罗夷者。 是罪弊恶深重。 退堕不如。 是故名波罗夷。 不共住者。 诸比丘尼。 不与此比丘尼共作法事。 谓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说戒自恣作十三比丘尼羯磨。 是中犯者。 有八种。 若比丘尼生漏心。 听漏心男子却衣顺摩面。 犯波罗夷。 若摩咽若胸胁脊腹脐大小便处髀乃至膝。 如顺摩逆摩牵推按掐亦如是。 发际以上腕以前膝以下。 却衣摩触偷兰遮。 若比丘尼有漏心。 听漏心男子却衣。 从地抱著机上波罗夷。 从机上著独坐床上。 从独坐床上著大床上。 从大床上著舆上。 从舆上著车上。 从车上著马上。 从马上著象上。 从象上著堂上。 皆波罗夷。 又比丘尼有漏心。 听漏心男子却衣。 从堂上抱著象上。 从象上著马上。 从马上著车上。 从车上著舆上。 从舆上著大床上。 从大床上著独坐床上。 从独坐床上著机上。 从机上著地上。 皆波罗夷。 能发际以上腕以前膝以下听却衣抱举上下偷兰遮。 若比丘尼有漏心。 听漏心男子合衣顺摩面偷兰遮。 若咽若胸胁脊腹脐大小便处髀膝。 得偷兰遮。 如顺摩逆摩牵推按掐亦如是。 合衣摩触发际以上腕以前膝以下突吉罗。 又比丘尼有漏心。 听漏心男子合衣抱。 从地著机上偷兰遮。 从机上著独坐床上。 从独坐床上著大床上。 从大床上著舆上。 从舆上著车上。 从车上著马上。 从马上著象上。 从象上著堂上。 皆偷兰遮。 又比丘尼有漏心。 听漏心男子合衣抱。 从堂上著象上。 从象上著马上。 从马上著车上。 从车上著舆上。 从舆上著大床上。 从大床上著独坐床上。 从独坐床上著机上。 从机上著地上。 皆偷兰遮。 若发际以上腕以前膝以下。 听合衣抱举上下突吉罗。 不犯者。 若父想兄弟想儿子想。 若水漂若火烧。 若刀槊弓杖若欲堕坑。 若值恶兽难恶鬼难不犯。 一切无著心不犯(五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听六群比丘捉手。 捉衣。 共立共语共期。 入屏覆处待男子来。 举身如白衣女尔时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诃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有漏心。 听漏心男子捉手捉衣。 共立共语共期。 入屏覆处待男子来。 举身如白衣女。 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有漏心。 听漏心男子捉手捉衣。 共立共语共期。 入屏覆处待男子来。 举身如白衣女。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有漏心。 听漏心男子捉手捉衣。 共立共语共期。 入屏覆处。 待男子来。 举身如白衣女。 以是八事示贪著相。 是比丘尼犯波罗夷不应共住。 漏心者。 于是人边生爱结深厚。 男子漏心亦如是。 男子者。 谓人男能作淫事。 捉手者。 从腕前。 名为手。 捉衣者。 捉衬身衣。 共立者。 可说不净语处。 共语者。 可说不净语处。 共期者。 可作恶处。 入屏覆处者。 若壁覆障。 草席覆障。 衣幔覆障处。 待男子来者。 可作恶处。 举身如白衣女者。 若捉若抱。 不逆男子意。 如白衣女。 用是八事示贪著相。 犯波罗夷。 波罗夷者。 是罪弊恶深重。 退堕不如。 若比丘尼犯是罪者。 不名沙门尼。 非释女。 失比丘尼法。 不共住者。 诸比丘尼不共作法事。 谓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说戒。 自恣立十三比丘尼羯磨。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有漏心。 听漏心男子捉手偷兰遮。 听捉衣偷兰遮。 若共立偷兰遮。 若共语偷兰遮。 若共期偷兰遮。 若入屏覆处偷兰遮。 待男子来偷兰遮。 身与男子如白衣女偷兰遮。 若具作八事。 犯波罗夷(第六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有二比丘尼是姊妹。 姊名弥多罗妹名弥帝隶。 弥多罗比丘尼。 作不净行犯淫欲。 弥帝隶比丘尼善好。 不犯淫欲。 弥多罗比丘尼。 后时反戒作白衣。 诸比丘尼。 往语弥帝隶比丘尼言。 汝姊反戒作白衣。 为好不。 答言。 我亦先知是比丘尼犯如是如是不净行。 我但不欲自举。 不欲向僧说。 或有人言。 云何名比丘尼。 自污姊。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有知他比丘尼有粗罪覆藏。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弥帝隶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知比丘尼犯粗罪覆藏。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知比丘尼犯粗罪。 覆藏乃至一夜。 是比丘尼。 知彼比丘尼若退若住若灭若去。 后作是言。 我亦先知是比丘尼犯如是如是不净行。 但不欲自举。 不欲向僧说。 或有人言。 云何名比丘尼。 自污姊。 是比丘尼犯波罗夷。 不应共住。 知者。 若自知若从他闻。 若罪比丘尼自说。 粗罪者若波罗夷若僧伽婆尸沙。 复次一切罪。 皆名为粗。 但分别五种罪故。 二种名粗。 一夜者。 从日没至地未了。 是名夜。 彼比丘尼退者。 退失比丘尼法。 住者。 住白衣法中。 灭者。 如法如毗尼如佛教。 与灭摈羯磨。 去者。 入外道去。 然后作是言。 我先知是比丘尼犯如是如是不净行。 我不欲自举。 不欲向僧说。 或有人言。 云何妹自污姊。 是比丘尼犯波罗夷。 不应共住。 波罗夷者。 是罪弊恶深重。 退堕不如。 若比丘尼作是罪。 非沙门尼非释女。 失比丘尼法。 不共住者。 诸比丘尼不共作法事。 谓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说戒自恣立十三比丘尼羯磨。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见余比丘尼地了时犯波罗夷罪。 是比丘尼。 波罗夷中生波罗夷想。 竟日覆藏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若是比丘尼。 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 狂心乱心病坏心。 尔时覆藏不犯。 若解摈若苦痛止还得本心。 是时覆藏他罪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 若比丘尼。 见余比丘尼。 地了已日出时日出已。 中前日中日昳。 晡时日没时日没已。 初夜初分初夜中分初夜后分。 中夜初分中夜中分中夜后分。 后夜初分后夜中分后夜后分。 覆藏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 是波罗夷中生波罗夷想。 覆藏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 若是比丘尼。 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 狂心乱心病坏心。 尔时覆藏不犯。 若解摈若苦痛止还得本心。 尔时覆藏他罪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 若比丘尼。 见余比丘尼地了时犯波罗夷。 于波罗夷中。 谓波罗夷。 谓僧伽婆尸沙。 谓波逸提。 谓波罗提提舍尼。 谓突吉罗。 是比丘尼。 于波罗夷中生僧伽婆尸沙想。 覆藏至地了时犯波罗夷。 又比丘尼。 日出时日出已。 中前日中日昳晡时日没日没已。 初夜初分初夜中分初夜后分。 中夜初分中夜中分中夜后分。 后夜初分后夜中分后夜后分。 见比丘尼犯波罗夷是波罗夷中。 谓僧伽婆尸沙。 谓波逸提。 谓波罗提提舍尼。 谓突吉罗。 于波罗夷中。 生僧伽婆尸沙想。 覆藏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 生波逸提想。 生波罗提提舍尼想。 生突吉罗想。 亦如是。 若僧与是比丘尼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 狂心乱心病坏心。 尔时覆藏不犯。 若解摈若苦痛止还得本心。 尔时覆藏他罪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若比丘尼。 见余比丘尼地了时犯波罗夷罪。 于波罗夷中生疑。 为波罗夷为非波罗夷。 后时断疑。 于波罗夷中生波罗夷想。 覆藏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 又比丘尼。 日出时日出已。 中前日中日昳。 晡时日没日没已。 初夜初分初夜中分初夜后分。 中夜初分中夜中分中夜后分。 后夜初分后夜中分后夜后分。 见比丘尼犯波罗夷。 于波罗夷中生疑。 为波罗夷非波罗夷。 后时断疑。 于波罗夷中生波罗夷想覆藏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 若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 若是比丘尼狂心乱心病坏心。 尔时覆藏不犯。 若僧与是比丘尼解摈。 若苦痛止还得本心。 尔时覆藏他罪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 若比丘尼见余比丘尼地了时犯波罗夷。 于波罗夷中生疑。 为波罗夷为僧伽婆尸沙。 为波罗夷为波逸提。 为波罗夷为波罗提提舍尼。 为波罗夷为突吉罗。 后时断疑于波罗夷中生波罗夷想。 覆藏至地了时犯波罗夷。 又比丘尼。 日出时日出已。 中前日中日昳。 晡时日没时日没已。 初夜初分初夜中分初夜后分。 中夜初分中夜中分中夜后分。 后夜初分后夜中分后夜后分。 见比丘尼犯波罗夷罪。 于波罗夷中生疑。 为波罗夷为僧伽婆尸沙。 为波罗夷为波逸提。 为波罗夷为波罗提提舍尼。 为波罗夷为突吉罗。 后时断疑。 于波罗夷中生波罗夷想。 覆藏至地了时犯波罗夷。 若僧与是比丘尼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 若狂心乱心病坏心。 尔时覆藏不犯波罗夷。 若僧与是比丘尼解摈。 若苦痛止还得本心。 尔时覆藏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 若比丘尼。 见余比丘尼地了时犯波罗夷。 于波罗夷中生疑。 为波罗夷。 为僧伽婆尸沙。 为波逸提。 为波罗提提舍尼。 为突吉罗。 后时断疑。 于波罗夷中生僧伽婆尸沙想。 覆藏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 又比丘尼。 日出时日出已中前日中日昳。 晡时日没日没已。 初夜初分初夜中分初夜后分。 中夜初分中夜中分中夜后分。 后夜初分后夜中分后夜后分。 见余比丘尼犯波罗夷。 于波罗夷中生疑。 为波罗夷为僧伽婆尸沙。 为波罗夷为波逸提。 为波罗夷为波罗提提舍尼。 为波罗夷为突吉罗。 后时断疑。 于波罗夷中。 生僧伽婆尸沙想。 覆藏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 若僧与是比丘尼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 若狂心乱心病坏心。 尔时覆藏不犯。 若僧与是比丘尼解摈。 若苦痛止还得本心尔时覆藏他罪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 若比丘尼。 见他比丘尼地了时犯波罗夷。 于波罗夷中生疑。 为波罗夷。 为僧伽婆尸沙。 为波逸提。 为波罗提提舍尼。 为突吉罗。 后时断疑。 于波罗夷中生波逸提想。 覆藏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 又比丘尼。 日出时日出已。 中前日中日昳。 晡时日没日没已。 初夜初分初夜中分初夜后分。 中夜初分中夜中分中夜后分。 后夜初分后夜中分后夜后分。 见比丘尼犯波罗夷。 于波罗夷中生疑。 为波罗夷。 为僧伽婆尸沙。 为波逸提。 为波罗提提舍尼。 为突吉罗。 后时断疑。 于波罗夷中生波逸提想。 覆藏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 若僧与是比丘尼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 若狂心乱心病坏心。 尔时覆藏不犯波罗夷。 若僧与是比丘尼解摈。 若苦痛止还得本心。 尔时覆藏他罪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 若比丘尼。 地了时见他比丘尼犯波罗夷。 于波罗夷中生疑。 为波罗夷。 为僧伽婆尸沙。 为波逸提。 为波罗提提舍尼。 为突吉罗。 后时断疑。 于波罗夷中生波罗提提舍尼想。 覆藏他罪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 又比丘尼。 日出时日出已。 中前日中日昳。 晡时日没日没已。 初夜初分初夜中分初夜后分。 中夜初分中夜中分中夜后分。 后夜初分后夜中分后夜后分。 见比丘尼犯波罗夷。 于波罗夷中生疑。 为波罗夷。 为僧伽婆尸沙。 为波逸提。 为波罗提提舍尼。 为突吉罗。 后时断疑。 于波罗夷中生波罗提提舍尼想。 覆藏他罪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 若僧与是比丘尼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 若是比丘尼狂心乱心病坏心。 尔时覆藏不犯波罗夷。 若僧与是比丘尼解摈。 若苦痛止还得本心。 尔时覆藏他罪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 若比丘尼。 地了时见他比丘尼犯波罗夷。 于波罗夷中生疑。 为波罗夷。 为僧伽婆尸沙。 为波逸提。 为波罗提提舍尼。 为突吉罗。 后时断疑。 于波罗夷中生突吉罗想。 覆藏他罪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 又比丘尼。 日出时日出已。 中前日中日昳。 晡时日没日没已。 初夜初分初夜中分初夜后分。 中夜初分中夜中分中夜后分。 后夜初分后夜中分后夜后分。 见比丘尼犯波罗夷于波罗夷中生疑。 为波罗夷。 为僧伽婆尸沙。 为波逸提。 为波罗提提舍尼。 为突吉罗。 后时断疑。 于波罗夷中生突吉罗想。 覆藏他罪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 若僧与是比丘尼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 若是比丘尼狂心乱心病坏心。 尔时覆藏不犯波罗夷。 若僧与是比丘尼解摈。 若苦痛止还得本心。 尔时覆藏他罪至地了时。 犯波罗夷(七事竟)。 佛在俱舍弥国。 尔时众僧一心和合。 与迦留罗提舍比丘作不见摈。 是迦留罗提舍比丘。 有姊妹比丘尼七人。 一偷罗难陀尼。 二周那难陀尼。 三提舍尼。 四优波提舍尼。 五提舍域多尼。 六提舍波罗那尼。 七提舍罗叉多尼。 是诸比丘尼。 闻迦留罗提舍僧与作不见摈。 往问迦留罗提舍言。 僧实与汝作不见摈耶。 答言。 实作是。 诸比丘尼言。 汝莫下意软语折伏。 我等当供养汝财物衣钵户钩时药夜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若读经诵经问疑我等教汝。 汝何故折伏。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知比丘一心和合僧作不见摈。 独一无二无伴无侣。 不休不息。 随顺行。 诸比丘尼如是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是诸比丘尼。 汝等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知比丘一心和合僧如法作不见摈。 独一无二无伴无侣不休不息随顺行。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知是比丘一心和合僧如法作不见摈。 独一无二无伴无侣不休不息随顺行。 诸比丘尼。 应如是谏是比丘尼。 是比丘一心和合僧作不见摈。 独一无二无伴无侣不休不息。 汝莫随顺行。 是比丘尼。 诸比丘尼如是谏时。 坚持是事不舍者。 诸比丘尼。 应第二第三谏令舍是事。 第二第三谏时。 若舍是事善。 若不舍者。 是比丘尼犯波罗夷不共住。 知者。 若自知若从他闻。 若彼罪比丘自说。 如法者。 如法如毗尼如佛教摈。 独一无二无伴无侣者。 一切摈比丘尼独一无二无伴无侣。 不休者。 不下意不折伏。 不息者。 不舍恶邪见。 随顺者。 有二种。 与财与法。 诸比丘尼。 应语是摈比丘。 汝应折伏下意向大僧。 汝若不折伏下意者。 诸比丘尼僧。 当作不礼拜不共语不供养羯磨。 若是比丘折伏下意者善。 若不折伏悔过者。 诸比丘尼。 应当一心和合与是比丘作不礼拜不共语不供养羯磨。 羯磨法者。 一心和合比丘尼僧。 一比丘尼唱言。 大德尼僧听。 某甲比丘。 一心和合僧作不见摈。 独一无二无伴无侣不休不息。 若僧时到僧忍听。 与某甲比丘作不礼拜不共语不供养羯磨。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某甲比丘作不礼拜不共语不供养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比丘尼僧。 亦应如是语是随助比丘尼。 是比丘一心和合。 僧作不见摈。 独一无二无伴无侣不休不息。 汝等莫随顺助行。 是比丘尼。 诸比丘尼如是谏时坚持是事不舍者。 诸比丘尼。 应第二第三谏令舍是事。 第二第三谏时舍是事善。 若不舍者。 是比丘尼犯波罗夷不共住。 波罗夷者。 是罪弊恶深重。 退堕不如。 若比丘尼犯是事者。 不名沙门尼非释种女。 失比丘尼法。 不共住者。 诸比丘尼不共作法事。 谓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说戒自恣立十三比丘尼羯磨。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僧。 未作不礼拜不共语不供养羯磨。 尔时比丘尼教是比丘经。 若是偈说。 偈偈突吉罗。 若是章说。 章章突吉罗。 若是别句说。 句句突吉罗。 若摈比丘。 教比丘尼读诵经若比丘尼受偈说。 偈偈突吉罗。 若受章说。 章章突吉罗。 若受别句说。 句句突吉罗。 若比丘尼与财供养与钵突吉罗。 与衣突吉罗。 与户钩时药夜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皆突吉罗。 若摈比丘。 与比丘尼财供养。 若与衣钵。 比丘尼受者。 皆突吉罗。 若与户钩时药夜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比丘尼受者。 皆突吉罗。 若比丘尼僧。 作不礼拜不共语不供养羯磨竟。 尔时比丘尼。 教比丘读诵经。 若是偈说。 偈偈偷兰遮。 若章说章章偷兰遮。 若别句说。 句句偷兰遮。 若摈比丘。 教比丘尼读诵经。 若是偈说。 偈偈偷兰遮。 若章说。 章章偷兰遮。 若别句说。 句句偷兰遮。 若比丘尼。 与摈比丘财供养若与钵。 偷兰遮。 若与衣偷兰遮。 若与户钩时药。 皆偷兰遮。 夜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皆偷兰遮。 若摈比丘。 与比丘尼财供养若与钵。 比丘尼受者偷兰遮。 若与衣户钩时药夜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比丘尼受者。 皆偷兰遮。 诸比丘尼。 先应软语教是随助比丘尼言。 汝莫佐助摈比丘。 莫随顺行。 若软语时舍者。 应教令作众多突吉罗众多偷兰遮悔过出罪。 若软语不舍者。 应与白四羯磨约敕。 约敕法者。 一心和合比丘尼僧。 一比丘尼唱言。 大德尼僧听。 某甲比丘一心和合僧与作不见摈。 独一无二无伴无侣不休不息。 某甲比丘尼随助。 已软语约敕不舍。 若僧时到僧忍听。 今僧约敕某甲比丘尼。 是比丘。 一心和合僧与作不见摈。 独一无二无伴无侣不休不息。 汝等比丘尼。 莫随顺行。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约敕某甲比丘尼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如佛先说。 是诸比丘尼应约敕。 乃至三教令舍是事者。 是名约敕。 是名为教。 是名约敕教。 若软语约敕不舍者未犯。 若初说未竟说竟。 第二说说未竟说竟。 第三说说未竟。 若非法别众。 非法和合众。 似法别众。 似法和合众。 若如法别众。 异法异律异佛教。 若约敕不舍者未犯。 若如法如律如佛教。 三约敕竟不舍者。 是比丘尼犯波罗夷(八波罗夷竟)。 十七僧残中不共戒有十之初(此初一事即十七中第四)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尼。 名施越。 年少端正。 有一估客。 见已生漏心。 作是念。 诸比丘尼王所守护。 不得强为不净事。 我当请供养所须。 作是念已。 便到是比丘尼所言。 汝所须物。 若饮食衣服卧具汤药所须。 我当相给。 比丘尼言。 当受汝请。 是比丘尼后时。 所须饮食衣服卧具汤药薪草灯烛。 皆从索取。 估客知比丘尼心转柔软。 便语比丘尼言。 作淫事来。 比丘尼言。 莫作是语。 我是持戒断淫欲人。 估客嗔言。 小婢汝若持戒断淫欲者。 何故受我衣食供养。 即便强捉比丘尼。 比丘尼高声大唤。 即时多人来集问言。 何故大唤。 估客言。 是比丘尼受我衣食。 不随我意。 诸居士语比丘尼。 汝受他物。 何故不随他意。 比丘尼言。 我不为淫欲故受彼财物。 是估客自来请我作是言。 汝所须衣食汤药薪草灯烛自恣相给。 我不知以何心故与我。 诸居士言。 是估客为是汝父亲里母亲里耶。 比丘尼言。 不是。 诸居士言。 若非汝父母亲。 又非贤者不求福德。 何故不知与汝财物。 与汝财衣时必为淫欲事。 诸居士呵责言。 云何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功德。 如淫女法取他财物。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施越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有漏心。 从漏心男子自手取食。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有漏心。 从漏心男子自手取食。 是法初犯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漏心者。 于是人边爱结深厚。 男子漏心亦如是。 男子者。 谓人男能作淫事。 食者五佉陀尼。 五蒲阇尼。 五似食。 五佉陀尼者。 根食茎食叶食华食果食。 五蒲阇尼者。 饭麨糒鱼肉。 五似食者。 糜粟[麩-夫+黃]麦莠子加师食。 僧伽婆尸沙者。 是罪属僧。 僧中有残。 因僧前悔过得除灭。 故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有漏心自手。 从漏心男子手取根食。 得僧伽婆尸沙。 若取茎叶华果饭麨糒鱼肉糜粟[麩-夫+黃]麦莠子加师食。 皆僧伽婆尸沙。 若有居士。 因是比丘尼故。 与比丘尼僧作食。 偏与所爱比丘尼多食。 比丘尼受者偷兰遮(第四戒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有比丘尼。 往语施越比丘尼言。 若汝无漏心。 男子有漏心。 但从自手取食啖。 若随意用。 于汝何所能。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语他比丘尼言。 汝无漏心。 男子有漏心。 但从自手取食啖。 若随意用。 于汝何所能。 种种因缘呵责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是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是比丘尼言。 云何名比丘尼。 劝他比丘尼言。 汝无漏心。 从漏心男子自手取食啖。 若随意用。 于汝何所能。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言。 若汝无漏心。 从漏心男子自手取食啖。 若随意用。 于汝何所能。 是法初犯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僧伽婆尸沙者。 是罪属僧。 僧中有残。 因僧前悔过除灭。 是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语比丘尼言。 汝有漏心。 从漏心男子自手取食啖。 若随意用。 于汝何所能。 僧伽婆尸沙若比丘尼语比丘尼言。 若汝无漏心。 漏心男子与汝食。 但取啖随意用。 于汝何所能。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语比丘尼言。 若汝有漏心。 漏心男子于汝何所能。 汝莫从彼自手取食啖。 莫随意用。 偷兰遮。 若比丘尼语比丘尼言。 若汝无漏心。 男子有漏心。 于汝何所能。 但莫自手取食啖。 莫随意用偷兰遮(第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尼。 名跋陀。 是加毗罗婆罗门女。 跋陀比丘尼有姊死。 往问讯姊夫。 因为说法。 遂至日没。 比丘尼作是念。 我若还精舍。 恐道中有贼。 即住居士舍。 是居士思惟。 此比丘尼不还去者。 必欲得反戒。 我当求令代其姊处。 作是念已语比丘尼言。 我舍多有财物珍宝。 汝姊所有手脚头面庄严具悉在。 我若更取余人作妇。 则不能好看我儿。 儿亦不爱乐。 汝若欲反戒者。 作我儿母。 汝看我儿如儿。 我儿等看汝如母。 比丘尼作是念。 若我违逆是语者。 或强逼我。 何不默然。 即默然坐。 居士心念谓欲反戒。 但以姊新死故默然。 中夜复作是语。 后夜复作是语。 地了时是比丘尼。 从急恼处得脱。 还至精舍。 向诸比丘尼广说是事。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一身独宿。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跋陀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一身独宿。 种种因缘呵已语。 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 是说若。 比丘尼一身独宿。 乃至一夜是法初犯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夜者。 从日没至地未了。 是中间名夜。 僧伽婆尸沙者。 是罪属僧。 僧中有残。 因僧前悔过除灭。 是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日没时一身独宿。 至地了时犯僧伽婆尸沙。 日没已。 初夜初分初夜中分初夜后分。 中夜初分中夜中分中夜后分。 后夜初分后夜中分后夜后分。 亦如是。 又比丘尼。 地了时一身独宿。 乃至明日地了时。 犯僧伽婆尸沙。 若共行比丘尼。 若反戒若死。 若入外道。 若八难中。 随有一一难起。 不犯(第六戒有四事中一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尼。 名偷兰难陀。 多知多识。 喜入出诸家。 是比丘尼早起著衣。 入一家出一家。 出一家复入一家。 晡时来还大疲极。 僧房中卧自言脚痛[蹲-酋+(十/田/ㄙ)]痛胁痛背痛。 语诸比丘尼。 与我按摩。 诸比丘尼言。 善女。 从何处来。 答言。 入某家出某家。 出某家复入某家。 问言。 汝为佛事僧事耶。 答言。 不为。 诸比丘尼言。 若不为佛事僧事去者。 何以故。 为作是行得大疲极。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昼日一身独行。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罗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昼日一身独行到白衣家。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若夜若昼。 一身独行到白衣家。 是法初犯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昼日者。 从地了至日未没。 是中间名昼日。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一身独行。 地了时去。 至日没时来。 犯僧伽婆尸沙。 日出时日出已。 中前日中日昳。 晡时日没时去。 日没已来还。 皆僧伽婆尸沙。 若共行比丘尼。 若反戒若死。 若入外道。 若八难中。 随有一一难起。 不犯(二事竟)。 佛在舍卫国。 偷兰难陀比丘尼。 喜见男子故。 晨朝至城门下立。 看男子出入谁好谁丑。 见一男子出。 端正生著心。 问言。 汝欲何去。 答言。 诣某聚落。 偷兰难陀言。 我共汝去。 居士言。 随意。 是比丘尼于道中。 共居士戏笑语言大唤。 居士有因缘故入聚落。 是比丘尼无事。 于聚落外立待居士。 居士又入第二聚落。 比丘尼亦复在外立待。 居士又入第三聚落。 是比丘尼。 晡时来还僧房中卧。 语诸比丘尼言。 我大疲极。 脚痛[蹲-酋+(十/田/ㄙ)]痛膝痛胁痛背痛。 与我按摩。 诸比丘尼言。 汝从何来。 答言。 我从聚落至一聚落来。 问汝为佛事僧事耶。 答言。 不为。 诸比丘尼言。 若不为佛事僧事去者。 何故为作是行得大疲极。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独一。 身至余聚落。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独一身往余聚落。 种种因缘呵责已语诸比丘。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若夜若昼。 一身独行往余聚落。 初犯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行者。 有二种。 水道行陆道行。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陆道一人独行往余聚落。 僧伽婆尸沙。 中道还偷兰遮。 若无聚落空地乃至一拘卢舍。 僧伽婆尸沙。 中道还偷兰遮。 水道亦如是。 若共行比丘尼。 若反戒若死。 若入外道若八难中随有一一难起。 不犯(第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游行憍萨罗国向舍卫国。 道中至河岸上住言。 谁能先入水看深浅。 是中有比丘尼。 名修目佉。 剿健多力。 出婆罗门家。 作是言。 我能先入。 即便入水渡到彼岸。 水寻瀑涨不能得还。 独彼岸宿。 夜有贼来剥衣裸形。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独彼岸宿。 种种因缘呵责已。 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修目佉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独彼岸宿。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若夜若昼。 若异聚落若异界。 若渡河彼岸一身独宿。 是法初犯僧伽婆尸沙可悔过河者。 有二种。 一者脱衣得渡。 二者不脱衣得渡。 有两岸中有水来去处随岸中流。 是名为河。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 独一身脱衣渡河。 僧伽婆尸沙。 中道还偷兰遮。 若二比丘尼共渡河。 一渡一还渡者僧伽婆尸沙。 还者偷兰遮。 若比丘尼脱衣渡池水渡者偷兰遮。 中道还者突吉罗。 若二比丘尼共渡池水。 一渡一还渡者偷兰遮还者突吉罗。 若比丘尼褰衣渡河。 渡者偷兰遮。 中道还者突吉罗若二比丘尼褰衣渡河。 一渡一还渡者偷兰遮。 还者突吉罗。 若比丘尼褰衣独渡池水渡者突吉罗。 中道还者亦突吉罗。 若二比丘尼褰衣渡池水。 一渡一还渡者突吉罗。 还者亦突吉罗。 若从桥梁船渡不犯。 若共渡比丘尼若反戒若死。 若入外道。 若八难中。 随有一一难起。 不犯(第六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近婆只多城起僧坊是中渐渐多。 有居士家围绕有象鸣马鸣大小男女音声故。 妨诸比丘读经坐禅行道。 是中有居士。 名安阇那。 有威德多饶财宝。 人民田宅[王*車]磲马瑙。 种种富贵相貌成就。 诸比丘教令余处起僧坊。 居士即于安阇那林中起僧坊。 诸比丘舍近城僧坊。 入安阇那林僧坊中住。 诸比丘尼游行憍萨罗国向舍卫国。 次到婆祇陀城。 故僧坊中宿。 见其中床榻卧具盆器釜镬种种备具清净可住。 诸比丘尼往语比丘言。 诸大德已舍此僧坊者。 我等当于中住。 诸比丘言。 随意。 是僧坊主死。 后诸儿分财物。 是僧坊亦在分中。 一儿得此僧坊者。 往语比丘尼言。 汝等出去。 诸比丘尼言。 何故使我等出耶。 答言。 我分得此僧坊。 比丘尼言。 我不从汝得。 我从诸比丘得。 若诸比丘使我出者。 我当出。 不随汝语。 是中有比丘尼。 名修目佉。 是婆罗门种中出家。 剿健多力。 作强语共诤。 居士儿不忍嗔故。 便打比丘尼。 是比丘尼即诣众官言。 某甲儿打我。 众官问言。 何故打汝。 比丘尼即广说上事。 众官言。 诸沙门释子不应失是僧坊。 何以故。 公与儿夺。 儿与公夺。 事不得尔。 众官遣人召是儿来。 问言。 汝打比丘尼不。 答言。 实打。 众官按法律捡校。 打出家人应得何罪。 律言。 随所用身分即应截之。 众官问言。 汝以何物打。 答言手打。 又问何手。 答言右手。 即截右手。 尔时恶名流布。 诸沙门释女言人截他手。 一人语二人。 二人语三人。 如是展转满婆只多城。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言人令截他手。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修目佉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言人令截他手。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诣王若官人若婆罗门若居士所。 恃势言人者。 是法初犯僧伽娑尸沙可悔过王者。 刹利种受王位水浇顶。 是名为王刹利水浇顶。 若婆罗门若居士若女人受王职。 亦名为王水浇顶。 官人者。 食官廪田宅。 婆罗门者。 婆罗门种中生。 居士者。 除王除官人除婆罗门。 余不出家人。 名为居士。 恃势言人者。 依他势力喜斗诤相言。 僧伽婆尸沙者。 是罪属僧。 僧中有残。 因僧前悔过除灭。 是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 诣王若众官婆罗门居士。 恃势力言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断事时。 在断事人前嗔恨呵骂本所打人者。 僧伽婆尸沙。 若向余人。 呵骂本所打人者。 偷兰遮。 若屏处嗔骂。 不言者不犯(第七戒竟)。 十诵律卷第四十二<<[41][42][43][44][45][46][47][48][49][50] . .. >> 十诵律卷第四十三(第七诵之二)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尼律第二(十七僧残中不共戒有十之余)佛在舍卫国。 尔时波斯匿王。 有千斗将。 半刹利种。 半婆罗门种。 一部名伊舍罗。 一部名达多摩那。 波斯匿王。 有小国反叛。 约敕千斗将。 令往伐之。 即往伐破还。 白王言。 我等得胜。 愿王常胜王闻心欢喜悦。 汝欲何愿。 我当与汝。 斗将白言。 我妇有罪。 不随我意。 听六日与死饮至七日以牛舌刀破裂其身。 王言。 与汝此愿。 尔时一刹利将妇不随夫意。 欲六日与死饮至七日以牛舌刀裂破其身。 是妇多有亲里力势来遮。 不听与死饮。 诸斗将法。 一人有事余者尽助。 刹利众集已。 强与死饮。 待至七日。 以牛舌刀。 裂破其身作两分。 时有比丘尼名斯那。 是摩那居士女。 常是家出入。 早起著衣入是家。 见诸刹利妇澡浴庄严身著好衣服璎珞。 是刹利妇独著垢衣不庄严身愁忧而坐。 比丘尼问言。 余妇皆著庄严好衣。 汝何故独著垢衣。 又不庄严愁忧而坐。 答言。 汝不闻邪。 问言何等。 答言。 我不随夫意。 今受六日死饮。 至七日当以牛舌刀裂破我身作两分。 汝能将我去不。 我去谁当觉者。 答言能。 比丘尼即袈裟覆此妇。 将走诣尼僧坊中与出家。 后日诸刹利众集以牛舌刀欲杀。 众人言。 唤此妇来。 即入舍觅不见。 求觅不得。 刹利众言。 谁常出入是家。 答言。 有斯那比丘尼。 常出入我。 家或能将去。 刹利众即往围绕王园比丘尼僧坊。 刹利妇出家未久。 诸比丘尼欲遮刹利众。 是众中有年少刹利。 不知罪福。 作是言。 一切比丘尼。 皆应以牛舌刀破裂作两分。 中有长老刹利言。 比丘尼是王所守护。 我等不宜横作恶事。 或能不可。 汝等小待。 我先白王。 王有所敕当随王教。 诸比丘尼即诣末利夫人广说上事。 夫人即向王说。 王先知故于殿上坐。 诸刹利往诣王所拜言。 大王常胜。 王言。 我先与汝愿。 汝今当与我愿。 刹利众言。 随大王所愿当与。 王言。 是刹利妇今已出家。 便是更生。 非刹利妇。 刹利众言。 今随王意当放去。 王即遣使语比丘尼。 诸善女。 是事不是。 汝等知是贼女应死。 知王不听刹利不听。 如是女人不应与出家。 诸刹利若破汝等作两分者。 我当云何。 佛闻是事必当与汝等结戒。 若比丘尼知是贼女决断堕死。 众人皆知。 王及刹利不听。 不得度作弟子。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斯那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知贼女决断堕死。 度作弟子。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知贼女决断堕死。 众人皆知。 王及刹利众不听度作弟子。 是法初犯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知者。 若自知若从他闻。 若贼女自说。 贼者。 有二种。 一者偷夺财物。 二者偷身堕死者作罪应死。 众人知者。 多人所知见闻。 不听者。 王不听活。 刹利众不听者。 二部不听活。 僧伽婆尸沙者。 是罪属僧。 僧中有残。 因僧前悔过除灭。 是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 若和上尼知。 阿阇梨尼知。 比丘尼僧知。 和上尼犯僧伽婆尸沙。 阿阇梨尼偷兰遮。 僧犯突吉罗。 若和上尼知。 阿阇梨尼知。 僧不知。 和上尼犯僧伽婆尸沙。 阿阇梨尼偷兰遮。 僧不犯。 和上尼知。 阿阇梨尼不知。 僧不知。 和上尼犯僧伽婆尸沙。 阿阇梨尼及僧不犯。 若都不知都不犯(第八事竟)。 佛在俱舍弥国。 尔时长老车匿母。 作比丘尼。 名忧婆和。 妹作比丘尼。 名阐提。 阐提为人恶性。 作不善行。 常恼诸比丘尼。 诸比丘尼欲为阐提作摈羯磨。 是忧婆和。 是众僧断事人。 于僧中遮不得作羯磨。 有时忧婆和余行不在。 诸比丘尼言。 我等今与阐提比丘尼作摈羯磨。 有比丘尼言。 忧婆和或能中间遮。 更有比丘尼言。 忧婆和已余处去。 多知识卒未得还。 诸比丘尼即打揵捶集尼僧。 与阐提作摈羯磨。 明日众人闻阐提比丘尼被摈。 忧婆和比丘尼。 还到其妹所。 共相问讯。 阐提言。 莫共我语。 问言何故。 答言。 诸比丘尼羯磨摈我忧婆和念言。 是事不是。 我作僧断。 事人不在便强作摈。 今我不能问诸比丘尼不取欲。 出界外当与解摈。 时忧婆和。 不问诸比丘尼不取欲。 即出界外为阐提解摈。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知尼僧如法和合作羯磨摈比丘尼。 不问比丘尼僧。 不取诸比丘尼欲。 出界外与他解摈。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忧婆和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知比丘尼僧如法作摈。 不问比丘尼僧。 亦不取欲。 出界外与比丘尼解摈。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知比丘尼一心和合僧作不见摈。 不问比丘尼僧。 亦不取欲。 出界外与他解摈。 是法初犯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知者。 若自知若从他闻。 若彼自说。 如法者。 如法如毗尼如佛教摈。 不问比丘尼僧者。 不以是事白比丘尼僧。 不取欲者。 乃至不取四人欲。 出界外者。 众僧篱外壁外障外。 解摈者。 若自解若使他令解。 僧伽婆尸沙者。 是罪属僧。 僧中有残。 因僧前悔过除灭。 是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 若和上尼知。 作羯磨人知。 僧知。 和上尼犯僧伽婆尸沙。 羯磨人犯偷兰遮。 僧犯突吉罗。 若和上尼知。 羯磨人知。 僧不知。 和上尼犯僧伽婆尸沙。 羯磨人犯偷兰遮。 僧不犯。 若和上尼知羯磨人不知。 僧不知。 和上尼犯僧伽婆尸沙。 羯磨人及僧不犯。 若一切不知不犯(第九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尼。 名曰迦罗。 本是外道。 喜斗诤相言。 是比丘尼。 共余比丘尼斗诤时。 作是言。 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 非但沙门释子知道。 更有余沙门婆罗门。 有惭愧善好乐持戒。 我当从彼修梵行。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 尼斗诤时作是言。 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 非但沙门释子知道。 更有余沙门婆罗门。 有惭愧善好乐持戒。 我当从彼修梵行。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迦罗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共斗诤时作是言。 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 不但沙门释子知道。 更有余沙门婆罗门。 有惭愧善好乐持戒。 我当从彼修梵行。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共比丘尼斗诤时。 作是言。 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 非但沙门释子知道。 更有余沙门婆罗门。 有惭愧善好乐持戒者。 我当从彼修梵行。 诸比丘尼应谏是比丘尼言。 汝莫共诸比丘尼斗诤时作是言。 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 非但沙门释子知道。 更有余沙门婆罗门。 有惭愧善好乐持戒者。 我当从彼修梵行。 汝应佛法中乐修梵行。 当舍离自不乐心。 是比丘尼。 诸比丘尼如是谏时。 坚持是事不舍者。 诸比丘尼应第二第三谏令舍是事。 若是比丘尼。 第二第三谏时舍者善。 若不舍者。 是法乃至三谏。 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僧伽婆尸沙者。 是罪属僧。 僧中有残。 因僧前悔过除灭。 是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言。 我舍佛偷兰遮。 若言舍法偷兰遮。 若言舍僧偷兰遮。 若言舍戒皆偷兰遮。 若言非但沙门释子知道。 更有余沙门婆罗门。 有惭愧善好乐持戒。 我当从彼修梵行。 呵众僧故。 得波逸提。 诸比丘尼先应软语约敕。 尔时舍者。 应教四偷兰遮一波逸提悔过出罪。 若软语不舍者。 应白四羯磨约敕。 约敕法者。 僧一心和合。 一比丘尼应唱言。 大德尼僧听。 是迦罗比丘尼。 先是外道。 今共诸比丘尼斗诤时。 作如是言。 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 非但沙门释子知道。 更有余沙门婆罗门。 有惭愧善好乐持戒。 我当从彼修梵行。 已软语约敕不舍恶邪。 若僧时到僧忍听。 今僧约敕迦罗比丘尼。 汝莫共诸比丘尼斗诤时作是言。 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 非但沙门释子知道。 更有余沙门婆罗门。 有惭愧善好乐持戒。 我当从彼修梵行。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约敕某甲比丘尼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如佛先说。 是比丘尼。 诸比丘尼应约敕。 乃至三谏令舍是事者。 是名为约敕。 是名为教。 是名约敕教。 若软语约敕不舍者未犯。 初说说未竟说竟。 第二说说未竟说竟。 第三说说未竟。 非法别众。 非法和合众。 似法别众。 似法和合众。 如法别众。 异法异律异佛教。 若约敕不舍者未犯。 若如法如律如佛教。 三约敕不舍者。 是比丘尼犯僧伽婆尸沙(第十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迦罗比丘尼。 喜斗诤相言时。 作是言。 诸比丘尼僧。 随爱行随嗔行随怖行随痴行。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共斗诤时作是言。 诸比丘尼僧。 随爱行随嗔行随怖行随痴行。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迦罗比丘尼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共斗诤时作是言。 诸比丘尼僧。 随爱行随嗔行随怖行随痴行。 种种因缘呵责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共比丘尼斗诤时。 作是言。 比丘尼僧。 随爱行随嗔行随怖行随痴行。 是比丘尼。 诸比丘尼应如是谏。 汝莫共诸比丘尼斗诤时作是言。 比丘尼僧。 随爱行随嗔行随怖行随痴行。 何以故。 比丘尼僧。 不随爱行。 不随嗔行。 不随怖行。 不随痴行。 汝比丘尼。 舍是随爱语随嗔语随怖语随痴语。 是比丘尼。 诸比丘尼如是谏时。 坚持是事不舍者。 诸比丘尼应第二第三谏令舍是事。 若第二第三谏时。 舍是事者善。 若不舍者。 是比丘尼。 乃至三练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僧伽婆尸沙者。 是罪属僧。 僧中有残。 因僧前悔过除灭。 是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作是言。 比丘尼僧。 随爱行偷兰遮。 随嗔行偷兰遮。 随怖行偷兰遮。 随痴行偷兰遮。 诸比丘尼先应软语约敕。 尔时舍者。 应教作四偷兰遮悔过出罪。 若软语不舍者。 应白四羯磨约敕。 约敕法者。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尼应僧中唱言。 大德尼僧听。 迦罗比丘尼。 先是外道。 今共诸比丘尼斗诤时。 作是言。 诸比丘尼。 随爱行随嗔行随怖行随痴行。 已软语约敕不舍。 若僧时到僧忍听。 今僧约敕迦罗比丘尼。 汝莫共诸比丘尼斗诤时作是言。 诸比丘尼。 随爱行随嗔行随怖行随痴行。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约敕迦罗比丘尼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如佛先说。 是比丘尼。 诸比丘尼应约敕。 乃至三谏令舍是事者。 是名为约敕。 是名为教。 是名为约敕教。 若软语约敕不舍者未犯。 初说说未竟说竟。 第二说说。 未竟说竟。 第三说说未竟。 非法别众。 非法和合众。 似法别众。 似法和合众。 如法别众。 异法异律异佛教。 若约敕不舍者未犯。 若如法如毗尼如佛教。 三约敕不舍者。 是比丘尼犯僧伽婆尸沙(第十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二比丘尼。 一名达摩。 二名昙弥同心共作恶业。 有恶名声。 常恼比丘尼僧。 互相覆罪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同心共作恶业。 有恶名声。 常恼比丘尼僧互相覆罪。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达摩昙弥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同心共作恶业。 有恶名声。 常恼比丘尼僧。 互相覆罪。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二比丘尼。 同心共作恶业。 有恶名声。 常恼比丘尼僧。 互相覆罪。 是二比丘尼。 诸比丘尼应如是谏汝等莫共同心共作恶业有恶名声常恼比丘尼僧互相覆罪。 汝等各远离行。 若汝等远离行者佛法得增长。 汝等舍是随顺恶行。 诸比丘尼如是谏时。 是二比丘尼坚持是事不舍者。 诸比丘尼应第二第三谏令舍是事。 第二第三谏时舍者善。 若不舍者。 是法乃至三谏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二比丘尼作恶业者。 作恶邪事身口恶业。 有恶名声者。 四方闻知。 恼比丘尼僧者。 乃至恼四比丘尼。 互相覆罪者。 共作不清净事。 各相覆藏不令人知。 僧伽婆尸沙者。 是罪属僧。 僧中有残。 因僧前悔过除灭。 是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 若二比丘尼同心共作不善因缘偷兰遮。 有恶名声偷兰遮。 恼比丘尼僧偷兰遮。 互相覆罪偷兰遮。 诸比丘尼先应软语教舍是事。 若舍者。 应教作四偷兰遮悔过出罪。 若软语不舍者。 应白四羯磨约敕。 羯磨法者。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尼僧中唱言。 大德尼僧听。 是二比丘尼达摩昙弥。 同心作恶业。 有恶名声。 常恼众僧。 互相覆罪。 已软语约敕不舍。 若僧时到僧忍听。 今僧约敕是二比丘尼。 汝等莫同心作恶业有恶名声常恼比丘尼僧互相覆罪。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约敕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如佛先说。 是比丘尼。 诸比丘尼应约敕。 乃至三谏令舍是事者。 是名为约敕。 是名为教。 是名约敕教。 若软语约敕不舍者未犯。 初说说未竟说竟。 第二说说未竟说竟。 第三说说未竟。 非法别众。 非法和合众。 似法别众。 似法和合众。 如法别众。 异法异律异佛教。 若约敕不舍者未犯。 若如法如毗尼如佛教。 三约敕不舍者。 是比丘尼僧伽婆尸沙(第十六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诸比丘尼。 往语达摩昙弥二比丘尼。 作是言。 汝等莫别离行。 当同心行。 若汝等别离行者不得增长。 同心行者便得增长。 比丘尼僧中亦有如汝等者。 僧以嗔故。 教汝别离行。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往语达摩昙弥比丘尼言汝等莫别离行。 当同心行。 若别离行者不得增长。 同心行者便得增长。 比丘尼僧中亦有如汝等者。 僧以嗔故。 教汝别离行。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往语达摩昙弥比丘尼言。 汝等莫别离行。 当同心行。 若别离行者不得增长。 同心行者便得增长。 比丘尼僧中亦有如汝等者。 僧以嗔故。 教汝别离行。 种种因缘呵责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教二比丘尼言。 汝等莫别离行。 当同心行。 别离行者不得增长。 同心行者便得增长。 比丘尼僧中亦有如汝等者。 僧以嗔故。 教汝别离行。 诸比丘尼。 应如是谏是比丘尼。 汝莫教是二比丘尼作是言。 汝等莫别离行。 当同心行。 别离行者不得增长。 同心行者便得增长。 比丘尼僧中亦有如汝等者。 僧以嗔故。 教汝别离行。 汝当舍是劝邪行事。 诸比丘尼如是谏时。 是比丘尼坚持是事不舍者。 诸比丘尼应第二第三谏令舍是事。 第二第三谏时舍者善。 若不舍者。 是法乃至三谏。 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僧伽婆尸沙者。 是罪属僧僧中有残因僧前悔过除灭。 是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劝二比丘尼言。 汝等莫别离行偷兰遮。 当同心行偷兰遮。 若言别离行者不得增长偷兰遮。 同心行者便得增长偷兰遮。 若言比丘尼僧中亦有如汝等者。 僧嗔故教汝别离行。 呵责比丘尼僧故波逸提。 诸比丘尼先应软语教舍者。 应教作四偷兰遮一波逸提悔过出罪。 若软语不舍者。 应白四羯磨约敕。 羯磨法者。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尼僧中唱言。 大德尼僧听。 是某甲比丘尼。 教某甲二比丘尼。 作是言。 汝等莫别离行。 当同心行。 别离行者不得增长。 同心行者便得增长。 比丘尼僧中亦有如汝等者。 但僧嗔故。 教汝别离行。 已软语约敕不舍。 若僧时到僧忍听。 今僧约敕某甲比丘尼。 汝莫教某甲二比丘尼作是言。 汝莫别离行。 当同心行。 别离行者不得增长。 同心行者便得增长。 僧中亦有如汝等者。 僧以嗔故。 教汝别离行。 汝当舍是劝邪行事。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某甲比丘尼约敕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如佛先说。 是比丘尼。 诸比丘尼乃至三谏令舍是事者。 是名为约敕。 是名为教。 是名约敕教。 若软语约敕不舍者未犯。 初说说未竟说竟。 第二说说未竟说竟。 第三说说未竟。 非法别众。 非法和合众。 似法别众。 似法和合众。 如法别众。 异法异律异佛教。 若约敕不舍者未犯。 若如法如律如佛教。 三约敕不舍者。 是比丘犯僧伽婆尸沙(第十七事竟)。 尼三十舍堕法第三(此中十九同故不出余不同者具出之)佛在王舍城。 尔时有助调达比丘尼。 多畜钵破坏不用。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多畜钵破坏不用。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多畜钵破坏不用。 种种因缘呵责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畜长钵乃至一夜。 过是畜者尼萨耆波逸提。 一夜者。 从日没至地未了。 是中间名一夜。 钵者。 有三种。 上中下。 上钵者。 受三钵他饭一钵他羹余可食物半羹。 是名为上钵。 下钵者。 受一钵他饭半钵他羹余可食物半羹。 是名下钵。 上下中间。 是名中钵。 若过上减下不名钵。 尼萨耆波逸提者。 是钵应舍。 波逸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畜长钵。 过一夜者。 尼萨耆波逸提(第十九事竟前注既云同故不出此同比丘何独重出此但一夜彼过十日耳)。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善比丘尼是旧。 助调达比丘尼是客。 是住处得布施衣。 安居僧应分。 旧比丘尼言。 是夏末后月。 是住处受迦絺那衣此是时衣。 安居僧应分。 助调达比丘尼言。 汝等不善知。 虽夏末月受迦絺那衣。 此是非时衣。 现前僧应分。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时衣作非时衣分。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时衣作非时衣分。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时衣作非时衣分。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时衣作非时衣分。 尼萨耆波逸提。 尼萨耆波逸提者。 是衣应舍。 波逸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时衣作非时衣分者。 随分时随得尔所尼萨耆波逸提(第二十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是旧。 有善比丘尼是客。 是中僧得布施衣。 现前僧应分。 客比丘尼言此非夏末月。 是住处不受迦絺那衣。 是衣应现前僧分。 助调达比丘尼言。 虽非夏末月不受迦絺那衣。 然此是时衣。 此安居僧应分。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非时衣作时衣分。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非时衣作时衣分。 种种因缘呵责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非时衣作时衣分。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非时衣作时衣分。 尼萨耆波逸提。 尼萨耆波逸提者。 是衣应舍。 波逸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非时衣作时衣。 分尼萨耆波逸。 提随分时随得尔所尼萨耆波逸提(第二十一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有弟子。 名施越沙。 善好有功德。 偷兰难陀。 与是弟子一割截衣。 著诣祇洹。 是比丘尼。 与跋难陀知旧相识。 跋难陀见是比丘尼来。 于是衣中心生贪著。 是比丘尼头面礼足一面坐。 跋难陀言。 善女。 汝衣好可爱。 比丘尼言。 实好。 跋难陀言。 可以施我。 比丘尼言。 我不得与。 跋难陀言。 我当以衣与汝贸。 比丘尼言。 不能。 跋难陀是大法师。 辩才能善说法。 即为说种种微妙法。 令比丘尼生欢喜心。 持割截衣与跋难陀。 跋难陀即与一可可衣。 比丘尼著是衣。 入比丘尼精舍。 和上尼问言。 汝衣所在。 答言。 与他贸易。 为与谁贸。 答言。 与跋难陀。 和上尼言。 跋难陀欺诳诱汝。 弟子言。 若诳若诱已与贸竟。 和上尼言。 是衣价大。 汝今所著者价直甚少。 弟子言。 大价小价我以贸竟。 和上尼言。 可还取来。 若不得者终身驱汝出。 是弟子畏尽形驱出故。 即往索衣言。 本衣还我。 我还汝衣。 跋难陀言。 我已贸竟。 不还汝衣。 施越沙言。 汝诳我诱我。 答言。 若诳若诱我已贸竟。 终不相还。 施越沙言。 若不还我割截衣者。 和上尼尽形驱我。 答言。 若驱以不驱我已贸竟。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呵责施越沙言。 云何名比丘尼。 与比丘贸衣。 还悔言。 我还汝衣汝还我衣。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施越沙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与比丘贸衣。 还悔言。 我还汝衣汝还我衣。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与比丘贸衣。 后到比丘所作是言。 我还汝衣汝还我衣。 尼萨耆波逸提。 尼萨耆波逸提者。 是衣应舍。 波逸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与比丘贸衣。 后到比丘所作是言。 我还汝衣汝还我衣。 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后到比丘所言。 汝衣还属汝。 我衣虽非我许。 但与我来。 突吉罗(第二十二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众多居士居士妇。 为偷兰难陀比丘尼故。 各各办衣价作是言。 我等以是衣价。 买如是如是衣。 与偷兰难陀。 偷兰难陀闻已问诸居士。 实尔不。 答言实尔。 问言。 是衣何似。 答言。 如是如是。 比丘尼言。 善好。 我等比丘尼贫穷。 汝等不能常有施心。 若不能得。 各各办者。 可共作如是如是一衣与我。 诸居士言尔。 诸居士先所办衣价。 更出再三倍价买衣。 与比丘尼竟。 嗔呵责言。 诸比丘尼不知时不知量。 若施者不知量。 受者应知量。 我等先所办物。 更再三倍出。 我等不是失利。 供养是难满难养无厌足人。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众多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作同意。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为比丘尼故。 众多非亲里居士居士妇。 各各办衣价作是言。 我等持是衣价。 各各买如是如是衣。 与某甲比丘尼。 是比丘尼先不请。 后到众多居士居士妇所。 作是言。 汝等以是衣价。 共买如是如是一衣与我。 为好故。 是比丘尼得衣者。 尼萨耆波夜提。 为比丘尼者。 为偷兰难陀。 非亲里者。 亲里名父母兄弟乃至七世因缘。 除是名非亲里。 居士居士妇者。 白衣男名居士。 白衣女名居士妇。 衣者。 白麻衣赤麻衣刍麻衣翅夷罗衣钦婆罗衣劫贝衣憍施耶衣。 衣价者。 金银车磲马瑙乃至米谷。 如是如是衣者。 如是价如是色如是量。 与某甲比丘尼者。 与偷兰难陀。 先不请者。 众多居士居士妇。 先不言汝有所须来至我家取。 同心者。 信是居士随我所索不嗔故。 众多居士共买如是如是一衣与我为好者。 难满难养无厌足故。 若得是衣。 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衣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有三种。 价色量。 价者。 若比丘尼到众多居士所言。 汝等共买一钱直衣与我。 若得衣者。 三种。 犯尼萨耆波夜提。 三种者。 若言与我一钱直衣。 若言众共合。 若言合买一衣。 若不得突吉罗。 若言二钱三钱乃至百钱直。 得衣者。 三种。 犯尼萨耆波夜提。 三种者。 若言百钱直。 若言众共合。 若言共买一衣。 不得者突吉罗。 是名价。 色者。 若比丘尼语居士言。 与我青衣。 得者。 三种犯尼萨耆波夜提。 三种者。 若言青。 若言众共合。 若共买一衣。 不得者突吉罗。 黄赤白黑赤麻白麻刍麻翅夷罗憍施耶衣钦婆罗劫贝衣。 得衣者。 三种犯尼萨耆波夜提。 三种者。 若言劫贝。 若言众共合。 若言共买一衣。 不得者突吉罗。 是名色。 量者。 若比丘尼言。 与我四肘衣。 得衣者。 三种犯尼萨耆波夜提。 三种者。 若言与我四肘衣。 若言众共合。 若言共买一衣。 不得者突吉罗。 若言五肘六肘乃至十八肘衣。 得衣者。 三种犯尼萨耆波夜提。 三种者。 若言十八肘。 若言众共合。 若言共买一衣。 不得者突吉罗。 若比丘丘尼。 乞异衣得异衣。 若乞青衣得黄突吉罗。 若乞青得赤白黑白麻赤麻刍麻衣翅夷罗衣憍施耶衣钦婆罗衣劫贝衣。 皆突吉罗。 如是等索异得异者突吉罗。 若从亲里索。 若自恣请。 若不索自与。 不犯(第二十三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自为身故乞金银。 诸居士问言。 汝出家人用金银为。 汝比丘尼法。 政应乞羹饭灯烛薪草。 诸比丘尼言。 汝等居士无所知。 若乞饮食灯烛薪草者。 乞名虽多所得利少。 若乞金银者。 乞名少所得利多。 诸居士嗔呵责言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功德。 自为乞金银。 如王夫人大臣妇。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从居士自为乞金银。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自为身乞金银。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自为身乞金银者。 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金银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自为乞金银。 得尼萨耆波夜提。 随乞随得尔所尼萨耆波夜提。 若为佛图乞。 若为僧乞。 若不乞自与。 不犯(第二十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尼。 名施越。 多知多识。 能多得酥油蜜石蜜。 有一估客。 见是比丘尼即请言。 若汝所须酥油蜜石蜜者。 到我舍取。 比丘尼即受请。 有一时。 施越比丘尼到估客舍。 作是言。 我须酥。 即与酥。 便言。 我不须酥。 当与我油。 复与油。 又言。 我须蜜。 复与蜜。 又言。 我须石蜜。 复与石蜜。 又言。 我不用石蜜。 还与我酥。 估客言。 善女。 汝欲觅我。 何等过。 适与是。 便言不须。 更与余者。 又言不须。 汝谓我独施汝耶。 多人待我。 以汝故妨尔所人。 诸居士闻是事。 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功德。 乞是适与。 便言不须。 如王夫人大臣妇。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乞是适与。 便言我不须。 更索余物。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施越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乞是与是。 便言不须。 更索余物。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乞是已更索余者。 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是物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乞酥适与酥。 便言不须酥。 我须油蜜石蜜。 尼萨耆波夜提若乞油与油。 便言我不须油。 与我蜜石蜜酥。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 乞蜜与蜜。 便言我不须蜜。 与我石蜜酥油。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 乞石蜜与石蜜。 便言我不须石蜜。 与我酥油蜜尼萨耆波夜提。 所乞者未受。 更取余者。 尼萨耆波夜提(第二十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乞财物欲作尼僧坊。 诸居士问言。 汝用作何等。 答言。 作比丘尼僧坊。 有信婆罗门居士多与财物。 是比丘尼得财物已值世饥俭。 比丘尼作是思惟。 今时俭世宜自活命。 若我活者。 后当作比丘尼僧坊。 即于俭世食是物尽。 饥俭世过丰乐时至。 诸比丘尼复行乞物欲作僧坊。 诸居士问言。 用作何等。 答言。 作比丘尼僧坊。 诸居士言。 我等先所施物今何所在。 答言。 我先乞财物已值世饥俭。 我等作是思惟。 如今饥俭宜自活命。 我若活者。 后当作僧坊。 我等饥俭时食此物尽。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功德。 为异事乞作异事用。 如王夫人大臣妇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异乞异用。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是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异乞异用。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为僧事乞作余事用。 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物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为僧事乞作余事用。 随用随得尔所尼萨耆波夜提(第二十六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行乞财物欲自作房。 诸居士问言。 用作何等。 答言。 欲自作房。 有婆罗门居士信者。 多与财物。 诸比丘尼得财物已值世饥俭。 作是思惟。 今世饥俭宜自活命。 若我活者。 后当作房。 即于俭世食是物尽。 饥俭世过丰乐时至。 诸比丘尼复行欲乞自作房。 诸居士问言。 欲作何等。 答言。 欲自作房舍。 居士言。 我先所与财物。 今何所在。 答言。 我等先得财物。 于饥俭世作是思惟。 如今俭世宜自活命。 若我等活者。 后当起房舍。 我等于饥俭时食此物尽。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功德。 自为是事乞作余事用。 如王夫人大臣妇。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异乞异用。 如王夫人大臣妇。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是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异乞异用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自为是事乞作余事用。 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物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自为是事乞作余事用。 尼萨耆波夜提。 随用时随得尼萨耆波夜提(第二十七事竟)。 十诵尼律卷第四十三<<[41][42][43][44][45][46][47][48][49][50] . .. >> 十诵律卷第四十四(第七诵之三)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尼律第三(三十舍堕法之一)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行乞欲为多人作房舍。 诸居士问言。 欲作何等。 答言。 为多人起房舍。 诸婆罗门居士有信者。 多与财物。 比丘尼得财物已值世饥俭。 作是思惟。 今世饥俭宜自活命。 若我活者。 后当为多人作房。 即于俭世食是物尽。 饥俭世过丰乐时到。 诸比丘尼复行乞财物。 诸居士问言。 欲作何等。 答言。 欲作多人房舍。 诸居士言。 我等先所施物今何所在。 答言。 我等先所乞财物已值世饥俭。 作是思惟。 如今饥俭时宜自活命。 若我活者。 后当作多人房舍。 我等于饥俭时食是物尽。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功德。 异乞异用。 如王夫人大臣妇。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异乞异用。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是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是比丘尼。 云何名比丘尼。 异乞异用。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为多人是事乞作余事用。 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物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为多人是事乞作余事用。 尼萨耆波夜提。 随用时随得尔所尼萨耆波夜提(二十八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尼。 名达摩提那。 于冬八夜寒风破竹。 时著单薄衣行乞食。 有估客。 见是比丘尼。 往语诸斗将言。 汝得富乐。 皆由达摩提那比丘尼因缘。 汝等不能各各与比丘尼作厚衣耶。 是比丘尼今冬八夜寒风破竹时。 著单衣行乞食。 汝等若不能各各作一衣与者。 当共合作一衣与。 估客令其发憍慢心故。 皆言。 当共作与。 即唤比丘尼言。 汝须何衣。 随汝意与。 是比丘尼言。 我须五百钱直衣。 时诸斗将随意买与。 是比丘尼著贵价衣行乞食。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功德。 著贵价衣行乞食。 如王夫人大臣妇。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著贵价衣行乞食。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达摩提那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著贵价衣行乞食。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欲乞重衣。 乃至直四钱应乞。 若过是乞者。 尼萨耆波夜提。 钱者。 谓大钱乃至直十六小钱。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衣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乞过四钱重衣。 尼萨耆波夜提。 随乞随得尔所尼萨耆波夜提(二十九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冬寒过至热时。 达摩提那比丘尼。 著重衣头面流汗。 眼闇而行乞食。 有一估客。 见已即往语诸斗将言。 聚落主。 汝等得富乐者。 皆由达摩提那比丘尼因缘。 汝等不能各各与作轻衣耶。 是比丘尼今热时著重衣头面流汗眼闇而行乞食。 汝等若不能各各作轻衣与者。 当共合作一衣与。 估客令诸斗将发憍慢心。 皆言。 当共作与。 即唤比丘尼来问言。 汝须何衣。 随汝意与答言。 我须二百五十钱直衣。 时诸斗将随意买与。 是比丘尼著是衣行乞食。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功德。 著贵价轻衣行乞食。 如王夫人大臣妇。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著贵价轻衣行乞食。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是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著贵价轻衣行乞食。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欲乞轻衣。 应乃至直二钱半。 过是乞者尼萨耆波夜提。 钱者。 谓大钱乃至直十六小钱。 尼萨耆波夜提者。 是衣应舍。 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乞过二钱半轻衣。 尼萨耆波夜提。 随乞随得尔所尼萨耆波夜提(三十事竟)。 百七十八单波夜提法(前七十一与大僧同故不出从此第七十二戒已下一百七戒不同比丘故别明之)初食蒜戒。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守蒜园人。 名阿耆达多。 是人蒜菜茂盛。 请诸比丘尼言。 须蒜者来取。 时式叉摩尼沙弥尼。 一年来拔蒜至二三年蒜园不成。 即舍蒜园去。 不能复种。 更有居士。 于故处种蒜。 诸式叉摩尼沙弥尼。 以本意故。 复来拔蒜。 是园主作是念。 谁偷我蒜。 我当伺捕。 是居士即于屏处伺看。 见诸式叉摩尼沙弥尼拔蒜。 居士言。 莫取我蒜。 答言。 舍卫城阿耆达多居士。 请我取蒜。 何豫汝事。 是居士言。 本田主以汝等因缘故。 舍田而去。 今我于中种蒜。 汝等莫取。 诸式叉摩尼沙弥尼羞。 作是言。 我等不知。 自今以后不敢复取。 诸居士嗔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功德。 啖蒜如白衣女。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啖蒜如白衣女。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是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啖蒜如白衣女。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啖生蒜熟蒜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啖生蒜波夜提。 啖熟蒜波夜提。 若啖蒜子波夜提若啖茎叶波夜提。 若啖蒜皮蒜须突吉罗。 若治病若涂疮不犯(七十二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使人剃大小便处毛。 诸比丘尼问言。 汝作何等。 答言。 剃大小便处毛。 为好故。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使人剃大小便处毛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使人剃大小便处毛。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剃大小便处毛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剃大便处毛波夜提剃小便处毛波夜提。 除二处剃余处毛。 突吉罗(七十三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以指刺女根中。 诸比丘尼问言汝作何等。 答言。 受细滑故。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以指刺女根中。 受细滑故。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以指刺女根中。 为细滑故。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以指刺女根中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以指刺女根中。 波夜提。 随著随得尔所波夜提。 一时有比丘尼。 久不洗女根故臭烂。 诸比丘尼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以指刺女根中。 除洗时波夜提。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不洗。 以指刺女根中波夜提。 随著随得尔所波夜提又比丘尼洗因缘故。 以指深刺女根中。 诸比丘尼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语诸比丘。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洗时。 以指刺女根中。 过二指节波夜提。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以指刺女根中。 洗时过二指节波夜提。 随著随得尔所波夜提(七十四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以掌拍女根。 诸比丘尼问言。 汝作何等。 答言。 欲使肥好。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以手掌拍女根欲使肥好。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以手掌拍女根欲使肥好。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以掌拍女根波夜提。 掌者。 有二种。 手掌脚掌。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以手掌拍女根。 波夜提。 若以脚掌拍。 亦波夜提。 除手脚掌以余物拍。 突吉罗(七十五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二比丘尼。 一名罗吒二名波罗吒。 本出贵家。 是二比丘尼早起。 行至诸亲里知识檀越家。 得好饮食啖。 皆言不美。 问言。 谁作此食。 主人答言。 厨士所作。 比丘尼言。 何以作无气味食。 主人问言。 汝能作不。 比丘尼言能。 若有好日欲作节会。 若欲诣水上便来语我。 我当为汝作饮食。 后时主人好日至。 欲入园中。 便唤比丘尼。 是比丘尼来为作饮食。 是家中有客作食人。 护厨到门下立。 见有熟食。 来出问言。 谁煮是食。 主人答言。 有二比丘尼。 一名罗吒。 二名波罗吒。 煮是食。 客作食人嗔言。 是失比丘尼法。 烧比丘尼法。 夺我生活业。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二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煮生物作食。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煮生物作食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煮生物作食波夜提。 随煮随得尔所波夜提。 不犯者。 若重煮若有急因缘。 以火净煮者不犯(七十六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居士。 以无常因缘故。 失财物田宅。 家人死尽。 唯有夫妇二人。 居士作是念。 诸福德乐人无衰恼者。 无过沙门释子。 我何不诣彼求出家。 夫即诣祇洹作比丘。 妇诣王园精舍作比丘尼。 是比丘得食时。 持食诣比丘尼精舍。 是比丘尼先为办盘酱菜果蓏。 待比丘来。 时此比丘。 持食诣比丘尼精舍坐食。 此比丘尼起与酱菜。 并说本居家中时事。 比丘嗔不忍故。 即以手中饭掷比丘尼面。 比丘尼嗔故。 以热羹浇比丘头。 不净可羞。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比丘食时在前立侍。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是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比丘食时在前立侍。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比丘食时在前立侍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比丘食时在前立侍波夜提。 随立随得尔所波夜提。 若与比丘食已还坐。 若余处去不犯(七十七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掷大小便墙外。 是僧坊近大巷。 时波斯匿王大臣名摩尼。 著净衣服从是巷过。 屎堕头上。 是大臣尔时为王所责。 有知相婆罗门。 随大臣后行。 婆罗门言。 汝疾洗头还到王所。 此是吉相。 必得大利。 大臣即洗头诣王所。 王欢喜还复本职。 诸比丘尼。 闻偷兰难陀比丘尼以屎尿掷墙外。 堕波斯匿王大臣头上。 污大臣头故。 王与本职。 是摩尼大臣凶恶无慈。 知当与我等作何苦恼事。 以是思惟。 怖畏故。 除老病比丘尼。 余皆走去。 尔时摩尼大臣作是念。 我得本职者。 皆由比丘尼僧房因缘故。 我当往安慰诸比丘尼。 是摩尼大臣。 即往比丘尼僧房。 见诸比丘尼少。 问诸老病比丘尼言。 是中比丘尼僧何以故少。 比丘尼言。 汝不知耶。 答言不知。 比丘尼言。 偷兰难陀比丘尼。 以屎尿掷墙外。 波斯匿王大臣摩尼。 从此巷过。 堕其头上。 王与本职。 是人凶恶无慈。 诸比丘尼作是思惟。 知当与我等作何等苦恼事。 如是思惟。 怖畏故。 诸比丘尼皆悉走去。 我等老病无力。 故不能去。 是大臣言。 波斯匿王大臣摩尼者。 即我身是。 汝等莫怖畏。 我与汝等饮食薪草灯烛衣服及无畏施。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以屎尿掷墙外。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以屎尿掷墙外。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以屎尿掷墙外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以屎尿掷墙外波夜提。 随掷随得尔所波夜提。 若二比丘尼。 共大小便一器中。 一人举授一人掷墙外。 举者突吉罗。 掷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 若以手掷波夜提。 若以草土里掷墙外者。 突吉罗(七十八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王园精舍。 比丘尼僧房门前。 有好生草。 多有杂人在中集坐看诸比丘尼出入时形相。 轻笑言。 汝看是比丘尼睐眼。 是眼烂是短鼻是瘿。 是白是黑是好是丑。 诸比丘尼闻是语心不喜。 作是念。 诸人集此中者。 皆由生草茂盛好故。 若无草者。 不于中住。 诸比丘尼集诸屎尿弃著草上。 草即臭烂干死。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不吉弊女。 余无屏厕耶。 于此净茂草处著大小便。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是比丘尼。 汝等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弃屎尿生草上。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弃屎尿著生草上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弃屎尿生草上波夜提。 随弃随得尔所波夜提(七十九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独与六群比丘。 屏处共立共语。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独与一比丘屏处共立共语。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独与一比丘屏处共立共语。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独与一比丘。 屏处共立共语。 波夜提。 独者。 一比丘尼一比丘。 更无第三人。 屏处者。 若壁障若衣障篱障。 共立者。 可疑处。 共语者。 可疑处。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独与一比丘。 屏处共立共语波夜提。 随共立共语。 随得尔所波夜提(八十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独与六群比丘。 露地共立共语。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独与一比丘。 露地共立共语。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独与一比丘露地共立共语。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独与一比丘。 露地共立共语。 波夜提。 独者。 一比丘尼一比丘。 更无第三人。 露地者。 无壁障无衣障无篱障。 共立者。 可疑处。 共语者。 可疑处。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独与一比丘。 露地共立共语。 波夜提。 随共立共语。 随得尔所波夜提(八十一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独与一白衣男子。 屏处共立共语。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独与一白衣男子。 屏处共立共语。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独与一白衣男子。 屏处共立共语。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独与一白衣男子。 屏处共立共语。 波夜提。 独者。 一比丘尼一白衣男子。 更无第三人。 屏处者。 若壁障若篱障若衣障。 共立者。 可疑处。 共语者。 可疑处。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独与一白衣男子。 屏处共立共语。 波夜提。 随共立共语。 随得尔所波夜提(八十二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独与一白衣男子。 露地共立共语。 诸居士呵责言。 看此等为是妇为是私通。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独与一白衣男子。 露地共立共语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独与一白衣男子。 露地共立共语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独与一白衣男子。 露地共立共语。 波夜提。 共立者。 可疑处。 共语者。 可疑处。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独与一白衣男子。 露地共立共语。 波夜提。 随共立共语。 随得尔所波夜提(八十三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王园比丘尼僧坊中。 有客作人。 日暮雨堕故。 入助调达比丘尼房中。 时助调达比丘尼。 有大式叉摩尼。 是客作人先不与期。 夜中摩触式叉摩尼。 式叉摩尼大唤。 多比丘尼集问言。 何故。 式叉摩尼言。 然灯。 问言何故。 但然灯来。 即然灯来。 见偷兰难陀比丘尼于闇中共男子坐。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闇中无灯共男子坐。 种种因缘呵责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闇中无灯共白衣男子坐。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闇中无灯。 与男子共立共坐。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闇中无灯。 与男子共立共坐。 波夜提。 随共立共坐。 随得尔所波夜提(八十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以树胶作男根。 系著脚跟。 后著女根中。 尔时失火。 烧比丘尼房舍。 偷兰难陀比丘尼。 忘不解却走出房外。 语诸居士言。 是中失火。 以水浇灭。 有一估客。 见偷兰难陀有如是事。 语余人言。 汝等看是比丘尼。 有如是好庄严具。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作男根著女根中。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作男根著女根中。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以树胶作男根著女根中。 波夜提。 若韦囊若脚指。 若肉脔若藕根。 若萝卜根若芜菁根。 若瓜若瓠若梨。 著女根中。 皆波夜提。 作时突吉罗。 若著他比丘尼女根中。 突吉罗(八十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恶性喜嗔。 诸善比丘尼善比丘尼不喜共住。 诳一无智比丘尼言。 汝来共我住。 诸所须物我当与汝。 是比丘尼答言。 可尔。 偷兰难陀比丘尼。 喜出入他家多知多识。 天雨堕时。 早起至他家。 从一家复至一家。 日没时衣被皆湿。 如阿罗罗鸟。 还入房舍作是言。 我脚痛[蹲-酋+(十/田/ㄙ)]痛胁痛背痛。 无智比丘尼言。 汝从何来。 答曰。 我从某家出复到某家。 曰汝为佛事为僧事耶。 答言不为。 若不为佛事僧事。 何以雨中去。 诸白衣多事。 尚不于雨中出行。 汝不善汝何以于雨中去。 偷兰难陀比丘尼言。 汝是我和上阿阇梨耶。 何以教我。 我前唤汝时。 欲使汝教我耶。 汝远出去。 是比丘尼老病无力。 偷兰难陀比丘尼强拽出垂死。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 自唤他比丘尼言。 善女来共我住。 诸所须物我当与汝。 后嗔拽出。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自唤他比丘尼言。 善女来共我住。 诸所须物我当与汝。 后嗔拽出。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语比丘尼言。 善女来共我房中住。 后嗔不喜。 若自拽出。 若使人拽出作如是言。 汝远灭去。 莫此中住。 以是因缘无异者。 波夜提。 波夜提者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嗔不喜。 若自拽若使人拽。 皆波夜提。 不能拽出者突吉罗。 随自拽出随使人拽。 随得尔所波夜提。 不能出者突吉罗(八十六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二比丘尼。 共一床卧作种种不清净事。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二人共一床卧。 作种种不清净事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等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二人共一床卧。 作种种不清净事。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二比丘尼共一床卧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二比丘尼共一床卧波逸提。 随共卧随得尔所波夜提。 不犯者。 若一人卧一人坐不犯(八十七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二比丘尼。 共一敷卧。 作种种不清净事。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共一敷卧。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此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共一敷卧。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二比丘尼共一敷卧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二比丘尼共一敷卧。 波夜提。 随共卧随得尔所波夜提。 不犯者。 若各各有别褥。 不犯(八十八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二比丘尼。 共一衣覆卧。 作种种不清净事。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二人共一衣覆卧。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等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共一衣覆卧。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二比丘尼共一衣覆卧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二比丘尼共一衣覆卧波夜提。 随共卧随得尔所波夜提。 不犯者。 若各各别有衬身衣。 不犯(八十九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入檀越舍。 独与六群比丘共立共语窃语。 遣共行比丘尼去。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入白衣舍。 独与一比丘。 共立共语窃语。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入白衣舍。 独与一比丘。 共立共语窃语。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入白衣舍。 独与一比丘共立共语窃语。 遣共行比丘尼去。 求闲便故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入白衣舍。 独与一比丘共立突吉罗。 共语突吉罗。 共窃语突吉罗。 求闲便故。 遣共行比丘尼离闻处去波逸提。 不离闻处突吉罗(九十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入白衣舍。 独与白衣男子共立共语窃语。 遣共行比丘尼去。 求闲便故。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入白衣舍。 独与一白衣男子。 共立共语共窃语。 遣共行比丘尼去。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是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入白衣舍。 独与一白衣男子。 共立共语共窃语。 遣共行比丘尼去。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入白衣舍。 独与一白衣男子。 共立共语窃语。 遣共行比丘尼去。 求独语故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入白衣舍。 独与一男子共立突吉罗。 共语突吉罗。 共窃语突吉罗。 求独语故。 遣共行比丘尼离闻处去波夜提。 不离闻处突吉罗(九十一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迦罗比丘尼。 本是外道。 共诸比丘尼斗诤相嗔。 自打身啼。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共比丘尼斗诤相嗔。 自打身啼。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迦罗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共比丘尼斗诤相嗔。 自打身啼。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共比丘尼斗诤相嗔。 自打身啼者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共诸比丘尼斗诤相嗔。 自打身啼波夜提。 若自打身不啼。 得突吉罗。 随打身啼。 随得尔所波夜提(九十二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迦罗比丘尼。 本是外道。 共诸比丘尼斗诤时。 自作法咒泥犁咒。 若汝谤我是事者。 令汝不得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道。 令汝世世堕地狱畜生饿鬼。 若我有是事者。 令我不得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道。 当世世堕地狱畜生饿鬼。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共比丘尼斗诤时。 作法咒泥犁咒。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迦罗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共比丘尼斗诤时。 作法咒泥犁咒。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共比丘尼斗诤时。 作法咒泥犁咒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共比丘尼斗诤时。 作法咒泥犁咒。 作是言。 若汝以是事谤我者令汝不得四念处波夜提。 不得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道。 皆波夜提。 若言汝当世世堕地狱波夜提堕畜生饿鬼皆波夜提。 若言我有是事者令我不得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道皆波夜提。 若言我世世堕地狱畜生饿鬼皆波夜提。 随作是语。 随得尔所波夜提(九十三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有共行弟子名施越沙。 善好乐持戒。 喜忘师教。 令举物时。 著异处余处求。 须是物时。 觅不能得。 又时偷兰难陀比丘尼从聚落还。 弟子施越沙往迎。 欲代持衣钵。 却身不与。 施越沙即嗔。 语诸比丘尼言。 我不偷夺。 和上尼不信我诸比丘尼言。 云何不信。 师行来还。 我于道中迎。 欲代持钵却身不与。 我欲代持衣。 又却身不与。 诸比丘尼往语偷兰难陀比丘尼言。 汝弟子善好持戒。 何故不信。 答言。 我云何不信。 诸比丘尼言。 汝弟子欲代汝持钵。 汝却身不与。 欲代汝持衣。 又却身不与。 偷兰难陀比丘尼言。 我非不信。 是人喜忘。 举物异处便余处觅。 若须物时觅不能得。 是故不与。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不审谛看物便嫌恨。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施越沙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不审谛看物便嫌恨。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不审谛看物便嫌恨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不审谛看物便嫌恨波夜提。 随嫌恨随得尔所波夜提(九十四事竟)。 佛在王舍城。 与多比丘僧。 王舍城安居。 舍利弗目连阿那律难提金毗罗等。 是诸大弟子皆共佛安居。 尔时诸比丘尼夏中游行。 到他国土行时。 杀诸生草小虫。 诸居士嗔呵责言。 佛与大众舍利弗目连阿那律难提金毗罗等。 王舍城安居。 是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 夏中游行诸国。 杀诸生草小虫。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夏中游行诸国。 杀诸生草小虫。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诸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夏中游行诸国。 杀诸生草小虫。 佛以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夏中无因缘游行他国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夏中无因缘游行他国波夜提。 随游行随得尔所波夜提(九十五事竟)。 佛在王舍城。 自恣竟二月游行他国。 舍利弗目连阿那律难提金毗罗等诸大弟子。 皆从佛游行他国。 是诸比丘尼住不去。 诸居士呵责言。 佛在王舍城。 自恣竟二月游行他国。 与大弟子舍利弗目连阿那律难提金毗罗等游行。 诸比丘尼不去。 不善小女。 不欲出是房舍。