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空法师讲《了凡四训》第九集 内容: 诸位同学,大家好! 请接著看下面这一段文: 【又思血气之属。 皆含灵知。 既有灵知。 皆我一体。 纵不能躬修至德。 使之尊我亲我。 岂可日戕物命。 使之仇我憾我於无穷也。 一思及此。 将有对食伤心。 不能下咽者矣。 】 这一段话说得非常之好! 我们要常常想到,这一切动物有血、有气;『血气之属』,都是讲的动物。 动物都有灵知,都有知觉。 『既有灵知,皆我一体。 』我们知道物质是有界限的,灵知没有界限,没有界限这才知道是一体。 所以佛说:虚空法界是我们心的现相,跟我们的心是一体;也就是心显现出来的样子,就是虚空法界。 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样子就是众生、国土,包括现在所讲的自然现象。 凡夫粗心大意,很难觉察到虚空法界跟自己是一体。 正因为它本来是一体,所以一切众生彼此之间都有感应。 感应的灵敏程度,与众生的清净心、染污心,可以说成一个正比例;心愈清净,感应的灵敏度愈强。 所以在佛与大菩萨他们的境界当中,整个虚空法界所有一切众生跟他都起感应道交的作用;就如同他的接收器非常灵敏,极微弱的波动,他都能够收得到。 而我们凡夫接收能力差,实在我们接收能力原本是相同的,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 他的接收器保持得非常完整,跟新的一样。 我们这个接收器不知道保管,染污了许许多多尘垢,脏乱不堪,所以接收的能力差了。 只有大的波动我们能够觉察到,微细的波动完全接收不到,就像这个比喻相似。 如果我们自己能够真正做修养的功夫,所谓修养功夫,就是把我们心地的秽垢洗刷清除掉,恢复到我们的本能,那我们接收的能力就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 虚空法界,过去、未来,所有极其微弱波动的现象,我们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个接收的工具不需要机械,不需要肉体。 诸位要晓得,接收能力不是肉体;灵知。 灵知有没有相? 我们一般人讲,灵知没有相,佛在经上也这么说。 这个说法是对凡夫说的,凡夫能够理解,就他的程度、就他的常识来说,不是佛菩萨自己所说的。 佛菩萨自己他们在一块说:灵知有相。 这个色,色就是色相,这个色相叫无表色;换句话说,我们的眼、耳、鼻、舌,乃至於意,都没有办法感受得到,所以这说无色。 其实,无色还是有色,我们见不到这个色,佛菩萨能见得到。 这个话很难懂,举比喻来说,譬如人都会作梦,我问你:「梦中有没有色相? 」我们细细去想一想,不能说没有色相。 为什么? 我梦醒之后,回忆梦里头境界清清楚楚,我梦到哪些人物、梦到他在做些什么事情、梦到那些生活环境的状况,就像真的一样,怎么会没有色相? 既然有色相,你在作梦,旁边的这个人为什么看不到? 於是我们就能体会到佛讲无色界,无色界就像梦中的境界、定中的境界,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别人觉察不到。 别的人跟我们在一起,无论他是醒著,或者是一同睡著,他没有办法进入到我的梦中,他见不到我梦中境界,道理就是这样。 如果是有功夫的人,也就是说心地清净的人,清净到一定的程度,你作梦他在旁边能看见。 我们在传记、小说里头看到,那些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大家读书,也许都读过传奇小说《黄粱梦》。 这个老道是个修行人,有定功。 他在那个地方闭目打坐,这个秀才在旁边打瞌睡,在作梦。 梦醒之后,这个老道跟他说:「你梦中做了什么事情,什么事情」,他全都知道;怎么知道? 他看见了。 梦中那个境界是心变现的,他看到了。 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色有粗的色,有显色,很明显的,有极微细的色,我们凡夫无法见到,无法体会到,这样我们才能够信得过佛菩萨甚深禅定。 