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四百九 内容: △第二分胜军品第八之二世尊,我於如梦如响如光影如阳焰如像如幻如化五蕴若增若减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此是如梦五蕴乃至如化五蕴。 如梦五蕴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 如梦五蕴等义无所有故。 如梦五蕴等名都无所住亦非不祝世尊,我於远离寂静无生无灭无染无净绝诸戏论真如法界法性实际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若增若减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此是远离乃至法祝远离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 远离等义无所有故。 远离等名都无所住亦非不祝世尊,我於若善若非善若有为若无为若有漏若无漏若世间若出世间等法若增若减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此是善非善等法。 善非善等法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 善非善等法义无所有故。 善非善等法名都无所住亦非不祝世尊,我於过去未来现在等法及於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等法若增若减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此是过去等法。 此非过去等法。 过去等法名及非过去等法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 过去等法义及非过去等法义无所有故。 过去等法名及非过去等法名。 都无所住亦非不祝世尊,何等名为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法。 世尊,谓无为法。 世尊,无为法者,谓无生无住无灭法。 世尊,我於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诸菩萨声闻僧等若增若减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此是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诸菩萨声闻僧等。 如是诸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 如是诸义无所有故。 如是诸名都无所住亦非不祝世尊,我於如上所说诸法若增若减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此是菩萨摩诃萨。 此是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我於菩萨摩诃萨及於般若波罗蜜多皆不知不得。 云何令我以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 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 世尊,诸菩萨摩诃萨名。 及般若波罗蜜多名。 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 是二种义无所有故。 此二种名都无所住亦非不祝世尊,如是诸法和合因缘。 假名菩萨摩诃萨。 假名般若波罗蜜多。 此二假名於蕴处界中不可说。 乃至於十八佛不共法中不可说。 於如梦五蕴中不可说。 乃至於如化五蕴中不可说。 於远离寂静等中不可说。 乃至於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诸菩萨声闻僧等中不可说。 何以故? 如上所说诸法增减皆不可知不可得故。 世尊,如上所说五蕴等名无处可说。 菩萨摩诃萨名及般若波罗蜜多名亦无处可说。 如是如梦等名无处可说。 如虚空名无处可说。 如地水火风名无处可说。 如戒定慧解脱解脱智见名无处可说。 如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如来及彼诸法名无处可说。 如善非善常无常乐苦我无我远离不远离寂静不寂静等若有若无名皆无处可说。 菩萨摩诃萨名及般若波罗蜜多名亦无处可说。 所以者何。 如是诸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 如是诸义无所有故。 如是诸名都无所住亦非不祝世尊,我依是义故说於法若增若减不知不得。 如何可言:此名菩萨摩诃萨。 此名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我於此二若义若名不知不得。 云何令我以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 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 由此因缘。 若以是法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我当有悔。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闻以如是相状宣说般若波罗蜜多时。 心不沈没亦不忧悔。 其心不惊不恐不怖。 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决定已住不退转地。 以无所住方便而祝复次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不应住色乃至识。 不应住眼处乃至意处。 不应住色处乃至法处。 不应住眼界乃至意界。 不应住色界乃至法界。 不应住眼识界乃至意识界。 不应住眼触乃至意触。 不应住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不应住地界乃至识界。 不应住无明乃至老死。 何以故? 世尊,色色性空。 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性空。 世尊,是色非色空。 是色空非色。 色不离空。 空不离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由此因缘。 