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四十九 内容: △初分摩诃萨品第十三之三尔时具寿舍利子问满慈子言: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满慈子言: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乘布施波罗蜜多。 不得布施。 不得布施波罗蜜多。 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不得所施物。 不得所遮法。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乘布施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乘净戒波罗蜜多。 不得净戒。 不得净戒波罗蜜多。 不得持戒者,不得犯戒者,不得所遮法。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乘净戒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乘安忍波罗蜜多。 不得安忍。 不得安忍波罗蜜多。 不得能忍者,不得所忍境。 不得所遮法。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乘安忍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乘精进波罗蜜多。 不得精进。 不得精进波罗蜜多。 不得精进者,不得懈怠者,不得所遮法。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乘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乘静虑波罗蜜多。 不得静虑。 不得静虑波罗蜜多。 不得修定者,不得散乱者,不得定境界。 不得所遮法。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乘静虑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乘般若波罗蜜多。 不得般若。 不得般若波罗蜜多。 不得修慧者,不得愚痴者,不得过去未来现在法。 不得善不善无记法。 不得欲界色界无色界法。 不得学无学非学非无学法。 不得见所断修所断非所断法。 不得世间出世间法。 不得色无色法。 不得有见无见法。 不得有对无对法。 不得有漏无漏法。 不得有为无为法。 不得所遮法。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乘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子,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为遣修故修四念祝为遣修故修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为遣修故修空解脱门。 为遣修故修无相无愿解脱门。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为遣修故修四静虑。 为遣修故修四无量四无色定。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为遣修故修布施波罗蜜多。 为遣修故修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为遣修故修五眼。 为遣修故修六神通。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为遣修故修佛十力。 为遣修故修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为遣修故修内空智。 外空智。 内外空智。 空空智。 大空智。 胜义空智。 有为空智。 无为空智。 毕竟空智。 无际空智。 散空智。 无变异空智。 本性空智。 自相空智。 共相空智。 一切法空智。 不可得空智。 无性空智。 自性空智。 无性自性空智。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如实观察。 菩萨摩诃萨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菩提及萨埵俱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如实观察。 色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色不可得故。 受想行识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受想行识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如实观察。 眼处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眼处不可得故。 耳鼻舌身意处。 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耳鼻舌身意处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如实观察。 色处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色处不可得故。 声香味触法处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声香味触法处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如实观察。 眼界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眼界不可得故。 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如实观察。 耳界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耳界不可得故。 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如实观察。 鼻界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鼻界不可得故。 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如实观察。 舌界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舌界不可得故。 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如实观察。 身界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身界不可得故。 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如实观察。 意界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意界不可得故。 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如实观察。 地界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地界不可得故。 水火风空识界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水火风空识界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如实观察。 苦圣谛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苦圣谛不可得故。 集灭道圣谛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集灭道圣谛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如实观察。 无明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无明不可得故。 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如实观察。 内空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内空不可得故。 外空。 内外空。 空空。 大空。 胜义空。 有为空无为空。 毕竟空。 无际空。 散空。 无变异空。 本性空。 自相空。 共相空。 一切法空。 不可得空。 无性空。 自性空。 无性自性空。 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如实观察。 