他那个清净心,清净的纯度,我们无法想像得到。 在他那个境界里头,一切众生极其微细的念头,极其微细的现象,他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知道灵知跟我是一体。 灵知既然是一体,色相也是一体。 『纵不能躬修至德』,我自己不能把自己的道德水平修到究竟圆满,为什么? 道德真正到这个程度,这些小动物对你都尊敬,对你都爱护。 『亲我』,就是爱护。 绝不会来干扰我,我们要有德行去感化他们。 印光大师七十岁之后,房间里的一些小动物都没有了,蚊虫、蚂蚁、蟑螂、跳蚤,一个都找不到,七十岁的道德修养达到这个水平。 这些小动物对大师都敬仰,都来保护他,怎么会来干扰他? 我们见到了,我们听说到了,自己也要加功修德。 我们今天自己修得还不够,为什么? 自己居住环境里面还有这些小动物。 不过自己也有体验,也能证明古人所讲的是事实,因为自己断恶修善,心地一天比一天善良,一天比一天诚恳,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天比一天慈悲。 我们很认真、很努力在做,从什么地方看? 从居住环境的小动物上看。 它来骚扰我们少了,数量少了,次数少了,这是我们自己很值得安慰的,自己的善德在进步,但是还不够。 为什么? 没断绝。 但是自己有信心,二、三年之后,大概我们居住环境这些小动物可以断绝。 我们绝没有心想把它赶走,当然更没有杀害的念头,我们爱护动物。 我们每天读经、念佛,修积功德也都回向给它们。 我们把它们看成自己的兄弟姊妹。 我们照顾它,它也会照顾我们,都有明显的感应。 我们尊重它,它也尊重我们,我们敬爱它,它也敬爱我们。 不仅是动物,连植物、树木花草都有感应。 我们爱护它、照顾它,它长得美,花开得好,开得香,它的回报来供养我们。 我们种的菜,种的花果,需要的时候,我们要去采来吃,那是什么? 那是它甘心情愿来供养。 我们对它真的有爱心,现在我们发现,外国人常讲的植物喜欢音乐,确实是如此。 所以我们的菜园播放音乐,这音乐是给这些植物供养它们的。 现在我们播放音乐,我们改播放佛号,改播放讲经,它们也会听。 我在图文巴山上,我们自己种的有丝瓜,大概种的也不少,悟谦法师照顾它们。 有一天晚上丝瓜托梦给他,说丝瓜长得太大、太老了,你还不来采。 到第二天,他果然去找,找到一个很大的丝瓜,真的已经太老了,采下来之后只能留著做种子。 丝瓜会托梦给他,叫他去采,已经太老了。 植物都有灵性,何况是动物? 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一定要生在爱的世界里面,要生在感恩的世界里面,要生在互助合作的世界里面,这个人生多美! 真、善、美、慧,不是口号,我们可以做得到,我们能够契入这个境界,又何乐而不为之? 为什么天天杀害生命来养活自己? 这些动物,它不是甘心情愿来给你吃的,你杀害它,它恨你,你跟它结冤仇,这个冤仇生生世世没完没了。 佛在经上常常提醒我们:吃它半斤,来世要还它八两;人死为羊,羊死为人,生生世世互相酬偿。 这桩事情多可怕! 这是愚痴到了极处。 所以一个人修行,在菩提道上障碍很多。 这障碍从哪里来的? 都是无量劫来,以及这一生当中,跟这些有情、无情结下许许多多的冤仇、怨恨,造成许许多多障碍。 我们今天有幸,读到圣贤书,闻到圣贤的教诲,幸亏还有一点善根福德,听了、读了,深信不疑,依教奉行,老老实实认真努力去做,才证明古人的教诲真实不虚。 佛教导人「信、解、行、证」,最后一定要证实,事实真相於是大白。 所以我们常常能想到这桩事情,特别是在饮食的时候,你能够想到,你就不忍心吃众生肉,这是一定的道理。 接著了凡先生又说: 【如前日好怒。 必思曰。 人有不及。 情所宜矜。 悖理相干。 於我何与。 本无可怒者。 】 这个真的要看得开。 你为什么会发脾气? 当然看到别人把事情做错了,得罪於我,我才会发脾气。 人为什么把事情做错? 为什么会得罪我? 要多想一想。 