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五百五十一 内容: △第四分觉魔事品第二十一之二复次善现,若诸菩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 应审请问诸馀菩萨。 云何菩萨修习一切菩提分法。 引发何心能令菩萨习空无相无愿无作无生无灭无起无尽无性实际而不作证。 然修般若波罗蜜多。 善现当知。 若馀菩萨得此问时作如是答。 诸菩萨摩诃萨但应思惟。 若空若无相乃至若实际不为显示。 应念不舍一切有情摄受殊胜方便善巧。 当知彼菩萨先未蒙诸佛授与无上正等菩提不退转记。 所以者何。 彼诸菩萨未能开示记别显了不退转地诸菩萨众不共法相。 不如实知他所请问不退转地诸行状相。 亦不能答。 尔时善现便白佛言:颇有因缘知诸菩萨不退转不。 佛告善现,亦有因缘知诸菩萨是不退转。 谓有菩萨於深般若波罗蜜多。 若闻不闻能如实答先所请问。 能如实行不退转地诸菩萨行。 由此因缘知彼菩萨是不退转。 具寿善现,复次佛言:以何因缘有多菩萨。 求学无上正等菩提。 少有能作如实答者,佛告善现,虽多菩萨求学无上正等菩提。 而少菩萨得受如是不退转地微妙慧记。 若有得受如是记者,皆能於此作如实答。 善现当知。 是诸菩萨善根明净智慧深广。 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不能破坏。 必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善现,若诸菩萨乃至梦中。 亦不爱乐三界诸法。 亦不称赞一切声闻独觉地法。 虽观诸法如梦所见。 而於实际不证不龋当知是为不退转地诸菩萨相。 复次善现,若诸菩萨梦见如来应正等觉坐师子座。 有无数量百千俱胝刍众等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或见自身有如是事。 当知是为不退转地诸菩萨相。 复次善现,若诸菩萨梦见如来应正等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圆满庄严。 常光一寻周匝照曜。 与无量众踊在虚空。 现大神通说正法要。 化作化士令往他方无边佛土施作佛事。 或见自身有如是事。 当知是为不退转地诸菩萨相。 复次善现,若诸菩萨梦见狂贼破坏村城。 或见火起焚烧聚落。 或见师子虎狼猛兽毒蛇恶蝎欲来害身。 或见怨家欲斩其首。 或见父母妻子眷属临当命终。 或见自身有馀苦事欲相逼迫。 虽见此等诸怖畏事。 而不惊惧亦不忧恼。 从梦觉已即能思惟三界非真皆如梦见。 我得无上正等觉时。 当为有情说三界法一切虚妄皆如梦境。 当知是为不退转地诸菩萨相。 复次善现,若诸菩萨乃至梦中见有地狱傍生鬼界诸有情类。 便作是念。 我当精勤修诸菩萨摩诃萨行。 速趣无上正等菩提。 我佛土中得无地狱傍生鬼界恶趣及名。 从梦觉已亦作是念。 善现当知。 是诸菩萨当作佛时。 国土清净定无恶趣及恶趣名。 当知是为不退转地诸菩萨相。 复次善现,若诸菩萨梦中见火烧地狱等诸有情类。 或复见烧城邑聚落。 便发誓愿。 我若已受不退转记当证无上正等菩提。 愿此大火即时顿灭变为清凉。 若此菩萨作是愿已,梦中见火即时顿灭。 当知已受不退转记。 若此菩萨作是愿已,梦中见火不即顿灭。 当知未受不退转记。 复次善现,若诸菩萨觉时现见大火卒起烧诸城邑或烧聚落。 便作是念。 我在梦中或在觉位。 曾见自有不退转地诸行状相未审虚实。 若我所见是实有者,愿此大火即时顿灭变为清凉。 善现当知。 若此菩萨作是誓愿发诚谛言:尔时大火即为顿灭。 当知已受不退转记。 若此菩萨作是誓愿发诚谛言火不顿灭。 当知未受不退转记。 复次善现,若诸菩萨觉时见火烧诸城邑或烧聚落。 便作是念。 我在梦中或在觉位。 曾见自有不退转地诸行状相。 若我所见定是实有。 必证无上正等菩提。 愿此大火即时顿灭变为清凉。 善现当知。 此诸菩萨发是誓愿诚谛言已,尔时大火不为顿灭。 然烧一家越置一家复烧一家。 或烧一巷越置一巷复烧一巷。 如是展转其火乃灭。 是诸菩萨决定已受不退转记。 然被烧者由彼有情造作增长坏正法业。 彼由此业先堕恶趣。 无量劫中受正苦果。 今生人趣受彼馀殃。 或由此业当堕恶趣。 经无量劫受正苦果。 今在人趣先现少殃。 当知是为不退转地诸菩萨相。 复次善现,更有所馀诸行状相。 知是不退转菩萨摩诃萨。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汝应谛听极善思惟。 善现答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 佛告善现,若诸菩萨见有男子或有女人或有童男或有童女。 现为非人之所魅著。 受诸苦恼不能远离。 便作是念。 若诸如来应正等觉。 知我已得清净意乐授我无上正等菩提不退转记。 若我久发清净意乐。 