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四十二章经全文注音版_白话文译文讲解 内容: 《四十二章经》又称《佛说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 内容是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了四十二段话所编集而成。 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 《四十二章经》论其胜义,盖有四端:一、辞最简驯,二、义最精富,三、胪者古真,四、传最平易。 用以上四重以观察于佛,则佛之全体大用明。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体注音版). pdf佛说四十二章经译文当时,世尊成就佛道,这般思惟:‘离开欲望,安于寂静,是最殊胜的。 安住大禅定,能降伏一切魔道。 爱欲生于贪心和愚痴。 禅定是智慧的资料。 所以世尊,刚开始就说,离欲是最殊胜的,然才劝导,安住禅定降伏魔道。 佛言:“辞别亲人,出家修道。 认识到心的本来面目,明白无为佛法。 便称之为沙门。 ” 恒常受持二百五十条戒律,修行四谛真道,精进志向,内心清净,成就阿罗汉。 佛说,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寿命长久,震动天地。 其次是阿那含。 阿那含者,寿终后,灵魂往升至第十九层天,并在那层天界证得阿罗汉果。 其次是斯陀含。 斯陀含者,历经一次往生,再历经一次返还人间,即证得阿罗汉,即证得阿罗汉果。 其次是须陀洹。 须陀洹者,先后历经七番生死后,即证得阿罗汉果。 爱欲已经断了的人,就如同四肢已断,不能再使用。 佛说:“出家沙门,断欲望,去掉爱念,认识到内心的源头,明白佛法甚深道理,悟出佛法的真实本意是无为之法。 内心其实并无所得,向外也无所求,心既不拘泥于真道,也不结下善恶业报的缘。 心中其实不存念头,身体其实没有作为,也不是在修行,也不是在证悟。 不历经诸果位,使自己进入最崇高的境界,这就称之为道。 ”佛说:“剃除胡须、头发,成为沙门。 接受佛法沙门,去除世间的资财。 乞食,够量即止。 每日中午进食一餐,树下过一宿。 谨慎啊! 不再多要。 凡使人愚昧蒙蔽的,就是爱念和欲望。 ”佛说:“什么是众生? 因为依靠一切虚假因缘,所以称为‘众生’。 对众生而言,以十类事为‘善’,以十类事为‘恶’。 是哪十类事呢? 身体犯的有三类,言语犯的有四类,意念犯的有三类。 身体犯的三类是:杀生、偷盗、行淫。 言语犯的四类是:两舌、恶骂、妄语、绮语。 意念犯的三类是:嫉妒、嗔恨、愚痴。 不信三尊(佛法僧),把邪恶当成真。 优婆塞履行五戒,不懈怠退失。 奉行这十善事,必然得道。 ”佛说:“人有众多过错,不知忏悔,立即停息其恶念。 所以罪恶归赴其身,如同水归赴大海,自然累积深广。 人有罪恶,知错改过,转而行善。 那么罪恶日日消灭,将来遇到并获得真道。 ”佛说:“有人愚昧,把我当作不善。 我以四等慈,守护救济他们。 愚昧人再次以恶行相对,我再次以善相应。 福德之气,常在这里。 而损害之气、和沉重祸殃,反在对方。 ”佛说:“有人听说佛道,是持守大仁慈的。 人以恶相对,佛门以善相应,所以故意前来骂佛。 佛默然不答,并怜愍那愚痴、迷蒙、癫狂的行为。 骂声停止后,佛问:‘若你以礼待人,人却置之不理,那你算有礼貌吗? ’ 那人回答道:‘算啊。 ’ 佛说:‘你今日骂我,我置之不理。 那你带来的祸,归在你自己身上。 犹如回声,应声音而有;影子,随身形而有,终是不能消失、分离。 谨慎啊,不要犯恶。 ”佛说:“恶人害贤人,犹如仰天吐唾沫,唾沫到不了天,却落回自己身上。 犹如逆风扬起尘沙,尘沙吹不到对方,却吹回自己身上。 贤德不会被毁坏,但祸害却必然毁灭自己。 ”佛说:“人修道,务必博爱。 心怀怜愍,广博施舍。 教化品德是莫大的施舍。 持守志向,奉行真道,福报甚大。 见人在布施真道,旁生欢喜心,也能获得福报。 ”弟子问:“那么,布施的福报,不是被分掉了吗? ”佛说:“好比火炬中的火。 有数百千人,各持火炬来点,或拿去煮食、或拿去照明。 而原本的火源,却依然如故。 福报也是这个道理。 ”佛说:“以饭食施舍给一百个世俗人,不如施舍给一个善人。 以饭食施舍给一千个善人,不如施舍给一个持守五戒的人。 以饭食施舍给一万个持守五戒的人,不如施舍给一个须陀洹者。 以饭食施舍给一百万个须陀洹者,不如施舍给一个斯陀含者。 以饭食施舍给一千万个斯陀含,不如施舍给一个阿那含者。 以饭食施舍给一亿个阿那含者,不如施舍给一个阿罗汉者。 以饭食施舍给十亿个阿罗汉者,不如施舍给一个辟支佛。 以饭食施舍给一百亿个辟支佛,不如供养给一尊佛。 为了救济众生,求学佛法。 以饭食施舍给善人的福报最深重。 世俗人侍奉天地鬼神,不如孝敬父母二亲。 父母是最神圣的。 佛说:“天下有二十个难处。 贫穷人,布施难;豪强富贵人,学道难; 想掌控生命,不死难; 得见佛经难; 出生在佛世难; 忍住美色,离开欲望难; 看见好东西,不求难;有势力,不利用难;被人侮辱,不生气难; 遇到事情,不起心动念难; 广学佛法,深加钻研难; 不轻视,未学佛法的人难; 灭除傲慢难;遇见善知识难; 看见本性,学习真道难; 对境界不动心难; 善解众生,用方便方法教化难; 随即教化救度人难; 平等心对待万物难;不说是非难。 ”有位沙门问佛:“什么因缘,能够得知道前世命途? ” 佛说:“真道是无形的,光是懂得法理,没有什么益处。 要持守志向,履行在行为上。 好比磨镜,污垢去除了,明净存留,便能照见自己。 除欲望,守住空寂,便看见真道,知道前世命途。 ”佛说:“什么是良善? 只有履行真道,才是良善。 什么是最大? 志向和真道相合,是最大。 什么是多有力量? 忍辱最强健。 什么最明亮? 污垢去掉,恶行消灭,内心清净无暇,是最明亮。 未有天地之前,就获得了今日。 十方所有,未尝不见,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无所不闻,获得一切智慧,这样就称之为明。 ”佛说:“人心中怀爱欲,就看不见真道。 好比把五色彩,投入污浊水中,尽力搅浑,众人临近水边,无人能见到身影。 爱念和欲望交错,心中起了浑浊,所以看不见真道。 若人能渐渐明白,忏悔接近善知识。 那么污秽去除,水清澄,就能照见自己形象。 好比锅下燃烧猛火,锅中的水沸腾,锅上盖着布。 众生临近锅,照自己形象,也没人能看见。 本有三毒(贪嗔痴),在内心沸腾,又有五盖覆盖在外。 所以人终不能看见真道。 内心污垢除尽,就能知道灵魂从何处而来,死后去何方。 诸佛国土和道德在何方。 ”佛说:“人修道,如同拿着火炬,进入黑暗的房间中。 黑暗立即灭去,光明独存。 学习真道,认识真理,那么愚痴灭去,无不光明。 ”佛说:“我用什么心念,念道? 我用什么行为,行道? 我用什么语言,传道? 我心念真道,不忘片刻。 ”佛说:“观看天地,心念:‘这不是永存的’。 观看山川,心念:‘这不是永存的’。 观看万物形象丰富多彩,心念:‘这不是永存的’。 内心这般想,得道就快了。 ”佛说:“一天要做什么? 常内心念道,履行在行为上,成就信根。 这么做福德无量。 ”佛说:“好好思量下身中的四大,它们各自都有名称,都叫‘无我’。 这个身体,是我寄生的地方,它不会长久。 这事就如同幻影。 ”佛说:“人随情欲,追求花名(即将凋谢的艳丽),就好比烧香。 虽然众人都闻到了香气,但香熏出了香气,自己却烧掉了。 愚昧人贪恋流逝的世间名誉,不守真道,花名的祸患,危及自己,将来要后悔。 ”佛说:“财物和美色对人来说,就好比小孩贪恋刀刃上的蜜,蜜还不够一顿饭的量,舌头却有被割掉的祸患。 ”佛说:“人被束缚于妻子、儿女,被束缚在珍宝般的屋宅中,超过被投入牢狱、戴上脚链和手铐、被铁链锁起来。 入狱还有释放的时候,但对妻子、儿女的情爱欲望,即使面对虎口般的危险,也甘心情愿投入。 这人如同犯罪,被判无期徒刑。 ”佛说:“对爱恋产生的欲望,不比对身体产生的欲望大。 对身体产生的欲望,没有比它更大的了。 幸好世间仅有一个色欲,若有二个这般的欲望并存,普天之下,无人能修道。 ”佛说:“爱欲对于人来说,如同拿着火炬,逆风而行。 愚昧人不放下火炬,必有烧手的祸患。 贪淫、恚怒、愚痴的毒患,在人身体中。 若不早通过真道,断除这祸患,必有危险的祸殃。 犹如愚昧贪心的人,拿着火炬,(逆风而行),烧自己的手。 ”当时,有天神献玉女给佛,想试探佛的意志,观察佛道。 佛说:“包裹着众多污秽的皮囊,要来何用? 它可以欺骗世俗人,但难撼动(佛)六通。 去吧,我不需要。 ” 天神对佛更加尊敬,因而问佛道的真意。 (佛就为其解说),天神获得了须陀洹果。 佛说:“修道的人,犹如漂在水中的木头,随流而行。 如果它不碰触左边的岸,也不会碰触右边的岸;也不被人拿走,也不被鬼神遮掩;不因水流回旋而停留,也不腐烂。 我保证这木头会流入大海。 人修道,不被情欲诱惑,不被一切邪恶欺骗,精进修行不怀疑。 我保证这人,必定得道。 ”佛告沙门:“谨慎啊! 不要相信你的意念,你的意念终不可相信。 谨慎啊! 不要与女人身体相会,与女人身体相会,会生出祸患。 等到得阿罗汉果,才能相信你的意念。 ”佛告沙门:“谨慎啊! 不要看女人。 即使看见,也当作没看见。 谨慎啊! 不要和她说话。 如果要和她说话,要告诫自己的心,当在正念中:‘我是沙门,处在污浊世间中。 应当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观想年老女性,如同母亲;年长女性,如同姐姐;年轻女性,如同妹妹;稚幼女,如同女儿。 要对她们以礼相敬。 ’意念中要特别认真的思惟。 从头看到脚,再看看体内。 身体里有什么? 装的只是污秽的体液,和不净的种子。 这样观想,就能解开欲念。 佛说:“人修道,远离情欲,当如同草遇见大火。 修道人见到爱欲,一定要远离。 ”佛说:“有人患上淫欲,不能自拔。 他把斧头刀刃对准阴部,准备割掉。 佛对他说:‘割掉阴部,不如断除淫心。 心是引领者,心若止念,跟从者也都停息。 如果邪心不止,割掉阴部又有什么益处? 片刻就死去。 ’ 佛说:‘世俗人见解颠倒,如同那位愚痴人。 ’”有位童女与一位男子,(讲好时间相会亲热),但到了时间,男子却没有来。 童女自我后悔道:“欲望啊,我知道你的本来面貌。 欲望的念头,是从思想中生起的。 如果我不思想你,那么你就不会生出。 ” 佛走在路上,听到这偈颂,对沙门说:“记住! 