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五百三十五 内容: △第三分施等品第二十九之四 善现当知。 诸菩萨摩诃萨常应如是修行布施波罗蜜多。 由此布施波罗蜜多。 从初发心乃至究竟。 不堕恶趣贫贱边鄙。 为欲利乐诸有情故。 多生人趣作转轮王。 富贵自在多所饶益。 所以者何。 随种威势感如是果。 谓彼菩萨作转轮王。 见乞者来便作是念。 我为何事流转生死作转轮王。 岂我不为利益有情。 住生死中受斯胜果不为馀事。 作是念已告乞者言:随汝所须种种财宝吾皆当施。 汝取物时如取己物莫作他想。 所以者何。 我为汝等得安乐故。 而受此身积集财物故。 此财物是汝等有。 随汝自取若自受用若转施他勿生疑难。 是菩萨摩诃萨如是怜愍诸有情时。 无缘大悲速得圆满。 由此大悲速圆满故。 虽恒利乐无量有情。 而於有情都无所得。 亦复不得所感胜果能如实知。 但由世俗言说施设利乐种种诸有情事。 又如实知所施设事皆如响像。 虽现似有而无真实。 由斯於法都无所龋善现当知。 诸菩萨摩诃萨常应如是修行布施波罗蜜多。 谓於有情无所顾恋。 乃至能施自身骨肉。 况不能舍诸外资具。 谓诸资具摄受有情。 令速解脱生老病死。 具寿善现便白佛言:何等资具摄受有情。 令速解脱生老病死。 佛告善现,谓修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所有资具。 若住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所有资具。 若住真如乃至不思议界所有资具。 若住苦集灭道圣谛所有资具。 若修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所有资具。 若修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所有资具。 若修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所有资具。 若修八解脱乃至十遍处所有资具。 若修净观地乃至如来地所有资具。 若修极喜地乃至法雲地所有资具。 若修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所有资具。 若修五眼六神通所有资具。 若修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所有资具。 若修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所有资具若修无忘失法恒住舍性所有资具。 若修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所有资具。 若得预流果乃至独觉菩提所有资具。 若行菩萨摩诃萨行所有资具。 若证无上正等菩提所有资具。 善现当知。 诸如是等善法资具。 摄受有情令速解脱生老病死。 诸菩萨摩诃萨常以如是种种资具。 方便善巧摄受有情令速解脱生死众苦。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 自行布施波罗蜜多。 劝诸有情行布施已,若见有情毁破净戒深生怜愍而告之言:汝等皆应受持净戒。 我当施汝种种资财。 令汝长夜无所匮乏。 汝等由乏诸资生具。 毁破净戒作诸恶业。 我当随汝所乏资具皆相给施令无所乏。 汝等安住净戒律仪。 渐次当能作苦边际。 依三乘法随其所应。 出生死苦得涅槃乐。 善现当知。 是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 自受持净戒亦劝他受持净戒。 恒正称扬受持净戒法。 欢喜赞叹受持净戒者,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 劝诸有情安住净戒。 脱生死苦得涅槃乐。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 见诸有情更相忿恚。 深生怜愍而告之言:汝等何缘更相忿恚。 汝等若为有所匮乏展转相於造诸恶者,应从我索莫生疑难。 随汝所须皆当施与。 汝等不应更相忿恚。 应修安忍共起慈心。 善现当知。 是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 劝诸有情修安忍已欲令坚固。 复告之言:忿恚因缘都无定实。 皆从虚妄分别所起。 以一切法本性空故。 汝等何缘於无实法妄生忿恚更相毁损。 汝等莫因虚妄分别更相忿恚造诸恶业。 当堕地狱傍生鬼界及馀恶处受诸重苦。 其苦楚毒刚强猛利。 切害身心最极难忍。 汝等莫执非实有事妄相忿恚作诸恶业。 由斯罪业下劣人身尚难可得。 况生天趣或生人中。 值佛闻法深心信受如说修行。 汝等当知人身难得。 佛出难遇。 生信复难。 闻法受持复难。 於是汝等今者既具斯事。 勿由忿恚而失好时。 若失此时则难救疗。 是故汝等於诸有情莫生忿恚当修安忍。 善现当知。 