求证无上正等菩提。 远离声闻独觉作意。 不以声闻独觉作意求证无上正等菩提。 若我当来必得无上正等菩提。 能尽未来利益安乐诸有情类。 若十方界现在实有无量如来应正等觉。 说正法要饶益有情。 彼诸如来应正等觉。 无所不见无所不知。 无所不解无所不证。 现知见觉一切有情意乐差别。 愿垂照察我心所念及诚谛言:若我实能修菩萨行。 必证无上正等菩提。 救拔有情生死苦者,愿是男子或此女人。 或此童男或此童女。 不为非人之所扰恼。 彼随我语即当舍去。 是诸菩萨作此语时。 若彼非人不为去者,当知未受不退转记。 若彼非人即为去者,当知已受不退转记复次善现,有诸菩萨未具修行一切佛法。 未入菩萨正性离生。 未免恶魔之所扰乱。 於诸魔事未能觉知。 未受菩提不退转记。 不能自审善根厚保於少所修起增上慢。 学诸菩萨发诚谛言:便为恶魔之所诳惑。 谓彼菩萨见有男子或有女人。 或有童男或有童女。 现为非人之所魅著。 受诸苦恼不能远离。 即便轻尔发诚谛言:我若已从过去诸佛。 受得无上正等菩提不退转记。 令此男子或女人等。 不为非人之所扰恼。 彼随我语速当舍去。 是诸菩萨作此语已,尔时恶魔为诳惑故。 即便驱迫非人令去。 所以者何。 恶魔威力胜彼非人。 是故非人受魔教敕即便舍去。 时彼菩萨见此事已,欢喜踊跃作是念言:非人今去是吾威力。 所以者何。 非人随我所发誓愿即便放此。 诸男女等无别缘故。 是诸菩萨不能觉知恶魔所作。 谓是己力妄生欢喜。 恃此轻弄诸馀菩萨。 言我已从过去诸佛受得无上正等菩提不退转记。 所发誓愿皆不唐捐。 汝等未蒙诸佛授记。 不应相学发诚谛言:设有要期必空无果。 是诸菩萨轻弄毁蔑馀菩萨故妄恃少能。 於诸功德生长多种增上慢故。 远离无上正等菩提。 不能证得一切智智。 是诸菩萨以无方便善巧力故。 生长多种增上慢故。 毁訾轻蔑馀菩萨故。 虽勤精进而堕声闻或独觉地。 是诸菩萨薄福德故。 所作善业发诚谛言皆动魔事。 是诸菩萨不能亲近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真善知识。 不能请问得不退转菩萨行相。 不能谘受诸恶魔军所作事业。 由斯魔缚转复坚牢。 所以者何。 是诸菩萨不久修行六到彼岸。 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 故为恶魔之所诳惑。 是故菩萨应善觉知诸恶魔事勤修善业。 复次善现,有诸菩萨未久修行六到彼岸。 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 故为恶魔之所诳惑。 谓有恶魔为诳惑故。 方便化作种种形像。 至菩萨所作如是言:咄善男子,汝自知耶。 过去诸佛已曾授汝大菩提记。 汝於无上正等菩提。 决定当得不复退转。 汝身父母兄弟姊妹亲友眷属乃至七世名字差别我悉善知。 汝身生在某方某国某城某邑某聚落中。 汝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宿相王中生。 如是恶魔若见菩萨禀性柔软诸根昧钝。 便诈记言:汝於先世所禀根性已曾如是,若见菩萨禀性刚强诸根明利。 便诈记言:汝於先世所禀根性亦曾如是,若见菩萨居阿练若。 或常乞食。 或受一食。 或一坐食。 或一钵食。 或居冢间。 或居露地。 或居树下。 或粪扫衣。 或但三衣。 或常坐不卧。 或如旧敷具。 或少欲。 或喜足。 或乐远离。 或乐寂定。 或具正念。 或具妙慧。 或不重利养。 或不贵名誉。 或好廉俭不涂其足。 或省睡眠。 或离掉举。 或好少言:或乐软语。 如是恶魔见此菩萨种种行已,便诈记言:汝於先世亦曾如是,所以者何。 汝今成就如是如是,殊胜功德世间同见。 先世定应亦有如是殊胜功德。 应自庆慰勿得自轻。 时彼菩萨闻此恶魔说其过去当来功德。 及说现在亲友自身名等功德。 兼叹种种殊胜善根。 欢喜踊跃起增上慢。 凌蔑毁骂诸馀菩萨。 尔时恶魔知其闇钝生增上慢凌蔑他人。 复告之言:汝定成就殊胜功德。 过去如来已授汝记。 汝於无上正等菩提。 定当证得不复退转。 已有如是瑞相现前。 尔时恶魔为扰乱故。 或矫现作出家形像。 或矫现作在家形像。 或矫现作父母兄弟姊妹亲友梵志师主天龙药叉人非人等种种形像。 至此菩萨所居之处。 作如是言:过去如来久已授汝大菩提记。 汝於无上正等菩提。 决定当得不复退转。 所以者何。 不退转地菩萨行相汝皆具有。 应自尊重莫生疑惑。 时此菩萨闻彼语已,增上慢心转复坚固。 善现当知。 如我所说不退转地诸行状相。 是诸菩萨实皆未有。 善现当知。 是诸菩萨魔所执持。 为魔所尧不得自在。 所以者何。 是诸菩萨於不退转诸行状相实皆非有。 但闻恶魔诈说其德及名字等。 生增上慢凌蔑毁骂诸馀菩萨。 是故善现,若诸菩萨欲得无上正等菩提。 应善觉知诸恶魔事。 复次善现,有诸菩萨魔所执持。 为魔所魅但闻名字妄生执著。 所以者何。 是诸菩萨未善修行六到彼岸及馀无量无边佛法。 由此因缘令魔得便。 是诸菩萨不能了知四魔行相。 