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初闻佛理 内容: 【原文】帝君曰,予在朝时,闻方外之言曰,西方之国(是天竺国,非极乐国),有大圣人(是释迦牟尼佛,非阿弥陀佛),不言而自化,无为而自理。 以慈悲为主,以方便为门,以斋戒为常,以寂灭为乐。 视死生如朝暮,等恩仇如梦觉,无忧喜悲愤之情。 盖知浮生不久,而求无生者也。 予尝慕之。 及辞荣归,道逢隐者,行歌于市,深契于衷。 予乃下车拜恳。 行歌子仰天而叹,指予以心印,授予以正诀,曰,此西方圣人归寂法也,子能念而习之,可度生死,证无量寿。 若得到于彼岸,则可成正觉。 如中道而废,犹不失为神仙。 予受教后,尘缘既毕,百虑俱灰。 时值仲秋,会集亲朋,留颂而逝(颂载化书)。 【译白】帝君说:“我在朝廷为官时,曾听方外一位修道人说:‘西方国家(指天竺国,今印度,不是极乐世界)有位大圣人(指释迦牟尼佛,不是阿弥陀佛),无需言说而众生自然受到教化,清净无为而国家自然得到治理。 以真诚慈悲为主,以善巧方便为门,以奉持斋戒为常法,以清净寂灭为乐。 视生死如同朝暮,等观恩仇如同梦醒,无有忧喜悲愤之情。 因为了知人生短促,而希求无生。 ’我当时听了,非常仰慕。 待我辞官荣归故里,于途中遇见一位隐士,在街市边走边唱,其歌词深契我心。 于是我下车向他顶礼,恳求他教导我。 唱歌的隐士仰天而叹,指示我心印,并传授我正诀,说:‘此是西方圣人教人归于寂灭之法。 你若能念诵并依之修习,可超越生死,证无量寿。 若能精进不退直达彼岸,则可成正觉。 即或半途休歇,犹不失为神仙。 ’我接受教化后,世俗尘缘既尽,了无牵挂,万念俱灰。 到仲秋时,我会集亲朋,与他们告别,留下颂辞而逝。 ”【原文】[按]或疑佛教自汉明帝时方传东土,帝君当日,何自而闻方外之言。 然历观记载,乃知西周之时,此间已有佛法。 周昭王二十六年四月初八,为释迦如来降诞之辰,其时但见日有重轮,五色祥光,入贯太微,遍照四方,宫殿震动,河井泛溢。 王命太史苏由筮之,得乾之九五,曰,此西方圣人降诞之相,却后千年,教法来此。 王命镌石记之,置南郊祠前(出周书异记及金汤编)。 至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人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 穆王造中天台以居之(出列子)。 故山西五台山及终南山,苍颉造书台(在秦地都城南二十里),檀台山(在唐时玉华宫南)数处,皆有穆王所造佛寺古迹。 而列子仲尼篇亦引孔子之言曰,吾闻西方有大圣人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孔子又有一书,名三备卜经,次篇几章,亦言西方圣人事。 唐敬宗时,犹见有人引及此书)。 又尝考秦缪公时,扶风得一石像,缪公不识,置马厩中。 公骤得疾,梦天神谪谴。 问诸侍臣,由余答曰,臣闻周穆王时,有化人来,云是佛神。 穆王信之,于终南山作中天台,高千余尺,址基现在。 又于苍颉台,造三会道场。 君今所患,得毋此耶。 缪公曰,近得一石人,衣冠非今所制,今在马坊,将非此欤。 由余见之,骇曰,是矣(高丽,曰本,昔年佛法未至时,土中有祥云涌出,皆掘得阿育王塔)。 公迎置净处,像忽放光。 缪公以为瞋怒也,宰三牲祭之。 时有善神,擎掷远处。 公大惧,以问由余。 由余曰,臣闻佛好清净,不进酒肉,爱惜物命,如保赤子。 