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五百三十 内容: △第三分妙相品第二十八之三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安住如梦如响如像如光影如阳焰如幻如化如寻香城五取蕴中。 圆满静虑波罗蜜多。 具寿善现白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安住如梦广说乃至如寻香城五取蕴中。 圆满静虑波罗蜜多。 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如实了知五种取蕴如梦乃至如寻香城无实相已,入四静虑及四无量四无色定。 修空无相无愿等持。 修如电光及金刚喻圣正等持。 住金刚喻三摩地中。 除如来定。 於馀所有若共二乘若馀胜定。 一切能入具足安祝然於如是诸三摩地不生味著。 亦不耽著彼所得果。 所以者何。 是菩萨摩诃萨如实了知静虑等定及一切法皆同无相无性为性。 不应无相味著无相。 不应无性味著无性。 无味著故。 终不随顺诸定势力。 生於色界无色界中。 所以者何。 是菩萨摩诃萨於一切界都无所得。 於能入定及所入定。 由此为此入定处时亦无所得。 是菩萨摩诃萨於一切法无所得故。 能疾圆满无相静虑波罗蜜多。 由此静虑波罗蜜多得圆满故。 超诸声闻独觉等地。 具寿善现便白佛言:是菩萨摩诃萨云何由此无相静虑波罗蜜多得圆满故。 超诸声闻独觉等地。 佛告善现,是菩萨摩诃萨善学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故。 便能圆满无相静虑波罗蜜多。 超诸声闻独觉等地。 是菩萨摩诃萨住诸空中。 於一切法都无所得。 不见有法离诸空者,是菩萨摩诃萨安住此中。 不得预流果乃至独觉菩提。 亦复不得一切菩萨摩诃萨行。 亦复不得诸佛无上正等菩提。 所以者何。 空中无法亦无空故。 是菩萨摩诃萨由住此空。 超诸声闻独觉等地。 证入菩萨正性离生。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诸菩萨摩诃萨以何为生。 以何为离生。 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有所得为生。 以一切无所得为离生。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诸菩萨摩诃萨以何为有所得。 以何为无所得。 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法为有所得。 谓菩萨摩诃萨以色蕴为有所得。 以受想行识蕴为有所得。 广说乃至以一切智智为有所得。 诸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种种法门为有所得。 即有所得说名为生。 如生饮食能为患故。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法无行无得无说无示为无所得。 谓菩萨摩诃萨以色乃至一切智智无行无得无说无示为无所得。 所以者何。 以色乃至一切智智所有自性皆不可行。 亦不可得。 亦不可说。 亦不可示。 诸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种种法门无行无得无说无示为无所得。 即无所得说名离生。 诸菩萨摩诃萨证入正性离生位已,圆满一切静虑解脱等持等至。 尚不随定。 势力受生。 况随贪瞋痴等烦恼若随烦恼势力受生无有是处。 是菩萨摩诃萨安住此中造作诸业。 由业势力流转诸趣亦无是处。 是菩萨摩诃萨虽住如幻诸行聚中。 作诸有情利益安乐。 而不得幻及诸有情。 是菩萨摩诃萨於如是事无所得时。 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常无懈废。 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疾能圆满无相静虑波罗蜜多。 由此静虑波罗蜜多得圆满故。 便能圆满一切佛法。 因斯证得一切智智。 穷未来际转妙法轮。 利乐有情常无间断。 如是所转无上法轮。 虽有所为而无所得。 能说所说无自性故。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安住如梦如响如像如光影如阳焰如幻如化如寻香城五取蕴中。 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是菩萨摩诃萨如实了知一切法性如梦乃至如寻香城都无真实。 便能圆满无相般若波罗蜜多。 具寿善现便白佛言: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如实了知一切法性如梦乃至如寻香城。 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不见梦不见见梦者,不闻响不见闻响者,不见像不见见像者,不见光影不见见光影者,不见阳焰不见见阳焰者,不见幻不见见幻者,不见化不见见化者,不见寻香城不见见寻香城者,所以者何。 