由此因缘令魔得便。 是诸菩萨不能了知五取蕴等无量法门。 亦不了知有情诸法名字实相。 由此因缘令魔得便。 方便化作种种形像。 告菩萨言:汝所修行愿行已满。 当得无上正等菩提。 汝成佛时当得如是功德名号。 谓彼恶魔知此菩萨长夜思愿。 我成佛时当得如是功德名号。 随其思愿而记说之。 时此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 闻魔记说作是念言:此人奇哉为我记说当得成佛功德名号。 与我长夜思愿相应。 由此故知过去诸佛必已授我大菩提记。 我於无上正等菩提。 决定当得不复退转。 我成佛时必定当得如是功德尊贵名号。 是诸菩萨如如恶魔或魔眷属。 或魔所执诸沙门等。 记说当来成佛名号。 如是如是憍慢转增。 我於未来定当作佛。 获得如是功德名号。 诸馀菩萨无与我等。 善现当知。 如我所说不退转地诸行状相。 此诸菩萨皆未成就。 但闻魔说成佛虚名。 便生憍慢轻弄毁蔑馀菩萨众。 由此因缘是诸菩萨。 远离无上正等菩提。 是诸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 弃舍善友。 为恶知识所摄受故。 当堕声闻或独觉地。 善现当知。 是诸菩萨或有此身。 还得正念至诚悔过舍憍慢心。 亲近供养真净善友。 彼虽流转生死多时。 而後复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渐次修学当证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当知。 是诸菩萨若有此身不得正念。 不能悔过不舍慢心。 不乐亲承真净善友。 彼定流转生死多时。 後虽精进修诸善业。 而堕声闻或独觉地。 譬如刍求声闻果。 於四重罪若随犯一。 便非沙门非释迦子。 彼於现在定不能得预流等果。 妄执虚名菩萨亦尔。 但闻魔说成佛空名。 便起慢心轻弄毁蔑馀菩萨众。 当知此罪过彼刍所犯四重无边倍数。 置彼刍所犯四重。 此菩萨罪过五无间亦无量倍。 所以者何。 是诸菩萨实不成就殊胜功德。 闻恶魔说成佛虚名。 便自憍慢轻馀菩萨。 是故此罪过五无间无量倍数。 由此当知。 若诸菩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 应善觉知如是记说虚名号等微细魔事。 复次善现,有诸菩萨修远离行。 谓隐山林空泽旷野。 居阿练若宴坐思惟。 时有恶魔来至其所。 恭敬赞叹远离功德。 谓作是言:善哉大士。 能修如是真远离行。 此远离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共所称赞。 天帝释等诸天神仙。 皆共守护供养尊重。 应常住此勿往馀处。 善现当知。 我不称叹诸菩萨众常乐寂静居阿练若旷野山林宴坐思惟修远离行。 尔时善现便白佛言:诸菩萨众应修何等真远离行。 而佛世尊今作是说。 我不称叹诸菩萨众常乐寂静居阿练若。 旷野山林宴坐思惟修远离行。 佛告善现,若诸菩萨或居山林空泽旷野阿练若处。 或住城邑聚落王都喧杂之处。 但能远离烦恼恶业及诸声闻独觉作意。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及修诸馀殊胜功德。 是名菩萨真远离行。 此远离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共所称叹。 诸佛世尊皆共开许。 诸菩萨众常应修学。 若昼若夜应正思惟精进修行此远离法。 是名菩萨修远离行。 此远离行不杂声闻独觉作意。 不杂一切烦恼恶业。 离诸喧杂毕竟清净。 令诸菩萨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能尽未来度有情众。 善现当知。 魔所称赞隐於山林空泽旷野阿练若处。 弃胜卧具宴坐思惟。 非诸菩萨真远离行。 所以者何。 彼远离行犹有喧杂。 谓彼或杂恶业烦恼。 或杂声闻独觉作意。 於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 不能精进信受修学。 不能圆满一切智智。 善现当知。 有诸菩萨虽乐修行魔所称赞远离行法。 而起憍慢不清净心。 轻蔑毁呰诸馀菩萨摩诃萨众。 谓有菩萨摩诃萨众虽居城邑聚落王都。 而心清净不杂种种烦恼恶业及诸声闻独觉作意。 精勤修学波罗蜜多及馀无量菩提分法。 成熟有情严净佛土。 虽居愦闹而心寂静。 常乐修习真远离行。 彼於如是真净菩萨摩诃萨众。 心生憍慢轻弄毁呰诽谤凌蔑。 善现当知。 是诸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 虽居旷野百逾缮那。 其中绝无诸恶禽兽蛇蝎盗贼。 唯有鬼神罗刹娑等游止其中。 彼居如是阿练若处。 虽经一年或五或十或复乃至百千俱胝若过是数修远离行。 而不了知真远离行。 谓诸菩萨虽居愦闹而心寂静。 