君欲祠之,果饼而已。 公大悦,欲造佛像,而无其人。 由余曰,昔穆王造寺之侧,应有工匠。 遂于苍颉台南村,得一老人名王安者,年已一百八十,自言曾于三会道场,见人造之,今年老不能。 于是复于他村,购得四人,造一铜像。 公喜,于土台上建重阁,高三百尺,以供养之。 时号为高四台(出天人感通记及法苑珠林)。 而扬雄,刘向,寻觅藏书,往往见有佛经。 然则孔子所语,及帝君所闻,有自来矣。 惜教未东来,言之略耳。 【译白】[按]或许有人怀疑,佛教自汉明帝时方传此土,帝君当时从何而听闻方外人之言? 然遍览史书记载,可证知西周之时中国已有佛法。 周昭王二十六年四月初八为释迦如来诞生之日,其时但见太阳有层层光环重叠,五色祥光直射太微,光明遍照四方,宫殿震动,河井之水漫溢。 昭王命太史苏由卜卦,得乾卦之九五,说:“此是西方圣人降生之瑞相,此后一千年,教法将传来我国。 ”昭王诏令刻石碑记载此事,并把石碑置立于南郊祠庙前。 至周穆王时,西方国家来了位具有神通变化的人,可随意出入水火、贯穿金石、移山倒海、搬移城邑。 穆王敕令建造中天台请他居住。 所以山西五台山及终南山、仓额造书台(在秦国都城咸阳南二十里)、檀台山(在唐朝时玉华宫南)数处,皆有周穆王当时所建造的佛寺古迹。 而《列子•仲尼篇》也引用孔子之言说:“我听闻西方有大圣人出世,无需治理而人民自然安定,不用劝导而人们自然敬信,不必教化而人们能自觉行持。 这位伟大的圣人,人民都不知该用怎样的言语来称赞他了(孔子另有一部书,名《三备卜经》,书中次篇几章也提及有关西方圣人之事。 唐敬宗时,还有人引用过这本书)。 ”又曾考证秦繆公时,陕西扶风发现一尊石像,繆公不知石像来历,命人置于马棚里。 繆公忽然得病,梦见天神厉声谴责他。 他问左右侍臣怎么回事。 宰相由余回答说:“我听闻周穆王时,曾有一位神通变化的人从西方来,说是佛神。 穆王极为敬信,于终南山造中天台,高一千多尺,其基址至今还在。 又于仓颉台,建三会道场。 您今所得之病,或许与此事有关。 ”繆公说:“最近发现一尊石像,衣服帽子都不是今人所穿样式,我命人放马棚里了,莫非就是此事引起的。 ”由余到马棚见到这尊石像,大吃一惊,向繆公说:“您说的没错(高丽、日本以前佛法尚未传到时,土中有祥云涌出,都曾挖到阿育王塔)。 ”繆公赶紧恭迎石像,供于洁净之处,石像忽然放光。 繆公以为石像生气了,宰杀牛、羊、猪三牲祭祀。 当时即有善神出现,将祭品抛掷远处。 繆公更加害怕,又问由余是怎么回事。 由余说:“我听说佛喜欢清净,不食酒肉,爱惜物命,如同保护幼子。 你若想供奉,蔬菜果饼就可以。 ”缪公很高兴,想造佛像,而找不到会造的人。 由余说:“从前穆王建造寺庙之附近应有工匠。 ”于是在仓颉台南村,找到一位名叫王安的老人,已经一百八十岁了。 老人说曾于三会道场见人造过佛像,但现今自己已年老,无能为力了。 于是又于其他村庄找到四位工匠,造了一尊铜佛像。 繆公很欢喜,于土台上建了一座高三百尺的楼阁供养佛像。 当时称为高四台。 其实西汉时的扬雄、刘向在寻找藏书时,常常见有佛经。 可见孔子所说及帝君所听闻的,都是有来历的。 可惜当时佛教尚未正式东来,这方面的记载都很简略。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初闻佛理 发布时间:2020-12-18 08:34:2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