是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 自行安忍亦劝他行安忍。 恒正称扬行安忍法欢喜赞叹行安忍者,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 劝诸有情修行安忍。 诸有情类由此展转。 渐依三乘而得出离。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 见诸有情身心懈担深生怜愍而告之言:汝等何缘不勤精进修诸善法而生懈担彼作是言:我乏资具於诸善法不获勤修。 菩萨告言:我能施汝所乏资具令汝充足。 汝应勤修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 时诸有情得是菩萨所施资具无所乏少。 便能发起身心精进修诸善法疾得圆满。 彼由诸善得圆满故。 渐次引生诸无漏法。 因无漏法有得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 或有获得独觉菩提。 或入菩萨正性离生。 渐次修行诸菩萨地。 当证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当知。 是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 自行精进亦劝他行精进。 恒正称扬行精进法。 欢喜赞叹行精进者,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 令诸有情远离懈担勤修诸善速得出离。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 见诸有情身心散乱。 深生怜愍而告之言:汝等何缘不修静虑。 散乱失念生死轮回彼作是言:我乏资具故於静虑不能修习。 菩萨告言:我能施汝所乏资具皆令充足。 汝等从今不应复起虚妄分别。 攀缘内外种种寻伺扰乱自心。 时诸有情得是菩萨所施资具无所乏少。 便能伏断虚妄分别寻伺欲恶入初静虑。 渐次复入第二第三第四静虑。 依诸静虑复能引发慈悲喜舍。 四种梵住静虑无量为所依止。 复能渐入四无色定。 静虑无量无色调心。 令柔软已修四念祝展转乃至八圣道支。 由此复能引空无相无愿等法皆令满足。 随其所应得三乘果。 善现当知。 是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 自修静虑亦劝他修静虑。 恒正称扬修静虑法。 欢喜赞叹修静虑者,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 劝诸有情远离散乱修诸静虑获大饶益。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 见诸有情愚痴颠倒。 深生怜愍而告之曰:汝等何缘不修般若。 愚痴颠倒生死轮回。 彼作是言:我乏资具故於般若不能修习。 菩萨告言:我能施汝所乏资具令皆充足汝可受之。 先修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得圆满已,应审观察诸法实相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谓於尔时应审观察为有少法而可得不。 谓我有情广说乃至知者见者为可得不。 色乃至识眼处乃至意处。 色处乃至法处。 眼界乃至意界。 色界乃至法界。 眼识界乃至意识界。 眼触乃至意触。 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地界乃至识界。 因缘乃至增上缘从缘所生诸法。 无明乃至老死。 欲界色界无色界。 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 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 真如乃至不思议界。 苦集灭道圣谛。 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 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 空无相无愿解脱门。 八解脱乃至十遍处。 净观地乃至如来地。 极喜地乃至法雲地。 陀罗尼门三摩地门。 五眼六神通。 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 无忘失法恒住舍性。 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预流果乃至独觉菩提。 一切菩萨摩诃萨行。 诸佛无上正等菩提。 一一审察为可得不。 彼诸有情既得资具无所匮乏。 依菩萨语先修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得圆满已, 复审观察诸法实相。