远离种种烦恼恶业及诸声闻独觉作意。 发趣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当知。 是诸菩萨虽居旷野经历多时。 而杂声闻独觉作意。 於彼二地深生乐著。 依二地法修远离行。 复於此行深生耽染。 彼虽如是修远离行。 而不称顺诸佛之心。 善现当知。 我所称叹诸菩萨众真远离行。 是诸菩萨都不成就。 彼於真净远离行中。 亦不见有相似行相。 所以者何。 彼於如是真远离行不生爱乐。 但乐勤修声闻独觉空远离行。 善现当知。 是诸菩萨修不真净远离行时。 魔来空中欢喜赞叹。 告言大士。 善哉善哉! 汝能勤修真远离行。 此远离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共所称叹。 汝於此行精勤修学。 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当知。 是诸菩萨执著如是二乘所修远离行法以为最胜。 轻弄毁蔑住菩萨乘虽居愦闹而心寂静成调善法。 诸刍等言:彼不能修远离行。 身居愦闹心不寂静无调善法。 善现当知。 是诸菩萨於佛所赞住真远离行菩萨摩诃萨轻弄毁呰。 谓居愦闹心不寂静。 不能勤修真远离行。 於诸如来所不称赞。 住真喧杂行菩萨摩诃萨尊重赞叹。 谓不喧杂其心寂静。 能正修行真远离行。 善现当知。 是诸菩萨於应亲近恭敬供养如世尊者,而不亲近供养恭敬反加轻蔑。 於应远离。 不应亲近恭敬供养如恶友者,而反亲近供养恭敬如事世尊,善现当知。 是诸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 妄起种种分别执著。 所以者何。 彼作是念。 我所修学是真远离。 故为非人称赞护念。 居城邑者身心扰乱。 谁当护念称赞敬重。 是诸菩萨由此因缘心多憍慢。 轻蔑毁呰诸馀菩萨。 烦恼恶业昼夜增长。 善现当知。 是诸菩萨於馀菩萨。 为旃荼罗秽污菩萨摩诃萨众。 虽似菩萨摩诃萨相。 而是天上人中大贼。 诳惑天人阿素洛等。 其身虽服沙门法衣。 而心常怀盗贼意乐。 诸有发趣菩萨乘者,不应亲近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如是恶人。 所以者何。 此诸人等怀增上慢。 外似菩萨内多烦恼。 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真实不舍一切智智。 不弃无上正等菩提。 深心欣求一切智智。 欲得无上正等菩提。 普为利乐诸有情者,不应亲近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如是恶人。 善现当知。 诸菩萨摩诃萨常应精进修自事业。 厌离生死不著三界。 於彼恶贼旃荼罗人。 常应发心慈悲喜舍。 应作是念。 我不应起如彼恶人所起过患。 设当失念如彼暂起。 即应觉知令速除灭。 是故善现,诸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 当善觉知诸恶魔事。 应勤精进远离除灭如彼菩萨所起过患。 勤求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当知。 如是学者是为菩萨方便善巧。 如实觉知诸恶魔事。 △第四分善友品第二十二之一尔时世尊复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 深心欲证无上菩提。 常应亲近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真净善友。 具寿善现便白佛言:何等名为诸菩萨摩诃萨真净善友。 佛告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 是诸菩萨摩诃萨众真净善友。 一切不退转菩萨摩诃萨亦是菩萨摩诃萨众真净善友。 若馀菩萨及诸声闻并馀善士能为菩萨宣说开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法门。 教诫教授诸菩萨众。 令种善根修菩萨行速圆满者,亦是菩萨摩诃萨众真净善友。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经典。 亦是菩萨摩诃萨众真净善友。 复次善现,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 当知亦是诸菩萨众真净善友。 善现当知。 如是六种波罗蜜多。 亦是菩萨摩诃萨师。 如是六种波罗蜜多。 亦是菩萨摩诃萨导。 如是六种波罗蜜多。 亦是菩萨摩诃萨明。 如是六种波罗蜜多。 亦是菩萨摩诃萨照。 如是六种波罗蜜多。 亦是菩萨摩诃萨舍。 如是六种波罗蜜多。 亦是菩萨摩诃萨护。 如是六种波罗蜜多。 亦是菩萨摩诃萨归。 