梦见梦者,乃至寻香城见寻香城者,皆是愚夫异生颠倒之所执著。 诸阿罗汉独觉菩萨及诸如来。 皆不见梦及见梦者,广说乃至不见寻香城及见寻香城者,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无性为性。 非成非实。 无相无为。 非实有性与涅槃等。 若一切法无性为性。 广说乃至与涅槃等。 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於一切法起有性想成想实想有想有为有实性想。 若起此想无有是处。 所以者何。 若一切法少有自性有成有实有相有为有实性可得者,则所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应非般若波罗蜜多。 不得诸法真性相故。 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不著色蕴。 不著受想行识蕴。 乃至不著一切智智。 是菩萨摩诃萨於如是等一切法门无所著故。 便能圆满菩萨初地乃至十地。 而於其中不生贪著。 所以者何。 是菩萨摩诃萨不得初地乃至十地能所圆满。 云何於中而起贪著。 是菩萨摩诃萨虽行般若波罗蜜多。 而不得般若波罗蜜多。 由於般若波罗蜜多无所得故。 於一切法亦无所得。 是菩萨摩诃萨虽观般若波罗蜜多摄一切法。 而於诸法都无所得。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与此般若波罗蜜多无二无别。 何以故? 一切法性不可分别。 说为真如。 说为法界。 说为实际。 诸法无杂无差别故。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若一切法自性无杂无差别者,如何可说是善是非善。 是有漏是无漏。 是世间是出世间。 是有为是无为。 诸如是等无量差别。 佛告善现,於意云何。 诸法实性为有可说是善等不。 复有可说是预流果乃至可说佛菩提不。 善现对曰:不也世尊,佛告善现,由此因缘当知诸法其性无杂亦无差别无相无生无灭无碍无说无示。 善现当知。 我本修学菩萨道时。 於诸法性都无所得。 谓不得色受想行识。 不得眼处乃至意处。 不得色处乃至法处。 不得眼界乃至意界。 不得色界乃至法界。 不得眼识界乃至意识界。 不得眼触乃至意触。 不得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不得地界乃至识界。 不得因缘乃至增上缘。 不得从缘所生诸法。 不得无明乃至老死。 不得欲界色界无色界。 不得善非善法。 不得有漏无漏法。 不得世间出世间法。 不得有为无为法。 广说乃至不得预流果乃至独觉菩提。 不得菩萨摩诃萨行。 不得无上正等菩提。 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从初发心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常应善学诸法自性。 若能善学诸法自性则能善净大菩提道。 亦能圆满诸菩萨行。 成熟有情严净佛土。 安住是法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以三乘法方便调伏诸有情类。 令於三有不复轮回。 得般涅槃毕竟安乐。 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相而为方便。 修学般若波罗蜜多令速圆满。 若修般若波罗蜜多速得圆满。 即能摄受一切佛法。 因斯证得一切智智。 穷未来际利乐有情。 尔时善现复白佛言:若一切法无不如梦。 广说乃至如寻香城都无实事。 无性为性自相皆空。 如何可立是善是非善。 是有漏是无漏。 是世间是出世间。 是有为是无为。 广说乃至是预流果。 是能证得预流果法。 如是乃至是佛无上正等菩提。 是能证得佛菩提法。 佛告善现,世间愚夫无闻异生。 於梦得梦得见梦者,广说乃至於寻香城得寻香城亦得见者,如是愚夫无闻异生。 得梦等已颠倒执著。 或作不善身语意行。 或复作善身语意行。 或作无记身语意行。 或作非福身语意行。 或复作福身语意行。 或作不动身语意行。 由诸行故往来生死受苦无穷。 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住二种空观察诸法。 所谓毕竟无际二空。 是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二种空中。 为诸有情宣说正法。 谓作是言:色乃至识空无所有。 眼处乃至意处空无所有。 色处乃至法处空无所有。 眼界乃至意界空无所有。 色界乃至法界空无所有。 眼识界乃至意识界空无所有。 眼触乃至意触空无所有。 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空无所有。 地界乃至识界空无所有。 