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审观察时如先所说诸法实性皆不可得。 不可得故无所执著。 不执著故不见少法有生有灭有染有净。 彼於诸法无所得时。 於一切处不生分别。 谓不分别此是地狱傍生鬼界若阿素洛若人若天。 亦不分别持戒破戒。 亦不分别异生圣者,亦不分别此是预流乃至此是菩萨诸佛。 亦不分别有为无为。 彼由如是无分别故。 随其所应渐次证得三乘圣果。 善现当知。 是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 自修般若亦劝他修般若。 恒正称扬修般若法。 欢喜赞叹修般若者,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 劝诸有情勤修般若。 令获殊胜毕竟安乐。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 自行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 亦劝他行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已,复见有情轮转诸趣受生死苦未得解脱。 欲令解脱生死苦故。 先以种种资具饶益。 後以出世诸无漏法。 方便善巧而摄受之。 彼诸有情既得资具无所乏少。 身心勇猛能住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 能住真如乃至不思议界。 能住苦集灭道圣谛。 能修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 能修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 能修空无相无愿解脱门。 能修八解脱乃至十遍处。 能修净观地乃至如来地。 能修极喜地乃至法雲地。 能修陀罗尼门三摩地门。 能修五眼六神通。 能修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能修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能修无忘失法恒住舍性。 能修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能修诸馀无边佛法。 彼诸有情由无漏法所摄受故。 解脱生死得涅槃乐。 善现当知。 是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 自行种种胜无漏法。 亦劝他行种种胜无漏法。 恒正称扬行种种胜无漏法。 欢喜赞叹行种种胜无漏法者,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 以无漏法摄受有情。 令脱生死得涅槃乐。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波罗蜜多。 见诸有情无依无怙受诸苦恼资具匮乏。 深生怜愍而安慰言:我能为汝作所依怙令汝解脱所受苦事。 汝等所须衣服饮食及馀资具皆随意索。 我当随汝所索皆施。 令汝长夜利益安乐。 汝等受我所施物时如取己物莫生他想。 所以者何。 我於长夜积集财物。 但为汝等得饶益故。 汝等今者以无难心。 於此财物随意受龋受已先应自正受用修诸善业。 後以此物施诸有情亦令修善。 谓令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 亦令安住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 亦令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议界。 亦令安住苦集灭道圣谛。 亦令修行三十七种菩提分法。 亦令修行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 亦令修行三解脱门。 亦令修行八解脱乃至十遍处。 亦令修行净观地乃至如来地。 亦令修行极喜地乃至法雲地。 亦令修行陀罗尼门三摩地门。 亦令修行五眼六神通。 亦令修行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亦令修行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亦令修行无忘失法恒住舍性。 亦令修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亦令修行诸馀无量无边佛法。 善现当知。 是菩萨摩诃萨如是教导诸有情已,随其所应复令修习诸无漏法住预流果。 或一来果乃至或住独觉菩提。 或住无上正等菩提。 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 方便善巧成熟有情。 令其解脱恶趣生死。 如应证得三乘涅槃。