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不应住色乃至识。 乃至老死应知亦尔。 复次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不应住四念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何以故? 世尊,四念住四念住性空。 世尊,是四念住非四念住空。 是四念住空非四念祝四念住不离空。 空不离四念祝四念住即是空。 空即是四念祝由此因缘。 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不应住四念祝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应知亦尔。 复次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不应住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 何以故? 世尊,布施波罗蜜多布施波罗蜜多性空。 世尊,是布施波罗蜜多非布施波罗蜜多空。 是布施波罗蜜多空非布施波罗蜜多。 布施波罗蜜多不离空。 空不离布施波罗蜜多。 布施波罗蜜多即是空。 空即是布施波罗蜜多。 由此因缘。 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不应住布施波罗蜜多。 乃至般若波罗蜜多应知亦尔。 复次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不应住诸字。 不应住诸字所引。 若一言所引。 若二言所引。 若多言所引。 不应住殊胜神通。 何以故? 世尊,诸字诸字性空。 世尊,是诸字非诸字空。 是诸字空非诸字。 诸字不离空。 空不离诸字。 诸字即是空。 空即是诸字。 由此因缘。 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不应住诸字。 诸字所引殊胜神通应知亦尔。 复次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不应住诸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空若不空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何以故? 世尊,诸法常无常诸法常无常性空。 世尊,是诸法常无常非诸法常无常空。 是诸法常无常空非诸法常无常。 诸法常无常不离空。 空不离诸法常无常。 诸法常无常即是空。 空即是诸法常无常。 由此因缘。 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不应住诸法若常若无常。 乃至诸法远离不远离应知亦尔。 复次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不应住诸法真如法界法性平等性离生性实际。 何以故? 世尊,诸法真如真如性空。 世尊,是真如非真如空。 是真如空非真如。 真如不离空。 空不离真如。 真如即是空。 空即是真如。 由此因缘。 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不应住诸法真如。 乃至实际应知亦尔。 复次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不应住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 何以故? 世尊,一切陀罗尼门陀罗尼门性空。 世尊,是陀罗尼门非陀罗尼门空。 是陀罗尼门空非陀罗尼门。 陀罗尼门不离空。 空不离陀罗尼门。 陀罗尼门即是空。 空即是陀罗尼门。 由此因缘。 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不应住一切陀罗尼门。 三摩地门应知亦尔。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心便住色。 住受想行识。 由此住故。 於色作加行。 於受想行识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乃至心便住一切陀罗尼门。 住一切三摩地门。 由此住故。 於一切陀罗尼门作加行於一切三摩地门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智智。 何以故? 世尊,色不应摄受。 受想行识不应摄受。 色不应摄受故便非色。 受想行识不应摄受故便非受想行识。 所以者何。 色受想行识皆本性空故。 世尊,乃至一切陀罗尼门不应摄受。 一切三摩地门不应摄受。 一切陀罗尼门不应摄受故便非一切陀罗尼门。 一切三摩地门不应摄受故便非一切三摩地门。 所以者何。 一切陀罗尼门及三摩地门皆本性空故。 世尊,其所摄受修学圆满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应摄受。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摄受故。 便非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所以者何。 本性空故。 如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应以本性空观一切法。 作此观时心无行处。 是名菩萨摩诃萨无所摄受三摩地。 此三摩地微妙殊胜广大无量。 能集无边无碍作用。 不共一切声闻独觉。 其所成办一切智智亦不应摄受。 如是一切智智不应摄受故便非一切智智。 所以者何。 以内空故。 以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无散空本性空自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故。 何以故? 世尊,是一切智智非取相修得。 所以者何。 诸取相者皆是烦恼。 何等为相所谓色相受想行识相。 乃至一切陀罗尼门相一切三摩地门相。 於此诸相而取著者,名为烦恼。 是故不应取相修得一切智智。 若取相修得一切智智者,胜军梵志。 於一切智智不应信解。 何等名为彼信解相。 谓於般若波罗蜜多深生净信。 由胜解力思量观察一切智智。 不以相为方便。 亦不以非相为方便。 以相与非相俱不可取故。 是胜军梵志。 虽由信解力归趣佛法名随信行。 而能以本性空悟入一切智智。 既悟入已不取色相不取受想行识相。 