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读印光文钞、安士全书而信佛之人很多 内容: 令姨丈染腥红,当是用心过度。 祈令彼通身放下,一心念观世音菩萨,当可即愈。 又大悲香灰水饮之,或可见效。 前所寄二千圆功德主,系甘肃平凉人,姓郑,名浚,字哲侯,年六十四岁,曾作议县知事等。 人极正直,而不信佛。 六十岁前,闻佛法避之若浼。 六十岁见光文钞,安士全书,生正信。 急欲往生西方。 故以一万三千圆汇来,令光为斋僧,放生,荐祖先父母,超度怨家,并请各经书。 普陀以五百圆打一堂千僧斋。 于灵岩南京法云寺,江西寿量寺,各为分配。 甘肃苦寒之地,无巨富,此人亦非巨富,但以志切往生,故为此破天荒之一事。 然亦不能继续,而为此大施也。 净圆寺放生园,可补黄涵之遗憾。 光老矣,精神目力均不给,如本寺有通家,即请其人作,固不必只取虚名也。 如不肯作,此事亦愿效劳。 但须详述来历,庶不至有遗漏。 闻最初发起,系令慈与白云庵当家,其名亦当表出。 当立一大碑。 今为寄其折本,祈阅之,以便照办。 (三编·复方子藩居士书)接手书,知居士自任,及募任大士颂以二千部为准,不胜欣慰。 居士慨人心之不古,善书之散出者绝少效力。 然吾国之人近五万万。 安士全书,光先刻付木板,次令中华排印,募止四万。 中华带印与另印共一万二千部。 若论效力,亦有一二。 特人未详察,多不知耳。 关絅之之相信佛法,乃因安士全书木刻本起。 志圆为之讲说,从之生正信心。 使沪无絅之,沪地之景象,恐远不及此。 吾人但发一与人为善之心,其人之能奉行与否则任之。 印光之于净土法门生信,由于龙舒净土文下卷,足知书之益人也,深且远矣。 观世音为法界众生恃怙,倘人各知之,由冀消灾免祸,以迄了生脱死者,当大有其人。 惜世之未有搜辑,致不习学佛法者,皆不得知。 此光之所以请许止净居士之著此(大士颂)书也。 (三编·复李觐丹居士书二)接手书,不胜感愧。 所言大著编撰体裁,足见虚心不恃己见,钦佩钦佩。 今之弘法者,每欲引人入佛法。 自己先从人行事,则大体已失,何以令人重法。 阁下初以仿新法,今尚欲令大众皆不蹈轻法之弊。 可谓真得宏法之体统矣。 至于印光文钞,文实朴陋不堪。 然于初机非无小益。 以故数年以来,排印五次,刻板一次板存扬州。 徐蔚如在京排两次,上海排一次,光先排一次,今又排一次。 四月当可出书,印出者有数万。 此次所排,比先多一百二十页,名增广印光文钞。 常有寄函要者,知初机发心者,多分不以朴陋见弃也。 阁下再为提其要者,分门类为之流布。 则较彼全书用费少而利益多,实为不可思议功德。 光初出家,见诸知识教人修持,了不提因果伦常等事。 致有修持颇好者,或于伦常不能恪尽己分。 因是或令不知佛法真理者,多起谤心。 光久蓄矫此流弊之心,故于一切笔墨中屡言之。 阁下倘不以所言者为赘,似宜即录以作挽回世道人心之助。 (三编·复李圆净居士书一)人之入道,各有因缘。 近来甘肃一弟子,名郑哲侯,年六十四岁。 六十以前,见佛将若浼焉,而远避之不暇。 六十岁见文钞而读之,率其家人吃素念佛,若将不及。 今年屡寄巨款,祈为荐先忏罪,斋僧放生,请经雕佛,并助几处大殿工程。 若是人者,初则不愿闻佛名。 今则念之,唯日不足。 世有善人,不肯念佛者,亦是宿业使然,不知佛为一切众生之大恃怙。 又云南一弟子,年将四十,孝友成性,劝其父母吃素念佛。 其父甚通儒道各义,又信禅宗,不以念佛为事。 彼多方劝之,并令看文钞等各书。 其父遂倡导,不遗余力。 其子四月十五得急症死,其母以子死,即服毒自尽。 岂知服毒后,身心安乐,正念分明,念佛安详而逝。 停尸二日,绝无臭味。 至六七日,布灰于地,大显莲华等种种祥瑞。 一时地方人,各各生正信心。 念佛到纯熟时,毒不能毒。 其父前日有信来,光为彼寄书七十包,以助其化导。 沈一机既发心皈依,当必大为提倡。 以彼曾为林长,乐善好施,当专以此法门为宏扬也。 今为彼取法名为慧扬,谓依佛智慧而为宏扬,普利自他也。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补·复陈慧恭居士书) 发布时间:2021-01-16 12:31:2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2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