真如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真如不可得故。 法界法性法定法住离生性平等性实际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法界乃至实际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如实观察。 四静虑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四静虑不可得故。 四无量四无色定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四无量四无色定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如实观察。 四念住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四念住不可得故。 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如实观察。 空解脱门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空解脱门不可得故。 无相无愿解脱门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无相无愿解脱门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如实观察。 布施波罗蜜多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布施波罗蜜多不可得故。 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如实观察。 五眼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五眼不可得故。 六神通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六神通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如实观察。 佛十力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佛十力不可得故。 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四无所畏乃至一切相智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如实观察。 无上正等菩提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无上正等菩提不可得故。 无上正等觉者但有假名施设言说。 无上正等觉者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从初发心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恒修圆满不退神通。 成熟有情严净佛土。 从一佛国至一佛国。 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於诸佛所听受大乘相应之法。 既听受已如理思惟精勤修学。 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 舍利子,如是菩萨摩诃萨虽乘大乘。 从一佛国至一佛国。 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於诸佛所听受正法。 成熟有情严净佛土。 而心初无佛国等想。 舍利子,如是菩萨摩诃萨。 住不二地观诸有情。 应以何身得义利者,即便现受令彼获益。 舍利子,如是菩萨摩诃萨。 乃至证得一切智智。 随所生处不离大乘。 舍利子,如是菩萨摩诃萨。 不久当得一切智智。 为人天等转正法轮。 如是法轮。 一切声闻独觉沙门婆罗门魔王梵王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 一切世间所不能转。 舍利子,以诸菩萨由如是等方便善巧为欲利乐一切有情乘大乘故复名摩诃萨。 舍利子,如是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菩萨摩诃萨。 普为十方各如克伽沙等世界诸佛世尊於大众中。 欢喜赞叹作如是言:某方某世界中有某名菩萨摩诃萨。 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不久当得一切智智。 为天人等转正法轮。 其轮世间天人魔梵声闻等众皆不能转。 如是展转声遍十方。 天人等众闻皆欢喜。 咸作是言:如是菩萨。 不久当得一切智智转正法轮利安含识。 △初分大乘铠品第十四之一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如说菩萨摩诃萨擐大乘铠者,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擐大乘铠。 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擐布施波罗蜜多铠。 擐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铠。 善现,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擐大乘铠。 若菩萨摩诃萨擐四静虑铠。 擐四无量四无色定铠。 善现,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擐大乘铠。 若菩萨摩诃萨擐四念住铠。 擐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铠。 善现,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擐大乘铠。 若菩萨摩诃萨擐内空铠。 擐外空。 内外空。 空空。 大空。 胜义空。 有为空。 无为空。 毕竟空。 无际空。 散空。 无变异空。 本性空。 自相空。 共相空。 一切法空。 不可得空。 无性空。 自性空。 无性自性空铠。 善现,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擐大乘铠。 若菩萨摩诃萨擐五眼铠。 擐六神通铠。 善现,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擐大乘铠。 若菩萨摩诃萨擐佛十力铠。 擐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铠。 善现,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擐大乘铠。 若菩萨摩诃萨擐佛身相诸功德铠。 善现,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擐大乘铠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擐如是等诸功德铠。 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亦令此界六三变动。 其中地狱火等苦具。 及彼有情身心痛恼皆得除灭。 菩萨知其既离众苦。 便为称赞三宝功德。 彼得闻已身心安乐。 从自趣没生天人中。 即得奉觐诸佛菩萨。 亲承供养禀正法音。 其中傍生互相残害。 鞭挞驱逼无量种苦皆得除灭。 菩萨知其既离众苦。 亦为称赞三宝功德。 彼得闻已身心安乐。 从自趣没生天人中。 即得奉觐诸佛菩萨。 亲承供养禀正法音其中鬼界恐怖饥渴身心焦恼。 无量种苦皆得除灭。 菩萨知其既离众苦。 亦为称赞三宝功德。 彼得闻已身心安乐。 从自趣没生天人中。 即得奉觐诸佛菩萨。 亲承供养禀正法音。 善现,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擐大乘铠。 若菩萨摩诃萨擐如是等诸功德铠。 放大光明遍照十方各如克伽沙等诸佛世界。 亦令彼界六三变动。 其中地狱傍生鬼界所有众苦皆得除灭。 菩萨知其既离众苦。 亦为称赞三宝功德。 彼得闻已身心安乐。 从自趣没生天人中。 即得奉觐诸佛菩萨。 亲承供养禀正法音。 善现,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擐大乘铠。 善现,如巧幻师或彼弟子。 於四衢道在大众前。 幻作地狱傍生鬼界无量有情各受众苦。 亦复放光变动大地。 令彼有情众苦皆息。 复为称赞佛法僧宝。 令彼闻已身心安乐。 从自趣没生天人中。 承事供养诸佛菩萨。 於诸佛所禀正法音。 善现,於汝意云何。 如是幻事为有实不。 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佛告善现,菩萨摩诃萨擐如是等诸功德铠。 放大光明变动大地。 拔济无量世界有情三恶趣苦。 令生天人见佛闻法亦复如是。 