乃至不取一切陀罗尼门相一切三摩地门相。 何以故? 以一切法自相皆空。 能取所取俱不可得故。 所以者何。 如是梵志。 不以内得现观而观一切智智。 不以外得现观而观一切智智。 不以内外得现观而观一切智智。 不以无智得现观而观一切智智。 不以馀得现观而观一切智智。 亦不以不得现观而观一切智智。 所以者何。 是胜军梵志。 不见所观一切智智。 不见能观般若。 不见观者观所依处及起观时。 是胜军梵志。 非於内色受想行识观一切智智。 非於外色受想行识观一切智智。 非於内外色受想行识观一切智智。 亦非离色受想行识观一切智智。 乃至非於内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观一切智智。 非於外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观一切智智。 非於内外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观一切智智。 亦非离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观一切智智。 何以故? 若内若外。 若内外若离内外。 一切皆空不可得故。 是胜军梵志。 以如是等诸离相门。 於一切智智深生信解。 由此信解。 於一切法皆无取著。 以诸法实相不可得故。 如是梵志。 以离相门於一切智智得信解已,於一切法皆不取相。 亦不思惟无相诸法。 以相无相法皆不可得故。 如是梵志。 由胜解力於一切法不取不舍。 以实相法中无取舍故。 时彼梵志。 於自信解乃至涅槃亦不取著。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本性皆空不可取故。 世尊,诸菩萨摩诃萨所得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於一切法无所取著。 能从此岸到彼岸故。 若於诸法少有取著。 则於彼岸非为能到。 是故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不取一切色。 不取一切受想行识。 何以故? 以一切法不可取故。 乃至不取一切陀罗尼门。 不取一切三摩地门。 何以故? 以一切法不可取故。 是菩萨摩诃萨虽於一切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若惣若别皆无所龋而以本愿所行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未圆满故。 及以本愿所证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未成办故。 於其中间终不以不取一切相故而般涅槃。 是菩萨摩诃萨虽能圆满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 及能成办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而不见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 及不见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何以故? 是四念住即非四念祝乃至八圣道支即非八圣道支。 及佛十力即非佛十力。 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即非十八佛不共法。 以一切法非法非非法故。 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虽不取著色。 不取著受想行识。 乃至不取著十八佛不共法。 而能成办一切事业。 复次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应当如是审谛观察。 何者是般若波罗蜜多。 何故名般若波罗蜜多。 谁之般若波罗蜜多。 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为何所用。 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审谛观察若法无所有不可得。 是为般若波罗蜜多。 於无所有不可得中何所徵诘。 时舍利子问善现言:此中何法名无所有不可得耶。 善现对曰:所谓般若波罗蜜多法无所有不可得。 乃至布施波罗蜜多法无所有不可得。 由内空故乃至无性自性空故。 舍利子,色法无所有不可得。 受想行识法无所有不可得。 内空法无所有不可得。 乃至无性自性空法无所有不可得。 四念住法无所有不可得。 乃至八圣道支法无所有不可得。 佛十力法无所有不可得。 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法无所有不可得。 六神通法无所有不可得。 真如法无所有不可得。 乃至实际法无所有不可得。 预流法无所有不可得。 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法无所有不可得。 菩萨法无所有不可得。 诸佛法无所有不可得。 一切智智法无所有不可得。 由内空故乃至无性自性空故。 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能作如是审谛观察诸所有法皆无所有不可得时。 心不沈没亦不忧悔。 其心不惊不恐不怖。 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能於般若波罗蜜多常不舍离。 时舍利子问善现言:何缘故知。 是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能於般若波罗蜜多常不舍离。 善现对曰: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如实知色离色自性。 受想行识离受想行识自性。 如实知布施波罗蜜多离布施波罗蜜多自性。 乃至般若波罗蜜多离般若波罗蜜多自性。 乃至如实知十八佛不共法离十八佛不共法自性。 乃至如实知实际离实际自性。 舍利子,由此故知。 是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能於般若波罗蜜多常不舍离。 时舍利子问善现言:何者是色自性。 何者是受想行识自性。 乃至何者是实际自性。 善现对曰:无性是色自性。 无性是受想行识自性。 乃至无性是实际自性。 舍利子,由是当知。 色离色自性。 受想行识离受想行识自性。 乃至实际离实际自性。 舍利子,色亦离色相。 受想行识亦离受想行识相。 乃至实际亦离实际相。 舍利子,自性亦离自性。 