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诸比丘尼。 汝等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自恣竟不游行余处一宿。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自恣竟。 不游行余处一宿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自恣竟。 不游行余处一宿波夜提。 随不去随得尔所波夜提(九十六事竟)。 十诵尼律卷第四十四<<[41][42][43][44][45][46][47][48][49][50] . .. >> 十诵律卷第四十五(第七诵之四)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尼律第四(百七十八单提之二)佛在舍卫国。 尔时憍萨罗国主波斯匿王。 有小国反。 王集四种兵。 象兵马兵车兵步兵。 集四种兵已王自往伐。 诸比丘尼。 从憍萨罗国游行向舍卫国。 道中见是军。 是比丘尼众中。 有长老知法比丘尼言。 我等小避。 诸年少比丘尼言。 何故避去。 波斯匿王信佛法。 王子祇陀居士给孤独尼师达多富罗那等。 皆信佛法。 谁能遮我等者。 但当直去。 语已直去。 为前军人所剥脱裸形。 诸比丘尼白王言。 前行军人剥脱我等。 王言。 此兵众我悉供给聚落金银廪赏尔乃斗耳。 今夺汝衣不可还得。 今国土内有兵众。 汝等何以游行。 若佛闻者。 必当与汝结戒。 国内疑处畏处不应游行。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诸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国内疑处畏处游行。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国内疑处畏处游行波逸提。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国内疑处畏处游行。 波逸提。 随游行随得尔所波逸提(九十七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阿阇世王国界边。 有小国反。 集四种兵。 象兵马兵车兵步兵。 集四种兵已王自往伐。 诸比丘尼。 从跋耆国向王舍城。 道中见王军。 是中有长老比丘尼知法。 遥见军来言。 我等避去。 诸年少不知法比丘尼言。 何苦是。 阿阇世王信佛法。 阿婆跋陀童子耆婆童子阿卢耶。 皆信敬佛法。 我等但当直去。 语已直去。 为前行军人剥脱裸形。 诸比丘尼白王言。 前行军人剥脱我等。 王言。 此诸兵众我悉供给聚落金银廪赏尔乃斗耳。 今夺汝等衣不可还得。 今国外疑处畏处。 汝等何以游行。 若佛闻是事。 必当与汝等结戒。 诸比丘尼国外疑处畏处不应游行。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诸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国外疑处畏处游行。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国外疑处畏处游行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国外疑处畏处游行波逸提。 随游行。 随得尔所波逸提(九十八事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迦罗比丘尼。 本是外道。 喜行游观。 是比丘尼早起。 到天祠中伎乐舍论法舍出家舍看画彩舍。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 故往看画舍。 如外道女。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迦罗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故往看画舍。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故往看画舍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故往看画舍。 能得见者波逸提。 不得见者突吉罗。 若从下至高处。 能得见者波逸提。 不得见者突吉罗。 若从高至下。 能得见者波逸提。 不能得见者突吉罗。 若不故往道由中过者。 不犯(九十九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旧住。 有善好比丘尼是客。 时旧比丘尼往迎。 与持衣钵共相问讯。 与汤洗足与油涂足与好床榻客比丘尼言。 然灯。 旧比丘尼言。 欲作何等。 客比丘尼言。 初夜当坐禅诵经呗咒愿。 旧比丘尼言。 汝等行路疲极但当卧。 作是语已。 即便自卧。 客比丘尼作是念。 我等云何初夜不坐禅不诵经呗不咒愿便卧。 即然灯坐禅诵经呗咒愿竟欲卧。 助调达比丘尼闻声已觉问言。 善女。 汝作何物。 答言。 我等坐禅诵经呗咒愿竟欲卧。 旧比丘尼言。 诸善女。 睡无果无报。 佛赞不睡眠呵责睡眠。 今我等觉不卧不睡眠。 即展一脚坐。 善比丘尼思惟。 我等云何于灯明中卧。 旧比丘尼于中夜分坐禅诵经呗咒愿。 至后夜分便卧。 客比丘尼作是思惟。 我等云何于后夜分卧。 客比丘尼道路疲极。 竟夜不得卧故。 身体不安。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先住者恼后住者。 种种因缘呵责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是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先住恼后住者。 佛以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先住恼后住者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先住恼后住者。 波逸提。 随恼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善比丘尼是旧。 助调达比丘尼是客。 时旧比丘尼见客比丘尼来。 出迎问讯代担衣钵。 与汤洗脚以油涂足与床卧具。 旧比丘尼言。 善女然灯。 客比丘尼言。 莫然灯。 我道路疲极。 不得坐禅诵经呗咒愿。 我等欲卧。 旧比丘尼思惟。 我等云何初夜不坐禅不诵经呗不咒愿便卧。 即起然灯坐禅诵经呗咒愿已欲卧。 客比丘尼闻是声觉作是言。 善女欲作何等。 答言。 我等坐禅竟欲卧。 客比丘尼言。 睡眠无果无报。 佛赞叹不睡眠法呵责睡眠。 我等觉今不睡。 即然灯坐禅。 旧比丘尼思惟。 我等云何灯明中卧。 客比丘尼中夜分坐禅竟。 至后夜分便卧。 旧比丘尼思惟。 我等云何后夜分卧。 以是故竟夜不卧。 身不安隐。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后住恼前住者。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客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后住恼先住比丘尼。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后住恼前住者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后住恼前住者波逸提。 随恼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一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有共活比丘尼病苦。 偷兰难陀比丘尼弃到余聚落。 恐须供给看病人故。 诸比丘尼往到病比丘尼所言。 偷兰难陀所有作事。 汝悉与作。 汝今病苦。 云何看汝病。 比丘尼言。 偷兰难陀比丘尼。 当能供给我耶。 恐须看我故。 弃舍我去。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共活比丘尼病苦。 弃至余聚落。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共活比丘尼病苦。 弃至余聚落。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共活比丘尼病苦不供给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共活比丘尼病苦不供给波逸提。 随不供给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二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大迦叶中前著衣持。 钵入一居士家。 为乞食故。 时所立处有居士妇。 遥见大迦叶即起出迎。 偷兰难陀先在其家。 遥见大迦叶不起往迎。 是居士妇以手接足。 头面礼长老摩诃迦叶已。 洗手取钵。 盛满饭以羹浇上与。 大迦叶持去。 居士妇到偷兰难陀所言。 汝知是长老大迦叶。 是佛大弟子。 天人所敬良祐福田。 汝若起迎者有何恶事偷兰难陀言。 大迦叶本是外道婆罗门。 汝所贵敬。 非我所尊。 居士妇嗔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 见比丘来不起。 如外道女。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见比丘来不起。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见比丘来不起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见比丘来不起。 波逸提。 随见不起。 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三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长老迦留陀夷。 常出入一家。 中前著衣持钵到其舍。 有比丘尼。 名瘦瞿昙弥。 先在是家。 遥见迦留陀夷来。 即起出迎入示坐处共相问讯头面礼足前叉手立。 迦留陀夷为说法久。 是比丘尼迷闷眼闇倒地。 居士妇即以水洒面还得本心。 居士妇言。 汝何所患苦。 何所忧愁。 答言。 我无病无忧愁。 但久立住故。 迷闷倒地。 诸比丘尼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不问比丘便坐者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不问比丘辄坐者。 波逸提。 随不问坐。 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欲游行他国。 白王言。 我等欲游行他国。 王当为我约敕诸国。 莫令人民遮道恼我。 王即遣使约敕四方。 莫恼诸比丘尼。 供给所须饮食灯烛。 诸比丘尼游行次。 到无僧坊聚落。 至一居士家欲宿。 谓居士言。 汝出舍去。 我于中宿。 居士言。 善女。 我在自舍。 教我何去。 比丘尼重言。 汝但出去。 汝欲恼我欺我耶。 汝若不去者。 我有官力。 令汝得恼。 居士作是思惟。 诸比丘尼为王所护。 有官力势。 或当恼我。 作是念已怖畏即出。 是居士老瘦无力。 于冬寒时出舍垂死。 诸居士呵责言。 云何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 不问主人便敷卧处。 如王夫人大臣妇。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不问主人便敷卧具。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不问主人便敷卧具。 若使人敷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不问主人若自敷卧具波逸提。 若使人敷波逸提。 随不问自敷使人敷。 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欲共诸比丘等。 作是言。 汝等五岁不依止他。 我等亦如是。 汝等十岁畜弟子。 我等亦尔。 有何差别。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诸比丘尼。 汝等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轻大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从今听诸比丘尼受大戒满六岁不依止他。 不满六岁依止他。 十二岁得畜众。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不满十二岁畜众者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不满十二岁畜众者。 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六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满十二岁欲畜众。 语诸比丘尼。 我受大戒满十二岁。 今欲畜众。 当作何等。 诸比丘尼以是事白佛。 佛言。 汝等当为偷兰难陀比丘尼作畜众羯磨。 若更有如是比丘尼。 亦应与作畜众羯磨。 畜众羯磨法者。 一心和合比丘尼僧。 偷兰难陀比丘尼。 应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 胡跪合掌作如是言。 大德尼僧听。 我偷兰难陀比丘尼。 受大戒满十二岁。 欲畜众。 我今从僧乞畜众羯磨。 僧为我偷兰难陀比丘尼作畜众羯磨。 僧怜愍故。 第二第三亦如是乞。 尔时一比丘尼。 应僧中唱言。 大德尼僧听。 是偷兰难陀比丘尼。 受大戒满十二岁。 欲畜众。 是偷兰难陀比丘尼。 从僧乞畜众羯磨。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与偷兰难陀比丘尼作畜众羯磨。 是名白。 如是白四羯磨。 僧与偷兰难陀比丘尼作畜众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满十二岁。 未作畜众羯磨。 畜众者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满十二岁。 未作畜众羯磨。 畜众者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七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畜不满十二岁已嫁女作众。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畜未满十二岁已嫁女作众。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畜未满十二岁已嫁女作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畜未满十二岁已嫁女作众。 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畜未满十二岁已嫁女作。 众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八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满十二岁已嫁女。 未作属和上尼羯磨。 便畜作众。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满十二岁已嫁女。 未作属和上尼。 羯磨。 便畜作众。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满十一岁已嫁女。 未作属和上尼羯磨。 便畜作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满十二岁已嫁女。 未作属和上尼羯磨。 便畜作众。 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满十二岁已嫁女。 未作属和上尼羯磨。 便畜作众。 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九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畜众不教诫不为说法。 弟子白言。 和上尼。 何以不教化我。 不为我说法。 答言。 我不教化汝。 不为汝说法。 弟子以是事向诸比丘尼说。 诸比丘尼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畜众不教化。 不为说法。 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尼。 汝等为偷兰难陀作止羯磨。 若更有如是者。 亦应与作止羯磨。 作止羯磨法者。 一心和合僧。 一比丘尼僧中唱言。 大德尼僧听。 偷兰难陀比丘尼。 畜弟子不教化。 不为说法。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偷兰难陀作止羯磨。 汝偷兰难陀。 莫复畜众。 是名白。 如是白二羯磨。 僧与偷兰难陀作止畜众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僧与作止羯磨。 畜众者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僧与作止羯磨。 畜众者波逸提。 随畜众。 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一十事竟)。 六法坛文。 佛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城有居士妇。 名和罗诃。 大富多财田宅种种富相成就。 是居士妇。 以无常因缘故。 财物失尽家人分散。 唯一身在。 是居士妇有娠。 以忧愁失亲里财物夫婿故。 身自枯瘦儿胎。 缩小便作是念。 我腹中儿若死若烂又作是念。 诸福德乐人。 无过沙门释子。 我当是中出家作比丘尼。 便往诣王园精舍作比丘尼。 是人出家欢乐。 肥故腹渐渐大。 诸比丘尼驱出僧坊。 汝犯淫人莫住此间。 答言。 我出家以来不作淫欲。 先在家时有娠。 诸比丘尼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语诸比丘尼。 汝莫说是比丘尼是事。 是比丘尼非破梵行。 先白衣时有娠。 从今听沙弥尼二岁学六法。 可知有娠无娠。 受六法者。 若沙弥尼初来。 应教次第头面一一礼僧足。 礼已次应乞和上尼。 戒师应教言。 我沙弥尼某甲。 求尊为我作和上尼。 尊为我作和上尼故僧。 当与我二岁学戒。 第二亦应言。 我沙弥尼某甲。 求尊为和尚尼。 尊为我作和尚尼故。 僧当与我二岁学戒。 第三亦应言。 我沙弥尼某甲。 求尊为和尚尼。 尊为我作和尚尼故。 僧当与我二岁学戒。 一比丘尼应问和上尼。 能为某甲作和上尼不。 若言能。 即应将至界场内。 著眼见处离闻处。 尔时应问。 僧和合不。 僧一心和合。 当作僧事。 是和上尼某甲。 沙弥尼某甲。 僧当与二岁学戒。 第二亦应言。 僧一心和合。 当作僧事。 是和尚尼某甲。 沙弥尼某甲。 僧当与二岁学戒。 第三亦应言。 僧一心和合。 当作僧事。 是和尚尼某甲。 沙弥尼某甲。 僧当与二岁学戒。 若僧一心和合者。 应唤沙弥尼来。 教一一礼比丘尼僧足。 头面礼足已。 次应教令从僧乞二岁学戒作是言。 我沙弥尼某甲。 因和上尼某甲。 从僧乞二岁学戒。 因和上尼某甲。 僧当与我二岁学戒。 和上尼某甲。 怜愍故。 第二亦应言。 我沙弥尼某甲。 因和上尼某甲。 从僧乞二岁学戒。 因和上尼某甲。 僧当与我二岁学戒。 和上尼某甲。 怜愍故。 第三亦应言我沙弥尼某甲。 因和上尼某甲。 从僧乞二岁学戒。 因和上尼某甲。 僧当与我二岁学戒。 和上尼某甲怜愍故。 即时戒师应僧中唱言。 大德尼僧听。 是沙弥尼某甲。 因和上尼某甲。 从僧乞二岁学戒。 和上尼名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 和上尼某甲。 如是白。 大德尼僧听。 是沙弥尼某甲。 从僧乞二岁学戒。 和上尼某甲。 僧今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 和上尼某甲。 谁诸尼僧忍。 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 和上尼某甲者默然。 若不忍者说。 是名初羯磨。 第二更说。 大德尼僧听。 是沙弥尼某甲。 从僧乞二岁学戒。 和上尼某甲。 僧今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 和上尼某甲。 谁诸尼僧忍。 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 和上尼某甲者默然。 若不忍者说。 是名第二羯磨。 第三更说。 大德尼僧听。 是沙弥尼某甲。 从僧乞二岁学戒。 和上尼某甲。 僧今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 和上尼某甲。 谁诸尼僧忍。 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 和上尼某甲者默然。 若不忍者说。 是名第三羯磨。 僧已忍。 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 和上尼某甲竟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即时为说式叉摩尼六法。 汝式叉摩尼听。 佛世尊多陀阿竭度阿罗诃三耶三佛陀。 是知者见者。 说式叉摩尼六法。 汝式叉摩尼。 尽形受行。 佛世尊种种因缘。 呵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 佛说断欲除欲想灭欲热。 若式叉摩尼。 入式叉摩尼法。 不舍戒戒羸不出。 相随心想受淫欲乃至共畜生。 是非式叉摩尼。 非沙弥尼。 非释女。 失式叉摩尼法。 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持者当言能。 佛世尊以种种因缘呵责偷夺。 赞叹不偷夺。 乃至一条缕。 一寸纳一渧油。 不与不应取。 是中佛制。 极少至五钱。 若五钱直。 若式叉摩尼随所偷事。 若王捉若打若缚若摈出。 若作是言。 汝贼汝小儿汝痴汝堕官罪。 若式叉摩尼如是偷夺者。 非式叉摩尼。 非沙弥尼。 非释女。 失式叉摩尼法。 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持者当言能。 佛世尊种种因缘呵责杀生。 赞叹离杀。 乃至蚁子向不应故夺命。 何况于人。 若式叉摩尼。 故自手夺人命。 若与刀若教死叹死。 作是言。 咄人用恶活为。 死胜生。 随是人意。 种种因缘教死叹死。 若作忧多杀。 作头多杀。 作网作弶作拨。 若作毗陀罗杀。 若作似毗陀罗杀。 若断气杀。 若堕胎杀。 若按腹杀。 若推著火中。 推著水中。 若从高推下。 若遣使道中杀。 若母腹中初受二根。 身根命根迦罗罗中。 生恶心方便令夺命。 若以是因缘死者。 是非式叉摩尼。 非沙弥尼。 非释女。 失式叉摩尼法。 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持者当言。 能佛以种种因缘呵责妄语。 赞叹不妄语。 乃至戏笑尚不应妄语。 何况故妄语。 若式叉摩尼不知不见过人法。 自言我如是知如是见。 我是阿罗汉向阿罗汉。 我是阿那含向阿那含。 若斯陀含向斯陀含。 若须陀洹向须陀洹。 若得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 若得慈悲喜舍无量心。 若得无色空处定识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若得不净观阿那般那念。 诸天来到我所。 诸龙夜叉薜荔伽毗舍阇鸠槃茶罗刹来到我所。 彼问我我答彼。 我问彼彼答我。 若式叉摩尼如是妄语者。 非式叉摩尼。 非沙弥尼。 非释女。 失式叉摩尼法。 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持者当言能。 佛以种种因缘。 呵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 佛说断欲除欲想灭欲热。 若式叉摩尼有漏心。 听漏心男子边。 发际至腕。 膝已上裸身。 受细滑。 若顺身摩若逆摩。 若推若牵。 若从下抱著上。 从上抱著下。 若捺疮。 是非式叉摩尼。 非沙弥尼非释女失式叉摩尼法。 若犯者可更受。 是中尽形寿不应作。 汝能持不。 若能持当言能。 佛以种种因缘。 呵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 赞叹断欲除欲想灭欲热。 若式叉摩尼漏心。 听漏心男子边。 若受捉手若捉衣。 若共立。 若共语。 若共期。 若入屏处。 若待男子。 若自身与。 如在家女法。 以此八事自身与。 是非式叉摩尼。 非沙弥尼。 非释女。 失式叉摩尼法。 若犯可更受。 是中尽形寿不应作。 汝能持不。 若能当言能。 汝某甲听。 僧已与汝学戒法。 式叉摩尼受持六法。 名式叉摩尼。 汝得具满和上尼。 具满阿阇梨尼。 具满比丘尼僧。 得具满行处。 得具满国土。 得转轮王愿。 汝今已满。 当恭敬三宝佛宝法宝僧宝和上尼阿阇梨尼。 恭敬上中下座。 当勤三学善戒学善定学善慧学。 当修三脱门空无相无作。 当勤三业坐禅诵经劝化作福行。 是诸法开涅槃门。 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如莲华在水中日日增长开敷。 汝亦如是增长道法。 后当受具足戒。 释师子法中  已获难得戒  无难时难得  已得勿使空  头面礼僧足  右绕欢喜去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弟子。 不二岁学六法。 畜为众者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弟子。 不二岁学六法。 便畜为众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一十一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弟子二岁学六法。 未作属和上尼羯磨。 便畜为众。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弟子二岁学六法。 未作属和上尼羯磨。 便畜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 呵责云何名比丘尼。 弟子二岁学六法。 未作属和上尼羯磨。 便畜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弟子二岁学六法。 未作属和上尼羯磨。 便畜为众。 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弟子二岁学六法者。 未作属和上尼羯磨。 便畜为众。 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一十二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 为畜众故受勤苦。 为浣衣染衣割截篸摓。 弟子受大戒竟。 舍和上尼去。 诸比丘尼闻是事。 呵责言。 是不吉弊女。 我为汝作衣浣衣染衣割截篸摓。 受大辛苦受大戒已便舍我去。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语诸比丘。 从今听比丘尼二岁随逐和上尼。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受大戒已。 不二岁随和上尼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受大戒已。 不二岁随和上尼。 波逸提。 随不随逐和上尼。 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一十三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畜众不与财法。 诸弟子言。 和上尼何不与我等财法。 偷兰难陀比丘尼言。 我不与汝等财法。 诸弟子言。 若不以财法与我等者。 当余处去。 偷兰难陀言。 佛结戒。 汝等应二岁随逐我。 若余处去得波逸提罪。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畜弟子不与财法。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畜弟子不与财法。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畜弟子不与财法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畜众不与财法波逸提。 随不与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一十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畜淫女为众。 是淫女比丘尼。 中前著衣持钵。 入舍卫城乞食。 是中有居士。 作是言。 我曾共是比丘尼。 作如是如是事。 此比丘尼闻是事心不喜。 向诸比丘尼说。 诸比丘尼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畜淫女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从今不应畜淫女为众。 畜者突吉罗。 若有因缘畜者。 应将远本处。 五由延若六由延。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畜淫女为众。 不远本处五六由延。 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畜淫女为众。 不远本处五六由延。 波逸提。 随不远去。 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一十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畜未满二十岁童女为众。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畜未满二十岁童女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畜未满二十岁童女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畜未满二十岁童女为众。 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若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畜未满二十岁童女为众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一十六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未作属和上尼羯磨。 畜二十岁童女为众。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未作属和上尼羯磨。 畜二十岁童女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未作属和上尼羯磨。 畜满二十岁童女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满二十岁童女。 未作属和上尼羯磨。 畜为众者。 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未作属和上尼羯磨。 畜满二十岁童女为众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一十七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畜孝女为众。 是孝女比丘尼。 不诵经不问答不坐禅。 诸比丘尼问言。 汝何以故。 不读诵经问答坐禅。 答言。 诸善女。 我父死若母死兄弟死姊妹儿女死夫婿死故忧愁。 云何能读诵经问答坐禅。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 畜孝女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畜孝女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畜孝女为众。 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畜孝女为众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一十八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畜有男女自随女人为众。 是比丘尼。 中前著衣持钵。 男女前后围绕共行乞食。 诸居士共相谓言。 汝知不。 诸沙门释子作淫欲人。 共比丘尼。 僧坊中生儿女。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畜将男女自随女人为众。 种种因缘呵责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畜将男女自随女人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畜有男女自随女人为众。 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畜有男女自随女人为众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一十九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畜恶性女人为众。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畜恶性女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畜恶性女人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畜恶性女人为众。 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畜恶性女人为众。 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二十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满二十岁童女。 不二岁学六法。 畜为众。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满二十岁童女不二岁学六法畜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满二十岁童女不二岁学六法畜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满二十岁童女不二岁学六法畜为众者。 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满二十岁童女不二岁学六法畜为众者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 尔时诸比丘尼。 不知云何为六法。 佛言。 共四波罗夷。 及发际至腕膝已上。 受八事示贪著相是名六法(一百二十一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满二十岁童女二岁学六法。 不作属和上尼羯磨畜为众。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满二十岁童女二岁学六法。 不作属和上尼羯磨畜为众。 种种因缘呵责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满二十岁童女二岁学六法。 不作属和上尼羯磨。 便畜为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满二十岁童女二岁学六法。 不作属和上尼羯磨。 便畜为众者。 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满二十岁童女二岁学六法。 不作属和上尼羯磨。 便畜为众波逸提。 随畜随得尔所波逸提(一百二十二事竟)。 十诵尼律卷第四十五<<[41][42][43][44][45][46][47][48][49][50] . .. >> 十诵律卷第四十六(第七诵之五)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百七十八单提法之三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常入出他家。 有居士妇言。 汝度我出家。 比丘尼言。 汝与我钵。 我当度汝。 与我衣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我当度汝出家。 居士妇言。 汝等客作度人耶。 是比丘尼言尔。 他日诸善比丘尼。 至是居士舍。 居士妇问言。 汝等实客作度人耶。 善比丘尼言。 谁作是语。 居士妇言。 我语助调达比丘尼。 汝当度我出家。 便语我言。 与我钵来。 我当度汝。 与我衣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我当度汝。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作是言。 汝与我钵。 与我衣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我当度汝。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作是言。 汝与我钵衣来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我当度汝。 佛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作是言。 若汝与我钵衣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我当度汝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作是言。 汝与我钵衣户钩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我当度汝。 皆波夜提。 随作是语。 随得波夜提(一百二十三事)。 佛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国。 居士有妇不随夫教。 以手脚打驱出自舍。 有比丘尼常入出是家。 妇往至比丘尼所。 是居士到余聚落。 作是念。 我妇将无走去耶。 还舍觅不得。 居士念言。 我妇必往至比丘尼精舍。 居士复作是念。 置使在彼令好调伏。 后当将还。 是妇五六日住已。 语所知识比丘尼。 善女何不度我。 答言。 汝婿尚在。 云何度汝。 妇言。 夫不用我。 若须我者。 应当自来。 亦当遣使。 比丘尼即度令出家。 是居士闻妇出家。 嗔恚语妇师言。 汝恶比丘尼贼比丘尼。 汝破我家。 何故破汝家。 答言。 夺我妇作比丘尼。 比丘尼言。 此是汝妇汝便将去。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 主不听便度他妇。 如王夫人大臣妇。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主不听便度他妇。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是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主不听便畜为众。 种种因缘呵责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女人主不听畜为众者。 波夜提。 主不听者。 有三种若未嫁女父母不听。 若已嫁未至夫家者。 尔时两边不听。 若已至夫家。 夫主不听。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夫主不听便度波夜提。 随不听度。 随得波夜提(一百二百四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有大式叉摩尼。 可受大戒。 施越沙比丘尼。 见是大式叉摩尼。 即便语言。 汝何不受大戒。 答言。 助调达比丘尼凶恶喜斗。 我不欲从彼受大戒。 汝若与我作和上尼者。 我当受大戒。 施越沙言。 汝二岁学六法。 我当畜汝为众。 是大式叉摩尼二岁学六法已。 语施越沙言。 汝语我二岁学六法。 我当畜汝为众。 我已二岁学六法。 汝当畜我。 施越沙言。 我不畜汝。 何以故。 是助调达比丘尼。 凶恶喜斗诤。 自能伤他亦能教人作。 以是故我不畜汝。 又言。 汝若不能畜我。 何以语我二岁学六法。 若汝先不语我者。 我不二岁学六法。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语他言。 汝二岁学六法。 我当畜汝。 后便不畜。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是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语他言。 汝二岁学六法。 我当畜汝。 后便不畜。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诸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语他言。 汝二岁学六法。 后当畜汝。 若不畜者波夜提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语他言。 汝二岁学六法。 我当畜汝。 后便不畜者波夜提。 随不畜随得波夜提(一百二十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岁岁度弟子。 语诸弟子言。 我所入处。 汝等皆随我入。 若我有所得者。 汝亦当得。 偷兰难陀比丘尼。 一时著衣持钵行乞食。 入一家得满钵去。 次弟子入。 又得满钵去。 第二第三亦复次入。 居士不能复与。 即闭门作是言。 谁能与是诸不吉比丘尼食。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偷兰难陀比丘尼。 云何名比丘尼。 岁岁度弟子。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岁岁度弟子者。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岁岁度弟子者波夜提。 随岁岁度随得波夜提。 不犯者。 若隔岁度一若度二者不犯(一百二十六事竟)。 比丘尼坛文。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迦毗罗女作比丘尼。 名跋陀。 有式叉摩尼。 可受大戒。 尔时阿难。 常为比丘尼差十比丘众。 与受大戒。 时阿难中前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 跋陀比丘尼。 遥见阿难舍卫城乞食。 往到其所。 头面礼足一面住。 白言。 大德阿难。 我有式叉摩尼可受大戒。 愿差十比丘众。 阿难问言比丘尼僧。 作乞属和上尼羯磨未答言已作何时作耶。 答言昨日作。 阿难即默然受。 跋陀比丘尼。 知阿难受已。 头面礼足而去。 阿难乞食食已到祇洹。 持户钩游行。 从一房至一房。 佛遥见阿难持户钩从房至房游行。 佛知故问阿难。 汝何故持户钩游行从房至房。 阿难白言世尊。 跋陀比丘尼。 有式叉摩尼。 可受大戒。 语我差十比丘众。 我今欲差。 是故持户钩游行诸房。 佛问阿难。 诸比丘尼。 作乞属和上尼羯磨未。 答言已作。 何时作耶。 答言昨日作。 佛知故问阿难。 诸比丘尼。 用宿作乞属和上尼羯磨。 欲畜众耶。 答言。 用宿作世尊。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跋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用宿作乞属和上尼羯磨畜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宿作乞属和上尼羯磨畜众者。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用宿作乞属和上尼羯磨畜众者波夜提。 随畜随得波夜提。 佛虽如是听受大戒法。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受。 佛言。 受具足法者。 比丘尼初来。 将式叉摩尼入尼僧中。 教人人头面礼僧足竟。 尼羯磨师。 应教受衣钵。 问此衣是汝有不。 答言是。 应教效我语。 我某甲。 是衣僧伽梨若干条受。 割截衣持。 第二是衣僧伽梨。 若干条受。 条受。 割截衣持。 第三是衣僧伽梨若干条受。 割截衣持。 次问。 此衣是汝有不。 答言是。 我某甲。 是衣郁多罗僧七条受。 两长一短割截衣持。 第二是衣郁多罗僧七条受。 两长一短割截衣持。 第三是衣郁多罗僧七条受。 两长一短割截衣持。 次问此衣是汝有不。 答言是。 我某甲。 是衣安陀会五条受。 一长一短割截衣持。 第二是衣安陀会五条受。 一长一短割截衣持。 第三是衣安陀会五条受。 一长一短割截衣持。 若僧伽梨缦。 是僧伽梨缦衣受持。 若郁多罗僧缦。 是郁多罗僧缦衣受持。 安陀会缦。 是衣缦安陀会受持。 次教言。 此衣覆肩衣受是是汝有不。 答言是。 应教言此衣覆肩衣受。 长四肘广二肘半。 是覆肩衣持。 第二此衣覆肩衣受。 长四肘广二肘半。 是覆肩衣持。 第三此衣覆肩衣受。 长四肘广二肘半。 是衣覆肩衣持。 次教。 此衣厥修罗受。 长四肘广二肘半。 此衣厥修罗衣持。 第二此衣厥修罗受。 长四肘广二肘半。 此衣厥修罗衣持。 第三此衣厥修罗受。 长四肘广二肘半。 此衣厥修罗衣持。 次问言。 此钵多罗。 是汝有不。 答言是。 应教言。 我某甲。 此钵多罗应量受。 长用故。 第二此钵多罗应量受。 长用故。 第三此钵多罗应量受。 长用故。 受衣钵已。 次教令乞属和上尼。 我某甲式叉摩尼。 求尊为和上尼。 愿尊。 为我作和上尼。 我某甲。 因尊和上尼故。 僧当与我作乞属和上尼羯磨。 怜愍故。 第二我某甲。 求尊为和上尼。 愿尊。 为我作和上尼。 我某甲。 因尊和上尼故。 僧当与我作乞属和上尼羯磨。 怜愍故。 第三我某甲。 求尊为和上尼。 愿尊。 为我作和上尼。 我某甲。 因尊和上尼故。 僧当与我作乞属和上尼羯磨。 怜愍故应问和上尼能不。 若言能应教著见处离闻处。 即时尼羯磨师。 应僧中如是唱谁能为某甲作教师。 若有一比丘尼言我能。 佛言。 是比丘尼有五法。 不应令作教师。 何等五。 随爱教随嗔教随怖教随痴教不知教不教。 若成就五法。 应作教师。 何等五法。 不随爱教不随嗔教不随怖教不随痴教知教不教。 即时应唱言。 大德尼僧听。 是式叉摩尼某甲。 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比丘尼某甲。 能为作教师。 教某甲故。 若僧时到僧忍听。 比丘尼某甲为教师。 教某甲故。 如是白。 大德尼僧听。 是某甲式叉摩尼。 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某甲能作教师。 教某甲。 谁诸尼僧忍。 立某甲为教师。 教某甲者默然。 谁不忍便说。 僧已立某甲为教师。 教某甲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已被羯磨者应往教正衣服右膝著地合掌而问言)。 汝某甲听。 今是至诚时实语时。 后尼僧中亦如是我今问汝。 若实者当言实。 若不实当言不实。 我今问汝。 汝是女不。 是人不。 非是非人不。 非畜生不。 非是不能女不。 女根上有毛不。 不枯坏不。 无[病-丙+帶]下病不。 非偏不。 不二道合不。 女根不小不。 非是不能产不。 非是无乳不。 非是一乳不。 非是恒有月水不。 非无月忌不。 非婢不。 非客作不。 非买得不。 非破得不。 非兵妇不。 非吏妇不。 非犯官罪不。 不负他物不。 女人有如是等病。 癞病痈疽病。 痟尽病癫狂病长热病。 无如是等病不。 父母夫主在不。 父母夫主听出家不。 五衣钵具不。 汝字何等。 和上尼字谁。 答言。 我字某甲。 和上尼名某甲(尼教师问竟应白僧是式叉摩尼某甲我已问竟尼羯磨师应言若清净者将来更一一礼尼僧足已)。 次教乞属和上尼羯磨。 羯磨法者。 我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我今从僧乞属和上尼羯磨。 和上尼某甲。 僧当与我属和上尼羯磨。 和上尼某甲。 怜愍故。 第二我某甲。 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我今从僧乞属和上尼羯磨。 和上尼某甲。 僧当与我作乞属和上尼羯磨。 和上尼某甲。 怜愍故。 第三我某甲。 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我今从僧乞属和上尼羯磨。 和上尼某甲。 僧当与我某甲作乞属和上尼羯磨。 和上尼某甲。 怜愍故。 尼羯磨师。 应僧中作如是唱。 大德尼僧听是某甲。 从某甲和上尼欲受具足戒。 是某甲。 从僧乞属和上尼羯磨。 和上尼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 我今僧中问某甲遮道法。 如是白。 应作是言。 汝某甲听。 今是至诚时实语时。 我今僧中问汝。 若实言实。 若不实当言不实。 汝是女不。 是人不。 非是非人不。 非畜生不。 非是不能女不。 女根上有毛不。 不枯坏不。 无[病-丙+帶]下病不。 非偏不。 不二道合不。 女根不小不。 非是不能产不。 非是无乳不。 非是一乳不。 非恒有月水不。 非无月忌不。 非婢不。 非客作不。 非买得不。 非破得不。 非兵妇不。 非吏妇不。 非犯官事不。 不负他物不。 女人有如是等病。 癞病痈疽病痟尽病癫狂病长热病。 无有如是等病不。 父母夫主在不。 父母夫主听出家不。 五衣钵具不。 汝名何等。 和上尼字谁。 应答言。 我名某甲。 和上尼名某甲。 颇有未问者不。 若未问者我当更问。 若已问者应哩然。 即语言。 汝某甲默然。 是中尼羯磨。 师僧中唱。 大德尼僧听。 某甲式叉摩尼。 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是某甲。 从僧乞属和上尼羯磨。 和上尼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无遮道法。 五衣钵具。 某甲名某甲。 和上尼名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某甲为作乞属和上尼羯磨。 和上尼名某甲。 如是白。 大德尼僧听。 某甲式叉摩尼。 欲从和上尼某甲受具足戒。 是某甲。 从僧乞属和上尼羯磨。 和上尼名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无遮道法。 五衣钵具。 某甲名某甲和上尼名某甲。 僧当与某甲作乞属和上尼羯磨。 和上尼名某甲。 谁诸比丘尼僧忍。 某甲作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某甲者默然。 不忍者说。 是初羯磨竟。 第二大德尼僧听。 某甲式叉摩尼。 欲从和上尼某甲受具足戒。 是某甲。 从僧乞属和上尼羯磨。 和上尼名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无遮道法。 五衣钵具。 某甲名某甲和上尼名某甲。 僧当与某甲作乞属。 和上尼羯磨。 和上尼名某甲。 是中谁诸比丘尼僧忍。 某甲作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某甲者默然。 不忍者说。 是第二羯磨竟。 第三大德尼僧听。 某甲式叉摩尼。 欲从和上尼某甲受具足戒是某甲。 从僧乞属和上尼羯磨。 和上尼名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无遮道法。 五衣钵具。 某甲名某甲和上尼名某甲。 僧当与某甲作乞。 属和上尼羯磨。 和上尼名某甲。 谁诸比丘尼僧忍。 某甲作乞属和上尼羯磨和上尼名某甲者默然。 不忍者说。 是第三羯磨竟。 僧已为某甲。 作属和上尼羯磨。 和上尼名某甲。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比丘尼众应在比丘尼寺中作如是羯磨作竟即将至大僧寺中二部僧和合与受具戒)。 将至大僧中一一礼僧足。 应教从僧乞受具足戒。 我某甲。 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今从僧乞受具足戒法。 和上尼名某甲。 僧当济度我与我受具足戒。 怜愍故。 第二我某甲。 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我今从僧中乞受具足戒法。 和上尼名某甲。 僧当济度我与我受具足戒。 怜愍故。 第三我某甲。 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我今从僧乞受具足戒法。 和上尼名某甲。 僧当济度我与我受具足戒。 怜愍故。 一比丘应僧中唱言。 大德僧听。 是某甲。 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今从众僧中乞受具足戒和上尼名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 我当僧中问某甲六法。 如是白。 应语彼言。 汝某甲听。 今是至诚时实语时。 我今僧中问汝。 实者当言实。 不实者当言不实。 汝某甲清净不。 汝从出家来。 顺行出家法不。 二岁学六法不。 比丘尼僧作本事不。 比丘尼僧和合已。 作乞属和上尼羯磨未。 五衣钵具不。 汝字谁。 和上尼字谁。 答言。 我名某甲。 和上尼名某甲。 颇有未问者不。 若未问者。 我当更问。 已问者汝默然。 大德僧听。 某甲。 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某甲。 今从僧乞受具足戒。 和上尼名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 顺行出家法。 已二岁学六法。 比丘尼僧已作本事竟。 比丘尼僧和合。 已作属和上尼羯磨。 五衣钵具。 某甲名某甲。 和上尼名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 与某甲受具足戒。 某甲名某甲。 和上尼名某甲。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某甲。 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今从众僧中乞受具足戒。 和上尼名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 顺行出家法。 已二岁学六法。 比丘尼僧已作本事竟。 比丘尼僧和合。 已作属和上尼羯磨。 五衣钵具。 某甲名某甲。 和上尼名某甲。 僧当与某甲受具足戒。 和上尼名某甲。 谁诸长老忍。 某甲受具足戒和上尼名某甲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说竟。 第二大德僧听。 某甲。 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今从众僧中乞受具足戒。 和上尼名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 顺行出家法。 已二岁学六法。 比丘尼僧已作本事竟。 比丘尼僧和合。 已作属和上尼羯磨。 五衣钵具。 某甲名某甲和上尼名某甲。 僧当与某甲受具足戒。 和上尼名某甲。 谁诸长老忍。 某甲受具足戒和上尼名某甲默然。 谁不忍者说是第二羯磨说竟。 第三大德僧听。 某甲。 从和上尼某甲欲受具足戒。 今从众僧中乞受具足戒。 和上尼名某甲。 某甲自说清净。 顺行出家法。 已二岁学六法。 比丘尼僧已作本事竟。 比丘尼僧和合。 已作属和上尼羯磨。 五衣钵具。 某甲名某甲。 和上尼名某甲。 僧当与某甲受具足戒。 和上尼名某甲。 谁诸长老忍。 某甲受具足戒和上尼名某甲者默然。 谁不忍者便说。 是第三羯磨说竟。 僧已与某甲受具足戒竟。 和上尼名某甲。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应教言。 若人问。 汝几岁。 应答言。 无岁。 何时节。 随时应答。 若春若夏若冬若闰无闰。 皆应随实答是事。 汝尽形应忆念。 即应为说三依止法。 汝某甲听。 佛世尊多陀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是知者见者。 说受大戒比丘尼三依止法。 比丘尼依是法。 得出家受戒行比丘尼法。 何等三。 一者依粪扫衣。 比丘尼依是。 得出家受戒行比丘尼法。 若更得盈长衣。 所谓亦麻衣白麻衣刍麻衣翅夷罗衣缯衣钦婆罗衣劫贝衣。 如是清净衣。 皆是盈长衣得。 是中汝尽形依粪扫衣。 能持不。 若能当言能。 二者依乞食。 比丘尼出家受戒行比丘尼法。 若更得盈长施食。 若相食故作食斋日食月一日食十六日食众僧食别房食请食若僧若别请。 如是等清净诸食。 皆名盈长得。 是中尽形依乞食。 能持不。 若能当言能。 三者依腐弃药。 比丘尼出家受戒。 行比丘尼法。 若更得盈长施。 酥油蜜石蜜。 四种净脂。 熊脂驴脂猪脂鳣脂。 五种根药。 舍梨姜赤附子波提鞞沙菖蒲根。 五种果药。 诃梨勒阿摩勒鞞醯勒胡椒荜茇罗。 五种盐。 紫盐赤盐白盐黑盐卤楼盐。 五种汤。 华汤叶汤根汤茎汤果汤。 五种树胶。 兴渠胶萨阇赖胶底夜胶底夜和提胶底夜和那胶。 如是等诸余清净药。 是盈长得故。 当依腐弃药。 汝尽形能持不。 若能当言能。 次应说八堕法。 汝某甲听。 佛世尊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 是知者见者。 说是受具足戒比丘尼。 得三依止八堕法。 若比丘尼于八堕法中。 随所犯一一法。 非比丘尼。 非沙门尼。 非释女。 失灭比丘尼法。 如截多罗树头毕竟不生不复增长。 比丘尼亦如是。 八堕法中随所犯者。 非比丘尼。 非沙门尼。 非释女。 失灭比丘尼法。 佛世尊种种因缘。 呵责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 佛赞叹断欲除欲想灭欲热。 若比丘尼。 同入比丘尼戒法。 不舍戒戒羸不出想。 随心受淫欲乃至共畜生。 是非比丘尼。 非沙门尼。 非释女。 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持者当言能。 佛种种因缘呵责偷夺法。 赞叹不偷夺法。 乃至一条缕一寸纳一渧油。 尚不应偷夺。 是中佛制。 极少乃至五钱若五钱直。 若比丘尼随所偷事。 若王捉若打若缚若摈出。 作是言。 汝贼汝小儿汝痴汝堕官罪。 若比丘尼如是偷夺者。 非比丘尼。 非沙门尼非释女。 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持者当言能。 佛种种因缘呵责杀生。 赞叹不杀生。 乃至蚁子尚不应故夺命。 何况于人。 若比丘尼。 自手故夺人命。 若与刀若教死叹死。 作是言。 咄人用恶活为。 死胜生。 随彼心乐死。 种种因缘教死叹死。 若作忧多杀。 若作头多杀。 作弶作网作拨。 若作毗陀罗。 若作似毗陀罗。 若断气杀。 若堕胎杀。 若按腹杀。 若推著火中水中。 若从高推下。 若使道中死。 若母腹中初受二根。 身根命根加罗罗中。 生恶心方便令夺命。 若以是因缘死者。 是非比丘尼。 非沙门尼。 非释女。 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持者当言能。 佛种种因缘呵责妄语。 种种因缘赞叹不妄语。 是中乃至戏笑。 尚不应妄语。 何况故妄语。 若比丘尼不知不见过人法。 自言我如是知如是见。 我是阿罗汉向阿罗汉。 若阿那含向阿那含。 若斯陀含向斯陀含。 若须陀洹向须陀洹。 若得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 若得慈悲喜舍无量心。 若得无色虚空定识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若得不净观阿那般那念。 诸天来至我所。 诸龙夜叉薜荔伽毗舍阇鸠槃茶罗刹来到我所。 彼问我我答彼。 我问彼彼答我。 若比丘尼如是妄语者。 非比丘尼。 非沙门尼。 非释女。 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持者当言能。 佛以种种因缘。 呵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 佛说断欲除欲想灭欲热。 若比丘尼有漏心。 听漏心男子。 发际至腕膝已上却衣。 顺摩逆摩抱抱牵推。 举上举下捺疮者。 非比丘尼。 非沙门尼非释女。 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者当言能。 佛种种因缘呵欲欲想欲欲欲觉欲热。 佛说断欲除欲想灭欲热。 若比丘尼有漏心。 听漏心男子捉手捉衣共立共语。 共期入屏覆处。 待男子来自身往就。 如白衣女。 以此八事示贪著相。 是非比丘尼。 非沙门尼非释女。 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持者当言能。 佛种种因缘呵责恶知识恶伴党。 赞叹善知识善伴党。 若比丘尼。 知他比丘尼犯重罪。 覆藏乃至一夜。 是比丘尼。 知彼比丘尼若退若住若失若远去。 后作是言。 我先知是比丘尼有如是如是事。 不欲自向人说。 不欲向僧说。 不欲令人知。 作是言。 云何妹自污姊。 是非比丘尼。 非沙门尼。 非释女。 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持者当言能。 佛种种因缘呵责恶知识恶伴党。 赞叹善伴党善知识。 若比丘尼。 知比丘一心和合僧作不见摈。 独一无二无伴无侣不休不息。 随顺相助。 诸比丘尼应语是比丘尼言。 僧一心和合作不见摈。 是比丘独一无二无伴无侣不休不息。 汝莫随顺。 若是比丘尼。 诸比丘尼如是谏时。 坚持是事不舍者。 诸比丘尼应第二第三谏。 令舍是事故。 第二第三谏时舍者善。 不舍者。 是非比丘尼。 非沙门尼。 非释女。 失灭比丘尼法。 是事尽形不应作。 若能持者当言能。 应语言。 汝从今应善软心易教化随顺师教。 汝某甲已受大戒竟。 好和上尼。 好阿阇梨尼。 好众僧。 好僧坊。 好檀越。 好行道处。 好国土。 转轮圣王所愿。 尚不能得满汝。 今得满。 汝应恭敬三宝佛宝法宝僧宝。 应学三学善戒学善心学善慧学。 修三脱门空无相无愿。 勤行三业坐禅诵经。 佐助众事。 汝勤行是法者。 得开须陀洹果门斯陀含果门阿那含果门阿罗汉果门。 如青赤白莲华在水中日日增长。 汝等诸善根亦日日增长。 余残戒法。 和上阿阇梨渐渐为汝广说。 即说偈言。 汝得受具戒  深知于佛法  普善真微妙  广大珍宝聚  天王释所愿  转轮王所愿  阎罗王所愿  汝今已得满  常当勤精进  修习诸善法  勤修行三业  当开甘露门  于一切法中  得无障碍慧  如华日增长  汝善根亦尔  余残诸戒法  佛世尊所说  和上阿阇梨  当为汝广说  头面礼僧足  右绕欢喜去(一百二十七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城诸居士妇。 向阿耆罗河洗浴。 先有比丘尼。 裸形河中洗浴。 诸居士妇呵责言。 不吉弊女粗身大腹垂乳。 何用作比丘尼为。 何不反戒作婢。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是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裸形露处洗。 种种因缘呵责已语诸比丘。 从今听比丘尼畜浴衣著露地洗。 尔时诸比丘尼。 知佛听畜浴衣。 便广长作。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知佛听畜浴衣。 便广长大作。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诸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知我听畜浴衣。 便广长大作。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欲作浴衣。 当应量作。 量者。 长五修伽陀搩手。 广二搩手半。 过是作者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欲作浴衣。 若过长量不过广量波夜提。 若过广量不过长量波夜提。 随过长广量。 随得波夜提(一百二十八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有助调达比丘尼。 数数易衣服。 是时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数数易衣服。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数数易衣服。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数数易衣服。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数数易衣服波逸提。 随易随得波逸提(一百二十九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有弟子。 名施越沙。 善好乐持戒。 但喜忘。 施越沙摘故衣。 不自缝不使人缝。 所摘衣散在异处。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摘故衣不自缝不使人缝。 散在异处。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施越沙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摘故衣不自缝不使人缝。 散在异处。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从今听诸比丘尼作衣极久五夜。 应还受。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作衣。 极久乃至五夜。 过是成者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作衣时过五夜波逸提。 随过随得波逸提(一百三十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多畜衣不分别。 何者是所受僧伽梨。 何者是所受郁多罗僧。 何者是所受安陀会。 何者是所受覆肩衣。 何者所受俱修罗。 诸比丘尼问助调达比丘尼。 何者是汝所受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覆肩衣俱修罗。 答言。 小住。 我问和上尼。 问阿阇梨尼。 问共活尼。 即往问言。 何著我所受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覆肩衣俱修罗诸人答言。 我不知不忆。 疑何者是汝所受非所受。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多畜衣不知。 何者是所受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覆肩衣俱修罗。 种种因缘呵责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言。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多畜衣不知。 何者是所受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覆肩衣俱修罗。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从今比丘尼五夜应看五衣。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五夜不看五衣。 波逸提。 波逸提者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五夜不看五衣波逸提。 随不看随得波逸提(一百三十一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常入出诸家诸居士妇言。 与我少许衣段。 守护小儿故。 是比丘尼即脱衣与。 后诸善比丘尼复到是家。 诸居士妇言。 与我少许衣段。 守护小儿故。 善比丘尼言。 汝等倒语。 白衣应与出家人衣。 而反从我索。 我等受他信施。 云何坏他供养。 居士妇言。 汝等悭惜。 前有比丘尼来。 我索小段。 便脱衣与我。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以衣与白衣。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以衣与白衣。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以衣与白衣。 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以衣与白衣波逸提。 随与随得波逸提(一百三十二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月病休止。 浣病衣已净不欲起去。 妨余有月病比丘尼。 不得故处。 诸比丘尼苦恼。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月病休止。 浣病衣已净不欲起去。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月病休止。 得浣衣竟不欲起去。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月病休止。 浣衣已净不起去者。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月病休止。 浣衣已净不起去者。 波夜提。 随不起随得波夜提(一百三十三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居士。 欲与比丘尼僧衣。 偷兰难陀比丘尼。 常入出是家。 闻已往问言。 汝实欲与比丘尼僧衣耶。 答言。 实尔。 偷兰难陀言。 比丘尼僧多有衣。 厚举畜腐烂不能用。 汝今有事且出城。 还更自思惟。 以是因缘故。 是衣竟不与比丘尼僧。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居士欲与比丘尼僧衣。 遮令不与。 种种因缘呵责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居士欲与比丘尼僧衣。 遮令不与。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遮与僧衣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遮与僧衣波夜提。 随遮随得波夜提(一百三十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所望得衣弱。 便受迦絺那衣。 后时打犍捶舍迦絺那衣。 偷兰难陀比丘尼不欲来。 遣比丘尼唤言。 僧欲舍迦絺那衣。 汝来。 答言。 不去。 问何故不去。 偷兰难陀言。 我所望衣未得。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所望得衣弱。 而受迦絺那衣。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所望得衣弱。 而受迦絺那衣。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所望得衣弱。 而受迦絺那衣。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所望得衣弱。 而受迦絺那衣。 波夜提。 随所望得衣弱。 随受随得波逸提(一百三十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僧。 打揵捶欲舍迦絺那衣。 优婆和比丘尼。 作僧断事人。 不欲到僧中。 遣比丘尼唤言。 善女来。 比丘尼僧欲舍迦絺那衣。 嗔言。 我是僧断事人。 何故不问我而打揵捶。 我不能去。 即以是因缘故。 不成舍迦絺那衣。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僧欲舍迦絺那衣。 不随顺从。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优婆和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僧舍迦絺那衣。 不随顺。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僧舍迦絺那衣时。 不随者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僧。 舍迦絺那衣时不随者波夜提。 随不随顺随得波夜提(一百三十六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比丘尼僧。 打揵捶和合欲分衣。 优婆和比丘尼作僧断事人。 不往僧中。 遣使唤言。 僧已和合欲分衣。 汝来。 答言。 不往。 汝远去。 是事非法不正邪事。 随欲随嗔随怖随痴。 我是僧断事人。 云何离我分衣。 是故不去。 以是因缘故。 僧不得分衣。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僧分衣不随顺。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优婆和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言言。 云何名比丘尼僧分衣不随顺。 种种因缘呵已。 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僧分衣时不随者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僧分衣时不随者波夜提。 随不随得波夜提(一百三十七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比丘尼僧打揵捶和合欲断事。 优婆和比丘尼不往。 遣使唤言。 僧已和合欲断事。 汝来。 答言。 汝远去。 我思惟是事。 非法不正。 随爱随嗔随怖随痴。 是故不去。 以是因缘故。 僧不成断事。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僧断事不随顺。 种种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优婆和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僧断事不随顺。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僧断事时不随顺者。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僧断事时不随顺者。 波夜提。 随不随顺。 随得波夜提(一百三十八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不嘱他房舍游行聚落中。 后失火烧僧坊。 诸比丘尼各各自出衣钵。 共相谓言。 出偷兰难陀比丘尼衣钵。 有比丘尼言。 偷兰难陀恶性喜嗔。 失言不失。 烧言不烧。 都不与出。 火烧物尽。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不嘱他房舍游行聚落中。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不嘱他房舍游行聚落中。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不嘱他房舍至聚落中。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不以房舍嘱他至聚落中波夜提。 随不嘱他。 随得波夜提(一百三十九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迦罗比丘尼。 先是外道。 弃舍经律阿毗昙。 诵读种种咒术。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弃舍经律阿毗昙。 诵读种种咒术。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迦罗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弃舍经律阿毗昙。 读诵种种咒术。 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读诵种种咒术波逸提。 波逸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读诵种种咒术。 若是偈说。 偈偈波逸提。 若是章说。 章章波逸提。 若别句说。 句句波逸提。 不犯者。 若读诵治齿。 咒腹痛咒治毒咒。 若为守护安隐不犯(一百四十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迦罗比丘尼。 先是外道。 弃舍经律阿毗昙。 教白衣儿读诵种种咒术。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弃舍经律阿毗昙。 教白衣读诵种种。 术种种因缘呵责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迦罗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弃舍经律阿毗昙。 教白衣读诵种种咒术。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教白衣读诵种种咒术。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教白衣读诵种种咒术。 若是偈说。 偈偈波夜提。 若是章说。 章章波夜提。 若别句说。 句句波夜提。 不犯者。 教读诵治齿咒腹痛咒治毒咒。 若为守护安隐故不犯(一百四十一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常入出他家。 到他家中。 居士妇言。 善女汝扫洒敷床榻然火煮食下食。 是比丘尼即随所教。 更有善比丘尼来到是家。 居士妇言。 善女。 汝扫洒敷床榻然火煮食下食。 答言。 我是汝婢供养汝耶。 今汝等坐。 使我执作。 居士妇言。 汝恶性憍慢。 助调达比丘尼来。 随我语作。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与白衣扫洒敷床榻然火煮食下食。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与白衣作。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与白衣作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白衣使扫地。 扫者波夜提。 若使洒地敷床榻然火煮食煮羹下食。 作者波夜提。 若随语闭门突吉罗(一百四十二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国节日。 诸居士办种种好饮食。 出城至园中。 但有诸新妇在家。 偷兰难陀比丘尼。 与一家知识。 早起著衣持钵入是家。 新妇畏婿来。 若婿父母来。 于中门外与敷坐。 共相问讯便坐。 诸新妇头面礼比丘尼足。 现前而坐。 比丘尼即为说法。 经久闭目便呗。 新妇恐婿来见。 若婿父母来故。 即便起去。 第二第三新妇亦复如是。 比丘尼开眼看见前无人在。 心生惭愧舍坐处去。 是家近大巷。 有诸蔽恶人。 入门见其坐床。 四顾无人。 便偷持去。 诸新妇不闻比丘尼声。 共相谓言。 往看在不。 咸言。 不在。 坐床在不。 答言。 不在。 作是念。 比丘尼必持至僧坊中。 遣使索言。 还我床来。 是比丘尼羞嗔故。 不复至是家。 是居士后于市中见人卖床。 即还夺取。 遣使语比丘尼言。 以得先床。 汝可还来。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坐白衣床不付嘱主便去。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坐白衣床。 不还付主便去。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坐白衣床。 不还付主便去。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坐白衣床。 不还付主便去。 波夜提。 随不付去。 随得波夜提(一百四十三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国有一大臣。 净洁自喜好出他过。 语其妇言。 诸比丘尼不净著弊弃衣。 莫听坐我床上妇答言尔言已便去。 偷兰难陀常入出是家。 中前著衣持钵往到其家。 居士妇言。 我丈夫净洁自喜好出他过。 是语我言。 诸比丘尼不净著弊弃衣。 莫听坐我床上。 偷兰难陀比丘尼即便嗔言。 速去。 汝等姓胜我耶。 家胜我耶。 若我不作比丘尼者。 汝等当供给我。 即高褰衣坐其床上。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功德。 不问主人辄坐他床上。 如王夫人如大臣妇。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不问主人坐他床上。 种种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不问主人坐他床上。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不问主人坐他床上波夜提。 随不问坐。 随得波夜提(一百四十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国节日。 诸居士办种种好饮食。 欲出城诣园林中。 诸白衣妇洗浴以香涂身庄严头面。 治目涂发。 著新好衣。 内外庄严具。 助调达比丘尼入是家见居士妇问言。 汝洗浴以香涂身。 庄严头面治目涂发。 著新好衣内外庄严具。 欲作何等。 答言。 欲诣园林中游戏。 语比丘尼言。 善女。 汝能去不。 答言。 能去。 问言。 汝欲乘乘。 为当步去。 比丘尼言。 我等为是婢供养汝耶。 云何当步。 居士妇言。 汝能上乘不比丘尼言。 汝等尚能。 我何以不能。 是中有妇女。 羞夫婿羞夫婿父母者。 便闭车前后。 有无婿及父母者。 开车而去。 诸比丘尼无所畏故。 开车大语戏。 共相随去。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功德。 乘车行。 如王夫人大臣妇。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乘乘。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无病乘乘。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无病乘乘波夜提。 随无病乘乘。 随得波夜提。 若病不犯(一百四十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舍卫城。 王园精舍诸比丘尼。 在中庭讲堂内土埵上有立作者有纺者。 有擘治者有抖擞者。 有作萦者有缠手者。 尔时众多斗将。 到王园精舍。 见诸比丘尼种种作。 作是言。 若王闻者。 诸粗[疊*毛]细[疊*毛]杂色[疊*毛]钦婆罗。 如是等物一时多办。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诸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纺作。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纺绩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纺绩波夜提。 若萦若绩若擘若抖擞若缠手。 皆波夜提。 随动手随得波夜提。 方便欲作突吉罗。 若还合缕一转一突吉罗。 若为缝衣绳綖乃至六两不犯(一百四十六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得他质钱。 腰络著市中行。 有铃声出。 诸居士闻已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 著腰络行市中。 如王夫人如大臣妇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著腰络。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著腰络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著腰络波夜提。 若作突吉罗。 若治突吉罗。 若与他著突吉罗(一百四十七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捉盖入他舍。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功德。 捉盖入他家。 如王夫人如大臣妇。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捉盖入白衣家舍。 种种因缘。 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捉盖入白衣舍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捉盖入白衣舍波夜提。 随捉随得波夜提。 若倒盖入不犯(一百四十八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比丘尼。 名修阇多。 端正姝好。 人所喜见。 有一长者儿。 名郁多罗。 旧相知识。 共语共事。 是儿住憍萨罗国钵多罗聚落。 是比丘尼为是儿故。 离有比丘住处安居。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离有比丘住处安居。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修阇多。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离有比丘住处安居。 种种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离有比丘住处安居。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离有比丘住处安居波夜提。 随离随得波夜提(一百四十九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安居竟不二部僧中求三事自恣说见闻疑罪。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安居竟不二部僧中求三事自恣说见闻疑罪。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安居竟不二部僧中求三事自恣说见闻疑罪。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安居竟。 不二部僧中求三事自恣说见闻疑。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安居竟。 不于二部僧中求三事自恣说见闻疑罪波夜提。 随不求三事自恣说。 随得波夜提(一百五十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半月半月不往僧中求教诫。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半月半月不往僧中求教诫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半月半月不往僧中求教诫。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半月半月不往僧中求教诫。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半月不往僧中求教诫波夜提。 随不求随得波夜提(一百五十一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无病不往受教诫。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无病不往受教诫。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答言。 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无病不往受教诫。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无病不往僧中受教诫。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无病不往受教诫。 波夜提。 随无病不往受教诫。 随得波夜提。 若病不犯(一百五十二事竟)。 十诵尼律卷第四十六<<[41][42][43][44][45][46][47][48][49][50] . .. >> 十诵律卷第四十七(第七诵之六)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尼律第六佛在俱舍弥国。 尔时迦留罗提舍比丘命终。 有姊妹比丘尼七人。 名偷兰难陀尼。 周那难陀尼。 提舍尼。 忧波提舍尼。 提舍域多尼。 提舍婆罗那尼。 提舍叉多尼。 是诸比丘尼有大势力。 集薪木材烧是比丘身。 拾骨起塔。 尔时有一比丘。 名迦陀。 从和耆国游行向维耶离。 道中见是塔。 问是谁塔。 答言。 迦留罗提舍比丘塔。 又言。 此凡夫人。 何用起塔。 即坏是塔。 敷绳床坐上。 偷兰难陀比丘尼。 闻迦陀比丘破其兄塔敷床坐上。 闻已嗔恚。 语诸妹言。 各持针线来。 缝是比丘著床。 是僧坊近道。 时优波离过。 闻如是事。 即往语是比丘言。 汝在此中坐者。 诸比丘尼正尔当来缝汝著床。 答言。 若缝我著床者。 我从此臭身得脱。 优波离言。 汝虽脱臭身。 诸比丘尼当得大罪是比丘即入禅定。 令身不现。 优波离即出去。 诸比丘尼入。 共相谓言。 是比丘在不。 即看不见。 手摸绳床看犹觉有暖。 作是言。 必是本剃毛人优波离教使走去。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有比丘住处外门不问便入。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有比丘住处外门不问便入。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有比丘住处外门不问便入。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有比丘住处外门不问便入。 波夜提。 随不问入。 随得尔所波夜提(一百五十三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佛不在比丘尼僧前结同戒。 在比丘僧前结同戒已语诸比丘。 汝等向比丘尼僧说。 佛即入房坐禅。 诸比丘共相谓言。 佛结同戒。 教我等向诸比丘尼僧说。 谁能为诸比丘尼僧说。 又念。 长老跋提比丘。 有福德威力名闻流布。 是长老跋提比丘。 能往诣王园精舍。 为比丘尼僧说同戒。 诸比丘即往是比丘所言。 佛为我等结同戒。 语我等言。 汝等向比丘尼僧说。 即入房坐禅。 我等作是思惟。 谁能为比丘尼僧说同戒。 又作是念。 长老跋提比丘。 有福德威力名闻流布。 必能为说。 汝能为王园精舍比丘尼僧说同戒不长老跋提默然受之。 诸比丘即头面礼跋提足右绕而去。 是夜过已。 跋提比丘著衣持钵。 共后行比丘。 入舍卫城乞食。 食后到王园比丘尼精舍。 诸比丘尼遥见长老跋提比丘来。 即起与敷床榻坐处。 有办水者。 有办草者。 跋提到已。 洗脚就座坐已。 令集比丘尼僧。 集已语言。 诸善女。 佛结同戒。 我及汝等应共受持。 是中有长老善好比丘尼。 皆言善好。 偷兰难陀比丘尼喑嗌不受。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喑嗌向比丘。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是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喑嗌向比丘。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喑嗌向比丘者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喑嗌向比丘波夜提。 随喑嗌向比丘。 随得尔所波夜提(一百五十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迦罗比丘尼。 本是外道。 喜斗诤嗔恚。 共诸比丘尼斗诤恶口恐他。 作是言。 某王是我相识是我檀越。 某大臣斗将居士。 是我相识檀越。 当用是力治汝。 诸比丘尼恐怖。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共他斗诤恶口恐他。 作是言。 某王是我相识是我檀越。 某大臣斗将居士。 是我相识檀越。 当用是力治汝。 令诸比丘尼恐怖。 种种因缘呵责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共他斗诤恶口恐他。 作是言。 某王与我相识是我檀越。 某大臣斗将居士。 与我相识檀越。 当用是力治汝。 令诸比丘尼恐怖。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 共比丘尼斗诤恶口恐怖他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 共比丘尼斗诤恶口。 恐怖他言。 某王是我知识。 当以王力治汝。 波夜提。 大臣力斗将力居士力治汝。 皆波夜提。 随作是语。 随得尔所波夜提(一百五十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喜入出他家。 早起行诣诸家。 中庭立大门中立。 厨下立。 是中若有沙门婆罗门来。 为乞食故来。 偷兰难陀比丘尼语言。 食未办。 若言主人不在。 如是从家至家。 遮诸乞食人。 诸乞食人不得食故呵责言。 是不吉弊女悭惜他家。 故令我等不得食。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护惜他家。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护惜他家。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护惜白衣家波夜提。 随护惜随得尔所波夜提(一百五十六事竟)。 佛在迦维罗卫国。 尔时摩诃男释。 请佛及二部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知佛默然受已。 头面礼足右绕而去。 还家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早起敷坐处。 遣使白佛时到。 食具已办唯圣知时。 佛与二部僧入已皆坐。 知佛坐已。 自手行水。 自与种种多美饮食。 自恣满足。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满钵中饭以羹浇上。 在前不啖四向顾视。 摩诃男释作是念。 我当遍看谁少谁不少。 谁食谁不食。 见助调达比丘尼满钵饭羹在前不食。 语言。 善女。 何故不食。 答言。 我先已食。 何故取饭。 答言。 汝便持去。 摩诃男释善好不嫌。 诸居士随摩诃男释者作是言。 摩诃男释。 供给众僧如事大家。 诸比丘尼现前呵辱。 佛遥见比丘尼所作。 闻诸居士呵责。 食后到僧坊中集二部僧。 种种因缘呵责助调达比丘尼。 摩诃男释。 供给众僧如事大家。 云何现前毁辱。 种种因缘呵责已语诸比丘。 从今听诸比丘尼数数食。 何以故。 女人喜数数食故。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受请都不食者。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受请乃至不食一口波夜提。 随受请不食。 随得尔所波夜提(一百五十七事竟)。 佛在释氏国。 是中有比丘尼。 名结发。 作法师善能说法。 见一年少比丘。 无深智慧。 即问难阿毗昙事。 是比丘不能随顺问答。 是比丘尼出。 自贡高语诸比丘尼言。 我今问一比丘阿毗昙事。 不能随顺答我。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比丘不听问经律阿毗昙事便问。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结发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言云何名比丘尼比丘不听问经律阿毗昙事便问。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比丘不听问经律阿毗昙事便问。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比丘不听问难经律阿毗昙中事。 若以偈问。 偈偈波夜提。 若以章问。 章章波夜提。 若别句问。 句句波夜提(一百五十八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裸形露地洗浴。 诸居士见不喜。 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功德裸形露地洗浴。 如淫女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裸形露地洗浴。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裸形露地洗浴。 波夜提波夜提者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裸形露地洗浴波夜提。 随裸形露地洗浴。 随得尔所波夜提(一百五十九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著白衣严身具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 著白衣严身具。 如王夫人大臣妇。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著白衣严身具。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著白衣严身具。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著白衣严身具波夜提。 随著随得尔所波夜提(一百六十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故往观听歌舞伎乐。 看庄严伎儿。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功德。 故往观听歌舞伎乐庄严伎儿。 如王夫人如大臣妇。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是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故往观听歌舞伎乐庄严伎儿。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故往观听歌舞伎乐庄严伎儿。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故往观听歌舞伎乐庄严伎儿。 得见者波逸提。 不得见者突吉罗。 若从下至高得见波夜提。 不得见突吉罗。 若从高至下得见波夜提。 不得见突吉罗。 不犯者。 不故往道由中过不犯(一百六十一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两道中间生痈。 即唤白衣解看还系。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屏处有疮。 令白衣解看还系。 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屏处有疮。 使白衣解看还系。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有疮。 使白衣解系者波夜提。 疮者有三种。 一者痈疮等自生。 二者物伤。 三者中风坚癖。 癖有三种冷癖热癖风癖。 若比丘尼。 自能系不能解。 应自系令他解。 若自能解不能系应自解令他系。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令白衣系而不解。 波夜提。 若令解不系波夜提。 随令系解。 随得尔所波夜提(一百六十二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修阇陀比丘尼。 年少端正。 与郁多罗长者儿共相识共事。 是比丘尼共行坐起言语说俗事。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共男子行说俗事。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 修阇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与男子共行说俗事。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与男子共行说俗事。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与男子共行说俗事。 波夜提。 随共行说俗事。 随得尔所波夜提(一百六十三事竟)。 佛在王舍城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以好香揩身复以涂香胡麻屑胡麻滓揩身。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以香揩身。 以涂香胡麻屑胡麻滓揩身。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 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 云何名比丘尼。 以涂香胡麻屑胡麻滓揩身。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以涂香胡麻屑胡麻滓揩身。 波夜提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以香揩身波夜提。 