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容人之过 内容: 【原文】[发明]孔子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又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欲人自求其过耳。 自求其过,则时时反己,无暇责人矣。 ◎人有有心之过,有无心之过。 无心之过易恕,有心之过难容。 然学者有志容人,偏要从彼有心处容起。 有心者尚容,况无心乎。 ◎事到必无可容处,而强欲容之,诚难事也,然而不可不强也。 强之法奈何。 一曰谅彼无知。 天下大抵庸人多耳,奈何欲以圣贤责之,是不智原在吾也。 二曰怜彼寿短。 人在世间,无异白驹驰隙,过一日则少一日,如囚趋市,步步近死,奈何于此种人而不生怜悯。 三曰是吾药石。 过之所在,自己不知,今见不贤,方能内省,是吾师矣,敢与较量。 常作是想,则能容矣。 是故未容之先,心常躁。 既容之后,气自平。 心躁,则荆棘满前,即虫蚁亦足碍路。 气平,则城府不设,虽吴越皆可同舟。 又不能容人,则必与之相角,求其无过,而彼过愈多。 苟能容人,则将使之自惭,不求无过,而彼过自少。 故曰,见人不是,诸恶之门。 见己不是,诸善之门。 【译白】[发明]孔子说:“当克治自己之过,而不攻击他人之过。 ”又说:“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圣贤千言万语,无非希望人自求其过。 若能自求其过,必然就会时时反省自己,哪还有闲暇指责他人呢? ◎人有有心之过,也有无心之过。 无心之过容易被宽恕,而有心之过往往令人难以容忍。 然而学者既有志于包容他人,就要从有心处开始容起。 有心犯过者尚能宽容,何况无心的呢? ◎事到必难容忍之地步,而强要容忍,确实是件难事。 然而不可不强以容忍。 如何强忍呢? 一是原谅犯错者无知。 因为天下毕竟平庸者占多数,怎能用圣贤之标准去要求他们呢? 不明智的原来是我啊! 二是可怜犯错者寿命短促。 人生在世间数十年,如同白驹过隙,过一天便少一天。 又如死囚押赴刑场,步步近死,为何不对其生怜悯心呢? 三是犯错者对我来说犹如药石。 过之所在,自己不知,今见他人不贤,方能自我反省,是我之师,怎敢与其计较? 经常这样想,就能宽容了。 所以未能宽容之先,心常躁。 既能宽容之后,气自平。 心躁,则眼前尽是荆棘,即使虫蚁也足以碍道。 气平,则胸襟开阔,即使仇敌也可同舟共济。 若不能宽容人,必定会与之相争,原想使他不再犯错,结果其过错反而越多。 若能宽容他,必将使他自感惭愧,不用苛求,而其过错也自会减少。 所以说:“见人之过,诸恶之门。 见己不是,诸善之门。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容人之过 发布时间:2020-12-19 00:44:1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