如是六种波罗蜜多。 亦是菩萨摩诃萨趣。 如是六种波罗蜜多。 亦是菩萨摩诃萨洲。 如是六种波罗蜜多。 亦是菩萨摩诃萨父。 如是六种波罗蜜多。 亦是菩萨摩诃萨母。 如是六种波罗蜜多。 能令菩萨摩诃萨众得微妙智生如实觉。 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所以者何。 一切菩萨摩诃萨众。 皆因六种波罗蜜多。 修习般若波罗蜜多究竟圆满。 善现当知。 过去如来应正等觉。 已证无上正等菩提已般涅槃。 彼佛世尊,皆依六种波罗蜜多生一切智。 未来如来应正等觉。 当证无上正等菩提当般涅槃。 彼佛世尊亦依六种波罗蜜多生一切智。 现在十方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 现证无上正等菩提。 现为有情宣说正法。 彼佛世尊,亦依六种波罗蜜多生一切智。 今我如来应正等觉。 现证无上正等菩提。 现为有情宣说正法。 亦依六种波罗蜜多生一切智。 何以故? 如是六种波罗蜜多。 普能摄受三十七种菩提分法。 若四梵祝若四摄事。 若馀无量无边佛法。 若诸佛智。 若自然智。 不思议智。 无敌对智。 一切智智。 悉皆摄在如是六种波罗蜜多。 是故我说如是六种波罗蜜多。 是诸菩萨摩诃萨众真净善友。 与诸菩萨摩诃萨众。 为师为导。 为明为照。 为舍为护。 为归为趣。 为洲父母。 能令菩萨摩诃萨众得微妙智。 生如实觉。 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作诸有情不希报友。 是故善现,诸菩萨摩诃萨。 应学六种波罗蜜多。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 欲学六种波罗蜜多。 应於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 至心听闻受持读诵。 观察义趣请决所疑。 所以者何。 如是般若波罗蜜多。 能与六种波罗蜜多。 为尊为导。 能示能转。 为生养母。 所以者何。 若离般若波罗蜜多。 则无前五波罗蜜多。 虽有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 而不名为能到彼岸。 是故善现,诸菩萨摩诃萨。 欲得不随他教行。 欲住不随他教地。 欲断一切有情疑。 欲满一切有情愿。 欲严净佛土。 欲成熟有情。 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所以者何。 於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中。 广说菩萨摩诃萨众所应学法。 一切菩萨摩诃萨众。 皆於其中应勤修学。 若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 定证无上正等菩提。 能尽未来利乐一切。 尔时善现便白佛言: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以何为相。 佛告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著为相。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颇有因缘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著之相。 馀一切法可说亦有无著相耶。 佛告善现,如是如是,有因缘故。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著之相。 馀一切法亦可说有此无著相。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无不皆如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是空远离。 是故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由无著相是空远离。 馀一切法由无著相亦空远离。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若一切法皆空远离。 云何有情可得施设有染有净。 世尊,非空远离法可说有染有净。 世尊,非空远离能证无上正等菩提。 非离空远离有别法可得能证无上正等菩提。 世尊云何。 令我解佛所说甚深义趣。 佛告善现,於意云何。 有情长夜有我我所心执我我所不。 善现答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 有情长夜有我我所心执著我我所。 佛告善现,於意云何。 有情所执我及我所空远离不。 