因缘乃至增上缘空无所有。 从缘所生诸法空无所有。 无明乃至老死等法空无所有。 复作是言:色受想行识如梦乃至如寻香城都无自性。 眼处乃至意处如梦乃至如寻香城都无自性。 色处乃至法处如梦乃至如寻香城都无自性。 眼界乃至意界如梦乃至如寻香城都无自性。 色界乃至法界如梦乃至如寻香城都无自性。 眼识界乃至意识界如梦乃至如寻香城都无自性。 眼触乃至意触如梦乃至如寻香城都无自性。 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如梦乃至如寻香城都无自性。 地界乃至识界如梦乃至如寻香城都无自性。 因缘乃至增上缘如梦乃至如寻香城都无自性。 从缘所生诸法如梦乃至如寻香城都无自性。 无明乃至老死等法如梦乃至如寻香城都无自性。 复作是言:此中无色受想行识。 无眼处乃至意处。 无色处乃至法处。 无眼界乃至意界。 无色界乃至法界。 无眼识界乃至意识界。 无眼触乃至意触。 无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无地界乃至识界。 无因缘乃至增上缘。 无从缘所生诸法。 无无明乃至老死等法。 复作是言:此中无梦无见梦者,广说乃至无寻香城。 无见寻香城者,复作是言:如是诸法皆无实事无性为性。 汝等虚妄分别力故。 於无色蕴乃至识蕴。 见有色蕴乃至识蕴。 於无眼处乃至意处。 见有眼处乃至意处。 於无色处乃至法处。 见有色处乃至法处。 於无眼界乃至意界。 见有眼界乃至意界。 於无色界乃至法界。 见有色界乃至法界。 於无眼识界乃至意识界。 见有眼识界乃至意识界。 於无眼触乃至意触。 见有眼触乃至意触。 於无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见有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於无地界乃至识界。 见有地界乃至识界。 於无因缘乃至增上缘。 见有因缘乃至增上缘。 於无从缘所生诸法。 见有从缘所生诸法。 於无无明乃至老死等法。 见有无明乃至老死等法。 复作是言蕴处界等一切法性。 皆从众缘和合建立颠倒所起。 诸业异熟之所摄受。 汝等何缘於此虚妄无实事法起实事想。 尔时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 若诸有情有慳贪者,方便济拔令离慳贪。 是诸有情离慳贪已,劝修布施波罗蜜多。 是诸有情由布施故。 得大财位富贵自在。 复从是处方便济拔。 劝修净戒波罗蜜多。 是诸有情由净戒故。 得生善趣富贵自在。 复从是处方便济拔。 劝修静虑波罗蜜多。 是诸有情由静虑故。 得生梵世於初静虑安住自在。 从初静虑方便济拔。 复令安住第二静虑。 如是展转方便济拔。 乃至令其安住非想非非想处。 是诸有情由施戒定得胜果报多生染著。 菩萨尔时方便善巧。 於斯劣处拔济令出。 安置无馀般涅槃界。 谓以方便随其所宜。 令依三乘勤修圣道。 或令安住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 或令安住空无相无愿解脱门。 或令安住八解脱乃至十遍处。 或令安住苦集灭道圣谛。 或令安住顺逆观察十二缘起。 或令安住六波罗蜜多。 或令安住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 或令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议界。 或令安住诸菩萨地。 或令安住陀罗尼门三摩地门。 或令安住五眼六神通。 或令安住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或令安住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或令安住无忘失法恒住舍性。 或令安住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方便善巧成就无色无见无对真无漏法安住其中。 若诸有情应得预流果者,示现劝导赞励庆喜。 方便济拔令得预流果。 广说乃至若诸有情应得无上正等觉者,示现劝导赞励庆喜。 方便济拔令得无上正等菩提。 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观察二空。 虽知诸法如梦乃至如寻香城。 皆非实有无性为性自相皆空。 而能安立是善是非善。 是有漏是无漏。 是世间是出世间。 是有为是无为。 广说乃至是预流果。 是能证得预流果法。 如是乃至是佛无上正等菩提。 是能证得佛菩提法皆无杂乱。 尔时善现便白佛言: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甚奇希有。 观察毕竟无际二空。 安住毕竟无际二空。 虽知诸法如梦乃至如寻香城。 皆非实有无性为性自相本空。 而能安立善非善等无量法门不相杂乱。 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甚奇希有。 