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王凤仪嘉言录——孝道 内容: 人人都有道,不必向外去求,先要克己,不要管人。 管人是假的,管自己才是真的。 自己不真,惬人不佩服。 人人都说敬天地、孝父母。 我说,想敬天,要先清性,性不清不能孝父;想敬地,先要净心,心不净不能孝母;心性不清净,说是孝敬,等于骂人。 不会当人不算孝,不会做事不算孝,惬人不佩服不算孝。 把人当好,把事做好,令惬人佩服了,才算是孝。 会当人的聚万灵,不会当人的散万灵。 见一个人要格物一个人的道,见一物要格物一物的理,就叫聚万灵。 能明白对面人的道,才够上一个人字。 不明白谁的道,就对不起谁,不明白物的理就对不起物。 当儿子的要是不明父道,就对不起父亲。 当丈夫的不明妻道,就对不起女人。 明白对面人的道,才可以当人。 道找一面,就是克己。 自己要认不是,不找别人的不对。 不论父母慈不慈,但问自己孝没孝? 不问兄弟义不义,但问自己悌没悌? 不管别人好不好,但问自己诚不诚? 志诚感动佛,意诚感动神,心诚感动人,身诚感动物。 别人不满意你,是你无能。 别人不赞成你,是你无用。 你若是看不起人,是你无量。 想尽孝,要从性、心、身三界入手。 性不化不能孝性,心不诚不能孝心,身不修不能孝身。 想要真尽孝,必须清三界。 身界人只知道吃穿,就以为给父母吃穿是尽孝,这是孝身。 心界人知道人的心意,就以顺心为尽孝,这是孝心。 身心两界的人好惦念人,又以惦念父母为孝,岂不知思亲而不思道,能增加父母的罪,你心不安,老人的心怎能安呢? 意界人以乐为主,他就以使老人快乐为尽孝。 志界人不拘形式,心存父母的志,使老人安心,不令老人操心,这是孝志,才是真孝。 要能给老人立业,是送到了佛国,才算孝到头啦! 人用心惦念父母,等于杀他的父母。 要能把人情割断,用志尽孝,才算是佛国的孝子。 心多叫不知好歹,心里惦念老人,比骂老人、打老人还厉害。 做什么不务什么,便是亏天,便是不孝。 人常问我,孝道怎样尽呢? 我说:尽孝要从漏处入手,有困难的地方,就是父母忧心的地方,你要不管就不算尽孝。 老人如有错的地方,儿女能补上才算尽孝。 我妈在世时,因为怕家族欺负、儿孙受累,不敢奉养老人。 后来我知道这是一步错处,立刻接回我爷爷奉养,不但不要养老地,并且还有债累,我也一定要奉养,这正是补漏呢。 身是物,心是儿女,意是父母,志是祖父母。 欲知儿女好坏,看你的心正不正? 人要是不乐,好发颟,就是意不诚,父母准不好。 所以我说治世也不出本身。 某人问我:‘我爹喜欢嫖赌,伤身耗财,我应该怎么办呢? ’我告诉他说:‘你只有用感化的方法。 我有位族叔,从前也是这样,堂弟问我得怎么办? 我告诉他,要常对人说他爹的好处——能吃亏、有德,等日久传到他爹耳里,再等他爹喜欢的时候,备些酒食,给他爹吃,吃得高兴的时候,再对他爹说:“外人都说你老不务正业,我是你老的儿子,我一定要立志行道,恢复你老的名誉。 ”他照我说的去做了,族叔不但改邪归正,并且勤俭理家,增加了许多田产。 ’所以我说,对老人用感化是尽孝的无上妙法。 当人不好是不知命,叫做丢命。 事做不好是不知‘道’,叫做丢道。 都是不孝的人。 想超度父母,得自己比老人强,超过父母所做的,才算超拔。 人若拿老人的钱,购置饮食衣物,奉养老人,看似尽孝,其实不能算孝。 老人有财产,儿子还要赚钱使老人担心,也不算孝。 我的意思是,老人若是有钱,就用老人的钱,若是老人没钱,子女赚钱给老人立业,止住争贪,存住德,才是真尽孝。 发布时间:2021-01-17 07:46:4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