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一百五十六 内容: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五十四 复次憍尸迦。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安忍波罗蜜多。 作如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眼界若常若无常。 不应观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 何以故? 眼界眼界自性空。 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 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眼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眼界不可得。 彼常无常亦不可得。 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常无常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眼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常与无常。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眼界若乐若苦。 不应观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 何以故? 眼界眼界自性空。 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 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眼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眼界不可得。 彼乐与苦亦不可得。 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乐与苦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眼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乐之与苦。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眼界若我若无我。 不应观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我若无我。 何以故? 眼界眼界自性空。 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 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眼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眼界不可得。 彼我无我亦不可得。 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我无我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眼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我与无我。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眼界若净若不净。 不应观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净若不净。 何以故? 眼界眼界自性空。 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 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眼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眼界不可得。 彼净不净亦不可得。 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净不净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眼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净与不净。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憍尸迦。 是善男子善女人等。 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安忍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安忍波罗蜜多。 作如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耳界若常若无常。 不应观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 何以故? 耳界耳界自性空。 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 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耳界自性即非自性是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耳界不可得。 彼常无常亦不可得。 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常无常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耳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常与无常。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耳界若乐若苦。 不应观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 何以故? 耳界耳界自性空。 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 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耳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耳界不可得。 彼乐与苦亦不可得。 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乐与苦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耳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乐之与苦。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耳界若我若无我。 不应观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我若无我。 何以故? 耳界耳界自性空。 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 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耳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耳界不可得。 彼我无我亦不可得。 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我无我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耳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我与无我。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耳界若净若不净。 不应观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净若不净。 何以故? 耳界耳界自性空。 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 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耳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耳界不可得。 彼净不净亦不可得。 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净不净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耳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净与不净。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憍尸迦。 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 是为宣说真正安忍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安忍波罗蜜多。 作如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鼻界若常若无常。 不应观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 何以故? 鼻界鼻界自性空。 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 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鼻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鼻界不可得。 彼常无常亦不可得。 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常无常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鼻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常与无常。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鼻界若乐若苦。 不应观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 何以故? 鼻界鼻界自性空。 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 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鼻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鼻界不可得。 彼乐与苦亦不可得。 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乐与苦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鼻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乐之与苦。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鼻界若我若无我。 不应观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我若无我。 何以故? 鼻界鼻界自性空。 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 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鼻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鼻界不可得。 彼我无我亦不可得。 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我无我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鼻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我与无我。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鼻界若净若不净。 不应观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净若不净。 何以故? 鼻界鼻界自性空。 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 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鼻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鼻界不可得。 彼净不净亦不可得。 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净不净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鼻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净与不净。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憍尸迦。 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 是为宣说真正安忍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安忍波罗蜜多。 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舌界若常若无常。 不应观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 何以故? 舌界舌界自性空。 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 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舌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舌界不可得。 彼常无常亦不可得。 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常无常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舌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常与无常。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舌界若乐若苦。 不应观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 何以故? 舌界舌界自性空。 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 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舌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舌界不可得。 彼乐与苦亦不可得。 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乐与苦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舌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乐之与苦。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舌界若我若无我。 不应观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我若无我。 何以故? 舌界舌界自性空。 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 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舌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舌界不可得。 彼我无我亦不可得。 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我无我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舌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我与无我。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舌界若净若不净。 不应观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净若不净。 何以故? 舌界舌界自性空。 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 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舌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舌界不可得。 彼净不净亦不可得。 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净不净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舌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净与不净。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憍尸迦。 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 是为宣说真正安忍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安忍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身界若常若无常。 不应观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 何以故? 身界身界自性空。 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 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身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身界不可得。 彼常无常亦不可得。 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常无常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身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常与无常。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身界若乐若苦。 不应观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 何以故? 身界身界自性空。 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 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身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身界不可得。 彼乐与苦亦不可得。 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乐与苦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身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乐之与苦。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身界若我若无我。 不应观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我若无我。 何以故? 身界身界自性空。 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 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身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身界不可得。 彼我无我亦不可得。 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我无我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身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我与无我。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身界若净若不净。 不应观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净若不净。 何以故? 身界身界自性空。 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 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身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身界不可得。 彼净不净亦不可得。 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净不净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身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净与不净。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憍尸迦。 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 是为宣说真正安忍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安忍波罗蜜多。 作如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意界若常若无常。 不应观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 何以故? 意界意界自性空。 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意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意界不可得。 彼常无常亦不可得。 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常无常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意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常与无常。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意界若乐若苦。 不应观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 何以故? 意界意界自性空。 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意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意界不可得。 彼乐与苦亦不可得。 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乐与苦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意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乐之与苦。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意界若我若无我。 不应观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我若无我。 何以故? 意界意界自性空。 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意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意界不可得。 彼我无我亦不可得。 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我无我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意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我与无我。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意界若净若不净。 不应观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净若不净。 何以故? 意界意界自性空。 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 是意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意界不可得。 彼净不净亦不可得。 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 彼净不净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意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净与不净。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憍尸迦。 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 是为宣说真正安忍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安忍波罗蜜多。 作如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地界若常若无常。 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常若无常。 何以故? 地界地界自性空。 水火风空识界水火风空识界自性空。 是地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水火风空识界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地界不可得。 彼常无常亦不可得。 水火风空识界皆不可得。 彼常无常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地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常与无常。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地界若乐若苦。 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乐若苦。 何以故? 地界地界自性空。 水火风空识界水火风空识界自性空。 是地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水火风空识界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地界不可得。 彼乐与苦亦不可得。 水火风空识界皆不可得。 彼乐与苦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地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乐之与苦。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地界若我若无我。 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我若无我。 何以故? 地界地界自性空。 水火风空识界水火风空识界自性空。 是地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水火风空识界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地界不可得。 彼我无我亦不可得。 水火风空识界皆不可得。 彼我无我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地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我与无我。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地界若净若不净。 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净若不净。 何以故? 地界地界自性空。 水火风空识界水火风空识界自性空。 是地界自性即非自性。 是水火风空识界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地界不可得。 彼净不净亦不可得。 水火风空识界皆不可得。 彼净不净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地界等可得。 何况有彼净与不净。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憍尸迦。 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 是为宣说真正安忍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安忍波罗蜜多。 作如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无明若常若无常。 不应观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若常若无常。 何以故? 无明无明自性空。 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 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自性空。 是无明自性即非自性。 是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无明不可得。 彼常无常亦不可得。 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皆不可得。 彼常无常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无明等可得。 何况有彼常与无常。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无明若乐若苦。 不应观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若乐若苦。 何以故? 无明无明自性空。 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 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自性空。 是无明自性即非自性。 是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无明不可得。 彼乐与苦亦不可得。 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皆不可得。 彼乐与苦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无明等可得。 何况有彼乐之与苦。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无明若我若无我。 不应观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若我若无我。 何以故? 无明无明自性空。 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 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自性空。 是无明自性即非自性。 是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无明不可得。 彼我无我亦不可得。 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皆不可得。 彼我无我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无明等可得。 何况有彼我与无我。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 应修安忍波罗蜜多。 不应观无明若净若不净。 不应观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若净若不净。 何以故? 无明无明自性空。 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 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自性空。 是无明自性即非自性。 是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自性亦非自性。 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於此安忍波罗蜜多。 无明不可得。 彼净不净亦不可得。 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皆不可得。 彼净不净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此中尚无无明等可得。 何况有彼净与不净。 汝若能修如是安忍。 是修安忍波罗蜜多。 憍尸迦。 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 是为宣说真正安忍波罗蜜多。 发布时间:2022-05-18 16:28:5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3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