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及馀菩萨大菩提道。 方便善巧成熟有情。 佛告善现,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时。 方便善巧见诸有情资财匮乏烦恼炽盛不能修善。 怜愍告言:汝等若为资财匮乏不能修善。 我当施汝种种资财。 汝等莫生烦恼恶业。 应正修学布施等善。 是菩萨摩诃萨安住净戒波罗蜜多。 如应摄受诸有情类。 有慳贪者令修布施於身命财无所恋著。 有破戒者令修净戒。 能正受行十善业道住律仪戒。 不破不穿无秽无杂。 亦无执龋有忿恚者令修安忍。 毁辱加害心无变易。 有懈怠者令修精进。 修诸善法如救头燃。 有散乱者令修静虑。 心恒寂定离诸散动。 有愚痴者令修妙慧。 执著法者令观法空。 於馀功德有匮乏者,令勤精进修馀功德。 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安住净戒波罗蜜多。 成熟有情方便善巧。 或令解脱诸恶趣苦。 或令证得三乘涅槃。 善现当知有菩萨摩诃萨修行馀四波罗蜜多及馀菩萨大菩提道。 一一皆能方便善巧。 以一切善成熟有情。 或令解脱诸恶趣苦。 或令证得三乘涅槃。 一一如前布施广说。 △第三分佛国品第三十之一 尔时善现作是念言:云何菩萨摩诃萨道。 诸菩萨摩诃萨安住其中。 被功德铠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速能证得一切智智。 佛知其念告善现曰:善现当知。 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广说乃至一切相智及馀无量无边佛法。 皆是菩萨摩诃萨道。 复次善现,总一切法皆是菩萨摩诃萨道。 复次善现,於意云何。 颇有少法诸菩萨摩诃萨所不应学。 诸菩萨摩诃萨不学此法。 颇能证得一切智智。 善现对曰:不也世尊,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定无少法诸菩萨摩诃萨所不应学。 诸菩萨摩诃萨不学此法。 必不能得一切智智。 所以者何。 若菩萨摩诃萨於一切法不能遍知不成如来应正等觉。 具寿善现便白佛言:若一切法自性皆空。 云何菩萨摩诃萨众学一切法。 将无世尊,於无戏论而兴戏论。 谓有诸法是此是彼由是为是。 此法是世间此法是出世间。 此法是有漏此法是无漏。 此法是有为此法是无为。 此是异生法此是预流法。 广说乃至此是菩萨法此是诸佛法。 佛告善现,如是如是,诸所有法自性皆空。 若一切法自性不空。 则诸菩萨摩诃萨应不能得一切智智。 以一切法自性皆空。 是故菩萨摩诃萨定能证得一切智智。 又汝所言若一切法自性皆空。 云何菩萨摩诃萨众学一切法广说乃至此是菩萨诸佛法者,善现当知。 若诸有情知一切法自性皆空。 则诸菩萨摩诃萨不应学一切法。 亦不能得一切智智。 为诸有情宣说开示。 以诸有情不知诸法自性皆空。 是故菩萨摩诃萨定应学一切法。 亦能证得一切智智。 为诸有情宣说开示。 善现当知。 诸菩萨摩诃萨於菩萨道初修学时。 应审观察诸法自性皆不可得。 唯有虚妄分别所作。 我当审察诸法自性皆毕竟空。 不应於中有所执著。 谓不应执著色亦不应执著受想行识。 广说乃至不应执著一切菩萨摩诃萨行。 亦不应执著诸佛无上正等菩提。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自性皆空。 空性不应执著。 空性空中空性尚不可得。 况有空性能执著空。 善现当知。 诸菩萨摩诃萨如是观察一切法时。 於诸法性虽不执著。 而於诸法常勤修学曾无厌倦。 是菩萨摩诃萨住此学中。 观诸有情心行差别。 谓审观察是诸有情心行何处。 既观察已如实了知。 彼心但行虚妄分别所执著处。 尔时菩萨便作是念。 彼心既行虚妄分别所执著处。 我令解脱定不为难。 是菩萨摩诃萨作此念已,安住般若波罗蜜多。 方便善巧教授教诫诸有情言:汝等今者皆应远离虚妄分别所执著处。 趣入正法修诸善行。 复作是言:汝等今者应行布施。 当得资具无所乏少。 然莫恃此而生憍逸。 所以者何。 此中都无坚实可得。 汝等今者应行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 当得种种功德具足。 然莫恃此而生憍逸。 所以者何。 此中都无坚实可得。 广说乃至汝等今者应行预流果乃至无上正等菩提及馀无量无边佛法。 然莫恃此而生憍逸。 所以者何。 此中都无坚实可得。 是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 方便善巧教授教诫诸有情时。 行菩萨道无所执著。 所以者何一切法性不应执著。 若能执著若所执著皆无自性。 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善现当知。 诸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行菩萨道时。 於一切法都无所祝以无所住而为方便。 