若以涂香胡麻屑胡麻滓揩身。 皆波夜提。 随用揩身。 随得尔所波夜提(一百六十四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不自以香涂身。 复不自以香揩身。 胡麻屑胡麻滓揩身。 使式叉摩尼沙弥尼白衣女揩身。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使式叉摩尼沙弥尼以香涂身复以香揩身胡麻屑胡麻滓揩身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使式叉摩尼沙弥尼白衣女以香涂身复以香揩身胡麻屑胡麻滓揩身。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使人以香涂身复以香揩身胡麻屑胡麻滓揩身。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使人以香揩身波夜提。 若使人以香涂身波夜提。 胡麻屑胡麻滓揩身。 皆波夜提。 随使人揩。 随得尔所波夜提(一百六十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著头光在淫女门中立。 诸婆罗门居士来欲近之。 即以脚蹴蹋。 作是言。 汝欲共我作淫欲耶。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功德。 著头光在淫女门中立。 见诸人来近以脚蹴蹋。 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著头光在淫女门中立。 种种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著头光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著头光波夜提。 若作突吉罗。 若治故光突吉罗。 若与他著突吉罗(一百六十六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有大式叉摩尼。 年少端正可爱。 欲受大戒。 有弊恶人见生贪著心作是念。 比丘尼为王所守护。 不得强夺。 诸比丘尼法。 应从比丘受大戒。 若是式叉摩尼出受戒时。 我当捉取将去。 是式叉摩尼出受大戒。 是弊恶人强捉将去。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不语僧坊中比丘尼。 出远门去。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不语僧坊中比丘尼。 出远门去。 种种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 不语余比丘尼出远门去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 从比丘尼僧坊中。 不语余比丘尼。 出门远去。 波夜提。 随不语出门。 随得尔所波夜提(一百六十七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以刷刷头。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功德。 以刷刷头。 如白衣女。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以刷刷头。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以刷刷头。 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以刷刷头波夜提。 随刷刷随得尔所波夜提(一百六十八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使他刷头诸居士呵责言。 善女。 汝等已出家。 何用刷头为。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使他刷头。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使他刷头。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使他刷头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使他刷头波夜提。 随使他刷头。 随得尔所波夜提(一百六十九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以梳梳头。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以梳梳头。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以梳梳头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以梳梳头波夜提。 随梳随得尔所波夜提(一百七十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使他梳头。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使他梳头。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使他梳头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使他梳头波夜提。 随使他梳头。 随得尔所波夜提(一百七十一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编头发。 诸居士呵责言。 汝比丘尼出家人。 何故编头发为。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编头发。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编头发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编头发波夜提。 随编随得尔所波夜提(一百七十二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使他编头发。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使他编头发。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使他编头发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使他编头发波夜提。 随使他编头发。 随得尔所波夜提(一百七十三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王园比丘尼精舍门前。 有好草地。 净洁故多人众集。 是中多有弊恶人。 见诸比丘尼出入时。 便形相说其过罪。 共相谓言。 是睐眼。 是烂眼。 是瘿是黑是白。 是好是丑。 是有威德。 是无威德。 诸比丘尼闻是事心不喜。 作是念诸人集此者。 以是好草故。 我等何不坏是草耶。 即大小便其上。 草即干死。 诸居士呵责言。 不吉弊女。 更无余行处耶。 净草中大小便。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诸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诃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生草上大小便。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生草上大小便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生草上大小便波夜提。 随生草上大小便。 随得尔所波夜提(一百七十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 故出精。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故出精。 种种因缘呵已。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故出精。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故出精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故出精波夜提。 随故出精。 随得尔所波夜提。 佛在舍卫国。 尔时诸比丘尼梦中失精。 觉已作是念。 佛结戒。 不听我等故出精。 今梦中失精。 我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故出精。 除梦中波夜提(一百七十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 尔时迦留陀夷。 与掘多比丘尼相识知旧。 共语共事。 时迦留陀夷。 二月游行他国。 掘多比丘尼闻已心不喜。 迦留陀夷二月游行。 还到舍卫国。 掘多比丘尼闻已。 洗浴庄严面目。 香油涂发著轻染衣。 到迦留陀夷所。 头面礼足在前而坐。 时迦留陀夷。 生染著心谛视其面。 比丘尼亦生染心。 视比丘面。 比丘尼作是念。 此视我面必生染著。 我何不在前起行。 时迦留陀夷但著泥洹僧。 共行来往欲心动发。 畏犯戒故。 不敢相触。 谛相视面便失不净。 离急热已即还本坐。 掘多比丘尼知失不净。 语迦留陀夷。 持是衣来。 我当与浣。 即脱衣与。 比丘尼持是衣。 小却一面綟衣。 取汁分作二分。 一分饮一分著女根中。 即时有福德人来受母胎。 是比丘尼腹渐渐大。 诸比丘尼言。 汝是犯淫欲人。 驱出僧坊。 是比丘尼言。 我不作淫。 自说如上因缘。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是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语诸比丘尼。 汝等莫说是比丘尼此事。 以如是因缘故得娠。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饮精。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饮精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饮男子精波夜提。 随饮随得尔所波夜提(一百七十六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男子洗处浴。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功德。 在男子洗处浴。 如淫女。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在男子洗处浴。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男子洗处浴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男子洗处浴波夜提。 随男子洗处浴随得尔所波夜提(一百七十七事竟)。 佛在王舍城。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喜门中立。 诸居士呵责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功德。 在门中立。 如淫女。 是中有比丘尼。 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 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二部僧。 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 汝实作是事不。 答言。 实作世尊。 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 云何名比丘尼。 喜门中立。 种种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在门中立波夜提。 波夜提者。 烧煮覆障。 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在门中立波夜提。 随门中立。 随得尔所波夜提(一百七十八波夜提事具足竟)。 八波罗提提舍尼法佛在释氏国。 尔时释摩男。 请佛及二部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知佛默然受已。 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 还舍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煮药草乳汁。 早起敷坐处。 遣使白佛。 食具已办唯圣知时。 佛及二部僧。 往入其舍就座而坐。 释摩男。 见佛及二部僧坐已。 自手行水。 自下饭与药草乳汁浇上。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盛满钵饭。 以药草乳汁浇上。 著前不食四向顾视。 释摩男作是念。 我当遍看。 谁少谁不少。 谁食谁不食。 见助调达比丘尼。 置钵在前不食。 问言。 何故不食。 答言。 汝有未煎乳不有者当食。 答言。 是药草乳汁美好可食。 若有未煎乳者。 当以相与。 又问。 汝有酪生酥熟酥油鱼肉脯者。 我当得食。 语言。 药草乳汁可并食。 若有酪生酥熟酥油鱼肉脯。 当以相与。 助调达比丘尼言。 汝请佛及僧。 汝若无力能随意与者。 何故请佛及僧耶。 若余人请者。 当随意与。 是熟乳何处无有。 释摩男善好。 闻是语不嗔余随从释摩男者嗔言。 诸比丘尼自言。 善好有功德。 是释摩男供给众僧。 如事大家。 云何现前呵辱。 佛见助调达比丘尼作是事。 闻诸居士呵责。 食后以是事集二部僧。 种种因缘呵责助调达比丘尼言。 云何名比丘尼。 释摩男供给众僧如事大家。 云何现前呵辱。 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 以十利故。 与比丘尼结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尼无病。 自为索乳。 是比丘尼。 应诸比丘尼前说是事作是言。 诸善女。 我堕可呵法。 不随顺道可悔过。 我今悔过。 是名初波罗提提舍尼法。 是中犯者。 若比丘尼无病自为索乳得者波罗提提舍尼。 不得者突吉罗。 为病者索得者不犯。 若从亲里索。 若先请。 若不索自与。 不犯。 (一事竟)酪生酥熟酥油鱼肉脯亦如是。 是名为八波罗提提舍尼法(不共戒都竟共戒如比丘戒中广说)。 比丘尼八敬法比丘尼。 布萨日到寺中。 随意请一比丘。 受教诫法。 比丘尼僧。 要当自和合。 僧差一比丘尼。 来受教诫。 要须伴共来。 来到已。 头面礼教诫比丘足问讯应如是语。 比丘尼僧和合。 头面礼和合比丘僧足。 乞半月教诫法。 所敕教诫法。 我当受持比丘应语比丘尼言。 释迦牟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知者见者。 为比丘尼说半月八敬法。 何等八。 一者百岁比丘尼。 见新受具戒比丘。 应一心谦敬礼足。 二者比丘尼。 应从比丘僧乞受具戒。 三者若比丘尼犯僧残罪。 应从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法。 四者无比丘住处。 比丘尼不得安居。 五者比丘尼安居竟。 应从二部僧中自恣求见闻疑罪。 六者比丘尼。 半月从比丘受八敬法。 七者比丘尼语比丘言。 听我问修多罗毗尼阿毗昙。 比丘听者应问。 若不听者不得问。 八者比丘尼不得说比丘见闻疑罪。 是为八。 一比丘尼受是八敬法。 布萨时应白比丘尼僧中说是八敬法。 布萨竟至明日。 是先受八敬法比丘尼。 应还来礼是教诫比丘足。 比丘尼僧和合。 头面礼和合比丘僧足比丘尼僧和合布萨竟。 次说比丘法。 僧和合说戒时。 是教诫比丘尼比丘。 若闻说戒比丘言。 僧今和合先作何事。 是受教诫比丘尼比丘。 应至上座所偏袒右肩胡跪合掌。 比丘尼僧和合。 头面礼和合比丘僧足。 乞半月教诫法所敕教诫法。 我当都受。 上座应语和合比丘尼僧。 不须作教诫羯磨。 是比丘还语比丘尼。 众僧语汝和合比丘尼僧教诫比丘尼羯磨佛已舍。 凡教诫比丘尼比丘。 不得出界外。 若出界外得突吉罗罪。 十诵尼律卷第四十七<<[41][42][43][44][45][46][47][48][49][50] . .. >> 十诵律卷第四十八(第八诵之一)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增一法之一佛婆伽婆住舍婆提。 长老优波离问佛。 若男子作女人威仪。 女人相女人服作女人形制已。 如男子法受戒。 得戒不。 佛言。 得戒。 众僧得罪。 又问。 若女人作男子威仪。 男子相男子服。 作男子形制已如女人法受戒。 得戒不。 佛言。 得戒。 众僧得罪。 又问。 若未度出家。 便与受具戒。 得戒不。 佛言。 得戒。 众僧得罪。 尔时六群比丘。 诱他弟子与法与食。 诸上座呵责言。 云何得教化弟子如法。 六群比丘便诱将去与法与食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诱他弟子与法与食。 若诱者得突吉罗。 又问若比丘不欲反戒。 便语他言。 汝与我作和上为受和上即反戒耶。 佛言。 不也是戏语耳。 佛知故问阿难。 小儿能食上驱乌不。 答言能世尊佛言。 从今听沙弥能驱乌乃至七岁得作沙弥。 尔时瓶沙王。 以六岁一闰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应随王法。 时王瓶沙。 一岁作六月小。 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应随王法。 春初月大二月小。 三月大四月小。 夏初月大二月小。 三月大四月小。 冬初月大二月小。 三月大四月小。 又问。 若非比丘住处说戒。 是说戒不。 佛言。 若比丘尼说戒者。 是说戒。 又问。 得戒沙弥说戒。 是说戒不。 佛言。 不名说戒。 得听说戒受岁。 不得足数说戒受岁及余羯磨。 颇有比丘。 在地与空中清净不。 佛言。 不得在空中与地清净不。 佛言。 不得。 二俱在空中得与清净不。 佛言。 不得。 界内得与界外清净不。 佛言。 不得。 界外得与界内清净不。 佛言。 不得。 合界者得。 共界内者得。 又问。 在地者得与空中清净说戒不。 佛言。 不得。 空中得与地清净说戒不。 佛言。 不得。 又问。 二俱在空中。 得与清净说戒不。 佛言。 不得。 界内得与界外清净说戒不。 佛言。 不得。 界外得与界内清净说戒不。 佛言。 不得。 若合界者得。 共在界内者得。 又问在地得与空中欲不。 佛言。 不得。 空中得与地欲不。 佛言。 不得。 二俱在空中。 得与欲不。 佛言。 不得。 界内得与界外欲不。 佛言。 不得。 界外得与界内欲不。 佛言。 不得合界者得。 共在界内者得。 又问在地得与空中欲羯磨不。 佛言。 不得。 空中得与在地欲羯磨不。 佛言。 不得。 二俱在空中。 得与欲羯磨不。 佛言。 不得。 界内得与界外欲羯磨不。 佛言。 不得。 界外得与界内欲羯磨不。 佛言。 不得。 合界者得共在界内者得。 又问。 在地得与空中欲不。 佛言。 不得。 在空中得与地欲不。 佛言。 不得。 二俱在空中。 得与欲不。 佛言。 不得。 界内得与界外欲不。 佛言。 不得。 界外得与界内欲不。 佛言。 不得。 合界者得。 共在界内者得。 又问。 在地得与空中欲结界不。 佛言。 不得。 空中得与地欲结界不。 佛言。 不得二俱在空中。 得与欲结界不。 佛言。 不得。 界内得与界外欲结界不。 佛言。 不得。 界外得与界内欲结界不。 佛言。 不得。 合界者得。 共在界内者得。 又问。 若不舍先界。 得广界狭界不。 佛言。 不得。 又问。 得并结界不。 佛言。 周匝说内相外相者得。 又问。 颇有结界不随羯磨舍耶。 佛言有若墙堑内。 又问。 比丘在树上得结界不。 佛言。 若羯磨时众数满者得。 又问。 若僧破得结界不。 佛言。 如法者结界得。 又问。 过去佛法几时住世。 佛言。 随清净比丘不坏法说戒时。 名法住世。 又问。 未来佛法几时住世。 佛言。 随清净比丘不坏法说戒时。 名法住世。 又问今世尊法几时住世。 佛言。 随清净比丘不坏法说戒时。 名法住世。 又问。 若比丘聚落中初作僧坊齐几许作界。 佛言。 随聚落。 随聚落界。 齐行来处。 又问。 若比丘。 阿练若住处初作僧坊齐几许作界。 佛言。 面各一拘卢舍。 一拘卢舍此内诸比丘。 皆共一处布萨作羯磨。 不得别众说戒作羯磨别作者得罪。 又问法灭时结界。 名结界不。 佛言不名结界。 法灭时一切结界一切受戒一切戒一切羯磨皆灭。 又问。 若作羯磨比丘死。 余比丘不知界相。 得舍界不。 佛言。 得舍。 又问比丘山上作僧坊。 山下十拘卢舍得安居不。 佛言得。 又问。 何处与安居物。 佛言。 安居处应与。 又问。 比丘山下作僧坊山上十拘卢舍得安居不。 佛言得。 何处应与安居物。 佛言。 随安居处与。 又问。 僧破作二分。 若一分中有比丘出界。 至地了时。 是名破安居。 失衣得自违言罪不。 佛言。 不破安居不失衣。 但得自违言罪。 又问。 何处受七日法。 佛言。 界内受。 从谁受。 佛言。 从五众受。 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又问心念得受七日法不。 佛言。 不得。 除五种人。 所谓阿练儿。 独住人。 远行人。 长病人饥饿时亲里边住人。 又问。 有外道亲里。 遣使唤比丘。 大德来。 今祠摩醯首罗天揵陀天摩尼跋陀天。 得破安居去不。 佛言。 得去。 为彼清净故。 又问。 若比丘诵阿含不通利。 欲更诵利欲问欲更从他受。 得破安居去不。 佛言。 得。 又问。 若未得者求得。 未解者求解。 未证者求证故。 得破安居去不。 佛言。 得去。 比丘白佛。 用何皮作革屣。 如先说。 又问。 云何名坐皮上。 佛言。 身著者。 名为坐。 又问。 云何名为卧皮上。 佛言。 胁著者。 名为卧。 云何名著。 佛言。 从足至脐。 是名为著。 又问师子皮肉血筋。 得食不。 佛言。 一切不得啖食。 又问。 黑鹿皮肉血筋。 得食不。 佛言。 除皮余者得食。 又问。 佛先说不得食生肉血。 若病余药不能治者。 得食不。 佛言。 得食。 若余药能治差者不得食。 食者。 得偷兰遮。 有比丘病痔。 往语耆域言。 治我此病。 耆域言。 应刀割。 比丘言。 佛不听刀割。 是事白佛。 佛言。 以指爪掐。 掐时不能断。 佛言。 用[竺-二+韋]竹签竹割。 割又不能断。 是事白佛。 佛言。 应屏处刀割。 瓶沙王死时。 诸比丘互相谓言。 瓶沙王死。 我等将不内宿耶。 佛言。 比丘。 汝谓瓶沙王死故内宿耶。 阿阇世王代处故。 不名内宿。 有比丘。 为沙弥净人担食共道行。 食时净人持食与比丘。 比丘不食。 将非残宿食耶。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为他担者无犯。 又问。 不割截衣得受持不。 佛言。 得受。 又问。 得著入聚落不。 佛言。 不得。 云何应割截。 佛言。 长五肘广三肘。 有衣不满五肘。 佛言。 听畜三种衣。 上中下。 上者长五肘广三肘。 下者长四肘广二肘半。 此二中间名为中。 以绳系泥洹僧故破。 佛言。 应作俱修罗著有软体。 比丘揩膊伤破。 是事白佛。 佛言。 下开五寸许。 又问。 比丘应受俱修罗不。 佛言。 不应受。 得坏所受衣作俱修罗。 憍萨罗国有人施僧衣。 诸比丘不知云何分。 是事白佛。 佛言。 分作四分。 三分与比丘。 一分与沙弥。 憍萨罗国有一比丘死。 不知云何分衣钵。 是事白佛。 佛言。 分作四分。 三分与比丘。 一分与沙弥。 新作只桓竟。 多有比丘集。 千二百五十人。 诸居士见大众集。 施比丘僧衣。 诸比丘不受。 佛未听我等受僧施衣。 是事白佛。 佛言。 得受施僧衣。 有人施比丘尼僧衣。 诸比丘尼不受。 佛未听我等受比丘尼僧施衣。 是事白佛。 佛言。 听受比丘尼僧施衣。 有人施二部僧衣。 是二部僧不受。 佛未听我等受二部僧衣。 是事白佛。 佛言。 听受二部僧衣。 不知云何分。 是事白佛。 佛言。 作四分。 三分与比丘比丘尼。 一分与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有居士见大众集。 施比丘僧衣。 居士心念。 一比丘与我等唱说者善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听唱。 唱者在地不得远闻佛言。 听在埵上。 埵上亦不得远闻。 佛言。 应在高处令远处得见亦闻有诸居士。 见大众集施衣。 作是念。 听我安衣架上入僧者善。 以是事白佛。 佛言听。 有居士。 见大众集施僧衣。 作是念。 听一人赞叹僧者善。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听赞叹。 赞叹僧者作是言。 僧持戒具足。 念具足。 三昧具足。 智慧具足。 解脱具足。 度知见具足。 学无学俱解脱。 向果得果。 是中有未得道者。 疑不受分。 我非学无学非俱解脱。 非向果得果故。 不应受分以是事白佛佛言。 应受。 若持戒与僧和合。 求解脱离生死。 向泥洹不求后生行三业坐禅诵经佐助众事。 如是行者。 得清净受分。 尔时世尊。 与五百阿罗汉。 入首波城。 到长者蛆毗揵拿舍受食已。 至阿耨达池上食。 鹿子母闻。 今日世尊与五百阿罗汉入首波城。 诣长者蛆毗揵拿舍受食已。 到阿耨达池上食。 闻已生信净心往到佛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已白佛言。 世尊。 今日与五百阿罗汉入首波城。 诣长者蛆毗揵拿舍受食已至阿耨达池上食。 世尊。 我今请佛及别请五百阿罗汉明日食。 佛默然受。 知佛默然受已。 头面作礼右绕而去。 到舍竟夜办种种多美饮食。 晨朝敷坐处。 阿难与佛迎食分。 时鹿子母。 先唤阿难入舍已闭门。 往白时到。 饮食已办佛自知时。 时五百阿罗汉。 各以神力。 从窗孔入者。 或从空中下者。 或从地出者。 有座上出者。 鹿子母见僧坐已开门。 自手行食。 时阿难。 先自食已送佛食分。 往到佛所行水授食。 佛食已行澡水摄钵摄钵已阿难白佛言。 世尊。 今日鹿子母。 别请五百阿罗汉食。 佛知故问阿难。 僧中请一比丘不。 答言无。 佛言。 是鹿子母无知不善。 不僧中请一人。 佛语阿难鹿子母。 若僧中请一人者。 因是后身得大功德。 得大果报。 得大利益。 一切远近遍闻佛语。 僧中请一人得大福。 胜别请五百阿罗汉。 有信婆罗门居士。 与僧作小食中食怛钵那。 作是念。 佛听请一人赞叹僧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听赞叹。 赞叹者作是言。 持戒具足念具足。 三昧具足智慧具足。 解脱具足度知见具足。 学无学具足。 俱解脱向果得果。 是中有未得道者。 心疑不受。 我非学非无学。 非俱解脱。 非向果得果故。 不食。 是事白佛。 佛言。 听食。 若持戒与僧和合。 求解脱离生死。 向泥洹不求后生。 行三业坐禅。 诵经佐助众事。 如是行者。 得清净受食。 又问。 若僧受迦絺那衣时。 有比丘在中不名受耶。 佛言有。 如杂诵中说。 颇有比丘。 受迦絺那衣时。 不在中得名受耶佛言有。 如杂诵中说。 颇有比丘。 舍迦絺那衣时。 在中不名舍耶。 佛言有。 如杂诵中说。 颇有比丘。 不舍迦絺那衣。 得名舍耶。 佛言有。 如杂诵中说。 又问。 得戒沙弥得遮他不。 佛言。 不得。 又问。 得受嘱受遮他不。 佛言。 不得。 又问。 得遮羯磨不。 佛言。 不得。 又问。 白衣得遮不。 佛言。 不得。 又问。 沙弥得遮不。 佛言。 不得。 又问。 非比丘外道。 不见摈不作摈。 恶邪不除摈。 不共住种种不共住。 自言犯重罪。 本白衣污比丘尼。 不能男越济人。 杀父母杀阿罗汉。 破僧恶心出佛身血。 如是等人得遮不。 佛言。 不得。 又问。 若在地空中。 空中在地。 二俱在空中。 界内界外。 界外界内。 不到僧中。 不白众僧破戒人。 心念欲遮。 得遮不。 佛言。 不得。 又问。 得戒沙弥。 得说羯磨不。 佛言。 不得。 如先说。 先犯重罪人。 贼诈作比丘。 本白衣时破戒人。 若先言我破戒。 后作羯磨。 得名羯磨不。 佛言。 不得。 若先作羯磨。 后言我破戒。 得名羯磨不。 佛言得。 又问。 颇有受戒时作羯磨受戒已舍羯磨耶。 佛言有。 舍何羯磨。 答言。 大戒羯磨是。 颇有受戒人。 作羯磨未受大戒人舍耶。 佛言有。 云何有。 答言。 我是白衣。 即舍一切羯磨。 颇有摈比丘心悔下意。 界外与舍摈。 得舍不。 佛言。 得舍。 诸比丘得罪。 又问。 犯何罪与苦切羯磨。 佛言。 斗诤。 又问。 犯何罪作依止羯磨。 佛言。 数数犯戒。 又问。 犯何罪作驱出羯磨。 佛言。 污他家。 又问。 犯何罪作下意羯磨。 佛言。 骂白衣。 又问。 若比丘骂比丘。 得作下意羯磨不。 佛言。 得作。 若骂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得作下意羯磨不。 佛言。 得作。 若比丘尼骂比丘尼。 得作下意羯磨不。 佛言。 得作。 若骂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比丘。 得作下意羯磨不。 佛言。 得作。 若式叉摩尼骂式叉摩尼得作下意羯磨不。 佛言。 得作。 若骂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 得作下意羯磨不。 佛言。 得作。 若沙弥骂沙弥。 得作下意羯磨不。 佛言。 得作。 若骂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 得作下意羯磨不。 佛言。 得作。 若沙弥尼骂沙弥尼。 得作下意羯磨不。 佛言。 得作。 若骂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 得作下意羯磨不。 佛言。 得作。 又问。 沙弥自言作。 淫与灭摈不。 佛言。 与灭摈又问。 颇有比丘。 减五岁尽形不依止他。 不得罪耶。 佛言有。 若比丘未满五岁便死若尽形和上边住。 又问。 颇有比丘。 犯僧伽婆尸沙不相似罪。 犯故出精。 一夜覆藏。 犯故触女身二夜覆藏。 犯恶口。 三夜覆藏。 犯赞叹以身供养。 四夜覆藏。 犯媒嫁。 五夜覆藏。 五夜别住。 六夜摩那埵。 得与出罪羯磨不。 佛言得。 又问。 如佛所说。 犯相似罪不相似罪。 云何名相似。 佛言。 波罗夷。 波罗夷相似。 僧伽婆尸沙。 僧伽婆尸沙相似波夜提。 波夜提相似。 波罗提提舍尼。 波罗提提舍尼相似。 突吉罗。 突吉罗相似。 是名犯相似。 云何不相似。 波罗夷。 与僧伽婆尸沙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不相似。 僧伽婆尸沙。 与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波罗夷。 不相似。 波夜提。 与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波罗夷僧伽婆尸沙。 不相似。 波罗提提舍尼。 与突吉罗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夜提。 不相似。 突吉罗。 与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 不相似。 又问。 如佛说有犯可量犯不可量。 云何可量犯。 佛言。 可得说数。 云何不可量犯。 佛言。 不可说数。 又问。 如佛说犯覆藏犯不覆藏。 云何犯覆藏。 佛言。 须臾顷不发露。 云何。 名不覆藏。 须臾顷不覆藏。 佛语优波离。 有一种犯。 性各各异。 波罗夷性各各异。 僧伽婆尸沙性各各异。 波夜提性各各异。 波罗提提舍尼性各各异。 突吉罗性各各异。 诸比丘与他别住已。 遣使扫余房舍。 处处出入多有人见。 佛言。 与他别住已。 应使扫住。 处房内。 不得遣使扫余房舍。 时在屏处住。 客比丘来不见。 佛言。 不应在屏处住。 客比丘来时应见。 尔时自唤客比丘。 唤已扰乱。 佛言。 不得唤他但语令知。 有客比丘去便走逐。 佛言。 如常行法不应走逐。 时逐出界。 佛言。 不应出界。 若前人出界自齐界住。 从今语汝等别住法。 应扫洒佛塔涂地。 布萨处亦应扫洒涂地。 食处亦应扫洒涂地。 次第敷床座。 应办洗脚水净水瓶常用水瓶盛满水。 应语客比丘令知。 应拭富罗拭脚。 一切别住法应作。 下应屏处住。 不应现处住。 又问。 得别住已。 得与他作别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不。 佛言。 不得。 又问。 得戒沙弥。 得与他作别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不。 佛言。 不得。 又问。 得就别住人边行别住不。 佛言。 不得。 又问。 得就得戒沙弥行别住摩那埵不。 佛言。 不得。 又问。 得与别住人欲清净受岁出罪不。 佛言。 不得。 又问。 得与得戒沙弥清净欲受岁出罪不。 佛言。 不得。 又问。 得受别住人清净欲受岁出罪不。 佛言。 不得。 又问。 得受得戒沙弥清净欲受岁出罪不。 佛言。 是大比丘故得受。 又问。 用何物作户纽。 佛言。 以铜铁木羊毛刍摩劫贝龙须麻婆婆草皮等作。 又问。 用何物作络。 佛言。 以羊毛刍摩劫贝龙须麻婆婆草皮等作。 又问。 用何物作禅带。 佛言。 用羊毛刍摩劫贝龙须麻婆婆草皮等作。 又问。 用何物作雀目。 佛言。 用木竹作。 尔时瓶沙王。 请佛及僧百岁供养。 所供给人少信。 作食不如法。 诸比丘求食时恼乱。 多人见。 是王信心清净。 问。 诸比丘恼乱耶。 答言。 恼乱。 王言。 我亦知大德恼乱。 我当供给田宅具足随意。 诸比丘言。 佛未听我等受田宅。 是事白佛。 佛言。 听受。 又居士祇洹中作房舍已。 供养衣食卧具医药。 是房舍主比丘。 后日往到居士舍索所须。 到已就坐问讯时。 居士妇头面礼足在前坐。 即为种种说法。 善软说法辩才说法。 以如是说妙法。 居士妇闻法已信心清净。 白言。 大德。 此衣为大德故。 施僧房中僧。 是男女儿妇等。 亦施僧坊内僧。 是比丘作是念。 我正须一衣。 今此衣多。 不知云何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言。 若居士作僧房若为一比丘。 施僧房内僧者。 房内僧应共分。 时阿罗毗僧房坏。 佛见已知而故问阿难。 此房何以坏。 阿难答言。 六群比丘所护故。 无人敢治。 佛言。 是六群比丘房舍坏不能治者。 应与他治。 余人得已少治便止若著一团泥。 一把草涂少地。 少塞壁孔。 少治土埵。 佛言。 少治者不应与。 多治者与又尽形与。 佛言。 不应尽形与。 不应少时与若坏房舍者六岁与。 若新房舍十二岁与。 阿罗毗巧匠比丘。 日日从他索作具。 诸居士言。 大德何不自作。 答言。 佛未听畜。 是事白佛。 佛言。 应畜作具。 阿罗毗新作僧房。 时有半月客作人。 或一月或一岁作。 若天雨时。 索食薪草灯。 比丘与时。 心疑畏罪不与。 若不与便不作。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若知早晚唤来便作者应与。 有比丘著新染衣。 天雨时露地洗脚。 污衣失色。 斑驳如白癞病。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作舍。 作已不覆故雨时漏。 佛言。 应覆。 覆已脊上漏。 佛言。 应厚覆脊上。 王舍城大僧坊。 常多有客比丘来初夜中夜后夜来。 时上座比丘。 驱下座起扰乱。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若打犍捶唱时。 然灯分坐具敷卧具。 见星宿出时。 著禅镇头上。 若上座来不应驱起若驱起者突吉罗。 又下座在上座处坐。 上座呵责。 云何下座在上座处坐。 是事白佛。 佛言。 下座不得坐上座处。 若坐者突吉罗。 下座比丘。 应看坐处看腊数。 应可坐处坐。 阿罗毗上座。 初夜坐禅中夜还房。 时弟子送上座去。 后下坐比丘沙弥从地起。 或从板上起。 就床上卧。 上座还来。 次第驱去不肯。 与起斗诤。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若中夜敷卧具竟。 不得次第起他。 若起他者突吉罗。 六群比丘。 大小便处取水处。 随上座次第驱起恼乱。 有比丘得恼。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大小便处取水处。 不得次第驱起。 驱起者。 突吉罗罪。 六群比丘。 洗脚处次第驱他起恼乱。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洗脚处他已著水。 不得次第驱他起。 僧拭脚物。 有比丘先取浣捩展拭富罗。 时六群比丘次第夺取。 他不与斗诤。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前取者用。 后来者应待用竟。 众僧煮粥釜杓朼。 有比丘已取洗。 六群比丘次第夺取。 他不与斗诤。 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先取者用。 后来者应待竟。 僧有木盔木盂。 有比丘取洗欲用。 六群比丘次第夺取。 他不与斗诤。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先取者用。 后来者应待竟。 僧有钵瓫子杅子键瓷。 有比丘已取澡豆洗用。 六群比丘次第夺取。 他不与斗诤。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先取者用。 后来者应待竟。 僧有剃刀镊截甲刀。 有比丘先取磨用。 六群比丘次第夺取他不与斗诤。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先取者用。 后来者应待竟。 僧有衣床絣衣绳针刀木灌指[打-丁+沓]。 有比丘先取张衣缀衣缝衣。 六群比丘。 次第夺取破裂坏衣。 他不与斗诤。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应与。 先用者用。 后来者待竟。 从今如是种种事。 不得次第夺他取。 若夺取者突吉罗。 尔时长老毕陵伽婆蹉患眼痛。 往到医所。 医言。 应灌鼻。 答言。 佛未听灌鼻。 是事白佛。 佛言。 听灌。 时或以指著。 或以物著。 流入眼更增痛。 是事白佛。 佛言应作灌鼻筒。 大不可用。 又小作。 亦不可用。 是事白佛。 佛言。 莫大作莫小作。 可受一波罗半波罗许。 僧有香炉香奁针筒。 有比丘先取用。 六群比丘次第夺取。 他不与斗诤。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先取者用。 后来者待竟。 尔时六群比丘浴室中相谓言。 是揩某甲是揩某甲。 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浴室中不得言揩某甲揩某甲。 犯者突吉罗。 有比丘。 共白衣浴室中洗。 有下座比丘沙弥揩上座。 是白衣共相谓言。 但揩是耶。 更作如是如是事。 诸比丘闻已心不喜。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共白衣浴室中洗。 犯者得突吉罗罪。 有优婆塞病。 欲入浴室中洗。 佛言。 应白比丘已入洗。 时白比丘。 比丘不听。 佛言。 诸比丘若知是优婆塞善好无口过者听入。 有比丘浴室中揩白衣。 佛言。 浴室中不得揩白衣。 犯者得突吉罗。 阿罗毗国分卧具。 多有客比丘暮来。 卧具少。 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随上座次与。 不得者与草叶。 各敷敷具各著衬身衣。 六群比丘以浮石揩身毛落。 佛言。 不得以浮石。 揩身。 犯者得突吉罗。 维耶离庵罗树园。 有好果黄色在地。 佛见是已。 知而故问阿难。 诸比丘。 何不啖此果。 阿难言。 世尊。 佛先结戒。 四种物僧不应分。 三人二人一人亦尔。 不应分僧坊地僧坊舍僧园林僧卧具。 佛言。 果应分。 分时一人取二人三人分。 有多得者有不得者。 时共斗诤。 佛言。 果不应分。 使净人作五种净已受啖。 有比丘共比丘斗。 是比丘后更共余比丘斗。 即捉是人耳作证。 失声大唤。 多有比丘来问。 何故大唤。 答言。 是比丘打我。 问言。 实打不。 答言。 我不打。 但捉耳作证。 是比丘先共我斗。 欲谤我故大唤。 佛言。 从今不得捉他耳作证。 犯者突吉罗罪。 若有如是事。 应语谤人言。 是比丘骂我打我。 时六群比丘诱他弟子。 诸上座呵责言。 我等云何得教化弟子如法。 是六群比丘便诱将去。 佛言。 从今不得诱他弟子。 犯者得突吉罗罪。 有诸比丘舍僧坊去。 作是言。 我不复还是处。 是名舍界不。 佛言舍。 又问。 用何物作锥。 佛言。 用铜铁作。 又问。 用何物作刀。 佛言。 用铜铁作。 又问用何物作熨斗。 佛言。 用铜铁泥作又问。 用何物作瓮。 佛言。 用铜铁泥木作。 又问。 用何物作釜。 佛言。 用铜铁泥作又问用何物作澡豆。 如先说。 憍萨罗国父子共出家。 父语子言何不与我衣食。 答言。 俱共出家无物可用与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有者应与。 无者不得强索。 尔时六群比丘。 有大沙弥。 隐处毛生。 小违逆师意。 师即剥衣裸身可羞。 人所不喜。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应以小事折伏沙弥。 若折伏时应留一衣。 诸比丘不能得簁药物。 佛言应作簁药器给孤独居士施僧褥。 诸比丘言佛未听我受。 是事白佛。 佛言。 僧得受一人亦得受。 又问佛先说床脚下安高八指榰。 云何床脚下著八指榰佛言。 若床脚减八指者应著木榰。 有比丘。 先取价与他药吐下。 是人即死。 有比丘谓言。 汝犯波罗夷。 何以故。 答言。 先取价与他下药。 是比丘心疑。 将不犯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与。 答言。 怜愍故与。 佛言。 无罪。 佛言。 从今不得先取价与他药。 犯者得突吉罗。 有比丘。 从憍萨罗。 共估客向舍卫国。 时贼来劫。 估客才得活命。 是估客为贼所剥。 才得活命已。 诸比丘拾他衣取。 心疑将不犯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憍萨罗国有天祠舍。 有冢以血污洒。 有诸比丘。 从憍萨罗游行向舍卫国。 右绕此冢左绕祠舍。 时天祠主言。 大德。 何以右绕冢左绕祠答言。 我谓是佛塔声闻塔。 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若冢若天祠。 不必右绕亦不必左绕。 但随道行。 有比丘。 饥饿时至亲里家。 四五日住已言。 我欲还去。 何故去。 如先说。 六群比丘授无钵人戒。 是六群常与十七群共诤。 六群次守僧坊。 十七群次与迎食。 往语六群弟子言。 取钵来。 与汝迎食。 答言。 无钵。 语言。 汝无钵受戒耶。 答言尔。 又言。 汝是大力势人无钵受戒。 是比丘闻是事心不喜。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授无钵人戒。 犯者得突吉罗。 有二比丘共斗。 一比丘书他钵作字。 著淫女门前。 时有识字婆罗门居士入是舍。 见钵有字作是言。 比丘亦入是舍。 比丘闻是语心不喜。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不得钵上作字。 若钵上作字者突吉罗。 如钵一切余物亦尔。 不犯者。 作帜。 有外道信心欲出家。 往到比丘所言。 大德。 与我出家。 问言。 有钵无。 答言。 无钵。 我等不得与无钵人出家。 闻是语已还去。 断出家因缘。 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先问钵。 度出家已求钵。 给孤独居士施僧被。 诸比丘不受。 佛未听我受。 是事白佛。 佛言。 僧得受一人亦受。 有居士儿出家是居士得病语诸亲里。 我若死后财物与我儿。 语已命终此儿后还家看。 坐已共相问讯。 诸亲里言。 汝父临死时作是言。 我死后财物与儿。 比丘答言。 佛未听我受死后布施。 是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我先为比丘故说。 不为白衣。 应随意取。 有比丘二月游行。 与六群比丘知识。 即以衣寄六群。 六群问言。 何去。 答言。 我欲二月游行。 如先说。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 语白衣言我共汝作婚姻。 诸居士言。 汝是出家人。 云何共我作婚姻。 诸比丘尼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比丘尼。 不得语白衣共作婚姻。 若语者突吉罗。 有一比丘。 先与居士衣价。 是比丘后命终。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应索物取与僧分。 有比丘。 先取他衣未与价。 是比丘后命终。 是居士到比丘所言。 大德。 是比丘先取我衣。 未与我价。 诸比丘。 答言。 是比丘生时何不来索。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若是衣故在者应还。 若无者应卖衣钵还。 六群比丘与白衣。 作义仲取发取华。 诸白衣呵责言。 汝等出家人。 何用此义仲用取发取华为。 诸比丘闻是事白佛。 佛言从今不得作义仲截发取华。 犯者突吉罗。 六群比丘与一比丘作善知识。 是比丘寄一比丘钵与六群。 是钵中道破。 是比丘见六群时。 作是念。 我若不疾语者。 或多索价。 便言。 某甲比丘寄我钵与汝。 是钵中道破。 六群言。 是汝钵不破。 破我钵。 汝偿我来是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若好心捉破者。 不应从责偿。 有比丘。 用未熏钵食。 放地剥落垢生。 是事白佛。 佛言应熏。 时比丘取钵放地。 四边著牛屎烧时破。 是事白佛。 佛言应作熏钵炉。 作已放地烧。 烧时融坏。 是事白佛。 佛言。 先下著灰著灰已污钵。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以石支。 支时不周匝遮。 炉风入故皱起。 是事白佛。 佛言。 应周匝好遮。 给孤独居士往到佛所。 头面作礼一面坐已。 白佛言。 世尊。 若世尊游行人间教化时。 我恒渴仰欲见佛。 愿世尊与我少物使得供养。 佛即与发爪甲。 汝供养是。 即白佛言。 世尊。 听我以发爪起塔。 佛言。 听起。 又言。 佛听我以赤色黑色白色涂壁不。 佛言。 听以赤色黑色白色涂壁。 又言。 佛听我画塔者善。 佛言。 除男女和合像。 余者听画。 有人作盖供养。 无安盖处。 佛言应钉橛安。 时塔户无扇。 牛鹿猕猴狗等入。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应作户扇。 佛听我户前施栏楯者善。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 佛听我周匝施栏楯者善。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 是中无著华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安华物。 著华已器满。 佛言应施曲橛。 施曲橛亦满。 佛言。 应周匝悬绳。 时居士作是念。 佛听我作摩尼珠鬘新华鬘者善。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 又作是言。 佛听我作窟者善。 佛言。 听作。 又言。 佛听我窟中作塔者善。 佛言。 听窟中起塔。 佛听我施窟门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 佛听我覆窟中塔者善。 佛言。 听覆。 佛听我出舍栿头者善。 佛言。 听出。 佛听我安栌拱者善。 佛言。 听作。 佛听我施柱作塔者善。 佛言。 听作。 佛听我以彩色赭土白灰庄严塔柱者善。 佛言。 听庄严柱。 佛听我画柱塔上者善。 佛言。 除男女合像。 余者听作。 尔时给孤独居士信心清净。 往到佛所头面作礼一面坐已。 白佛言。 世尊。 如佛身像不应作。 愿佛听我作菩萨侍像者善。 佛言。 听作。 又作是言。 佛本在家时。 引幡在前。 愿佛听我作引幡在前者善。 佛言。 听作。 佛听我塔前作高垛安师子者善。 佛言。 听作。 佛听师子四边作栏楯者善。 佛言。 听作。 佛听我以铜作师子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佛。 听铜师子上系幡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系。 佛听我以香华灯伎乐供养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 佛听我以香华油涂塔地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香华油涂塔地。 佛听我作安华垛者善。 佛言。 听作。 佛听我作安灯处者善。 佛言。 听作。 佛听我作团堂者善。 佛言。 听作。 佛听堂上安木悬幡者善。 佛言。 听作。 时给孤独居士。 亲里相识举物人。 庄严男女。 盘案上著华香璎珞。 遣至居士家。 居士见已作是念。 此物在前行者善。 以是事白佛。 佛言听。 佛听我作香炉在前行者善。 佛言。 听在前行。 有诸外道。 主嫉妒心。 见已呵责言。 如送死人。 是居士作是念。 佛听我像前作伎乐者善。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 尔时给孤独居士信心清净。 作是念。 以何方便。 得集大众供给衣食。 往白佛言。 愿佛听我集大众食者善。 佛言。 听集大众食。 作是言。 佛听我供养塔时与大众食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 佛听我作般阇于瑟会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般阇于瑟会。 佛听我作六年会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 佛听我正月十六日乃至二月十五日作会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 佛听我寺中作会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 时诸比丘。 不次第入。 不次第坐。 不次第食。 不次第起。 不次第去。 有前入者。 有行食时入者。 有食时入者。 有食竟入者。 佛言。 应唱时至。 唱时至声不远闻。 是事白佛。 佛言。 应打揵捶。 打揵捶已亦不远闻是事白佛。 佛言。 应打鼓。 打鼓时在地打鼓亦不远闻。 是事白佛。 佛言。 在垛上打。 垛上打时亦不远闻。 佛言。 应在高处打使远处得闻时。 见大众集多人来看。 与供养塔物。 与四方僧物。 与食物。 与应分物。 诸比丘不知。 何者是塔物。 何者四方僧物。 何者食物何者应分物。 是事白佛。 佛言。 与物时使一比丘在彼立看知分别。 是塔物四方僧物食物应分物。 长老优波离问佛言。 世尊。 是四种物。 塔物四方僧物食物应分物。 得错互用不。 佛言。 不得。 佛语优波离。 塔物者。 不得与四方僧。 不得作食。 不得分。 四方僧物者。 不得作食。 不得分。 不得作塔。 食物者。 不得分。 不得作塔。 不得与四方僧。 应分物者。 随僧用。 一法初。 说一语竟。 名为舍戒。 云何说一语。 名为舍戒。 谓言舍佛。 说是一语。 名为舍戒。 如是法僧和上阿阇梨同和上阿阇梨。 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知。 我是白衣。 我是沙弥。 我非比丘我是外道。 非沙门非释子。 我不受汝法。 说是一语。 名为舍戒。 若比丘多知识有力势。 所可说者人皆信用。 众所知识能供给僧非法说法。 法说非法。 非毗尼说毗尼毗尼说非毗尼。 犯说不犯。 不犯说犯。 重说轻。 轻说重。 无残说残。 残说无残。 非常所行事说是常所行事。 是常所行事说非常所行事。 非说言说。 说言非说。 是人得大罪。 若比丘多知识有力势。 所可说者人皆信用。 众所知识能供给僧。 非法说非法。 法说法。 非毗尼说非毗尼毗尼说毗尼。 犯说犯。 非犯说非犯。 重说重。 轻说轻。 无残说无残。 残说残。 非常所行事说非常所行事。 是常所行事说是常所行事。 非说言非说。 说言是说。 是人得大功德。 若比丘多知识有力势。 所可说者人皆信用众所知识能供给僧。 非法说法。 法说非法。 乃至说言非说。 非说言说。 是人不能自利。 亦不利他。 不能益多人。 不能怜愍众生。 不能利益安乐天人。 若比丘多知识有力势。 所可说者人皆信用。 众所知识能供给僧。 非法说非法。 法说法。 乃至非说言非说。 说言是说。 是人能自利亦能利他。 能益多人。 怜愍众生利安天人。 若比丘多知识有力势。 所可说者人皆信用众所知识能供给僧。 非法说法。 法说非法。 乃至非说言说。 说言非说。 是人有罪有犯有悔。 心恼所作皆生悔心。 非清净非解脱。 损减不增长。 自羞退没人所轻毁。 造诸罪业。 若比丘多所知识有力势。 所可说者人皆信用。 众所知识能供给僧。 非法说非法。 法说法。 乃至非说言非说。 说言说。 是人无罪无犯无悔。 无恼所作不悔。 清净解脱不损减得增长。 自身所作人所赞叹。 造诸善业。 如来出世现毗尼法。 不一时说戒。 渐渐说。 如来出世现毗尼法。 不一时破。 渐渐破。 有比丘。 多知识有力势。 所可说者人皆信用。 众所知识能供给僧。 于如来所现毗尼法中。 更生异想。 于文字中。 更作相似文句。 遮法覆法。 不随顺法。 所说不了。 是边人下贱人。 无益于世。 无男子行。 若比丘多知识有力势。 所可说者人皆信用。 众所知识能供给僧。 于如来所现毗尼法中。 不生异想。 于文字中。 不作相似文句。 不遮法不覆法。 随顺法所说明了。 是非边人。 非下贱人。 非无利益。 有男子行。 佛在释迦国。 大爱道往到佛所。 在一面立已白佛言。 世尊。 愿寿一劫住世。 以是因缘故。 佛语大爱道。 不应如是赞叹如来。 汝所赞叹者。 非好赞叹。 不应以是赞叹如来。 是非赞叹如来法。 有一法。 令法灭亡没。 破僧故。 有一法。 法不灭不亡不没。 和合僧故。 有一法。 法灭亡没。 斗故。 法灭亡没。 如是共诤相骂相言故。 法灭亡没。 有一法。 法不灭不亡不没。 不斗故。 法不灭不亡不没。 如是不共诤不相骂不相言故。 法不灭不亡不没。 有一法。 法灭亡没。 贪故。 法灭亡没。 如是无厌多欲不知足恶欲恶见故。 法灭亡没。 有一法。 法不灭不亡不没。 不贪故。 法不灭不亡不没。 如是有厌少欲知足不恶欲不恶见故。 法不灭不亡不没。 随何方有比丘斗。 共诤相骂相言。 如是方不应闻。 何况忆念。 有如是斗诤相骂相言过故。 随何方有比丘斗诤相骂相言。 更不应念。 何况往到。 多有斗诤相骂相言过故。 随何方有比丘。 不斗不诤不相骂不相言。 如是方应闻。 何况不忆念。 无是斗诤相骂相言过故。 随何方有比丘。 不斗不诤不相骂不相言。 如是方应更忆念。 何况不往。 无如是斗诤相骂相言过故。 随何方有比丘。 斗诤相骂相言。 实知是处舍三法受三法。 舍三法者。 舍遮欲觉。 舍遮嗔觉。 舍遮嫉妒觉。 是名舍三法。 受三法者。 受欲觉受嗔觉受嫉妒觉。 是名受三法。 多有是斗诤相骂相言过故。 随何方有比丘。 不斗不诤不相骂不相言。 实知是处舍三法受三法。 舍三法者。 舍欲觉舍嗔觉舍嫉妒觉。 受三法者。 受遮欲觉。 受遮嗔觉。 受遮嫉妒觉。 无是斗诤相骂相言过故。 随何方有比丘。 斗诤相骂相言。 实知彼处舍三法受三法。 舍三法者。 舍遮欲想。 舍遮嗔想。 舍遮嫉妒想。 是名舍三法。 受三法者。 受欲想受嗔想受嫉妒想。 是名受三法。 有是诸过斗诤相骂相言故。 随何方有比丘。 不斗不共诤不相骂不相言。 实知彼处舍三法受三法。 舍三法者。 舍欲想舍嗔想舍嫉妒想。 是名舍三法。 受三法者。 受遮欲想。 受遮嗔想。 受遮嫉妒想。 是名受三法。 无是斗诤相骂相言过故。 随何方有比丘。 共斗诤相骂相言。 实知是处舍三法受三法。 舍三法者。 舍遮欲界。 舍遮嗔界。 舍遮嫉妒界。 是名舍三法。 受三法者。 受欲界受嗔界受嫉妒界。 是名受三法。 有是斗诤相骂相言过故。 随何方有比丘。 不斗诤不相骂不相言。 实知是处舍三法受三法。 舍三法者。 舍欲界舍嗔界舍嫉妒界。 是名舍三法。 受三法者。 受遮欲界。 受遮嗔界。 受遮嫉妒界。 是名受三法。 无是斗诤相骂相言过故(一法竟)。 二法初有二法。 无智犯罪。 不自见过。 不悔是罪。 有二法。 有智犯罪。 见过。 见过已能悔是罪。 有二犯。 轻犯重犯。 更有二犯。 有残无残。 更有二犯。 可向他悔过。 可自心悔过。 有二众。 法众非法众。 复有二众。 浊众清净众。 有二法故。 僧名苦住。 不乐住数数犯。 不随顺教随顺恶法。 有二无智。 应悔不悔。 不应悔便悔。 有二智。 应悔便悔。 不应悔不悔。 有二无智。 有犯有覆藏。 有二智。 不犯不覆藏。 无智覆藏者。 有二果。 地狱饿鬼。 有智不覆藏者。 有二果。 人天。 佛言。 我有所说。 不信受故。 便覆藏。 覆藏者。 不得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我有所说。 能信受者。 是名不覆藏。 不覆藏者。 得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有二善。 知犯知悔过。 有二清净。 戒清净见清净。 有二非法见。 非法见法。 法见非法。 有二法见。 非法见非法。 法见法。 有二毗尼。 贪欲毗尼。 嗔恚毗尼。 有二毗尼。 比丘毗尼。 比丘尼毗尼。 有二毗尼。 遍毗尼。 不遍毗尼。 有二法。 多知识人有过。 非法作法。 法作非法。 是名有过。 有二法。 多知识人无过。 非法作非法。 法作法。 是名无过。 有二法断事人有过。 非法作法断。 法作非法断。 是名有过。 有二种。 断事无过。 非法作非法断。 法作法断。 是名无过。 有二种说有过。 非法说法。 法说非法。 是名有过。 有二说无过。 非法说非法。 法说法。 是名无过。 有二种法。 教化人有过。 非法作法教。 法作非法教。 是名有过。 有二法。 教化人无过。 非法作非法教。 法作法教。 是名无过。 有二法。 法灭亡没。 有比丘。 疑法疑毗尼。 是名二法法灭亡没。 有二法。 法不灭不亡不没。 不疑法不疑毗尼。 是名二法法不灭不亡不没。 有二法。 法灭亡没。 有比丘。 教他非法。 教他非毗尼。 是名二法法灭亡没。 有二法。 法不灭不亡不没。 如法教如毗尼教。 是名二法法不灭不亡不没。 有二事故。 佛断别众食。 利益檀越。 不令恶比丘得力。 清净众得安乐。 有二事故。 世尊作苦切羯磨。 令恶人不得力。 清净人得力。 如是依止羯磨。 驱出羯磨。 下意羯磨。 不见摈不作摈。 恶邪不除摈。 别住摩那埵。 本日治出罪。 令恶人不得力。 清净人得力。 有二法斗诤。 非法言法。 法言非法。 是名二法斗诤。 相骂相言不止。 种种相言不用毗尼法。 僧破僧恼僧别僧异。 有二法不斗诤。 非法言非法。 法言法。 如是不斗诤不相骂不相言。 止不种种相言。 用毗尼法。 僧不破僧不恼僧不别僧不异。 有二事故。 世尊教作和上。 现得清净持戒。 后得安乐梵行久住。 如是阿阇梨。 共行弟子。 近行弟子沙弥。 教诫比尼波罗提木叉。 说波罗提木叉。 遮波罗提木叉自恣。 自恣人遮自恣。 证他罪令他忆罪。 羁系羯磨。 共要羯磨。 听听羯磨。 听白羯磨。 皆现得清净持戒。 后得安乐梵行久住。 有二事故。 世尊说现前毗尼。 现得清净持戒。 后得安乐梵行久住。 如是忆念毗尼。 不痴毗尼。 自言毗尼。 觅罪相毗尼。 多觅毗尼。 布草毗尼。 是亦现得清净持戒。 后得安乐梵行久住。 有二事故。 世尊说苦切羯磨。 现得清净持戒。 后得安乐梵行久住。 如是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 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别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羯磨。 是亦现得清净持戒。 后得安乐梵行久住。 有二谤佛。 非法言法。 法言非法。 有二不谤佛。 非法言非法。 法言法。 有二出佛过。 非法言法。 法言非法。 有二不出佛过。 非法言非法。 法言法。 有二不随佛语。 非法言法。 法言非法。 有二随佛语。 非法言非法。 法言法。 有二不随毗尼。 非法言法。 法言非法。 有二随毗尼。 非法言非法。 法言法。 有二罪。 非法言法。 法言非法。 有二无罪。 非法言非法。 法言法。 有二弃。 自作弃所须。 和合僧如法弃所须。 有二不弃。 自作不弃所须。 和合僧如法不弃所须。 有二不共住。 自作不共住。 和合僧如法与不共住。 有二共住。 自作共住。 和合僧如法与共住。 有二不共住有过。 自作不共住。 和合僧如法与不共住。 有二共住无过。 自作共住。 和合僧如法与共住。 有二损。 自作损。 和合僧如法与损。 有二不损。 自作不损。 和合僧如法与不损。 有二狂人。 与痴羯磨。 有念者。 有不念者。 有二本先狂。 有二咒狂。 有二药狂。 有二心狂。 有二苦痛狂。 有二白法。 护世间。 有惭有愧。 若是二白法惭愧。 不护世间者。 则不分别父母兄弟姊妹儿女亲里。 则破人法。 如牛羊鸡狗野干鸟兽。 若是二白法惭愧。 在世间者。 则分别父母兄弟姊妹儿女亲里。 不破人法。 非如牛羊鸡狗野干鸟兽。 无是惭愧。 有白法者。 终无是处。 心无白法。 但有生死无有解脱。 有是惭愧白法在心即得清净。 则不生死度生死岸。 更不受有(二法竟)。 <<[41][42][43][44][45][46][47][48][49][50] . .. >> 十诵律卷第四十八给孤独居士。 往到佛所。 头面作礼一面坐已。 白佛言。 世尊。 若世尊游行人间教化时。 我恒渴仰欲见佛。 愿世尊与我少物使得供养。 佛即与发指甲。 汝供养是。 即白佛言。 世尊。 听我以发爪起塔。 佛言。 听起。 又言。 佛听我以赤色黑色白色涂壁。 佛言听。 以赤色黑色白色涂壁。 又言。 佛听我画塔者善。 佛言。 除男女合像。 余者听画。 又人作盖供养。 无安盖处。 佛言。 听打橛安。 时塔户无扉。 牛鹿猕猴狗等入。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作户扉。 佛听我户前施栏楯者善。 佛言。 听汝作栏楯。 佛听我周匝作栏楯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汝作周匝栏楯。 是中无著华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安华物。 著华已器满。 佛言。 应施曲橛亦满。 佛言。 应周匝悬绳。 时居士作是念。 佛听我作摩尼珠鬘新华鬘者善。 佛言。 听作摩尼珠鬘新华鬘。 作是言。 佛听我作窟者善。 佛言。 听作窟又言。 佛听我窟中作塔者善。 佛言。 听窟中起塔。 佛听我施窟门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施窟门。 佛听我覆窟中塔者善。 佛言。 听覆窟中塔。 佛听我出舍伏头者善。 佛言。 听出舍伏头。 佛听我安栌栱者善。 佛言。 听作安栌栱。 佛听我施柱作塔者善。 佛言。 听施柱作塔。 佛听我以彩色赭土白灰庄严塔柱者善。 佛言。 听彩色赭土白灰庄严柱。 佛听我画柱上塔上者善。 佛言。 除男女合像。 余者听画作。 尔时给孤独居士。 信心清净往到佛所。 头面作礼一面坐已。 白佛言。 世尊。 如佛身像不应作愿。 佛听我作菩萨侍像者善。 佛言。 听作菩萨像。 又作是言。 佛本在家时。 引幡在前。 愿佛听我作引幡在前者善。 佛言。 听作引幡在前。 佛听我塔前作高垛安师子者善。 佛言。 听作高垛安师子。 佛听师子四边作栏楯者善。 佛言。 听汝师子四边安栏楯。 佛听我以铜作师子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汝铜作师子。 佛听我铜师子上系幡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汝铜师子上系幡。 佛听我以香华灯妓乐供养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汝香华灯妓乐供养。 佛听我以香华油涂塔地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香华油涂塔地。 佛听我作安华垛者善。 佛言。 听汝作安华垛。 佛听我作安灯处者善。 佛言。 听汝作安灯处。 佛听我作团堂者善。 佛言。 听汝作团堂。 佛听我堂上安木悬幡者善。 佛言。 听汝堂上安木悬幡。 尔时给孤独居士亲里相识举物人。 庄严男女。 盘桉上著华香璎珞。 遣至居士家。 居士见已作是念。 此物在前行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汝盘桉上著华香璎珞在前行。 佛听我作香炉在前行者善。 佛言。 听汝香炉在前行。 有诸外道。 生嫉妒心。 见已呵责言。 如送死人。 是居士作是念。 佛听我像前作妓乐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妓乐。 尔时给孤独居士。 信心清净作是念。 以何方便得集大众供给衣食。 往白佛言。 愿佛听我集大众食者善。 佛言。 听集大众食作是言。 佛听我供养塔时与大众食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供养塔时与大众食。 佛听我作般阇于瑟会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般阇于瑟会。 佛听作六岁会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六岁会。 佛听我正月十五日至二月十五日作会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 佛听我寺中作会者善。 是事白佛。 佛言。 听汝寺中作会。 时诸比丘。 不次第入。 不次第坐。 不次第食。 不次第起。 不次第去。 有前入者。 有行食时入者。 有食时入者。 有食竟入者。 佛言。 应唱时至。 唱时至声不远闻。 是事白佛。 佛言。 应打犍椎。 打犍椎已亦不远闻。 是事白佛。 佛言。 应打鼓。 打时在地打鼓。 亦不远闻。 是事白佛。 佛言。 在垛上打。 垛上打时亦不远闻。 佛言。 应在高处打使远处得闻见。 时大众集。 多人来看。 与供养塔物。 与四方僧物。 与食物。 与应分物。 诸比丘不知何者是塔物。 何者四方僧物。 何者食物。 何者应分物。 是事白佛。 佛言。 与物时使一比丘在彼立看知分别。 是塔物。 四方僧物。 食物。 应分物。 长老优波离问佛言。 世尊。 是四种物。 塔物四方僧物食物应分物。 得错互用不。 佛言。 不得。 佛语优波离。 塔物者。 不得与四方僧。 不得作食。 不得分。 四方僧物者。 不得作食。 不得分。 不得作塔。 作食物者。 不得分。 不得作塔。 不得与四方僧。 应分物者。 随僧用。 <<[41][42][43][44][45][46][47][48][49][50] . .. >> 十诵律卷第四十九(第八诵之二)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毗尼增一之二三法初有三羯磨摄诸羯磨。 谓白羯磨。 白二羯磨。 白四羯磨。 有三人必堕恶趣地狱中。 何等三。 若人以无根波罗夷。 谤清净梵行比丘。 是名初人必堕地狱。 有人生恶邪见作是言。 诸欲中无罪。 以是故。 是人深作放逸。 自恣五欲。 是第二人必堕地狱。 有人出家作比丘。 犯戒内烂流出。 非沙门自言沙门。 非梵行自言梵行。 是第三人必堕地狱。 尔时世尊。 欲明此事。 而说偈言。 妄语堕地狱  及余作重罪  是恶不善人  后俱受罪报  夫人生世间  斧在口中生  以是自斩身  斯由作恶言  应呵而赞叹  应赞叹而呵  口过故得衰  衰故不受乐  如奄失财物  是衰为鲜少  恶口向善人  是衰重于彼  尼罗浮地狱  其数有十万  阿浮陀地狱  三十六及五  恶心作恶言  轻毁圣人故  寿终必当堕  如是地狱中有三种证罪。 见证罪。 闻证罪。 疑证罪。 有三法。 毗尼中歌。 如哭法。 毗尼中露齿笑。 如狂法。 毗尼中掉臂舞。 如小儿法。 如来有三种不护无能知无能见。 如来身行清净。 无不清净。 是如来不护无能知无能见。 如来口业意业清净。 无不清净。 是如来不护无能知无能见。 世间有三大贼。 无能及者。 久寿作大罪。 人无能捉。 何等三。 有人野住。 有险处住。 有强力住。 云何野住。 谓草林藂中。 云何险处住谓山险水曲中。 云何强力住。 谓手力脚力。 是名三法世间大贼久寿作大罪人无能捉。 如是三事。 有恶比丘。 久寿作大罪久住。 僧不能摈。 有野住山险住强力住。 野住者。 破戒内烂流出。 非沙门自言沙门。 非梵行自言梵行。 是名野住。 险住者。 邪见不如实说。 如是见如是语。 无施无果无善恶报。 无父母世间。 无阿罗汉。 无须陀洹。 无斯陀含。 无阿那含。 无今世无后世。 无得证法。 是名险住。 强力住者。 依语力依广解力。 是名强力住。 是名三法有恶比丘久寿作大罪僧不能疾摈。 有三法。 名大贼。 久寿作大罪。 人不能疾捉。 野住险处住。 多有财物。 云何名野住。 如先说。 云何名险处住。 如先说。 云何名多有财物。 大有田宅人民财宝。 是人作是念。 若有道我者。 我当与财物。 是名多有财物。 是名三法大贼久寿作大罪人不能疾捉。 如是三法。 有恶比丘。 久寿作大罪。 僧不能疾摈。 野住险住依物住。 云何野住。 如先说。 云何险住。 如先说。 云何依物住。 若多得施物。 衣被饮食卧具医药种种诸物。 作是念。 若有道我者。 我与是物。 是名依物住。 是名三法有恶比丘久寿作大罪僧不能疾摈。 复有三法。 名大贼。 久寿作大罪。 人不能疾捉。 依野住依险处住依力住。 云何依野住。 如先说。 云何依险住如先说。 云何依力住。 若依王若依王等。 故作是念。 有道我者。 此人助我。 是名依力住。 是为三法大贼久寿作大罪人不能捉。 如是三法。 有恶比丘。 久寿作大罪。 僧不能疾摈。 依野住依险住依力住。 云何依野住。 如先说。 云何依险住。 如先说。 云何依力住。 若比丘依诵修多罗者诵毗尼者诵阿毗昙者。 作是念。 有人道我者。 此人助我。 是名三法有恶比丘久寿作大罪僧不能疾摈。 世间有三大贼。 何等三。 一者作百人主故。 百人恭敬围绕。 二百三百四百五百人主故。 五百人恭敬围绕。 入城聚落穿逾墙壁。 断道偷夺破城杀人。 是名初大贼。 二者有比丘。 用四方僧园林中竹木根茎枝叶华果财物饮食。 卖以自活。 若与白衣知识。 是名第二大贼。 三者有比丘。 为饮食供养故。 空无过人圣法。 故作妄语自说言得。 若与百人乃至五百人恭敬围绕。 入城聚落受他供养小食中食。 是名第三大贼。 是中百人贼主。 二百三百四百五百人主。 恭敬围绕。 入城聚落穿逾墙壁。 断道偷夺破城杀人。 此名小贼。 若有比丘。 用四方僧园林中竹木根茎枝叶华果财物饮食。 卖以自活。 若与知识白衣。 亦是名小贼。 佛言。 是第三贼。 于天人世间魔界梵世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 最是大贼。 谓为饮食故。 空无过人圣法。 故作妄语自说言得。 若与百人至五百人。 恭敬围绕入城聚落。 受他供养小食中食。 是名大贼。 佛说偈言。 比丘未得道  自说言得道  天人中大贼  极恶破戒人  是痴人身坏  当堕地狱中(三法竟)。 四法初有四种和上。 有和上。 与法不与食。 有和上。 与食不与法。 有和上。 与法与食。 有和上。 不与法不与食。 是中与法不与食者。 应住是和上边。 与食不与法者。 不应住。 与法与食者。 如是应尽形住。 不与法不与食者。 不应住。 闇夜亦应舍去。 阿阇梨亦如是。 有四种人。 数数犯数数悔过。 一者无羞。 二者轻戒。 三者无怖畏心。 四者愚痴。 是名四种人数数犯戒数数悔过。 世间有四种人。 见犯罪生怖畏。 何等四。 若有人著黑衣。 奔头往至多人所。 作是言。 我作恶罪不善可羞。 随众人所喜。 我当作之。 时彼众人呵责驱出。 有智人见已作是念。 是人著黑衣。 奔头往多人所。 作是言。 我作恶不善可羞。 随众人所喜。 我当作之。 作恶业故。 众呵驱弃。 我当自敕亦教余人。 莫作如是恶业。 如是有比丘。 于波罗提提舍尼中。 生怖畏心。 应如是知。 未犯者不犯。 若已犯者。 疾如法悔过。 是名初人见罪怖畏。 有人著黑衣。 奔头捉棒著肩上。 往多人所作是言。 我作恶罪不善可羞。 随众所喜我当作之。 时彼众人即取其棒打已驱出。 有智人见作是言。 是人作恶不善故得大罪。 我当自敕亦教余人莫作如是恶业。 如是有比丘。 于波夜提中生怖畏心。 应如是知。 未犯者不犯。 若已犯者疾悔过。 是名第二见罪怖畏。 有人著黑衣。 奔头捉铁钪著肩上。 往多人所作是言。 我作恶不善。 随众所喜我当作之。 时彼众人即取铁钪打之。 便捉利刀恐之。 驱出城西门。 著于堑中。 有智人见已作是言。 是人作恶业故得大罪。 我当自敕亦教余人。 莫作如是恶。 如是有比丘。 于僧伽婆尸沙中生怖畏心。 应如是知。 未犯者不犯。 若已犯者疾悔过。 是名第三见罪怖畏。 有如捕贼师捕得实贼。 反缚两手打鼓循行。 出南城门坐著标下。 便截其首。 有智人见已作是言。 是人作恶业故得大罪。 我当自敕亦教余人莫作如是恶业。 如是有比丘。 于波罗夷中生怖畏心。 应如是知。 未犯者终不敢犯。 是名第四见罪怖畏。 有四种羯磨。 非法别众。 非法和合众。 有法别众。 有法和合众。 是中非法别众羯磨者。 是不名作羯磨。 非法和合众作羯磨者。 亦不名作羯磨。 有法别众作羯磨者。 亦不名作羯磨。 有法和合众作羯磨者。 是名作羯磨。 非法别众作羯磨者。 是羯磨。 非法别众应遮应置。 非法和合众作羯磨者。 是羯磨。 非法和合众应遮应置。 有法别众作羯磨者。 是羯磨。 有法别众应遮应置。 有法和合众作羯磨者。 是羯磨。 有法和合众。 不应遮不应置。 非法别众作羯磨者。 是非法别众羯磨莫作。 不名作不好不名好。 应遮应置。 非法和合众作羯磨者。 是羯磨。 非法和合众莫作不名作不好不名好。 应遮应置。 有法别众作羯磨者。 是羯磨。 有法别众莫作。 不名作不好不名好。 应遮应置。 有法和合众作羯磨者。 是羯磨。 有法和合众应作。 名作是好名好。 不应遮不应置。 有四种人。 一者粗人。 二者浊人。 三者中间人。 四者上上人。 如是僧中。 有四种断事人。 有僧断事人。 无羞不善义不善文句。 有僧断事人。 无羞善义善文句。 有僧断事人。 有羞不善。 义不善文句。 有僧断事人。 有羞善义善文句。 若僧断事人。 无羞不善义不善文句者。 是名粗人。 若僧断事人。 无羞善义善文句者。 是名浊人。 若僧断事人。 有羞不善义不善文句者。 是名中间人。 若僧断事人。 有羞善义善文句者。 是名上人。 若僧断事人。 无羞不善义不善文句者。 无人亲近。 若僧断事人。 无羞善义善文句者。 有人亲近。 若僧断事人。 有羞不善义不善文句者。 无人亲近。 若僧断事人。 有羞善义善文句者。 有人亲近。 若僧断事人。 无羞不善义不善文句者。 是名不可共语。 若僧断事人。 无羞善义善文句者。 是可共语。 若僧断事人。 有羞不善义不善文句者。 是不可共语。 若僧断事人。 有羞善义善文句者。 是可共语。 若僧断事人。 无羞不善义不善文句者。 如是断事人。 可嫌可诃可摈。 是不好人。 迷乱愁忧生悔恨心。 何以故。 如是断事人。 僧中未起诤事便起。 已起事不能灭。 若僧断事人。 无羞善义善文句者。 如是断事人。 可嫌可诃可摈。 是不好人。 迷乱。 愁忧生悔恨心。 何以故。 如是断事人。 僧中未起诤事便起。 已起事不能灭。 若僧断事人。 有羞不善义不善文句者。 如是断事者。 应教义应教文句。 若僧断事人。 有羞善义善文句。 是断事者应赞叹称善。 何以故。 是人来僧中断事时。 未起诤者不起。 已起者灭。 有四种义。 有义非法分别他不捡究捡究不受。 有义非法不分别他捡究捡究受。 有义如法分别他不捡究捡究不受。 有义如法不分别他捡究捡究受。 是中义。 非法分别他不捡究捡究不受。 是名三过。 如非法者。 是过。 如分别他者。 是过。 如不捡究捡究不受者。 是过。 是中有义。 非法不分别他捡究捡究受。 是一过。 如非法者。 是过。 如不分别他者。 是非过。 如捡究捡究受。 是非过。 是中义。 如法分别他不捡究捡究不受。 是二过。 如法者。 是非过。 如分别他者。 是过。 如不捡究捡究不受。 是过。 是中义。 如法不分别他捡究捡究受。 是皆非过。 如法者是非过。 如不分别他者。 是非过。 如捡究捡究受者。 是非过。 有四行。 闼赖吒比丘不能灭诤。 爱嗔怖痴。 是名四行。 闼赖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四行。 闼赖吒比丘能灭诤。 不爱不嗔不怖不痴。 是名四行。 闼赖吒比丘能灭诤。 有四行。 闼赖吒比丘。 不善观义。 不善取义。 不应赞便赞。 应赞而不赞。 不应清净令清净。 应清净不令清净。 不应敬而敬。 应敬而不敬。 有四行。 闼赖吒比丘。 善观义善取义。 不应赞不赞。 应赞而赞不应清净不与清净。 应清净令清净。 不应敬不敬。 应敬而敬。 是名四行。 闼赖吒比丘能灭诤。 有四行。 闼赖吒比丘不善观义。 不善取义。 以力势语。 不从他乞听便出他罪。 先有嫌心悔心。 有见嫌见悔。 自用意。 是名四行不能灭诤。 有四行。 闼赖吒比丘能灭诤。 善观义善取义。 不以力势。 从他乞听。 先无嫌心悔心。 无见嫌见悔。 不自用意是名四行能灭诤。 有四行。 闼赖吒比丘有罪。 爱嗔怖痴故有罪过。 有四行。 闼赖吒比丘无罪。 不爱不嗔不怖不痴故无罪过。 有四行。 闼赖吒比丘有罪过。 不善观义。 不善取义。 不应赞而赞。 应赞不赞。 不应清净令清净。 应清净不令清净。 是名四行有罪过。 有四行闼赖吒比丘无罪过。 善观义善取义。 不应赞不赞。 应赞而赞。 不清净不与清净。 应清净与清净。 是名四行无罪过。 有四行。 闼赖吒比丘有罪过。 不善观义不善取义。 以力势不乞听。 先有嫌心悔心。 有见嫌见悔自用意。 是名四行有过。 有四行。 闼赖吒比丘无过。 善观义善取义。 不以力势。 从他乞听。 先无嫌心悔心。 无见嫌见悔。 不自用意。 是四无过(四法竟)。 五法初佛婆伽婆住释迦国。 大爱道比丘尼。 往诣佛所。 头面作礼在一面立白佛言。 善哉世尊。 愿略说法非法毗尼非毗尼。 令我知是法是毗尼是佛法。 佛言。 瞿昙弥。 若知是法。 随欲不随无欲。 随过不随无过。 随增长不随不增长。 一向不转随烦恼不离。 大爱道。 汝定知是非法非毗尼非佛法。 瞿昙弥。 若知是法。 不随欲随无欲。 不随过随无过。 随不增长不随增长。 不随烦恼。 大爱道。 汝定知是法。 是毗尼是佛法。 尔时瞿昙弥比丘尼。 往诣佛所。 头面作礼在一面立。 白佛言。 善哉世尊。 愿略说法非法毗尼非毗尼。 令我知是法是毗尼是佛法。 佛言。 瞿昙弥。 汝若知是法。 随贪不随无贪随无厌不随厌。 随多欲不随少欲。 随难满不随不难满。 随难养不随不难养。 瞿昙弥。 汝定知是非法非毗尼非佛法。 瞿昙弥。 汝知是法。 随无贪不随贪。 随少欲不随多欲。 随有厌不随无厌。 随不难满不随难满。 随不难养不随难养。 瞿昙弥。 汝定知是法是毗尼是佛法。 尔时长老优波离往诣佛所。 头面作礼在一面坐。 白佛言。 世尊。 有几法正法灭亡没。 佛言。 优波离。 有五法正法灭亡没。 何等五。 有比丘无欲。 是名一。 钝根是名二。 虽诵义句不能正受。 亦不能令他解了。 是名三。 不能令受者有恭敬威仪。 有说法者不能如法教。 是名四。 斗诤相言不在阿练若处。 亦不爱敬阿练若处。 优波离。 是名五法。 令正法灭亡没。 有五法。 正法不灭不亡不没。 有欲利根能诵义句。 能正受能为人解说。 能令受者有威仪恭敬。 有说法者能如法教。 无斗诤相言。 在阿练若处。 爱敬阿练若处。 是名五法。 正法不灭不亡不没。 优波离。 更有五法。 正法灭亡没。 何等五。 有比丘。 不随法教随非法教。 不随忍法随不忍法。 不敬上座无有威仪。 上座不以法教授。 上座说法时愁恼。 令后众生不得受学修多罗毗尼阿毗昙。 上座命终已后。 比丘放逸习非法失诸善法。 是名五法。 正法灭亡没。 佛语优波离。 更有五法。 正法不灭不亡不没。 有比丘。 随法教不随非法教。 随忍不随不忍。 敬上座有威仪。 上座能以法教。 说法时不愁恼。 令后众生得受学修多罗毗尼阿毗昙。 上座命终已后。 比丘不放逸习善法。 是名五法。 正法不灭不亡不没。 长老难提往诣佛所。 头面作礼在一面坐。 白佛言。 世尊。 正法灭像法时。 有几非法在世。 佛言。 难提。 正法灭像法时。 有五非法在世。 何等五。 佛言。 正法灭像法时。 有比丘。 心得小止。 便谓已得圣法。 是名初非法在世。 难提。 正法灭像法时。 白衣生天。 或有出家者。 堕恶道中。 是名第二非法在世。 难提。 正法灭像法时。 有人舍世间业出家破戒。 是名第三非法在世。 难提。 正法灭像法时。 有破戒者多人佐助。 有持戒者无人佐助。 是名第四非法在世。 难提。 正法灭像法时。 无不被骂者。 乃至阿罗汉亦被他骂。 是名第五非法在世。 更有比丘重问此事。 佛即以是事语诸比丘。 佛告优波离。 当来有五怖畏。 今者未有。 应知是事求方便灭。 何等五。 后有比丘。 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智。 是不修身戒心智。 已度他出家受戒。 不能令修身修戒修心修智。 自不调伏。 复度他出家受戒。 是亦不能令修身修戒修心修智。 是法中过比尼中过。 毗尼中过是法中过。 优波离。 是名当来初怖畏。 今未有当来有。 应知是事求方便灭优波离。 后有比丘。 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智。 是不修身戒心智。 已与他依止畜沙弥。 不能令修身修戒修心修智。 是不调伏。 复与他依止畜沙弥。 不能令修身修戒修心修智。 是法中过毗尼中过。 毗尼中过是法中过优波离。 是名第二第三怖畏。 应知是事求方便灭。 优波离。 后有比丘。 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智。 是不修身戒心智。 已与净人沙弥相近住。 不知三相掘地断草用水溉灌。 是法中过毗尼中过。 毗尼中过是法中过。 优波离。 是名第四怖畏。 今未有当来有。 应知是事求方便灭。 优波离。 后有比丘。 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智。 是不修身戒心智。 已共诵修多罗毗尼阿毗昙。 以前后著中。 以中著前后。 现见不知白法犯非犯。 是名法过毗尼过。 毗尼过法过。 优波离。 是名第五怖畏。 今未有当来有。 应知是事求方便灭。 佛语优波离。 更有五怖畏。 今未有当来有。 应知是事求方便灭。 何等为五。 优波离。 当来有比丘。 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智。 是不修身戒心智。 已无欲钝根。 虽诵句义不能正受。 优波离。 是初怖畏。 今未有当来有。 应知是事求方便灭。 优波离。 当来有比丘。 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 不修智。 是不修身戒心智。 已与比丘尼相近。 或犯大事舍戒还俗。 优波离。 是第二怖畏。 今未有当来有。 应知是事求方便灭。 优波离。 当来有比丘。 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智。 是不修身戒心智。 已如来所说甚深修多罗。 空无相无愿十二因缘诸深要法。 不能信乐受持。 虽受不能通利。 如是说时。 无怜愍心无爱乐心。 如好作文颂庄严章句。 乐世俗法。 随世所欲有信乐心。 说俗事时有爱乐心。 是故如来所说甚深修多罗。 空无相无愿十二因缘诸深法灭。 优波离。 是第三怖畏。 今未有当来有。 应知是事求方便灭。 优波离。 当来有比丘。 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智。 是不修身戒心智。 已为衣食故。 舍阿练若处。 舍林树下。 入聚落中。 若为衣食故。 多所求觅。 求觅时扰乱。 优波离。 是名第四第五怖畏。 今未有当来有。 应知是事求方便灭。 尔时有迦罗比丘。 喜往不可行处。 与他共语。 大童女寡妇妇淫女比丘尼。 佛言。 比丘有五不应行处。 何等五。 童女寡妇妇淫女比丘尼。 更有五不应行处。 何等五。 贼家栴陀罗家屠儿家淫女家沽酒家。 若比丘往五不应行处。 与他共语。 令人生疑谓非梵行。 童女寡妇妇淫女比丘尼。 是名五不应行处。 令人生疑谓非梵行。 复有五事不应行处。 与他共语。 令人生疑谓作恶法行。 贼家栴陀罗家屠儿家淫女家沽酒家。 是名五不应行处。 令他生疑谓作恶法。 有五恶法故应知恶比丘。 如小儿不能善语。 无男子行。 所谓欲嗔怖痴。 不消供养。 是五法故名恶比丘。 如小儿痴。 不能善语无男子行。 如是恶比丘尼。 恶式叉摩尼。 恶沙弥沙弥尼皆如是小儿痴不善语无男子行。 欲嗔怖痴不消供养故。 有五法。 恶比丘有罪过。 欲嗔怖痴不消供养。 是名五法恶比丘有罪有过。 如是恶比丘尼。 恶式叉摩尼。 恶沙弥沙弥尼。 欲嗔怖痴不消供养故有罪过。 有五非毗尼。 何等五。 犯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是名五非毗尼。 有五毗尼。 不犯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是名五毗尼有五尘坌不受得啖。 食尘谷尘水尘衣尘一切尘。 是名五尘坌。 不须更受得啖。 有五种受。 手来手受。 衣裓来衣裓受。 箧来箧受。 器来器受。 污贱国放地受。 是名五受。 更有五受。 身身受。 身身相触受。 身身并受。 身并相触受。 污贱国放地受。 是名五受。 有五非法自言。 何等五。 以王怖自言。 以贼怖自言。 以断事人怖自言。 以恶兽怖自言。 诬己自言。 是名五非法自言。 有五如法自言。 非王怖自言。 非贼怖自言。 非断事人怖自言。 非恶兽怖自言。 非诬己自言。 是名五如法自言。 有五非法见过。 何谓五。 向别住人。 不共住人。 非受大戒众。 犯无残事。 不见是事悔过。 是名五非法见过。 有五如法见过。 不向别住人。 不向不共住人。 不向未受大戒众。 犯有残事。 见是事悔过。 是名五如法见过。 有五种阿阇梨。 出家阿阇梨。 教授阿阇梨。 羯磨阿阇梨。 依止阿阇梨。 受法阿阇梨。 是名五种阿阇梨。 有五种弟子。 出家弟子。 教授弟子。 羯磨弟子。 依止弟子。 受法弟子。 是名五种弟子。 应好恭敬五种阿阇梨。 若不恭敬者有罪过。 有五种布萨。 说戒经布萨。 心念布萨。 独在住处布萨。 清净布萨。 自恣布萨。 是名五种布萨。 有诸比丘。 不乞听。 举他罪。 令忆念。 是比丘嫌。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先不乞听。 不得举他罪令忆念。 若举令忆念者突吉罗罪。 是有罪人于僧中。 无恭敬心无恭敬语。 佛言。 若来者应教住五法中。 教从坐起偏袒著衣脱革屣右膝著地合掌在前。 有举罪者无恭敬。 佛言。 应教住五法中。 教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右膝著地合掌在前。 诸比丘不知云何乞听。 佛言。 有五事乞听。 应语彼言。 我今语汝示汝举汝令汝忆念汝听我。 诸比丘不知云何与听。 是事白佛。 佛言。 有五事与听。 应言。 语我示我举我令我忆念听汝。 是名五。 又现前不知云何与听。 佛言。 有五种与。 汝云何举我。 见耶闻耶疑耶。 身犯口犯。 更有五种。 现前与听。 汝举我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耶。 更有五种。 现前与听。 汝举我犯恶口突吉罗耶。 犯偷兰遮突吉罗耶。 犯毗尼突吉罗耶。 犯众学法耶。 犯威仪耶。 更有五法。 现前应与听。 汝举我何事。 有残犯。 无残犯。 有残无残犯。 聚落中犯。 阿练若处犯。 如是现前语已生怖畏。 佛言。 有五事。 现前应安慰。 莫怖莫惊莫覆藏。 莫走莫群党。 莫不犯言犯。 莫群党已。 犯言不犯。 更有五事应安慰。 我不凶暴说。 不受不具足事。 亦不直受。 不受不定说。 我当三问汝。 如是安慰时。 彼作异种语。 佛言。 应以五事捡究问是事。 更以异事答当记识。 若默然当记识。 有恼他所犯。 不见过。 当作不见摈。 见罪不悔。 当作不作摈。 检究恶邪见。 恶邪见不舍已。 当作不舍恶邪见摈举。 更有五法。 应捡究。 应苦切作苦切。 应依止作依止。 应驱出作驱出。 应下意作下意。 应觅罪相作觅罪相。 如是优波离。 是名乞听安慰有羞。 无羞人来时。 应知乞听。 应知与听。 又非法者不应助。 如法者应助。 优波离。 我见比丘举他。 非实不以实。 非时不以时。 粗恶不以软善。 有嗔无慈。 无益利不以益利。 若比丘不实举他。 有是五事。 应教令生悔。 若不实举他。 无实有悔。 是事应置。 非时不以时。 粗恶不以软善。 有嗔无慈。 无益不以益利。 优波离。 是比丘以非实举他。 有五事应教令生悔。 优波离。 是名五事不实举他。 应断被非实举者。 有五事不应悔。 非实不以实。 非时不以时。 恶不以善。 嗔不以慈。 无益不以益利。 优波离。 被非实举者。 有是五事不应悔。 优波离。 我见比丘举他。 实非不实。 时非不时。 善非不善。 慈非不慈。 益非不益。 是名五实举比丘不生悔。 优波离。 被实举者。 有五事应悔。 是实非不实。 时非不时。 善非不善。 慈非不慈。 益非不益。 是名五。 被实举者应悔。 有五非法语。 非实不以实。 非时不以时。 非善不以善。 非慈不以慈。 非益不以益。 有五如法语。 实非不实。 时非不时。 善非不善。 慈非不慈。 益非不益。 有五嫌呵。 责不责问约敕教。 责者。 有所责。 谓莫淫莫偷莫杀生莫身相触莫杀草莫过中食莫饮酒。 是名责。 不责者。 不淫不偷不杀生不身相触不杀草不过中食不饮酒。 问者问言淫耶盗耶杀生耶身相触耶杀草耶过中食耶饮酒耶。 约敕者。 若淫堕地狱饿鬼畜生中。 若偷若杀生若身相触杀草过中食饮酒。 生地狱饿鬼畜生中。 教者。 言不应淫不应偷不应杀生不应身相触不应杀草不应过中食不应饮酒。 更有五嫌呵。 责不责问现他过激列他。 责不责问。 如先说。 现他过者。 我不淫他淫。 随语得突吉罗。 我不偷不杀不身相触不杀草不过中食不饮酒他饮酒。 随语得突吉罗。 是名现他过。 激列者。 激列言我不淫不偷不杀生不身相触不杀草不过中食不饮酒。 是名激列。 有五调伏。 苦切依止驱出下意不见摈。 有五举事。 见举闻举疑举身犯口犯。 复有五举事。 犯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复有五举事。 恶口突吉罗。 偷兰遮突吉罗。 毗尼突吉罗。 众学法突吉罗。 威仪突吉罗。 持律者有五利益。 何等五。 戒身牢固。 无能教者。 说戒经时无所畏难。 能断他疑。 能立正法。 持律复有五利。 知犯。 知不犯。 知轻。 知重。 善广诵戒。 持律有五利。 知出家法。 知羯磨。 知威仪。 知依止。 知障道法。 不障道法。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非法言法。 法言非法。 非毗尼言毗尼。 毗尼言非毗尼。 犯言不犯。 是名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非法言非法。 法言法。 非毗尼言非毗尼。 毗尼言毗尼。 犯言犯。 复有五。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不犯言犯。 犯言不犯。 轻言重。 重言轻。 有残言无残。 是名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复有五。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犯言犯。 不犯言不犯。 轻言轻。 重言重。 残言残。 是名五。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残言无残。 无残言有残。 常所行事言非常所行事。 非常所行事言是常所行事。 斗诤相言。 是名五事不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有残言有残。 无残言无残。 常所行事言是常所行事。 非常所行事言非常所行事。 不斗诤相言。 是名五事能灭诤。 复有五。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不通利毗尼。 不能分别相似句义。 不能善说戒。 不能令有疑者亲近不能立正法。 是名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复有五。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通利毗尼。 能分别相似句义。 善说戒。 能令有疑者亲近。 能立正法。 是名五。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破戒。 破见。 不能如法求灭诤事。 不能通经与阿毗昙相应。 不能分别句义相应。 是名五。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复有五。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不破戒。 不破见。 能求灭诤事。 能通经与阿毗昙相应。 能分别句义相应。 是名五。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不能和合众。 不能取二众意。 不能止二诤。 不能断罪所受法。 不能次第说。 是名五。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复有五。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能和合众。 能取二众意。 能止二诤。 能断罪所受经法。 能次第说。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不善取灭诤事。 不能善知诤起因缘。 不能善和诤。 不能善灭诤。 不能灭已令更不起。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复有五。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能善取灭诤事。 善知诤起因缘。 能善和诤。 能善灭诤。 灭已更不令起。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爱嗔怖痴不能善灭诤。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复有五。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不爱不嗔不怖不痴能善灭诤。 是名五。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不能分别相似句义。 不应赞而赞。 应赞而不赞。 不应清净令清净。 应清净不令清净。 不应敬而敬应敬而不敬。 是名五。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复有五。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能分别相似句义。 不应赞不赞。 应赞而赞。 不应清净不令清净。 应清净令清净。 不应敬不敬。 应敬而敬。 是名五。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不能善分别句义。 僧中恃力而说。 不从他乞听便举他罪。 于他有嫌。 悔过已故有嫌见。 有嫌说他事不能止诤。 是名五。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复有五。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善知分别句义。 不恃力说。 乞听而举。 于他无嫌。 悔过已无嫌见能灭诤。 是名五。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知食人有五事。 先未差不应差。 若差应置。 爱嗔怖痴不知得不得。 是名五。 知食人先未差。 不应差已差应置复有五事。 知食人。 先未差应差。 若已差不应置。 无爱无嗔无怖无痴知得不得。 是名五。 应差知食人。 复有五事。 知食人。 未差不应差。 已差不应约敕。 爱嗔怖痴不知得不得。 是名五。 复有五。 知食人。 未差应差。 已差应约敕。 不爱嗔怖痴知得不得。 是名五。 应差知食人。 复有五。 不应差。 已差应灭。 爱嗔怖痴不知得不得。 是名五。 复有五。 知食人。 未差应差。 已差不应灭。 不爱嗔怖痴知得不得。 是名五。 应差不应灭也。 如是应灭。 如是不应灭。 如是应呵。 如是不应呵。 如是应举。 如是不应举。 如是应毁。 如是不应毁。 如是迷乱。 如是不迷乱。 如是应嫌。 如是不应嫌。 生疑悔无疑悔。 有犯无犯。 有事无事。 有恼无恼。 恼他不恼他。 变异不变异。 热不热。 爱语不爱语。 有损无损。 差贤圣。 贤圣所赞。 向恶道不向恶道。 趣地狱趣天上。 生死久远。 生死不久远。 住生死入泥洹。 如差知食人。 十三人亦如是。 有五事诤难灭。 不求僧断。 不顺佛语。 不如法白。 二众诤心不息。 所犯不求清净。 是名五诤难灭。 复有五诤易灭。 求僧断。 顺佛语。 如法白。 二众诤心息。 所犯求清净。 是名五诤易灭有五事。 不应取诤诤心不息。 依恃官势。 依恃白衣。 有势力者。 不依僧。 不依闼利吒比丘。 是名五不应取诤。 有五事。 应取诤。 诤心息。 不恃官势。 不恃白衣。 有势力者。 依僧。 依闼利吒比丘。 是名五应取诤。 优波离。 闼利吒比丘。 取诤时有五事。 自观观他已应取诤。 先来戒清净。 多闻广知经法。 僧中多有持修妒路毗尼摩多罗伽者。 有说佛法处能取。 僧中多有上座闼利吒比丘中座比丘下座比丘。 二众和合如法分别僧中多有持戒者。 乃至不破小戒。 依修多罗。 善求觅除灭二诤。 利益安乐众生。 怜愍世间生人天因缘。 是名自观观他。 有五事诤难灭。 共诤比丘。 依恃官。 恃白衣。 恃白衣故恼上座。 与白衣衣食不与法。 不如法求诤。 是名五诤难灭。 有五事诤易灭。 不恃官。 不恃白衣。 不恼僧。 与白衣法不与衣食。 如法求诤。 是名五诤易灭。 复有五事诤难灭。 二众以力取诤。 不善取诤。 不善取灭诤事。 不善取灭诤义。 诤比丘不敬上座中座下座比丘。 是名五诤难灭。 有五事诤易灭。 二众不以力取诤。 善取诤善取灭诤事。 善取灭诤义。 诤比丘恭敬上座闼利吒比丘中座比丘下座比丘。 是名五诤易灭。 复有五事不应取诤。 依恃官。 依恃白衣。 恼僧与白衣衣食不与法。 不如法求诤。 是名五不应取诤。 复有五事应取诤。 不恃官。 不恃白衣。 不恼僧。 与白衣法不与衣食。 如法求诤。 是名五应取诤。 复有五事不应取诤。 二众以力取诤。 不善取诤。 不善取灭诤事。 不善取灭诤义。 不敬上座中座下座。 是名五不应取诤。 复有五事应取诤。 二众不以力取诤。 善取诤。 善取灭诤事。 善取灭诤义。 恭敬上座闼利吒比丘中座下座比丘。 是名五事应取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不善诵毗尼。 不能说相似句义。 诤比丘执所犯事。 如钩锁难解不满五岁依止他。 不解十直。 是名五法。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复有五法成就。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善诵毗尼。 善能分别相似句义。 净比丘不执所犯。 满五岁不依止他。 解十直。 是名五。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佛语优波离。 闼利吒比丘取诤时。 应以五事观。 此中谁先来清净持戒。 谁多闻智慧善诵阿含。 谁于师如法。 谁信佛法僧。 谁不轻佛戒。 是名五。 闼利吒比丘。 应以此五事善观诤者。 又优波离。 有诤比丘。 到闼利吒比丘边。 求断诤相言时。 是闼利吒比丘。 以此五事观已取诤。 谁先来持戒清净。 谁多闻诵阿含。 谁有呵责事。 先不与闼利吒比丘有嫌耶。 能取灭诤。 如佛法毗尼灭。 是名优波离有诤比丘相言时。 闼利吒比丘以五事观。 十诵律卷第四十九<<[41][42][43][44][45][46][47][48][49][50] . .. >> 十诵律卷第五十(第八诵之三)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增一法之三五法下有五事群党。 能于僧中起诤。 如是起诤多有恼乱。 减损天人。 有诤比丘以非法约敕。 有群党说。 轻读诵修多罗比丘。 遮说戒者。 助斗诤相言。 是名五事。 有群党僧中起诤。 如是起诤多有恼乱。 减损天人。 有五事不群党。 僧中不起诤。 如是不起诤不恼乱。 增益天人。 有诤比丘如法约敕。 不群党说。 敬诵修多罗者。 不遮说戒者。 不助斗诤相言。 是名五。 非群党不起诤。 如是不起诤故不恼乱。 增益天人。 有五举事者。 有羞不能次第答。 若上座问时。 不能次第答。 若问时怖。 问异答异。 恃群党轻上座。 非法言法。 法言非法。 是名五举事者。 羞不能次第答。 有五举事者。 为他所难。 能次第答。 若上座问时。 能次第答。 问时不怖。 问答不异。 不恃群党。 不轻上座。 非法言非法。 法言法。 是名五。 为人所难能次第答。 有五事举事人。 羞不能次第答。 不善知句义。 先有嫌取二诤根本。 若白衣沙弥诤根本。 使他比丘举。 不知修多罗句义。 若说不定。 不知比丘三事所住见闻疑处。 是名五举事人。 不能次第答。 有五法举事。 比丘为人所难。 能次第答。 知句义。 先无嫌。 不取二诤根本。 不求白衣沙弥诤根本。 不使他比丘举。 知修多罗句义。 说定。 知比丘三事所住见闻疑处。 是名五法举事。 比丘为人所难。 能次第答。 有五种成羯磨。 现前成。 与欲成。 同见成。 从有信优婆塞闻成。 作羯磨竟默然已成。 有五法共要。 若乞听已不举他是事应此处说共要。 此事应彼处说共要。 此事应随处说共要。 随汝所犯事我乐示汝。 出过已。 如恶马难调拔橛合缰驱去。 佛语优波离。 求义比丘从他闻义时。 有五事应善分别义。 是实非实时非时似义不似义。 是义起斗诤相言。 僧破僧恼僧别僧异。 于是义不起斗诤相言。 僧不破不恼不别不异。 优波离。 是名求义比丘从他闻义时以五事善分别义。 比丘有五事。 能使僧不生清净。 谓说佛法僧戒过不随威仪。 是名五事能使僧生不清净。 有五事。 能使僧生清净。 谓不说佛法僧戒过随威仪。 是名五事能使僧生清净。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不如根本说。 趣说因他说。 所说不与句义相应。 以不相应句义说。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如根本说。 不趣说。 不因他说。 所说与句义相应不以不相应句义说。 是名五法。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法。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不筹量受他所说。 受他不具足语。 受他趣语。 受他不定语。 不三重问。 是名五法。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事。 贵比丘能灭诤。 筹量受他语。 受具足语。 不受趣语。 不受不定语。 三重问。 是名五贵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 贵比丘不能灭诤。 自说不能了义。 亦不解他所说。 不能令他解所说。 重说扰乱忘失句义。 不知修多罗句义。 是名五事。 贵比丘不能灭诤。 复有五事。 贵比丘能灭诤。 自说能了。 解他所说。 所说能令他解。 不重说不失句义。 不失修多罗句义。 是名五贵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 贵比丘不能灭诤。 不差自说。 事未成便先说。 不知和合众所说。 恼他。 重说扰乱。 是名五事。 贵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事。 贵比丘能灭诤。 差而说。 事成便说。 知和合众所说。 不恼他。 不重说。 是名五事。 贵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法成就。 贵比丘持律者不差自说。 若是上座若上座等。 若是说戒人若说戒人等。 观群党有力势。 若白僧。 若欲呵上座。 是名五法。 贵比丘持律。 他不差得自说。 有五法。 贵比丘持律得自说。 若诤比丘破戒轻戒无威仪。 如小儿无智。 不广知毗尼。 乐作非法无羞无羞群党。 是名五法。 闼利吒比丘持律。 有五法成就。 不差得说。 又上座比丘五事应呵若破戒轻戒无威仪。 如小儿无智。 不广知毗尼。 乐于非法非法群党。 是名上座有五事应呵。 上座比丘复有五事应呵。 若上座恶邪见。 恶邪见故生倒见。 乐非法非时说非实说。 于正法中趣有所说。 无羞无羞群党。 是名上座有五事应呵。 优波离。 僧中断事比丘。 若欲到僧中断事时。 应先住五法。 然后往到僧中。 应恭敬恭敬入脱革屣。 不覆右肩不覆头。 又应恭敬恭敬入脱革屣。 不覆右肩不现胸。 又应恭敬恭敬入脱革屣。 不覆右肩不反抄衣。 又应恭敬恭敬入脱革屣。 不覆右肩不得披衣令两向。 又应恭敬恭敬入惭愧毁誉不异善心慈心怜愍心。 不说世间事。 在座坐时。 应生善心。 不僧中无恭敬恭敬心。 佛语优波离。 如是僧中断事时。 有斗诤者。 是断事比丘。 应嘱授已从座起去。 若善说者应默然住。 优波离。 僧中断事比丘。 应在自坐处说法。 若自说若劝他说言。 比丘汝说法。 有五大贼。 劫贼盗贼诈取贼诋谩贼受寄贼。 有五种取他物。 劫取盗取诈取诋谩取法取。 是名五取。 有五种人不应与听。 无羞人。 无所畏人。 先有嫌人。 少智人。 欲舍比丘法人。 有五种施无福。 施女人。 施戏具。 施画男女合像。 施酒。 施非法语。 是名五无福施。 