虽知诸法皆是毕竟无际空性都非实有。 如梦乃至如寻香城自相本空无性为性。 而能安立善非善等种种法门不相杂乱。 汝等若知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所有甚奇希有之法。 声闻独觉皆不成就不能测量。 汝等声闻及诸独觉。 於诸菩萨摩诃萨辩尚不能报。 况馀有情而能酬对。 具寿善现白言:世尊,何等名为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所有甚奇希有之法。 声闻独觉皆不成就不能测量。 佛告善现,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所有甚奇希有之法令汝心喜。 善现当知。 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住异熟生六到彼岸五妙神通三十七种菩提分法及陀罗尼无碍解等。 无量无数真净功德。 以神通力游历十方。 若诸有情应以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而摄益者,则以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而摄益之。 应以初静虑乃至第四静虑而摄益者,则以初静虑乃至第四静虑而摄益之。 应以慈无量乃至舍无量而摄益者,则以慈无量乃至舍无量而摄益之。 应以空无边处定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定而摄益者,则以空无边处定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定而摄益之。 应以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而摄益者,则以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而摄益之。 应以空解脱门乃至无愿解脱门而摄益者,则以空解脱门乃至无愿解脱门而摄益之。 应以诸馀殊胜善法而摄益者,则以诸馀殊胜善法而摄益之。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住异熟生六到彼岸五神通等真净功德。 以布施等摄益有情。 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施诸有情所须资具。 谓须饮食施与饮食。 若须车乘施与车乘。 若须衣服施与衣服。 若须香花施与香花。 若须诸馀种种资具悉皆施与令无匮乏。 或施声闻独觉菩萨诸佛世尊种种供具。 如是施时其心平等无差别想而行布施。 如施持戒犯戒亦尔。 如施人趣非人亦尔。 如施内道外道亦尔。 如施诸圣异生亦尔。 如施尊贵下贱亦尔。 上从诸佛下至傍生。 平等平等无所分别。 不观福田胜劣有异。 所以者何。 诸菩萨摩诃萨达一切法及诸有情自相皆空都无差别故。 无异想而行布施。 是菩萨摩诃萨由无异想而行布施。 当得无异无分别果。 谓得圆满一切智智及馀无量无边佛法。 善现当知。 若菩萨摩诃萨见乞者来。 便作是念。 此来乞者,若是如来应正等觉是福田故我应施之。 若非如来应正等觉。 是傍生等非福田故不应施与。 是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 违菩萨法。 所以者何。 诸菩萨摩诃萨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见诸乞者不应念言:如是有情有所求乞我当施与。 如是有情有所求乞我不应施。 若作是念。 违本所发大菩提心。 谓诸菩萨本发无上正等觉心。 我为有情当作依怙洲渚舍宅救护之处。 见乞者来应作是念。 今此有情贫穷孤露。 我当以施而摄益之。 彼由此缘亦能转施。 少欲喜足离断生命。 广说乃至离杂秽语。 亦能调伏贪瞋邪见。 由此因缘命终已後。 生刹帝利大族乃至或生居士大族。 或馀随一富贵处生。 丰饶财宝修诸善业。 或由此施摄益因缘。 渐依三乘而得解脱。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若诸怨敌或馀有情。 来至其所为损害故。 或匮乏故有所求乞。 是菩萨摩诃萨不应发起分别异心。 此应施与此不应施。 但应发起平等之心。 随求身分及馀财宝国城妻子皆应惠施。 所以者何。 是菩萨摩诃萨普为利乐诸有情故。 求趣无上正等菩提。 若当发起分别异心。 此应施与此不应施。 便为诸佛独觉声闻菩萨天人阿素洛等诸贤圣众。 皆共呵责。 谁要请汝发菩提心。 誓普饶益诸有情类。 无归依者为作归依。 无舍宅者为作舍宅。 无救护者为作救护。 无洲渚者为作洲渚。 不安乐者令其安乐。 而今简择有施不施。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有人非人来至其所。 求索身分手足支节。 是菩萨摩诃萨不应发起分别二心为施不施。 唯作是念。 随彼所求皆当施与。 所以者何。 