虽行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 而於其中都无所祝广说乃至虽行菩萨摩诃萨行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及馀无量无边佛法。 而於其中都无所祝所以者何。 如是自性行者行相一切皆空故。 於其中都无所祝善现当知。 诸菩萨摩诃萨虽能得预流果广说乃至独觉菩提。 而於其中不欲证祝所以者何。 有二缘故。 云何为二。 一者彼果都无自性。 能住所住俱不可得。 二者於彼不生喜足。 是故於中不欲证祝谓诸菩萨摩诃萨众恒作是念。 我定应得预流果乃至独觉菩提不应不得。 然於其中不应证祝所以者何。 我从初发无上正等菩提心来於一切时更无馀想。 唯求无上正等菩提。 然我定当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岂於中间应住馀果。 善现当知。 是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趣入菩萨所得正性离生曾无异想。 但求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当知。 是菩萨摩诃萨从得初地展转乃至得第十地曾无异想。 但求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当知。 是菩萨摩诃萨专求无上正等菩提。 於一切时心无散乱。 诸有发起身语意业。 无不皆与菩提心俱。 善现当知。 是菩萨摩诃萨住菩提心起菩提道。 不为馀事扰乱其心。 具寿善现便白佛言:若一切法毕竟不生。 云何菩萨摩诃萨众起菩提道。 佛告善现,如是如是,一切法皆不生。 此复云何诸无所作无所趣者,知一切法皆不生故。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岂不诸佛出现世间。 若不出世诸法法性法尔常祝佛告善现,如是如是,然诸有情不能解了诸法法性法尔常祝轮回生死受诸苦恼。 诸菩萨摩诃萨为饶益彼起菩提道。 由菩提道令诸有情毕竟解脱生死众苦。 证得常乐清凉涅槃。 尔时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为用生道得菩提耶。 佛言不尔。 世尊,为用不生道得菩提耶。 佛言不尔。 世尊,为用生不生道得菩提耶。 佛言不尔。 世尊,为用非生非不生道得菩提耶。 佛言不尔。 具寿善现便白佛言:若尔菩萨摩诃萨云何当得菩提耶。 佛告善现,菩提不由道非道得。 所以者何。 菩提即道。 道即菩提。 是故不由道非道得。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若菩提即道。 道即菩提者,岂不菩萨摩诃萨已得菩提道。 应已得菩提。 若尔世尊,何缘复为诸菩萨说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及馀无量无边佛法令其修证。 佛告善现,於意云何。 汝岂谓佛得菩提耶。 善现对曰:不也世尊,所以者何。 佛即菩提。 菩提即佛故。 不应谓佛得菩提。 佛告善现,如是如是,然汝所问。 岂不菩萨摩诃萨已得菩提道应已得菩提者,善现当知。 诸菩萨摩诃萨修菩提道未得圆满。 云何可说已得菩提。 善现当知。 诸菩萨摩诃萨若已圆满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 广说乃至一切相智及馀无量无边佛法。 从此无间用一刹那金刚喻定相应般若。 永断一切烦恼所知二障粗重习气相续。 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乃名如来应正等觉。 於一切法得大自在。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严净佛土。 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究竟。 常自清净身语意业三种粗重。 亦清净他身语意业三种粗重。 便能严净所居佛土。 具寿善现便白佛言:何谓菩萨摩诃萨身语意业三种粗重。 佛告善现,若害生命。 若不与龋若欲邪行。 此三不善。 是名菩萨身业粗重。 若虚诳语。 若离间语。 若粗恶语。 若杂秽语。 此四不善。 是名菩萨语业粗重。 若贪欲若瞋恚若邪见此三不善。 是名菩萨意业粗重。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所有慳贪破戒忿恚懈怠散乱恶慧之心亦名粗重。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智见蕴皆不清净亦名粗重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远离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 广说乃至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亦名粗重。