复有五无福。 施器仗。 施刀。 施毒药。 施恶牛。 施教他作。 如是施。 是名五无福施。 有五布萨。 如先说。 有五种。 自说阿罗汉得罪。 不狂心说。 不乱心说。 不苦痛说。 非实向未受大戒人说。 非增上慢说。 是名五自说阿罗汉得罪。 复有五自说阿罗汉无罪。 狂心说。 乱心说。 苦痛说。 实得向大戒人说。 增上慢说。 是名五自说阿罗汉无罪。 复有五自说阿罗汉得罪。 不狂不乱不苦痛。 不实向未受大戒人说。 无所畏说。 是名五自说阿罗汉得罪。 复有五自说阿罗汉无罪。 狂说乱说苦痛说。 实得向受大戒人说。 不无畏说。 是名五自说阿罗汉无罪。 复有五不自说阿罗汉得罪。 作相作异相异威仪先教他说以他名说。 是名五不自说阿罗汉得罪。 复有五不自说阿罗汉无罪。 不作相。 不作异相。 不异威仪。 先不教他说。 不以他名说。 是名五不自说阿罗汉无罪。 复有五不自说阿罗汉得罪。 作相作异相异威仪。 先教他说。 先教他屏处说。 是名五不自说阿罗汉得罪。 复有五不自说阿罗汉无罪。 不作相。 不作异相。 不异威仪。 不教他说。 不先教他屏处说。 是名五不自说阿罗汉无罪。 喜忘比丘往白衣家数数犯五事。 犯非时入家。 独与女人屏处。 有食家与女人坐。 数数食。 无净人与女人说法。 是名五喜忘比丘入白衣家数数犯。 有五种折伏。 不使作。 不共语。 不看视。 不教授。 不听有所作。 是名五种折伏。 有五相似。 世尊相似。 法相似。 僧相似。 戒相似。 闼梨吒比丘相似。 是名五相似。 复有五不相似。 世尊不相似。 法不相似。 僧不相似。 戒不相似。 贵比丘不相似。 是名五不相似。 有五事犯僧伽婆尸沙。 人女有命。 取女人相。 生欲心。 欲作非梵行。 触小便处。 是名五事犯僧伽婆尸沙。 复有五种犯僧伽婆尸沙。 女人女人想。 人人想生欲心。 欲作非梵行。 触小便处。 身身相触。 是名五种犯僧伽婆尸沙。 有五大贼世间希有。 何等五。 一者作百人主。 二百三百四百五百人主。 如先说。 是名初大贼。 复有大贼。 用四方僧物。 如先说。 是名第二大贼。 复有大贼。 为饮食故妄语。 如先说。 是名第三大贼。 复有大贼。 破戒弊恶内烂流出。 非沙门自言沙门。 非梵行自言梵行。 是名第四大贼。 复有大贼。 若有佛所说。 若声闻所说。 仙人所说。 诸天所说。 化人所说。 从彼闻已。 自言我说。 有人言是持戒人得须陀洹。 答言实尔。 或默然受。 是名第五大贼。 因食生五罪。 若啖若食若索若取若担出界去。 是名因食生五罪。 因威仪生五罪。 来时去时住时坐时大小便时。 是名五因威仪生罪。 因人生五罪。 女人不能男人。 二根人。 外道人。 不受大戒人。 是名五因人生罪。 复有五因人生罪。 苦切人。 依止人。 驱出人。 下意人。 觅罪相人。 是名五因人生罪。 复有五因人生罪。 不见摈人。 不作摈人。 恶邪不除摈人。 别住人。 不共住人。 是名五因人生罪。 复有五因人生罪。 别住人。 别住竟人灭摈人。 贼住人。 污比丘尼人。 是名五因人生罪。 复有五种人。 不应与听。 别住人。 别住竟人。 摩那埵人。 摩那埵竟人。 灭摈人。 是名五不应与听。 复有五人。 不应与听。 苦切人。 依止人。 驱出人。 下意人。 觅罪相人。 是名五不应与听。 复有五种人。 不应与听。 不见摈人。 不作摈人。 恶邪不除摈人。 别住人。 不共住人。 是名五不应与听。 复有五种人。 不应与听。 无羞人。 无所畏人。 先有嫌人。 少智人。 恐怖人是名五人不应与听。 不应共要。 不应与听遮说戒。 不应与听遮自恣。 不应与听遮教诫。 如是五种人。 若与听。 若共要。 若听遮说戒。 若听遮自恣。 若听遮教诫。 得罪。 佛语优波离。 比丘欲举他时。 应自住五法。 然后举他。 身清净。 口清净。 先来清净。 多闻广知通利阿含。 不至恶聚落。 优波离。 先自住是五法。 然后举他。 优波离。 何故先自住五法。 若后有比丘言。 汝身不清净。 云何举他。 先自净身然后举他。 身不清净。 如是口不清净。 先来不清净。 寡闻不通利阿含。 至恶聚落。 如是等应先自净。 然后举他。 优波离。 是名五先自净然后举他。 有五法成就。 不应差守物。 不知得处。 不知价。 不知受。 不知数。 喜忘。 是名五法不应差守物。 有五事应差守物。 知得处知价知受知数不喜忘。 是名五法应差。 有五事不应差守衣。 不知得处。 不知价。 不知受不知数。 喜忘。 是名五不应差守衣。 有五事应差守衣。 知得处知价知受知数不喜忘。 是名五法应差守衣。 有五事不应差分衣。 不识衣。 不识衣色。 不知价。 不知数。 不知与不与。 是名五法不应差分衣。 有五法成就。 应差。 分衣。 识衣识衣色知价知数知与不与。 是名五法成就应差分衣。 复有五法成就。 不应差分衣爱嗔怖痴不知分不分。 是名五法成就不应差分衣。 有五法成就。 应差分衣。 无爱嗔怖痴知分不分。 是名五法成就应差分衣。 有五布萨难。 王难贼难若王等难人难恶兽难。 是名五布萨难。 有五种移布萨。 从阿练若处至僧坊。 从僧坊至阿练若处。 若王敕贼敕。 若僧破为和合。 是名五移布萨。 有破戒比丘。 数至他家有五过。 教他非法。 教他非毗尼。 教他至恶威仪边。 教他邪见。 教听非法。 是名五破戒比丘数至他家有五过。 有不破戒比丘。 至他家有五益利。 以法教。 以毗尼教。 教至善威仪边。 教正见。 教往听正法。 是名五不破戒比丘至他家有五利。 复有五破戒比丘。 至他家有五过。 教身业不善口业不善。 教近恶知识。 教邪见。 教往听非法。 是名五破戒比丘至他家有五过。 有不破戒比丘。 至他家有五益利。 教身善口善近善知识。 教正见。 教听正法。 是名不破戒比丘至他家有五益利。 比丘有五不可行处。 童女寡妇妇淫女比丘尼。 是名五比丘至不可行处。 复有五比丘至不可行处。 童女寡妇淫女外道不能男。 是名五比丘至不可行处。 复有五。 比丘至不可行处。 僧能与作苦切羯磨。 童女寡妇妇淫女比丘尼。 是名五。 如苦切。 依止驱出下意觅罪相亦如是。 复有五。 比丘至不可行处。 僧能与作苦切羯磨。 童女寡妇淫女外道不能男。 是名五。 如苦切。 依止驱出下意觅罪相亦如是。 复有五。 比丘至不可行处。 僧不与舍苦切羯磨。 童女寡妇妇淫女比丘尼。 是名五。 如苦切。 依止驱出下意觅罪相亦如是。 复有五。 比丘至不可行处。 僧不与舍苦切羯磨。 童女寡妇淫女外道不能男。 是名五。 僧不与舍苦切羯磨。 如苦切。 依止驱出下意觅罪相亦如是。 复有五。 僧不生清净心。 说佛过如先说。 复有五。 僧生清净心。 不说佛过如先说。 复有五不相似。 如先说。 有五法相似。 亦如先说。 有五事。 应折伏共行弟子。 于和上无爱无敬无惭无愧。 乐不应行处。 是名五应折伏共行弟子。 复有五事。 应折伏共行弟子。 于和上无爱无敬。 无惭无愧。 不与和上法衣食。 是名五应折伏共行弟子。 复次共行弟子有五事。 和上不折伏得罪。 无爱无敬无惭无愧。 乐不应行处。 是名五事。 和上不折伏共行弟子。 和上得罪。 复有五事。 共行弟子和上不折伏。 和上得罪。 无爱无敬无惭无愧。 不与和上法衣食。 是名五。 和上不折伏共行弟子。 和上得罪。 有五事。 和上不应受共行弟子悔过。 于和上无爱无敬无惭无愧。 乐不应行处。 是名五。 和上不应受共行弟子悔过。 复有五事。 不应受悔过。 于和上无爱无敬无惭无愧。 不与和上法衣食。 是名五。 和上不应受共行弟子悔过。 有五事。 和上受共行弟子悔过得罪。 无爱无敬无惭无愧。 乐不应行处。 是名五。 和上受共行弟子悔过得罪。 复有五事。 和上受共行弟子悔过得罪。 无爱无敬无惭无愧。 不与和上法衣食。 是名五法。 和上受共行弟子悔过得罪。 有五事。 和上不应折伏共行弟子。 于和上有爱有敬有惭有愧乐应行处。 是名五法。 和上不应折伏共行弟子。 复有五事。 不应折伏共行弟子。 于和上有爱有敬有惭有愧。 与和上法与衣食。 是名五。 和上不应折伏共行弟子。 复有五事。 和上折伏共行弟子。 有过罪有爱有敬有惭有愧乐应行处。 是名五。 折伏共行弟子得罪。 复有五。 和上折伏共行弟子得罪。 有爱有敬有惭有愧。 与和上法衣食。 是名五。 和上折伏共行弟子得罪。 有五事。 应受共行弟子悔过。 于和上。 有爱有敬有惭有愧乐应行处。 是名五。 应受共行弟子悔过。 复有五。 应受共行弟子悔过。 有爱有敬有惭有愧。 与和上法衣食。 是名五。 应受共行弟子悔过。 有五事。 和上受共行弟子悔过无罪。 于和上有爱有敬有惭有愧乐应行处。 是名五。 和上受共行弟子悔过无罪。 复有五。 和上受共行弟子悔过无罪。 于和上有爱有敬有惭有愧。 与和上法衣食。 是名五。 和上受共行弟子悔过无罪。 有五种人。 不应为说毗尼。 试问。 无疑问。 不为悔所犯问。 诘问。 不受语问。 是名五种人不应为说。 有五种人应为说比尼。 不试问。 有疑问。 为悔所犯问。 不诘问。 受语问。 是五种人。 应为说比尼。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恃力势语。 无畏难语。 怖语。 惊语。 不利根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不恃力语。 有所畏语。 不怖语。 不惊语。 利根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大语不相善语。 疾语改易语。 不与法相应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不大语相善语。 不疾语不改易语。 与法相应语。 是名五事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语喜忘。 不审谛语。 恶性语。 嗔语试语。 是名五事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语不喜忘。 审谛语不恶性语。 不嗔语不试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毁呰语遏截语讥刺语。 不唱善语。 出过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不毁呰语。 不遏截语。 不讥刺语。 唱善语。 不出过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不具足语。 覆藏语。 窃语浑杂语。 被呵折语。 是名五事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具足语不覆藏语。 不窃语不浑杂语。 不被呵折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不实语诡语。 改易语。 非时语。 失期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实语不诡语。 不改易语。 不非时语。 不失期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欲举他语。 举他语。 轻他语。 呵责语。 有嫌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不欲举他语。 不举他语。 不轻他语。 不呵责语。 无嫌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破众语。 欲破众语。 破义语。 乐破语。 求名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不破众语。 不欲破众语。 不破义语。 不乐破语。 不求名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爱语嗔语怖语痴语人不信受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不爱语不嗔语。 不怖语不痴语。 人信受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不恭敬语。 不恭敬入语。 著革屣语。 覆右肩语。 覆头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恭敬语。 恭敬入语。 脱革屣语。 不覆右肩语。 不覆头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不通利修多罗语。 不通利毗尼语。 不善诤义语。 不善知诤。 起因缘语。 不善知灭诤义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善修多罗义语。 善毗尼义语。 善诤义语。 善知诤起因缘语。 善灭诤义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身力语口力语。 非修多罗语。 非法语非毗尼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不身力语。 不口力语。 如修多罗语。 如法语如毗尼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不被劝语。 不被差语。 不白众语。 不观察语。 无畏难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被劝语被差语。 白众语观察语。 不无畏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 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慰恤语。 受慰恤语。 筹量语。 为利语。 取他意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不慰恤语。 不受慰恤语。 不筹量语。 不为利语。 不取他意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不善义语。 不善句语。 应先语便后语。 应后语便先语。 应说此语便说彼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善义语善句语应先先语。 应后后语。 应说此语说此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少智。 少诵阿含。 不通达阿含。 不受学阿含。 不知阿含句义。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不少智。 多诵阿含。 通达阿含。 受学阿含。 知阿含句义。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为斗语。 为破语。 为相持语。 为相言语。 为诤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不为斗语。 不为破语。 不为相持语。 不为相言语。 不为诤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违誓语。 不问语。 不三问语。 不识言者语。 不识诤者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不违誓语问语三问语。 识言者语。 识诤者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忘阿含语。 失文句语。 漏失阿含语。 不通利阿含语。 不恭敬受阿含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不忘阿含语。 不失文句语。 不漏失阿含语。 通利阿含语。 恭敬受阿含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重说众语。 持众语异语。 为利语求他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不重说众语。 不持众语。 不异语。 不为利语。 不求他语。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众说悔过便说其罪。 令不嗔者嗔。 嗔者不止。 所说如风。 人不信受。 所说义不合毗沙耶经。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众说悔过不说其罪。 令不嗔者不起嗔。 嗔者能止。 所言信受。 所说义合毗沙耶经。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佛语优波离。 若下座比丘向上座悔过时。 应先住五法向上座悔过。 从座起。 偏袒著衣。 脱革屣。 右膝著地。 以两手捉上座足。 如是三说。 如悔过。 与欲清净受自恣出罪亦如是。 有五法。 举事者不能举他。 身不清净。 口不清净。 少智。 不通利阿含。 乐不可行处。 是名五举事者不能举他。 身不清净。 口不清净。 不通利阿含。 少智。 乐不可行处。 复有五事。 举事者能举他。 身清净口清净。 多智。 通利阿含。 不乐不可行处。 是名五法能举他。 身清净口清净。 通利阿含多智。 不乐不可行处。 有五事。 十岁比丘应畜大戒弟子。 受大戒若十岁若过十岁。 持戒有智能断弟子疑。 能破弟子邪恶见。 复有五事。 十岁比丘应畜大戒弟子。 能教持戒能教毗尼。 教阿毗昙。 若弟子在他方不乐。 能自将来若因他将来。 若病能自看若使他看。 复有五事。 十岁比丘应畜大戒弟子。 有信有戒有施多闻智慧。 又能令弟子入信。 随信住信戒施闻慧。 能令入能令随住。 是名五。 复有五事。 十岁比丘应畜大戒弟子。 自住无学戒无学定无学慧无学解脱无学解脱知见。 能教弟子住是无学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是名五法十岁比丘应畜大戒弟子。 若十岁比丘。 无是五法畜大戒弟子。 有罪。 若有是五法。 应与他依止。 若十岁比丘。 无是五法与他依止。 有罪。 若有是五法应畜沙弥。 若十岁比丘。 无是五法畜沙弥。 有罪(五法竟)。 六法初有六诤本。 一者嗔恨不语。 二者恶性欲害。 三者贪嫉。 四者谄曲。 五者无惭愧。 六者恶欲邪见。 是名六诤本。 有六教法。 应随不应逆。 和上教。 阿阇梨教。 众僧教王教。 若王等教。 闼利吒比丘教。 是名六教不应逆。 有六羯磨。 白羯磨。 白二羯磨。 白四羯磨。 僧羯磨。 闼利吒比丘羯磨。 说戒羯磨。 是名六羯磨。 有六学。 增上戒。 增上意。 增上智。 增上威仪增上毗尼。 增上波罗提木叉。 是名六学。 有六请。 僧请众人请。 人请钵请。 衣请食请。 是名六请。 有六不具足。 戒不具足。 见不具足。 命不具足。 威仪不具足。 自不具足。 他不具足。 是名六不具足。 有六具足。 戒具足。 见具足。 命具足。 威仪具足。 自具足。 他具足。 是名六具足。 时长老优波离。 往到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已白佛言。 善哉世尊。 愿略说法要。 令我知是法是毗尼是佛教。 佛语优波离。 若法随欲不随无欲。 随和合不随不和合随过不随无过。 随增长不随不增长。 随往来不随不往来。 随烦恼不随无烦恼。 汝知是非法非毗尼非佛教。 又优波离。 有法随无欲不随欲随不和合不随和合。 随无过不随过。 随不增长不随增长。 随不往来不随往来。 随非烦恼不随烦恼。 汝知是法是毗尼是佛教。 长老阿那律。 往到佛所头面作礼白佛言。 善哉世尊。 愿略说法。 令我知是法是毗尼是佛教。 佛言。 善哉。 若法随贪不随无贪。 随无厌不随厌。 随多欲不随少欲。 随不知足不随知足。 随恶见不随不恶见。 阿那律。 汝知是非法非毗尼非佛教。 阿那律。 若法随无贪不随贪。 随厌不随无厌。 随少欲不随多欲。 随知足不随不知足。 随不恶见不随恶见。 汝知是法是毗尼是佛教。 如优波离所问。 大爱道亦如是问。 如长老阿那律所问。 鸡舍瞿昙弥亦如是问。 有六现前。 僧现前。 众人现前。 人现前。 和上现前。 阿阇梨现前戒现前。 是名六现前。 有六取。 劫取盗取。 诈取受寄取。 诋谩取如法取。 是名六取。 有六和摄法。 以修身慈劝梵行者。 尊重敬爱思惟摄取。 发起精进向一泥洹。 口慈意慈亦复如是。 如法得施衣钵。 余物施诸梵行。 尊重敬爱思惟摄取。 发起精进向一泥洹。 护戒不缺不犯不退。 清净满足为佛所叹。 能尽受持劝诸梵行。 尊重敬爱思惟摄取。 发起精进向一泥洹。 所得正见能出正要。 劝诸梵行。 尊重敬爱思惟摄取。 发起精进向一泥洹。 是名六和摄法(六法竟)。 七法初有七财。 信财戒财闻财施财慧财惭财愧财。 是名七财。 有七力。 信力精进力惭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 是名七力。 有七止诤。 现前止自言止忆念止不痴止觅罪相止多觅罪止布草止。 是名七止诤。 有七衣。 麻衣沙拏衣刍摩衣憍施耶衣翅夷罗衣钦婆罗衣劫贝衣。 是名七衣。 有七内众。 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 是名七内众。 有七法。 令正法灭亡没。 无信懈怠无惭无愧喜忘无定少智。 是名七法。 令正法灭亡没。 有七非正法。 不敬法不敬义不敬时不知足不自敬不敬众不分别人。 是名七。 有七正法敬法敬义敬时知足自敬敬众分别人。 是名七正法。 持律有七德。 能持佛内藏。 能善断诤。 以持戒故在外道顶上住。 以持律故无能诘者。 以持律故不咨问他。 于众中说戒无所畏。 能断有疑。 能令正法久住。 是名持律七德。 有七大持律。 毗婆尸佛。 式佛。 随叶佛。 俱留孙佛。 俱那含牟尼佛。 迦叶佛。 释迦牟尼佛。 是名七大持律(七法竟)。 八法初有八众。 刹利众。 婆罗门众。 居士众。 沙门众。 比丘众。 比丘尼众。 优婆塞众。 优婆夷众。 是名八众。 有八法。 能证泥洹果。 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是名八法。 能证泥洹果。 有八施。 果得施。 依止得施。 制限得施。 因缘得施。 僧得施。 现前得施。 安居得施。 指示得施。 是名八施。 因八事舍迦絺那衣。 三衣足时衣成时。 去时闻时失衣时。 发心不还时。 过齐限时。 共僧舍时。 是名因八事舍迦絺那衣。 有八种屐不应畜。 木屐多罗屐。 波罗舍屐竹屐。 叶屐文若屐。 披披屐钦婆罗屐。 是名八种屐不应畜。 有八随世法。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是名随世八法。 有八种难。 王难贼难火难水难恶兽难龙难人难非人难。 是名八难。 有比丘。 行别住时舍戒。 舍已还受。 还受已白诸比丘。 我行别住中。 舍戒已还受。 我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本已行别住。 即以是行别住。 更不应与。 如舍戒自言我是沙弥。 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亦尔。 若别住竟舍戒。 舍已还受戒。 受戒已白诸比丘。 我别住竟舍戒。 舍戒已更受戒。 我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本已行别住竟。 应教求摩那埵。 如舍戒自言我是沙弥。 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亦尔。 有比丘。 行摩那埵时舍戒。 舍已还受戒。 受戒已语诸比丘。 我行摩那埵中。 舍戒还受戒。 我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即本行摩那埵。 更不须与。 如舍戒自言我是沙弥。 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亦尔。 若行摩那埵竟舍戒。 舍戒已还受戒。 受戒已白诸比丘。 我行摩那埵竟舍戒。 舍戒已还受戒。 我当云何。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本已行摩那埵竟。 应教求出罪羯磨。 如舍戒自言我是沙弥。 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亦尔(八法竟)。 九法初有九恼。 是人已侵损我。 当侵损我。 今侵损我。 于彼生恼。 是人已利益我怨家。 当复利益。 今复利益。 于彼生恼。 是人已侵损我知识。 当复侵损。 今复侵损。 于彼生恼。 是名九恼。 有九舍恼。 是人已侵损我。 当侵损我。 今侵损我。 云何令彼不侵损我而利益我。 当于彼舍恼心。 是人已利益我怨家。 当复利益。 今复利益。 云何令彼不利益我怨家。 当舍彼恼心。 是人已侵损我知识。 当复侵损。 今复侵损。 云何令彼不侵损我知识。 当于彼舍恼心。 是名九舍恼(九法竟)。 十法初有十事。 令正法灭亡没。 非法言法。 法言非法。 非毗尼言毗尼。 毗尼言非毗尼。 非犯言犯。 犯言非犯。 轻言重。 重言轻。 无残言残。 残言无残。 是名十事令正法灭亡没。 有十事。 不令正法灭亡没。 非法言非法。 法言法。 非毗尼言非毗尼。 毗尼言毗尼。 非犯言非犯。 犯言犯。 无残言无残。 残言残。 轻言轻。 重言重。 是名十事不令正法灭亡没。 有十法名上座。 有所住处。 无畏无能遮者。 有长老息烦恼。 多知识有名闻。 能令他生净心。 辩才具足无能胜者。 无有滞碍义趣明了。 闻者信受。 善能安详入他家。 能为白衣说深妙法。 分别诸道。 劝令行施斋戒。 令他舍恶从善。 自具四谛。 现法安乐无有所乏。 是名上座十法。 乌回鸠罗比丘成就十法。 僧不应差。 不知诤根。 本来往处。 不知诤。 不善分别诤。 不能知诤起因缘。 不能知诤义。 不善灭诤。 不能令诤灭已更不起。 戒不清净。 不能多闻。 少智。 是名十乌回鸠罗比丘僧不应差。 乌回鸠罗比丘。 有十事僧应差。 知诤来往处根本。 善知诤。 能分别诤。 知诤起因缘。 知诤义善灭诤。 灭诤已更不令起。 持戒清净多闻多智。 是名十乌回鸠罗比丘僧应差。 佛在婆伽国那梨槃聚落。 是中有优婆塞。 以信乐清净心作一房舍。 别与长老罗云。 长老罗云受已二月游行。 彼优婆塞闻长老罗云受舍已二月游行。 便持此舍施四方僧。 长老罗云二月游行。 还到所住处。 闻是优婆塞以是房施四方僧。 闻已往到佛所。 头面作礼白佛言。 世尊。 我在那梨槃聚落中住。 有优婆塞。 以信乐清净心作一房舍。 别施我。 我受已二月游行。 游行还闻是优婆塞以是房施四方僧。 世尊我今云何。 佛语罗云。 汝往语优婆塞言。 我将不犯汝耶。 汝见我非沙门非沙门行耶。 作身口过耶。 长老罗云受佛语已。 从坐起礼佛足右绕而去。 还自住处。 过是夜已。 著衣持钵入那梨槃聚落行乞食。 食已洗钵。 往是优婆塞家。 是优婆塞遥见长老罗云来。 见已著衣在一面立。 叉手合掌向长老罗云。 作是言。 善来长老罗云。 久不来。 罗云。 何以故来。 可就座坐。 时长老罗云即就座坐。 是优婆塞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已长老罗云语优婆塞。 我将不犯汝耶。 汝见我非沙门非沙门行耶。 作身口过耶。 答言。 大德不犯我。 我亦不见汝非沙门非沙门行作身口过。 时长老罗云。 为种种说法示教利喜已。 从坐起去。 往到佛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以是事向佛广说。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语诸比丘言。 有十非法施十非法受十非法用。 何等十。 已施一僧。 转与余僧。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已施一比丘尼僧。 转与余比丘尼僧。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已施三比丘。 转与余三比丘。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转与二比丘。 若与一比丘。 若与僧。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已施二比丘。 转与余二比丘。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转与一比丘。 若与僧若与三人。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已施一比丘。 转施余一比丘。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转施僧。 若施三人二人。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已施三沙弥。 转施余三沙弥。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转施二沙弥一沙弥若施僧。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已施二沙弥。 转与余二沙弥。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转施一沙弥。 若施僧若施三人。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已施一沙弥。 转施余一沙弥。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转与僧若施三人若施二人。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已施三比丘尼。 转施余三比丘尼。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转施二比丘尼一比丘尼若施僧。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已施二比丘尼。 转施余二比丘尼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转施一比丘尼。 若与僧若施三人。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已施一比丘尼。 转施余一比丘尼。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转施僧若施三人若二人。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已施三式叉摩尼。 转施余三式叉摩尼。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转施二式叉摩尼一式叉摩尼若施僧。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已施二式叉摩尼。 转施余二式叉摩尼。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转施一式叉摩尼。 若施僧若施三人。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已施一式叉摩尼。 转施余一式叉摩尼。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施僧若施三人若二人。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已施三沙弥尼。 转施余三沙弥尼。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转施二沙弥尼若一若僧。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已施二沙弥尼。 转施余二沙弥尼。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转施一沙弥尼。 若僧若施三人。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已施一沙弥尼。 转施余一沙弥尼。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转施僧若三人若二人。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已施三畜生。 转施余三畜生。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施二畜生若一畜生。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已施二畜生。 转施余二畜生。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转施一畜生若三畜生。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已施一畜生。 转施一畜生。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转施三若二。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已施比丘僧。 转施比丘尼僧。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已施比丘尼僧。 转施比丘僧。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僧破为二部。 已施此一部。 转施彼一部。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若已施彼一部。 转施此一部。 是名非法施非法受非法用。 前施是施。 后施非施。 如王为地主檀越。 是房舍卧具主。 但得看视。 不得夺一与一(十法竟)。 增一后一法初有三羯磨。 摄一切羯磨。 白羯磨。 白二羯磨。 白四羯磨。 有一破法堕恶道。 何等一。 所谓破僧。 有一犯堕恶道。 从身作。 谓出佛身血。 有一犯堕恶道。 从口作。 谓谤佛。 有一犯堕恶道。 所谓意念作别众。 有一犯堕恶道。 谓两舌教他破僧。 有一犯诘问堕恶道。 谓僧诘问。 非法非法想。 非法见故破僧。 非法作法想。 非法见故破僧。 非法法想疑破僧。 有一犯堕恶道。 从杀生起。 谓杀阿罗汉。 又一犯堕恶道。 从盗起。 偷佛物僧物。 又一犯堕恶道。 从淫起。 谓淫罗汉比丘尼。 又一犯堕恶道。 从妄语起。 谓自说得过人法(一法竟)。 二法初有二犯。 不善犯无记犯。 又二犯。 身犯口犯。 又二犯。 方便犯非方便犯。 又二犯。 调戏犯不调戏犯。 又二犯。 有同犯不同犯。 又二事同。 轻重。 又二事同。 有残无残。 又二不同。 轻重。 又二不同。 有残无残。 又二不同。 若向他悔若自悔。 又二犯。 有限犯无限犯。 又二犯。 处犯方犯。 又二犯。 可数犯不可数犯。 又二犯。 有出时犯欲出犯。 又二犯。 入犯欲入犯又二犯。 起犯欲起犯。 又二犯。 时犯非时犯。 又二犯。 堕犯不堕犯。 又二犯。 偷兰遮犯白衣相应犯。 又二犯。 重破犯不重破犯。 又二犯有残犯无残犯。 又二犯。 轻犯重犯。 又二犯。 被举犯。 举者犯。 又二犯。 向他悔犯自悔犯。 又二犯。 戒中犯非戒中犯。 又二犯。 白犯不白犯。 又二犯。 暂犯尽形犯。 又二犯。 有过犯无过犯。 比丘尼有二同犯。 轻犯重犯又二同犯。 残犯无残犯。 又二不同。 轻重。 又二不同。 有残无残。 又二不同。 向他悔自悔。 又二犯。 出界犯欲出界犯。 又二犯自称叹犯不自称叹犯。 又二犯。 起犯坐犯。 又二犯。 眠犯不眠犯。 又二犯语犯默然犯。 又二犯故犯不故犯。 有二痴。 无知痴放逸痴。 有二覆。 无知覆放逸覆。 又二人。 应与别住。 有二人。 应与摩那埵。 有二人。 应与本日治。 有二人。 应与出罪。 所谓比丘非比丘受大戒非受大戒者。 又二僧中断事者。 有被差不被差。 又二断事者。 被羯磨不被羯磨。 羯磨者有二功德。 谓得众意能无畏断事。 又二断事者。 有羞无羞。 又二断事者。 有私无私。 若以非法有私。 若如法无私。 又二断事者。 若自闻若从他闻。 又二断事者。 若自驱若教他驱。 又二断事者。 诤不诤。 又二断事者。 通利阿含不通利阿含。 又二断事者。 善分别阿含。 不善分别阿含。 又二断事者了语不了语。 又二断事者。 善语不善语。 又二断事者。 诘问不诘问。 又二断事者。 急性不急性。 又二断事者。 自知不自知又二断事者。 知量不知量。 又二断事者。 随众不随众。 又二断事者。 自誉不自誉。 又二断事者。 能止不能止。 又二断事者。 软语粗语。 又二断事者。 持戒不持戒。 有可呵不可呵。 应举不应举。 应敬不应敬亦尔。 又二无智。 戒犯见犯。 又二智。 戒不犯见不犯。 又二犯。 戒犯见犯。 又二不犯。 戒具见具。 又二种呵。 比丘非比丘受戒不受戒。 又二苦切。 有罚羯磨若僧和合与。 又二依止。 有罚若僧和合与。 有二驱出。 有罚羯磨若僧驱出。 又二下意。 有罚羯磨若僧与下意。 又二人应别住。 又二人应与摩那埵。 又二人应与本日治。 又二人应与出罪。 谓比丘非比丘受戒非受戒。 有二清净。 悔过发露罪名。 又二清净。 白不白若悔过若发露。 若僧诤应还付僧若与三人二人一人。 若僧诤僧应受。 三人二人一人亦应受。 若僧诤僧应灭。 三人二人一人亦应灭。 又二非法捡挍。 非法作法捡挍。 法作非法捡挍。 又二如法捡校。 非法作非法捡挍。 法作法捡挍。 又二梵罚。 不使作不教化(二法竟)。 三法初有三毗尼。 贪欲毗尼。 嗔恚毗尼。 愚痴毗尼。 有三非毗尼。 非贪欲毗尼。 非嗔恚毗尼。 非愚痴毗尼。 有三羯磨。 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 有三应屏处。 大便小便嚼杨枝。 有三犯。 贪欲犯嗔恚犯愚痴犯。 有三共住。 犯者不犯者自说者。 有三别住。 犯者不犯者自说者。 有三世所供养。 谓如来至真等正觉。 漏尽阿罗汉。 转轮圣王。 有三华供养。 有三香供养。 有三伎乐供养。 有三幡供养。 有三盖供养。 有三缯供养。 有三世所尊敬。 谓如来至真等正觉漏尽阿罗汉。 转轮圣王。 有三同意上中下。 上同意者。 应上中下同意。 中同意者。 不应上同意。 应中下同意。 下同意者。 应下同意。 不应上中同意。 上同意者。 作上中下同意好。 中同意者。 作中下同意好。 若作上同意者不好。 下同意者。 作下同意好。 若作上中同意者不好。 上同意者。 应作上中下同意取。 中同意者。 应作中下同意取。 不应上同意取。 下同意者。 应下同意取。 不应上中同意取。 有三知。 知犯知不犯知制戒(三法竟)。 四法初有四诤。 斗诤无根诤犯罪诤常所行诤。 有四药。 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有四众。 刹利众婆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 复有四众。 比丘众比丘尼众优婆塞众优婆夷众。 复有四众。 四天王众忉利天众魔众梵天王众。 复有四众。 被教众不被教众浊众清净众。 有四悲。 一怜愍。 二利益。 三不恼害。 四住正法。 有四止。 贪欲止嗔恚止愚痴止邪见止。 有四事故如来设教。 犯不犯轻重有四事故如来制戒。 为利益为处为时为人。 有四调伏。 苦切依止驱出下意有四药应观。 有净药杂不净。 不净杂净。 净杂净。 不净杂不净。 有四事。 斗诤事。 无根诤事。 犯罪诤事。 常所行诤事。 复有四事。 苦切依止驱出下意。 有四事。 不见摈。 不作摈。 恶邪不除摈。 觅罪相摈。 有四事。 若呵若骂若异语若默然。 如来以四境界故制戒。 神足境界。 智境界。 法境界。 人境界(四法竟)。 十诵律卷第五十<<[51][52][53][54][55][56][57][58][59][60] . .. >> 十诵律卷第五十一(第八诵之四)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五法初有五事故僧与下意。 说佛过法过僧过戒过。 作非威仪。 复有五事。 僧与作下意。 骂比丘。 道说比丘。 出比丘过。 处处说他过。 使他不得施不得住处。 复有五事。 僧与下意。 骂白衣道说白衣出白衣过。 处处说他过。 使白衣不得利失住处。 复有五事。 僧与下意。 比丘两舌斗他。 以比丘向比丘两舌。 以白衣向白衣两舌。 以比丘向白衣两舌。 以白衣向比丘两舌。 作世间法骂有五事。 形相生种作犯病。 复有五事。 形相生相作多烦恼作世间法骂。 有五种皮不应畜。 师子皮虎皮豹皮獭皮狸皮。 有五种皮不应畜。 象皮马皮狗皮野干皮黑鹿皮。 有五种粪扫衣。 不应畜。 火烧衣牛嚼衣鼠啖衣初嫁衣产衣。 有五事。 老比丘语不应受。 无义语。 非法语。 非毗尼语。 无怜愍语。 非教敕语。 有五。 自说阿罗汉。 如先说。 佛语优波离。 比丘欲入僧。 应住五法中。 如先说。 有五事。 犯僧伽婆尸沙。 如先说。 有五处分。 界处分。 施处分道径行处分。 戒处分。 见处分。 有五纯色不应畜。 纯赤纯青纯郁金色纯黄蓝色纯曼提咤色。 有五种大色不应畜。 穹伽色黔蛇色卢耶那色嵯梨多色呵梨陀罗色。 有五事。 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 不见言见。 不闻言闻。 不忆言忆。 不知言知。 非法言法。 是名五事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见言见。 闻言闻。 忆言忆。 知言知。 法言法。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随爱嗔怖痴非法言法。 是名五事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不随爱嗔怖痴法言法。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有犯。 不见言见。 不闻言闻。 不忆言忆。 不知言知。 非法言法。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有犯。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无犯。 见言见。 闻言闻。 忆言忆。 知言知。 法言法。 是名五事闼利吒比丘无犯。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有犯。 随爱随嗔随怖随痴非法言法。 是名五事闼利吒比丘有犯。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无犯。 不随爱嗔怖痴法言法。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无犯。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不善知诤。 不善知诤住处。 不善分别诤。 不知灭诤因缘。 不善知灭诤已更起因缘。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善知诤。 善知诤住处。 善分别诤。 善知灭诤因缘。 善知灭诤已更不复起因缘。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不善知修多罗。 不善知毗尼。 不善知诤不善知诤住处。 不善分别诤。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不能灭诤。 有五事。 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善修多罗。 善毗尼。 善知诤。 善知诤住处。 善分别诤。 是名五闼利吒比丘能灭诤。 有五事。 五岁比丘不依止他。 知犯知不犯知轻知重广通利戒。 是名五。 五岁比丘不依止他。 有五同意取。 若亲厚若活在若现前。 若取已当语令知。 取已彼必欢喜。 是名五同意取。 有五事故。 如来按行诸房舍。 为断比丘俗语故。 以床卧具不料理者为料理故。 已料理好安隐故。 看病比丘故。 未制戒欲制故。 是名五事如来按行房舍。 有五事。 如来知而故问。 为起因缘故。 为制戒故。 为分别义句故。 与修多罗文句相似故。 为后众生令自解故。 是名五事如来知而故问。 经行有五利益。 剿健有力不病消食意得坚固。 是名经行五利。 复有经行五利益。 能行故。 解劳故。 除风故。 消冷热病故。 意得坚固。 是名经行五利。 有五非法发露。 向别住人。 不共住人。 未受大戒众。 无残事。 不见是事发露。 是名五非法发露。 有五如法发露。 不向别住人。 不向不共住人。 不向未受大戒众。 以有残事。 见是事发露。 是名五事如法发露。 有五事。 非法作苦切羯磨。 非法非毗尼。 应遮应置。 无事不现前作。 无举者不令他忆不三问作。 是名五事作非法苦切羯磨。 有五如法作苦切羯磨。 是法是毗尼。 不应遮不应置。 有事现前作。 有举者令他忆念。 三问作。 是名五如法与苦切羯磨。 有五事。 名善好闼利吒比丘。 见言见。 闻言闻。 忆言忆。 知言知。 法言法。 是名五善好闼利吒比丘。 有五事。 名好闼利吒比丘。 不随爱嗔怖痴法言法。 是名五好闼利吒比丘。 有五事。 名好闼利吒比丘。 善分别取事。 无过者不说有过。 有过者说过。 不清净边生不清净。 清净边生清净。 法言法。 是名五好闼利吒比丘。 有五事。 名好闼利吒比丘。 善分别事不恃力。 僧中断事。 得听已举他事。 无偏私受悔过。 无偏私见他过。 无偏私说他过。 法言法。 是名五好闼利吒比丘。 有五事。 名好闼利吒比丘。 善取诤。 善知诤处。 善分别诤。 善知诤灭已更不起。 法言法。 是名五好闼利吒比丘。 有五事。 名好闼利吒比丘。 善知修多罗。 善知毗尼。 善知诤。 善知诤处。 法言法。 是名五好闼利吒比丘。 复有五事。 名好闼利吒比丘。 受戒满十岁若过十岁。 若持戒若多闻。 善如法断自疑他疑。 善能断自他恶邪见。 是名五好闼利吒比丘。 有五事。 名好闼利吒比丘。 善能令他住戒。 善教毗尼阿毗昙。 弟子若入他方不乐能将来。 能看病教他看。 是名五好闼利吒比丘。 有五事。 名好闼利吒比丘。 能令他有信有持戒有多闻有施有智。 是名五好闼利吒比丘。 复有五事。 名好闼利吒比丘。 若自住无学戒无学定无学。 智无学解脱解脱知见。 亦能令他住无学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是名五好闼利吒比丘。 复有五事。 名好闼利吒比丘。 知犯知不犯知轻知重广通利戒。 是名五好闼利吒比丘。 有五事。 名好闼利吒比丘。 知出家知羯磨知教授知依止知障道不障道。 是名五好闼利吒比丘(五法竟)。 六法如先说七法如先说八法初不应畜八种钵。 金钵银钵琉璃钵颇梨钵铜钵白镴钵木钵石钵。 是名八种钵不应畜。 余如先说。 九法初佛语优波离。 一比丘不能破僧。 二三四乃至九比丘清净同见者能破。 一比丘尼一式叉摩尼一沙弥一沙弥尼一出家一出家尼不能破僧。 二三四乃至九亦不能破。 优波离。 若有九比丘清净同见者能破僧。 有九犯。 犯波罗夷犯僧伽婆尸沙。 犯波逸提。 犯波罗提提舍尼。 犯突吉罗。 犯恶口突吉罗。 犯偷兰遮突吉罗。 犯毗尼突吉罗。 犯威仪突吉罗。 是名九犯有九退。 戒退见退命退。 威仪退自退他退。 知识退资生物退生死退。 是名九退。 有九不退。 戒不退见不退命不退。 威仪不退自不退他不退。 知识不退资生物不退生死不退。 是名九不退。 佛语优波离。 闼利吒比丘若断诤时。 应以九事。 观言者。 观诤者。 观威仪。 观来往处。 观亲里。 观知识。 观身口行。 观先来。 观云何相言。 应听他语应从他闻。 是名九应观言者诤者。 何等九事观彼言者。 观斗不斗。 观诤不诤。 观相持不相持。 观相言不相言。 观犯戒。 观犯见。 观犯命。 观言语。 观从他闻。 是名九应观。 彼言者。 尔时长老优波离。 往到佛所头面作礼在一面立。 善哉世尊。 愿略说法。 令我知是法是毗尼是佛教。 佛语优波离。 若法随欲不随无欲。 随嗔不随无嗔。 随嫉妒不随无嫉妒。 随往来不随不往来。 随增长不随不增长。 随斗不随无斗。 随诤不随无诤。 随相持不随不相持。 随相言不随不相言。 优婆离。 汝定知是非法非毗尼非佛教。 优婆离。 若法随无欲不随欲。 随无嗔不随嗔。 随无嫉妒不随嫉妒。 随不往来不随往来。 随不增长不随增长。 随不斗不随斗。 随不诤不随诤。 随不相持不随相持。 随不相言不随相言。 汝定知是法是比尼是佛教。 尔时长老阿那律。 往到佛所头面作礼在一面坐。 白佛言。 善哉世尊。 愿略说法。 令我知是法是比尼是佛教。 佛语阿那律。 若法随贪不随无贪。 随无厌不随厌。 随多欲不随少欲。 随不知足不随知足。 随难满不随易满。 随放逸不随不放逸。 随非法不随法。 随背法不随不背法。 随世俗语不随毗尼语。 佛语阿那律。 汝定知是非法非毗尼非佛教。 阿那律。 若法随无贪不随贪。 随厌不随无厌。 随少欲不随多欲。 随知足不随不知足。 随易满不随难满。 随不放逸不随放逸。 随法不随非法。 随顺法不随背法。 随比尼语不随俗语。 汝定知是法是毗尼是佛教。 如长老优波离所问。 大爱道亦如是问。 如长老阿那律所问。 瘦瞿昙弥亦如是问。 有九依止。 若善男子依止信心。 舍不善取善者。 是名舍不善取善。 戒闻施智亦尔。 是名善男子依止信心舍不善取善。 是人住是五法已。 应更证四法。 法忍随忍乐忍弃舍忍。 是名九依止。 有外道。 名婆呵树和。 往到佛所问讯在一面坐已白佛言。 瞿昙。 先在优楼频蠡国尼连禅河边。 在一迦和罗树下。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久我时彼处从瞿昙闻。 漏尽阿罗汉。 不还生死不作五事。 不故杀生不盗不淫不故妄语不饮酒。 我从瞿昙闻说是语。 即便信受。 佛言。 我先已说今亦复说。 漏尽阿罗汉。 不还生死不作九事。 不故杀生不盗不淫不故妄语不饮酒不随爱嗔怖痴。 是名九事。 有外道。 名沙陀。 往到佛所问讯。 在一面坐已白佛言。 瞿昙。 先在优楼频螺国尼连禅河边。 在一迦和罗树下。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久我时彼处从瞿昙闻。 漏尽阿罗汉。 不还生死不作五事。 不故杀生不盗不淫不故妄语不饮酒。 我从瞿昙闻说是语。 即便信受。 佛言。 我先已说今亦复说。 漏尽阿罗汉。 不还生死不作九事。 不故杀生。 不盗不淫。 不故妄语。 不饮酒。 不来还。 不起邪见。 见常法。 观生死无常。 是名九事。 有九恼。 无利无益。 恼我不安隐我。 余如先说(九法竟)。 十法初有十利。 摄僧故。 僧一心故。 僧安乐行故。 折伏高心故。 不信者令得信故。 已信者令增长故。 惭愧者令得安乐故。 遮今世恼漏故。 断后世漏故。 佛法久住故。 是名十利。 有十语。 随修多罗语毗尼语阿毗昙语。 和上语阿阇梨语。 戒语衣语钵语食语药语。 是名十语。 有十愿。 修多罗愿毗尼愿阿毗昙愿。 和上愿阿阇梨愿。 戒愿衣愿钵愿食愿药愿。 是名十愿。 有十羯磨。 白羯磨。 白二羯磨。 白四羯磨。 僧羯磨。 闼赖吒比丘羯磨。 戒羯磨。 非法羯磨。 如法羯磨。 别众羯磨。 和合众羯磨。 是名十羯磨。 有十治。 苦切。 依止。 驱出。 下意。 不见摈。 不作摈。 恶邪不除摈。 别住。 摩那埵。 本日治。 是名十治。 有十罚。 苦切依止驱出下意。 不见摈不作摈。 恶邪不除摈。 别住摩那埵本日治。 是名十罚有十遮受戒法。 杀父杀母。 杀阿罗汉。 出佛身血。 本犯重罪。 贼住比丘。 本白衣。 不能男。 污比丘尼。 越济人。 是名十遮受戒法。 有十难。 王难贼难火难水难恶兽难龙难人难。 非人难命难梵行难。 是名十难。 有十非毗尼。 谓十不善业。 有十毗尼。 谓十善业。 复有十非毗尼。 谓十邪。 有十毗尼。 谓无学十真。 有十无志。 别住者。 别住竟者。 行摩那埵。 行摩那埵竟。 苦切依止。 驱出下意。 不见摈不作摈。 是名十无志。 有十非法遮说戒。 非波罗夷。 不出波罗夷事。 不轻呵僧。 不出轻呵僧事。 不舍戒。 不出舍戒事。 随顺如法僧事。 不破戒不破见不破威仪。 不见不闻不疑。 是名十非法遮说戒。 何等十如法遮说戒。 犯波罗夷。 出波罗夷事。 轻呵僧。 出轻呵僧事。 舍戒。 出舍戒事。 不随顺如法僧事。 破戒破见破威仪。 见闻疑。 是名十如法遮说戒。 尔时佛在婆伽那梨槃国。 是中有一优婆塞。 有信乐心。 造一房舍。 别施长老罗云。 如先说。 有十利故如来结戒。 摄僧故。 僧一心故。 僧安乐住故。 折伏高心故。 不信者令信故。 已信者令增长故。 惭愧者得安隐住故。 遮今世恼漏故。 断后世漏故。 佛法久住故。 如来制戒制修多罗制毗尼制阿毗昙。 诵修多罗诵毗尼诵阿毗昙。 持修多罗持毗尼持阿毗昙。 持修多罗者。 持毗尼者。 持阿毗昙者。 摄修多罗。 摄毗尼。 摄阿毗昙。 和上阿阇梨。 共行弟子近行弟子沙弥。 教威仪毗尼。 说毗尼者。 波罗提木叉。 说波罗提木叉者。 遮波罗提木叉。 遮波罗提木叉者。 受自恣。 受自恣者。 遮受自恣。 遮受自恣者。 与欲。 与欲者受欲。 受欲者持欲。 持欲者说欲。 说欲者取欲。 取欲者与清净。 与清净者受清净。 受清净者持清净。 持清净者说清净。 说清净者取清净。 取清净者与欲清净。 与欲清净者受欲清净。 受欲清净者持欲清净。 持欲清净者说欲清净。 说欲清净者取欲清净。 取欲清净者与自恣。 与自恣者受自恣。 受自恣者持自恣。 持自恣者说自恣。 说自恣者取自恣。 取自恣者依止。 依止者与依止与依止者受依止。 受依止者舍依止。 舍依止者折伏驱出。 同意悔过。 受悔过者。 白羯磨。 白二羯磨。 白四羯磨。 苦切羯磨。 依止羯磨。 驱出羯磨。 下意羯磨。 不见摈不作摈。 恶邪不除摈。 别住摩那埵本日治。 出罪觅罪相。 举他令忆念共要羯磨。 羁系羯磨。 乞听羯磨。 听白羯磨。 不调伏者令调伏。 皆以十利故(十法竟)。 增十一相初有所犯事。 应言白应言不白。 答言。 犯应言白。 又犯。 应言色应言非色。 答言。 犯应言色。 又犯。 应言可见不可见。 答言。 应言可见。 又犯。 应言根数非根数。 答言。 应言根数。 又犯。 应言有漏非漏。 答言应言有漏又犯。 应言。 有为无为。 答言。 应言有为。 又犯。 应言世间出世间。 答言。 应言世间。 又犯。 应言阴摄非阴摄答言。 应言阴摄。 又犯。 应言界摄非界摄。 答言。 应言界摄。 又犯。 应言受不受。 答言。 应言受。 又犯。 应言四大造。 非四大造。 答言。 四大造。 又犯。 应言想非想。 答言。 应言想。 又犯应言乱心非乱心。 答言。 应言乱心。 又犯。 应言染不染。 答言。 有染有不染。 染者故犯。 佛结戒。 不染者不故犯戒。 又犯。 应言杂不杂。 答言。 应言杂。 又犯应言有欲无欲。 答言。 有欲。 又犯。 应言有著无著。 答言。 有著。 又犯。 应言有对无对。 答言。 有对。 又犯。 应言心非心。 答言。 有心。 又犯。 应言有报无报。 答言。 有报。 又犯。 应言业非业。 答言。 业。 又犯。 应言外入内入。 答言。 内入。 又犯。 应言过去未来现在。 答言。 有过去未来现在。 过去者。 若所犯事已向他发露悔过。 是名过去。 未来者。 未犯必当犯者。 是名未来。 现在者。 现有所犯。 是名现在。 又犯。 应言善不善无记。 答言。 不善无记。 不善者故犯。 佛结戒。 是名不善。 无记者。 不故犯戒。 是名无记。 又犯。 应言欲界色界无色界。 答言。 犯应言欲界。 又犯。 应言学无学。 答言。 非学非无学。 又犯。 应言见谛断思惟断答言。 思惟断。 颇有作是事犯即作是事非犯耶。 佛言。 有。 若比丘不受迦絺那衣畜长衣。 数数食。 别众食。 不白入聚落。 不著僧伽梨入聚落。 是名犯。 若比丘受迦絺那衣畜长衣。 数数食别众食。 不白入聚落。 不著僧伽梨入聚落。 是名非犯。 是名作是事犯即作是事非犯。 有作羯磨者有犯。 有作羯磨者非犯。 云何作羯磨者有犯。 作羯磨者非犯。 若比丘。 与比丘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 是比丘自见罪向他说。 若界外与舍羯磨。 即与共事共住教授。 有余比丘作是言僧与是比丘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 莫与是比丘共事共住教授。 答言。 是人见罪已与舍羯磨。 问言。 何处舍。 答言。 界外。 又言。 是不善舍。 若比丘。 与比丘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 若自见罪向他说。 界内与舍。 共事共住教授。 有比丘言。 僧与是比丘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 莫与是比丘共事共住教授。 答言。 是罪已舍。 问言。 何处舍。 答言。 界内。 又言。 善舍。 如是作羯磨者有犯。 如是作羯磨者非犯。 有知犯有不知犯。 知犯者。 知五种犯体。 是名知犯。 不知犯者。 不知五种犯体。 是名不知犯。 是人虽不知。 亦名为犯。 有自知犯有罪。 有他知犯有罪。 自知犯有罪者。 若知五种犯体。 是名自知犯有罪。 他知犯有罪者。 若可信优婆塞证知。 是名他知犯有罪。 有忆犯不忆犯。 忆犯者。 忆五种犯体。 是名忆犯。 不忆犯者。 不忆五种犯体。 是名不忆犯。 有现前犯不现前。 犯现前犯者。 现有所犯。 是名现前。 犯不现前犯者。 若未犯必当犯。 是名不现前犯有犯事不共住。 有犯事种种不共住。 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 若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 是名有犯事不共住有犯事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 有作羯磨不共住。 有作羯磨种种不共住。 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 若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 是名作羯磨不共。 住作羯磨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 有知不共住。 有知种种不共住。 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 若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 是名有知不共住有知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 不知不共住。 不知种种不共住。 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 若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 是名不知不共住不知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 有自说不共住。 有自说种种不共住。 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 若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 是名自说不共住自说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 有他说不共住。 有他说种种不共住。 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 若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 是名他说不共住他说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 有忆不共住。 有忆种种不共住。 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 若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 是名有忆不共住有忆种种不共住。 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 有不忆不共住。 有不忆种种不共住。 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 若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 是名不忆不共住不忆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 有现前不共住。 有现前种种不共住。 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 若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 是名现前不共住现前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 有不现前不共住。 有不现前种种不共住。 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 若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 是名不现前不共住不现前种种不共住有种种不共住非不共住。 有犯。 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 云何有犯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 若比丘。 与比丘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 犯是事。 僧与作羯磨。 即是事三人二人一人有知者。 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云何知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 若比丘。 与比丘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 是名知者僧与作羯磨。 即是事三人二人一人有不知者。 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 云何不知者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 若比丘。 与比丘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 是名不知者僧与作羯磨。 即是事三人二人一人有自说。 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 云何自说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 若比丘。 与比丘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 是名自说僧与作羯磨。 即是事三人二人一人有不自说。 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 云何不自说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 若比丘。 与比丘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 是名不自说僧与作羯磨。 即是事三人二人一人有忆者。 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 云何忆者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 若比丘。 与比丘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 是名忆者僧与作羯磨。 即是事三人二人一人有不忆。 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 云何不忆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 若比丘。 与比丘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 是名不忆者僧与作羯磨。 即是事三人二人一人。 有现前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 云何现前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 若比丘。 与比丘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 是名现前僧与作羯磨。 即是事三人二人一人。 有不现前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 云何不现前僧与作羯磨三人二人一人。 若比丘。 与比丘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 是名不现前僧与作羯磨即是事三人二人一人。 有四调伏羯磨。 苦切。 依止。 驱出。 下意。 颇有从是事。 自说破僧。 未受戒不应受。 已受者应灭。 即是事自说破僧。 未受戒者与受。 已受者不应灭邪。 佛言。 有。 若非法非法想。 作法见破僧。 未受戒者不应受。 已受者应灭。 若法想破僧。 未受戒者应受。 已受者不应灭。 颇有从是事。 自言贼住比丘。 未受戒者不应受。 已受者应灭。 即是事自言贼住比丘。 未受戒者应受已受者不应灭耶。 佛言。 有。 若再三听布萨。 是人未受戒者不应受。 已受者应灭。 若一布萨或听或不听。 未受者应受。 已受者不应灭。 颇有是事。 污比丘尼。 未受者不应受。 已受者应灭。 即是事污比丘尼。 未受戒者应受。 已受者不应灭耶。 佛言。 有。 若以淫污比丘尼。 未受戒者不应受。 已受者应灭。 若以身相触污比丘尼。 未受应受。 已受者不应灭。 颇有是事。 自言我杀父母。 未受戒者不应受。 已受者应灭。 即是事自言我杀父母。 未受者应受。 已受者不应灭耶。 佛言。 有。 若知是父母。 无有异想不误杀。 未受者不应受。 已受者应灭。 若不知有异想误杀父母。 未受戒者应受。 已受者不应灭。 尔时长老优波离问佛言。 世尊。 颇有善心杀父母。 得波罗夷并逆罪耶。 不善心杀父母。 无记心杀父母耶。 佛语优波离。 有善心杀父母得波罗夷并逆罪不善心杀无记心杀。 云何善心杀。 若母病受苦恼。 杀令离苦。 是名善心杀母得波罗夷并逆罪。 云何不善心杀母。 若为利杀。 是名不善心杀母。 得波罗夷并逆罪。 云何无记心杀母。 若作方便已。 自眠时母死。 是名无记心杀母。 得波罗夷并逆罪。 又问。 颇有善心杀母。 犯波罗夷是逆罪。 有善心杀母。 不犯波罗夷非逆罪耶。 佛言。 有善心杀母。 犯波罗夷是逆罪。 有善心杀母。 非波罗夷非逆罪。 云何善心杀母。 犯波罗夷是逆罪。 云何善心杀母。 非波罗夷非逆罪耶。 若母病受苦恼断其命。 是名犯波罗夷是逆罪。 若母病。 与饭与粥与羹。 食已命终。 是名善心杀非波罗夷非逆罪。 优波离。 如是善心杀母。 得波罗夷并逆罪。 如是无波罗夷无逆罪。 又问。 颇不善心杀母。 犯波罗夷是逆罪。 不善心杀母。 非波罗夷非逆罪耶。 佛言。 有不善心杀母。 犯波罗夷是逆罪。 有不善心杀母。 非波罗夷非逆罪。 云何不善心杀母。 犯波罗夷逆罪。 不善心杀母。 非波罗夷非逆罪。 若为利断母命。 是名不善心杀母犯波罗夷并逆罪。 若为杀畜生故施弶。 母堕死者。 非波罗夷非逆罪。 优波离。 是名不善心杀母犯波罗夷并逆罪。 如是不善心杀母。 非波罗夷非逆罪。 又问。 颇无记心杀母。 犯波罗夷逆罪。 无记心杀母。 非波罗夷非逆罪耶。 佛言。 有无记心杀母。 犯波罗夷并逆罪。 有无记心杀母。 不犯波罗夷不得逆罪。 云何无记心杀母。 犯波罗夷并逆罪。 云何无记心杀母。 不犯波罗夷非逆罪。 若作方便欲杀母。 自眠时母死。 是名犯波罗夷是逆罪。 若射壁树误射母杀。 不犯波罗夷非逆罪。 优波离。 如是无记心杀母。 犯波罗夷是逆罪。 如是无记心杀母。 不犯波罗夷非逆罪。 优波离。 杀父杀阿罗汉亦如是。 颇有共事比丘。 不入僧中亦不与欲。 在界内作一切羯磨不犯耶。 佛言。 有。 如来至真等正觉是。 我先语目连。 汝等从今日。 自说波罗提木叉。 我更不来说波罗提木叉。 颇有比丘不听五种说戒得作布萨耶。 佛言。 有。 若比丘独处布萨者是。 如佛言未受大戒人前不应说戒。 颇有未受大戒人前得说戒不犯耶。 佛言有。 我先说。 除却波斯匿王眷属。 独为王说。 令心清净故。 长老优波离问佛。 为善心犯。 为不善心犯。 为无记心犯耶。 佛言。 有善心犯。 有不善心犯有无记心犯。 善心犯者。 若新受戒比丘不知戒相。 自手拔塔前草。 自治经行处草。 自采花。 是名善心犯。 不善心犯者。 故犯佛结戒。 是名不善心犯。 无记心犯者。 不故犯戒。 长老优波离问佛。 阿罗汉。 为善心犯。 为不善心犯。 为无记心犯耶。 佛言。 优波离。 若阿罗汉。 有所犯者皆无记心。 世尊。 云何阿罗汉有所犯是无记心。 佛言。 若阿罗汉。 心不忆有长衣。 数数食。 别众食。 不白入聚落。 不著僧伽梨入聚落。 若睡时他持著高广床上。 若睡时他。 持著女人床上。 若未睡时未受大戒人出房。 睡眠时未受大戒人入房。 觉已即悔过。 优波离。 是名阿罗汉所犯皆是无记心。 若僧破是僧恼。 若僧恼是僧破耶有僧破非僧恼。 有僧恼非僧破。 有僧破是僧恼。 有非僧破非僧恼。 僧破非僧恼者。 若僧破不取不观十四破僧事。 是名僧破非僧恼。 僧恼非僧破者。 若取观十四破僧事。 而僧不破。 是名僧恼非僧破。 僧破僧恼者若。 僧破取观十四破僧事。 是名僧破僧恼。 非僧破非僧恼者。 除上事。 有僧破非僧诤。 有僧诤非僧破。 有僧破亦僧诤。 有非僧破非僧诤。 僧破非僧诤者。 若僧破。 事不异。 得施不异。 界不异。 是名僧破非僧诤。 僧诤非僧破者。 若僧事异。 得施异。 界异。 而不破。 是名僧诤非僧破。 僧破僧诤者。 若僧破。 事异。 得施异。 界异是名僧破僧诤。 非僧破非僧诤者。 除上事。 有僧破非僧别。 有僧别非僧破。 有僧破亦僧别。 有非僧破非僧别。 僧破非僧别者。 若僧破。 事不异。 界不异。 得施不异。 是名僧破非僧别。 僧别非僧破者。 若僧事异界异得施异而不破。 是名僧别非僧破。 僧破僧别者。 若僧破事异界异得施异。 是名僧破僧别。 非僧破非僧别者。 除上事。 若破僧是一劫寿。 一劫寿是破僧耶。 有破僧非一劫寿。 一劫寿非破僧。 有破僧是一劫寿。 有非破僧非一劫寿。 破僧非一劫寿者。 若法想破僧。 是名破僧非一劫寿。 一劫寿非破僧者。 伊罗龙王。 摩那斯龙王。 迦留伽罗龙王。 难陀龙王。 跋难陀龙王。 迦毗罗龙王。 阿摄波罗龙王。 阎罗王。 梵迦夷天。 是名一劫寿非破僧。 破僧是一劫寿者。 如调达。 是名破僧是一劫寿。 非破僧非一劫寿者。 除上事。 若破僧是一劫报。 一劫报是破僧耶。 有破僧非一劫报。 有一劫报非破僧。 有破僧是一劫报。 有非破僧非一劫报。 破僧非一劫报者。 若法想破僧。 是名破僧非一劫报。 一劫报非破僧者。 如伊罗龙王摩那斯龙王迦留伽罗难陀跋难陀迦毗罗阿摄波罗阎罗王。 是名一劫报非破僧。 破僧是一劫报者。 如调达是名破僧一劫报。 非破僧非一劫报者。 除上事。 若破僧是邪见。 邪见是破僧耶。 有破僧非邪见。 有邪见非破僧。 破僧是邪见。 有非破僧非邪见。 破僧非邪见者。 以法想破僧。 是名破僧非邪见。 邪见非破僧者。 六师是。 是名邪见非破。 僧破僧是邪见者。 调达是。 非破僧非邪见者。 除上事。 若破僧是无明。 无明是破僧耶。 有破僧非无明。 有无明非破。 僧有破僧是无明。 有非破僧非无明。 破僧非无明者。 以法想破僧。 是破僧非无明。 无明非破僧者。 杀父母杀阿罗汉恶心出佛身血。 是名无明非破僧。 破僧是无明者。 调达是。 是名破僧是无明。 非破僧非无明者。 除上事。 尔时长老优波离白佛言世尊。 为比丘能起破僧事耶。 为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能起破僧事耶。 佛言。 比丘能起破僧事。 非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能起破僧事。 又问。 破僧犯何罪。 佛言。 犯偷兰遮。 又问。 破僧罪云何悔。 佛言。 偷兰遮悔。 若受事者是不共住。 不共住者。 是受事耶。 有受事非不共住。 有不共住非受事。 有不共住是受事。 有非受事非不共住。 受事非不共住者。 受持五法不犯波罗夷。 是名受事非不共住。 不共住非受事者。 于四波罗夷中。 随有所犯不受五法。 是名不共住非受事。 受事是不共住者。 受五法四波罗夷中随有所犯。 是名受事是不共住。 非受事非不共住者。 除上事。 有不共住。 是种种不共住。 有种种不共住。 非不共住。 谓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苦痛心。 若呵责是折伏。 折伏亦是呵责。 云何是羯磨。 云何羯磨事。 若犯是羯磨因。 起事处亦是羯磨。 悔过是羯磨事。 云何是迦絺那衣。 云何受迦絺那。 云何舍迦絺那。 佛语优波离。 名字是迦絺那衣。 能起九心。 是受迦絺那。 有八事。 名舍迦絺那。 有非比丘犯比丘得脱。 有比丘犯非比丘得脱。 非比丘犯比丘得脱者。 若比丘尼。 犯不同僧伽婆尸沙。 转根作比丘。 得灭是罪。 是名非比丘犯比丘得脱。 比丘犯非比丘得脱者。 若比丘不同。 犯僧伽婆尸沙。 转根作比丘尼。 得灭是罪。 如是比丘灭。 如是非比丘灭。 有不知犯知悔过。 有知犯不知悔过。 不知犯知悔者。 如睡比丘。 他持著高床上。 持著女人床上。 未受大戒人出。 时睡后还来入。 觉已悔过。 是名不知犯知悔。 知犯不知悔者。 若比丘犯僧伽婆尸沙。 作出罪羯磨时。 闻白已睡至羯磨竟。 是名知犯不知悔。 有睡犯觉悔。 有觉犯睡悔睡犯觉悔者。 若比丘睡时。 他持著高床上女人床上。 未受大戒人出。 时睡后还来入是名睡犯觉悔。 觉犯睡悔者。 若比丘犯僧伽婆尸沙。 作出罪羯磨时。 闻白已睡。 是名觉犯睡悔。 颇有比丘说一方便犯三波罗夷耶。 佛言。 有。 若比丘。 与比丘共要言。 汝见我偷某甲重物。 断某甲人命。 知我得阿罗汉。 是名说一方便犯三波罗夷。 颇有比丘尼说一方便犯四波罗夷耶。 佛言。 有。 若比丘尼。 与比丘尼共作要言。 汝见我取某甲重物。 见我断某甲人命。 知我助不见摈比丘。 知我得阿罗汉。 是名说一方便犯四波罗夷。 颇有比丘在一处坐犯五种戒体耶。 佛言。 有。 若落饭食犯突吉罗。 学家中自手取食。 犯波罗提提舍尼。 无净人为女人说法。 过五六语。 犯波逸提。 向女人说恶语。 犯僧伽婆尸沙。 说得过人法。 犯波罗夷。 颇有比丘以一方便犯百千罪若过是耶。 佛言。 有。 若比丘在大众中坐。 以一把小豆一把大豆一把沙。 散大众上。 随粒堕他上。 犯尔所罪。 颇有比丘盗心取他重物不犯波罗夷耶。 佛言。 有。 若衣钵在地拽去未离本处。 犯偷兰遮。 颇有盗三钱犯波罗夷耶。 佛言。 有。 钱贵时。 颇有盗五钱不犯波罗夷耶。 佛言。 有。 钱贱时。 颇有少取犯少取不犯耶。 佛言。 有。 若少取黑羊毛不犯。 少取下。 羊毛犯。 颇有多取犯多取不犯耶。 佛言。 有。 若多取黑羊毛过量者犯。 多取下羊毛不犯。 颇如量作衣有犯不犯耶。 佛言。 有。 如佛衣量作衣者犯。 自如量作者不犯。 颇染衣有犯染衣不犯耶。 佛言。 有。 若比丘得新衣。 不以三种染有犯。 以三种染不犯。 颇从是事未入初禅。 犯僧伽婆尸沙。 即是事入初禅。 犯僧伽婆尸沙耶。 佛言。 有。 若比丘。 使比丘作房舍。 语已入初禅。 入已他与成房舍。 犯僧伽婆尸沙。 颇有从是事未入第二第三第四禅犯僧伽婆尸沙。 即是事乃至入第四禅有犯耶。 佛言。 有。 若比丘。 使比丘作房舍。 语已乃至入第四禅。 入已他与成房舍。 犯僧伽婆尸沙。 颇有比丘尼无所犯乃至突吉罗非比丘尼耶。 佛言。 有。 转根者是。 颇有比丘无所犯乃至众学法非比丘耶。 佛言。 有。 转根者是。 颇有比丘独入房犯四波罗夷耶。 佛言。 有。 如优波离中说。 颇有比丘在房中衣边破安居失衣自违言耶。 佛言。 有。 如先说。 颇有比丘断比丘命非父非阿罗汉犯波罗夷是逆罪耶。 佛言。 有。 若母出家受戒转根者是。 颇有比丘尼断比丘尼命非母非阿罗汉犯波罗夷是逆罪耶。 佛言。 有。 若父出家受戒转根者是。 颇有比丘尼因他说犯波罗夷耶。 佛言。 有。 若比丘尼。 随顺被摈比丘。 三谏不止者是。 颇有比丘因他说犯僧伽婆尸沙耶。 佛言。 有。 若比丘欲破僧。 随顺破僧污他家戾语。 三谏不止者是。 颇有比丘因他说犯波逸提耶。 佛言。 有。 若比丘恶见。 三谏不止者是。 颇有因他说犯波罗提提舍尼耶。 佛言。 有。 若比丘尼在白衣家。 指示与比丘食。 不呵而食者是。 颇有因他说犯突吉罗耶。 佛言。 有。 若比丘说戒中三问清净时。 不向他发露者是。 如佛说。 比丘尼若舍戒。 更不得受戒。 颇有比丘尼舍戒更与受戒不犯耶。 佛言。 有。 若比丘尼舍戒已。 转根作男子。 与受戒者不犯。 颇有身口无犯非比丘尼耶。 佛言。 有。 若比丘尼。 覆藏比丘尼重罪。 乃至地了。 犯波罗夷。 颇有比丘犯四种罪不悔不发露不犯耶。 佛言。 有。 转根者是。 颇有比丘尼。 犯五种罪。 不悔过不发露不犯耶。 佛言。 有。 转根者是。 颇有比丘断人命不犯波罗夷耶。 佛言。 有。 误杀者是。 颇有比丘尼行淫彼犯罪耶。 佛言。 有。 若比丘尼。 见彼比丘尼行淫。 覆藏乃至地了者是。 又问。 颇从是事犯波罗夷。 即是事犯僧伽婆尸沙耶。 佛言。 有。 若比丘尼犯身相触。 是波罗夷。 若比丘犯身相触。 是僧伽婆尸沙。 又问。 颇有从是事犯波罗夷即是事犯波逸提耶。 佛言。 有。 比丘尼见比丘尼恶罪。 覆藏一夜犯波罗夷。 比丘覆藏犯波逸提。 颇有从是事犯波罗夷。 即是事犯突吉罗耶。 佛言。 有。 比丘尼随顺被摈比丘。 三谏不止。 犯波罗夷。 比丘随顺犯突吉罗。 颇有从是事犯僧伽婆尸沙。 即是事犯波罗夷耶。 佛言。 有。 比丘犯身相触。 是僧伽婆尸沙。 比丘尼身相触。 是波罗夷。 颇有从是事犯僧伽婆尸沙。 即是事犯波逸提耶。 佛言。 有。 比丘故出精。 僧伽婆尸沙。 比丘尼故出精。 波逸提。 颇有从是事犯波逸提。 即是事犯僧伽婆尸沙耶。 佛言。 有。 比丘尼故出精。 波逸提。 比丘故出精。 僧伽婆尸沙。 颇有从是事犯波逸提。 即是事犯波罗提提舍尼耶。 佛言。 有。 比丘索美食。 波逸提。 比丘尼索美食。 波罗提提舍尼。 颇有从是事犯波逸提。 即是事犯突吉罗耶。 佛言。 有。 比丘尼生草菜上大小便。 波逸提。 比丘突吉罗。 颇有从是事犯波罗提提舍尼。 即是事犯波逸提耶。 佛言。 有。 若比丘尼索美食。 波罗提提舍尼。 比丘波逸提。 颇有从是事犯波罗提提舍尼。 即是事犯突吉罗耶。 佛言。 有。 比丘学家中自手取食。 波罗提提舍尼。 比丘尼突吉罗。 颇有从是事犯突吉罗。 即是事犯波逸提耶。 佛言。 有。 比丘生草菜上大小便。 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 颇有从是事犯突吉罗。 即是事犯波罗提提舍尼耶。 佛言。 有。 若比丘尼学家中自手取食。 突吉罗。 比丘波罗提提舍尼。 颇有从是事犯无残。 即是事犯有残耶。 佛言。 有。 比丘尼犯不同四波罗夷者是无残。 比丘是有残。 颇有从是事犯波罗夷。 即是事不犯波罗夷耶。 佛言。 有。 若比丘尼身触男子者。 犯波罗夷。 比丘身相触女人者。 非波罗夷。 比丘尼覆藏他犯。 是波罗夷。 比丘覆藏他犯。 非波罗夷。 比丘尼随顺被摈比丘犯波罗夷。 比丘随顺。 非波罗夷。 颇有从是事犯僧伽婆尸沙。 即是事不犯耶。 佛言。 有。 若比丘犯身相触。 是僧伽婆尸沙。 比丘尼非僧伽婆尸沙。 比丘故出精。 犯僧伽婆尸沙。 比丘尼故出精。 非僧伽婆尸沙。 比丘尼恃势言人。 犯僧伽婆尸沙。 比丘恃势言人。 非僧伽婆尸沙颇有从是事犯波逸提。 即是事不犯波逸提。 若比丘尼故出精。 犯波逸提。 比丘故出精。 非波逸提。 比丘索美食。 犯波逸提。 比丘尼索美食。 非波逸提。 比丘尼生草上大小便。 犯波逸提。 比丘生草上大小便。 非波逸提。 颇有从是事犯波罗提提舍尼。 即是事不犯波罗提提舍尼耶。 佛言。 有。 若比丘学家中自手取食。 犯波罗提提舍尼。 比丘尼非波罗提提舍尼。 比丘尼自索美食。 犯波罗提提舍尼。 比丘自索美食。 非波罗提提舍尼。 颇有是事犯突吉罗。 即是事不犯突吉罗耶。 佛言。 有。 若比丘生草菜上大小便。 犯突吉罗。 比丘尼生草菜上大小便。 非突吉罗。 颇有得脱时犯犯时得脱耶。 佛言。 有。 若比丘犯僧伽婆尸沙。 作出罪羯磨时。 著革屣。 覆两肩。 幞头。 杀草木。 指画地。 是名得脱时犯。 犯时得脱者。 若比丘污他家时转根。 是名犯时得脱。 颇有舍有结耶。 佛言。 有。 若舍界时结聚落界。 若去者为何所去。 佛言界。 尔时长老优波离问佛。 若论毗尼时从何处求。 佛言。 应从比丘比丘尼戒中求。 七法八法增一中求。 同不同中求若无根可转。 不入佛法不取灭。 终不取灭。 为是谁耶。 佛言。 化人是若杀化人得何罪。 佛言。 得偷兰遮。 应以何悔过。 佛言。 作偷兰遮悔过。 十诵律卷第五十一<<[51][52][53][54][55][56][57][58][59][60] . .. >> 十诵律卷第五十二(第九诵之一)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比丘中优波离问部问淫第一佛在毗耶离国。 长老优波离。 往诣佛所头面礼足。 于一面坐。 问佛言。 若比丘咒术自作畜生形行淫。 得波罗夷不。 佛言。 若自忆念我是比丘。 得波罗夷。 若不忆念偷兰遮。 又问。 若二比丘咒术。 俱作畜生形共行淫得波罗夷不。 佛言。 若自忆念我是比丘。 得波罗夷。 若不忆念得偷兰遮。 又问。 如佛所说。 与非人女行淫。 得波罗夷。 云何是非人女。 答可得捉者是。 又问。 口中行淫齐何处得波罗夷。 答节过齿得波罗夷。 又问。 女人身作两段。 比丘还续行淫。 得波罗夷不。 答言。 得。 又问。 女人头断口中行淫。 得波罗夷不。 答言。 得。 又问。 女人头断于大小便道行淫。 得波罗夷不。 答言。 得。 又问。 余身分处作孔于中行淫。 得波罗夷不。 答言。 不得。 得偷兰遮。 若出精。 得僧伽婆尸沙。 又问。 若齿外唇里行淫。 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若出精。 得僧伽婆尸沙。 又问。 如佛所说。 三道中行淫得波罗夷。 颇有比丘三道中行淫不得波罗夷耶。 答言。 若不触四边若屈。 得偷兰遮。 若出精。 得僧伽婆尸沙。 又问。 如佛所说。 女人命终形体不坏行淫得波罗夷。 云何名形坏。 答。 若女根烂若堕若干若虫啮。 是处行淫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若出精。 得僧伽婆尸沙。 又问。 云何命终形体不坏。 答。 若女根不烂不堕不干不虫啮。 是中行淫得波罗夷。 又问。 如佛所说。 若死女人身体不坏共行淫得波罗夷。 云何死女人身坏。 答。 若女根烂若堕若干若胀若虫啮。 是中行淫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若出精。 僧伽婆尸沙。 又问。 云何死女人名不坏。 答。 若女根不烂不堕不干不胀不虫啮。 是中行淫得波罗夷。 又问。 若于热猪肉中行淫。 得波罗夷不。 答不得。 得偷兰遮。 若出精。 僧伽婆尸沙。 又问。 有比丘独入空舍。 得波罗夷不。 答言有。 如蓝婆那比丘弱脊比丘是。 又问。 若女人身破裂。 比丘还合共行淫。 得波罗夷不。 答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若出精。 僧伽婆尸沙。 又问。 如佛所说。 若比丘裹男根于三道中行淫。 得波罗夷。 颇有裹而入不得波罗夷耶。 答曰。 有。 以厚衣厚皮厚木皮若竹[竺-二+韋]叶裹。 如是行淫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若出精。 得僧伽婆尸沙。 又问。 颇有比丘行淫不得波罗夷耶。 答有。 若先破戒。 若贼住。 若先来白衣。 又问。 颇有不受具戒人行淫得波罗夷耶。 答有。 与学沙弥是也。 问盗事第二佛在王舍城。 优波离问佛。 若比丘于二部众。 各八十人。 身在众数中。 若口语若取筹。 得何罪。 佛言。 得偷兰遮。 若言我在数中故妄语。 得波逸提。 云何得波罗夷。 答。 若物从他手入己手。 得波罗夷。 又问。 有比丘。 非钱非衣物不覆藏取。 以盗心移置异处。 得波罗夷不。 答得。 若樗蒲以盗心转齿是。 又问。 若比丘到贼所语贼言。 去来我知物处而实不知。 得何罪。 答故妄语。 得波夜提。 知贼不能得彼物不应说故。 得突吉罗。 若示是物得五钱。 若直五钱物入手中。 得波罗夷。 又问。 若比丘过关逻应输税物而不输。 得何罪。 答得波罗夷。 若估客语比丘。 与我过是物。 比丘与过。 若税物直五钱以上。 得波罗夷。 若估客到关逻。 语比丘言。 与我过是物税直当与比丘半。 比丘若过是物税直乃至五钱。 若直五钱得波罗夷。 若估客到关。 语比丘言。 与我过是物。 税直尽与汝。 比丘若过是税物乃至五钱。 若直五钱得波罗夷。 若估客到关。 应输税物。 比丘示异道令过。 断官税物。 是税物乃至五钱。 若直五钱得波罗夷。 若估客应输税物未到关。 比丘示异道令过。 是税物乃至五钱。 若直五钱。 断官税物故。 得偷兰遮。 又问。 颇有比丘过关应输税物乃至五钱若直五钱不得波罗夷罪耶。 答曰。 有。 若余人著衣囊中若针筒中。 是比丘不知无罪。 若持物飞过无罪。 难数物持过偷兰遮。 不可数物持过波罗夷。 非关处过偷兰遮。 关处过波罗夷。 又问。 有六种取他物。 苦切取。 轻慢取。 以他名字取。 抵突取。 受寄取。 出息取。 是六种取中。 何等取得波罗夷。 答。 除出息取。 余取得波罗夷。 若具足取得波罗夷。 不具足取偷兰遮。 又问。 若盗佛舍利得何罪。 答曰。 偷兰遮。 若尊敬心作是念。 佛亦我师。 清净心取无罪。 又问。 若盗经卷得何罪。 答曰。 随计价直犯。 若不直五钱偷兰遮。 又问。 若盗塔寺精舍中供养具。 得波罗夷不。 答。 是物若有守护。 随计直犯。 若不直五钱偷兰遮。 又问。 常入出檀越家比丘语妇言。 汝夫与我尔所物。 得何罪。 答。 若诈称夫语。 故妄语得波夜提。 若得物直五钱已上入手。 得波罗夷。 若减五钱偷兰遮。 又问。 若闇处有衣。 四比丘以盗心俱取。 得波罗夷不。 佛言。 不得。 得偷兰遮。 若分割取直五钱已上。 得波罗夷。 若不直五钱得偷兰遮。 若橛上有衣物。 以盗心取离本处。 得波罗夷。 若选择时得偷兰遮。 若选择已取。 乃至五钱若直五钱物。 得波罗夷。 若并橛持去。 得偷兰遮。 问何时得波罗夷。 答若离橛时得波罗夷。 若衣物在架上。 比丘盗心取离本处。 得波罗夷。 若选择时得偷兰遮。 选择已乃至取五钱若直五钱物。 得波罗夷。 若并架持去得偷兰遮。 问何时得波罗夷。 答若离架时得波罗夷。 若比丘语余比丘言。 汝知某甲居士有重物不。 比丘言。 知。 是比丘语言。 汝盗取来。 彼比丘随教取离本处。 得波罗夷。 若不随教取者偷兰遮。 取者得波罗夷。 问颇有比丘取不具足物得波罗夷耶。 答有。 若取不具足物价直五钱。 得波罗夷。 又问。 颇有比丘重物以盗心处处移转不犯波罗夷耶。 答有。 若比丘。 持和上阿阇梨衣囊。 移上著下移下著上。 一一重物以盗心。 若疑惑是耶非耶。 若取是者波罗夷。 是彼所有耶。 非彼所有耶。 若取是彼所有。 波罗夷。 又问。 如佛所说。 若比丘盗心取他物。 乃至五钱若直五钱物。 得波罗夷。 云何是五钱。 答若一铜钱直十六小铜钱者是。 未受具戒人盗心取是物。 未受具戒人离本处。 得突吉罗。 未受具戒人盗心取是物。 受具戒时离本处。 得突吉罗。 未受具戒人盗心取是物。 受具戒人离本处。 得波罗夷。 受具戒时盗心取是物。 受具戒时离本处。 得突吉罗。 受具戒时盗心取是物。 受戒竟离本处。 得波罗夷。 受具戒人盗心取是物。 受具戒人离本处。 得波罗夷。 受具戒人盗心取是物。 非具戒人离本处。 得偷兰遮。 问如佛所说。 有二种盗取地。 一相言取。 二摽相取。 若相言得胜取。 得波罗夷。 不胜取得偷兰遮。 若不胜已更作相。 若所得地乃至直五钱。 得波罗夷。 房舍亦如是。 若比丘摇树落果。 若一时堕。 随计直犯。 问。 若比丘取拘耶尼人物。 齐几许得波罗夷。 答计彼物价直五钱已上。 得波罗夷。 弗于逮亦如是。 问。 若取郁单越物。 齐几许得波罗夷。 答。 彼国人无我无所属故无罪。 问。 若比丘取铁器铜器。 随计价直犯。 问。 颇比丘盗三钱得波罗夷耶。 答曰。 得。 若钱贵时是。 问。 颇比丘盗五钱不犯波罗夷耶。 答有。 若钱贱时是。 若比丘先以盗。 心斫衣架。 后生自心得偷兰遮。 若先以自心斫衣架。 后生盗心得波罗夷。 又问。 若比丘破谷仓取谷。 云何得罪。 答。 随时取随计直犯。 问颇有比丘取多物不犯波罗夷耶。 答有。 若取众未分物是。 若盗木器。 应随计直犯。 问。 颇有比丘盗金鬘不犯波罗夷耶。 答有。 取非人金鬘是。 又复若金鬘不直五钱亦是。 若比丘盗水。 应随计直犯。 若决渠盗水。 应随计直犯。 问。 颇比丘持戒清净畏罪不与取千钱不得波罗夷耶。 答有。 若生己物想。 若同意取。 若暂取用。 若知是物无所属。 若狂若心乱。 若病荒错无罪。 若居士有千钱在一处。 比丘以盗心方便取。 居士言。 是我物持与汝。 比丘闻是语已若取。 得偷兰遮。 问。 颇比丘取五钱离本处不犯波罗夷耶。 答有。 若一时取一钱离本处。 若二若三若四。 不一时取五钱。 不犯。 有比丘。 盗心取他物。 自心覆藏。 得偷兰遮。 自心取他物。 他心覆藏。 得波罗夷。 又问。 若诸人有五宝若似五宝。 藏在地中。 若比丘。 以咒术力若药草力。 若破坏若变色。 破他利故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若比丘。 檀越请僧食。 次未至。 自言我应去。 故妄语得波夜提。 若遣使若与信若遣疏。 得突吉罗。 若是食。 随计直犯。 又问。 若比丘取他不中用钱。 得何罪。 答是钱应随计价直犯。 问颇比丘移他重物离本处不得波罗夷耶。 答有。 他人若衣钵若衣物在地。 曳去不出界。 得偷兰遮。 若居士衣在比丘所。 比丘盗心方便。 作相言是我衣。 故妄语得波夜提。 作方便居士来语比丘言。 此是我衣。 汝欲得者当相与。 知居士舍已取得偷兰遮。 若比丘治铜作金色过关。 得偷兰遮。 若问更有物不。 实有物而言无。 故妄语得波夜提。 若比丘贷他物。 抵言不贷。 故妄语得波夜提。 若先用尽后断当断当已。 得波罗夷。 若先断当后离本处。 离本处时得波罗夷。 若比丘受他寄物。 若主问。 抵言不受。 故妄语得波夜提。 若先用尽后断当断当已。 得波罗夷。 若先断当后离本处。 离本处时得波罗夷。 若比丘取钱直。 应计是钱若取似钱。 亦应随计直犯。 问颇比丘取多物不得波罗夷耶。 答有。 物虽多不直五钱是未受具戒作盗方便。 未受具戒人离本处。 得突吉罗。 未受具戒人作盗方便。 受具戒时离本处。 得突吉罗。 未受具戒人作盗方便。 受具戒人离本处。 得波罗夷。 受具戒时作盗方便。 受具戒时离本处。 得突吉罗。 受具戒时作盗方便。 受具戒已离本处。 得波罗夷。 受具戒人作盗方便。 受具戒人离本处。 得波罗夷。 受具戒人作盗方便。 非具戒人离本处。 得偷兰遮。 若诸人有象马牛羊驴骡骆驼。 如是等畜生利益人民。 若比丘快心故。 若截其足。 若坏余身分。 若放令去。 得偷兰遮。 若诸人有象马牛羊驴骡骆驼。 如是等畜生利益人民。 比丘快心故。 解放令去。 得偷兰遮。 若比丘为盗方便。 变形作比丘尼。 比丘尼离本处。 得波罗夷。 若比丘尼为盗方便。 变形作比丘。 比丘离本处。 得波罗夷。 问颇比丘盗他重物不得波罗夷耶。 答有。 先破戒若贼住若先来白衣是。 问颇有不受具戒人盗他重物得波罗夷耶。 答有。 与学沙弥是。 问杀事第三优波离问佛。 若比丘以咒术。 变身作畜生形。 夺人命。 得波罗夷不。 答若自忆念我是比丘。 得波罗夷。 若不忆念偷兰遮。 问颇有比丘杀母得大福不得罪耶。 答有。 爱名为母。 若杀得大福。 不得罪也。 问颇有比丘杀父得大福不得罪耶。 答有。 漏名为父。 杀得大福不得罪也。 问若比丘作方便欲杀母而杀非母。 得波罗夷并逆罪耶。 答不得。 得偷兰遮。 问若比丘作方便。 欲杀非母。 而自杀母。 得波罗夷并逆罪耶。 答不得。 得偷兰遮。 若比丘作方便。 欲杀人而杀非人。 得偷兰遮。 若比丘作方便。 欲杀非人而杀人。 得突吉罗。 问若比丘作方便。 欲杀阿罗汉。 而杀非阿罗汉。 得波罗夷并逆罪耶。 答不得。 得偷兰遮。 问若比丘作方便。 欲杀非阿罗汉。 而杀阿罗汉。 得波罗夷并逆罪耶。 答不得。 得偷兰遮。 问若比丘实是阿罗汉比丘。 谓非罗汉生恶心杀。 得波罗夷并逆罪耶。 答得波罗夷。 亦得逆罪。 问若比丘实非阿罗汉比丘。 谓是阿罗汉。 生恶心杀。 得波罗夷并逆罪耶。 答得波罗夷。 不得逆罪。 问有一女人弃加罗逻。 一女人还取用。 后生子。 何者是母。 答先者是也。 问比丘杀何母。 得波罗夷并逆罪耶。 答杀先母得波罗夷并逆罪。 问若是子欲出家应问何母。 答应问后者。 问颇比丘堕人胎不犯波罗夷耶。 答有。 若人怀畜生是。 问颇比丘堕畜生胎犯波罗夷耶。 答有。 若畜生怀人是。 问若比丘欲杀父母。 方便作杀因缘。 作已自投深坑。 得波罗夷并逆罪耶。 答父母先死比丘后死。 得波罗夷并逆罪。 若比丘先死父母后死。 得偷兰遮问颇比丘欲杀父母。 方便作杀因缘。 作已持刀自杀。 得波罗夷并逆罪耶。 答若父母先死比丘后死。 得波罗夷并逆罪。 若比丘先死父母后死。 得偷兰遮。 问颇比丘杀父母不得波罗夷并逆罪耶。 答有。 若比丘病。 父母来问讯。 比丘经行倒父母上。 父母若死。 比丘无罪。 又复比丘病。 父母扶将归家。 比丘蹴蹶倒父母上。 父母若死。 比丘无罪。 若比丘欲杀父母。 心生疑。 是父母非。 若心定。 知是父母杀。 得波罗夷并逆罪。 若生疑。 是人非人。 若心定。 知是人杀。 得波罗夷。 若人捉贼欲将杀。 贼得走去。 若以官力。 若聚落力。 追逐是贼。 比丘逆道来。 追者问比丘言。 汝见贼不。 是比丘。 先于贼有恶心嗔恨心。 语言。 我见在是处。 以是因缘令贼失命。 比丘得波罗夷。 若人将众多贼欲杀。 是贼得走去。 若以官力若聚落力追逐。 是比丘逆道来。 追者问比丘言。 汝见贼不。 是贼中或一人。 是比丘所嗔恨者。 比丘言。 我见在是处。 若得杀。 非所嗔者偷兰遮问。 若比丘作非母想杀母。 得波罗夷并逆罪耶。 答得波罗夷并逆罪。 问比丘作母想杀非母。 得波罗夷并逆罪耶。 答得波罗夷。 不得逆罪。 问若比丘非人想恶心杀人。 得波罗夷不。 答得波罗夷。 问若比丘作人想恶心杀非人。 得波罗夷不。 答不得。 得偷兰遮。 问颇比丘夺人命不得波罗夷耶。 答有。 自杀身无罪。 若比丘戏笑打他。 若死得突吉罗。 未受具戒人作杀人方便。 未受具戒人夺命。 得突吉罗。 未受具戒人作杀人方便。 受具戒时夺命。 得突吉罗。 未受具戒人作杀人方便。 受具戒人夺命。 得波罗夷。 受具戒时作杀人方便。 受具戒时夺命。 得突吉罗。 受具戒时作杀人方便。 受具戒已夺命。 得波罗夷。 受具戒人作杀人方便。 受具戒人夺命。 得波罗夷。 受具戒人作杀人方便。 非具戒人夺命。 得偷兰遮。 问颇比丘杀人不得波罗夷耶。 答有。 若先破戒若贼住若先来白衣是。 问颇有不受具戒人杀人得波罗夷耶。 答有。 与学沙弥是也。 问妄语事第四优波离问佛言。 世尊。 大妄语边。 云何得轻重罪。 答比丘言我退失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未得言失。 得偷兰遮。 若言我得果。 得波罗夷。 问若比丘言。 我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 有人急问。 便言我非。 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问若比丘言。 我退失阿罗汉果阿那含果。 得何罪。 答若不得而言退失。 得偷兰遮。 若自言我有下果失上果。 得波罗夷。 问比丘言我是学人。 有人急问。 云何学人。 比丘答言。 我多闻利根读诵通利。 若坐禅无胜我者。 比丘法应学一切善法。 是故我是学人。 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若言我得无漏学法故名学人。 得波罗夷。 问若比丘言。 我是无学人。 有人急问。 云何无学。 比丘答言。 我不复学。 多闻利根读诵通利及坐禅。 是故我是无学人。 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若言我不复学无漏法。 是故名无学人。 得波罗夷。 问若比丘言我无所有。 若人急问。 云何无所有。 比丘言。 我无衣钵。 无户钩。 无时无时分。 无七日无尽形药。 是故名无所有。 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若言我无贪欲嗔恚愚痴。 是故名无所有。 得波罗夷。 问若比丘言。 我是末后身。 有人急问。 云何名末后身。 比丘言。 我于过去无数生死身。 此为末后身。 是故言末后身。 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若言我身。 分尽更不受后身。 是故名末后身。 得波罗夷。 问若比丘语比丘言。 汝当称我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若问已便言。 我非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若人问一比丘言。 谁道汝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比丘言。 谁作是语。 我非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问若比丘言。 我耆阇崛山中须陀洹果。 毗婆罗婆山中斯陀含果。 萨婆娑罗颇罗山中阿那含果。 萨钵那求呵山中阿罗汉果。 若问汝何因缘说耆阇崛山中须陀洹果。 比丘便言。 我在耆阇崛山中。 读诵思惟精进。 求觅须陀洹果。 作如是语。 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乃至阿罗汉果亦如是。 若言我在耆阇崛山中得须陀洹果。 乃至萨钵那求呵山中得阿罗汉果。 作如是语。 得波罗夷。 问若他问比丘言。 汝得果不。 比丘尔时手中有庵婆果瞻婆果婆罗头果紧头果那梨罗果。 因是故言我得果。 作如是语。 应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问若比丘言。 某甲檀越舍入出比丘。 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若问何者是。 答言我是。 我亦非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作如是语。 应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问若比丘言。 某甲檀越舍入坐受水饮食已随意而出。 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若问谁是。 答言我是。 我非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作如是语。 应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问若比丘言。 某甲檀越舍敷庄严坐处。 若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是人得坐是座。 我次得坐是座。 我亦非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作如是语。 应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问若人问比丘言。 汝衣被饮食卧具汤药资生之具。 从何处得。 比丘言。 某甲檀越舍其有此物。 檀越言。 若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者。 便取是物。 我取是物。 我亦非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作如是语。 应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问若比丘言。 我无不活畏。 无恶名畏。 无死畏。 无恶趣畏。 无大众畏。 若言我不畏是五畏。 应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若言我断是五畏。 得波罗夷。 问若比丘言。 我尽结使欲缚盖缠。 若问言云何尽。 若言我过去结使欲缚盖缠败坏尽。 应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若言断结使欲缚盖缠尽。 得波罗夷。 问若比丘言。 圣弟子所应得。 我得是事。 若人问言。 汝得何物。 若言。 我得读诵通利问难。 若坐禅精进不怠故。 名我得是事。 应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若说得圣弟子法。 得波罗夷。 问若比丘说。 我修习五根五力七觉意。 若人问言。 云何修习。 便言。 我读诵通利问难坐禅修集。 不怠故名修习。 应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若言我得五根五力七觉意。 得波罗夷。 问颇有比丘虚妄说圣法不得波罗夷耶。 答曰。 有。 比丘欲说须陀洹果。 误说斯陀含果。 欲说斯陀含果。 误说阿那含果。 欲说阿那含果。 误说阿罗汉果是。 问比丘若言。 我今日不入世间禅定。 若人问言。 昨日云何。 若言昨日亦不入。 作如是语。 应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若说禅法。 得波罗夷。 问若比丘言我是大师。 若人问言。 云何大师。 若言。 我为人说法教化作大师事故名大师。 应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若说大师法。 得波罗夷。 问若比丘言。 我是佛。 若人问言。 云何名佛。 若言。 我觉三不善根十不善道。 不应作故名为佛。 应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若说佛法。 得波罗夷。 问若比丘言。 我是毗婆尸佛弟子。 若人问言。 云何毗婆尸佛弟子。 便言。 若人归命释迦文佛。 是人亦归命毗婆尸佛尸弃佛维叶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 如是等一切诸佛。 作如是语。 应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若说宿命神通。 得波罗夷。 问若比丘言。 我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 若人问言。 汝得是道耶。 答我不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 作如是语。 应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问若人问比丘言。 汝得果耶。 尔时比丘手中。 有庵罗果波那萨果阎浮果那利耆陀果。 因是故说得果。 应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若说果事。 波罗夷。 问若比丘自作书言。 我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 作如是语已语比丘言。 此书说我得果。 我非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 作如是语者。 应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问颇比丘虚妄。 说我得圣法。 不得波罗夷耶。 答有。 若先破戒若贼住先来白衣是。 问颇有不受具戒虚妄说我得圣法得波罗夷耶。 答有。 与学沙弥是。 问颇一比丘独入空房。 一时得四波罗夷耶。 答曰。 有。 淫欲者如蓝婆罗。 及弱脊盗者。 先作盗方便已入舍。 杀者亦先作杀因缘已入舍。 妄语者自唱言阿罗汉。 在此房中是也(四事竟)。 问十三事佛在舍卫国。 优波离问佛言。 世尊。 如佛所说。 故出精得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睡眠中弄觉已出精。 得何罪。 佛言。 若觉已不动无罪。 若动得偷兰遮。 若觉时弄唾眠已出。 得偷兰遮若比丘捉疮奈疮故弄出精。 得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捉疮奈疮欲出精。 心还悔休。 得偷兰遮。 若比丘捉疮奈疮欲受细滑。 心还悔休。 得偷兰遮。 未受具戒人弄。 未受具戒出精。 得突吉罗。 未受具戒人弄。 受具戒时出。 得突吉罗。 未受具戒人弄。 受具戒人出。 得僧伽婆尸沙。 受具戒时弄。 受具戒时出。 得突吉罗。 受具戒时弄。 受具戒已出。 得僧伽婆尸沙。 受具戒人弄。 受具戒人出。 得僧伽婆尸沙。 受具戒人弄。 非具戒人出。 得偷兰遮。 问若比丘作僧伽婆尸沙罪。 不忆日月。 应从何日来治。 答从受具戒来治。 问齐何名出精。 答从疮出。 问颇非比丘作罪比丘得脱耶。 颇比丘作罪非比丘得脱耶。 颇是人作罪即是人得脱耶。 答有。 非比丘作罪比丘得脱者。 若比丘尼。 得不共比丘僧伽婆尸沙罪。 是比丘尼转根作比丘。 即时得脱。 是名非比丘作罪比丘得脱。 比丘作罪非比丘得脱者。 若比丘。 得不共比丘尼僧伽婆尸沙罪。 是比丘转根作比丘尼。 即时得脱。 是名比丘作罪。 非比丘得脱。 是人作罪即是人得脱者。 若比丘作僧伽婆尸沙。 如法治灭。 若比丘尼作僧伽婆尸沙。 如法治灭。 是名是人作罪即是人得脱。 诸比丘眠中弄觉已出。 若觉已不动无罪。 若动得偷兰遮。 问颇比丘故。 出精不得僧伽婆尸沙耶。 答有。 若未结戒作是。 四人本白衣弄。 一比丘出精。 是比丘得偷兰遮。 问颇比丘故出精不得僧伽婆尸沙耶。 答有。 若先破戒若贼住是。 问颇不受具戒人故出精得僧伽婆尸沙耶。 答曰有。 与学沙弥是也。 问如佛所说。 摩触女人身得僧伽婆尸沙。 颇比丘摩触女人身。 不得僧伽婆尸沙耶。 答。 有。 若女人身根坏。 比丘摩触。 得偷兰遮。 若比丘身根坏摩触女人。 得偷兰遮。 若比丘与女人期。 疑是不是。 若是摩触。 得僧伽婆尸沙。 疑是人非人。 若是人女摩触。 得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 以爪以齿以毛以疮以无肉骨。 摩触女人身。 得偷兰遮。 若比丘。 以身摩触女人爪齿毛疮无皮骨。 偷兰遮。 若比丘爱一女人。 而摩触余女人身。 得偷兰遮。 若摩触二根女人身。 得偷兰遮。 若摩触不能女人身。 得偷兰遮。 若比丘不能男摩触女人身。 得偷兰遮。 若比丘摩触男子身。 得偷兰遮。 