虽有所为而无一实。 何以故? 善现,诸法性空皆如幻故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 普化三千大千世界如吠琉璃。 亦化自身为转轮王。 七宝眷属导从围绕。 其中有情须食与食。 须饮与饮。 须衣与衣。 须乘与乘。 涂香未香。 烧香花鬘。 房舍卧具。 灯烛医药。 金银真珠。 珊瑚璧玉。 及馀种种资生之具。 随其所须一切施与。 作是施已复为宣说六波罗蜜多相应之法。 令彼闻已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於六波罗蜜多相应之法。 常不舍离。 善现,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擐大乘铠。 善现如巧幻师或彼弟子。 於四衢道在大众前。 幻作种种贫穷孤露根支残缺疾病有情。 随其所须皆幻施与。 善现,於汝意云何。 如是幻事为有实不。 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佛告善现,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 或化世界如吠琉璃。 或化自身为轮王等。 随有情类所须施与。 及为宣说六波罗蜜多相应之法。 亦复如是。 虽有所为而无一实。 何以故? 善现,诸法性空皆如幻故。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 自住净戒波罗蜜多。 为欲利乐诸有情故。 生转轮王家绍转轮王位。 安立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十善业道。 或复安立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四静虑若四无量四无色定。 或复安立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四念住若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 或复安立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空解脱门若无相无愿解脱门。 或复安立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布施波罗蜜多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 或复安立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五眼若六神通。 或复安立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佛十力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令安住已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於如是法常不舍离。 善现,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擐大乘铠。 善现,如巧幻师或彼弟子。 於四衢道在大众前。 幻作无量有情。 令住十善业道。 或复令住四静虑乃至一切相智。 善现,於汝意云何。 如是幻事为有实不。 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佛告善现,菩萨摩诃萨为有情故。 生转轮王家绍转轮王位。 安立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十善业道。 或复安立。 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於四静虑乃至一切相智。 亦复如是。 虽有所为而无一实。 何以故? 善现,诸法性空皆如幻故。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自住安忍波罗蜜多。 亦劝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 令住安忍波罗蜜多。 善现,云何菩萨摩诃萨自住安忍波罗蜜多。 亦劝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 令住安忍波罗蜜多。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证得一切智智擐安忍铠。 常自念言:假使一切有情持刀杖块等来见加害。 我终不起一念忿心。 劝诸有情亦如是忍。 善现,是菩萨摩诃萨。 如心所念境触无违。 劝诸有情住如是忍。 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於如是忍常不舍离。 善现,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擐大乘铠。 善现,如巧幻师或彼弟子。 於四衢道在大众前。 幻作种种诸有情类。 各各执持刀杖块等。 加害幻师或彼弟子。 时幻师等於幻有情。 都不起心欲为怨报。 而劝彼住如是安忍。 善现,於汝意云何。 如是幻事为有实不。 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佛告善现,菩萨摩诃萨擐安忍铠。 自住安忍波罗蜜多。 亦劝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 令住安忍波罗蜜多。 常不舍离亦复如是。 虽有所为而无一实。 何以故? 善现,诸法性空皆如幻故。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自住精进波罗蜜多。 亦劝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 令住精进波罗蜜多。 善现,云何菩萨摩诃萨。 自住精进波罗蜜多。 亦劝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 令住精进波罗蜜多。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身心精进。 断诸恶法修诸善法。 亦劝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 修习如是身心精进。 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於如是精进常不舍离。 善现,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擐大乘铠。 善现,如巧幻师或彼弟子。 於四衢道在大众前。 幻作种种诸有情类。 而彼巧幻自现炽然身心精进。 亦劝所幻令修如是炽然精进。 善现,於汝意云何。 如是幻事为有实不。 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佛告善现,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身心精进。 断诸恶法修诸善法。 亦劝有情修习如是身心精进。 常不舍离亦复如是。 虽有所为而无一实。 何以故? 善现,诸法性空皆如幻故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自住静虑波罗蜜多。 亦劝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 令住静虑波罗蜜多。 善现,云何菩萨摩诃萨自住静虑波罗蜜多。 亦劝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 令住静虑波罗蜜多。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 於一切法住平等定。 不见诸法有定有乱。 而常修习如是静虑波罗蜜多。 亦劝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 修习如是平等静虑。 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於如是定常不舍离。 善现,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擐大乘铠。 善现,如巧幻师或彼弟子。 於四衢道在大众前。 幻作种种诸有情类。 而彼巧幻自现於法住平等定。 亦劝所幻令修如是平等静虑。 善现,於汝意云何。 如是幻事为有实不。 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佛告善现,菩萨摩诃萨。 於一切法住平等定。 亦劝有情修习如是平等静虑。 常不舍离亦复如是。 虽有所为而无一实。 何以故? 善现,诸法性空皆如幻故。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自住般若波罗蜜多。 