相亦离相。 自性亦离相。 相亦离自性。 时舍利子谓善现言若菩萨摩诃萨於此中学速能成办一切智智。 善现报言:如是如是,诚如所说,若菩萨摩诃萨於此中学速能成办一切智智。 何以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无生成故。 舍利子言:何缘诸法无生无成。 善现对曰:色空故生及成办俱不可得。 受想行识空故生及成办俱不可得。 如是乃至实际空故。 生及成办俱不可得。 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能於般若波罗蜜多作如是学。 则便渐近一切智智。 如如渐近一切智智。 如是如是,得身清净。 得语清净。 得意清净。 得相清净。 如如获得身语意相四种清净。 如是如是,不生贪瞋痴慢谄诳慳贪见趣俱行之心。 是菩萨摩诃萨由常不生贪等心故。 毕竟不堕女人胎中。 恒受化生离险恶趣。 除为利乐有情因缘。 是菩萨摩诃萨从一佛土至一佛土。 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成熟有情严净佛土。 乃至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常不离佛。 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得如是功德胜利。 当学般若波罗蜜多无得暂舍。 △第二分行相品第九之一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若行色是行其相。 若行受想行识是行其相。 若行色常无常是行其相。 若行受想行识常无常是行其相。 若行色乐苦是行其相。 若行受想行识乐苦是行其相。 若行色我无我是行其相。 若行受想行识我无我是行其相。 若行色净不净是行其相。 若行受想行识净不净是行其相。 若行色远离不远离是行其相。 若行受想行识远离不远离是行其相。 若行色寂静不寂静是行其相。 若行受想行识寂静不寂静是行其相。 若行四念住是行其相。 乃至若行十八佛不共法是行其相。 若作是念。 我行般若波罗蜜多。 有所得故是行其相。 若作是念我是菩萨。 有所得故是行其相。 若作是念。 有能如是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是为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有所得故是行其相。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等种种分别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无方便善巧故非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具寿善现谓舍利子言: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若於色住想胜解。 则於色作加行。 若於受想行识住想胜解。 则於受想行识作加行。 由加行故不能解脱生老病死愁叹忧恼及後世苦。 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若於眼处乃至意处住想胜解。 则於眼处乃至意处作加行。 若於色处乃至法处住想胜解。 则於色处乃至法处作加行。 由加行故不能解脱生老病死愁叹忧恼及後世苦。 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若於眼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住想胜解。 则於眼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作加行。 乃至若於意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住想胜解。 则於意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作加行。 由加行故不能解脱生老病死愁叹忧恼及後世苦。 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若於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住想胜解。 则於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作加行。 乃至若於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住想胜解。 则於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作加行。 由加行故不能解脱生老病死愁叹忧恼及後世苦。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无方便善巧故。 尚不能证声闻独觉所住之地。 况证无上正等菩提。 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等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当知此名无方便善巧者,成就种种无方便善巧故诸有所作皆不能成。 时舍利子问善现言:云何当知。 诸菩萨摩诃萨有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现对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有方便善巧故不行色。 不行色相。 不行受想行识。 不行受想行识相。 不行色常无常。 不行色常无常相。 不行受想行识常无常。 不行受想行识常无常相。 不行色乐苦。 不行色乐苦相。 不行受想行识乐苦。 不行受想行识乐苦相。 不行色我无我。 不行色我无我相。 不行受想行识我无我。 不行受想行识我无我相。 不行色净不净。 不行色净不净相。 不行受想行识净不净。 不行受想行识净不净相。 不行色空不空。 不行色空不空相。 不行受想行识空不空。 不行受想行识空不空相。 不行色有相无相。 不行色有相无相相。 不行受想行识有相无相。 不行受想行识有相无相相。 不行色有愿无愿。 不行色有愿无愿相。 不行受想行识有愿无愿。 不行受想行识有愿无愿相。 不行色寂静不寂静。 不行色寂静不寂静相。 不行受想行识寂静不寂静。 不行受想行识寂静不寂静相。 不行色远离不远离。 不行色远离不远离相。 不行受想行识远离不远离。 不行受想行识远离不远离相。 