若比丘摩触女人身。 是女人即时转根作男子。 比丘摩触男子。 得偷兰遮。 若比丘摩触女人身。 比丘转根作比丘尼。 比丘尼摩触女人身。 得偷兰遮。 若比丘摩触男子身。 是男子转根作女人。 比丘摩触女人身。 得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摩触男子身。 比丘转根作比丘尼。 比丘尼摩触男子。 得波罗夷。 若比丘尼摩触男子身。 是男子转根作女人。 比丘尼摩触女人身。 得偷兰遮。 若比丘尼摩触男子身。 是比丘尼转根作比丘。 比丘摩触男子。 得偷兰遮。 若比丘尼摩触女人身。 是女人转根作男子。 比丘尼摩触男子。 得波罗夷。 若比丘尼摩触女人身。 是比丘尼转根作比丘。 比丘摩触女人。 得僧伽婆尸沙。 问颇比丘摩触女人身不得僧伽婆尸沙耶。 答有。 若为寒为热为暖无染心无罪。 若摩触不能女。 得偷兰遮。 若摩触入灭尽定女人。 得偷兰遮。 问颇比丘摩触女人身。 不得僧伽婆尸沙耶。 答有。 若救火救水救刀兵救深坑救恶兽救恶鬼诸难无罪。 问颇比丘与女人粗语。 不得僧伽婆尸沙耶。 答有。 若为他作粗语。 若遣使若本性粗语。 若遣书若示相。 得偷兰遮。 若与不能女粗语。 得偷兰遮。 若比丘与二道合一道女人共粗语。 得偷兰遮。 若与入灭尽定女人共粗语。 得偷兰遮。 问颇比丘向女人称赞以身供养。 不得僧伽婆尸沙耶。 答有。 若为他故向女人称赞以身供养。 得偷兰遮。 若遣使若书若示相。 得偷兰遮。 若向不能女称赞以身供养。 得偷兰遮。 若比丘向二道合一道女人称赞以身供养。 得偷兰遮。 若向入灭尽定女人称赞以身供养。 得偷兰遮。 优波离问佛。 若媒合男女事已。 成比丘后来佐助。 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若居士与女人共期。 语比丘言。 汝为我语彼女人来。 比丘语彼女人。 彼女人不随语。 比丘还语居士言。 彼女人不随我语。 是比丘得偷兰遮。 若比丘受富贵人语。 向贫贱人说。 受贫贱人语。 向富贵人说。 得偷兰遮。 受富贵人语。 向富贵人说。 受贫贱人语。 向贫贱人说。 得僧伽婆尸沙。 问齐何名富贵人。 答乃至三语令官受用。 是名富贵。 若比丘语余比丘言。 汝买女人。 得偷兰遮。 若言买是。 得偷兰遮。 若买已合偶事成。 得僧伽婆尸沙。 若女人一怀妊男一怀妊女。 比丘媒合。 得偷兰遮。 若比丘持主人语。 转语余人。 展转乃至第三人。 得偷兰遮。 若比丘从使边受语。 转语余人。 后还自来语其主。 得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与未有男家作媒言。 若男当与某女。 得偷兰遮。 若比丘与不能男不能女二道合一道女石女作媒。 得偷兰遮。 问颇比丘作媒。 不得僧伽婆尸沙耶。 答有。 若女是人。 男是非人。 若男是人。 女是非人。 若二俱非人。 比丘媒合。 得偷兰遮。 问若一居士与女人期。 比丘言。 是女人在何处。 比丘答言。 在外墙边。 比丘得偷兰遮。 若比丘惶心受语。 狂心语彼人。 得偷兰遮。 若狂心受语。 惺心语彼人。 得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受惺心者语。 语狂心者。 得偷兰遮。 若受狂心者语。 语惺心者。 得僧伽婆尸沙。 有一居士。 到众僧中语众僧言。 汝等与我语某甲居士。 与我儿若女若姊。 是中若有比丘。 受是语语彼居士。 得僧伽婆尸沙。 若众僧差遣一比丘。 是比丘持是语。 语彼居士。 众僧得僧伽婆尸沙。 有二居士作善知识。 二居士妇俱怀妊。 是二居士共作要言。 若我生男汝生女。 汝女当与我男。 若我生女汝生男。 我女当与汝男。 若一人生男一人生女。 生男者死。 居家贫穷。 生女者违要不与。 此男子闻。 语其家入出比丘言。 汝能为我语彼女人言。 汝未生时。 汝父母持汝与我。 今见我家贫穷。 不欲与我。 汝不应尔。 汝今但来。 我还当富贵。 是比丘持是语。 向彼女人说。 女人心濡。 闻如是事。 走到男所得共和合。 是比丘生疑。 我将不犯僧伽婆尸沙耶。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不犯。 得偷兰遮。 若比丘受男子语。 是男子转根为女。 与二女人作媒。 得偷兰遮。 若比丘受女人语。 是女人转根为男子。 与二男子作媒。 得偷兰遮。 若比丘受他人语。 比丘自转根作比丘尼。 得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受男子语。 是男子转根为女人。 与二女人作媒。 得偷兰遮。 若比丘尼受女人语。 是女人转根为男子。 与二男子作媒。 得偷兰遮。 若比丘尼受他人语。 比丘尼自转根作比丘。 得僧伽婆尸沙。 未受具戒人受语。 未受具戒时语彼。 得突吉罗。 未受具戒人受语。 受具戒时语彼。 得突吉罗。 未受具戒人受语。 受具戒人语彼。 得僧伽婆尸沙。 受具戒时受语。 受具戒时语彼。 得突吉罗。 受具戒时受语。 受具戒已语彼。 得僧伽婆尸沙。 受具戒人受语。 受具戒人语彼。 得僧伽婆尸沙。 受具戒人受语。 非具戒人语彼。 得偷兰遮。 若比丘和合父母。 得偷兰遮。 问颇比丘作媒不得僧伽婆尸沙耶。 答。 有。 若先破戒若贼住若先来白衣是。 问颇不受具戒人作媒。 得僧伽婆尸沙耶。 答有。 与学沙弥是。 优波离问佛。 如佛所说。 若比丘为自身乞作房舍。 当应量作。 颇比丘为自身乞作房。 不得僧伽婆尸沙耶。 答有。 从众僧乞地不乞作房。 是中作房。 得偷兰遮。 若乞作房不乞地。 得僧伽婆尸沙。 问颇比丘自乞作房。 不得僧伽婆尸沙耶。 答有。 若余人作房未成。 比丘后成。 得偷兰遮。 若比丘作房未成反戒。 得偷兰遮。 问齐何名房。 答得容四威仪坐卧行立是。 大舍戒亦如是。 问如佛所说。 比丘以无根波罗夷谤比丘。 得僧伽婆尸沙。 问颇比丘以无根波罗夷谤比丘。 不得僧伽婆尸沙耶。 答有。 若作书若遣使若作相示。 若谤先破戒若贼住若先来白衣诸摈人不共住种种不共住人狂人散乱心人病坏心人是。 何以故。 是诸人等。 心不安隐故。 若比丘语比丘言。 我犯淫。 是比丘以无根谤言。 汝犯杀盗妄语。 得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语比丘言。 我犯盗。 是比丘以无根谤言。 汝犯杀妄语淫。 得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语比丘言。 我故夺人命。 是比丘以无根谤言。 汝犯妄语淫盗。 得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语比丘言。 我犯妄语。 是比丘以无根谤言。 汝犯淫盗杀。 得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以无根波罗夷谤比丘尼。 得僧伽婆尸沙。 问颇比丘尼以无根波罗夷谤比丘尼。 不得僧伽婆尸沙耶。 答有。 若作书若遣使若作相示。 若不能女。 若二道合一道。 若先破戒。 若贼住。 若先来白衣。 诸摈人不共住种种不共住人。 狂人散乱心人。 病坏心人是。 何以故。 是诸人等心不安隐故。 若比丘尼语比丘尼言。 我犯淫。 是比丘尼以无根谤言。 汝犯杀盗妄语。 得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语比丘尼言。 我犯盗。 是比丘尼以无根谤言。 汝犯杀妄语淫。 得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语比丘尼言。 我故夺人命。 是比丘尼以无根谤言。 汝犯妄语淫盗。 得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语比丘尼言。 我犯妄语。 是比丘尼以无根谤言。 汝犯淫盗杀。 得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 以无根波罗夷谤比丘。 得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以无根波罗夷。 谤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得突吉罗。 若比丘尼。 以无根波罗夷。 谤比丘尼。 得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 以无根波罗夷。 谤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比丘。 得突吉罗。 若式叉摩尼。 以无根波罗夷。 谤式叉摩尼。 得突吉罗。 若式叉摩尼。 以无根波罗夷。 谤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 得突吉罗。 若沙弥。 以无根波罗夷谤沙弥。 得突吉罗。 若沙弥。 以无根波罗夷。 谤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 得突吉罗。 若沙弥尼。 以无根波罗夷。 谤沙弥尼。 得突吉罗。 若沙弥尼。 以无根波罗夷。 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 得突吉罗。 若比丘。 以无根逆罪。 谤比丘如法。 得罪。 若谤言。 汝杀母杀父杀阿罗汉。 得僧伽婆尸沙。 若谤言。 汝恶心出佛身血若坏僧。 得偷兰遮。 问颇比丘以无根逆罪谤比丘不如法得罪耶。 答有。 若谤先破戒若贼住若先来白衣。 若作书若遣使若作相示。 若诸摈人不共住。 种种不共住人。 狂人散乱心人。 病坏心人是。 何以故。 是诸人等心不安隐故。 若比丘语比丘言。 我杀母。 是比丘以无根逆罪谤言。 汝杀父杀阿罗汉。 得僧伽婆尸沙。 若谤言。 汝恶心出佛身血若坏僧。 得偷兰遮。 若比丘语比丘言。 我杀父。 是比丘以无根逆罪谤言。 汝杀母杀阿罗汉。 得僧伽婆尸沙。 若谤言。 汝恶心出佛身血若坏僧。 得偷兰遮。 若比丘语比丘言。 我杀阿罗汉。 是比丘以无根逆罪谤言。 汝杀母杀父。 得僧伽婆尸沙。 若谤言。 汝恶心出佛身血若坏僧。 得偷兰遮。 若比丘语比丘言。 我破众僧。 是比丘以无根逆罪谤言。 汝杀父母杀阿罗汉。 得僧伽婆尸沙。 若谤言。 汝恶心出佛身血。 得偷兰遮。 若比丘语比丘言。 我恶心出佛身血。 是比丘以无根逆罪谤言。 汝杀母杀父杀阿罗汉。 得僧伽婆尸沙。 若谤言。 汝坏僧。 得偷兰遮。 若比丘尼。 以无根逆罪。 谤比丘尼如法。 得罪。 若谤言。 汝杀母杀父杀阿罗汉。 得僧伽婆尸沙。 若谤言。 汝恶心出佛身血若坏僧。 得偷兰遮。 问颇比丘尼。 以无根逆罪。 谤比丘尼不如法。 得罪耶。 答有。 若谤先破戒若贼住若先来白衣。 若作书若遣使若作相示。 若不能女。 若二道合一道。 若石女。 若诸摈人。 不共住。 种种不共住人。 狂人散乱心人。 病坏心人是。 何以故。 是诸人等心不安隐故。 若比丘尼语比丘尼言。 我杀母。 是比丘尼以无根逆罪谤言。 汝杀父杀阿罗汉。 得僧伽婆尸沙。 若谤言。 汝恶心出佛身血若坏僧。 得偷兰遮。 若比丘尼语比丘尼言。 我杀父。 是比丘尼以无根逆罪谤言。 汝杀母杀阿罗汉。 得僧伽婆尸沙。 若谤言。 汝恶心出佛身血若坏僧。 得偷兰遮。 若比丘尼语比丘尼言。 我杀阿罗汉。 是比丘尼以无根逆罪谤言。 汝杀父杀母。 得僧伽婆尸沙。 若谤言。 汝恶心出佛身血若坏僧。 得偷兰遮。 若比丘尼语比丘尼言。 我坏僧。 是比丘尼以无根逆罪谤言。 汝杀父杀母杀阿罗汉。 得僧伽婆尸沙。 若谤言。 汝恶心出佛身血。 得偷兰遮。 若比丘尼语比丘尼言。 我恶心出佛身血。 是比丘尼以无根逆罪谤言。 汝杀母杀父杀阿罗汉。 得僧伽婆尸沙。 若谤言。 汝坏僧。 得偷兰遮。 若比丘。 以无根逆罪。 谤比丘如法。 得罪。 若比丘以无根逆罪。 谤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得突吉罗。 比丘尼。 以无根逆罪。 谤比丘尼如法。 得罪。 若比丘尼。 以无根逆罪。 谤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比丘。 得突吉罗罪。 若式叉摩尼。 以无根逆罪。 谤式叉摩尼。 得突吉罗。 式叉摩尼。 以无根逆罪。 谤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 得突吉罗。 沙弥。 以无根逆罪谤沙弥。 得突吉罗。 沙弥。 以无根逆罪。 谤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 得突吉罗。 沙弥尼。 以无根逆罪。 谤沙弥尼。 得突吉罗。 沙弥尼。 以无根逆罪。 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 得突吉罗。 若以无根谤言。 汝尽破戒。 得偷兰遮。 若说汝破四重戒。 得僧伽婆尸沙。 犯片罪以无根谤亦如是。 优波离问佛。 如佛所说。 若诸比丘不先濡语约敕。 便以白四羯磨约敕。 是如法约敕不。 佛言。 是约敕。 作羯磨人得突吉罗。 又问。 若未作白四羯磨便摈出。 得名摈不。 答得摈。 作羯磨人得突吉罗。 若未作三语约敕。 于界内别请人作羯磨。 得不。 答得羯磨。 作羯磨者得偷兰遮。 破僧因缘故。 若众僧知。 众僧得罪。 比丘若未作出羯磨。 出诸比丘过罪言。 诸比丘随爱随嗔随怖随痴行。 是比丘得突吉罗。 问是人应约敕不。 答言。 不应。 若令出。 为如法不。 答不如法。 问若先作出羯磨竟。 是比丘出诸比丘过罪。 若言诸比丘随爱随嗔随怖随痴行。 是比丘得偷兰遮。 应约敕是比丘莫作是语不。 答言。 应约敕。 如法不。 答言。 如法。 优波离问佛。 如佛所说。 若诸比丘不举不忆念。 自身作不可共语。 是比丘得突吉罗。 可约敕不。 答不得约敕。 若约敕。 成约敕不。 答不成。 若诸比丘若举若令忆念。 自身作不可共语。 闻是已故作自身不可共语。 是比丘得偷兰遮。 应约敕不。 答言。 应约敕。 若约敕成约敕不。 答言。 成约敕。 若有罪比丘在地。 作羯磨人在高上。 得约敕不。 答言。 不得。 若有罪比丘在高上。 羯磨人在地。 得约敕不。 答言。 不得。 若有罪比丘在界内。 羯磨人在界外。 得约敕不。 答不得。 若有罪比丘在界外。 羯磨人在界内。 得约敕不。 答不得。 若有罪比丘羯磨人俱在界内。 得约敕不。 答言。 得约敕。 问颇有比丘。 于四住处作约敕。 得约敕不得罪耶。 答有。 若材木若床榻连接四界。 比丘坐上作约敕。 得约敕四处。 问颇有比丘。 足四处众作约敕。 得如法耶。 答得。 若材木床榻连接四界。 比丘坐上足四处众。 得如法约敕。 问颇一人于四住处。 约敕四人各各所作。 得约敕不得罪耶。 答有。 若材木床榻连接四界。 比丘坐上。 若是比丘。 能一时以一羯磨如法约敕。 四人各随所作是也(十三事竟)。 十诵律卷第五十二<<[51][52][53][54][55][56][57][58][59][60] . .. >> 十诵律卷第五十三(第九诵之二)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优波离问二不定法优波离问佛。 若信语优婆夷。 见比丘于初犯四波罗夷中随所破戒。 语诸比丘。 应随信语优婆夷语治不。 佛言。 应随语治。 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佛言。 应与。 又问。 若二信语优婆夷。 一人见比丘犯淫。 一人见犯盗。 是二人语诸比丘。 应随此信语优婆夷语治不。 答言。 应治。 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答言。 应与。 问信语优婆夷见比丘行道时与女人作淫。 语诸比丘。 应随信语优婆夷治不。 答言。 不应。 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答言。 不应。 应问是信语优婆夷言。 更有信语优婆夷不。 答言。 有。 应问第二人。 若二人语同。 应随信语优婆夷治。 应与实罪相羯磨。 若语不同。 言我不见行道时作淫。 我见立坐作淫。 尔时应问是比丘。 汝实云何。 应随是比丘语作。 问若信语优婆夷。 见比丘与刹利女作淫。 语诸比丘。 应随信语优婆夷治不。 答言。 不应。 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答言。 不应。 应问言。 更有信语优婆夷不。 答言。 有。 应问第二人。 若二人语同。 应随信语优婆夷治。 应与实罪相羯磨。 若语不同。 言我不见与刹利女作淫。 我见与婆罗门女毗舍首陀罗女作淫。 尔时应问是比丘。 汝实云何。 应随是比丘语作。 问若信语优婆夷。 见比丘与一白色女作淫。 语诸比丘。 应随信语优婆夷治不。 答言。 不应。 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答言。 不应。 应问言。 更有信语优婆夷不。 答言。 有。 应问第二人。 若第二人语同应随信语优婆夷治。 应与实罪相羯磨。 若语不同。 言我不见与白色女作淫。 我见与黑色女若黄色女青色女作淫。 尔时应问是比丘。 汝实云何。 应随是比丘语作。 问若信语优婆夷。 见比丘与长女人作淫。 语诸比丘。 应随信语优婆夷语治不。 答言。 不应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答言。 不应。 应问言。 更有信语优婆夷不。 答言。 有。 应问第二人。 若第二人语同。 应治。 应与实罪相羯磨。 若语不同。 言我不见与长女人作淫。 我见与短女人中女人作淫。 尔时应问是比丘。 汝实云何。 应随是比丘语作。 问若信语优婆夷。 见比丘与女人于小便道作淫。 语诸比丘。 应随信语优婆夷语治不。 答言。 不应。 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答言。 不应。 应问言。 更有信语优婆夷不。 答言。 有。 应问第二人。 若第二人语同。 应随信语优婆夷治。 应与实罪相羯磨。 若语不同。 言我不见小便道作淫。 我见大便道口中作淫。 尔时应问是比丘。 汝实云何。 应随是比丘语作。 问若信语优婆夷。 见比丘与女人大便道中作淫。 语诸比丘应随信语优婆夷治不。 答言。 不应。 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答言。 不应。 应问。 更有信语优婆夷不。 答言。 有。 应问第二人。 若第二人语同。 应随信语优婆夷治。 应与实罪相羯磨。 若语不同。 言我不见大便道中作淫。 我见小便道口中作淫。 尔时应问是比丘。 汝实云何。 应随是比丘语作。 问若信语优婆夷。 见比丘与女人口中作淫。 语诸比丘。 应随信语优婆夷治不。 答言。 不应。 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答言。 不应。 应问。 更有信语优婆夷不。 答言。 有。 应问第二人。 若第二人语同。 应随信语优婆夷治。 应与实罪相羯磨。 若语不同。 言我不见口中作淫。 我见于大小便道中作淫。 尔时应问是比丘。 汝实云何。 应随是比丘语作。 问若信语优婆夷。 见比丘非时啖石蜜。 谓是啖肉。 语诸比丘。 应随信语优婆夷治不。 答言。 不应。 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答言。 不应。 应问是比丘。 有是事不。 若比丘言。 我不食肉。 我啖黑石蜜。 应随是比丘语作。 问若信语优婆夷。 见比丘非时啖酥。 谓是啖穄米糜。 语诸比丘。 应随信语优婆夷语治不。 答言。 不应。 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答不应。 应问是比丘。 汝实有是事不。 若比丘言。 我不食穄米糜。 我啖酥。 应随是比丘语作。 问若信语优婆夷。 见比丘非时饮石蜜浆。 谓是啖粥。 语诸比丘。 应随信语优婆夷治不。 答言。 不应。 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答言。 不应。 应问是比丘。 有是事不。 若比丘言。 我不啖粥。 我饮石蜜浆。 应随是比丘语作。 问若信语优婆夷。 见比丘于女人股间出精。 谓正作淫欲。 语诸比丘。 应随信语优婆夷治不。 答言。 不应。 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答言。 不应。 应问是比丘。 有是事不。 若比丘言。 我股间出精不犯正淫。 应随自言治。 问若比丘共一女人行道。 有二信语优婆夷随来。 一信语优婆夷见比丘摩触女人身。 谓作淫。 语诸比丘。 应随信语优婆夷治不。 答言。 不应。 应问第二人。 若事相违。 我如所见说。 应随信语优婆夷治不。 答言。 不应。 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答言。 不应。 应问是比丘。 是事云何。 随比丘自言作。 问若信语优婆夷。 见比丘于后四品戒中随所犯戒。 语诸比丘。 应随信语优婆夷治不。 答言。 不应。 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答言。 应与。 问若二信语优婆夷。 一人见比丘故出精。 一人见比丘摩触女人身。 语诸比丘。 应随信语优婆夷治不。 答言。 应治。 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答言。 应与。 问若信语优婆夷。 见比丘行时故出精。 语诸比丘。 应随信语优婆夷治不。 答言。 不应。 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答言。 不应。 应问言。 更有信语优婆夷不。 答言。 有。 应问弟二人。 若弟二人语同。 应随信语优婆夷治。 应与实罪相羯磨。 若语不同。 言我不见行时出精。 我见若坐若立时出精。 尔时应问是比丘。 是事云何。 应随是比丘语作。 问若信语优婆夷。 见比丘摩触刹利女身。 语诸比丘。 应随信语优婆夷治不。 答言。 不应。 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答言。 不应。 应问。 更有信语优婆夷不。 若言有。 应问第二人。 若弟二人语同。 应治。 应与实罪相羯磨。 若语不同。 言我不见刹利女。 我见婆罗门毗舍首陀罗女。 尔时应问是比丘。 是事云何。 应随是比丘语作。 问若信语优婆夷。 见比丘摩触白色女人身。 语诸比丘。 应随信语优婆夷治不。 答言。 不应。 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答言。 不应。 应问。 更有信语优婆夷不。 答言。 有。 应问第二人。 若第二人语同。 应治。 应与实罪相羯磨。 若语不同。 言我不见是比丘摩触白色女人身。 我见摩触黑色黄色青色女人身。 尔时应问是比丘。 是事云何。 应随是比丘语作。 问若信语优婆夷。 见比丘摩触长女人身。 语诸比丘。 应随信语优婆夷治不。 答言不应。 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答言。 不应。 应问。 更有信语优婆夷不。 若言有。 应问第二人。 若第二人语同。 应治。 应与实罪相羯磨。 若语不同。 言我不见摩触长女人身。 我见摩触短女人中女人身。 应治不。 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答言。 不应与。 应问是比丘。 随比丘自言作。 问若比丘于道中行。 有一女人。 有二信语优婆夷。 一信语优婆夷。 见比丘行时摩触女人身。 语诸比丘。 应随是语治不。 答言。 不应。 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答言。 不应与。 应问第二人。 若事相违。 我如所见说。 应随信语优婆夷治不。 答言。 不应。 应与实罪相羯磨不。 答言。 不应与。 应问是比丘。 是事云何。 应随是比丘语作(二不定竟)。 问三十舍堕法优波离问佛。 若比丘多有尼萨耆衣。 若为火烧若腐烂。 若断坏。 若虫啮。 应舍不。 佛言。 不应舍。 是比丘应但如法灭罪。 若有残段破。 应舍不。 答不应舍。 是比丘但应如法灭罪。 问若衣经净纬不净纬净经不净。 若二俱不净。 不净者。 若骆驼毛牛毛羖羊毛。 若杂织衣。 应舍不。 答不应舍。 问若比丘得长衣五日。 是比丘狂心散乱心病坏心。 齐何数作十日。 答数得自心日。 问颇比丘尽形畜长衣不得尼萨耆波夜提耶。 答有。 若得长衣。 未满十日便命终是。 问颇比丘畜长衣过十日一夜在耶。 佛言有。 比丘不断望衣。 第十日得衣。 不遣与人不作净不受持。 至十一日地了时过此十。 余一夜在是也。 优波离问佛。 若比丘受众僧衣离宿。 应舍不。 答不应舍。 是比丘但应如法灭罪。 问若比丘衣在界内。 比丘出界外。 至地晓是离衣宿耶。 答言。 离宿。 问若衣在界外。 比丘在界内。 至地了时。 是名离衣宿耶。 答言。 离宿。 问若衣在地比丘在上。 至地了时。 是名离衣宿耶。 答言。 离衣宿。 问若衣在上比丘在地。 至地了时。 是名离衣宿耶。 答言。 离衣宿。 问若未作不离衣羯磨。 齐远近名不离衣。 答若墙壁堑篱栅。 齐是来比丘不离三衣。 比丘尼不离五衣。 与学沙弥不离三衣。 与学沙弥尼不离五衣。 问得一月衣财。 何等是一月衣财。 乃至一月畜。 答净衣是。 问衣量大小。 答乃至得覆身三分是。 诸衣不净者。 经净纬不净。 纬净经不净。 若二俱不净。 不净者。 一切骆驼毛牛毛羖羊毛若杂织衣。 是名不净。 如是衣不应畜至一月。 问颇比丘使非亲里比丘尼浣染打故衣。 不得尼萨耆波夜提耶。 答有。 若比丘先自小浣更令浣。 先自小染更令染。 先自小打更令打。 若浣不名浣如不浣。 得突吉罗。 若染不名染如不染。 得突吉罗。 若打不名打如不打。 得突吉罗。 若展转令浣。 若遣使。 若作书。 若作相示。 若为他若浣染。 若二人共衣。 若众僧衣。 入尼萨耆衣。 若作净衣。 皆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著净衣入白衣舍。 得尼萨耆出耶。 答有。 若比丘著净衣入白衣舍。 若屎尿牛尿泥著。 令非亲里比丘尼浣。 得尼萨耆波逸提。 若衣经净纬不净。 若纬净经不净。 若二俱不净。 不净者。 一切骆驼毛牛毛羖羊毛若杂织衣令浣。 得突吉罗。 若比丘令非亲里比丘尼浣故衣。 是比丘尼转根作比丘。 得突吉罗。 若比丘令非亲里比丘尼浣故衣。 比丘转根为比丘尼。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令非亲里比丘尼浣染打故衣。 不得尼萨耆波夜提耶。 答有。 若先破戒若贼住若先来白衣是。 问颇有不受具戒人。 令非亲里比丘尼浣染打故衣。 得尼萨耆波逸提耶。 答有。 与学沙弥是也。 问颇比丘从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乞衣。 不得尼萨耆波夜提耶。 答有。 若不能男居士。 不能女居士妇。 二根居士。 二道合一道居士妇。 比丘从是乞衣。 得突吉罗。 问颇有不受具戒人。 从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乞衣。 得尼萨耆波逸提耶。 答有。 与学沙弥是也。 若衣经净纬不净。 纬净经不净。 若二俱不净。 不净者。 若一切骆驼毛牛毛羖羊毛若杂织。 比丘乞是衣。 得突吉罗。 若乞毳得突吉罗。 若乞缕得突吉罗。 未受具戒人乞。 未受具戒人得。 得突吉罗。 未受具戒人乞。 受具戒时得。 得突吉罗。 未受具戒人乞。 受具戒已得。 得尼萨耆波夜提。 受具戒时乞。 受具戒时得。 得突吉罗受具戒时乞。 受具戒已得。 得尼萨耆波逸提。 受具戒人乞。 受具戒人得。 得尼萨耆波逸提。 受具戒人乞。 非具足戒人得。 得突吉罗。 若比丘从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乞衣。 比丘转根作比丘尼。 比丘尼得是衣。 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 从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乞衣。 是比丘尼转根作比丘。 比丘得是衣。 尼萨耆波逸提。 问颇比丘非亲里中作亲厚意索。 不得尼萨耆波夜提耶。 答有。 若比丘为办衣价。 比丘作亲厚意索。 得突吉罗。 若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为办衣价。 比丘作亲厚意索得。 得突吉罗。 若众多居士为办衣价。 比丘作亲厚意索得。 得突吉罗。 若比丘所不应畜物。 作亲厚意索。 得突吉罗。 未受具戒人作亲厚意索。 未受具戒人得。 得突吉罗。 未受具戒人作亲厚意索。 受具戒时得。 得突吉罗。 未受具戒人作亲厚意索。 受具戒已得。 得尼萨耆波逸提。 受具戒时作亲厚意索。 受具戒时得。 得突吉罗。 受具戒时作亲厚意索。 受具戒已得。 得尼萨耆波逸提。 受具戒人作亲厚意索。 受具戒人得。 得尼萨耆波逸提。 受具戒人作亲厚意索。 非具戒人得。 得突吉罗。 若是衣价。 属天龙夜叉罗刹饿鬼拘槃荼毗舍遮等非人。 若属先破戒人若贼住人若先来白衣若摈人不共住人种种不共住人狂人散乱心人病坏心人及诸外道。 此中作亲厚意索。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勤求衣。 乃至过六返。 不得尼萨耆波逸提耶。 答有。 是衣价属人。 寄在天龙夜叉罗刹饿鬼拘槃荼毗舍遮等非人边。 是中勤求乃至过六返。 得突吉罗。 若是衣价。 属天龙夜叉罗刹饿鬼拘槃荼毗舍遮等非人。 寄在人边。 是中勤求乃至过六返。 得突吉罗。 若是衣价。 属出家外道。 寄在人边。 是中勤求乃至过六返。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以憍施耶作新敷具。 不得尼萨耆波逸提耶。 答有。 若憍施耶腐坏。 若憍施耶作劫贝。 若憍施耶作钵妒路慕。 若憍施耶作突突路。 若经净纬不净。 纬净经不净若二俱不净。 不净者。 骆驼毛牛毛羖羊毛若杂织作敷具。 得突吉罗。 若减量作。 突吉罗。 若佛衣等量作。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用纯黑羺羊毛作新敷具。 不得尼萨耆波夜提耶。 答有。 羺羊毛腐坏作。 得突吉罗。 若经净纬不净。 纬净经不净。 若二俱不净。 不净者。 骆驼毛牛毛羖羊毛若杂织作敷具。 得突吉罗。 若减量作突吉罗。 若如来衣等量作。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不用二分纯黑三分白羺羊毛四分下羊毛作新敷具。 不得尼萨耆波夜提耶。 答有。 经净纬不净。 纬净经不净。 若二俱不净。 不净者。 骆驼毛牛毛羖羊毛杂织作敷具。 得突吉罗。 若减量作突吉罗。 若佛衣等量作。 得突吉罗。 问颇有比丘。 六年内故敷具。 若舍若不舍。 更作新敷具。 不得尼萨耆波夜提耶答有。 余人先作未成。 比丘足成竟。 得突吉罗。 若作未成便反戒。 得突吉罗。 若经净纬不净。 若纬净经不净。 若二俱不净。 不净者。 若骆驼毛牛毛羖羊毛杂织作。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持羺羊毛过三由延。 不得尼萨耆波夜提耶。 答有。 飞持过不犯。 若与化净人持过。 得突吉罗。 若比丘知是化人不犯。 问颇有比丘。 使非亲里比丘尼浣染擘羺羊毛。 不得尼萨耆波夜提耶。 答有。 先已小浣更浣。 先已小染更染。 先已小擘更擘。 浣如不浣。 染如不染。 擘如不擘。 皆突吉罗。 若展转令浣染擘。 若遣使若教他若作书若示相。 使浣染擘。 皆得突吉罗。 若浣染擘枕毳。 得突吉罗。 二人共毳使浣染擘。 得突吉罗。 使浣染擘众僧毳。 得突吉罗。 使浣染擘尼萨耆毳。 得突吉罗。 使浣染擘作净施毳。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自手取钱。 不得尼萨耆波逸提耶。 答有。 若取似钱者。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以钱种种用。 不得尼萨耆波夜提耶。 答有。 用似钱买者。 得突吉罗。 共非人买物。 非人者。 天龙夜叉罗刹鸠槃荼薜荔伽毗舍遮等共买物。 得突吉罗。 若共狂人散乱心人病坏心人若亲里共买。 得突吉罗。 未受具戒人与。 未受具戒人得。 突吉罗。 未受具戒人与。 受具戒时得。 得突吉罗。 未受具戒人与。 受具戒已得。 得尼萨耆波夜提。 受具戒时与。 受具戒时得。 得突吉罗。 受具戒时与。 受具戒已得。 得尼萨耆波逸提。 受具戒人与。 受具戒人得。 得尼萨耆波夜提。 受具戒人与。 非具戒人得。 得突吉罗。 种种贩买亦如是。 问颇比丘尽形畜长钵。 不得尼萨耆波夜提耶。 答有。 若比丘畜长钵。 未满十日便命终者是。 问若比丘得长钵五日。 是比丘便狂心散乱心病坏心。 齐何数作十日。 答数得自心日。 问颇比丘久畜长钵。 不犯尼萨耆波夜提耶。 答有。 若他送钵与久久乃至者是也。 问颇比丘过一夜畜长钵。 得尼萨耆波逸提耶。 答有。 是比丘得长钵日。 便转根作比丘尼者是。 问颇比丘尼畜长钵十夜。 不得尼萨耆波逸提耶。 答有。 是比丘尼得长钵已。 转根作比丘者是。 问颇有比丘。 多有钵入尼萨耆。 一切钵应僧中行不。 答不应。 但僧中行一钵。 余者随意与亲厚。 问颇比丘钵减五缀更求新钵。 不得尼萨耆波夜提耶。 答有。 若求坏钵白铁钵。 若二人共求。 若遣使若书若示相。 若展转求若为他求钵。 皆得突吉罗。 若从异道出家人乞得钵。 突吉罗。 若比丘所用钵未满五缀。 以自物买钵。 突吉罗。 问若比丘不乞缕乞毳。 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自乞缕。 令非亲里织师织。 不得尼萨耆波夜提耶。 答有。 是衣经净纬不净。 纬净经不净。 若二俱不净。 不净者。 若骆驼毛牛毛羖羊毛。 若杂缕令织。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于非亲里中作同意劝不得尼萨耆波夜提耶。 答有。 若居士不能男。 居士妇不能女。 若居士二根。 居士妇二道合一道。 是中作同意劝。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与他比丘衣。 后嗔还夺。 不得尼萨耆波夜提耶。 答有。 受法比丘。 与不受法比丘衣。 后嗔还夺。 不受法比丘。 与受法比丘衣。 后嗔还夺。 得突吉罗。 若衣经净纬不净。 纬净经不净。 若二俱不净。 不净者。 若骆驼毛牛毛羖羊毛。 若杂织衣。 与已后嗔还夺。 得突吉罗。 若与先破戒若贼住若先来白衣。 与已还夺。 得突吉罗。 是衣若减量。 后嗔还夺。 得突吉罗。 若佛衣等量。 后嗔还夺。 得突吉罗。 若比丘与他比丘衣。 他比丘转根为比丘尼。 比丘还夺比丘尼衣。 得突吉罗。 若比丘与他比丘衣。 是比丘自转根为比丘尼。 比丘尼还夺比丘衣。 得突吉罗。 问受迦絺那衣竟。 官作闰月。 受迦絺那衣人当云何。 答随安居数。 问受伽絺那衣。 应如布萨作羯磨不。 答言应作。 问讫迦絺那衣。 应作舍羯磨不。 答言。 应作。 问应何时受迦絺那衣。 答夏末后月。 问几时应舍。 答从夏末月竟冬四月应舍。 问急施衣可得作时衣不。 答言。 得。 若衣经净纬不净。 纬净经不净。 若二俱不净。 不净者。 若骆驼毛牛毛羖羊毛。 若杂织衣。 如是等不净衣不应停。 问颇比丘三衣中随离一衣宿。 不得尼萨耆波逸提耶。 答有。 后安居中未满岁。 阿练若比丘三衣中。 若以一一衣置界内舍。 以少因缘出界。 作是言。 我今日当还此宿。 是比丘更有因缘起。 不得还宿界外。 地了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春残过一月求雨浴衣。 过半月畜不得尼萨耆波夜提耶。 答有。 若是衣经净纬不净纬净经不净。 若二俱不净。 不净者。 若骆驼毛牛毛羖羊毛若杂织。 如是等衣。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从母乞衣。 得尼萨耆波夜提耶。 答有。 若母为众僧作衣。 是比丘自回向已。 得尼萨耆波夜提。 若是物界外取。 得突吉罗。 若二三四恣心取。 如法得罪。 问颇比丘从母乞顺比丘物。 得尼萨耆波夜提耶。 答有。 若母为众僧作顺比丘物。 比丘自回向已。 得尼萨耆波夜提。 若是物界外取。 得突吉罗。 若二三四恣心取。 如法得罪。 问若比丘非时受甘蔗。 非时压非时漉非时受。 非时应饮不。 答言。 不得。 问若时受甘蔗。 非时压非时漉非时受。 非时得饮不。 答不得。 问若时受甘蔗。 时压非时漉非时受。 非时得饮不。 答言。 不得。 问若时受甘蔗。 时压时漉非时受。 非时应饮不。 答言。 不得。 问若时受甘蔗。 时压时漉时受。 非时应饮不。 答言。 若尽时净应饮。 问若非时受酪。 非时压非时漉非时受。 非时应饮不。 答言。 不得。 若尽时净应得。 问若比丘非时受胡麻。 非时压非时漉非时受。 非时得饮不。 答言。 不得。 若尽时净应得。 问若比丘非时受肉。 非时煮非时压非时漉。 非时受非时得服不。 答言。 不得。 若尽时净应得。 即日受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共和合一处。 得服不。 答时药力故时中应服。 非时不得服。 即日受时分药七日药尽形寿药。 共和合一处。 得服不。 答时分药力故。 时分中应服。 过时分不得服即日受七日药尽形寿药。 共和合一处。 得服不。 答七日药力故。 七日应服。 过七日不得服。 尽形寿药随意应服。 昨日受时药。 即日受时分药七日药尽形寿药。 和合一处。 得服不。 答不得服。 昨日受时分药。 即日受七日药尽形寿。 药和合一处。 得服不。 答言。 不得服。 昨日受七日药。 即日受尽形寿药。 和合一处。 得服不。 答不得服。 问是诸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寿药。 举残宿可服不。 答不得。 问若比丘先自取。 后更从净人受。 得服不。 答不得。 问是诸药手受口受。 无病比丘得服不。 答不得。 若手受口受。 病比丘得服不。 答言得(三十舍堕竟)。 问波夜提事之一优波离问佛。 若比丘作梵志形服。 于道行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若作秦形服大秦安息薄佉利波罗大形服。 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 如是等亦得突吉罗。 问若人问比丘言。 汝见人用盖行不。 比丘言不见为因脚故言我不见。 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 扇革屣珠钏羺头璎珞宝鬘钦跋罗[疊*毛]拘执车乘帽辇舆等亦如是。 若比丘至婆罗门姓人边语言。 汝是剃毛人。 故妄语故。 得波逸提。 乃至语不破戒人言。 汝破戒故妄语故。 得波逸提。 问若人问比丘言。 汝是何人。 比丘言。 我是比丘尼。 是反戒不。 答不反戒。 故妄语得波逸提。 若言我是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白衣外道遮逻伽波离婆罗遮尼揵驼阿耆毗等。 若言我是天龙夜叉揵闼婆阿修罗伽楼罗薜荔伽鸠槃茶毗舍遮罗刹等。 作如是语。 是反戒不。 答不反戒。 故妄语得波逸提。 问若比丘以天眼见天耳闻他比丘罪。 他不听便出他罪。 得何罪。 答言。 得突吉罗。 问若比丘于众僧前破戒。 请应举。 答随能举者举。 问若比丘至婆罗门姓人边语言。 汝作剃毛人来。 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 问若比丘毁訾比丘。 得何罪。 答波逸提。 问颇比丘毁訾他比丘。 不得波逸提罪邪。 答有。 若先破戒若贼住若先来白衣是。 问颇不受具戒人毁訾比丘。 得波逸提邪。 答有。 与学戒沙弥是。 若作书若遣使若示相若展转毁訾。 得突吉罗。 若比丘以毁訾比丘。 得波逸提。 毁訾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得突吉罗。 若比丘尼。 以毁訾比丘尼。 得波逸提。 毁訾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比丘。 得突吉罗。 式叉摩尼。 毁訾式叉摩尼。 得突吉罗。 毁訾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 得突吉罗。 若沙弥。 毁訾沙弥。 得突吉罗。 毁訾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 得突吉罗。 沙弥尼。 毁訾沙弥尼。 得突吉罗。 毁訾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 得突吉罗罪。 问若比丘两舌谗比丘。 得波逸提。 若比丘两舌。 谗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得突吉罗。 若比丘尼两舌。 谗比丘尼。 得波逸提。 若比丘尼两舌。 谗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比丘。 得突吉罗。 若式叉摩尼两舌。 谗式叉摩尼。 得突吉罗。 若式叉摩尼两舌。 谗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 得突吉罗。 若沙弥两舌。 谗沙弥。 得突吉罗。 若沙弥两舌。 谗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 得突吉罗。 若沙弥尼两舌。 谗沙弥尼。 得突吉罗。 若沙弥尼两舌。 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 得突吉罗。 若比丘在界内。 谗界外比丘。 得突吉罗。 若在界外。 谗界内比丘。 若在地谗高上比丘。 若在高上谗在地比丘。 得突吉罗。 若比丘住界内。 若坐若立若卧。 谗界内比丘。 得波逸提。 若作书若遣使若示相若展转谗。 得突吉罗罪。 问颇比丘如法灭事后还发起。 不得波逸提耶。 答言。 有是事。 若比丘比丘尼事。 若比丘式叉摩尼。 若比丘沙弥。 若比丘沙弥尼事。 如法灭已。 比丘还发起。 突吉罗。 问颇比丘如法灭事还发起。 不得波逸提耶。 答言有。 若先破戒若贼住若先来白衣是。 问颇不受具戒人。 如法灭事还发起。 得波逸提耶。 答言有。 与学戒沙弥是也。 若作书若遣使若示相若展转语。 如法灭事已还发起。 得突吉罗罪。 问如佛所说。 比丘于不能男净人前。 为女人说法过五六语。 何等是不能男净人前。 为女人说法过五六语。 答若。 不动者是。 无知净人前。 与女人说法过五六语。 得突吉罗。 若作书若遣使若示相若展转语。 说法过五六语。 得突吉罗。 若作净人睡眠。 与女人说法过五六语。 得突吉罗。 若女人净。 男子不净。 男子净。 女人不净。 若二俱不净。 若是中无作净人。 比丘为女人说法过五六语。 得突吉罗。 若有不能男作净者。 比丘为女人说法过五六语。 得突吉罗。 若无作净者。 比丘为不能女人说法过五六语。 得突吉罗。 若无作净人。 比丘为二道合一道女人说法过五六语。 得突吉罗。 若比丘哑净人前。 为女人说法过五六语。 得突吉罗。 若聋净人前。 与女人说法过五六语。 得突吉罗。 若哑聋净人前。 与女人说法过五六语。 得突吉罗。 若非人天龙夜叉薜荔伽鸠槃茶毗舍遮罗刹等净人前。 与女人说法过五六语。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以音句诵法。 教未受具戒人诵。 不得波夜提耶。 答有。 若教天龙夜叉薜荔伽拘槃茶毗舍遮罗刹等非人赞诵。 得突吉罗。 教吃人诵。 得突吉罗。 独处诵。 得突吉罗。 独非独想。 非独独想。 以中国语教边地人诵。 是边地人不解是语。 以边地语教中国人诵。 是中国人不解是语。 若教哑人聋人哑聋人诵。 若作书若遣使若示相若展转语狂人病坏心散乱心。 如是等教赞诵。 得突吉罗。 问颇不受具戒人。 以音句诵法。 教未受具戒人赞诵。 得波夜提耶。 答有。 与学沙弥是也。 若与学沙弥。 教哑人聋人哑聋人赞诵。 得突吉罗。 若与学沙弥。 以音句诵法。 教比丘比丘尼赞诵。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未受具戒人前说过人法。 言我有如是知如是见。 不得波夜提耶。 答言有。 若天龙夜叉薜荔伽鸠槃茶毗舍遮罗刹等非人前说。 得突吉罗。 若独处说。 得突吉罗。 独非独想。 非独独想。 若以中国语向边地人说。 边地人不解。 以边地人语向中国人。 中国人不解是语。 若向哑人聋人哑聋人说。 若作书若遣使若示相若展转语。 得突吉罗。 若向狂人散乱心人病坏心人说。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以粗罪向未受具戒人说。 不得波夜提耶。 答言有。 向未受具戒人。 说比丘尼粗罪。 得突吉罗。 说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粗罪。 得突吉罗。 若向天龙夜叉薜荔伽拘槃茶毗舍遮罗刹等非人。 说比丘粗罪。 得突吉罗。 问颇未受具戒人。 向未受具戒人。 说比丘粗罪。 得波夜提耶。 答言有。 与学沙弥是也。 若在地向高上人说。 若在高上向在地人说。 得突吉罗。 若在界内向界外人说。 若在界外向界内人说。 得突吉罗。 若俱在界内。 若坐若立若卧。 若向界内人说。 得波夜提。 问颇比丘。 先同心与。 后作是言。 汝随亲厚回僧物与。 不得波夜提耶。 答有。 若是施物。 属比丘尼僧。 作如是语。 得突吉罗。 若作书若遣使若示相若展转语。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说戒时作是言。 何用半月半月说是杂碎戒为。 令诸比丘心生疑悔心恼心热。 愁忧不乐生反戒心。 作是轻诃戒。 不得波夜提耶。 答有。 若独处诃戒。 得突吉罗。 若独非独想。 非独独想。 若以中国语向边地人呵戒。 边地人不解。 若以边地语向中国人呵戒。 中国人不解。 若向哑人聋人哑聋人呵戒。 若作书若遣使若示相若展转语呵戒。 若向狂人散乱心。 人病坏心人诃戒。 皆得突吉罗。 问若比丘以土。 覆生草菜草上。 为灭故。 得何罪。 答波夜提。 若食果吞子。 得突吉罗。 问若比丘语他人言。 汝摇树落果。 得何罪。 答波夜提。 问颇比丘语他人令摇树落果。 不得波夜提耶。 答有。 若作书若遣使若示相若展转语。 得突吉罗。 若杀地菌得突吉罗。 问颇不受具戒人。 语他人令摇树落果。 得波夜提耶。 答有。 与学沙弥是也。 问颇比丘杀草木。 不得波夜提耶。 答有。 若示相得突吉罗。 若飞去时伤杀无罪。 问若比丘言。 汝杀是树好。 得何罪。 答得波夜提。 问若比丘以种子著热汤中。 若日曝火炙。 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杀草菜。 不得波夜提耶。 答有。 若先破戒若贼住若先来白衣是也。 问颇不受具戒人杀草菜。 得波夜提耶。 答有。 与学沙弥是也。 若取水上浮萍。 若取石韦。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嗔恨轻讥。 不得波夜提耶。 答有。 若天龙夜叉薜荔伽拘槃茶毗舍遮罗刹等非人。 得突吉罗。 若嗔恨轻讥先破戒若贼住若先来白衣。 得突吉罗。 若独处嗔恨轻讥。 得突吉罗。 若独非独想。 非独独想。 嗔恨轻讥。 得突吉罗。 若以中国语。 嗔恨轻讥边地人。 边地人不解是语。 若以边地语。 嗔恨轻讥中国人。 中国人不解是语。 皆得突吉罗。 若嗔恨轻讥哑人聋人哑聋人。 若作书若遣使若示相。 若展转嗔恨轻讥。 若嗔恨轻讥狂人散乱心人病坏心人。 皆得突吉罗。 若嗔恨轻讥善性人。 突吉罗。 问颇比丘。 不随问答恼他。 不得波夜提耶。 答有。 若向哑人聋人哑聋人。 不随问答恼他。 得突吉罗。 除犯余事中。 不随问答恼他。 得突吉罗。 若独处异语恼他。 得突吉罗。 若独非独想。 非独独想。 异语恼他。 若以中国语。 向边地人。 边地人不解。 若以边地人语。 向中国人。 中国人不解。 若无知若作书若遣使若示相若展转语。 若向狂人散乱心人病坏心人。 若向天龙夜叉薜荔伽拘槃茶毗舍遮罗刹等非人。 若向先破戒人若贼住若先来白衣。 不随问答。 皆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众僧卧具。 若粗梐绳床。 若细梐绳床。 若被若褥。 露地若自敷若使人敷。 是中若坐若卧。 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 不得波夜提耶。 答有。 若是卧具。 经净纬不净。 纬净经不净。 二俱不净。 不净者。 若骆驼毛牛毛羖羊毛杂织作。 不自举不教人举。 得突吉罗。 若是粗梐绳床。 细梐绳床。 足过八指。 不自举不使人举。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比丘房中取卧具。 若自敷若教人敷。 是中若坐若卧。 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 不得波夜提耶。 答有。 若此房舍。 天龙夜叉薜荔伽拘槃荼毗舍遮罗刹等非人作。 比丘取敷。 不自举不教人举。 得突吉罗是人。 若先破戒若贼住若先来白衣作房舍。 比丘取敷。 若不自举若不教人举。 得突吉罗。 若是房舍。 属比丘尼僧。 比丘取敷。 不自举不教人举。 得突吉罗。 若是房舍。 属外道出家。 比丘取敷不自举不使人举。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嗔恨不喜。 僧房舍中。 若自牵若使人牵。 作如是言。 汝出去灭去。 以是因缘不异。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牵出天龙夜叉薜荔伽拘槃荼毗舍遮罗刹等非人作比丘。 比丘若自牵若使人牵出。 得突吉罗。 若牵恶比丘出。 得突吉罗。 若牵恶比丘衣钵出。 得突吉罗。 若牵曳外道出家出。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知余比丘僧房舍中先敷卧具。 后来强敷卧具。 作如是念。 若不乐者自当出去。 是因缘故不异。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是诸房舍。 属天龙夜叉薜荔伽拘槃荼毗舍遮罗刹等非人。 是中强敷卧具。 得突吉罗。 若是房舍。 属先破戒贼住若先来白衣。 是中强敷卧具。 得突吉罗。 若是房舍。 属比丘尼僧。 是中强敷卧具。 得突吉罗。 若是房舍。 属外道出家。 是中强敷卧具。 得突吉罗。 若比丘。 除水以余有虫汁。 浸草土作泥。 随所杀虫数。 得波逸提。 问颇比丘。 过若二若三重覆舍。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以板覆。 若优尸罗草。 若鸟翅覆者无罪。 问颇比丘。 众僧不差教诫比丘尼。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先破戒。 若贼住比丘尼。 若先来白衣。 若诸摈人。 不共住人。 种种不共。 住人教诫如是。 等比丘尼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僧差教诫比丘尼。 乃至日没。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先破戒。 若贼住比丘尼。 若先来白衣。 若诸摈人。 不共住人。 种种不共住人。 教诫如是等比丘尼。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语比丘言。 汝为供养财利因缘故。 教诫比丘尼。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受法比丘。 语不受法比丘。 不受法比丘。 语受法比丘言。 汝为供养财利因缘故。 教诫比丘尼。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与比丘尼共道行。 乃至一聚落。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诸比丘尼。 先破戒。 若贼住比丘尼。 若先来白衣。 若不能女。 若二道合一道。 若诸摈人。 不共住人。 种种不共住人。 共道行。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与比丘尼共期载舡。 若上水若下水。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诸比丘尼。 先破戒。 若贼住比丘尼。 若先来白衣。 若不能女。 若二道合一道。 若诸摈人。 不共住人。 种种不共住人。 期共载舡上水下水。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与非亲里比丘尼衣。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受法比丘。 与不受法比丘尼衣。 不受法比丘。 与受法比丘尼衣。 若先破戒。 若贼住比丘尼。 若先来白衣。 若诸摈人。 不共住人。 种种不共住人。 狂人散乱心人。 病坏心人。 与如是等比丘尼衣。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与非亲里比丘尼作衣。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受法比丘。 与不受法比丘尼作衣。 不受法比丘。 与受法比丘尼作衣。 若先破戒。 若贼住比丘尼。 若先来白衣。 若诸摈人。 不共住人。 种种不共住人。 狂人散乱心人。 病坏心人。 与如是等比丘尼作衣。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独与比丘尼屏处坐。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比丘尼先破戒。 若贼住比丘尼。 若先来白衣。 若诸摈人。 不共住人。 种种不共住人。 狂人散乱心人。 病坏心人。 与如是等比丘尼独屏处坐。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独与女人露地坐。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与天龙夜叉薜荔伽拘槃荼毗。 舍遮罗刹等非人女。 独共露处坐。 若与不能女若二道合一道女人。 独共露处坐。 皆突吉罗。 问颇比丘。 知比丘尼赞因缘得食食。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比丘尼先破戒。 若贼住。 若先来白衣。 若不能女。 若二道合一道。 若诸摈人。 不共住人。 种种不共住人。 若作书若遣使若示相。 若展转赞因缘故得食食。 突吉罗。 若受法比丘。 不受法比丘尼赞因缘得食食。 不受法比丘。 受法比丘尼赞因缘得食食。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数数食。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檀越请明日食。 比丘往至。 檀越言。 小住待食。 常自恣请。 除五种食请。 与余食。 若与不净食。 若净食不净食杂。 问颇比丘。 不病于作福舍。 过一食。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是福舍。 属天龙夜叉薜荔伽拘槃荼毗舍遮罗刹等非人。 过一食得突吉罗。 若诸福舍属比丘。 是中过一食得突吉罗。 若是福舍。 属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是中过一食。 得突吉罗。 若是福舍。 属诸亲里。 是中过一食无罪。 若比丘自作福舍。 是中过一食。 无罪。 问颇比丘。 他家自恣与食。 过两三钵取。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天祠中过两三钵取。 得突吉罗。 若诸天龙夜叉薜荔伽鸠槃荼毗舍遮罗刹等。 若受法比丘。 不受法比丘檀越舍取。 若不受法比丘。 受法比丘檀越舍取。 过两三钵。 得突吉罗。 于是家中坐自恣食无罪。 问颇比丘尼檀越舍过两三钵取食。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天祠中取过两三钵。 得突吉罗。 若诸龙夜叉薜荔伽鸠槃荼毗舍遮罗刹等非人舍。 取过两三钵。 得突吉罗。 若受法比丘尼。 不受法比丘尼檀越舍取。 若不受法比丘尼。 受法比丘尼檀越舍取。 过两三钵。 得突吉罗。 于是家中坐自恣食。 无罪。 问颇比丘。 知比丘食已。 不受残食法。 从座处起。 语言。 汝自恣食。 欲恼令疑悔故。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除五种食。 劝食余食。 若劝食不净食。 若净食不净食杂。 不得波逸提。 问颇比丘。 别象食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受一切时故无罪。 问拘耶尼国用何时应食。 答若此间宿。 用此间时。 若彼间宿。 用彼间时。 余二方亦如是。 问拘耶尼国残宿食。 应食不。 答言。 不得。 弗婆提亦如是。 问郁单越残宿食。 应食不。 答彼无我所无所属。 随意食。 无罪。 问若手若钵。 若二若三澡豆洗。 残余腻气不尽。 名为洗不。 答若用心。 若二若三澡豆洗。 名为洗也。 比丘三种。 名为共食内宿。 若比丘。 比丘僧。 与学沙弥。 比丘尼四种。 名为共食内宿。 比丘尼。 比丘尼僧。 与学沙弥尼。 式叉摩尼。 是四种人。 内宿不应食。 若食得突吉罗。 若白衣若沙弥。 为自身共食内宿。 比丘食无罪。 问。 若比丘求水瓶误取酥油瓶。 应破应弃不。 答言。 不应。 有二种触食。 食无罪。 一清净持戒比丘。 误触。 二破戒比丘无惭愧触。 是二俱净。 若比丘。 为沙弥为白衣故。 担食于道行。 还与沙弥白衣。 沙弥白衣持与比丘。 比丘以共举宿故不取。 佛言。 若比丘先无心自为得食。 问若水浊应饮不。 答若先疑不应饮。 若先无疑得饮。 问受法比丘。 从不受法比丘边受食。 可食不。 答言。 得食。 不受法比丘。 从受法比丘受食得食。 问颇有比丘。 乞美食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从诸亲里乞无罪。 问除水用余有虫汁。 得波逸提耶。 答有。 除水若用有虫汁。 随所杀虫数。 得波逸提。 问颇比丘。 食如是食堕大罪耶。 答有。 女人名男子食。 若食是食得大罪。 问颇比丘。 食家中坐。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是家中童女为主是。 问颇比丘。 食家中强坐。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在童女家强坐是。 问颇比丘。 自手与裸形梵志食。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与不净食。 若与净食不净食杂。 不得波逸提。 问颇比丘。 观军发行。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军中有应死囚杀。 观无常故无罪。 问颇比丘。 一时作百罪千罪。 过百千罪耶。 答有。 若比丘嗔意。 把沙把小豆胡豆。 洒散大众。 随所著人得罪。 问颇比丘。 知比丘粗罪。 故覆藏乃至一宿不得波夜提耶。 答有。 若覆先破戒若贼住若先来白衣。 若诸摈人不共住人种种不共住人。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语他比丘言。 来至诸家。 我是中令与汝多美饮食。 是比丘后不使与。 作是言。 汝长老还去。 我不乐与汝共坐起言语。 我乐独坐起言语。 驱是比丘。 故欲令乃至小许时得恼。 以是因缘不异者。 不得波夜提耶。 答有。 若天龙夜叉薜荔伽拘槃茶毗舍遮罗刹等非人。 受戒作比丘。 比丘若驱突吉罗。 又驱余出家者。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露地可烧物著火中。 不得波夜提耶。 答有。 若比丘以苏油胡麻小豆磨沙豆著火中。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如法僧事与欲已。 后还说过。 不得波夜提耶。 答有。 若受法比丘。 与不受法众僧欲。 不受法比丘。 与受法众僧欲。 后还说过。 得突吉罗。 问若比丘。 与未受具戒人共宿二夜。 第三夜与女人共宿。 得名转宿不。 答不得女人边。 得波夜提。 问若比丘。 与未受具戒人共二宿。 第三夜与不能男共宿。 得名转宿不。 答不得不能男边。 得突吉罗。 问若比丘。 与未受具戒人共二宿。 第三夜与黄门共宿。 得名转宿不。 答不得黄门边。 得突吉罗。 问颇有比丘。 与未受具戒人共二宿。 第三夜与二根人共宿。 得名转宿不。 答曰。 不得二根人边。 得突吉罗。 问若比丘。 与未受具戒人共二宿第三夜与摈人共宿。 得名转宿不。 答不得摈人边。 得突吉罗。 问若比丘。 与未受具戒人共二宿。 第三夜与灭摈沙弥共宿得名转宿不。 答不得灭摈沙弥边得波夜提问若比丘。 与未受具戒人共二宿。 第三夜与变化沙弥共宿。 得名转宿不。 答得。 若不知是化人。 得突吉罗。 若知是化人无罪。 问比丘人所有金银琉璃座处。 得坐不。 人所有金银琉璃器得食不。 答不应坐不应食。 问比丘天所有金银琉璃座处应坐不。 答言。 应坐。 天上所有金银琉璃器应食不。 答言。 应食。 问天上金银琉璃车磲马瑙地比丘得行不。 答言。 应行。 问颇比丘。 捉如是宝。 得僧伽婆尸沙耶。 答言。 有。 若捉宝女。 得僧伽婆尸沙。 若捉轮宝珠宝。 得波夜提。 捉化宝。 得突吉罗。 若知是化无罪。 问颇比丘。 不作净染衣著。 不得波夜提耶。 答言有。 是衣经净纬不净。 纬净经不净。 若二俱不净。 不净者。 骆驼毛牛毛羖羊毛若杂织。 如是等不净衣。 不作净染著。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常洗浴。 不得波逸提耶。 答言有。 若比丘天雨时空地立洗浴无罪。 问若比丘杀恶兽毒蛇等。 不得波逸提耶。 答得波逸提。 若杀余善兽。 亦得波逸提。 问颇比丘。 故令他疑悔。 令是比丘乃至少时生恼。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先破戒若贼住先来白衣。 除生时受具足戒时。 若以余事令他生疑悔。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指击攊他。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指击攊天龙夜叉薜荔伽拘槃荼毗舍遮罗刹等非人。 得突吉罗。 若击攊身根坏人。 得突吉罗。 若比丘除水余汁戏。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与女人共宿。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竹林若树下与女人共宿。 得突吉罗。 若与天龙夜叉薜荔伽拘槃荼毗舍遮罗刹等非人女共宿。 得突吉罗。 若与大母畜生共宿。 得波逸提。 若小雌畜生如鸡等共宿。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若自怖若使人怖他比丘。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怖先破戒若贼住若先来白衣。 除六事若以余事。 若自怖若使入怖他比丘。 得突吉罗。 若受法比丘。 怖不受法比丘。 若不受法比丘。 怖受法比丘。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若自藏若使人藏他比丘衣钵户钩革屣针筒等。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藏所禁钵。 得突吉罗。 若藏所禁衣。 得突吉罗。 若藏先破戒若贼住若先来白衣衣钵等物。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与他比丘衣。 他不归还取用。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与先破戒贼住若先来白衣衣。 不归还取。 得突吉罗。 问比丘衣应与何人得作净耶。 答应与五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问应从谁边受衣。 答应从五众受。 问颇比丘。 以无根僧伽婆尸沙罪。 谤他比丘。 不得波逸提罪耶。 答有。 若谤先破戒若贼住若先来白衣。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与女人共期道行。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与天龙夜叉薜荔伽拘槃茶毗舍遮罗刹等非人女期共道行。 得突吉罗。 若与不能女人若二道合一道女人期共道行。 得突吉罗。 若与化女人期共道行。 得突吉罗。 若知是化女人无罪。 问颇比丘与贼众期共道行。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贼众是比丘。 比丘期共道行。 得突吉罗。 若天龙夜叉薜荔伽拘槃荼毗舍遮罗刹等非人作贼众。 比丘期共道行。 无罪。 问颇比丘。 与未满二十岁人受具戒。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与曾嫁式叉摩尼受具戒是也。 问云何名掘地。 答掘生地不曾毁坏者是也。 又若比丘过夏四月。 无病从檀越乞酥。 若得波逸提。 若不得突吉罗。 若乞油蜜石蜜姜椒荜茇罗黑盐。 若得波逸提。 若不得突吉罗。 若乞呵梨勒阿摩勒鞞醯勒多罗耶摩那伽楼迦卢醯尼。 若得不。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说戒时作是言。 我未学是戒。 先当问诸比丘持修多罗持毗尼持摩多罗迦者。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作不净教故。 作如是言。 我不学是戒。 先当问持修多罗持毗尼持摩多罗伽者。 无罪。 若诸受法比丘。 遣使语不受法比丘言。 汝来受是五法。 不受法比丘言。 我不能学如是。 无罪。 不受法比丘。 遣使语受法比丘言。 汝来学我法舍离五法。 受法比丘言。 我不能学如是。 无罪。 问颇比丘。 盗听诸比丘斗乱诤讼。 作是念。 是诸比丘所说。 我当忆持。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是事是比丘比丘尼事。 比丘式叉摩尼事。 比丘沙弥事。 比丘沙弥尼事。 是中盗听。 得突吉罗。 若使畜生往听。 得突吉罗。 若使余比丘听。 得突吉罗。 若使余比丘听已还语。 得波逸提。 问颇比丘。 僧事始发默然起去。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发时去即发时还。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不敬畏他。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诸上座说非法非善非佛教。 下座言。 此非法非善非佛教。 无罪。 若下座说法说善说佛教。 上座言。 此非法非善非佛教。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过中得饮苦酒不。 答若无酒气无糟清净得饮。 问若诸根汁。 枝汁茎汁叶汁华汁果汁。 是诸汁等。 比丘何时应饮。 答随离酒势时应饮。 问颇比丘。 过中不白他比丘入聚落。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比丘与摈比丘共住不白入聚落。 得突吉罗。 若不受法比丘。 与受法比丘。 共住。 不白入聚落。 得突吉罗。 若受法比丘与不受法比丘共住。 不白入聚落。 得突吉罗。 若病若飞去无罪。 若与哑比丘聋比丘哑聋比丘共住。 不白入聚落。 得突吉罗。 若比丘在地。 不白高处比丘入聚落。 得突吉罗。 若在高上。 不白在地比丘入聚落。 得突吉罗。 若在界内。 不白界外比丘入聚落。 得突吉罗。 若在界外。 不白界内比丘入聚落。 得突吉罗。 若俱在界内。 若坐若立。 不白入聚落。 得波逸提。 问入何处不白余比丘。 不得波逸提耶。 答曰。 若入三处。 若入住处。 入阿练若处。 若入近聚落僧坊。 不须白。 问颇比丘。 受人请食。 前食后行至他家。 不得波逸提耶。 答曰有。 除五种食请。 与余食。 不得波逸提。 若不净食净食不净食杂。 得突吉罗。 若请处食不足。 余家求无罪。 问颇比丘。 刹利灌顶王。 地未了未藏宝。 若过门闑。 若门闑边过。 不得波逸提耶。 答曰有。 若过诸天王诸龙王诸夜叉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门闑门闑边。 过不犯。 问颇比丘。 说波罗提木叉时言。 我今始知是法半月半月波罗提木叉经中说。 不犯波逸提耶。 答曰有。 若比丘尼僧说戒时。 比丘作是语。 我始知是法半月半月波罗提木叉中说。 得突吉罗。 若比丘僧说戒时。 比丘尼作是言。 我始知是法半月半月波罗提木叉中说。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若骨若齿若角作针筒。 不得波逸提耶。 答曰有。 若为他使人作。 得突吉罗。 若为他故作自用。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过八指作床足。 不得波逸提耶。 答曰有。 若以珠脚牙脚。 若尖脚作床足坐。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以兜罗绵贮褥。 若自贮若使人贮。 不得波逸提耶。 答曰有。 若经净纬不净。 纬净经不净。 若二俱不净。 不净者。 若骆驼毛牛毛羖羊毛若杂织。 以兜罗绵贮。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作雨浴衣若过量。 不得波逸提耶。 答曰有。 若经净纬不净。 纬净经不净。 若二俱不净。 不净者。 若骆驼毛牛毛羖羊毛。 若杂织广长过量作。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作覆疮衣广长过量。 不得波逸提耶。 答曰有。 若经净纬不净。 纬净经不净。 若二俱不净。 不净者。 若骆驼毛牛毛羖羊毛。 若杂织过量作。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作尼师檀广长过量。 不得波逸提耶。 答曰有。 若经净经不净。 纬净经不净。 若二俱不净。 不净者。 若骆驼毛牛毛羖羊毛。 若杂织广长过量作。 得突吉罗。 问颇比丘。 等佛衣量作衣。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经净纬不净。 经净经不净。 若二俱不净。 不净者。 若骆驼毛牛毛羖羊毛。 若杂织若作。 得突吉罗(波夜提竟)。 问七灭诤法问颇有诤。 不用七灭法一一灭。 得名灭耶。 答有。 若比丘来欲灭事。 事未决断。 即便命终。 是事名为灭。 又自言。 我是白衣。 若沙弥。 若非比丘。 若不见摈人。 不作摈人。 不舍恶邪摈人。 不共住人。 种种不共住人。 若贼住人。 先来白衣。 若不能男。 若言犯四重罪。 若杀父母。 杀阿罗汉。 破僧。 恶心出佛身血。 若是比丘勤读诵经。 若勤作福业。 若勤断余事若远行。 若长病。 若到他国不还。 是事皆名为灭。 又复始发灭是事时。 即便命终。 若自言我是白衣。 乃至到他国不还故。 是事皆名为灭(七灭诤法竟)。 十诵律卷第五十三<<[51][52][53][54][55][56][57][58][59][60] . .. >> 十诵律卷第五十四(第九诵之三)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问上第四诵七法优波离问佛。 若比丘白四羯磨受戒时。 不说几事名。 不名受具戒。 答若不说四事名。 不名受具戒。 何等四。 一和上。 二众僧。 三求受戒人。 四羯磨。 不说是四事名。 不名受具戒。 若说是四名。 得名受具戒。 又复不说三事名。 不名受具戒。 何等三。 一众僧。 二求受戒人。 三羯磨。 不说是三名。 不名受具戒。 说是三名。 得名受具戒。 又复不说二事名。 不名受具戒。 何等二。 一求受具戒人。 二羯磨。 不说是二名。 不名受具戒。 若说是二名。 得名受具戒。 问颇有比丘。 四人界内一时受具戒。 得名为受戒耶。 答有。 若四处展转与欲得。 问若诸比丘。 与拘耶尼人受戒。 是人得名受戒不。 答得名受戒。 与受具戒人得罪。 弗婆提人亦如是。 问若诸比丘。 与郁单越人受戒。 是人得受戒不。 答不得。 彼无所属故。 问若诸比丘。 与先破戒人受戒。 是人得受戒不。 答不得。 问若诸比丘。 与贼住人受戒。 是人得戒不。 答不得。 问若诸比丘。 与无和上人受戒。 得受戒不。 答是人得受戒。 说羯磨人众僧得罪。 若诸比丘。 与哑人受戒。 是人得受戒不。 答不得。 若诸比丘。 与聋人受戒。 得受戒不。 答不得。 若与哑聋人受戒。 得受戒不。 答不得。 问若以哑人足数受戒。 得受戒不。 答不得。 若以聋人足数受具戒。 得受戒不。 答曰。 不得。 若以聋人哑聋人足数受戒。 得受戒不。 答不得。 问养儿欲出家。 应问何母答。 应问所养母。 问如佛所言。 父母不听不得出家受戒。 颇有父母不听得出家受具戒耶。 答有。 若父母是畜生得。 问如佛所说。 故杀父母人不得出家受戒。 若出家受戒应灭摈。 颇有杀父母人。 诸比丘与受戒。 是人得受戒耶。 答有。 若杀畜生父母。 又复若异想异因缘杀父母。 是人得受戒。 不应灭摈。 问如佛所说。 欲出家人二时白众僧。 出家时。 剃发时。 颇不二时白得出家受戒耶。 答有。 若是人父母是畜生。 问如佛所言。 污比丘尼人不得出家受戒。 若出家受戒应灭摈。 颇有污比丘尼人。 诸比丘与受戒。 是人得出家受戒耶。 答有。 若八人以八事污比丘尼。 比丘尼名污。 是八人不名污比丘尼。 又复一人以八事污比丘尼。 比丘尼名污。 是人不名污比丘尼。 问如佛所言。 贼住人不应出家受戒。 若出家受戒应灭摈。 几种名贼住。 答若比丘。 于四波罗夷中随所破。 入众僧中。 听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 作布萨自恣。 听十四人羯磨。 亦名贼住。 问如佛言越济人不得出家受戒。 若出家受戒应灭摈。 云何名越济人。 答若比丘不舍戒入外道。 作外道相。 说外道见。 受外道业是也。 问如佛所言。 杀阿罗汉人不应出家受戒。 若出家受戒应灭摈。 颇杀阿罗汉人。 诸比丘与受戒。 是人得出家受戒耶。 答有。 若杀阿罗汉。 不得五逆罪者是。 问求受戒人在地。 与受戒人在高上。 得名受戒不。 答不得。 求受戒人在高上。 与受戒人在地。 得名受戒不。 答不得。 求受戒人在界内。 与受戒人在界外。 得名受戒不。 答不得。 求受戒人在界外。 与受戒人在界内。 得名受戒不。 答不得。 若求受戒人与受戒人。 俱在界内若坐若立。 得名受戒。 问诸比丘在地。 足数人在高上。 与受戒。 得名受戒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高上。 足数人在地。 与受戒。 得名受戒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界内。 足数人在界外。 与受戒。 得名受戒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界外。 足数人在界内。 与受戒。 得名受戒不。 答不得。 诸比丘足数人。 俱在界内若坐若立。 与受戒。 得名受戒。 问颇有一人在四住处中。 诸比丘与受戒。 得名受戒耶。 答得。 若床榻材木连接四界与受戒。 得名受戒。 问颇有一足数人在四住处中与受戒。 得名受戒耶。 答有。 若床榻材木连接四界与受戒。 得名受戒(受戒法竟)。 问布萨法。 优波离问佛。 若比丘于众僧前与欲。 谁应与说。 答诸比丘随意与说。 问若僧坊近聚落。 齐几名不失衣。 答齐聚落界外。 问诸比丘于先无僧坊聚落中。 起僧坊未结界。 齐几名为界。 答齐是聚落界通行处。 问若比丘无聚落阿练若处。 始起僧坊未结界。 是中齐几名为界。 答面齐一拘卢舍。 是中诸比丘。 应一处和合说波罗提木叉作诸羯磨。 是中诸比丘。 不应别布萨别羯磨。 若别布萨别羯磨。 一切诸比丘得罪。 问说戒人在地。 诸比丘在高上。 得名布萨不。 答不得说戒。 人在高上。 诸比丘在地。 得名布萨不。 答不得说戒。 人在界内。 诸比丘在界外。 得名布萨不。 答不得说戒。 人在界外。 诸比丘在界内。 得名布萨不。 答不得。 若说戒。 人诸比丘俱在界内。 若坐若立。 得名布萨。 问若诸比丘夜垂过。 诸比丘忆念。 今日布萨。 诸比丘当说波罗提木叉不。 答不应说。 若说波罗提木叉竟。 诸比丘不成布萨。 问若比丘受他清净已出界。 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 问谁应教授比丘尼。 答旧比丘。 问若众僧坏为二部。 比丘尼应从何部教授。 答随说如法者。 若无说如法者。 闼利吒比丘应出界外教授比丘尼。 问若诸比丘舍界。 不离衣界亦舍不。 答亦舍。 若舍不离衣界。 大界亦舍不。 答不舍。 问若先界不舍。 更得结界若大若小不。 答不得。 问若诸比丘布萨时。 说戒序及四波罗夷乃至七灭诤法。 一切僧得名说波罗提木叉布萨不。 答言得。 问如佛所言。 有一住处。 布萨说戒时。 诸比丘非法别众。 非法和合众。 如法别众。 如法和合众。 世尊。 云何非法别众说戒。 答言。 诸比丘别为二部。 不如法说戒。 所应说事不说。 谁应说而不说。 乃至所应说而不说。 是名非法别众说波罗提木叉。 云何非法和合众说波罗提木叉。 答诸比丘一心和合不如法说戒。 所应说事不说。 谁应说而不说。 乃至所应说而不说。 是名非法和合众说波罗提木叉。 云何如法别众说波罗提木叉。 答诸比丘别为二部如法说戒。 所应说事而说。 谁应说而说。 乃至所应说而说。 是名如法别众说戒。 云何如法和合众说波罗提木叉。 诸比丘和合一处如法说戒。 所应说事而说。 谁应说而说。 乃至所应说而说。 是名如法和合众说波罗提木叉。 问如佛言。 一住处诸比丘小不了如羺羊。 云何小不了如羺羊。 答若比丘。 不知布萨。 不知布萨羯磨。 不知说波罗提木叉。 不知会坐是。 问颇比丘。 僧事未讫从坐起去。 不得波夜提耶。 答有。 若大小行若不离闻处。 问如佛言宿受欲人。 不应共布萨说戒。 除僧未起。 云何名僧未起。 答乃至四人坐未起。 云何名起。 乃至减四人。 问若狂人足数说戒。 得名说戒不。 答不得。 若散乱心人病坏心人足数说戒。 得名说戒不。 答不得。 若众僧未与痴比丘作痴羯磨。 不应离是比丘说波罗提木叉。 若作痴羯磨已。 是比丘若在若不在。 诸比丘随意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作诸羯磨。 问诸比丘在地。 足数人在高上说戒。 得名说戒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高上。 足数人在地说戒。 得名说戒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界内。 足数人在界外说戒。 得名说戒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界外。 足数人在界内。 得名说戒不。 答不得。 诸比丘足数人俱在界内。 若坐若立说波罗提木叉。 得名说波罗提木叉。 问若哑人足数说戒。 得名说戒不。 答不得。 若聋人哑聋人足数说戒。 得名说戒不。 答不得。 问受法比丘。 与不受法比丘说戒。 得名说戒不。 答不得。 不受法比丘。 与受法比丘说戒。 得名说戒不。 答不得。 问受法比丘。 以不受法比丘足数说戒。 得名说戒不。 答不得。 不受法比丘。 以受法比丘足数说戒。 得名说戒不。 答不得。 问颇比丘。 一界内四处一时说戒。 得名说戒不得罪耶。 答有。 展转与欲清净是。 问颇一比丘与四处说戒。 得名说戒不得罪耶。 答有。 若以床榻材木连接四界。 若坐若立说戒是。 问颇一比丘足数四住处说戒。 得名说戒不得罪耶。 答有若床榻材木连接四界。 若坐若立足数。 得说波罗提木叉(布萨法竟)。 问自恣法。 优波离问颇比丘。 十日未至自恣。 得名自恣不得罪耶。 答有。 比丘若二若三若四。 促作布萨出界去。 彼间自恣无罪。 问颇比丘。 未至后自恣。 而自恣。 不得罪耶。 答有。 若比丘后安居。 受七日出界去。 彼间自恣。 彼间比丘少。 随是客比丘自恣。 无罪。 问自恣人在地。 诸比丘在高上。 得名自恣耶。 答不得。 自恣人在高上。 诸比丘在地。 得名自恣耶。 答不得。 自恣人在界内。 诸比丘在界外。 得名自恣不。 答不得。 自恣人在界外。 诸比丘在界内。 得名自恣不。 答不得。 自恣人诸比丘俱在界内。 若坐若立。 得名自恣。 诸比丘在地。 足数人在高上自恣。 得名自恣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高上。 足数人在地自恣。 得名自恣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界内。 足数人在界外自恣。 得名自恣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界外。 足数人在界内自恣。 得名自恣不。 答不得。 诸比丘足数人。 俱在界内若坐若立。 得名自恣。 问诸比丘遮哑比丘自恣。 得遮不。 答不应遮。 诸比丘遮聋人自恣。 得遮不。 答不应遮。 诸比丘遮哑聋人自恣。 得遮不。 答不。 得遮问哑人遮诸比丘自恣。 得遮不。 答不应遮。 若聋人遮诸比丘自恣。 得遮不。 答不应遮。 若哑聋人遮诸比丘自恣。 得遮不。 答不应遮。 问如佛言自恣时不应去。 有比丘有住处。 有比丘无住处。 有比丘有住处无住处。 颇有比丘。 自恣时至彼三处。 不得罪耶。 答有。 安居比丘。 闻彼比丘欲来斗乱破此比丘自恣。 尔时安居比丘作是念。 我不欲闻是斗乱事。 故至彼有比丘有住处有比丘无住处有比丘有住处无住处去无罪。 有病比丘。 遮不病比丘自恣。 僧应语是病比丘。 汝自病。 莫遮无病比丘自恣。 何以故。 病人少安隐故。 有不病比丘。 遮病比丘自恣。 僧应语无病人。 莫遮病比丘自恣。 何以故。 病人少安隐故。 有病比丘遣使。 遮不病比丘自恣。 僧应语是使。 长老。 汝莫受病人语遮不病比丘自恣。 何以故。 病人少安隐故。 是使到病人边语。 长老。 僧约敕汝。 病莫遮不病比丘自恣。 何以故。 病人少安隐故。 病人言。 为遮。 是病比丘得突吉罗。 是使受病比丘语。 遮不病比丘自恣。 是使得突吉罗。 不病比丘遣使。 遮病比丘自恣。 僧应语是使。 长老。 汝莫受不病比丘语遮病比丘自恣。 何以故。 病人少安隐故。 是使到不病比丘边言。 僧约敕汝。 莫遮病比丘自恣。 何以故。 病人少安隐故。 若不病比丘言为遮。 得突吉罗。 若使比丘。 受不病比丘语。 遮病比丘自恣。 是使得突吉罗。 问如佛言有一住处。 自恣时识事不识人。 何者是事何者是人。 答事名罪。 罪因缘起。 得罪者。 名为人。 问如佛说比丘若得清净共住同见比丘。 是中云何名同见。 答诸比丘若见波罗夷罪如所见说。 若见僧伽婆尸沙罪。 如所见说。 若见波逸提罪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罪。 如所见说。 是名同见。 问若比丘遮他比丘自恣。 彼转根遮比丘尼自恣。 成遮。 比丘遮比丘自恣。 自转根。 比丘尼所不成遮。 比丘尼遮比丘尼自恣。 彼转根。 比丘尼所不成遮。 比丘尼遮比丘尼自恣。 此自转根。 比丘所成遮问受法比丘。 与不受法比丘共自恣。 得名自恣不。 答不得。 不受法比丘。 与受法比丘共自恣。 得名自恣不。 答不得。 受法比丘。 以不受法比丘足数。 得自恣不。 答不得。 不受法比丘。 以受法比丘足数。 得自恣不。 答不得。 哑人足数共自恣。 得自恣不。 答不得。 聋人哑聋人足数共自恣。 得名自恣不。 答不得。 问颇有界内。 四处一时自恣。 得名自恣耶。 答有。 转展与欲得。 问颇有一比丘。 四住处自恣。 得名自恣无罪耶。 答有。 若床榻材木连接四界得。 问颇有一比丘。 足四处数自恣。 得名自恣耶。 答有。 若床榻材木连接四界得(自恣法竟)。 问安居法。 问若比丘安居己心生疑悔。 我得安居不耶。 是人得名安居不。 答言得。 是人应与安居衣不。 答言。 应与。 问若优婆夷欲出家。 遣使到比丘所言。 大德来。 我欲出家。 是比丘破安居去。 应去不。 答得去。 问比丘尼安居中。 应与忆念比尼不痴比尼。 遣使到比丘所言。 大德来。 今僧与我忆念比尼不痴毗尼。 是比丘应破安居去不。 答得去。 若是比丘中道。 闻是比丘尼命终。 若反戒若入外道。 若八难中一一难起。 应去不。 答不应去。 若去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 问诸比丘夏三月未竟摈比丘。 是人应摈不。 答应摈。 应与安居衣分不。 答言。 不应与。 若比丘自恣七日在。 受宿出界去。 无罪。 若六日五日四日三日二日一日在。 受宿出界去。 无罪。 问安居比丘有几自誓。 答有五。 钵自誓。 衣自誓。 时自誓。 安居自誓。 语自誓。 问颇比丘在彼房。 衣亦在彼房。 名破安居。 亦名离衣宿。 亦名坏自誓。 得罪耶。 答言有。 若比丘后安居。 独入房若置三衣。 著床榻上若衣架上。 不受七日法。 飞在上住至于地了。 是名破安居。 亦名离衣宿。 亦名违自誓。 得罪。 问诸比丘众多住处。 共一界内安居。 自恣竟舍是大界。 各以寺墙壁作界。 是中檀越施安居众僧现前可分物。 是物应属谁。 答虽离大界。 应属本大界内安居众僧。 云何应分。 次第等分。 第四分与沙弥。 问颇有一比丘。 四住处安居。 亦名安居不。 答若床榻材木连接四界。 是中安居。 得名安居。 又问。 是比丘何处应与安居施物。 答四处一切合与一分。 问若比丘虚空中受安居。 得名安居不。 答不得。 一切虚空无界故。 一切僧事诸羯磨不成。 问若比丘船箄筏上安居。 得名安居不。 答若是船箄筏上水下水不得。 若系在柱若树若橛。 若石沈不移。 得安居。 是比丘何处应与安居衣物分。 答即随船箄筏上所得。 问若比丘。 不受前安居。 不受后安居。 名为何人。 答是破安居无所得人。 问药法。 优波离问佛。 若以酥油著酒中。 可饮不。 答比丘若病得饮。 不病不得饮。 即日受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寿药。 共和合一处。 中前应服。 时药力故。 过中不应服。 即日受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共合一处。 时分应服。 时分药力故。 过时分不应服。 即日受七日药尽形药。 共合一处。 七日应服。 七日药力故。 过七日不应服。 尽形药随意应服。 即日受时药不净。 即日受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共合一处不应服。 即日受时分药不净。 即日受七日药尽形药。 共合一处不应服。 即日受七日药不净即日受尽形药。 共合一处不应服。 尽形药应尽形服。 问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是诸药举残宿。 得服不。 答不得又问。 若比丘先自取。 后从净者边受。 可服不。 答。 不得。 又问。 是诸药手受口受。 无病应服不。 答不应服。 问手受口受。 病人得服不。 答应服。 问若火在净地。 净者在不净地。 以火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不得食。 若火在不净地。 净者在不净地。 以火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不可食。 若火在不净地。 净者在净地。 以火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不得食。 问若火在净地。 净者在不净地。 以火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不得食。 是中立以炎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不得食。 是中立以断炎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不得食。 是中立以炭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不得食。 是中立以灰火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不得食。 是中立以热灰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不得食。 问若火在净地。 净者在高上。 以火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不得食。 是中立以炎火掷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得食。 是中立以炎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不可食。 是中立以断炎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可食。 是中立以灰炭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不得食。 是中立以热灰洒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得食。 问若火在不净地。 净者在净地。 是中立以炎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不得食。 是中立以断炎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得食。 是中立以炭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不得食。 是中立以灰炭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不得食。 问若火在不净地。 净者在高上。 以火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不得食。 是中立以炎火掷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得食。 是中立以炎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不得食。 是中立以断炎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可食。 是中立以灰炭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不得食。 是中立以热灰洒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得食。 问火在净地。 三碣在不净地。 是中煮食可食不。 答不可食。 问若一碣在净地。 二碣在不净地。 是中煮食可食不。 答不可食。 若二碣在净地。 一碣在不净地。 是中煮食得食不。 答不得食。 若火在不净地。 三碣在净地。 是中煮食得食不。 答以断炎煮得食。 问若比丘自以火以刀以爪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得食不。 答除火净。 余残得食。 若比丘以火作净。 自不应食。 余比丘亦不应食。 问谁于鬼村得波逸提。 答若作净者是净地。 羯磨佛在时舍。 问果在不净地。 净者在净地。 若以火刀。 爪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不可食。 若果在净地。 净者在不净地。 若以火刀爪作净。 得净不。 答得净。 可食不。 答不可食。 问若以酥油著酒中煮。 可饮不。 答若离酒势得饮。 问象乳酪酥可饮不。 答可饮。 问八种浆非时可饮不。 答若无酒气味。 无食清净可饮。 问天食过中可食不。 答可食。 问应七日受不。 答可受。 问衣法。 问摈人应羯磨分衣不。 答不得摈人。 云何分衣。 答自受分展转分堕筹分。 问颇比丘。 从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乞衣。 不得尼萨耆波逸提耶。 答除别房衣白衣家中施衣安居衣。 从余非亲里出家乞。 得突吉罗。 问为一人故送衣。 四人同意故取。 应取不。 答不应取。 若为四人故送衣。 一人同意取。 可取不。 答可取。 问衣价应取不。 答不应取。 问若转是价作衣钵等余净物。 可取不。 答可取。 问颇比丘。 施僧衣还自取。 大得福无罪耶。 答有。 若一比丘独一处住。 是中施僧衣。 余比丘不来。 还自取用。 大得福无罪。 若比丘。 语余比丘施僧物。 语已命终。 是施物僧。 应用羯磨分不。 答不应。 问当云何分。 答以自受分展转分堕筹分。 何以故。 物非现前僧物故。 问安居比丘灭摈。 应与安居衣分不。 答不应。 问聋比丘云何名得衣。 答若见与衣我亦应得。 盲比丘云何名得衣。 答著手中若著膝上。 心念。 我得是衣。 问与学沙弥云何应与衣分。 答与大比丘等分分(分衣法竟)。 问上第五诵中八法初迦絺那衣法第一优波离问佛。 无岁比丘受作迦絺那衣。 得名受衣不。 答言。 不得。 问与学沙弥受作迦絺那衣。 得名受不。 答不得。 问摈人受作迦絺那衣。 得名受不。 答不得。 问犯僧残别住人。 受作迦絺那衣。 得名受不。 答不得。 问比丘如法应量作衣。 受作迦絺那衣。 得受不。 答得受。 问若比丘如法应量作纳衣。 得受作迦絺那衣不。 答得受。 问受迦絺那衣得几种利。 答得九种利。 得至十夜六夜一夜。 无有五因缘留僧伽梨。 无有五因缘留雨浴衣。 数数食别众食二时不白得入聚落。 问诸比丘众多僧坊共结一界内安居。 得安居不。 答得名安居。 诸比丘应住何僧坊。 答随意住。 应何处自恣。 答随意自恣。 何处名安居竟。 答随意处至地了是。 问何处应与安居衣物。 答随自恣处与。 又随安居日多处应与。 问诸比丘多僧坊。 共一界内安居。 诸比丘自恣竟。 受迦絺那衣。 是诸比丘皆得受不。 答得受。 问诸比丘众多僧坊。 共一界内安居。 是诸比丘受自恣竟。 受迦絺那衣。 受已舍是大界。 是诸比丘。 皆名受迦絺那衣不。 答皆得。 问诸比丘众多僧坊。 共一界内安居自恣。 自恣竟受迦絺那衣。 受已舍是大界。 舍已舍迦絺那衣。 一切比丘。 皆名舍迦絺那衣不。 答随舍者舍。 不舍者不舍。 问诸比丘安居竟。 众多僧坊共结一界。 受迦絺那衣。 是诸比丘。 皆得名受迦絺那衣不。 答一切比丘得名受迦絺那衣。 又问。 诸比丘安居竟。 众多僧坊共结一界。 受迦絺那衣。 受迦絺那衣已舍是大界。 是诸比丘皆名受迦絺那衣不。 答一切比丘皆得受迦絺那衣。 问诸比丘安居竟。 众多僧坊共结一界。 受迦絺那衣。 受已舍是大界。 舍已舍迦絺那衣。 一切比丘皆名舍迦絺那衣耶。 答舍者舍。 不舍者不舍。 问颇比丘。 受檀越请食。 前食后到余家。 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是请处在巷陌市肆边。 问诸比丘四边僧坊。 若八若九若十若过。 共结一界安居。 是诸比丘皆得安居不。 答皆得。 何处应住。 答随意。 应何处受自恣。 答随意。 何处名安居竟。 答随意处至地了是。 何处应与安居衣物。 答随自恣处应与。 又随安居日多处。 问诸比丘四边僧坊。 若八若九若十若过。 共结一界安居。 诸比丘自恣竟。 受迦絺那衣。 是诸比丘皆得名受不。 答得受。 问诸比丘四边僧坊。 若八若九若十若过。 共结一界安居。 是诸比丘自恣竟。 受迦絺那衣已。 舍是大界。 是诸比丘。 皆得名受迦絺那衣耶。 答皆得。 问诸比丘四边僧坊。 若八若九若十若过。 共结一界安居自恣。 自恣竟受迦絺那衣。 受已舍是大界。 舍已舍迦絺那衣。 一切比丘皆名舍迦絺那衣耶。 答随舍者舍。 不舍者不舍。 问诸比丘安居竟。 四边僧坊。 若八若九若十若过。 共结一界受迦絺那衣。 是诸比丘皆名得受迦絺那衣耶。 答一切比丘皆得名受迦絺那衣。 又问。 诸比丘安居竟。 四边僧坊。 若八若九若十若过。 共结一界受迦絺那衣。 受已舍是大界。 是诸比丘皆名受迦絺那衣耶。 答一切比丘皆得名受迦絺那衣。 问诸比丘安居竟。 四边僧坊若八若九若十若过。 共结一界受迦絺那衣。 受已舍是大界。 舍已舍迦絺那衣。 一切比丘皆名舍迦絺那衣耶。 答舍者舍。 不舍者不舍。 问诸比丘受迦絺那衣。 官作闰月。 何时舍迦絺那衣。 答随安居日数。 问诸比丘受迦絺那衣已作十四日。 客比丘来作十五日。 若旧比丘随客比丘。 是日作布萨。 若是日得布施物。 应属谁。 答一切。 云何应分。 答等分。 第四分与沙弥。 问若旧比丘受迦絺那衣已出界。 客比丘来舍迦絺那衣。 是日得施物。 应属谁。 答或属安居比丘。 或属现前比丘。 何者属安居比丘。 何者属现前比丘。 若夏末月得属安居比丘。 余者属现前比丘。 问受迦絺那衣。 众僧坏为二部。 一切众得名受迦絺那衣耶。 答一切得受。 问受迦絺那衣已。 僧坏为二部。 一部舍迦絺那衣。 是迦絺那衣得名舍不。 答如法者舍得名舍。 不如法者舍不得名舍。 问不净衣受作迦絺那衣。 得名受不。 答不得。 问后安居人得受迦絺那衣不。 答不得。 问颇有受迦絺那衣住处得施物。 但此一处自恣比丘得分耶。 答有。 若诸比丘夏末月受迦絺那衣。 即夏末月舍。 是中得施物是。 问如佛言。 乃至在闻处亦名舍迦絺那衣。 云何是闻处。 答若比丘受迦絺那衣在界外。 闻僧舍迦絺那衣声。 得名舍迦絺那衣(迦絺那衣法竟)。 问拘舍弥法第二问若僧众坏为二部。 诸比丘尼受半月教授法。 应从何部受。 答从说如法者受。 若无说如法者闼赖吒比丘应出界外教授。 问拘舍弥比丘毗耶离比丘舍界。 得名舍不。 答不得。 问毗耶离比丘拘舍弥比丘舍界。 得名舍不。 答得舍。 问俱舍弥比丘布萨处。 二部共合一处。 闼赖吒云何布萨。 答应出界作布萨。 问是中檀越来。 捉上座手言。 布施众僧。 是施物应属谁。 答随何部作上座。 是物应属一部。 若檀越捉第一上座第二上座手言。 是物施僧。 是物应属谁。 答若二上座是一部上座。 应属一部。 若二上座各是一部。 应属二部。 云何应分。 答次第等分。 第四分与沙弥。 问若众僧欲坏。 知法者次第敷独坐床。 中间各留一床处。 是中坐应作僧羯磨。 亦应教授比丘尼。 是中云何名成法。 答若二部随顺。 闼赖吒比丘共和合是(俱舍弥法竟)。 问瞻波法第三问若睡眠比丘众僧摈。 得名摈不。 答若闻白已睡眠得名摈。 问若众僧睡眠摈一比丘。 是比丘得名摈不。 答若众僧闻白已睡眠得名摈。 问若乱语愦闹时摈比丘。 得名摈不。 答乃至四比丘闻白声得名摈。 问贼住比丘。 摈比丘。 不共住人种种不共住人别住比丘狂人散乱心人病坏心人足数。 摈比丘。 得名摈不。 答不得。 若痴比丘未作痴羯磨。 诸比丘不得离作布萨及诸羯磨。 若作痴羯磨已若来不来。 诸比丘随意作布萨及诸羯磨。 问颇比丘众僧事未讫从坐处起不得波逸提耶。 答有。 若大小行若不离闻处是问如佛言比丘不现前不应作羯磨。 若作。 诸比丘得罪。 颇有比丘。 不现前作羯磨。 不得罪耶。 答有。 诸比丘尼。 为比丘不现前。 与作不礼拜不共语不问讯不供养羯磨是。 问如佛言不自首不应作羯磨。 颇有不自首得作羯磨耶。 答有。 若比丘不自首。 比丘尼僧。 得作不礼拜不共语不问讯不供养羯磨。 诸比丘在地。 有事人在高上。 得作羯磨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高上。 有事人在地。 得作羯磨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界内。 有事人在界外。 得作羯磨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界外。 有事人在界内。 得作羯磨不。 答不得。 诸比丘有事人俱在界内。 若坐若立。 得作羯磨。 问受法比丘。 与不受法比丘作羯磨。 得羯磨不。 答不得。 不受法比丘。 与受法比丘作羯磨。 得羯磨不。 答不得。 受法比丘。 以不受法比丘足数作羯磨。 得羯磨不。 答不得。 不受法比丘。 以受法比丘足数作羯磨。 得羯磨不。 答不得。 问颇有界内一时四处作羯磨不得罪耶。 答有。 四处展转与欲得。 问颇一比丘。 于四住处中作羯磨。 不得罪耶。 答有。 若床榻材木连接四界得。 问颇一足数比丘。 足四住处作羯磨。 不得罪耶。 答有。 若床榻材木连接四界。 若坐若立得(瞻波法竟)。 问般茶卢伽法第四优波离问佛。 诸比丘作灭羯磨。 摈一比丘。 诸比丘还舍是羯磨。 得名舍不。 答言。 得舍。 诸比丘得罪。 诸比丘在地。 被摈比丘在高上。 得解摈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高上。 被摈比丘在地。 得解摈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界内。 被摈人在界外。 得解摈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界外。 被摈人在界内。 得解摈不。 答不得。 若诸比丘被摈人俱在界内。 若坐若立。 得解摈诸比丘得罪。 问比丘无比丘住处住。 得僧伽婆尸沙罪。 不得发露。 名覆藏罪不。 答不名覆藏。 问若比丘得僧伽婆尸沙罪。 竟日与比丘共住不发露。 出界至地了。 得覆藏罪耶。 答不名覆藏。 问若比丘得僧伽婆尸沙罪。 与贼住比丘诸摈比丘别住比丘不共住人种种不共住人狂人散乱心人病坏心人共住不向说。 得名覆藏不。 答不得。 问若比丘与哑人共住。 不向哑人说。 名覆藏不。 答不名覆藏。 不能语故。 若与聋人共住不向说得名覆藏不。 答不得。 不闻语故。 若与哑聋人共住不向说。 得名覆藏不。 答不得。 不解不闻语故。 若与边地人共住不向说。 得名覆藏不。 答不得。 不解语故。 若比丘向比丘尼说。 名发露不。 答不名发露。 若向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说。 得名发露不。 答不得名发露。 问若比丘语余比丘言。 若作如是如是罪。 得何等罪。 云何治。 不自说己作。 得名发露不。 答不名发露。 问若比丘随覆藏罪。 不别住不行摩那埵。 诸比丘但与作出罪羯磨。 得名出罪不。 答得名出罪。 诸比丘得罪。 问若比丘随覆藏罪。 作别住不行摩那埵。 诸比丘但与作出罪羯磨。 得名出罪不。 答得名出罪。 诸比丘得罪。 问若比丘随覆藏罪。 作别住行摩那埵。 诸比丘与出罪羯磨。 得出罪不。 答得名出罪。 诸比丘无罪。 问若比丘覆藏罪。 六夜行摩那埵。 诸比丘与作出罪羯磨。 得名出罪不。 答得名出罪。 诸比丘得罪。 问若比丘不覆藏罪。 众僧中六夜行摩那埵。 诸比丘与作出罪羯磨。 得名出罪不。 答得名出罪。 诸比丘无罪。 问诸比丘在地。 有罪比丘在高上。 得名出罪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高上。 有罪比丘在地。 得名出罪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界内。 有罪比丘在界外。 得名出罪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界外。 有罪比丘在界内。 得名出罪不。 答不得。 若诸比丘与有罪比丘。 俱在界内若坐若立。 得名出罪不。 答得(般茶卢伽法竟)。 十诵律卷第五十四<<[51][52][53][54][55][56][57][58][59][60] . .. >> 十诵律卷第五十五(第九诵之四)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问顺行法第五优波离问佛。 颇有比丘。 即是别住人。 即是别住竟人。 即是行摩那埵人即是行摩那埵竟人耶。 答有。 若比丘出精。 得僧伽婆尸沙罪。 是罪不覆藏。 是人从僧乞六夜行摩那埵。 僧与此比丘六夜摩那埵。 是比丘六夜行摩那埵时。 尔所日已行竟。 更作出精。 得僧伽婆尸沙罪。 是第二罪亦不覆藏。 是比丘复从僧乞六夜行摩那埵。 僧复与此比丘六夜摩那埵。 是人行六夜摩那埵时。 尔所日已行竟。 更故出精。 得僧伽婆尸沙罪。 是罪覆藏。 是比丘随覆藏日。 从僧乞别住。 是比丘随覆藏日行别住时。 尔所日已行竟。 更故出精。 得僧伽婆尸沙罪。 是第二罪亦覆藏。 二罪覆藏。 一罪一夜覆藏。 一罪二夜覆藏。 是比丘过一夜。 以一罪故。 名别住人。 以一罪故。 名别住竟人。 以一罪故。 名行摩那埵人。 以一罪故。 名行摩那埵竟人。 问如佛说。 别住人不得与别住人。 有住处不得同一覆。 无住处不得同一覆。 有僧房无僧房处。 颇有别住人。 得与别住人。 有住处无住处同一覆。 于僧坊若无僧坊。 不得罪耶。 答有。 若本外道是。 问颇有人无罪亦名别住耶。 答有。 若本是外道。 问颇有比丘。 得僧伽婆尸沙罪。 不随覆藏日。 不从僧乞别住。 众僧亦不与是人随覆藏日别住。 是人不从僧乞六夜摩那埵。 僧亦不与是人六夜摩那埵。 是人不从僧乞出罪。 僧亦不与是人出罪。 是人亦名净不。 答有。 若是比丘转根作比丘尼是。 问颇比丘尼得僧伽婆尸沙罪。 不从二众乞半月摩那埵。 二众亦不与半月摩那埵。 不从二众乞出罪羯磨。 二众亦不与出罪羯磨。 亦名净不。 答有。 若比丘尼转根作比丘是也。 问出罪人在地。 余比丘在高上与出罪。 得名出罪不。 答不名出罪。 出罪人在高上。 余比丘在地与出罪。 得名出罪不。 答不名出罪。 出罪人在界内。 诸比丘在界外与出罪得名出罪不。 答不名出罪。 出罪人在界外。 诸比丘在界内与出罪。 得名出罪不。 答不名出罪。 出罪人诸比丘。 俱在界内若坐若立。 得名出罪不。 答得名出罪。 问别住人与别住人。 有住处不得同一覆。 无住处不得同一覆。 别住人与行别住竟人。 与行摩那埵人别住人。 与行摩那埵竟人别住人。 与不共住人。 若有住处不得同一覆。 无住处不得同一覆。 别住人清净比丘。 有住处不应同一覆。 无住处亦不应同一覆。 别住人别住竟人。 别住人摩那埵人。 别住人摩那埵竟人。 别住人不共住人。 有住处不得同一覆。 无住处不得同一覆。 若别住人出界去。 若能得有比丘住处可去。 若不去失是行。 若言。 我不能行别住法摩那埵法。 是人白僧言。 我不能行。 众僧应置。 问应置几日。 答应置二十五日。 问颇有人无罪。 亦从僧乞别住。 众僧与。 名为善与耶。 答本外道是。 问颇有不受具戒人。 得僧伽婆尸沙罪。 