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僧者不可不修净土 内容: 【原文】宋青草堂禅师,素有戒行,年九十余。 曾氏常供养之,屡施衣物。 僧感其德,许以托生其家。 后曾氏妇人生子,使人看草堂,已坐化矣。 所生子,即曾鲁公也。 以前世曾修福慧,故少年登高科,后作贤宰相。 又如明末浙江僧大成,为寺中收盏饭供众,道经饭店史家。 其家奉佛,僧来化斋者必留。 大成收饭回寺,史见其日饭少,辄以其饭凑满。 史家素无子,后其妻忽有孕,分娩时,亲见大成走入卧房,急追问之,不得。 而分娩者,竟产一男。 是日大成僧不见来取饭,造寺问之,乃知即于是日谢世。 于是即以大成名之。 其子幼年,聪慧孝友,茹胎斋,终身不破戒。 以顺治乙未,大魁天下。 自世俗观之,此两公者,皆富贵而享大名。 若修行人观之,两僧之自误者多矣。 向使两师知有西方法门,以其所修者回向净土,纵或不能上品,犹或可以中品。 何至仅以状元,宰相竟其局哉。 【译白】宋朝草堂寺青禅师,一生戒行精严,年过九十。 有曾氏人家一直供养他,时常布施衣服物品。 青禅师心感其恩,许诺死后将托生其家。 后来曾家妇人生孩子,派人到草堂寺看青禅师,已经坐着圆寂了。 所生之子,即曾鲁公。 因为前世曾经修福、修慧,所以少年时即登高科,后来做了贤明的宰相。 又如明末浙江僧人大成,为寺中化斋饭供养大众,常常路过史家饭店。 史家信奉佛法,若遇僧人来化斋时必定留其用斋。 大成师化了斋饭回寺与众僧共食,史家若见大成师所化的斋饭不足,总是以自家的饭为其添满。 史家一直无子,后来其妻忽然怀孕,分娩时,亲眼见大成师走入卧房,急忙追问他,忽然不见了。 而分娩者,生一男孩。 此日没见大成师来取饭,派人到寺里问之,才知即于当日圆寂。 于是为孩子取名大成。 大成幼年时,就聪明敏慧、孝顺友爱,出胎即茹素,终身不破戒。 顺治乙未年,考中状元。 从世俗人来看,此两位皆得富贵而享受大功名。 若修行人观之,两位僧人之自我耽误太大了。 若二师早知有净土法门,以其所修功德回向往生西方,纵然不得上品,至少也在中品。 何至于仅以状元、宰相而酬其报呢? 摘自《安士全书》西归直指:为僧者不可不修净土 发布时间:2021-01-12 13:14:4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book/2390.html