是菩萨摩诃萨常作是念。 我为饶益诸有情故而受此身。 诸有来求必当施与。 不应不施故。 见乞者便起是心。 吾今此身本为他受。 彼不来取尚应自送。 况来求索而当不与。 作是念已欢喜踊跃。 自解支节而授与之。 复自庆言今获大利。 谓舍杂秽得纯净身。 善现当知。 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求大菩提应如是学。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见诸乞者便起是心。 今於此中谁施谁受。 所施何物。 由何为何。 云何布施。 诸法自性皆不可得。 所以者何。 如是诸法皆毕竟空。 非空法中有与有夺有施有受。 善现当知。 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应如是学诸法皆空。 所谓或由内空故空。 乃至或由无性自性空故空。 是菩萨摩诃萨安住此空而行布施常无间断。 圆满布施波罗蜜多。 由此布施波罗蜜多得圆满故。 为他割截。 劫夺一切内外物时。 其心都无分别瞋恨。 唯作是念。 有情及法一切皆空。 谁割截我。 谁劫夺我。 谁复受之。 谁於此中作是空观。 复次善现,我以佛眼遍观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 有菩萨摩诃萨为欲饶益诸有情类。 以故思愿入大地狱。 见诸有情受种种苦。 见已发起三种示导。 何等为三。 一者神变。 二者记说。 三者教诫。 是菩萨摩诃萨先以神变示导威力。 灭除地狱汤火刀等种种苦具。 次以记说示导威力。 记彼有情心之所念而为说法。 後以教诫示导威力。 於彼发起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而为说法。 令彼地狱诸有情类。 於菩萨所生净信心。 由此因缘从地狱出。 得生天上或生人中。 渐依三乘而得解脱。 复次善现,我以佛眼遍观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 有菩萨摩诃萨亲近供养诸佛世尊,是菩萨摩诃萨亲近供养佛世尊时。 深心欢喜爱乐恭敬。 非不欢喜爱乐恭敬。 是菩萨摩诃萨於佛世尊所说正法。 恭敬听闻受持读诵。 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终不忘失。 随所闻法能为有情无倒解说。 令获殊胜利益安乐。 乃至无上正等菩提常无厌倦。 复次善现,我以佛眼遍观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 有菩萨摩诃萨为欲饶益傍生趣中诸有情故自舍身命。 是菩萨摩诃萨见诸傍生饥火所逼欲相残害。 起慈愍心自割身分断诸支节散掷十方恣令食啖。 诸傍生类得此菩萨身肉食者,皆於菩萨深起爱敬惭愧之心。 由此因缘脱傍生趣。 得生天上或生人中。 值遇如来应正等觉。 闻说正法如理修行。 渐依三乘而得解脱。 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能为世间作难作事多所饶益。 谓为利乐诸有情故自发无上大菩提心。 亦令他发自行种种如理正行。 亦令他行出生死苦得涅槃乐。 复次善现,我以佛眼遍观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 有菩萨摩诃萨为欲饶益饿鬼趣中诸有情类。 以故思愿往彼界中。 方便息除饥渴等苦。 彼诸饿鬼众苦既息。 於此菩萨深生爱敬惭愧之心。 复为宣说离慳法要。 令彼闻已起惠舍心。 乘此善根脱饿鬼趣。 得生天上或生人中值遇如来亲近供养闻说正法。 渐次修行三乘正行。 乃至得入无馀涅槃。 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於有情类。 安住大悲发起无边方便善巧。 拔济令入三乘涅槃。 复次善现,我以佛眼遍观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 有菩萨摩诃萨方便善巧。 或为四大王众天宣说正法。 乃至或为他化自在天宣说正法。 彼诸天众於菩萨所闻正法已,渐依三乘勤修正行。 随应证入究竟涅槃。 彼天众中有诸天子。 耽著天上五妙欲乐。 及所居止众宝宫殿。 是菩萨摩诃萨示现火起烧彼宫殿。 令生厌怖因为说法作是言:诸天子。 应审观察诸行无常苦空非我不可保信。 谁有智者於斯乐著。 时诸天子闻此法音。 於五欲乐深生厌离。 自观身命虚伪无常。 犹若芭蕉电光阳焰。 观诸宫殿譬如牢狱。 作是观已渐依三乘。 勤修正行而趣圆寂。 复次善现我以佛眼遍观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 有菩萨摩诃萨见诸梵天著诸见趣。 方便化导令其厌舍。 告言:天仙。 汝等何故於空无相虚妄不实诸行聚中。 发起如是诸恶见趣。 当速舍之信受正法。 令汝获得无上甘露。 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安住大悲。 