随覆藏日。 从僧乞别住。 僧与是人随覆藏别住。 名为善与耶。 从众僧乞六夜摩那埵。 众僧若与摩那埵。 亦名善与耶。 从僧乞出罪羯磨僧与出罪羯磨。 亦名善与耶。 答与学沙弥是也(顺行法竟)。 问遮法第六优波离问佛。 颇得宿听出他过耶。 答不得。 又问。 以宿听得遮波罗提木叉。 得遮自恣。 得遮教化比丘尼耶。 答不得。 问在地住人。 得与高上人作覆钵不。 答不得。 高上人得与地人作覆钵不。 答不得。 界内与界外人作覆钵不。 答不得。 界外与界内人作覆钵不。 答不得。 若与作覆钵人俱在界内。 若坐若立得作覆钵。 问诸比丘在地。 足数人在高上。 作覆钵。 得不答不得。 诸比丘在高上。 足数人在地。 作覆钵。 得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界内。 足数人在界外。 作覆钵。 得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界外。 足数人在界内。 作覆钵。 得不。 答不得。 若诸比丘足数人俱在界内。 若坐若立。 得作覆钵。 诸比丘在地。 与高上人作仰钵。 得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高上。 与在地人作仰钵。 得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界内。 与界外人作仰钵。 得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界外。 与界内人作仰钵得不。 答不得。 诸比丘与作仰钵人。 俱在界内若坐若立。 得作仰钵。 诸比丘在地。 足数人在高上作仰钵。 得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高上。 足数人在地作仰钵。 得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界内。 足数人在界外作仰钵。 得不。 答不得。 诸比丘在界外。 足数人在界内作仰钵。 得不。 答不得。 诸比丘足数人。 俱在界内若坐若立。 得作仰钵。 问如佛所说。 不得以宿听出他过。 颇比丘宿听出他过无罪耶。 答有。 若受自恣时得。 余时不得。 问应从何处求听。 答应从众僧中。 问何处应与听。 答众僧中。 问何处应遮波罗提木叉。 答众僧中。 问何处应遮自恣。 答众僧中。 问何处如法自言。 答众僧中。 问何处如法断事。 答众僧中。 问诸比丘遮哑人波罗提木叉得名遮不。 答不得。 问遮聋人哑聋人狂人散乱心人病坏心人波罗提木叉。 得名遮不。 答不得。 问若诸比丘以哑人足数。 遮波罗提木叉。 得名遮不。 答不得。 问若以聋人哑聋人狂人散乱心人病坏心人足数。 遮波罗提木叉。 得名遮不。 答不得。 问受法比丘。 遮不受法比丘波罗提木叉。 得名遮不。 答不得。 问不受法比丘。 遮受法比丘波罗提木叉。 得名遮不。 答不得。 问受法比丘。 以不受法比丘足数。 遮波罗提木叉。 得名遮不。 答不得。 问不受法比丘。 以受法比丘足数。 遮波罗提木叉。 得名遮不。 答不得。 问颇有一比丘遮四住处波罗提木叉。 得名遮不。 答有。 若床榻材木连接四界。 得名遮。 问颇有一足数人。 足四处遮波罗提木叉。 得名遮不。 答有。 若床榻材木连接四界。 得名遮(遮法竟)。 问卧具法第七优波离问佛。 如佛所说。 受法人虽是长老。 不名尊长。 说非法人虽是上座。 不名尊长。 云何名尊长非尊长。 答受法比丘。 应礼敬不受法比丘。 不受法比丘。 不应礼敬受法比丘。 是名尊长非尊长。 问如佛所说。 此间安居比丘。 不应彼处取卧具。 颇有比丘。 此间安居彼处取卧具。 不得罪耶。 答有。 后安居若阿练若比丘。 此间安居彼处取卧具。 欲来岁安居无罪。 问如佛所说。 佛告舍利弗。 汝等先筹量人。 后当分布取卧具。 云何名筹量人。 答一一部清净上座和合。 是名筹量人。 问沙弥在僧坊。 应取卧具不。 答应取。 问一比丘独在僧坊应取卧具不。 答应取。 问若二比丘在僧坊中住。 应取卧具不。 答应取。 问若三比丘在僧坊中住。 应取卧具不。 答应取。 问若四比丘在僧坊中住。 应唱分卧具不。 答应唱分。 问颇一比丘。 四处住。 取卧具耶。 答有。 若床榻材木连接四界。 得取卧具。 问颇有比丘。 不现前与卧具不。 答言。 或与或不与。 谁应与知当来。 谁不应与知当不来。 不嘱者不与。 若嘱者一切卧具应与。 一切作事令代作(卧具法竟)。 问灭事法第八优波离问佛。 颇有以一事多觅法灭得名。 灭不得罪耶。 答有。 唱分卧具事是也。 问如佛所说。 二因缘故破僧。 一唱说。 二取筹。 是中若贼住比丘唱说行筹。 得名破僧不。 答不名破僧。 问若狂人散乱心人病坏心人唱说行筹。 得名破僧不。 答不名破僧。 问杂事初优波离问佛。 如佛所说。 边地人持律第五得受具戒。 颇有十人但取五人。 得名受具戒不。 答得名受具戒。 与受具戒者得罪。 问聋人云何名得布施。 答若眼见若盲人。 若著手中若著膝上。 心生念。 我得是物。 问若坐卧具上。 若织若画作女人像。 若半有半无。 得坐卧不。 答不得。 不犯者。 若多坏若敷尼师坛坐。 问捉牸牛尾。 得渡河不。 答不得。 问除牸牛。 若捉余畜生尾。 得渡河不。 答若捉师子虎狼象特牛驴马尾者。 得捉渡河。 问受石蜜浆。 举宿经七日。 糁杂得服不。 答若杂余糁不得。 问不净药草著油中煮。 得服不。 答不得。 若病人涂身手足灌鼻无罪。 问若以不净脂煮盐。 得食不。 答病人若烧得服。 问比丘以火刀爪净果。 得食不。 答不得。 问若果树在净地。 枝在不净地。 果堕是中。 可食不。 答不可食。 若果树在不净地。 枝在净地。 果堕是中。 可食不。 答可食。 佛语诸比丘。 从今日不听汝作净地羯磨。 若作得突吉罗。 从是语已舍是事也。 问诸大小槃团槃机案上。 得食不。 答不得食。 问人乳得饮不。 答不得。 若病以洗疮涂眼得。 问人肉得食不。 答不得。 若食得偷兰遮。 问故为杀畜生肉可食不。 答不得食。 若食得突吉罗。 不净鸟兽肉不应食。 若食突吉罗。 燕肉不应食。 若食突吉罗。 鸱鹫鸟等肉不应食。 若食突吉罗。 虾蟆肉不应食。 若食得突吉罗。 水蛭不应食。 若食得突吉罗。 即日受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共合一处。 中前应服。 时药力故。 过中不应服。 即日受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共合一处。 时分应服。 时分药力故。 过时分不应服。 即日受七日药尽形药共合一处。 七日应服。 七日药力故。 过七日不应服。 尽形药随意应服。 昨日受时药不净。 即日受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共合一处不应服。 昨日受时分药不净。 即日受七日药尽形药。 共合一处不应服。 昨日受七日药不净。 即日受尽形药。 共合一处不应服。 尽形药尽形应服。 问颇有从一物边作时药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答有。 甘蔗是时药。 清汁是时分药。 作石蜜是七日药烧作灰是尽形药。 酪是时药。 清汁如水是时分药。 作酥是七日药。 烧作灰是尽形药。 胡麻是时药。 压作油是七日药。 烧作灰是尽形药。 肉是时药。 煮取脂是七日药。 烧作灰是尽形药。 问时药时分七日尽形药。 是诸药举残宿。 得服不。 答不得。 问若比丘先自取。 后从净人边受。 可服不。 答不得。 问是药手受口受。 无病应服不。 答不得。 问若手受口受。 病比丘得服不。 答得服。 问八种浆非时可饮不。 答若无酒气味清净得服。 问得从狂人取衣不。 答或可取或不可取。 若知有父母兄弟居家与。 可取。 若知无父母兄弟非居家中与。 不可取。 问狂人何时应受衣。 答还得本心时。 有一比丘独一处住。 是中檀越施僧现前可分物。 是比丘应心念口言。 是衣物为此住处现前僧可分。 是衣物今属我。 我应受自用。 若能作是语。 得名羯磨。 若余比丘来从索。 不应与。 若不作。 是语。 是物不应取。 若取得突吉罗。 亦应共余比丘分。 若不如是作出界外。 得突吉罗。 问若贤者责罚儿。 是儿持物与比丘。 可取不。 答不可取。 问自恣竟先檀越施僧衣。 作是言。 是物施是间安居僧。 是时非夏末月。 诸比丘亦不受迦絺那衣。 是衣应属谁。 答虽非夏末月诸比丘亦不受迦絺那衣。 是衣应属此间安居竟僧应分。 问诸檀越持衣施。 作是言。 是衣施是间现前僧。 是时夏末月。 诸比丘受迦絺那衣。 是衣应属谁。 答虽是夏末月。 虽受迦絺那衣。 是衣应是一住处现前僧应分。 问檀越持衣施。 作是言。 是衣施此住处去年乃至十岁安居僧。 是安居时非夏末月。 不受迦絺那衣。 是衣应属谁。 答虽非夏末月不受迦絺那衣。 是衣但去年乃至十年。 此处安居僧应分。 问檀越持衣入僧坊。 作是言。 是衣施此住处将来一年二年乃至十年是中安居僧。 尔时是夏末月。 受迦絺那衣。 是衣应属谁。 答虽是夏末月受迦絺那衣。 是衣应来一年乃至十年此间安居僧分。 问劝化主为僧事出界去。 谁当与安居衣分。 答随所为出界处应与。 又随所住日多处应与。 问破安居比丘。 应与衣分不。 答或应与或不应与。 何者应与。 若知前安居若后安居。 应与。 若多住应与。 若半住应与。 何者不应与。 若知不前安居。 若知不后安居。 若住日少是。 问看病人。 为病人故出界去。 病人命终。 应与看病人衣分不。 答。 或应与或不应与。 与者。 实为病人故出。 应与。 若余事故出。 不应与。 问云何名看病人。 答若能看视疗治病人乃至若死。 若差与随病药随病食。 具足供给亲近益利。 使离诸衰损所作无阙。 是名看病人。 问若白衣作看病人。 应与看病人物分不。 答不应与。 问若比丘尼作看病人。 应与看病人物不。 答不应与。 若是看病比丘余处安居。 应与看病人物不。 答应与。 问若看病人后安居。 病比丘前安居。 应与看病人物不。 答应与。 问若沙弥作看病人。 应与看病人物不。 答应与。 云何与。 答大比丘等与。 问与学沙弥齐何作净施。 答随所得时作净施。 问钱云何作净施。 答应言。 此是不净物。 若净当受。 问颇一比丘四住处一时安居。 得名安居无罪耶。 答若以床榻材木连接四界。 得名安居。 何处应与安居衣分。 答应四处各与四分之一。 若比丘雨浴衣若小受。 得突吉罗。 若覆疮衣若小受。 得突吉罗。 若比丘分盈长衣。 得突吉罗。 问若比丘作三相。 一赤裸。 二著角鸱翅衣。 三著发钦婆罗。 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 问若比丘除是三相。 更作余相。 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 问如佛所说。 故衣不得受作迦絺那衣。 若受不名受。 云何名故衣。 答以曾受作迦絺那衣。 是名故衣。 又问如佛所说。 新衣应受作迦絺那衣。 云何名新衣。 答若衣未曾受作迦絺那衣。 是名新衣。 佛告优波离。 令僧作迦絺那衣人。 应次第作浣染割截簪缀连缝量度作迦絺那衣。 浣时应生是心。 以是衣令僧受作迦絺那衣。 染时割截时簪缀时连缝时量度时。 应生是心。 以是衣令僧受作迦絺那衣。 若能生是六心。 得名受作迦絺那衣。 若不生是六心。 不名受作迦絺那衣。 又复作迦絺那衣人应生三心。 以是衣令僧受作迦絺那衣。 以是衣今受作迦絺那衣。 以是衣受作迦絺那衣竟。 若能生是三心。 得名受作迦絺那衣。 若不生是三心。 不得名受作迦絺那衣。 又复作迦絺那衣。 应生二心。 得名受作迦絺那衣。 何等二心。 是衣今受作迦絺那衣。 以是衣今受作迦絺那衣竟。 若生是二心。 名受迦絺那衣。 若不生是二心作迦絺那衣比丘。 皆得突吉罗。 问若受举宿衣。 受迦絺那衣。 不名受迦絺那衣。 云何名举宿衣。 答若长衣过十夜是。 若受不净衣。 不名受迦絺那衣。 云何是不净衣。 答得望衣是。 问如佛所说。 去来衣不得受作迦絺那衣。 云何名去来衣。 答若衣覆死人。 到冢间还取来。 是名去来衣。 问如佛所说。 用净衣受作迦絺那衣。 云何名净衣。 答佛所听赞叹者。 是名净衣。 问若未受迦絺那衣。 僧坏为二部。 何部应受迦絺那衣。 答如法部应受。 若诸比丘受迦絺那衣竟。 僧坏为二部。 是诸比丘。 得名受迦絺那衣不。 答皆得名受。 问若受迦絺那衣住处。 僧坏为二部。 是二部中有诸比丘。 舍迦絺那衣。 是名舍不。 答若如法者舍。 得名为舍。 佛告优波离。 作迦絺那衣人。 若浣染割截簪缀连缝二长一短时。 应生三心用是衣。 当令受作迦絺那衣。 以是衣今受作迦絺那衣。 以是衣今受作迦絺那衣竟。 若能生是三心得名受作迦絺那衣。 若不生是三心。 不得名受作迦絺那衣。 又复应生二心。 以是衣今受作迦絺那衣。 以是衣今受作迦絺那衣竟。 若生是二心。 得名受迦絺那衣。 若不生是二心。 不得名受作迦絺那衣。 作迦絺那衣人得突吉罗。 优波离问佛。 是衣有何义故名迦絺那。 佛告优波离。 是衣名字为迦絺那。 优波离问佛。 何者是迦絺那衣。 答以是衣受迦絺那。 问何者是迦絺那义。 答衣名迦絺那义。 生九心故名受迦絺那。 八因缘故名舍迦絺那。 问如佛所说。 是迦絺那衣住处。 名荫覆。 荫覆义云何。 答迦絺那衣住处荫覆僧。 得受衣物等施。 问如佛所说。 得用急施衣。 令僧受作迦絺那衣。 云何名急施衣。 答十日未至自恣得衣物。 是名急施衣。 问如佛所说。 得时衣令僧受作迦絺那衣。 云何名时衣。 答若夏末月得衣物。 是名时衣。 佛告优波离。 五比丘不得作迦絺那衣人。 何等五。 一无岁。 二破安居。 三后安居。 四摈。 五别住。 是名为五。 佛言。 若减五人受迦絺那衣。 不得名受迦絺那衣。 若四比丘第五白衣。 亦不名得受。 若沙弥。 非比丘。 外道。 不见摈人。 不作摈人。 不舍恶邪见摈人。 不共住人。 种种不共住人。 自言我犯重罪人。 若先来白衣。 若污比丘尼人。 不能男人。 越济人。 若杀父母阿罗汉。 破僧恶心出佛身血人。 如是等作第五人。 不名受迦絺那衣。 问颇有随日受迦絺那衣。 彼日舍不作羯磨。 不得罪耶。 答有。 受迦絺那衣诸比丘。 作十四日。 客比丘来作十五日。 若旧比丘随客比丘。 即日作布萨舍迦絺那衣无罪。 问云何得破僧罪。 答若人非法知是非法。 邪见故坏僧。 如是得破僧罪。 又非法谓是法。 邪见故坏僧。 得破僧罪。 又非法中疑。 邪见故坏僧。 得破僧罪。 问所有破僧。 皆是僧诤声耶。 所有僧诤声。 皆是破僧耶。 答或有破僧。 无僧诤声。 或有僧诤声非破僧。 或有破僧亦僧诤声。 或非破僧无僧诤声。 问云何破僧无僧诤声。 答若僧坏为二部。 未受十四破僧事。 是名破僧无僧诤声。 云何僧诤声非破僧。 答若诸比丘。 执是十四破僧事僧未作二部。 是名僧诤声非破僧。 云何破僧亦僧诤声。 答若僧坏为二部。 受十四破僧事。 是名破僧亦僧诤声。 云何非破僧亦非僧诤声。 答除上尔所事。 问所有破僧。 皆是别离僧耶。 所有别离僧。 皆是破僧耶。 答或有破僧非是别离。 或有别离非是破僧。 或有破僧亦是别离。 或非破僧亦非别离。 云何破僧非是别离。 答若僧破共一处住。 是名破僧非是别离。 云何别离非是破僧。 答若二众别异住。 异地异界异施异衣。 是名别离非是破僧。 云何破僧亦是别离答。 若众僧坏为二部。 别异住异地异界异施异衣。 是名破僧亦是别离。 云何非破僧亦非别离。 答除上尔所事。 问所有破僧。 皆是僧别异耶。 有僧别异。 皆是破僧耶。 答或有破僧。 非僧别异。 或僧别异。 非是破僧。 或有破僧亦僧别异。 或非破僧非僧别异。 云何破僧非僧别异。 答若僧破未别异住。 未异地异界异施异衣。 是名破僧非是别异。 云何别异非是破僧。 答若僧不破。 别异住异地异界异施异衣。 是名别异非是破僧。 云何破僧亦是别异。 答若众僧破为二部别住。 异地异施异界异衣。 是名破僧亦是别异。 云何非破僧亦非别异。 答除上尔所事。 问若僧破为二部。 若一部舍界。 可得舍不。 答如法者舍。 得名舍。 问若众僧破。 比丘尼应作布萨不。 答应作布萨。 比丘尼不同事故。 问若众僧破。 闼赖吒比丘云何应布萨。 答是闼赖吒比丘。 应出界作布萨说戒。 问若众僧破为二部。 比丘尼应从何部受半月教化。 答应从如法部受。 若无如法。 闼赖吒比丘应出界教化。 问三摈比丘。 一比丘随顺供给。 得何罪。 答是比丘。 得二突吉罗一波夜提。 问摈比丘名为独。 名为有伴党耶。 答一切摈比丘。 名为独。 无有伴党。 问比丘摈未决定。 应共住同事不。 答若共住同事无罪。 问受法比丘。 得与不受法比丘作羯磨不。 答不得。 不受法比丘。 得与受法比丘作羯磨不。 答不得。 若有一摈比丘。 四比丘随顺。 名破僧不。 答名破僧。 何以故。 众僧摈是人。 而四比丘随顺故。 问如佛所说。 如是人不应作不见摈。 如是人若欲作不见摈时。 得偷兰遮。 何以故。 近破僧因缘故。 云何名如是人。 答知是大德人若多知多识多闻大德明。 解修妒路毗尼阿毗昙义。 是故说名。 如是人。 不应与作不见。 摈若与作不见。 摈者得偷兰遮。 近破僧故。 问如佛所说。 用可信比丘语应见罪。 云何名可信。 答从可信语比丘边闻。 亦自信是罪。 问如佛所说。 若僧欲破。 应次第空一床处敷独坐床。 知法者应作诸羯磨。 及教化比丘尼。 是中云何成法。 答若诸比丘共心悔知罪。 互相恭敬礼拜问讯是。 问如佛所说。 若破一毛为百分。 当如是细求和合众僧因缘。 莫求破僧因缘。 问云何名细求。 答应求语言。 应求义趣。 应分别筹量细求和合僧因缘。 莫求破僧因缘。 若摈比丘心悔知罪。 恭敬礼拜众僧。 诸比丘将界外解摈。 得解摈不。 答得解摈。 诸比丘得罪。 俱舍弥何时名破僧。 答若俱舍弥比丘界内共一住处。 别作布萨及诸羯磨。 尔时名破僧。 问俱舍弥谁名破众僧。 答如法比丘界内共住处。 别作布萨及诸羯磨者是。 问若比丘尼僧破为二部。 比丘尼来诣诸比丘求教化。 诸比丘应与教化不。 答应与。 应作是言。 诸姊善共和合。 问二因缘故名破僧。 一唱说。 二者取筹。 若以余因缘唱说取筹。 名破僧不。 答不名破僧。 问若众僧破为二部。 诸比丘尼来求教化。 应教化不。 答应与教化。 何以故。 不欲令比丘尼僧破故。 问毗耶离比丘受比丘尼。 求教化。 若俱舍弥比丘。 尔时在界内毗耶离比丘。 云何。 作教化答。 应出界教化。 问俱舍弥二部朋党。 一布萨处集。 闼赖吒比丘云何作布萨。 答应出界作布萨说戒是。 檀越捉上座手。 布施众僧。 是施物应属谁。 答随何部作上座。 是物应属。 若檀越捉第一上座第二上座手言。 是物施众僧。 应属谁。 答若第一上座第二上座同一部。 应属一部。 第一上座第二上座。 各在一部。 应属二部。 云何应分。 次第分。 第四分与沙弥。 问毗耶离比丘。 就闼赖吒比丘。 共作布萨说戒。 得名布萨说戒不。 答得。 显闼赖吒相故。 若闼赖吒比丘。 就毗耶离比丘。 共作布萨说戒。 得名布萨说戒不。 答得布萨说戒。 但失闼赖吒相故。 问俱舍弥比丘。 就闼赖吒比丘布萨说戒。 得名布萨说戒不。 答得显闼赖吒相故。 闼赖吒比丘。 就俱舍弥比丘。 共作布萨说戒。 得名布萨说戒不。 答得布萨说戒。 但失闼赖吒相故。 如佛所说。 有一住处。 诸比丘作羯磨。 非法别众。 非法和合众。 似法别众。 似法和合众。 如法别众。 如法和合众。 云何名非法别众。 答应与苦切羯磨。 与作不见摈羯磨。 僧不和合。 是名非法别众。 云何名非法和合众。 答应与苦切羯磨。 与作不见摈羯磨。 僧和合。 是名非法和合众。 云何名似法别众。 答若作不见摈羯磨时。 先唱说后白。 僧不和合。 是名似法别众。 云何似法和合众。 答若作不见摈羯磨时。 先唱说后白。 僧和合。 是名似法和合众。 云何名如法别众。 答若应与作不见摈。 与作不见摈羯磨。 僧不和合。 是名如法别众云何如法和合众。 答若应与作不见摈。 与作不见摈羯磨。 僧和合。 是名如法和合众。 问若一比丘摈一人。 一突吉罗。 一人摈二人。 二突吉罗。 一人摈三人。 三突吉罗。 一人摈四人。 四突吉罗。 二人摈二人。 二突吉罗。 二人摈三人。 三突吉罗。 二人摈四人。 四突吉罗。 二人摈一人。 一突吉罗。 三人摈三人。 三突吉罗。 三人摈四人。 四突吉罗。 三人摈一人。 一突吉罗。 三人摈二人。 二突吉罗。 问若四比丘摈四比丘。 得何罪。 答得偷兰遮罪。 以破僧因缘故。 问一切众僧睡眠。 尔时摈比丘。 得摈不。 答若众僧闻白已睡眠。 得摈。 问若众僧以余因缘和合。 即摈比丘。 得名摈不。 答曰。 得摈。 说羯磨者得罪。 问若减四比丘摈人。 得名摈不。 答不得。 问若三比丘。 第四若白衣。 沙弥。 非比丘。 外道。 不见摈。 不作摈。 恶邪不除摈。 不共住。 种种不共住。 自言犯重罪。 先来白衣。 污比丘尼。 杀父母。 杀阿罗汉。 破僧。 恶心出佛身血人。 作第四人。 得摈人不。 答不得。 问如佛所说。 有一住处。 诸比丘应作羯磨者。 彼不集一处。 应与欲而不与。 现前比丘能遮者遮成遮。 云何应作羯磨比丘。 答若应四众作羯磨。 四比丘应作。 若应五众作羯磨者。 五比丘应作。 若十众应作羯磨者。 十比丘应作。 若应二十众作羯磨者。 二十比丘应作。 诸比丘清净共住同见。 是名应作羯磨比丘。 问若比丘睡眠。 诸比丘作摈。 得摈不。 答若比丘闻白已睡眠。 得名摈。 问若入定比丘。 诸比丘得摈不。 答若是比丘闻白已入定。 得名摈。 问若众僧破为二部。 互相摈。 得摈不。 答若如法者摈。 得名摈。 问以闼赖吒比丘足数摈比丘。 得摈不。 答得摈。 但失闼赖吒相。 问所有非法羯磨。 是别众羯磨耶。 所有别众羯磨。 是非法羯磨耶。 答或非法羯磨。 非别众。 或别众羯磨。 非非法。 或非法羯磨。 亦是别众。 或非非法羯磨。 亦非别众。 云何非法羯磨非别众。 答所有中作羯磨比丘。 和合一处。 应与欲者皆与欲来。 现前比丘遮成遮而不遮。 若人不现前。 不先说其事。 与作羯磨。 是名非法羯磨非是别众。 云何别众羯磨非非法。 答所有中作羯磨比丘。 不和合一处。 应与欲者不与欲来现前比丘能遮者遮成遮。 若人现前。 先说其事与作羯磨。 是别众羯磨非非法。 云何非法羯磨亦别众。 答所有中作羯磨比丘。 不和合一处。 应与欲者不与欲来。 现前比丘能遮者遮成遮。 若人不现前。 不先说其事。 与作羯磨。 是名非法羯磨亦别众。 云何非非法亦非别众。 答所有中作羯磨比丘和合一处。 应与欲者皆与欲来。 现前比丘遮成遮而不遮。 若人现前。 先说其事与作羯磨。 是名非非法亦非别众。 问所有是法羯磨。 皆是和合耶。 所有和合羯磨。 皆是有法耶。 答或是有法羯磨。 非是和合。 或是和合羯磨。 非是有法。 或有法羯磨。 亦是和合。 或非有法羯磨。 亦非和合。 云何有法羯磨非是和合。 答所有中作羯磨比丘不和合一处。 应与欲者不与欲来。 现前比丘遮成遮而遮。 若人现前先说其事乃作羯磨。 是名有法羯磨非是和合。 云何和合非是有法羯磨。 答所有中作羯磨比丘和合一处。 应与欲者皆与欲来。 现前比丘遮成遮而不遮。 若人不现前。 不先说其事。 与作羯磨。 是名和合非有法羯磨。 云何有法羯磨亦和合。 答所有中作羯磨比丘和合一处。 应与欲者皆与欲来。 现前比丘遮成遮而不遮。 若人现前先说其事。 与作羯磨。 是名有法羯磨亦和合。 云何非有法羯磨亦非和合。 答所有中作羯磨比丘不和合一处。 应与欲者不与欲来。 现前比丘遮成遮而遮。 若人不现前不先说其事。 与作羯磨。 是名非法羯磨亦非和合。 问如佛所说。 所有罪人。 众僧乃至三教敕。 颇比丘无罪。 众僧乃至三教敕耶。 答若除诸罪。 余教敕是也。 问宿白僧中得作羯磨不。 答除属和上尼羯磨若僧未起。 得作一切羯磨。 问诸比丘唱说。 后向摈比丘说。 得名摈不。 答得名摈。 作羯磨人得突吉罗。 问诸比丘因宿与欲作诸羯磨。 得名作耶。 答除属和上尼羯磨若僧未起。 得作一切羯磨。 问比丘自为作羯磨。 得作不。 答不得。 若作者。 众僧应语是人言。 汝自顺自受持。 优波离问佛。 是诸本破戒人。 贼住比丘。 先来白衣等。 是人云何如法自言。 答是人僧中乃至三自说是。 问可得一时唱说四人令得戒耶。 答不得。 问可得一时唱说令四人受具戒耶。 答不得。 问三比丘第四筹摈比丘。 得摈不。 答不得。 问第四别住比丘摈比丘。 得摈不。 答不得。 问诸比丘摈折伏。 得摈不。 答得摈。 先折伏羯磨得灭。 问诸比丘得摈可依止比丘。 可出忏悔比丘不耶。 答得摈。 先可依止可出忏悔羯磨得灭。 问诸比丘。 与已摈比丘作折伏羯磨。 名作不。 答不得。 以不中同事故。 问诸比丘。 与摈比丘作依止遣出忏悔羯磨。 得名作不。 答不得。 以不中同事故。 问除比丘。 谗余人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 优波离问佛。 折伏羯磨有何义耶。 佛言。 此是羯磨名字。 是筹磨从斗诤相言边出。 应语是人众僧后当筹量汝事。 又问。 世尊。 依止羯磨有何义。 答此是羯磨名字。 是但数作众罪。 众僧应语是人。 汝当依止某甲比丘住。 问世尊。 驱出羯磨有何义。 答此是羯磨名字。 是羯磨污他家比丘边出。 应语是人。 汝出去。 莫是中住。 优波离问佛。 破慢羯磨有何义。 答此是羯磨名字。 是羯磨从轻骂白衣边出。 应语是人。 汝应向某甲居士悔过。 优波离问。 如佛所说。 汝应依止某甲比丘住。 此说有何义。 佛言。 随是罪比丘深心爱念恭敬者畏难者应依止是比丘。 住问如佛所说。 众僧后当筹量。 此说有何义。 答应语言。 汝若有罪。 应入僧中三自首。 僧当随罪治汝。 是名筹量。 问若比丘语两眼人言。 汝是一眼人。 得何罪。 答故妄语故。 得波逸提。 又问。 语一眼人言。 汝一眼人。 得何罪。 答轻恼他故。 得波逸提。 问如佛所说。 比丘若内若外轻恼他。 是中云何内云何外。 答内者界内外者界外。 复次舍内名内。 露地名外。 问如佛所说。 阿利吒比丘。 竭驮婆罗门本弟子。 说遮道法作不遮道。 问云何是遮道。 答我说欲是遮道(问杂事竟)。 十诵律卷第五十五<<[51][52][53][54][55][56][57][58][59][60] . .. >> 十诵律卷第五十六(第十诵之一)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比丘诵佛在王舍城。 语诸比丘。 十种明具足戒。 何等十。 佛世尊自然无师得具足戒。 五比丘得道即得具足戒。 长老摩诃迦叶自誓即得具足戒。 苏陀随顺答佛论故得具足戒。 边地持律第五得受具足戒。 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受八重法即得具足戒。 半迦尸尼遣使得受具足戒。 佛命善来比丘得具足戒。 归命三宝已三唱我随佛出家即得具足戒。 白四羯磨得具足戒。 是名十种具足戒。 三种得具足戒。 一善来作比丘。 二归命三唱。 三白四羯磨。 于是中若未结白四羯磨。 若人归命三唱。 我随佛出家。 是善受具足戒。 若结白四羯磨后。 若归依三唱出家。 不名得具足戒。 善来作比丘。 若结白四羯磨前。 若结白四羯磨后。 皆善来得具足戒。 何以故。 佛法王自与受戒。 无有在学地命终故。 诸比丘尼三种得受具足戒。 一受八重法。 二遣使。 三白四羯磨。 是中受八重法。 初一人得后不得。 遣使者。 如半迦尸尼得。 若有欲出家道路障碍。 相似亦得。 是使人众僧中受羯磨。 不多不少。 向半迦尸尼说。 亦说三依止。 应说受戒岁月时节。 亦应广说八波罗夷法。 如是名得具足戒。 若不如是。 不得具足戒。 可受具足戒者。 若男子女人无遮受戒法。 是名可受具足戒。 不可受具足戒者。 若男子女人有遮法。 无和上阿阇梨。 无衣钵。 不能男。 污比丘尼。 杀父母杀阿罗汉。 破僧恶心出佛身血。 如是人不可受具足戒。 若受戒污众僧。 与受戒者得突吉罗。 若人诸根具足无障碍。 某种姓某名字某事业。 众僧一心如法和合。 问无遮受戒法已。 然后与受戒。 如苏陀等如法得受具足戒。 于是中十三人先来。 不得具足戒。 杀父杀母杀阿罗汉。 破僧恶心出佛身血。 先破戒贼住比丘。 先来白衣不能男。 污比丘尼。 越济人。 灭羯磨人及非人。 如是等名污众僧人。 不得受戒。 与受戒者得罪。 是名善受具足戒法。 有二种羯磨。 一治罪羯磨。 二成善羯磨。 治罪羯磨者。 谓苦切羯磨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摈羯磨。 如是等苦恼羯磨。 是名治罪羯磨。 成善羯磨者。 谓受戒羯磨布萨羯磨自恣羯磨出罪羯磨布草羯磨。 如是等能成善法羯磨。 是名成善羯磨。 羯磨事者。 随所从因缘作羯磨。 是名羯磨事。 遮羯磨者。 若羯磨时不如法作白。 不如法唱说。 别众非法可坏。 是名遮羯磨。 不遮羯磨者。 若羯磨时如法作白如法唱说。 和合众如法不可坏。 是名不遮羯磨。 出羯磨者。 诸比丘语摈比丘言。 汝已被举。 出去。 僧不得与汝同事。 何以故。 僧已作羯磨。 汝今出去。 是名出羯磨。 舍羯磨者。 摈比丘僧还与解摈。 还共作羯磨同事共住。 是名舍羯磨。 苦切事者。 若比丘喜斗乱诤讼。 僧因是故作苦切羯磨。 是名苦切。 出罪事者。 三种出罪事。 若见若闻若疑。 是三种事应以时出。 莫以非时。 当以实出。 莫以妄语。 当以利益出。 莫以无益。 当软语出。 莫以恶口。 以慈悲心莫以嗔恨。 因缘事者。 随所从因缘作羯磨。 是名因缘事。 如跋陀婆罗经中广说五摄。 语治事者。 四种羯磨名为治事。 谓苦切羯磨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 除灭事者。 随所从因缘灭斗诤乱事。 是人得心悔折伏。 恭敬礼拜软语问讯舍离本事。 是名除灭事。 学者。 三学。 善戒学善心学善慧学。 是名为学。 还戒者。 若比丘言。 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 舍和上阿阇梨。 舍同和上同阿阇梨。 舍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汝等当知。 我是白衣若沙弥。 我非比丘非沙门非释种子。 乃至言。 我不喜与汝等共住。 是名还戒。 不舍戒者。 若狂人舍戒。 不名舍戒。 若散乱心病坏心舍戒。 不名舍戒。 若向狂人散乱心人病坏心人舍戒。 不名舍戒。 若独舍戒。 若独非独想。 若非独独想舍戒。 不名舍戒。 若中国人向边地人。 若边地人向中国人舍戒。 不相解语。 不名舍戒。 若向哑人聋人哑聋人不智人非人睡眠人入定人舍戒。 若隔障若自嗔若向嗔人舍戒。 若梦中舍戒。 若不决定心舍戒。 若人不了其语。 若前人不决定知舍。 是皆不名舍戒。 是名不舍戒。 戒羸者。 若比丘愁忧不乐比丘法。 厌恶比丘法。 欲堕圣相。 欲立白衣相须在家法。 不须比丘法求白衣法。 作是言。 我忆念父母兄弟姊妹妻子。 速教我世间诸巧便事。 教我令得世间安隐住处。 嘱累我令得善知识。 是比丘愁忧不乐比丘法。 乃至求白衣法。 如是言说音声惭愧故。 不欲了了向人说我反戒。 是故名戒羸。 戒羸不出者。 不令他人了知。 诤事者。 云何是诤事。 有四种诤事。 相言诤。 无事诤。 犯罪诤。 常所行诤。 是名为诤事。 正取事者。 随事起因缘正取其实。 是名正取事。 灭事者。 七灭事法。 现前灭事法。 忆念灭事法。 不痴灭事法。 自言灭事法。 实觅灭事法。 多觅灭事法。 如草布地灭事法。 是名灭事。 除灭事者。 有五因缘事则易灭。 是事白僧。 用佛语断二部伴党。 共软语。 诤讼比丘嗔恨必折。 有罪比丘可出。 若事有此五因缘。 则易除灭。 是名除灭事。 说者。 若布萨说戒时。 若说四事。 若说十三事等。 是名说。 不说者。 若住处布萨说戒时。 上座不谙不诵次第二上座应说。 若复不谙不诵。 第三上座应说。 如是展转一切皆不谙不诵故不说。 是名不说。 独住法者。 若比丘独阿兰若处十五日布萨时。 应洒扫塔寺布萨处及中庭次第敷座。 应求火应求火炉燃烛应办筹。 若客比丘未布萨者来。 应共作布萨说戒。 若无比丘来。 应高上遥望。 若遥见比丘。 唤言速来。 今是布萨日。 若不见。 是比丘还坐处坐。 应心念口言。 今众僧布萨。 若十四日若十五日。 我某甲亦布萨。 若十四日若十五日。 是比丘如是作。 名得布萨。 是名独住法。 痴羯磨者。 若比丘狂心颠倒。 或来布萨或不来。 或来众会或不来。 或来羯磨或不来。 是比丘应以白二作痴羯磨。 广说如施越比丘。 是名痴羯磨。 不痴羯磨者。 除痴羯磨。 余诸羯磨。 名不痴羯磨。 不消供养者。 施与持戒人。 持戒人转与破戒人。 是名不消施。 与正见人。 正见人转与邪见人。 是名不消。 若过度用。 是名不消供养。 十种不现前羯磨者。 覆钵羯磨。 仰钵羯磨。 作学家羯磨。 舍学家羯磨。 治僧伽蓝羯磨。 监僧伽蓝民羯磨。 使沙弥羯磨。 不礼拜羯磨。 不共语羯磨。 不供养羯磨。 是名十不现前羯磨。 非羯磨者。 若应四众作羯磨。 而减四众。 是不名作羯磨。 若白衣作第四人。 若沙弥非比丘外道。 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 不共住种种不共住。 自言犯重罪先来白衣。 污比丘尼不能男。 杀父杀母杀阿罗汉。 破僧恶心出佛身血。 如是等作第四人。 是不名作羯磨。 若应五众作羯磨。 而减五众作。 是不名作羯磨。 若白衣作第五人。 若沙弥非比丘外道。 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 不共住种种不共住。 自言犯重罪先来白衣。 污比丘尼不能男。 杀父杀母杀阿罗汉。 破僧恶心出佛身血。 如是等作第五人。 是不名作羯磨。 若应十众作羯磨。 而减十众作羯磨。 是不名作羯磨。 若白衣作第十人。 沙弥非比丘外道。 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 不共住种种不共住。 自言犯重罪先来白衣。 污比丘尼不能男。 杀父杀母杀阿罗汉。 破僧恶心出佛身血。 如是等作第十人。 是不名作羯磨。 若应二十众作羯磨。 而减二十众作羯磨。 是不名作羯磨。 若白衣作第二十人。 若沙弥非比丘外道。 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 不共住种种不共住。 自言犯重罪先来白衣。 污比丘尼不能男。 杀父杀母杀阿罗汉。 破僧恶心出佛身血。 如是等作第二十人。 是不名作羯磨。 善者。 如毗尼中广说善法。 出罪者。 有五种如法出罪。 不向不共住人别住人未受具足戒人出罪。 出残罪出见罪。 是名如法出罪。 白者。 白众是事故名白。 有僧事初向僧说故名白。 白羯磨者。 受具足戒布萨说戒自恣等。 是名白羯磨。 白二羯磨者。 若白已一唱说如是白二羯磨。 是名白二羯磨。 白四羯磨者。 若白已三唱说。 是三羯磨并白为四。 是名白四羯磨。 佛言。 白羯磨。 若离白作。 是则可坏。 白二羯磨。 若离白作。 是名可坏。 若白不唱说。 若唱说不白。 亦可坏。 白四羯磨。 若离白作。 是则可坏。 若白不三唱说。 若三唱说不白。 亦可坏。 白羯磨。 若以白作。 是不可坏。 白二羯磨者。 若先白已唱说。 是不可坏。 白四羯磨者。 若先白已三唱说。 是不可坏。 如是等诸羯磨。 皆应以是闻知。 或有重说羯磨无罪。 若减不名作羯磨。 若和合众僧中。 若白未唱说若唱说。 不白众僧从坐起去。 应语众言。 诸长老。 还和合应更作白唱说。 若具足是事作羯磨。 堕不可坏中。 是名羯磨。 苦切羯磨者。 为斗诤相言比丘。 以白四作苦切羯磨。 是名苦切羯磨。 依止羯磨者。 为喜作罪比丘。 以白四作依止羯磨。 是名依止羯磨。 驱出羯磨者。 为污他家比丘。 以白四作驱出羯磨。 是名驱出羯磨。 下意羯磨者。 为骂白衣比丘。 以白四作下意羯磨。 是名下意羯磨。 不见摈羯磨者。 为比丘作罪不如法见。 以白四作不见摈羯磨。 是名不见摈羯磨。 不作摈羯磨者。 为比丘见罪不如法除。 以白四作不作摈羯磨。 是名不作摈羯磨。 恶邪见不除摈羯磨者。 为贪著邪见不舍。 比丘以白四。 作恶邪不除摈羯磨。 是名恶邪不除摈羯磨。 别住羯磨者。 若比丘十三事中。 得一一罪覆藏。 随覆藏日。 以白四作别住羯磨。 是名作别住羯磨。 摩那埵羯磨者。 若比丘十三事中得一一罪不覆藏。 僧以白四作六夜摩那埵羯磨。 是名摩那埵羯磨。 本日治羯磨者。 若比丘六夜行摩那埵中。 更得僧伽婆尸沙罪。 是比丘众僧还以本日。 以白四作本日治羯磨。 是名本日治羯磨。 出罪羯磨者。 若比丘得僧伽婆尸沙罪。 行摩那埵竟。 众僧心悦。 以白四作出罪羯磨。 令出不善法。 是名出罪羯磨。 问何故善法中别住。 答为摩那埵故。 问何故本日治。 答为折伏心故。 问何故摩那埵。 答为出罪故。 问何故出罪。 答为戒清净故。 问何故别住为摩那埵。 答是比丘行别住法。 能令诸比丘心悦。 诸比丘发心思惟。 欲与摩那埵。 问何以故。 本日治为折伏心。 答若还从本日行是事。 令心折伏。 诸比丘作是念。 是人结使厚重。 以本日治令惭愧。 更不复作。 尔时诸比丘发心与摩那埵。 是故名本日治。 为折伏心故。 问何以故。 行摩那埵为出罪。 答是比丘行摩那埵法时。 能令诸比丘心悦。 诸比丘作是念。 长老。 一心好作善法。 欲出是罪不欲违逆。 我等当令是人得从罪出。 是故名摩那埵。 为出罪故。 问何以故。 出罪为戒清净。 答是比丘若得出罪。 离诸罪得清净戒。 如比尼中说二人清净。 一人先不作罪。 一人作罪已如法除灭。 二俱清净。 是比丘以出罪羯磨故。 还得清净戒。 是故名以出罪。 为戒清净故。 觅罪相羯磨者。 若比丘自言。 我犯是罪。 后还言。 我不作。 众僧与是人觅实罪相羯磨。 广说如象首比丘觅实罪相羯磨。 阿跋提者。 五种罪。 名阿跋提。 何等五。 谓波罗夷僧伽婆尸沙。 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于此五种罪。 比丘若作若覆障不远离。 是名阿跋提。 无阿跋提者。 波罗夷。 僧伽婆尸沙。 波夜提。 波罗提提舍尼。 突吉罗。 是五种罪不作不覆障远离。 净身口业净命。 若狂人病坏心人散乱心人作罪。 若无先作。 是名无阿跋提罪。 轻阿跋提罪者。 可忏悔即觉心悔。 是名轻阿跋提罪。 重阿跋提罪者。 若罪可以羯磨得出者。 是名重阿跋提罪。 残阿跋提罪者。 五种罪中后四种罪可除灭。 是名残阿跋提罪。 无残阿跋提罪者。 五种罪中初种。 是名无残阿跋提。 恶罪者。 谓波罗夷僧伽婆尸沙。 虽一切罪皆名恶。 此是恶中之恶。 故名恶罪。 非恶罪者。 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 是非恶罪。 可治罪者。 可出可除灭。 是名可治罪。 不可治罪者。 不可出不可除灭。 是名不可治罪。 若犯罪者若四若五。 法中作是念信是罪如法灭。 若犯罪者若四若五。 法中不作是念。 不信是罪不如法灭。 摄罪者。 以一因缘故尽摄所犯。 所谓恶律仪。 摄无罪者。 以一因缘故摄一切不犯。 所谓行善律仪故。 以一因缘故说一切罪。 所谓恶律仪。 以一因缘故说一切无罪。 所谓善律仪。 语者。 比丘应语。 长老。 汝作某罪。 是罪当发露。 莫覆藏。 当如法除灭。 是名为语。 忆念者。 比丘应语。 长老。 汝忆念某时某处作如是罪不。 是名忆念。 说事羯磨者。 汝长老。 于此处不白我等不得余处去。 是名说事羯磨。 萨耶罗羯磨者。 有五种。 比丘语余比丘言。 长老。 听我语是事。 应此处作萨耶罗。 余事当彼间作萨耶罗。 某事当随处作萨耶罗是比丘说犯事示他过故。 拔羁系逸去。 如恶马。 是名萨耶罗羯磨。 诬谤者。 诬谤事诬谤方便。 是名诬谤事。 诬谤发者。 发起诬谤。 是名诬谤发。 诬谤灭者。 不作诬谤。 是名诬谤灭。 应五种从他求听。 长老。 我说汝事语汝。 令汝忆念。 出汝事听我。 是故名求听与听者。 应五种与听。 说来语来忆念来出来听汝来。 是名与听。 用听者。 以是听如法出他事。 是名用听。 遮波罗提木叉者。 有十种如法遮波罗提木叉。 说波罗提木叉时。 若比丘犯波罗夷者。 若欲出波罗夷事。 若轻呵僧。 欲出轻呵僧事。 若舍戒。 若欲出舍戒事。 若比丘不随顺如法僧事。 若见闻疑他破戒事。 若见闻疑他有破正见事。 若见闻疑他有破威仪事。 以是事故遮。 是名如法遮波罗提木叉。 遮自恣者。 四种如法遮自恣。 以有根破戒遮自恣。 以有根破正见破正命破威仪遮自恣。 是名四种如法遮自恣。 内宿者。 若以羯磨结净地已。 僧坊内宿饮食。 大比丘不应食。 故名内宿。 内熟者。 以羯磨结净地已。 僧坊内煮饮食。 大比丘不应食。 故名内熟。 自熟者。 若大比丘自作饮食不应食。 如佛在毗耶离。 俭时诸檀越欲与僧作饮食。 作如是念。 若我自舍作饮食。 多诸知识亲里来。 皆应与分。 若佛听僧坊内作者我当作。 佛即听近僧坊外作。 是火起烟尘。 多人来索。 若与则不供。 若不与恐来伤害。 往白佛。 佛言。 听汝僧坊内作。 僧坊内作时。 诸沙弥守园人。 先自食饱满。 余残与僧。 僧食不足故皆疲极羸瘦。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如是饥饿时。 若结净地若未结。 听大比丘自作自食。 从今日若非饥饿时。 结净地已二事不应用。 谓内宿内熟。 不应食。 若结净地若不结。 大比丘自作饮食。 不应食。 若食者犯突吉罗。 是故说名自熟。 恶捉者。 若持净戒比丘。 故自取食。 大比丘不得食。 是名恶捉。 不受者。 若男若女若黄门若二根人不授与。 大比丘不应食。 是名不受。 恶捉受者。 若大比丘先自取。 然后从净人受。 大比丘不应食。 是故名恶捉受。 初日受者。 如佛在毗耶离。 饥饿时饮食难得。 语诸比丘。 从今日如是饥饿时。 听汝若食竟不受残食法初日受食。 听汝食初日受食者。 若比丘早起。 从他受饮食。 未食留置食后。 是名初日受食。 从是出者。 如佛在毗耶离。 语诸比丘。 从今日如是饥饿时。 从是出食听汝食。 从今听诸比丘。 食竟若不受残食法。 从是出食应食。 从是出者。 诸比丘所从檀越家食已。 从是家中持食出。 是名从是出。 食木果者。 如鸡尼耶结发梵志。 多持木果来诣佛所与佛。 佛语鸡尼耶。 与众僧作分。 是人即与诸比丘。 诸比丘不受。 作是言。 我等食已竟。 佛言。 从今日如是饥饿时。 食已虽不受残食法。 听汝食木果。 木果者。 胡桃栗捺婆陀摩。 如是等木果。 是名木果。 池物者。 舍利弗热血病发。 诸药师教食池物。 舍利弗言。 佛未听我等食池物。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食池物。 目连以神通力。 曼陀耆尼池中。 多持大藕根来。 大如人髀。 香美第一。 如净白蜜。 若折乳汁流出。 持与舍利弗。 舍利弗问。 何处得来。 答言。 曼陀耆尼池中得来。 舍利弗言。 是非人处谁授汝耶。 答非人授我。 舍利弗言。 佛未听我等从非人受食。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从非人受食食。 如是藕等池物。 多煮多食多残。 以是余与诸比丘。 诸比丘不食。 作是言。 我等食竟不受残食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如是饥饿时。 虽不受残食法。 听食池物。 池物者。 藕根藕子菱芡根鸡头子等。 是名池物。 受者。 受迦絺那衣处得七种利。 随意畜长衣。 常不失三衣。 数数食别众食。 过中不白善比丘入聚落。 若檀越请食。 食前食后随意至余处。 有住处无住处。 得迦絺那衣施物。 应属安居比丘。 余比丘不应分。 是故名受。 与上相违。 是名不受。 舍者。 有八事舍迦絺那衣。 一者衣足时。 二者衣成时。 三者去时。 四者闻时。 五者失时。 六者发心。 七者出界。 八者舍时。 是名为舍。 不舍者。 与上相违。 是名不舍。 可分物者。 若物诸比丘现前应分。 何等是。 除死比丘重物。 余轻物。 是名可分物。 不可分物者。 若物诸比丘现前不应分。 何等是。 除死比丘衣物。 余重物。 是五事不分不可取。 若众僧若三人若二人若一人不应分。 何等五。 僧伽蓝地。 房舍地。 僧伽蓝房舍。 床卧具。 是名不可分。 轻物者。 可分物。 是故名轻物。 重物者。 不可分物。 是故名重物。 属物者。 若在聚落若空处属他。 若男若女若黄门若二根。 是名属物。 不属物者。 若物在聚落空地不属他。 若男若女若黄门若二根。 是名不属物。 手受物者。 若物从他受用。 何等是。 一切入口物。 除水及齿木。 是名手受物。 非手受物者。 若物不从他受中用。 何等是。 一切所用衣钵等。 不入口物及水齿木。 是名不手受物。 人物者。 佛听僧坊使人佛图使人。 是人属佛图属众僧。 是名人物。 非人物者。 佛听象马骆驼牛羊驴骡。 属佛图属僧。 是名非人物。 因缘衣者。 若般遮于瑟等诸大会中得。 是名因缘衣。 死衣者。 若五众死。 五众所应分物。 是名死衣。 粪扫衣者。 五种粪扫衣不应畜。 一火烧。 二牛嚼。 三鼠啮。 四初嫁女不净衣。 五产衣。 是五种不应畜。 四种粪扫衣应畜。 一冢间衣二往还衣。 三无主衣。 四弊纳衣。 是四种应畜。 是名粪扫衣。 灌鼻者。 佛听眼病比丘畜灌鼻筒。 如毕陵伽婆蹉等。 是名灌鼻。 刀治者。 若病余药所不能治佛听猥处以刀治。 若病余药能治。 而以刀治。 得偷兰遮罪。 是名刀治。 活帝治者。 佛言。 若比丘病。 余药不能治。 听活帝。 若余药能治。 而以活帝治。 得偷兰遮罪。 是名活帝治。 剃毛者。 除须发。 身上余毛不应剃。 若剃得突吉罗。 是名剃毛。 剃发者。 不得移处剃。 应一处剃。 是名剃发。 故用者。 如比丘五种子。 五种净应用。 八种浆以水净。 十种衣三种坏色。 是名故用。 果蓏者。 毗耶离诸比丘多有果蓏。 诸比丘各自恣啖。 佛言。 作分分与。 是中一比丘取二三人分。 有啖不能尽者不得者。 是时斗诤。 佛言。 从今日诸果蓏不应分。 若有净人受取。 以五种比丘净法。 以火刀爪鹦鹉。 若不生子净应啖。 人用物者。 人间若金银琉璃颇梨床榻器物。 比丘不应坐不应用。 是名人用物。 非人用物者。 天上金银琉璃颇梨地床榻器物。 比丘应行应坐应用。 是名非人用物。 五百人集比尼者。 佛初灭度后。 五百比丘和合一处。 集一切修多罗一切比尼一切阿毗昙。 是名五百人集比尼。 七百人集比尼者。 佛灭度后百一十岁。 毗耶离十事出。 非法非比尼非佛教。 是十事不入修多罗比尼中。 与法相违威仪相违。 是十事七百比丘和合一处灭。 是名七百人集比尼。 比尼摄者。 二部波罗提木叉。 并义解比尼。 增一余残杂说。 若共若不共。 是名摄比尼。 黑印者。 四黑印。 如经中说。 四大印亦如经中说。 问佛何以故。 说是四黑印。 答欲说真实佛法相故。 来世比丘当了了知是佛说是非佛说。 是故说黑印。 何以故。 说四大印。 为成就大事不令诸比丘错谬故。 说大印。 合药者。 诸根药茎药叶药华药果药。 是药草各各差别和合。 是名合药。 和合药者。 即日受时药。 受时分药。 受七日药。 受尽形药。 共合一处。 时应服。 过时不得服。 即日受时分药。 受七日药尽形药。 共和合一处。 时分应服。 过时分不应服。 即日受七日药。 受尽形药共和合一处。 七日应服。 过七日不应服。 若尽形药。 随意应服。 即日受时药昨日受时分药七日药尽形药。 共和合一处不应服。 即日受时分药。 昨日受七日药尽形寿药。 共和合一处不应服。 即日受七日药。 昨日受尽形药。 共和合一处不应服。 是名和合法。 问时分七日尽形寿得宿受不。 答不得。 恶捉不受得受不。 答不得。 手受口受无病得服不。 答不得。 手受口受病得服不。 答得。 僧坊净法者。 若五宝若似五宝。 在僧坊内。 比丘取时应作是念。 此谁物当还。 是名僧坊净法。 林净法者。 林名众多树一处。 是中应随上座取。 是名林净法。 房舍净法者。 僧坊中多有别房舍。 是中应随上座取次第应住。 是中随檀越分处供养应受。 是名房舍净法。 时净法者。 饥饿时。 老病时。 因缘时。 佛有所听。 是名时净法。 方净法者。 如比丘阎浮提住至俱耶尼。 用阎浮提时俱耶尼食。 三方亦如是。 是名方净法。 国土净法者。 得神通诸比丘。 至恶贱国土乞食。 是比丘先从恶贱人受食啖。 此人心悔。 我等堕不净数。 便不复乞。 是人持食于比丘前弃地而去。 诸比丘不知云何。 佛言。 从今日至恶秽国土。 弃食著地得自取食。 随国土法故。 如边地持律。 第五得受具足戒。 阿叶波伽阿槃提国土。 听著一重革屣常洗浴皮褥覆。 如寒雪国土中。 听畜俗人靴具。 是名国土净法。 衣净者。 佛听著十种衣。 何等十。 白麻衣。 赤麻衣。 刍摩衣。 憍施耶衣。 翅夷罗衣。 钦跋罗。 衣劫贝衣。 钵兜路衣。 头头罗衣。 俱遮罗衣。 是名衣净法(具足戒竟)。 自恣法者。 安居比丘应一处和合。 众僧应三种自恣。 若见若闻若疑问。 何以故。 佛听自恣。 答以摄众僧故。 好恶相教化故。 尔时出过罪如法得清净。 是名自恣法。 与自恣者。 病比丘不能来。 应与自恣。 若不病比丘自恣时不来。 得突吉罗。 若是比丘。 畏失命若破戒。 若八难中一一难起。 不得止。 应与自恣。 是名与自恣。 受自恣法者。 若比丘从他比丘受自恣。 界内应受。 若畏失命破戒若八难中一一难起。 尔时应出界去。 是名受自恣法。 说自恣法者。 比丘从他受自恣。 到僧中应说。 若不说得突吉罗。 若受自恣人睡眠若入定。 若八难中一一难起不说无罪。 是名说自恣法。 布萨法者。 半月半月诸比丘和合一处。 自筹量身。 昼作何罪夜作何罪。 从前说戒以来。 将不作罪耶。 若有罪。 当向同心净戒比丘如法忏悔。 若不得同心净戒比丘。 当生心。 我后得同心净戒比丘。 当如法忏悔。 问何以故。 佛听作布萨。 答令诸比丘安住善法中舍离不善离不善法得清净故。 是名布萨法。 与清净法者。 布萨时病比丘不能来。 应与清净。 若能来而不来。 得突吉罗。 若是比丘。 畏失命若破戒。 若八难中一一难起。 不得已与清净。 是名与清净法。 受清净法者。 若比丘从他比丘受清净。 界内应受。 若是比丘。 畏失命破戒。 若八难中一一难起。 尔时应出界去。 是名受清净法。 说清净者。 比丘受他清净。 到僧中说者善。 若不说。 得突吉罗。 若受清净人。 若睡眠若入定。 若八难中一一难起。 不说无罪。 是名说清净法。 欲法者。 欲名发心。 如法僧事中随僧法与欲。 是名欲法。 与欲法者。 若比丘病不能来。 应与欲。 若不病能来而不来。 得突吉罗。 若比丘畏失命畏破戒。 若八难中一一难起。 不得止故与欲。 得来而不来。 得突吉罗。 与欲者应言。 比丘与欲来。 若言与。 是名得欲。 若身业与。 是名得欲。 若口业与。 是名得欲。 若身口业不与。 不名得欲。 应将是比丘来僧中。 若不来应一切僧就是比丘诸比丘不应别作羯磨。 若别作羯磨。 诸比丘得罪。 是名与欲法受。 欲法者。 若比丘从他比丘受欲。 界内应受。 若是比丘畏失命畏破戒。 若八难中一一难起。 应出界去。 是名受欲法。 说欲法者。 受欲比丘到僧中。 应说彼比丘。 欲若说者善。 若不说得突吉罗。 若是比丘。 若睡眠若入定。 若八难中一一难起。 不说。 无罪。 是名说欲法。 清净法者。 比丘语他。 我清净无罪。 是名清净法。 与清净法者。 若比丘病不能来。 应与清净。 若无病能来而不来。 得突吉罗。 若比丘畏失命畏破戒。 若八难中一一难起。 不得止故。 应与清净。 与清净法者。 语比丘言。 与清净来。 若言与。 是名得清净。 若身业与。 亦名得清净。 若口业与。 是名得清净。 若不以身口业与。 不名得清净。 应将是比丘来僧中。 若不来。 一切僧应就是比丘。 诸比丘不应别作布萨。 若别作。 诸比丘得罪。 是名与清净法。 欲清净法者。 若布萨时僧欲作种种羯磨。 尔时应俱与欲清净。 是名欲清净法。 与欲清净法者。 若比丘病不能来。 应与欲清净。 若不病能来。 应到众僧布萨羯磨处。 若无病能来而不来。 得突吉罗。 若是比丘。 畏失命畏破戒。 若八难中一一难起。 不得出故。 应与欲清净。 比丘应语他比丘。 与欲清净来。 若言与。 是名得欲清净。 若身业与。 亦名得欲清净。 若口业与。 是名得欲清净。 若不以身口业与。 不名得欲清净。 应将是比丘到僧中。 若不能来。 一切僧应就是比丘。 诸比丘不应别作布萨羯磨。 若别作。 诸比丘得罪。 是名与欲清净法。 受欲清净法者。 比丘欲受他欲清净。 应界内受。 若畏失命畏破戒。 若八难中一一难起。 应出界去。 是名受欲清净法。 说欲清净法者。 受他欲清净者。 应到僧中说。 彼比丘欲清净。 若说者善。 若不说。 得突吉罗。 是比丘若睡眠若入定。 若八难中一一难起。 不说无罪。 是名说欲清净法。 起塔法者。 给孤独居士深心信佛。 到佛所头面礼足一面坐。 白佛言。 世尊。 世尊游行诸国土时。 我不见世尊故甚渴仰。 愿赐一物我当供养。 佛与爪发言。 居士。 汝当供养是爪发。 居士即时白佛言。 愿世尊。 听我起发塔爪塔。 佛言。 听起发塔爪塔。 是名起塔法。 塔地者。 属塔地者。 园田谷田。 于中初起塔。 是名塔地。 龛塔法者。 佛听作龛塔柱塔。 佛广听一切作塔。 是名塔法。 塔物无尽者。 毗耶离诸估客。 用塔物翻转得利供养塔。 是人求利故欲到远处。 持此物与比丘言。 长老。 是塔物。 汝当出息令得利供养塔。 比丘言。 佛未听我等出塔物得利供养塔。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听僧坊净人若优婆塞出息塔物得供养塔。 是名塔物。 无尽供养塔法者。 所应供养塔。 若白色赤色青色黄色诸色等。 听供养塔及诸严饰具。 是名供养塔法。 庄严塔法者。 所应庄严塔。 若金刚座。 高堂高楼重阁。 悬诸宝铃光相璎珞缯幡华盖金银真珠车磲马瑙琉璃颇梨等种种宝物。 如是等妙庄严具。 是应供养塔。 是名庄严塔法。 花香璎珞法者。 所应供养塔。 花香末香涂香。 花璎珞宝璎珞。 罗列然灯作众伎乐。 香涂墙壁分布香奁。 应布花香香油洒地。 是名花香璎珞法。 坚法者。 比丘随所住房。 是中随檀越分处应受供养。 是名坚法。 坚坚法者。 若檀越与比丘饮食并衣被。 以是因缘故。 舍离二事数数食别众食。 是名坚坚法。 粥法者。 佛听食八种粥。 酥粥油粥。 胡麻粥乳粥。 小豆粥摩沙豆粥。 麻子粥清粥。 啜时不作声。 是名粥法。 啖法者。 佛听九种啖。 根啖茎啖叶啖。 磨啖果啖胡麻啖。 石蜜啖白蜜啖。 啖时勿令大作声。 是名啖法含消法者。 佛听四种含消。 酥油蜜石蜜。 比丘含是四含消时。 应作是念。 我以治病因缘故含。 不为美味。 是名含消法。 食法者。 佛听食五种食。 饭麨糒鱼肉。 比丘食是食。 应生厌心。 为存身命故。 念莫堕数数食别众食。 又作是念。 受残食想。 是名食法。 钵法者。 佛听畜二种钵。 瓦钵铁钵。 八种钵不应畜。 金钵银钵。 琉璃钵摩尼钵。 铜钵白镴钵。 木钵石钵。 是名钵法。 衣法者。 七种衣。 不须作净。 得自畜。 僧伽梨。 郁多罗僧。 安陀会。 雨浴衣。 覆疮衣。 尼师坛。 及余如法所用衣物。 是名衣法。 尼师坛法者。 佛听畜尼师坛。 为爱护卧具故。 无尼师坛不应坐僧卧具上。 是名尼师坛法。 针法者。 佛听畜二种针。 铜针铁针。 糠米鼻小豆鼻圆鼻。 是名针法。 针筒法者。 佛听畜针筒。 为爱护针不令数失。 更求觅妨行道故。 是名针筒法。 水瓶法者。 佛听畜水瓶。 好净洁畜。 是名水瓶法。 常用水瓶法者。 亦应净洁畜水瓶水。 盖亦如是。 是名常用水瓶法。 和上法者。 诸比丘无和上。 则作诸弊恶。 若病无人瞻视。 是故佛听有和上。 和上当教化瞻视为汝说法。 佛虽听作和上。 诸比丘不欲作和上。 佛教令作和上。 是名和上法。 共行弟子法者。 所欲出行应白和上。 行时应随和上后供给所须。 常随逐不远离。 如法事中莫违逆意。 一切所作皆应白和上。 除大小便啮齿木礼佛法僧。 是名共行弟子法。 阿阇梨法者。 诸比丘无阿阇梨。 作诸弊恶若病无人瞻视是故佛听有阿阇梨。 阿阇梨常教化瞻视为汝说法。 佛虽听作阿阇梨。 诸比丘不欲作阿阇梨。 佛教令作阿阇梨。 是名阿阇梨法。 近行弟子法者。 所欲出行应白阿阇梨。 行时应随阿阇梨后供给所须。 当随逐不远离。 如法事中莫违逆意。 一切所作皆应白阿阇梨。 除大小便啮齿木礼佛法僧。 是名近行弟子法。 和上阿阇梨共行近行弟子法者。 和上阿阇梨。 于共行近行弟子。 应生儿子想。 共行近行弟子。 于和上阿阇梨。 应生父想。 汝等能如是者。 于我法中增长善法。 是名和上阿阇梨。 共行近行弟子法沙弥法者。 佛听沙弥极小乃至七岁能驱食上乌者。 是名沙弥法。 依止法者。 有一客比丘。 未满五岁。 日暮来入僧坊求依止。 久而不得。 迷闷躄地垂死。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莫即日急求依止。 听一宿息已当求依止。 尔时诸比丘。 不问好恶趣得依止。 不能增长善法。 佛言。 莫趣得依止。 当观是比丘能教化弟子令善不。 如是观察。 具足功德者。 当求依止。 若无具足功德者。 当更求依止。 是名依止法。 与依止法者。 比丘若满十岁。 应与他依止法。 满十岁钝根不了。 不应与他依止。 是名与依止法。 受依止者。 比丘应从座处起。 偏袒著衣脱革屣胡跪曲身。 两手捉上座两足。 应三说求依止。 是名受依止法。 舍依止法者。 有五因缘舍依止。 一师波那祢。 二自舍住处去。 三反戒。 四舍此部到异部中。 五见本和上。 是名舍依止法。 地法者。 随应何地欲起塔僧坊。 先应看是地中作。 不妨行来处。 树林具足。 水具足。 昼夜静寂。 少蚊虻少风少热少诸毒蝎。 如是观察地起塔僧坊。 若不观察是地。 起塔僧坊者。 治塔僧坊比丘。 得突吉罗。 是名地法。 僧坊法者。 佛听诸僧坊中温室讲堂楼阁一重舍尖头舍揵那舍。 佛听是诸坊舍众僧畜。 亦听一人畜。 是名僧坊法。 卧具法者。 佛所听诸比丘卧具。 粗陛绳床细陛绳床。 毡褥卧具种种覆处。 佛听众僧畜。 亦听一人畜。 是名卧具法。 治塔僧坊法者。 阿罗毗国诸塔僧坊毁坏。 佛知已故问阿难。 是诸塔僧坊。 何以故毁坏。 阿难言。 诸六群比丘欲治故。 余比丘畏不敢治。 佛言。 此六群比丘所欲治塔僧坊。 众僧应羯磨与余人治。 受羯磨比丘少多造手。 或著一土墼。 或以一束草或塞一孔。 或涂地泥壁。 或以牛粪涂地涂壁。 如是少多作已言。 我更不欲作。 佛言。 如是人不应与作羯磨。 若是比丘能大作功德修治者。 应与治塔僧坊羯磨。 是名治塔僧坊法。 治塔僧坊人法者。 若比丘欲新起塔僧坊新作卧具。 佛言。 以是事故。 僧应令十二岁悉舍余事。 当随事大小。 或十一岁十岁。 九岁八岁。 七岁六岁。 五岁四岁三二一岁。 应舍余事。 但令垒壁构架材木泥覆污饰。 是名治塔僧坊人法。 恭敬法者。 随上座次第。 礼拜迎来送去。 合掌曲身上座边立。 是名恭敬法。 澡豆法者。 佛听用小豆大豆摩沙豆豍豆胡豆屑一梨梨频陀等干草屑。 莫杂香作。 除病人。 余不听用。 若不索。 檀越自与。 随意得用。 是名澡豆法。 浆法者。 佛听八种浆等。 比丘应饮。 昭梨浆。 莫梨浆。 拘罗浆。 舍梨浆。 舍多浆。 蒲桃浆。 颇楼沙浆。 梨浆。 是八种浆等。 以水作净应饮。 是名浆法。 药法者。 根药茎药叶药花药果药。 佛听是药草。 亦听众僧畜。 亦听一人畜。 是名药法。 苏毗罗浆法者。 佛听饮苏毗罗浆。 为冷病比丘故。 如为舍利弗故听饮。 是名苏毗罗浆法。 皮韦法者。 若诸皮韦。 比丘不应畜著不应坐。 除富罗。 除革屣。 除富罗带革屣带。 除摩栈皮鹿皮。 及除革屣网纽。 是名皮韦法。 革屣法者。 佛听二种革屣。 一重革屣。 破慢净革屣。 若杂色庄严革屣不应畜。 是名革屣法。 支足法者。 佛听二种支足物。 一者厕隥。 二者支床脚物。 八种支足物不听用。 是名支足法。 机法者。 若动摇若有声若庄严。 如是机不应畜。 是名机法。 杖法者。 佛听杖[矛*(替-曰+貝)]。 若铁若铜。 为坚牢故。 上作楼环。 又杖法者。 佛在寒园林中住。 多诸腹行毒虫啮诸比丘。 佛言。 应作有声杖驱遣毒虫。 是名杖法。 杖囊法者。 佛听以络囊盛杖。 为爱护故。 莫令破失。 更求觅妨行道故。 是名杖囊法。 啖蒜法者。 佛听冷病比丘啖蒜。 以药和啖。 如舍利弗等。 随啖蒜法应行。 是名啖蒜法。 剃刀法者。 佛听众僧畜剃刀。 一人亦畜。 为剃须发故。 是名剃刀法。 剃刀鞘法者。 佛听诸比丘畜剃刀鞘。 为赏护莫令失。 更求觅妨行道故。 户钩法者。 佛听畜户钩。 为守护房舍。 守护房舍故则守护自身。 守护自身故则守护卧具。 若锁若户橝鑐钥等亦如是。 是名户钩法。 乘法者。 佛听眼病诸比丘乘乘。 如毕陵伽婆蹉。 是名乘法。 盖法者。 不应捉盖入白衣舍。 除施盖持入。 是名盖法。 扇法者。 佛听众僧畜扇。 一人亦畜。 是名扇法。 拂法者。 佛听众僧畜拂。 一人亦畜。 是名拂法。 镜法者。 比丘不应镜中观面。 不应钵中水中自看面。 除面上有疮。 是名镜法。 治眼法者。 有五种治眼物。 黑物青白物屑草屑华屑果汁。 佛言。 莫为端严故治眼。 为治眼病故。 是名治眼法。 治眼筹法者。 佛听治眼筹法以铁作铜作贝象牙角木瓦作。 是名治眼筹法。 盛眼药筹物法者。 是物应好赏护。 莫令失更求觅妨行道。 是名盛眼药筹物法。 华香璎珞法者。 比丘自不得著。 亦不应教他人著。 若不乞而得。 应随意受已持供养佛塔及阿罗汉塔。 是名花香璎珞法。 歌舞伎乐法者。 歌舞伎乐。 比丘自不应往观。 亦不应教他往观。 是事一切不听。 是名歌舞伎乐法。 卧法者。 无病比丘昼日不应卧。 夜若然烛不应卧。 若喜鼾眠。 应起经行。 若不能起。 应屏处去。 莫以是因缘恼乱余人。 是名卧法。 坐法者。 比丘昼日若坐若经行。 以遮恼盖法。 昼日若坐若经行。 遮恼盖已。 初夜若坐若经行。 亦以遮恼盖法。 初夜若坐若经行。 遮恼盖已至中夜。 息故入房舍。 四牒敷郁多罗僧僧伽梨枕头下。 方胁著床累足。 明相现前忆念起想。 后夜早起。 若坐若经行。 遮恼盖法。 是名坐法。 禅杖法者。 佛听法杖及安法杖处。 为赏护莫令失。 更求觅妨行道。 是名禅杖法。 禅带法者。 佛听腰病比丘畜禅带。 如为舍利弗故听畜。 是名禅带法。 带法者。 佛听三种带。 绳织带编带毳绳带。 是名带法。 衣鞙带法者。 佛听畜衣鞙带。 为摄衣令不堕落。 应好赏护。 莫令失。 更求觅妨行道故。 是名衣鞙带法。 抄系衣法者。 除上高作。 余时不应抄系。 是名抄系衣法。 挑掷法者。 佛听挑掷作声。 为怨贼故。 莫令著。 余时不得作。 是名挑掷法。 地法者。 佛听受地。 为僧伽蓝故。 听僧起坊舍故。 林者。 林名众树。 事者。 名斗乱相言谗谤出罪过咎。 共相憎共相别离。 如是于自身恶。 亦令他恶。 亦二恶故。 不应作如是等种种衰恼事。 一切不应作破僧。 有二种破羯磨破轮。 破羯磨者。 若诸比丘一界内别作布萨羯磨。 是名破羯磨。 破轮者。 轮名八种圣道分。 令人舍八圣道入邪道中。 是名破轮。 是名二种破僧。 如是应看和上阿阇梨。 看上座中座下座。 如上所说法应学。 如上所说法中。 亦应善知(法部竟)。 行法之初。 行法者。 摈比丘云何行。 诸比丘应教摈比丘舍是恶事。 摈比丘。 不应与他受具足戒。 不应与他依止。 不应畜沙弥。 众僧不应羯磨是人令教化比丘尼。 若僧羯磨作教化比丘尼。 是人不应受。 不应重犯所摈罪。 又不应作相似罪。 过本罪亦不应作。 不应呵羯磨。 不应呵作羯磨人。 不应受不摈比丘礼拜。 亦不应受起迎。 不应受合掌曲身恭敬。 不应受衣钵供养。 不应受所敷卧具坐具供养。 不应受洗足水供养。 不应受拭足供养。 不应受承足机。 不应受按摩手足。 不应出不摈比丘过罪。 不应言不摈比丘。 不应共事。 常行自折伏心。 随顺诸比丘。 应礼拜迎送种种供养。 若不如是法行。 尽形不得解摈。 是名摈比丘行法。 种种不共住行法。 云何种种不共住。 有二种。 一自作不共住。 二众僧羯磨作不共住。 种种不共住比丘。 不应与他受具足戒。 不应与他依止。 不应畜沙弥。 众僧不应羯磨令教化比丘尼。 若僧羯磨作教化比丘尼。 不应受。 不应起本所作种种不共住罪。 亦不应犯相似罪。 亦不应作过本罪。 不应呵羯磨。 亦不应呵作羯磨人。 不应受不别住比丘礼拜。 不应受起迎合掌曲身种种供养。 不应受衣钵供养。 不应受所敷坐具卧具供养。 不应受洗足水承足机按摩手足等供养。 不应出不别住比丘过罪。 不应言不别住比丘。 不应共事。 僧不应羯磨作敷卧具人。 若僧羯磨作。 不应受。 僧羯磨作使沙弥人。 不应受。 僧若羯磨不应作。 僧若羯磨作使守园人。 不应受。 僧若羯磨不应作。 若僧羯磨作处分受请人。 不应受。 若僧羯磨不应作。 一切羯磨作典知众事人。 不应受。 若僧羯磨不应作。 应折伏心行。 莫犯诸比丘。 若犯诸比丘。 更增种种不共住。 诸比丘应语是比丘言。 长老。 当折伏恶心下意除去嗔恨破憍慢。 莫令众僧合种种不共住罪。 驱汝去。 处处皆不容汝。 汝应在此众僧中忏悔此罪。 汝此罪此僧能解。 余处僧不得解。 若是人闻是语。 心不折伏。 当驱遣。 如恶马拔羁系逸去。 是名种种不共住比丘行法。 闼赖吒比丘行法。 云何有二十二法。 当知是利根多闻。 何等二十二。 善知事起根本。 善分别事相。 善知事差别。 善知事本末。 善知事轻重。 善知除灭事。 善知灭事更不起。 善知作事人有事人。 有教敕力。 能使人受力。 有方便软语力。 亦能使人受。 有自折伏力。 亦能使人受。 知惭愧心不憍慢无憍慢语。 身口意业无所偏著。 不随爱行。 不随恚行。 不随怖行。 不随痴行。 成就是二十二法能遏诤事。 不依二伴党求法求财。 是名闼赖吒比丘行法。 实觅罪相行者。 若比丘自言。 我有是罪。 后还言无。 是比丘。 以白四羯磨。 与实觅罪相。 广作羯磨。 如象首比丘。 若比丘得是实觅罪相羯磨。 是比丘亦不应与他受具足戒。 不应与他依止。 不应畜沙弥。 众僧不应羯磨令教化比丘尼。 若僧羯磨作教化比丘尼。 不应受。 不应起本所作罪。 亦不应犯相似罪。 亦不应作过本罪。 不应呵羯磨。 亦不应呵作羯磨人。 不应受净戒比丘礼拜。 不应受起迎合掌曲身种种供养。 不应受衣钵供养。 不应受所敷坐具卧具供养。 应受洗足水承足机按摩腰背手足等供养。 不应出净戒比丘过罪。 不应言净戒比丘。 常行自折伏心。 随顺诸比丘。 应礼拜迎送种种供养。 若不如是法行。 尽形不得解是羯磨。 是名实觅罪相比丘行法。 波罗夷与学沙弥行法者。 若比丘作淫欲已。 乃至弹指顷。 不生覆藏心。 众僧以白四羯磨。 还与是比丘学法。 广说如与难提。 是名与学沙弥。 大比丘戒一切应持。 应在大比丘下行坐。 应授大比丘饮食。 自应从未受具戒人受饮食。 得与大比丘同室再宿。 自不得与未受大戒人过再宿。 是与学沙弥。 得作二羯磨。 布萨羯磨自恣羯磨。 是与学沙弥。 不得与众僧足数作布萨及诸羯磨。 是名波罗夷与学沙弥行法。 十诵律卷第五十六<<[51][52][53][54][55][56][57][58][59][60] . .. >> 十诵律卷第五十七(第十诵之二)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比尼诵行法之余僧上座法者。 上座法。 若僧唱时。 若打揵椎时。 应疾到坐。 坐已看上中下座。 莫令失次。 教令相近坐。 应示相。 若不觉。 应弹指向。 若弹指不觉。 应语比坐。 应徐徐软语。 若饮食时。 上座应教一切等与。 应待唱僧跋一切众僧应随顺上座。 是名僧上座法。 僧坊上座法者。 若僧坊破坏。 是上座应自治。 若使人治。 若不见比丘。 应推觅。 若有病比丘。 应看视问讯。 若无看病人。 应与看病人。 若僧差看病人。 是人不肯。 应次第看。 若是僧坊中僧应得利施。 上座应一心勤作方便令不失若得是利施物。 应置随所堪能比丘令分处。 若僧坊中有所作事。 上座应先自手作。 是名僧坊上座法。 别房上座法者。 是别房若毁坏。 上座应自治若使人治。 若不见房中比丘。 应推觅。 若有病比丘。 应看视问讯。 若无看病人。 应与看病人。 若看病人不肯。 别房中应次第看若是别房中僧应得利施。 上座应一心勤作方便令不失。 若得是利施物。 应置随所堪能比丘令分处。 若别房中有所作事。 上座应先自手作。 是名别房上座法。 阿蓝者。 僧伽蓝。 僧伽蓝中种种制限。 是制限若随法。 不自恼亦不恼他。 是应受。 若知制限失利。 为自恼亦恼他。 不应受。 应余处去。 若是比丘。 自知有同见势力能如法灭是恶制。 当白众僧灭。 是名阿蓝法。 林法者。 林名丛树。 是林枝叶相接。 面拘卢舍内。 随意不失衣。 是名林法。 阿蓝者。 僧伽蓝。 僧伽蓝中多诸别房。 别房中有种种制限。 是制限若随法。 不为自恶亦不为他恶。 是应受。 若知是制限失利。 为自恶亦他恶。 不应受。 应余处去。 若是比丘。 自知有同见势力能如。 法灭是恶制。 当白众灭。 是名别房法。 房舍法者。 若比丘随所住房舍。 应扫洒泥涂晒治卧具。 若有垢应浣。 若欲出行。 应还僧卧具闭户下钥。 是名房舍法。 卧具法者。 若比丘著僧卧具。 得出僧坊门外四十九寻。 不得过。 若过至地了时。 得突吉罗。 户法者。 户名出入处。 若打户时不应大打。 若开户时不得大排。 若闭户时当徐徐。 入出户时亦应安徐一心。 莫令衣摩户两边。 是名户法。 向法者。 应施橝去时当闭。 为守护僧房亦守护自身故。 是名向法。 空僧坊法者。 比丘若入空僧坊。 应扫洒令净。 是中若有器物。 应洗者当净洗著覆处。 若有净人。 当令却僧坊中草。 若无净人。 比丘如法应作者当作。 不应空僧房中直出入。 是名空僧房法。 钵法者。 比丘应看钵如自眼。 不应置地。 不应置石上。 不应置高处。 不应置屋溜处。 不应置墙头。 不应置大小便处及洗大小便处。 不应持入浴室。 不应以杂沙牛屎洗。 若未干不应举。 亦不得令太干。 不应故破。 不得轻用。 应好赏护。 勿令破失。 以更求因缘故妨行道。 是名钵法。 衣法者。 当赏护衣如自皮。 若著僧伽梨。 不得捉持瓦石泥土草木等。 不应以青黄等色涂染。 若著僧伽梨。 不应扫洒涂地。 不应以足蹑。 不应敷坐。 不应敷卧。 不应衬身著僧伽梨。 随僧伽梨法应用。 郁多罗僧。 随郁多罗僧。 法应用。 安陀会。 随安陀会法应用。 是三衣应用净染坏色畜。 五种纯色不应著。 余异色点及纳衣。 若比丘贫少衣。 不能得割截衣。 应衣上安叶。 若五若七若九若十一若十三若十五。 若过十五若能得应。 割截作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 是名衣法。 尼师坛法者。 比丘不应受单尼师坛。 先受尼师坛不应离。 若舍得突吉罗。 是名尼师坛法。 针法者。 如上说。 针筒法者。 佛听畜针筒。 为安针故。 比丘当赏护。 莫令失。 更求觅妨行道故。 破戒无惭愧沙弥不应令举。 是名针筒法。 净水瓶法常用水瓶法。 亦如上说。 粥法者。 有五利益故。 听啜粥。 除饥除渴下气除脐下冷消熟藏中生者。 是名粥法。 食法者。 比丘食五食时应观。 是食难求得难成办。 当观入口在生藏熟藏。 若出时由是。 食因缘故。 起种种烦恼罪业受苦果报。 是名食法。 食处法者。 比丘若到食处。 应默然一心净持威仪。 能起他净心。 当徐入徐坐。 是名食处法。 与食法者。 比丘未受食。 不应与他。 先受已后当与他。 阿谁应与。 若父若母。 若与闭系人。 若与急须食人。 若妊娠女人来。 应正观当少多与。 畜生应与一口。 是名与食法。 乞食法者。 比丘应一心从檀越受食。 莫散乱心。 勿观好恶。 应生不净想。 是名乞食法。 乞食人法者。 如杂部中广说。 乞食持来法者。 当一心持食。 莫令散失。 勿观好恶。 应观时节早晚持食来。 是名乞食持来法。 阿兰若法者。 阿兰若比丘。 应常一心先问讯人。 喜心和视共语。 舍离颦蹙。 赞言善来。 应畜火及火炉。 少多办食及食器。 常畜水及水器。 洗足水器常令有水。 净澡罐厕澡罐中。 亦应令有水。 应善知道径。 善知日数。 善知夜善知夜分。 善知星宿。 读诵星宿经。 善知修妒路比尼阿毗昙。 若善知初禅二三四禅。 应善知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 若不能得修学。 当问知当读诵。 不应畜日爱珠月爱珠。 应畜法杖。 所畜物皆随顺道。 如俱尼舍经广说。 是名阿兰若法。 阿兰若上座法者。 若诸比丘出界。 阿兰若上座。 应善教化下座比丘。 应为说阿兰若法示教利喜。 诸下座比丘应随上座教行。 若诸居士至阿兰若处。 应为说甚深法。 应示正道邪道。 应说知见。 若诸居士去者善。 若不去。 少多与食。 应作是言。 我唯有是食。 是名阿兰若上座法。 近聚落住法者。 近聚落住比丘。 应常一心先问讯人。 喜心和视共语。 舍离颦蹙。 赞言善来。 应畜火及火炉。 少多办食及食器。 常畜水及水器。 洗足水器常令有水。 净澡罐厕澡罐中。 亦应令有水。 应善知道径。 善知日数。 善知夜善知夜分。 善知星宿。 读诵星宿经。 善知诵修妒路毗尼阿毗昙。 善知初禅二三四禅。 应善知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 若不能得修学。 当问知当读诵。 不应畜日爱珠月爱珠。 所畜物皆随顺道。 如俱尼舍经广说。 是名近聚落住法。 近聚落住上座法者。 若近聚落住上座比丘。 诸比丘出界。 上座应教化下座比丘。 为说近聚落住法示教利喜。 诸下座比丘应随上座教行。 若诸居士来。 应为说甚深法示正道邪道。 应说知见。 教布施持戒忍辱行。 善受持八戒。 是名近聚落住上座法。 洗足瓫法者。 比丘见洗足瓫空。 应自著水。 若使人著。 是名洗足瓫法。 洗足上座法者。 若下座已洗足。 上座不应驱遣。 若驱得突吉罗。 是名洗足上座法。 客法者。 若客比丘初到僧房中。 偏袒著衣。 若泥洹僧高。 应下著。 若衣囊在右肩上。 应转著左肩上。 若杖油囊革屣针筒在右手中。 应移著左手中。 若有大小便。 应先在外却已入僧房。 若得水洗足已入。 若不得水。 以草木树叶拭足已入。 若门闭。 应求开门。 若开应入。 若不开。 僧房外有墙堑刺蕀。 应在现处立。 一心净持威仪。 能起他善心。 若见旧比丘应问。 此僧房中有若干岁比丘房舍不。 若言有。 即语开门。 开门已入复问。 是房舍中为有人为空耶。 若言空。 应问。 用何等水。 若言井水。 应索罐及绳扫彗。 应开房户弹指。 若有毒虫闻声便去。 当安徐往出枕被褥床榻覆地物。 出已应扫洒泥涂。 抖擞荐席被褥枕覆地物觅虫。 觅虫已还如本敷。 洗足瓮净澡罐厕澡罐中皆著水。 持革屣至水边。 浣拂拭物。 浣已绞捩。 绞捩已擘散。 然后捉革屣。 先拭前头。 次拭后拭中拭带。 若水瓶在右边。 应右手取水左手洗足。 若在左边。 应左手取水右手洗足。 洗足已著革屣入房。 闭户下橝坐绳床。 先徐摄一脚。 次摄第二脚。 摄已大坐正观诸法。 地了已应问旧比丘。 此僧房中有前食后食不。 应问乞食处。 何处有恶狗恶牛大童女寡妇。 何处是僧学家羯磨覆钵羯磨。 何处可行。 何处不可行。 问是等事已应行乞食。 若是客比丘欲去。 罐绳扫彗还付本主。 摒挡卧具闭户下橝已去。 是名客比丘法。 客比丘上座法者。 客上座应筹量客比丘多少。 应语旧比丘言。 我尔所客比丘来。 当知须尔所卧具。 是名客比丘上座法。 欲行比丘法者。 若比丘明日欲行。 今日应辞和上阿阇梨。 若听去便去。 若不听去。 不得强去。 若是中住。 知不能增长善法。 当出此僧房观诸方筹量伴侣。 是人真实不。 同心不。 若道路病痛。 不弃我去耶。 如是筹量已应去。 若不如是筹量去。 得突吉罗。 是名欲行法。 欲行比丘上座法者。 欲行时上座应最后发。 当付嘱僧卧具。 出僧房已语诸伴党。 莫有所忘。 若伴党有所忘物。 上座应不远待道中。 应教化等伴。 莫令作非法散乱调戏。 是名欲行上座法。 非时法者。 若比丘非时欲行。 应白和上阿阇梨。 我至某城邑某聚落某甲舍。 若听便去。 若不听不应强去。 是名非时法。 非时会法者。 除六斋日。 余非时会非时事非时坐。 若闻唱时。 打揵椎时。 应速去速次第坐。 应随法随比尼随佛教行。 莫轻上下座。 是名非时会法。 非时会上座法者。 如上说。 僧上座会坐法者。 月六斋。 所谓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 于是日无病比丘。 应和合一处说法。 是中若外道论议师。 怀嫉妒心。 来欲破说法。 比丘当如法难诘降伏。 莫嗔恶口。 是名会坐法。 会坐上座法者。 若下座先坐。 上座来不应令起。 若驱令起。 得突吉罗。 是名会坐上座法。 说法人法者。 应一心说法生慈悲利益心。 当净洁明了庄严语言次第相续辩才无尽。 如是说法随顺诸法实相。 为法故说不为利养。 是名说法人法。 说法人上座法者。 若下座法师说法。 上座法师应观察所说。 为次第说。 为不次第说。 为说法。 为说非法。 若次第说法。 应随顺赞善。 不次第若说非法。 应呵止。 是名说法人上座法。 诸外道梵志六斋日和合一处说法。 大得利养增长徒众。 洴沙王深爱佛法故。 作是念。 愿诸比丘。 六斋日和合一处说法。 我当引导大众自往听法。 令诸比丘以是因缘大得供养增长徒众。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诸不病比丘六斋日和合一处说法。 诸比丘随佛教。 听六斋日一处说法。 国王群臣皆来听法。 诸比丘大得供养。 徒众增长。 诸比丘或有坐地说法。 音声不能远闻。 作是念。 佛听我立说法善。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听立说法。 尔时诸比丘广说大经。 说者劳闷听者疲极。 以是事白佛。 佛言。 若宜止时到听止。 时诸比丘。 取佛经义自用心广分别说。 诸比丘心疑。 将无坏法耶。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取佛经义庄严言辞次第解说。 佛经本当直读诵。 莫杂论议。 尔时诸比丘处处乱呗。 佛言。 不应处处乱呗。 尔时二比丘一处合呗。 佛言。 不得二比丘合呗。 若合呗得突吉罗。 时诸比丘以是说法呗取财利。 佛言。 不应以法取财利。 若取得突吉罗。 尔时说法呗者。 将大众到余处说法呗。 佛言。 不应将大众到余处说法呗。 除自徒众。 尔时诸比丘。 令一眼无眼通精瘿无手偻脊跛人说法赞呗。 时有贤者深爱佛法。 诸外道嗤弄言。 此是汝等赞施师。 汝等塔。 汝等所尊敬。 先受供养在前食。 在汝等前行者。 正如是耶。 诸贤者皆大羞愧。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一眼无眼通精瘿无手跛偻脊。 不应请说法赞呗。 若请得突吉罗。 尔时有诸破戒破正见人令说法。 是人说法因缘。 大得供养徒众势力。 行非法事不可禁止。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不应请破戒破正见人说法。 若请说得突吉罗。 不知使谁说法赞呗。 佛言。 若请先习说法赞呗者令作。 若无先习说法赞呗者。 当次第语令说法呗。 若诸比丘中无先习说法呗者。 又不次第说法呗。 诸比丘得突吉罗。 是名说法法。 不说法法者。 如杂部中广说。 安居法者。 比丘若欲安居。 先应筹量住处。 若住处出入安隐。 有好树林有好水。 昼夜少音声。 少蚊虻蜈蚣毒蛇。 少风少热。 是中有真实比丘得同意比丘。 共安隐坐禅说法听法。 若疾病当得随病药随病饮食瞻病人。 筹量如是事已应安居。 若不如是筹量安居。 得突吉罗。 安居中法者。 比丘安居中无佛所听因缘。 不应出界宿乃至一夜。 如伽尸王子出家作比丘。 父王欲起佛图。 遣使唤儿。 汝来共起佛图。 是比丘言。 佛未听我为作佛图故破安居。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为起佛图故去。 是名安居中法。 安居上座法者。 安居上座应观诸房舍。 谁治谁不治。 若治应赞言善好。 若不治教令治。 是名安居上座法。 安居竟法者。 比丘安居已应作三事。 更唱界分。 若受迦絺那衣。 随得施物。 迦絺那衣所摄。 随所住房。 应洒扫泥涂。 若卧具有尘土垢腻。 应抖擞浣。 浣治已还置本处。 出户下橝听随意去。 是名安居竟法。 受众法者。 比丘应筹量。 众为乐说法。 为乐默然。 若乐说法。 应随宜为说。 若乐默然则止。 是名受众法。 往众会法者。 比丘应先分别。 往刹利众应如是。 往婆罗门众应如是。 往居士众应如是。 往比丘众应如是。 往到是众中应如是。 入出行坐应如是。 问讯如是言说。 或时应默然。 是名往众会法。 受众法者。 受众比丘应观。 是众谁善行谁不善行。 若善行者。 应好看视供给衣钵汤药所须。 若有罪。 应佐助令得出。 若非善行者。 应如法呵责令心调伏。 是名受众法。 受众上座法者。 受众上座。 应如法教化众。 莫令非法调戏散乱。 是名受众上座。 说波罗提木叉法者。 五种说波罗提木叉。 说戒序。 余残如僧常闻。 乃至僧说戒布萨竟。 是名为一。 又复说戒序说四波罗夷。 余残如僧常闻。 乃至僧说戒布萨竟。 是名为二。 又复说戒序说四波罗夷说十三僧伽婆尸沙。 余残如僧常闻。 乃至僧说戒布萨竟。 是名为三。 又复说戒序说四波罗夷说十三僧伽婆尸沙说二不定法。 余残如僧常闻。 乃至僧说戒布萨竟。 是名为四。 第五广说。 是名波罗提木叉法。 说波罗提木叉人法者。 说波罗提木叉比丘。 先当闇诵令利。 莫众僧中说时错谬。 是名说波罗提木叉人法。 僧会法者。 除月六斋日。 余残僧会僧事僧坐处。 唱时打揵椎时。 诸比丘应速去如法次第坐。 应随法随比尼随佛教行。 不轻上中下座。 是名增会法。 上座法者。 如上非时会上座说。 中座法者。 中座。 下座比丘欲入白衣舍。 当推上座在前。 应恭敬上座。 若上座便利。 中座下座。 应待。 不应远去。 若白衣来语。 诸长老入。 当答言。 小待。 须上座至。 若檀越急唤入。 当留上座所坐处然后坐。 檀越言。 受水。 当言。 小待。 须上座入。 是名中座法。 下座法者。 下座比丘。 应扫洒佛图讲堂布萨处佛图门中众僧会处地。 应次第敷坐床。 应办火及火炉。 应办灯及灯具。 洗足瓫中著水。 净澡罐厕澡罐中皆著水。 如是僧所有作事。 下座皆应作。 是名下座法。 上中下座法者。 上中下座比丘。 随佛所说戒尽应受持。 是名上中下座法。 浴室法者。 比丘入浴室。 应一心小语好持威仪收摄诸根。 是名浴室法。 浴室洗法者。 浴室中洗得五利。 一除尘垢。 二治身皮肤令一色。 三破寒热。 四除风气。 五少病痛。 是名浴室洗法。 浴室上座法者。 浴室中上座若见下座比丘已洗。 不应驱遣。 若驱遣得突吉罗。 是名浴室上座法。 和上法者。 和上应教化共行弟子。 遮令离恶知识。 令近善知识。 当佐助衣钵汤药。 若有罪。 佐助令得出。 是名和上法。 共行弟子法者。 共行弟子不应轻慢和上。 有所作事皆应白和上。 行时当随从和上后。 常供给一切所须。 常随和上意。 不得违逆。 若有所作。 不白和上不得作。 除礼佛法僧用齿木大小便。 若共行弟子。 于和上边知不能增长善法。 应白和上。 持我付嘱某甲比丘。 和上应筹量。 是比丘教化法何似。 弟子众复何如。 若知是比丘具足善法。 当付嘱。 若知不具足。 当更付嘱余比丘。 若知和上不好。 应舍去。 是名共行弟子法。 阿阇梨法者。 阿阇梨应教化近行弟子。 遮令离恶知识。 令亲近善知识。 当佐助衣钵汤药。 若有罪。 佐助令得出。 是名阿阇梨法。 近行弟子法者。 近行弟子。 不应轻慢阿阇梨。 其所作事。 皆应白阿阇梨。 行时当随从阿阇梨后。 常供给一切所须。 常随顺阿阇梨意。 不得违逆。 若不白阿阇梨不得有所作。 除礼佛法僧用齿木大小便。 若近行弟子。 知阿阇梨边不能增长善法。 应白阿阇梨。 持我付嘱某比丘。 阿阇梨应筹量。 是比丘教化法何似。 弟子众复何如。 若知是比丘具足善法。 当付嘱。 若知不具足。 当付嘱余比丘。 若阿阇梨不好。 当舍去。 是名近行弟子法。 沙弥法者。 沙弥不应轻慢和上。 有所作事。 皆应白和上。 行时当随从和上后。 常供给一切所须。 随顺和上意。 不得有违逆。 若有所作。 不白和上不得作除礼佛法僧用齿木大小便。 沙弥住和上边。 知不能增长善法。 应白和上。 持我付嘱某甲比丘。 和上应筹量。 是比丘教化法何似。 弟子众复何如。 若知是比丘具足善法。 当付嘱。 若知不具足。 当更付嘱余比丘。 若和上不好应舍去。 应令取草树叶取果齿木。 除僧坊中草。 扫洒授饮食汤药。 是名沙弥法。 出力法者。 若白衣于寺中。 欲作恶事侵恼诸比丘。 诸比丘尔时应苦切语令其折伏。 若不折伏。 不应直向王言。 先语是恶人知识。 次语王夫人及王子大臣等。 若是人舍恶事便止。 莫令得事。 是名出力法。 随后比丘法者。 随后比丘不应在前。 亦不应太在后。 不得并肩行。 莫先语。 不应多语。 不问不应语。 若问当时答。 若前行比丘说非法。 后比丘应呵止。 若说法应随喜。 若如法得施应受。 是名随后比丘法。 常入出家比丘法者。 入出家时。 常摄诸根不应调戏。 净持威仪如法。 能起檀越善心。 是名常入出家比丘法。 至家法者。 若比丘散乱心不厌离心至檀越家。 常得五罪。 一不请自入。 二屏处坐。 三强坐。 四数数食。 五无男子与女人过五六语。 是名至家法。 住家法者。 住家比丘。 应善知坐处坐法差别。 应为诸白衣说甚深法示邪道正道应说知见。 常应教布施持戒忍辱行。 善与受八戒。 是名住家法。 住家上座法者。 住家上座。 应好观自徒众。 莫令诸根散乱调戏。 常净持威仪起檀越善心。 是名住家上座法。 语言法者。 客比丘初来时。 旧比丘不应疾与卧具。 先应共语。 次问用僧卧具。 随是比丘上中下应与卧具。 是名共语言法。 息法者。 客比丘初来时。 不应从旧比丘疾索房舍卧具。 初入僧坊先应在现处立。 净持威仪守摄诸根。 然后向旧比丘说房舍卧具。 是名息法。 漉水囊法者。 比丘无漉水囊。 不应远行。 若有净水若河水流水。 又复二十里有住处。 不须漉水囊。 是名漉水囊法。 经行法者。 比丘应直经行不迟不疾。 若不能直当画地作相随相直行。 是名经行法。 虚空法者。 一切虚空无界。 他人向空中人。 空中人向地人。 不得遮羯磨作羯磨。 是名虚空法。 便利法者。 比丘若欲入厕。 先应弹指。 若有先入者。 应待出。 出已脱衣著一处。 然后入厕。 应蹲坐。 若便利未下者不应待。 下者不应留。 是名便利法。 近厕法者。 比丘不应近厕读诵经论议说法。 不应近厕浣染割截刺衣。 一切所作不应近厕。 除便利。 是名近厕法。 厕板法者。 比丘应安徐便利。 勿令污板。 是名厕板法。 厕上坐法者。 若下座先入厕已举衣。 上座后来不应驱遣。 若驱遣得突吉罗。 是名厕上座法。 拭法者。 不应用利物拭。 不应用草拭。 应用滑石软木。 是名拭法。 洗处法者。 若不沈大便处。 不应坐卧僧卧具上。 若坐卧得突吉罗。 若无水。 若白衣事水。 若著药不得洗。 如是不洗无罪。 是名洗处法。 近洗处法者。 若近洗处。 不应读诵经论议说法。 不应浣染割截刺衣。 一切有所作。 不应近洗处。 但除洗。 是名近洗处法。 洗处板法者。 比丘应安徐洗。 勿令湿板。 是名洗处板法。 洗处上座法者。 若下座先在洗处坐。 上座后来不应驱遣。 若驱遣得突吉罗。 是名洗处上座法。 小便处法者。 不得处处小便。 应在常处。 是名小便处法。 近小便处法者。 比丘不应近小便处读诵经论议说法。 不应近小便处浣染割截刺衣。 一切所作。 不应近小便处。 但除小便。 是名近小便处法。 小便处板法者。 比丘应一心安徐小便。 勿令湿板。 是名小便处板法。 小便处上座法者。 若下座先入。 上座来不应驱起若驱起者得突吉罗。 是名小便处上座法。 唾法者。 比丘不应大声唾。 不应唾净洁治地。 是名唾法。 唾器法者。 佛听二种唾器。 若瓦若铜。 应好守护。 勿令失。 更求觅妨行道故。 是名唾器法。 钵支法者。 佛听用鍮石铜铁铅锡白镴瓦作。 应好赏护。 莫令失。 更求觅妨行道。 是名钵支法。 齿木法者。 佛听齿木三种枝。 上中下。 上者尺二寸。 下者六寸。 余者是中。 是名齿木枝法。 擿齿法者。 不应用利物擿齿。 不应强擿。 不应破龂。 是名擿齿法。 刮舌法者。 不应用利物刮令伤舌。 是名刮舌法。 擿耳法者。 不应用利物擿耳垢。 不得强擿。 当徐徐擿。 勿伤耳肌。 是名擿耳法。 如是等比丘法。 当应受学修行。 与上法相违。 是名非法(行法竟)。 二种毗尼及杂诵三事决定知比尼相。 一本起。 二结戒。 三随结。 复有二种比尼。 诤比尼犯比尼。 复有二种比尼。 净比尼烦恼比尼。 复有二种比尼。 比丘比尼比丘尼比尼。 复有二种比尼。 遍比尼不遍比尼。 诤比尼者。 相言共斗诤讼相骂相打作二分。 诸比丘应观察。 是事何因缘起。 云何可灭。 起斗乱事因缘者。 十四破僧事。 六斗诤根本。 起斗乱因缘。 灭相言事者。 以二比尼灭。 现前比尼。 多觅比尼。 是名灭比尼。 云何犯比尼。 五众犯定犯。 摄犯比尼。 云何五种。 所谓波罗夷。 僧伽婆尸沙。 波夜提。 波罗提提舍尼。 突吉罗。 犯是五众犯。 应求本起。 应觅除灭。 本起者。 五众罪所起因缘。 有身犯非口非意。 有口犯非身非意。 有身意犯非口。 有口意犯非身。 有身口意犯。 无但意犯。 是名犯起因缘。 有犯下罪。 心念便除灭。 有犯中罪。 从他除灭。 有犯须出罪羯磨。 有犯不可除灭。 犯出罪羯磨。 有二种。 一者覆藏。 二者不覆藏。 覆藏者。 随覆藏日与别住。 不覆藏罪。 但与六日六夜摩那埵。 犯不可治。 则不可除灭。 烦恼比尼者。 应觅起因缘灭因缘。 起因缘者。 可系法中贪著心见利味诸烦恼发。 是名起因缘。 灭因缘者。 于可系法中。 观无常生灭厌离舍灭。 善心住诸禅定三昧地中。 和合诸行系心缘中。 入三脱门。 能断见谛所断思惟所断结使。 二种结断故证沙门果。 随得果故。 有圣人差别。 是名摄断结。 比丘比尼者。 是净是不净。 比丘尼比尼者。 是净是不净。 遍不遍一切遍。 一切遍时净者。 初夜受浆。 二时净者。 初夜后夜分。 应若坐禅若读经。 一夜净者。 比丘尼应一夜畜长钵。 二夜净者。 得二夜共未受大戒人宿。 三夜净者。 第三夜未受大戒人应移处宿。 五夜净者。 佛听极久五夜不受依止。 六夜净者。 阿兰若比丘怖畏处。 得六夜离衣宿。 七夜净者。 病听极久七夜畜残药得服。 十夜净者。 比丘畜长衣钵。 极久得至十夜。 半月净者。 应半月一处和合说戒作布萨。 一月净者。 得非时衣。 极久得一月畜衣。 二月净者。 比丘听二月无依止。 三月净者。 比丘应三月安居。 四月净者。 受露坐比丘在多雨国土。 应四月空地住八月在覆处。 五月净者。 比丘五月受迦絺那衣。 八月净者。 受露坐比丘。 在少雨国土。 应八月在露地住四月在覆处。 九月净者。 比丘有事未了。 极久应停至九月。 一岁净者。 一岁比丘得受迦絺那衣。 二岁净者。 二岁比丘尼。 应常随逐和上。 三岁净者。 比丘中间相降三岁。 得共大绳床上坐小绳床上得共二人坐。 独坐床上但一人坐。 五岁净者。 五岁比丘应依止他。 满五岁已得离依止宿。 六岁净者。 比丘尼六岁应依止他。 满六岁已得离依止宿。 七岁净者。 佛听沙弥极小乃至七岁。 九岁净者。 九岁比丘应随僧作使。 十岁净者。 十岁比丘应畜弟子。 又极小十岁曾嫁沙弥尼。 得受六法。 十二岁净者。 曾嫁式叉摩尼年十二应受具足戒。 十二岁净者。 比丘尼应畜弟子。 十八岁净者。 童女沙弥尼年十八岁。 应受六法。 二十岁净者。 沙弥年二十。 应受具足戒。 童女式叉摩尼年二十。 应受具足戒。 二十岁比丘僧。 应令教化比丘尼。 一净者。 应一比丘作阿地檀布萨。 二净者。 二比丘应共分施物展转分。 三净者。 三语布萨。 四净者。 四比丘应说波罗提木叉。 五净者。 五比丘应差自恣人。 八净者。 八比丘应受大众会法。 十净者。 十比丘应受具足戒。 二十净者。 二十比丘应作出罪羯磨。 钵净者。 佛听二种钵。 瓦钵铁钵。 八种钵不应畜。 衣净者。 七种衣不作净施得畜。 僧伽梨。 郁多罗僧。 安陀会。 雨浴衣。 覆疮衣。 尼师坛。 及余百一物。 刀子净者。 佛听畜月头刀子。 为割截衣故。 针净者。 佛听畜二种针。 铜针铁针。 三种鼻。 糠鼻圆鼻小豆鼻。 比丘无针不应行。 染净者。 五比丘白佛言。 世尊。 我等用何等物染衣。 佛言。 用根汁茎汁叶汁花汁果汁新生犊子粪汁染。 坏色净者。 比丘得新衣。 应三种坏色。 若青若泥若茜。 量净者。 不应等佛衣量作衣。 应随自身量。 如是等诸净。 尽应思惟观察。 及二部波罗提木叉。 并义解比尼增一。 无本起因缘比尼共不共。 是事净不遮。 是事不净遮。 如青黄赤白色。 是不净遮。 非青黄赤白色。 是净不遮。 如酒色酒香酒味酒力。 是不净遮。 非酒色非酒香非酒味非酒力。 是净不遮。 又如诸比丘作净已得用。 如五种子生。 比丘五种作净得食。 八种浆以水作净得饮。 十种衣三种坏色净得用。 是事净。 比丘。 比丘尼应用。 是事不净。 比丘比丘尼不应用。 是事某方某时净。 比丘比丘尼应用。 是事某方某时不净。 比丘比丘尼不应用。 是事某时某人应用。 如饥饿时如老病比丘应用。 若丰乐时。 若年少无病比丘不应用。 如是事应筹量轻重本末已应用(二犯等竟)。 波罗夷法初戒佛在毗耶离。 尔时须提那迦兰陀子比丘作是念。 佛结戒断淫欲先作无罪。 我多作淫欲。 不知我何处是先何处非先。 如是心生疑悔。 是事白佛。 佛言。 是须提那迦兰陀子比丘。 未结戒前一切淫欲不犯。 问佛说狂人不犯。 齐何名狂。 佛言。 有五相名狂人。 亲里死尽故狂。 财物失尽故狂田业人民失尽故狂。 或四大错乱故狂。 或先世业报故狂。 比丘虽有是五狂相。 若自知我是比丘作淫欲。 得波罗夷。 若不自知不犯。 问比尼中说散乱心不犯。 云何名散乱心。 佛言。 有五种因缘。 令心散乱。 为非人所打故心散乱。 或非人令心散乱。 或非人食心精气故心散乱。 或四大错故心散乱。 或先世业报故心散乱。 比丘有是五种散乱心。 自觉是比丘。 犯波罗夷。 若不自觉知不犯。 问佛言。 病坏心人不犯。 云何名病坏心人。 有五种病坏心。 或风发故病坏心。 或热发故病坏心。 或冷发故病坏心。 或三种俱发故病坏心。 或时节气发故病坏心。 比丘有是五种病坏心。 若自觉是比丘。 得波罗夷。 若不自知不犯。 有跋耆子比丘。 是比丘不还戒戒羸不出到自家作淫欲已。 还生信心故出家。 作是念。 我当问诸比丘。 我还得受具足戒。 当出家作比丘。 若不得当止。 是人问诸比丘。 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若比丘不还戒戒羸不出。 自至家作淫欲。 是人不得受具足戒。 随今日是戒应如是说。 若比丘入比丘法。 不反戒戒羸不出。 作淫欲乃至共畜生。 得波罗夷。 有一比丘。 作道想非道中作淫欲。 心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道中道想作淫欲。 得波罗夷。 道中非道想。 亦得波罗夷。 道中疑亦得波罗夷。 非道中非道想。 得偷兰遮。 非道道想得偷兰遮。 非道中疑亦得偷兰遮。 道者。 小便道大便道口道。 若令入大便道中。 得波罗夷。 入小便道中。 得波罗夷。 入口道中。 得波罗夷。 比丘于象作淫欲。 若触肌得波罗夷。 若不触偷兰遮。 若不触出精。 僧伽婆尸沙。 牛马骆驼驴骡猪羊犬猿猴獐鹿鹅雁孔雀鸡等亦如是。 若触波罗夷。 若不触偷兰遮。 若不触出精。 僧伽婆尸沙。 有一比丘。 常淫欲发。 语善知识。 我淫欲常发忧恼。 不能自止。 得一女人共作淫欲可休。 知识语言。 便可作去。 即随知识语作淫欲。 知识比丘心生疑悔。 我将不得波罗夷耶。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不犯波罗夷。 得偷兰遮罪。 长老优波离问佛言。 世尊。 偷兰遮。 云何忏悔除灭。 佛言。 有四种偷兰遮。 有偷兰遮罪从波罗夷生重。 有偷兰遮罪从波罗夷生轻。 有偷兰遮从僧伽婆尸沙生重。 有偷兰遮从僧伽婆尸沙生轻。 优波离。 从波罗夷生重偷兰遮。 应一切僧前悔过除灭。 从波罗夷生轻偷兰遮。 应出界外四比丘众悔过除灭。 从僧伽婆尸沙生重偷兰遮。 亦出界外四比丘众悔过除灭。 从僧伽婆尸沙生轻偷兰遮。 一比丘悔过除灭。 佛在舍卫国。 有乞食比丘。 名难提。 中前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食竟持尼师坛。 著左肩上。 入安陀林。 一树下敷尼师坛大坐。 有魔天神来。 欲破是比丘三昧。 化作端正女人。 在比丘前立。 比丘从三昧起。 开眼见此女人。 即时起贪著心。 世俗禅定不坚固。 发淫心失禅定。 欲摩女身。 女人即却渐渐远去。 是比丘即起随逐。 时林中有死马。 到死马边女身不现。 是比丘淫欲烧身故。 共死马作淫。 作淫已欲热小止。 即时生悔言。 我已堕非是比丘非释种子。 诸比丘必弃我。 不复共我住我不应以是不净身著袈裟。 即揲袈裟著囊中置肩上。 诣佛所。 尔时佛与百千万大众围绕恭敬说法。 佛遥见是比丘来。 作是念。 若我不软语劳问。 是人必破心肝热血从面孔出。 是比丘到佛所。 佛言。 善来难提。 汝能还学比丘所学耶。 是比丘闻佛言善来难提。 心大欢喜。 作是念。 我当得共诸比丘住。 必不摈我。 如是思惟已答佛言。 世尊。 我能还学比丘所学。 尔时佛告诸比丘。 汝等还与难提比丘学法。 若有如难提比丘者。 亦与学法。 应一心和合僧。 难提比丘偏袒右肩脱革屣胡[跳-兆+詹]合掌。 作是言。 大德僧忆念。 我难提比丘。 不还戒戒不羸作淫欲。 我难提从僧乞还学法。 僧怜愍难提故。 还与我学法。 第二第三亦如是乞。 众中一比丘应僧中唱说。 大德僧听。 难提比丘不还戒戒不羸作淫欲。 难提从僧乞还与学法。 今僧怜愍故。 还与学法。 若僧时到僧忍听。 还与难提比丘学法。 白如是。 如是用白四羯磨。 还与难提比丘学法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与学沙弥行法者。 与学沙弥。 佛所结一切戒尽应行。 在诸比丘下坐。 应授与大比丘饮食汤药。 自应从沙弥白衣受饮食。 不得与大比丘同室过二宿。 自不得与白衣沙弥过二宿。 得与大比丘布萨自恣二羯磨。 与学沙弥。 不得足数作布萨自恣羯磨。 憍萨罗国有一比丘。 深山林中独住。 有非人女来。 语比丘言。 共作淫欲来。 比丘言。 莫作是语。 我是断淫欲人。 女言。 汝若不来。 我当破汝利与汝衰恼。 比丘言。 随汝作。 我不共汝作淫欲。 作是语已中夜比丘卧眠。 鬼女合纳衣。 持比丘著王宫内夫人边卧眠。 王觉见已问言。 汝何人耶。 比丘言。 我是沙门。 是何沙门。 答曰。 我是释子沙门。 王言。 汝何以来此。 比丘以是事具向王说。 王言。 汝何用在深山林中住。 为恶鬼所娆。 汝去。 我知佛法故。 不与汝事是比丘有。 大事得脱向。 诸比丘具说诸比丘。 以是事白佛。 佛言从今日如是无人深。 山林中可畏处。 不应住。 憍萨罗国有一比丘。 阿兰若处住。 有毗舍遮鬼女人来。 语比丘言。 作淫欲来。 比丘言。 莫作是语。 我是断淫欲人。 鬼女言。 汝若不作。 我当破汝利与汝衰恼。 比丘言。 随汝作。 我终不与汝作淫欲。 比丘夜卧。 鬼女以纳衣裹。 持著酒舍酒瓫中。 酒家人明日见比丘在酒瓫中。 问言。 汝是何人。 答言。 我是沙门。 是何沙门。 答言。 释子沙门。 问言。 汝何故在是中。 比丘具说是事。 酒舍人言。 汝去。 比丘以从是大事得脱故。 向诸比丘说。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比丘深山林中空处可异无人处。 不应住。 有比丘。 在恶牛群中行。 恶牛逐欲触比丘。 走倒女人上。 女人抱捉比丘。 比丘出手推却。 是比丘心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不犯。 从今日应安徐行牛群中。 有一比丘。 看井堕井中。 井中先有女人。 比丘堕上。 女人抱捉比丘。 比丘推却。 有居士入僧坊。 井上看见是比丘。 即时牵出。 出时与女人俱出。 居士问言。 比丘与女人是中作何等。 比丘言。 是女人先堕我后堕。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以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从今日应一心看井。 莫令堕。 有一乞食比丘。 中前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 到小门中欲入。 有女人欲出。 二人肩。 相触。 是比丘。 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以是事白佛。 佛言。 若无心无罪。 从今日应徐徐行乞食。 有比丘。 女人共乘船渡水。 船没水中女人抱捉比丘。 比丘推却。 比丘后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不犯。 从今日当徐徐乘船。 有一男子。 名迦毗罗紧度。 状似女人。 喜女人事到比丘尼所。 语比丘尼言。 度我出家。 诸比丘尼不思惟便度。 是人摩扪比丘尼。 比丘尼驱出。 复摩扪式叉摩尼。 式叉摩尼驱出。 复摩扪沙弥尼。 沙弥尼驱出。 比丘尼自念。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以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从今日当好思惟然后应度。 有一估客远行。 其妇与他人作淫欲。 有娠转大。 怖畏故自堕胎。 堕胎已看是死儿大愁忧。 无有同意人可使弃此死儿者。 是家中有一比丘尼。 常入出其家。 是比丘尼中前著衣持钵来入其舍。 比丘尼问言。 汝何故愁忧。 答言。 我夫远行。 我于后与他作淫欲有娠。 闻夫欲来我怖畏故自堕胎。 我今无同意人与我弃此死儿者。 是故愁忧。 语比丘尼言。 善女。 汝能为。 我弃此死儿不。 答言。 我能持去。 谁能知者。 即盛著瓫中以物覆头。 远弃著无人行处。 是中有诸博掩人。 见是比丘尼持瓫来。 各相谓言。 往看。 比丘尼弃何物。 即共往看见死儿。 见已自相语言。 释子比丘无断淫欲。 共比丘尼行淫欲。 有娠生儿弃之。 一人语二人。 二人语三人。 如是展转恶名流布。 遍舍卫城。 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大愁忧。 以是事白佛。 佛以是因缘故和合僧。 佛知故问是比丘尼。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因缘呵是比丘尼言。 云何名比丘尼。 弃他死胎。 从今日诸比丘尼。 不应弃死胎。 若弃得罪。 俱萨罗王波斯匿。 闻跋陀迦毗罗出家。 即请来入宫中。 夏四月共止一处。 后时王欲到园中。 语守门人言。 汝好守门。 莫令是比丘尼出。 守门人言。 尔。 王出后时守门人作是念。 是比丘尼乐住不走。 时守门人有余因缘。 比丘尼著夫人被服从门出迳到祇洹。 尔时佛与百千众恭敬围绕说法。 佛遥见来近已。 佛言。 善来跋陀迦毗罗。 当佛作是语时。 即失夫人被服。 头发自落。 袈裟著身。 作比丘尼。 作比丘尼已到佛所。 头面礼佛于一面立。 佛为说四如意足神通道。 即时比丘尼得神通力。 是时王闻跋陀迦毗罗女走去。 便将兵众围绕比丘尼坊。 是比丘尼便飞虚空中。 王仰看见已生悔心。 我云何污是阿罗汉比丘尼。 心闷躄地。 时诸群臣以冷水洒。 还得醒悟。 向比丘尼悔过。 诸比丘尼驱出。 汝是行淫欲人。 出去。 是比丘尼言。 我无受欲心。 诸比丘尼言。 汝夏四月共王在宫殿中。 云何不受。 是比丘尼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知而故问是比丘尼。 汝实受细滑不。 答言。 世尊。 我云何当受。 我觉是细滑。 如热铁入身。 佛言。 汝若无受细滑心无罪。 尔时佛语诸比丘尼。 汝等勿复说是跋陀迦毗罗事。 女人业报因缘故得是女根。 他人强行淫。 若比丘尼他人强捉行淫。 无受欲心无罪。 有比丘尼。 名善生。 端正可爱能动人心。 迦毗罗紧度。 先不语直来摩触是比丘尼。 比丘尼驱出。 驱出已心生疑悔。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以是事白佛。 佛言。 无受欲心无罪。 有比丘尼。 名陀尼。 端正可爱能动人心。 中前著衣持钵欲入舍卫国乞食。 道中有诸博掩人。 将入深林中。 强共行淫。 诸比丘尼驱令出坊。 作是言。 汝是行淫人不应住此。 是比丘尼言。 我无心受细滑。 诸比丘尼言。 诸博掩人将汝到深林中行淫。 云何不受。 是比丘尼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实受细滑不。 答言。 世尊我云何受。 我以手推脚蹋转身。 不能得脱。 佛言。 若无心不受无罪。 佛语诸比丘尼言。 汝等勿复说是比丘尼事。 是比丘尼手推脚蹋转身不受。 为他强捉无罪。 有比丘尼。 名守园。 中前著衣持钵行乞食。 有诸博掩人。 牵入深林中。 强为淫欲。 诸比丘尼驱令出坊。 是比丘尼言。 诸善女。 我无心受细滑。 诸比丘尼言。 诸博掩人牵汝入深林中作淫欲。 云何不受。 是时阿难在比丘尼坊中。 诸比丘尼语言。 阿难在此。 阿难问。 是比丘尼。 敬畏阿难故不能答。 阿难嫌其不答。 是比丘尼心念。 诸比丘尼驱我出坊。 长老阿难复嫌我。 我用活为。 今当至阿耆罗婆河自投而死。 是比丘尼盛满瓶沙。 自系其颈沈于水中。 沙瓶绳断身或浮没。 尔时诸博掩人游戏岸边。 见已相语。 汝看是比丘尼。 为水所漂浮。 往取来。 即共出之。 扶著岸边。 水出得稣。 将入深林共作淫欲。 还来入坊。 诸比丘尼复驱出言。 汝先言无心受细滑。 今博掩人将汝入深林中作淫已放来。 是比丘尼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比丘尼言。 汝有心受细滑不。 答言。 世尊。 我云何受。 我啼哭大唤。 语言莫作。 不能得脱。 佛言。 汝若无心受细滑无罪。 佛语诸比丘尼言。 汝等勿复说是比丘尼事。 女人以先世业因缘故。 得是女根。 不得自在。 虽啼哭亦强捉。 虽言莫作亦强作。 虽大唤亦强作。 若比丘尼。 为他强捉。 无受欲心无罪(初波罗夷竟)。 第二盗戒之初佛在王舍城。 因达尼迦陶师子比丘。 结不盗戒言。 先作不犯。 是比丘心生疑悔言。 我多盗取材木。 不知何者是先何者非先。 是事白佛。 佛言。 达尼迦比丘未结戒前一切时取材木不犯。 是名先作不犯。 有比丘。 空处取无所属物持去。 心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以是事白佛。 佛言。 若知是物属他。 得波罗夷。 若是物属他。 生无属想取。 得波罗夷。 属他物中疑。 亦得波罗夷。 是物无属。 生有属想取。 得偷兰遮。 无所属物生疑。 亦得偷兰遮。 若无属物。 生无属想。 无罪。 比丘他不与饭食。 自取持去。 心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当计是饭食直。 饭麨糒鱼肉饼亦应计直。 有一比丘。 不请自来食。 心生疑。 我不得波罗夷耶。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不犯。 从今日不请不应往食。 若往食得突吉罗。 有旧住比丘至聚落。 有知识比丘。 与取食分。 是比丘从聚落还。 知识比丘言。 我与汝取食分。 是比丘言。 汝何故取。 答言。 为汝故取。 是比丘言。 我不语汝。 汝何故取。 知识比丘生疑。 我将不得波罗夷耶。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不犯。 从今日比丘若他不语。 不应取食分。 若不语而取。 得突吉罗。 有一比丘。 至聚落。 众僧分饭。 是比丘有二共行弟子。 是弟子不相知故。 俱取食分。 后二弟子自相语言。 汝所取分。 我所取分。 谁具足取。 得波罗夷耶。 心生疑。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不犯。 从今日应自相语令一人取。 取时当言。 我与某甲比丘取食分。 有一比丘病。 众僧分饭。 看病人为取饭。 是比丘死。 诸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若病人先死后取饭。 还归本处。 若先取饭后死。 应同死比丘余物分。 十诵律卷第五十七<<[51][52][53][54][55][56][57][58][59][60] . .. >> 十诵律卷第五十八(第十诵之三)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比尼诵盗戒之余诸比丘自相语言。 共作贼去来。 答言。 随意。 是比丘发去。 中道心悔生惭愧。 我等云何于善佛法中以信出家。 而作贼耶。 作是念已便不复去。 心疑。 我等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诸比丘自相语言。 共作贼去来。 答言。 随意。 发去时。 中道一人心悔生惭愧。 我云何于善佛法中以信出家。 而作贼耶。 复作是念。 若我不去。 余人或当杀我。 当共去。 我不用物。 不取分。 作是思惟已逐去。 逐去已是中不夺他物。 亦不取分。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犯波罗夷。 得偷兰遮。 又复诸比丘自相语言。 共作贼去来。 答言。 随汝等意发去。 去到处都无所得。 是诸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诸比丘自相语言。 共作贼去来。 答言。 随汝意发去。 是中半比丘逻道。 半比丘取物。 逻道者言。 我等不取他物。 无罪也。 后生疑。 我等作如是事。 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诸比丘自相语言。 共作贼去来。 答言。 随意。 发去已半得物。 半不得物。 不得物者言。 我不得他物不取分。 无罪也。 又复生疑。 我等将无得波罗夷。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又复诸比丘自相语言。 