这个人毁谤我、侮辱我、伤害我,我要想一想:他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 他对我不了解,对我有误会,我们彼此之间没有良好的管道沟通,所以才有这样的现象。 这个事情不能怪他,我自己也有不是处。 纵然自己没有不是处,过失都在他那一边,与我又有何干? 佛在《无量寿经》上说得好,特别是我们处现代的社会,看到许多人为非作歹,使我们自己有时候确确实实好像不能忍受,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些人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 「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 」佛说这个话多温和! 这些人,他的父母、他的长辈不懂得仁义道德,没有好好的教导他,所以他才犯过,才做一些违背法纪的事情。 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应当原谅他,不能够责怪他。 这样的心多平和,这个心量多伟大! 我们应当要学习。 不可以责怪他。 即使教导他,他还犯过失,我们也要回头反省,「我教导得不够好,我教得不够圆满,我教导他,他为什么还做不到? 」不要把过失都推给别人,应当回过头来自己好好想想。 譬如,现在有很多作父母的遇到我,「法师,现在儿女不听话了。 」有很多作老师的来告诉我:「法师,现在学生不听管教。 」我的回答,我说:你的子女、学生没有过失,你没有教好,你怎么能怪他? 不错! 现在社会的大环境非常恶劣,邪知邪见,导致邪行充斥在世间,年轻人哪有不受薰染的道理? 这是现在年轻人难教的一个外在因素。 可是这外在的因素,我们如何用内在的真诚去克服,古人讲得不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我们再细想一想,连这些小动物、蚊虫、蚂蚁都能感动,花草树木也能感动,人岂不能感动吗? 不能感动,是我们的精诚没有达到。 如果我们自己能够这样的反省,那就好了,一定会把自己的德行向上提升。 唯有提升自己的道德,才能感化现代这些年轻人。 我们自己没有清高的道德,一味去责怪年轻人,去惩罚年轻人,这不是办法。 教育这个手段,惩罚不是一个最好的手段,最好的手段是感化,是要自己用真诚爱心,清净平等的爱心去感化一切众生。 佛菩萨对於畜生、饿鬼、地狱都能够感化他,都能够引导他回头是岸,何况世间有情众生? 我们应当想想,要怪自己的功夫、德行不够,决定不能怪别人还没有接受感化。 这样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 佛在经上说:「未能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 」这句话说得好。 所以你要想度化别人,必须成就自己的德能,唯有自己的德能,才能感化别人,才能够度化众生。 佛在经教上说得这样的圆满,这样的究竟,我们读诵经典的人不能疏忽。 我们不能成就,实实在在,了凡先生在这里所说的「因循」、「粗心大意」。 进一步这又教给我们: 【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 亦无尤人之学问。 行有不得。 皆己之德未修。 感未至也。 】 这些都是我刚才所说的。 天下没有自以为是的豪杰,凡是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这个人绝不是英雄豪杰。 称赞他是英雄豪杰,那只是称赞而已,有名无实。 真正的英雄豪杰,绝没有自以为是。 我们称佛为大英雄,寺院供养佛像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我们称他是大英雄。 佛有没有自以为是? 没有。 佛跟众生讲经说法,他说了,他自己没有说一句话。 没有说一句,说了四十九年,这是什么缘故? 他所说的都不是自己的。 是谁的? 古佛所说的。 