为有情类宣说正法。 善现,是为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所有甚奇希有之法。 复次善现,我以无障清净佛眼。 遍观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 有菩萨摩诃萨以四摄事摄诸有情。 何等为四。 一者布施。 二者爱语。 三者利行。 四者同事。 善现,云何诸菩萨摩诃萨以布施事摄诸有情。 谓菩萨摩诃萨以二种施摄诸有情。 一者财施。 二者法施。 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能以财施摄诸有情。 谓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能以种种饮食衣服房舍卧具车乘灯明伎乐香花金银珍宝庄严具等施诸有情。 或以妻妾男女大小僮仆侍卫象马牛羊及医药等施诸有情。 或以库藏城邑聚落及王位。 等施诸有情。 或以身分支节手足头目髓脑施诸有情。 是菩萨摩诃萨以种种物置四衢道。 昇高台上唱如是言:一切有情有所须者,恣意来取勿生疑难。 如取己物莫作他想。 乃至我身支节手足头目髓脑随意取之。 我於汝等无所吝惜。 是菩萨摩诃萨施诸有情所须物已,复劝归依佛法僧宝。 或劝受持近事五戒。 或劝受持近住八戒。 或劝受持十善业道。 或劝修学四静虑。 或劝修学四无量。 或劝修学四无色定。 或劝修学六种随念。 或劝修学不净观持息念。 或劝修学十种善想。 或劝修学三十七种菩提分法。 或劝修学三解脱门。 或劝修学八解脱乃至十遍处。 或劝修学六波罗蜜多。 或劝安住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 或劝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议界。 或劝安住四种圣谛。 或劝修学净观地乃至如来地。 或劝修学极喜地乃至法雲地。 或劝修学陀罗尼门三摩地门。 或劝修学五眼六神通。 或劝修学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或劝修学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或劝修学三十二大士夫相八十随好。 或劝修学无忘失法恒住舍性。 或劝修学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或劝修学预流果乃至独觉菩提。 或劝修学一切菩萨摩诃萨行。 或劝修学诸佛无上正等菩提。 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方便善巧於诸有情行财施已,复善安立诸有情类。 令住无上安隐法中。 乃至令得一切智智。 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所有甚奇希有之法。 复次善现,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能以法施摄诸有情。 谓菩萨摩诃萨法施有二种。 一者世间法施。 二者出世法施。 云何菩萨摩诃萨世间法施。 谓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为诸有情宣说开示分别显了世间妙法。 谓不净观。 若持息念。 若四静虑。 若四无量。 若四无色定。 若五神通。 若馀世间共异生法。 如是名为世间法施。 是菩萨摩诃萨行此世间妙法施已,种种方便化导有情。 令住圣法及圣法果。 云何圣法及圣法果。 善现当知。 言圣法者谓三十七菩提分法及空无相无愿定等。 圣法果者谓预流果广说乃至独觉菩提。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圣法者,谓预流果智乃至独觉菩提智。 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智。 若三十七菩提分法智。 乃至如来十力等智。 若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智。 若馀无量诸佛法智。 若诸世间出世间法智。 若诸有为无为法智。 诸如是等一切相智。 是名圣法圣法果者,谓若永断一切烦恼习气相续名圣法果。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圣法者,谓六波罗蜜多广说乃至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等诸无漏法。 圣法果者谓所证得真如法界究竟涅槃。 如是名为真圣法果。 发布时间:2022-05-18 15:54:1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2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