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贪著预流果乃至独觉菩提亦名粗重。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起色蕴想乃至识蕴想亦名粗重。 广说乃至起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想及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想亦名粗重。 起异生想声闻想独觉想菩萨想如来想亦名粗重。 起地狱想傍生想鬼界想人想天想男想女想亦名粗重。 起欲界想色界想无色界想亦名粗重。 起善想非善想有漏想无漏想世间想出世间想有为想无为想亦名粗重。 善现当知。 诸如是等无量无边执著诸法。 及诸有情虚妄分别。 并所发起身语意业。 及彼种类无堪任性皆名粗重。 诸菩萨摩诃萨於此粗重皆应远离。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远离如是所说粗重。 自行布施波罗蜜多。 亦劝他行布施波罗蜜多。 若诸有情须食与食。 须饮与饮。 须馀资具与馀资具。 随处随时随所须物悉皆施与。 如自所行种种布施劝他亦尔。 如是施已持此善根与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所居严净佛土。 令速圆满利乐有情。 是菩萨摩诃萨自行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 亦劝他行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作是事已,持此善根与诸有情。 平等共有回向所居严净佛土。 令速圆满利乐有情。 复次善现,有菩萨摩诃萨以通愿力盛满三千大千世界上妙七宝。 施佛法僧及佛制多。 施已欢喜发弘誓愿。 我持如是所种善根与诸有情平等共有。 回向所居严净佛土。 当令我土七宝庄严。 一切有情随意受用种种珍宝而无贪著。 复次善现,有菩萨摩诃萨以通愿力击奏无量天上人中诸妙伎乐。 供养三宝及佛制多供已欢喜发弘誓愿。 我持如是所种善根与诸有情平等共有。 回向所居严净佛土。 当令我土常奏如是诸妙伎乐。 有情闻者身心悦豫而无贪著。 复次善现,有菩萨摩诃萨以通愿力盛满三千大千世界人中天上诸妙香花。 供养三宝及佛制多供已欢喜发弘誓愿。 我持如是所种善根与诸有情平等共有。 回向所居严净佛土。 当令我土常有如是诸妙香华。 有情受用身心悦豫而无贪著。 复次善现,有菩萨摩诃萨以通愿力营办百味上妙饮食。 供养诸佛独觉声闻及诸菩萨摩诃萨众。 供已欢喜发弘誓愿。 我持如是所种善根与诸有情平等共有。 回向所居严净佛土。 当得无上正等觉时。 令我土中诸有情类皆食如是百味饮食。 资悦身心而无贪著。 复次善现,有菩萨摩诃萨以通愿力营办种种天上人中诸妙涂香细软衣服奉施诸佛独觉声闻及诸菩萨摩诃萨众。 或复施法并佛制多。 施已欢喜发弘誓愿。 我持如是所种善根。 与诸有情平等共有。 回向所居严净佛土。 当得无上正等觉时。 令我土中诸有情类常得如是衣服涂香随意受用而无贪著。 复次善现,有菩萨摩诃萨以通愿力严办种种随意。 所生人中天上五妙欲境。 供养诸佛及佛制多独觉声闻并诸菩萨摩诃萨众施馀有情。 施已欢喜发弘誓愿。 我持如是所种善根与诸有情平等共有。 回向所居严净佛土。 当得无上正等觉时。 令我土中诸有情类随心所乐上妙色声香味触境随念即至。 欢喜受用而无贪著。 复次善现,有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勇猛正勤发弘誓愿。 自住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 亦劝他住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 广说乃至自修无上正等菩提。 亦劝他修无上正等菩提。 作此事已复发愿言:当得无上正等觉时。 令我土中诸有情类常不远离诸如是等种种功德。 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由此行愿便能严净所居佛土。 善现当知。 是诸菩萨摩诃萨众随尔所时行菩提道。 应得圆满所起行愿。 即尔所时精勤修学。 由此因缘自能成就一切善法。 亦能令他渐次成就一切善法。 自能修得殊胜相好所庄严身。 亦能令他渐次修得殊胜相好所庄严身。 由广大福所摄受故。 善现当知。 是诸菩萨摩诃萨众所修行愿得圆满已,各於所居严净佛土。 证得无上正等觉时。 所化有情亦生彼土。 共受净土大乘法乐。 发布时间:2022-05-18 15:53:4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2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