善现答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 有情所执我及我所皆空远离。 佛告善现,於意云何。 岂不有情由我我所执流转生死。 善现答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 诸有情类由我我所执流转生死。 佛告善现,如是有情流转生死。 施设杂染及清净者,由诸有情虚妄执著我及我所说有杂染。 而於其中无杂染者,由诸有情不妄执著我及我所说有清净。 而於其中无清净者,是故善现,虽一切法皆空远离。 而诸有情亦可施设有染有净。 善现当知。 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 名行般若波罗蜜多。 具寿善现便白佛言:甚奇世尊,希有善逝。 虽一切法皆空远离。 而诸有情有染有净。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 能如是行则不行色。 亦不行受想行识。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 世间天人阿素洛等皆不能伏。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 便胜一切声闻独觉所行之行至无胜处。 所以者何。 以诸佛性及如来性自然觉性一切智性皆不可胜。 世尊,诸菩萨摩诃萨由此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 昼夜安住方便善巧。 趣向无上正等菩提。 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复次善现,於意云何。 假使於此赡部洲中一切有情。 非前非後皆得人身。 得人身已皆发无上正等觉心。 既发心已修诸菩萨摩诃萨行。 皆证无上正等菩提。 有善男子善女人等尽其形寿。 以诸世间上妙乐具。 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此诸如来应正等觉。 复持如是所集善根。 与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是善男子善女人等。 由此因缘得福多不。 善现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佛告善现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於大众中宣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施设建立分别开示令其易解。 及住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 此善男子善女人等。 由是因缘所获功德。 甚多於前无量无数。 复次善现,於意云何。 假使於此赡部洲中一切有情。 非前非後皆得人身。 得人身已皆发无上正等觉心。 既发心已尽其形寿。 以诸世间一切乐具。 恭敬布施一切有情。 复持如是布施善根。 与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是诸菩萨摩诃萨众。 由此因缘得福多不。 善现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下至一日。 安住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所获功德。 甚多於前无量无数。 所以者何。 诸菩萨摩诃萨如如昼夜安住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 如是如是,堪为一切有情福田。 所以者何。 是菩萨摩诃萨所起慈心。 诸有情类无能及者,唯除如来应正等觉。 何以故? 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无与等故。 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无譬喻故。 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成就法不思议故。 善现,云何是菩萨摩诃萨能引尔许殊胜功德。 善现当知。 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殊胜般若波罗蜜多。 由此般若波罗蜜多。 见诸有情受诸苦恼如被刑戮起大悲心。 复以天眼观诸世间。 见有无边诸有情类。 成无间业堕无暇处受诸剧苦。 或为见网之所覆蔽不得正道。 或复见有诸有情类。 堕无暇处离诸有暇。 见如是等诸有情已生大厌怖。 普缘一切有情世间。 起大慈悲相应作意。 