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安士全书》与寻常善书不可同日而语 内容: 大矣哉吾心本具之道,妙矣哉吾心固有之法。 寂照不二,真俗圆融。 离念离情,不生不灭。 谓之为有而不有,不有而有。 谓之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生佛皆由此出,圣凡俱莫能名。 类明镜之了无一物,而复胡来汉现。 犹太虚之远离诸相,不妨日照云屯。 正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 本觉心中,圆具诸法。 乃如来所证之无上觉道,亦众生所迷之常住真心。 三教圣人,依此心性,各垂教迹,广导群萌。 由是尼山抉诚明之奥,作修齐治平之轨。 柱史说道德之经,陈长生久视之术。 大觉世尊,称法界性,示真如心,演背尘合觉之道,立不生不灭之宗。 虽浅深大小不同,世出世间有异。 要皆不外即吾心本具之理,以发挥演畅之。 普令含识,称性起修,即修显性。 消原无之幻妄,复本有之天真。 永出迷途,诞登觉岸而后已也。 文昌帝君,于宿世中,心敦五常,躬奉三教。 自行化他,惟欲止于至善。 功高德著,遂得职掌文衡。 恐末学无知,昧己永劫常住之性。 因作文广训,示吾一十七世之言。 妙义无尽,谁测渊源。 注解纵多,莫窥堂奥。 致令上下千古,垂训受训,皆有遗憾,不能释然。 安士先生,宿植德本,乘愿再来。 博极群书,深入经藏。 觉世牖民,引为己任。 淑身变俗,用示嘉谟。 以奇才妙悟之学识,取灵山泗水之心法,就帝君随机说法之文,著斯民雅俗同观之注。 理本于心,词得其要。 征引事实,祛迷云于意地。 阐扬义旨,揭慧日于性天。 使阅者法法头头,有所仿效。 心心念念,有所警惩。 直将帝君一片婆心,彻底掀翻,和盘托出。 俾千古之上,千古之下,垂训受训,悉皆释然,毫无遗憾。 而又悲心无既,慈愿莫穷。 欲使斯民推忠恕以笃胞与,息刀兵而享天年。 守礼义以叙彝伦,好令德而远美色。 因著戒杀之书,曰《万善先资》。 戒淫之书,曰《欲海回狂》。 良由世人杀业最多,淫业易犯。 以故不惮烦劳,谆谆告诫。 又以泛修世善,止获人天之福,福尽堕落,苦毒何所底极。 乃宗净土经论,採其逗机语言,集为一书,名曰《西归直指》。 普使富贵贫贱,老幼男女,或智或愚,若缁若素,同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迥出轮回,直登不退。 谢妄业所感之苦,享吾心固有之乐。 前三种虽明修行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 后一种虽明了生死法,而亦须修行世善。 至于惠吉逆凶,缕析条陈。 决疑辨难,理圆词妙。 其震聋发瞆之情,有更切于拯溺救焚之势。 诚可以建天地,质鬼神,羽翼六经,扶持名教。 允为善世第一奇书,与寻常善书不可同日而语。 不谓之菩萨乘本愿轮,现居士身,说法度生者,吾不信也。 节选自印光大师:“重刻《安士全书》序一”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 最难断者唯淫,最易犯者唯杀。 二者之中,淫则稍知自爱者犹能制而不犯。 然欲其意地清净,了无丝毫蒂芥者,唯断惑证真之阿罗汉方能之耳。 余则爱染习气,虽有厚薄不同,要皆缠绵固结于心识之中,从劫至劫,莫能解脱。 杀则世皆视为固然。 以我之强,陵彼之弱。 以彼之肉,充我之腹。 只顾一时适口,谁信历劫酬偿。 《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 古德云,欲得天下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 又云,欲知世间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声。 既有其因,必招其果。 不思则已,思之大可畏也。 安士先生恭禀佛敕,特垂哀愍。 因著《欲海回狂》以戒淫,《万善先资》以戒杀。 征引事实,详示因果。 切企举世之人,同怀乾父坤母,民胞物与之真心,永断伤风乱伦,以强陵弱之恶念。 又欲同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因将《文昌帝君阴骘文》详加注释。 俾日用云为,居心行事,大而治国安民,小而一言一念,咸备法戒,悉存龟鉴。 由兹古圣先贤之主敬慎独,正心诚意,不至徒存空谈而已。 如上三种,文词理致,莫不冠古超今,翼经辅治。 以其以奇才妙悟,取佛祖圣贤之心法,而以雅俗同观之笔墨发挥之故也。 虽然已能戒淫戒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若不了生脱死,安能保其生生世世不失操持。 则恒生善道,广修福慧,不堕恶趣,彼此酬偿者,有几人哉。 而了生脱死,岂易言乎。 唯力修定慧,断惑证真者,方能究竟自由。 余则纵令尊为天帝,上而至于非非想天,福寿八万大劫,皆属被善恶业力之所缚著,随善恶业力之所轮转耳。 因是特依如来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法,荟萃净土经论要义,辑为一书,名曰《西归直指》。 若能一阅是书,谛信不疑,生信发愿,求生西方。 无论根机之利钝,罪业之轻重,与夫工夫之浅深,但能信愿真切,持佛名号,无不临命终时,蒙佛慈力,接引往生。 既往生已,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悟自心于当念,证觉道于将来。 其义理利益,唯证方知,固非笔舌所能形容也。 此系以己信愿,感佛慈悲,感应道交,获斯巨益。 较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其难易奚啻天地悬隔而已。 现今外洋各国大战数年,我国始因意见不同,竟成南北相攻。 加以数年以来,水风旱潦,地震土匪瘟疫等灾,频迭见告。 统计中外所伤亡者,不下万万。 痛心疾首,惨不忍闻。 不慧滥厕僧伦,未证道果。 徒存伤世之心,毫无济人之力。 有同乡芹浦刘在霄先生者,清介之士也。 世德相承,笃信佛法。 今夏来山见访,谈及近来中外情景。 戚然曰,有何妙法,能为救护。 余曰,此是苦果,果必有因。 若欲救苦,须令断因。 因断则果无从生矣。 故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遂将《安士全书》示之,企其刊板广传,普令见闻,同登觉岸。 先生不胜欢喜,即令其甥赵步云出资七百元,祈余代任刊事。 忆昔戊申,曾劝李天桂刊板于蜀,彼即祈余作序。 后以因缘不具,事竟未行。 今蒙刘公毅然赞成,殆非小缘。 窃以《袁了凡四训》,为改过迁善之嘉言。 俞净意一记,为至诚格天之懿行。 其发挥事理,操持工夫,最为严厉纯笃,精详曲尽。 因分附于《阴骘文广义》三卷之后。 莲池《戒杀放生文》,为灭残忍魔军之慈悲主帅。 省庵《不净观》等颂,为灭贪欲魔军之净行猛将。 省庵《劝发菩提心文》,为沉沦苦海众生之普度慈航。 爰附于三种法门之后。 譬如添花锦上,置灯镜旁,光华灿烂,悦人心目。 果能读之,则不忠不恕之念忽尔冰消,自利利他之心油然云起。 从兹步步入胜,渐入渐深。 不知不觉,即凡情而成圣智矣。 庶可了生脱死,永出轮回。 面礼弥陀,亲蒙授记。 谨为阅此书者贺曰,久沉业海,忽遇慈航。 遵行忠恕,归命觉皇。 信真愿切,执谢情亡。 感应道交,觐无量光。 余详戊申序中,兹不复赘。 印光大师:“重刻《安士全书》序二” 发布时间:2021-01-16 21:05:1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