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救人之难 内容: 【原文】[发明]难有多端,约言之,不出七种,一水,二火,三官非,四盗贼,五刀兵,六饥馑,七疾疫也。 在水火者,以拯拔为救。 在官非者,以昭雪为救。 在盗贼刀兵者,以脱离为救。 在饥馑者,以财帛为救。 在疾疫者,以医药为救。 救均发于至诚,见人之难,如己之难,尽其智谋,竭其财力,使救之之念,十分圆满而后已。 难至而救,救之有形者也,孔子所谓听讼吾犹人也。 复有一法,使人自然无难,其功更有倍焉,则孔子所谓使民无讼矣。 何则。 人之患难,皆前业所致,今世不种苦因,来生自无苦果。 若能劝人不造杀盗淫妄之业,则救人之难亦多矣。 是故救难于已然,所救有限。 救难于未然,其救无穷。 救难于已然,凡夫之善行。 救难于未然,菩萨之修持。 二者并行不悖。 【译白】[发明]难有多端,约略言之,不出七种。 一水、二火、三牢狱、四盗贼、五刀兵、六饥馑、七疾病。 遇水火难的,以及时拯拔为救;遇冤狱难的,以伸冤昭雪为救;遇盗贼刀兵难的,以助其脱离危险为救。 救助之心皆出自至诚,见人之难,如己之难,想尽办法,竭尽财力,使救人之心,尽到十分圆满为止。 灾难来临而救,是有形迹之救。 如孔子所说:“审理争讼,我也与他人一样公正。 ”还有一法,使人自然无难,其功德更加殊胜,也如孔子所说:“必须使人民不发生争讼。 ”为什么呢? 人之所以遭难,皆因前世造业所致。 今世不种苦因,来生自无苦果。 若能劝人不造杀、盗、淫、妄之业,则救人之难就多了。 所以,救助已发生之难,所救毕竟有限。 预防灾难不发生,其救无穷。 救助已发生之难,是凡夫之善行。 而预先杜绝灾难,是菩萨之修持。 二者不妨同时并行。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救人之难 发布时间:2020-12-18 19:18:1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