我当普为一切有情作大依护。 我当解脱一切有情所受苦恼。 虽作是念。 而不住此想亦不住馀想。 善现当知。 是名菩萨摩诃萨众大慧光明。 能证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当知。 是菩萨摩诃萨由住此祝能作一切世间福田。 虽未证得一切智智。 而於无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转。 堪受施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及馀资具。 善现当知。 是菩萨摩诃萨善住般若波罗蜜多。 故能毕竟报施主恩。 亦能亲近一切智智。 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 欲不虚受国王大臣及诸有情所有信施。 欲示有情真净道路。 欲为有情作大明照。 欲脱有情生死牢狱。 欲施有情清净法眼。 应常安住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 善现当知。 若菩萨摩诃萨。 常住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 是菩萨摩诃萨。 於此作意恒时忆念。 不令诸馀作意暂起。 所有言说亦与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相应。 善现当知。 是菩萨摩诃萨昼夜精勤。 恒住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无时暂舍。 譬如有人。 先未曾有末尼宝珠。 後时遇得欢喜自庆。 遇缘还失生大忧恼。 常怀叹惜未尝离念。 思当何计还得此珠。 彼人由是相应作意。 缘此宝珠无时暂舍。 诸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应常安住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 若不安住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 则为丧失一切智智相应作意。 是故善现,诸菩萨摩诃萨。 於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 应常安住无得暂舍。 尔时善现便白佛言:若一切法及诸作意。 皆离自性空无所有。 云何菩萨摩诃萨不离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智智相应作意。 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及诸作意。 皆离自性空无所有。 是菩萨摩诃萨不离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智智相应作意。 所以者何。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智智及诸作意皆离自性空无所有。 此中一切增减俱无。 若正通达即名不离。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若深般若波罗蜜多自性常空无增无减。 云何菩萨摩诃萨众。 修证般若波罗蜜多。 便得无上正等菩提。 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证般若波罗蜜多。 於一切法无增无减。 於菩萨摩诃萨亦无增减。 如深般若波罗蜜多自性空故无增无减。 诸法菩萨亦复如是,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知。 是则名为修证般若波罗蜜多。 由此因缘能疾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当知。 若菩萨摩诃萨闻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增减时。 不惊不怖不沈不没亦无犹豫。 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已到究竟安住菩萨不退转地。 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能尽未来度有情众。 发布时间:2022-05-18 15:52:1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2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