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安士全书》教我们先做好一个人 内容: 佛教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以走上解脱之道。 但是,不管是学哪个法门,都需要打好基础,这就是先要做好一个人,不能做好一个人,就谈不上出世,所谓出世不离入世。 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所以做人很重要。 怎么做好人呢? 最重要就是要戒杀和戒淫,因为杀和淫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所以《安士全书》就专门写了《欲海回狂》和《万善先资》两部书。 这是修行下手的根本啊! 印光大师在序言中说:‘欲使斯民推忠恕以笃胞与,息刀兵而享天年;守礼义以叙彝伦,好令德而远美色。 因著戒杀之书,曰《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曰《欲海回狂》。 良由世人杀业最多,淫业易犯。 以故不惮烦劳,谆谆告诫。 ’作者花大力气来写这两部书,是不是有点轻重倒置呢? 没有! 印光大师说得好:‘前三种虽明修行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 后一种虽明了生死法,而亦须修行世善。 ’即要想往生净土,还需要修行世善。 《万善先资》的中心主题为戒杀,从戒杀出发,提倡人类的慈悲和平。 戒杀是中国三教文化的重要内容。 儒家认为君子仁民爱物,慈心不杀,先从小事做起。 《论语》记:‘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待物如此,待人可知。 孟子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他见齐宣王不忍牛之觳觳而就死地,就称赞齐宣王‘是心足以王矣! ’他认为行王道,先当仁心不杀,‘兽相食,且人恶之。 ’即禽兽互相吞食,人且厌恶它,何况人类互相残杀? 孔子说‘始作佣者,其无后乎! ’即是说第一个造作木偶土偶来殉葬的人,一定会断子绝孙的! 孟子解释说‘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因为偶像是人形,却用来殉葬,非仁也。 孟子说‘仁者无敌’,能王天下。 而欲仁于天下者,首当戒杀。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梁惠王》)佛教把戒杀列为重要戒律,非常重视戒杀。 《楞严经》说:‘杀心不除,尘不可出。 ’《普贤行愿品》云:‘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心愿。 ’《智度论》曰:‘诸余罪中,杀业最重。 ’《婆沙论》曰:‘若一日一夜持不杀戒,于当来世中,决不遇刀兵灾。 ’《欲海回狂》极谈邪淫的危害性,旁征博引,指点迷津,向迷者点破:食色,性也;邪淫,万恶之源也。 孔子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佛陀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攀缘声色,心被物转,失去如来清净本性。 《欲海回狂》发掘圣人的说法,汇集三教典籍之精华,引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和故事,从现象到本质将邪淫的危害和盘托出,苦口婆心,发人深省。 所谓邪淫即是指超出正统夫妻关系之外的淫乱。 例如与有夫之妇或者有妇之夫发生关系,都属于邪淫。 其他如强奸、手淫、乱伦、同性恋等都属于邪淫之列。 佛教在家信徒的居士五戒,包括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饮酒。 其中戒淫一条,即是指戒邪淫。 因为在家信徒,都有妻室儿女,夫妻不可能没有性关系,所以佛教把夫妻之间的性关系叫做正淫,把夫妻之外的性关系叫做邪淫,正淫是允许的,邪淫是不允许的,要戒除。 《欲海回狂》旨在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出世与入世不相脱离,所以此集内容,正如安士先生所说:有为保家而发者,有为保身而发者,有为获福消灾而发者,有为修身养性而发者,有为超生死出三界而发者。 譬如药草店中,万物皆备。 惟在自识其病者取之罢了。 发布时间:2021-01-16 01:51:1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2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