这是迦叶佛的偈颂,流传在世间。 ”佛说:“人从爱欲中生出担心,又从担心中生出害怕。 没有了爱,就没有担心;没有担心,就没有害怕。 ”佛说:“人修道,如同一人与万人战斗。 这人身披铠甲,操起兵器,出门准备战斗。 这人或是怯弱败退,或是半路退回,或是格斗至死;或是大胜回国,升迁高位。 人能牢牢把持内心,精进勇锐,不被流传的世间癫狂愚昧语言迷惑。 欲望灭去,邪恶完尽,必然获得道果。 ”有位沙门,夜里诵经,甚是感慨万千。 他后悔自己的罪行,(自愧不如),准备退却。 佛呼唤沙门,问:“你在家时,擅长什么? ” 沙门回答道:“常弹琴。 ” 佛问:“弹琴时,若缓慢拨弦会如何? ” 沙门回答:“不会发出声音。 ” “那么,急切拨弦会如何? ” 沙门回答:“弦被崩断,声音就不响了。 ” “那若是急缓适中,又会如何? ” 沙门回答:“各音色适中。 ”佛告沙门:“学道也是这样。 把持住心,调节适中,真道就可得到。 ”佛说:“人修道,犹如炼铁。 炼到后面,污垢去掉,炼成的铁必然好。 学道渐深,内心污垢去掉。 精进,就接近真道。 如果心急,身体就疲劳。 疲劳,意念生烦恼。 烦恼,就会退却戒律。 戒律退却,反而变成罪恶。 ”佛说:“人修道,(过程)也是苦的。 不修道,(状态)也是苦的。 思惟一下:人从出生到衰老,从衰老到生病,从生病到死亡,这些痛苦无量。 人心烦恼,积累罪恶,所以生死轮回不息,历经的苦难以述说。 ”佛说:“人离开恶道,生成人身难。 生成人身,能不成女身,生成男身难。 生成男身,能身体六根完好难。 六根完好,能生在中心国度难。 生在中心国度,能遇见并奉行佛道难。 奉行佛道,能遇到得道的人难。 遇到了得道的人,能生在菩萨家难。 生在菩萨家,能对三尊起信心,值遇佛出现世间难。 ”佛问沙门:“人的生命在多久之间? ” 沙门回答:“在数日间。 ” 佛说:“你还未在佛道中。 ” 又问一沙门:“人的生命在多久之间? ” 回答:“在吃饭间。 ” 佛说:“你也还未在佛道中。 ” 又问一沙门:“人的生命在多久之间? ” 回答:“在呼吸间。 ” 佛说:“善哉,你可谓是在佛道中了。 ”佛说:“弟子虽然离开我数千里之外,若能忆念佛门戒律,必然得成道果。 有人虽然在我左右,但意存邪见,最终不能得道。 其实,佛法在于实践。 有人虽然靠近我,但不修行,又有什么万分之一的好处呢! ”佛说:“人修道犹如吃蜜,无论是蜜的中间,还是边上,都是甜的。 我的经文也是这样,经文义理能使人快速成就,奉行的人得道。 ”佛说:“人修道,能拔除爱欲的根,好比摘下悬挂着的珠子。 只要一一摘除,总会有摘尽的时候。 罪恶除尽,就得道了。 ”佛说:“沙门行道,如同牛背着负担,行走在深泥潭中。 疲惫至极,不敢左顾右盼。 牛想要出离泥潭,得到歇息。 沙门视情欲,当甚过那深泥潭。 直心念道,就可免去一切苦。 ”佛说:“我视诸位王位、侯位,如同尘土间的缝隙。 视金玉珍宝,如同瓦砾。 视洁白的丝缎衣服,如同破布。 视大千世界,如同一颗青果。 视充盈的池水,如同抹在脚上的油。 视方便的救度法门,如同宝船聚集。 视无上的大乘佛法,如同梦见黄金编织的丝缎。 视佛道,如同眼前的花。 视禅定,如同须弥山般高大的柱子。 视涅盘,如同昼夜都醒着。 视颠倒正道,如同六条龙,狂乱舞动。 视平等,如同一块真地。 视兴衰变化之理,如同四季的树木(春来茂盛,秋去飘零)。 ” 发布时间:2024-03-10 15:04:5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