孔老夫子一生教学,也说他没有他自己意思,他一生只是「述而不作」,所说的都是古圣先王的教诲。 你看,这么样的谦虚! 绝不自以为是,绝不加自己的意思在里头,这是真正的英雄豪杰。 『亦无尤人之学问』,「尤」是怨恨的意思。 圣贤人的学问,绝不会引发一个人自私自利,绝不会引起一个人贪瞋痴慢,绝不会教你去害别人利益自己,圣贤的学问没有这些。 一个从「人」上说,一个从「学」上说。 回过头来,我们反省自己:『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 』所以我们要回过头来反省,我们自己确确实实道德没有修,我们的真诚不够,所以我们的感化达不到。 【吾悉以自反。 】 这些东西,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 所以要想帮助社会,帮助别人,帮助社会安定和平,帮助一切众生幸福美满,从哪里做起? 从自己修德做起。 你自己没有真正的德学,如何能感化众生? 自己还有一丝毫自私自利、名闻利养念头还没有放下,如何能感动众生? 如何能行菩萨道? 这些话句句都是真话,都是实话。 所以,我们想帮助这个世间减少灾患,现在大家都知道,世间有不少人都相信,古老预言所说的,我听很多同修从欧洲回来,欧洲人都非常尊敬、相信十六世纪预言家诺查丹玛斯。 他们都把他当作圣人来看待,他的预言是讲我们这个世纪有大灾难,基督教《圣经》里面讲世界末日,伊斯兰《古兰经》里面也讲世界末日,大概都是在这个阶段当中。 我们这些书看了,这些话听了,也忧虑不安! 我们自己如何能在这个灾难里面幸免,如何能够帮助世人度过这个难关,有没有可能? 我们今天读了《了凡四训》,答案是肯定的,可能。 我们自己修养道德,自己就超越了;佛家里所说的,「共业里头有不共业」,我们自己可以超越。 我们自己有能力超越,那就要帮助广大苦难众生。 如何帮助他们? 一定要以德行、要以学问去感化他,让他觉悟,让他明了,让他忏悔,也能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个灾难可以化解。 纵然不能完全化解,可以把灾难程度减轻,把灾难的时间缩短,这个效果就是很大的功德。 我们应当认真努力去做。 怎样修养自己的德行,这个书里头举的例子很多,我们细心去体会,反覆的推敲。 他底下又举了一个例子: 【则谤毁之来。 皆磨炼玉成之地。 我将欢然受赐。 何怒之有。 】 这一条,我们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遇到,我们能不能做到? 别人恶意的毁谤我,我听了之后,能不能一丝毫怨恨的心都不起? 这是功夫。 有人造谣生事在外面毁谤我,有同修来告诉我:「某人说你的坏话,毁谤你」,他一开口,我就制止他,不要再说下去了。 他感觉到非常惊讶! 他说:「为什么? 」我告诉他:「我希望我的心,对那个人永远保持最好的印象,我不希望他的不善、种种的言行放在我的心里,我不希望。 」我永远记人家的好处,记人家的善处,我的眼睛看天下,都是善人,都是好人。 绝不把别人的不善放在我心上,把我的心变成不善,这个损失就太大太大了。 那个说我坏话的人,破坏我的人,从前对我很好,我永远感他的恩,戴他的德。 以后种种不善,那是别有因素,这个因素里面多半都是误会。 他为什么从前对我好,现在对我不好? 从前我对他有好处,现在好像我对他没有好处。 从利害上,心理、态度、言行改变了。 这个改变我清楚,我过去对他好,现在对他更好,是他不了解。 为什么? 他的心目当中只是名闻利养的利害。 我今天已经提升了一步,我今天完全讲的是德行,在道德上向上提升,名利上我放下了。 我对他的好,他不了解,他产生误会,我应当要原谅他。 说原谅他,我的心胸已经很小了,已经是错了,完全没有这回事情。 这个事情,它在别的地方可以发生,在我心目当中永远没有发生过。 我们这才能回归到自然,回归到天性。 许哲居士为什么一百零二岁还这么年轻,还这么健康? 一生不生病,还能为社会苦难众生服务。 她为一些老人服务,其实那些老人比她小得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她一百多岁的人还替他们服务。 