共作贼去来。 答言。 随意。 相语言。 当少少取。 莫令具足。 取已合众人物欲分。 物满五钱。 诸比丘生疑。 我等将无得波罗夷耶。 以是事白佛。 佛言。 随人取物离本处计直。 守逻人与比丘衣。 比丘不取。 作是念。 是中谁是檀越谁是主。 是事白佛。 佛言。 但随施者受。 有贼捉弟子将去。 和上还夺取。 和上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以是事白佛。 佛言。 若决定属贼。 得波罗夷。 若未决定无罪。 阿阇梨近行弟子亦如是。 有贼捉一比丘将去。 还自盗身走来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以是事白佛。 佛言。 自偷盗身无罪。 比丘持可税物行到关门。 作是念。 我若持是物过。 得波罗夷。 又作是念。 是税直我宁持与。 若佛法僧。 若和上阿阇梨。 若父母。 如是思惟已。 为守关人共软语言。 我持是物供养若佛法僧若和上阿阇梨若父母。 因是物与他。 若作信。 若作自供所须。 如是等口软语力得过。 无咎。 飞过无罪。 比丘从余比丘。 借独坐床已作是念。 我后不复还。 主求索言。 长老。 还我床。 作是言。 不与汝。 寻生疑悔心。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比丘从他借经卷已作是念。 我不复还。 主来索言。 长老。 还我经来。 作是言。 不与汝。 寻生疑悔心。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有比丘偷弊衣囊。 囊中有大价衣。 见已生念。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计衣囊价直五钱。 得波罗夷。 若不直得偷兰遮。 诸贼持酒至阿兰若处。 饮半藏半。 诸比丘游行林中见酒语弟子。 持到住处用作苦酒。 弟子随教持归。 贼还求酒不得。 贼到诸比丘所问言。 长老。 彼处酒汝持来不。 比丘言。 持来。 贼嗔言。 汝是贼贼。 比丘言。 何故贼贼。 贼言。 我是贼。 汝复偷我。 故言贼贼。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取。 比丘言。 世尊。 我谓是酒无主故取。 佛言无罪。 从今日若见物。 应好思量已取。 诸贼持肉至山林中。 食半藏半。 诸比丘游行林中见肉。 语诸弟子。 持到舍以供明日。 弟子随教持归。 贼还求肉不得。 到比丘所问言。 长老。 彼处肉汝持来不。 比丘言。 我持来。 贼嗔言。 汝是贼贼。 比丘言。 何以故贼贼。 贼言。 我是贼汝复偷我。 故言贼贼。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取。 比丘言。 世尊。 我谓是肉无主故取。 佛言无罪。 从今日若见物。 应好思量已取。 诸贼破城邑聚落。 若持钱物上至阿兰若处。 后官力来围绕是处。 是贼怖畏急故。 持物施诸比丘。 施已便出去。 诸白衣。 来见物在比丘所。 语言。 长老。 此是我物。 今在汝手。 比丘言。 贼布施我。 诸白衣言。 谁信汝语。 汝或自作贼。 或从贼得。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莫从贼取物。 若贼主与当取。 取已便染坏色著。 若坏色已。 主故索者当还。 有居士脱衣著道边便利。 有纳衣比丘。 见四向顾视不见人。 便取持去。 居士言。 比丘莫持我衣去。 比丘不闻故去不止。 居士走逐夺取。 语言。 比丘法。 应不与强取耶。 比丘答言。 我谓是衣无所属。 居士言。 是我衣非无所属。 比丘言。 若是汝衣持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取。 比丘言。 我谓无所属故取。 佛言无罪。 从今日见物应好思量已取。 物实有所属。 似无所属。 诸人有亲里死。 弃著死人处。 是国土人法。 好净洁脱衣。 著死人处外。 然后入烧尸。 纳衣比丘见是衣。 四顾不见人。 便持去。 白衣见已语比丘言。 莫持我衣去。 比丘不闻其言故去不止。 白衣走逐捉夺衣取。 语言。 比丘法。 应不与取耶。 比丘答言。 我谓是衣无所属。 白衣言。 是我衣非无所属。 比丘言。 若是持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取。 比丘言。 我谓无所属故取。 佛言。 无罪。 从今日若见物。 应好思量已取。 有物实有所属。 似无所属。 浣衣人持诸衣。 浸著水中忘去。 到余聚落。 还忆念言。 我不失是衣耶。 尔时纳衣比丘。 求弊纳衣故到是处。 见是衣四顾不见人。 便持去。 浣衣人来见比丘持去。 语言。 莫持我衣去。 比丘不闻故去不止。 浣衣人走逐捉夺取语言。 比丘之法。 应不与取耶。 比丘答言。 我谓是衣无所属。 浣衣人言。 是我衣非无所属。 比丘言。 若是持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取。 比丘言。 我谓是无所属故取。 佛言。 无罪。 从今日若见物。 应好思量已取。 有物实有所属。 似无所属。 复有浣衣人。 持衣至水边。 浣浣已绞捩。 晒已一处坐看。 有纳衣比丘。 求弊纳衣。 是处见衣。 四顾不见人。 便持去。 浣衣人来见比丘持衣去。 语比丘言。 莫持我衣去。 比丘不闻故去不止。 浣衣人走逐捉夺取语言。 比丘法。 应不与取耶。 比丘答言。 我谓是衣无所属。 浣衣人言。 是我衣非无所属。 比丘言。 若是汝衣持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取。 比丘言。 我谓无所属故取。 佛言。 无罪。 从今日若见物。 应好思量已取。 有物实有所属。 似无所属。 有一小儿。 持舍勒终日在道中戏。 忘舍勒归去。 纳衣比丘求弊纳衣。 到是处见已。 四顾不见人。 便持去。 小儿舍有女出见。 语比丘言。 莫持我舍勒去。 比丘言。 我道中得。 女人言。 我小儿持舍勒终日道中戏。 忘持归。 汝莫持去。 比丘言。 若是汝许便持去。 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取。 比丘言。 我谓是无所属故取。 佛言。 无罪。 从今日若见衣。 好思量已取。 诸纳衣比丘。 著不净污纳衣。 诸天神金刚神不喜。 亦失威德。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净污纳衣不应著。 著得突吉罗。 有一居士。 闻诸释子比丘能著纳衣。 持大价[疊*毛]裹八枚钱。 著粪壤中令缕现。 远处立看。 有一纳衣比丘。 求弊纳故到是处。 见缕已便取。 取已见是大价[疊*毛]。 便持去。 居士唤言。 长老。 是我[疊*毛]。 汝莫担去。 比丘言。 我自粪壤中得。 何预汝事。 居士言。 我闻释子比丘能著弊纳衣。 我欲试故。 持大价[疊*毛]裹八枚钱。 是[疊*毛]中有八枚钱。 若不信我可数看。 数看已实有八枚钱。 比丘言。 若是汝许便持去。 比丘生疑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取。 比丘言。 我谓无所属故取。 佛言。 无罪。 从今日若见物。 应好思量已取。 有一纳衣比丘。 藏纳衣著一处。 入舍卫城乞食。 更有纳衣比丘。 求弊纳故到是衣边。 见已四顾不见人。 便持去。 以水浣之只桓门边晒。 衣主比丘乞食还。 久求不得。 欲入只桓见在门边。 语取衣比丘言。 长老。 汝得波罗夷耶。 取衣比丘言。 何以故。 衣主言。 我纳衣汝辄持来。 取衣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取。 比丘言。 我谓无所属故取。 佛言。 无罪。 从今日若见物。 应好思量已取。 藏物异无所属物亦异。 憍萨罗国近死人处。 有诸天祠舍。 守祠舍人浣衣绞捩。 晒已不收捡。 风吹堕死人处。 有一比丘。 死人处住。 观死尸见是衣。 四顾不见人。 便持去。 守祠人见语言。 长老。 莫夺我衣去。 比丘言。 我死人处得。 何预汝事。 守祠人言。 是我衣。 我浣绞捩晒。 有小因缘不时收捡。 风吹堕死人处。 比丘言。 若是汝衣便持去。 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取。 比丘言。 我谓无所属故取。 佛言。 无罪。 从今日若见物应好思量已取。 诸比丘取属死人处中衣。 诸旃陀罗言。 长老。 莫取。 我是中输税物。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有属死人处衣。 比丘不应取。 若取得罪。 尔时于属死人处外边。 捡取小假弊纳。 诸旃陀罗亦不听取。 是事白佛。 佛言。 是中若遮莫取。 若取得突吉罗。 有一居士。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居士知佛受已。 头面礼佛足右绕已去。 到自舍是夜办多美饮食。 办食已晨朝敷座处。 时到遣使诣佛所。 白佛言。 世尊。 食具已办唯圣知时。 佛及众僧入居士舍。 长老耶舍守僧坊请食分。 给孤独居士二小儿。 到只桓僧坊中庭游戏。 诸贼欲侵恼劫夺。 耶舍比丘见已作是念。 此儿可愍。 无所知故。 当为是贼伤害劫夺。 即入禅定。 以神通力起四种兵。 诸贼见已心大怖畏。 谓是官力若聚落力所见围绕。 我或当了。 如是思惟。 便疾远去。 诸比丘来语耶舍言。 汝得波罗夷。 耶舍言。 何以故。 诸比丘言。 贼欲侵恼夺是儿物。 汝便为夺取故。 耶舍生疑。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云何夺取。 耶舍言。 我现神通力。 佛言。 现神通力取无罪。 有一居士。 请佛及众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居士知佛默然受已。 头面礼佛足右绕已去。 到自舍是夜办具多美饮食。 办已晨朝敷坐处。 时到遣使诣佛所。 白佛言。 世尊。 食具已办唯圣知。 时佛及众僧入居士舍。 一比丘守僧坊请食分。 新诵咒术。 给孤独居士二小儿。 到只桓游戏。 诸贼欲侵恼劫夺。 比丘见已念言。 是儿可愍。 无所知故。 为贼所伤害劫夺。 我新诵咒术。 可试诵救是小儿。 有验以不。 即诵咒术时。 有四种兵出。 诸贼见已心大怖畏。 念言。 是或官力若聚落力围绕我。 我或当了。 如是思惟已。 便疾走去。 诸比丘来语守僧坊比丘言。 长老。 汝得波罗夷。 守僧坊比丘言。 何以故。 诸比丘言。 人欲侵恼夺是儿物。 汝便夺取故。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取。 比丘言。 我试诵新咒术。 救是小儿故。 出四种兵取。 佛言。 若诵新咒术取无罪。 旧比丘到余聚落。 众僧分衣。 是比丘有善知识。 为是比丘取衣分。 是比丘从聚落还。 善知识比丘语比丘言。 长老。 为汝取衣分。 是比丘言。 何以故取。 善知识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从今日若比丘不语。 不应为他取衣分。 若取得突吉罗。 旧比丘到余聚落。 众僧分衣。 是比丘有二共行弟子。 是二弟子不相知故。 各为和上取衣分。 后二弟子自相语言。 汝亦取衣分。 我亦取衣分。 谁具足得波罗夷耶。 心生疑。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不犯。 从今日应自相语令一人取。 取时当言。 我与某甲比丘取衣分。 有一比丘病。 众僧分衣。 看病比丘为取衣分。 是病比丘死。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若先死后取衣分者。 应还归本处。 若先取衣分后死者。 应同死比丘余物分。 有一居士。 数数用众僧田。 不与众僧税直。 是居士后时欲种。 旧比丘来语居士言。 汝数数用众僧田。 而不与直。 汝今莫种。 若欲种者当与僧价。 居士闻是语故强种。 时旧比丘卧地遮犁。 居士惭愧即休不种。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从今日莫身作可羞事。 有一比丘。 盗佛图物。 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若有守护者应计直。 若具足得波罗夷。 旧比丘令人种众僧田。 是众僧田近一居士田。 比丘亦令人种居士田。 居士语比丘言。 莫种我田。 比丘言。 我自种众僧田。 何预汝事。 居士言。 是田我有非人作证。 是国土诸田中。 以橛若死人脚骨头骨。 著土中为识。 居士示其相。 比丘见已惭愧舍犁牛去。 是比丘后还复遣人过相种。 居士后见语比丘言。 我先与汝共诤时。 出地相已不知耶。 今日云何复种。 是比丘即舍犁牛去。 心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应计价直。 若具足得波罗夷。 不具足得偷兰遮。 有一比丘。 不与取花树。 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应计是花树价直。 若具足得波罗夷。 果树亦如是。 有一比丘。 破雕巢。 时雕常来围绕精舍空中悲鸣。 佛问阿难。 是雕何故大悲鸣耶。 阿难言。 有一比丘破其巢。 是故悲鸣。 佛言。 从今日不应破雕巢。 若破得突吉罗。 复有比丘。 取雕巢煮染。 时雕常来围绕精舍空中悲鸣。 佛问阿难。 是雕何故悲鸣。 阿难言。 有一比丘。 取巢煮染。 是故悲鸣。 佛言。 从今日不应取雕巢煮染。 若取得突吉罗。 有居士。 萝卜园盛好。 一比丘诣居士所语言。 与我萝卜。 居士问言。 汝有价耶。 为当直索。 比丘答言。 我无价。 居士言。 若人须萝卜者当持价来。 若我直与云何得活。 比丘言。 汝心定不与我耶。 居士言。 我定不与汝。 时比丘以咒术力咒令干枯。 是比丘如是作已。 心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应计是萝卜直。 若具足得波罗夷。 若不具足得偷兰遮。 茎园花园叶园果园。 亦应如是计价直。 有马行食。 比丘以一束草示马。 马随比丘去。 比丘指示余草。 心念使食他草。 是比丘生疑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诸比丘游行憍萨罗国向舍卫城。 共估客俱来。 是中有险道。 诸估客乘好马语诸比丘。 汝亦乘如是好马令疾过险道。 是中有比丘。 乘是好马。 生心作是方便。 是马可得身亦小动。 寻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有估客乘满船宝。 比丘寄载渡河。 生心作如是方便。 是宝可得身亦小动寻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有一估客。 载满船宝渡水。 船没水中宝物沉下。 衣箱随流而去。 船主怖惧不得往取。 有比丘下流洗。 见已取持去。 估客见已语比丘言。 莫夺我衣箱。 比丘言。 我自水中得。 何预汝事。 估客言。 我船没水中沈失宝物。 衣箱随流下。 我怖惧故。 不得时取。 比丘言。 若是便持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有一比丘。 持四方众僧物。 移著余坊。 心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突吉罗。 诸贼牵牛上至阿兰若处系著树而去。 诸比丘食后经行林中。 见绕树挽靷。 比丘怜愍解放。 寻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突吉罗。 舍卫国有一天神像。 能与人愿。 有一居士。 从求所愿。 得随意愿。 欢喜故。 以白[疊*毛]裹天像身。 是中有比丘。 名黑阿难。 有大力不畏神像。 夺神[疊*毛]持去。 后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有天神像。 能护人身。 有一居士。 从求所愿。 得随意愿。 是居士欢喜故。 以金鬘系头上。 黑阿难大勇健。 欲往夺金鬘欲到神便怖之。 是比丘心惊毛竖。 犹故不畏。 降伏此神夺金鬘持去。 后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舍卫国有居士妇。 到阿耆罗婆河边浴。 是诸居士妇。 脱庄严具衣服。 著岸上入水洗浴。 岸边树上有猕猴来下。 持珠璎珞还上树去。 是居士妇自恣洗浴竟上岸著衣。 求珠璎珞久不得。 便舍去。 猕猴见去已。 还持璎珞著本处已还上树。 比丘食后游行。 树林中见是璎珞。 识其主。 便持还居士妇。 居士妇言。 比丘汝是贼。 偷我璎珞。 心悔已方还我。 比丘言。 我不尔。 居士妇言。 汝云何得。 是比丘以是事具说。 比丘心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经行道头窟上。 康郎鸟在上作巢。 常持骨及弊纳衣来弃著地。 经行比丘便坏是巢。 是鸟常来围绕精舍空中悲鸣。 佛知故问阿难。 是鸟何故悲鸣。 阿难言。 有一比丘坏巢。 是故悲鸣。 佛言。 从今日不应坏是康郎鸟巢。 若坏得突吉罗。 诸比丘一处有库藏。 以饮食钱物著中。 鼠从穴中出。 偷钱物弊衣饮食持入穴。 诸比丘疑。 谁偷是物去。 时有一比丘。 乞食置库边。 待时至当食。 鼠从库中出。 持食入穴。 比丘见知是鼠偷物。 是比丘坏是穴。 亦得鼠物。 亦得自物尽自取。 诸比丘言。 汝得波罗夷罪。 是比丘言。 何以故。 诸比丘言。 汝取鼠物故。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从今日当取自物。 鼠物不应取。 一比丘在房中卧。 夜鼠持食来著床下。 比丘早起澡手。 从净人受已便食。 诸比丘不大见是比丘乞食。 手足常净洁。 便问言。 长老。 不见汝乞食。 手足常净耶。 是比丘言。 诸长老。 有鼠夜持食来。 著我床下。 我早起澡手已。 从净人受已食。 是故我常不乞食。 手足净洁。 诸比丘言。 长老。 汝得波罗夷。 是比丘言。 何以故。 诸比丘言。 鼠不与汝自取食故。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语诸比丘。 汝莫说是比丘事。 何以故。 是鼠次前世。 是此比丘父。 爱念子故。 见便心爱故。 常持食著床下。 是比丘无罪。 有诸猎师。 逐鹿走入僧坊。 是猎师来求鹿。 诸比丘不与。 猎师久不得。 便还去。 诸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复有一猎师。 以无毒箭射一鹿。 逐走入僧坊。 猎师来求。 比丘不与。 久不得便还去。 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有一猎师。 以毒箭射鹿。 鹿走入僧坊。 猎师来求。 比丘不与。 猎师言。 是鹿被毒箭必当死。 比丘言。 死便死不得与。 猎师久不得便去。 去未久鹿便死。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应还归猎师。 有诸猎师作鹿弶。 比丘以快心坏。 得偷兰遮。 以怜愍心坏。 得突吉罗。 有捕鸟师张[(ㄇ@人)/沓]。 比丘以快心坏。 得偷兰遮。 怜愍心坏。 突吉罗。 诸捕鸟师张罗。 比丘快心坏。 得偷兰遮。 怜愍心坏。 得突吉罗。 有捕鸟师张细网。 比丘以快心坏。 得偷兰遮。 怜愍心坏。 得突吉罗。 捕鸟师有笼鸟车。 比丘快心坏偷兰遮。 怜愍心坏突吉罗。 卖衣人买衣比丘。 见是衣便持去。 卖衣人言。 莫持我衣去。 比丘言。 我持衣示彼已还归汝。 后生心欲不复还。 寻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有比丘。 使木师作。 不与木师价。 木师索直。 比丘生心不与。 寻生疑悔。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有一比丘。 取陶师瓦器不与直。 陶师从索与我价。 比丘生心不与。 寻生疑悔。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比丘从店肆买物不与价。 店肆卖物人从索价。 比丘心生不与。 寻生疑悔。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有病比丘。 与诸看病比丘价言。 汝持是价作三新粥。 我啜是粥亦与众僧。 是看病诸比丘作是言。 我何为以是价作粥与众僧。 我等但作少粥与病人。 是钱我等当自分取。 共作是筹量已。 作粥与病人。 钱便共分取。 是诸看病比丘。 即时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突吉罗。 有一比丘病思饼。 与诸看病比丘价言。 汝持是价作饼。 我自食亦与众僧。 诸看病比丘作是言。 我何为以是价作饼与众僧。 我但作饼与病比丘。 是钱我等当自分取。 共作是筹量已。 作饼与病人。 钱便共分取。 是诸看病比丘即时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突吉罗。 有一比丘病。 多有钱作是念。 我死后众僧必当分我钱。 我今当令僧不得分。 念已语看病人言。 作摩沙豆羹与我来。 看病人作羹与。 以小因缘故。 看病人出。 病人以钱著羹中合啜。 是食难消故便死。 看病人持弃死人处。 诸鸟来破腹出肠钱堕地。 时众僧即打揵椎。 呼看病人来言。 是死比丘多有钱。 汝持来众僧当分。 诸看病比丘求钱不得。 有一冢间比丘。 到死人处观无常。 见是钱持来与众僧。 即生疑悔。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有病比丘多有田地。 语诸看病人言。 唤诸比丘来。 我处分此地。 与佛与众僧若与人。 诸看病人生念。 病比丘若以是地。 与佛与众僧与人。 我等无所得。 便不为唤诸比丘。 病比丘死。 诸看病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莫以小因缘违逆病人语。 当随病人处分皆为作。 有病比丘。 多衣钵多生活物。 病比丘语诸看病比丘言。 唤诸比丘来。 我当处分是物与佛与众僧与人。 诸看病人生念。 是病比丘。 若以是物与佛与众僧与人。 我等无所得。 便不为唤诸比丘。 病比丘死。 诸看病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莫以小因缘违逆病比丘语。 当随所处分皆为作。 有东方比丘尼。 与波梨比丘尼共道行。 波梨比丘尼在前。 东方比丘尼在后。 波梨比丘尼失衣。 东方比丘尼得。 共合一处时。 东方比丘尼唱言。 谁失此衣我地得。 波梨比丘尼言。 汝取是衣耶。 答言。 我取衣。 主言。 汝得波罗夷。 问言。 何以故。 答言。 汝以盗心取。 是比丘尼心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有施越比丘尼。 喜得供养。 大得酥油蜜石蜜。 有一估客。 见是比丘尼。 心喜作是言。 善女。 汝若须酥油蜜石蜜。 随意我舍取。 比丘尼言尔。 作是请时。 有余比丘尼闻。 过数日便往到估客舍。 诈言。 施越比丘尼须五升油。 估客言。 用作何物。 答言。 我持至比丘尼寺中。 估客便与。 是比丘尼持至寺中。 便服过数日。 估客见施越比丘尼语言。 善女。 汝何以但索油。 不索饭肉羹等。 比丘尼言。 汝何所道。 估客言。 先有一比丘尼来云。 汝索五升油。 我便与。 施越言好。 若更索余物亦应与。 施越到彼比丘尼边言。 汝是弊比丘尼。 恶比丘尼。 贼比丘尼。 汝得波罗夷。 是比丘尼言。 何以故。 施越言。 估客不施汝。 汝诳他取油故。 答言。 我非不与取。 我以汝名字故取。 是比丘尼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取。 答言。 我以施越名字故取。 佛言。 不得波罗夷。 故妄语故。 得波夜提。 从今日不得诈称他名字取。 若取得罪。 舍卫城有估客。 庄严船入大海。 入已龙来捉船。 诸估客各自求所事神天。 礼拜求愿犹不蒙恩。 不蒙得脱。 中有一估客。 是目连弟子。 目连常出入其舍。 此人即作此念。 若目连见念者。 必得免济。 如是思惟已。 一心礼拜目连。 时长老目连以天眼见。 即入禅定。 以神通变作金翅鸟王。 在船头立。 诸龙见是金翅鸟王。 甚大怖畏。 舍船沉没大海。 诸估客皆得安隐往还到舍卫城赞叹目连。 实成就大神通力。 我等从海得脱。 皆是目连恩力故。 诸比丘到目连所语言。 汝得波罗夷。 目连言。 何以故。 诸比丘言。 是船属龙。 汝便夺之。 目连生疑。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云何救。 目连言。 我以神通力。 佛言。 若以神通力救无罪。 舍卫国估客。 出行城邑聚落治生。 于险道中为贼围绕。 不得进退。 诸估客各自求所事神天。 礼拜求愿了不蒙恩。 不能得脱。 中有一估客。 目连是师。 常出入其舍。 此人即作是念。 若目连见念者必得免济。 如是思惟已。 一心礼拜目连。 时长老目连以天眼见。 即入禅定。 以神通力现四种兵。 诸贼见已即作是念。 此或是王力若是聚落力来围绕。 必不得出。 如是怖畏舍远去。 诸估客从险道中得安隐往还。 到舍卫国赞叹目连。 实成就大神通力。 我等从险道得脱。 皆是目连恩力故。 诸比丘到目连所语言。 汝得波罗夷。 目连言。 何以故。 诸比丘言。 是估客属贼。 汝便夺故。 目连生疑。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云何救。 目连言。 我以神通力。 佛言。 若神通力救无罪。 长老毕陵伽婆蹉常出入一檀越舍。 有一小儿。 比丘到其舍时。 一小儿接足作礼。 接足而起。 是小儿在水岸边立戏。 有船贼来渐渐诱进上船。 长老毕陵伽婆蹉以天眼见。 即入禅定。 以神通力在船头立。 小儿见以如常法接足作礼。 各以两手捉一足。 是长老即时飞去。 小儿随去到舍。 诸比丘到毕陵伽婆蹉所言。 汝得波罗夷。 毕陵伽婆蹉言。 何以故。 诸比丘言。 是小儿属贼。 汝便夺故。 毕陵伽婆蹉生疑。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云何救。 答言。 我以神通力。 佛言。 若以神通力救无罪。 洴沙王与竹园中众僧五百守园人。 此五百人去竹园不远。 作大聚落止住其中。 贼常来劫夺。 长老毕陵伽婆蹉见以作是念。 宁可使此人为贼所娆害耶。 即入禅定。 以神通力作高垣墙。 贼夜来作高梯。 未办地以了。 贼便怖畏舍去。 诸比丘到毕陵伽婆蹉所言。 汝得波罗夷。 毕陵伽婆蹉言。 何以故。 诸比丘言。 贼来坏聚落。 汝便夺故。 毕陵伽婆蹉生疑。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云何救。 毕陵伽婆蹉言。 我以神通力。 佛言。 若神通力救无罪。 跋难陀释子。 夏末月处处游行历观诸寺。 欲知诸寺安居僧数并物多少。 时到一处。 诸比丘遥见从坐起。 即与坐处问讯就坐小默然已。 问诸比丘。 此住处众僧。 得安居施物不。 诸比丘言得。 问分未。 答言。 未。 跋难陀言。 持来与汝分。 诸比丘持此物来令分。 跋难陀与作分。 上座得分已欲持起去。 跋难陀言。 上座小住勿便去。 上座言。 住作何等。 跋难陀言。 汝等已得财施。 当与汝法施。 是跋难陀辩才利根。 能严饰语为说种种妙法。 上座心欢喜故。 尽以物分与跋难陀言。 我分尽以施汝。 第二第三上座皆亦如是。 如是展转一切众僧亦如是。 如是展转至处处寺中。 皆如是得多物。 持衣幞来入只桓。 尔时诸比丘在只桓门边经行。 遥见跋难陀来。 作是言。 是跋难陀释子无惭无愧。 有见闻疑罪。 多欲无厌持是衣幞来。 渐渐近已。 诸比丘问跋难陀。 何处得是多衣物来。 跋难陀广说上事。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嫌恨言。 云何比丘余处安居余处受物。 诸比丘种种呵责跋难陀已。 是事白佛。 佛以是因缘和合僧。 佛知故问跋难陀。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 世尊。 佛种种因缘呵责跋难陀。 云何名比丘。 余处安居余处受物。 佛但呵责而未结戒。 佛复憍萨罗国一住处。 与多比丘安居。 诸白衣居士见多众僧。 为作房舍衣家中衣安居衣。 佛后岁还只桓安居。 是处有二长老比丘安居。 此诸居士心念。 我等亦当如去年施法。 令诸比丘得衣。 我得布施福不断绝。 此诸居士如前所施。 多持衣物至此住处。 布施此二长老。 是比丘作是念。 是衣物分多。 我等若分知得何罪。 竟不敢分。 跋难陀释子夏末月游行。 从一住处到一住处。 遍观诸住处安居僧数所得施物多少。 又作是念。 佛去年安居处。 是中必多有施物。 今当诣彼。 念已便去。 是二长老遥见已。 从坐起迎与坐处问讯。 跋难陀坐已小默然住。 问是长老。 是处众僧安居有施物不。 答言有。 问言。 分未。 答言。 未分。 何以故。 长老答言。 是衣物多。 我等人少。 若分不知得何罪。 跋难陀言。 汝未分者好。 若分知汝等得何罪。 二长老语跋难陀。 汝能分不。 答言能。 跋难陀言。 此中应作羯磨。 不得直分。 时二长老尽持衣出。 著跋难陀前跋难陀分是衣作三分。 语言。 汝二人坐一聚边。 自坐二聚间。 语言。 汝长老一心听。 羯磨言。 汝等二人一聚衣名为三。 我一人二聚衣名为三。 是羯磨好不。 答言。 善好。 持是衣裹缚欲担去。 二长老言。 是聚衣我等未分。 云何便去。 跋难陀言。 我若与汝分者。 是中一好衣。 应与知法人。 然后当分。 答言。 当与。 即持一上价衣出著一边。 分余衣作二分与二长老。 跋难陀即裹缚多衣物。 担负到只桓。 诸比丘只桓门边经行。 遥见跋难陀来。 自相谓言。 此无惭无愧。 有见闻疑罪。 多欲无厌。 人来渐渐近已问言。 跋难陀。 汝从何处得是多衣物来。 跋难陀向诸比丘广说上事。 是中有比丘。 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嫌恨。 种种呵责跋难陀。 云何名比丘。 故夺二长老物。 呵责已是事白佛。 佛以是因缘和合众僧。 佛知故问跋难陀。 汝实尔不。 答言。 实尔世尊。 佛种种呵责跋难陀。 汝云何欺诳。 故夺是长老比丘物。 种种因缘呵责已语诸比丘。 是跋难陀。 非但今世夺是二长老比丘物。 是跋难陀。 先世欺诳是二长老比丘夺物。 是事中间今听。 过去世河曲中有二獭。 在是中住。 河边得一鲤鱼。 无能分者。 二獭守住。 有野干来饮水。 见已问言。 阿舅汝作何等。 獭言。 外甥。 我等得此大鱼不能分。 汝能为我分不。 答言能。 此中应依经书语分。 不得直尔分。 时野干即分鱼作三分。 头为一分。 尾为一分。 中间肥者作一分。 作三分已问言。 谁喜近岸行。 答言。 此是。 谁喜入深水行。 答言。 此是。 时野干言。 汝一心听说经书言。 近岸行者与尾。 入深水行者与头。 中间身分与知法者。 尔时野干口衔是大鱼身归去。 妇见持是大鱼来。 说偈问言。 善哉智者。 何处得是满口无头无尾鲤鱼来。 答言。 有愚痴不知断事喜斗诤者。 智者因是得为王者。 得增库藏。 此无头尾鱼。 我以断事故得。 佛语诸比丘。 汝谓此二獭。 岂异人乎。 即今二长老比丘是。 时野干者。 岂异人乎。 今跋难陀是。 尔时跋难陀夺獭物故。 今世亦夺。 佛种种因缘呵责跋难陀已。 语诸比丘。 从今日不应余处安居余处取物。 若取得突吉罗。 阿难有共行弟子。 名直信。 软善好人。 常入出一居士舍。 是居士有二儿。 居士得重病。 直信比丘往问讯。 居士与施坐处。 共相问讯。 是居士小默然已。 语直信比丘。 若我死后观我二儿。 若有好者当与户钥。 作是语已便命终。 是直信比丘。 即观善好儿便与户钥。 第二儿索分物。 得户钥者不与。 时小儿到阿难所。 言直信比丘。 阿难便摈直信比丘。 直信比丘是释种子。 语五百释子言。 为我求请和上听我忏悔。 答言。 云何能令汝得忏悔。 直信言。 汝等尽为我将男女小儿诣和上所。 头面礼足在前坐。 和上必当为汝等说法。 和上说法默然已。 汝等尽留诸小儿便舍去。 和上必当言。 汝等将是诸小儿去。 作是语时汝等当言。 听直信比丘忏悔者。 我当将去。 诸释子言尔。 时即五百诸释子。 如直信比丘教。 将小男女至阿难所。 头面礼足在前坐。 阿难为说法已默然。 诸释子留诸小儿便舍去。 时诸小儿啼哭。 阿难语言。 将诸小儿去。 彼言。 若听直信比丘忏悔者我当将去。 阿难思量已语诸释子言。 我听忏悔。 阿难后语弟子。 汝得突吉罗罪。 有二比丘。 共作善知识。 一名旃陀罗。 二名苏陀夷旃陀罗比丘。 有僧伽梨欲贸易。 苏陀夷比丘须僧伽梨。 旃陀罗置僧伽梨著房中。 苏陀夷谓旃陀罗欲贸是衣。 我今须之便试著看。 若可身者我便取之。 旃陀罗入见著己衣便语言。 汝得波罗夷。 苏陀夷言。 何以故。 答言。 汝盗心著我衣。 苏陀夷言。 不尔。 汝欲贸僧伽梨。 我须之。 汝出后我取试著看耳。 时苏陀夷心生疑悔。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取。 答言。 我以同意取。 佛言。 若以同意取无罪。 从今日非同意物不应取。 若取得罪。 有五种同意取。 一可信善知识。 二人现在。 三物现在。 四取时白他。 五取彼必欢喜。 是名五种。 有二比丘共为善知识。 一名须尸摩。 二名和修达。 须尸摩能裁割衣。 和修达须裁割衣。 持衣财到须尸摩所。 问言。 谁能割截是衣者。 我当与是人钵。 须尸摩言。 我能与汝裁割衣。 汝与我钵不。 答言能。 须尸摩言。 若能与我钵者。 留衣财著我边去。 即便留衣去。 后须尸摩即与裁割。 缝两向出叶卷牒已还主。 语言。 我用汝衣财作衣讫。 汝与我瓦钵来。 和修达言。 汝是客作贫穷。 不能自活人耶。 答言。 汝不知耶我是。 即时和修达。 净洗钵著一面未与便出去。 时须尸摩作自物想取持去。 和修达来不见钵。 语须尸摩言。 善知识。 汝得波罗夷。 何以故。 汝以盗心取我钵。 须尸摩生疑悔。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取。 答言。 我以自物想取。 佛言。 无罪。 从今日不应为取物故与他作。 若为取物故作得突吉罗。 不犯者。 若彼言。 汝有事我当代汝作。 我若守僧房。 汝当代我迎食分。 如是无罪。 有二客比丘。 一名阿逸多。 二名舍摩达多。 是二客比丘向暮来。 舍摩达多比丘著新染好衣。 阿逸多见是衣即生贪心。 是二人共房舍宿。 各自卷牒是衣缠裹置一处。 以小因缘故是衣易本处。 阿逸多比丘。 夜未晓谓己衣是舍摩达多衣。 以盗心而持去。 地了看乃是己衣。 心生疑。 我将无以自盗衣故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取。 答言。 我以盗心取。 佛言。 先作故无罪。 从今日自衣不应以盗心取。 若盗心取得偷兰遮。 放猪人失猪。 诸贼在只桓堑中。 杀猪取好肉持去。 留肠著堑中。 诸比丘早起乞食。 见是肠语弟子言。 持此肠煮。 我乞饭食去。 放猪人不见。 求觅到是中。 遥见烟便往看。 见煮猪肠。 问言。 诸比丘此中煮何等。 答言。 我煮猪肠。 放猪人言。 我失猪。 汝等煮猪肠。 汝必偷我猪。 诸比丘答言。 我等不偷汝猪。 我于堑中得是肠耳。 放猪人言。 诸比丘语我实。 诸比丘若不肯语我实。 我当向官言。 言已官人问比丘言。 汝实偷猪耶。 比丘言。 不我自于只桓堑中得。 官人言。 此诸比丘终不能杀猪。 即放比丘令去。 余时若空地见猪肠莫复取。 是比丘于是诤讼事边得脱。 诸比丘闻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如是不净弃物不应取。 若取得突吉罗。 有守甘蔗园人失甘蔗。 守多罗园人失多罗果亦如是。 有诸人民亲里死。 以白[疊*毛]裹弃著死人处。 时阿难游行是中。 见便持去。 死人即动。 语阿难言。 莫夺我衣。 阿难还以[疊*毛]覆死人已去。 阿难到只桓语诸比丘言。 某处死人以[疊*毛]覆。 有比丘。 名黑阿难。 凶健有力。 问阿难言。 在何处。 答言。 在彼处。 即便往取。 时死人便动。 语黑阿难言。 夺我衣。 黑阿难骂言。 小鬼弊鬼。 汝何处有是衣。 汝以贪著是衣故。 生此鬼中。 黑阿难持衣在前去。 死尸啼哭逐后。 黑阿难持是[疊*毛]入只桓中。 只桓中有大威德诸天鬼神。 不听是小鬼入。 时死尸堕只桓堑中。 时黑阿难以[疊*毛]示诸比丘言。 此是死人衣我持来。 诸比丘问言。 死人今在何处。 答言。 在只桓堑中。 诸比丘生疑。 是事云何。 即以白佛。 佛语黑阿难。 还将死尸去置本处。 还以白[疊*毛]覆。 行时当在后。 莫在前。 在左边行。 莫在右边。 近头边。 莫近足。 勿令打汝。 佛以是因缘语诸比丘。 从今日死尸若未坏。 不应取衣。 若取得突吉罗。 有一比丘福德。 喜得酥油蜜石蜜。 一估客见是比丘语言。 大德。 汝须酥油蜜石蜜。 来至我舍我当与汝。 比丘言尔。 是比丘有共行弟子。 闻作是念。 此估客常请我和上。 自恣与酥油蜜石蜜。 我今当往试之。 实能与不。 如是思惟已。 过数日往索五升酥。 估客即与。 是弟子持著食中与和上。 过少时。 估客见是比丘语言。 大德。 何以不索饭肉羹等。 但索五升酥耶。 比丘言。 汝道何等。 答言。 大德弟子来。 索五升酥不索余。 比丘言好。 若更索余当与。 是比丘到弟子所言。 汝得波罗夷。 弟子言。 何以故。 估客不与。 汝汝辄取估客五升酥。 故弟子。 言我非不与。 取是估客常自。 言请和上与酥油蜜石蜜。 我试往索。 看为实能与不。 得酥还著和上食中。 我不自用。 是弟子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故妄语故。 得波夜提。 油蜜石蜜亦如是。 有一住处。 林中虎杀鹿食肉。 余骨肉在。 诸比丘食后经行林中。 见此残鹿。 见已自相语言。 持此残鹿著房中。 明日当食。 诸比丘持归著房中已。 虎饥还至本处。 求鹿不得。 绕只桓精舍吼。 佛知故问。 阿难。 虎何以故吼。 阿难言。 诸比丘持虎残骨肉著房中。 是故吼。 佛言。 从今日虎残骨肉不应取。 若取得突吉罗。 何以故。 虎于肉不断望故。 若师子残肉可取。 何以故断望故(第二波罗夷竟)。 第十诵杀戒佛在婆耆国婆求沫河边。 佛与婆求沫诸比丘。 结不杀戒言。 先作无罪。 是诸比丘生疑悔。 我多为诸比丘。 赞叹死令发死心而杀。 不知何时是先。 佛言。 未结戒前婆求沫诸比丘一切时不犯。 故说先作无罪。 有一比丘。 以非人想杀人。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人作人想杀。 得波罗夷。 人作非人想杀。 得波罗夷。 人中生疑杀。 得波罗夷非人非人想杀。 得偷兰遮。 非人人想杀。 得偷兰遮。 非人中生疑杀。 得偷兰遮。 有一比丘久来病。 有相识比丘来问讯。 病人言。 觅刀与我。 比丘言。 用作何等。 病人言。 但与我来。 即持刀与。 病人得刀。 持入房坐床。 以自割咽。 是相识比丘。 过五六日已生疑。 是病人持刀入房。 五六日不出。 不还我刀。 为作何等。 即入房看。 见病比丘死刀在地。 是比丘作是念。 是病人死。 是我因缘。 若彼索刀。 我不与者则不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从今日不应令病人得刀。 若令得刀得突吉罗。 有比丘。 常入出一居士舍。 是比丘早起著衣持钵入居士舍。 居士行不在。 其妇为敷座处。 坐已共相问讯。 小默然已语比丘言。 共作淫欲来。 比丘言。 莫作是语。 汝夫甚恶。 妇言。 我能令善。 比丘出后。 即与夫毒药。 是居士食即死。 后时比丘。 著衣持钵复到居士舍。 是妇与敷坐处。 坐已共相问讯。 小默然已语比丘言。 共作淫欲来。 比丘言。 姊莫作是语。 我断淫欲人。 彼言。 汝先何不语我是断淫欲人。 我为汝故杀夫。 而今方言我断淫欲人耶。 比丘言。 我不教汝杀夫。 彼言。 汝先言。 我夫甚恶。 比丘言。 我但言。 汝夫恶性。 不教汝杀。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有一比丘。 常入出一居士舍。 是比丘中前著衣持钵入居士舍。 居士病。 妇语比丘言。 共作淫欲来。 比丘言。 汝夫病。 云何作是语。 答言。 我能令无病。 比丘出后。 妇即以毒药杀夫。 比丘后时。 复著衣持钵到其舍。 妇言。 作淫欲来。 比丘言。 我断淫欲人。 汝莫作是语。 其妇言。 我为汝故杀夫。 汝今云何方言我断淫欲人。 比丘言。 我不教汝杀夫。 我言。 汝夫病云何作此言。 是比丘生疑。 以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比丘杀心打人。 是人若死。 得波罗夷。 若不死得偷兰遮。 比丘以杀心打人。 是人未死顷。 比丘若狂若返戒。 得偷兰遮。 比丘嗔母堕胎若母死。 得波罗夷。 若儿死得偷兰遮。 若俱死得波罗夷。 俱不死得偷兰遮。 若嗔儿故堕母胎。 若儿死得波罗夷。 若母死得偷兰遮。 若俱死得波罗夷。 俱不死得偷兰遮。 比丘堕他胎若动胎。 是人死已产出。 得波罗夷。 若胎是鬼。 死已产出。 得偷兰遮。 若胎是畜生。 死已产出。 得波夜提。 比丘尼亦如是。 有一比丘病。 语看病人言。 我欲得苏毗罗浆。 看病人即与饮已便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有一梵志病疥瘙。 到诸比丘所言。 我若得苏毗罗浆当得差。 比丘言。 汝是贫穷乞儿腹中常空。 何故生此疮。 答言。 我曾有是疮。 饮是浆得差。 比丘与浆。 饮已便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有一人。 贯在木头极受苦恼。 有一冢间比丘。 到死人处观无常。 见此人。 此人语比丘言。 我得苏毗罗浆。 当得活。 比丘即与。 饮已便死。 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有一人。 被截手足著只桓堑中。 诸比丘尼为听法故来到只桓。 闻是人啼哭声。 女人轻躁便往就观。 共相语言。 若有能与是人药。 使得时死者。 则不久受苦恼。 中有一愚直比丘尼。 与苏毗罗浆。 是人即死。 诸比丘尼语言。 汝得波罗夷。 是比丘尼言。 何以故。 答言。 汝若不与是人浆。 是人不死。 是比丘尼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与。 比丘尼言。 我欲令早死不久受苦故与。 佛言。 是人死时。 汝即得波罗夷。 阿罗毗国僧房中起新舍。 比丘在上作。 手中錾堕木师头上便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从今日作应一心好观下。 复有阿罗毗国僧房中起新舍。 比丘在上作。 斧堕杀木师。 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从今日作应一心好观下。 复有阿罗毗国僧房中起浴室。 挽材上。 比丘少材重。 捉不禁。 材堕杀木师。 诸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 比丘言。 人少材重。 力不禁故失材。 佛言。 无罪。 从今日当一心好观下。 复有阿罗毗国作治浴室。 故挽梁上。 比丘少梁重。 捉不禁故。 梁堕杀木师。 诸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 比丘言。 诸比丘少材梁重。 捉不禁故失。 佛言。 无罪。 从今日作当一心观。 莫令杀人。 若人少不应挽重材。 阿罗毗国覆浴室故。 囊盛泥牵上。 绳断杀木师。 诸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从今日作应好用心。 莫令杀人。 有一比丘。 山上坐禅。 更有一比丘。 在上推石。 堕坐禅比丘头上即死。 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从今日欲推石时。 当唱言。 石来石来。 有一比丘。 在牛群中行。 有恶牸牛。 逐欲触比丘。 比丘走堕一小儿上。 小儿即死。 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从今日应安详牛群中行。 有一比丘。 病久羸瘦脊偻。 作是念。 我何用是活。 今可自投深坑死。 即自投坑。 坑中先有野干啖死人。 比丘堕上。 野干死。 比丘脊便得直。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夜提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从今日莫以小因缘便自杀。 有一比丘暖坐处坐。 以衣自覆。 有余比丘唤言。 起起。 是比丘言。 勿唤。 我起我起便死。 余比丘复重唤言。 起起。 便即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比丘狂以杀心打他。 若是人死得波罗夷。 若不死得偷兰遮。 有一比丘病久。 看病比丘看视故。 作是念。 我看来久。 是病人不死不差。 今不能复看。 置令死。 是看病人便不看故。 病人便死。 是看病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有一比丘病。 多有衣钵财物。 看病人瞻视来久。 作如是念。 我今不能复看。 置令死。 财物当入众僧分。 更不看故。 病人便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有一比丘。 食不消故。 以厚衣被自缠裹坐一处。 有余比丘来唤言。 起。 答言。 莫唤。 我起我起当死。 有余比丘。 重唤言。 起起。 便即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有一比丘。 痈疮未熟。 有一比丘来破。 是比丘即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若痈疮未熟破人死。 得偷兰遮。 若破熟痈死无罪。 有一比丘病。 看病人久来与求随病饮食。 不能得。 语病人言。 我久为汝求随病饮食。 不能得。 今趣得食便啖。 是病人趣得食。 食故便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有一比丘病。 看病人为多求药。 而不能得。 是看病人到病人所言。 我为汝故求随病药。 而不能得。 汝今趣得药当服。 是病人趣得便服即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若趣与药死者。 得偷兰遮。 若与随病药死无罪。 有一比丘病。 语看病人言。 汝扶我起。 扶我坐。 与我著衣。 扶我出房坐。 与我洗浴。 与我著衣。 将我日中。 将我阴中。 还将我房中。 令我坐。 令我卧。 是比丘即便死。 看病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坐禅比丘睡。 行禅比丘。 以法杖触令觉。 即便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是比丘刀风发。 若触若不触。 必当死故。 无罪。 坐禅比丘睡。 行禅比丘以绵鞠掷令觉。 即便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是比丘刀风发。 若掷若不掷。 必当死故。 无罪。 坐禅比丘睡。 有一比丘。 持水灌头令觉即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是比丘刀风发。 若灌若不灌。 必当死故。 无罪。 十七群众中有一小儿喜笑。 诸比丘捉击攊。 令大笑故便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 答言。 以戏笑故击攊。 大笑故便死。 佛言。 无罪。 从今日不应击攊人。 若击攊得波夜提。 有一居士得新谷新菜。 先与众僧后自啖。 有一阿兰若比丘。 常入出此居士舍。 是阿兰若。 中前著衣持钵入居士舍。 至坐处坐共相问讯。 是居士见阿兰若。 作是念。 是新谷新菜。 当与此阿兰若。 不与众僧。 即持与阿兰若比丘。 诸比丘生念。 此居士常得新谷新菜。 先与众僧然后自食。 今岁何以不与众僧耶。 诸比丘自相问言。 谁是彼舍入出比丘。 有比丘言。 有一阿兰若比丘。 常入出其舍。 必当是彼所遮。 诸比丘言。 唤是阿兰若比丘来。 此比丘来已。 诸比丘语言。 某甲居士。 岁岁常持新谷新菜。 先与众僧然后自食。 今岁不与。 必是汝遮。 答言。 我何故遮。 诸比丘言。 此比丘不肯直首。 当以两木压取其辞。 压时便死。 诸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有一居士。 常与众僧安居衣。 有一阿兰若比丘。 常入出其舍。 是比丘中前著衣持钵入居士舍。 至坐处坐共相问讯。 居士见已作是念。 是衣我当与是阿兰若。 不与众僧。 念已即持衣与是比丘。 诸比丘作如是念。 某甲居士。 常与众僧安居衣。 今岁何故不与。 共相问言。 谁是彼舍常入出比丘。 有比丘言。 有一阿兰若比丘。 常入出其舍。 必是阿兰若所遮。 诸比丘言。 唤是比丘来。 来已诸比丘问言。 某甲居士。 岁岁常与安居僧衣。 今岁不与。 必是汝遮。 答言。 我何以故遮。 诸比丘言此比丘必不肯直首。 当掷著池中。 著时即死。 诸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有一乞食比丘。 中前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 游行时到一多人闹处门中。 掷衣。 角触木杵。 木杵倒压杀一小儿。 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从今日乞食时当一心观前后。 有一乞食比丘。 中前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 游行诸处到一婆罗门舍。 是舍主。 晨朝洗头洗身著新白衣。 在中门间座。 上坐比丘在门下立弹指。 婆罗门闻弹指声。 即出看。 见比丘即生恶心。 作是念。 我未祠天。 未祠亡父母亲里。 秃道人著坏色弊衣。 断种人先来从我乞食。 以嗔心推胸令去。 比丘倒一小儿上。 小儿即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从今日乞食时。 当一心观前后。 有一比丘。 有拍病咒术。 拍一人颊。 即时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从今日欲拍时当徐徐莫令死。 有一比丘。 食时噎。 一比丘与槌颈。 所噎食并血来出。 即时便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从今日当安徐槌。 但令食出。 莫令死。 迦留陀夷常入出一家。 中前著衣持钵往到其舍。 是家有妇人乳儿。 早起持儿著床上。 以白[疊*毛]覆舍去。 迦留陀夷门下立弹指。 妇人出看。 见迦留陀夷言。 大德坐此床。 迦留陀夷不观。 便坐小儿上。 小儿大唤。 妇人言。 此中有小儿有小儿。 迦留陀夷身重。 坐时小儿即死肠出。 迦留陀夷作是事已。 还到寺中语诸比丘。 我今日作如是事。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作是事。 世尊。 我先不观是床便坐。 佛言。 无罪。 从今日床榻坐处。 当好看然后坐。 若不看坐。 得突吉罗。 偷罗难陀比丘尼亦如是。 复有父子二比丘。 共游行憍萨罗国。 欲诣舍卫城。 日暮是中有险道未度。 儿语父言。 是中有险道。 当疾行过。 即从儿语疾行即乏死。 儿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并逆罪耶。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以何心语。 儿比丘言。 日暮恐不过险道。 我以恩爱心语令疾行。 疾行时乏死。 佛言。 无罪。 从今日莫以小因缘故日暮险道中行。 若已入险道。 老比丘所担物。 年少比丘应代担。 应语言。 我若前去。 汝当于后来。 是时诸比丘便生疑。 云何比丘杀父。 不得波罗夷及逆罪耶。 佛知诸比丘心所念。 为说本生。 语诸比丘。 有过去世。 有秃头染衣人。 共儿持衣诣水边。 浣诸衣已绞捩晒卷牒。 盛著囊中持复道还归。 尔时大热眼闇。 道中见一树。 便自以衣囊枕头下睡。 有蚊子来饮其头血。 儿见已嗔作是念。 我父疲极睡卧。 是弊恶婢儿蚊子。 何以来饮我父血即持大棒欲打蚊子。 蚊子飞去。 棒著父头即死。 时此树神说偈言。 宁为智者仇  不与无智亲  愚为父害蚊  蚊去破父头佛语诸比丘。 谓彼时秃染衣人。 岂异人乎。 莫作是观。 即此长老比丘是也。 尔时儿者。 今此比丘是。 尔时此儿虽杀父而不得逆罪。 今杀父亦不得波罗夷及逆罪。 十诵律卷第五十八<<[51][52][53][54][55][56][57][58][59][60] . .. >> 十诵律卷第五十九(第十诵之四)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比尼诵杀戒之余有父子二比丘。 游行憍萨罗国。 欲到舍卫国。 至一无僧伽蓝聚落中。 儿语父言。 今于何处宿。 父言。 此聚落中宿。 儿言。 此聚落中白衣住处。 若我在中宿与此何异。 父言。 当何处宿。 儿言。 当此空地宿。 父言。 此中有虎畏。 若我睡时汝当莫睡。 答言尔。 父即卧睡。 有鼾声。 虎闻便来啮父头。 父便大唤。 儿看见父头破。 父因是即死。 儿比丘生疑。 父由我故死。 父欲在聚落中宿。 我若用父教者。 父则不死。 我欲空地卧故令父死。 我将无得波罗夷并逆罪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应当大唤然火怖虎令去。 比丘以杀心。 遣使杀某甲人。 是人若死。 是比丘得波罗夷。 若不死得偷兰遮。 有比丘。 杀一猕猴。 诸比丘言。 汝得波罗夷。 是比丘言。 何以故。 诸比丘言。 猕猴似人。 若杀与人何异。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波逸提。 诸比丘游行憍萨罗国。 向舍卫城。 见一空寺入中观看。 见卧具床榻釜镬盆器斗斛瓶瓮众僧生活物。 无所乏少。 自相谓言。 我等何不是中安居。 余比丘告言。 随意。 是中安居已立制。 我等三月过不自恣。 到八月当自恣。 夏末月布施物我等当得。 夏末八月贼发时。 贼作是念。 何处有不须器仗斗战而得钱物耶。 作是念已共相谓言。 当夺沙门释子物。 贼即来围绕是寺。 是僧中有比丘。 得神通力。 亦有本是大力士。 及本是大射家子。 是诸比丘作是念。 我等以好心出家。 不应与贼共斗。 作是念已默然住。 贼来劫夺衣被令皆裸露。 诸佛常法。 二时大会集诸弟子。 一春末月。 二夏末月。 春末月。 诸方处处国土诸比丘来至佛所。 佛与我等说法。 我等三月安居中。 当念修习。 是初大会。 为听法故夏末月。 自恣竟作衣毕。 持衣钵到佛所。 作是念。 我等久不见佛世尊。 是第二大会。 为见佛故。 是被贼比丘。 自恣已作衣竟。 持衣钵向舍卫。 到佛所顶礼佛足。 在一面坐。 诸佛常法。 客比丘来。 以软语劳问。 如是言。 汝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乏。 道路不疲耶。 尔时佛以如是语劳问诸比丘。 汝忍不足不。 安乐住不。 乞食不乏。 道路不疲耶。 诸比丘言。 世尊我等忍足安乐住。 乞食不乏道路不疲。 具以上事向佛广说。 佛即以是因缘故集僧。 集僧已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 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 汝等贼来时。 应作大音声击钟振铃令贼怖畏。 诸比丘从佛闻是事。 见是过罪。 后岁还本处安居。 安居已还复立制。 我等不应三月自恣。 当到八月自恣。 为夏末月得安居施物用故。 夏末八月如本贼发时。 贼作是念。 何处当有不须器仗斗战而得钱物耶。 作是念。 沙门释子不与人斗。 我当往劫取财物。 念已即往围绕僧房。 诸比丘先备防贼具。 贼来已即入房舍。 闭门下店上楼阁上。 作大音声恐怖诸贼。 击钟振铃。 有二比丘。 闇中掷石恐怖。 石堕杀贼。 是两比丘自相谓言。 我与汝俱放石。 不知谁石杀贼。 即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放石时应唱言。 石下石下(第三波罗夷竟)。 大妄语戒佛在毗耶离婆求沫河边。 佛与婆求沫河诸比丘结戒言。 先作无罪。 是诸比丘作是念。 我等多时空无过人法妄语。 不知何者是先何者非先。 心生疑悔。 是事白佛。 佛言。 未结戒前婆求沫诸比丘一切时不犯。 是故先作无罪。 比丘人前作非人想。 自说得过人法。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人中生人想。 得波罗夷。 人中生非人想。 得波罗夷。 人中生疑。 得波罗夷。 非人中生非人想。 得偷兰遮。 非人中生人想。 得偷兰遮。 非人中生疑。 得偷兰遮。 有比丘。 居士前自称得过人法。 是居士不解。 居士言。 大德何所道。 比丘言。 置不须问。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波罗夷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波罗夷。 得偷兰遮。 有人问比丘言。 汝是阿罗汉不。 汝应受上座上水上供养不。 若默然受。 得偷兰遮。 人问比丘言。 汝是婆罗门除灭恶法不。 若默然受。 得偷兰遮。 人问比丘言。 汝好守六根门不。 若默然受。 得偷兰遮。 人问比丘言。 汝若是阿罗汉便受是衣被。 若默然受。 得偷兰遮。 饮食汤药资生之物亦如是。 比丘常入出一居士家。 是比丘中前著衣持钵到是居士舍。 居士出在门下立言。 若是阿罗汉。 入我舍坐处坐。 手受水受饮食。 受已咒愿。 咒愿已去。 若是比丘默然入坐。 饮食咒愿。 咒愿已去时得偷兰遮。 有一比丘常入出一居士家。 是比丘中前著衣持钵到其舍。 居士出在门下立言。 大德。 若是阿罗汉便入。 比丘言。 我非阿罗汉。 若听入当入。 若居士听入无罪。 坐处坐受水饮食咒愿出门亦如是。 一时目连语诸比丘。 从阿鼻地狱乃至阿迦尼吒天。 我能于中遍至。 身自在来往。 诸比丘言。 目连。 汝何有此事。 声闻弟子身通。 极远能至梵世。 汝空无过人法故妄语。 汝目连灭摈驱出。 是事问佛。 佛语诸比丘言。 汝等莫说目连是事罪过。 何以故。 若人依初禅。 善修习如意足得神通。 是人则能从阿鼻地狱乃至阿迦尼吒天。 身自在往来。 若比丘依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亦如是。 目连比丘依四禅。 善修如意足得大神通。 若欲从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 于中身得往反自在。 目连语实无罪。 又一时目连语诸比丘言。 从阿鼻地狱乃至阿迦尼吒天。 其中众生所有音声。 我以天耳皆悉能闻。 诸比丘言。 目连汝何有此事。 声闻弟子天耳。 极远能闻上至梵世。 汝目连空无过人法妄语。 汝目连灭摈驱出。 是事问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是事过罪。 何以故。 若有依初禅得天耳。 是人则能从阿鼻地狱乃至阿迦尼吒天。 其中音声自在能闻。 若比丘依第二第三第四禅亦如是。 目连比丘依四禅。 善修天耳通。 若欲闻阿鼻地狱乃至阿迦尼吒天其中众生所有音声。 皆悉能闻。 目连实语无罪。 又一时目连语诸比丘言。 从阿鼻地狱乃至阿迦尼吒天。 其中众生所有心念。 我能悉知。 诸比丘言。 目连。 汝何有是事。 声闻弟子极远能知乃至梵世。 汝空无过人法故妄语。 汝目连灭摈驱出。 是事问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是事过罪。 何以故。 若比丘依初禅。 善修知他心通。 是人则能从阿鼻地狱乃至阿迦尼吒天。 其中众生所有心念。 皆悉能知。 若比丘依第二第三第四禅亦如是。 目连比丘。 依四禅善修他心通。 若欲知从阿鼻地狱乃至阿迦尼吒天其中众生所有心念。 皆悉能知。 目连语实无罪。 又一时目连语诸比丘。 从阿鼻地狱乃至阿迦尼吒天。 其中众生宿命。 我悉能知。 诸比丘言。 目连。 汝何有此事。 声闻弟子宿命通。 极远能知从阿鼻地狱乃至梵世。 汝空无过人法故妄语。 汝目连灭摈驱出。 是事问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是事过罪。 何以故。 若比丘依初禅善修宿命通。 是人则能从阿鼻地狱乃至阿迦尼吒天。 其中众生所有宿命。 皆悉能知。 若比丘依第二第三第四禅亦如是。 目连比丘。 依四禅善修宿命通。 若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 其中众生所有宿命。 皆悉能知。 目连语实无罪。 又一时目连语诸比丘。 从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 其中所有众生死此生彼。 我以天眼悉能见之。 诸比丘言。 汝目连。 何有此事。 声闻弟子天眼。 极远能见阿鼻地狱乃至梵世。 汝空无过人法故妄语。 汝目连灭摈驱出。 是事问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是事过罪。 何以故。 若比丘依初禅善修天眼通。 是人则能从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 其中众生死此生彼。 皆悉能见。 若人依第二第三第四禅亦如是。 目连比丘。 依四禅善修天眼通。 若从阿鼻地狱乃至阿迦尼吒天。 其中众生死此生彼。 皆悉能见。 目连语实无罪。 又一时目连语诸比丘言。 若人言求漏尽阿罗汉。 梵行已立所作已办。 舍于重担逮得己利。 尽诸有结正智已得解脱者。 则我身是。 何以故。 我是阿罗汉漏尽。 乃至正智已得解脱。 诸比丘言。 汝何有此事。 得阿罗汉漏尽。 乃至正智已得解脱。 何以故。 目连多事多欲。 目连。 汝空无过人法故妄语。 灭摈驱出。 是事问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是事过罪。 何以故。 若人求实阿罗汉漏尽。 梵行已立所作已办。 舍于重担逮得己利。 尽诸有结。 正智已得解脱者。 目连是也。 何以故。 目连实是阿罗汉漏尽。 乃至正智已得解脱目连语实无罪。 又一时目连语诸比丘。 我见有一众生五百由旬大火焰烧身虚空中来大唤啼哭极受苦切。 诸比丘言。 何处有是众生。 有如是大火焰。 汝空无过人法故妄语。 汝目连灭摈驱出。 是事问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是事过罪。 何以故。 我亦见是众生五百由旬火焰烧身虚空中来大唤啼哭极受苦切。 但不欲向余人说。 何以故。 畏人不信。 若人不信如来语。 长夜受大衰恼。 目连语实无罪。 又一时目连语诸比丘。 我见有一众生。 五百夜叉鬼持五百斧。 经五百日夜斫一肋。 是肋堕海水中。 海即扰浊。 诸比丘言。 目连。 何处有如是众生。 有如是肋。 汝目连。 空无过人法故妄语。 汝目连灭摈驱出。 是事问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是事过罪。 何以故。 我亦见是众生。 五百夜叉鬼持五百斧。 经五百日夜斫断一肋。 堕海水中海即扰浊。 而不欲向人说。 何以故。 畏人不信。 若人不信如来语。 长夜受大衰恼。 目连语实无罪。 又一时目连语诸比丘。 我见一众生。 身如一大木船。 头如酒瓮。 喘息如雷声。 眼睛如憍萨罗大铜釪。 口中出舌如黑云中掣电。 诸比丘语目连言。 何处有此众生。 汝目连。 空无过人法故妄语。 汝目连灭摈驱出。 是事问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是事过罪。 何以故。 我亦见是众生。 身如一大木船。 头如酒瓮。 喘息如雷声。 眼睛如憍萨罗大铜釪。 口中出舌如黑云中掣电。 如来而不欲向人说。 何以故。 畏人不信。 若人不信如来语者。 长夜受大衰恼目连语实无罪。 又一时目连语诸比丘。 北方有池。 名漫陀紧尼。 广长五十由旬。 周围二百由旬。 底布金沙。 八功德水常满其中。 甜美如真蜜。 青黄赤白红紫种种杂色莲花遍覆池上。 种种众鸟哀声相和甚可爱乐。 绕池四边种种花树果树。 诸比丘语目连。 何有如此池。 汝空无过人法故妄语。 汝目连灭摈驱出。 是事问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是事过罪。 何以故。 北方有是漫陀紧尼池。 纵广五十由旬。 周围二百由旬。 底布金沙。 八功德水常满其中。 甜美如真蜜。 青黄赤白红紫种种杂色莲花遍覆池上。 种种众鸟哀声相和甚可爱乐。 绕池四边种种华树果树。 目连语实无罪。 又一时目连在耆阇崛山中。 入虚空无色定。 善取入定相。 不善取出定相。 从三昧起。 闻萨卑尼池岸上大象声。 闻已还疾入三昧。 作是念。 我入三昧中闻是象声。 从三昧起语诸比丘。 我一时在耆阇崛山中。 入虚空无色定。 闻萨卑尼池岸上象声。 诸比丘语目连。 何有此理。 入虚空无色定中。 若见若闻无有是事。 何以故。 若人入无色定。 破坏色相舍离声相故。 汝空无过人法故妄语。 汝目连灭摈驱出。 是事问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是事过罪。 何以故。 目连见先事不见后事。 如来亦见先亦见后。 目连在耆阇崛山中。 入虚空无色定。 善取入定相。 不善取出定相。 是人从三昧起。 闻萨卑尼池岸上象声已。 还疾入虚空无色定。 便谓我入定闻声。 若人入无色定。 若见色闻声。 无有是处。 何以故。 是人破坏色相舍离声相故。 若目连空无过人法故妄语者。 亦无是处。 目连随心想说无罪。 又一时目连在耆阇崛山中。 入识处无色定。 善取入定相。 不善取出定相。 从三昧起。 闻天城中诸天歌声。 闻已还疾入定。 作是念。 我在三昧中闻诸天歌声。 从三昧起语诸比丘。 我一时在耆阇崛山中。 入识处定。 闻天城中诸天歌声。 诸比丘语目连。 何有此理。 入无色定而当见色闻声耶。 何以故。 若人入无色定。 破坏色相舍离声相。 汝空无过人法故作妄语。 汝目连灭摈驱出。 是事问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是事过罪。 何以故。 目连见先事不见后事。 如来亦见前亦见后。 目连在耆阇崛山中。 入识处无色定。 善取入定相。 不善取出定相。 从三昧起。 闻天城中诸天歌声。 闻已还疾入定。 便谓我入定闻声。 若人入无色定。 若见色若闻声。 无有是处。 何以故。 是人破坏色相舍离声相故。 若目连空无过人法故妄语者。 亦无是处。 目连随心想说无罪。 又一时目连在耆阇崛山中。 入无所有处无色定。 善取入定相。 不善取出定相。 从三昧起。 闻阿修罗城中阿修罗伎乐音声。 闻已还疾入定。 作是念。 我在定中闻阿修罗城中伎乐音声。 从定起已语诸比丘。 我一时在耆阇崛山中。 入无所有处无色定。 闻阿修罗城中阿修罗伎乐音声。 诸比丘语目连。 何有此理。 入无色定而当见色闻声耶。 何以故。 若人入无色定。 破坏色相舍离声相。 汝空无过人法故作妄语。 汝目连灭摈驱出。 是事问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是事过罪。 何以故。 目连见先事不见后事。 如来亦见前亦见后。 目连在耆阇崛山。 入无所有处无色定。 善取入定相。 不善取出定相。 从定起闻阿修罗城中伎乐音声。 闻已还疾入定。 便谓我入定闻声。 若人入无色定。 若见色若闻声。 无有是处。 何以故。 是人破坏色相舍离声相故。 若目连空无过人法故妄语者。 亦无是处。 目连随心想说无罪。 又一时目连语诸比丘。 北方有阿耨达池。 纵广五十由旬。 周围百五十由旬。 底有金沙。 八功德水常满其中。 甜美如真蜜。 青黄赤白杂色莲花遍覆水上。 种种众鸟哀声相和如音乐声甚可爱乐。 绕池四边种种花树果树。 善住象王宫殿住处。 有八千象以为眷属。 若转轮圣王出于世时。 八千象中最下小者。 出为象宝给圣王乘。 诸比丘言。 何有此池。 何有此象。 汝空无过人法故妄语。 汝目连灭摈驱出。 是事问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是事过罪。 何以故。 北方有阿耨达池。 纵广五十由旬。 周围百五十由旬。 底有金沙。 八功德水常满其中。 甜美如真蜜。 青黄赤白杂色莲花遍覆水上。 种种众鸟哀声相和如音乐声甚可爱乐。 绕池四边种种花树果树。 善住象王宫殿住处。 有八千象以为眷属。 若转轮圣王出于世时。 八千象中最下小者。 出为象宝给圣王乘。 目连语实无罪。 又一时目连语诸比丘。 外大海内洲有明月山。 婆罗醯马王宫殿住处。 有八千马以为眷属。 若转轮圣王出于世时。 八千马中最下小者。 出为马宝给圣王乘。 诸比丘言。 何有此处。 有如此马。 汝空无过人法故作妄语。 汝目连灭摈驱出。 是事问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是事过罪。 何以故。 外大海内洲有明月山。 婆罗醯马王宫殿住处。 有八千马以为眷属。 若转轮圣王出于世时。 八千马中最下小者。 出为马宝给圣王乘。 目连语实无罪。 又一时诸比丘问目连。 是多浮河水从何处来。 目连答言。 此水从阿耨达池中来。 诸比丘言。 阿耨达池其水甜美。 有八功德。 此水沸热醎苦。 何有此事。 目连。 汝空无过人法故作妄语。 汝目连灭摈驱出。 是事问佛。 佛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过罪。 何以故。 阿耨达龙住处。 去此极远。 是水本有八功德甜美。 经历五百小地狱上来。 是故醎热。 汝等若问目连是水何故醎热。 目连能随相答汝。 目连实语无罪。 又一时目连语诸比丘。 耆阇崛山底有五百由旬池。 池底有金沙。 八功德水充满其中。 甜美如真蜜。 青黄赤白杂色莲花遍覆水上。 种种众鸟哀声相和如音乐声。 绕池四边有种种花树果树。 是摩那斯龙王宫殿。 诸比丘言。 何有是池。 何有是龙。 汝空无过人法故作妄语。 汝目连灭摈驱出。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是事过罪。 何以故。 是耆阇崛山底。 有五百由旬池。 底布金沙。 八功德水充满其中。 甜美如真蜜。 青黄赤白杂色莲花遍覆水上。 种种众鸟哀声相和如音乐声。 绕池四边有种种花树果树。 是摩那斯龙王宫殿。 目连语实无罪。 又一时目连语诸比丘。 三十三天有善法堂。 堂有五百柱。 有一宝柱。 如毫毛许。 不到碠上有宝楼。 是释提桓因坐处。 众花庄严。 其边皆有诸天坐处。 亦以花庄严。 诸比丘语目连。 何有是事。 汝空无过人法故作妄语。 汝目连灭摈驱出。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是事过罪。 何以故。 忉利天上善法堂。 堂有五百柱。 有一宝柱。 如毫毛许。 不到碠上有宝楼。 是释提桓因坐处。 众花庄严。 其边皆有诸天坐处。 亦以花庄严。 目连语实无罪。 又一时目连入定。 见跋耆夜叉与摩伽陀夜叉共斗。 跋耆夜叉破摩伽陀夜叉。 目连从三昧起语诸比丘。 跋耆人当破摩伽陀人。 后阿阇世王。 善将兵众破跋耆人诸比丘语目连。 汝先言跋耆人当破摩伽陀人。 而今摩伽陀人破跋耆人。 汝空无过人法故妄语。 汝目连灭摈驱出。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是事过罪。 何以故。 目连见前不见后。 如来见前亦见后是跋耆夜叉与摩伽陀夜叉共斗。 跋耆夜叉破摩伽陀夜叉。 尔时跋耆人亦破摩伽陀人。 后阿阇世王。 更集兵众共战得胜目。 连随心想说无罪。 目连又复入定。 见摩伽陀夜叉与跋耆夜叉共斗。 摩伽陀夜叉破跋耆夜叉。 目连从三昧起语诸比丘。 摩伽陀人当破跋耆人。 后战时跋耆人破摩伽陀人。 诸比丘语目连。 汝先言摩伽陀人当破跋耆人。 而今跋耆人破摩伽陀人。 汝空无过人法故妄语。 汝目连灭摈驱出。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是事过罪。 何以故。 目连见前不见后。 如来见前亦见后。 是摩伽陀夜叉。 与跋耆夜叉共斗得胜。 破跋耆夜叉。 尔时摩伽陀人亦破跋耆人。 后跋耆人更集兵众共斗得胜。 目连随心想说无罪。 目连常入出一居士舍。 又一时目连中前著衣持钵入其舍。 居士与敷坐处共相问讯。 是家中有妊身妇人。 檀越问目连。 大德。 是妇为生男为生女。 目连答言。 生男。 语已便去。 更有一梵志来入其舍。 主人问言。 此妇人为生男为生女。 梵志言。 生女。 是妇人便生女。 诸比丘语目连。 汝先说某居士舍妇人生男。 今乃生女。 汝空无过人法故妄语。 汝目连灭摈驱出。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是事过罪。 何以故。 目连见前不见后。 如来见前亦见后。 尔时此儿是男。 后转根为女。 目连随心想说无罪。 目连后相生女亦如是。 又一时大旱无雨。 目连入定见。 却后七日天当大雨。 满诸沟坑。 城邑聚落。 悉闻此言皆大欢喜。 国中人民皆舍众务覆屏盖藏。 各各屈指过筹数日。 到第七日雨风尚无。 何况雨耶。 诸比丘语目连。 汝言七日天当大雨满诸沟坑。 今雨风尚无。 何况雨耶。 汝空无过人法故妄语。 汝目连灭摈驱出。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目连是事过罪。 何以故。 目连见前不见后。 如来见前亦见后。 七日有大雨下。 有罗睺阿修罗王。 以手接去置大海中。 目连随心想说无罪。 长老莎伽陀语诸比丘。 我入禅定。 能令从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满其中火。 诸比丘言。 何有是事。 声闻弟子能作大火。 从阿鼻地狱极至梵天。 汝空无过人法故妄语。 汝莎伽陀灭摈驱出。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莎伽陀是事过罪。 何以故。 若比丘依初禅。 修如意足得神通。 是比丘则能从阿鼻地狱至阿伽尼吒天。 自在能满中火。 若比丘依第二第三第四禅亦如是。 莎伽陀依止四禅。 善修如意足得大神通。 若念从阿鼻地狱至阿迦尼吒天自在能满中火。 莎伽陀语实无罪。 长老输毗陀语诸比丘。 我能一念中识宿命五百劫事。 诸比丘语输毗陀。 何有是事。 声闻弟子一念中。 极多能知一世。 汝空无过人法故妄语。 汝输毗陀灭摈驱出。 佛闻是事语诸比丘。 汝等莫说。 输毗陀是事过罪。 何以故。 是输毗陀前身。 从无想天命终。 来生此间。 无想天寿五百劫以是故说一念中知五百劫。 输毗陀随心想说。 无罪(四波罗夷竟略问僧残不定舍堕单提悔过此五篇略问不问众学七灭诤也)。 僧伽婆尸沙初佛在舍卫国。 因迦留陀夷结戒。 先作无罪。 长老迦留陀夷。 作是念生疑。 我多时出精。 不知何时是先是不先。 是事白佛。 佛言。 未结戒前善男子迦留陀夷一切时出精不犯。 故言先作无罪。 一比丘身不动便出精。 心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是事问佛。 佛言。 无罪。 毗舍佉鹿子母。 信众僧两手接足头面作礼。 次到迦留陀夷接足作礼。 迦留陀夷即失精堕其头上。 优婆夷小却两手拭精。 欢喜唱言。 我得大利。 我诸同学。 有如是多淫欲人。 亦能断欲修梵行。 迦留陀夷生疑。 我将无得僧迦婆尸沙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若有如是多欲比丘。 应当裹系。 有一比丘洗浴时失精。 心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有比丘。 洗浴时余比丘与摩身即时失精。 心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佛言。 无罪。 有一比丘。 摩触男根时失精。 心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佛言。 若逆摩失精。 得僧伽婆尸沙。 若顺摩为覆故失精无罪。 有一比丘。 邪念故失精。 心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佛言。 无罪。 有一比丘见端正女色便失精。 心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佛言。 无罪。 有比丘。 若为女人捉手捉脚捉膝捉[跳-兆+專]故比丘失精心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佛言。 无罪。 有比丘。 为母抱捉呜说邪语。 是比丘失精。 心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佛言。 不得僧伽婆尸沙。 得突吉罗。 姊妹本二先私通妇亦如是。 有比丘。 于新死女人胀女人青瘀女人臭烂女人啖残女人血涂女人干枯女人胀坏女人骨女人身上出精。 得僧伽婆尸沙(初僧伽婆尸沙竟)。 佛因迦留陀夷结戒。 先作无罪。 是迦留陀夷作是念生疑。 我多时摩触女人身。 不知何时是先是不先。 是事白佛。 佛言。 迦留陀夷。 未结戒前摩触女人身一切时不犯。 故名先作无罪。 有比丘。 人女中生非人女想摩触。 后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是事白佛。 佛言。 若人女中生人女想摩触。 得僧伽婆尸沙。 人女中生非人女想摩触。 僧伽婆尸沙。 人女中生疑摩触。 得僧伽婆尸沙。 非人女中生非人女想摩触。 偷兰遮。 非人女中生人女想摩触。 偷兰遮。 非人女中生疑摩触。 得偷兰遮。 比丘以脚蹋触女人身。 得突吉罗。 若女人以脚蹋触比丘身无罪。 比丘捉女衣得突吉罗。 若女人捉比丘衣无罪。 比丘捉女人鬓。 捉发花捉真珠捉耳璎珞捉耳珰捉如是等女人庄严具。 偷兰遮。 有女人。 与比丘泻水。 水流不断。 比丘于是女人生邪心。 即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僧伽婆尸沙。 得偷兰遮。 比丘为母抱捉鸣说邪语。 心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僧伽婆尸沙。 得突吉罗。 姊妹本二先私通妇亦如是。 有比丘。 于新死女人胀女人青瘀女人臭烂女人啖残女人血涂女人干枯女人胀坏女人骨女人摩触。 得偷兰遮(第二僧伽婆尸沙竟)。 佛因迦罗比丘鹿子儿结戒。 先作无罪。 是比丘生疑。 我多时媒嫁。 不知何时是先是不先。 是事白佛。 佛言。 未结戒前迦罗比丘一切时媒嫁不犯。 故名先作无罪。 有比丘。 常入出一家中。 是比丘一时中前著衣持钵至居士舍。 与坐处坐已共相问讯。 居士小默然已语比丘言。 汝能语某甲女人至我边不。 比丘言。 我能语彼不能还答汝。 居士言。 云何知此事得成以不。 比丘言。 我当令比丘在某处立。 是比丘作是语已出居士舍。 见一比丘语言。 汝小住此中。 彼比丘言。 住此何为。 答汝但住莫问。 是比丘留彼比丘已便去。 居士出便见彼比丘住所期处。 语言。 善哉善哉我事得成。 彼比丘言。 得成何事。 居士答言。 何用问为。 此是期处。 先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僧伽婆尸沙。 得偷兰遮。 有比丘。 常入出一家。 是比丘一时中前著衣持钵到居士舍。 居士与坐处坐已共相问讯。 居士小默然已语比丘言。 汝能语某甲女来不。 答言能。 比丘往语女人。 女人言。 我不须是事。 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僧伽婆尸沙。 得偷兰遮。 有夫妇。 相嗔不和合。 有一比丘。 常入出其家。 是比丘中前著衣持钵到其舍。 与坐处坐已共相问讯。 是比丘令二人忏悔。 是二人忏悔已和合行欲。 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是事白佛。 佛言人有三种妇。 一用财得。 二礼法得。 三破坏得。 是三种妇。 若作券言非我妇。 礼法未断犹故出入。 未唱言非我妇。 比丘和合是妇。 得偷兰遮。 是三种妇。 若作券言非我妇。 礼法已断不复出入。 而未唱言非我妇。 尔时比丘和合。 得偷兰遮。 是三种妇。 若已作券言非我妇。 礼法已断不复出入。 已唱言非我妇。 尔时比丘媒合。 得僧伽婆尸沙。 一比丘常入出一家。 是比丘中前著衣持钵到居士舍。 与坐处坐已共相问讯。 居士小默然已语比丘言。 汝能语某甲淫女来不。 比丘言。 我当语。 即往语是淫女来向居士。 道中为余人将去。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僧伽婆尸沙。 得偷兰遮。 有一比丘。 常入出一居士家。 是比丘中前著衣持钵到居士舍。 与坐处坐已共相问讯。 居士小默然已语比丘言。 汝能语某甲女人来不。 比丘言能。 即往语。 是女人庄严身欲往。 夫即来入。 以是因缘不得去。 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僧伽婆尸沙。 得偷兰遮。 有一比丘。 入出一家。 是比丘中前著衣持钵到是居士舍。 与坐处坐已共相问讯居士小默然已语比丘言。 汝能语某甲女人来不。 比丘言能。 即往语。 女人便许。 是女人生念。 我至彼必不得睡。 今先睡已当往。 女人睡至地了。 竟不得去。 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僧伽婆尸沙。 得偷兰遮。 有一居士。 贪著一女人。 至此女人所言。 听我作淫欲。 女人答言。 我今懅。 居士言。 我云何知汝闲时。 女人言。 有一比丘。 常入出我舍。 我遣是比丘打汝背。 当知我闲。 是比丘中前著衣持钵至其舍。 与坐处坐已共相问讯。 女人语比丘言。 往打某甲居士背。 比丘言。 何以故。 女人言。 但往打莫问。 比丘即往以拳打居士背。 居士言。 事成已。 比丘言。 何所成。 居士言。 是期事也。 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僧伽婆尸沙。 得偷兰遮。 有一比丘。 常入出一家。 是比丘中前著衣持钵到居士舍。 与坐处坐已共相问讯。 居士小默然已语比丘言。 大德。 能语某甲女人来不。 比丘言。 我等不应作使。 汝急欲见者。 当为众僧作会。 我当请是女人来。 居士即与比丘会直。 比丘以是直与众僧作会。 请是女人来。 居士于中得共女人作淫欲。 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僧伽婆尸沙。 得偷兰遮。 有一估客妇。 甚有容色。 有一居士。 欲共私通彼妇不从。 其夫命终。 有小因缘。 居士不听余人出入其舍。 其母问其女言。 颇有方便可得使人出入不。 女言有。 母问。 是谁。 答彼居士为我故数数遣信。 欲共我通。 我不从。 母言。 汝可从其意。 以汝故令多人得乐。 女言。 当使谁语。 母言。 可使常入出比丘语。 有一比丘。 常入出其家。 中前著衣持钵入其舍。 与坐处坐已。 共相问讯已问言。 大德。 能语某甲居士如是如是事不。 答言能。 即往语。 居士便往。 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僧伽婆尸沙。 得偷兰遮。 有一居士。 作僧坊。 常供给是处衣被饮食汤药资生所须。 是居士后少时便死。 更无人供给是处衣被饮食汤药资生所须。 有一比丘。 到是居士妇边语言。 汝何以不供给是处众僧衣被饮食汤药资生所须。 居士妇言。 大德。 是居士福德勇健。 本所供给皆是其力。 大德。 汝若能令某甲居士此间处分作务。 若尔可得供给。 比丘即到彼居士边语言。 汝能与某甲居士妇。 在外处分作务不。 彼居士言。 我家自多事处分不遍。 比丘言。 为受为供养塔僧人故。 是居士信佛法僧故便言。 能。 是居士常入出。 与居士妇和合。 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有一居士。 作僧房。 常供给是处衣被饮食汤药资生所须。 是居士妇死。 更无有人供给是处衣被饮食汤药资生所须。 有一比丘。 到居士所语言。 汝何以不复供给僧房中诸比丘衣被饮食汤药资生所须。 居士言。 大德是妇有大福德。 本所供给皆是其力。 汝若能令某甲居士妇修理我家内事处分者。 可得供给。 比丘即到居士妇边语言。 汝能与某甲居士。 在内修理家事不。 居士妇言。 大德。 我家中自多事务。 处分不遍。 比丘言。 为受为供养塔僧人故。 是居士妇信佛法僧故。 便言能。 是妇常入出故。 与居士共和合。 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是事白佛。 佛言。 无罪。 有一比丘。 常入出一家。 是比丘中前著衣持钵到居士舍。 与坐处坐共相问讯。 小默然已。 居士语比丘言。 大德。 汝能语某甲女人来不。 答言能。 即往语彼女人。 居士及彼女人俱时得病。 不得和合。 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僧伽婆尸沙。 得偷兰遮。 有一比丘。 常入出一家。 是一比丘中前著衣持钵入是舍。 舍主妇人与坐处坐。 共相问讯小默然已。 妇人语比丘言。 大德。 汝能语某甲居士来不。 答言能。 即往语妇人及居士俱得病。 不得和合。 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僧伽婆尸沙。 得偷兰遮。 有比丘。 常入出一家。 是比丘中前著衣持钵入是舍。 居士与坐处坐。 共相问讯小默然已。 语比丘言。 大德。 汝能为我儿故。 语某甲居士。 与我儿若姊若妹若女不。 答言能。 便往语是居士儿及彼女俱时得病。 脊偻狂发更嫡余人。 是比丘生疑。 我将无得僧伽婆尸沙耶。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得僧伽婆尸沙。 得偷兰遮。 比丘问佛。 如人有可信语优婆塞。 非人亦当有耶。 佛言有。 得道天是。 又问。 人女有可信语优婆夷。 非人女亦当有耶。 佛言有。 得道天女是。 比丘语余人。 我能虚空中结加趺坐。 是比丘空无是事。 得波罗夷。 又言。 我能变一身为多身。 多身还为一身。 我以智慧。 若现事不现事。 皆能通达。 墙壁山树能过无碍。 出没地中如出入云。 履水如地凌虚如鸟。 是日月有大威德。 我能不动以手摩扪。 乃至梵世往来。 自在。 是事若空无实。 得波罗夷。 比丘问佛。 颇有比丘作不净衣著不得波逸提耶。 佛言有。 若衣经净纬不净。 纬净经不净。 若二俱不净。 不净者。 若骆驼毛牛毛羖羊毛若杂织。 著如是不净衣。 得突吉罗。 问毗尼中说。 比丘不应畜长发。 若头上有疮。 当云何。 佛言。 以剪刀剪却。 问比丘得净食。 以疑心啖。 作是念。 此食为净为不净。 得何罪耶。 佛言。 得突吉罗。 问颇有比丘为女人说法。 过五六语不得波逸提耶。 佛言有。 若作书若手示相若遣使与天女龙女夜叉饿鬼女毗舍遮女鸠槃荼女罗刹女说法过五六语。 得突吉罗。 问颇有比丘过第三重覆舍不得波逸提耶。 佛言有。 若先作舍以板随意覆。 问颇有比丘与女人期共道行不得波逸提耶。 佛言有。 比丘与天女期共道行。 若龙女夜叉女饿鬼女毗舍遮女鸠槃荼女罗刹女期共道行。 得突吉罗。 问云何漱口。 佛言。 以水著口中三回转。 是名漱口。 问颇有比丘别众食不得波逸提耶。 佛言有。 若虚空中食是。 问颇比丘啖食得波罗夷耶。 佛言有。 若以盗心食是。 问颇有比丘食家中坐不得波逸提耶。 佛言有。 若女人受一日戒。 男子不受。 是家中坐。 得突吉罗。 若男子受一日戒。 女人不受。 是家中坐。 亦得突吉罗。 若二俱受一日戒。 是家中坐无罪。 问颇比丘食家中。 独与一女人共坐不得波逸提耶。 佛言有。 若女人受一日戒。 男子不受。 是中坐。 得突吉罗。 若男子受一日戒。 女人不受。 是中坐。 得突吉罗。 若二俱受不犯。 问颇比丘往观军发行不得波逸提耶。 佛言有。 若往观夜叉军。 得突吉罗。 问颇有比丘。 语余比丘言。 共我去至诸家。 当与汝多美饮食。 是比丘后时语彼比丘。 我不喜与汝若坐若语。 我独坐独语乐。 不得波逸提耶。 佛言有。 若未至他舍。 里巷中语令还。 得突吉罗。 若僧坊中语无罪。 问颇有比丘。 无病入白衣舍。 从非亲里比丘尼。 自手受饮食。 不得波罗提提舍尼耶。 答曰有。 若比丘尼自持饮食。 就白衣舍与比丘。 自手受无罪。 问颇比丘尼约敕白衣。 与如是饭如是羹比丘食。 不得波罗提提舍尼耶。 答曰有。 若比丘尼。 是比丘亲里。 劝与食。 比丘不呵而食。 得突吉罗(五段竟)。 十诵律卷第五十九<<[51][52][53][54][55][56][57][58][59][60] . .. >> 十诵律卷第六十(善诵毗尼序卷上)东晋罽宾三藏卑摩罗叉续译五百比丘结集三藏法品第一佛婆伽婆。 在拘尸城娑罗双树间力士住处般涅槃。 拘尸诸力士供养佛身。 是时长老摩诃迦叶。 将五百比丘。 从波婆城。 欲到拘尸城。 二城中间。 尔时有梵志。 持天曼陀罗华。 发拘尸城。 欲诣波婆城。 长老摩诃迦叶问。 汝识我大师不。 答言识。 汝大师娑罗双树间力士住处般涅槃。 今已七日。 诸天世人供养佛身。 我从彼得此天曼陀罗华来。 摩诃迦叶不乐。 诸弟子中有大忧愁者。 有举手哭者。 有躄地者。 皆言。 佛取涅槃一何驶哉。 世间眼灭。 诸比丘有宛转地者。 有心中愁戚者。 有行舍心观诸法相者。 所谓一切无常苦空无我。 此无常相法。 何可得常。 佛在时常说。 一切众生所可乐著不可久保。 皆当别离散坏磨灭。 尔时有一愚痴不善不及老比丘。 发此恶言。 彼长老常言。 应当行是不应行是。 我今快得自在。 所欲便作。 不欲便止。 如是粗言。 唯迦叶独闻。 余无知者。 是诸天神力所隐蔽故。 尔时阎浮提中。 长老阿若憍陈如第一上座。 长老均陀第二上座。 长老十力迦叶阿难和上第三上座。 长老摩诃迦叶第四上座。 摩诃迦叶多知广识。 四部众尽皆恭敬信受其语。 四部众闻摩诃迦叶从波婆城来欲诣拘尸城。 四部众皆出到半道。 奉迎摩诃迦叶。 摩诃迦叶见四部众来。 于道外树下。 敷尼师檀结加趺坐。 四众既到。 头面敬礼。 在一面听其说法。 时大迦叶说种种法。 示教利喜竟。 发遣四众。 还至双树顶结支夷。 大迦叶言。 我正尔当到。 莫燃佛[卄/積]。 我欲礼佛全身。 尔时大迦叶。 与大众俱到顶结支夷。 到已天为开发金棺解撤缠裹。 时大迦叶稽首敬礼佛身。 四部大众亦得礼拜。 又告诸人言。 更以天新绵[疊*毛]。 好缠佛身以新香油。 灌满金棺。 安措佛身而阖棺盖。 更积一切众香杂薪。 以为大[卄/積]。 大迦叶告诸力士。 汝自知时。 诸力士主即燃香薪大[卄/積]。 尔时长老阿难见薪[卄/積]然。 悲恼哽塞即说偈言。 世尊此身  乃至梵天  今在金棺以千[疊*毛]缠  灌以香油  燃以香薪尔时佛[卄/積]燃尽。 大迦叶思惟言。 当云何灭火。 即念应以牛乳灭之。 尔时大迦叶适生此念。 四边自然有牛乳池。 净洁香好。 是时大迦叶。 即取此乳以灭是火而说偈言。 千[疊*毛]缠佛身  以火阇维之  佛之神力故  常一内衣在  最外亦不烧  中者皆燃尽尔时长老摩诃迦叶。 以成治[疊*毛]。 取佛舍利。 与诸力士。 诸力士从长老摩诃迦叶。 取佛舍利。 盛以金瓶。 举著车上。 烧种种香。 持诸幡盖作诸妓乐入拘尸城。 尔时拘尸城中有新论义堂。 扫洒清净香洁无量。 悬缯幡盖散诸杂华。 敷象牙床。 以佛舍利金瓶著上。 阿难先以花香伎乐种种供养。 亦教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供养礼拜。 尔时波婆城中诸力士闻。 佛在拘尸城般涅槃。 念言。 佛亦是我师。 我之所尊。 来从诸人请舍利分。 欲于波婆城中起塔。 烧香悬缯幡盖。 尽世供养。 拘尸城诸力士答言。 佛在我国般涅槃。 我自起塔香华供养。 舍利分不可得。 时遮勒国诸刹帝利姓。 婆蹉婆罗。 罗摩聚落拘楼罗种。 毗[少/兔]国中诸婆罗门。 毗耶离国诸梨昌种。 迦毗罗婆国诸释子。 摩伽陀国主阿阇世王。 韦提希子。 闻佛于拘尸城般涅槃。 今众人以香华伎乐供养舍利。 尔时阿阇世王。 敕其大臣婆罗门婆利沙迦罗言。 汝往到拘尸城诸力士所。 持我言致问无量。 气力安隐身心乐不。 又语诸人。 佛亦我师我之所尊。 今于汝国般涅槃。 请分舍利。 欲于王舍城中起塔供养。 与我者善。 若不见与。 当举兵众以力夺汝。 受敕即严四种兵。 直至拘尸城。 语诸力士言。 摩伽陀国主。 阿阇世王致问无量。 气力安隐身心乐不。 又言。 佛亦我师我之所尊。 在此般涅槃。 来请舍利分。 汝当与我。 我于王舍城起塔供养。 拘尸城诸力士答大臣婆罗门言。 佛在我国土地般涅槃。 我自于此拘尸城起塔供养。 舍利分不得与汝。 大臣婆罗门言。 摩伽陀国主阿阇世王语汝。 汝等以舍利与我者善。 若不见与。 当举四兵以力夺汝。 诸力士言。 我自供养不以与汝。 波婆城力士亦集四兵。 在一面住。 罗婆聚落拘婆罗。 亦集四兵在一面住。 遮勒国诸刹帝利。 亦集四兵在一面住。 毗[少/兔]国诸婆罗门。 亦集四兵在一面住。 毗耶离国诸梨昌。 亦集四兵在一面住。 迦毗罗婆诸释子。 亦集四兵在一面住。 婆罗沙迦罗婆罗门。 更增四兵。 拘尸城一面住。 尔时拘尸城外。 八军围绕。 为舍利故。 各欲夺取。 尔时大众中。 有一婆罗门姓烟。 在八军中。 高声大唱。 拘尸城诸力士主听。 佛无量劫积善修忍。 诸君亦常闻赞忍法。 今日何可于佛灭后为舍利故起兵相夺。 诸君当知此非敬事。 舍利现在。 但当分作八分。 诸力士言。 敬如来议。 尔时姓烟婆罗门。 即分舍利作八分。 分竟复高声大唱。 汝诸力士主听盛舍利瓶。 请以见惠。 欲还头那罗聚落起瓶塔。 华香幡盖伎乐供养。 诸力士答言。 敬从来请。 尔时必波罗延那婆罗门居士。 复以高声大唱。 拘尸城中诸力士主听。 烧佛处炭与我。 欲还我国起炭塔。 华香伎乐供养。 诸力士答婆罗门。 敬从来请。 尔时拘尸城诸力士。 得第一分舍利。 即于国中起塔。 华香伎乐种种供养。 波婆国得第二分舍利。 还归起塔种种供养。 罗摩聚落拘楼罗。 得第三分舍利。 还归起塔种种供养。 遮勒国诸刹帝利。 得第四分舍利。 还国起塔种种供养毗[少/兔]诸婆罗门。 得第五分舍利。 还国起塔种种供养。 毗耶离国诸梨昌种。 得第六分舍利。 还国起塔种种供养。 迦毗罗婆国诸释子。 得第七分舍利。 还国起塔华香供养。 摩伽陀国主阿阇世王。 得第八分舍利。 还王舍城起塔华香供养。 姓烟婆罗门。 得盛舍利瓶。 还头那罗聚落。 起塔华香供养。 必波罗延那婆罗门居士。 得炭还国起塔供养。 尔时阎浮提中。 八舍利塔第九瓶塔第十炭塔。 佛初般涅槃后起十塔。 自是已后起无量塔。 尔时长老摩诃迦叶。 知佛舍利流布十方白衣起塔。 以是因缘故集僧。 集僧竟。 语诸比丘。 我昔时从波婆城。 将五百比丘。 向拘尸城。 于二城中间。 见一梵志持天曼陀罗华。 从拘尸城来。 欲诣波婆城。 我问梵志言。 优婆伽从何所来。 欲至何所。 梵志答言。 我从拘尸城来。 欲到波婆城。 问识我大师不。 梵志答言识。 汝大师娑罗双树间般涅槃。 今已七日。 诸天世人供养舍利。 我从彼得此天曼陀罗华。 我尔时心不乐。 作是言。 佛取涅槃一何驶哉世间眼灭。 诸比丘中有大忧愁者。 有举手哭者。 有躄地者。 皆言佛取涅槃一何驶哉。 世间眼灭。 诸比丘有宛转地者。 有愁戚者。 有行舍心观诸法相者。 一切无常苦空无我。 此无常法相。 何可得常。 佛在时自言。 一切众生所可乐著。 难得久保皆当别离散坏磨灭。 尔时有一顽愚不善及老比丘。 出恶口言。 彼长老常言。 应当行是不应行是。 我今得自在。 所欲便作不欲便止。 是愚痴比丘作是语时。 唯我独闻余无知者。 是诸天神力之所隐蔽。 复有一比丘。 在我前说。 法言非法。 非法言法。 善言不善。 不善言善。 我等今应当集一切修妒路。 一切毗尼。 一切阿毗昙。 摩诃迦叶自思惟。 我当僧中集一切修妒路。 一切毗尼。 一切阿毗昙。 或有无知比丘。 作如是言。 不应如是集一切修妒路。 一切毗尼。 一切阿毗昙。 我等今当于僧中。 择取聪明能集法人。 僧中作羯磨取。 尔时长老摩诃迦叶。 僧中取五百少一比丘。 一一称字。 是诸比丘。 皆读三藏得三明灭三毒。 皆得共解脱。 摩诃迦叶僧中唱。 大德僧听。 是五百少一比丘。 称名字。 皆读三藏得三明灭三毒。 皆得共解脱。 若僧时到僧忍听。 是五百少一比丘。 皆是集法人。 如是白。 尔时长老阿难在僧中。 长老大迦叶思惟。 是阿难好善学人。 佛说阿难于多闻人中最第一。 我等今当使阿难作集法人。 长老大迦叶思惟已。 僧中唱。 大德僧听。 是阿难好善学人。 佛说阿难多闻人中最第一。 若僧时到僧忍听。 我等今当使阿难作集法人。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是阿难好善学人。 佛说阿难于多闻人中最第一。 我等今当使阿难作集法人。 谁诸长老忍阿难作集法人者默然。 谁不忍是长老说僧已。 忍听长老阿难作集法人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长老大迦叶复思惟。 今集一切修妒路。 一切毗尼。 一切阿毗昙。 是事多非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可竟。 今僧中当作羯磨。 能作集法人。 共一处安居。 不作羯磨人。 不得共一处安居。 如是思惟竟。 长老摩诃迦叶。 僧中唱。 大德僧听。 今集法多非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可竟。 今僧中作羯磨。 能集法人共一处安居。 不作羯磨人。 不得共一处安居。 如是白。 尔时长老摩诃迦叶。 复作是念。 何处国土安隐。 有好精舍。 四事供养饮食无乏。 无诸寇贼。 即念王舍城中。 四事供养具足无乏。 国土安隐无诸贼寇。 我等今当往到王舍城安居。 如是思惟已。 摩诃迦叶独身先往治精舍。 泥涂壁孔治土埵。 敷床洒扫抖擞被褥教备药具饮食衣被。 摩诃迦叶知安居时到。 共五百比丘。 王舍城安居。 摩诃迦叶清旦著衣持钵。 入王舍城。 教化诸人。 持饮食供养集法人教已。 摩诃迦叶自行乞食食竟。 出城还至精舍。 以是因缘集僧。 集僧已思惟。 何等比丘能诵毗尼明了。 我等难问能随问答。 当从此人集毗尼。 即念优波离比丘。 佛常赞诵毗尼。 比丘中明了第一。 念已白僧。 佛常赞优波离比丘。 于诵毗尼。 比丘中明了第一。 优波离比丘。 我等问难能随问答。 尔时摩诃迦叶。 为敷法座。 优波离比丘升高座坐竟。 摩诃迦叶问优波离。 初波罗夷因缘从何处出。 优波离答言。 初波罗夷。 从毗耶离国须提那比丘迦兰陀子出。 是中云何犯云何不犯。 尔时优波离广说犯不犯相。 摩诃迦叶。 问阿若憍陈如。 尔不答言尔。 如优波离所说。 摩诃迦叶问阿若憍陈如竟。 次问长老均陀。 次问十力迦叶。 次第问五百阿罗汉。 乃至阿难。 阿难答言。 我亦如是闻。 是事是法是善。 如长老优波离所说。 阿难问摩诃迦叶。 尔不。 答言尔。 是中长老。 摩诃迦叶。 僧中高声大唱。 大德僧听。 初波罗夷法集竟。 是法是毗尼是佛教。 无有比丘言是法言非法。 非法言是法。 是毗尼言非毗尼。 非毗尼言是毗尼。 是法是毗尼是佛教。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摩诃迦叶复问长老优波离。 第二波罗夷因缘。 从何处出。 优波离答。 王舍城中。 为达尼迦比丘瓦师子。 第三波罗夷因缘何处出。 优波离答。 跋耆国中。 为婆求摩题河边住诸比丘。 第四波罗夷因缘何处出。 答言毗耶离国。 为婆求摩题河边住诸比丘。 第一僧伽婆尸沙因缘何处出。 答言舍婆提国。 为迦留陀夷比丘。 第二第三第四。 皆为舍婆提国迦留陀夷比丘。 第五僧伽婆尸沙因缘何处出。 答舍婆提国中。 为迦罗比丘弥梨迦子。 摩诃迦叶复问。 云何犯云何不犯。 优波离。 广说犯不犯相。 摩诃迦叶问优波离竟。 次问阿若憍陈如。 尔不。 阿若憍陈如答言。 长老大迦叶。 我亦如是知。 如优波离所说。 次问长老均陀。 次问十力迦叶。 次第问五百阿罗汉。 乃至阿难。 阿难答言。 长老大迦叶。 我亦如是知。 如长老优波离所说。 阿难问摩诃迦叶。 如优波离所说不。 答言阿难我亦如是知。 如优波离所说。 如是次第一切毗尼集竟。 尔时长老大迦叶。 僧中高声大唱。 大德僧听。 如是一切毗尼法集竟。 是法是毗尼是佛教。 无有比丘言。 是法言非法。 非法言是法。 是毗尼言非毗尼。 非毗尼言是毗尼。 是法是毗尼是佛教。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长老摩诃迦叶思惟。 何等比丘诵修妒路阿毗昙明了。 我等难问能随问答。 我等当从此人。 集修妒路阿毗昙。 即时作是念。 佛赞阿难比丘。 于诸多闻比丘中最第一。 持一切修妒路一切阿毗昙。 迦叶思惟竟。 僧中唱。 大德僧听。 是阿难比丘好善学人。 佛常赞阿难比丘。 于诸多闻中最第一。 我等从是人。 了了问修妒路阿毗昙集。 如是白。 尔时摩诃迦叶。 敷好高座。 阿难升高座坐竟。 摩诃迦叶问阿难。 佛修妒路初从何处说。 阿难答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波罗柰仙人住处鹿林中。 阿难说此语时。 五百比丘皆下地胡跪。 涕零而言。 我从佛所面受见法。 而今已闻。 摩诃迦叶语阿难。 从今日一切修妒路。 一切毗尼。 一切阿毗昙。 初皆称如是我闻一时。 阿难言尔。 是时佛告五比丘。 是苦圣谛。 我先不从他闻法。 中正忆念时。 于诸法中。 生眼生智生明生觉。 是集圣谛。 是尽圣谛。 是道圣谛。 我先不从他闻法。 中正忆念时。 于诸法中。 生眼生智生明生觉。 诸比丘是苦圣谛知故应知。 我先不从他闻法。 中正忆念时于诸法中。 生眼生智生明生觉。 是苦集圣谛知已应断。 是苦灭圣谛知已应证。 是苦灭道圣谛知已应修。 我先不从他闻法。 中正忆念时。 于诸法中。 生眼生智生明生觉。 诸比丘是苦圣谛知故知已。 我先不从他闻法。 中正忆念时。 于诸法中。 生眼生智生明生觉。 是苦集圣谛知故断已。 是苦灭圣谛知故证已。 是苦灭道圣谛知故修已。 我先不从他闻法。 中正忆念时。 于诸法中。 生眼生智生明生觉。 诸比丘若我随尔许时。 四圣谛中。 三转十二分法轮行。 不生眼智明觉。 我于一切世间。 若魔若梵及沙门婆罗门天人等众中。 不得解不得离不得舍。 亦不得不颠倒心。 是时我亦不作是念。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我尔许时。 四圣谛中。 三转十二分法轮行。 生眼智明觉。 我于一切世间。 若魔若梵及沙门婆罗门天人等众中。 得解得离得舍。 得不颠倒心。 是时我作是念。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说是法时。 长老憍陈如。 及八万诸天。 远尘离垢诸法中法眼生。 尔时佛告憍陈如。 得法已不。 憍陈如言。 得已。 世尊憍陈如得法已不。 憍陈如言得已。 世尊憍陈如得法已不。 憍陈如言得已。 世尊憍陈如。 以初得故。 故名阿若憍陈如。 阿若憍陈如得法已。 是时地神高声大声唱言。 诸众生佛在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林中。 三转十二分法轮。 诸余沙门若波罗门。 若天若魔若梵。 如是等一切世间中。 不能如法转。 为饶益众生故。 安乐多众生。 怜愍世间故。 利益安乐诸天人。 增益诸天种。 减损阿修罗众。 虚空中神。 闻地神唱声已。 亦高声大声唱。 佛转法轮。 四天王闻虚空神唱。 亦高声大声唱。 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即时唱声。 乃到梵天处。 皆高声大声唱言。 诸众生佛在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林中。 三转十二行法轮。 诸余沙门若婆罗门。 若天若魔若梵。 如是等一切世间中。 不能如法转。 为饶益多众生故。 安乐多众生怜愍世间故。 利益安乐诸天人。 增益诸天种。 减损阿修罗众。 佛在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林中。 三转十二行法轮已。 是故是经名转法轮经。 大迦叶问阿若憍陈如。 如阿难所说尔不。 答言尔。 长老大迦叶。 我亦如是知。 如阿难所说。 次问长老均陀。 次问十力迦叶。 乃至次第问五百阿罗汉。 末后问优波离。 如阿难所说不。 答言尔。 长老优波离。 问摩诃迦叶。 如阿难所说不。 答言尔。 长老优波离我亦如是知。 如阿难所说。 如是展转问已。 一切修妒路藏集竟。 尔时摩诃迦叶。 僧中唱大德僧听。 一切修妒路集竟。 是法是毗尼是佛教。 无有比丘言。 是法言非法。 非法言是法。 是毗尼言非毗尼。 非毗尼言是毗尼。 是法是毗尼是佛教。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长老摩诃迦叶。 复问阿难。 佛何处始说阿毗昙。 阿难答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婆提。 尔时佛告诸比丘。 若人五怖五罪五怨五灭。 是人五怖罪怨故。 死后譬如力士屈伸臂顷。 堕于地狱。 何等五。 一者杀。 二者偷。 三者邪淫。 四者妄语。 五者饮酒。 若人五怖五罪五怨五灭。 是人五怖罪怨灭故。 死后譬如力士屈伸臂顷。 生于天上。 何等五。 一者不杀怖罪怨灭。 不偷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亦如是怖罪怨灭。 长老摩诃迦叶。 问阿若憍陈如。 如阿难所说不。 答言。 长老大迦叶。 我亦如是知。 如阿难所说。 次问长老均陀。 次问十力迦叶。 乃至次第问五百阿罗汉。 末后问优波离。 如阿难所说不。 答言。 长老大迦叶。 我亦如是知。 如阿难所说。 长老优波离。 问摩诃迦叶。 尔不。 答言实尔。 如是一切阿毗昙集已。 尔时摩诃迦叶。 僧中大唱大德僧听。 一切阿毗昙集竟。 是法是毗尼是佛教。 无有比丘言。 是法言非法。 非法言是法。 是毗尼言非毗尼。 非毗尼言是毗尼。 是法是毗尼是佛教。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尔时一切修妒路。 一切阿毗昙。 一切毗尼集竟。 长老阿难。 偏袒右肩长跪叉手。 白大德摩诃迦叶。 我面从佛闻受是语。 佛言。 我般涅槃后。 若僧一心和合。 筹量放舍微细戒。 摩诃迦叶答。 阿难。 汝从佛问不。 何名微细戒。 一心和合放舍。 阿难答。 大德不问。 迦叶言。 汝应当了了问。 何名微细戒。 僧一心和合而放舍此戒。 长老阿难。 汝若不问佛。 汝得突吉罗罪。 是罪汝当如法忏悔。 莫覆藏。 阿难答言。 我不轻戒故不问。 是时佛欲灭度。 我心愁闷故不问。 摩诃迦叶语阿难。 佛三语汝。 阎浮提地种种事。 乐寿命最快。 若人有修四如意足。 能住寿一劫。 若减一劫。 阿难佛四如意足善修。 若欲住寿一劫。 若减一劫。 自在能住。 汝何以不请佛久住。 以是事故。 汝得突吉罗罪是罪汝当如法忏悔。 莫覆藏。 阿难答。 我不轻戒。 非不敬佛故不请久住。 是时魔蔽我心。 不自觉知是故不即请佛久住。 大迦叶复语阿难。 汝以足蹑佛衣。 得突吉罗。 是罪如法忏悔。 阿难答言。 我不轻戒。 非不敬佛。 是时大风卒起。 更无余人。 我襞佛衣。 以是故足蹑。 