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天赐兴儒 内容: 下附征事十四则(出自《文昌化书》)【原文】帝君曰,予方游人间,至会稽山阴。 见一隐者(即圣父),年五十许,焚香叩天祈嗣。 时仲春丙夜,天文焕烂,张宿昭然在上,而隐者适姓张,予于是生焉。 然予乡剪发文身,习为夷俗。 予既成童,心甚不乐。 乃寻冠履,自习礼文(儒服儒冠,自此而始)。 内外莫不以予为异。 及其久也,从予者十有七八。 一日有耆(qi)旧谒予父,口诵唐虞大训数篇(即成王顾命所陈者),曰,中国有使人传此。 予好之,就彼习焉,随口记授无遗。 于是愿学者,从而习之,皆以予为师焉。 [按]孔子之生也,以圣母祷之于尼山。 帝君之生也,以圣父祈之于苍昊。 诞生皆不凡矣。 然孔子振木铎于周之衰,而显示微言于万世。 帝君扬文教于周之盛,而阴操黜陟于千秋。 岂非为道不同,同归于治者哉。 【译白】帝君说:“我游历人间时,来到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见一隐者(即帝君之父),年纪大约五十岁,正焚香叩天祈求子嗣。 其时正是二月初三夜晚,星光灿烂,张宿星格外明亮,而那位隐者也正好姓张,我于是降生其家。 然而我家乡向来流行剪发纹身之蛮夷习俗,我长成少年后,很厌恶此习俗,于是找来鞋帽穿戴起来,自己学习礼仪(儒服儒冠,从此开始)。 邻里乡亲都觉得我与众不同。 等到时间一久,仿效我的人竟十有七八。 一天,有位年高德助的老者来访谒我父亲,口诵《书经》中唐尧、虞舜大训数篇(即周成王《顾命》所陈述的几篇),并说:‘中国现今有使者在此传播这些文章。 我听了很喜欢,便向他学,将他所传授的一字不漏记诵下来。 于是愿学者,从我而学,皆以我为师。 ”[按]当年孔子诞生前,孔子母亲曾祈祷于尼山。 而帝君之诞生,是帝君父亲祷告于苍天。 可见圣人诞生于世皆不平凡。 孔子于周朝衰落时期,致力伦常道德教化,将精深微妙之大义晓示于万世。 帝君于周朝昌盛时期,显扬礼乐典章教化,而冥冥中掌管升降士人功名于千秋。 难道不是只有教化方式的不同,却同为达到天下大治吗?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天赐兴儒 发布时间:2020-12-18 05:50:4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