什么原因? 心地里头不夹杂丝毫不善的念头。 决定不许可有丝毫不善的东西跑在我的心里面去,我得要防范。 我这个心里只容纳一切众生的善心、善行、善德,这才是修养自己的道德。 所以我们遇到人家毁谤、侮辱、陷害,我感激。 为什么? 从这个境界里面,来勘验自己功夫究竟到什么程度。 如果我还有一念厌恶的心,有一念不高兴,自己要立刻回过头来忏悔,我的德行不够,为什么禁不起考验。 所以决定是「欢喜受赐,何怒之有? 」人家这样对我,我用这个态度对他,慢慢传到对方去,对方会感激,会回头是岸。 我救了自己,也救了别人。 如果我一听到别人毁谤,我就发怒,我就存报复的心,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自害害他。 这个道理不难懂,这个事情利害得失也不是很难明了的。 多想想,多思惟,我们就能够自救救人、自度度他,这又何乐而不为之? 所以,一个人在世间,希望一生当中都能保持著真诚心,都能够永远保持著爱心,爱一切众生。 人爱我,我爱他不难;人恨我,我爱他,这才叫真正功夫,真正的德行,真正的学问。 造五逆十恶罪业的众生,我还是真诚、平等的爱他,因为我知道他有佛性,《三字经》第一句说:「人之初,性本善。 」我知道他的性本善,他的真心、他的真性是本善,我尊敬他,我爱他。 他染上一些不良习气,那不是真的,那个可以改的。 所以只要一念回头,他就是善人,恢复到他本来。 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 了凡先生接著说: 【又闻谤而不怒。 】 若无其事。 【虽谗焰薰天。 如举火焚空。 终将自息。 】 我从年轻的时候学到了,我懂得,我明了。 好像是在去年,悟道法师把台湾一些报纸、杂志传真给我,写了一封信给我。 这都是台湾一些出家人,指著我的名字毁谤我、侮辱我。 说我提倡《无量寿经》会集本,是很大的罪过,误导许许多多念佛人,长篇累牍的文章写在那里。 悟道法师要找一批同学,要写文章来反驳。 我立刻打电话告诉他:「随他去骂,一句话都不要说。 」为什么? 他骂累了就不骂了。 与我不相干! 他写文章随他写,他总会有写累的一天,我们一丝毫反应都没有。 悟道师忍著气,好! 听话,我们就不理他。 现在不就没有了吗? 这个骂人要知道,两个人愈骂愈起劲;如果一个人骂,一个人不吭气,到最后他骂累了,他自然就不骂了。 这个人坐在这里很舒服,在这里做什么? 在听唱歌。 哪个人高,哪个人低? 旁观的人说:「某人有修养,某人风度很差。 」由人批评,我们何必说一句话? 何况骂人好累,发脾气对身体的伤害非常严重,发一次脾气,许哲居士讲:「三天都不能恢复。 」你为什么要发脾气? 他骂你,你很难过;他骂别人,你为什么不难过? 他骂我「净空」,净空是假名,很多人都可以叫净空,我何必要接受? 人家骂你,你就接受,你傻,你愚痴! 你听了,像他骂别人一样,与我不相干,心平气和。 这个冤就化解,对我误会也化解了,不要去理他。 打架,也是如此。 两个人愈打愈起劲;如果一个人打,一个人不还手,那个打的人打几下,他就下不了台,再打,人家不还手,不打自己又难看。 这个方法对於喜欢打架的人很有效果,我都用过。 我在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些朋友发脾气了,他打我,我不还手,他把我推倒,我就倒在地下不起来。 旁边人看到,他在那里很难看下不了台,要打,打不下手,不打,好像也没有办法收回,我这招很高明。 所以不要跟人争,一定要保持好的友谊,这种过失、错误,希望把这个时间缩短,友谊要恒久、要长久。 这是做人的道理。 帮助自己,成就别人。 所以,一切谗言自己会消失,不必我们去辩驳,愈辩愈黑,不能辩驳,自然的化解了,这个好! 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发布时间:2021-05-02 13:04:1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