不行四念祝不行四念住相。 乃至不行十八佛不共法。 不行十八佛不共法相。 舍利子当知。 如是菩萨摩诃萨有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何以故? 舍利子,是色非色空。 是色空非色。 色不离空。 空不离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乃至是十八佛不共法。 非十八佛不共法空。 是十八佛不共法空。 非十八佛不共法。 十八佛不共法不离空。 空不离十八佛不共法。 十八佛不共法即是空。 空即是十八佛不共法。 舍利子,如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有方便善巧故能证无上正等菩提。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於般若波罗蜜多不取行。 不取不行。 不取亦行亦不行。 不取非行非不行。 於不取亦不龋时舍利子问善现言:何因缘故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於般若波罗蜜多都无所龋善现对曰:由般若波罗蜜多自性不可得。 何以故? 舍利子,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性为自性故。 舍利子,由此因缘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於般若波罗蜜多若取行。 若取不行。 若取亦行亦不行。 若取非行非不行。 若取不龋如是一切非行般若波罗蜜多。 何以故? 舍利子,以一切法皆用无性为其自性。 都无所取无所执著。 是名菩萨摩诃萨於一切法无所取著三摩地。 此三摩地微妙殊胜广大无量。 能集无边无碍作用。 不共一切声闻独觉。 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能於如是胜三摩地恒住不舍。 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时舍利子问善现言:诸菩萨摩诃萨为但於此一三摩地恒住不舍。 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为更有馀诸三摩地。 善现对曰:非但於此一三摩地恒住不舍。 令诸菩萨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有所馀诸三摩地。 舍利子言:何者是馀诸三摩地。 善现对曰:诸菩萨摩诃萨。 有健行三摩地。 宝印三摩地。 师子游戏三摩地。 妙月三摩地。 月幢相三摩地。 一切法海三摩地。 观顶三摩地。 法界决定三摩地。 决定幢相三摩地。 金刚喻三摩地。 入诸法印三摩地。 三摩地王三摩地。 善安住三摩地。 王印三摩地。 精进力三摩地。 等涌三摩地。 入词定三摩地。 入增语三摩地。 观方三摩地。 陀罗尼印三摩地。 无忘失三摩地。 诸法等趣海印三摩地。 遍覆虚空三摩地。 金刚轮三摩地。 胜幢相三摩地。 帝幢相三摩地。 顺明藏三摩地。 师子奋迅三摩地。 胜开显三摩地。 宝性三摩地。 遍照三摩地。 不旬三摩地。 住无相三摩地。 决定三摩地。 无垢灯三摩地。 无边光三摩地。 发光三摩地。 发明三摩地。 净座三摩地。 无垢光三摩地。 发爱乐三摩地。 电灯三摩地。 无尽三摩地。 具威光三摩地。 离尽三摩地。 降伏三摩地。 除遣三摩地。 日灯三摩地。 月灯三摩地。 净光三摩地。 明性三摩地。 妙性三摩地。 智相三摩地。 住心三摩地。 普明三摩地。 善住三摩地。 宝积三摩地。 妙法印三摩地。 诸法平等三摩地。 舍尘爱三摩地。 入法顶三摩地。 飘散三摩地。 分别法句三摩地。 字平等相三摩地。 离文字相三摩地。 断所缘三摩地。 无变异三摩地。 入名定相三摩地。 行无相三摩地。 离翳闇三摩地。 具行三摩地。 不动三摩地。 度境三摩地。 集诸功德三摩地。 决定住三摩地。 净妙花三摩地。 具觉支三摩地。 无边辩三摩地。 无等等三摩地。 超一切三摩地。 发妙观三摩地。 散疑惑三摩地。 无所住三摩地。 舍一相三摩地。 引发行相三摩地。 一行相三摩地。 离诸相三摩地。 无馀依离一切有三摩地。 入一切施设语言三摩地。 解脱音声文字三摩地。 炬炽然三摩地。 净眼三摩地。 无形相三摩地。 入一切相三摩地。 不喜一切苦乐三摩地。 无尽行相三摩地。 具陀罗尼三摩地。 摄伏一切正邪性三摩地。 入一切言词寂默三摩地。 离违顺三摩地。 无垢明三摩地。 具坚固三摩地。 满月净光三摩地。 大庄严三摩地。 发一切光明三摩地。 定平等三摩地。 无尘有尘平等理趣三摩地。 无诤有诤平等理趣三摩地。 无巢穴无标帜无爱乐三摩地。 决定住真如三摩地。 坏身恶行三摩地。 坏语恶行三摩地。 坏意恶行三摩地如虚空三摩地。 无染著如虚空三摩地。 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於如是等诸三摩地恒住不舍。 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舍利子,复有所馀无量无数三摩地门陀罗尼门。 若菩萨摩诃萨能於其中恒善修学。 亦令速证所求无上正等菩提。 尔时善现复语具寿舍利子言:若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诸三摩地。 当知已为过去诸佛之所授记。 亦为现在十方诸佛之所授记。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虽住如是诸三摩地。 而不见此诸三摩地。 亦不著此诸三摩地。 亦不念言:我已入此诸三摩地。 我今入此诸三摩地。 我当入此诸三摩地。 唯我能入非馀所能。 彼如是等寻思分别一切不起。 时舍利子,问善现言:为定别有诸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诸三摩地已为过去现在诸佛所授记耶。 善现对曰:不也舍利子,何以故? 舍利子,般若波罗蜜多不异三摩地。 三摩地不异般若波罗蜜多。 菩萨摩诃萨不异般若波罗蜜多及三摩地。 般若波罗蜜多及三摩地不异菩萨摩诃萨。 般若波罗蜜多即是三摩地。 三摩地即是般若波罗蜜多。 菩萨摩诃萨即是般若波罗蜜多及三摩地。 般若波罗蜜多及三摩地即是菩萨摩诃萨。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性平等故。 发布时间:2022-05-18 16:05:3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2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