大迦叶复语阿难。 佛语汝。 迦拘陀河取一钵水。 汝言迦拘陀河水浊未清。 不即取水。 以是事故。 汝得突吉罗是罪如法忏悔。 阿难答言。 我不轻戒。 非不敬佛。 时五百乘车濿渡未久。 水浊水清。 以是故不即取水与佛。 大迦叶复语阿难。 佛不听女人出家。 汝乃至三请。 令女人出家。 以是事故得突吉罗是罪如法忏悔。 阿难答言。 我不轻戒。 非不敬佛。 但以过去诸佛。 皆有四众。 今我世尊云何独无四众。 是故乃至三请。 大迦叶复语阿难。 佛灭度后。 汝何以出佛阴藏相。 以示女人。 以是事故。 汝得突吉罗。 是罪如法忏悔。 阿难答言。 是女人福德浅薄。 欲得见佛相。 见已厌离女身。 后得男子形。 以是故示。 尔时大迦叶。 令长老阿难六突吉罗罪。 僧中悔过。 长老摩诃迦叶。 集僧言。 我等不听放舍微细戒。 何以故。 外道异学若闻是事。 便言弟子聪明。 所以者何。 师结戒弟子放舍。 以是故。 我等一心集会筹量。 不听舍微细戒。 外道异学有如是言。 大师在时释子沙门皆具持戒。 师灭度后不能具持戒。 便还放舍。 释子法灭不久。 譬如燃火烟出。 火灭烟止。 以是故。 我等一心集会筹量。 不听舍微细戒。 若我等听放舍微细戒者。 诸比丘。 不知何者是微细戒。 或如是言微细戒非独是突吉罗。 更有四波罗提提舍尼。 亦名微细戒。 以是故。 我等不听舍微细戒。 若我等一心集会。 听舍微细戒者。 或有比丘。 不知何者是微细戒。 作如是言。 非独突吉罗。 四波罗提提舍尼。 九十波夜提。 亦名微细戒。 以是故。 我等一心集会。 不听放舍微细戒。 若我等一心集会。 听舍微细戒者。 或有诸比丘。 不知何者是微细戒。 如是言。 非独突吉罗。 四波罗提提舍尼。 九十波夜提。 是微细戒。 三十尼萨耆波夜提。 亦名微细戒。 以是故我等不听舍微细戒。 若我等一心集会。 听舍微细戒者。 或有诸比丘。 不知何者是微细戒。 作如是言。 非独突吉罗。 四波罗提提舍尼。 九十波夜提。 三十尼萨耆波夜提。 二不定法亦名微细戒。 以是故。 我等不听舍微细戒。 若我等一心集会筹量听舍微细戒者。 或有比丘不知何者是微细戒。 作如是言。 微细戒非独是突吉罗。 四波罗提提舍尼。 九十波夜提。 三十尼萨耆波夜提。 二不定法。 十三僧伽婆尸沙。 亦名微细戒。 以是故。 我等不听舍微细戒。 若我等一心集会筹量。 听舍微细戒者。 或有比丘作如是言。 我受持四戒余残戒放舍。 以是故。 我等一心集会筹量。 不听舍微细戒。 我等随佛结戒。 若佛结戒一切受持。 佛经中说摩伽陀国中大臣婆罗沙迦婆罗门因缘。 七不灭法中。 若诸比丘佛不结戒不结。 已结戒不舍。 如说戒受持。 诸比丘善法增益不灭。 以是故。 我等尽当受持不应放舍(三藏集法品竟)。 七百比丘集灭恶法品第二之上佛般涅槃后一百一十岁。 毗耶离国十事出。 是十事非法非善。 远离佛法。 不入修妒路。 不入毗尼。 亦破法相。 是十事。 毗耶离国诸比丘。 用是法行是法言是法清净。 如是受持。 何等十事。 一者盐净。 二者指净。 三者近聚落净。 四者生和合净。 五者如是净。 六者证知净。 七者贫住处净。 八者行法净。 九者缕边不益尼师檀净。 十者金银宝物净。 毗耶离诸比丘。 又持憍萨罗国大金钵。 出憍萨罗国。 入毗耶离国。 次第乞钱。 随多少皆著钵中。 时人或以万钱。 或千五百五十乃至以一钱。 悉著钵中。 是时有长老耶舍陀迦兰提子。 毗耶离住。 得三明持三藏法。 修妒路毗尼阿毗昙。 耶舍陀是长老阿难弟子。 耶舍陀闻毗耶离国十事出已。 非法非善远离佛法。 不入修妒路。 不入毗尼。 亦破法相。 是十事。 毗耶离国诸比丘。 用是法行是法言是法清净。 如是受持。 何等十。 一者盐净乃至金银宝物净。 毗耶离国诸比丘。 又持憍萨罗大金钵。 出憍萨罗国。 入毗耶离国。 次第乞钱。 随多少皆著金钵中。 时人或以万钱。 千五百五十一钱著钵中。 长老耶舍陀闻是事已。 知是事作非法。 遣使诣毗耶离诸白衣所。 语言。 沙门释子不应乞金银宝物畜。 佛种种因缘为摩尼周罗聚落主说法。 从今日比丘。 须薪乞薪。 须草乞草。 须乘借乘。 须作人借作人。 沙门释子。 是中佛不听乞金银宝物畜。 毗耶离国诸比丘。 闻耶舍陀遣使诣毗耶离诸白衣所言。 沙门释子不应乞金银宝物畜。 佛种种因缘为摩尼周罗聚落主说法。 从今日诸比丘。 须薪乞薪。 须草乞草。 须乘借乘。 须作人借作人。 沙门释子乃至佛不听乞金银宝物畜。 闻已集会。 所有金银宝物当分。 是中有比丘。 自取分持出。 或使沙弥白衣持去。 或著床上持去。 或著靴中持去。 或衣裹持去。 或遣使持分与耶舍陀。 耶舍陀即还遣使此不净物。 何以教。 我受。 沙门释子不应受此不净物。 佛种种因缘说法从今日比丘。 须薪草应乞。 须车乘作人应借。 金银宝物不听受畜。 毗耶离比丘思惟言。 耶舍陀于诸白衣前出我等罪。 我等当与耶舍陀作下意羯磨。 令向毗耶离诸白衣忏悔。 思惟已集僧。 与耶舍陀作下意羯磨。 令向毗耶离诸白衣忏悔。 耶舍陀闻毗耶离诸比丘作下意羯磨令向毗耶离诸白衣忏悔。 闻已如是思惟。 我向诸白衣忏悔时。 能事事说法。 使诸白衣得信言。 佛种种因缘为摩尼周罗聚落主说因缘。 乃至沙门释子。 不应乞金银宝物畜。 尔时耶舍陀。 明日食时著衣持钵。 入毗耶离城乞食。 食已到毗耶离诸白衣所忏悔时。 事事说法使诸白衣得信言。 佛种种因缘为摩尼周罗说。 比丘须薪草应乞。 车乘作人应借。 不应乞金银宝物畜。 如是长老耶舍陀事事说法。 诸白衣即得信解。 知沙门释子不应乞金银宝物畜毗耶离诸比丘闻。 长老耶舍陀。 向毗耶离白衣忏悔时。 事事说法使白衣信解。 知佛种种因缘说。 比丘须薪草应乞。 车乘作人应借。 不应乞金银宝物畜。 闻已如是思惟。 我等不应令耶舍陀是中住。 今当作出羯磨。 汝不应毗耶离住。 如是思惟已集僧。 与耶舍陀作出羯磨。 不得毗耶离住。 长老耶舍陀闻。 毗耶离诸比丘作出羯磨。 不得住毗耶离。 闻已还房付授卧具。 持衣钵发毗耶离去。 未远自念。 我于毗耶离诸比丘边得脱。 是诸比丘畜金银宝物。 多欲多求恶法成就。 耶舍陀住憍萨罗国夏安居。 尔时长老三菩伽。 住摩偷罗国僧伽遮僧伽蓝精舍阿波大罗林中乌头婆罗树下。 是三菩伽。 持三藏得三明。 有名称大阿罗汉。 长老阿难弟子。 长老耶舍陀闻。 长老三菩伽。 住摩偷罗国僧伽遮僧伽蓝阿波大罗林中乌头波罗树下。 持三藏得三明。 有名称大阿罗汉。 闻已遣使诣三菩伽言。 长老知不。 毗耶离国有十事出。 非法非善远离佛法。 不入修妒路。 不入毗尼。 亦破法相。 毗耶离诸比丘。 用是法行是法。 言是法清净。 如是受持。 何等十。 一者盐净。 二者指净。 三者近聚落净。 四者生和合净。 五者如是净。 六者证知净。 七者贫住处净。 八者行法净。 九者缕边不益尼师檀净。 十者金银宝物净。 毗耶离国诸比丘。 又持憍萨罗大金钵。 出憍萨罗国。 入毗耶离国。 乞钱次第乞。 随多少皆著钵中。 或得万钱千五百五十乃至一钱。 诸长老比丘。 应集会灭是恶法。 今若不灭后必将大。 长老三菩伽闻是事已。 即遣使诣达嚫那国阿槃提国。 如是诸国皆遣使语言。 汝知不。 毗耶离国十事出。 何等十。 一者盐净乃至金银宝物净。 是诸恶法。 今若不灭后将必大。 尔时达嚫那国阿槃提国等诸比丘。 即皆集会毗耶离。 是时长老梨婆多。 住萨寒若国。 持三藏得三明。 有名称大阿罗汉。 好行四无量心。 是长老阿难弟子。 长老三菩伽闻。 长老梨婆多住萨寒若国。 持三藏得三明。 有名称大阿罗汉。 好行四无量心。 闻已长老三菩伽如是思惟。 我等以何长老为上座。 当求是长老为上座摄诸比丘。 作是思惟已。 我等当求长老梨婆多为诸比丘说实法。 尔时长老三菩伽。 集诸比丘。 从白衣索四事供养。 索已乘舡至萨寒若国。 到长老梨婆多所。 长老梨婆多。 遥见三菩伽来。 善心起迎问讯。 道路疲不。 代持衣钵示房舍。 语三菩伽等诸比丘。 是汝床榻被褥卧具。 若上座为办浴具。 澡豆灰麻油薪。 浴竟至夜。 是时梨婆多。 与三菩伽共一房宿。 夜多坐禅至天明。 时长老梨婆多语三菩伽。 我供养客法作竟。 汝从出家法。 长老三菩伽闻是语竟。 食时著衣持钵。 入萨寒若城乞食。 乞食竟食后。 还梨婆多所头面礼足。 尔时长老三菩伽思惟。 是梨婆多大法师。 或能难问我阿毗昙。 我或不疾解。 我今当先问梨婆多毗耶离比丘十事。 即合手问。 盐净应受不。 梨婆多还问三菩伽。 云何名盐净。 大德梨婆多。 毗耶离诸比丘。 盐举残宿著净食中啖。 言是事净。 我问长老实净不。 梨婆多答。 不净不应食。 若食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罪。 三菩伽又问。 佛何处结戒。 是事不应食。 答舍婆提毗尼药法中说。 三菩伽问。 大德梨婆多。 应受二指净不。 还问。 云何名二指净。 答言。 毗耶离诸比丘。 食竟从座起。 不受残食法。 两指抄食啖。 言是事净。 我问长老实净不。 梨婆多答。 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又问佛何处结戒。 是事不应行。 答毗耶离国为不受残食法故结戒。 三菩伽言。 大德梨婆多。 近聚落净实净不。 还问。 云何名近聚落净。 答言。 毗耶离诸比丘。 近聚落边得食。 不受残食法啖。 言是事净。 我问长老实净不。 梨婆多答。 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又问。 佛何处说是事不应行。 答毗耶离国佛为不受残食法结戒。 三菩伽言。 大德梨婆多。 应受生和合净。 实净不。 还问。 云何名生和合净。 答言。 毗耶离诸比丘。 食竟从座起。 不受残食法。 乳酪酥共和合而啖。 言是事净。 我问长老实净不。 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又问。 佛何处结戒。 是事不应行。 答毗耶离。 佛为不受残食法结戒。 三菩伽言。 大德梨婆多。 如是净实净不。 梨婆多还问。 云何名如是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 内界共住处别作羯磨竟。 入僧中唱言。 彼住处作羯磨。 长老是事净。 今我问。 是事实净不。 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罪。 又问。 佛何处结戒。 答占波国毗尼行法中。 三菩伽言。 大德梨婆多。 证知净实净不。 梨婆多还问。 云何名证知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 各各住处作不如法羯磨竟。 入僧中白。 我等处处作羯磨。 诸僧证知。 言是事证知净。 今我问长老实净不。 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罪。 又问。 佛何处结戒。 答占波国毗尼行法中。 三菩伽言。 大德梨婆多。 贫住处净实净不。 梨婆多还问。 云何贫住处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言。 我等住处贫作酒饮。 言是贫住处净。 实净不。 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又问。 佛何处结戒。 答支婆提国颰陀罗婆提城。 为长老婆伽陀阿罗汉结戒。 不得饮酒。 三菩伽言。 大德梨婆多行法净实净不。 梨婆多答。 有行法净。 行亦净。 不行亦净。 有行法不净。 行亦不净。 不行亦不净。 何等行法不净。 行亦不净。 不行亦不净。 答杀罪。 行亦不净。 不行亦不净。 偷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悭贪嗔恚邪见。 行亦不净。 不行亦不净。 是为行法不净。 行亦不净。 不行亦不净。 何等行法净。 行亦净。 不行亦净。 答不杀不偷不邪淫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悭贪嗔恚邪见。 是为行法净。 行亦净。 不行亦净。 三菩伽言。 大德梨婆多。 不益缕边尼师檀净。 实净不。 还问。 云何不益缕边尼师檀。 答毗耶离诸比丘。 作不益缕边尼师檀。 言是事净。 为净不。 答不净。 问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又问。 佛何处结戒。 答舍婆提国。 佛为长老迦留陀夷。 听缕边益一搩手。 尼师檀结戒。 三菩伽言。 大德梨婆多。 金银宝物净。 实净不。 还问。 云何金银宝物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 取金银宝物。 言是事净。 实净不。 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佛何处结戒。 答毗耶离。 佛为跋难陀结戒。 不得取金银宝物。 三菩伽言。 善哉善哉。 大德梨婆多。 善说十事。 三菩伽言。 此诸比丘当云何。 梨婆多答。 当共勤方便灭是不善法。 尔时长老沙罗。 住毗耶离国。 持三藏得三明。 有名称大阿罗汉。 是长老阿难弟子。 如是思惟。 我所学智。 皆从和上口受诵戒。 我当分别观察客比丘毗耶离比丘。 如是思惟已。 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食后向沙树林间。 入树林已。 于一树下敷尼师檀坐观所诵法。 知谁是。 为毗耶离比丘是。 为客比丘是。 如是观已。 知毗耶离比丘不是。 知阿槃提达嚫那婆多国诸客比丘是。 是树林中有神天。 合手向沙罗言。 如是如是长老。 是毗耶离比丘非法语。 诸客比丘是法语。 大德沙罗。 汝欲作何等。 答当勤方便灭是不善法。 毗耶离诸比丘闻。 阿槃提达嚫那婆多国诸客比丘。 勤方便欲灭是事。 闻已如是思惟。 我等当请何等上座为好上座故。 多比丘来。 上座梨婆多。 我等当请。 为是上座故。 诸比丘当来集。 如是思惟竟。 毗耶离诸比丘。 著衣持钵诣萨寒若国。 到已见长老梨婆多。 已同阿槃提达嚫那婆多国诸比丘。 见已如是思惟。 长老梨婆多已同彼。 复作是念。 诸上座弟子。 我等今当软语令请。 是上座当用弟子语。 毗耶离诸比丘。 到上座弟子所。 与衣钵户钩革屣。 与三种药尽与竟。 诸上座弟子即觉问。 是上座供养何以故与我。 毗耶离诸比丘答。 当语汝师。 毗耶离比丘。 是有法语。 阿槃提达嚫那婆多国诸比丘。 不是法语。 一切诸佛皆出东方。 长老上座。 莫与毗耶离中国比丘斗诤。 诸上座弟子答。 此是小事。 我经营之。 汝等当受我恩。 诸弟子即到上座梨婆多所言。 阿槃提达嚫那婆多国诸比丘。 非法非善。 言一切诸佛皆。 出东方。 长老上座。 莫与毗耶离中国比丘斗诤。 梨婆多语弟子。 汝愚痴人。 我自知见毗耶离诸比丘非法非善。 阿槃提达嚫那婆多国诸比丘。 实是法是善语。 汝愚痴人。 云何教我非法非善非佛语。 汝去莫来。 我乃至死不用见汝。 是时长老梨婆多语三菩伽。 此事是间可灭。 或有不知人言。 此事不可是间灭。 本从何处出。 应还至本处灭。 尔时长老梨婆多三菩伽。 及阿槃提达嚫那婆多国诸比丘。 随意多少。 往萨寒若国。 持衣钵向毗耶离国。 次第行到毗耶离。 毗耶离国比丘。 亦持衣钵向毗耶离城。 次第行到。 是时长老萨婆伽罗婆梨婆罗上座。 住毗耶离。 持三藏得三明。 有名称大阿罗汉。 好行空三昧。 是长老阿难弟子。 长老梨婆多。 到萨婆伽罗波梨婆罗上座所。 是上座遥见梨婆多来。 欢喜问讯。 长老具醯善来具醯。 久不相见具醯。 到已共坐。 诸上座有如是法。 若客比丘来。 共一处宿。 告给事。 汝为客比丘敷卧具。 给事如是思惟。 上座如是约敕。 我与客比丘敷床卧具。 上座必与客比丘一房宿。 给事受敕已即向上座房。 与客比丘敷床卧具。 弟子受敕。 与客比丘敷床卧具竟。 还白上座言。 与客比丘敷床卧具已。 上座自知时。 上座即从座起。 向房舍自坐处。 敷尼师坛结加趺坐。 长老梨婆多亦向上座房。 入已头面礼上座足。 卧具上敷尼师坛。 结加趺坐。 萨婆伽罗婆梨婆罗上座。 如是思惟。 长老梨婆多。 客来道路疲极。 客比丘未卧。 我不应先卧。 客比丘卧竟我乃应卧。 长老梨婆多亦思惟。 今僧中第一上座未卧。 我不应先卧。 上座卧竟尔乃我卧。 是夜二人俱坐禅。 后夜长老第一上座问长老梨婆多。 汝何以不卧。 答我如是思惟。 长老是僧中第一上座未卧。 我不应先卧。 上座卧竟尔乃我卧。 上座问梨婆多。 是夜心入何等三昧。 答我多行慈三昧。 上座言。 汝长老具醯。 此是小三昧行。 汝夜行小三昧行。 梨婆多答。 此实小三昧行。 我阿罗汉一切漏尽。 是行长夜喜念。 以是故。 常行是三昧行。 问上座何以不卧。 上座答。 我亦思惟。 汝道路行极未卧。 我不应先卧。 汝卧竟我乃应卧。 问上座是夜入何等三昧。 上座答。 多行空三昧。 梨婆多言。 此是上三昧行。 汝夜行上三昧行。 上座答。 此实上三昧行。 我阿罗汉一切漏尽。 是行长夜喜念。 以是故。 常行是三昧。 是二善人。 俱得阿罗汉道出所行法。 长老三菩伽。 是夜过已向第一上座。 头面礼足一面坐。 上座问三菩伽。 汝三菩伽。 是事云何欲灭。 答长老一切僧中上座。 当知是事云何灭。 汝三菩伽。 今日食后集一切僧。 三菩伽受上坐语竟。 食时著衣持钵入毗耶离城乞食。 食后一处集僧。 是时毗耶离国少一比丘。 不满七百集会。 为灭是非法非善非佛语恶事灭故。 是时有长老。 名级阇苏弥罗。 在婆罗梨弗国住。 持三藏得三明。 有名称大阿罗汉。 喜用天眼。 是长老阿难弟子。 以天眼遥见少一比丘。 不满七百。 在毗耶离国集。 为灭非法非善非佛语恶事故。 即入三昧。 如力士屈伸臂顷。 于婆罗梨弗国没。 毗耶离国僧住处门下出住。 是级阇苏弥罗出三昧。 说偈索开门。 婆罗梨弗国  诸旧比丘中  持律多闻人  已断诸狐疑  今从彼间来  在此门下立  婆罗梨弗国  诸旧比丘中  持律多闻人  调御六情根  今从彼间来  在此门下立  婆罗梨弗国  诸旧比丘中  持律多闻人  级阇苏弥罗  今从彼间来  在此门下立十诵律卷第六十<<[61][62] 十诵律卷第六十一(善诵毗尼序卷中)东晋罽宾三藏卑摩罗叉续译七百比丘集灭恶法品第二之余长老级阇苏弥罗来。 满七百僧。 苏弥罗入僧中已。 是时长老三菩伽。 如是思惟。 我等若在僧中灭是恶事。 或有不智比丘言。 是事不应如是灭。 是事应如是灭。 我今当僧中作羯磨。 一切僧当听灭是事。 长老三菩伽僧中唱。 大德僧听。 我等僧中灭是恶事。 若有不智比丘。 言是事不应如是灭是事应如是灭。 我今当僧中作羯磨。 一切僧当忍听灭是事。 如是白。 是时三菩伽。 僧中唱四比丘名字。 阿盘提达嚫那婆多国四客比丘。 东方四旧比丘。 何等阿盘提达嚫那婆多国四客比丘。 一萨婆伽罗婆梨婆罗上座。 二沙罗。 三耶输陀。 四级阇苏弥罗。 是为四客比丘。 何等东方四旧比丘。 一上座梨婆多。 二长老三菩伽。 三修摩那。 四萨波摩伽罗摩。 是为东方四旧比丘。 长老三菩伽僧中唱。 大德僧听。 我唱是八人名字。 阿盘提达嚫那婆多四客比丘。 东方四旧比丘。 若僧时到僧忍听。 是八人作乌回鸠罗。 为断灭僧中恶事故。 如是白。 是时长老阿嗜多受戒五岁。 善诵持毗尼藏在僧中。 长老三菩伽如是思惟。 是阿嗜多比丘受戒五岁。 善诵持毗尼藏。 在此间僧中。 若我等令阿嗜多比丘依上座乌回鸠罗。 灭僧中恶事。 诸上座或能不喜。 我等使阿嗜多依受上座作乌回鸠罗。 沙树林中为诸上座作敷坐具人。 三菩伽如是思惟竟。 僧中唱。 大德僧听。 是阿嗜多比丘受戒五岁。 善诵持毗尼藏。 学持阿含。 若僧时到僧忍听。 是阿嗜多比丘依受诸上座作乌回鸠罗。 沙树林中作敷坐具人。 如是白。 如是白二羯磨。 僧听阿嗜多比丘依上座作乌回鸠罗。 沙树林中与上座敷坐具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是时阿嗜多比丘。 从座起至树林中。 与诸上座比丘敷坐具已。 还到集僧中白诸上座。 大德上座我已于树林中敷坐具竟。 上座自知时。 诸上座从座起。 向树林中敷坐具处。 自敷尼师檀结加趺坐。 长老三菩伽。 从座起偏袒右臂合手。 向上座萨婆伽罗婆梨婆罗。 如是言大德。 上座盐净。 实净不。 上座还问。 云何名盐净。 三菩伽言。 毗耶离诸比丘。 盐共宿著净食中啖。 言是事净。 实净不。 上座答。 不净不净。 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罪。 三菩伽问。 佛何处结戒。 上座答。 舍婆提国毗尼药法中。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婆梨婆罗上座竟。 次问上座沙罗上座耶输陀级阇苏弥罗梨婆多修摩那婆弃伽弥。 问一切上座。 乃至问阿嗜多。 汝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不。 阿嗜多答。 我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 阿嗜多亦问三菩伽。 长老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不。 三菩伽答。 我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 是时长老三菩伽僧中唱。 大德僧听。 今僧以灭十事中第一事已。 如法如善如佛教。 现前僧中灭是恶事。 是中无有一比丘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善言善善言非善。 是非法非善非佛教。 如是不净。 作是语竟行一筹。 为灭一恶事故。 三菩伽问上座萨婆伽罗婆梨。 婆罗大德二指净。 实净不。 上座还问。 云何名二指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 食竟从座起。 不受残食法。 两指抄饭食啖。 言是事净。 实净不。 上座答。 不净不净。 得何罪。 上座答。 得波逸提罪。 问佛何处结戒。 答毗耶离国为不受残食法结戒。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竟。 次问上座沙罗耶输陀级阇苏弥罗梨婆多修摩那婆弃伽弥。 问一切上座。 乃至问阿嗜多。 汝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不。 阿嗜多答言。 我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 阿嗜多转问三菩伽。 长老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不。 三菩伽言。 我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 是时长老三菩伽僧中唱。 大德僧听。 今僧以灭十事中第二事已。 如法如善如佛教。 现前僧中灭是恶事。 是中无有一比丘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善言善善言非善。 是非法非善非佛教。 如是不净。 作是语竟行二筹。 为灭二恶事故。 三菩伽问上座萨婆伽罗波梨婆罗大德。 近聚落净。 实净不还问云何名近聚落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 近聚落边得食。 不受残食法啖。 言是事净。 为实净不。 上座答。 不净不净。 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问佛何处结戒。 答毗耶离国为不受残食法故结戒。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上座竟。 次问上座沙罗耶输陀级阇苏弥罗梨婆多修摩那波弃伽。 问一切上座。 乃至问阿嗜多。 汝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不。 阿嗜多言。 我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 阿嗜多亦问三菩伽。 长老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不。 三菩伽言。 我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 是时长老三菩伽僧中唱。 大德僧听。 今僧以灭十事中第三恶事已。 如法如善如佛教。 现前僧中灭是恶事。 是中无有一比丘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善言善善言非善。 此非法非善非佛教。 如是不净。 作是语竟行三筹。 为灭三恶事故。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 生和合净。 大德上座。 是净实净不。 还问。 云何名生和合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 食竟从座起。 生乳酪酥共和合啖。 言是事净。 为实净不。 答不净。 问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问佛何处结戒。 答毗耶离为不受残食法故结戒。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上座竟。 次问上座沙罗耶输陀级阇苏弥罗梨婆多修摩那波弃伽弥。 问一切上座。 乃至问阿嗜多。 汝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不。 阿嗜多言。 我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 阿嗜多还问三菩伽。 长老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不。 三菩伽言。 我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 是时长老三菩伽僧中唱。 大德僧听。 今僧以灭十事中第四事已。 如法如善如佛教。 现前僧中灭是恶事。 是中无有一比丘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善言善善言非善。 此非法非善非佛教。 如是不净。 作是语竟行四筹。 为灭四恶事故。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 大德上座。 如是净实净不。 上座还问云何名如是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 内界共住处别作羯磨。 言是事净。 为实净不。 答不净。 问不净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罪。 问佛何处结戒。 答占波国中毗尼行法中。 三菩伽问一切上座竟。 乃至阿嗜多。 汝亦如是知如上座答不。 阿嗜多言。 我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 阿耆多转问三菩伽。 长老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不。 答我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 三菩伽僧中唱。 大德僧听。 今僧以灭十事中第五事已。 如法如善如佛教。 现前僧中灭是恶事。 是中无有一比丘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善言善善言非善。 此非善非法非佛教。 如是不净。 作是语竟行五筹。 为灭五恶事故。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 大德上座。 证知净实净不。 上座还问。 云何名证知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 各各住处作非法羯磨竟。 入僧中白。 我等处处作羯磨。 诸僧证知。 言是事证知净。 为实净不。 答不净。 问不净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罪。 问佛何处结戒。 答占波国毗尼行法中。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上座竟。 次问一切诸上座乃至阿嗜多。 汝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不。 阿嗜多言。 我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 阿嗜多转问三菩伽。 长老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不。 答言。 我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 三菩伽僧中唱。 大德僧听。 今僧以灭十事中第六事已。 如法如善如佛教。 现前僧中灭是恶事。 是中无有一比丘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善言善善言非善。 此非法非善非佛教。 如是不净。 作是语竟行六筹。 为灭六恶事故。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 大德上座。 贫住处净实净不。 上座还问。 云何名贫住处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言。 我等住处贫作酒饮。 言是事净。 为净不。 答不净。 问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问佛何处结戒。 答婆提国跋陀婆提城。 为长老婆伽陀结戒。 不得饮酒。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上座竟。 次问一切上座。 乃至阿嗜多。 汝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不。 阿嗜多言。 我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 阿嗜多转问三菩伽。 长老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不。 答言。 我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 三菩伽僧中唱。 大德僧听。 今僧以灭十事中第七事已。 如法如善如佛教。 现前僧中灭是恶事。 是中无有一比丘非法言法。 法言非法。 非善言善。 善言非善。 此非法非善非佛教。 如是不净。 作是语竟行七筹。 为灭七恶事故。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 大德上座。 行法净实净不。 答有行法净。 行亦净。 不行亦净。 有行法不净。 行亦不净。 不行亦不净。 何等行法不净。 行亦不净。 不行亦不净。 答杀罪。 行亦不净。 不行亦不净。 偷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悭贪嗔恚邪见。 行亦不净。 不行亦不净。 是为行法不净。 行亦不净。 不行亦不净。 何等行法净。 行亦净。 不行亦净。 答曰。 不杀不偷不邪淫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悭贪嗔恚邪见。 是为行法净。 行亦净。 不行亦净。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上座竟。 次问一切上座。 乃至阿嗜多。 汝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不。 阿嗜多言。 我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 阿嗜多转问三菩伽。 长老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不。 三菩伽言。 我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 三菩伽僧中唱。 大德僧听。 今僧以灭十事中第八事已。 如法如善如佛教。 现前僧中灭是恶事。 是中无有一比丘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善言善善言非善。 此非法非善非佛教。 如是不净。 作是语竟行八筹。 为灭八恶事故。 三菩伽问萨伽婆伽罗波梨婆罗。 大德上座。 不益缕边尼师檀净。 实净不。 还问。 云何不益缕边尼师檀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 作不益缕边尼师檀。 言是事净。 为净不。 答不净。 不净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问佛何处结戒。 答舍婆提国。 佛为长老迦留陀夷。 听益缕边一磔手尼师檀结戒。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上座竟。 次问一切上座。 乃至阿嗜多。 汝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不。 阿嗜多言。 我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 阿嗜多转问三菩伽。 长老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不。 三菩伽言。 我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 三菩伽僧中唱。 大德僧听。 今僧以灭十事中第九事已。 如法如善如佛教。 现前僧中灭是恶事。 是中无有一比丘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善言善善言非善。 此非善非法非佛教。 如是不净。 作是语竟行九筹。 为灭九恶事故。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 大德上座。 金银宝物净不。 还问云何金银宝物净。 答毗耶离诸比丘。 言金银宝物净。 为净不。 答不净不净。 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问佛何处结戒。 答毗耶离为跋难陀释子结戒。 不得取金银宝物。 三菩伽问萨婆伽罗波梨婆罗上座竟。 次问一切上座。 乃至阿嗜多。 汝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不。 阿嗜多言。 我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 阿嗜多转问三菩伽。 长老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不。 三菩伽言。 我亦如是知。 如上座答。 三菩伽僧中唱。 大德僧听。 今僧以灭十恶事尽。 皆如法如善如佛教。 现前僧中灭是恶事。 是中无有一比丘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善言善善言非善。 此非法非善非佛教。 如是不净。 作是语竟行十筹。 为灭十恶事故。 是时上座萨婆伽罗波梨婆罗。 语长老三菩伽。 是事今已灭竟。 如法如善如佛教。 现前行十筹了了问答。 或有不智比丘。 作是语。 今灭是十事。 为如法灭耶。 为不如法灭耶。 皆不可知。 以是故。 汝三菩伽。 当往大会僧中使大会僧皆共普问是十事。 如此我答。 汝令一无异。 如是教竟。 诸上座从座起。 往至大会僧处。 还至本坐处坐。 长老三菩伽起合手。 向上座萨婆伽罗波梨婆罗。 如是言。 大德上座。 盐净实净不。 答不净不净。 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罪。 佛何处结戒。 答舍婆提国毗尼药法中。 大德上座。 二指净实净不。 答不净不净。 得何罪。 答波逸提罪。 佛何处结戒。 答毗耶离为不受残食法故结戒。 大德上座。 近聚落净实净不。 答不净不净。 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佛何处结戒。 答毗耶离为不受残食法故结戒。 大德上座。 生和合净实净不。 答不净不净。 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佛何处结戒。 答毗耶离为不受残食法结戒。 大德上座。 如是净实净不。 答不净不净。 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罪。 佛何处结戒。 答占波国毗尼行法中。 大德上座。 证知净实净不。 答不净不净。 得何罪。 答得突吉罗罪。 佛何处结戒。 答占波国毗尼行法中。 大德上座。 贫住处净实净不。 答不净不净。 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佛何处结戒。 答婆提国跋陀婆提城为长老娑伽陀结戒不得饮酒。 大德上座。 行法净实净不。 答有行法净。 行亦净。 不行亦净。 有行法不净。 行亦不净。 不行亦不净。 何等行法不净。 行亦不净。 不行亦不净。 答杀罪乃至邪见。 行亦大净。 不行亦不净。 何等行法净。 行亦净。 不行亦净。 答不杀等法。 是为行法净。 行亦净。 不行亦净。 大德上座。 不益缕边尼师檀净实。 净不。 答不净不净。 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罪。 佛何处结戒。 答舍婆提国为迦留陀夷听益缕边一磔手尼师檀结戒。 大德上座。 金银宝物净实净不。 答不净不净。 得何罪。 答得波逸提。 佛何处结戒。 答毗耶离为跋难陀结戒。 不得取金银宝物。 长老三菩伽。 僧中如法灭。 是毗耶离诸比丘十事罪。 如法灭竟。 便说此偈。 若人不知罪不除  他为除罪便嗔恚  是名无智愚痴人  日日妄失功德利  譬如月十六日后  其光渐渐消灭尽  若有人知罪得除  他为除罪便欢喜  是名有智黠慧人  日日大得功德利  譬如月生一日后  其光渐渐转增上七百比丘集灭恶品竟。 毗尼中杂品第三佛在舍婆提城。 有比丘。 与一比丘相嫌礼拜恭敬。 是比丘高声大唤。 诸比丘大集问。 何以故大声唤。 答言。 此比丘打我。 诸比丘问此比丘。 实打不。 比丘答言。 我礼拜恭敬。 实不打。 是比丘先相嫌故。 为我作过耳。 诸比丘是事白佛。 佛以是因缘会僧。 会僧已告诸比丘。 从今日若先相嫌。 不应礼拜。 若礼拜得突吉罗罪。 长老优波离问佛。 如佛所言。 先相嫌不应礼拜。 若未受具戒人先相嫌者。 得礼拜不。 佛言不得。 若僧都会时听礼无罪。 优波离问。 沙弥受具足羯磨时。 男根转成女。 为名比丘名比丘尼耶。 佛言。 名比丘尼。 又问。 式叉摩尼受具戒羯磨时。 女根转成男。 为名比丘尼名比丘耶。 佛言。 名比丘。 又问。 若一切比丘结界羯磨时。 僧都转成女。 是界名比丘界名比丘尼界耶。 佛言。 名比丘尼界。 问若一切比丘尼结界羯磨时。 都转成男。 是界名比丘尼界名比丘界耶。 佛言。 是名比丘界。 问若比丘结界羯磨时。 或转者或不转者。 是界名比丘界名比丘尼界耶。 佛言。 若说羯磨人。 是男界属比丘。 成女界属比丘尼。 问比丘结界羯磨时。 说羯磨比丘独转成女。 是界名比丘界名比丘尼界耶。 佛言。 名比丘尼界。 问比丘尼结界羯磨时。 说羯磨人独转成男。 是界名比丘尼界名比丘界耶。 佛言。 名比丘界。 诸比丘。 为比丘尼作种种羯磨。 诸比丘尼不受。 是事白佛。 佛言。 比丘不应与比丘尼作羯磨。 还比丘尼应与比丘尼作羯磨。 除三种羯磨。 何等三。 一者受具戒。 二者行摩那埵。 三者出罪羯磨。 诸比丘尼。 为比丘作种种羯磨。 诸比丘不受。 是事白佛。 佛言。 比丘尼不应与比丘作羯磨。 还比丘应与比丘作羯磨。 除三种羯磨。 何等三。 一者不礼拜。 二者不共语。 三者不敬畏羯磨。 佛在舍卫国。 时诸比丘尼。 到祇洹欲听法。 其日说戒。 诸比丘语。 姊妹汝出去。 我欲作法事说戒。 比丘尼言。 我等欲听诸比丘戒。 诸比丘言。 佛未听我等比丘尼前说比丘戒。 是事白佛。 佛言。 听比丘比丘尼前说比丘戒。 不听比丘尼说比丘戒。 若比丘说戒时忘。 听比丘尼口授。 时诸比丘。 到王园比丘尼精舍中欲听法。 其日说戒。 诸比丘尼言。 大德汝出去。 我欲作法事说戒。 诸比丘言。 我欲听比丘尼戒。 诸比丘尼言。 佛未听我等比丘前说比丘尼戒。 是事白佛。 佛言。 听比丘尼比丘前说比丘尼戒。 不听比丘说比丘尼戒。 若比丘尼说戒时忘。 听比丘口授波斯匿王。 请佛及阿难明日入宫食。 阿难先已受他请。 时忘不忆复受王请。 佛默然受请竟。 王头面礼佛足还宫。 是夜办种种饮食。 办竟敷佛坐处。 遣使白佛。 唯圣知时食具已办。 佛著衣持钵。 共阿难入王宫食。 尔时阿难。 二请忘不与他一请。 阿难以食著口中。 是时乃忆知。 有二请不与他一请。 不敢吐食。 为恭敬佛故。 又不敢咽。 为持戒故。 佛知阿难心悔告阿难。 心念与他已便食。 长老优婆离问佛。 佛听阿难心念与他得食。 若余人心念与他。 亦得食不。 佛言。 不得。 除五人一者坐禅人。 二者独处。 三者远行。 四者长病。 五者饥饿时依亲里住。 如是人更无余人。 听心念与他。 有比丘。 与一比丘相嫌与清净。 是人高声大唤。 诸比丘大集问。 何以大唤。 答言。 是比丘重罪欲我边忏悔。 诸比丘问是比丘汝实重罪欲忏悔不。 答言不。 我欲与清净。 此人与我相嫌。 是故大唤与我作过。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先相嫌人。 不应与清净。 不应与欲。 不应与自恣。 不应与忏悔。 若与忏悔得突吉罗罪。 优波离问佛。 若比丘一处僧摈。 余处得忏悔不。 佛言。 不得。 除是精舍空。 若诸比丘死。 若反戒若入外道。 听余处忏悔无罪。 憍萨罗国有二聚落界相连。 是中一比丘尼。 谓是一聚落。 入异聚落界。 诸比丘尼语此比丘尼。 汝得僧伽婆尸沙罪。 是比丘尼言。 何等僧伽婆尸沙。 诸比丘尼言。 汝独入异聚落。 是比丘尼心中悔。 出界故。 得僧伽婆尸沙。 以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谓是一界。 谓是异界耶。 比丘尼言。 我谓是一界。 佛言无罪。 从今日听。 若有两聚落界相连。 是中应作一界羯磨。 云何作。 一比丘尼应僧中唱。 大德尼僧听。 某甲某甲聚落界。 是中欲作一界羯磨。 若僧时到僧忍听。 某甲某甲聚落界。 作一界羯磨。 如是白。 白二羯磨。 僧已听。 某甲某甲聚落界作一界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诸比丘从憍萨罗国游行。 欲至舍婆提城。 近祇洹有好林木茂盛。 其中净洁。 诸比丘心乐是处。 其日说戒。 诸比丘言。 是中作说戒。 说戒竟入祇洹。 祇洹比丘打揵槌欲说戒。 客比丘问。 何以打揵槌。 答欲说戒。 客比丘言。 我等已说戒竟。 问长老汝等何处说戒。 答某处。 祇洹比丘言。 汝等破僧。 客比丘言。 云何破僧。 汝等界内二处说戒。 轻我等故。 客比丘心悔。 我等破僧。 或得偷兰遮罪。 是事白佛。 佛知故问。 汝心云何。 客比丘言。 我谓是外界。 佛言无罪。 从今日不得为小因缘故住道中说戒。 若欲说戒。 当上高处立观知。 近处有精舍无。 若有应入中作布萨说戒。 憍萨罗国有边聚落。 诸比丘畏贼。 弃精舍入是聚落。 其日说戒日。 有比丘共贼来。 是比丘不知。 何者是外界。 何者是内界。 是事白佛。 佛言。 有聚落属贼。 是一切外界。 是时随所在处。 自在说戒。 舍婆提国有贾客主。 欲至他国。 占沸星日发。 有比丘。 以此布萨。 日欲共贾客主去。 是比丘到贾客主所语言。 小住。 我有法事。 贾客主答。 今是沸星日好不得住。 汝作法事竟随后来。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若贾客住广说戒。 若小住略说戒。 若不住三语说。 若都不听住。 各各口语。 今日布萨说戒。 若白衣在比丘中不得各各口语。 是时应一心念。 今日布萨说戒。 是贾客主发。 到宿处作制限。 不得散住。 若散住尽夺财物及夺命。 是日说戒日。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若有如是布萨说戒日。 应但一心念。 今日布萨说戒。 有贾客主。 到有龙处宿。 诸比丘语贾客主。 我等欲作法事。 贾客主言。 大德。 是处龙处莫作声。 龙傥嗔我等得大愁怖。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 从今日如是布萨说戒日。 应但一心念。 今日布萨说戒。 有贾客主。 到鬼神处宿。 是日说戒日。 诸比丘语贾客主。 我等欲作法事。 贾客主言。 大德。 是处鬼神处莫作声。 鬼傥来我等得大愁怖。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 从今日若如是布萨说戒日。 但应一心念。 今日布萨说戒。 长老优波离问佛。 阿兰若比丘。 在独处一身当云何说戒。 云何自恣。 云何受衣。 云何受七日法。 云何受七日药。 云何与一请。 云何衣物以清净故施。 佛告优波离。 若阿兰若比丘。 独处一身。 听一心念。 今日布萨说戒。 得说戒法。 自恣受衣受七日法。 受七日药与一请。 及净施衣物亦尔。 神通大德大力比丘。 至净国乞食。 国人多恶。 若受饮食先好洗手。 是比丘先受食便欲啖。 净人言。 我等非不净人。 持饮食来与比丘。 不手授便著地。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白佛。 佛言。 从今日净国中。 听不手授得取。 以净国土故有一住处。 一上座犯僧伽婆尸沙。 上座言。 我当行波利婆沙行摩那埵。 诸人言。 上座行波利婆沙摩那埵。 何况中座下座生不信心。 诸比丘是事白佛。 佛言。 若一心生念。 从今日更不作。 是时即得清净。 有一住处。 有比丘大德多知。 我行波利婆沙行摩那埵。 诸人言。 大德多知比丘。 行如是事。 何况余人。 生不信心。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若一心生念。 从今日是事更不作。 是时即得清净。 有比丘犯僧伽婆尸沙罪。 诸比丘言。 汝行波利婆沙摩那埵。 是罪如法忏悔。 其人言。 我不能行。 我宁当反戒。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若一心生念。 从今日更不作。 是时即得清净。 有比丘病。 犯僧伽婆尸沙罪。 诸比丘言。 汝行波利婆沙摩那埵。 是罪如法忏悔。 其人言。 我不能行忏悔法。 无力故。 诸比丘言。 汝乞出罪羯磨。 其人言。 我不能胡跪住。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若一心生念。 从今日更不作。 是时即得清净。 有一住处。 比丘犯僧伽婆尸沙罪。 众不满二十人。 是比丘欲至他处忏悔。 道路遇贼死。 诸比丘言。 是比丘不清净死。 或堕恶道。 是事白佛。 佛言。 一心生念如法忏悔。 是人清净。 死不堕恶道。 得生天上。 有一住处。 比丘犯僧伽婆尸沙罪。 众不清净。 是比丘至他众欲忏悔。 道路遇贼夺命诸比丘言。 是比丘不清净死。 或堕恶道。 是事白佛。 佛言。 一心生念如法忏悔。 是人清净。 死不堕恶道得生天上(凡有六种忏法不可妄用及侥幸也唐为自欺罪亦不除要须广问明律者能断之耳相甚难知)。 憍萨罗国远住处。 二比丘共住。 有贼来捕是比丘。 欲祠祀故贼一面住守。 是二比丘其日说戒日。 二比丘言。 聚落主小放。 我等欲作法事。 贼言。 听汝作法事。 二比丘小远。 一人言。 我有罪。 一人言。 我亦有罪。 佛说俱有罪人不得清净。 贼言。 汝道何物。 汝欲走去耶。 答不去。 道何等。 答言。 我等有过欲忏悔耳。 贼言。 汝有何过。 答如是如是过。 贼言。 汝等是好人。 有尔许小事。 持是作过。 我等是恶人。 恼如是好善人。 贼到贼主所言。 是比丘好善人。 可放使去。 我更觅余人。 贼主言。 放去。 比丘从恐怖中得脱。 是二比丘以是事向诸比丘说。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如是急事。 若不相应罪听忏悔憍萨罗国远住处。 有二比丘共住。 有贼来捕是比丘。 为祠祀故贼一面住守。 是二比丘。 其日是说戒日。 比丘言。 聚落主小放我等。 我等欲作法事。 贼言。 听汝作法事。 二比丘小远。 一人言。 我有罪。 一人言。 我亦有罪。 佛说相应罪不得忏悔。 不相应罪得忏悔。 今我等是相应罪。 不得共忏悔。 贼言。 汝道何等。 欲走去耶。 答言不去。 问若不走道何等。 答言。 我等有过欲忏悔耳。 贼言。 汝有何过。 答如是如是过。 贼言。 汝等是好善人。 有尔许小事持作过。 我等是恶人。 恼如是善人。 贼到贼主所言。 是比丘善人。 可放使去。 我等更觅余人。 贼主言。 放去。 是二比丘恐怖中得脱。 向诸比丘说。 诸比丘白佛。 佛言。 从今日若有相应罪。 是比丘一心生念口言。 后当向清净比丘忏悔。 听受相应罪忏悔。 有一住处。 比丘病。 堕罪语看病人。 我有罪。 看病人言。 我亦同有是罪。 佛说。 有相应罪。 一心生念口言忏悔。 后听受他忏悔。 我等是事故欲从汝忏悔。 看病人答。 远住处二比丘。 为贼捕得欲祠祀。 是故佛听。 若相应罪忏悔。 不听病人如是忏悔。 是病比丘死。 心悔故堕恶道。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若有相应罪。 若贼捕得。 若病人。 听心生口言忏。 后当从清净比丘忏悔。 后听受他忏悔。 憍萨罗国舍利弗。 欲游行至舍婆提。 中道有空精舍。 是说戒日不知何者是内界何处是界外。 是事白佛。 佛言。 若有弃空精舍。 是名一切界外。 是中随意说戒。 憍萨罗国有二聚落连界。 是时饥饿有比丘尼。 将一比丘尼伴。 到异聚落亲里舍。 与二三日食。 更不能与。 语比丘尼言。 汝一人尚不能活。 何以将人来。 比丘尼答。 佛不听我独余聚落行。 以是故将来。 比丘尼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 从今日连界。 是中应作一界羯磨。 云何作。 僧一心会。 一比丘尼应唱言。 大德尼僧听。 某甲某甲聚落。 作一界羯磨。 若僧时到僧忍听。 某甲某甲聚落。 作一界羯磨。 如是白。 白二羯磨。 僧已听某甲某甲聚落作一界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憍萨罗国诸比丘游行。 与贾客俱经过大泽。 诸比丘从贾客主乞水。 贾客主即出水与著钵中。 水上有少食。 诸比丘弃水。 贾客主言。 汝亦知是中无水水难得。 何以弃水。 比丘言。 日时已过。 是水上有少食。 不应饮故。 是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应一切弃。 弃上少许水。 下净水听饮。 憍萨罗国诸比丘游行。 与贾客俱经过大泽故。 诸比丘从贾客主乞水。 贾客主即出水与著钵中。 水底有少许食。 诸比丘弃水。 贾客主言。 汝亦知是中无水水难得。 何以弃是水。 比丘答言。 日过中。 是水底有少食。 不应饮。 是故弃。 是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应一切弃。 上水听饮。 下底应弃。 诸比丘从放牛人乞水。 水瓶腻泻水著钵中。 水上凝酥如芥子。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酥可却者却。 净水应饮。 诸比丘持腻钵。 著汪池水中取水。 水腻尽凝。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酥可却者却。 净水应得饮。 诸比丘钵有残食著钵。 著潢池水中取水。 食没入水。 遥见饭白。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 可却者却。 残余净水得饮。 沙弥白衣捉瓶酥麻油。 澍著比丘钵中不断。 诸比丘心中疑。 我或非是受法。 便白佛。 佛言。 是澍下流非上流。 不破受法。 憍萨罗国比丘。 游行至舍波提国。 经过大泽是时有小沙弥持净物。 沙弥不能担。 便白佛。 佛言。 比丘应并担净人去。 诸比丘舍内壁上有棚。 棚上有食。 沙弥小。 不及举食。 不及取食。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 比丘明日当担净人棚上取。 憍萨罗国诸比丘。 游行至舍婆提。 道中值河水。 沙弥小。 担净物不能渡。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 比丘当担沙弥渡河。 憍萨罗国诸比丘。 游行至舍婆提。 道中值河水。 沙弥小担净物。 是河水駃长。 比丘担沙弥渡。 为水所漂。 比丘手触食。 诸比丘疑。 是食或能不净。 便白佛。 佛言。 净人恒念守视食囊。 虽触无罪。 有河浮囊渡。 担净物沙弥小。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 比丘当使净人持食。 著浮囊上。 渡到彼岸上。 莫手触食。 还使净人捉。 比丘新熏钵。 酥著钵。 二三过洗。 腻气不净。 便白佛。 佛言。 若一心三洗者。 是钵名净。 比丘用不净脂涂钵受麨。 是比丘一切弃。 白佛。 佛言。 不应一切弃。 泻著余器中应食。 余著钵麨是应弃。 比丘绳缀钵用受热粥。 少腻从缀间出。 比丘都一切弃。 佛言。 不应一切弃。 应弃此腻余应食。 比丘使沙弥持钵。 是沙弥持食。 不净钵与师。 是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 无急事不应使沙弥持钵。 若使持应从沙弥受。 比丘净食中著不净食。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 不净除却。 余残应食。 比丘不净食中著净食。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 不净者却。 应取净者食。 比丘净饭中著不净饭。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 不净除却。 余残应食。 比丘不净饭中著净饭。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 不净者应却。 取净者食。 憍萨罗国诸比丘。 与贾客俱向舍婆提城。 经过大泽。 诸比丘从贾客主乞食贾客主言。 汝知此间食难得。 何以不自担粮。 诸比丘答。 佛未听我等道路赍粮。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自担粮。 从他易净食乃听啖。 不易不听啖。 诸比丘欲易食。 他人不与。 言汝食中有何不可故。 易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 从今日清净故与。 与竟他不还。 是事白佛。 佛言。 当从乞取。 是贾客主到宿处。 净人办饮食。 满钵著一面。 贾客夜半发去。 诸比丘忘自持食。 后忆念此食不净便弃。 佛言。 不应弃。 忆念时从人受。 有守逻人。 从比丘乞食。 若与食少若不与。 此人嗔作不可事。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担食藏。 莫使人见。 若食当出道取一搦不受得食。 以经旷泽故。 频婆娑罗王。 请佛及僧与粥田。 诸比丘守谷不肯取。 以上场不净故。 佛言。 未分应取。 若分不应故取。 若取得突吉罗罪。 饮食具车载来入车欲倾。 将车人呼。 大德佐捉。 诸比丘不肯捉。 以不净故。 佛言。 听佐正车。 正车后不应更捉。 若捉得突吉罗罪。 饮食具舡载。 诸比丘不肯上舡。 以不净故。 佛言。 从今日听著芦[卄/博]。 若席应坐。 若坐触食具。 佛言。 敷令遍。 莫触食具。 饮食具骡驴牛象驮来。 诸驮倾转。 驱驮人唤。 诸大德。 佐我正驮。 比丘不肯若佐。 是食具或不净。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佐正。 若正后更莫捉。 若触得突吉罗罪。 白衣沙弥负食具来。 负倾转。 语诸大德。 与我正负。 诸比丘不肯。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正。 若正已莫复触。 若触得突吉罗罪。 沙弥白衣持酥油瓶泻著异瓶中。 瓶倾动。 净人语。 大德与我正。 诸比丘不肯。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与正。 正已莫复触。 若触得突吉罗罪。 比丘使沙弥白衣僧。 釜中煮肉饭粥羹。 釜倾转。 呼佐我支。 诸比丘不肯。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佐正。 正已不应复触。 若触得突吉罗罪。 有看马人。 从波罗奈国诣舍婆提放马。 是人信佛法。 办种种饮食。 入著僧前。 是人闻马屋失火。 是人言。 大德自食。 我等有急事。 留食便去。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信佛法人一心与。 若舍去便应食。 比丘乞食食著一面。 待时到我当食。 乌来啄一口去。 比丘一切弃食。 佛言。 不应一切弃。 但弃啄处。 余残应食。 比丘乞食食著一面。 待时当食。 蝇来入食钵中。 比丘言。 此食或破受法。 日近中无净人。 是比丘心疑。 不敢食。 佛言。 蝇不可遮不破受法。 长老优波离问佛。 有比丘求水瓶。 误取酥油瓶。 是瓶破净应弃不。 佛言。 有二种不坏净。 一无羞破戒人捉。 二持戒人忘误捉。 俱净应食。 诸比丘为小沙弥担饮食。 行道中与沙弥食。 沙弥食时还与比丘。 比丘不肯受。 共宿故。 佛言。 先不共要得食。 若要不应食。 诸比丘夏安居。 聚落中有因缘应出。 是比丘畏犯戒不去。 是众所可作事废。 佛言。 听受七夜法去。 诸比丘受七夜去聚落。 若七夜未尽。 所作事未竟来还。 诸比丘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受余残夜去。 言我受七夜法。 若干夜已过。 余若干夜在。 受彼出界佛在舍婆提。 波斯匿王有园。 名波罗陀。 清凉净洁。 众事作竟唯无有水。 一时波斯匿王出诣园四顾看不见水。 王告大臣侍人。 此中何以无水。 大臣答。 素无水。 王告大臣。 汝等方便引水令来。 园无水不可爱乐。 大臣侍人中。 有恶心不信法者言有一因缘水可得来。 王言。 水云何可得。 大臣言。 当于祇洹中作渠通水来。 作渠者。 当破祇洹中树及佛图精舍。 王言。 吾欲使水来。 不知余事。 王为是故至桑奇多国。 恐诸比丘傥来从我乞救。 是事故王去。 后工匠即诣祇洹。 引绳使直欲凿渠。 语比丘问言。 聚落主欲作何等。 工匠言。 波斯匿王有园。 名波罗陀。 清凉净洁。 众事作竟唯无水。 欲于祇洹作渠通水。 诸比丘言。 聚落主。 汝等欲伐树木。 房舍非复僧伽蓝。 工匠答言。 大德。 我是官人。 不得自在。 从王约敕。 非是我意。 憍萨罗主波斯匿王意耳。 工匠言。 我等唯能小停不作。 汝等自诣王求令不作渠。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应受七夜去诸比丘受七夜去。 到彼间久住。 无人与白王。 七日向尽而事未了。 心疑即还祇洹。 诸比丘见彼比丘来问。 是事办不。 答言不办。 祇洹诸比丘言。 何以不办。 答我等彼间久住。 无人白王。 七夜向尽而事未了。 我等心疑便还。 是事白佛。 佛言。 听受三十九夜去。 云何应受。 一比丘应僧中唱。 大德僧听。 某甲某甲诸比丘。 受三十九夜。 僧事故出界。 是处安居自恣。 若僧时到僧忍听。 某甲某甲比丘。 受三十九夜。 僧事故出界。 是处安居自恣。 如是白。 大德僧听。 某甲某甲比丘。 受三十九夜。 僧事故出界。 是处安居自恣。 谁诸长老忍。 某甲某甲比丘。 受三十九夜。 僧事出界。 是处安居自恣者默然。 谁不忍者便说。 僧已听。 某甲某甲比丘。 受三十九夜。 僧事故出界。 是处安居自恣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是诸比丘到彼亦久住。 无人白王。 王余时小出。 王举眼视。 遥见比丘。 王语臣言。 往问沙门释子。 来何所作。 受教往问。 为何所作。 比丘答言。 我欲见王。 臣还白言。 比丘欲见王。 即语臣言。 唤比丘来。 即往言。 王唤比丘。 比丘即入就座坐已。 共相问讯乐不乐。 王小默然。 王忘先事故便问比丘。 何故来。 比丘即以此事向王广说。 王言去。 莫复使作。 工匠即不作渠。 六群比丘畜五大皮。 师子皮。 虎皮豹皮獭皮。 狸皮。 是事白佛。 佛言。 五大皮不应畜。 若师子皮虎皮豹皮獭皮狸皮。 更有五皮不应畜。 象皮马皮豺皮狗皮黑鹿皮。 若畜得突吉罗罪。 阿阇世王见父诸好大床。 心悔忧恼。 以是物故。 我父清净人无过人。 而抂死。 便告大臣侍者。 持是诸床去。 即持著空地。 王出犹见。 王言。 除却。 彼即移著外门屋中。 王出入复数见。 王言。 持去。 彼即移著中门屋中。 王见犹数。 王言。 何以置此耶。 臣言。 大王。 不知当移置何处。 王言。 持去施竹园众僧。 臣即持去与竹园僧。 僧著空地讲堂门间。 诸兵将吏到竹园看见之言。 我眼初不得见。 是好物何缘弃之。 若王闻者心或不净。 诸比丘闻。 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 白衣舍大床高床。 比丘不得畜不得坐不得卧。 若人施高床大床听受应护藏举。 不得坐不得卧。 波斯匿王母死。 母所有生时一切众物。 持诣祇洹与诸比丘。 诸比丘得是贵衣被。 从阿蛾罗弥国出。 户摩根衣。 婆蹉阿婆多兰国出。 以是好贵衣被。 敷著地在上经行。 诸兵将吏到祇洹观看见已言。 我等初不得手捉著头上。 云何敷地脚蹑。 若波斯匿王闻。 心或不净。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 听贵衣中可作卧具者便作。 中作衣者便作。 是物任所用者便作。 是大贵衣阿蛾罗弥国出。 户摩根衣婆蹉阿婆多兰国出。 贵价衣是比丘受用。 作四方僧卧具有时大雷。 诸飞鸟怖死。 诸居士知是事即出择取好鸟。 除大乌鸟鹫秃枭角鸱阿罗。 如是诸鸟不取不中食故。 诸比丘时到著衣持钵。 入舍婆提乞食。 见此诸鸟皆死无人取。 诸比丘语余比丘。 汝持去煮炙。 我乞食还。 共汝等啖。 是时有比丘。 持来煮炙。 有诸比丘问。 是何等肉。 答乌肉。 诸比丘以种种因缘。 呵云。 何名比丘。 啖乌肉。 佛所未听。 诸比丘种种因缘呵竟。 是事白佛。 佛言。 乌肉不得啖。 若啖得突吉罗罪。 诸比丘问。 是复何等肉。 答小乌肉鹫肉鸿肉婆娑秃枭角鸱阿罗肉等。 诸比丘种种因缘呵。 云何名比丘。 啖大乌肉鹫肉鸿肉婆娑秃枭角鸱阿罗等肉。 佛所不听。 呵竟白佛。 佛言。 不得啖如是等肉。 一切啖死尸鸟肉。 皆不得啖。 若啖得突吉罗罪。 诸比丘食后。 至阿耆罗河上经行。 见水中漂豺来。 诸比丘语一比丘。 取此豺来。 明日当食。 是比丘即取。 明日有煮豺肉者。 有乞食者。 诸比丘问。 长者是何等肉。 答豺肉。 诸比丘种种因缘呵。 云何名比丘。 佛未听啖。 豺肉而啖。 呵竟白佛。 佛言。 云何名比丘。 啖豺肉。 豺肉狗肉无异。 从今日不得啖豺肉。 若啖得突吉罗罪。 诸人骡死弃著堑中。 诸比丘食时著衣持钵。 入舍婆提城乞食。 见堑中有死骡。 语余比丘。 持去煮。 我等乞食还。 当共啖。 诸比丘问。 是何等肉。 答骡肉。 诸比丘种种因缘呵。 云何名比丘。 佛未听啖骡肉而啖。 是事白佛。 佛言。 骡马何异。 从今日不得啖骡肉。 若啖得突吉罗罪。 诸比丘食后。 入安陀林经行。 见死猕猴。 语余比丘。 持去明日当食。 是比丘即取。 明日有煮者。 有行乞食者。 诸比丘问。 长老是何等肉。 答猕猴肉。 诸比丘种种因缘呵。 云何名比丘。 佛未听啖猕猴肉而啖。 是事白佛。 佛言。 猕猴似人肉。 与人肉何异。 若啖得突吉罗罪。 毗尼杂品竟。 毗尼序卷下。 因缘品第四佛在迦毗罗婆国。 诸贵释子出家得长病。 病人早起。 到亲里家檀越知识家。 诸主人问言。 乐不。 答长病不乐。 主人问。 得何等病。 答得如是如是病。 主人言。 白衣时病云何治。 答牛胞中著药灌。 主人言。 与汝是药治。 比丘言。 佛未听我著是药。 是事白佛。 佛言。 听灌用。 薄皮不中灌。 佛言。 听厚皮灌屏处。 听若药师教亲亲人灌。 诸贵释子出家得长病。 病人早起。 到亲里檀越知识家。 主人问。 乐不。 答长病不乐。 主人问。 何等病。 答如是如是病。 主人言。 白衣时病云何治。 答用刀治。 主人言。 与汝刀。 比丘言。 佛未听我等用刀治。 是事白佛。 佛言。 听莲华茎割。 比丘言。 不中用。 佛言。 听用金银琉璃铜铅锡珠刀割。 比丘言。 如是诸刀不中用治。 佛言。 屏处听用铁刀治。 有比丘病。 语看病人言。 持生熟酥油蜜石蜜来。 看病人言。 无。 若有是佛僧物不净举宿恶捉不受内宿。 是事白佛。 佛言。 听若佛物僧物不净举宿恶捉不受内宿。 若病人得上物。 差竟应与。 长老毕陵伽婆蹉患眼痛。 药师教罗散禅那著眼中。 作是言。 佛未听罗散禅那著眼中。 佛言。 听用治眼。 毕陵伽婆蹉钵中有罗散禅那。 小钵半钵大揵瓷小揵瓷络囊悬著象牙杙上。 取时流污壁卧具房舍卧具垢臭。 是事白佛。 佛言。 听罗散禅那函盛。 比丘作函不盖。 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盖。 比丘直作盖喜堕。 佛言。 作子口盖。 用乌翅鸡翅收漏罗翅。 涂著眼中眼痛更增。 佛言。 作筹。 长老优波离问。 何物作筹。 佛言。 铁铜贝牙角木瓦作。 佛言。 从今日界内不应作净处。 若作得突吉罗罪。 长老优波离问佛。 阿耆达婆罗门为佛作八种粥。 酥粥胡麻粥油粥乳粥。 小豆粥摩沙豆粥麻子粥清粥。 是八种粥。 杂根药茎药叶药华药果药。 煮可饮不。 佛言。 病比丘可饮。 不病者不得饮。 佛在苏摩国。 是时长老阿那律比丘弟子病。 服下药中后心闷。 佛言。 与熬稻华汁。 与与竟闷不止。 佛言。 竹笋汁与。 与竟不差。 佛言。 囊盛米粥绞汁与。 与竟不差。 佛言。 将屏处与米粥。 优波离问佛。 佛听结发鸡尼耶梵志施八种浆。 昭梨浆牟梨浆。 拘梨多浆舍梨浆。 阿说陀浆波流沙浆。 劫必陀浆蒱萄浆。 是八种浆。 根汤茎汤叶汤华汤果汤。 合可饮不。 佛言。 若无酒味不杂食。 清不浊听饮。 佛在舍婆提。 尔时憍萨罗国诸居士。 道中无水处。 以水施并施石蜜。 六群比丘从憍萨罗国至舍婆提。 次第行到施水处。 六群比丘但啖石蜜不饮水居士言。 何以独啖石蜜不饮水。 六群比丘言。 我嗜石蜜不喜饮水。 施主言。 我为饮水故施石蜜。 今汝何以但啖石蜜不饮水。 六群比丘言。 我嗜石蜜不喜饮水。 是六群比丘有大力。 复不畏破戒。 是居士不能面前讥说。 去后心嗔呵骂。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但啖石蜜不欲饮水。 诸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 闻是事心惭愧。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五时听啖石蜜。 一远行来。 二若病。 三若食少。 四若不得食。 五若施水处。 是五时听啖石蜜。 从今日若不饮水不听啖石蜜。 若啖得突吉罗罪。 优波离问佛。 石蜜浆举宿得饮不。 佛言。 病比丘得饮。 不病不得饮。 比丘若得二种请。 一请与他一比丘受。 问汝与不。 答我与。 更问。 何时与。 答瓶沙王请佛及僧百岁四事供养。 是时与。 是事白佛。 佛言。 比丘有二请。 一今日请。 二冷请。 若有一日得二请。 一请与他一请自受。 冷请有二种。 随受净随受不净。 随受云何净。 随受五佉陀尼。 五食五似食。 何等五佉陀尼。 根茎叶果磨何等五食。 饭麨面鱼肉。 何等五似食。 糜粟大麦迦师莠子。 何等不净随受。 五宝五似宝。 五宝者。 金银摩尼珠玻梨毗琉璃。 何等五似宝。 赤铜铁鍮石水精铅锡白镴。 若净物直受。 不净物作净已受。 阿罗毗国诸比丘。 日日借作具。 居士言。 诸作具何以不自作。 而日日借。 比丘言。 佛未听我等畜作具。 是事白佛。 佛言。 为僧听畜一切作具。 有居士祇洹作房舍。 是中有少供养具。 客比丘房舍中宿。 问是房舍谁作。 答某甲居士作。 是比丘一宿。 早起著衣持钵诣居士所。 语言。 汝房舍中供养具何以少。 居士言。 我先时大多与。 是比丘言。 我是中。 一宿住。 见供养具少不足言。 居士语比丘。 共诣本作房舍比丘所。 居士到本营房舍比丘所言。 我本与长老是中供养具。 斯何所在。 比丘答。 本所与供养具。 异房比丘用去。 居士言。 我本不与异房比丘用。 与自作房舍中住比丘用。 我房舍空。 是供养具著异处。 是不应尔。 是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 檀越与何房舍。 是中住者应用分。 舍婆提有一人亲里为他杀。 著祇洹堑中空处。 比丘求觅粪扫衣。 到死人边取一衣去。 诸亲里觅到祇洹。 见是比丘问言。 大德。 如是人若见若闻不。 比丘答。 此人死弃在祇洹堑中。 我是边取一衣来。 亲里言。 将我示处。 比丘即将示处。 亲里见死悲咽言。 汝或能以衣故杀我人。 比丘言。 我实不杀。 若杀何以不取余残衣物也。 亲里如是思惟。 我等软语是比丘不实语。 我当将去诣官。 便将去诣官。 官问是比丘。 汝实杀不。 比丘答言。 我是比丘云何杀人。 我若杀应当持余衣物去。 官人聪明信佛法。 知释子比丘不作是事。 放此比丘去。 若后如是。 比丘不问他莫取。 是比丘从恐怖得脱。 是事语诸比丘。 诸比丘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不问他。 杀人衣不应取。 若取得突吉罗。 诸比丘取有主死人地衣。 旃陀罗言。 死人地衣莫取。 我曹输王如是如是物。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有主死人地衣不应取。 若取得罪。 诸比丘取有主死人地四边有粪扫衣。 是中旃陀罗亦遮。 是事白佛。 佛言。 若遮莫取。 若取得突吉罗。 时舍婆提有大疫病。 多有人死。 诸比丘取烧死人间薪。 为僧办温室。 是焦薪鬼逐来。 一切僧得病苦。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听取死人间薪。 若取得突吉罗罪。 诸比丘取天祠中衣毳劫贝白[疊*毛]。 守祠人言。 大德。 此诸衣物属祠莫取。 比丘言。 此泥木天用衣物为。 守祠人言。 佛阿罗汉塔物我亦当取。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天祠中衣毳劫贝白[疊*毛]不得取。 若取得偷兰遮罪。 有比丘病。 多钵多衣多物。 看病人思惟。 若交与我一切物。 或教六物与僧余残与我。 思惟竟语病比丘。 汝病久不差。 汝死后现前一切物。 僧当分。 汝亦不得大福。 不得恩分。 汝今活时。 分处六物与僧。 余残物与我。 病比丘思惟。 若不与。 恐不好看我。 思惟竟。 即以六物与僧。 余残物与看病人。 是比丘后病差。 是时佛及僧。 夏后月游行诸国土。 余比丘著新染衣。 是比丘独著弊衣。 佛知故问比丘。 何以独著弊故衣。 是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种种因缘呵。 何以名比丘。 六物不应与僧。 不应分与他。 亦不应教他与。 佛种种因缘呵竟告诸比丘。 从今日六物不应自与。 不应教与。 若自与教他与。 得突吉罗罪。 长老优波离问佛。 僧坊中房舍破。 是中有所用敷具覆具。 得持博贸治不。 佛言得。 若僧中有两房舍欲坏。 得卖一房治一房不。 佛言得。 憍萨罗国有边聚落。 是时有贼。 诸居士畏贼弃聚落去。 是时诸比丘乞食难得。 便弃塔物僧物已。 自持衣钵出去。 是贼世静已。 诸居士还本住处。 诸比丘为塔物僧物乞求钱财。 居士言。 先有塔物僧物。 皆何所在。 比丘言。 于贼世中失去。 居士言。 汝自衣钵在不。 比丘言。 我持随身。 居士言。 汝等自爱衣钵。 不爱佛物僧物。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若贼世怖畏时。 听担去后还著本处。 更有贼世。 诸比丘取自衣钵及佛物僧物持出去。 六群比丘道中逢言。 是僧卧具我当用之。 时比丘不与便斗诤。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担去者应用余不应索。 诸比丘持塔物僧物著空地。 自著衣持钵乞食。 来还失是物去。 佛言。 行乞食时担佛物僧物。 自持衣钵担荷不好。 佛言。 乞食时听以物著衣裹。 是比丘持佛物僧物著空地。 上厕出失衣物。 白佛。 佛言。 护是物欲使不失。 当寄人若著屏处。 憍萨罗国一住处。 檀越为比丘僧施衣。 是中比丘僧不在。 是事白佛。 佛言。 现在三比丘应分。 二比丘亦应分。 一比丘心生口言受。 沙弥若三若二应分。 一人心生口言应受。 憍萨罗国一住处。 檀越为比丘尼僧施诸衣物。 是中比丘尼僧不在。 是事白佛。 佛言。 现前三比丘尼应分。 二比丘尼亦应分。 一比丘尼心生口言应受。 三式叉摩尼二式叉摩尼应分。 一式叉摩尼心生口言应受。 三沙弥尼二沙弥尼应分。 一沙弥尼若心生口言应受。 憍萨罗国一住处。 檀越为比丘僧施衣物。 比丘僧不在。 是事白佛。 佛言。 现在三比丘二比丘应分。 一比丘心生口言应受。 三沙弥二沙弥应分。 一沙弥心生口言应受。 若时都无比丘无沙弥。 是事白佛。 佛言。 是物比丘尼僧应分。 若时亦无比丘尼僧。 三比丘尼二比丘尼应分。 一比丘尼心生口言应受。 三式叉摩尼二式叉摩尼应分。 一式叉摩尼心生口言应受。 三沙弥尼二沙弥尼应分。 一沙弥尼心生口言应受。 憍萨罗国一住处。 檀越为比丘尼僧施衣物。 是中无比丘尼僧。 白佛。 佛言。 现在三比丘尼二比丘尼应分。 一比丘尼心生口言应受。 三式叉摩尼二式叉摩尼应分。 一式叉摩尼心生口言应受。 三沙弥尼二沙弥尼应分。 一沙弥尼心生口言应受。 若时都无比丘尼。 又无式叉摩尼沙弥尼。 尔时比丘僧应分。 乃至沙弥亦如是。 憍萨罗国一住处。 檀越为二部僧施衣物。 比丘僧不在。 佛言。 比丘尼僧应分。 比丘尼僧亦不在。 佛言。 三比丘二比丘应分。 一比丘若心生口言应受。 三比丘尼二比丘尼应分。 一比丘尼心生口言应受。 三式叉摩尼二式叉摩尼应分。 一式叉摩尼若心生口言应受。 三沙弥二沙弥应分。 一沙弥心生口言应受。 三沙弥尼二沙弥尼应分。 一沙弥尼若心生口言应受。 佛在舍婆提。 有一居士。 请佛及僧明日食。 佛默然受。 居士知佛默然受已。 从座起头面礼佛足绕竟还归。 是夜办种种饮食。 早起敷床座。 遣使白佛。 食具已办。 唯圣知时。 僧著衣持钵入居士舍。 佛住精舍迎食分。 是居士见众坐定。 自行澡水。 上座中座多美饮食。 下座及沙弥。 与六十日稻饭胡麻滓合菜煮。 与诸居士与众僧多美饮食竟。 自行澡水。 取小座具僧前坐听说法。 上座舍利弗说法竟。 从座出去。 是时罗睺罗作沙弥。 食后行到佛所。 头面礼佛足一面立。 诸佛常法。 比丘食。 后如是劳问。 多美饮食饱满不。 尔时佛问罗睺罗。 僧饮食饱满足不。 罗睺罗言。 得者足不得者不足。 佛问。 何以作是语。 罗睺罗言。 世尊。 诸居士与上座中座多美饮食饱满。 下座及沙弥与六十日稻饭胡麻滓合菜煮。 是时罗睺罗羸瘦少气力。 佛知故问罗睺罗。 汝何以羸瘦少气力。 罗睺罗即说偈言。 食胡麻油大得力  有食酥者得净色  胡麻滓菜无色力  佛天中天自当知佛知故问罗睺罗。 是僧中谁作上座。 答和上舍利弗。 佛言。 比丘舍利弗不净食。 长老舍利弗闻。 今日世尊呵言。 比丘舍利弗不净食。 闻竟吐食出。 尽寿断一切请食及僧布施。 常受乞食法。 诸大贵人居士。 欲作僧食。 欲得舍利弗入舍。 白佛。 愿佛敕舍利弗还受请。 佛告诸人。 汝等莫求舍利弗使受请。 舍利弗性。 若受必受若弃必弃。 舍利弗非适今世有是性。 乃前过去亦有是性。 若受必受若弃必弃。 汝等今听。 尔时世尊广说本生因缘。 过去世时有一国王。 为毒蛇所螫。 能治毒师。 作舍伽罗咒。 将毒蛇来。 先作大火。 语蛇言。 汝宁入火耶。 宁还嗽毒。 毒蛇思惟。 唾竟云何为命故复嗽已吐。 不可还啖。 我宁入火死。 如是思惟竟投身火中。 佛语诸人。 蛇者今舍利弗是。 此人过去世。 若受必受。 若弃必弃。 今亦如是。 是时佛种种因缘呵舍利弗竟。 告诸比丘。 从今日应行上座法。 云何应行。 若闻揵捶声若时到声。 应疾往坐处坐。 观中座比丘下座比丘。 或有坐不应法者。 若坐不应法者。 应示。 是比丘若不觉。 应弹指。 弹指不觉。 应语比座。 安祥语。 若上座施主与僧食时。 不应先食。 待得遍。 闻等供声乃食。 一切僧应随上座法行。 佛在王舍城。 王舍城中有居士。 名尸利仇多。 大富多钱财。 有大德力。 是外道婆罗门弟子。 此人疑沙门瞿昙有一切智不。 行到佛所。 问讯佛竟一面坐。 佛为尸利仇多说法示教利喜。 是应行是不应行。 种种因缘说法已默然。 居士尸利仇多闻法已。 叉手向佛白佛言。 沙门瞿昙。 明日我舍食。 怜愍故。 以彼应度故。 佛默然受请。 时尸利仇多见佛默然受。 从座起为佛作礼。 绕佛三匝而还到舍。 于外门间作大火坑。 令火无烟无焰。 以沙覆上。 如是心生口言。 若沙门瞿昙是一切智人。 当知是事。 若非一切智人。 沙门瞿昙并诸弟子。 当堕此坑中。 即入舍敷不织坐床上敷白[疊*毛]。 如是心生口言。 若是一切智人。 当知是事。 非一切智人。 并弟子当堕。 尸利仇多以毒和饮食。 心生口言。 若是一切智人。 当知是事。 非一切智人。 当中毒死。 早起遣使白佛。 饮食已办佛自知时。 尔时佛语阿难。 令僧诸比丘皆不得先佛前行。 一切应在佛后。 阿难受教。 令诸比丘皆不得先佛前行。 一切应在佛后。 令僧竟。 是时佛著衣持钵在前行。 诸比丘从佛后。 佛入尸利仇多舍。 佛变火坑作莲华池。 满中清净水。 既甘而冷。 水中有赤白种种色莲华。 遍覆水上。 时佛与僧皆行广叶莲华上。 告尸利仇多。 汝居士。 当除心中疑。 我实一切智人。 佛作是语竟。 入舍上不织床。 变令成织。 告尸利仇多。 汝居士。 当除心中疑。 我实一切智人。 是尸利仇多见二神力。 信心即生清净。 恭敬尊重于佛。 是时尸利仇多欢喜叉手。 白佛言。 食中有毒。 僧或得病。 愿佛小待。 更作饮食。 佛言。 居士。 但施此食。 僧不得病。 佛告阿难。 僧中令未唱等供一不得食。 阿难受教。 即僧中令。 大德僧。 佛约敕。 未唱等供一不得食。 是时佛如是咒愿。 淫欲嗔恚愚痴是世界中毒。 佛有实法。 除一切毒解除舍已。 一切诸佛无毒。 以是实语故。 毒皆得除。 佛作是语。 食即净无毒。 是时居士尸利仇多。 从座起行澡水。 手自斟酌多美饮食。 饱满多美饮食。 饱满与竟。 洗手摄钵。 尸利仇多。 取小座具。 于佛前欲听法佛随意说。 甚深净妙法。 尸利仇多。 即于坐处得诸法法眼净。 如是尸利仇多。 得法见法知法。 善法净法心除疑悔。 不信他法。 得不随他语。 佛法中得无畏力。 从座起头面礼佛足。 大德。 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持五戒为优婆塞。 佛为尸利仇多。 更多说法示教利喜。 佛从座起而还。 以是因缘故会僧。 会僧已告诸比丘。 从今日不得在佛前行。 不得和上阿阇梨一切上座前行。 从今日未唱等供不得食。 若食得突吉罗罪。 憍萨罗国一住处。 二部僧得衣物。 比丘多比丘尼少。 比丘言。 我取二分。 汝取一分。 比丘尼言。 中半分。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白佛。 佛言。 比丘比丘尼等分。 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四分与第四分。 佛在王舍城。 有居士。 名婆提。 为佛及僧作房舍。 极好庄严多备饮食。 多比丘会。 千二百五十。 便有居士。 为大众布施衣物。 是居士言。 佛听于众中大声唱。 是事白佛。 佛言。 听布施时于众中大声唱。 比丘平地立唱。 众多不闻。 是事白佛。 佛言。 听座上立唱。 立唱亦不闻。 高处立唱亦见亦闻。 更有居士。 见大众集布施衣物。 作是言。 佛若听我衣摩罗鞞诃罗施。 佛言。 听摩罗鞞诃罗施。 众人言。 佛若听我人捉衣角去。 曳土中或脚蹑上。 是事白佛。 佛言。 听著绳上系两头各一人捉中央。 故曳泥土中。 是事白佛。 佛言。 听作木叉擎。 时小儿男女擎木叉。 道中见人作伎乐饮食嬉戏。 舍衣绳著一面。 走往看失衣物。 佛言。 若六岁以下至无岁。 及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为五众担衣。 居士更言。 佛听持香炉在前。 白佛。 佛言听。 时众默然行。 诸外道人嫉妒言。 是沙门释子如担死人出无异。 居士言。 佛若听我如世俗法作唱伎乐去。 佛言听。 有一居士。 见大众集。 多施衣物。 居士言。 佛若听处处唱赞。 佛言听。 无人受是衣物。 佛言。 听先作羯磨使一人受。 无人守。 佛言听。 作羯磨使一人守。 比丘无五法。 不应作羯磨受衣物。 何等五。 不知得不知不得。 不知受得物。 不知价。 不知数。 若著不知忆念处。 比丘有五法。 应作羯磨受衣。 知得。 知受得物。 知价。 知数。 若著忆念处。 憍萨罗国一住处。 二部僧得衣物。 比丘尼言。 佛听我布施物各著一处。 佛言听。 诸比丘尼无人布施衣物饮食卧具随病药。 或有人。 少多与余人。 轻笑言。 爱念妇故与。 诸比丘尼白佛言。 听我施物还著一处。 佛言听。 无人分是衣物。 佛言。 知分物人。 应作羯磨。 无五法。 是比丘不应羯磨作分衣人。 何等五。 不知相。 不知衣色。 不知衣价。 不知数。 若与若不与不忆念。 比丘有五法。 应作分衣人。 知衣相。 知衣色。 知衣价。 知数。 与不与忆念。 诸比丘尼分衣时赞叹。 是好是不好。 乱众。 佛言。 分衣时不应赞叹。 乱众故应默然受衣分。 佛在舍婆提。 尔时祇洹有人。 为新房舍因缘故作饮食。 多比丘会。 千二百五十。 诸比丘乱入乱坐乱食。 无有次第。 或有比丘先食入。 或有比丘食时入。 或有比丘食后入。 是事白佛。 佛言。 应唱时到。 虽唱时到远处不闻。 是事白佛。 佛言。 应打揵捶。 虽打远处不闻。 佛言。 应打鼓。 平地打鼓远处不闻。 佛言。 应立埵上打。 亦不闻。 佛言。 应高处立打。 亦见亦闻。 或时无有看食人。 食未办未熟。 虽时到食不好。 或时有看食人。 食办食熟时到食好。 是事白佛。 佛言。 看食人应僧中作羯磨。 憍萨罗国一住处。 二部僧得衣物。 比丘少比丘尼多。 比丘言。 是衣物作中半。 半与比丘僧。 半与比丘尼僧。 比丘尼言。 我本众少。 诸比丘取二分。 我等取一分。 今日多。 何以与半分。 是事白佛。 佛言。 比丘比丘尼应等分。 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四分与第四一分。 有时檀越施僧食。 在空露地。 盘上有残饼。 箧中有残饭。 木瓫器中有羹。 诸外道异学嫉妒。 持酒糟著诸饭羹中。 如是思惟。 是食不净。 使出家人不得食。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 若可却者却。 余可食之。 若诸比丘共沙弥传钵食。 比丘转食与沙弥。 沙弥食转与比丘。 比丘洗手更从沙弥受。 意中疑。 此或不净食。 便白佛。 佛言。 若一心实与沙弥钵食。 是为净。 诸沙弥持器瓫筐盔杓行食时。 比丘为沙弥受食分。 若沙弥行食。 比丘为受。 比丘心疑。 将非触食。 不知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比丘受触无所犯。 诸比丘食竟。 以食不净钵与沙弥白衣。 沙弥白衣洗钵竟。 还著诸瓫筐器中。 诸比丘思惟。 是或不净。 佛言。 一心与净人钵。 是为净。 诸比丘有檀越。 施食在空地。 诸比丘食竟。 舍诸食器去。 风雨污泥不净。 佛言。 器物净洗应著覆处。 诸比丘二三用澡豆。 腻故不尽。 木刮却腻。 与澡豆净洗。 取水极远。 诸居士以水布施。 居士言。 知水极远。 何以大用水。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佛言。 若一心二三遍。 与澡豆净洗。 是事应净。 时有潢水。 僧取用。 是中有象马驴牛羊猪狗。 皆入中饮屎尿不净。 树叶华果皆堕水中。 烂臭不净。 是事白佛。 佛言。 水中不净者可却。 便却余水应饮。 诸比丘白佛。 水浊醎。 应得饮不。 佛言先疑不净不应饮。 若先不疑应饮。 憍萨罗国有一住处。 僧得衣物施。 非一切处在。 羯磨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 是衣物应作二分。 如是言。 是分属上座。 是分属下座。 如是言。 是分属下座。 是分属上座。 作竟即应羯磨竟。 异比丘来。 不欲与不应与。 若不作如上法。 不应受。 若受得突吉罗罪。 若不如是作出界。 得突吉罗罪。 亦应共异比丘分。 是衣物中应作价数。 如是分我应取。 余残属汝我如是分。 我应受。 若作如上法。 应羯磨竟。 异比丘来。 不欲与不应与。 若不如是作。 应与余比丘分。 若不如上法。 不应受出界。 得突吉罗罪。 若一比丘言取是衣。 中一衣言我分。 足余残属汝等。 如是作应羯磨法竟。 余法如上。 是衣物。 应与一比丘作羯磨。 云何应与。 一心会僧。 应一比丘众中唱。 大德僧听。 是衣物。 是住处现前僧应分。 若僧时到僧忍听。 比丘某甲僧羯磨与。 如是白。 白四羯磨。 僧某甲比丘羯磨与衣物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是比丘受衣竟。 不肯还归。 作是言。 何处善法善言善施法与。 都是僧中我何以还归。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 清净故与。 如是言。 是比丘还归便好。 不归应强夺。 是比丘应教突吉罗罪忏悔。 优波离问佛。 佛听诸比丘所著衣。 覆身衣拭身巾拭脚巾拭面巾僧祇枝泥洹僧。 是衣名何等。 佛言。 名波迦罗(晋言助身衣也)。 优波离问。 是衣云何受。 答言。 是衣如是言。 是波迦罗衣我受用故。 何等人边应受。 佛言。 五众边应受。 优波离问佛。 上座比丘不聪明。 作非法遮。 如是成遮不。 佛言。 不成。 复问。 持戒作非法非善遮。 如是成遮不。 佛言。 不成。 优波离问佛。 如佛所说。 遮如法羯磨。 不成遮羯磨。 一切不成遮耶。 佛言。 不也优波离。 或有沙弥。 受具戒时心悔。 不用受具戒。 作是言。 我不用受具戒。 是言成遮。 沙弥尼受六法。 作式叉摩尼。 作是言。 我不用受六法。 是言成遮。 式叉摩尼受具戒时。 作是言。 我不用受具戒。 是言成遮。 若比丘有僧伽婆尸沙罪。 与作波利婆沙摩那埵本日治。 作阿浮呵那羯磨。 是比丘言。 莫作。 我不用是言成遮。 若比丘十四人应僧中羯磨。 作是言。 我不用。 是言成遮。 优波离问。 有比丘被摈欲忏悔。 忏悔时下意随僧法。 界外得作羯磨解摈不。 佛言。 不得。 作解摈者得罪。 优波离问佛。 佛余处说。 有二因缘知破僧。 一僧中唱。 二受筹。 有贼住。 僧中唱行筹。 是名破僧不。 佛言。 不破。 与学沙弥。 僧中唱行筹。 是名破僧不。 佛言。 不破。 优波离问。 四人本白衣。 众中唱行筹。 破僧不。 佛言。 不破。 数满一比丘男根转为女。 破僧不。 佛言。 不破。 优波离问。 若草敷座若长床。 得共未受具戒人坐不。 佛言。 可坐。 得共黄门坐不。 佛言。 不可。 与学沙弥可共坐不。 佛言。 可坐。 二与学沙弥。 可共坐不。 佛言。 不可。 优波离问佛。 几许为长床坐处。 佛言。 极小床容四人坐处。 是名为长床。 有居士。 于祇洹中作房舍。 是房舍中比丘。 著衣持钵入舍婆提城乞食。 居士见问。 汝何以乞食。 比丘言。 不能得食故。 居士言。 长老可还。 我当为长老送食。 言已便送。 比丘问。 是食与谁。 使人言。 是食与僧。 比丘即将使人。 持食著僧食处。 是比丘明日更著衣持钵。 入舍婆提乞食。 居士见复问。 长老何以乞食。 比丘言。 无食故乞。 居士言。 我昨日送食。 何以不啖。 比丘言。 汝所送食我问使人。 是食与谁。 使人言。 与僧。 我即持著僧食处。 是故不食。 居士言。 我不为一切僧送食。 为住我房中僧送食。 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 若施主供养物。 为住房舍中。 僧住房舍比丘应取。 有一居士于祇洹中作房。 是居士过数日。 到祇洹中欲听法。 入所作房日暮打揵槌欲听法。 诸比丘闇中坐说法。 居士言。 大德然灯。 比丘言。 无苏油。 居士言。 我与大德遣人送。 即送比丘言。 与谁。 使人言。 与僧。 比丘即将使人。 持苏油著僧然灯处用。 居士余时。 到祇洹入自所作房欲听法。 如本日暮打揵槌。 僧闇中坐说法。 居士言。 大德然灯。 比丘言。 无苏油。 居士言。 我前与送。 何以不然。 比丘言。 汝送与僧。 我便将使人。 持苏油著一切僧然灯处。 居士言。 我不与一切僧送苏油。 为住房比丘送。 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 若是供养物为住房中比丘。 是物住房比丘应用。 应分取涂脚苏油。 革屣衣钵果药亦如是。 佛言。 若檀越言。 大德于中几时住。 随大德所用听用。 若言是物属汝听担出去。 得持去。 诸比丘僧卧具。 不著覆身衣便取用。 僧卧具弊失色不好。 垢臭有虱。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僧卧具。 不听比丘不著覆身衣便取用。 若用得突吉罗罪。 诸比丘不知长几许作覆身衣。 佛言。 极下乃至能覆身三分。 何等三。 胸腰膝。 诸比丘不护惜用僧卧具。 余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僧卧具不得不护惜用。 若不护用得突吉罗罪。 五事不护惜。 何等五。 水日尘垢揩突。 是为五不护惜。 诸比丘用僧卧具雨中立。 卧具失色染汁流出。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不得著僧物雨中立。 若立得突吉罗罪。 比丘用僧卧具向火炙身。 是衣烟臭色弊减损脆烂褶皱。 佛言。 著僧卧具不应向火炙身。 若炙得突吉罗罪。 若被著脊上向火炙身无罪。 比丘著僧卧具。 入大小便处。 入洗大小便处。 入浴室。 是衣卧具失色垢臭生虱。 佛言。 从今日不得著僧卧具衣入大小便处及洗大小便处入浴室。 若著入得突吉罗罪。 六群比丘欲剃发。 一小比丘剃未竟未著袈裟。 六群比丘驱小比丘去汝小。 佛言。 剃发时小比丘。 有少许发在。 不应驱去若驱去得突吉罗罪。 僧剃刀镊剪爪刀子。 诸比丘已磨利欲用。 六群比丘来驱去。 我上座汝小。 与我用。 诸比丘不与。 斗诤骂詈。 佛言。 不应与。 若有先受磨利者。 用竟后应与他。 六群比丘见诸小比丘入大小便处。 入洗大小便处。 入驱去言。 我上座汝小。 令诸无病者得病。 病者增剧。 佛言。 大小便处洗大小便处。 后入者不应驱先入者出。 若驱得突吉罗罪。 六群比丘。 浴室中语余比丘。 汝起去。 我是上座汝小。 佛言。 浴室中上座不应驱下座去。 待出时若驱得突吉罗罪。 佛在舍婆提。 时长老阿难。 在多众中说法。 有第一上座来。 阿难教起。 第二第三亦如是起。 是众散去皆不一心。 诸白衣言。 大德。 此中无小食亦无中食。 上座来何以起。 使众散去破听法众。 若上座欲上座处坐。 何以不先入。 是阿难说法。 不知初不知后。 不知次第不知因缘。 为谁故说。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说法时听法时。 上座来不应起。 上座亦不应驱下座起。 若自起若驱他起。 俱得突吉罗罪。 佛言。 若和上阿阇梨来。 恭敬故起。 不应语余人起。 若语余人起。 得突吉罗罪。 从今日粗[打-丁+坒]长绳床上。 听三人共坐。 若三岁中间得共坐。 四岁不得共坐。 细[打-丁+坒]绳床上听二人共坐。 独坐床上听一人坐。 有僧釜镬瓫。 诸比丘用煮染汁竟著余处。 持衣著染汁中。 六群比丘来语余比丘。 与我釜瓫瓶。 我上座汝小。 我欲用。 持染汁泻著一物中竟。 复泻著一物中。 染汁渐少衣色变黑。 诸比丘不与。 斗诤骂詈。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应与。 比丘若先取用竟。 后应与上座。 染汁残少许在。 上座来索不欲与。 佛言。 若少许残。 可却著余处者。 应与。 诸比丘取僧园中树木。 用煮饭煮羹煮肉煮汤煮药煮染。 旧比丘不喜。 如是言。 我等经营种树木勤苦。 汝等客比丘。 不语我默然取烧。 佛言。 应语旧比丘。 佛言。 从今日僧园中树华。 应取用供养佛塔及阿罗汉塔。 若有净人应使取果啖。 树上大木。 四方僧应用作梁椽。 树皮枝叶。 诸比丘自在用。 佛在舍婆提。 给孤独作祇洹竟。 种种庄严。 四事供养与僧。 诸比丘不受言。 佛未听我等受如是庄严房舍。 是事白佛。 佛言。 听受清净房舍。 六群比丘驱坐禅比丘。 汝起。 我上座汝小。 是事白佛。 佛言。 坐禅时不应计大小。 不应驱去。 若驱去得突吉罗罪。 诸比丘用僧水洗脚。 六群比丘驱去。 汝小我上座。 是事白佛。 佛言。 洗脚时不应计大小驱去。 若驱得突吉罗罪。 诸比丘促僧拭脚物浣捩晒。 欲拭复罗革屣。 六群比丘言。 汝起去。 我上座汝小取拭脚物来我用。 诸比丘不与。 斗诤骂詈。 是事白佛。 佛言。 不应与。 若前人用竟应与。 有一住处。 旧比丘属塔物自贷用。 是比丘死。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衣钵物还计直输塔。 余残僧应分。 一住处一比丘。 衣钵物为塔用。 是比丘死。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塔物计直还取。 现前僧应分。 一住处一比丘。 贷取四方僧物私用。 是比丘死。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财物还计直输四方僧。 余残现前僧应分。 一住处一比丘。 衣钵物贷四方僧用。 是比丘死。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衣钵物四方僧物计直。 还现前僧应分。 客比丘旧比丘亦如是。 一比丘衣钵寄居士。 居士失去。 是比丘往居士边索。 居士言失。 比丘言。 汝自失我不失。 若失汝自偿。 诸比丘是事白佛。 佛言。 若好看失不应偿。 若不好看失应偿。 有贾客。 寄比丘衣物。 比丘失去。 是贾客往比丘边索。 比丘言。 失去。 贾客言。 汝自失我不失。 若失汝自偿。 诸比丘是事白佛。 佛言。 若得自在不应偿。 若不得自在应偿。 有居士。 祇洹中作房舍竟设饭食。 众多比丘千二百五十。 是时四方国土不知法人皆来会。 有布施诸比丘者。 诸比丘咒愿时赞佛言。 佛大力大德。 赞法大德大力。 赞僧大德大力。 赞大德舍利弗目揵连阿那律难提金毗罗。 如是三宝无数无量阿僧祇。 是中或有人持佛名字。 或人持法名字。 或人持僧名字。 或人持舍利弗目揵连阿那律难提金毗罗名字。 或人持无数无量阿僧祇名字。 是大众会不久各还散去。 是人辈各还田舍聚落。 余时诸比丘出诸国田舍乞。 有持佛名字者。 言佛来与布施。 持法名字者。 言法来与布施。 持僧名字者。 言僧来与布施。 持舍利弗名字者。 言舍利弗来与布施。 持目连阿那律难提金毗罗。 无数无量阿僧祇如是等名字者。 言无数无量阿僧祇来与无数无量阿僧祇布施。 诸比丘不受是食。 是事白佛。 佛言。 是边国人不知为是比丘故与食。 而名与佛法僧舍利弗无数无量阿僧祇饮。 食自在应受。 有比丘病。 余住处有亲。 亲比丘来问讯。 病比丘语坐。 坐已问讯。 客比丘小住便起欲去。 病比丘言。 何以去。 答我不持衣钵来。 病比丘言。 我与汝衣即与。 客比丘一处宿。 明日担此衣去。 病比丘见言。 我衣莫担去。 客比丘言。 是衣实与我。 病比丘言。 非常与汝。 受故与汝。 客比丘言。 是实常与。 病比丘不知当云何。 便白佛。 佛言。 是非实与。 清净故与。 是比丘应还归衣。 软语归好。 不归强夺取。 教受突吉罗罪忏。 佛在祇洹精舍住。 时火灾渐次来烧祇洹。 是时佛咒愿言。 我一切漏尽真阿罗呵得佛道。 是实语故火即灭。 诸比丘持僧卧具出著一处。 火灭后不知此诸卧具本属何房舍。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作帜作帜故不可分别。 应更作异相。 作异相故不可知。 应作轮应作券文应作德字。 如是作故不识。 佛言。 应作字。 是物某甲某甲居士所布施。 属某甲某甲房舍。 是卧具物虽知有所属。 复不知是物为属何重阁。 何者属上阁。 何者属中阁。 何者属下阁。 佛言。 应了了上作字。 是属上是属中是属下。 给孤独居士作楼施僧。 僧不受。 是事白佛。 佛言。 听受楼。 给孤独居士施僧褥。 僧不受。 白佛。 佛言。 听受褥。 居士白佛。 愿听我缕文氍毹施僧。 佛言。 除作女像。 余尽听。 给孤独居士。 作五百独座漆画床并褥施僧。 僧不受言。 佛未听我等畜如是上好独坐床。 是事白佛。 佛言。 听受如是净上好独坐床。 佛在舍婆提。 居士给孤独死。 以是故。 祇陀槃那破坏无人治。 诸比丘是事白佛。 佛言。 应作羯磨。 如七法衣法中说。 佛在舍婆提。 诸人亲里死。 以白[疊*毛]裹。 弃著死人处。 如是思惟。 是人死用是[疊*毛]为持布施僧。 可得福德。 思惟竟。 即持白[疊*毛]诣祇洹。 布施诸比丘。 诸比丘不受言。 佛未听我等受弃死人处衣物。 是事白佛佛言。 听受。 有一贫穷人死。 以衣裹弃死人处。 如是思惟是死人用是衣为当布施僧可。 得福德。 思惟竟即持诣祇洹。 布施诸比丘。 诸比丘不受言。 此衣无主。 当从谁受。 是事白佛。 佛言。 无余人法应受。 彼人亲里死。 如是思惟。 更用异衣裹。 异衣裹不净。 还从比丘索本衣。 裹送著弃死人处。 诸亲里往到比丘所索本衣。 诸比丘不与。 是事白佛。 佛言。 应与。 亲里裹死人。 如是思惟。 是衣不吉。 裹二死人。 谁当受者。 并死人弃。 弃竟还去。 是衣即失。 诸比丘还从彼人索。 答言。 已失。 以是事白佛。 佛言。 出来软语索得好。 不得法应强索。 有一比丘。 赊酤酒未偿便死。 酒主从诸比丘责酒价。 诸比丘答。 此比丘在时何以不责。 酒主言。 偿我酒价。 不偿者出汝恶名声。 释种沙门饮酒不肯偿价。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是比丘有衣钵物应用偿。 若主无物应取僧物与偿。 何以故。 恐出诸比丘恶名声故。 佛在舍婆提。 舍婆提诸贾客欲发去。 是估客道中空泽畏处。 有极好精舍。 估客入精舍中。 见诸比丘默然坐不眠不睡坐禅入深禅定。 是估客见诸比丘。 心生厚信清净。 语诸子弟。 汝看少多有饮食者取来。 布施是好比丘。 子弟答。 更无余食。 有少葡萄。 估客言。 随少多与。 若不布施无福德。 即以葡萄施诸比丘。 诸比丘各各分。 人得五枚。 诸比丘各各觅净人。 或得或不得。 不知当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都合诸葡萄一处火净。 应食。 佛在阿罗毗国。 诸上座比丘初夜坐禅。 中夜各各还房宿。 道中诸恶虫怖师子怖虎豹豺罴怖。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然炬行。 末利夫人诣祇洹欲听法。 诸比丘闇冥中说法。 末利夫人言。 大德然灯。 诸比丘答。 无苏油。 夫人言。 我当送。 后日即送。 诸比丘即然灯。 著地不大明。 末利夫人即与灯树。 诸比丘言。 佛未听我等受灯树。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受灯树。 佛在王舍城。 六群比丘以不净脂。 用师子虎豹豺罴脂涂脚已。 到他象马牛羊驴厩中。 是畜生等闻脂臭。 皆拽顿羁靽惊走。 诸人问。 畜生何以惊走。 六群比丘言。 我有大威德神力。 是故惊走。 诸居士嗔呵骂言。 沙门释子自称善好有德。 似如猎师。 用恶兽脂涂脚。 使畜生惊怖散走。 而言。 我有大神力威德。 诸比丘少欲知足。 闻是事心不喜。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诸恶兽脂。 不应用涂脚。 若用得突吉罗罪。 佛在舍婆提。 波斯匿王诣祇洹欲听法。 其日布萨说戒。 诸比丘言。 大王。 汝出。 我等欲作法事。 王言。 我欲听法事。 诸比丘言。 佛未听我等未受大戒人前说戒法事。 是王必欲得听。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在波斯匿王等诸王前说戒。 大臣兵吏遣去。 时波斯匿王得心清净。 有一人。 大有诸地布施诸比丘。 诸比丘不受。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众僧受用。 作园林别房房舍经行处受用。 五比丘著五三肘衣。 入聚落乞食。 是衣曳地。 脚蹑土污风吹露身。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诸比丘受泥洹僧。 著入聚落。 泥洹僧。 长四肘广二肘。 阿罗毗国诸比丘。 日日檐石土墼[鹿*瓦]砖泥土。 治佛塔精舍。 衣不净垢污行乞食。 诸居士嗔呵骂。 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 诸外道婆罗门尚著净衣来乞食。 是释子今著作垢衣来乞食。 如作胡麻油人。 如土作人。 诸比丘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若作时。 听著内小泥洹僧。 佛在迦毗罗卫国。 诸贵释子出家。 戏笑露胸行乞食。 婆罗门言。 诸释子自言。 善好有德。 今戏笑露胸乞食。 使众人见。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著僧祇枝用覆胸入聚落乞食。 诸比丘早起。 入聚落乞食。 得食著一面。 待时当食。 是时大风雨尘土入钵食中。 诸比丘心悔言。 是食更受。 日时到。 求净人不可得。 诸比丘不得净人日时欲过。 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听五尘不受应食。 米尘谷尘水尘衣尘风尘。 是为五尘。 憍萨罗国诸比丘。 得甘蔗作分。 诸上座得多无齿。 中座下座及沙弥得少。 齿利啖即尽。 眼看上座欲更得。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饮食时。 应等分。 憍萨罗国众多比丘夏安居。 诸居士等见众多比丘。 便欲次第请食。 若自减食分布施比丘。 或半月食。 或一月食。 诸比丘受食竟。 自恣已夏后月。 分衣物分食分竟。 各各自出去。 余比丘憍萨罗游行。 欲至舍婆提到住处。 非时大雨堕。 诸比丘问。 是中有檀越能与食不。 有比丘言无。 问有僧食。 不答本有僧食。 夏后月安居竟。 分衣物分食分已。 各自去。 诸比丘少欲知足。 闻是事心不喜。 呵责诸比丘言。 何以名比丘。 僧食物夏安居竟。 各自分去。 诸比丘种种因缘呵竟。 以是事白佛。 佛言。 从今日僧食不应分。 若分得突吉罗罪。 从今日听树下安居时。 若有好树让上座。 如树下露地亦如是。 有事应羯磨十四人。 佛在婆伽国。 国中有贵人子。 名满提。 请佛及僧明日于舍食。 佛及僧默然受请。 满提知佛受请。 为佛作礼绕三匝还归。 是夜办种种饮食布坐处。 遣使白佛。 食具已办唯佛知时。 佛与比丘僧前后围绕俱入满提舍。 佛在僧中敷座处坐。 满提子弟。 不信佛法僧。 皆是婆罗门。 边国人下食时。 不疾与少与不一心与。 与时触比丘手。 比丘语言。 高举手莫触我手。 子弟言。 我非白癞。 非旃陀罗。 汝等何以恶我。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是事白佛。 佛言。 若不轻与得受。 若轻故触手不应受。 憍萨罗国一住处。 一比丘死。 是死比丘。 以衣钵物寄比丘尼精舍。 诸比丘言。 我等应分。 比丘尼言。 我等应分。 比丘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若比丘死前。 寄比丘尼衣钵物。 现前比丘僧应分。 憍萨罗国一住处。 比丘尼死。 是死比丘尼。 以衣钵物寄比丘精舍。 诸比丘尼言。 我等应分。 比丘言。 我等应分。 比丘尼不知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若比丘尼死前。 寄比丘衣钵物。 现前比丘尼僧应分。 佛在舍婆提。 释子跋难陀死。 衣钵直三十万两金。 憍萨罗国王波斯匿言。 是人无儿子故。 是物应属我。 佛遣使语波斯匿王言。 大王。 王赐城邑聚落人禀。 颇少多与跋难陀禀分不。 王言。 不与。 佛言。 谁力故令得生活。 是应分。 僧力故今应取。 王闻好教便止。 诸刹利辈言。 是比丘与我同姓同生。 同是刹利种。 是衣钵物应属我等。 佛遣使语刹帝利言。 汝等作国事大事官事。 颇问跋难陀不。 答不问。 跋难陀不在时汝作官事。 颇待跋难陀不。 答言。 不待。 佛言。 跋难陀共僧羯磨。 跋难陀不在时僧不羯磨。 是衣钵物应属僧。 诸刹利闻是好教便止。 诸亲族中表内外皆言。 是跋难陀是我伯叔父舅外甥兄子。 是衣钵物应属我等。 佛遣使语言。 汝等嫁女娶妇会同取与钱财颇待跋难陀与分不。 答言。 不。 佛言。 诸与跋难陀衣食分者。 应得是衣分。 跋难陀僧与食故。 是衣钵物应属僧。 诸亲族闻是好教便止。 跋难陀衣钵物寄在余处。 是跋难陀于余处死。 寄物处诸比丘言。 是衣钵物我等应分。 死处诸比丘言。 是衣钵物我等应分。 以是事白佛。 佛言。 是诸衣钵物。 在界内现前僧应分。 跋难陀衣钵物。 处处出息与人。 应异处死。 异处人负其债。 死后负债处诸比丘言。 是物我等应分。 死处诸比丘言。 是物我等应分。 佛言。 负债处界内。 彼比丘应分。 跋难陀衣钵物。 保任出息余处死。 余处出息。 余处保任。 死处诸比丘言。 是衣钵物应属我等。 出息处诸比丘言。 是衣钵物应属我等。 保任处诸比丘言。 是衣钵物应属我等。 佛言。 保任处界内现前僧应分。 跋难陀衣钵出息质物。 跋难陀异处死。 质物复在异处。 取钱人亦在异处。 死处诸比丘言。 是财物应属我等。 质物处诸比丘言。 是财物应属我等。 取钱处诸比丘言。 是财物应属我等。 佛言。 质物处界内现前比丘应分。 跋难陀衣钵财物。 与他作券出息。 跋难陀异处死。 取钱者在异处。 作券人亦在异处。 死处诸比丘言。 是物应属我等。 取钱处诸比丘言。 是物应属我等。 有手执券处诸比丘言。 是物应属我等。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有手执券处界内现前比丘应分。 若手执券若质物。 是二无异佛在舍婆提。 牟罗破求那比丘死。 是衣钵物。 本寄长老阿难。 牟罗破。 求那在异处死。 长老阿难在异处。 所寄衣钵物在异处死。 处诸比丘言。 是衣钵物应属我等。 长老阿难所住处诸比丘言。 是衣钵物应属我等。 寄衣钵物处诸比丘言。 是衣钵物应属我等。 诸比丘不知当云何。 以是事白佛。 佛言。 阿难所在处界内现前比丘应分。 十诵律卷第六十一<<[61][62] 发布时间:2025-01-10 15:10:4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4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