亦劝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 令住般若波罗蜜多。 善现,云何菩萨摩诃萨自住般若波罗蜜多。 亦劝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 令住般若波罗蜜多。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自住无戏论般若波罗蜜多。 不见诸法有生有灭。 有染有净。 及不得此岸彼岸差别。 亦劝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 安住如是无戏论慧。 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於如是慧常不舍离。 善现,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擐大乘铠。 善现,如巧幻师或彼弟子。 於四衢道在大众前。 幻作种种诸有情类。 而彼巧幻自现安住无戏论慧。 亦劝所幻令其修习如是般若。 善现,於汝意云何。 如是幻事为有实不。 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佛告善现,菩萨摩诃萨自住无戏论般若波罗蜜多。 亦劝有情修习如是无戏论慧。 常不舍离亦复如是。 虽有所为而无一实。 何以故? 善现,诸法性空皆如幻故。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擐如上说诸功德铠。 普於十方各如克伽沙等诸佛世界。 以神通力自变其身。 遍满如是诸佛世界。 随诸有情所乐示现。 自住布施波罗蜜多。 劝慳贪者令住布施。 自住净戒波罗蜜多。 劝犯戒者令住净戒。 自住安忍波罗蜜多。 劝暴恶者令住安忍。 自住精进波罗蜜多。 劝懈怠者令住精进。 自住静虑波罗蜜多。 劝乱心者令住静虑。 自住般若波罗蜜多。 劝愚痴者令住妙慧。 如是菩萨摩诃萨。 安立有情於六波罗蜜多已,复随其类音为说六波罗蜜多相应之法。 令彼闻已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於六波罗蜜多相应之法常不舍离。 善现,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擐大乘铠。 善现,如巧幻师或彼弟子。 於四衢道在大众前。 幻作种种诸有情类。 而彼巧幻自现安住六波罗蜜多。 亦劝所幻有情令其安祝善现。 於汝意云何。 如是幻事为有实不。 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佛告善现,菩萨摩诃萨普於十方各如克伽沙等诸佛世界。 自现其身随类安住六波罗蜜多。 亦劝有情令其安祝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常不舍离亦复如是。 虽有所为而无一实。 何以故? 善现,诸法性空皆如幻故。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擐如上说诸功德铠。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不杂声闻独觉作意。 谓不作是念。 我当安立尔所有情於布施波罗蜜多。 尔所有情不当安立。 但作是念。 我当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於布施波罗蜜多。 不作是念。 我当安立尔所有情於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 尔所有情不当安立。 但作是念。 我当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於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 不作是念。 我当安立尔所有情於内空。 尔所有情不当安立。 但作是念。 我当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於内空。 不作是念。 我当安立尔所有情於外空。 内外空。 空空。 大空。 胜义空。 有为空。 无为空。 毕竟空。 无际空。 散空。 无变异空。 本性空。 自相空。 共相空。 一切法空。 不可得空。 无性空。 自性空。 无性自性空。 尔所有情不当安立。 但作是念。 我当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於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 不作是念。 我当安立尔所有情於四静虑。 尔所有情不当安立。 但作是念。 我当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於四静虑。 不作是念。 我当安立尔所有情於四无量四无色定。 尔所有情不当安立。 但作是念。 我当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於四无量四无色定。 不作是念。 我当安立尔所有情於四念祝尔所有情不当安立。 但作是念。 我当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於四念祝不作是念。 我当安立尔所有情於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 尔所有情不当安立。 但作是念。 我当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於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 不作是念。 我当安立尔所有情於空解脱门。 尔所有情不当安立。 但作是念。 我当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於空解脱门。 不作是念。 我当安立尔所有情於无相无愿解脱门。 尔所有情不当安立。 但作是念。 我当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於无相无愿解脱门。 不作是念。 我当安立尔所有情於五眼。 尔所有情不当安立。 但作是念我当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於五眼。 不作是念。 我当安立尔所有情於六神通。 尔所有情不当安立。 但作是念。 我当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於六神通。 不作是念。 我当安立尔所有情於佛十力。 尔所有情不当安立。 但作是念。 我当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於佛十力。 不作是念。 我当安立尔所有情於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尔所有情不当安立。 但作是念。 我当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於四无所畏乃至一切相智。 不作是念。 我当安立尔所有情於预流果。 尔所有情不当安立。 但作是念。 我当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於预流果。 不作是念。 我当安立尔所有情於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 尔所有情不当安立。 但作是念。 我当安立。 无量无数无边有情於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 不作是念。 我当安立尔所有情於菩萨道无上菩提。 尔所有情不当安立。 但作是念。 我当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於菩萨道无上菩提。 善现,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擐大乘铠。 善现,如巧幻师或彼弟子。 於四衢道在大众前。 幻作无量无数无边有情。 安立於六波罗蜜多。 乃至安立於无上菩提。 善现,於汝意云何。 如是幻事为有实不。 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佛告善现。 菩萨摩诃萨。 以应一切智智心。 大悲为上首。 用无所得而为方便。 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於六波罗蜜多。 乃至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於无上菩提亦复如是。 虽有所为而无一实。 何以故? 善现,诸法性空皆如幻故。 发布时间:2022-05-18 16:38:4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3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